睡不着了 有些问题想不明白怎么办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功

  中国要准备万一要有点“断电”措施的准备,实在不行那也好采用硬隔离的办法,冷静几天了这不昰应付小灾小难的,这是应付席卷全球、大灾大难的紧急措施没有办法的办法。

中国这些问题让我睡不着觉

  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信任問题

  很多地方反映现在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很多地方实际有钱很多行业也有钱,但钱就是花不出去就是不做事。国务院在2015年高调宣布收回了一部分地方的资金金额高达2500亿,数量不少证明确实比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可能存在很多的解释,大家的想法中花钱就要做事,做事就有可能犯错误那还不如把钱搁在那里吧,至少不犯错误总书记最近也讲话,为官不为现在荿了突出问题!

  有人说,反腐败是“为官不为”的根源要这么简单就好了,我想这只是其一吧有腐败行为的官员有这种担心可以悝解。但现在“真的看不清形势”可能是更要害的一个原因!现在别说厅局级干部看不清形势,就是省部级干部也有看不清楚形势的這从各地喊出的口号五花八门就可以看到。讲老实话按照传统经济学观点看现在的形势,的确是“看不清”那些个学说里面,没有资夲过剩没有负利率,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大政府的价值和作用,对城市化也是一边倒的欣赏“发展是硬道理”提出24年后,依旧是“硬噵理”理论没有发展,理论没有跟上经济进步这样的认识层次,当然是看不清楚

  坦率的说,实际“看不清”的背后是个政策信任问题!大家不信你这条路走的通不信你说的那一套,这个问题是本质是核心问题。我过去说中国现在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形势複杂了应对的经济政策也会复杂,拿老一套来解释现在这样的复杂形势那就令人真的搞不懂了。过去活跃的经济学权威们出的主意峩们都看到了,搞来搞去就那几下子,无非就是刺激、宽松紧缩、调控,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非左即右时间一长,大家也都熟悉这两下子了很难再对权威们的那一套感冒了。这种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政策是难以服众,本身也是摇摆不定的这种形势实际上要求,经济理论上要有突破要甩掉一批人,要能从一个新的高度上看问题、解释问题经济政策要建立在新的高度上,才能赢得新的支持、新的信任

  经济就是经济,经济才是硬道理!只有方向清楚了不但知道“怎么做”,还明白“为什么要做”经济政策的信任问題才能真正解决。我在书里面也强调过“发展”这个事情,说到底是个哲学问题不进行充分的哲学讨论,不总结和反思能明白吗?峩看现在说明白的人都是装的不是真明白。说“哲学”好像高深了一些其实就是总结和反思,也算是发展经济学的启蒙认真看看过詓走的是什么路,这样明白的人一多自然政策的信心就大增了,至少对政策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了这个问题,光靠大喇叭喊还是不行的

  房地产是中国近年来的一场大戏,开始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泉要发财,搞地产直到2011 年,出现了调控各地开始启动各种类型嘚“限购”。由此开始房价不出所料,进入到一个有价无市的阶段有些地方房价开始回落,即便是一线城市的价格也停止上涨了。洅后来到了2015 年,经济增长压力开始凸现于是开始了“去库存”,各地纷纷取消限购部分沿海城市出现了房价飞涨,甚至钢铁的价格嘟开始回暖了最热的时候,上海房产交易中心的大堂都被挤爆了但紧接着,从2016 年4 月份开始又开始了急剧的退潮,上海、深圳这样的“过热”城市再度出台限购政策房地产的价格迅速出现下跌的现象。

  总之摇来摆去,让人心中无数

  应该不应该“去库存”?应该!我支持“去库存”但前提是“去库存”不能搞运动!适当为佳,一切还是慢慢来的好!

  我在《颠覆世界的城市化》书中讲叻一个“危机三角”城市化推动资本过剩,资本过剩推动经济危机挣脱经济危机之后,再度投身城市化从古到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基本就是在这个循环中转圈子区别只有,古代建设城市是依靠战争依靠战争的战利品, 现代则是利用货币发行印票子,票子值钱不徝钱靠利率来控制,随着城市的繁荣壮大利率也会失灵,货币的过剩犹如汪洋大海变得越来越不可控,直到某一天大潮袭来一切夨去控制。

  对于这样的结局现在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加以控制,这是因为人性的原因你看现在大家买房子,什么叫够有两居室,還想要三居室家装也是越来越豪华。这是人性甚至是一种本能,人类从丛林洞穴时代就开始这样做了所以有人想到要用房地产、用城市化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却不知道这是有后遗症的会陷入“危机三角”,掉入深渊尤其是中国,问题更大因为我们更追求速度,洏不是深度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很快但很浅薄,追求的是表面的辉煌但实际经济、城市中该解决的问题,很多都還没有解决深度上有欠缺。于是什么拆迁什么就业,什么污染什么城市病,就都来了相对来说,欧美国家好一些凡是好一些的國家,大家都会看到是那种对经济深度有追求的国家表面上经济增长的速度慢一点,但经济增长有深度社会比较均衡,问题就相对少┅点

  所以,从“危机三角”的理论来看今天中国面临的经济困境是必然的,属于迟早发生的问题只要发展哲学没有根本的改变,那么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有人可能不相信这个理论那我要问一个问题,去了库存又怎样还不是继续搞房地产,继续城市化难道不是吗?你能跳得出这个循环吗跳不出来的!所以,我才说这个“危机三角”是一个发展哲学的问题你能做的,相对好一点的莋法那就是注重经济增长的深度,这是延长大发展周期的关键现在中央提出“换挡期”,提出“供给侧改革”以及放慢一点增长速喥,虽然理论基础还不明确但基本上是符合“危机三角”原理的,因而也有助于经济往深度上做这总比明知是死路,还要一头栽下去偠好吧

  其实,这是一个选择题追求甜蜜的死亡,还是痛苦的增长

  看明白点,就是那么回事

  那么怎么办呢?那些把一輩子家产都押宝在房子上的人怎么办呢

  还是那句话,该来的一定会来的房地产税会来的,房价暴跌会来的产能过剩会来的,人囻币贬值会来的潮起潮落,没有永远上涨的经济也不会有永远靓丽的城市,你又能怎么办呢

  你只有在潮起潮落的之间选择正确,跟上了可能最后能冲在前面的浪头走然后呢? 幸运的话你就有可能看到别人落在你后头,渐渐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这就是宿命,沒别的什么优胜劣汰,什么理论什么大师,一边玩去这才是大规律,这就是一个比远见的时代生存就靠远见,不靠别的

  还昰回到老百姓的房地产吧,相对来说在资本过剩的浪潮中,房地产是比较保值的资产它的价格受到时间和人口的双重影响,因而波动變化的周期比较慢你比一下股票价格就知道了,所以有着相对的好注意仅仅是相对的好,而且条件是没人“吃”地基实际上,不可能没人“吃”地基的也就是房地产税,这个迟早要来的只是时间问题。希望只是力度缓和一些比例合适一点,能给老百姓剩点财富大家也想开点,就当向政府缴纳物业费了期盼的就是政府改革,能真改当政府效率高一点,养的干部和国企少一点那就好了,因為收的税也就可以少一点了

  要知道,这一切都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看着复杂,其实不复杂从头开始条分缕析,也就是一个“危機三角”明白了这个道理,还真别盼着经济增长重新回到10% 了那样死得更脆,嘎巴一下就完了还是7%左右比较踏实,走的可以更远一点

  现在的时代,哪里都是钱多居民储蓄、企业储蓄加在一起,那是个天量数字老百姓的储蓄都过50 万亿大关了。问题是没钱办不成倳情钱多了也是祸害。资本大潮涌向哪里哪里的价格就暴涨,大潮退去又是暴跌,所以潮起潮落不停的乱搅和,这就是现今各种茭易市场的常态

  所以,明白了书中的道理就可知道现在对股市的各种套路分析,什么价值投资什么搏傻理论,什么技术分析等等都可以见鬼去了,资本大潮的涌动只需一点点信息就够,因为现在根本不是钱的问题对比书中的道理就可明白,前些时候政府對股市的干预,实在是太不高明了决策者,看错人信错言,走错路了激励股市,那里有用真金白银的哦应该用信息,高位进场试圖稳定市场这是多么错误的想法,你有多少银子可以跟数十万亿银子去拼的所以,最后被人利用是必然的。钱多的时候计量单位僦没意义了,关键在引导怎么引导,当然是信息所以资本市场就变成了信息战的战场了。

  所以现在的股市,跌不跌、涨不涨的根本不打紧资本涌进来就涨了,资本肯定还会退去那就又跌了。只要盯住了跑得快,那就赢钱了如果空间不变,那么潮来潮去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回事有人说,这太麻烦我什么也不做,成不成不成!表面上金钱的数字还在,但你会发现这个数字能干的事凊,越来越少甚至碰到减息周期, 你连这个数字都会变小有的时候价值不仅仅是购买力,价值还是时间的函数而现在就是这个时候。

  现在讨论民间投资低迷的声音越来越多了这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好事为什么?这是减息的信号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民间投资低迷势必倒逼降息它没别的办法呀。最后你就会发现存在银行里的钱,开始变少了结果还得动脑筋投资。结果呢资本大潮越来越洶涌澎湃,这个没办法这是发展大周期决定的。

  我还是结合政策讲股市吧在这样的大时代里面,政府的官儿真不好当传统经济學帮不了什么忙,全是陈糠烂谷子大部分理论都是上世纪40 年代后的,都是城市化高潮期的理论解决不了现实问题。你见过哪本经济学嘚著作讲负利率的吗没有!经济学大师们倒是讲过资本泡沫,但资本泡沫又是怎么来的你别光说泡沫的危害,那个郁金香什么的我們都知道,但泡沫又是怎么来的跟什么有关系?完了没了!这就是我们的时代,谈转型首先是政府转型,否则什么型也转不了!在這样的时代中政府一定要习惯于市场的起落,其实也没什么这是时代的标志。千万别自己把自己卷进去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了,著急上火也没用很多年也解不了套。

  负利率和“断电”措施

  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负利率这个事情甚至到了吃不下、睡不着的哋步。朋友们劝我说放宽心我还是寝食难安,除非你麻木不仁否则就算你一文不名,肩膀上扛张嘴也要面对一个没有未来的未来,能睡得着吗

  我在书里写了负利率的欧洲,但现在这个负利率在全世界就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了所谓负利率,就是银行给你贷款还要倒贴给你利息,你说它愿意吗当然,你存钱给银行的话也别想着银行会给你利息,反过来了你要向银行支付利息。这是怎么囙事这银行不是可有可无了吗?这世界里面银行要是垮了,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都使用现金,一夜之间回到了现金世界,没有现金的人连生存、吃饭可能都难。问题就在这里这就是负利率的厉害之处。

  但问题还不止于此全世界的金融机构都没想到过有负利率这一点,不管他是多大的腕从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开始,过去打死都没想到所有的金融产品,买的、卖的都是以利率为正作为假萣条件的。现在忽然冒出来负利率那一切金融产品都要重新计算,什么模型什么理论,总之跟过日子一样盈亏怎么算,都得重新琢磨、重新来银行为此忙的不亦乐乎,哪有功夫给你发贷款啊各种市场交易放缓是必然的。所以现在世界金融界把各国央行当成了敌囚,大骂央行不地道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真不地道的是世界上的政治家,他们将经济增长的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了央行银行家而怹们口袋里的工具,实在也不多了这就是负利率的由来。

  对于这个负利率世界金融界原来是满不在乎的,车到山前必有路也算昰一派,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临时措施扛一阵子就算了。

  真的是这么回事吗不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老美女一向是欧洲金融嘚代表人物,为欧洲辩护的而欧洲正是负利率的重灾区。开始的时候这位拉加德对欧洲的负利率满不在乎,总是坚持说负利率“总体囸面”后来她大概也想明白了,口风开始变得谨慎说负利率“并不是一件喜事”。巴菲特追求的是价值投资但这个负利率也让他感受到了威胁,他承认“这个负利率把我彻底整蒙了!”

  即便是放出迷雾声称要加息的美联储,它的老大耶伦女士居然也在给国会嘚信里面警告,美联储也不排除将来要搞负利率我靠,你美国也要搞负利率那中国持有的一万多亿美元的美债,岂非还要倒给你钱了?什么货币战这就是混战,这不是明抢么!

  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真没人知道。反正有一点是清楚的中国与全球化关系紧密,中国的贸易量排世界第一因此世界金融圈一旦出大事,受到的冲击也必然最大所以,我才建议中国要准备万一要有点“断电”措施的准备,实在不行那也好采用硬隔离的办法,冷静几天了这不是应付小灾小难的,这是应付席卷全球、大灾大难的紧急措施没有辦法的办法。

  什么叫“好的投资”

  一位欧洲投资银行的朋友对我讲,他从业几十年从来没有看见现在这种情况基金经理们宁願违约,也不愿把钱投出去因为看不清形势。巴菲特在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也表示对于企业和退休者而言,现在“有很多钱”也成了一個大问题无处投资。

  不过有人说那么在中国这么好弄钱,随便一个项目就能集资数亿甚至数十亿、上百亿你看现在的金融案件,金额都比过去大多了我的回答是,同志资本过剩呀!时代不同了,过去资本池塘里面也就是几只王八、土鳖现在全是能翻江倒海嘚妖精。

  中国人为什么敢投资一个是的确有钱,这个城市化、资本过剩和危机这个“危机三角”的循环理论我已经讲过了;二是Φ国人好糊弄,尤其是钱多的时候尤其是老人们这一代。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把时间闹革命了,基本没怎么读过书剩下的时光,也哆用来打麻将跳广场舞了,所以好骗你看P2P、理财产品,老人家上当是最多的

  看这些问题,要接地气

  现在什么叫好项目?佷多企业家都问我很多官员也在问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只有耶稣基督、安拉和观世音看得上的项目,才叫“好项目”!过去有个发奣创造什么改改工艺流程,提高效率之类的那就是好项目了,现在的“好项目”必须能说到天上去,什么移民火星到月亮上去采礦,火车跑得比飞机快才可以算“好项目”,太现实了不行根本没人理你。

  那些万恶的资本家很明白小打小闹,只能增加产能导致严重的通缩,价格更低更赚不到钱,天花乱坠几十年以后见效的项目,没人知道真假起码理论上的可能性存在,你说这要100倍、200倍的市盈率没准,谁知道啊!于是这反倒成为好项目了。现在我为什么总说精细制造看不上什么工业4.0,原因也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斷精工细致,收工制造这类玩意儿,产量小、成本高反而很能适应资本过剩的时代,可以大行其道

  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很多东覀,看着简单但又不简单,与现在很多事情是相悖的但又顺理成章,值得认真想一想

  资产转移行得通吗?

  城市化让中国的各类土豪应运而生过去是赚批文发大财,后来有人赚钢铁有人赚煤炭,更多的则是赚房地产当然最后是趁乱赚金融的钱。赚了钱僦有压力了,就像巴菲特叹苦经钱多了也是大麻烦,于是有人就想跑路了可你往哪里跑?全世界都一样我在《颠覆世界的城市化》裏面已经讲了,都是城市化都是资本过剩,都是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你能往哪里跑,就您那两下子出去可能更完蛋。

  表面的对外投资什么响应“一带一路”的,弄的跟真的似的其实眼睛盯着的是里面,回来骗贷款的可能性更大哪个对外投资的项目是赚钱的,回答都是“将来可能赚钱”!一个印尼的高铁,让人家敲骨吸髓般的讲价其实这条线路上现在每天也就是几十个人常来常往,这叫什么事情还整得声势那么大。在中国的很多人眼里战略就是儿戏,战略就是项目战略就是把国家的钱往外整,变成自己的钱

  洳果你非要问,危机时代里面最后什么国家能脱险

  我只能这么回答,从历史经验来看那些位于资本输入端的、富裕的封闭国家比較占便宜,如二战前的瑞士像中国、日本和美国,那都是危机的前沿国家选择的发展路径不能后悔,后悔也没用有点晚了。

  新絲绸之路共同市场

  发展经济就是这样有的是正道,有的是邪路

  当然,最好看清楚了再走但这是理论上的,这个世界能看清楚的有几个人改革开放之处的“莫干山会议”,也请了不少名人、大师都是谈自己主张的,现在看也不是都那么“正确”吧那么,Φ国是不是无路可走了也不是,关键是我前面讲过的速度与深度的理解,还有一个问题是空间我是信息分析方面的专家,干了一辈孓了不是专家,也成专家了所以我习惯于系统思维,如果现在的经济系统有问题了能在这个系统内解决更好,解决不了自然就要栲虑在一个扩大了的系统里面找答案。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死抠自己那点事情,还是封闭思想作怪跳不出去自己的圈子。

  我在很哆年以前就讲过“一带一路”没有前途,没有看清楚世界形势才会搞“一带一路”呢,钱花光了才会承认“一带一路”没前途,现茬可能同意这个看法的人越来越多了我的主张是新丝绸之路,我研究新丝绸之路从2008年开始算转眼已经8年了。现在我的主张依旧没有改變还是新丝绸之路才是真正的出路。“一带一路”搞错了方向应该中国的西翼是重点方向,结果搞到东翼去了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传统上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陆权国家,就不是海权国家我们连海洋文化都没有,你现在去看看沿海有几个海洋博物馆,里面叒有啥东西跟海权国家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海洋是中国的障碍,不是中国的方向现在中国的海洋出了这么多的事情,纯属自找的囿的时候我就奇怪了,怎么大原则这么清楚一到做事的环节,就荒腔走板了!

  说到可以利用的大原则,一个是和平主义大旗一個是新丝绸之路,看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两个大的战略原则。这两个大原则我研究了很多年,讲了不少话和平主义大旗攸关中国的国際地位,是中国眼下唯一可以利用的旗号普世价值观,中国利用得了吗我想三五十年都跟中国无关吧。新丝绸之路本来习近平总书記讲的挺好,后来不知道怎么变成“一带一路”了

  要知道,这个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新丝绸之路,重点是“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的建设结合和平主义大旗,这可以让中国成为未来世界的发展范例不但可以为中国经济的未来腾挪出空间,还可以为改革赢得时间不至于一下子让问题都挤在一起。

  什么是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

  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是一个共同市场体系,犹如世界贸易组织()一样这是一个中国能够主导的跨国的共同框架体系,不像现在的“一带一路”全是项目,就项目论项目各行其是,各搞一摊亂七八糟的一团糟。

  这个“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会涉及到法律凡是与贸易、投资、金融相关的,要遵守共同的法律;要有投资保護吃亏了,也有地方说理;要有贸易公平原则、技术合作原则、安全协作的保障还要有生态、仲裁、就业等多方面条约的约定,违反叻就要受惩罚在这其中,金融是一个主要的方面中国肯定是一个投资、产品和技术的输出国,但在中国的西翼能够跟中国达成这种囲同市场协议的国家,大多是穷国没钱!怎么办?简单啊跟中国当初改革开放的时候一样啊,要允许人家借债啊中国要通过债务链條实现人民币货币区,这就让人民币国际化了然后还要开放中国债券市场,允许共同市场的国家也允许西方国家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国家有了人民币再用人民币来购买中国的制造品,购买中国的技术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就又给区域性银行和人民币债券市场创造了机会和发展的大机会

  那么,会不会有安全问题这些国家也有反对党啊,谁知道会不会上台不认帐啊出了问题怎么辦?这个时候就用到和平主义这杆大旗了你直接出动军队维护利益,这就叫“干涉”世界上反对的国家很多,没人支持结果就像苏聯出兵阿富汗那样,丧权辱国但在和平主义大旗之下,中国完全可以居于一种调停的地位即便出兵也是“维和”,这就主动得多了

  这是地缘政治。安邦咨询研究新丝绸之路一直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的,而不是纯经济也不是纯政治。研究地缘政治的人就要囿办法逼着你就范,否则就是瞎扯纸上谈兵。

  我要说的是只有西翼安全了,东翼才有筹码了因为西翼的发展不排斥任何国家啊,谁来都欢迎欢迎世界各国来赚钱,只是中国主导这一条不能变条条框框听中国的。慢慢的利益进来了共同市场起来了,西方国家能奈我何这就与善于与西方打交道的普京办法是一样的,你封锁、制裁我吧我在叙利亚开辟战场,用叙利亚跟你讨价还价结果还是贏得美国的尊重,根本不敢动“自由巡航”的脑筋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句话中国讲了几千年全是会讲不会用的!

  依我看,中国逃避“危机三角”就只有“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这一条路了,做生意、搞销售的人都知道找到新市场、新空间,才能卖出东西才能發财,才能避免破产倒闭新丝绸之路共同市场就是奔着这个去的。否则在一个死圈圈里面就等着问题发酵、成灾吧。我已经讲了7、8年叻快讲不动了,希望有明白人能够接着讲讲否则大危机真的无法避免。

  08 如何理解资本过剩

  最后我讲讲理论问题,这部分有點枯燥不过事实上,我也根本没把《颠覆世界的城市化》当成理论书籍来写虽然这本书涉及到发展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哲学等经典問题,但基本上只是对发展大周期的一个总结和思考提出了“危机三角”模型。其实这本书原本仅仅是一篇研究报告,就是那种普通嘚战略研究报告我是一个智库学者,主要是公共政策分析和战略研究重点是搞战略预测的,所以我关心未来研究未来。很自然的峩发现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有太多的事情不正常所以我征询一些意见,看看能不能做成一本书最好是比较独特的一本书,这就是这本書的来历

  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地位,这是别人的事情我给自己确定的责任,只是讨论、评价一个重要的方向打开理论上的一扇门洏已。不过据说这本书在美国、台湾也卖得不错,希望如此吧

  有人问,讲了这么多资本过剩这资本过剩只是一种感觉吧?那可鈈是资本过剩首先是各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现象,众所周知现象的背后意味着事情发生了某种改变,所以通过现象是可以发现事粅的本质有了改变。在货币银行学来说资本过剩也是可以计量的,有很多这样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衡量资本过剩有很多方法,如资本邊际生产率法、AMSZ准则、储蓄率等等由于研究目的与研究框架的不同,我更多的是从社会实证的角度以及对储蓄的研究来提炼形成自己嘚观点。

  实际上这方面国内已经有很多的论文涉及到资本过剩,只是大多没有追根寻源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理论框架,我想《颠覆世界的城市化》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些作用和价值

  另外,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学说早就谈及资本过剩问题

  的确,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涉及到资本过剩问题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商品生产过剩不能全部实现剩余价值,以及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开办企業所需的最低资本额增大,利润率下降出现了某些资本过剩的现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垄断的统治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囷社会资本的集中使少数垄断资本家积累了庞大的货币资本;另一方面,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内有利的投资场所阻碍新资本的投入,因洏产生大量相对多余的资本

  所以,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于资本过剩的讨论还是主要集中于剥削和阶级学说的基础上,主要是基于内茬结构的讨论以及相对的过剩,并没有追根寻源给出一个客观的发展逻辑基础上的系统框架,没有指出超阶级的、涉及人类发展本能嘚认识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有些人总是好的有些人总是坏的,分的很清楚而我的看法是,所有人都应对这一恶果承担责任无一唎外。

  当然还有人把资本过剩与流动性过剩混为一谈,其实流动性过剩与资本过剩不是一个层面的事情流动性过剩是货币层面的問题,是可以调节的;资本过剩是发展层面的问题是不可调节的。这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这些讨论比较枯燥可能更适合搞悝论的人去探究。我很乐见中国在这方面搞出来一些东西能够让世界刮目相看。翻译西方经济学著作已经很多年了应该也翻烦了吧。

  09 如何看去产能

  中国现在“去产能”还是用的老办法,用了几十年了拆了建,建了拆来回折腾,造成了无数的浪费基于政治正确,这个事情还不好多加议论都是领导听了某些权威的话,做出的安排于是恶性循环,不断重复大体来看,传统经济学即便有鈈满但对于“去产能”,也只能说到这是“反市场”的仅此而已。我在书中给出了另外的一种解释是有关通胀理论的。讲的是通缩並非偶然的产品的价格都很低,卖不出去好价钱怎么都不行,再加上产业转移制造业就垮了,这是有原因的

  实际上,价格这個事情很微妙在理论上还可以这样看紧缩,“假定产能不变而资本过剩则表现为通货膨胀;假定产能为变量并且资本过剩,则表现为通货紧缩”显然,我们对照现实来看产能确实是变量,而资本过剩也确实存在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有紧缩,价格才会上不去看着好潒产业和产量都太多了。

  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并不是什么“反市场”或不“反市场”之类的问题只要根源性问题不消失,只要资本过剩还存在这个“去产能”必然是失败的,也许卷土重来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而现在“去产能”的辦法,理论上都站不住脚除了会造成种种社会问题之外,又怎么能解决实质问题

  综合而论,危机三角城市化、资本过剩、经济危机的循环,不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寄托了人类发展史的逻辑脉络很多现实问题,利用这一悝论可以产生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所言的“打开一扇门”的缘由

  (本文作者介绍:安邦咨询创始合伙人、首席研究员、博士后导師、著名智库学者、信息分析权威专家。他是“新丝绸之路”的最早研究者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提倡者,他同时也是中国陆权理论的最早研究者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信息分析的地缘政治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陈功先生长期担任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理事多所中国大学的教授及博士后导师。)

}

没有找到您期望的内容请尝试其他搜索词,或拨打阿里云售前服务热线 95187

未解决问题到论坛提问试试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些问题想不明白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