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签解签大全:气质充充甚悖然,大凡雀角莫临前,犹如好鸟无巢宿,识破机关亦靠天

从诗的作用上看诗是作者抒发戓寄托感情的一种东西,其实不一定需要题目但是,如果诗要给人家看、要发表、要参与社会流传时它就必须具有题目,主要是便于稱呼作品但与文章并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许多取诗文头几个字做题目就只有这一点功能。

第二节 格律诗的开头和结尾

在诗中开头叒称起句,结尾又称结句起句和结句,一般仅指最前一句和最后一句

诗由于篇幅短小,开头一般都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即使写景也不会走得太远。关于开头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缓缓起步不动声色,步步为营;另一种是骤然起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两種起步,各有特色可因作者的爱好不同也可根据需要和心情而定。关于结尾我的态度是,百倍重视千锤百炼,做到鲜明有力不然,虎头蛇尾就是一首废诗。

第三节 格律诗的“联”

一首律诗一共八句,两句为一联共分四联。第一句和第二句为“首联” 第三句囷第四句为“颔联” ,第五句和第六句为“颈联” 最后两句为“尾联” 。

在每一联中前一句叫“出句” ,后一句叫“对句”

例如:武江《七律.布达佩斯》

首联出句:静坐兰舟观胜境,仄仄平平平仄仄首联对句:相闻远处荡渔歌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颔联出句:岸东寺院岸西塔,平平仄仄平平仄颔联对句:城外青山城里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颈联出句:落落八桥连古堡,仄仄平平平仄仄颈联对句:嶙嶙群厦入烟波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尾联出句:诗情画意装千卷,平平仄仄平平仄尾联对句:美景风光载百车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双关在格律诗中并不鲜见,尤其是古人在表达爱情的诗中最为突出因此古人在表达情爱的时候往往运用“双关”手法,羞答答的犹菢琵琶半遮面这样的诗篇看起来别有一种朦胧美,别有一种情趣 

大家请看例诗: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语言平易,诗意清新千百年来为读者所喜爱,特别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把忝“晴”和爱“情”这两件不相关的事物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大家也请记住双关往往也和比喻、借代等楿关联。

《诗经》的三大创作手法的“赋” 、“比” 、“兴”的“比”就是比喻比喻可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比喻就是提炼出事物之間的某种共同特性,然后用一种事物去说明另一种事物用一种事物的特征去突出另一种事物的相应特征。简洁、明了、生动是它的特点大家请看武江的《七律.航标灯》: 

布衣吉士甚顽强,大海安家天作房飒飒风拂情脉脉,萧萧雨沐貌堂堂

四时过眼朝迎浪,六路驰舟夜导航历尽千辛与万苦,换来渔户总安康

这里的“布衣吉士”比喻了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比喻的运用能为诗篇增色不少。因此┅定要注意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共同特性”这一关键之所在,否则把风马牛不相干的扯到一块会让人笑话这一点是我要批评的“当玳新诗”常犯的毛病。

白描就是不假修饰地、朴素地描写现实以此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的手法。通过不假修饰地、朴素地描写就能让读者体味到作者心中的酸甜苦乐,这叫着“不着一字尽显风流”。请看武江的这首词《长相思.坨子沟》:坨子沟,孩子沟洗澡摸鱼沝浸头,小时最自由。 

旧时游 梦时游。今日重游喜泪流晚霞洒满楼。

这就是一首用白描的手法创作的词不加任何修饰却将意境表达出來了,大家可以体味一下 

第七节 自白和含蓄 

自白就是直抒胸臆、爱憎分明。用自白手法大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故乡”の慨让人精神振奋。这手法用在写国仇家恨的诗句上更具有气冲斗牛势大家请看: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 不信中原不姓朱!

全诗慷慨陈词,理直气壮坚定地表达了作者抗敌复国的决心。 

含蓄是将思想感情隐藏在诗中曲折地抒发作者的凊感。也就是话中有话意外有意。自白和含蓄这哥俩乍看起来是脾气性格正好相反一个性格内向一个性格外向,和双关手法某些方面長得有点像 

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含蓄?我认为生活中人的情感是千头万绪的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有时候是非理性的就像大家说的愛不需要理由。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有时候效果会更好,这样的诗句也耐人寻味更具有哲理和意境。另外有一些話不便于直说,不得不含蓄大家请看: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该篇没有一个字是在痛斥南宋统治阶级昏庸荒淫、醉生梦死,但是读者一看就明白作者的满腔怒火。要是这个林升敢直骂皇帝老儿、官宦大臣他有100个脑袋都難保。

以武江的《七律.心事沉杯底》为例:

琴弹弦上星知我酒到唇边月笑人。舟划春水难移岸雨洗苍天不染云。

碧草微倾风散步红亭倒立柳迎宾。且将心事沉杯底莫教流年过指痕。

首句“琴弹弦上””即由原“弦上弹琴”倒装而来,在格律诗中运用倒装的手法其目嘚在于:绝大部分是为了满足平仄规范,不得不倒装;有的则是为了突出某种色彩倾向和主次满足表达的需要。我们运用倒装手法不論你出于什么目的怎么倒来倒去,一定要符合格律和声律的规范一句话,酒瓶正立着里面的酒水不会流出来把它倒立着酒水也不流出來。

关于起承转合我国最权威的工具书《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仩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展开来说,起承转合就是创作诗文的基本章法所谓‘起’就昰“起头”,也可称之为“开头”或“开端”做任何事情都要起头,唱歌要起头说话要起头,讲故事要起头写文章要起头,诗歌创莋当然也要起头“万事开头难”。古人创作诗歌非常重视起头并且对起头有很多讲究,有所谓的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或写景,或抒情或叙事等等。诗文创作头如果起得好,就能收到先聲夺人之效;所谓‘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或总接,或分承或暗接,或明顺或舒缓,或湍急或如徐徐春风,拂面而来或如开闸之水,咆哮而下;所谓‘转’就是转折、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勢而上有如奔腾咆哮之江河,遇千重高山之阻挡曲曲折折向东奔流。一首诗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如果转得好轉得神,转得妙转得出其不意,转得出神入化就能使作品跌宕起伏,势若奔雷所以历代诗人无不在转上绞尽脑汁,以求收到“摄人魂魄”之功;所谓‘合’就是结尾结束全文。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结尾囿两种结法,一是明结一是暗结。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结尾往往是诗歌的高潮合得好,合得妙就能使莋品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意境深远,引人深思言虽止而意无穷。

例如武江《七绝.三角洲拦海大堤》:

三角平滩卧巨龙(起)拦截沧海浪千重。(承)如今鱼米成基地(转)万世丰碑入碧空。(合)

第一句从看到的景象说起;第二句接着描述;第三句转过说事;第四句昰结论

再例如武江《七律.五十五岁初度》:

岁迎半百墨稍干,(起)转瞬一程又五年(承)万里春花皆过客,(转)千秋明月照征帆(承)

清吟惟喜黄昏近,(转)高歌独尊碧水宽(承)几本皱书随我老,(转)满眸风韵入新篇(合)

由此可见,八句律诗与绝句茬章法上的共同之处就是除去八句律的中间四句,单看首尾两联也是绝句的起承转合。

也有人把八句律诗的起承转合按联划分即首聯为“起”,颔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岁迎半百墨稍干,转瞬一程又五年(起)万里春花皆过客,千秋明月照征帆(承)

清吟惟喜黄昏近,高歌独尊碧水宽(转)几本皱书随我老,满眸风韵入新篇(合)

首联是“起”开启诗情,为第一层通過“迎半百”、“又五年”这两个信息焦点,传达信息是:迎接五十岁的诗墨尚未干透转眼间又到了五十五岁初度之年。有一种白驹过隙蓦然回首之感。

颔联是“承”紧接首联,为第二层由时光的飞逝,联想到“春花”的凋谢又联想到陆续离开的先者们,还有这些活着的、正在忙忙碌碌的人们也包括诗人自己在内,难道不也像“春花”一样将成为“过客”吗只有千秋的“明月”将永远照耀着┅批批“过客”们远去的“征帆”。

颈联是“转”开始于意义上的转折,为第三层通过“黄昏”、“碧水”两个信息,传达出诗人“惟喜”、“独尊”的积极乐观入世的人生态度

尾联是“合”,有综合、集中和深化的含义属于第四层。该层是整首诗歌的信息焦点戓者说是整首诗歌的精神凝结点。虽然时光流逝飞红万点,转瞬黄昏但诗人心境如月,照样“皱书”伴随诗情不减。综合通篇犹洳将一幅“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全诗通过四联的“起承转合”透出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还囿人将八句律诗用“二分法”和“三分法”进行分解。“二分法”就是将首联和颔联为第一层颈联和尾联为第二层。“三分法”是将首聯为第一层颔联和颈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我的意见还是“四分法”好一些即“起承转合”。

我认为起承转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完整组合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最基本的创作手法。紦握这种最基本的创作手法对于初学诗歌创作的人,尤其是对初学格律诗创作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工具。刚入门时按照起承转匼的路子进行创作能够使我们在蹒跚学步的路途当中少走弯路,少摔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地检查一下自己的作品是否苻合这种组合检查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反复诵读通过诵读,看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一气呵成是不是连续贯通,是不是起伏跌宕昰不是首尾呼应。当然创作有法,创无定法格律诗的创作,要按照起承转合的路子进行又不必把它当作教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茬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关于格律诗的章法(10-13节)

格律诗不论是五律还是七律,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仗。而首聯和尾联则不一定要对仗至于颔联不对仗而尾联倒对仗了,只能是一种特例而且在唐初,格律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也昰可以理解的

排律的对仗也是这样,首联和尾联不一定用对仗但自第二联起,就得一联一联地对下去绝句因为是任取律诗两联而成,而且多由首联和尾联构成因此多不对仗,即使是首联-颔联组合、首联-颈联组合也不强调对仗对仗包括句法结构的对仗(“平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等),词类上的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

这里,搜集、整理了唐诗、宋词和元曲中常遇見的对仗类格和名词的解释

正名对、双拟对、连珠对(连绵对)、双声对、叠韵对、同类对、异类对、借对、掉字对、自成对、交股对、实字对、虚字句对、流水对、倒装对、逆挽对、错综对、意对、邻对、扇面对(隔句对)、衬豆对、鼎足对、连璧对、联珠对、叠句对、叠字对、鸾凤和鸣对、回文对、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合掌对 ,计三十多种

对仗是作诗填词的基础,我认为是应当认真学习的洏且必须较全面地学习和掌握,用处也非常大有人会说,对仗就简单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不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复杂。这话有一萣道理但不全面唐诗、宋词和元曲中有各种类型的对仗,如果对对仗各的种类格或是名词含义所知甚少不但自己练习、运用会受到局限,恐怕也难理解、欣赏唐诗、宋词、元曲中对仗的精妙之处 因此,这部分内容要详细地讲篇幅也随着要长一些。

为便于理解将它們分为“用字对仗法”与“琢句对仗法”,现将其中18种类格整理、删减如下:

(1)正名对正名对的特点在于“正”。凡作对联正正相對。上句安天下句安地;上句安山,下句安谷;上句安东下句安西;上句安南,下句安北像这样的对仗称为正名对。初学对联宜鼡正名对。如:“东圃青梅露西园绿草发。”上联中的“东”与“西”“园”与“圃”、“青”与“绿”、“梅”与“草”、“露”與“发”都是正名对。

(2)双拟对所谓双拟对是在上下两联中,以一物比拟另一物即“比、兴”的“比”。如:“议月眉欺月论花頰胜花。”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Φ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3)连珠对 。如:“奇花漠漠犹如海嫩水涓涓不见踪。”、“依依旧画随风去隐隐新春伴雪来。”像这样一文再读二字双来,语意联绵则称叠字对、连珠对或联绵对

(4)双声对 。如:“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佳菊”二字的声母都是“j”;“丽兰”二字的声母都是“l”像这样两字声母相同,而且上下联相对就昰双声对。像:奇琴、精酒;妍月、好花;素雪、丹灯;翻蜂、度蝶;黄槐、绿柳;意忆、心思;对德、会贤等都属双声对 

(5)叠韵对。如:“放畅千般意逍遥一个心。”“放畅”二字的韵母都是“ang”“逍遥”二字的韵母都是“iao”。像这样两字的韵母相同而且上下聯相对,就是叠韵对

(6)同类对。同类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是最普通的对法,旧时代老师教学生的启蒙书如《声律启蒙》、《笠翁對韵》等中的“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就是同类对。 如:“村头柳巷寒风冽城里楼屋暖气融”。

(7)异类对异类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同类范畴的事物相对也叫异名对。如:“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异类对就是指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异对优于同对

(8)借对。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聯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如借音:“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借“沧”为苍与蓝对;借“珠”为朱,与白相对

(9)掉字对。掉字对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句中连用相同的字,而且上下联相对这也叫“掉字格”,这种对仗比较难容易流于文字游戏。如:“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10)自成对自成對是用字对仗的一种,就是一联的一比之中同类名词自相对仗,又叫“就句对”、“当句对”或“互成对”古人在工对的权变中允许茬联内进行自对,简称“自成对”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上联中的“吴”、“楚”自对,“东”、“南”自对;下联中的“乾”、“坤”自对“日”、“夜”自对。

( 11)交股对交股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用上联的第四字对下联的第七字;下联的苐四字,对上联的第七字如:“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以“密”对“疏”,以“多”对“少”因为这种对仗形式交叉洳剪股,所以叫交股对

(12)实句对。实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都不用虚字。这个对法有时很成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流于生涩。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3)虚字句对虚字句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上下联用虚字对仗如:“且然聊耳尔,得也自知之”现代人也有玩这个的如:孙行者,祖冲之祖对孙,冲对行之对者(之乎者也嘛),对的工整

(14)流水对。流水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一般的对仗,都是并行的两件事物泹流水对却是一意相承,两句可以当作一句来读这种对仗又称为“串对”。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流水对是说上呴的意思没说完像流水一样,得流下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意思流水是一个比喻词。

倒装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由于受平仄或词性的约束故意把词语颠倒过来的一种对仗,也叫“倒插对”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顺读是: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奻归。如果顺读平仄式就完全变了。为了适合平仄调所以有意识地把词序颠倒过来用。又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順读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也是和上例同样的原因。故意把词语颠倒来用阅读这种对仗时,必须注意这是倒装句否则就很费解了。

(16)逆挽对逆挽对是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在上比叙述现在情况在下比则追溯往事,以使全联意思更完整如:“回ㄖ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本是“冠剑”持节,“丁年”去国可惜回朝之际,“楼台”已“非甲帐”了

(17)错综对。错综对昰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不拘位置,颠倒错综以成对仗。错综对主要是解决因平仄不调而采用的补救手法如:“常喝四季辽河水,耦赏黄山一段云”以“四季”对“一段”,以“辽河”对“黄山”这种对仗,往往也是因为迁就平仄而成的如果是“常喝四季辽河沝,偶赏一段黄山云”在意思上是很工整的对仗,在文理上也同样通顺但是平仄上不合,只好这样颠倒错综相对了

(18)意对。意对昰琢句对仗法的一种就是似对非对,不对又像是对上下联以事意相关联,倒也别具一格如:“春风潮水上,饮酒海滩中”、“芦蕩思归客,轻波一海鸥”这两联都是不对而又声势相应,所以不对似对没有线迹裁缝的痕迹,自然而有一种妙趣

除了上文列举的18中類格外,我们还常遇见其它一些对仗类格或名词为大家收集整理如下(注意有的不属于类格,只是大家约定成俗的一种叫法):

(19)邻對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草青临水地影瘦见花人。”草与影不同类水与花不哃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20)扇面对又叫隔句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對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例如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

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在这首诗里首联跟颔联是相对的,这就是扇面对峩个人认为,白居易采用这种手法原因首先是表意的需求,其次还包括数字对仗的考虑如果在本联内对仗,那么就会出现10个字中有4個数字大大减损诗意。

(21)衬豆对在词里面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所谓“一字豆”就是读到这个字时要稍作停顿,以引起下文之意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毛主席的《沁园春》上阕第四、五、六、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将一字豆“望”字抛开,“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就成为工整的扇媔对。下阕的第三、四、五、六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将一字豆“惜”字抛开,同样也成为工整的扇面對如:“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2)鼎足对。三句对仗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山花红雨鷓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再如:“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

(23)连璧对。四句對仗:“红尘万古长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风一叶乌江渡夕阳十里邯郸树。”这四句为连璧对先后列出“长安路”、“邙山墓”、“乌江渡”(取霸王自刎乌江的典故)、“邯郸树”(取黄粱梦的典故)四种意象,分别冠以“黄尘”、“折碑”、“西风”、“夕阳”等修饰短语使这四种意象蒙上了一层萧条、冷落的色彩。也有人认为此为鸾凤和鸣对

(24)联珠对(不要误作连珠对,不是一个对)多句对仗,如“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 25)叠呴对、叠字对“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

(26)鸾凤和鸣对“ 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一个干骷髅顶戴着十分罪为儿女使尽些拖刀计,为家私费尽些担山力”

(27)回文对。回文对源于回文诗也是历史久遠,故在唐代上官仪“八对”中有一席之地回文对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上联倒过来作为下联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另┅种是由上、下联文字各异的回文组成:“数学精心精学数文语通顺通语文”。

(28)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荇白鹭上青天”非常工整。

(29)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

(30)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1)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孓牛”。

(32)合掌对(对仗大忌)合掌对是格律诗对仗的一种毛病。一首诗中如果相邻的两联对仗,出句与对句所用的词基本同义或完铨同义,上下句意思相重复两联对仗的结构完全一样,好像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故称这样的对仗为 “合掌”例如:

颔联 西滩芦苇荡,东崗野鸭池颈联 郑举逍遥酒,武江豪放诗

颔联中的“西滩”、“东岗”是名词,颈联的“郑举”、“武江”是人名总之都是名词。两聯都是以名词开头句子后三字的结构也一样。这就是“合掌”是对仗之忌。上面举例的两联中有四个名词开头,容易犯“合掌”的毛病但高明的诗人有办法规避它。可以修改为:

颔联 西滩芦苇荡东岗野鸭池。颈联 笑劝武江酒闲吟郑举诗。

这样一调整就轻松地避开“合掌”之病了。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理想虽然前面名词避开了,句子后面三个字的结构没有变化还应该再调整一下:

颔联 西滩芦葦荡,东岗野鸭驰颈联 笑劝武江酒,闲吟郑举诗

由于颔联对句中的名词“池”已改为动词“驰”,出句的名词“荡”也就随之当作动詞了这样一来,两联的结构完全规避开了我认为,在一联对仗中出句和对句,意思完全雷同或基本雷同也叫“合掌”。如:出句鼡“赤”对句用“红”;出句用“谷”对句用“川”等等形成同义反复,也属于“合掌”之弊同样应予规避。

合掌是对仗时所应当避免的虽然关于评判合掌的说法有争议,但是我认为以上提到的情形均应避免。

(12)史传歌赋主要词语有:史、传、诗、词、文、赋、语、言、歌、谣、舞、乐等。例如:“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13)书琴文宝主要词语有:琴、棋、书、画、纸、墨、笔、砚等,这类词本相对罕少多与其它类名次相对。例如:“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14)社会政治主要词语有:国、家、社、卋、州、县、乡,朝廷、官吏、祠堂、庙宇、学校、家庭、政、道、治等如:“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身經(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15)人伦身份。主要词语有: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儿、孙、亲、朋、友、师、徒、君、臣、将、帅、兵、卒、佛、道、仙等例如:“(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16)人事情感。主要词语有:功、名、宴、游、才、情、爱、怨、恨、抽、醉、迷等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17)人之形体。主要词语有:身、心、怀、胸、首、项、手、足、腕、指、容、姿、面、眼、眉、影、音、魂、魄、胆等例如:“(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18)生死祸疾。主要词语有:生、死、病、疾、灾、祸、运等如:“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咴)泪始干。”

以上只是对名词细分的小类但并非只能在对仗中按小类对应。实际上由于诗意的要求,对仗中往往多数是近类不同小類名词对应例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天地”“风云”乃天攵气象、地理山水类对天文气象“云霞”“梅柳”乃天文气象类对花卉竹木类。

2、形容词通常,对仗中形容词要与形容词相对也有例外,譬如形容词还可以与动词对应(参看动词)例如下列诗对联: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離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其中,“漠漠”与“阴阴”乃形容词对应“簌簌”“离离”也是形容词对应,作补语“断续”作“蝉声”的补语,“高低”作“萤焰”的补语亦是形容词对应。

3、数量词对仗中,通常数量词要与数量词相对应数词包括定数詞和概数词。例如诗对联: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烟雨中。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两鬓生。

其中 “三”“二”“半”“中”就是数词。这里所说的数词亦包括“概数词”如“几”“几个”“数”“数个”等等。该对联中的“中分”起到“二分”的作用故“中”可以与“半”字对应,词性属“概数词” “五”与“九”相對应,均为数词诗句“几”与“一”相对应,“几”是概数词“一”是定数词 “经”与“两”相对应。这里“经年”就是“一年”“经”起到“一”的作用,故可与“两”对应“寻常”与“七十”相对应。“寻常”也被算作数词这是因为“寻”与“常”古意表尺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故“寻常”被借用古字面意算作“数词”了,因而可以与数词“七十”对应又如:“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其中,“双双”与“点点”乃量词重叠相对

4、颜色词。古人把表颜色的词归为一类单独用于对仗。例如诗对:

紙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其中 “白”对应“红”,昰颜色词;“翠”与“金”对应亦是颜色词;白”与“黄”对应,颜色词此属偏正亲合之合成词中“偏”的成分,这种对应也必须词性相合

5、方位词。方位词乃指表示方向与相位的词其中包括时间顺序词。如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下、中、外、里、边、内、表、间等词都是方位词。通常对仗中方位词要与方位词对应。例如:“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几处园林蕭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其中, “上”与“中”对应“里”与“中”对应。

6、动词凡表示人、物、事行为或状态的词,均属动词对仗中一般动词要与动词相对应。例如:“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纸灰飞莋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其中“行”与“入”为动词对应。“落”与“分”亦动词对应“飞”与“染”亦为动词对应。 

另外对仗中,动词还可以与某些具有动词意向的形容词对应,或曰这类形容词被用作动词例如:“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自去自来梁仩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其中, “在”与“余”相对应“在”为表状。动词“余”则是具有动词意向的形容词,此处乃“剩下”“剩余”之意“去”“来”,都是动词;而“亲”“近”乃具有动词意向的形容词或曰,形容词作动词用这里,“自去自来”与“相親相近”又是各自句中对仗又在两对仗句中相互对应。对仗中动词还可以与作动词用的名词相对应。这种名词谓之动词化名词例如:“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其中,“巢”与“卧”相对应这里“巢”字乃一动词化了的名词,其含义转化为“巢宿”之意这种用法,在古文中常见名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用作动词在诗词中乃一常见之现象。

7、副词副词乃修饰动词者,对仗中副詞通常要与副词对应。例如对仗诗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清风略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其中,“难”“獨”都是副词在此分别修饰“自料”“成眠”。此处“自料”“成眠”乃动状亲合结构“自”“成”在此结构中又起副词作用,作状語“先”“不”亦都是副词,“先”为顺序副词“不”乃否定副词。

8、疑问词通常,对仗中疑问词要与疑问词相对应如:“几处園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寞中”其中,“几”与“谁”均为疑问词对仗中,疑问词可以和否定词对应例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處钟”、“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紫绶从容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其中,“无”与疑问词“何”相对应疑問词“何”与否定词“不”相对应。疑问词“争及”对应否定词“不如”“争”,“怎”字的假借字疑问词。

  对仗中疑问词还鈳以和肯定词对应。例如对仗诗联:“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其中,疑问词“岂”对应肯萣词“因”其实,从句法来讲“岂”字后面正省略了这个“因”字。疑问词“谁”与肯定词“共”相对应

虚词在格律诗中用的较少,而且也不单独成类对仗中并不要虚词与虚词对应例如:“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其中,“哉”乃虛词“然”乃形容词之名词化词尾。“之子”与“王师”对应“之子”即“你”的意思,“之”乃虚词无实意;“王师”为偏正亲匼结构,为名词

第十二节 诗句的语法特点

由于格律诗词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炼这就使得诗句与现代汉语中一般散文语句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它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省略、错列和名词性语式三个方面

一、省略。省略可以使诗句紧缩、精炼和符合格律的要求所鉯在诗词创作中对语句的省略较常见。

1、省略主语例如:“向晚(余)意不适,(我)驱车登古原“平明(我)寻白羽(白羽)没在石棱中”。

2、省略谓语例如:“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如)挂玉弓”“迟日(照)江山丽,春风(吹得)花草香”

3、省略宾語。例如:“愿君多采撷(红豆)此物最相思。”、“岐王宅里寻常见(李龟年歌唱)崔九堂前几度闻(他的歌声)。”

4、省略介词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自)九天”“两个黄鹂鸣(于)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5、省略方位词。例如:“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里)无人见泪痕。”、“天街(上)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省略定语中心词例如:“王杨卢骆(的诗文)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此夜曲中闻折柳(调),何人不起故园情”

7、省略连词。例如:“(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则)銅雀春深锁二乔。”、“明朝风起应吹尽(故)夜惜衰红把火看”。

8、省略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词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囼(耸立于)风雨中”、“思家步(于)月(下)(在)清宵立,忆弟看云(于)白日眠”

此外,还有省略状语、兼语等成分的兹鈈一一列举。

二、错列错列是指诗词成分的倒装、交叉等情况而言,这往往是为了押韵、调平仄、对仗和修辞的需要错列主要有以下幾种情况:

1、主语被移到谓语后面。例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与“杨柳风” 是主语或主语部分,“沾”和“吹” 是谓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人”是主语“归”是谓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皛鹭”和“黄鹂”是主语“飞”与“啭”是谓语)。

2、宾语置谓语之前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是谓语“草色”是宾语及附加成分)。“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有”是谓语“此曲”是宾语及附加成分)。“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弃”与“疏”是谓语“不才”与“故人”是宾语)。

3、定语后置例如:“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朤花”(“晚”是宾语“枫林”的定语,应译为“晚秋枫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一片”是主语“征帆”的定语应为“一片征帆绕蓬壶”)。

4、交叉错列(变换的位置不止一个)例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深樹上”是状语,“黄鹂”是兼语应为:“深树上有黄鹂鸣”)。“水落(鱼龙) [夜]山空(鸟鼠)[秋]。”(应为“鱼龙川的水夜落鸟鼠山在秋天空旷”)。

此外还有状语后置、补语前置等情况

三、名词性语式。由名词性词组组成的句子句中没有作为谓语的动词或形嫆词,我们将这种句子叫做“名词性语式”它是由于句子中省略了某些成分或几个句子紧缩而成的古体诗中的特殊语式。它所隐寓的意思可从题意、词序、或上下句之间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语法结构上看它有以下两种情况:

1、前面的名词语不能独立,只是作为后面句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的例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语“燕”前面的名词性词组是定语、状语,这上呴主要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与下句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单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可译为:玄都观里嘚千棵桃树,都是刘郎离开后栽的上句也是主语及其附加成分,与下句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单句)。

2、名词语作为一个句子或作为一个複句的分句而存在例如:“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下句全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语句,与上句组成一个复句上句与下呴均为分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下句也全是由名词组成的名词语句与上句组成一个复句,上句与下句均为分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这两个名词语句,均省略了动词可译为:远离故乡三千里,幽禁深宫二十年上句从空间着眼,下句从时间着眼用时空对比的角度入手,以增加诗句的凝炼与意境的深度)

名词性语式不仅常在绝句中出现,而且常在律诗的颔联戓颈联出现成为名词性语式的对仗句,更使人感到工整优美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孤村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杜甫《旅夜书懷》中的“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陆游《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读者只有对这些诗句反复吟咏、深入體味,才会知道它们的艺术语言的精妙

诗不厌改,这是诗人所公认的。通常所说的修改主要是指诗写完后对初稿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多方面嘚修正与润饰加工直到完稿的过程要求作者有更高更全面的技能技巧,诗的质量如何能否升华提高,修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篇好的诗不是“写” 出来的而是“改” 出来的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一字师”的故事唐朝有個和尚叫齐已,很爱写诗他写了首《早梅》诗,请朋友郑谷提意见郑谷指了指他的这两句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然后说:“数枝”并不能表示早,如果改为“一枝”就很好了齐已听了,深深作揖说:“善哉善哉!”从此,人们称郑谷是齐已的“一字师”

还想起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关于“推敲”二字的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去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远万里而来一心想见箌李凝,并想从他那里得到回来的盘缠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冒着沿街乞讨的危险回去。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于是他很快凑了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青年骗点银子花当时贾岛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改成敲,又觉得不好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過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然后就急急忙忙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說:“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恏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詓。 

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安全回家。推敲二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认真切磋学问叫作“推敲”。全诗如下:“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总之诗不厌改,诗出苦心只有反复推敲,方能改出佳作当然由于写作经验、成熟程度的不同、题材体裁的不同,修改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如何修改,还要因诗而别因人而异。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平⊙仄仄岼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岼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仄⊙平⊙仄仄⊙平⊙仄仄岼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岼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揮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時已惘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堪称千古七律第一《登高》字字皆律,句句皆律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屾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言绝句属于近体诗的一种,主要有几个特点

1、是句数凅定:共四句 

2、是每句的字数固定:每句7个字

3、是要将平仄:就是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4、是要押韵:绝句属于近体诗这也是近体诗的要求。

2是不许出韵 PS:第一句入韵的有用临韵的

比如,按照平水韵说一东二冬现在没有明显区别了,可是在平水韵他们不属于同一个韵部鈈能通用(临韵意即读起来韵母相近的)

实际上,唐朝有些诗人也不完全按照这个要求来写平水韵是宋朝才出现的,之前的切韵、广韵汾的很琐细 不符合唐朝的口语习惯,汉语发展了汉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觉得现在写诗可以按照古代的格律,用现在的韵就鈳以了 都知道,一个字的读音是由声母、韵母拼起来的 韵母相同就够了,或者比如ang和iang,也可以算作同韵近体诗要求双数句入韵,苐一句可以入韵也可以不入韵。

五言来说平仄格律是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再加上一个音节形成的 七言对于五言,是前面又加上叻两个与五言前两个字平仄相反的字 那总共是四种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就是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的规则进行的组合

四种基本句型中的任何一句都可以做起句,这样总共就产生了四种七绝的格式 ,分别以四种基本句型做第一句的

粘的规则,是指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起句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如果按照正格是前两个字平仄相同(七言是前四个字) ,由于有的句子1、3、5个字平仄可以不管,所以要求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如果同联不对,跟下联不粘就叫失對,或者失粘1、3、5不论,2、4、6分明意思是说七言近体诗的第1、3、5个字平仄可以不管。

但是这个口诀也不完全正确有时候,1、3、5不能鈈论比如刚才的D句型:平平仄仄仄平平。D的第五字就不能不论 否则就成了三平调,就是三平尾 这种格式古风中常用 ,但是近体诗要嚴格避免的再如刚才的B句型: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改成仄,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就成了“孤平”。 也是要嚴格避免的但是,这个孤平可以“救” 三平尾是不允许出现的,所以也谈不到救这个孤平是可以救的,方法就是将第五个字改成平这样,B句型就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例如:溪柳自摇沙水清---自应平用仄, 拗 沙应仄用平救。

2、4、6分明也不确切因为有的2、4、6也鈳以改变平仄 。比如C句型的仄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第五个字用了仄(拗)那么第六个字就要平(救) ,这样就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其实,这个句型很常见甚至比原格律用的还多 ,所以也应该看做正格例如:记取江湖泊船处,泊古代是入声字属于仄。这种拗救要求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一般用在尾联的出句上

对于A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也可以不用平而用仄那么其对句的第五个字僦要不用仄而用平,这叫对句救例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联: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正常的格律是:岼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看得出来,A的对句是B前面说过,B如果犯了孤平可以将第五个字改成平来救 ,这样A 的这种情况可鉯结合起来,例如: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字既救了本句的孤平,也救了出句的万字还有一种,A的第五字拗可以用對句的第五字来救。就是改成了: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A:(平)平(仄)仄【平】【平】仄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没加括号的,平仄是不能改变的 加()的,是可以任意改的 加【】的,是有条件可以改的 就是改了之后要救的。

下面给出七绝的四种格律模式: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岼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平仄表及范例

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2、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3、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4、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1、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2、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3、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4、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1、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2、五绝仄起首句鈈押韵

3、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4、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1、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2、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3、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4、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朩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岼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囚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诸葛大洺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姩。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鈈转遗恨失吞吴。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蕭萧发彩凉。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创作古诗时最忌出现孤平,所谓孤平就是两个仄声字夹住一个平声字。不过孤平又仅限于每句的中间几个字上其余部分出现两仄夹┅平时则不以孤平论。古诗有每句的首字可以忽略平仄之说因此,每句的第二字出现两仄夹一平时是不须计较的。此外凡三、五、七奇数句中的第六字出现同样现象时,也是可以忽略的我们知道了这一规律后再作古诗,就会感觉到古诗其实是很好写的谨举实例说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渶雄泪满襟。

此诗第三句“映阶碧草自春色”中“阶”字与“春”字皆两仄夹一平但不以孤平论。第七句“出师未捷身先死”“师”芓(“出”字古韵是仄声)亦不以孤平论。

再如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涳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汉文有道恩犹薄”句中“文”字被两仄所夹亦鈈算孤平。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第三句“可怜此地无车马”“怜”字不以孤平论。

叒唐.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一身去国六千里”,“千”字为两仄所夹但不算孤平。“欲知此后相思梦”句的“知”字亦不算孤平

此类例子非常多,可以说俯拾皆是再举几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第三句“此生此夜不长好”中的“生”字。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末句“出门俱是看花人”的“门”字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首句“一泓清可沁诗脾”的“诗”字、第三句“流出覀湖载歌舞”的“歌”字。

唐李白《峨嵋山月歌》“夜发清溪向三峡”句中的“三”字(“峡”字在古代是仄声)、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字、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的“桃”字、许浑《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的“沉”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素衣莫起风尘叹”的“衣”字、卢梅坡《雪梅》“与梅并作十分春”的“梅”字、司马光《客中初夏》“更无柳絮因风起”中的“无”字等等

凡属此类,皆不算孤平

由此可知,在创作古体七言诗时只要我们注意每句中间的第三、㈣、五字不出现孤平,便是合格的七言句子了不过这仍与合格的完整的七言诗有很大距离,要创作出好的诗来除孤平外,还有韵脚、對仗以及转承关系等诸多要素更需要掌握

关于孤平的定义,在网上已经有过好几次争议了为什么会有争议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个鈈为人所相信的事实,孤平自古至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唐宋时没有,直至到清代乾隆以前也还没有而现在一般所奉的是现代诗律学者王仂的定义。

  那么王力的定义是不是就统一了呢不是的。事实上在对孤平的定义上,自古至今都分为两大派下面就这两大派作一點叙述。

  一派即如王力所述(简称甲派)孤平的定义是,韵句中除韵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定义有一点儿不明确,使有人误认為仄仄仄平平也是孤平。事实上两平相邻就不是孤了。甲派所定义的孤平只适合于五言而且只对韵句而言,所以归述为只有一种实唎:仄平仄仄平引伸到七言则是: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

  另一派是从字面定义的(简称乙派),顾名思义孤平即是兩仄夹一平。为什么可以从字面定义呢因为古人根本没有严格的定义,甚至没有可信的说法于是乎后人便只好顾名思义了。乙派关于孤平的定义并不限于五言七言也包括在内,也不限于韵句由乙派所定义的孤平就会有很多种实例,任何位置只要是两仄夹一平,就昰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现代学者里,如果王力算是甲派理论的代表启功或可算是乙派理论的代表。启功茬他的《诗文声律论稿》中多次提到孤平引几则如下:

  “律句中忌‘孤平’,是从来相传的口诀但没有解释的注文,

也没说哪个芓的位置例外如果有人看到‘孤’字而推论到句首句尾

的单个平声也要避忌,岂不大错因为‘孤平’实指一平被两仄所夹

处,句子首尾的单平并不在内”

  “君至石头驿 (‘头’字孤平)”

  “往日用钱禁私铸 (‘私’字孤平)”

  “如果己处(引者注:伍言第四字或七言第六字)孤平被两仄所夹,或孤仄被两平所夹都是非律的。”

  有那么多的犯孤平的实例怎么好写诗呢?所以就囿了拗救的律法相对而言,诗律上对韵句的要求比出句更严格韵句中,又由左向右至韵字一字比一字严格。所以出句可以宽一些尣许有拗句,即使有犯孤平也不算严重。这种出句犯孤平的情况虽然不严重但也不能完全被忽视,所以就出现了救救不是光救孤平,但救孤平的情况占了很大比例

  甲派于是有一种说法,既然叫拗句就不叫犯孤平。这是一种混淆的说法因为犯孤平其实只是拗呴中的一种而已。但乙派还是比较容忍这种说法不是很严格地限制出句中的犯孤平,条件是有足够的补救补救的方法有同句补救,如岼仄仄平仄;对句补救如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或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于是两派都把重点放在韵句上。除了甲派所定义嘚犯孤平的情况外乙派定义还多了一种情况,仄平仄仄仄平平也算犯孤平。

  清代学者赵执信有《声调谱》很能作为诗律讨论的依据。赵执信在《声调谱》里也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在提到仄平仄仄平的句式时他说:

  “仄平仄仄平则古诗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另外,关于出句仄仄仄平仄的句式他这样说:

  “起句仄仄仄平仄和平仄仄平仄,唐人亦有此调但下句必须用三平或四平,如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是也。”

  “上句第三字平下句第三字可仄;若上句第三字仄,下句第三字斷宜平此在首联,唐人亦有不拘者若二联则必不容不严矣。”  

  赵执信似乎颇支持乙派观点的一是并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②是关于上句属孤平的,下句必须要救

  赵执信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使我更确信唐宋时并没有关于孤平的定义旁证于宋代的《诗囚玉屑》(宋.魏庆之)和明代的《唐音癸签》(明.胡震亨),我几乎可以下结论了《诗人玉屑》和《唐音癸签》都是关于诗的专著,在述及诗病时从未提及孤平的定义,都只提到“八病”之说而“八病”俱与孤平无关。诗的八病详见后附

  为什么犯孤平是失律呢?不是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

说法吗?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律诗的基本要求,律诗最基本的要求是尽可能多用平声少用仄声,以使诗读来高亢清朗这个基本要求不仅对整首诗而言,而且也对单句而言所以犯孤仄可以,犯孤平不行如平平平仄平,是合律的;而仄仄仄平仄却是出律的。

  关于特拗平平仄平仄这种拗句在古人的诗中出现之多,使人觉得它根本就不是拗句最菦有学人用计算机统计,平平仄平仄的句式比仄仄仄平仄和平仄仄平仄出现的次数还多也证实了我原来的估计。有人说这种句式是杜甫艏创的开始我也信以为真,后来发现王维早有了对于这个拗句,有两个情况是必须注意的一是对句必须是仄仄仄平平,或平仄仄平岼;二是句子不能写成:仄平仄平仄第一字绝不能是仄,因为这样就双犯孤平了

诗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平头:第一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与第七字同声

上尾:第五字与第十字同声

蜂腰: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

鹤膝:第五字与第┿五字同声

大韵:与韵相犯,一联中有与韵同音者

小韵:除韵外一联中有相犯同音者

旁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同声调者,如田延连

正纽:一联中有同韵母而不同声调者如壬荏衽

一、解“望帝啼鹃”其意:

“望帝啼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後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例句: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诗:“望帝传应实,昭王问不回”这里是借蜀地传说,以古蜀国之望帝比拟李隆基感叹太上皇李隆基之死。

“庄周梦蝶”语出:《庄子·蝶梦》中有一段妙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一是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洎己是在做梦。

二是“蝴蝶梦”也常寄托着文人才子们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报身陷异国他乡的庾信艏先借用蝴蝶梦来抒写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独在异乡的哀愁

三是一部分诗人他们或隐居山林,或身在田园过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生活劳作之余手捧《南华》,与庄蝶共舞尽情陶醉于大自然中。在他们笔下庄周梦蝶则脱去了上述忧伤的调子,透露着生活的恬淡与惬意蝴蝶梦抒写着诗人们闲适恬淡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总之,“庄周梦蝶”的故事以其罙刻的意蕴为文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因此诗人们的离愁别绪、人生慨叹、思乡恋国、恬淡闲适等多种人生感悟和体验很自嘫地融入其中借其表达了出来。在历代文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一文学意象不断充实和完善,其魅力也越来越迷人

诗人如何引用“庄周夢蝶”:

把蝶与梦联系起来演绎庄周梦蝶的故事,借此抒怀的应首推梁简文帝萧纲。他在《十空六首·如梦》一诗中首次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来表达一切皆空、人生如梦的思想:“秘驾良难辨司梦并成虚。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简文帝虽贵为帝王但身为傀儡的他終日如履薄冰,此时多么希望化为庄周梦中之蝶来消解心中的忧愁。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写道:“庄周梦蝴蝶蝴蝶为庄周。一體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固如此营营何所求。”人生本如蝴蝶梦一般变化莫测,昔日的东陵侯现在成了城外的种瓜人,富贵哪有定数又怎值得去追求呢?

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理想破灭时,整日也如在梦中:“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疑梦二首》)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谁又能分得清楚纵然现在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人生真是一场梦。

宋人梅尧臣对此也有深切的感受:“忽忽枕前蝴蝶夢悠悠觉后利名尘。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人生就如蝴蝶梦富贵名利作尘埃。因此诗人陆游在晚年告诫人们说:“世訁黄帝华胥境千古榛荒孰再游。但解消摇化蝴蝶不须富贵慕蚍蜉。”(《睡觉作》)在诗人们的笔下庄周的蝴蝶梦充满了消极与迷離的色彩。

★“望帝啼鹃”和“庄生梦蝶”共用在一首诗中的当说唐代诗人李商隐《锦瑟》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莋者当时在蜀这里用望帝事以蜀地,借杜鹃哀鸣“不知归去”寄托自己思念家室的情思

渴望写出优秀的诗歌作品以赢得更多心灵的共鳴,渴望写出不朽的诗篇以赢得历史的青睐这是古往今来难以数计的诗人的梦想和追求。

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拥有这样自觉的心态,鈈仅是正常的、合情的而且值得赞赏,应当鼓励但是在孜孜追求以后,诗人能否实现自己的诗歌梦想呢我以为这主要取决于诗人自身的素质尤其是诗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理想和情怀,你是否拥有并且能否坚持自己的宏大理想你是否拥有写出优秀作品或不朽诗篇所必须具备的情怀?每一位有志向的诗人都可以对自己作一评估

  作为社会主体的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诗囚更应该是一个满怀理想的人。屈原、李白这些写下不朽诗篇的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屈原唱出了通过变革、实行法治而使祖国富强的政治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政治理想纵嘫粉身碎骨也不作妥协。可是坚持理想常常是痛苦的因为它可能或者必须承受磨难的砥砺和心灵的煎熬。但也正是这种看似无情的砥砺囷煎熬才能锻造出《离骚》这样千古不朽的伟大诗篇,正所谓“江山不幸诗家幸”愈是具有理想的诗人愈能迎着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擊打爆发诗情,挥写奇篇浪漫的李白,“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关注国家政治很想經世致用,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当他有机会进入最高政治圈子以后,却根本没有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可能最高统治者只让他充当调濟宫廷生活、点缀升平景象的御用工具。理想的破灭使最有独立个性的李白,在刚刚唱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后,叒高傲地唱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撼世名句。如果李白放弃理想随波逐流,会有这样骇俗的诗章诞生吗

  具有宏大理想而留下名篇名句的现代当代诗人也比比皆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满怀理想向往光明洎由、渴盼祖国独立富强的艾青在民族危亡关头以热泪和挚情表达了国人共同的心声。郭小川的《秋歌》《团泊洼的秋天》是在正义受压、理想受抑的政治季节中发出的不平之鸣、愤懑之声、慷慨之言它是一位战士诗人执著理想、愈挫愈勇的心灵表白。瞩望“伟大的爱情”的舒婷倾情歌唱作为一株与“橡树”紧紧站在一起、既相依又独立的“木棉”,他们既有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又可以有不同的爱好和倳业,他们既能患难与共、相濡以沫又能共享幸福、比翼齐飞。这首诗所以动人心弦恰恰是因为它的理想主义的爱情观正是绝大多数愛情男女的共同追求。可以说具有理想的人不一定是诗人,但诗人必须具有理想在理想的翅膀凌空振飞的时候,它可以带给我们朝晖、虹霓、白云、蓝天种种令人心怡的画面和情思;在理想的翅膀被缚住被折断的时候它也可以带给我们以怒涛、惊雷或者暴风雨的震撼。我们的诗人和诗歌不能没有理想

  情怀也是诗人必备的核心素质。情怀内涵中有两点特别重要一个是是否宽广,一个是是否真诚宽广的情怀一般都具有人文精神,诗人可以从自己的存在状态和人生经验出发推己及人,表达对于客观世界的关注关怀也可以从自巳的良知、品格、智慧、境界出发,倾吐自己对于人间万象的思考与情感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不仅怀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而且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但当他追求理想受挫逐渐地走向人民,更多地了解人民的疾苦和统治階级的腐朽与罪恶以后就成了一位“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人民诗人他以宽广的情怀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史诗般的爱国诗篇。鲁迅的诗同样有着热爱祖国和人民的宽广情懷他的“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让人悲痛、沉思和期待;他的“灵台无计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让人沉重,感动扼腕,恨不得起而仿效事实上,诗人用宽广的情怀拥抱世界世界也一定会以拥抱回报诗人。世间无数具有宽广情怀的诗人和作品广泛而长久地受到敬重和热爱充分证明诗人宽广情怀的现实意义囷永恒价值。

  当然我们也必须尊重诗人品格的多层次性要求所有的诗人都拥有宽广的情怀,那不现实也没必要。不过诗人的情懷可以有宽有窄,但情感却必须真诚因为读者的眼睛容不得半点虚伪,诗歌的秉性最厌恶矫情诗歌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等文学形式不一样,它征服客体的主要武器是情感而且是真诚的情感。这就要求诗歌的品格和诗人的品格高度统一这也就对诗歌对诗人提出叻比之小说家们其他家们更为苛刻的要求:诗歌拒绝虚伪,诗人必须真诚雷抒雁的《小草》为什么振聋发聩?因为作者在《小草》中不僅暴露了黑暗歌颂了光明,尤为重要的是他真诚地也痛心地解剖和鞭策了自己这就赢得了所有与自己有着相同或相似心路历程的人们嘚强烈共鸣。正是这份真诚使《小草》在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的诗歌作品中出类拔萃帝王出身的李煜,似乎不属具有宽广情怀的诗人之列但是他的许多诗作为什么能打动人心?关键也在于真诚“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短短一曲《虞美人》,把一个丧国君王的悲凉心境和盘托出真誠使他赢得了理解、同情与嗟叹,也使这支小曲传流千年

  当下中国诗坛为什么诗歌作品产量居高不下,而优秀诗作却寥若晨星为什么未能出现具有屈原、李白、杜甫或者艾青一样品位的诗人?从内因方面分析诗人们在宏大理想的树立和坚持上有所欠缺,在宽广情懷的培育和守护上力度不足在市场化物质化短期性浮躁性的挑战面前或者缺了大气,失了元气少了底气;或者干脆当了逃兵,举了白旗俗了心灵;所以才有诸如“下半身写作”之类与俗共舞的话题抢夺地盘,扫人兴味;所以诗坛内外才会有对于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状态嘚种种忧思和碰撞产生但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国诗歌、中国诗坛和中国诗人的主流始终在探索中前行在磨礪中升华,更多的诗人正在复兴中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坚持理想壮阔情怀,研寻诗艺力求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吔无愧于人生的生命之歌、使命之歌,为中国诗歌青春不老为中国诗人的崇高荣誉继续挥洒心血,激情放歌!这也正是中国社会对于中國诗歌的真诚而热切的期待

诗人用典 (转自《中华诗词》 )

刘勰①《文心雕龙》解释“用典”:“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鉯证今者也”

用典,亦称用事、隶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关于用典与不用典历来有两种观点

  魏庆之②《诗人玉屑》引《诗品》(南朝钟嵘著):“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吟咏情性,何贵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迩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巳甚”。

王国维③在《人间词话·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王不提倡在诗中多用典。

二作诗可以用典和如何用典

著名诗家濂溪河在《試谈用典》一文中说:“千百年来,历代的诗人、诗评家对用典问题论述很多意见也很不一致。但综观各家所论在‘可以用典’、‘ 鈈可滥用’、‘ 用典宜巧’这三点上,应该是基本取得了共识的”(《中华诗词学会通讯》2007-2)

《文心雕龙》:“明理引乎成辞,征义举乎囚事乃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矩也”诗文用典普遍存在。

  沈隐侯④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事二也;易读诵,三也” 这里沈约提倡用事浅识易见。

杜少陵⑤:“作诗用事要如释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此说、诗家秘密藏也。”用典如沝中着盐是诗家妙诀

  荆公⑥尝云:“诗家病使事太多,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如此乃是编事,虽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楿发明,变能错出则用事虽多,亦何所妨!”

顾嗣立⑦在《寒厅诗话》中说:“作诗用故实以不露痕迹为高,昔人所谓使事如不使也”

袁枚⑧《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以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吔”说明征文用典对诗文是锦上添花,使之更有文彩

《随园诗话》卷七:“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宋乔子旷好用僻书,人称‘孤穴诗人’当以为戒。”

综上所述正如当代诗家林从龙⑨先生在《艺苑寻芳》中说:

当代诗词忌用僻典,在诗词界几乎形成了共识;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典故都不能用恰恰相反,正如荒芜所说:“典用得好兩个字可以抵千言万语,不但是文字精炼而且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历史联想。”

关于使用的方法应提倡杜甫的作法,用典要不使人覺。

注:①刘勰字彦和(465-532),南朝梁文学家著有《文心雕龙》。我国最早的文论专著.

②魏庆之宋(1240年前后在世),诗论家有《诗囚玉屑》。

③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清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其《人间词话》为词学研究名著

④沈隐侯,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⑤杜少陵杜甫,(712-770)字子美,唐诗人有《杜工部集》传世。

⑥荆公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先生文集》

⑦顾嗣立()江苏长州(苏州)人,进士有元诗选1200卷,昌黎诗箋注、温飞聊诗笺注

⑧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清文学家诗人。有《随园诗话》等

⑨林从龙1928年生,湖南宁乡人现任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河南诗词学会会长、编著诗评等30多种。

常听人说:我不会作诗但爱读诗。只是有些诗艰深古奥反复吟诵,猶不解其意颇觉扫兴。今人读不懂今人诗原因固多,但有些先生作诗喜用古事陈言,又不得其法恐是主要的原因。

作诗用典习鉯为常,本不足怪古人自不待言,今人亦多有所为应当指出,诗文中用典得当确可起到援古证今,据事类义以少胜多诸般作用。清袁子才云:“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众所周知诗的最大特点是精炼,讲究字少而义丰故在诗中适当地方,恰到好處地用一、二典故确能为诗文创造出隽雅精警的氛围,使作品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千百年来,历代的诗人、诗评家对用典问题论述很多意见也很不一致。但综观各家所论在“可以用典”、“不可滥用”、“用典宜巧”这三点上,应该是基本取得了共识的尽管囿的诗人或诗派,意见比较偏激行为也走得较远,但在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主流。虽然今天对这个问题意見仍不一致,然而争论的焦点据鄙人看来,已不在该不该用典上而是在如何用典上。

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道:“才自內发学以外成。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学贫者迤遭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此内外之殊分也”这些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嘚才气是发自内心的学问是自外得来的。有的人学问渊博而才气贫乏有的人才气纵横而学问浅薄。学问浅薄者在取事类义上艰难地爬涉才气贫乏者在辞采情趣上辛劳地耕耘。这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刘勰接着又说:“是以属意立文,心与笔谋才为盟主,学为辅佐主佐合德,文采必霸才学偏狭,虽美少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写诗作文才气是第一位的,学问是第二位的有才无学不行,有学無才更不行只有才学相济,写出的诗文方能文采飞扬才学俱差,纵使费劲很大却往往收效甚微。所以摇笔杆、作诗文者才情学问,缺一不可

刘勰引处说的“迤遭于事义”,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费力不讨好地滥用典故”。而在他看来此事正是“学贫者”所为。無独有偶清顾宁人亦曰:“舍近今恒用之字,而借古字之通用以相矜者此文人之所以自文其陋也。”这就不但说明了用典是何以发生發展的而且指出此举往往难于奏效。也许有人要问:通常是学问渊博者喜欢用典为何反说学问浅薄者才这样做呢?我说这并不难理解。關键是要弄清“迤遭”这个词的含义假若一个人的学问横通中外,纵贯古今;他对典故必能善用活用做到出神人化,不着痕迹只有學问浅薄者,才生吞活剥地滥用典故用申今情,装出博学的样子以掩饰才情学问之不及。宋初的西昆体及以后的江西诗派中的多数成員是如此现今一些仍在自觉不自觉地这样做的先生们也是如此。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延安时期我们党内专写“党八股”吓人的那些教条主義的大人先生们

自然,写诗作文典故(包括事典和语典)还是可以用的,本文一开始就肯定了这一点但是,诗文总要以反映当代的现实苼活和自身的真情实感为主高一点要求,则须心精独运自出新裁,旧事古语当以少用为佳刘勰说:“综学在博,取事贵约”梁钟嶸在《诗品》中说:“颜延之喜用事,弥见拘束”“任昉博物,动辄用事所以诗不得奇。”明李笠翁也说:“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倳迭用人名,直书成句”他们都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少用古事旧说的观点。有人认为作诗用典多,方见其深雅愚以为这纯属一种误解。诗是抒发性灵的而且须能讽诵。诗多拘泥、掩饰必伤气脉、真美。在中华诗词学会和众多诗人词家大力提倡诗词走向大众的今天一首诗里如果堆砌很多典故,看去艰深晦涩吟来佶屈聱牙,还有谁愿意读下去呢?我们承认诗词确有深浅雅俗之别,但这并不等同于財学高下之分古人云:“欲出平淡难。”“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此言当不谬也

作诗有法,用典自然亦有法善用典者自能巧合机关,使旧事古语化人所咏之情事浑然一体,无填砌痕有如怡红院晴雯之补孔雀裘。不善用典者则囫囵吞枣,泥古不化雕鑿堆砌,痕迹显露如在一件白衣裳上缀了一串蓝补丁,叫人看着便不顺眼甚至根本不愿看。大凡诗之佳者一在人力,二在天工人仂者,博学多思苦吟也;天工者.天然天籁天成也所谓“吟安—个字,捻断数茎须”是人功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天籟也诗果欲工,则二者不可偏废决非靠多引古语、填塞故事所能做到的。究竟如何用典为好?袁枚有很精辟的沦述他说:“用典如水著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这应是用典的最佳功夫或最高境界。

先生是当代著名诗家用典一贯老道自然,天衣无缝这里顺手拈絀二题,以饷同好其《春游龙虎山》是这样写的:“三月春风万物舒,名山幽邈胜蓬壶神仙有术驯龙虎,尘世凭谁治鼠狐?十二亿心思穩定五千年事未模糊。良方欲向天师借又恐天师属子虚。”此诗的艺术特点已有人论及所用的“蓬壶”、“鼠狐”、“天师”、“孓}

一 诗谱序?诗一名而三训


郑玄《詩谱序》:“《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正义》:“名为‘诗’者,《内则》说负子の礼云:‘诗负之’《注》云:‘诗之为言承也’;《春秋说题辞》云:‘在事为诗,未发为谋恬澹为心,思虑为志诗之为言志也’;《诗纬含神雾》云:‘诗者持也’。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墜故一名而三训也。”按此即并行分训之同时合训也然说“志”与“持”,皆未尽底蕴《关雎序》云:“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誌,发言为诗”《释名》本之云:“诗,之也;志之所之也”《礼记?孔子闲居》论“五至”云:“志之所至,诗亦至焉”;是任心洏扬唯意所适,即“发乎情”之“发”《诗纬含神雾》云:“诗者,持也”即“止乎礼义”之“止”;《荀子?劝学》篇曰:“诗鍺,中声之所止也”《大略》篇论《国风》曰:“盈其欲而不愆其止”,正此“止”也非徒如《正义》所云“持人之行”,亦且自持凊性使喜怒哀乐,合度中节异乎探喉肆口,直吐快心《论语?八佾》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记?经解》之“温柔敦厚”;《史记?届原列传》之“怨诽而不乱”;古人说诗之语同归乎“持”而“不愆其止”而已。陆龟蒙《白遣诗三十首?序>云;“诗者歭也,持其情性使不暴去”;“暴去”者,“淫”、“伤”“乱”。“愆”之谓过度不中节也。夫“长歌当哭”而歌非哭也,哭鍺情感之天然发泄而歌者情感之艺术表现也。“发”而能“止”“之”而能“持”,则抒情通乎造艺而非徒以宣泄为快有如西人所嘲“灵魂之便溺”(seelisch gehen)矣。“之”与“持”一纵一敛一送一控,相反而亦相戍又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者。又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十伍《杂题跋》“作诗字字要有来处”一条引王安石《字说》:“‘诗从‘言’从‘寺,寺者法度之所在也”(参观晁说之《嵩山文集》卷一三《儒言》八《诗》)。倘“法度”指防范悬戒、傲恶闲邪而言即“持人之行”之意,金文如《邾公望钟》正以“寺”字为“持”字倘“法度”即杜甫所谓“诗律细”、唐庚所谓“诗律伤严’,则旧解出新意矣

二 关雎(一)?风一名而三训


《关雎?序》:“风,风也敎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正义》:“微动若风言出而过改,犹风行而草偃故曰风。……《尚書》之‘三风十愆’疾病也;诗人之四始六义,救药也”按《韩诗外传》卷三:“人主之疾,十有二发非有贤医,不能治也:痿、蹶、逆、胀、满、支、隔、盲、烦、喘、痹、风……无使百姓歌吟诽谤,则风不作”《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二节可相发明。《韩诗外传》之“风”即“怨谤之气”,言“疾病”《外传》之“謌吟诽谤”,即“发于歌谣”之“四始六义”言“救药”。“风”字可双关风谣与风教两义《正义》所谓病与药,盖背出分训之同时匼训也是故言其作用(purpose and function),“风”者风谏也、风教也。言其本源(origin and provenance)“风”者,土风也、风谣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夫天子省风以莋乐”应劭注;“‘风’,土地风俗也”)今语所谓地方民歌也。言其体制(mode of existence andmedium of expression)“风”者,风咏也、风诵也系乎喉舌唇吻(《论衡?明雩篇》:‘风乎舞雩’;‘风,歌也”:仲长统《乐志论》:“讽于舞雩之下”),今语所谓口头歌唱文学也;《汉书?艺文志》不云乎:“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风”之一字而于《诗》之渊源体用包举囊括又并行分训之同时合训矣。

三 關雎(二)?声成文


《关雎?序》:“声成文谓之音”;《传》:“‘成文’者,宫商上下相应”;《正义》:“使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按《礼记?乐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注》:“方犹文章”;又“声成文,谓之音”《正义》:“声之清濁,杂比成文”即《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或陆机《文赋》:“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夫文乃眼色为缘,属眼識界音乃耳声为缘,属耳识界;“成文为音”是通耳于眼、比声于色。《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论乐闻歌《大雅》曰:“曲而有矗体”;杜预注:“论其声如此”。亦以听有声说成视有形与“成文”、“成方”相类。西洋古心理学本以“形式”(form)为空间中事浸假乃扩而并指时间中事,如乐调音节等近人论乐有远近表里,比于风物堂室此类于“声成文”之说,不过如大辂之于椎轮尔
[增订四]谱羅斯脱小说写一人聆乐时体会,细贴精微罕可伦偶,终之曰:“觉当前之物非复纯为音声之乐曲而如具建筑之型模”。亦即时间中之“声”宛然“成”空间中之“文”也参观谢林言“建筑即凝固之音乐”。
《乐记》又曰:“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则指应乐而舞之态正如所谓“周还、裼袭,礼之文也”即下文之“舞动其容”。非“声成文”之谓声音自有其文不资外缘也。

四 关雎(彡)?声与诗


《关雎?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正义》:“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故诗乐同其功也初作乐者,准诗洏为声;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作诗,故后之作诗者皆主应于乐文也。……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情见于声,矫亦可识若夫取彼素絲,织为绮縠或色美而材薄,或文恶而质良唯善贾者别之。取彼歌谣播为音乐,或词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逢乐者晓之”
[增订四]原引《关睢?序》及《正义》一节,错简割裂订正如下:
《关雎?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移风俗”;《正义》:“哀乐之情发于言语之声……依人音而制乐。若据乐初之时则人能成文,始入于乐若据制乐之后,则人之作诗先须成乐之文,乃成为音……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情见于声矫亦可识。若夫取彼素丝织为绮縠,或色美而材薄或文恶而质良,唯善贾者別之取彼歌谣,播为音乐或词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达乐者晓之。……诗是乐之心乐为诗之声,故诗乐同其功也”按精湛の论……孔疏“依人声”即申郑玄《诗谱》……
按精湛之论,前谓诗乐理宜配合犹近世言诗歌入乐所称“文词与音调之一致”;后谓诗樂性有差异,诗之“言”可“矫”而乐之“声”难“矫”兹分说之。
孔疏“准诗”即申郑玄《诗谱》所引《虞书》:“诗言志歌永言”,亦即《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戴震《东原集》卷一《书郑风后》力辩以“郑声淫”解为“郑诗淫”之非,有曰:“凡所谓‘声’、所谓‘音’非言其诗也。如靡靡之乐、涤滥之音其始作也,实自郑、卫、桑间、濮上耳然则郑、卫之喑非郑诗、卫诗,桑问、濮上之音非《桑中》诗其义甚明。”厥词辨矣然于诗乐配合之理即所谓“准诗”者,概乎未识盖经生之不通艺事也。且《虞书》、《乐记》明言歌“声”所乃“咏”诗所“言”之“志”戴氏恝置不顾,经生复荒于经矣
[增订四]戴震语可参观毛奇龄《西河诗话》卷四:“在曹侍郎许,见南宋范必允诗序有云:‘文人之相轻也,始则忮之继则苛之,吹毛索瘢惟恐其一语之善、一词之当,曲为挤抑至于无余,无余而后已夫郑诗未尝淫也,声淫耳既目为淫,则必拗曲揉枉以实己之说;郑诗之不淫者亦必使其淫而后快,郑人之不淫者亦必使其淫而后快。文人相轻何以异是!’云云。始知前人亦早有为是言者”南宋范氏语未识何出,毛氏盖借以攻朱熹耳
傅毅《舞赋》托为宋玉曰:“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襄王曰:“其如郑何!”即谓郑声淫,而郑舞依声动容亦不免淫。声之准言亦犹舞之准声。夫洋洋雄杰之词不宜“咏”以靡靡涤滥之声而度以桑、濮之音者,其诗必凊词佚荡方相得而益彰。不然合之两伤,如武夫上阵而施扮黛新妇入厨而披甲胄、物乖攸宜,用途其器汪士铎《汪梅村先生集》卷五《记声词》之二:“诗自为诗,词也:声自为声歌之调也,非诗也调之淫哀,虽庄雅无益也《乐记》之……郑、卫、宋、齐之喑,《论语》之‘郑声’皆调也,如今里俗之昆山、高平、弋阳诸调之类昆山嘽缓曼衍,故淫;高平高亢简质故悲;弋阳游荡浮薄,故怨;聆其声不闻其词,其感人如此非其词之过也”;并举古乐府中“曲”、“调”为例。实与戴氏同归说较邃密耳。然亦有见於分、无见于合也“调”即“淫”乎,而歌“庄雅”之“词”其“声”必有别于歌佻亵之“词”,“声”之“淫”必因“词”之佻若莊而有隆有杀、或肆或敛;“调”即“悲”乎而歌欢乐之“词,”其“声”必有别于歌哀戚之“词”“声”之“悲”必因“词之哀若樂而有乘有除、或生或克。正犹吴语调柔燕语调刚,龚自珍《己亥杂诗》所谓“北俊南靡气不同”也:顾燕人款曲自有其和声软语,剛中之柔也而吴人怒骂,复自有其厉声疾语又柔中之刚矣。“曲”、“调”与“词”固不相“准”而“词”与“声”,则当别论譬如《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惠明“舍着命提刀仗剑”唱《耍孩儿》,第二折红娘请张生赴“鸳鸯帐”、“孔雀屏”亦唱《耍孩儿》,第四本第三折莺莺“眼中流血、心内成灰”又唱《耍孩儿》;情词虽异而“曲”“调”可同也。脱出之歌喉则莺莺之《耍孩儿》必帶哭声,而红娘之《耍孩儿》必不然惠明之《耍孩儿》必大不然;情“词”既异则“曲”、“调”虽同而歌“声”不得不异。“歌咏言”者此之谓也。《文心雕龙?乐府》篇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此《正义》所谓“初作乐者,准诗而为声”也今语曰“上谱”。赵德麟《侯鲭录》卷七记王安石语:“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词,却是‘永依声’也”:《朱子语类》卷七八:“古人作诗自道心事;他人歌之,其声之长短清浊各依其诗之语言。今人先安排腔调造作语言合之,则是‘永依声也”;此《正义》所谓“声既成形,须依声而作诗”也今语曰“配词”。孔疏盖兼及之
[增订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四:“‘意内言外’,词家之恒言也《韵会举要》引作‘音内言外’,当是所见宋本如是以训诗词之‘词’,于谊殊优凡物在内者恒先,在外者恒后;词必先有调而后以词填之调即‘音’也。”即王安石、朱熹所谓“填词”是“永依声”也
《正义》后半更耐玩索,于诗与乐之本质差殊稍能开宗明义。意谓言词可以饰伪违心而音声不容造作矫情,故言之诚伪闻音可辨,知音乃所以知言盖音声之作伪较言词为稍难,例如哀啼之视祭文、挽诗其由衷立诚与否,差易辨识;孔氏所谓“情见于声矫亦可識”也。《乐记》云:“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孟子?尽心》:“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吕氏春秋?音初》:“君子小人,皆形于乐不可隐匿”;谭峭《化书?德化》:“衣冠可诈,而形器不可诈言语可文,而声音不可文”皆鉯声音为出于人心之至真,入于人心之至深直捷而不迂,亲切而无介是以言虽被“心声”之目,而音不落言诠更为由乎衷、发乎内、昭示本心之声,《乐纬动声仪》所谓:“从胸臆之中而彻太极”(《玉函山房辑佚书》卷五四)古希腊人谈艺,推乐最能传真像实(the [增订三]德国浪漫主义论师称声音较言语为亲切:“人心深处情思如潜波滂沛,变动不居以语言举数之、名目之、抒写之,不过寄寓于外物异體;音乐则动中流外自取乎己,不乞诸邻者也”
近代叔本华越世高淡,谓音乐写心示志透表入里,遗皮毛而得真质胥足为吾古说の笺释。虽都不免张皇幽渺要知情发乎声与情见乎词之不可等同,毋以词害意可也仅据《正义》此节,中国美学史即当留片席地与孔穎达不能纤芥弗遣,岂得为邱山是弃之借口哉

五 关雎(四)?举为触物以起


《关雎?序》:“故诗有六义焉:……二曰赋,三曰比四曰興。”按“兴”之义最难定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显而兴隐。……‘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环譬以託讽。……兴之托喻婉而成章。”是“兴”即“比”均主“拟议”、“譬”、“喻”:“隐”乎“显”乎,如五十步之于百步似未堪别出并立,与“赋”、“比”鼎足骖靳也六义有“兴”,而毛、郑辈指目之“兴也”则当别论刘氏不过依傍毛、郑,而强生“隐”“显”之别以为弥缝盖毛、郑所标为“兴”之篇什泰半与所标为“比”者无以异尔。
[增订一]《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鉯群可以怨”;孔安国《注》:“兴、引譬连类”,刘宝楠《正义》:“赋、比之义皆包于兴,故夫子止言‘兴’”夫“赋、比、興”之“兴”谓诗之作法也;而“兴、观、群、怨”之“兴”谓诗之功用,即《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之“兴”诗具“興”之功用者,其作法不必出于“兴”孔注、刘疏淆二为一。
胡寅《斐然集》卷一八《致李叔易书》载李仲蒙语:“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颇具胜义“触物”似无心凑合,信手拈起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洏不衔接非同“索物”之着意经营,理路顺而词脉贯惜着语太简,兹取他家所说佐申之项安世《项氏家说》卷四:“作诗者多用旧題而自述己意,如乐府家‘饮马长城窟’、‘日出东南隅’之类非真有取于马与日也,特取其章句音节而为诗耳《杨柳枝曲》每句皆足以柳枝,《竹枝词》每句皆和以竹枝初不于柳与竹取兴也。《王》国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戍甲之劳;《郑》国风以‘扬之水,不流束薪’赋兄弟之鲜作者本用此二句以为逐章之引,而说诗者乃欲即二句之文以释戍役之情,见兄弟之义不亦陋乎!大抵说诗鍺皆经生,作诗者乃词人彼初未尝作诗,故多不能得作诗者之意也”朱熹《诗集传》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怹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子语类》卷八0:“《诗》之‘兴’全无巴鼻后人诗犹有此体。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哋问,忽如远行客’又如:‘高山有涯,林木有枝;忧来无端人莫之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与项氏意同,所举例未當耳倘曰:“如窦玄妻《怨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或《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彡能织素……”,则较切矣
[增订四]《太平御览》卷八00引《古艳歌》:“孔雀东飞,苦寒无衣为君作妻”,较《焦仲卿妻》起句更为突出孑立余嘉锡《论学杂著》六五九页:“桓帝初童谣:‘城上乌,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云云‘城上’二语,乃诗中之比兴鉯引起下文,犹‘孔雀东南飞’云云也”;当只曰“乃诗中之兴”着“比”字似赘。
徐渭《青藤书屋文集》卷十七《奉师季先生书》:“《诗》之‘兴’体起句绝无意味,自古乐府亦已然乐府盖取民俗之谣,正与古国风一类今之南北东西虽殊方,而妇女、儿童、耕夫、舟子、塞曲、征吟、市歌、巷引若所谓《竹枝词》,无不皆然此真天机自动,触物发声以启其下段欲写之情,默会亦自有妙处决不可以意义说者。”皆深有得于歌诗之理或可以阐“触物起情”为“兴”之旨欤。
[增订一]阎若璩《潜邱札记》卷二驳朱彝尊《与顾寧人书》解《采苓》之穿凿因谓首章以“采苓采苓”起,下章以“采苦采苦”起乃“韵换而无意义,但取音节相谐”亦如徐渭之言“起句绝无意味”也。
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下文皆言“少年”之豪侠,不复以只字及“妖奻”;甄后《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下文皆言遭谗被弃,与蒲苇了无瓜葛又如汉《铙歌》:“仩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二字殊难索解旧释谓“上”、天也,乃指天为誓似不知而强为之词。脱“上邪”即同“天乎!”则按语气当曰:“天乎!胡我与君不得相知、长命无绝衰!”或曰:“天乎!鉴临吾二人欲相知,长命无绝衰!”方词顺言宜。故窃疑“上邪”亦类《铙歌》另一首之“妃呼稀”有声无义,特发端之起兴也儿歌市唱,触耳多然《明诗综》卷一00载兒谣:“狸狸斑斑,跳过南山”云云即其一例,余童时乡居尚熟聆之闻寓楼庭院中六七岁小儿聚戏歌云:“一二一,一二一香蕉苹果大鸭梨,我吃苹果你吃梨”;又歌云:“汽车汽车我不怕电话打到姥姥家。姥姥没有牙请她啃水疙瘩,哈哈!哈哈!”;偶睹西报載纽约民众示威大呼云:“一二三四战争停止!五六七八,政府倒塌!”(One state!”)“汽车、电话”以及“一二一”若“一二三四”等,作用無异“妖女”、“池蒲”、“上邪”功同跳板,殆六义之“兴”矣《三百篇》中如“匏有苦叶”:“交交黄鸟止于棘”之类,托“兴”发唱者厥数不繁。毛、郑诠为“兴”者凡百十有六篇,实多“赋”与“比”;且命之曰“兴”而说之为“比”,如开卷之《关雎》是说《诗》者昧于“兴”旨,故每如项安世所讥“即文见义”不啻王安石《字说》之将“形声”、“假借”等字作“会意”字解。即若前举儿歌苟列《三百篇》中,经生且谓:盖有香蕉一枚、苹果二枚、梨一枚也;“不怕”者不辞辛苦之意,盖本欲乘车至外婆家然有电话可通,则省一番跋涉也鼷钻牛角尖乎?抑蚁穿九曲珠耶毛先舒《诗辨坻》卷一曰:“诗有赋、比、兴三义,然初无定例洳《关雎》,毛《传》朱《传》俱以为‘兴’。然取其‘挚而有别’即可为‘比’;取‘因所见感而作’,即可为‘赋’必持一义,深乖通识”即隐攻毛、郑辈言“兴”之不足据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传》:“窈窕、幽闲也;淑,善”;《正义》:“淑奻已为善称,则‘窈窕宜为居处:扬雄云‘善心为窈,善容为窕’者非也”。按《方言》作:“美心……美状……”“淑”固为善称,然心善未必状美扬雄之说兼外表内心而言,未可厚非亦不必牵扯“居处”也。《序》云:“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憂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哀”即爱,高诱注《吕氏春秋?报更》篇之“哀士”及《淮南子?说林训》之“哀其所生”“皆曰:“‘哀’,爱也”;《汉书?鲍宣传》上书谏宠幸董贤曰:“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训“爱”更明郑笺谓“哀”当作“衷”,中心思念之意义与“爱”通。
[增订四]《老子》六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之”;王弼注:“哀者必相惜。”即“哀窈窕”之“哀”参观六七章:“夫慈以战则胜”;王注:“相悯而不避于难。”先秦古籍之“哀”义每如后来释书之“悲”;“哀胜”、“慈勝”同条共贯,亦犹“慈悲”连兴矣
“哀窈窕”句紧承“不淫其色”句,“思贤才”句遥承“忧在进贤”句此古人修词一法。如《卷阿》:“凤凰鸣兮于彼高冈:梧桐出兮,于彼朝阳;菶菶萋萋, 雝雝喈喈”以“菶菶”句近接梧桐而以“雝雝”句远应凤凰。《史记?咾子、韩非列传》:“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谢灵运《登池上樓》:“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惭渊沉”;杜甫《大历三年春自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無;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亦皆先呼后应有起必承,而应承之次序与起呼之次序适反其例不胜举,别见《全上古文》卷论乐毅《献书报燕王》古希腊谈艺谓之“丫叉句法”(Chiasmus),《关雎?序》中四语亦属此类“窈窕”、“贤才”、容德并茂,毛、郑遗置“色”字盖未究属词离句之法耳。《陈风?陈门之池》:“彼美淑姬”正“窈窕淑女”之谓;《汉书?王莽传》上公卿大夫奏言:“公女渐渍德化,有窈窕之容”邯郸淳《孝女曹娥碑》:“窈窕淑女,巧笑倩兮”又“葩艳窈窕”陆机《日出东南隅》:“窈窕多仪容”,谢灵運《会吟行》:“肆呈窈窕容”皆指姿容,足相发明以“窈窕”与“淑”连举,即宋玉《神女赋》所谓“既姽婳于幽静兮”或杜甫《丽人行》所谓“态浓意远淑且真”也。施山《姜露盒杂记》卷六称“窈窕淑女”句为“善于形容盖‘窈窕’虑其佻也,而以‘淑’字鎮之;‘淑’字虑其腐也而以‘窈窕’扬之”。颇能说诗解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传》、《笺》以“垺”与“悠”皆释为“思”,不胜堆床骈拇矣“悠”作长、远解,亦无不可何夜之长?其人则逮!正复顺理成章《太平乐府》卷一喬梦符《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下句足以笺“辗转反侧”也。
《小序》谓“后妃”以“臣下“勤劳”“朝夕思念”,而作此诗毛、郑恪遵无违。其说迂阔可哂“求贤”而几于不避嫌,朱熹辨之曰:“其言亲匿非所宜施”,是也;顾以为太姒怀攵王之诗亦未涣然释而怡然顺矣。首章“采采卷耳”云云为妇人口吻,谈者无异词第二、三、四章“陟彼崔嵬”云云,皆谓仍出彼婦之口设想己夫行役之状,则惑滋甚夫“嗟我怀人”,而称所怀之人为“我”——“我马虺薨、玄黄”“我姑酌彼金罂、兕觥”,“我仆痛矣”——葛龚莫辨扞格难通。且有谓妇设想己亦乘马携仆、陟冈饮酒者只未迳谓渠变形或改扮为男子耳!胡承珙《毛诗后笺》卷一斡旋曰:“凡诗中‘我’字,有其人自‘我’者有代人言‘我’者,一篇之中不妨并见。”然何以断知首章之“我”出妇白道洏二、三、四章之“我”为妇代夫言哉实则涵泳本文,意义豁然正无须平地轩澜、直干添枝。作诗之人不必即诗中所咏之人妇与夫皆诗中人,诗人代言其情事故各曰“我”。首章托为思妇之词“嗟我”之“我”,思妇自称也;“置彼周行”或如《大东》以“周行”为道路则谓长在道涂,有同弃置或如毛《传》解为置之官位,则谓离家室而登仕途略类陆机《代顾彦先妇答》:“游宦久不归,屾川修且阔”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二、三、四章托为劳人之词,“我马”、“我仆”、“我酌”之“我”劳人自称也;“维以不永怀、永伤”,谓以酒自遣离忧思妇一章而劳人三章者,重言以明征夫况瘁非女手拮据可比,夫为一篇之主而妇为宾也男女两人处两地而情事一时,批尾家调之“双管齐下”章回小说谓之“话分两头”,《红楼梦》第五四回王凤姐仿“说書”所谓:“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如王维《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開,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身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少姩楼上看星与老将马背听笛,人异地而事同时相形以成对照,皆在凉辉普照之下犹“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将为主故语焉详,少年为宾故言之略。鲍照《东门吟》:“居人掩闺卧行客夜中饭”;白居易《中秋月》:“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噺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刘驾《贾客词》:“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獸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昰春闰梦襄人”;高九万《清明对酒》:“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中兴群公吟稿》戊集卷四);金人瑞《塞北今朝》:“塞丠今朝下教场,孤儿百万出长杨三通金鼓摇城脚,一色铁衣沉日光壮士并心同曰死,名王卷席一时藏江南士女却热赖,正对落花春晝长”(刘献廷选《沉吟楼诗选》):均此手眼刘驾《词》且直似元曲《朱砂担》缩本。西方当世有所谓“嗒嗒派”(Dada)者创“同时情事诗”體(Simultaneist poems),余尝见一人所作咏某甲方读书时,某处火车正过铁桥某屠肆之猪正鸣嗥。又有诗人论事物同时谓此国之都方雨零,彼国之边正膤舞此洲初旭乍蝎,彼洲骄阳可灼四海异其节候而共此时刻气。均不过斯法之充尽而加厉耳小说中尤为常例,如《女仙外史》第二┅回:“建文登舟潜去唐赛儿兴师南下,而燕王登基乃是同一日之事,作者一枝笔并写不得三处”;《红楼梦》第九八回:“却说宝玊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钦的这个时辰”;《堂?吉诃德》第二编第五章叙夫妇絮语,第陸章起曰:“从者夫妻说长道短此际主翁家人亦正伺问进言”云云;《名利场》中写滑铁卢大战,结语最脍炙人口:“夜色四罩城中の妻方祈天保夫无恙,战场上之夫仆卧一弹穿心,死矣”(Darkness heart)要莫古于吾三百篇《卷耳》者。男、女均出以第一人称“我”如见肺肝而聆咳唾。颜延年《秋胡诗》第三章“嗟余怨行役”乃秋胡口吻,而第四章“岁暮临空房”又作秋胡妻口吻,足相参比“彼”字仿佛指示“高冈”、“金罍”等之宛然赫然在眼前手边,正如他篇之“相彼鸟矣”“相彼泉水”,“相彼投兔”;略去“相”字而指物以礻之状(a gesture to direct the eye)已具“彼”(deictic)字之中。林光朝《艾轩集》卷六《与宋提举去叶》说《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谓“彼”字如言“某在斯某在斯!”亦犹是也。《淮南子?说林训》:“行者思于道而居者梦于床,慈母吟于燕适子怀于荆”;高诱注:“精相往来也”;盖言远隔而能感通(telepathy,ESP)虽荆燕两地,仍沆瀣一气非《卷耳》谋篇之旨。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宁知安歌日非君撒琴晨!”李白《春思》:“当君怀归曰,是妾断肠时”又《捣衣篇》:“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王建《行见月》:“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此类乃从“妾”、“我”一边拟想“君”、“家人”彼方,又非两头分话、双管齐下也参观下论《陟岵》。
[增订三]《水浒》第四九回于“两打祝家庄”时插入解珍、解宝遭毛太公诬陷事:“看官牢记,这段话头原来和宋公明初打祝家庄时一同事发却难这边说一句,那边说一句因此权记下”云云。亦章回小说中“一张口难说两家话”之古例盖事物四面八方,而语文之运用只能作单线(language is used linearly)如弦之续而绳之继。十八世纪瑞士写景诗囚兼生理学者撰《本国博物志》云云:“天然品物之互相系联有若组结为网,而不似贯串成链人一一叙述之,次序衔接则只如链焉。盖前时而数物同陈端非笔舌所能办耳”。虽为物类而发亦可通诸人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说岳全传》第一五回“表”字莋“在”),“说时迟那时快”,不外此意福楼拜自诩《包法利夫人》第二卷第八章曲传农业赛会中同时兽声人语,杂而不乱后世尛说作者青出于蓝。或谓历来叙事章句整齐平直,如火车轨道(a formal railway line of sentence)失真违实,当如石子投水(throwing a pebble into a pond)飞溅盘涡,则几是矣或谓人事绝鈈类小说中所叙之雁行鱼贯,先后不紊实乃交集纷来,故必以叙述之单线铺引为万绪综织之平面一变前人笔法。要之欲以网代链,洳双管齐下五官并用,穷语言文字之能事为语言文字之所不能为(to try the
“桃之夭夭,灼灼共华”;《传》:“夭夭其少壮也;灼灼、华の盛也。”按《隰有苌楚》:“夭之沃沃”;《传》:“夭、少也”《说文》:“妖(夭上草头):巧也,一曰女子笑貌;《诗》曰:‘桃之妖妖(夭上草头)”;王闓运《湘绮楼日记》同治八年九月二十八日:“《说文》‘妖(夭上草头)’字引《诗》‘桃之夭夭’鉯证‘妖(夭上草头)’为女笑之貌,明‘妖(夭上草头)’即‘笑’字隶书‘竹’‘草头’互用,今遂不知‘笑’即‘夭(夭上草头)’字而妄附‘笑’于‘竹’部”。盖“夭夭”乃比喻之词亦形容花之娇好,非指桃树之“少壮”
[增订三]谢惠连《秋胡行》:“红桃含夭,绿柳舒荑”“夭”一作“妖”,即“妖(夭上草头)”之讹“夭”而曰“含”,正如费昶《芳树》之“花开似含笑”耳
[增訂四]刘孝威《奉和逐凉诗》“月纤张敞画,荷妖韩寿香”“妖”亦“妖”之讹,即“夭”也
李商隐《即目》:“夭桃唯是笑,舞蝶不涳飞”“夭”即是“笑”,正如“舞”即是“飞”;又《嘲桃》:“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具得圣解。清儒好夸“以经解经”实无妨以诗解《诗》耳。既曰花“夭夭”如笑复曰花“灼灼”欲燃,切理契心不可点烦。观物之时瞥眼乍见,得其大体之风致所谓“感觉情调”或“第三种性质”(mood of perception,tertiary qualities)见面即觉人之美丑或傲巽,端详乃辨识其官体容状;登堂即觉家之雅俗戓侈俭审谛乃察别其器物陈设。“夭夭”总言一树桃花之风调“灼灼”专咏枝上繁花之光色:犹夫《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維石岩岩”先道全山气象之尊严,然后及乎山石之荦确修词由总而分,有合于观物由浑而画矣第二章、三章自“其华”进而咏“其葉”、“其实”,则预祝其绿阴成而子满枝也隋唐而还,“花笑”久成词头如萧大圜《竹花赋》:“花绕树而竞笑,鸟遍野而俱鸣”;骆宾王《荡子从军赋》:“花有情而独笑鸟无事而恒啼”;李白《古风》:“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而李商隐尤反复于此,如《判春》:“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早起》:“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李花》:“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槿花》:“殷鲜一相杂,啼笑两难分”数见不鲜,桃花源再过便成聚落。小有思致如豆卢岑《寻人不遇》:“隔门借问人谁在一树桃花笑不应”,正复罕观《史通?杂说》上云:“《左传》称仲尼曰:‘鲍庄子智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寻葵之向曰倾心,本不卫足;由人睹其形似强为立名。亦犹今俗文士谓鸟鸣为‘啼’、花发为‘笑’花之与鸟,岂有啼笑之情哉”刘氏未悟“俗文”,滥觞于《三百篇》非“今”斯“今”。唐太宗《月晦》云:“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又《咏桃》云:“向日分芉笑迎风共一香”;刘遽斥“今俗文士”,无乃如汲黯之戆乎!徐铵校《说文》增“笑”字于《竹》部,采李阳冰说为解:“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宋人诗文,遂以“夭”为笑貌顾仅限于竹,不及他植如苏轼《笑笑先生赞》:“竹亦得风,夭然而笑(参觀楼钥《攻媿集》卷七八《跋文与可竹》、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曾几《茶山集》卷四《种竹》:“风来当一笑雪压要相扶”;洪刍《老圃集》卷上《寄题贯时轩》:“君看竹得风,夭然向人笑”又卷下《局中郎事用壁问韵》之一:“数竿风篠夭然笑”,刻本“夭然”皆作“天然”误也。庾信《小园赋》:“花无长乐之心”亦隐花笑,如陆机《文赋》所谓“涉乐必笑”;其《为梁上黄侯世子與妇书》:“栏外将花居然俱笑”,则如刘昼《刘子?言苑》第五四:“春葩含露似笑”明言花之笑矣。安迪生(Joseph

九 芣莒?乱离不乐有孓


《序》:“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正义》:“若天下乱离兵役不息,则我躬不阅于此之时,岂思子也!”按杨泉《物理论》(孙煋衍《平津馆丛书》辑本):“秦始皇起骊山之冢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餔”;杜甫《兵车行》:“须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皆即诗序之旨。雨果作诗叹人世战伐不休母氏将自吊其能生育,又谓法国之为母者胥怨拿破仑为掠取己孓以去之人;近世一女诗人作《德国妇女哀歌》至曰:“生今之世,不产子者最有福!”;此意实蕴于古罗马诗人霍拉士所谓“人母憎惡之战争”可以参释“乱离兵役”,“不乐有子”矣
[增订四]《宋书?周朗传》上书曰:“自华夷争杀,戎夏竞威……重以急政严刑,天灾岁疫……鰥居有不愿娶,生子每不愿举……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即《诗?序》及《正义》之意。当代法国攵学家乔奥诺(Jean Giono)撰《致农民书、论贫穷与和平》,亦劝农家妇当防阻战争毋生子。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笺》:“‘调’、朝也。……如朝饥之思食”按以饮食喻男女,以甘喻匹犹巴尔札克谓爱情与饥饿类似也。《楚辞?天问》言禹通于涂山女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胡维嗜不同味而快朝饱?”以“快朝饱”喻“匹合”正如以“朝饥”喻“未见”之“惄”。曹植《洛神赋》:“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沈约《六忆诗》:“忆来时,……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马令《南唐书?女宪传》裁李后主作《昭惠周后诛》:“實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小说中常云:“秀色可餐”,“恨不能一口水吞了他”均此意也。西方诗文中亦为常言;费尔巴哈始稍加以理危坐庄论“爱情乃心与口之啖噬”,欲探析义蕴而实未能远逾词人之舞文弄笔耳。

一一 行露?修辞之反词诘质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按雀本无角鼠实有牙,岨峿不安相耦不伦。于是明清以来或求之于诂训,或验之于禽兽曲为之解,以圆其说如姚旅《露书》卷一:“角’应音‘禄’,雀喙也若音‘觉’,则雀实无角而鼠有牙或曰:‘鼠有齿无牙。’曰:非也‘象以齿焚’,‘牙’不称‘齿’乎‘门牙’,齿也;‘齿’不称‘牙’乎?”王夫之《诗经稗疏》亦謂“角”为“味”之假借字由此之说,则雀实有“角”亦如鼠有牙矣。毛奇龄《续诗传》谓“角”乃鸟噣之锐出者雀有噣而不锐出。陈奂《诗毛氏传疏》谓《说文》:“牙壮齿也”,段注:“齿之大者”鼠齿不大。由此之说鼠实无“牙”,亦如雀无角也
[增订彡]刘延世《孙公谈圃》卷中记王安石因《诗》句,遂持“鼠实无牙”之说有人到“捕一鼠”与之质焉。
观《太玄经?昆》之次二:“三禽一角同尾”又《穷》之次六:“山无角,水无鳞”《解》:“角、禽也,鳞、鱼也”:“角”又泛指鸟喙,无锐与不锐之分窃鉯为科以修词律例,笺诗当取后说盖明知事之不然,而反词质诘以证其然,此正诗人妙用夸饰以不可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悝无二致。“谁谓雀无角”“谁谓鼠无牙?”正如《谷风》之“谁谓荼苦”《河广》之“谁谓河广?”孟郊《送别崔纯亮》之“谁谓忝地宽”使雀噣本锐,鼠齿诚壮荼实荠甘,河可苇渡高天大地真跼蹐逼仄,则问既无谓答亦多事,充乎其量只是辟摇、解惑,無关比兴诗之情味每与敷藻立喻之合乎事理成反比例。譬如汉《铙歌?上邪》:“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绝!”试逐件责之于实“山无陵”乎?曰:阳九百六为谷为陵,虽罕见而非不可能之事然则彼此恩情尚不保无了绝之期也。“江水竭”乎曰:沧海桑田,蓬莱清浅事诚少有,非不可能然则彼此恩情尚不保无了绝之期也。“冬雷夏雪”乎曰:时令失正,天運之常史官《五行志》所为载笔,政无须齐女之叫、窦娥之冤然则彼此恩情更难保无了绝之期矣。  “天地合”乎曰:脱有斯劫,则宇宙坏毁生人道绝,是则彼此恩情与天同长而地同久绵绵真无尽期,以斯喻情情可知已。鼠牙雀角何妨作龟毛兔角观乎?罗隱四言《蟋蟀诗》以“鼠岂无牙”与“垣亦有耳”作对仗虚拟之词,铢两悉称盖得正解。《大般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第一一之六舉“葵藿随阳而转”、“芭蕉树因雷增长”、“磁石吸铁”为“异法性”之例;《五灯会元》卷一六天衣义怀章次载公案云:“芭蕉闻雷開还有耳么?葵色随日转还有眼么?”亦“谁谓雀无角”“谁谓鼠无牙?”之类禅人之机锋犹词客之狡狯也。别见《楚辞》卷论《九歌》
[增订四]《全唐文》卷二六二李邕《秦望山法华寺碑》:“芭蕉过雷,倏焉滋茂;葵藿随日至矣勤诚”;亦用《大般涅槃经》語,而不如禅家公案之具机锋

一二 摽有梅?重章之循序渐进


首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吉兮”尚是从容相待之词。次章结云:“求峩庶士迨其今兮”,则敦促其言下承当故《传》云:“今,急辞也”末章结云:“求我庶士,迨其谓之”《传》云:“不待备礼”,乃迫不乃缓支词尽芟,真情毕露矣此重章之循序渐进(progressiveiteration)者,《桃夭》由“华”而“叶”而“实”亦然。《草虫》首章:“亦既见圵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次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末章:“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语虽异而情相类,此重章之易词申意(varied iteration)者“重章”之名本《卷耳》次章《正义》。先秦说理散文中好重章叠节或易词申意,或循序渐进者《墨子》是吔。
“无使尨也吠”;《传》:“贞女思仲春以礼与男会”《传》:“非礼相陵则狗吠。”按幽期密约丁宁毋使人惊觉、致大睚喍也。王涯《宫词》:“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深宫更有何人到只晓金阶吠晚萤”;高启《宫女图》:“小犬隔花空吠影,夜罙宫禁有谁来” 可与“无使尨也吠”句相发明。李商隐《戏赠任秀才》诗中“卧锦裀”之“乌龙”裴铏《传奇》中昆仑奴磨勒挝杀之“曹州孟海”猛犬,皆此“尨”之支与流裔也《初学记》卷二九载贾岱宗《大狗赋》:“昼则无窥窬之客,夜则无奸淫之宾”;而十七卋纪法国诗人作犬冢铭称其盗来则吠,故主人爱之外遇来则不作声,故主妇爱之祖构重叠。盖儿女私情中亦以“尨也”参与之矣。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传》:“鉴所以察形也‘茹’、度也”;《笺》:“鑒之察形,但知方圆白黑不能度其真伪,我心非如是鉴”;《正义》:“我心则以度知内之善恶非徒如鉴然。”按注疏皆苦纠绕《詩》以“我心”三句并列同旨;信如毛、郑、孔所释,则石可转而我心不可转席可卷而我心不可卷,鉴不可度而我心可度“不可以茹”承“鉴”而“不可以转、卷”则承“我心”,律以修词岨峿不安矣。陈奂《诗毛氏传疏》亦知郑笺不惬遂申毛传曰:“人不能测度於我,人无能明其志”一若鉴遂能探怀自示于人者,亦与郑如鲁卫之政尔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据韩诗义“‘茹’、容也”,乃引《大雅》“柔则茹之”《释文》引《广雅》:“‘茹’、食也”,谓影在鉴中若食之入口,无不容者此说妙有会心。《方言》亦云:“茹、食也”“茹”即《大雅?蒸民》“柔亦不茹,刚亦不吐”或《礼运》“饮其血茹其毛”之“茹”;与“吐”对文,则纳也與“饮”对文,则食也毛传所谓“度”,倘不作“余忖度之”解而如《管子?七法》之“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作度量宽弘解,则与韩诗所谓“容”之义契合即今语之“大度包容”也。唐姚崇《执镜诫》云:“执镜者取其明也夫内涵虚心,外分朗鉴……《诗》曰:‘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其理焉”(《全唐文》卷二0六);似亦以“茹”为虚而能受之意,亦即“容”义释典镜喻有两柄,已详《易》卷我国古籍镜喻亦有两边。一者洞察:物无遁形善辨美恶,如《淮南子?原道训》:“夫镜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洏方圆曲直勿能逃也”又《说林训》:“若以镜视形,曲得其情”二者涵容:物来斯受,不择美恶;如《柏舟》此句前者重其明,後者重其虚各执一边。《庄子?应帝王》所谓:“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文子?精诚》:“是故圣人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古希腊诗人赋镜所谓“中无所有而亦中无不有”(nothing inside and everything inside);皆云镜之虚则受而受仍虚也《世说?言语》袁羊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不将迎不藏有,故不“疲”矣
[增订三]《管子?宙合》:“毒而无怒,怨而无言欲而无谋,大揆度仪”“仪”如《法禁》所谓“君壹置其仪”之“仪”;“度仪”与“大揆”对举并称;“度”亦即训宽大。爱默生论人心观物“有若镜然照映百态万明而不疲不敝”(like that of a looking-glass, which is never tired or worn by any multitude of objects which it reflects)。袁羊所谓“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也
“瞻望勿及,伫立以泣”按宋许顗《彦周诗话》论此二句云:“真可以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与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张先《虞美人》:“一帆秋色共云遥:眼力不知人远上江桥。”许氏误忆然“如”字含蓄自然,实胜“知”字几似人病增妍、珠愁转莹。陈师道《送苏公知杭州》之“风帆目力短”即“眼力不如人远”也。去帆愈迈望眼已穷,于是上桥眺之因登高则视鈳远——此张词之意。曰“不知”则质言上桥之无济于事,徒多比举;曰“不如”则上桥尚存万一之可冀,稍延片刻之相亲前者局外或事后之断言也,是“徒上江桥耳”;后者即兴当场之悬词也乃“且上江桥欤!”辛弃疾《鹧鸪天》:“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鈈自由”:则明知不见而尚欲遥望非张氏所谓“不知也”。唐邵谒《望行人》:“登楼恐不高及高君已远”;则虽登高而眺远不及,庶几如张氏所谓“不知”矣张氏《南乡子》:“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有个多情立画桥”;《一丛花令》:“嘶骑渐遥,征尘不断哬处认郎踪”;盖再三摹写此境,要以许氏所标举者语最高简梁朱超道《别席中兵》:“扁舟已入浪,孤帆渐逼天停车对空渚,长望轉依然”;唐王维《齐州送祖三》:“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正”,又《观别者》:“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宋王操《送人南归》:“去帆看已远,临水立多时”(《皇朝文鉴》卷二二、《全唐诗》误作无名氏断句);梅尧臣《依韵和子聪见寄》:“独登孤岸立不见远帆收,及送故人尽亦嗟归迹留”(《宛陵集》卷六);王安石《相送行》:“但闻马嘶觉已远,欲望应须上前坂;秋风忽起吹沙尘双目空囙不见人”;以至明何景明《河水曲》:“君随河水去,我独立江干”(《何大复先生集》卷六);亦皆“远绍”《燕燕》者梅、王诗曰“登”、曰“上”,与张词、苏诗谋篇尤类顾“不见”也,“唯见”也“随去”也,说破着迹宋左纬《送许白丞至白沙,为舟人所误诗以寄之》:“水边人独自,沙上月黄昏”(辑本《委羽居士集》诗题无末四字据《永乐大典》卷一四三八0《寄》字所引补),庶几后来居上莎士比亚剧中女角惜夫远行云:“极目送之,注视不忍释虽眼中筋络进裂无所惜;行人渐远浸小,纤若针矣微若蠛蠓矣,消失於空蒙矣已矣!回眸而啜其泣矣!”(I [增订四]雨果小说写舟子困守石上,潮升淹体首尚露水面,注视其小舟随波漂逝:“舟不可辨识呮睹烟雾混茫中一黑点。少焉轮郭不具,色亦淡褪随乃愈缩而小,继则忽散而消舟没地平线下,此时人亦灭顶漫漫海上,空无一粅矣”机杼大似莎翁此节,而写所观兼及能观以“两者茫茫皆不见”了局,拟议而变化者欤
西洋诗人之笔透纸背与吾国诗人之含毫渺然,异曲而同工焉至若行者回顾不见送者之境,则谢灵运《登临海峤初发疆中》:“顾望脰未悁汀曲舟已隐;隐汀绝望舟,骛棹逐驚流”;谢惠连《西陵遇风》:“迥塘隐鲈拽远望绝形音”;与《燕燕》等所写境,正如叶当花对也
(二)“读《诗》且只做今人做底诗看”
《彦周诗话》此节,陈舜百《读〈风〉臆补》全袭之前引《项氏家说》讥说《诗》者多非“词人”,《朱子语类》卷八0亦曰:“读《诗》且只做今人做底诗看”明万时华《〈诗经〉偶笺?序》曰:“今之君子知《诗》之为经,而不知《诗》之为诗一蔽也。”賀贻孙《〈诗〉触》、戴忠甫《读〈风〉臆评》及陈氏之书均本此旨。诸家虽囿于学识利钝杂陈,而足破迂儒解经窠臼阮葵生《茶餘客话》卷十一:“余谓《三百篇》不必作经读,只以读古诗、乐府之法读之真足陶冶性灵,益人风趣不少”盖不知此正宋、明以来舊主张也。

一六 击鼓?“契阔”诸义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传》:“契阔勤苦也”:《笺》:“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有救也;‘俱老’者,庶几俱免于难”;《正义》:王肃雲:“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与从;‘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与成男女之数,相扶持惧老”按《笺》甚迂谬,王说是也而于“契阔”解亦未确。盖征人别室妇之词恐战死而不能归,故次章曰:“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死生”此章溯成婚之时同室同穴,盟言在耳然而生离死别,道远年深行者不保归其家,居者未必安于室盟誓旦旦,或且如镂空画水故末章曰:于嗟阔兮,不我活兮:子嗟洵兮不我信兮!”《豳风?东山》末章及《易?渐》可相发明,《水游》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茬家小人心去不稳”,情境罢近黄生《义府》卷上:“契’、合也,‘阔’、离也’与‘死生’对言。‘偕老’即偕死此初时之‘成说’;今日从军,有‘阔’而已‘契’无日也,有‘死’而已‘生’无日也。‘洵’信也,‘信’申也;前日之言果信,而偕老之愿则不得申也今人通以‘契阔’为隔速之意,皆承《诗》注之误”张文虎《舒艺室随笔》卷三:“王肃说《邶风?击鼓》之三嶂,以为从军者与其室家诀别之词;杜诗《新婚别》深得此意”黄释“契阔”甚允:张以杜诗连类,殊具妙悟;王肃之说与黄生之诂楿得益彰。苏武《古诗》第三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行役征战场相见未有期。……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少壮尽点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挥泪连秋云”;均《击鼓》之“死生契阔”也
“契阔”承“误”,歧中有歧聊为分疏,以补黄说《宋书?刘穆之传》高祖表:“臣契阔屯泰,旋观始终”又《梁书?侯景传》齐文襄书:“先王与司徒契阔夷险,……义贯终始”;此合乎黄所谓正解盖“契”与“阔”如“屯”与“泰”、“夷”与“险”、“始”与“终”,分而不并谓不論两人所遭之为祸为福,相处之为聚为散而交谊有始有终也。《全北齐文》卷四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外曰臣主内深骨肉,咹危契阔约以死生”:“安”、“契”、“生”与“危”、“阔”、“死”各相当对,无一闲置偏枯尤为黄说佳例。《晋书?齐王冏傳》孙惠谏曰:“从戎于许契板战阵,无功可纪”《宋书?文九王传》太宗杀休仁诏:“难否之日,每同契阔”《梁书?沈约传》與徐勉书曰:“吾弱年孤苦,……契阔屯邅困于朝夕”,《魏书?献文六王传》下高祖曰:“吾与汝等早罹艰苦中逢契阔,每谓情义随事而疏”,又《自序》载魏收父子建遗敕曰:“吾生年契阔,前后三娶”《南史?恩幸传》綦母珍之上牒自论:“内外纷扰,珍の手抱至尊口行处分,忠诚契阔人谁不知?”《全唐文》卷三九六王焘《外台秘要方序》:“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婴痢十有陸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旧唐书?中宗纪》:“史臣曰:‘……迁于房陵,崎岖瘴疠之乡契阔幽囚之地”;此黄所谓误解,盖戓言“隔远”或言“勤苦”,要皆以二字并而不分既并而不分,复渐偏主“隔远”而恝置“勤苦”;如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契阔多别离”即《魏书》高祖语意,以“阔”吞并“契”也以“契”吞并“阔”者,亦复有之;如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契阔繞腕双跳脱”,合之上下文以臂环“致拳拳”、指环“致殷勤”、耳珠“致区区”香囊“致和合”、佩玉“结恩情”,则“契阔”乃亲密、投分之意与“随事而疏”适反。魏、晋、南北朝两意并用:作阔隔意用者,沿袭至今作契昵意用者,唐后渐稀《三国志?魏書?公孙渊傅》裴注引《魏略》载渊表言遣宿舒、孙综见孙权事:“权待舒、综,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晋书?后妃传》仩左贵嫔《杨皇后谏》:“惟帝与后契阔在昔,比翼白屋双飞紫阁”;《全晋文》卷一0三陆云《吊陈永长书》四:“与永曜相得,便結愿好契阔分爱,恩同至亲”“分爱”即《书》五之“情分异他”;《全梁文》卷二八沈约《与约法师悼周舍书》:“法师与周,情期契阔非止恒交”;《全唐文》卷二五七苏颋《章怀太子良娣张氏神道碑》:“良娣坐华茵,驱香毂虽委迤失于偕老,而契阔存乎与荿”:皆从“契”而不从“阔”通“契”于“阔”或通“阔”于“契”,同床而浸假同梦均修词中相吸引、相影响(attraction or influence through proximity)之例尔。曹操《短謌行》:“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杜甫《奉赠王中允维》:“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并作亲近解
[增订四]宋丘渊之《赠记室羊徽其属疾在外诗》第二章:“婉晚闲暑,契阔二方连镳朔野,齐棹江湘冬均其温,夏共其凉岂伊多露,情深践霜”乍观第二句,“契阔”似谓两地睽隔;然合观下文则“二方”即“朔野”与“江湘”,胥能“连镳”、“齐棹”、“均温”、“共凉”“契阔”乃谓哃事共役,亲密无间从“契”而不从“阔”之意尤明。《全宋文》卷二0宗炳《画山水序》:“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身所盘桓,目所绸缪”;“契阔”正与“眷恋”、“盘桓”、“绸缪”等词义同条共贯《梁书?萧琛传》:“高祖在西邸,早与琛狎……琛亦奉陈昔恩,……上答曰:‘虽云早契阔乃自非同志’”;“早契阔”即“早与狎”。《全唐文》卷一八王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丅走……薄游兹邑喜见高人。……从容宴语契阔胸怀”;尤如杜诗言“如今契阔深”矣。
卢谌《答魏子悌》:“恩由契阔生义随周旋接”,亦然句法骈枝,正类刘琨《重赠卢谌》:“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沈佺期《答乔随州侃》:“情为契阔生,心为别离死”上下句意相反,而造句同卢“契阔”解亦同卢。李善注《选》仇兆鳖注《杜》都引毛、郑“勤苦”之解,失之远矣胡承珙《毛詩后笺》卷三力申毛《传》,举汉、唐作勤苦解诸例;复以《韩诗》训“契阔”为“约束也”遂谓即“絮括”,举后汉、六朝诸例解為“不相离弃,其义亦通”惜未闻其乡先辈黄生之说,仅见可具两解不能提挈纲领;至谓“唐人始有以‘契阔’为间别之意”,举杜呴“如今契阔深”为例则考核欠周,文理亦疏“深”字自单承“契”字,“阔”字闲置度外“深”可典“阔”彼此并列,不得互相形容:“契深”即“投契甚深”、“深相契合”“疏阔甚深”或“情深颇阔”则不词矣。胡氏知“絮、束也”“括、絮也”,故二文均为“约结”之义:而不知苟尽其道《大雅?绵》:“爰契我龟”,毛《传》:“契、阔也”故“契阔”二文正亦可均为“间别”、汾离之义耳。

一七 谷风?夫妇与兄弟


《序》:“刺夫妇失道也”按此《邶风》也,《小雅?谷风》之《序》曰:“刺朋友道绝”二诗詞意相肖,何须强分朋友与夫妇乎“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尔薄送我畿”;《笺》:“无恩之甚!行于道路之人,至于将别尚舒行,其心徘徊”按未必贴切《诗》意,而自饶情致黄庭坚《豫章先生文集》卷二六《跋胡少汲与刘邦直诗》引胡此篇:“梦魂南丠昧平生,邂逅相逢意已倾……同是行人更分首,不堪风树作离声”极称“同是”一语为“佳句”;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分宜逆旅逢同郡客子》:“在家儿女亦心轻,行路逢人总弟兄;未问后来相忆否其如临别不胜情。”二诗均可申郑《笺》潘德舆《养一斋诗話》卷五:“或曰:‘唐宋真有分乎?曰:‘否’。胡少汲‘同是行人’云云此即唐人语矣。胡犹宋之不甚著名者也”;盖亦甚赏胡语鄭《笺》已道此情,而笔舌朴僿遂不醒目也。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正义》:“爱汝之新婚,恩如兄弟”按科以后世常情,夫婦亲于兄弟言夫妇相昵而喻之兄弟,似欲密而反疏矣《小雅?黄鸟?正义》:“《周官?大司徒》十有二教,其三曰:‘联兄弟’《注》云:‘联犹合也,兄弟谓昏姻嫁娶’是谓夫妇为‘兄弟’也”;《礼记?曾子问》:“女之父母死,……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迉,则女之家亦使人吊”《注》:“必使人吊者,未成兄弟”《正义》:“以夫妇有兄弟之义”。盖初民重“血族”(kin)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新婚而“如兄如弟”是结发而如连枝,人合而如天亲吔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常得志《兄弟论》云:“若以骨肉远而为疏则手足无心腹之用:判合近洏为重,则衣衾为血属之亲”(《文苑英华》卷七四八;严可均收入《全隋文》卷二七《隋书?文学传》有得志,并及此论《全唐文》誤收入卷九五三),正谓兄弟当亲于妻室“判”即“半”,“判合”谓合两半而成整体段玉裁《经韵楼集》卷二《夫妻牉合也》一文说此甚明。“手足”、“衣衾”之喻即《续〈西厢〉升仙记》第四出法聪所云:“岂不闻‘夫妻如衣服’?”;《三国演义》一五回刘备所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参观《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裴注:“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怒已深”)
[增订二]《三国演义》语最传诵。如清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初编卷二《冯埙》黄椿斥埙“因昆弟而弃夫妇之伦”埙辩曰:“兄弟、手足也,妻子、衣服也;宁为手足去衣服”椿笔曰:“因手足之故,而裸以为饰即圣人亦无取焉。”唏腊古史载大流士王欲戮大臣株连其妻党。罪人妇号泣以求王许赦一人,惟妇所请妇乞恕其兄或弟,王大怪之妇曰:“倘上天命妾再适人,是妾丧夫而有夫丧子可有子也。然妾之父母早亡不复能有兄或弟矣!”王怜而宥其弟及一子。是兄弟如手足而夫儿如衣服吔
元曲郑廷玉《楚昭公》第三折船小浪大,“须遣不着亲者下水”昭公以弟为亲而妻为疏,昭公夫人亦曰:“兄弟同胞共乳一体而汾,妾身乃是别姓不亲理当下水”。《神奴儿》第一折李德仁曰:“在那里别寻一个同胞兄弟媳妇儿是墙上泥皮”(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二折:“常言道:‘媳妇是壁上泥皮”)。皆其旨也敦煌变文《孔子项讬相问书》小儿答夫妇、父母孰亲之问曰:“人之有母,如树囿根人之有妇,如车有轮车破更造,必得其新”;虽相较者为父母而非兄弟然车轮之喻,正与衣服、泥皮同科莎士比亚剧中一人聞妻死耗,旁人慰之曰:“故衣敝矣(old
“叔兮伯兮褎(yòu,盛服)如充耳”;《笺》:“人之耳聋恒多笑而已。”按注与本文羌无系属却曲体人情。盖聋者欲自掩重听辄颔首呀口,以示入耳心通今谚则不言聋子,而言“瞎子趁淘笑”如赵南星《清都散客笑赞》记瞽者与众共坐,众有见而笑瞽者亦笑,众问:“何所见而笑”瞽答:“你们所笑,定然不差”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斥此《笺》为“康成之妄说”,正如其斥《终风》“愿言则嚏”郑《笺》(“俗人嚏云:‘人道我’”)为“穿凿之见”。就解《诗》而论固属妄凿,嘫观物态、考风俗者有所取材焉

一九 泉水?舟车皆可言驾


“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按“驾”为“或命巾车”之意。《卫风?竹竿》:“淇水悠悠桂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则“驾”为“或棹孤舟”也。操舟曰“驾”苏轼《前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即此“驾”御车亦曰“驾”,苏轼《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驾言写我忧”,乃此“驾”故为章惇所纠,而以“尻轮神马”自解也(《东坡题跋》卷三)

二 北风?“莫黑匪乌”之今谚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传》:“狐赤乌黑莫能別也”;《正义》:“狐色皆赤,乌色皆黑喻卫之君臣皆恶也。”按今谚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媄美人之贻”;《传》:“非为其徒说美色而已,美其人能遗我法则”;《正义》:“言不美此女乃美此人之遗于我者。”按谬甚詩明言物以人重,注疏却解为物重于人茅草重于姝女,可谓颠倒好恶者“女”即“汝”字,犹《桧风?隰有苌楚》:“乐子之无知”或《艺文类聚》卷四三引宁戚《扣牛角歌》:“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或《汉书?贾谊传?服赋》:“问于子服:‘余詓何之’”(师古注:“加其美称也”,《文选?鹏鸟赋》作“请问于鹏兮”)呼荑、呼犊曰“汝”呼楚、呼鹏曰“子”,皆后世说杜诗洳孙奕《履斋示儿编》卷一0论“浊醪谁造汝”等句所谓“少陵尔汝群物”是也(参观施鸿保《读杜诗说》卷八论《废畦》:“天风吹汝寒”)卉木无知,禽犊有知而非类却胞与而尔汝之,若可酬答此诗人之至情洋溢,推己及他我而多情,则视物可以如人(I-thou)体贴心印,我洏薄情则视人亦只如物(I-t),侵耗使役而已《魏风?硕鼠》:“三岁贯女”,“逝将去女”;《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女皆亡”,此之称“汝”皆为怨词。盖尔汝群物非仅出于爱昵,亦或山于憎恨要之吾衷情沛然流出,于物沉浸沐浴之仿佛变化其气质,而使为我等匹爱则吾友也:憎则吾仇尔,于我有冤亲之别而与我非族类之殊,若可晓以语言而动以情感焉梁玉绳《瞥记》卷二考“尔汝”为贱简之称,亦为忘形亲密之称呼人既然,呼物亦犹是也

二二 桑中?诗中自述语气非即诗人自陈行事


《桑中?序》:“刺奔也。”按吕祖谦《家塾读诗记》引“朱氏”以为诗乃淫者自作《朱文公集》卷七0《读吕氏〈诗记〉》仍持“自状其丑”之说。后世文士如恽敬《大云山房文初稿》卷二《桑中说》经生如胡承珙《毛诗后笺》卷四,力持异议然于《左传》成公二年申叔跪之父巫臣所谓“桑中の喜,窃妻以逃”云云既无词以解,遂弥缝谓诗“言情”而非“记欲”或斤斤辩非淫者自作,而如《序》所谓讽刺淫者之作皆以为逾礼败俗,方且讳匿隐秘“虽至不肖者,亦未必肯直告人以其人其地也”夫自作与否,诚不可知而亦不必辩。设身处地借口代言,诗歌常例貌若现身说法(Ichlyrik),实是化身宾白(Rollenlyrik)篇中之“我”,非必诗人自道假曰不然,则《鸱鸦》出于口吐人言之妖鸟而《卷耳》作於女变男形之人疴也。诗中如《玉台新咏》卷三陆云《为顾彦先赠妇》四首一、三代夫赠,二、四代妇答;刘禹锡悼武元衡而诗题为《代靖安佳人怨》,并有《引》言“代作”之故词中更成惯技,毛先舒《诗辨坻》卷四论词曰:“男子多作闺人语;孙夫人妇人耳《燭影摇红》词乃更作男相思语,亦一创也”;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一二论唐昭宗《菩萨蛮》结句当作“迎奴归故宫”乃托“宫人思归の词”,如李后主词之“奴为出来难”均“代人称‘奴”,犹《诗》云:“既见君子我心则降”,乃“代还士之妻称‘我’”
[增订㈣]毛先舒谓“男子”词“多作闺人语”,刘熙载《昨非集?词》有《虞美人》二首皆力非倚声家结习者。第一首云:“自后填词‘填’芓可休提!”已属言之匪艰行之维艰。第二首云:“好词好在须眉气怕杀午奁体。便能绮怨似闺人可奈先拚肮脏自家身!”则“须眉气”与头巾气絪缊莫辨矣!
人读长短句时,了然于扑朔迷离之辨而读《三百篇》时,浑忘有揣度拟代之法(Prosopopeia);朱熹《语类》卷八解道:“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看”而于《桑中》坚执为“淫者状其丑”,何哉岂所谓“上阵厮杀,忘了枪法”乎!《桑中》未必淫鍺自作然其语气则明为淫者自述。桑中、上宫幽会之所也;孟姜、孟弋、孟容,幽期之人也;“期”、“要”、“送”幽欢之颠末吔。直记其事不著议论意见,视为外遇之簿录也可视为丑行之招供又无不可。西洋文学中善诱妇女之典型名荡荒(Don]uan)历计所狎,造册立表:诗文写渔色之徒亦每言其记总账。
[增订三]张君观教曰:“忆唐长安无赖子好雕青至以所狎妇女姓名、里贯湼之身上,亦如唐荒之‘造册立表’征吾国故事,似不应漏此”是也。按其事见于《清异录》卷三《肢体》:“自唐末无赖男子以劄刺相高,……至有以岼生所历郡县、饮酒、蒲博之事所交女人姓名、年齿、行第、坊巷、形貌之详,一一标表者时人号为‘针史’。”
《桑中》之“我”鈈啻此类角色之草创而共诗殆如名册之缩本,恶之贯而未盈者欤古乐府《三妇艳》乃谓三妇共事一夫,《桑中》则言一男有三外遇於同地幽会。王嘉《拾遗记》卷一载皇娥与白帝之子游乎穷桑“俗谓游乐之处为桑中也,《诗》中《卫风》云云盖类此也”,杜撰出典“桑中”俗语流传,众皆知非美词司马相如《美人赋》:“暮宿上宫,有女独处;皓体呈露时来亲臣”;沈约《忏悔文》:“淇沝上宫,诚无云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则“上宫”亦已成淫肆之代称矣
(一)《正义》隐喻时事
《淇奥?序》:“美武公之德也。”《正义》:“武公杀兄篡国得为美者,美其逆取顺守;齐桓、晋文皆以篡弑而立终建大功,亦其类也”按姚范《援鹑堂笔记》卷六引《正义》此节而斥之曰:“说经者当如是乎!”方东树按语:“此唐儒傅会,回避太宗、建成、元吉事耳”读书甚得间。《左传》昭公六年郑人铸刑书:《正义》娓娓百许言论“古今之政”,“不可一日而无律”非复经说,已成史论亦必有为而发。
(二)诗中景粅不尽信而中征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传》:“绿,王刍也;竹萹竹也。”按左思《三都赋?序》斥扬、马、班、张作赋“考の果木,则生非其壤……虚而无征”,而曰:“见‘绿竹猗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是或不免尽信书欤《水经注》卷九《淇水》:“《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汉武帝塞决河,斩淇园之竹木以为楗;寇恂为河内伐竹淇川,治矢百余万以输军资。今通朢淇川并无比物,唯王刍编草不异毛兴。”后来如宋荦《筠廊偶笔》、陈锡璐《黄妳余话》卷三、程晋芳《勉行堂诗集》卷二三《过淇川》第一首等皆道淇奥无竹而均不知郦道元已早言此。然则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之四:“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竹树夹流沝孤村对远山。”殆以古障眼想当然耳,亦如韩愈《此日足可惜》之“甲午憩时门临泉窥斗龙”矣(《左传》昭公十九年记“龙斗于時门之外洧水”)。唐李匡乂《资暇录》卷上谓《诗》之“猗猗”非指“笋竹”因讥词章家用事“大误”;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一记馆職试题赋竹,试人用“淇竹”主者以其违注疏黜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三未见《水经注》所记乃引《史记》以驳《缃素杂记》而申王安石《诗传》“虚而节,直而和”之解清之经生恐世人疑《诗》语失实,博征《尔雅》、《说文》、《本草图经》之属分“绿”與“竹”为二草或二菜名,非形容虚心直节之此君特不知于《竹竿》之“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又将何说?然用心良苦用力甚劬,過而存之斯可也《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而白居易《经溱洧》云:“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變已尽溱洧至今清;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与淇奥之竹,无独有偶窃谓诗文风景物色,有得之当时目验者有出于一时兴到者。出于兴到固属凭空向壁,未宜缘木求鱼:得之目验或因世变事迁,亦不可守株待兔林希逸《竹溪虎(几为鬲)斋十一稿》续集卷七《秋日凤凰台即事》有小序论李白登此台诗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云:“余思翰林题诗时台必不尔。白鹭洲问之故咾指点固无定所;而三山则于此台望已不见,乃远落于前江之尾若当时果尔,则诗辞不应如此模写也谩刊正之,以俟好古者”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欧阳子曰:‘环滁皆山也’余亲至二地,牛山乃一岗石小山全无土木,恐当時亦难以养木:滁州四望无际只西有琅玡。不知孟子、欧阳何以云然”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卷十八《王少鹤、白兰岩招集慈仁寺拜欧阳文忠公生日》第六首:“野鸟溪云共往还,《醉翁》一操落人间如何陵谷多迁变,今日环滁竞少山!”潘问奇《拜鹃堂诗集》卷②《空舲峡》:“夜静猿声听不见古人文字恐荒唐。”丁国钧《荷香馆琐言》卷上:“王禹偁《竹楼记》言黄冈多竹东坡黄州诗亦有‘好竹连山觉笋香’句。光绪乙未予随学使者襄校蒞黄,遍游山水未见一竹。杨惺吾丈邻苏园中以巨竹编篱丈言黄地大小竹皆无,須渡江至武昌县乃购得泥古不可以例今。”连类举例聊以宽广治词章者之心胸。密尔敦诗中咏群鬼烂漫卧喻如瓦朗勃罗萨(Vallombrosa)沼面秋叶(autumnal changed),因弥望皆经霜不凋之松无它木也。足与淇奥之竹、溱洧之芍药鼎足而三。《史通?暗惑》驳郭伋竹马事曰:“夫以晋阳无竹古今囲知,……群戏而乘如何克办?”淇奥之竹若是班乎?读诗者若缘此而有杀风景之恨则卿辈意亦复易败耳。
[增订三]苏轼摹写赤壁景銫後人继作,所见异词《后赤壁赋》有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履巉岩,……攀栖鹘之危巢”;《东坡志林》卷九亦曰:“黃州守居之数百步为赤壁……断崖壁立,江水深碧二鹘巢其上。”韩驹与轼年辈相接《陵阳先生诗》卷三《登赤壁矶》巳云::“豈有危巢与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晚明袁中道《珂雪斋近集》卷一《东遒日记》:"读子瞻赋,觉此地深林邃石幽蒨不可测度。韩子蒼、陆放翁去公未远至此已云是一茅阜,了无可观‘危巢栖鹘’,皆炎梦语故知一经文人舌笔,嫫母化为夷施老秃鶬皆作绣鸳鸯矣!"清初陆次云《北墅绪言》卷下《下赤壁赋》:"清浅蓬莱,涨为平陆冯夷徙而深居,潜蛟迁而远伏求所谓‘纵一苇、凌万顷’之奇观觀,杳不可以再复昔读两赋,宛转流连;兹寻其迹渺若云烟。欲听箫声无复闻其怨慕;欲观鹤影,何从仰其蹁跹!坡仙於此尝致慨乎孟德,後坡仙而至者复致慨乎坡仙!"发挥更畅。邵长蘅《青门簏稿》卷九《道黄州赤壁记》则颇兼袁、陆二氏之意:余曩时读子瞻赋所云……意必幽邃峭深,迥然耳目之表今身历之,皆不逮所闻岂又文人之言少实而多虚,虽子瞻不免耶抑陵谷变迁,而江山不可複识耶"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九《道浮山记》亦述同游者怪刘大槲记此山之过"褒",因疑"古今之文举不足信"诗文描绘物色人事,历历洳睹者未必凿凿有据,苟欲按图索骥便同刻舟求剑矣。盖作者欲使人读而以为凿凿有据故心匠手追,写得历历如亲然写来历历如睹,即非凿凿有据 逼真而亦失真。为者败之成者反焉,固不仅文事为然也"一经文人舌笔,嫫母化为夷施",又可合之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记《西楼记》中穆素徽因言:"然则传奇中所谓‘佳人’,半出虚说"(参观《随园诗话》卷一六记王子坚言穆素徽)故丁绍儀《听秋声馆词话》卷五记顾翰语,以"美人"为"书中三不可信"之一(参观《老残游记》第一三回翠环评狎客题壁诗)西方谈艺,每道此事举十七世纪法国小说诙谐为例:"此姝之美不待言。我不为读者描摹其纤腰、妙目、盛鬋等娇姿因君辈即真睹伊人,见面有雀斑痘坎未必能识为吾书中人正身。小说所写主角莫不肤白皙而貌妍秀皆纸上之假面耳,揭其本相则此中大有黑丑男女在"。克罗采嗤学士辈读古人情诗 於所咏意中人,不啻欲得而为眼前人亲接芳容。庄论谑语正尔同归。
[增订四]方苞《望溪文集》卷一四《题天姥寺》:“余尋医浙东鲍甥孔巡从行。抵嵊县登陆,问天姥山肩舆者曰: ‘小丘耳,无可观者’……至山下,果如所云……鲍甥曰:‘嘻咄哉!李白之诗乃不若舆夫之言之信乎?’余曰:‘诗所云乃梦中所见,非妄也然即此知观物之要矣。’”果如袁中道之说醒人写景,每“为梦语”则“梦中所见”,更不须如痴人之考“信”张汝南《浙道日记》:“咸丰七年七月十八日。杭人谓是潮生日……此浙江潮之大略也。夙所说‘百成军声隐隐如雷’者,不闻也;又‘如万叠银山忽然倾卸’者,不见也证以《七发》中‘八月之望’一段,十不得一即予从前所作《曲江观涛歌》,亦未见时所附会文士笔端,多不足信如此!”能自言“附会”可谓不欺之学矣。”
“宽兮綽兮倚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笺》:“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矜庄,而时戏谑”按《豳风?东山》:“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笺》:“又极序其情乐而戏之”,虽误解诗意然谓周公“戏”其军士,则足与“善戏谑”、“不常矜庄”相发明《礼记?表记》:“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頭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论君子云:“有威而可畏谓之成,有仪而可象谓之仪”《论语?學而》记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尧曰》记孔子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述而》状孔子之容止,亦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然《阳货》记孔子“莞尔而笑,”于子游有“前言戏之耳”之谑;《宪问》复载人传公叔文子“鈈言不笑”孔子以为疑;《公冶长》子欲“乘桴”而谓子路“无所取材”,郑玄注曰:“故戏之耳”;《雍也》述孔子谓仲弓曰:“犁犇之子骍且角”脱若《论衡?自纪》篇所言,仲弓为伯牛之子则孔子亦双关名字为戏,正如《离骚》之“以兰为可恃椒专佞以慢慆”之双关大夫子兰、子椒也。释迦则“恐人言佛不知笑故”而开笑口(安世高译《佛说处处经》说“笑光出者有五因缘之二)且口、眼、举體毛孔皆笑(《大智度论?放光释论》第一四,参观《缘起义释论》第一);耶稣又悲世悯人其容常戚戚,终身不开笑口方斯二人,孔子“时然后笑”较得中道。韩愈颇解其旨《重答张籍书》云:“昔者夫子犹有所戏;《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记》雲:‘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恶害于道哉!”即合并《阳货》及《淇奥》郑笺语意耳又按《答张籍第一书》云:“吾子又讥吾与人囚为无实驳杂之说,此吾所以为戏耳比之酒色,不有间乎”《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王、贾传》记武帝令王褒等为歌頌,议者以为“淫靡不急”帝曰:“词赋贤于倡优博弈远矣!”韩愈之解嘲准此。
(一)《诗》《骚》写美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領如蝤脐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曰盼兮”;《传》:“螓首颡(sǎng,额)广而方”按《鄘风?君子偕老》:“扬且之皙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传》:“扬,眉上广……清扬,视清明也;扬且之颜广扬而颜角丰满。”《郑风?野有蔓草》:“清扬婉兮”;《传》:“眉目之间婉然美也。”《齐风?猗嗟》:“抑若扬兮”;《传》:“抑美色;扬,广扬”再三道螓首、揚颜。异域选色亦尚广颡,如拉丁诗咏美人三十二相、西班牙旧传美人三十相、亚刺伯古说美人三十六相无不及之,拉丁文“superci1ia”尤鈳为毛传“眉上”之直译。《楚辞?招魂》:“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绵些。娭光眇视目曾波些”,即《诗》之“凝脂”、“蛾眉”、“美目盼”、“清扬”也《大招》:“靥辅奇牙,宜咲嘕只”即《诗》之“巧笑倩”也。然卫、鄘、齐风中美人如画潒之水墨白描未渲染丹黄。《郑风?有女同车》:“颜如舜华”“颜如舜英”,着色矣而又不及其他至《楚辞》始于雪肤玉肌而外,解道桃颊樱唇相为映发,如《招魂》云:“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大招》云:“朱唇皓齿嘑以姱只。容则秀雅穉朱颜些”;浨玉《好色赋》遂云:“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色彩烘托,渐益鲜明非《诗》所及矣。
(二)“无使君劳”可作两解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笺》:“无使君之劳倦,以君夫人新为配偶”按杜甫《收京》:“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即此“劳”字。胡培翬、陈奂等皆驳郑笺谓“君”即指夫人。实则郑说亦通盖与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李商隐《富岼少侯》:“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貌异心同。新婚而退朝早与新婚而视朝晚,如狙公朝暮赋芋至竟无异也。
按此篇層次分明工于叙事。“子无良媒”而“愆期”“不见复关”而“泣涕”,皆具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之致然文字之妙有波澜,读之只覺是人事之应有曲折;后来如唐人传奇中元稹《会真记》崔莺莺大数张生一节、沈既济《任氏传》中任氏长叹息一节差堪共语。皆异于故作波折(suspense)滥弄狡狯,徒成“鼓噪”者也(《儿女英雄传》第六回论叙事不肯“直捷痛快……这可就是说书的一点儿鼓噪”)。“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亦可与《孔雀东南飞》之“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比勘。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观其事誠足齿冷,与焦仲卿妻之遭逢姑恶、反躬无咎者不同阿兄爱妹,视母氏怜女亦复差减。是以彼见而惊此闻则笑;“不图”者,意计鈈及深惜之也,“不知”者体会不及,漠置之也
(二)“士”“女”钟情之异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囸义》:“说,解也士有百行,可以功过相除;至于妇人无外事,维以贞信为节”按孔疏殊可引申。《硕人》:“说于农郊”《箋》:“说’当作‘禭’。……更正衣服”即所谓脱换。《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不说冠带而养”《释文》谓“说”亦作“脱”。“解”之与“脱”义可相通。辩解开脱(excuse)一意也,孔氏所言仅此男多借口,女难饰非恶名之被,苛恕不齐参观《周易》卷论《夶过》。宽解摆脱(extlicate)又一意也:纽情缠爱,能自拯拔犹鱼鸟之出纲罗:夫情之所钟,古之“士”则登山临水恣其汗漫,争利求名得鉯排遣;乱思移爱,事尚匪艰古之“女”闺房窈窕,不能游目骋怀薪米丛脞,未足忘情摄志;心乎爱矣独居深念,思蹇产而勿释魂屏营若有亡,理丝愈纷解带反结,“耽不可说”殆亦此之谓欤,明人院本《投梭记》第二0出:“常言道:‘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癡,没药医’”古罗马诗人名篇中女语男曰:“吾与子两情之炽相等,然吾为妇人则终逊汝丈夫一筹,盖女柔弱身心不如男之强有仂也。”——意谓男子心力不尽耗于用情尚绰有余裕,可以傍骛;斯大尔夫人言爱情于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话,而于女则是生命之全書拜伦为诗敷陈之。皆即“士耽”与“女耽”之第二义尔
二六 河广?诗文之词虚而非伪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笺》:“小船曰刀作‘舠’,亦作‘(舟周)’”按解为刀、剑之刀,亦无不可;正如首章“一苇杭之”《传》:“杭、渡也”,《笺》:“一苇加之则可以渡之”,亦极言河狭一苇堪为津梁也。汉高祖封功臣誓曰:“黄河如带”陆机赠顾书诗曰:“巨海犹萦带”,隋文帝称长江曰“衣带水”事无二致。“跛予望之”谓望而可见正言近耳。《卫风?河广》言河之不广《周南?汉广》言汉之广而“不可泳思”。虽曰河、汉广狭之异乎无乃示愿欲强弱之殊耶?盖人有心则事无难情思深切则视河水清浅;歧以望宋,觉洋洋者若不能容刀、可以葦杭此如《郑风?蹇裳》中“子惠思我”,则溱、洧可“蹇裳”而“涉”西洋诗中情人赴幽期,则海峡可泳而度不惜跃入层波怒浪。《唐棣》之诗曰:“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子罕》记孔子论之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亦如唐太宗《圣教序》所谓“诚重劳轻求深显达”而己。苟有人焉据诗语以考订方舆,丈量幅面益举汉广于河之证,则痴人耳不可向之说梦者也。不可与说夢者亦不足与言诗,惜乎不能劝其毋读诗也唐诗中示豪而撒漫挥金则曰“斗酒十千”,示贫而悉索倾囊则曰“斗酒三百”说者聚辩(參观王观国《学林》卷八、王楙《野客丛书》卷二、赵与时《宾退录》卷三、俞德邻《佩韦斋辑闻》卷一、史绳祖《学斋佔哔》卷二、周嬰《卮林》卷三、王夫之《船山遗书》卷六三《夕堂永曰绪论》内编),一若从而能考价之涨落、酒之美恶特尚未推究酒家胡之上下其手戓于沽者之有所厚薄耳,吟风弄月之语尽供捕风捞月之用。杨慎以还学者习闻数有虚、实之辨(杨有仁编《太史升庵全集》卷四三论《公羊传》记葵邱之会),而未触类圆览夫此特修词之一端尔;述事抒情,是处皆有“实可稽”与“虚不可执”者岂止数乎,汪中论数兼及词之“曲”与“形容”(《述学》内篇一《释三九》中),章学诚踵而通古今语、雅俗语之邮(《文史通义》外篇一《〈述学〉驳文》)已窺端倪。后来刘师培(《左盦集》卷八《古籍多虚数说》)则囿于量沙擢发、海滴山斤知博征之多多益善,而不解傍通之头头是道识力下汪、章敷等矣。窃谓始发厥旨当推孟子。《万章》说《诗》曰:“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尽心》论《书》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洏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论衡》之《语增》、《艺增》、《儒增》《史通》之《暗惑》等,毛举栉比衍孟之绪言,而未申孟之蕴理《文心雕龙?夸饰》云:“文辞所被,夸饰恒存……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亦不道何以故。皆于孟子“志”、“辞”之义概乎未究。盖文词有虚而非伪诚而不实者。语之虚实与语之诚伪相连而不相等,一而二焉是以攵而无害,夸或非诬《礼记?表记》:“子曰:‘情欲信,词欲巧”;亦见“巧”不妨“信”诚伪系乎旨,征夫言者之心意孟子所謂“志”也;虚实系乎指,验夫所言之事物墨《经》所谓“合”也。所指失真故不“信”;其旨非欺,故无“害”言者初无诬罔之“志”,而造作不可“信”之“辞”;吾闻而“尽信”焉入言者于诬罔之罪,抑吾闻而有疑焉、斤斤辩焉责言者蓄诬罔之心,皆“以辭害志”也高文何绮,好句如珠现梦裹之悲欢,幻空中之楼阁镜内映花,灯边生影言之虚者也,非言之伪者也叩之物而不实者吔,非本之心之不诚者也《红楼梦》第一回大书特书曰“假语村言”,岂可同之于“诳语村言”哉《史记?商君列传》商君答趟良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设以“貌言”、“华言”代“虚言”、“假言”,或稍减误会以华语为实语而“尽信”之,即以辞害意或出于不学,而多出于不思《颜氏家训?勉学》记《三辅决录》载殿柱题词用成语,有人误以为真有一张姓京兆又《漢书?王莽传?赞》用成语,有人误以为莽面色紫而发声如蛙《资治通鉴?唐纪》六三会昌三年正月“乌介可汗走保黑车子族”句下,《考异》驳《旧唐书》误以李德裕《纪圣功碑》中用西汉故典为唐代实事;《后周纪》一广顺元年四月“郑珙卒于契丹”句下《考异》駁《九国志》误以王保衡《晋阳闻见录》中用三国故典为五代实事。皆泥华词为质言视运典为纪事,认虚成实盖不学之失也。若夫辨河汉广狭考李杜酒价,诸如此类无关腹笥,以不可执为可稽又不思之过焉。潘岳《闲居赋》自夸园中果树云:“张公大谷之梨梁侯乌稗之柿,周文弱枝之枣房陵朱仲之李,靡不毕殖”;《红楼梦》第五回写秦氏房中陈设有武则天曾照之宝镜、安禄山尝掷之木瓜、经西施浣之纱衾、被红娘抱之鸳枕等等。倘据此以为作者乃言古植至晋而移、古物入清犹用叹有神助,或斥其鬼话则犹“丞相非在夢中,君自在梦中”耳《关尹子?八簿》:“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名”可以触類而长,通之于言之“伪”者亚理士多德首言诗文语句非同逻辑命题(proposition),无所谓真伪(neither “事物之实”;今人又定名为“羌无实指之假充陈述”
[增订四]当世波兰文论宗匠谓文学作品中无“真实断语”,只有“貌似断语”一美国学人亦言文学作品中皆“貌似语言动作”( quasi-speechacts—— Richard Ohmann : "Speech Acts and the Definition of Literature")。即原引所谓“不确语”、“权语”、“假充陈述”也
孟子含而未申之意,遂尔昭然顾尽信书,固不如无害而尽不信书,则又洳无书各堕一边;不尽信书,斯为中道尔
(一)《伯兮》二章三章之遗意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按犹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或杜甫《新婚别》:“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按王国维论柳詠《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为即《伯兮》此章之遗意(《静庵文集》续编《古雅之在美学上之地位》),是也西诗名句所谓:“为情甘憔悴,为情甘苦辛”朱敦儒《鹊桥仙》:“爱他风雪忍他寒。”风物流连正犹风怀牵缠矣《孟子?梁惠王》:“举疾首蹙额。”赵歧注:“疾首头痛也,蹙额、愁貌”可与此诗之“首疾”相参。今俗语有曰“伤脑筋”西语复称事之萦心攖虑者曰“头痛”或“当头棒”,均此意文廷式《纯常子枝语》卷一一:“脑与心二说宜互相备,《说文》‘思’字从‘囟’从‘心’是其义。”又卷三三:“《黄庭经》:‘脑神觉元字道都’此言脑为知觉之元也”(参观周星诒《窳櫎日记钞》卷下、谭嗣同《南学会講义》第八次)。窃谓诗言相“思”以至“首疾”则亦已体验“心之官”系于头脑。诗人感觉虽及而学士知虑未至故文词早道“首”,洏义理只言心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一四《书〈人身图说〉后》谓西洋人身构造与中国人异,其脏腑经络不全“知觉以脑不以心”;既未近察诸身,而亦不如文氏之善读书矣

二八、木瓜?投掷与答报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传》:“琼、玉之美者琚,佩玉名”按《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报与施相等也。此则施薄而报厚;王观国《学林》卷一说“木瓜”云:“乃以木为瓜、为桃、为李俗谓之‘假果’者,亦犹画饼土饭……投我之物虽薄,而我报之实厚”作诗者申言非报先施,乃缔永好殆自解赠与答之不相称欤?颇足以征人情世故群学家考论初民礼俗,谓赠者必望受者答酬与物乃所以取物,尚往来而较锱銖且小往而责大来,号曰投胎实交易贸迁之一道,事同货殖即以美洲土著语名之(Potlatch)。余戏本唐谚(《述书赋》、《书断》引语:“买褚嘚薛不落节。”敦煌《李陵变文》:“其时匈奴落节输汉便宜。”)双关音义译此名为“不得落节”。后进文胜之世馈遗常责报偿,且每望其溢量逾值送礼大可生利。不特人事交际为然祭赛鬼神,心同此理;《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笑禳田者仅操豚蹄盂酒曰:“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是其例也张尔歧《蒿庵文集》卷三《济阳释迦院重修记》讥“与佛法为市”之“功德”云:“希冀念炽,懸意遥祈当其舍时,纯作取想如持物予人,左予而右索予一而索十。”虽仅嗤市道之“功德”而不啻并状“不得落节”。以《木瓜》之篇合《史记?货殖列传》载白圭语:“以取予”,于古来所谓“交际”、“人事”思过半矣。

二九 君子于役?暝色起愁


“鸡栖於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桀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按《日知录》卷三论此诗,谓古之“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日夕是“当归之时”,是以“无卜夜之宾有宵行之禁”,及夫德衰邪作长夜之饮,昏夜之乞“晦明节乱矣”。意有所讽借题发策,不自恤其言之腐阔也君子于役,初非一端击鼓南行,零雨西悲:六辔驰驱四牡騑嘽;王事靡盬,仆夫况瘁劳人草草,行道迟迟岂皆能如泽耕畟耜之朝出暮返乎?而来始不昼动夜息也颇氏欲讥钟鸣漏尽而不知止之人,遂将此诗专说成日暮不归置远役未归于度外。“苟无饥渴”即《采薇》之“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正不必为盼待君子“自公退食”也。《齐风?载驱》曰:“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固刺“宵行”;而《小雅?頍弁》曰:“乐酒今夕君子维宴”,《湛露》曰:“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又美“卜夕”顾氏之言,诚为迂拘:谅其忧时愤世之志毋以词害可矣。
许瑶光《雪门诗钞》卷一《再读〈诗经〉四十二首》第十㈣首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闽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大是解人白居易《闺妇》云:“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开日又西”此胡应辚推为“中唐后第一篇”者(《少室山房类稿》卷一0五《题白乐天集》),亦即言日夕足添闺思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吕温《药师如来绣像赞》:“触虑成端,沿情多绪黃昏望绝,见偶语而生疑;清旭意新闻疾行而误喜。”(《全唐文》卷六二九);又可释日暮增愁之故丁尼生写懊侬怀想欢子,不舍昼夜而最憎薄暮日落之际(but bower)。诗人体会同心一理。潘岳《寡妇赋》:“时暧暧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飞而赴楹兮鸡登栖而敛翼。歸空馆而自怜兮抚衾裯以叹息。”盖死别生离伤逝怀远,皆于昏黄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韩惺《夕阳》:“花前洒泪臨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趟德鳞《清平乐》:“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遗意。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云:“愁因薄暮起”皇甫冉《归渡洛水》云:“暝色起春愁。”有以也夫!正不必如迋安石之改皇甫冉诗“起”字为“赴”(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六又后集卷九引《钟山语录》)更不须如王士祯《论诗绝句》之附和吔。
[增订一]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柳永《凤凰阁》:“这滋味、黄昏又恶”;晏几道《两同心》:“恶滋味、朂是黄昏。”此类词句皆言“暝色起愁”耳

三0 采葛?身疏则谗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传》:“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

秦新星著 新加坡易学会

研究古典立足现在,开展易经六壬预测学研究为现代预测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和平、进步、健康作出贡献。

世界未来联合会执委委员

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秦麟征勉题 庚午年仲夏

易经、六壬至深至博奥妙无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六壬哲学思想是集易经数术之大荿,而大六壬预测方法乃是易经数术预测未来的最高阶段她的神秘性历来虽然未被人们所正真正认识和揭示,但她的实用价值却一再显礻神威历代军事名家大多精通数术,至悟易经、六壬从而运筹谋算,决战决胜许多古代文献如《史记》、《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梦溪笔谈》和《武备志》等等均有记载。著名学者、易经六壬预测名家秦新生星先生穷十余年之功尽其全力於易经、六壬之研究,用科学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提示其预测原理和计算程序结撰《易经大六壬预测学》一书。作者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此书的问世将给读者揭开易经大六壬的神秘面纱还其本来的科学面目。

此书对从事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美学、心悝学、未来学、中医、气功、武术、军事、宗教、伦理和民俗等多学科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六壬哲学预测的方法评介

中国古代有大量不為人注目的著作存在着属于内算《秘传数学》的遗产,我相信如果有一个汉学家兼通数学,那么通过对晦涩难解的中国中世纪占卜术著作的他在这方面是会大有所获的。

春秋时代的卜官之流所占有那么灵验,难道他们是信口开河适逢巧合吗?当然不是

六壬哲学是預测未来之瑰宝,它宛如若出水芙蓉天然无饰,亭亭玉立洁净无瑕。

以下我就向读者朋友评介大六壬哲学预测的方法。

六壬的程序嚴整而精致变化多端而又有规律可循。在清代大作家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中大概细心的读者都会注意到李氏在第七十五、第七十陸回中,对六壬预测程序的生动描述

紫芝走到芍药轩。房内并无一人窗外倒象有人说话,轻轻走到纱窗跟前朝外一望,原来再芳同芸芝紧靠窗子坐在那里说话。只听芸芝道:“这有甚么要紧怎说拜起老师来了?”再芳道:“此话倒出我的本心:妹子这个念头并非一朝一夕,已存心中几年了向日闻得古人有‘袖占一课’之说,真是神乎其神我只当总是神仙所为,凡人不能会的后来才知袖占┅课,就是如今世上所传大六壬课妹子听了,四处购求课书日日习学,再也不能入门要访一位精于此道的求他指引,访来访去比訪神仙还难。今幸遇姐姐岂不是我心上老师么?妹子并非求精只要姐姐指点,能够入门起得‘三传四课’,心愿也就足了”芸芝噵:“若能会起三传四课,底下功夫自然容易。可惜妹子所着《大六壬指南》此乃小说中之《大六壬指南》与陈公献之同名书不是一囙事。——作者注尚未脱稿,姐姐如将此书一看登时就能了然。至于古人之书精微奥妙则有之,若讲入门倒是罕见的。”

再芳道:“请问姐姐:何谓‘地盘’妹子再也弄不明白。”芸芝道:“世人学课往往半途而废者,皆因‘天地盘’分不明白之故其所以然鍺,总由前人于入门一条未能分晰指明,学者又不能细心体察所以易于忽略。妹子今将地盘写一样式再细细注解,自然易于领略”……只见上面写着:

……紫芝在窗内看的明白,不觉喜道:“原来地盘却是如此”

再芳道:“妹子适观此式,地盘业已明白请教天盤式子呢?”芸芝道:“天盘随十二时流转每日式子十二。要明天盘先记月将。月将者太阳请看“十二将”。也……假如正月雨沝后起课,应用亥将来人口报寅时,即以亥将加在地盘寅时之上依次排去,就是天盘今写个样儿请看。”

紫芝看了只管暗暗点头,记在心里

再芳道:“这天盘式子,妹子也明白了请教‘四课’呢?”芸芝道:“凡起四课有六句歌决须要读熟:‘甲课在寅乙课辰,丙戊在巳不须论丁己在未庚申上,辛戍壬亥是其真癸课由来丑上坐,分明不用四正辰’此诀皆指地盘而言,切须牢记今以甲課在寅而论:即如甲日占数,须在地盘寅上起第一课寅上者,即天盘所加之时假令三月谷雨后占课,应用酉将来人口报丑时,本日系甲子日今将先排日子,后起四课样子写来你看”

紫芝看了忖道:“原来起四课,先将本日干支排在两处倒要看她怎样起法。”

……只听芸芝对再芳道:“天盘排定先将本日干支从中空一格写在两处,再起四课今把一课、二课、三课、四课写来你看。此是起课入門最为切要,向来看课书从未指出以致初学无人入手。这是妹妹因姐姐学课心切所以独出心裁,特将门户指出姐姐从此追寻,可鉯得其梗概了”

紫芝忖道:“向来课书只讲三传,从未讲到四课令人无从下手,非口授不能明白;今既晓得天盘、四课再将课书三傳合参,自能知其来路何必又要口授。他向来不肯教我那知我倒会了。”

芸芝道:“我把这个式子一层一层分开讲给你听:即如甲子ㄖ起课歌诀是‘甲课在寅’即看地盘寅上所加之时,如所加是戍即于日干甲上写一戍字,支干中间所空之处亦写一戍凡课皆如此。此是第一课一课起后,再看地盘戍上所加之时如所加是午,即于戍上与一午字此是第二课,盖寅上得戍戍上得午也。二课起后洅行地盘子上所加之时,如所如是申即于日支子上字一申字,子字之旁也写一申亦如第一课戍字一样,凡占皆如此此是第三课。三課起后再看地盘申上所加之时,如所加是辰即于申上写一辰字,此是第四课你把这话同那式子对看,无不了然”……

紫芝在窗外喊道:“我明白了!”把二人吓了一大跳。毛忠贤在《<镜花缘>对<红楼梦>女性问题的反思》中指出:“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音乐……壬课等等都是影响重大而有实用价值,为社会国家所重视的专门学问”(《文史知识》1989年第11期,第58页)

从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可鉯看:古代妙龄女子,她们是多么纯真多么朴实的态度来看待六壬和学习六壬的呵!有何迷信之谓呢?

看来李汝珍也是通晓六壬的他鈈愧是博学多才的大作家。然而六壬的九大起课方法他没有讲,这仍然使得试图学会六壬的道德之士好似隔雾看花望洋兴叹了

下面,峩就向大家介绍九大起课法

下克上为“贼“,上克下为”克“课是模型的意思。《六壬视斯》云:

取课先从下克呼若无下克上为初。

初中本位明中次中上因加是末居。

这就是说确定三传首先要看有无下克上,若无下克上再看有无上克下,这样初传确定后,那麼中传和末传也就迎刃而解了

下克上为重审课,上克下为元首课

重审乃强调详细、周密的意思。重审课有218课请看寅将亥时,丙戌日

此重审课例中,但见四课中有一下克上即丙火克申金,其它都为上下相生之关系故不取。只取克不取生,不生不克亦不取那么,一传就为申;申的地盘中的位置被天盘中的亥所占故二传为亥;亥的位置被寅所占,故末传为寅申亥寅即为三传。

元首乃指上级领導的意思元首课有119课,寅将午时丁丑日。

此元首课例中但见四课中巳火克酉金,那么一传就为巳;地盘巳上为丑,二传即为丑;哋盘丑上为酉三传即为酉。巳丑酉就是三传

比用乃是比较参用的意思。比用课有82课《六壬视斯》云:

下克或二三四侵,不然上克亦哃论

常将天日相比取,阳日用阳阴用阴

这就是说,当遇到二至四个下克上或上克下时就应将天干与天盘上诸神相比较。比较的法则昰阳日的天干用阳课克阴日的天干用阳课。一传与天干相比较天干属阳,则一传的地支必为阳;天干属阴则一传的地支必为阴。请看戌将亥时壬辰日。

此比用课例中但见戌土克壬水,卯木克辰土天干壬为阳,天盘上戌为阳卯为阴,那么一传取戌,二传取酉末传取申。三传就是戌酉申

涉害乃是牵涉到许多利害关系的意思。涉害课有75课《六壬视斯》云:

涉害由来是本家,路途多克最堪夸

孟深仲浅季无取,复寻柔辰刚日查

这就是说,任何事物都牵涉到许多复杂问题处理这些问题遇到很多矛盾,先得抓住一二个最主要嘚也就是下克上、上克下中,有几个同时出现就按“涉害”克的深浅来规定取舍,地盘中寅申巳亥为孟子午卯酉为仲,辰戌丑未为季取孟仲就从地盘上取起。先见孟就取孟先见仲就取仲,不取季请看午将亥时戊辰日。

    此涉害课例中但见戊土克子水,未土克子沝辰土克亥水,亥水克午火天干戊为阳,相克地支子为阳可是地支午也为阳,所以不能用比用法取一传那么就从天盘从右数,先見孟是子故子为一传,未为二传寅为末传,三传就是子未寅

遥克乃是从遥远的地方引来事端的意思,或被人傍敲侧击暗中捣鬼遥克课有65课。《六壬视斯》云:

四课无克号为遥日与天神互递招。

先取遥神克其日无则可与日相交。

这就是说在四课中没有上下相克嘚关系出现。只有天干与斜面来的相克交那就先取克天干的地支为一传,如果没有就取被天干相克的地支为一传。请看寅将亥时壬辰日。

此遥克课例中但见戌土和未土都遥克壬水,壬水遥克巳火那么,就先取克天干的地支为一传天干壬为阳,地支戌为阳故戌為一传,丑为二传辰为末传。三传就是戌丑辰

昴星乃是酉,为金星为老虎,虽有危险但不过是一场虚惊而已。昴星课有16课《六壬视斯》云:

无遥当向昴星寻,阳仰阴俯酉中神

刚日先神而后日,柔日无干而后辰

这就是说,四课无上下克又无遥克,那么不论是陽日还是阴日都应寻找金星酉,阳日取地盘酉上神为一传中传取支上,末传取干上阴日取天盘酉宫下神,中取干上末取支上。请看阳日格卯将亥时,戊寅日

此昴星课例中,但见无上下克也无遥克,戊寅日为阳日那么,一传就取地盘酉宫上丑中传取支上午,末传取干上酉三传就为丑午酉。

下面请看阴日,寅将亥时丁亥日

申 酉天盘酉下午戌 亥

此课例中,但见丁亥日为阴日那么一传就取天盘酉宫下午,中传取干上戌末传取支上寅,三传就为午戌寅

别责乃是遭受责难、守着不动、无能为力的意思。别责课有9课《六壬视斯》云:

三课无克别责名,刚日先传干合神

柔日支前三合取,中末都来干上行

这就是说,只有三个课的叫做别责四课不全,无仩下克又无遥克,就不取昴星刚日则取干合甲与己合,乙与庚合等阴日取支前三合巳酉丑、亥卯未等,中末都取干上之神请看阳ㄖ:子将亥时丙辰日。

下面请看阴日:戌将亥时,辛酉日

此课例中,但见辛酉日为阴日那么巳酉丑三合的前面是丑,丑就为一传丑為第一传是根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而来即丑在酉的前面,酉就为中传和末传三传就是丑酉酉。

八专乃是专政、批判、刑罚、淫乱的意思八专课有16课。《六壬视斯》云:

两课无克号八专阳日时神顺行三。

阴日阴神逆三数中末都来干上眠。

这就是说茬四课中有两课,不相克称为八专。四课两同干支同位,有克取克无克不再取遥克也不取昴星和别责,阳日以干上神顺时针数三为┅传中传、末传都取干上神。阴日以支阴第四课逆时针数三为一传中传、末传都取干上神。请看阳日:申将亥时甲寅日

此八专课例Φ,但见四课两同干支同位,甲寅为阳日因为干甲上神为亥,那就从天盘亥的位置顺数三为丑一传就为丑,中传、末传就取干甲上鉮亥三传就是丑亥亥。

下面请看阴日,寅将亥时丁未日

此课例中,但见丁未日为阴日那么,从支阴第四课丑逆数三为亥亥就为┅传,戌就为二传和末传三传就是亥戌戌。

丑第四课戌第三课丑第二课戌第一课

伏吟乃是伏案呻吟、自信、自任的意思或被困、被拘捕。伏吟课有60课《六壬视斯》云:

六甲伏吟寅巳申,六丙六戊巳申寅

六乙便寻辰戌未,六庚申寅巳三刑

六癸便寻丑戌未,壬辰壬午亥巳申

更有四壬别立法,日先辰次末取刑

以上七八伏吟法,刚日柔辰中末分

六丁六己未丑戌,六辛便寻戌未丑

这就是说,在六十甲子中有六个带甲的日子,这时就应用寅巳申作三传;有六个带丙和带戊的日子时就应用巳申寅作三传;有六个带乙的日子时,就应鼡辰戌未作三传;有六个带庚的日子时就应用申寅巳作三传;有六个带癸的日子时,就应用丑戌未作三传;当遇到壬辰日和壬午日时僦应用亥巳申作三传;再有其它四个带壬的日子时,那就取干上神为初传支上神为中传,末传取与中传相刑的地支以上是七八种伏吟嘚推算方法。至于阳日阴日的亦有中传、末传之分。伏吟皆是神居本位没有动机,那就有克取克无克取三刑。若遇自刑则取冲请看亥将亥时,丙辰日

此伏吟课例中但见神居本位,又是丙辰日那么,六丙六戊巳申寅三传就是巳申寅。

返吟课乃是来去不定、无依無靠的意思返吟课有60课。《六壬视斯》云:

返吟有克克初生理取先冲而后刑。

次传如在自刑上须取破法是原因。

这就是说返吟若囿克就取克,初冲为中中刑为末,中传若是自刑末传就必须用冲,返吟是大六冲课无克有六日,即辛未、丁未、己未、辛丑、丁丑、己丑并取驿马发用为初传,中传用支上神末传用干上神。请看巳将亥时辛丑日

此返吟课例中,但见无上下克为辛丑日,那么就取驿马发用巳酉丑马在亥,亥就为一传二传就用支丑上未,末传就用干辛上辰三传就是亥未辰。

到这里六壬的九大起课法就介绍唍了,其模型的确具有和谐、统一、普遍、对称、守恒、简洁和奇异等特点这是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与抽象思维反复重叠交织,超越三維空间多维的、多层次的思维模式。九大课型的变换对应关系是从整体到局部是整体变换,群群相应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下面我姠大家继续介绍大六壬的程序。 

怎样起天乙贵人我们通过九大模型起出三传之后,就要确定贵人从而安排十二神在天盘上的具体位置。请看下表

此表就是确定贵人的口诀:“甲戊庚牛羊,一说“甲戊兼牛羊庚辛逢马虎”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蛇兔藏,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贵人分顺转和逆转属于白天的时辰就用白天的贵人起法,属于黑夜的时辰就用黑夜的贵人起法从卯至申为白忝,从酉至寅为黑夜贵人顺行是从亥到辰,逆行是从戌到巳

我们,我们举一课例加以分析请看未将辰时,丙戌日重审课。

白天 申陸 酉朱 戌蛇 亥贵

辰虎 卯常 寅玄 黑夜

在此课例中因辰时为白天,丙戌日应口诀“丙丁猪鸡位”故贵人在天盘亥的位置,而不在酉的位置但见亥在地盘戌至巳之间,那么贵人则逆行。到这里就可以定判了。但是我们还应弄明白一个重要步骤,这就是五行生克以定三傳就拿此例来说吧,丙戌日的天干丙就为我方三传的地支申亥寅就为他方。但见丙火克申金我克者即为妻财指妻子、财物、才干等;寅木被亥水克,克我者即为官鬼指上级领导、佞官等;丙火被寅木生生我者为父母指父母、文章等。这样一传就定为“才”,二传僦定为“官”末传就定为“父”。五行倘在课例中不发生相生相克关系则为比肩兄弟姐妹等。五行相生、相克及不生不克的关系实際上把各种社会关系都包括进去了,这也体现了中国人的质朴、简约、整体、和谐的伦理学思想

总之,六壬的程序安排是由五个基本步骤组成的:

(1)占时而寻干支日以抓三堆的蓍草法为佳,以日躔加临地盘上而成天盘。

(2)从天盘中寻出地支遁干以定四课。

(3)鼡九课以定三传

(4)以起贵人而定判断。

(5)用五行生克以定三传

黑格尔曾经说过:“所有的东西都是一判断。” [英]W.Y.斯退士《黑格尔哲学》鲍训吾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0页他又说:“所有的东西就是一推理。”六壬之判断确是超越性的推理那么,我们对超越进行推理通过推理我们超越了直接的被给予之物,这完全是推理的成就即通过被给予之物来论证未被给予之物。” [德]胡塞尔《现潒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69页

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六壬的判断方法

初级判断若熟练掌握后,准确率、成功率可达75%以上学识渊博、博闻强记也是不可缺的重要因素。

(1)九大课的含义是判断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关键

贼克课的重审课为法地,法地者下位之动以其下克上,故主指先迷而后利;元首课象天象天者上位之动,以其上克下故主先喜而后忧。

比用课为知一知一则知其它,故主指比较中间取一

涉害课为见机,见机则终日言机机会难得,贵在神速故主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遥克课所预測之事难成故主指始终难成。

昴星课若一传为螣蛇则为冬蛇掩目,虽虚惊而终不伤人;若一传为白虎则为虎视眈眈,出门在外之人哆稽留不回故主指人挪则活,树挪则死

别责课所预测之事罔济,故主指力难从心而已

八专不利男子追求功名,不宜女子阴私偷情故主指荒淫糜乱。

伏吟课的阳日为自任阴日为自信,故主指伏匿呻吟逃去之人及盗贼、失物俱不会远。贵人顺行支前一位寻之,贵囚逆行贵后一位寻之。

返吟课为无依则来去不定,故主指四处奔波胡闯乱碰。

(2)熟记十二神将的含义详见前文。

(3)四课是判斷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大凡预测以天干为主宰,称孤家寡人唯我独尊。不但为外事门又为我,为身为课式之主位,所谓动作谋为\生克制化均应于日干与日干对应的是支辰,日支为支又名日之辰。其为内事门干为对外任务,支乃对内负责;干为上支为下。欲知宅内之盛衰须审支辰之休囚;欲知事物之干戈,须察支辰之吉凶所以大凡预测以支辰为宅,为它为对象。

第一课干仩为阳第二课为干阴,第三课支上为支阳第四课为支阴。日干为人日支为宅。日阴为邻支阴为界。干男支女日我辰它。如下式:

(4)三传乃判断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枢纽初传一传乃动机之发现处,事物之透露处故为发端之门。凡是预测事物之端倪判断倳物之决策;三传之总纽,四课之结晶皆在此初传。它是事物之始应;传吉则事吉传凶则事凶。祸福之端克应之兆,皆发于此节

Φ传二传乃三传之中段过程,故为移易之门前有初传引导,且有末传附从中传为事之中应,有初传吉中传凶者则事吉而复凶;有初逆中顺者,则自逆而转顺此节为活泼之地之时耳。

末传乃三传之最终结论故为归计门。末传为事之终应决定初中虽吉,末传却凶倳终有悔;初传虽凶,末传却吉事终有成。这是由初传传中传中传传末传,依次递进相互感应,天机妙理存乎其间

(5)判词最为精妙者是《大六壬指南》,兹将判词相当于易经的卦爻辞原文列下,并予以释义:

(1)[原文]贵人居子曰解纷解纷必嘱事于童仆。

[意释]這是说解除纷纭扰乱盖子乃夜半安居之神,故得解去纷扰而心地坦然既为贵人,日理万机故惟恐事物繁多芜杂而脱漏某一要事,所鉯必叮嘱下属努力工作谦虚谨慎。

[提示]此句话指原文主指遇到问题时上级嘱咐下级或长辈嘱咐晚辈:要保守秘密,不要乱说乱动

[原攵]贵人居丑曰升堂,升堂宜投书于公府

[意释]贵人居本丑位,升堂则有泰山威严之象所以不可私自去做事,要想见政府官员应当先经過正当手续或向有关部门写信必须正大光明,而后到办公的地方去见之

[提示]这句话主指遇到问题时,须到办公室找负责人请示、汇报、茭涉或进行正常的公文、书信来往

[原文]贵人居寅曰凭几,凭几可谒见于其家

[意释]这是说功曹寅乃文书繁杂之象,贵人有闲空必亲自阅覽一些曲籍如此时去找贵人谈一些小事,直接到他家谈就行了不必到办公室去谈。

[提示]这句话主指遇到某些小事时可趁着领导或长輩空闲时,直接到他家面谈就成

[原文]贵人居卯曰登车,登车宜诉词于路

[意释]这是说卯乃轩车之象,轩是古代一种有帏幕而前顶较高的車若不是遇到紧急的情况或麻烦的事情,不要轻易去找贵人若自己遭到冤屈或受到欺侮,不去陈诉于有一定地位的正直的人冤案就嘚不到昭雪,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所以应当在行车的路上就哀达其情。

[提示]这句话主指在行车的路上鸣冤叫屈愤愤不平。

[原文]贵人居巳、居午曰受贡巳午受贡兮君喜臣欢。

[意释]这是说相生相助而非不遂之方。既然进贡则是贱事也就是说,不管多么尊贵只要向某一方进贡则为下贱,然而君喜臣欢忘其授受之私或者受者都有不越度之象。

[提示]这句话主指进贡者与受礼者皆大欢喜各得其所。

 [原攵]贵人居申曰移途移途则有求干之荣。

[意释]这是说申为传送乃道路之神。贵人外出时在路上边走边玩因而获得方便以求其进用之私,乘间而行必有殊荣

[提示]这句话主指情况发生变化后,见机而行积极进取,必得荣耀

[原文]贵人居未曰列席,列席则有酒筵之娱

[意釋]这是说未乃夜贵,两个以上的贵人相会后到高贵的人家必有宴会之娱。

[提示]这句话指有参加酒席宴会的欢乐

[原文]贵人居亥曰还绛宫,又曰登天门还绛宫坦然安居。

[意释]这是说六凶俱藏盖螣蛇、朱雀之火而伏于水,勾陈、天空之土而伏于木白虎之金伏于火,玄武の水而伏于土且亥乃夜方,日之劳扰者至此都坦然安居了

[提示]这句话指贵人坦然自若,或即将出行或即将到来。

[原文]贵人居酉曰入室入私室不遑宁处。

[意释]这是说酉为日月出入之门有私门之号。若贵人豁达而在上致君、泽民,则洁身、律已主持公道。若趋谒於私门则律己不正,而正义所不容必遭舆论的谴责,自己就不会安宁

[提示]这句话主指来人或书信很多,家宅不得安宁或搬家迁居。

2[原文]螣蛇居子曰掩目掩目则无患无忧。  

[意释]就是说子水克螣蛇之巳火且居夜间有掩目之象。当蟠伏栖息之时它的凶焰无所施,无患无忧

[提示]这句话主指虽有忧愁,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无多大忧患。

[原文]螣蛇居丑曰蟠龙蟠龙则祸消福善。

[意释]这是说丑中囿暗禽星龙当蛇与龙交姤后亦即离坎交济象。哪里还有祸心去加害于人所以可消祸、修善、得福。

[提示]这句话主指相互纠缠人分难解,祸福相倚

[原文]螣蛇居寅曰生角,居酉曰露齿生角露齿祸福两途。

[意释]这是说火长生于寅荣旺之极,化蛟化龙此为贪荣不祸,昰以为福

螣蛇在酉则火制金,正是猖獗得志之地况且金石之地无食物,而蛇肆毒含婪求口腹之计为祸怎会浅呢?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呮有退藏躲避起来才是

[提示]这句话主指螣蛇在寅时,表示某种事物非常旺盛;在酉时表示某种事物非常凶险。

[原文]螣蛇居巳曰乘雾居午曰飞空,乘雾飞空休祥不辨

[意释]这是说螣蛇居巳以雾为隐,虽然毒但眼睛看不到身上,遇到这种情况最好还是避开。虽雾的作鼡使对方看不见还被迷住但我却不会迷住。倘若误犯了它为它所咬住,则后悔莫及!螣蛇居午以蛇飞空,为化龙化蜃之气也彼有夶志,在开始有大的作为一般不会毒人,但即使不毒在我仍宜避开它,才不失为明哲

[提示]这句话主指做某件事时,要特别小心谨慎不为所欺,不为所惑以备不测。

[原文]螣蛇居未曰入林入林兮锋不可砍。

[意释]这是说未乃木库以土有木,必成树林在山脚下的林Φ,极易隐蔽而隐蔽的洞穴也很深,虽然刀锋锐利也无法施展所以螣蛇在此丛林中十分攸闲,也不会无辜去伤人但是,既然知道林Φ有蛇还是不进去为好

[提示]这句话主指灾祸虽不大,但应妥善处理

[原文]螣蛇居亥曰坠水,坠水兮从心无患

[意释]这是说当蛇在水中时則随波逐流,以鱼虾为食暂时没有横路毒人之欲。在我则任其往返周旋岂不是从心所欲吗?

[提示]这句话主指遭受冷落之的人若与之茭往,虽无利也无害

[原文]螣蛇居卯曰当门,居申曰衔剑当门衔剑总是成灾。

[意]这是说卯乃日月之门蛇当门而卧,出门者很容易被害但有备则无患,得此者当先发制人不待它咬来,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它制服若一味瞎撞冒进,则必然被它咬伤

申乃金刃之潒,金刃为斩杀之物为什么被蛇咬住了呢?因螣蛇属火火能克金,所以它得以猖獗逞妖衔剑。虽到这种情况时应退避三舍,远远離去蛇虽凶,但不能持久当妖气一消。那就用不着害怕了

[提示]这句话主指环境虽险恶,但若主动出击或销声匿迹便可化险为夷

[原攵]螣蛇居戌曰入冢,居辰曰象龙入冢而象龙并为释难。

[意释]这是说戌戌乃火库墓地有蛇入墓之象。彼深居而简出当路过此地时不免尛心惴惴,这和它屈曲盘绕在路旁不同

居辰象龙。蛇乃龙之随从有变化之机,若入龙之穴有随进化之义。而它贪求腾达必热衷于此所以,它虽为我之患也不用忧虑,故可释难

[提示]这句话主指当遇到问题时,与之交往的对方会作一些解释工作

3[原文]朱雀居子曰损羽,损羽也自伤难逃

[意释]这是说朱雀为丙午火,而加临水乡则有损羽之象羽翼不全,飞翔必难成

[提示]这句话主指若遇文书之事則虽有力而无气,而口舌词讼一类的事情却问题不大

[原文]朱雀居丑曰掩目,掩目也动静得昌

[意释]这是说丑为北方多余的水气,可以制朱雀之火有投江破头之喻。它既然目瞑而我则应有所作为且动静俱吉,无口舌之忧

[提示]这句话主指虽有忧愁,但动静适宜有益无害。

[原文]朱雀居寅居卯曰安巢安巢兮迟滞沉溺。

[意释]这是说朱雀居寅卯二木皆火生助之神,且有山林之象鸟雀飞至山林垒巢做窝,育子贪荣这里有口舌平息之义,当然应当高兴才是而迟滞沉溺则是指遇到文书、奏章一类的事则不免被积压搁置,迟迟不得音信

[原攵]朱雀居辰居戌曰投网,投网兮徒弟错遗忘

[意释]这是说辰戌为天罗地网,且戌为雀火库而辰与戌对宫,有丘墓象故为投网,朱雀之兇到此不得飞扬亦为高兴的事,而文书一类的事却被徒弟错遗忘

[提示]这句话主指所寄出的公文、书信往往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得视

[原文]朱雀居申曰励嘴,居午曰衔符厉嘴衔符怪异经官语讼。

[意释]这是说申为金朱雀为火,火能克金乃是得志之处。但是励嘴为口舌佷厉害故灾祸是难免的。朱雀居午乃是真朱雀当有非常的官司。这是常人平时所忧虑的事情读书人去参加考试则会考中。

[原文]朱雀居未曰临坟临亥曰入水,临坟入水悲哀且在鸡窗

[意释]这是说朱雀居未为在古墓叠巢之象,巳午未申俱在上面有飞空而翱翔之义,为朱雀得势之时所以口舌难宁,担心忧愁在所难免朱雀居亥时,乃为入水乡而投江之象这是很可喜的。凶神无气但若遇到急事而写叻有关证明、报告等,却未被采用或重视亦是悲哀、叹息的事情。

[提示]这句话主指所要办的事情不能顺心遂意而非叹也可能因别人取嘚成绩而嫉妒。

[原文]朱雀居酉曰夜噪官灾起盖因夜噪。

[意释]这是说火制酉金非常得志,恶性大发且其性好乱,必生口舌酉为门户,口舌入门必然闹得很凶,只有有关部门干预才能解决

[提示]这句话主指口舌是非甚凶,灾祸难免若遇到考试、文章一类的的事,往往获喜讯

[原文]朱雀居巳曰昼翔,音信至都缘昼翔

[意释]这是说巳未交午乃白昼象。朱雀到此最有生气若遇凶事,则口舌词讼难免;若遇喜事则起用文书、盼望人的信息俱至。

4[原文]六合居亥曰待命待命和同。

[意释]这是说亥为天门我欲有成就,那么公私事端就从忝门之下而来待命可就,故云和同

[提示]这句话主指整装待命,而后可成

[原文]六合居巳曰不谐,不谐惊悖

[意释]这是说六合为木,入於火乡则烟灭灰飞不吉甚矣。故必不协调而惊恐

[提示]这句话主指关系不和谐,且担惊受怕

[原文]六合居子曰反目,反目兮无礼之事端

[意释]这是说子与卯六合木为无礼之刑也。一般发生事情皆由无礼引起以致彼此之间不和而反目。

[提示]这句话主指办事不符合情理而導致双方关系恶化。

[原文]六合居酉曰私窜私窜兮不明之囚地。

[意释]这是说以卯酉为私门而六合又为乙卯之属,以私并私以门复门,則有出入私门的逃窜之象且六合之木而临从魁之金,木受金伤故曰囚地。重复私阴故曰不明。因而搞奸淫、阴私者有利而正大光奣者反遭殃。

[提示]这句话主指双方处于不明不白十分尴尬的境地。

[原文]六合居寅曰乘轩居申曰结发,乘轩结发从媒妁而成欢

[意释]这昰说寅木为轩车之象,故为乘轩申为庚,卯为乙乙庚相合,故曰结发若按媒妁之言去做,则必有欢成之喜庆

[提示]这句话指依从中間人的说和,则事必成而欢喜

[原文]六合居辰曰违礼,居戌曰亡羞违理亡羞因妄冒而加罪。

[意释]这是说六合本属乙卯卯辰有六害之凶,故曰违礼若临戌则以自己的私门而就于戌,以为六合苟合会有亡羞之举。遇到这种情况必因自己不检点而招来罪过。

[提示]这句话主指言行不检点易招致责难。

[原文]六合居午曰升堂居卯曰入室,升堂入室并为已就之占

[意释]这是说午为离位,似为升堂卯乃六合の本位,似为入室二者合于堂、合于室,则为已经取得的成就

[提示]这句话主指所要办的事情往往能办成。

[原文]六合居未曰纳采居丑曰妆严,纳采妆严总是欲成之例

[意释]这是说未卯有相合之庆,且太常酒食、帛物之乡似有纳采之喜也。六合临丑为贵人之本垣以地位低下的身份去拜见地位高贵的,装饰不得不严整这样所求办的事则可大功告成。

[提示]这句话主指所要办的事情极易成功

5[原文]勾陳居寅曰遭囚,遭囚兮宜上书

[意释]勾陈遇寅乃克制之方,故有遭囚之象故宜上书。他方甚凶而我得以上书告发,陈述其罪过若不於此时制之,事后还会气焰嚣张为非作歹。

[提示]这句话主指遭到囚禁围困时要及时上书阐明事实真相。

[原文]勾陈居巳为铸印捧印兮囿封拜。

[意释]这是说巳乃铸印之方而勾陈为一印之模范,印铸而成捧奉其上,则为封拜之象

[提示]这句话主指要受到封功加赏,君子遇此提拔必然快速,而常人见之反为可忧。

[原文]勾陈居卯曰临门临门兮家不和。

[意释]这是说卯本日月之门而勾陈为争斗之神。争鬥之神进门则家必不和,以致吵闹打骂不得安宁,也有破败之征兆

[提示]这句话主指家庭不和,鸡犬不宁

[原文]勾陈居酉曰披刃,披刃兮身遭责

[意释]这是说酉金似为凶器,况且又为阴爻肃煞之气与勾陈之戊辰生合,为凶斗之神若持有此气,岂有善念哉然而非理性的举动,为法律所不容终将遭责罚。

[提示]这句话主指遭到中伤、诽谤尽早避开为上策。

[原文]勾陈居辰曰升堂升堂有狱吏以勾连。

[意释]这是说一戌辰入辰为升堂而其神主斗讼勾连,故至辰地则有狱吏勾连之应,而知机君子生平无非礼之举但因他人的不法行为而波及自己耳。

[提示]这句话主指当与对方发生业务联系时其内部职务低下的人员楞以作沟通工作。

[原文]勾陈居午曰反目反目因他人而逆戾。

[意释]这是说午火生勾陈勾陈好斗讼,而午火为真朱雀故争讼很厉害。彼此都为反目相贼之神谁肯兼容谁呢?倘若是君子则易被他人逆戾的余波所牵涉进去。

[提示]这句话主指双方势均力敌但因受第三者的挑拨离间而导致反目,关系破裂

[原文]勾陈居未曰入驿,居戌曰下狱入驿下狱往返词讼稽留。

[意释]这是说未乃垣途犹如驿道也,故曰入驿戌乃地网,又曰地狱况且与勾陈之戊辰对相冲射,乃下地狱之象这怎么会没有词讼之往来呢?

[提示]这句话主指相互之间要发生口角、打官司一类的事儿避开为好。

[原文]勾陈居申曰趋戶居亥曰褰裳,趋户褰裳反得勾连改革

[意释]这是说申之前即酉户也,立此可以入门故曰趋户。亥方夜静更阑必撩起衣裳而憩息。申为坤地户亥为干天门。门户之前有凶神站立君子到此应即刻返回,而抽身稍迟则必被勾执住。

6[原文]青龙居未曰在陆居丑曰蟠泥,在陆蟠泥所谋未遂 

[意释]这是说未近南离之火,故为陆;丑近北坎水故为泥。龙飞于九天潜于九渊,变化莫测若失地亦阻止其进用,蟠曲于泥爬伏于陆,虽非失地但有什么欲望也是很难遂心的。

[提示]这句话主指心里想要达到的目的很难实现

[原文]青龙居戌曰登魁,登魁兮小人争财

[意释]这句话说戌为河魁,以青龙之吉神而入网罗之地则为小人争财之象。因财之神落此故致小人之争。

[提礻]这句话主指贪图私利的小人前来争财

[原文]青龙居辰曰飞天,飞天兮君子欲动

[意释]这是说以辰乃龙庭也,且象天戌亥子丑象地在下,辰巳午未象天在上故曰飞天。青龙若飞腾在上君子有为之时也,这不是想动吗

[提示]这句话主指君子伺机而动,跃跃欲试

[原文]青龍居寅曰乘云,居卯曰驱雷乘云驱雷利以经营。

[意释]这是说寅为青龙之宫有乘云出入之象,且云从于龙卯乃震卦,辰为雷龙为云,这不是经营的好时机吗故驱雷乘云而得以施展经营之道。

[提示]这句话主指利于经营的好时机已经到来

[原文]青龙居申曰伤鳞,居酉曰摧角伤鳞摧角宜乎安静。

[意释]这是说申乃阳金酉乃阴金,金能克木故为青龙之甲寅木所深惧。这有退鳞折角之象吉神遭难,怎能保佑于我呢只有安居守静为宜。

[提示] 这句话主指劳民伤财损失严重,安静为善

[原文]青龙居午曰烧身,居巳曰掩目烧身掩目因财有鈈测之虞忧。

[意释]这是说以青龙木得水为喜而见火为仇,巳上入蛇穴尤为不吉。故有掩目之象午乃南离真火,故曰烧身青龙有此鈈足尚可赖之为财神乎?若求谋财物则有莫测之忧。

[提示] 这句话主指因经济、才能一类的事而忧虑发愁

[原文]青龙居子曰入海,居亥曰遊江入海游江因动有非常之庆。

[意释]这是说青龙得水何吉不生?吉福群众若有行动则有非常之庆。

[提示]这句话主指浪迹江湖潇洒洎在,还会有非常高兴的事情值得庆贺

7天空,请看前文“十二神”故从略。

8[原文]白虎居子曰溺水溺水音书不至。

[意释]这是說白虎喜山林主道路,今溺陷于水中则道路不通,但也不凶盖至凶之神而为陷没,则没有什么不吉利的故不要因道路不通,音讯鈈达而顾忌

[提示]这句话主指道路不通而导致音讯不断。但不足为患

[原文]白虎居午曰焚身,焚身祸害反昌

[意释]这是说白虎为金,其丧兇血光之神被火午、巳焚烧于己怎能为患?

[提示]这句话主指因祸得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原文]白虎居卯曰临门,居酉亦然临门兮傷折人口。

[意释]这是说虎守在卯酉之门则一家人皆惊惧不宁。若轻易出动而不加防备的话必被它咬伤,故曰伤折人口

[提示]这句话主指身处险恶的环境里,则易遭殃

[原文]白虎居丑曰在野,在未亦然在野兮损坏牛羊。

[意释]这是说以丑未为田野之象白虎在此固然似无雄威,而丑中之牛未中之羊为虎所咬死、吃掉其凶难免呀。

[提示]这句话主财物受到损坏。

[原文]白虎居寅曰登山登山掌生杀之权。

[意釋]这是说白虎登山则威风凛凛从政的遇到这种情况,当有生杀之重柄在握而常人则凶不可免。

[提示]这句话主指从政的人要掌实权而普通百姓却有灾难。

[原文]白虎居戌曰落井落阱脱桎梏之殃。

[意释]这是说戌乃地狱吉神入则凶,凶神入之则凶焰更炽但往返的路无虎,则脱掉桎梏不被其害。

[提示]这句话主虽陷于困境但终可起死回生,脱离危险

[原文]白虎居申曰衔牒,衔牒无凶即可持其喜信

[意释]這是说申乃白虎本宫,它贪其巢穴之荣华而无复肆噬之心,故有喜信可持而称衔牒,乃传送往来之神为牒信之象。

[提示]这句话主指盡管有困难但能够获得喜讯。

[原文]白虎居辰曰噬人咥人有害终不见乎休祥。

[意释]这是说辰田有尸为虎吃尸,既曰吃人这怎会吉祥於人呢?遇到这种情形只有避开为好。

[提示]这句话主指发生血腥镇压、暴乱、流血一类的事件

9[原文]太常居子曰遭枷,遭枷必值决罰

[意释]这是说土值水乡,有崩陷象又子未六害,以害而陷有枷锁象。所以必致决罚

[提示]这句话主指受到惩治、法办、制裁。

[原文]呔常居寅曰侧目侧目须遭谗佞。

[意释]这是说寅木克太常土有虎豹在山之势,而太常土何敢与之敌呢况未羊逢虎受其制服,敢怒而不敢言亦惟侧目而视罢了,尚畏有谗佞、诬陷之则凶仍不可免。

[提示]这句话主指遭到责备、中伤等也只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原文]太常居卯曰遗冠遗冠也财物相伤。

[意释]这是说以冠裳之神而入私门有帽子不正之象,故为遗冠太常亦为土,为财物衣帛主失詓以土破卯木之克,故曰财物遭伤

[提示]这句话主财物被损坏,或遭到训斥而狼狈不堪

[原文]太常居戌曰逆命,逆命也尊卑起讼

[意释]這是说未与戌相刑,且河魁为狱网之凶故曰逆命。未在上其位为尊;戌在下,其位甚卑二者相刑,不正是尊卑相讼吗

[提示]这句话主指当权者与普通群众发生严重矛盾纠纷。

[原文]太常居申曰衔杯居丑曰受爵,衔杯受爵不转职而迁官

[意释]这是说申为传送,太常酒食二义详察之,似为衔杯有盛装华服喜庆之象,这不正是转职之吉吗丑为天乙之宫,以太常而拜启至尊者不正是受爵吗?

[提示]这句話主指有酒食宴会之喜庆且封官加赏。亦可指工作变动等一类的事

[原文]太常居巳曰铸印,居未曰捧觞铸印捧觚不征而喜庆。

[意释]这昰说太常为印绶之神遇见巳火乃为铸印之位,公器非征召不用未乃太常本位,宴会之宫则捧觚酬酢而有喜庆。

[提示]这句话主指为料想不到的提拔、奖赏而饮酒喜庆

[原文]太常居午曰乘轩,乘轩有改拜之封

[意释]这是说午为天地之道路,为乘轩之象又立南向北,是面君之义故有改拜之封,君子则大庆

[提示]这句话主指因升迁而调动或调整工作。

[原文]太常居辰曰佩印佩印有用迁之命。

[意释]这是说辰乃天罡首领之神而与太常印绶并之,为佩印之义必主变迁。

[提示]这句话主指工作调动或调整

[原文]太常居亥征召,亥为征召虽喜而必下憎。

[意释]这是说亥乃天门有征召冠裳之象。但未土在上亥水在下,必害怕土克之故说虽喜而下憎之。

[提示]这句话主指当受到对方之邀请或聘用时虽值得高兴 ,但对方与己方的下属人员却非常嫉恨

[原文]太常居酉曰券书,酉作券书虽顺而防后竞。

[意释]这是说太瑺未土生从魁之酉金得助于魁则锋刃可成功。宜书之左券有什么不顺利的呢?但本在酉金过强自刑其方,终有后竞惟勿以身贵而賤人,勿以独断而违众则吉利。

[提示]这句话主指因实力雄厚、才华超众而在办某件事时起初虽顺利。但若不礼贤下士平易近人,事後则有遭致攻击的可能

10[原文]玄武居子曰散发,散发有畏捕之心

[意释]这是说子乃夜半,其睡未醒而子鼠乃虚惊之神。况且玄武贼鉮自多疑被惊而夜起有散发之象。怀畏捕之心不过虚惊、怀疑罢了,不会受害

[提示]这句话主指担惊害怕,惶惶不可终日

[原文]玄武居丑曰升堂,升堂有干求之意

[意释]这是说丑乃天乙贵人之位,主能制水玄武不能行盗,以礼谒见实怀穿窬之心,故有所干求不以實对。

[提示]这句话指窃贼有坟于上级领导或长辈故拜见或去信时,表现得十分无知有力伪装而已

[原文]玄武居寅曰入林,爱寅兮入林难尋

[意释]这是说寅乃山林之地,盗贼有所凭依捕者难以追寻。

[提示]这句话主指盗贼难以追寻或所要找的人不见踪影。

[原文]玄武居辰曰夨路愁辰兮失路自制。

[意释]这是说辰土能制玄武之水神到此不是有失路之象么?盗贼消亡君子坦腹之时。

[提示]这句话指愁云被驱散目标已经明确,心情亦舒畅

[原文]玄武居曰窥户,窥户也家有盗贼

[意释]这是说盗贼入门之象,宜严加防范才是

[提示]这句话主指家里戓内部有盗贼。或窃走钱南或挑拨离间。

[原文]玄武居巳曰反顾反顾也虚获惊悸。

[意释]这是说巳乃昼方非盗贼之利。纵使无人追逐亦必回过头来观瞻。这不正是虚惊吗

[提示]这句话主指瞻有顾后,虚惊一场

[原文]玄武居亥曰伏藏,伏藏则隐于深邃之乡

[意释]这是说亥乃夜方,又属玄之本位则为深邃之象,盗贼必难抓获

[提示]这句话主指盗贼隐藏于极为秘密的地方,故很难抓到

[原文]玄武居未曰不成,不成必败于酒食之地

[意释]这是说未为土,克制玄神之水所以欲盗不成。又未为太常之家酒食之地,必因贪酒而败盗这就容易抓獲,故君子欢庆小人忧愁。

[提示]这句话主指因贪图酒色而偷盗不成功。

[原文]玄武居午曰截路居酉曰拔剑,截路拔剑怀恶攻之而反傷。

[意释]这是说午为地之道路故取象于截路。酉为阴金剑锋之象故曰拔剑。贼势至此猖獗已甚若是去进攻则必被贼杀伤。

[提示]这句話主指贼方心狠手毒且势力强大,若去进击则被他所害

[原文]玄武居申曰折足,居戌曰遭囚折足遭囚,失势擒之而可得

[意释]这是说申乃坤土制玄武之水,且昼方贼深怕有折足之象此为金刚斩贼。戌乃地狱又土克水,故曰遭囚二者贼势失利,捕贼者擒之最易

[提礻]这句话主指贼方已势单力薄,狼狈不堪故擒之即来。

11[原文]太阴居子曰垂帘重帘则妾妇相侮。

[意释]这是说子乃正北方端门向明垂帘,昏夜无见所以妾妇居阴位得以肆虐,则有怠慢上级上辈之心故欺侮之。这不过是群小别地生非而已

[提示]这句话主指群小得志,无事生非胡乱起哄。

[原文]太阴居丑曰入内入内则尊贵相蒙。

[意释]这是说丑乃斗牛之墟天乙贵人之位,到高贵的地位却受阴影的蒙蔽难于明了真象,乱来也就开始了君子必须谨慎才是。

[提示]这句话主指欺上瞒下隐瞒真相。

[原文]太阴居戌曰被察被察兮当忧怪异。

[意释]这是说太阴之辛酉与戌六害且河魁乃刑狱之方,这不是欲掩饰其非则愈加怪异吗?所以很值得忧虑

[提示]这句话主指因掩饰其非而被察觉后,则忧虑重重

[原文]太阴居辰曰造庭,造庭兮宜备徒弟事

[意释]这是说辰乃龙庭,且与酉合而太阴之妖媚必与天罡相得,嘫彼刚之眷宠必夙哪有不争宠而徒弟变的呢?

[提示]这句话主指争风吃醋邀功求赏。

[原文]太阴居寅曰跣足居午曰脱巾,跣足脱巾财物攵书暗动

[意释]这是说寅为早晨起来之时,有光脚之象午为午休之时,必然有脱掉鞋帽的但太阴之金能克寅木为财,而午则为朱雀反淛太阴二干为财物文书供暗中传动。

[提示]这句话主指暗中有财物文书一类的往来如行贿、辞呈等。

[原文]太阴居亥曰裸形居巳曰伏枕,裸形伏枕盗贼口舌忧惊

[意释]这是说亥乃夜深就榻,有裸形之象巳则克制太阴,必伏不起乃有伏病卧床之义。并主忧疑、口舌、盗賊盖巳为螣蛇,主惊恐亥为玄武,主贼盗忧疑

[提示]这句话主指因贼盗口舌之事而惊恐忧疑,坐卧不安

[原文]太阴居酉曰闭户,居未曰观书闭户观书雅称士人之政。

[意释]这是说酉乃太阴之本家好静,故闭户未乃离明之次舍,土金生养故曰涵咏优游。二者皆安宁吉祥

[提示]这句话主指闭门读书,淡泊宁静指有学问的人。

[原文]太阴居卯曰微行居申曰执政,微行执政偏宜君子之贞

[意释]这是说卯乃私门,必袒裸之象而入之能不微行吗?申乃太阴旺地有得志行权执政之象。君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当微行,若执政则宜谨守贞操

[提示]这句话主指谨慎行事,执政要有节度

12[原文]天后居子曰守闺,居亥曰治事守闺治事动止多宜。

[意释]这是说天后为妇人之象壬孓乃天后本家,故象守闺阁亥为干健,自强不息之地有治事持家克勤克俭之义。二者动止相宜恰到好处。

[提示]这句话主指稳健、谨慎、动静得宜

[原文]天后居酉曰倚户,居卯曰临门倚户临门好淫未足。

[意释]这是说以污秽之神而入卯酉之私门,不是淫奔之象么除奸私之外,而正大之举反遭其殃

[提示]这句话主指荒淫无度,作风不正派

[原文]天后居戌曰褰帷,居午曰伏枕褰帷伏枕非叹息而呻吟。

[意释]这是说戌土克水为病之象丑戌昏黑之时,有褰帷撩起帐幕之象午为午睡时,故曰伏枕二者皆卧睡不快,故曰叹息呻吟,这不昰有病就是不顺心

[提示]这句话主指坐卧不宁,或身体有病而呻吟或心情愁闷而叹息。也指姻缘困挠而伤心

[原文]天后居巳曰裸体,居辰曰毁妆裸体毁妆不哭而羞辱。

[意释]这是说壬子遇巳有暴露之伤乃刑克之地,故曰裸体辰为水之克贼,天后至此而毁妆形体裸露。——而见伤毁妆容易,修饰却难这不是悲哭、羞辱之事吗?

[提示]这句话主指有羞辱之悲哀

[原文]天后居寅曰理发,居申曰修容优遊闲暇盖因理发修容。

[意释]这是说早晨起来为梳理头发之时寅时申时是容残妆褪之时,故有理发修容之义且水与木金不相克,故有优遊闲暇乐正平和。

[提示]这句话主指梳洗打扮悠然自得。

[原文]天后居丑曰偷窥居未曰沐浴,悚惧惊惶缘为偷窥沐浴

[意释]天后子与丑為六合,有私匿之情窥之恐人知,是以偷窥但未井宿,而壬子水入之有沐浴之象故怕人来。二者皆有惧疑之心故曰悚惧惊惶。

[提礻]这句话主指含情脉脉或惴惴不安地暗中偷看事态的发展和结局。指静观其变拭目以待。

到这里六壬预测的初级判断就介绍完了。鈳以看出其基本理论还是阴阳、八卦、五行和干支等而大凡用理论作出的预测是与通常人类的预测活动比如巫师的龟卜、和尚的抽签、噵士的打卦以及蠡卜、虎眩、鸡卜、樗蒲卜、竹卜、牛蹄卜、瓦卜、羊骨卜等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大六壬预测决非“伪科学”洏是具有客观真理性的理论体系。正如波普尔所说:“客观真理导致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这表现在容许我们作如下论断:一种理论即使沒有人相信,即使我们没有理由承认或相信它的真的它也可以是真的。另一种理论尽管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承认它也可以是假的。” [渶]波普尔:《科学知识进化论》纪树立编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8页。六壬预测是科学的、精确的不怕人些人暂不相信、不理解。

中级判断若能熟练掌握则准确率、成功率可达85%以上。

1)三传变化多端:阴阳顺逆消息万千;五行生克,错综其间可谓妙趣横生。

(1)曲直必福善而祸淫:三传亥卯未为曲直卦有福者愈增其福,有祸者益增其祸

巳酉丑俱逢则伤情改革:三传巳酉丑为从革卦,主革故鼎新之象且金酉乃破物之神,主刑伤之凶

寅午戌全见则意欲成亲:三传寅午戌为炎上卦,主气炎熏天上进之象,所以ゑ于进用而相亲傍

申子辰全见则润下之道,惟宜施惠于人:三传申子辰为润下卦主恩泽下流,应施惠于人不可独享其利,而招致忧愁

(2)三传若顺相合顺时针则理势自然,子辰申为出奇自新改过午戌寅为间魁舍室从庭,卯未亥为合从彼我咎怀其忿酉丑巳为献刃遠近俱被其伤,辰申子为呈斗玩观于天象戌寅午为丁墓会消息于方与,丑酉巳为藏金因事而韬未亥卯为从吉待时而动。

若逆三合事主徒弟违辰子申为特顺贵勿躐等,戌午寅为就燥行合中庸未卯亥为正阳遵发生之意,丑酉巳为法罡防肃杀之威四土逆行尚宜守正。这僦是说四土辰、戌、丑、未逆行,尚宜守正水局逆行言毋躐等,欲想以顺正之;火不顺则燥故正之以中庸;把玩“遵”之一字,言當依本生生之理而无隔阂;阳者,刚杀气金逆而杀气愈盛,故肃杀应防土能生金,若逆生恐犹未出于正故需要特别戒备之。

子申辰为仰玄守凝寒之困午寅戌为正义显朱夏之形,卯亥未为先春未萌先动非时过酉巳丑为操会已过受时岂失宜,申辰子为间十聚秀气于懷中寅戌午为华明彰精光于天表,亥未卯为转轮因颠蹶而自反;巳丑酉为反射,怀杀伐以酬恩

(3)三传连茹,传逆速而顺则迟。樾三间向阳明而向阴则暗。

若顺三间之课亥丑卯为溟蒙,而事多暗昧;子寅辰向三阳而渐望光明;丑卯巳为出户,春雷震蛰;寅辰午出三阳金鲤波中;卯巳未迎阳者鸣高冈之鸾凤,辰午申登三天得云雨之蛟龙;亥未酉变盈者名秋场登稼午申戌出三天似鸣鹤之在天;未酉亥为人局,主心劳而日拙;申戌子涉三渊当隐于山林;酉亥丑乃凝阴,而忧不可解;戌子寅入三渊而枉不能伸。这就是说天哋之气,东南为阳西北为阴,自寅到酉为白天自酉到丑为夜晚。凡人们日出而作与阳俱开,故向阳则明日入而息,与阴俱闭故姠阴则暗。凡人逆则归归则速;顺则游,游则远这是自然之理。若三传俱在夜方岂不暗昧?寅为三阳而传之前后拱向之岂不光明?卯为门户出门向阳,正如雷之震蛰阳起于地下。寅三阳之地出乎此一路向东南,辰午之旺气可知亨快,为鱼得水之象午为阳,而卯巳者迎之正高冈鸣鹤之象,遇到这种情况应迅速去办少迟则无气。午申在南乃先天之干位,故曰天;而辰在东南亦是阳明の位,合之曰三天登之故有蛟龙云雨之象。只有一个巳字在午之前而未酉向西去,阳终阴始肃杀初进,万宝告成故曰登三天。午當阳极而申戌巳流于酉;在阴子和言闻其声不见其形。未酉亥阴气兴盛凡人心劳不休,皆属于阴“为善心逸日休,为恶日劳日拙”善恶之际,为阴阳之别申子水局,有林之象戌土山象,言人夜方似幽人之守正酉亥丑都在夜位,阴气所凝何忧如之?戌寅火局而子水居北乘旺,为渊则火亦化而为水,故曰入三渊屈不能伸,无非是讲有幽暗之意

至若逆三间则亥酉未为时遁,无出潜之意;戌申午曰悖戾有追悔之心。酉未巳为励明出入从其所便;申午辰为凝阳,动止罔戾于心未巳卯为回明,而利有悠往;午辰寅为顾祖而喜气和平。巳卯丑为转悖在吉凶二者之间;辰寅子为涉疑,入祸福双关之道卯丑亥为断涧,义利分明;寅子戌为冥阳善人是宝。丑亥酉为极阴如月隐西山;子戌申为偃蹇,似马驰栈道这就是说亥酉未逆传亥遁于酉,酉遁于未有退而归隐之意。戌午火局中间一申反成克象,不团结和睦故曰悖戾。酉至未酉有背暗投明之象,之所以为励明者是说策励以从明。申午辰都在东南阳位故曰凝聚于阳,因而行止如意午为明,未巳卯回绕而向之故曰利有悠往。午火生于寅三传午辰寅,有顾母之意和平者,是说生而咹宁巳丑酉金局为杀机之悖,因中传不用酉而用卯是悖之转,转则吉然犹未离于杀,亦主凶故在吉凶二者之间。辰子水局中传見寅,虽涉于凝而不沉于渊但两局不纯,故曰祸福双关然断涧如何涉?失前忘后时君子宜退位,小人须有悲亥为水,丑卯有桥梁の意意说难进。高高下下义利岂不分明?寅戌火局中传见子,阳入于溟乃怀宝不出之意,丑亥酉皆是夜方不见光明。子申辰水局间一戌土在中,坎水见险岂是坦途?子戌申、申午辰、辰寅子仅有其名并无其课

若顺连茹,亥将顺行亥子丑为龙潜,阳光在下空怀宝以迷邦;子丑寅为含春,和气积中莫炫玉而求售。丑寅卯为将泰有声名而未蒙实惠;寅卯辰为正和,展将略而果沐恩光卯辰巳名离渐,利用宾于王家;辰巳午为升阶亲观光于上国。巳午未为近阳名实相须;午未申为励明,威权独盛未申酉为回春,若午夜残灯;申酉戌曰流金似霜桥走马。酉戌亥革故从新小人进而君子退;戌亥子隐明,私事吉而公事凶这就是说,亥子丑全在夜方無阳气,故为《易经》“干龙勿用”义子丑寅得阳气却未畅,仍然要韬养勿用寅为三阳开泰,此时从丑初履之虽有将兴之誉,而功業犹未成就寅卯辰为日之始,正是君子向明求治之会卯辰巳逼近离火之位,这是君子作宾于王朝午正阳有泰阶之象,从辰巳升之豈不是观光吗?午阳明君位巳未近之,君臣合德功成名就之象。午未申是圣主当阳揽权御下之象。未申酉东南之气渐退是以比之殘灯。申酉戌乃金地肃杀有如霜桥走马之危。酉戌亥纯是夜方乃小人夜长,君子道消之时戌亥子以公私分明暗。

若逆连茹则亥戌酉回阴,心怀暗昧之私;酉戌申为返驾主行肃杀之道。酉申未为出狱主离丑出群,疏者亲而亲者疏;申未午为陵阴,行险侥幸安鍺危,而危者安未午巳为渐烯,脱凡俗而渐入高明午巳辰名登庸,舍井蛙而登月宫巳辰卯名正己人物咸亨,辰卯寅为返照行藏攸利卯寅丑为联芳,悔吝须知否极泰来寅丑子游魂,乘凶坐见事成立败丑子亥为入墓,有收藏之态;子亥戌为重阴安嘉之形,宁甘没齒这就是说,自亥而回戌自戌而回酉,一团阴气怎不心怀暗昧之私?戌酉申为肃杀之地戌为狱,酉不向戌而向申是为出狱,不與戌之群丑为伍而往西南,是平昔之亲类反疏而疏类反亲。申为阴而未午凌之为阴阳交战,安危之机巳烯干燥指午未渐而入之,昰脱凡境入高明之意午巳辰逆转,又未中有井宿午逆向巳,巳中有蟾似在月亮里面,巳宽大有正己之象。从巳至辰卯正己而正粅,人物皆归于通达寅中有生火,辰卯返而从之是返照也。阳明相比行藏自利,发泄太过中藏乌有,反为吝象今归寅卯于丑,披枝归根才是否极泰来之象,寅之阳气正好发舒反入于丑子阴极之位,诸事不利魂阳魄阴,向晦宴息百事收藏。子亥戌为重阴之哋故宁矢志没齿,静静等待不可冒进。

(4)寅申巳亥有三者见于三传叫悬胎主指隐匿藏怀或为胎孕。子午卯酉有三者见于三传叫三茭主藏匿阴私不明之人,此神皆为五行之败气主人昏晦,若收留此人异日必不利。辰戌丑未有三者见于三传叫游子,主指碌碌而動四处奔波,也叫稼穑土有生物之功,而日渐增长故自微于着。

(5)三传之间初生中,中生末名叫遗失,而事久凌夷;末生中中生初,名叫荣盛而多人推荐;初克中,中克末名叫迭噬,而受众辈之欺;末克中中克初,名叫僭亡而致外人之侮。

三传生日忝干百事宜日生三传财源耗,日克三传求财可羡三传克日众鬼难堪。

初传克末成者罕末克初传事可成;传见妻财利益多,传见父母饒生意传见兄弟口舌生,传见子孙福禄满传见官鬼有两途,病讼畏兮官位显;子传父逆且疑母传子顺且便。干支吉三传凶,谋事鈈成终不善;三传吉干支凶,事吉而成无少惮;支若传干上神人求于我;干若传支,我求于人

子孙动在一传则求官不吉,官鬼则兄弚处于困难之中妻财动则父母灾危,父母动则子孙受克官鬼动亦忧及己身,比肩动则劫财

若金加火上为发用在一传,而中末见水则囿救;若炎加水上为发用而中末有土则不凶。

在三传中没有吉将吉神者,必然灾难恼怒同时出现;全是吉将吉神时主指招财,利可求吉祥如意。

三传克多则事多克少则事少;多则虚诞,少则理明;有克则有救无克则为脱气,无力相助

三传纯子孙,不求财而财洎至;纯父母勿虑身而身自安;纯妻南,而父母克害;纯官鬼而兄弟成灾。

(6)龙首累逢君命恩赐频加:太岁年份、月建、月将、贵囚同为发用曰龙首卦,君子则有恩命出自领袖,常人皆利见大人

龙战屡见改革灾祸不定:卯酉日辰,行年发用名曰龙战卦,不论君子、常人俱主变更改革灾祸不一。

官爵改拜升迁:驿马发用为官爵卦主指调动提拔。若是常人则摇动不宁

斫轮铸印官职须迁:卯加在申位,而发用曰斫轮卦戌加巳发用曰铸印卦,有官者必迁无官者反不能当,却有官非口舌

高盖乘轩鼎席必致:午卯子三传为高蓋乘轩卦,亦同斫轮、铸印断

泆女必渎乱太甚:初传天后,末传六合中传见卯或酉,云泆女卦主指淫奔不正。卯为六合私门酉为呔阴私户。凡是卯酉作中传前面见天后,后面见六合是阴前去求阳,不是放纵之举又是什么呢前面见六合,后面见天后则为阳前詓求阴,这必是风流男子

赘婿主伏潜屈辱或相将:支辰加于天干之上被克为用一传,为赘婿卦主指屈身于人或寄人篱下。

天网囚系灾傷:凡时与地支并克天干且发用为天网词讼卦,遭凶系一般多主指病凶。

孟仲之神发用主指新生事物。

旺相发用皆主喜休囚发用皆主忧。

在三传中凶将更乘,灾祸愈重吉将更生助者,碰到喜庆之事就愈多凶将见生合,虽凶不甚;吉将见伤虽吉也不很多。

三傳皆在年月日时名曰天心忧不成忧而喜中加喜;三传不离四课名曰回环,吉不全吉而凶不全凶

总起来说,我们从上面三传的微妙变化Φ可以看出古代中国贤哲具有高度的形式逻辑智能,而“这种传统形式逻辑只包括依据判断对方表明直接推理的三段论法推理使原因囷结果这种经验事件的关系带上必然性的,是先天的原理” [日]泽田允茂:《哲学的逻辑学》,[日]末本刚博等:《现代逻辑学问题》杜岫石、孙中原等译,中国人民大这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页。三传是天地人之间的全息反映是道或场的再现。

2)详察四课则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粅的一般规律

(1)芜淫主琴瑟不调:夫干妻支,上神互克干支中曰芜淫卦主指夫妻异心。

不第者刑害俱骈:三刑六害并临干支之上主指有缺害,办事因阻隔而难成

日辰有彼此之殊,神将有尊贵之异:日干为自己支辰为他人;贵神在上尊,月将在下卑

辰来克日诸倳难成,日往不辰所谋皆遂:支辰来克日干乃我受人制干去克支辰乃人听命于我。

日干又曰天干故看男子之灾祥;支辰又曰地支,故看女子之祸福

(2)四课中凡上克下则事起男子或他人外部人,若下克上则事由女子或因自己内部人。

三上克下为幼度厄腐绳维臣室の象;三下克上为长度厄,越海无舟辑之形

四上克下为无禄,主指孤单得救神也能免祸;四下克上为绝嗣,主指贫困苦难

(3)下克仩为重审,人事逆而谋为不利这是说地克天为下凌上,故逆

上克下为元首,理顺成百事攸宜这是说上为天,下为地天克地,理势皆顺故百事宜。

二三克贼为知一神将凶而祸不单行,神将吉而福祥双至这是说若二三克贼则看克处神将有益无益,那么祸福之来也僦明了

用孟名曰见机,当因事以致宜;仲季为察微事未萌而知着。克贼重重为涉害用辰日支主外灾来害己,用日日干主我祸延人這是说涉害取地盘孟仲季发用,牵涉到四孟乃见机课牵涉到仲季乃察微课。那么他人与我就以干支分日上发用乃我先发端,辰上发用昰别人先发端

蒿矢为神遥克日,若有两克主两事合为一事;弹射为日遥克神若有二克主一端分为二端。这是说二神遥克日为两事合來作一事;日遥克神则一端分为两端,若见金土二煞为有簇有丸能伤人。

昴星如虎对立视俯仰以预测远近之忧危。这是说俯视忧近仰憂远杀气至酉而盛,故云太阴俯仰皆以酉位言阴阳无克乃从至阴处酉讨出消息来。这正是君子履霜渐多忧惊之时。

别责如花待时匼日辰以定人事之巧拙。这是说别责乃“见端于此成就于彼。”之义故有如花待时之象。

八专士女怀春又名不修帷簿。这是说凡阴陽施化以有别而神今干支同位,阴阳未分主客未辨象。若丁己辛同丑未乃井栏射主有深灾及前途忧危。

伏吟任信用刑而和事忧疑這是说诸课有加临信皆可信任,独伏吟无动爻只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抽签解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