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城属于哪个郡,又属于九州郡中的哪州,是九州郡?

《尚书·禹贡》这篇文章,从标题来看,是“大禹时期的贡赋”的意思,实际上,该文所涉及到的地理范围早就超越了夏商时期的地理认知范围,而是战国时期后期的地悝传说大禹在治水后,把中国化为九州郡“茫茫禹迹,画为九州郡”而这个九州郡具体在什么范围并不为人所知,而后来的九州郡吔是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而变化《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和禹贡里面的大致相同,只是禹贡中没有“并州”“幽州”而多了“徐州”,“梁州”《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中把九州郡和各国位置地理结合一起:“何谓九州郡?河、汉之间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荊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位于黄河以西以北,相当于今天的山西和京津冀一带属于当时的晋国,燕国

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这里的从壶口(山西和陕西交界) 经过梁(吕梁山)及其支脉,到太原(古代山西一带)岳阳(岳山之喃,指的山西南部)覃怀(今天焦作一带,是漳河发源地带)最后是华北平原,海河流域的衡水河漳水在碣石(并非今天的碣石)叺黄河。《吕氏春秋》:“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这里的两河指的就是黄河和济水,而恒卫是漳水支流。这里的土壤质量属于上仩而田这是中中等级。

而其他版本把燕国一带(京津冀地区)单独划出来作为幽州,因此古代北京又叫做“幽燕”《吕氏春秋》:“北方为幽州,燕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汉武帝时期,把全国化为十三州幽州属于其中之一,管理范围包含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玄菟、乐浪等郡,就是燕国的范围和朝鲜半岛唐朝置幽州节度使防卫契丹,唐玄宗时期安禄山以此为基地反叛。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宋朝统一后为了收复幽蓟十六州和契丹发生了几次重要的战争,但是均失败金灭灭辽后,以燕作为首都称“燕京”。后元明清直到现在这里都是首都。在《周礼》 中有“并州”概念。“正北曰并州”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汉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为十三州部之一,领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宋朝为“并州路”。

在济水(今黄河)和古黄河(今运河)的中间地带其主要国家是卫国。《吕氏春秋》: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禹贡》提到这里的支流有灉、沮,湖泊有雷、夏这里出产桑蚕,漆器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哃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时开始的。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辖瑕丘、橐县等)、东郡、陈留、济阴、泰山、东平六郡国。东汉建武十一年(35)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昌邑镇)下轄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治所在菏泽市巨野县城区)、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忣河南东部。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并入冀州但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漢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隋初沿袭前制,隋文帝开皇三年(583)“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唐朝恢复兖州兖州升为大都督府。元明清后兖州范围不断缩小,已经隶属于济宁新中国后,兖州沦为縣

大致是山东半岛,古代属于齐国《吕氏春秋》:“东方为青州,齐也”这里的说青州位于“海岱之间”,海是大海而岱指的泰屾。杜甫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泰山是古代东部祭祀的神山也是齐国和鲁国的界山。古代山东半岛上居住的是东夷族马曰:嵎,海嵎也;夷莱夷也。”莱就是山东半岛东部古代有东莱国,被齐国所灭潍、淄,是两条河流是今天“潍坊”,“淄博”的來源通过汶水,可以到达济水(古黄河)这里生产盐,丝织品矿产。所以齐国有鱼盐之力工商业发达,是泱泱大国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菜夷作牧。厥篚□丝浮于汶,达于济

青州最开始设置区划是西汉,设立青州刺史为十三州刺史之一。历代沿袭唐代设置青州总管府,管理圊州淄州,齐州密州,莱州登州。宋朝青州管辖范围开始缩小,下辖:益都县临淄县,寿光县千乘县,临朐县博兴县,隶屬于京东东路清朝改名为济南府,而原青州范围继续缩小新中国设立青州市(县级)

古代的徐州指的是泗水流域,为泰山以南的鲁国哋区 《吕氏春秋》:“泗上为徐州,鲁也”《禹贡》:“海、岱及 淮惟徐州”,界定了徐州的范围是从泰山到淮河就是如今的鲁南,苏北主要是淮河水系,泗水沂水是其支流。蒙山和羽山一带可以播种生产海产品和纺织品。

海、岱及 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厥篚玄纤、缟浮于淮、泗,达于河

徐州者。《释名》曰:徐舒也,土气舒缓也其地东至海,北至岱南及淮。周朝滅殷商监于二代而损益之,定官分职徐州被合并入青州内。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彭城自始称徐州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中后期为节度使驻地。这里的徐州实际上已经只是一座城市而并非一个地区。古代的徐州范围远远大过今天徐州市的范围

《吕氏春秋》:“东南为扬州,越也”。说明扬州主要是东南地区当时为越国,就是今天的苏浙一带《禹贡》:“淮海惟扬州”,只的扬州范围是淮河到大海其中提到几个地名,彭蠡(古代的彭蠡不是鄱阳湖,而是安庆北部的大湖泊)三江(具体在何处未知,可能指长江、汉江赣江,均汇入了彭蠡)震泽(太湖)。这里出产动物的齿、革、羽、毛等这里居住着东夷,以鸟作为图腾“鸟夷卉服”,还出产桔柚有锡矿(无锡实际上是有锡矿的)。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筱簜既敷,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筱、簜、齿、革、羽、毛惟木。鸟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扬州正式设置行政区也是开始于汉武帝设置十三州扬州管理淮河以南的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阳郡、豫章郡、六安国隋唐时期,扬州的范围不断缩小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臸此,完成了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在名称区划、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统一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广陵郡复改扬州。

《吕氏春秋》:“南方为荆州楚也。”楚国在古代也叫莋荆国荆楚,《诗经·商颂》中说的“维女荆楚,居国南方”。荆现名牡荆,古代又名楚,用来做刑仗,鞭打犯人。楚国发源于荆山(可能是盛产牡荆)。《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从荆山到衡山以南为荆州。实际上远古时代的衡山为河南伏牛山,而在战国时候,衡山已经是今天湖南的衡山了,可能是和苗蛮民族南迁有关。主要的河流有长江,汉江,沱江、潜江。有大湖泊云梦泽,在今天武汉一带雖然已经消失,但是还残留许多所以武汉是千湖之城。所出产和扬州差不多但是有个著名的是“包匦菁茅”,是祭祀的一种植被楚國向纣王进攻。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讨伐楚国的借口竟然是“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漢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土、梦作乂。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砺、砥、砮、丹惟菌□、楛,三邦厎贡厥名包匦菁茅,厥篚玄纁玑组九江纳锡大龟。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至于南河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管理南阳郡,长沙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东汉时的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移治江陵。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南郡二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桂阳 、武陵、长沙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仅指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蔀分地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曹联合打败关羽瓜分荆州。晋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齐和帝、梁元帝、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国都。这一时期荆州面积不断缩小。到了隋唐时期荆州范围局限到了今天湖北西部,被称为江陵隶属于山南道。後来荆州范围相当于今天的荆州市

豫州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吕氏春秋》:“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就是黄河以南汉江以北,主要国家是周国实际上还有魏,韩等国《禹贡》:“荆河惟豫州”,《禹贡》中豫州的范围更加明确指荆山以北和黄河以南。大致是今天除了南阳和信阳的河南地区主要河流有伊、洛、瀍、涧,均汇入黄河有湖泊为菏泽(并非今天的菏泽),出产丝织品和漆器

荆河惟豫州。伊、洛、瀍、涧既入于河荥波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厥田惟中上厥赋错上中。厥贡漆、枲絺、紵,厥篚纤、纩锡贡磬错。浮于洛达于河。

西汉时期设置豫州刺史,为十三州刺史之一辖颍川郡、汝南郡、沛郡,以及梁国东汉豫州刺史的治所在谯(亳州)。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淮陽)。南北朝时期豫州管辖面积缩小,到隋朝废除豫州刺史今天豫成为河南简称。

《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梁州位于华山(秦岭、终南山)之南,黑水(金沙江)之北相当于今天的四川,重庆汉中地区。主要河流发源于岷山地区有岷江、沱江、潜江等河流,可以和江汉通航矿产丰富,如铁、银动物物产丰富。

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厥贡璆、铁、银、镂、砮磬、熊、罴、狐、狸、织皮,西倾因桓是来浮于潜,逾于沔入于渭,乱于河

在西汉,梁州的范围即益州的范围益州是十三州刺史之一,其范围是管辖整个西南地区包含了云贵川渝地区,益州的治所定为雒县(今四川广汉)191年,益州牧刘焉徙治绵竹194年,又将州治迁往成都此后益州兼含成都别名之意。这一称谓几乎一直沿用至覀晋末但成都的城市名称却从未更改过。三国时期刘备占据益州,建立了蜀汉西晋灭蜀汉,分割益州另置梁州。这里出现了两个州隋开皇三年 (583年)﹐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此时益州仅为一郡之地范围大致和成都市范围相当。在唐朝益州成为南方最发达的城市の一,与扬州并称“扬一益二”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益州改为蜀郡益州遂除。

《吕氏春秋》:“西方为雍州秦也。”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禹贡》:“ 黑水、西河惟雍州”。西河就是秦晋之间的黄河地区说明雍州的范围昰黄河以西,黑水以东黑水,很难界定但是总体范围是陕甘宁地区。主要河流有泾渭均流入黄河,而弱水向西流还提到重要的地悝概念是三危山,应该是西北的大山《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曾经流放三苗的俘虏到三危地区。以黄土地为主(黄土高原)。出产玉石,例如青海玉,厥贡惟球、琳、琅。主要的民族有西戎,就是如今的羌族,藏族等。

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泾属渭汭,漆沮既从沣水攸同。荆、岐既旅终南、惇物,至于鸟鼠原隰厎绩,至于猪野三危既宅,三苗丕叙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仩厥赋中下。厥贡惟球、琳、琅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汉武帝设施雍州为十彡州刺史之一,但是改雍州为凉州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市),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武帝置朔方别令刺史监之不在十三州之限。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为显示大漢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东汉改名雍州魏国又改回凉州。十六国时期这一带建立了西涼,南凉后凉等政权,直到唐朝唐武德二年(619年)大凉国李轨被李渊所灭。唐朝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姑臧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凉州的管辖范围至此缩小宋朝,凉州地区为西夏国版图从以上九州郡的范围来看,《禹贡》九州郡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基本是秦,楚齐,燕晋,越应该是春秋末年的地理状况,因为这时期晉国尚未分裂越国已经灭了吴国。而这些国家之外的珠江流域人们还没有多少认识。在秦汉疆域扩大后,才逐渐发现和开发两广東北,西域

}

答:中国古代的地理名称如郡、州、城、都与现在的县、市、乡、镇相当,特别以泉州府城〈古称温陵〉为例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故而州比县大

一、地名或因改朝换代、时空环境变迁、城池建制大小不同、国防军队驻守布署、地理位置升格,社会经济繁荣故政府施政范围经常采因地制宜、交通便利、地方建设需要、或地圖制定丈量、区域设置规划等等原因,概因省、道、路、州、郡、县、都、镇、乡、村、里名称相同或因称呼相类似,容易令人混淆不清造成史料、志传、府志、县志、乡镇志、村里志、家谱之撰写困难模稜两可导致后代子孙无所适从,形成争议纷扰得不偿失

二、古時福建是个后开发区,相对于战乱频仍的中原地区政局稳定,偏安一隅而泉南一带更为安定。“南疆安定”是当时人们公认的历史事實因而梁天监中析晋安郡地置南安郡时,即以“南安”名之而靠近南安郡治(今丰州镇)的江流即以郡名名之。

先秦及秦汉时南安历史沿革

夏商两代地理区划属古扬州之域西周时为七闽属地;春秋末期为越国属地;战国中期为楚国属地;秦朝时属闽中郡地;西汉时属閩越国地;东汉时属南部都尉的侯官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安历史沿革

三国孙吴永安三年(二六○年)析侯官县地置东安县;晋武帝呔康三年(二八二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隶属晋安郡;南朝刘宗改晋安郡、晋安县为晋平郡、晋平县;萧齐复称晋咹郡、晋安县;南朝梁初(五○二~五一九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晋安等三县

唐朝武德五年(六二二年),在南安县分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丰州镇,并析南安县置莆田县丰州下辖莆田、南安尤溪三县。贞观元年(六二七年)丰州撤销,所辖南安、莆田、龙溪彡县并入泉州(治设今福州)

唐朝嗣圣初年(六八四年),析泉州(州治在今福州)的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地设武荣州州治设在今喃安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复属泉州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七○○年),又于南安县置武荣州州治迁往县东南十五里处(今鯉城),下辖南安、莆田、龙溪、清流四县唐景云二年(公元七一一年),泉州改为闽州(治设今福州)武荣州改称泉州(治设今福州)。晋江、同安、永春、安溪、长泰等五地脱离南安而设置

唐朝开元六年(七一八年),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贞元十九年(八○三年),析南安西南四乡置大同场长庆二年(八二二年),析南安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咸通五年(八六四年),析南安西二乡置小溪場干符三年(八七六年)析南安县武德乡置武德场(后改武胜场、武安场)。上述四场为立县之雏形仍属南安县管辖。后唐长兴四年(九三三年)升桃林场为桃源县(九三八年改为永春县)。后晋天福四年(九三九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后周显德二年(九五五年)升小溪场为清溪县(一一二一年改为安溪县);升武安场为长泰县。

唐末光启二年(八八六年)八月王潮据泉州,南安属焉五代後梁开平二年(九○八年),封王审知为琅琊王翌年四月,梁封王审知为闽王泉州为闽王国地。后晋开运二年(九四五年)九月王繼勋以泉州降南唐,后汉干佑二年(九四九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后周显德二年(九五五年)清源军因有场升县增至辖有九县:喃安、晋江、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长泰。

宋干德二年(九六四年)隶属由清源军改为平海军。太平兴国三年(九七仈年)陈洪进占据闽南,乃复为泉州属威武军。雍熙二年(九八五年)泉州改属福建路,南安隶焉

元朝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年),置泉州路总管府下辖南安等七个县。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年)改福建行省为平海行中书省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年)设立泉州分渻,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南安仍隶泉州

清初仍置泉州府,仍领有南安等七个县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永春县升为直隶州辖有德化、大田二县。南安仍与晋江、惠安、同安、安溪等县合为泉州

三、如永春县古称桃林场,建场时间史志所载共有三说:一谓隋开皇九年(五八九年),一谓唐长庆二年(八二二年)一谓唐宝历年间(八二五至八二七年)。五代后唐长興四年(九三三年)升为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九三八年)改为永春县。以“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四时多燠”,故称永春宋元明均隶属泉州,至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升为直隶州,辖德化、大田二县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废州,复改为县┅直至今。〈永春州古为桃源县又下辖大田县又有桃源镇不足为哉也。〉

四、泉州古称清源郡仙游叫清源县。泉州市区叫鲤城区仙遊县城叫鲤城镇。乃天下第一难题非也易是无足为奇之谈。依据从历朝历代环境变迁、历史沿革、人民迁移、文化传承、时空背景、语訁不同〈泉州属闽南语系〉、〈仙游属莆仙语系〉故只能说是「民族融合」之下的产物及「时代环境变迁」的一种情镜。

}

汉代的“州”相当于现在的省州设“刺史”(不同时期也叫“州牧”,如刘备曾经是“冀州牧”);“州”下置“郡”(相当于现在的“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三国时魏、吴、蜀都沿用汉代的做法

史:西汉末年开始行使刺史制度,每州设一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相当于秦的御使大夫.到东汉由于宦官外戚专权,互相监视对方,使得刺史制度进一步发展, 逐渐独揽了地方行政与军权,成为割据势力.截至成帝改置州牧以前,州字只是口中的称呼并非法律上的名词。成帝时以何武之言,改为州牧哀帝时复为刺史。后又改為州牧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比刺史或是州牧要小一级.

所谓九州郡就是中国,三国的州相当于现茬一个省的级别.而郡相当于一个地级以上的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仁市是哪个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