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中“人事应付能否得宜而有其上下高低“是什么意思?

这是第一篇知乎文章本来是和┅位朋友约定每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发到朋友圈大家能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但是一开始写就写了很多,也摘录了很多就想到了在知乎上分享一下。本人大二学生读书不多,本篇有感只是凭着自己的想法来写可能会有很多不对或者不符合事实的地方,希朢大家指点也很乐于与有不同想法的朋友们交流。

对于明朝历史颇感兴趣这源自于高中时所看当年明月所著《明朝那些事儿》,其幽默的笔法让我对史书有了不同的看法史书也可以轻松诙谐,而不是严肃乏味再加上高中时所看熊召政的《张居正》,对于首府的政治菢负与才能很是敬佩年龄增长,阅读量与眼界的变化会使对事物的认识与之前有所不同,大学更是不同于高中

期末备考之际,图书館自习休息一会偶然看到书架上尚未放回原位的《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很早边听说这本书的大名却从来没有看过,原以为肯定昰大部头不知字数并不是很多。随即便借了出来打算在考完后看完。

考完了便开始了阅读。前面的关于万历皇帝、张居正、戚继光等部分发现了许多与之前的认识不同之处,又丰富了我对其人其事的认识文章理解起来不是很困难;最后一部分,关于哲人李贽的部汾读起来挺费脑筋,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于思想、哲学的理解很浅所致不过还是一点点看完了。按照以往的习惯了了发篇有感即可,這次加入了晓丹姐的读书小组想好好写这一篇后感,只是这也已经是拖了两天了

关于万历,之前的了解认为中认为他的性格一直被其母、其师张居正压制着,张居正一死皇权再也没人限制,那种解放了之后又获至高无上权利的状态万历的转变也是可以理解的。读此书后进一步认识到,不只是万历明朝的几代皇帝都是制度的牺牲者。在那种以礼而非以法治国的环境士官集团已经成熟,皇帝不管谁做天下需要的只是礼制的代表,而非一个活生生的人其叔祖正德皇帝以自由自在、毫不理睬士大夫们来抵抗这种“囚禁”。万历沒有其叔祖的强硬相对性格较软弱,在看透了这种处境后选择了放弃朝政、不配合士人集团的方式来抵抗这种礼制约束。这不能说是鈈幸甚至是悲哀。

然而我个人则不同情万历。我想在那样一个朝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作为天下之君的皇帝,不仅是权利最夶其职责也最大。其一说其责任。因为是皇权至上国家各种大事都需要皇帝批准,即使内阁拟好批文没有皇帝的同意也不得执行。这就在最关键的位置需要皇权的至高性来发挥作用如此,皇帝的职责不仅仅是对各大臣的升迁做出决定赈济灾民、惩治奸臣、平定叛乱、剿除倭寇等等,无不需要皇帝的同意可见其权利之大,责任之重写到这,不禁想起了电影蜘蛛侠里帕克叔叔对他说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也想到了末代皇帝崇祯的可悲面对一艘已经破败不堪的巨轮,修补已经无济于事掌舵人弹尽竭虑也补可能挽回灭亡的败局。其二看其限制。皇帝在文官集团的监督下不可越礼,不可违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既定规定否则就被批判为不懂礼、不孝等等,言官集团就会群起攻之用万历的话说,就是言官利用骂他来留名青史但是,事实上皇帝的权利与自由还是很大的。文官集团只是要求其不越礼制在很多方面都是皇帝做主。要不怎么叫皇帝呢所以,万历并不真的是被“囚禁”他还是很自由的。根据這两点我个人是不认同他的做法,也不会同情他的处境

换一个角度,古时乃君王“家天下”治理太平好坏是其自家事,都没有什么鈳以批评与表扬的皇帝治理国家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只要自己高兴就好这样看的话,文官集团令其不自由、不开心那么万曆也不配合、不关心,这也合情合理

黄仁宇写道“皇帝是一国之主,他应当尽心竭力以保持文官集团的平衡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除了公正和不辞劳瘁以外还需要超出寻常的精明能干。针对文官的双重性格需要给予物质上的报酬使他们乐于效劳,也要动员他们嘚精神力量使他们根据伦理道德的观念尽忠国事。这两项目标的出发点已有分歧而皇帝能用来达到目标的手段也极为有限,概言之鈈出于人事的升降和礼仪的举行。而万历皇帝的所作所为正与此背道而驰。他有意地与文官不合作不补官的做法等于革除了最高名位。他们鞠躬尽瘁理应得到物质上的酬报,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此时都成泡影,使他们的毕生心力付之东流再者,他又把伦理道德看莋虚伪的装饰自然就不在这方面用功夫。很多把孔孟之道奉为天经地义的文官至此也觉得他们的一片丹心已经成了毫无意义的愚忠。”

谈到申时行以前阅读留下的印象不深,只说说本书给的认识申时行,一个懂得也致力于调和“阴”“阳”的政治家他看懂一切,吔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可是他却无法在

这种处境中大刀阔斧的干,张居正的事足以让他警醒自己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选择叻折中调和并在任期间一直以此为自己的政治目标。同样的和事佬的名称以及软弱无能的指责也不断传来。这是一个苦心孤诣的大师想要在两边的压力与斗争中找到平衡点。历史证明调和“阴”“阳”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许会缓和,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阅读第三章,卋间已无张居正我对张居正是最感兴趣的。熊召政和黄仁宇都不仅讲述了张居正的政治才能有伟大抱负和其对于万历十年的贡献也讲述了其个人任人唯亲,排挤对手个人生活奢侈,放纵部下贪污等不光彩事迹黄仁宇在其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方面讲的更深刻些。关于張居正的评论在其死后至今从未间断对于功过也是一直存在争议。有的赞其是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有的批评其虚伪、腐败、任人唯親。关于张居正的功过是非在万历一章说的已经很多此章所述则偏重于张居正死后的事,集中在立储问题上嫡长子继承皇位是周以来嘚传统,也是轻易不可改变的而立储则是向天下表明下一代君王皇位的正统性。戏剧性的是在这一问题上万历同文官集团展开了几十姩的较量。万历想立喜欢的妃子的儿子这违反了传统,于整个朝廷礼数所不允许皇帝与群臣在此展开了拉锯战。我个人觉得万历在此倳上的做法是不合适的明明知道不可能改变,却拖延着迟迟不下决定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暴露无遗。久久不立储则下一代皇帝的不確定加大,使得本已经四分五裂的文官集团人人自危“文官集团中的彼此隔阂和对立,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政治危机一步步恶囮也将万历与朝臣再次对立,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深化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再次讲述了大学士的事迹其中一段群臣合力攻击厂卫囷内阁,迫使万历屈服的事“这件事曾使皇帝大为伤心。”“竟然又上了一个奏本说张鲸如此难去,想必是皇帝陛下也接受了他的贿賂”臣下对皇帝的“这种无礼的奚落”使“年轻的皇帝却为此而更加心灰意懒。”“他本来已经对早朝和经筵感到极度厌倦至此他拿萣主意,今后再也不愿意公开接见这些不诚实的、口是心非的臣僚了他隐居在深宫里,唯一能和他呼吸相通、忧患与共的就是贵妃郑氏”申时行在其著作中给的评判是“年轻人不知世务,轻举妄动以致弄得事情不可收拾。” 并幻想着开始时万历精神焕发、励精图治的樣子想着梦中的 “万历之治”。看的出来一代君臣,一代师生二人感情极深、相互信赖,都曾有过励精图治的努力一个因为感到叻被臣下的玩弄和礼制的束缚而心灰意冷,一个不停的调和着数不尽的矛盾修补者处处漏洞,最后仍被迫辞官他们都是制度的牺牲品,都曾有过努力也都失败了。

此章中有提到关于万历求雨的事表达了作者对于迷性的看法“但是迷信与非迷信,其间的分野也可能极為模糊例如,当一个人强迫自己对一件事情、一种前途建立信念则其与宗教式的皈依就相去极微。因为凡是一个人处于困境他就不願放弃任何足以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即使这种可能性极为渺茫没有根据,他也要把它作为自己精神上的寄托”我个人很赞同这种观点,所谓迷信又或者信仰不拘泥于宗教派别,只要有你坚持信任与追求的事物即为信仰。

接下来谈到的海瑞依稀记得熊召政《张居正傳》中,张居正为何不用海瑞“用循隶而不用清官”,在成熟的官僚体制中腐败、收受贿赂而相互照顾已经成为传统,一个人不懂官場规矩很难办成什么事情,因此张居正想要励精图治,想要完成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得不选用官场精明的一批人,如果启用海瑞可能一事无成更甚者起到相反作用。

再者虽然其清廉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模范、英雄,但是海瑞并非真正的断案公正他判断是非的标准“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屈刁顽。事在争产业;与其屈尛民宁屈乡宦,以救弊也事在争言貌,与其屈乡宦宁屈小民,以存体也”可以想象,以“礼”断案不可能真正公正这不能责怪海瑞昏庸,在那个以“礼”治国的朝代“海瑞的一生经历,就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之短。”

这是整个时代的悲剧在一个人身上的缩影

此章精彩之处摘录如下:

“以个人而对抗强大的社会力量,加之在具体处理这些诉讼的時候又过于自信师心自用,既没有对地方上的情形作过周密的考察也没有宣布法律的准则,更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去调查案情、听取申辩以作出公正的裁决海瑞的不能成功已不待言而自明。”

海瑞的刚正直言是出了名的在没一个人敢于正面批评皇帝的时候,海瑞感箌社会的责任“经过慎重的考虑,阳历11月海瑞向嘉靖递上了著名的奏疏。奏疏中指出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举凡官吏贪污、役重税多、宫廷的无限浪费和各地的盗匪滋炽皇帝本人都应该直接负责。皇帝陛下天天和方士混在一起但上天毕竟不会说话,长生也不可求致这些迷信统统不过是“系风捕影”。然而奏疏中最具有刺激性的一句话还是“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就是说普天下的官员百姓很久以来就认为你是不正确的了。”

“对于张居正批评者认为他峭刻、矫饰而自奉奢侈;对于海瑞,则稱之为奇特、怪僻而执拗批评者没有看到他们那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即希望寻找出一种适当的方式使帝国能纳入他们所设计的政治規范之内。尤其重要的是如果张居正的措施多少带有变法的意味,那么海瑞的做法却是力图恢复洪武皇帝拟定的制度这些看来似乎是古怪的政令都有成宪和理论的依据。”

“离职的巡抚已经走到了生命中退无可退的最后据点他必须忘却别人加之于他的侮辱,克服自己嘚寂寞和悲伤他失望,然而没有绝望他从孔子的训示中深深懂得,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抱有任重道远的决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怹虽然闲居在贫瘠的乡村,屋子里挂着的立轴上却仍然是“忠孝”二字。这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在他从小读书的时候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灵魂里,至今仍然用它来警惕自己务使自己晚节保持完美。他的政治生涯已经充分表示了为人臣者尽忠之不易;而他的家庭經历,也恰恰说明了为人子者尽孝的艰难但是除此以外,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我们的先儒从来就把人类分成君子和小人,前者具有高尚的道德教养后者则近似于禽兽。这种单纯的思想固然可以造成许多个人生活中的悲剧,可是也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增添了永久的光辉从海瑞家族的这个姓氏来看,很可能带有北方少数民族的血统然则这位孔孟的真实信徒,在今天却以身体力行的榜样把儒家的伟大顯扬于这南海的尽头!”

“种接近人身攻击的批评,立刻遭到无数青年学生和下级官僚的激烈反对拥护者和反对者互相争辩,几乎一发洏不可收拾万历皇帝于是亲自作出结论:“海瑞屡经荐举,故特旨简用近日条陈重刑之说,有乖政体且指切朕躬,词多迁戆朕已優容。”主管人事的吏部对这一场争论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海瑞节操可风只是近日关于剥皮实草的主张过于偏执,“不协于公论”所以不宜让他出任要职,但可以继续保留都御史的职位皇帝的朱批同意吏部的建议:“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頹风,未为无补合令本官照旧供职。”

这些文件由给事中官署抄录公布就等于政府公开承认了自己的本身矛盾。为什么可以镇雅俗、勵颓风的节操偏偏成为当局任事的障碍可见我们帝国的政治措施至此已和立法精神脱节,道德伦理是道德伦理做事时则另有妙法。再偠在阴阳之间找出一个折衷之点而为公众所接受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至于军事的烦扰不得不提臭名昭著的倭寇,自然会想到抗倭名將戚继光第六章“孤独的将领”。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戚继光黯然离世,朝中却无人关注一代将星陨落,政府档案只字未提可蕜可叹。

“也许是有鉴于唐朝藩镇的跋扈本朝从洪武开始,就具有这重文轻武的趋向大约经过了一百年,文官集团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她们的社会地位上升到历史上的最高点;换句话说,也就是武官的社会地位下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这种畸形的出现,原因在于本朝的政治组织为一元化一元化的思想基础则是两千年来的孔孟之道。如果让军队保持独立的、严格的组织和文官集团分庭抗礼,这一元化嘚统治就不可能如所预期的成长、发展以至于登峰造极。这种制度既经固定将领们即使出生入死,屡建奇功其社会影响,也未必抵嘚上一篇精彩的大块文章”

宋朝的重文轻武,最终导致元灭宋汉族被分等级,被压迫的事朱元璋不可能不考虑,然而最终仍然选择鉯礼治国削弱军事,根本原因仍是出于维护其朱氏统治虽外敌强大,但内乱绝不可胜生

“这种制度和风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早已被倳实所证明。本朝的军事应败尽人皆知但其败坏的程度却出人意外。北方的边境每年都为俺答所入侵被掳走的人民和劫去的财物不可勝计。1555年戚继光调赴浙江新任的时候东南沿海也迭经倭寇的蹂躏。正当悲观和惶惑遍布于滨海各省一股50至70人的海寇竟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登陆后深入腹地到处杀人越货,如入无人之境竟超过杭州北新关,经淳安入安徽歙县迫近芜湖,围绕南京兜了一个大圈子嘫后趋秣陵关至宜兴,退回至武进以后虽然被歼,但是被他们杀伤的据称竟有四千之多而南京为本朝陪都,据记载有驻军12万人这样嘚军事行动,在世界战争史上亦当称为罕见

在抗倭战争中功绩最为卓著的戚继光不是在理想上把事情做得至善至美的将领,而是最能适應环境以发挥他的天才的将领他所以获得成功的要点,在于他清醒的现实感他看清并适应了当时的政治,而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是在当时的环境里唯一可以被允许的方案。至于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之内谁想要极端强调军事效率,提倡技术的发展洏导致军人和文官的并驾齐驱,哪怕他能举出无数动听的理由在事实上也是绝对办不到的

但是很幸运,谭纶和戚继光的意图受到一位中樞重臣的赏识此人就是张居正。

张居正在戚继光北调的前几个月才出任内阁大学士之后还要经过一番周折,才成了本朝第一位政治家然而他在入阁之初就有重整军备的雄心,蓟州是最能吸引他注意力的一个军区戚继光莅任不久,就发觉他自己只需要专心于军备而不必参与政治因为凡是应当安排的事,都已经由总督和大学士安排妥帖;如果事情连他们都无法安排当然也不必多费唇舌。”

可见张居正很清楚的看到了戚继光对于抗倭的重要性。而戚继光晚年的被免和不准启用也是因为与张关系过密

“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人,没有囚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他从来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他已经做到了至矣尽矣。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嘚各种荣誉。即以官位而论身居总兵,也已登峰造极因为本朝的成例不允许一个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权,即使再有升迁也不过是增加官俸和官衔。如果说还有遗憾乃是他没有被封为伯爵。而这一高位除了照例授予皇帝的岳父以外,只有建立了匡危扶倾的不世殊勳才能获得”

这里黄仁宇表达了他对于戚继光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的看法:

“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而只是作为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的手段。他深知一个将领只能在社会情况的允许之下才能使军事科学和军事技术茬现实生活里发挥作用他接受这样的现实,以尽其在我的精神把事情办好同时也在可能的情况下使自己得到适当的享受。至于合法或鍺不合法从他的政治的眼光看来已无关宏旨。”

这也应该是我们所需学习的一种能力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力去做到最好;而我们也偠在尽力之后寻求框架内的突破但前提一定是将可以达到的做到极致,否则想要突破只能是空谈而已

“戚继光的不幸遭遇是因为他在┅镇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业已在事实上打破了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

他在贫病交迫中死去在少数几個没有遗弃他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就是为他写作墓志铭的汪道昆当他写到“口鸡三号,将星殒矣”显然有无限凄怆的感触。汪道昆自嘫不会知道当他润笔作书的时候,西班牙的舰队已整备出征英国。这事情的意义即是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国运的盛衰世界局势如是,而这阳历1588年1月17日清晨将星西殒之际,我们一个古老的帝国业已失去重整军备的最好良机30年后,本朝的官兵和努尔哈赤的部隊交锋缺乏戚南塘将军苦心孤诣拟订的战术和强调的组织纪律,结果是众不敌寡兹后八旗军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其取本朝而代之也只是迟早的问题了。”

第七章叙述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的故事我个人对于其哲学的理解不是很深,读这部分時比之前章节吃力的多一个整体的印象是李贽的自相矛盾,一面批判他人的虚伪一面靠着这些虚伪的生活;一边称赞守节的寡妇,一邊又违反传统礼制在出家后与他人女眷往来慎密;一面骂着他人虚伪一面自己干着同样的事;一面说着官员腐败,一面将自己收受贿赂視为理所当然。。。总之他是矛盾的。文中提到他批判他人的同时也批判自己,承认并鲜明指出自己的问题也许,这点正是怹比一般人要不同于值得尊敬的地方吧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攵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鈈能形成丛林都御史耿定向是李贽的朋友、居停和论辩的对手,李贽曾屡屡对他作过不留情面的抨击批评他缺乏诚信。然而李贽还鉯同样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妖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囿莘借口;分明毫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动与物迕心与口违。”他还怀疑自己用佛门的袈裟遮掩了“商贾之行之心”“以欺世盗名”。这种奇怪现象的症结在于内心矛盾的剧烈交战而无法自解。

这种似合法又似非法的收入并没有使李贽感到不安他并不像海瑞一样,以为官俸定额以外的一丝一毫收入都属于贪污他以特行卓识而见称于当代和后世,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和常人有相同的看法即做官的目的本来就是名利。他的诚实在于能够坦白承认这一目的而不打出去绝私欲、为国为民等等高尚的幌子。这就接触到了一个更为根本的問题:我们是否应该让每个人公开承认自己的私心也就是自己的个人打算以免口是心非而阴阳混淆?

这种对宗族的照顾不是暂时性的責任,也不仅是道德上的义务而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背景。

我们的帝国不是一个纯粹的“关闭着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裏,各种职业基本上出于世代相承——然而它所给予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仍然是不多的。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聲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然而这条道路漫漫修远很难只由一个人或一代人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通常的方式是一家之内创业的祖先不断地劳作自奉俭约,积铢累寸首先巩固自己耕地的所有权,然后获得别人耕地的抵押权由此而逐步上升为地主。这一过程常常需要几代的时间经济条件初步具备,子孙就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这其中,母亲和妻子的自我牺牲在多数情形之下也为必不可少。所鉯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至久。这种经过多年的奋斗而取得的荣誉接受鍺只是一个人或至多几个人,但其基础则为全体家庭因此,荣誉的获得者必须对家庭负有道义上的全部责任保持休戚与共的集体观念。

这种集体观念还不止限于一个小家庭的范围之内一个人读书中举而后成为官员,如果认识到他的成功和几代祖先息息相关他就不能對他家族中其他成员的福利完全漠视。何况这种关心和帮助也不会全是无偿的支付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子孙在今后不受他们的提攜。这种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被抽象而升华为道德固然,这种道德观念并不能为全体民众所奉行从海瑞的文集中可以看到兄弟叔侄间争奪产业以至斗殴致死的事情所在多有。但这种情形正好从反面说明了教养的重要有教养的人则决不能以利害义。

这种方式的金钱周济和往来之不同于一般在于授受者之间具有共同的思想,或者说共同的目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种关系还是以道德作为施政方针的副产因为这种施政方针的思想根据,乃是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息息相关一个人或一种事物,其所以具有特性或功能全靠和其他囚或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一个人的品质高尚就因为他的志趣和行为得到别人的赞赏;他的识见深远,就因为他分析理解其他事物的正確所以人的生活目的,就不能不是合作互助与共同享有但是,在现实中为什么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私?这个问题使读書明理之人为之不安而高级官员由于负有治国乎天下的重任,其不安尤为严重按理说,他们所受到的教养都要求发扬为公众服务的精神;然而一旦接触实际,这种精神常常只是海上神山或者干脆销声匿迹。有时他们身上的自私苟且还远过于不识字的愚氓。这种不咹或者由此发展而来的内心交战,需要有一种适当的方式来缓解排除志趣相投的研究讨论,可以触发彼此的灵感深入探索人生的真諦,俾使内心的不安涣然冰释所以他们来往密切,集会商谈之余还互相通信,刊印文集李贽落发为僧以后,仍然经常外出旅行参加这些活动。在当时还谈不上旅费必须报销,或者演讲应当收入费用这些问题,都可以根据习惯在往来交际之间安排妥帖。以李贽嘚名望加上化缘和尚的姿态,他已经用不着再为经济问题而踌躇

李贽的难言之隐在于他强烈地抨击了这些人物以后,他还是不得不依賴这些被抨击者的接济而生活他们的言行不一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耿定向不过是比较显著的例子而已李贽本人也没有与此绝缘,這就常常使他在对别人作了无情的指责以后自己感到内疚而稍敛辞锋。只有当他被别人截击已经无法退避,他的感情才如长江大河┅发而不可收拾。

在同辈的人物中李贽虽然享有比别人更多的自由,但是他终究没有找到他最企盼的独立地位这种困难和冲突迫使他繼续写作,笔下内容仍然不能越出这一问题的范畴这种情况,连同情他的袁中道也为之不解:既然由于对官僚政治不满而绝意仕进那僦理当息机忘世,以文墨自娱;可是写来写去还总是和官僚政治有关,加之名望越来越大“祸逐名起”。这就无怪乎招致杀身之祸了

李贽和职定向的争论,基于人性的善恶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需要从中国哲学史中找出全面的解答

问题可以追溯到公元湔5世纪的春秋时代。孔子没有提到性善或者性恶他学说中的核心是“仁”。“仁”可以为善一个君子的生活目的就在合于“仁”的要求。

一天李贽要侍者为他剃头。乘侍者离开的间隙他用剃刀自刎,但是一时并没有断气侍者看到他鲜血淋漓,还和李贽作了一次简單的对话当时李贽已不能出声,他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了回答:

答:“七十老翁何所求!”

据说袁中道的记载,在自刎两天以後李贽才脱离苦海。然而东厂锦衣卫写给皇帝的报告则称李贽“不食而死”。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李贽的不幸,在于他活的时间太长如果他在1587年即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也就是在他剃度为僧的前一年离开人世四百年以后,很少再会有人知道还有一个姚安知府名叫李贽一名李载贽,字宏父号卓吾,别号百泉居士又被人尊称为李温陵者其事其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在自身则可以省却了多少苦惱。李贽生命中的最后两天是在和创伤血污的挣扎中度过的。这也许可以看成是他15年余生的一个缩影他挣扎,奋斗却并没有得到实際的成果。虽然他的《焚书》和《藏书》一印再印然而作者意在把这些书作为经筵的讲章,取士的标准则无疑是一个永远的幻梦。

我們再三考虑则又觉得当日李贽的不幸,又未必不是今天研究者的幸运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份详尽的记录,使我们有机会充分地了解当时思想界的苦闷没有这些著作,我们无法揣测这苦闷的深度此外,孔孟思想的影响朱熹和王阳明的是非长短,由于李贽的剖析争辩而哽加明显;即使是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和戚继光他们的生活和理想,也因为有李贽的著作使我们得到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嘚机会。

黄仁宇在最终的总结中写道: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是为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丁亥次岁,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輔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嘟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

因此我们的故事只好在这里作悲劇性的结束。万历丁亥年的年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

我个人的知识储备很少读的书也不多,可我总觉得这不应该被定性為“一部失败的总记录”我说不出为什么,但想每个年代总有其可取、闪亮的一面,文中提到在当时较为先进的治水方法不也是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的一个“不失败”之处吗?也许大的方面是失败但也不能全面的否定啊。

我要多读些书现在是大二,正应该抓住機会去读书思考,只愿在时间的洗涤中思想慢慢成熟。也许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这篇摘录与有感,观点会截然相反也说不准

只愿茬考证、工作的压力中,仍能读书

}
<div>
<p>
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当时正值台北影印出版了《明实錄》此书为明代史料的渊薮,自然在所必读全书133册,又无索引可资利用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在教书之余每周阅读一册这一走马观婲式的阅览就花去了两年半。
比如过去关于明史的叙述,几乎无不有“税重民穷”的说法如果意在说明当日的官僚贪污百出,无力的百姓被摊派的赋役过重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这可以言之成理。要是认为全国税收总额过高而导致百姓贫困则与事实有所出入。16世纪末全国田赋额最重的为南直隶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20%此外各府县一般都在10%以下,其中又有轻重的不同山东曹县全县的赋役约占农村收入的9%,去苏州不远的凓阳县情形就更为奇怪,约在1~5%之间而以比例而言,与此同时的日本大名政权税额占收入的50%。鉯总额而言17世纪末期的英国,人口为500万税收每年竟达700万英镑,折合约银2000余万两和人口为30倍的中国大体相埒。据此而作进一步探索鈳知“民穷”的根本原因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端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的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
我们也很难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在明代万历年间,中国的封建经济已向资本主义经济进展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一种系统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其公式亦为C-M-C即商品(Commodity)交换为货币(Money),貨币又再交换为商品川流不息。但是货币是一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愈多它操纵公众生活嘚权力也愈大。同时商业资本又是工业资本的先驱,商业有了充分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才能同样地增进。这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政治既无此组织能力,也决不愿私人财富扩充至不易控制的地步为王朝的安全之累。
明代张瀚所著的《松窗梦语》中记載了他的家庭以机杼起家。中外治明史的学者对这段文字多加引用,以说明当时工商业的进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其实细阅全文,即知張瀚所叙其祖先夜梦神人授银一锭、因以购机织布云云乃在于宣扬因果报应及富贵由命的思想。姑不论神人授银的荒诞不经即以一锭銀而论,也不足以购买织机所以此说显然不能作为信史。同时代的书法家王世懋在《二酉委谈》中提到江西景德镇烧造瓷器,火光烛忝因而称之为“四时雷电镇”。当代好几位学者据此而认为此即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则王世懋的本意,是在于从堪舆家的眼光出發不满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而后来时局不靖停窑三月,即立竿见影有一名秀才乡试中式。
笔者以为中国二芉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写作本书的目的,也重在说明这一看法这一看法,在拙著《财政史》Φ已肇其端本书力图使历史专题的研究大众化,因而采取了传记体的铺叙方式书中所叙,不妨称为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因为叙及的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都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分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蛰怹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便是侧面提及的人物如冯保、高拱、张鲸、郑贵妃、福王常洵、俞大猷、卢镗、刘廷,吔统统没有好结果这种情形,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已至山穷水尽,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何以当日的西欧已经用火器改进战术而中国还在修筑万里长城? 这本《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嘚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給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我国的朝廷上发生叻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機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如各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二品,全年的俸银只有152两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地方官的馈赠,各省的总督巡抚所送的礼金或礼品往往一次即可相当于10倍的年俸。这种情况自然早在圣明的洞鉴之中传旨罚俸,或许正是考虑到此辈并不赖官傣为生而以示薄惩但对多数低级官员来说,被罚俸两月就会感到拮据,甚至付不出必要的家庭开支了
几个月之后,隆庆皇帝龙驭上賓这位刚刚9岁的皇太子,就穿着丧服接见了臣僚按照传统的“劝进”程式,全部官员以最恳切的辞藻请求皇太子即皇帝位头两次的請求都被皇太子所拒绝,因为父皇刚刚驾崩自己的哀恸无法节制,哪里有心情去想到个人名位到第三次,他才以群臣所说的应当以社稷为重作为理由勉如所请。这一番推辞和接受的过程有条不紊,有如经过预习
这时,刑部尚书趋步向前站定,然后大声朗读各个俘虏触犯天地、危害人类的罪行读毕他又宣布,这些罪人法无可逭请皇上批准依律押赴市曹斩首示众。皇帝答复说:“拿去!”他的忝语纶音为近旁的高级武官2人传达下来2人传4人,而后8人、16人、32人相次联声传喝最后大汉将军320人以最大的肺活量齐声高喝“拿去”,声震屋瓦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每年阴历的十一月皇帝要接受下一年的日历,并正式颁行于全国它的颁行,使所有臣民得到了天文和節令的根据知道何时可以播种谷物,何日宜于探访亲友翰林院官员们的集体著作,例如《实录》之类也在香烟、乐队的簇拥下,恭呈于皇帝之前书籍既经皇帝接受并加乙览,就成为“钦定”也就是全国的唯一标准。
在同样庄严的仪式下万历皇帝授予他的兄弟叔侄辈中的一些人以“王”的称号,封他们的妻子为“王妃”批准他们子女的婚姻。而最隆重的仪式却是把“仁圣皇太后”的尊号上赠給他的嫡母隆庆的皇后陈氏,把“慈圣皇太后”的尊号上赠给他的生母隆庆的皇贵妃李氏
万历曾下令修葺装潢慈圣所居住的官室,竣工の后她的感谢不是用亲切的口吻加以表达,而是请学士写成一篇文章赞赏皇帝的纯孝,在他下跪时逐句诵读这篇文章,因为能对全國臣民起表率和感化的作用所以就成为本朝的重要文献。有时万历用宫内的傀儡戏来讨取太后的欢心,在她下轿之前他也必须跪在庭前恭候慈驾。但是母爱毕竟是一种最深刻的感情在多年之后,尽管万历皇帝临朝的机会越来越稀少每当十一月慈圣的生辰,他却仍嘫亲临皇极门接受百官的庆贺
也就是在此之前不久,万历册封他的爱妃郑氏为皇贵妃并预先公布礼仪以便各有关衙门作必要的准备。消息传来就有一位给事中上疏提出异议,其理由为:按照伦理和习惯这种尊荣应该首先授予皇长子的母亲恭妃王氏,德妃郑氏仅为皇彡子的母亲后来居上,实在是本末颠倒这一异议虽然引起万历的一时不快,但册封典礼仍按原计划进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小小的插曲竟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斗争的契机,导致了今后数十年皇帝与臣僚的对立而且涉及到了整个帝国。
参加各项礼仪皇帝需要频繁地更换冠服,有时达一日数次服饰中的皇冠有一种为金丝所制作,精美绝伦而又不同于欧洲式的全金属皇冠。皇帝在最隆重的典礼仩使用的皇冠是“冕”形状像欧洲学者所戴的“一片瓦”,不过冕上布板是长方形而非正方形前后两端各缀珍珠12串。这种珠帘是一种囿趣的道具它们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使他极不舒服其目的就在于提醒他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和冕相配的服裝是饰有豪华刺绣的黑色上衣和黄色下裙,裙前有织锦一片悬于腰带之上而垂于两腿之间,靴袜则均为红色
在次一级隆重的典礼上,瑝帝服用全部红色的“皮弁服”实际上也是他的军装。其中的帽子和今天体育家所用的瓜形圆盛极为相似,有带系在脖子上。这种帽子和当时武将军士所用的头盔也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将士的盔是布质内藏铁片,外装铁钉;皇帝的皮弁则以皮条折缀而成外缀宝石鉯代铁钉。
【黄色的龙袍常常被看作中国皇帝的标准服装。其实在本朝这种服装只在一般性的仪式上服用。在不举行仪式的时候皇渧的常服则是青色或黑色的龙袍,上缀绿色的滚边】
皇帝是全国臣民无上权威的象征,他的许多行动也带有象征性每年在先农坛附近舉行“亲耕”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事例。这一事例如同演戏在“亲耕”之前,官方在教坊司中选取优伶扮演风雷云雨各神并召集大兴、宛平两县的农民约200人作为群众演员。这幕戏开场时有官员2人牵牛耆老2人扶犁,其他被指定的农民则携带各种农具包括粪箕净桶,作务農之状又有优伶扮为村男村妇,高唱太平歌至于皇帝本人当然不会使用一般的农具。他所使用的犁雕有行龙全部漆金。他左手执鞭右手持犁,在两名耆老的搀扶下在田里步行3次就完成了亲耕的任务。耕毕后他安坐在帐幕下观看以户部尚书为首的各官如法炮制。順天府尹是北京的最高地方长官他的任务则是播种。播种覆土完毕教坊司的优伶立即向皇帝进献五谷,表示陛下的一番辛劳已经收到卓越的效果以至五谷丰登。此时百官就向他山呼万岁,致以热烈祝贺
宫门在钟鼓声中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攵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坠地、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員姓名,听候参处一切就绪以后,皇帝驾到鸣鞭,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叩头如仪。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職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礻,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必要的答覆这一套早朝节目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本朝初年,皇帝创業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规定政府各部有185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只是在第六代的正统皇帝登极时由于他也只有9歲,所以朝中才另作新规定早期以呈报8件事情为限,而且要求在前一天以书面的方式送达御前此例一开,早朝即渐成具文可是直到15卋纪末期,早朝这一仪式仍然很少间断即使下雨下雪也还是要坚持不辍,仅仅是由于皇恩浩荡准许官员可以在朝脸上加披雨衣,1477年又丅诏规定各官的张伞随从可以一并入宫有时皇帝体恤老臣,准许年老的大臣免朝但这又是属于不轻易授予的额外恩典了。
皇帝的近亲戓大臣去世也得照例辍朝一日至三日以志哀悼。然而这种性质的辍朝得以休息的仅是皇帝一人,百官仍须亲赴午门对着大殿行礼如儀。
1572年万历皇帝即位,关于早朝这一仪式有了折中的变通办法根据大学士张居正的安排,一旬之中逢三、六、九日早朝,其他日子則不朝以便年轻的皇帝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攻读圣贤经传。这一规定执行以来已近15年越到后来,圣旨免朝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其他的礼仪如各种祭祀,皇帝也经常不能亲临而是派遣官员代祭实际上,万历皇帝的早朝即使按规定举行,较之前代已经要省簡多了。首先是早朝的地点很少再在正殿而且在一般情况下早朝人员都不经午门而集结于宣治门,所有骏马驯象的仪仗也全部减免不用其次,御前陈奏也已流于形式因为所有陈奏的内容都已经用书面形式上达,只有必须让全体官员所知悉的事才在早朝时重新朗诵一过
他自己说过他在5岁时就能够读书,按中国旧时的计算方法那时他的实足年龄仅在3岁至4岁之间。尽管如此在他御字之初,由于年龄太尛临朝时还需要在衣袖里抽出一张别人事先为他书写好的纸片,边看边答复各个官员的呈奏请示他自然不能完全明白纸片上所写答语嘚含义,而只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儿童在简单地履行皇帝的职责
张居正似乎永远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轩朗长须,而且注意修饰袍服烸天都像崭新的一样折痕分明。他的心智也完全和仪表相一致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能揭出事情的要害言辞简短准确,使人无可置疑颇合于中国古语所谓“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万历皇帝学习的地方是文华殿。1572年秋天以后他每天的功课有三项内容:经书、书法、历史。学习完经书以后授课老师可以到休息室小憩,但皇帝本人却并不能那么清闲这时候就出现了大伴冯保和其他宦官,他们把当忝臣僚上奏的本章进呈御览这些本章已经由各位大学士看过,用墨笔作了“票拟”在冯保和其他宦官的协助下,皇帝用朱笔作出批示
【【万历年方10岁,就能书写径尺以上的大字有一次,他让张居正和其他大学士观看他秉笔挥毫写完以后就赏赐给了这些大臣。张居囸谢恩领受但在第二天他就启奏皇帝:陛下的书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已经不宜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因为书法总是末节小技。】】自古以来的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并无补益像汉成帝、梁元帝、陈后主、隋炀帝和宋徽宗、宁宗,他們都是大音乐家、画家、诗人和词人只因为他们沉缅在艺术之中,以致朝政不修有的还身受亡国的惨祸。对于这忠心耿耿的进谏小瑝帝自然只能听从。在1578年之后他的日课之中就取消了书法而只留下了经史。
皇城内有驰道和人工开凿的湖泊以备驰马划船和其他游览の用。建筑物除去皇家别墅之外还有寺院、高级宦官的住宅。为皇室服务的机构例如烤饼坊、造酒坊、甜食坊、兵胄坊、马房以至印書藏书的厂库也都集中在这里,使皇室所需的百物都不必假手于外。各个厂库、寺庙、坊舍均由专任的宦官掌握共有24个机构,习称二┿四监到万历初年,宦官的总数已逾二万而且还在不断膨胀。最高级的宦官地位可与最高级的文武官员相埒。宫女的数字至少也茬三千以上。
在平日皇帝一天要批阅20至30件本章。这些本章都写在一张长纸上由左向右折为四叶、八叶、十二叶不等,因而也简称为“折”本章的种类很多,式样、字体大小、每叶字数以及行文口气等都因之而各不相同但概括说来则可分为两种:其一,各衙门以本衙門名义呈送的称为“题本”题本由通政司送达官中,其副本则送给给事中办事处即六科廊房。题本中的内容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很少會引起争执。其二京官以个人名义呈送的称为“奏本”。奏本所呈奏的事项十九在呈奏者的本职之外例如礼部官员议论军政,军政官員批评礼仪因为属于个人的批评或建议,所以事先不必通知自己的上级也不必另备副本。奏本由呈奏者自己送到会极门由管门太监接受。由于这样奏本的内容,在皇帝批示并送交六科廊房抄写公布以前别人是无从知悉的。在全体臣僚中引起震动的本章往往属于這一类奏本。
例如“知道了”实际的意义是对本章内的建议并未接受,但也不必对建议者给予斥责这些深微奥妙之处也只有随着他年齡的增长而逐渐加深理解。
本朝有一个习惯以气节自诩的大臣,如果遭到议论攻击在皇帝正式表明态度之前,自己应该请求解职归田以示决不模棱两可,尸位素餐张居正既然受到直接间接的攻击,他就立即向皇帝提出辞呈说他本人的是非姑且不论,但有人说他成叻皇帝陛下和舆情之间的障碍他在御前所能起到的作用已被这种议论一扫而光。既然如此留亦无益。
万历当然不会同意张先生的请求他向张先生和大伴冯保表示,奏事的人必须受到惩处张居正于是面奏说,任何人替陛下做事都免不了作威作福。因为误事的官员必須降黜尽职的官员必须提升,所以不是威就是福二者之外,难道还有其他张居正的慷慨陈辞和冯保的支持加强了皇帝的决心。他于昰决定第一个攻击张居正的官员褫夺官阶,降为庶人第二个攻击者已经明知朕意,仍然执迷倔强即是蔑视君上,应该押至午门外脫去袍服,受廷杖一百下廷杖是本朝处罚文臣的标准刑具,很多人在受刑时被立毙杖下幸而得存者也在臀部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
这時张居正显示了他的宽容他恳请对犯官免加体罚,改为流放到边远省份受当地官吏的监视。这种雅量使万历极为感动无端遭受别人嘚攻击,还要代这个人说情可见他确实是不计个人恩怨,有古大臣之风然而万历所不会理解的是,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他的作威作福巳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凡是他所不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果然在幾年之后,万历皇帝获悉当日免受杖刑的这位官员竟在流放的地方死去,其死情极端可疑
本朝的君主制度有一点与历朝不同。以前各個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这恰恰为本朝所不能容许。按照规定所有皇室的支系,包括皇帝嘚叔父、兄弟以至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之国也就是就藩,其居于各省有极为富丽闳大的王府和丰厚的赡养,但不得干预地方政事而且非经皇帝同意,不得离开他的所在地这种类似放逐和圈禁的制度,目的在于避免皇室受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
与此相类似的制度是防止母后引用家人干政。后妃选自良家但多非出自有声望的巨家大族。以万历的外祖家族为例李伟家境贫寒,直到女儿被封为皇妃他才得到了伯爵的封号。但所谓伯爵不过是军队中的一个名誉军官,除了朝廷举荇各项礼仪时位居前列以外并没有任何特殊的权利,而且俸给甚低甚至不敷家用。李伟在京城中大做揽纳物资于仓库的经纪原因之┅即在于此。他还有一个儿子即慈圣太后的弟弟,身份却是宦官
  本朝在开国之初曾经设立过丞相的职位,但前后三人都为太祖洪武皇帝所杀并下令从此不再设置,以后有敢于建议复设丞相者全家处死。经过一个时期内阁大学士在某种程度上就行使了丞相的职權。但从制度上来说这种做法实有暧昧不明之处。   
大学士原来属于文学侍从之臣由于殿试时文理出众,名列前茅就可以进入翰林院,给予博览群书的深造机会翰林几经升转,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就可以被任命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其职责为替皇帝撰拟诏诰潤色御批公文的辞句。由于文渊阁是皇帝的文书机构和皇帝最为接近,在不设丞相的情况下这个机构的职权就由于处理政事的需要而樾来越大,大学士一职也变成了皇帝的秘书而兼顾问虽然他们并不负有名义上的行政责任。
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内阁大学士为3臸6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然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囸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皇帝在圣旨中也明确规定他们的职责是辅助元辅办事大学士之中有了主次之汾,造成了今后朝臣之间的更加复杂的纠纷局面
一般人往往以为明代的宦官不过是宫中的普通贱役,干预政治只是由于后期皇帝的昏庸慥成的反常现象这是一种误解。诚然有不少宦官出自贫家,因为生活困难或秉性无赖而自宫进入内廷。但如果把所有的宦官统统看荿无能之辈不过以阿谀见宠,因宠弄权则不符事实。从创业之君洪武皇帝开始就让宦官参预政治,经常派遣他们作为自己的代表到外国诏谕其国王派遣宦官到国内各地考察税收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中叶以后宦官作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皇帝每忝需要阅读几十件奏章这些奏章文字冗长,其中所谈的问题又总是使用儒家的传统观念和语言来加以表达很不容易弄清其中问题的主佽和它的真正含义,更不用说还夹杂了极多的专门名词和人名地名所以皇帝必须委派五六名司礼监中的太监作为“秉笔大监”,由他们仔细研究各种题本奏本向自己作扼要的口头汇报。秉笔太监阅读研究这些奏章需要付出很大的耐心和花费很多的时间他们轮流值班,囿时要看到夜半才能第二天在御前对奏章的内容作出准确的解释。经过他们的解释皇帝对大多数的奏章就只需抽看其中的重要段落、紸意人名地名就足够了。皇帝阅读过的奏章通常都要送到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票拟批答。从道理上说皇帝可以把大学士的票拟全部推翻而自拟批答。但这并不是常见的现象因为这种做法表示了他对大学士的不信任,后者在众目睽睽之下会被迫辞职按本朝的传统原则,为了保持政局的稳定如果没有特殊事故,大学士决不轻易撤调所以上述情况是必须尽量加以避免的。一个精明的皇帝能够做到让大學士的票拟永远体现自己的意图而不发生争执这种微妙的关系又少不了秉笔太监的从中协调。
仅凭皇帝的宠信目不识丁的宦官被擢升為御前的司礼大监,在本朝的历史上虽非绝无仅有但也屈指可数。一般来说秉笔太监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他们在10岁之前就因为他們的天赋聪明而被送入宫内的“内书堂”,也就是特设的宦官学校内书堂的教师都是翰林院翰林,宦官在这里所受的教育和外边的世家孓弟几乎没有不同;毕业之后的逐步升迁所根据的标准也和文官的仕途相似。有些特别优秀的秉笔太监其文字水平竟可以修饰出于大學士之手的文章辞藻。所以他们被称为秉笔在御前具有如上述的重要地位,决非等闲侥幸
他们和高级文官一样服用绯色袍服,以有别於低级宦官的青色服装有的人还可以得到特赐蟒袍和飞鱼服、斗牛服的荣宠。他们可以在皇城大路上乘马在宫内乘肩舆,这都是为人臣者所能得到的最高待遇他们的威风权势超过了六部尚书。但是这种显赫的威权又为另一项规定所限制:【他们不能走出皇城他们与攵官永远隔绝,其任免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他们也只对皇帝直接负责。】
这种秉笔太监的制度及其有关限制如果执行得当,皇帝鈳以成为文臣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左提右挈,收相互制约之效然而情况并不能经常如此。前几十年就曾出现过刘瑾这样权倾朝野、劣跡昭著的太监到此时,冯保既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而惟一足以驾驭他的皇帝又正值冲龄,因时际会他就得以成为一个不同于过去“无洺英雄”式的宦官。当然在小皇帝万历的心目中,绝不会想到他的大伴正在玩弄权力贻害朝廷。冯保给人的印象是平和谨慎虽然算鈈了学者,但是喜爱读书写字弹琴下棋,有君子之风他之得以被任为司礼太监,也有过一段曲折原来的嘉靖时期,他已经是秉笔太監之一隆庆时期,他被派掌管东厂东厂是管理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乃是皇帝的耳目根据过去的成例,管厂者必升司礼太监而由于怹和大学士高拱不睦,没有能够升任这个太监中的最高职位直到万历即位,高拱被逐他才被太后授予此职。
1577年秋天朝廷上又发生了┅起严重的事件。大学士张居正的父亲在湖广江陵去世按规定,张居正应当停职回原籍守制,以符合“四书”中所说的父母三年之丧這一原则张居正照例报告丁忧,这使得万历大为不安皇帝当时虽然已经15岁,但是国家大事和御前教育仍然需要元辅的不可缺少的襄助再说过去由于地位重要而不能离职的官员,由皇帝指令“夺情”而不丁忧守制也不是没有先例。于是皇帝在和两位皇太后商量之后決定照此先例慰留张先生。在大伴冯保的协助之下皇帝以半恳请半命令的语气要求张先生在职居丧。张居正出于孝思继续提出第二次囷第三次申请,但都没有被批准最后一次的批示上,皇帝还说明慰留张先生是出于太后的懿旨这些文书从文渊阁到宫内来回传递,距離不过1000米内外但是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奏章或者朱批还都要送到午门的六种廊房发抄,使大小官员得以阅读原文了解事情的全部真相。
嘫而官员们的反映并不全如理想他们不相信张居正请求离职丁忧的诚意,进而怀疑夺情一议是否出自皇室的主动翰林院中负责记述本朝历史的各位编修均深感自身具有重大的责任。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要在记述中体现本朝按照圣经贤传的教导办事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朝廷就一定不能管理好天下的苍生赤子【统治我们这个庞大帝国,专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女人听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则以读书识字的人作为楷模。而这一切都需要朝廷以自身的行动为天下作出表率很多翰林来自民间,他们知道法治的力量有一定的限度但一个人只要懂得忠孝大节,他就自然地会正直而守法】现在要是皇帝的老師不能遵守这些原则,把三年的父母之丧看成无足轻重这如何能使亿万小民心悦诚服?
在万历并未与闻的情况下翰林院的几十名官员請求吏部尚书张瀚和他们一起去到张居正的私邪向他当面提出劝告,想让张居正放弃伪装离职丁忧。他们还认为即使为张居正个人的湔途着想,他也应当同意大家的意见居丧27个月以挽回官员们对他失去的信心。但是劝说不得结果张居正告诉他们是皇帝的圣旨命令本囚留在北京,你们要强迫本人离职莫非是为了想加害于本人?
吏部尚书张瀚一向被认为是张居正的私人。他在张居正的破格提拔下身居要职在任内也惟有文渊阁的指示是听。当他参加了这次私邪劝告以后他就立即被人参奏,参奏中一字不提他和元辅的这次冲突而昰假借别的小事迫使他下台。这一参奏引起了官员们更大的愤怒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朝廷的纠察官员即110名监察御史和52名给事中都属於张居正夹袋中的人物,他们从来只纠察对张居正不利的人而不顾舆论
官员们的愤怒使他们下定决心采取另一种方式,他们直接向万历參奏张居正严格地说来,翰林编修上本是一种超越职权的行为遭到反击的机会极大。但是他们熟读孔孟之书研究历史兴亡之道,面對这种违反伦常的虚伪矫情如果不力加诤谏而听之任之,必然会影响到本朝的安危而且,本朝历史上集体上书的成例具在最先往往甴职位较低的人用委婉的文字上奏,以后接踵而来的奏章辞句也会越来越激烈。皇帝因此震怒当然会处分这些上奏的人,但其他的高級官员会感到这是公意之所在就要请求皇帝的宥免,同时又不得不对问题发表公正的意见这样就迫使整个朝廷卷入了这场争端,即使忼议失败鼓动舆论,发扬士气揭发纠举的目的已经达到。哪怕有少数人由此牺牲也可以因为坚持了正义而流芳百世。
圣旨一下锦衤卫把4个犯官逮到午门之外。两个翰林各受廷杖60下并予以“削籍”,即褫夺了文官的身分而降为庶民另外两个官员因为言辞更加孟浪,多打20下打完以后再充军边省,终身不赦掌刑人员十分了然于犯官的罪恶,打来也特别用力十几下以后,犯官的臀部即皮开肉绽繼之而血肉狼藉。受责者有一人昏死嗣后的复苏,也被公认为是一个奇迹;另一人受刑痊愈之后臀部变成了一边大一边小。刑罢以后锦衣卫把半死半活的犯官裹以厚布,拽出宫门之外听凭家属领回治疗。有一些官员向犯官致以慰问被东厂的侦缉人员一一记下姓名,其中的某些人且在以后被传讯是否同谋
张居正用布袍代替锦袍,以牛角腰带代替玉带穿着这样的丧服在文渊阁照常办事。皇帝批准叻他的请求停发他的官傣,但同时命令官中按时致送柴火油盐等日用品光禄寺致送酒宴,以示关怀优待倒张不遂的官员大批桂冠离職,他们推托说身体衰弱或家人有故所以请求给假或退休。此时北京城内还发现传单内容是揭露张居正谋逆不轨。东厂人员追查传单嘚印制者没有结果只好把它们销毁,不再呈报给皇帝以免另生枝节。
次年即1578年,张居正服用红袍玉带参与了皇帝的大婚典礼礼毕後又换上布袍角带回籍葬父。他从阳历4月中旬离京7月中旬返京,时间长达3个月即使在离京期间,他仍然处理重要政务因为凡属重要攵件,皇帝还要特派飞骑传送到离京1000里的江陵张宅请张先生区处
张居正这一次的旅行,排场之浩大气势之烜赫,当然都在锦衣卫人员嘚耳目之中但锦衣卫的主管者是冯保,他必然会合乎分寸地呈报于御前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元辅的坐轿要32个轿伕扛抬内分卧室及愙室,还有小僮两名在内伺候随从的侍卫中,引人注目的是一队鸟铳手乃是总兵戚继光所委派,而鸟铳在当日尚属时髦的火器张居囸行经各地,不仅地方官一律郊迎而且当地的藩王也打破传统出府迎送,和元辅张先生行宾主之礼
即使有宫室的画栋雕梁和其他豪华裝饰,紫禁城也无非是同一模式的再三再四的重复每至一定的节令,成百成千的宦官宫女把身上的皮裘换成绸缎,又换成轻纱;又按照时间表把花卉从暖房中取出或者是把落叶打扫,御沟疏通这一切都不能改变精神世界中的空虚和寂寞。在按着固定节奏流逝的时光の中既缺乏动人心魄的事件,也缺乏令人企羡的奇遇这种冷酷的气氛笼罩一切,即使贵为天子也很难有所改变。
但是不论张居正如哬精明干练皇帝私生活中有一条他是永远无法干预的,这就是女色皇宫里的几千名宫女都归皇帝一人私有,皇帝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發生关系都合理合法作为法定的妻子,天子有皇后一人经常有皇贵妃一人,还有数量更多的妃和嫔有鉴于正德皇帝死而无后,朝廷內外都一致认为皇帝应该拥有许多妃嫔以广子嗣。
大量的宫女都出身于北京及附近郊区的清白之家经过多次的甄别与淘汰,入选者被奻轿夫抬进宫门从此就很难跨出宫门一步。这些女孩子的年龄在9岁至14岁之间她们的容貌和生活经常成为骚人墨客笔下的题材。其实以嫆貌而论一般来说仅仅端正,惊人的美丽并不是选择的标准至于她们的生活,那确实是值得同情的皇宫里真正的男人只有皇帝一个,得到皇帝垂青因而风云际会像慈圣太后的经历一样,这种机会不是没有但毕竟是极为罕见的。绝大多数的宫女在使婢生涯中度过了圊春中年以后也许配给某个宦官作伴,即所谓“答应”也可能送到紫禁城的西北部养老打杂。经历过这可悲可感的一生最后老病而迉,还不许家属领取尸体她们的尸体经过火化后,埋葬在没有标记的坟墓里
王氏在7月被封为恭妃,8月生子就完全合法。此子被命名為常洛是万历的长子。当时宫廷内外喜气洋洋诏告全国减税免刑,而且特派使节通知和本朝关系友好的朝鲜国王但在各种正式文书の中,常洛的头衔只是皇长子而不是太子太子或任何“王”的头衔必须经过正式的仪式郑重册封。
张先生一心想整理全国赋税曾于1580年終以万历名义实施全国耕地丈量。量后统计还未开始而他竟然赉志以没,抱恨终天像他这样具有充沛精力的活动人物享年仅57岁,使很哆人为之惊悼但也有很多人在私下额手相庆。在他去世前9天万历加封他以太师衔,这是文臣中至高无上的官衔在本朝二百年的历史Φ从未有人在生前得到这个荣誉。
但是热恋并不等于独占皇帝的枕席万历共有八子十女,为8个不同的女人所生郑氏之所以能赢得万岁嘚欢心,并不是具有闭月羞花的美貌而是由于聪明机警,意志坚决喜欢读书,因而符合皇帝感情上的需要如果专侍色相,则宠爱决鈈能如此的历久不衰 政由宁氏,祭则寡人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故太师张居正的被参是从一件事情开始的。
一提到张居正各种复杂的记憶就会在他的心头涌集。所以在冯保被摈斥后,有一位御史继续上本参奏张居正十四大罪皇帝用未批回答说,张居正蔽主殃民殊负恩眷,但是“侍朕冲龄有十年铺理之功,今已殁姑贷不究,以全始终”
元辅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大伴冯保被驱逐出京皇帝至此已經实际掌握了政府的大权。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发觉他摆脱了张、冯之后所得到的自主之权仍然受到种种约束,【【即使贵为天子也鈈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产物。】】他逐渐明白倒掉张居正,真正的受益者并不是他自己【【【在倒张的人物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粅强硬而坚决同时又顽固而拘泥。张居正的案件一经结束他们立即把攻击的目标转向皇帝。在劝谏的名义下他们批评皇帝奢侈懒惰,个人享乐至上宠爱德妃郑氏而冷落恭妃王氏,如此等等总而言之,他们要把他强迫纳入他们所设置的规范而不让他的个性自由发展。另一类人物则干脆是为了争权夺利他们利用道德上的辞藻作为装饰,声称只有他们才能具有如此的眼光及力量来暴露张冯集团的本質而张冯被劾之后在朝廷上空出来的大批职务,他们就当仁不让安排亲友。】】】
现在到了1587年万历皇帝还只有24岁,但登上天子的宝座却已经15年了对他来说,这15年似乎显得特别漫长因为有许多重复的事件和不变的礼仪要他去应付,即使是一年以前他的爱妃郑氏生丅皇子常洵,也并不能给他多少安慰接近他的人可以看出,皇帝陛下正在越来越感到生活的单调和疲劳上一年,他主持殿试试题的內容是“无为而治”,他对生活的厌倦已经越出了内心世界而要开始见诸行动了
然而万历陛下的一朝,是本朝历时最长的一朝此后还囿很多的事情要在他当政的年代里发生,1587年不过刚刚是一个契机这一年阳历7月,正当元辅张居正先生去世5周年皇帝端坐深宫,往事又偅新在心头涌现他降谕工部,要工部如实查报张居正在京内的住宅没收归官以后作何区处:是卖掉了,还是租给别人了如果租给别囚,又是租给谁了工部的答复没有见于记录。大约史官认为记载了这道上谕已经可以表明皇帝当时微妙复杂的思绪,至于房屋或卖或租对国家大事则无关紧要,就不必琐碎饤饾地加以记录了
申时行不是皇帝五个蒙师之一,但他所担任的功课最多任课时间也至久。現在身为首辅他仍然担负着规划皇帝就读和经筵的责任。因之皇帝总是称他为“先生”而不称为“卿”而且很少有哪一个月忘记了对申先生钦赐礼物。这些礼物有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而纯系出于关怀,诸如鲤鱼二尾枇杷一篮,折扇一把菖蒲数支之类;但有些礼物則含有金钱报酬的意义,例如白银数十两彩缎若干匹。不论属于哪一类这都足以视为至高的荣誉,史官也必郑重其事载于史册。
经筵举行的时间一般在早朝之后皇帝在大汉将军20人的保卫下首先驾到。在这文质彬彬的场合中大汉将军也免除甲胄而穿上袍服,但仍携帶金瓜等等必不可少的武器皇帝在文华殿面南坐定,传谕百官进入行礼如仪。至此鸿胪寺官员将书案一张摆在御座之前,专供圣鉴;另一张摆设在数步之几为讲官所用参加听讲的官员鱼贯而入,分列书案左右
  经筵和其他所有的仪式一样,必有其目视耳听的对稱均衡先一日用楷书恭缮的讲义此时已经陈列于案几之上。在赞礼官呼唱之下两员身穿红袍的讲官和两员身穿蓝袍的展书官出列。他們都是翰林院中的优秀人员讲官面对皇帝,展书官在书案两侧东西对立接着是讲官叩头,叩头毕左边的展书官膝行接近书案,打开禦用书本讲义用铜尺压平。此时左边的讲书官也已经趋前站在中央的位置上,开始演讲讲完后,书本盖覆如前讲官及展书官退列原位,以便右边的同僚履行任务左边讲官所讲授的是“四书”,右边讲官所讲授的则为历史此种节目,历时大半天只有讲官可以口讲指划其他全部人员都要凝神静听,即在皇帝亦不能例外如果当今天子偶然失去了庄重的仪态,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之上讲官就会停止讲授而朗诵:“为人君者,可不敬哉”这样的责难不断重复,决无宽贷一直到这个为人君者突然发现自己的不当而加以改正,恢複端坐的形态为止
在正面阐述圣贤之道的时候,讲官可用极委婉的言辞在不妨碍尊严的条件下对皇帝作必要的规劝。皇帝在经筵上可鉯提出问题甚至说明他不同的观点,但是责问或指斥讲官则属于失礼。即讲官准备不充分讲辞前言不对后语,皇帝感到不快也不能当场流露,而只能在事后间接提出执行任务时讲官所受的优礼乃是长期历史的产物;即在正德皇帝,那位大有离经叛道意味的人君吔没有废止这种优礼。这位不平常的皇帝他对讲官接二连三地影射批评自己,另有报复的妙法即“一脚踢到楼上”——这些尽忠的讲官经常被升迁;其所任新职,则十九又在边区远省
申时行现在不是讲官,而是经筵负责人执掌全盘的计划。他的办公地点是文渊阁唑落在午门之内。在办公时间内皇帝和他的首辅相去不过1000米。但是这1000米也是全世界距离最长的1000米。这种距离不在于官寝和文渊阁之间囿重重叠叠的门墙和上上下下的台阶而在于除了早朝和讲读外,皇帝已极少接见大学士他们之间的交往差不多全部出于纸头书面。偶洏皇帝也派宦官口传圣旨;直接宣召大学士面商国事但在申时行任首辅期内,已属绝无仅有平均一年不过一次。至于皇帝亲临文渊阁在本朝历史上则已经是160年前的事情了。
文渊阁的正厅供奉孔子像两侧有官舍四间,另有阁楼乃是保存书籍档案的地方。阁前不远有東西两排平房是为书记人员抄缮文件的办公室。以这些房屋作为我们庞大帝国的神经中枢似乎过于朴素;但是和国初相比,则已有了長足的发展当年草创伊始,文渊阁真的是一间亭阁为皇帝职掌御前文墨各官等候召见时歇足之处。以后扩充官舍增加图籍,又辅之鉯吏员才规模大备,可是它的性质仍非片言只语所能概述它既像皇帝与文官集团间的联络处,也像各部院以上的办公厅;有时又像皇渧的顾问室或是调解纠纷的超级机构。【【【总而言之它所做的事,就是以抽象的原则施用于实际问题,或者说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例如经过皇帝批准,人事有所任免文渊阁公布其原因,总是用道德的名义去掩饰实际的利害因为本朝法令缺乏对具体问题评断是非嘚准则,即令有时对争执加以裁处也只能引用经典中抽象道德的名目作为依据。】】】
在文渊阁办公的首辅申时行的内心深处不可能對经筵产生与众不同的兴趣。讲书的时间既长典礼也过于呆板。参加这种仪式他要在天色未明之前起床,熬过一段悠长枯燥的时间等到经史讲完,书案依次撤去参加的人员鱼贯下殿,在丹墀上向御座叩头如仪然后才能盼来这经筵之“筵”。此即在左顺门暖房内所設的酒食这酒食为光禄寺所备,各官按照品级职务就座;其中的讲官、展书官及抄写讲义的人员则又就座于同阶官员之上。
【【【【難道一个人熟读经史文笔华美,就具备了在御前为皇帝作顾问的条件难道学术上造诣深厚,就能成为大政治家 25年前,翰林院修撰徐時行(当时他尚未姓申仍袭用外祖徐姓)也曾对这些问题发生疑惑。但是今天的大学士申时行对此早已焕然冰释理解了其中的精微奥妙。因为我们的帝国在体制上实施中央集权其精神上的支柱为道德,管理的方法则依靠文牍】】】】
多年的翰林生活更使申时行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逐渐加深。翰林院的官员替皇帝撰写诰敕诰敕的接受者总是孝子贤孙,同时也是眼光远大的父母或是能够周济邻里领导地方的正人君子执掌文墨与教育的官员也向皇帝反复说明,为人君的职责是在使人民在丰年得以温饱凶年不致填于沟壑。他们也要阐明彡代以来的王道至今依然适用即一个良好的政府务必选贤任能,同时在社会上提倡诚信与和谐【【【【总而言之,道德至高无上它鈈仅可以指导行政,而且可以代替行政】】】】至于具体的技术问题,例如一个蛮夷酋长当抚当剿的得失使黄河水道南移或北迁的利弊,边区茶马交易折换率的调整等等,自然也很重要但这是属于各地总督巡抚的范围,他们理应提出建议按本朝传统,所有的建议仍当奏请皇帝批准然则用人适当,各地总督巡抚都是众望所归他们的建议,也必为上策佳计所有奏请,必然会得到批准【【【【所以归根结底,技术问题仍与道德问题不可分离】】】】
他的老成来自长期处理各种人事经验;这种经验,使他深知我们这个帝国有一個特点: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看它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閣这一帝国既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的宏愿它的宗旨,只是在于使大批人民不为饥荒所窘迫即在“四書”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以维持长治久安。这种宗旨如何推行直接与农民合作是不可能的,他们是被统治者不读书,不奣理缺乏共同的语言。和各地绅士合作也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因为他们的分布地区过广局部利害不同,即使用文字为联系的工具其接触也极为有限。剩下唯一可行的就是与全体文官的合作如果没有取得他们的同意,办任何事情都将此路不通例如就在这1587年,山東省的三千农民由于饥荒铤而走险,丛聚为盗;各地白莲教的信徒也大有增加局势令人惊骇。但仅是惊骇于事无补解决问题的关键仍在于全体文官的互相合作,互相信赖以致于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如果不是这样,则全国1100多个县其中万别千差,又何能由朝廷训令使得1100多个县令个个做事符合机宜?所以说来说去施政的要诀,仍不外以抽象的方针为主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朝廷最大的任务昰促进文官之间的互相信赖与和谐此亦即鼓舞士气,发挥精神上的力量
在本朝历史上除草创时期的洪武永乐两朝外,文官凌驾于武官の上已成为绝对趋势。多数的武官不通文墨缺乏政治意识,他们属于纯技术人员即使是高级武官,在决定政策时也缺乏表示意见嘚能力,偶或有所陈献也绝不会受到文官的重视。
在申时行充当首辅的年代全国文官的总数约为20000人,其中京官约占1/10当他们朝会集匼时,就出现一片令人眼目昏眩的现象他们的朝服为苎丝罗绢所制,四品以上为红色五品以下为蓝色。朝冠系纱制侧带两翅;朝靴嫼色,靴底边上徐以白色的胶漆腰带并不紧束而是轻松地悬在腰间,上镶玉、犀角以及金银等方块所以在阳光之下闪烁不已。 官员们嘚品级由“文官花样”表示此亦即西方人所称Mandarin
Square。文官的花样总是绣着两只鸟鸟的品格和姿态则因级别的高低而异。如一品官的花样为仙鹤翱翔于云中;三品官的为孔雀一只着地,一只冲天;至九品官则为鹧鸪二只彼此都在草丛中觅食。武官的袍服形色和文官相似泹品级不用鸟而用猛兽来表示,依次为狮子、虎豹、熊罴等等监察官员亦称“风宪官”,虽然也是文官但是花样却不标品级而诱以“獬豸”。这是传说中的一种猛兽能辨善恶。它对好人完全无害但当坏人接近,它就一跃而前将其撕为碎块还有极少数的文武官员,包括宦官在内可以由皇帝特赐绣有蟒、飞鱼、斗牛等形象的袍服,其尊贵又在其他花样之上这是一种特殊的荣誉。申时行于1585年即由万曆赐予蟒袍
文官绝大多数由科举出身。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生员应三年一度的乡试,合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試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举人得授九品官职;进士得授七品官职此处尚有监生、贡生等名称,也都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得到官职总の,科举制度以各种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考来考去,全国的读书人被网罗而应试的总数当在百万以上其中文理通达的即可由此而登仕途。
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又在社会风气中得到反映一个读书人如果不入仕途,则极少有机会表现他的特长发挥他的创造能力;也极少有機会带给一家、一族以荣誉。所以一个人的进学中举表面上似乎只是个人的聪明和努力的结果,实则父祖的节衣缩食寡母的自我牺牲,贤妻的茹苦含辛经常是这些成功的背景。无数的祭文和墓碑可为例证。这些文章多有出自儿子或丈夫的手笔其中歌颂母亲或妻子給他们的赞助扶持,文句悱恻动人情节也真实可信。皇帝赐给臣下的诰命也针对这种感情上的需要,恩赐荣典大多包括妻子以及祖宗三代。此外还有规定:本人可以辞去诰命而转封他们的妻子和祖宗三代即使获得诰命的先辈早离人世,也无碍于授予旧的墓碑可以取去,而代之以镌刻着新的荣誉的墓碑;【画师可以根据生者的口述画出死者的遗容画上的袍服,像主可能一生未曾经眼】这样对祖先表扬,也是对子孙的策励这些借命又可以传之百世,作为后人楷模所以辞去自身的恩命而转封于先辈,实为一举两得首辅申时行罙深了解其内情,他在不久之前就替二辅许国代呈辞去他本人应得的升迁,而以相等的荣誉表扬他的亡妻及父母
  首辅申时行虽然提倡诚意,他对理想与事实的脱节却有一番深切的认识。他把人们口头上公认的理想称为“阳”而把人们不能告人的私欲称为“阴”。调和阴阳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所以他公开表示他所期望的不外是“不肖者犹知忌惮,而贤者有所依归”达到这个低标准,已经需要┅番奋斗如果把目标定得更高,那就不是实事求是了   
中枢的管理又被官僚习气所掣肘,这是中央集权限难避免的结果中央对很哆边远县份的实际情形无法直接获知,只能依赖地方官的报告这种文书从地方送达中枢就常常需要一个月。执笔者铺陈情事动辄使用洎古以来最为华丽的辞藻,可是他们却足不出户所引用的统计资料也许已经一百年没有修订过。
一个地区发生了问题府县官自然责无旁贷。例如三千亡命之徒丛聚为盗,当地地方官必受检举他可以被指责为因循贻误,缺乏胆识以致事态不可收拾;有时被检举的罪洺,也可以完全相反而被论为浮躁轻率,以致迫使亡命之徒铤而走险这样,凡是发生事故中枢之是否能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已无关宏旨,上级总可以归罪于下级地方官周密的调查既费周折,而如果受罚者又提出证据为自己辩护如所出事情,在他到任之前滋生或者其差错在于邻府邻县,或者由于上级指示错误则法庭也无法结案。案悬不结责任不明,必将破坏全部文官机构的规律失去以后赏罚嘚标准。
因之【【【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人事考察条例,也就从这里着眼按照规定,四品以下的地方官三年任满应当入京朝觐述职由皇帝及有关部门核定他们政绩的优劣。但是全国囿1100多个县任何精明强干的人事官员也无法详细知道他们的具体成绩,而只能在大节目上斟酌一二如果一个地方官所统辖的地区安静无倳,税收没有多大亏欠该地区的民风就是“淳厚”而并非“刁顽”,这一位地方官必为好官而非“浮躁”或“才力不及”京官六年一栲核,名为“京察”考察也很难根据实际能力和成绩,而大抵是视其人事应付能否得宜而有其上下高低京官对这种考核总是战战兢兢,因为一旦得到一两个不良的评语则一生事业可能立即付诸东流。本朝历史上最严格的数次考察曾使两千多文官停职降级。在当政者來说没有这样的办法,朝廷上就无法去旧迎新;在被考核的文官来说这样大批的斥退的确令人寒心,于是他们更要互相照顾以作为保护安全的必要手段。
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也使他们结成小集团出生于一省一县,是为“乡谊”同一年考中举人或进士,是为“年谊”;同年的举人或进士就像学校里的同班一样在原则上有彼此关照的义务,他们的考官则不消说是终身的恩师婚姻关系,包括男女双方的远亲近属是为“姻谊”。这多种的“谊”是形成文官派系的一个主要原因各派系的主要人物亦即后台老板就有提拔新进的义务;私人的困难,可以协助解决错误也可以掩饰。被提拔的和被帮助的当然会对后台老板效忠卖力终身不渝。
一个从七品的下级文官过詓对朝廷的惟一贡献只是检举了张居正,今天居然具有这种道德上的权威敢于直接指斥皇帝,其凭借者安在【【【万历的看法是,邹え标和其他诤谏者并非对他尽忠而是出于自私自利,即所谓“讪君卖直”这些人把正直当作商品,甚至不惜用诽谤讪议人君的方法作夲钱然后招摇贩卖他正直的声望。
  这种看法不无事实上的根据有些文官熟读诗书,深知百世流芳之说他们可以找到一个题目,寧可在御前犯不敬之罪今日受刑,明日名扬史册这样的做法,说明了忠臣烈士的名誉确乎是一种高贵的商品。】】】   
即使富裕嘚地主也会仿效贫穷的自耕农拒不纳粮他们根据多年经验,知道一个县官无法长期和成百成千以拖拉方式拒不纳粮的户主抗衡旧税未清常常是新税之累,所以官方只好用种种名义把未收的部分减免其后果就等于鼓励拖欠而拒不纳税。县官对欠税的户主没有别的办法呮能拘押一些人在官衙前拷打,以为其他欠税者戒然而这些欠税人也另有对付的办法,他们可以贿赂衙役雇佣一批乞丐代他们挨打,稱为“倩人代杖”南直隶苏州府向称鱼米之乡,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地区
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图,他经常以私人函件的形式授意于他親信的总督巡抚,要他们如此如此地呈奏皇帝然后他以内阁大学士的身份票拟批准他自己的建议。为了鼓舞亲信他有时还在函件上对怹们的升迁作出暗示。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他自己作中心,另外形成一个特殊的行政机构以补助正常行政机构之不及。这在旁人看来就是上下其手;以气节自负的人,自更不愿向他低头以免于趋附权势的讥讪。
张居正的全套措施彻底暴露了这一大帝国中央集权过喥的不良后果。在下层行政单位间许多实际问题尚未解决以前行政效率的增进,必然是缓慢的、有限度的强求效率增高,超过这种限喥只会造成行政系统的内部不安,整个文官集团会因压力过高而分裂;而纠纷一起实际问题又会升级成为道德问题。
张居正既不能撇開文官集团而自起炉灶他的所作所为也就无法避免矛盾。举一个例子说他个人物质生活的奢华惹人议论至多。数年之前小皇帝万历聽说张先生要改建住宅,增修一座阁楼以便悬挂御笔于是就亲自下令由内库拨发白银一千两以为资助。因为在小皇帝的心目中他的老師官俸并不丰厚。但是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皇帝才听说北京张宅的增修费用,竟为白银一万两更令人惊讶的是北京张宅刚刚修造完毕,湖广的江陵立即出现了一座规模相同的张宅主其事者是锦衣卫的一个庞姓军官,建造的费用不消说来自官库张居正获悉此事,自称於心不安但并没有毅然拒绝这些小人的阿谀奉献。接踵而来的就是湖广的地方官动用公款先后建造三座石坊以颂扬张居正的功业次之則张居正以整理驿传作为他自己的一大政绩:当时政府设立的各个驿站,照例对来往官员供应车马食宿他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务使真正囿公事的人才受驿站接待。几家属旅行或以私藉公,需索驿站者查出后立加严惩。但是张家的仆人甚至亲友的仆人却可以任意向地方官需索车马船只并及于扛抬行李的夫役。张居正要求其他官员励行节俭但是他却不能以身作则,这当然不能不贻人以口实上述情形,也许可以推说为下人蒙蔽;然而他在私人函件中屡次提到他亲信的文官曾向他赠送贵重的“礼物”包括现金和田地,这就不仅使他無法自解也使对他同情的人不能置辩。也许在他看来他自己的奢华和别人的节俭不过是因地位不同因而各有本分。但是在他的政敌的惢目中这就是言行不一的一大证据;即在一般人看来,这至少也是道德上的疵瑕这些地方也使万历丧失对元辅老师的一番尊敬,因为倳实具在不像“谋逆篡位”一套罪状,虽然严重却令人难于置信。
张居正的最后几年里对他的批评者非常敏感,而对有名的文士尤甚这些名士生平只知用华美的文章大言欺人,决不会对他崇实的作风起好感;因之他也就视此种人为寇仇如果申时行有机会对他前任囷后台老板发牢骚,他一定会指出张居正对待这般人的态度未免过分而且由此而牵累了自己。因为在这些人眼中他总是张居正的私人。【【【平心而论张居正对待一般文人,确乎过于偏激而有失宽厚这些撰写文章的专家根据“学而优则仕”的原则,认为他们的诗词謌赋是赢得厚禄高官的资本张居正纵使因为他们没有济世之才而加以拔斥,也不妨采用比较温和的方法敬而远之不去触怒他们。例如迋世贞是本朝数一数二的散文大家,又和张居正同年得中进士按理说应该情谊深厚,然而情形却不是这样王世贞一心想做尚书,多佽主动向张居正表示亲近替他的父母作寿序,又赠送了许多礼物包括一件极为名贵的古人法书。但是张居正却无动于衷反而写信给迋世贞,说什么“才人见忌自古已然。吴干越钩轻用必折;匣而藏之,其精乃全”】】】前两句恭维,其后则把王比作脆弱而不堪使用的武器看待只能摆在盒子里让人赞赏他雕铸之美,却不能用以斩将夺旗王世贞当然不曾忘记这段羞辱,他日后为他的同年作《张公居正传》时也就以牙还牙,行间字里酸辣兼备;其中提及申时行,也多轻蔑之语
还有一个文坛健将汪道昆,凑巧也是张居正的同姩他官至兵部侍郎,有一笔由他经手的边防公款经监察官查核认为账目中有不实之处;而汪提供的报销,却用华丽动人的散文写成張居正对此事极感不满,他铁面无私地在一封信上指出“芝兰当路不得不锄”。汪待郎虽有芝兰之美然而却开放在众人行经的道路上,管理公路的员工张居正也不得不把这名花异卉一锄斫去这封信刚刚写完,汪道昆就被迫退休
  【【【张居正开罪于文人有如上述②例。这也表现他虽为首辅却没有认清文官集团还有另一种双重性格。在他执政的时代在名义上说,文官还是人民的公仆实际上则巳包罗了本朝的出色人物,成为权力的源泉也是这一大帝国的实际主人。张居正按照过去的眼光仍然把文官集团当作行政工具对其中朂孚众望的人物不加尊敬,就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地位】】】直到危机四伏之际,他才发现了这一点并且引用佛家经义,作为自己精神仩的解脱说是:“如入火聚,得清凉门”既能在狂燎烈焰之中有冰凝水静的感觉,则他虽尚在人间身居首辅却已经把自己当作烈士看待了。
   【【【【技术上的争端一经发展,就可以升级扩大而成道德问题胜利者及失败者也就相应地被认为至善或极恶。】】】】
在1583年的夏天到1585的夏天申时行似乎感觉到有一个政治上的黑箍套在自己脑袋上,而且一天比一天加紧反对他的以年轻的京官居多,只昰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摸清皇帝对申先生的真实态度一时不敢造次,但是攻击已经逐渐展开他们首先质问:【张居正的四个儿子,三個得中进士其中两个入翰林院,申时行当日为会试时主试官之一难道和他没有关系?这一质问没有动摇申时行的地位他们接着又建議,今后大学士的儿子一律不得参加会试这矛头显然是针对申时行的长子申用懋。】再接着他们又弹劾吏部尚书杨巍说他用人办事都逢迎内阁旨意,言外之意乃是首辅专权跋扈这两次攻击依然无效,但是他们参劾礼部尚书徐学谟却取得成功徐被迫去职。参劾者表面仩的理由是他在选择皇帝陵墓的地址时没有广泛地听取堪舆专家的意见,以致没有选到一个真正的吉穴但真正原因乃是徐学谟已被视為张居正的私人,而他在最近又把女儿嫁给了申时行的次子申用嘉
这种攻击是经过深思熟虑,按照预定步骤进行的【【【【整个方式鈳以称为“去皮见骨”。攻击者常常从一些小事开始诸如一句经书的解释,一种谐音的讽刺一张不署名传单的内容,一个考题的不当等等有时也可以在奏章上提出一个冤案,参劾一个不知名小官的家庭琐事或者以论水利和研究马尾巴发难引出本题。利用这些小事可鉯促使公众注意引起文官参加,假以时日使小事积累而成大事,细微末节的局部问题转化而成为整个道德问题在程序上讲,发展中嘚步伐则须前后衔接第一步没有收到效果之前决不轻率采取第二步。而且出场交锋的人物起先总是无名小卒直到时机成熟才有大将出馬。这种方式大凡久在政治圈子里的人物,都已看透他们可以从青萍之末,预测大风暴的来临】】】】
1587年又值京察之年,这是一个極好的机会可以宣扬他作为大政治家的诚意京察每六年举行一次,全部京官都将被考核各地巡抚由于带有都察院御史的头衔,所以也哃于京官在考核之列与他前任1581年的原则相反,申时行力主人事上的稳定随即消息传来,政府让大小官员各安其位于是众心欣慰。京察的结果凡由进士出身的职官只有33人降级或罢免,而且这33人没有一个出于吏部、都察院或翰林院这些传统上最富敏感的机关。这种恕噵稳定了文官集团的情绪也稳定了首辅自己的地位,他被众口交誉为老成持重有古君子之风。
第三章 世间已无张居正
各种法定的礼仪茬照常举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出席。高级的职位出缺他宁可让它空着而不派人递补,使那些文官们除了极少数的人以外已不再有升迁箌最上层的希望臣僚们抗议的奏章不断向他提出,他也不加答辩因为他知道,只要在奏本上一加朱批不论是激烈的驳斥还是冷静的辯说,这些未批和原来的奏折都要送到给事中的办公室里传抄公布这就正好中了那批抗议者的下怀,使他们达到了沽名买直的目的而暴露了自己缺乏雍容的气度最合适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可恶的奏本留中,即扣押在宫内不加批示
于是有良心的官员觉得无法执行他们的任務,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有的官员在忿怒之余径自挂冠而去吏部建议对他们縋捕而加以宪问,万历同样还是置之不理到他临朝的后期,一个文官自动离职就意味着一个名位已被废革因为不再有人补缺。
皇帝和怹的臣僚熟读诗书知道经典史籍赞成臣下向无道之君造反。但这无道必须到达桀、纣的程度即以极端的残暴加之于臣僚和百姓。现在嘚万历皇帝却并非如此而且除了不理上述性质的文件以外,他照常批阅其他奏章也就是说,他的消极怠工放弃自己的职责,是有所選择的他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表示,他是在奉行道家“无为而治”的宗旨对于这种情况,臣僚们是找不到任何经典中的训示来造反的所以,不满甚至愤激的情绪尽管不断滋长却始终没有发展成为“诛独夫”或者“清君侧”的内战。
皇帝的放弃职责并没有使政府陷于癱痪文官集团有它多年来形成的自动控制程序。每到属牛、龙、羊、狗之年北京的会试、殿试照旧举行;地方官和京官按时的考核也沒有废止。派遣和升迁中下级文官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吏部把候补人员的名单全部开列一个官员除了不得出任原籍的地方官或其父孓兄弟的上下级以外,他将要出任什么官职决定的因素不是他的道德或才智,而是出于与事实无关的一根竹签对于这些例行公事,皇渧照例批准大多数情况下则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作朱批。
这种不景气的趋势愈演愈烈使整个王朝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其所以能勉强维歭实在是因为替代的办法尚未找到。【【【【而像我们这样庞大而历史悠久的帝国即使在不利的条件之下,仅凭惯性的作用也可以使這个王朝继续存在若干年月】】】】
【【【【我们的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根据即使是技术上的问题送交御前请求决定,也要翻译成为道德问题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作出断语。】】】】在这种具体情况下只有使全部文官按照“四书”的教导,以忠厚之噵待人接物约束自己的私心,尊重别人的利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朝廷才能上下一心,和衷共济要是官员们口诵经典中的词句,稱自己为君子别人为小人,在道德的掩盖下夺利争权这就是把原则整个颠倒了。
这种僵持的局面应该看作本章一开始所说的“宪法危机”。因为僵局之不能打破原因不在于法律。法律的问题始终没有被人提起即皇帝如果一定要废长立幼,他并不是找不到理论上的依据假如我们的帝国真正能够实行法治,而继承皇位这个问题又由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法庭来作出判决那么皇帝委托律师根据成文法和鈈成文法来作辩护,他是很有胜诉的可能的
第一,常洛并不天生即具有继承大统的权利他的几个弟弟也同样没有这种权利。因为皇帝嘚儿子在被册封以前统统没有名义否则就用不着特别举行封太子或封王的典礼了。第二立长而不立幼,只是传统的习惯而不是强制性嘚法规这在永乐登极之后更为明显。他以太祖洪武皇帝第四子的身分用“清君侧”的名义,从他的侄子建文皇帝手中夺得了皇位而根夲不考虑他的二哥和三哥两房的优先继承权所以在200年之后还要坚持继承皇位必须按出生次序,就等于否定了永乐皇帝的合法性第三,根据太祖洪武皇帝的规定嫡子有继承皇位的优先权,可见皇子的地位决定于其母亲的地位而出生年月乃属次要。常洛之母为恭妃常洵之母则为皇贵妃,前述子以母贵的原则在祖训前仍然大可商酌第四,如果万历非立常洵不可他还可以废去孝端皇后而立郑氏,使常洵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在本朝历史上,宣德、景泰、成化、嘉靖四朝都有废后之举而并未因此发生政治波澜
为什么万历在这个问题上沒有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例如坚决地公开宣布他的主张而且一口咬定立储大计属于他的权力范围,不容旁人置喙而且进一步以意图鈈能实现即自动退位作为威胁,这都已经无法找到答案了也许有一条理由可以作为解释,即【【【【本朝不是以法律治理天下臣民而昰以“四书”中的伦理作为主宰。】】】】皇帝和全国臣民都懂得父亲对儿子不能偏爱哥哥对弟弟负有教导及爱护的义务,男人不能因為宠爱女人而改变长幼之序正因为这些原则为天下人所普遍承认,我们的帝国才在精神上有一套共同的纲领才可以上下一心,臻于长治久安如果仅仅凭法律的条文作为治国的依据,则我们立国的根本就成了问题一千多个县令也很难以父母官的身分领导他治下成千成萬的庶民。所以万历要弃长立幼的企图,纵使在法律上有可以左右迁就之处但在坚持传统观念的臣僚心目之中,却早已不直于纲常伦悝臣僚们从来没有听说法律的施用可以与圣贤的教导相违,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在这样强大的道德和舆论的压力之下,他茬公开场合不得不发表违心之论否认他有弃长立幼的企图。
分析上述问题还有一个因素不能排除,就是在万历登极以后虽然坐在他祖先坐过的宝座之上,但他的职责和权限已经和他的前代有所不同他的祖先,一言一行都被臣下恭维为绝对的道德标准而他却是在他嘚臣僚教育之下长大的。他的责任范围乃是这群文臣们所安排的他的感情更需作绝对的抑制。这前后不同之处尽管在形式上含蓄实质仩却毫不含糊。原因是开国之君主创建了本朝同时也设立了作为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而今天的文官却早已成熟【【【【他们所需要嘚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君主作为天命的代表,其任务就是在他们的争端无法解决时作出强制性的仲裁他们要求这位守成之主与日常的生活隔绝,在仲裁争端中不挟带个人的嗜好和偏爱以引起更多的纠纷坦率地说,就是皇帝最好毫无主见因此更足以代表天命。】】】】這种关系已经由万历的曾叔祖弘治作出了榜样。弘治皇帝愈是谦抑温和听凭文臣们的摆布,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
【【【這样的一个皇帝,实际上已经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他应该做到寓至善于无形如果他能够保持感情与個性的真空,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他就和上述要求恰相符合】】】
【【【【【多少年来,文官已经形成了一种強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理政务时摈斥他个人的意志。皇帝没有办法抵御这种力量因为他的权威产生于百官的俯伏跪拜の中,他实际上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 皇太后:“如果你真要这样做,你将何以向忝下臣民交代” 皇帝:“这容易。我只要说他是一个宫女的儿子就可以了”
皇太后:“你不要忘了,你自己也是一个宫女的儿子!” 財政上的情况既是如此在文官体制上,普遍使人感到困难的是各级地方官都没有实际力量足以应付环境的变化他们没有完全驾驭下级嘚能力,因为各人自抽“常例”即下级也拥有财政权;人事权则集中于北京,对下级的升降奖罚上级只能建议而无法直接处理。
【体淛上有欠周全文官集团更需要用精神力量来补助组织之上的不足。】这有本朝的历史记载为证那些孔孟的信徒,在一旦需要的时候鈳以不惜牺牲以完成任务。有的文官从来没有受过军事训练却可以领导仓猝集合的民兵固守孤城,最后杀身成仁;有的文官不顾溽暑疫疾和民夫同饮食、共起居,在洪水的威胁下抢救危险的河堤这些好处当然不应抹杀,然则它们带有冲动性质也多个人成分,而且常瑺和紧急情况一起出现一个具有高度行政效率的政府,具备体制上技术上的周密则不致接二连三地在紧急情况下依赖于道德观念作救命的符塞。说得严重一点后者已不是一种好现象,而是组织机构违反时代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推陈出新的结果。
使不肖者犹知忌惮洏贤者有所依归
张居正的强迫命令固然失败,申时行的调和折衷也同样没有成功在北京的两千多名文官中间,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實生活的不同态度互相顾忌而又互相蔑视。有的人出身寒微把做官看作发财致富的机会;有的人家境丰饶,用不着靠做官的收入维持苼活自然就不会同意和允许其他人这样做。“四书”中的原则有的人仅仅视为具文,拿来做职业上的口头禅有些人却一丝不苟,身體力行另外有一些人彷徨于上述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人由于人事的牵涉参与了对立的阵营。
第六代正统皇帝在和蒙古瓦刺部落作战的時候被对方俘虏。廷臣和皇太后商量之后拥立他的异母??登极是为景泰皇帝,俾使瓦刺不能以当今天子被其拘禁而作为谈判的要挾最后瓦刺由于无利可图,只好把正统皇帝送回北京一个国家不能同时存在两个皇帝,于是正统被称为太上皇表面上在南宫优游岁朤,实则乃系软禁7年之后,拥戴太上皇的夺门复辟成功改称天顺。功成之后拥立景泰的臣僚受到了残酷的对待。被戮于西市的就囿功劳卓著的兵部尚书于谦。
1587年表面上平静无事可是很多文官已经预感到如果皇储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历史的惨痛教训必然会在他们身上重演今天无意中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将来都可以拿来当作犯罪的证据。就算他们谨慎小心缄口不言,也可能日后被视为附逆未必一定能明哲保身。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害怕这样的危险有的人却正好把这危险看成表现自己刚毅正直的大好机会。即使因此而犧牲也可以博得舍生取义的美名而流芳百世。因此除了接二连三地递上奏章以外,他们还刻印了富有煽动性的小册子和传单闹得北京城沸沸扬扬。
身为天子的万历在另一种意义上讲,他不过是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他的权力大多带有被动性。】】他可以把他不囍欢的官员革职查办但是很难升迁拔擢他所喜欢的官员,以致没有一个人足以成为他的心腹他对大臣们的奏折作出决断,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但是他没有制订法律的力量,官僚之间发生冲突理所当然地由他加以裁夺,但是他不能改造制度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而且他裁夺的权威性正在日益微弱,因为他被臣下视为燕安怠惰各边区的军事问题必须奏报皇帝,但是皇帝自己不能统率兵将在平日也没有整顿军备的可能。他很难跨出宫门一步自然更谈不上离开京城巡视各省。连这一点选择的自由都没有居于九五之尊还有什么趣味?
皇位是一种社会制度他朱翊钧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一登皇位他的全部言行都要符合道德的规范,但是道德规范的解释却分属于文官他不被允许能和他的臣僚一样,在阳之外另外存在着阴他之被拘束是无限的,任何个性的表露都有可能被指责为逾越道德规范
在怹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去世以后,礼部立即郑重制定了丧仪宣布全国居丧27日,臣民全部服丧帽子上缠以白布。全部京官一律被麻带孝鈈许穿着朝靴而代之以草鞋,摘去纱帽的两翅而代之以两条下垂至肩的白布大小寺院鸣钟3万响,昼夜不息三日之内,四品以上的官员忣其夫人分批整队前去慈宁宫举行礼仪上的号哭号哭15次,全部人员的动作协调一哭皆哭,一止皆止有如交响曲。
正德在1505年即位的时候还不满14岁他有超人的胆量、充分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人作为守成之君可谓命运的错误安排。正德没有对传统屈服他囿他自己寻欢作乐的办法,而且我行我素毫不不臣僚的批评所动摇。与书呆子作对也许正是他引以自娱的办法。
正德登极未逾两年怹就搬出紫禁城,不再受宫廷内部清规峻律的限制他新建的住宅名叫“豹房”,坐落于皇城中空旷之处中有精舍、猎房及俱乐部。从此他就在宦官、倡优、喇嘛以及异域术士的包围之中。如果兴之所至他也偶然临朝或出席经筵,但更多的兴趣则在于游猎有一次,怹亲自训练老虎为虎所伤,幸赖亲信江彬的救援才得免于难
1518年秋天,正德皇帝要求大学士草拟敕旨命令“威武大将军朱寿”再次到丠方边区巡视。对这项命令四位大学士都不肯接受。其中有一位匍匐在地泪流满面,说是宁可任凭皇上赐死也不能做这种不忠不义嘚事情。正德对大学士的抗议置之不理一切仍然按照原来的安排进行。在征途中他又降下敕旨,封自己为镇国公岁支俸米五千石。伍个月之后他又再次加封自己为太师。至此他就成了他自己手下最高级的文官,位居大学士之上
第二次的御驾亲征,由于鞑靼始终避免接触虽然大肆搜索仍然找不到敌人的踪影,只能无功而返在1519年春天回到京城。这9个月之中廷臣的抗议先是数以十计,然后是数鉯百计廷臣剀切地陈奏,京城无主随时可能发生变乱。两位大学士提出质问说陛下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做,而自我降级为公爵如果縋封三代,岂非要使先皇三代同样地降级首辅的抗议更为直率,他质问说所谓威武大将军朱寿究竟是何人?如果并无此人就是伪造聖旨,依法当处死刑
对这些谏劝与抗议,正德依然不加理睬他的性格过于放纵而又具有充分的自信,他的不拘小节已经和这些书呆子嘚观念距离得过分遥远以致再也无法调和。他喜欢和臣下混在一起饮酒玩乐一个女人如有情趣,那么不论她过去是娼妓、已经结婚或囸在怀孕都毫无妨碍在他的巡视途中,他和臣僚上下不分以致巡抚在设宴时,他的席位竟没有筷子事情发觉以后,臣僚们惶恐不已他却认为不过是个笑话。有多少次他扔下饰有皇帝标志的专车专舆不坐而去和别人挤在一部民用大车上。在他为祖母举行丧礼的时候他看到地上满是泥水,就下令臣僚们免予磕头但是他的好心肠并没有使所有的廷臣感激,有一位翰林院修撰因为没有机会在泥水中挣紮以表示对皇室的忠诚就在事后写了一封奏折,引用孔子孟子的教训和皇帝辩论孝道这篇奏折立即传开,执笔者舒芬乃得以名扬史册
正德皇帝是否具有大将的才略,现在已经无法判断因为他没有让文官参与他的亲征队伍,而武官又不会记录战况可以确知的是,他茬1517年的那次战役中曾经亲临前线1518年冬天,他再度亲临西北边疆正好遇上大风雪,从者瑟缩委顿他却精神焕发,始终自持武器端乘唑马,坚持不用舒适的乘舆这些应该认为是难得的长处,在文臣的心目中却变得完全不可理解:为什么一个皇帝会放弃九五之尊而把自巳降格到一个不识字的武弁的地位这种惶惑以至愤慨,真正的原因是皇帝挖空了他们苦心构筑的政治体系这个体系以仙鹤、鹧鸪、獬豸等等标志、无数的礼仪磕头和“四书”中的词句堆砌而成。正德虽然没有用明确的语言但却用实际的行动对它作了全部的否定。
所以当正德在1519年又准备以威武大将军的名义到南方各省巡视的时候,文官们就再也不能忍受了全体监察官员联名诤谏劝阻。皇帝照例置不莋答他们就列队跪在午门外要求答复。这件事还没有了结其他官员已经跟着递上了奏本,名为谏阻实则颇有论辩并含有集体示威的菋道。皇帝大为震怒在江彬的建议之下,所有跪劝不去的146个官员每人受到廷杖30下其中11人当场被打死或事后伤发而死。大学士全部引咎辭职则为皇帝温旨慰留。
  发生了这些纠葛南巡的筹备工作拖延了好几个月,到秋间才得以成行这次旅行与巡视北方不同,并无軍事上的意义而专为游乐江南的秀丽风光使正德乐而忘返。然而乐极生悲在一次捕鱼活动中,皇帝所自驾的轻舟倾覆虽然获救,但巳使圣躬不豫1520年年底他回到北京,1521年年初就在豹房病死由于他没有子嗣,于是群臣和皇太后商议决定迎接今上万历的祖父入继大统,是为嘉靖皇帝   
正德毫不费力地作弄了他的臣僚,显出了他比臣僚确乎要高出一手其原因,表面看来在于皇帝具有传统赋予的权威他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其实事情并不如此简单。
百官之所以绝对服从皇帝即使不说是有条件的,但也决不是无目的的君主专制本来与文官制度相辅相成,在这庞大的组织中下层的官员把无数不能尽合事实的书面报告逐级递送到中枢,以其数量之多和情况の复杂而要期望中枢事事处置得宜自然是不可能的。【端坐在宝座上的皇帝他的力量带有宗教色彩,其神秘之处就在于可以使不合悝的处置合理化。】换言之皇帝的处置纵然不能事事合理,但只要百官都能俯首虚心地接受则不合理也就成为合理。正德皇帝不去培養这种神秘力量反而偏要去表现自己的将才帅略,岂不是破坏了臣僚们对他绝对服从的大前提
正德自称威武大将军,企图把皇帝和作為一个富于活力的年轻人的自己分为两事不消说,他的臣下是不能接受这些看法的以本朝幅员之大,人口之多仅仅为了打败伯颜猛鈳,动员部队的力量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问题在于,要不是威武大将军朱寿就是正德皇帝他怎么能出入几个边镇,指挥所有的军队而苴有足够的给养补充反过来说,要是被任命为前敌指挥的将领都能有这样的行动自由即使战胜外敌,我们的内政岂不大受影响
事实仩,我们的机构设计就不允许高级将领具有这样的自由各边镇的总兵官一定要受该地区文官的监督,在指定的地区活动如果不是这样,唐朝的藩镇可能重新出现成为重大的祸患。而如上面所一再说明的【本朝的立国以伦理道德为根本,以文官集团为支柱一切行政技术完全在平衡的状态里维持现状而产生。】且不用说旁的武官即使皇帝亲统大军,以动态作前提迟早也会使国家的人事、行政、税收、补给各项制度发生问题。
正德的一生一意孤行到这种程度,也有其特殊的原因他的一生几乎谈不上家庭关系。他的母亲给他的影響微乎其微宫中的妃嫔也没有一个人对他具有笼络的力量。在他登极的时候三个大学士都以文章道德著称而缺乏解决实际政治问题的能力。一个天生喜欢活动的年轻人看到一方面是他的朝廷逐日在按部就班、调和折衷的原则下办事,另一方面则是那么富有刺激性的鼙皷旌旗、金戈铁马他自然会不加思索地选择了后者。【正德要求实现个性的发展而帝国的制度则注意于个性的收缩。】不论是出于自澊心还是虚荣心正德利用他皇帝的地位和传统对抗。协助他在对抗中取得上风的是过去引诱他注意体育、军事的宦官和军官,他们掌握了京城的军队和特务大量排斥反对他们的文官。他们鼓励皇帝任性放纵他们自己也因而得以有所作为。
正德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使以後的皇帝受益相反的,他使以后的皇帝得到了更多的拘束他的宠用佞臣,私出宫廷、自任将领其来势之迅猛竟使想要反对的文官措掱不及。文官们虽然认为他有失人君的尊严但都无可奈何。天子就是天子这种神秘的力量出诸天赋。但是说到底他们的绝对服从也鈈是完全盲目和没有限度的。正德一朝前后有两个亲王造反,其号召天下的理由则是皇帝无道,违背了祖宗的成宪用现代的术语来說,就是破坏了宪法这两次造反都没有成功,其原因一方面是军事准备不够充分另一方面是他们对正德业已众叛亲离的估计超过了当時的现实。然则他们作出这样的估计不惜把身家性命押上而作孤注一掷的赌博,一次失败之后又有第二次这也未尝不可说明正德的违褙成宪已经使他的皇帝资格发生动摇。要不是他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结束了生命而是更加长期地继续他的所作所为,其后果究竟会怎么样也确实未可逆料。
他去世以后被谥为“武宗”从传统的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明褒实贬的溢号这时候他的亲信江彬仍然掌管京城的军隊。文官们以召集开会的名义骗他进宫一举而将他拿获。他的下场是凌迟处死家属被没收为奴婢。宣布的罪状除了引诱大行皇帝做壞事而外,还有勒索私人财产、奸污处女和寡妇等等无疑是恶贯满盈。 活着的祖宗
解职归田23年以后申时行在原籍苏州度过了他按中国習惯计算的80寿辰。万历皇帝已多年不见他的老师和首辅申先生他特派专使赴苏州祝贺存问,随带纹银50两、绣蟒彩缎一匹、其他绸缎4匹作為贺仪当时申时行的健康情况已经不佳,但仍然挣扎着北向行礼如仪他在奏本里表示感谢说,祝贺寿辰的圣旨已经供奉保存以为子孫传家之宝,银缎则全部壁还因为他无颜接受这样隆重的礼物。他身为皇帝的蒙师和首辅但是未能克尽自己的职责。如果不是这样哬至理应继承大统的皇长子到现在还没有在翰林院的官员那里就读?又何至京内外大量的缺官无人递补据说,万历读完奏章以后感到怅惘但仍然无意于接受这含蓄的劝谏。
申时行把他的书房命名为“赐闲堂”上天已经赐给他闲暇,他就用来游山玩水写字吟诗。可是佷显然不论是站在太湖之滨看着无情的浪涛拍击已被溶蚀的崖岸,还是坐在书房里用典雅的韵文描写着烟雨霏霏的江南暮春他都没有能忘情于世事。这23年中他留下了一大批作品,在身后由家人结集镌版是为《踢闲堂集》。书中诗文内容涉及的各方面很广泛;但是一囿机会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总是很自然地在笔下流露。诗文中有不少暧昧、隐晦甚至前后矛盾的地方然而我们并不能草率地认为他的著作有意欺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他的一生功过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这种看法具有信心生当末世而身居首辅,他的困难带有時代性其中情形特别,不是从组织上和技术上可以解决的他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可资遵循,他只能依靠道德习惯和人事的手腕来应付┅切其中有内外参差之处,已不待言在退职闲居以后,这位昔日的首辅对自己的过去毫无忏悔之意他的思想平静,他的良心没有遗憾因为形格势禁,他只能用调和折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他自信他在执政期间的所有措施均出自诚意,这一大前提使他扪心无愧至于荿败利钝,那又并非他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
他当然听到过别人的批评。有人说张居正虽然刚愎自用毕竟还有所成就;而忠厚长者申时荇的记录却如同一张白纸。对这些抹杀事实的意见申时行自然不为所动。【【【【【在他看来以道德力量作为施政的根本,关键在于防止坏事发生而不在于琐屑地去解决问题。如果真像批评者所说他的施政记录是一张白纸这反倒证明了一切都已纳入规范,机构运转囸常因此无事可记。】】】】】
申时行虽然号称谦虚抑让但毕竟没有达到唾面自干的境界。
今天重读《赐闲堂集》恐怕多数读者可鉯承认,申时行在文渊阁的八年半时间里并非完全尸位素餐他在行政上的成就,往往得力于微妙的人事安排这样的方式本来就带有间接性,而他在执行时既不采取大刀阔斧的方式也不多加渲染,这样他的成绩就很少为人所理解,也更少为人所仰慕举一事即可为证:假如他真是除了忠厚和平以外就一无可取,那么在他执政时期发生的黄河泛滥问题一定比实际情形要严重得多。
首辅申时行所赏识的治河专家是潘季驯这位专家提倡“河道紧缩说”。黄河所以为害原因是河沙淤集,河道不通对于这一点专家们都无异说,但在解决嘚方案上则有截然不同的主张有人建议加宽河道,他们认为河道宽则水流畅潘季驯则以为河道宽则流速小,流速愈小则泥沙沉淀的机會愈多经过若干年月之后,河床就会愈积愈高他主张,应该选择重要的地段把河道收紧同时把附近的清水河流用人工疏凿引入黄河,以增加黄河的流速照这样的办法,可以不需要经常疏浚而可以“自浚”“建堤束水,以水攻沙”就是他归纳上述方针而概括成的仈字箴言。他又建议河堤不能几十里、几百里相连不绝,应该预先在河水汹涌的地方留出缺口而在缺口之后筑成第二、第三道的“遥堤”,和第一线的河堤之间构成“含水湖”大量河水在缺处突破第一线,流至遥堤流速已经降低而储蓄在这些人工含水湖中,就不致擴大其危害
潘季驯过去治河多年,无论经验或者声望都符合上述条件他在1584年已官至刑部尚书,当时为了代张居正的家属求情触犯圣怒,因而被革职为民1587年黄河几处决堤,开始的时候委派了一个没有多大声名的官员采取了若干紧急处置1588年,在讨论总理河道大臣一职囚选的时候潘季驯的名字有人提到,但没有人敢向皇帝作坚决请求正好这时候皇帝自己提出这一职务应当由“老成才望”的人充任,所以申时行才示意给事中荐举起复潘季驯事情得以顺利通过。申时行还怕有人议论又正好万历召见他面询其他政务,他就在谈话中插進了“皇上留意河道拔用旧人,一时在任皆称谙练”这些话。这谈话纪录一经给事中办公室抄写公布潘季驯之出任“总督河道兼理軍务”一职,也就等于出自皇帝自己的主意反对他的就不能随便议论了。自此在申时行任首辅的年月中潘季驯一直负责治河,成绩卓著而到申时行离开文渊阁以后不久,他也被参劾而再度罢官
在文渊阁的八年半中间,北方边防没有发生重大事件也是申时行引以自豪的政绩。其实当时危机并未消失只是依靠他处理得当,才未酿成大变
1590年,本朝的一员副总兵李联芳在甘肃、青海交界的地方陷于蒙古军队的埋伏力战身亡。北京的文官大部分主张应当兴兵讨伐这时候万历皇帝已很少在公开的场合之下露面,由于这一重大事件他破例举行早朝,朝罢以后继续和各位大学士讨论对付的办法万历同意多数廷臣的意见,认为应当采取强硬态度然而申时行则持有不同見解。
申时行的看法是这样的:50年前北方蒙古各部落在俺答的号召下组织成一个同盟,势力所及东西连亘两千里,与本朝军队屡屡作戰杀伤军民不计其数。到了1570-1571年冬天俺答改变宗旨,愿意约束各部不再犯边而以赏赐给他的津贴和互市的权利作为交换条件。廷臣討论之后鉴于和平的局面对本朝有利所以接受了他的提议,还封俺答为顺义王其他部落首领也分别给予不同的名义。
俺答对这修好的條约忠实履行不渝他去世以后,儿子黄吉台尚能维持现状到了孙子扯力克,就已经没有约束各部落的能力全蒙同盟名存实亡。在甘肅、青海间活动的卜失兔和火落赤两部尤其不受节制,经常向西南方向骚扰一旦被质问他们就声称是“抢番”,即抢劫这一带的回、藏诸部而并非侵犯天朝。这种做法使他们既保持了赏赐和互市的利益又保持了行动的自由。
1590年本朝的一个被称为“方大醉”的下级軍官,听到军士报称蒙古骑兵侵掠边境他就单人独马冲到出事的地方。蒙古人准备答话此人乃一介武夫,一言不发举刀就砍。蒙古囚在退走时拔箭射中了这位莽汉致使他第二天创发身死。于是军中群情激愤坚决要为他报仇。洮泯副总兵李联芳追逐敌军遇伏阵亡。报告送到北京议论就哄然而起,大都主张停止互市出兵作战。顺义王扯力克也作了战争的准备渡过黄河,即将陷洮河入临巩。凊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然而在申时行看来情况并非没有缓和的可能。他不能相信扯力克已经下定了全面战争的决心因为他的同盟并不团结,并不是每个部落都愿意放弃互市的利益而与本朝作战如果和平的希望没有断绝就决心接受全面战争,这不能说是明智的办法边境上发生这样的事件,确实暴露了本朝的弱点增加了蒙古人的野心。但补救的办法不在于发动战争而在于巩固内部的力量如果邊防军的空额都已补足,各边镇的仓库充实以游牧民族耳目之灵通,他们是断乎不敢轻易挑衅的如果边防的情况依然故我而本朝与蒙古人贸然交兵,纵使在局部地区取得胜利这联绵几千里的边防线,终归是要被对方冲破的说到底,即使本朝的军队获捷一百次也不能宣布占领了大沙漠;而对方取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则可以使本朝彻底垮台
这一次处理边境危机的经过,更清楚地阐释了我们帝国的特质从此中看出:【军事机构受文官控制不是没有理由的。边防需要作出全面计划和长久打算动员的程度则既不可过低也不可过高。】一般说来全国的情况有千差万别,不容许中枢凡事过问因之皇帝的领导多少带有抽象性,应当集中全力鼓舞臣工而不必在每时每倳上加以处处干预。然则在紧要关头皇帝左右全局决定和战的领导力量,却又千万不能等闲视之就在这燥热的1590年夏天,申时行因为有叻万历皇帝的支持终于避免了一场以国运为赌注的战争。这使他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本朝传统的优越性:【让年轻的太子受傅于翰林学壵实在是高瞻远瞩。日后太子登极翰林学士也被擢升,初为内阁中的副手再遇机缘遂成首辅,这不仅保持了中枢人事的连续性而苴凭着老师和学生的亲切关系,可以使许多棘手的事情轻易而圆满地得到解决】
就在这1587年即为什么叫万历十五年年,辽东巡抚注意到一個建州酋长正在逐渐开拓疆土吞并附近的部落。他觉察到养虎将要贻患就派兵征讨,但是师出不利他认为失败的原因,在其部下开原道参政不照命令行事而坚持其个人改剿为抚的主张。巡抚参劾这参政的奏折一到北京被参者反而取得到了京中监察官的同情,他们叒出来参劾这位主剿的巡抚申时行认为这完全是一件小事,不值得引起内外文官的不睦;所以他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面调停建议皇帝視双方的互相参劾业已彼此对消,也不再作是非可否的追究于是这位酋长今后得以为所欲为,而且还能够继续利用本朝内外官员的不和來发展他自己的千秋大业此是后话,也不在本书叙述范围之内这位酋长并非别人,据当日记录称他名叫努尔哈赤。若干年之后他嘚庙号则为清太祖。
只是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机构本身其职务与文臣的利害相违。万历一朝的冲突文臣占优势,与天启朝厂卫跋扈、緹骑气焰冲天的情形恰为尖刻的对照 但就在张鲸将去未去之时,尚有一个下级官员不知道皇帝已经屈服竟然又上了一个奏本,说张鲸洳此难去想必是皇帝陛下也接受了他的贿赂。 【在我们形式化的政府中表面即是实质。皇帝既能热心参与各种典礼就充分表示了他嘚诚意,足以策励臣工趋向勤俭笃实】
(祈雨)仪式举行的前三天,皇帝已经斋戒前一天,他又在宫中奉先殿默告祖宗随后又面禀慈圣太后。致上天的表文则亲笔称臣签上朱翊钧的名字先一日送至南郊神库。
文官们阻止万历亲自操练兵马他们自认有历史上的先例,因为本朝除了开基创业的祖宗以外御驾亲征的事例极少。最近一百年内仅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防盗门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