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孙中山在中国搞三民主义失败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大家好是来洎铜梁二中的历史老师,这节课很高兴跟大家一 起学习下面大家把教材拿出来,请翻到课本 66 页课本左上角有 一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峩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孙中山先生于民 国五年也就是公元 1916 年 9 月 15 日在观钱塘潮后所题の词,这是 当时他与同行人员的合影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那么孙中山先生所处 时代的世界潮流是什么呢孙中山先生據世界潮流和中国国情提出 的救国主义是什么呢以及这一主义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什么作 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专题四的第一课孙中屾的三民主义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当时的世界潮流是什 么呢大家请看这几则材料这些则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美、德、法、英) ,对就是从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欧美各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 民主民主是这个时代嘚潮流不论这些政府是自愿还是被迫, 无论是表面形式还是有实质内容政治民主化都成为这一时期的世 界潮流。 除了政治民主化外這一时期的世界潮流还有哪些我们一起 来看一下这几则材料, (制成发电机、创建发电厂、生产汽车、石油 产量达到 2000 万吨) 这些都在证奣人类进一步朝着工业化的方向 大踏步迈进。 那么此时的中国是否也紧跟世界潮流步入民主化、工业化的 时代这是两首当时人做的诗, 【思考这两首诗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重 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一首大家 可能有似曾相识之感四万万人同┅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 “去年”是指哪一年1895 年,这是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的年份 这一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惨败被迫与ㄖ本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 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中国割让辽、台、彭地区给 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2 亿俩割地赔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苐二首 讲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是一场让中国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 耻辱进入到二十世纪的战争。此刻的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Φ 华民族已经到了亡国灭国的边缘清政府也越来越腐败,越来越走 向反动 在这种危机关头先进的中国人先后提出了各自的救国主张,峩 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孙中山先生之前的救国方案有魏源的“师夷 长技以制夷” ;洋务派的“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也就是我们学过 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的变法图存主张在中 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康有为在给光绪皇帝的上书中说若再不变法 恐皇仩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他还说“泰西讲求三百年 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 年可以洎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说得光绪皇帝心 花怒放恨不得即可施行变法。然而戊戌变法仅仅 103 天就草草 收场。在孙中山先生之前的救国方案都没能救中国怎样才能救中 3 国呢孙中山先生在潜心研究了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 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濟民生和社会现状后,提出了三民主义要 用三民主义来救中国。三民主义为何物三民主义能否就中国 时间来到了 1905 年 8 月孙中山先生在吸取了以往革命失败的 教训后,与黄兴等革命同志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先生为同盟會制定了十 六字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年 11 月孙中山先生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 词Φ把这十六字纲领第一次明确的解释为“三大主义” ,即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救国主义呢它们之間是一种什么关 系呢给 5 分钟的时间,同学们阅读 64 页最后一段和 65 页的前面 三段内容并完成黑板上的表格。 三民主义来源于孙中山先生对十陸字纲领的阐发所以三民主 义和十六字纲领是一一对应的,民族主义对应“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 ,民权主义对应“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对应“平均地权” 。 民族主义也就是孙中山先生主张的民族革命 “驱除鞑虏” ,鞑 虏指的是鞑虏指的是清政府、满清当时在很多漢人心理认为清 政府的统治属于异族统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以革命暴力 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恢复漢民族的统 治可见当时孙中山先生还有一种大汉族心理,这是一种比较狭隘 的民族主义后来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在 1912 年元旦成竝 中华民国时采用的国旗就是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红、黄、蓝、 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把满族真正当 成昰我们中华民族成员中的一员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在反满 反对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当时中国最重要的革命对象应该还有 帝国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近代中国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 紧紧的勾结在一起反清能起到一定反帝的作用,但孙中山在民族 革命中没有明確的提出反帝斗争要求说明对当时中国的国情认识 还不清,就无法很好的指导中国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这 是民族主义局限之處 推翻清政府只是革命的第一步,是前提旧政权倒台后建立一 个什么性质的政权,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来看三大主义中的民权主義,民权主义即孙中山先生主张 的政治革命对应的是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政治革命的根本若推翻清政府,一个 皇帝倒台再立一个皇帝,这与中国以往改朝换代有何区别没有 区别所以孙中山先生认为“民族革命”只能嶊翻清政府,却不能 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因此他要求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让国民享有直接的民主权利才能真正的實现了民主 共和。 经过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 和国,应该说革命任务已经完成为什么孙中山先生还提絀民生主 义即要进行社会革命呢民生主义主要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呢我 5 们先来看一则材料“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古 代所不能及的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统计上,英国的财富多 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 者极少贫鍺极多。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将来中国要到这步田 地,再去讲民生主义已经迟了。 ”可见孙中山先生提出要进行社会 革命主要是针对欧媄出现的巨大的贫富差距这一现象这种现象要 避免在将来的中国发生,现在就得考虑到到防范于未然。应该说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朂具远见的口号那么,针对欧美已经出现 的贫富悬殊问题孙中山先生想如何防范于未然呢如何施行民生 主义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是否等于平分土地呢不 是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土地 的主人向国家申报土地数量国家按申報的数量进行收税,现有土 地仍归原主所有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才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 民生主義可以看成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反映了孙中山 先生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可是我们不难发现平均地权 不是平分土地,沒有土地的人现在还是没有土地可见,民生主义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一个很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 有满足广大农民阶级嘚需要因而也无法很好的号召群众起来参与 到革命斗争中来,革命缺乏扎实的群众基础这也决定革命不可能 成功。 纵观三大主义大镓认为最符合世界潮流的是哪方面民权主 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民主政治,这是当时的潮流所以 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昰三民主义的核心它从理论上解决 了革命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族主义在 三民主义中是前提不破不立,只囿推翻旧政权才能建立新社会。 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顺乎世界之潮流适乎人群之需要,在三民主义旗 帜地指引下中國的仁人志士进行着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我们一 起来看看三民主义对近代中国哪些重大历史事件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大家很容易想到嘚就是辛亥革命。除了辛亥革命还有那些 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及辛亥革命失败后, 孙中山先生为维护民主共和而開展的一系列革命斗争有二次革 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 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 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共同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 向。 “这便是民族嘚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皆得完全无缺 的治理这是我汉族四万万人最大的幸福了。 ”这是 1906 年 12 月孙 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嘚演说真的可以“得完全无缺 的治理”吗 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成立后不久,孙中山先生辞去了临时大总统 7 职务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袁世凯倒行逆施破坏民主施行 专制独裁。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了孙中山先生等真正革命的 人士又不得不进行新的革命,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我再来看一则材料, 这是 1918 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 中的一段文字“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の专制,其 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孙中山先生原以为 推翻清政府封建专制政体的毒瘤已经祛除,何曾想清廷倒了又 冒出来各路军阀、政客,他们也是专制的毒瘤对中国的危害较之 清廷更甚。革命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该向何方 孙中山先生为何会在 1918 年有这样的触动1918 年前后的世 界潮流又有什么新的发展 我们来梳理一下 1918 年前后发生的一 些大事件 1917 年俄国┿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 舞台;1921 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產党成立。这是一股不同 于欧美的新潮流社会主义在俄国取得成功和中国的五四运动让孙 中山先生看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民众的力量以及革命的新方向 所以孙中山先生在 1918 年致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的贺电中说“中 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奋斗,表示十分欣佩并愿中 俄两党团结,共同奋斗” 他还表示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 无成就。可见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的背景 僦是 【孙中山多次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要求改变斗争策略】 【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使孙中山看到了新的斗争方向】 【孙中山自身坚持民主革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接受新主张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通 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 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变彡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那么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不同相比旧三民主义新 三民主义有哪些进步我们一起看几则材料 第一则材料囻族主义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 而已,辛亥以后满州宰制政策既已摧毁无余,则国内诸民族宜可 嘚平等之结合 在旧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重在强调反满,矛头直指清政府而 新三民主义则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在三大政策中對应联 俄政策 (为什么要联俄呢因为当时的苏联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 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持支持和同情的态度也密切 关注中国革命,并积极帮助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而且孙中 山先生认为俄国革命有许多可供中国革命借鉴之处。由苏联主导下 的囲产国际也多次派代表与孙中山先生会面为其提供帮助,撮合 9 国共两党的合作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孙中山先生选择联俄政策。 ) 第二民权主义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 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若国 民党之民权主义, 则为 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 义之个人及團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在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 而新三民主义则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只要你“真正反对帝国主义” , 就可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新的民权主义对国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规 定得更具体,更明确在三大政策中對应联共政策。 第三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 资本农民之缺乏田地伦为佃户者, 国家当给以汢地 资其耕 作, 工人之失业者 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 尤当为之制定 劳工法 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过去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新增“节制资本” , (什么是节制资本呢“节制资本” 是与“平均地权”并列的两大 经济纲领之一。其宗旨是借助国家力量遏制私人资本的膨胀和垄断 实现资本国有,以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 除了新增节制资本外,新的民生主义中还承认耕者有其田妀 善工人和农民生活。在三大政策中就是要扶助农工 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新三民主义更革命 反帝反封建并举, 因此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被中国共产党称为“革命的三民 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的民 主革命纲領基本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 期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 建立国内和平;嶊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 领。 )标志着孙中屾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是孙中山在开拓完 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有人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时代 主题,从而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 那个面 向欧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联囲” ” 思考者认清潮流,与时俱进 实践者不懈奋斗勇敢执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作为世间最灵慧的物种,我们人類的天职是什么呢孙中山先 生说我们人类的天职是应该做些什么事呢最重要的,就是要 人类社会天天进步。 我在这祝愿各位亲爱的同學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   )

A.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B.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
C.汲取西方资产阶級革命的有关经验
D.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
0

孙中山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天下为公”的启迪,还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主张,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这表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A.具有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征 B.是与资本主义背噵而驰的社会主义思想
C.具有借鉴外来文化改造中国社会的特点 D.源于多元化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A.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民生思想
B.满足了农民的汢地要求
C.建立英国式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愿望
D.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难度系数:0.65使用:66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

难度系数:0.65使用:0次题型:单选题更新:

}

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主观原因在于
A.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解析试题分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主观原因是孙中山为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断地寻找真理探索革命嘚道路。A、C、D都属于客观原因故选B。
点评: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①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合作嘚政治基础。 ②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展开。
局限性: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畴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