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广东总兵有几位

在清朝总督、巡抚、将军、都統、提督、总兵谁的权利大?不说你不知道!

总督:是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从一品协调数省的军务,粮草河道,漕运等事物清朝时就設有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除了这些还有专务总督專管一项事物的,比方说漕运总督专司漕运,是站在青帮背后的主要势力

总督和巡抚不算地方官员,是皇帝特派官员类似于中央巡視组,所以虽然是一二品的大员所以督抚不能用一二品大员的银印,总督巡抚的大印叫关防印印泥也不能用朱红色的,要用燕脂水色茚泥俗称的紫花大印,皇帝去世27天内紫花大印要换成蓝色的大印

都统,就级别而言其实与将军完全一致,都是从一品的官职众所周知,清军入关之后清廷设立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而这24个满汉蒙八旗的每一旗都是由都统负责旗务。当然清中期和後期,随着八旗的堕落和皇帝对于八旗旗主、都统的削权都统的权力也越来越小。

至于提督和总兵则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官。在全國各个省份每一省清朝都设置了一名提督,为该省绿营的最高军官级别为从一品。另外还有广东、福建两名水师提督,级别不变烸一个省份驻扎的绿营兵也会划分为几个防区,总兵就是这一防区的最高军官为正二品。因此提督是总兵的上一级军官。

特别声明:鉯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统辖兵员多寡相差甚多,大约於一万五千名至数百名之间一般来说,清朝于全中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

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则为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镇标”

清末,北洋海師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总兵官之下还设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游击之下还有坐营官、守备、把总、提调官等

相当于现在的少将师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

呢说得通俗一点,总兵之上有提督

就是军分区司令员。军衔嘛有说相当于军长的,有说相当于师长的当然,生搬硬套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实际上,总兵在清朝的確是很大的官正二品。按编制整个大清1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八十多个总兵统领着六十多万常备军。

总兵是明清时期的武官官职军阶名称该名称在明朝是无品制,清朝初期也是无定品中后期通常算正二品;类似如今的军长或军区司令员之类。明朝时期总兵通常是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中后期军权归属于各省巡抚提督文官,由巡抚提督总兵武官调遣所以总兵官职改为正二品。正常情況下清朝时期在全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约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

清初兵制可分为旗兵与汉兵兩大类旗兵是清朝入关前的原始兵制,汉兵则从清初到清末先后有绿营、乡勇和新军旗兵又分为八旗兵,以镶黄、 正黄、 正白、正红、 镶白、镶红、正蓝、 镶蓝八种旗帜为标志汉兵前期称绿营兵,是参照明朝军卫制度改编和新招的以绿旗为标志。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後八旗兵与绿营兵腐败不堪,又爆发太平天国革命朝廷让各省举办团练“助剿”,出现乡勇如曾国藩的湘勇。1894中日甲午战争惨败以後乡勇又相继腐败不堪,于是又出现新军

清代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其直接统轄的绿营兵称“镇标”清初,总兵无定品系左右都督、同知各衔,乾隆十八年(1735)始定品轶。京师步兵营有左、右翼总兵为步兵統令佐官,清末北洋海师亦有左、右翼总兵,各统铁甲舰为领翼队长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