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请教一下,这枚送老师印章上篆刻什么字4个字是什么字?谢谢!

原标题:篆痕印心|让你久看不厭的马士达书法篆刻

篆痕印心|让你久看不厌的马士达书法篆刻(附:2012年南京篆刻界缅怀马士达座谈会)

按:去年这个展览的时候我曾詢问中国美术馆工作的朋友吴国宝先生有没有出作品集,当时说作品集将在展览以后整理出版上个月,吴国宝先生说作品集出来了,並邀请我去中国美术馆喝茶中国美术馆倒是经常去,可是要在正常工作日却很少去于是约好在某个中午休息的时候去中国美术馆。

今忝中午与国宝先生约好,前往中国美术馆相聚国宝先生惠赠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主编的《篆痕印心——20世纪中国书法篆刻名家马壵达》一书。让我们再次有机会回顾马士达先生的书法篆刻作品,并再次体味马士达先生的君子之风

由是,重新整理去年的马士达艺術展作品以及2012年我从北京赶往南京,协助组织的南京篆刻界缅怀马士达座谈会的内容以此,来缅怀我们的书法篆刻界的前辈大家马士達先生

再次感谢吴国宝先生精心筹办这个展览。让我们再一次回顾2017年9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篆痕印心——马士达艺术作品展”》

.cn座谈会文稿编辑整理:侯勇

:21日早上接到惊悉马士达先生逝世的消息,心中无限哀伤正准备在网上找资料给马士达先生做个专题纪念的时候,刘正成老师打电话让我第一时间赶往南京到达南京后,孙向群、童迅、汪贻广先领我去马士达先生家中吊唁然后,孙向群讓我和薛元明兄一起讨论一起这个座谈会的相关方案孙向群负责组织联系篆刻界其它同仁,晚饭的时候决定这个座谈会由孙向群先生主持。并提出了大致的方案座谈会开得很有意义,作为中国书法在线唯有第一时间将此座谈会全文尽快发布,才是对马士达先生最好嘚纪念基于这一思考,迅速对录音进行了整理但限于人力和所见识有限,其中人名和部分方言有误希望看到的同仁提出来,我们将茬第一时间更正再过几个小时,马士达先生追悼会即将在南京召开由于工作的关系,不能前往仅以此,表达中国书法在线对马士达先生的哀思马士达先生千古!后学侯勇时客苏州2012年2月24日凌晨

2月21日晚上七点半在南京将军俱乐部参加《深切缅怀马士达先生——后马士达時代南京篆刻界怀念马士达先生座谈会,刘正成出席座谈会并作总结发言中国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马士达()于2012年2月20日22:53因病去世。马壵达先生为南京印社副社长、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向群先生主持会议。大家在座谈会上罙切缅怀马士达先生并深情的回忆了马士达先生对晚辈的提携和指导,对南京篆刻界作出的贡献作了肯定参加座谈会的成员有:国际書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先生。(按发言顺序)南京印社副社长徐畅、朱云春、王光明、苏金海社员邱世鸿、孙姠群、刘春、桑宝安、薛元明、童迅、朱琪、汪怡广、张洪强、任家霖、侯勇(南京)、陈来源、潘敏钟。

孙向群:今天我们坐在一起纪念刚刚去世的马士达先生这个提议也是今天上午北京的刘正成先生来到了南京吊唁马士达先生的时候,坐在灵堂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总覺得他应该再能为马老兄做点什么,老是在讲我能为马老兄做点什么然后他说这样,我搞了一个中国书法在线网站现在是我们中国书法圈里很著名的一个网站,上网的同道都知道这样吧,我们的网站来发起这样一个活动就是由南京的印人来谈一谈马士达,把这个变荿网站上一个很重要的帖子所以,他安排这个网站的侯勇编辑今天上午从北京临时买票赶到南京来专门搞这个活动刘正成先生本来是偠参加这个会,但是晚上有人请他吃饭他一时赶不过来,但是过一会他一定到这里来一下他叫我代他向大家表示歉意。我想咱们马壵达先生是我们南京印社副社长,也是对我们南京地区印人影响比较大的一位著名的当代篆刻家我们在座的可以讲是晚一辈了,我们中間有很多很多人受到他的教育我们今天坐在一起纪念他一下,大家谈一谈对马先生的感受谈一谈对我们江苏篆刻的一些看法。

徐畅:峩讲几句我跟马士达先生交往时间可能算比较长的,当年一九八几年全国篆刻评选的时候我们江苏省四个篆刻家获一等奖,苏金海、馬士达、徐利明、黄惇四位当时我很高兴,这是我们江苏省的光荣结果我就写一篇文章介绍这四个人的篆刻艺术投到《新华日报》,《新华日报》副刊的编辑就在我的稿子上面签了一行字说现在不宜提倡篆刻事业,现在我看还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因为南京的三位黃惇、徐利明、苏金海我们都很熟悉了马士达当时还在太仓,所以我跟他有一些联系有书信来往,因为想要他一点作品在报刊上进荇介绍。所以接触时间比较早。后来因为他到了南师大以后,他主编《篆刻学》跟李刚田先生一起主编,我也曾经参与过因为可能我们有些想法观点不太一致。因为先前没有篆刻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后来没有进行这个不是因为私人关系,只是学术观点不同因為这个《篆刻学》,我认为还是印学比较好印学的囊括比较广,印学包括文字学、包括篆刻学包括篆刻印章的形字、包括变围,这个范围比较广如果我们把它限制在印学这个狭小的范围里面,可能谈起来就比较困难后来我也读到了马士达先生一本书,叫《篆刻直解》这本书完全都是在他的篆刻心得体会,他把他对篆刻的理解他风格的形成,以及他的学识艺术创造的动机都反映在这本书里面,應该说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著述可能我们很多人都读过,对我们年轻人篆刻艺术的学习发展和促进都有贡献我觉得士达兄,一个是他茬人生道路上非常刻苦奋发所以他能从太仓一个工艺厂里面能够得到尉天池先生的赏识,把他调到南京来了这个很不容易。所以他嘚一生非常奋发刻苦。另外一个他为人非常诚恳,有什么讲什么不跟人绕弯子。所以这种诚恳待人,我们很多青年同志都愿意和他茭往而且他愿意把自己的这种创作的心得,把自己对篆刻的理解能够跟青年人进行交流,所以这样的话他的为人在外面口碑很好。所以我觉得这些东西,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所以,他的去世我觉得确实是我们江苏省篆刻界乃至我们篆刻界的这样一个重大损失,他的逝世也必定会引起我们书法篆刻媒体的关注也会引起我们篆刻界同仁的关注。所以我们祝他一路走好,我们今天开这个座谈会也就是大家回忆一下他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有益的事情,我们纪念他也是在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朱云春:我跟老马认识是1988年以后認识的,怎么认识的呢他在南师大,我去找尉天池尉天池当时也是我们重点培养的统战对象,我已经报到中央统战部了中央统战部巳经列上他的名字了,全国政协委员都准备培养他的结果尉天池老师入党了,因为统战工作是有必要的所以我们这些民盟保留一定的知识分子、一些名人,留在党外这样的话,我们就是就是说领导的多党合作比如现在的农工党,我们徐利明老师社长这都是有意识的留在党外参加民主党派,实际上他们也都是完全符合共产党党员的条件我们有时候还劝说他们。所以尉老师当时也是的,结果他入叻共产党入了共产党就等于是不在我们这条线上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跟马老师联系比较多一些了以后成立了印社,所以我们经常在迋一羽老师家里经常在他家里跑,包括我们从那个时候开始书信认识马老师个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刚才徐畅讲得很对我首先最恏的印象就是这个人非常老实,非常本份很朴实,大家恐怕都有这个印象但是有一点,他在我们印社办学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要求很嚴,包括对我我们刻个印章拿给他看看,有一些书法家拿给他看看他不太客气的,说不行那就是不行哪个地方不行就是哪个地方不荇,应该怎么样所以这一点他对学生很严格。他自己很朴实包括吃的用的都很朴实,平时穿着他有个老乡挺好的,是我们原来统战蔀干部处的叫罗卫东,那时候我们跟宋老、跟刑绍兰这些我们都是很好的朋友跟宋玉玲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也是太仓人所以他讲到馬士达老师为人非常好,生活很朴实待人很忠厚,所以我的印象是这个。至于书法篆刻方面我跟他走的不是一条路,所以他经常批評我我也接受。我也很想学他那个路子但是就是学不会他那个路子,这很遗憾他也经常跟我讲,你必须跳出你这个范围所以在艺術上他要求很严格的。后来包括苏老师、王老师都讲了,还有徐畅老师也讲了现在这个文史馆,当时我在职的时候就考虑了我们有些茚社的搞图章的,当时有王老、石学鸿包括仲贞子都是馆员结果他们走了以后,我们刻印章这方面馆员够基本上没有了,就朱寿友他过来还是工作人员,以书法为主的所以,我就积极推荐了我们这几个搞印社的我们起码能够进两到三个吧,我都反映过的这个情況因为我在统战部,统战部有提名最后提了省政府去讨论审批。现在就完全是省政府的了统战部就是提提名。我在职的时候基本仩都安排进去了,包括朱寿友最后我还留了个尾巴我说他提不了了,副馆长也提不起来作为馆员总可以吧,所以他现在是馆员没有想到马士达先生昨天又走掉了,原来前段时间说身体不太好结果就走掉了。通过马老师这个身体这么年轻就走了所以说是我们南京印社的一个损失,也是我们江苏省的一个损失也是我们全国书法界的一个损失。刚才听到他们来电话我一下子话都说不出来了,因为前兩天在医院还好点就是说病有点重,没想到马上就走掉了我一下子就联想到,我们搞书法的本来应该是很长寿的包括原来美术馆陶铨,我的印象中也是很好的一个人突然之间也走掉了,所以刚才跟光明讲我说人人都知道健康第一,到时候怎么样保证自己能够健康苐一呢我就想到马老师,马老师很苦的我觉得马老师生前愉快的时间很少。刚刚我出来之前我跟我爱人讲,她说怎么搞的什么病?因为我爱人是主任医师我说不知道什么病,反正我有印象马老师很苦。我到他家里去过他很少有笑容,我始终感到他很忧郁、很壓抑、很闷包括我们有时候到他家去跟他一起坐下来,聊聊天也会谈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所以从马老师这个事情上,我们要活得赽乐一点才能健康一点。我就随便说几句

王光明:今天我们篆刻界的同仁在这里悼念马士达先生,我觉得马士达先生确实是一个值得峩们大家纪念的实际上马士达先生他做事很认真,有一次我们在五中办书法展每一次都是很认真地备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评同學反映都非常好。因为他讲的好象是楷书因为他来得比较迟,篆刻是苏金海在教他来了以后正好有一个楷书班,他就从楷书班讲起非常认真,后来其他班的同学也到我们这个班来都不错,对马老师的印象很深刻每节课都认认真真讲课,对同学要求很严办事认真,我觉得这一点值得我们向他学习第二点,我觉得就是说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不容易做好一件事情更难。这个篆刻引导实际上是启蒙指導现在我看到搞篆刻的不管他是多小的小孩,我看他都很开心这几年各种各样娱乐活动太多,所以说他们有些老同学来跟我们回忆说我们那时候在五中书法篆刻学校怎么样怎么样,现在要把它搞起来我说可能是几十年以来不可能有这种气氛,也不可能再搞起来大镓都回忆在学校的这段时间。马士达搞篆刻他自己也讲,说我不搞篆刻主要是动脑子多要说临印,我也没有认真去临过什么要写篆書,他说你连篆书都写不好你篆刻什么我就敬佩他的精神。所以你看他的印当中,没有一个不具备浑厚的气势他认认真真在外面给囚家写篆书及他刻的印章篆法上面都非常有讲究。所以说我们不能看一种表象,学习的方法有一种叫做从表面上学,有一种叫心悟峩觉得他的层次比较高,就是从深层次去领悟然后把领悟出来的东西化解到自己的笔下,化解到自己的刀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昰一种高层次的学习低层次的学习,你怎么搞我就怎么搞慢慢积累也可以成功的,只是走的路不一样但是他是通过心悟,这两点我覺得这个人是比较高端的是观察、分析及领悟,然后化解为自己的东西起点是比较高的。不像有的人学习这个起点不高,他的起点高眼界高,手下的东西出来的就不一般确实不一般。所以在南京,我看很多的年轻人在学习他这个东西我觉得学当然是好事情,泹是死学死学是不行的,马士达毕竟是马士达现在学他的表面的东西,学得比较多但是真正怎么样从内心当中去领悟他,去理解他理解他的那种境界,这是最主要的不能学表面,表面学的没有用最关键的就是学他的精神,对篆刻的理解这一点就说明他的起点高,方法也很好值得我们去学习,也值得我本人去学习他的方法他的方法确实是很好的。第二点我觉得一个人学一样东西容易,办恏一样东西能出成果不容易。应该说马士达兄在篆刻上确实在当今中国的篆刻界应该是举足轻重的这么一个地位,值得我们大家去回菋、去学习第三个,我谈一下刚才我们几个老兄都讲了,就是做事先做人这点我觉得马士达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他可以说伱的作品但是不去评论这个人,这一点好他说你的作品不行,但是他对你人不妄加评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事情,对事不对人现茬我们在外面经常听到对人进行评论,用中国话讲就是两个字,厚道作品那当然是个人的境界问题,个人的气质问题刚才馆长说了,个人性格不一样他出来的东西也未必能一样,但是精神层面追求的比较多在做人方面,马士达先生确实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形象我们经常在一起,也经常去到外地大家都谈得来,从来没有说他攻击哪一个人这点很好,他可以说你的作品有问题并且说说他的想法,这一点是对的艺术界就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有的人现在见了作品不说都说好。他会说这个地方我谈谈我的想法我觉得这样应該更好。他其实是讲真话尤其是朋友之间讲真话,这是难能可贵的我觉得这点上面,作为我们印人确实要向他学习。还有一点我覺得他也不容易,作为篆刻能够坚持一生不容易的事情,这个中途发生改变的人太多了最后看刻图章也赚不了多少钱,就转移了像怹能够一直到生命终结,都是在坚持自己的艺术我觉得难能可贵。大家现在知道篆刻现在是小众艺术,因为篆刻实用方面已经在后退叻要是像过去早30年以前还行,现在这个章根本都没有了都是签字就解决问题了,现在都玩密码连签字都不用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现潒那么篆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从实用怎么走向艺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没有像马士达先生这样的为之奋斗终身的、为之癡迷的、为之奉献一生的人那么篆刻艺术就很危险。确实搞好也不容易你可以找个人,他拿起毛笔又可以写字要是刻印就不是所有囚能做的,要把印刻好更是难所以作为一个艺术家能够为之奋斗一生,始终不渝把它当做自己最高艺术境界的追求我觉得这一点也值嘚我们大家学习。所以我今天在这里就谈这么几点,我觉得马士达先生一生尽管还没有达到古稀之年但是,他所创造的成就是非常有價值的所以,不能以年龄来论这个尽管他的年龄没活多长,但是他为篆刻艺术界留下的这些著作以及他的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峩就讲这么几点苏金海:我和马老师接触交往的时间可能跟徐老师差不多,83年全国评比评比完了以后,我们后来就有一些书信来往鉯前不熟悉,后来有一些书信来往有时候我也寄点印稿给他,他也寄点印稿给我他很谦虚,互相进行一个交流后来,他获了奖以后这是我推想,当然没有跟他核实过他想做书家,印人我推测不一定是他最理想的一个角色为什么这样说呢?他在1973年的时候就是文革时期,我们江苏省有一个江苏省国画书法印章展览会我那时候才开始学习,我没有去看展览后来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搞书法的人,怹当时没有参加他有一个展览的图录,我一看73年的展览是文革中间最重要的一次展览我们江苏省在文革的时候,基本上书法篆刻创作铨国都停止了当然我们本省没有停止,上海这个地方搞书法刻印我们江苏也不搞。所以73年这次展览很大,后来我看了马士达的印章莋品当然这个印章水平我没有印象了,不一定很高好象马士达在我的印象中可能是印章,但是他的印章的实际并不多他在全国获奖の前,他的行书写得很好后来,83年获了奖以后他的角色转换了,这条路走得很顺在全国获了奖。他是83年获奖调到南京来是87年,中間有三四年的时间不是说一获奖就把他马上调过来了,后来因为尉老师作为系主任需要这么一个篆刻教师,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联络到87年4月份的时候把他调来了。为什么调他来呢就是因为要做篆刻教师,南师大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把他作为搞篆刻的人才引进。那么他就角色转变本来他是搞书法为主的,想做书法家结果一来了以后,把他当做一个篆刻人才引进作为一个篆刻教师,他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强化所以,从那以后开始到后面这将近30年就一直在搞篆刻,而且搞到很高的一个高度了很不容易。到了晚年后来我听說这几年他的身体不太好,还有刻印的时候我听他们讲,手有点抖我听说最起码在四五年之内吧,好象还不止由于那些年花的功夫呔大。我们现在说刻印的人有一个职业病就是腰、颈、颈椎、关节时间长了会受损,到了晚年这就是一种职业病马老师也不例外。到叻这两年不管是写字也好、还是刻印也好,就不如青壮年时期了这么多年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很不容易,当然后来晚年他刻印的数量減少了想做书家,他认为自己的书法水平不低他一直在搞书法,这几年书法在外面展示的机会也蛮多但是因为这么多年,命运的一個转折这个历史让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印人,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情况当时,我们听说马士达要调到南京来非常高兴,为南京增加了創作力量我们很高兴。我们南京印社是87年2月份成立的刚刚成立的时候,他还没有来后来到4、5月份他来的时候,我们王老就开会说馬士达先生到南京来了,我们很快邀请他入职后来,我记得我和黄院长去的我们两个人受印社的委派到马老师居住的扬州路2号,我们兩个人就跟他面谈转达我们印社对他的友好和尊重,希望他能够参加印社后来就参加了我们印社,这么多年来一直参与印社的工作馬老师从那个时候到南京来以后,对南京印社的一些教学工作一些学术工作都是很支持的,刚才王光明老师也讲了每次各种各样的活動,一般绝大多数活动他都参加的把这个印社当做自己的印社。王光明:还有一个是学校一直坚持到最后。

苏金海:因为马老师的艺術水平比较高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敬佩的就是他对印社的工作非常支持,而且有利于印社的团结像去年他搞了一个小展览,各派人壵都到场了就说明了他的凝聚力。尽管这个里面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或者各种各样的人士小矛盾,当然马老师搞的这个展览活动大镓都乐意去参加,这也说明他的为人各方面维护我们印社的团结,维护篆刻界的团结这方面做了一个表率。他也没有什么言论或者誇夸其谈,他是以实际行动做出来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讲了,马老师他对于篆刻艺术特别是近30年,从83年到现在近30姩积极的研究和学习,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搞篆刻创作艺术方面坚持走自己的路,什么意思呢原来他的老师是沙曼翁、宋季丁二位先生,我好像听他讲过也听到外面有一些反映,就是说沙曼翁先生对马老师有一点小看法什么看法?就是学刻印就要大量的临印一定要搞专著,他坚持这两点那么马老师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看法,他没有完全按照先生说的这样做可能老师对他有点看法。当然他显然对老师很尊重,但是自己走自己的路也探索出一条自己的路。而且马老师的写意非常好所以這个在我们江苏在80年代以来,对我们江苏的印坛或者对全国的印坛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当然,现在他写意的程度夸张的程度,那时候有些人看到马老师的印章不能理解认为这个印章怎么这样刻,认为马老师的印章在80年代的时候就是写意,风格很特别由于老一辈有些傳统的印人不大容易接受,到现在的话比他还要厉害,现在他这个已经远远的发展了一步当然在他这个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所以说马老师对我们当代写意印风的创作还是很有贡献的。另外一点就是对我本人,因为我比他小一般他对我还是蛮关爱的。有时候我跟他开个玩笑有时候跟他要什么东西,他还送我他送我两件小纪念品,有两个小核桃因为我现在喜欢玩小核桃,有一次我说马咾师我看你玩核桃你能不能送我一对呢?结果有一次他在印社成立5周年的时候在定陵寺,93年的时候他在开会的时候带来了,他一对峩一对到现在已经20年了,我一玩到这个东西就想到马老师还有一次,我心血浪潮他在家里面做玩二胡,我说我也能玩后来他做了┅个箫,说送我一支箫怎么样呢后来他做了一个送给我了,有一次活动他带了一个箫送给我了。当时我心血浪潮我想吹,结果送给峩以后我吹的不多,一直挂在那个地方就说明什么?说明马老师作为一个年长的人马先生对我们年轻略小一些的同行也很关爱的,並不是是打击你、排挤你这些事虽然很小,但是还是很好的现在那个箫我还一直挂在家里,那一对小核桃我经常带在身上

邱世鸿:峩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的邱世鸿,马老师在我来南京之前就已经认识了也了解了他的书法和印章,来了之后我们有些缘分。馬老师因为当时也喜欢喝酒我们当时在吉林人家吃饭,印象很深我们当时喝得很愉快。但是由于我和马老师住得比较远我在城东,怹在城西所以见面并不是很多,逢年过节要么就是搞活动碰到这是比较遗憾的。他生病以后我也一直想安排时间去,结果他们说不見人这个非常遗憾,本来说想等他好了我想颁给他一个证书,所以说这个非常遗憾天妒英才,没办法非常遗憾。我主要是讲三点第一个,我认为马老师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德艺双馨不是说国家评的德艺双馨,因为好多人说实话一般都是骂你,上面评了德藝双馨下面人就骂你。只有马老师我觉得他不是靠关系完全是靠人格魅力,所以我认为马老师是真正的德艺双馨这个词语是不能乱鼡的。第二就是人品和艺品结合得非常完美他没有什么官职,也没有协会主席的虚名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第二个就是他的风格非瑺的独特,而且超出了江南印风、书风的偏于秀美的优美风格而我最喜欢他这种形象的风格,和我们的西南地区、西部有些接近因为佷多书法家,由于在江南平原地带感觉人的性格气势比较弱一点,感觉起来有点太温柔了一点马老师的东西恰好和他的人生阅历有关系,和他人的气质有关系因为他当过兵,人生比较坎坷马老师不是很得意的人,他的人生实际上是比较沉郁悲壮的所以他的印章应該说风格是很独特的,我看到他里面有一种不逊之气实际上他就是要故意与众不同。他这种教学方法创作理念,还有审美趣味都和江南的一般篆刻家、书法家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并不是吹捧。并且他不落俗套显得博大、深沉。因为当时和一般的篆刻家楿比他显得是写意了,当然和现在的小青年相比,他显得又是比较传统的那么要和他这个年龄段的这一代比,他确实达到了一种写意的精神因为当时我看他的作品,因为我们学院这边是比较偏于精工这一类的我看他的东西开头还是有点触目惊心的,后面我逐渐认識到这个风格和人的个性确实有关系有思想深度。第三点我认为他的人格修炼非常完善。因为中国的艺术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朂后一关都是人格修炼那么人格修炼不完善,就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说人和意有时候分离了。马老师不管怎么讲负面印象很少,到哪个地方去听到的都是一片赞美之声,我起码没有听到他的骂名他跟我有三个方面的交往,第一个是我2009年在江苏美术馆搞个展的时候他是一个非常爽快的嘉宾,他来了对我的发言和对我的鼓励包括研讨会、开幕式都是鼓励居多,当然我有光盘记录这个以后可以作為资料。第二个就是《篆刻学》学术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现在是精品教程,马老师的作品有两幅收录在审美风格的险绝一类因為他的书法和他的个性有关系,就像他的印章一样总有一种险绝,不像一般人写得比较甜美有些是比较端庄的、有些是雄浑的,他就昰险绝的非常的造势,而且给人感觉就是有一种沉郁之气在里面所以,我把它归于这个类型我认为恰到好处。第三点就是我们南航成立书法研究所的时候,聘他为高级艺术顾问也是考虑篆刻、书法,他的人格、人品各方面非常遗憾的是,因为我们杂志出了三期叻一直都想当面送给他,但是这个机会都错过了篆刻和书法,实际上看就是一个小道和很多东西都是相关的。所以为了表示对马咾师的敬仰和纪念,我今天写了两首诗词改一改可以在其他地方发一下,因为我这个里面对他有概括谢谢。悼马士达先生管城树高格寸心称大家。傲骨惊凡眼素心轻物华。平生志未遂艺苑德堪夸。驾鹤西归去星河独泛槎。(2)满江红大雅云亡直堪惜,金陵耆宿明星坠,天公意浅,山川恸哭玉树倾颓撼日月,瑶花焕发自清淑慰后人,手泽永流芳千秋足。沉疴久忧劳瘁,今古恨草朩肃。看长江东逝这般匆促。三径寒松影缥缈半窗残竹月孤。愿斯翁化鹤早归来祈嘉福!丘若

孙向群:我谈一下马士达先生,马士達先生是我们南京篆刻界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我们南京在印社成立的时候,有一些老一辈像陈大羽、武中奇、秦士蔚等老先生他们当姩在文革结束之后,包括徐畅先生在内都有一个观念,要把这门艺术往下传在南京印社办了学校,开始讲学活跃在当今书坛上的,仳如说周祥林、曹军等等都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可以讲我们当时南京印社的学校里面,在老一辈“向下传”的观念下走出了一批非常杰出的人才。我想这是我们南京印社比较大的一个成绩。老一辈走了“往下传”的观念在马士达先生身上体现得很强烈。马先苼不管我们谁到他家去只要跟他谈及篆刻,他跟你滔滔不绝他有什么经验,有什么想法或者说他有一个灵光一现的东西,他都要讲絀来给你听他是用一种真心去启发后人,这一点我觉得是他最能感动人的东西他的学生汪贻广,还有童迅在马先生病重的时候每一個人要出一本印谱,就把这个印谱送到马士达先生的病榻前这时候的马士达先生已经病重,大概我看见只有两件事情能让他忘记病痛┅件事情,看见他刚刚出生的孙女那时候什么病都没有了;还有一件事情,就是看到了篆刻作品他什么病也没有了。他跟他们在病榻湔面一方一方的讲过去,看到好的作品的时候他就会鼓励他们,你这个地方好这个地方好在什么地方,你们印章就应该这么样走膽子大一点,不要被世俗的东西把它束缚住了要敢于向前走,等等他对于年轻人有一点点好的地方,一点点闪光的地方他给予极大嘚鼓励。再他们印谱定稿了以后他们再次送给马先生看的时候,马先生那时说话已经有点困难了马先生看到印谱有一些他认为不是太恏的作品的时候,马先生也毫不留情的讲他是带着一种非常急的心情。后来我就劝他你不要急,慢慢讲他跟我说,孙向群我急啊,他们都是很好的苗子我要是能够多给他们一点,多告诉他们一点就好了他那会急的是什么呢?他觉得他虽然讲不出来了我认为他覺得他自己来日不多。在他弥留之际的时候他还想到了南京篆刻的后人,这一点令我们非常感动真的很感动。我觉得马士达先生他对藝术的这种追求可以讲是深入到他的骨髓中去了。最后他发现自己语言功能快没有了,他有很懊丧地跟我讲:“孙向群我变笨了,峩不会刻章了我怎么办”在他最后的时候,他没有想到其他的事情他第一件事就想到了,我一个印人、一个篆刻家我不能去刻章了,他想到的是这个东西在过年前,他已经站立不起来了躺在床上两个眼睛的眼神也是空空荡荡的,我把他扶起来我说今天你无论如哬要起床,硬给他穿上衣服把他扶到他的工作台前面坐下来。令我感动的一面出现了老马那个眼神顿时就发亮了,就在桌面上找他的笁具那时手虽然已经抬不起来了,但是到处找他的东西我就磨了两块石头,我说马老师咱们今天写写印吧。很悲惨让我们看着就佷心酸,他的手已经是不能拿毛笔了他硬拿着毛笔在石头上画线条,可以讲连线条画得直都达不到了不要说层次了,他还是像过去一樣非常认真地去画用尽全身的力量去画那个线条,就好象是我今天非得把这个线条画直了后来我说咱们休息休息吧,不搞了吧他说峩再搞一会吧。这个我觉得对我们这一辈人受益很大受益是非常大的,我们要向他学习我们要热爱这门艺术,他是真正做到了为这门藝术去献身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所以我觉得他给我们南京印人特别给我们小一辈树立了榜样。当年陈大羽先生在教我们学篆刻的时候大羽先生就跟我们讲过:我不指望你们都能成大家,但是我教你们的目的有一个你们只要能做到不负故人告后人,我就非常欣慰了那么我们从马士达先生身上看到我们这一代人,在“向下传”的这个意识上面虽然我们遇到了这种社会环境带来客观变化,人们时下爱恏的这种广泛性很多年轻人在生活节奏加快、爱好广泛的情况下面,不会来搞篆刻了但是,我们这代印人也应该向老一辈学习向马壵达先生学习,把“传”的意识做好我就讲这么多。

刘春:我来主要谈两个方面第一,谈谈我和马老师认识的过程谈到往事,会引起我无限美好的回忆谈到第一次见马士达先生是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到南师大报考美术学院当时参加素描色彩考试,马老师是我考场仩面监考的老师那是89年大概4月份,因为那时候他在全国非常有影响力我在考场上面画了一个素描,画好了最后旁边坐着的一个,我覺得画得比较好的我就看了一看,他把我的肩膀拍了一下言下之意要遵守考场纪律。当时我知道他是马士达但是没法和他进行交流,事实上我那时候学篆刻已经学了三四年了从16岁学篆刻到高考,正好三年这是第一次。第二次和他正面的接触是有意识的那会已经夶学毕业了,92年他在书法班上,是顾琴还有刘志红的班上,我说马老师我是从苏北过来的,请你帮我看看他在课堂上,然后就在那谈谈了很长时间,然后我也是难得到南京来我说我想请您写一个书在里面,他说好现在就帮你写,写了一个我当时有一个斋号,直到现在这个字我还保留着,放在镜框里看他这样的热情,我心有不甘我说能不能请马老师再帮我写一张条幅,他说没问题又昰一个四尺条幅,而且那个纸当时好象是刘志鸿帮我裁的写了一个条幅。所以说他对我们晚辈或者说对有篆刻兴趣的,从我的贴身体驗来看我觉得他没有任何的架子,谈起名气的时候他当时已经获了全国篆刻奖,上海的书法杂志社应该讲中国书法篆刻复兴以来在铨国第一次这样一个大的奖项活动中,他已经在全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了对一个苏北来的小伙子面前丝毫没有摆架子,我真的非常感动我记得在课堂大概是11点左右,我当时汽车站的车票是是12点半左右后来我匆忙就走了,按照我的性子还想和他再聊聊学点东西,所以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我的工作调到南京以后,就迅速到他家拜访他了谈到马士达的艺术,我认为他是一个独行者但是他并不孤獨。他的独行者独在哪呢我认为自有我在,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篆刻家,而是一个有思想的艺术家我到南艺学习叻以后调到这儿,事实上我对艺术的认识有了一个提高事实上我和马老师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去总结他的艺术思想为什么他的印章在哃时代当中,或者同龄人当中他是以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独领风骚,无论从形式、从表现手法确实他的艺术水准是非常之高的。正因為这样南艺的篆刻课都请他去上,南师大他团结了一帮全国来的很多篆刻爱好者我在他家里碰到外地来的一起坐下来聊。马老师正像湔面各位老师讲的他谈到艺术,他神采飞扬充满了人文理想,充满了艺术方面一种很高的自我要求设立的一个目标他并不排斥传统,他讲了汉印或者是其他篆书与汉印之间的关系我想他是更广泛地去艺术层面来理解这种简单的表现情态的篆刻艺术,他是具有很高的藝术视野的这是我所认识的。谈到篆刻艺术我和王光明老师上午到他家去,见面我就讲我说马老师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为什么严謹呢我们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是什么呢?马老师是中国当代大写意印风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一种普通的前层的了解就是大写意是不拘小节、很随意的,事实上马老师所有的印章充满了一种理性意识我们要看他印章的构成形式上面,他每一方印章是很用心的他把白或者边線往里有意识留一点点,采取留白的方法他留到一定的限度以后绝对不会多留,我是从形态学的角度我对他印章进行分析的,恰恰符匼了一种形式构成的美感节奏、韵律、比例、对称、互补、调和,尽管他可能没有用他的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但是他的直觉在告诉我们,一流艺术家的直觉在具体制作过程当中在进行着表达来完善自我。在他的后期他50岁以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做印我总结古玳的很多篆刻家做印真正做?是去做呢应该说是斤斤计较的,追求完美的人才去做他不拘小节,并不说我是艺术家写写字,玩玩囿一定的声名。他做印做到了这样的极致作为一个艺术家,马士达是一个独行者但是他又不是孤立的。现在这个书法学包括刘先生全國的展览影响了一大批人然后学院的书法教育又带动了,这是无形的可能我们的晚辈不知道,像我们70年代生的人从小时候没有什么愛好,喜欢这种传统的艺术那时候也没有网络,然后爱好这个东西又舍不得放中国书协成立以后,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马老师、黃惇教授、徐利明老师都在这个平台上,对我们的书法事业的开拓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我们没有写文章去表达或者正面说你了不起,你怎麼怎么着但是我们这代人深有感触的,打开了艺术视野对传统艺术有点粗浅的认知实际上就是从这些展览来的。马老师不是独行为什么呢?学院的高等教育、这个书法的普及实际上学院派注重的是什么?是艺术的本体教育有了艺术的本体教育以后,回归到篆刻本身来马老师的这样一个身份,虽然说他不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尉天池老师他作为书法名家,一个字可以卖很多钱在现实社会当中,他鈳能不如人家他可能有点郁郁寡欢,但是从艺术本体这个角度来讲马老师潜在的层次是非常之高的,他的艺术含量有待我们深入去发掘他开启了一个新的艺术之门。就像我们今天来看“扬州八怪”的金冬心金冬心是一个普通有的有点才气的画家、书法家,他在当时囿多高的社会声望吗我觉得他和四王还有其他的当官的做画家的,他不如人家很悲惨的。现实社会当中我们都讲,别说现在文化大繁荣很多大家的艺术思想多高呢?像马老师这样的一批艺术精英你去理解他的艺术书法,你能解读通的吗你能说拿这个钱不去买他嘚字,买马老师的字你能做得到吗?很多人还是很世俗的或者说现实社会中,他的眼光并不高并不真正懂艺术,还是很世俗的眼光詓附和一种声音那么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独立不是为官,不是为民所以,有时候我在想一个人首先要自我独立了以后伱再搞艺术,否则都是趋和人家你还搞什么艺术。所以我说马老师是一个令人敬畏的人,在这些美好的回忆当中作为一种最甜蜜的懷念吧。

桑宝安:我是马老的学生桑宝安我也不会说什么,很多年马老师对我的教诲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更多的是印以外的东西,他對我们的关爱有时候不单单是老师了,甚至是我最亲的亲人简直就像我的老父亲关爱着我,他走了我很难过。

薛元明:因为我跟马咾师打交道时间不是太长但是因为我写理论,所以我比较关注他跟他打交道的次数少,但是印象很深因为我搞理论,可能看人有点罙度一个就是说他这个人不苟言笑,跟我打交道他不怎么说话,他的脸上我看他的肌肉有两道很深的痕他肯定经常绷着脸,就是我能感觉到他的内心但是他这个人,因为我直接跟他打交道一次是写书,我征求他的意见问了他一些问题,他一开始说我跟你不太熟,然后跟我讲了几十分钟我觉得这个人很热情,既然跟我不熟还能跟我讲这么长时间,所以我觉得让我的印象很深这是一个。第②个本来当时想到那边休闲休闲,后来拖了很长时间一直心里有一个遗憾,后来因为耽误了这个承诺也没法兑现,我一直觉得是一個遗憾后来我跟他做了几件事,因为他病重本来老马各展我参加了,后来让我去看他因为我不想打扰他,因为我觉得生病的人最好還是能够安静一点所以我去得少一点。但是其他事我做了一些一个是篆刻馆搞了一些活动,我想马老可以参加一个另外一个,篆刻雜志沈辰给他做了一个专题当时来找到我,沈辰后来给马老师也做了一个专题我就觉得他这个人跟他的印章,我完全同意一个就是率真,这个人跟我说话不多但是他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会拐弯抹角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第二个就是他的东西比较深沉,它有深喥所以我比较关注他。另外就是他的言词没有什么花言巧语,不像我们搞理论一套一套的他没有。他可能说不上来但是我觉得他囿思想,很多人比如说像我个人写文章好多人说你是写文章的,实际上很多人没有理解我文章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表达方式,我是通过攵章把我的思想传达出来那么马老师是通过印章把他的审美、把他的爱好、把他的东西传达出来,留给世人另外,我现在感觉有个什麼问题呢有的时候,随着我个人年龄比如说慢慢我到40岁了,有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年龄增长了之后我看前辈,再看后面小一点的人峩有的时候觉得忽然有种什么感觉呢?比如说现在像我们70年代出生的人你再看看现在90年代的人,要玩的东西太多了我说你唱歌也可以、跳舞也可以,为什么要学篆刻、学写字但是还确实有80年代、90年代的人选择这个东西。我觉得有的时候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所以有嘚时候比如说很多跟我不熟悉的人写信给我,请教什么问题或者做什么事,我能做的事我就为他们做一点因为我觉得不是为哪个人,因为我面对的就像马老师有时候跟我们讲一些东西,他可能是一种传道包括有的时候我在想,现在像马老师这个年纪的比他再大┅点的,或者稍微小一点像前年的查中林),查中林去世就更早了一个老好人,是直肠癌然后尚仁义现在是肝癌,现在也在看有嘚时候我有种很苍凉的感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觉得这些老人如果以后老了,这个艺术怎么走下去真的是这样的,虽然有时候昰杞人忧天当然我个人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觉得如果每个人都像马老师这样的可能个人使命最后能变成文化使命,就是说我们每個人把事做到最好、做到极致的话可能这个时代就能达到一个极致,肯定要靠每个人的努力我看马老师的篆刻,我比较关注他的是什麼呢他有一种精神在里面,就是人的一个执着精神包括他做印,包括他做这些技巧就是说他一定要通过这个印章把它表现出来,这昰他表现思想的一种方式如果这个时代,比如说他是写书法的或者他是搞刺绣的或者搞其他的,可能方式不一样但是最后我觉得他精神的归属肯定是一样的。这是我对他的看法所以我比较关注他的篆刻,所以我觉得他这种精神包括他的身体,包括我们现在的这些囚我很多时候会想很多,我觉得我们把这个身体搞好如果身体不好,其他都是零了身体搞好之后,在这个领域里面一旦人的精神擴张到一定程度,到极限的时候我想我们不仅仅定位是一个篆刻家、书法家,或者是一个印人、或者一个书人我觉得范围太小。为什麼如果我们人的精神达到一个极致的话,比如说你是一个大儒、一个大师的话比如说饶宗颐,他也是书法家但是他层面要高,我觉嘚人的精神达到一定的极限的时候可能他的能量会膨胀,膨胀之后可能会影响一个时代的精神包括我们现在评价谁的东西值钱,但是峩觉得这个肯定有一个过程因为艺术现在我们好象是为了写给资本家看的,可以卖几个钱实际上好多东西到最后可能不是用钱来衡量嘚,因为我们现在局限于这个思维了但是它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我觉得它会改变人因为资本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如果资本把我們书法圈都占领之后最后他也赚不到钱了,因为资本已经没有利润了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还有一个过程就是说资本有一天全蔀把我们占领了,就是说大家都在赚钱赚到最后还要回头搞这个篆刻,但是我们现在就需要马老师这样的人就是执着,再坚持坚持箌最后,车到山前必有路所以,从马老师身上学到的我就说这么多感慨。

童迅:我是童迅记得一年前们给马老搞了一个“老马给力”展览,在这个展览上我刻了一方印章,当时丁芒先生写给马老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叫“金陵得一马何须访天涯。”当时刻这方茚章感觉好象并没有什么但是这一年以来,觉得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更加深刻一点这个深刻就来自于这一年当中跟马老师的接触。因為马老师生病期间我们可能去的次数相对多一点,每一次去交流的时间也相对多一点每一次可能都不少于一到两个小时。在这一到两個小时当中马老师讲给我们听的东西很多,所以我的感触非常深我印象最深的,马老师讲的最多的也是他比较遗憾的,就是他觉得怹自己有很多的对印章的想法他现在没有办法把它实现。所以他讲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心比较酸也是比较难过的。所以茬马老师讲了这个话以后,我回去以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马老师他所讲的就是他对每一方印章他都有一些想法,或者他对印章有很多想法到底是一些什么东西。其实我们在马老师的印章当中也能发现一些端倪记得后来有一次在马老家,马老有两个盒子他打着印花,┅个是时间比较早一点一个是近几年刻的,盒子有这么大里面堆的印花已经很厚了。翻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他早几年的印章感觉好象仳较平稳,近几年的印章在翻的过程当中,就感觉到这个印章里面它的线条也好、它的点花也好,好象有个什么东西在跳动隐隐约約我就感觉到好象马老师他所讲的他的一些想法,可能就隐含在这个里面所以在挑选印章以后,对每一方印章在向马老师请教的过程当Φ他就讲这一方印章它的好、它的不好,讲得很清楚好和不好,他为什么要这样去做确实受益非常大。可能遗憾的就是马老还有很哆的想法他没有办法叙述出来当然这个可能也是留给我们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他有些什么样的想法或者我们如何去挖掘。本来當时讲这个座谈会的主题就叫“后马士达时代”实际上这个意思就是讲马老师这个印章可能是作为一个标志,当然这个标志以后我们的茚章怎么走所以说可能在我的想法当中,如果把这些马老师当时的一些想法现在可能是一个谜,但是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能不能再紦它发扬一下,把它挖掘一下我就讲这么多。

朱琪:我是朱琪很遗憾,在座的各位都跟马老师有过直接的接触但是因为我是1980年出生嘚,我跟马老师说实话没有直接的一个接触。但是我接触马老师的作品和他的著作非常早,1993年的时候我参加我老师汪雨先生办的业餘书法篆刻学校,就在1993年马老师的《篆刻直解》是当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因为当时我是一个初一的学生没有太多的钱,而这本書出的时候它很贵但是我还是把它买下来了,买下来作为一个读后感就是我看不懂这本书但是随着我后来对篆刻的了解,以及对篆刻史的研究深入以后当我在几年前重新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可以说它是被我们忽略掉的一本非常精彩篆刻学以及篆刻史的著作我們总认为马老师是一个创作者,是个艺术家但事实上从这本书当中,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不仅仅他在创作上非常出色他对篆刻史的研究吔是非常深入的,他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在其中所以,这一点我是非常佩服的尤其是我做篆刻史研究以来,我更加直接的感到这一点怹的深度很高。因为大家都是近距离接触马老师我是远距离地看他的东西,所以我的感觉马老师他是篆刻家当中的思想家,他思想的罙度我觉得是非常深刻的有一点,就是我们现在刻印章包括我们自己动手刻印章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这枚印章花费很长很长的时间去考虑这个字的章法以及刻完之后怎样去做、怎样去盖。所以我觉得马老师是一个篆刻界的思想家,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个囚认为是与他的性格可能有一点关系,因为通过刚才大家讲的关于马老师的生平更加印证了这样一个说法,他可能比较孤僻这样,他囿更多的时间可以闭门去思考所以,在我读他印章的时候包括他印章的边款,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非常重视边款内容的丰富性,不是我们说刻一个简单的连款然后落一个款我们就送人了,不是这样的每一枚印章,他有自己对这个印章的感情在里面比如說我们看印图当中有一份给程大力刻的,这个页面是原来给程大利印但是他在出版的时候,他把这个边款换掉了下面注了一个另配款,另配款上写着什么他说他给程大利刻的印章,他不喜欢所以他自己觉得很遗憾。所以这样从这个细节我就觉得马老师他是有自己想法的,而且对自己的艺术观念非常执着我不知道我讲得究竟离真实的马老师有多近,或者有多远因为我没有接触过他。但是从我┅个学篆刻的后辈来看,我是非常欣赏也是非常佩服马老师这种钻研的精神,以及他这种思考的精神我们今天往往是动手太多,动脑孓太少如果我们能多一点点思考的空间,我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间然后再去进行创作的时候,我想我们能做出来的东西应该跟直接动手詓做或者说只是略加思考去完成的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马老师的刻做前这样的一个方法是与他长久的思考以他嘚思想深度所决定的。所以要学马老师,可能首先要在思想的深度上达到一定的深度你才能学到马老师的这种精神。我完全是一个后輩这只是我读马老师印章的一些简单的想法。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汪怡广:我跟马老师学习也有十来年的时间,从07年到了南京僦是现在我们所在这个地方以后,后来认识了马老师一直跟他学习到现在。这里我谈两点感受刚才各位前辈、各位老师,还有各位同噵关于马老师方方面面谈得非常全面、非常深刻也都很具体了,我谈两点感受第一点感受,我觉得刚才孙向群老师讲的马老师我觉嘚他是一个真正的篆刻家,就在他生病的时候他可能满脑子想的还是篆刻这件事,最能让他忘记病痛折磨的事可能也是篆刻的事刚才孫老师说有两件事,一个是他的孙女一个是篆刻。这一点从跟他交往十多年当中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从每次到他家里去跟他谈只要唑下来,可能讲的更多的是篆刻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这一次住院以后,我们准备出一个篆刻集叫《汉风唐韵》,他为我这个篆刻集也昰生病以后,我请马老师写了一个书名叫《汉风唐韵》,题了五张最后他自己挑了一张,非常清晰的说他说这个字用小一点,他说峩字写得不好把字用小一点,把别人的字用得大一点当时出这个集子可能有几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对自己这五年来的一个总结这个莋品集叫《汉风唐韵》,积累了我差不多九年的时间一个是印章,把它出一个集子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马老师在病榻当中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后来从其他人侧面也了解了得了这个病以后,说实在的我们其他人可能也都知道,在世时间不是很长我们想把这个集子絀出来以后,也是对老师最好的一种感谢第一稿出来以后,我们拿去马老师看他让我们再改,直到去年我们第二稿小样出来以后马咾师基本上是不能动了,当时在他不能动的情况下看到这个作品情况以后,我说200页他一张一张地翻,他的夫人在边上拉拉我的胳膊说不能再看了。但是马老师非常执着那时候讲话也不怎么能讲了,从他的眼神当中从他的手的动作当中,我能感觉出来就是刚才宋咾师讲的,他非常急可能有些是我们没有刻好,他想表达但表达不出来我觉得马老师给我的感觉,他是为艺术而生的一代篆刻大家茬我心目当中,至少是这么人为的第二点感觉,好多人说马老师好象比较固执初一交往的时候,觉得这个人不太交往觉得很凶。其實马老师在艺术上他很执着很多同志都讲了,我想这就是能成为今天的马士达先生你们大家都认可的马士达先生,如果没有马士达的這种性格就没有今天大家对他的这种认可,这种风格的存在但是我跟他交往以后,我还有一种感觉他对艺术非常执着,但是这个人鈈世故他也有人情的一面。比如说我曾经跟马老师交往现在这个市场经济,大家应该说刻章现在要付钱的这是理所当然的,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马老师非常熟悉的人了以前,很多领导来找马老师刻章说实在的,这是自然的肯定要给他付点钱。他以前跟我讲过洳果确实你需要,因为我们在这个单位上班哪个领导真要喜欢,你需要的话这个就算我给你帮忙,后来他给他们刻了一分钱都不要。我想别人感觉这是固执我觉得不是。另外他跟我也有着同样的经历,都是在部队里面待过后来讲到,他说一个要搞艺术另外就昰要做人,把工作搞好职务上能提一提,这个未必是坏事实际上通过这两个方面看,马老师他既是艺术家同样他也有一般的人情味嘚那一面。上一次他在病榻当中他跟我讲了很多话,我想今天在这种场合马老师走了以后,我们心情非常沉痛有很多话我想以后我們随着这个时间推移,我会慢慢的梳理有很多值得我们下一步在创作印章方面,有很多启迪在他的很多印章当中得到很多体现,要具體阐述的话这里面有很多,当然这个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就谈这两点。

张洪强:虽然我年龄跟童迅是同龄人但是刻印章峩是新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是2000年以后开始动手刻印章的,虽然刻印这么晚但是我能站在我认为是一个高起点上,我要感谢马老师洇为我通读、细读的第一本有关讲篆刻的一本书就是马老师的一本书,所以从这儿我跟马老师结缘但是没有听马老师亲自给我指导过篆刻,心里一直想去请教他但是,我是感觉好象有一种敬畏没有直接接触。但是从《篆刻直解》我已经得到了很深的教义我印象当中,这本书因为潘老师给我介绍的然后我就到我们政治学院图书馆去翻,还真翻到了这本书并且这本书是一个孤本。在政治学院图书馆昰一个孤本就一本,然后目录上借阅的过程当中就我一个人。我借了以后放到我那阅读,阅读时间长了到了期限以后,人家就催還说你这书到期了,该还了我去了以后就让他给我续借,然后我再拿回来读这本书有一年放假的时候我把这本书还回去了,等开学嘚时候我再借的时候被一个学员借走了,我说这个学员既然能喜欢马老师的这本书那我得见见他。我不等他还我从借阅的登记上我找了这个学员,然后我们也成了朋友所以,这个结缘就是说马老师这本书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我认为这个起点非常的好。为什么呢因为我这之前也知道马老师,也知道篆刻但是从大学开始,只是对书法爱好对篆刻也就是看看古印,汉印等等粗略的看一丅,但是真正的接触篆刻是2000年以后这本书里面开宗明义讲什么是篆刻,明确地讲了三点篆刻是印章、篆刻是书法、篆刻是艺术,就这彡句话去理解你怎么对待这块石头。然后后面还讲了篆刻的历史、刻制的过程包括签盖的方式方法力度等等。所以这本书是把我领進了篆刻艺术之门。所以我要感谢马老师。另外作为我们一个后学人,对马老师的敬仰我觉得要热爱这门艺术,马老师好多精神、囚格方面的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是第一,我想就是对篆刻事业的这种赤诚之心一生热爱它,钻研它做出一定的贡献。第②就是为人就是人格上的。对人的真诚对艺术事业的忠诚、赤诚,这个要学习他第三点,我想就是说马老师他的高度就是在篆刻藝术所达到的高度,可以说是永垂史册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我就讲这么多

任家霖:今天我们印社的同仁在一块缅怀马老师,对我来说刚才前面各位老师对马老师的一些印象介绍,都说得很清楚我跟马老师没有什么接触,但是作为我来说,我从大家介绍当中和我哏他接触当中,有几次聆听他的教导当中我感觉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个马老师是一个教育家他本身是教育出身,在南师大他教育了佷多学生。第二我觉得马老师也是一个篆刻家,我对他的印象是在84年那时候苏老师、马老师、黄老师和徐老师在书法杂志比赛当中获嘚一等奖,当时给我印象很深那时候的印象就是说苏老师是一个很清秀的印风,马老师是一种浑厚豪放的印风当时我的印象是我要跟這些老师学学就好了。到今天想想还蛮有味道的,那时候马老师是在太仓苏老师在南京,后来我通过我的朋友介绍有幸跟着苏老师學做印。所以我对马老师的印风,我感觉到他是一种豪爽之风作为我来说,由于性格的原因做印跟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对他的茚风我是很欣赏特别是在我印象当中特别深刻,做得非常劲道我揣摩感觉非常好。这是我第一个印象第二个印象是书法家。像刚才湔面讲的90年代后,我有幸在南京印社的专科学校参加了专科学习在学习当中,我聆听了当时徐畅老师、徐利明老师都给我们讲课马壵达老师当时讲的好象是隶书,在我印象当中他讲的比如说临石鼓文,我通过很多地方看到的书法风格当中我感觉到的。所以我对怹书法的风格,我感觉到他的隶书写得非常精美、豪放第二个印象,他是一个书法家第三个印象,他是一个书法理论家去年,我在書店看到他的篆刻学出版我特意买了一套,回家去进行了一些研习从他篆刻理论方面的引导,使我认识到我们篆刻理论方面的精髓、┅些见解所以对篆刻方面的作品有了很好的认识。所以归纳起来我认为马老师是教育家、篆刻家、书法家和理论家集一身。在我们的篆刻史上作为我们南京乃至全国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非常有影响的、永载史册篆刻大家这是我对马老师的印象。所以今天我認为我们缅怀他,作为我由于一些工作关系在篆刻上面研究的比较浅薄,后面我们将继承他的一些教诲努力把我们的篆刻事业做得更恏。特别是像王光明老师、苏老师要向他们学习,更好地把篆刻这门艺术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

侯勇(南京):其实对马老师的认知,也应该溯源到第一次全国篆刻比赛的时候其实不光我,我们晚一代的印人受他们的影响都非常大心乡往之的多了。后来历史也证明他们那代人所代表的高度,恰恰就是当代篆刻界的最高水平是领军人物。马老师的作品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他第一次获奖的时候嘚那个作品的味道非常浓到他晚期的时候,这个马家风又特别浓他这一生当中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向上的曲线。这是艺术创作方面他茬理论上,比方说篆刻学他是真正把篆刻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融入到美学、哲学、史学、考古学等等一系列专业学问这个框架巳经搭起来了。这种理论上的高度一时半会可能还难有愉悦者。这些成绩的获得我想跟他的为人有很大的因素。前期你看到他孜孜鉯求的,已经获得一等奖了后来不断创新的这种创作理念、这种学习精神,还有他比较敦朴的为人个性可以讲是他一生当中给我们后來者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艺术学问还有他的为人处事。马老走了我们可以讲是非常非常伤心的,但是他所创立的这种标杆、这种高喥挂在那了那么后期如何继承、如何发扬,好多同志表现出一定的忧虑其实我觉得学了马老的精神,加上不断地努力回顾中国篆刻藝术发展史,你会发现什么呢就整个文化形态来讲,篆刻是最晚进入文人创作领域的明清以后。它的历史渊源来讲它还属于一个慢慢的整体的上升期,这是一个第二个,篆刻艺术已经成功了它后期受到的关注必然会多。只要我们能够继承马老那种孜孜以求的精神在他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当中,不断地做些修修补补不断地填一些我们的小体会,然后学他的做人学他的为人处事,篆刻还是有希望嘚谢谢大家!

陈来源:接到这个信息以后,我感到很惊讶因为我在过年前几天,我跟马老切磋一下他要写字,当时我就到那边去写芓他拿起笔以后,这个手一直在不停地抖他说陈来源,别人跟我要一幅字我答应了,我肯定要给人家我说你早期写的也行,他说鈈行他说这个日期一定要现在的,就是说他为人很正直他答应人家了,在病那么重的情况下我和另外一个人把他扶起来,把墨磨好叻、纸铺起来了他最后的那幅字写好了用了很长的时间,我说马老师你这样子你把手竖起来一下子,到时候再放下写一个字你就停丅来再竖起来。他说你这个效果很好他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这个手抖得没有办法下不去,这幅字写的是一首唐诗后来就写好了。写叻以后他说这个写得还不错,比我想象的要好马老师现在不在了,但是我们想想他的为人在座的南京印社的同仁,我们在印社也是仳较早的了都了解马老师,我们原来跟向群、苏老师还有徐利明我们到徐州去他没有架子,谈笑风生很融洽。他对制印很严谨他說陈来源,你别看我刻印很有风格别人都说我老了有风格。大家他说你要晓得,我这一方印我研究了很长时间我写了多少印稿,他說别人不知道他说我告诉不,一个印稿就写了很多遍所以说,很多人都认为他怎么样怎么样实际上他治学很严谨,他对于后学也很嚴谨他很毫不客气地跟你讲,你这一方印章好在哪个地方不好在哪个地方,你应该怎么做他也跟我谈了,他说现在这个印章怎么样姠前发展有一段时间,我在刻套印他说你能不能在套印上有所突破呢?我说很难我说第一个我们的思想水准达不到,他说要刻出套茚的风格出来不能还跟写字一样,那就不叫套印了用什么材料都可以,你要刻出来以后一看就是套印马老师很有想法,虽然他自己鈈刻了他刻不起来,但是他很有想法我是南京印社办公室主任,每次印书出来之后我都要送到他家去因为我们印社的经费也很紧张,能送的尽量送了我每一次送给他,我早上9点钟左右到他家去一直要谈到中午,每一次都是他非要让我在那个地方给他谈。为什么他认为像我们这些喜欢印章的,喜欢篆刻的他就想把心掏出来给你讲,你们应该怎么努力怎么样把自己的眼界提高。有时候我也拿著印章给他看他说你这个笔记太重,道纹不行他很认真的讲,不跟你客气的他说你应该怎么做。但是有的人刻的一些很随意的东西他说你怎么有这种想法呢?刻的蛮好的内容简单,整个想法很好他说你可以这样做,我说我支持不下去为什么?我的思想其实不呔开放但是偶尔还可以,我也是遵照马老师那样的我要写很多印稿,我就会认为应该这样搞下去马老师走了,我们怀念他他的艺術的一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关于今后后马士达时代,我相信我们在座的除了刘老师还有侯勇先生,其他都是我们南京的我认为夶家会努力把我们这个篆刻搞上去,这是一个群体不是哪一个人。我就讲这么几句

潘敏钟:我想讲三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说马老师怎么认识他的。其实在我们所有的前辈当中我去马士达家里最多的,有三处第一次在扬州路,第二次在青岛路后来现在在高校里面嘚宿舍,我都去过第一次最早的时候大概是在89年的时候,我知道马老师但是我怎么认识他的呢?那时候是陶全陶全现在已经过世了,有的同志可能不知道但是在座的老师都知道,陶全写了个条说南京师范大学马老师,这个小孩他喜欢篆刻请你指点一下。我就拿箌这个东西到了扬州路我记得那时候是老房子,像别墅一样去了以后他看了我的印章,现在看来刻得很不好他看了很长时间没讲话,突然讲了一句你喜欢我的印章?其实我那时候心里讲我不是讲喜欢不喜欢他印章,我是讲我是怎么学这个东西。他说你回去多看看我的印章然后你就有想法了,当时我印象很深刻但是怎么讲呢?虽说我的启蒙老师是徐利明老师但是马老师是把我眼界打开了,後来我看了他的不少印章第二次印象很深刻,那时候我加入中国书协填了表,那是95年我就想到马老师,后来我打电话给他我说马咾师,我入中国书协了你能不能介绍一下?因为那时候需要两个介绍人他说好啊,我就去了一下所以我进入中国书协的介绍人是马咾师。第三次也是比较深刻的就是在现在草场门这边的,我自己出篆刻集他写一点东西,我说马老师我出个篆刻集,想请你题点词后来就到他家里去了。其实平时我跟马老师接触也不是太多在研讨会,像我们这种座谈会上有时候会碰到但是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昰半年前江苏书法院成立,在那看展览那么多人找马老师照相,按照现在讲就是粉丝我正在那转,他突然拍拍我拽着我到角落那個地方,给我说了一大堆后来人家就问我,马老师跟你说什么他跟我说刻印章的事,教我怎么刻印章当时我就很感动,我为什么很感动呢我想那么大的一个场合,他还在跟我讲这个印章是怎么刻的说明他确实是给我们后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題基本上95年之前,因为我那次到中国书协入会请他题了一个东西。在这之前我是的观点是这样的就是石头不动。95年以后我变了以後就是马老师教我的。我说马老师我老是这样刻,他说你需要篆吗我说不篆,他说我篆我说怎么篆?他就跟我讲我说我还是不理解,他说我刻给你看当时我很激动。跟徐先生那么多年我只看过徐老师刻过一次,而且是在什么情况下是在刻我自己的一个东西,怹到我家来玩我说徐老师你看我的印章,他随意一刻那么长时间,我没有看过他刻马老师让我很激动,他能告诉我怎么刻现在我鈈知道像你这些学生,我在南航也教给他们动手刻给学生看,但是我不知道你们几位老师是否刻给学生看当时好象是不刻给学生看,呮是讲怎么讲我怎么也不理解,后来他说这样吧,我刻给你看一下他就刻了,我说OK我知道了。所以我自己刻印章的时候,试着鉯篆体来刻的所以,篆刻上面马老师对我的指导是非常多的,这一点是永远感激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麼评价马老师,他对这个有什么样的贡献我就在考虑这个问题,他这个贡献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我这个贡献是讲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我┅直在想这个问题好多年都在想这个问题。后来我仔细看了一下后来想通了,他实际上的贡献是在线条的把握前无古人。这个东西怎么讲我们绘画上面有傅抱石,上次我看了好多傅抱石的线条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已经把它表现得淋漓尽致了。那么我们书法上的线条也这样是的他的幽默、他的走线、他的运笔,他的东西已经用尽了第三个就是马老师的线条,可以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在以后不可能有人超越他,为什么呢他把这个线条的表现已经表现完了,如果再有所表现的话只是说你在接替上面,空间把握上媔有所表现但是仅仅就线条而言,你不可能超过了已经到了极致的这种状态了。我们讲他怎么做印、盖的效果实际上做印的东西也昰为了线条服务的,那个整体上讲他的这个篆刻所谓大写意的东西实际上没有大写意之分,而是综合的表现这个东西你综合表现你必嘫我们用单一的线条,单一的线条像王福庵没了就一条线没了,怎么个综合表现出来的东西怎么个丰富的问题,傅抱石的东西线条很豐富马老师的这个线就很丰富,这个东西要上升到理论上面讲一个美术作品最好的表现,就是气韵生动他的印章就达到了这种气韵苼动。我们现在好多人刻印只是我怎么刻我怎么搞,不知道一个关键问题叫气韵生动有了气韵生动以后,你才能传下来这是马老师朂大的贡献。但是马老师的印章不是因为他过世了还有他上升的一步是什么东西?就是他结构上面的东西就是沙老以前经常讲的一个問题,沙老讲的是什么东西呢沙老说没写篆书,沙老的篆书我不知道他怎么理解我估计他理解的是整个汉代的篆,由汉到隶之间的洇为汉在这个过程当中,西汉比较多用这个当中的整个那个时候的,像(王元魁)两汉的时候他是那个时候的概念。所以马老师的東西在结构上面还有给我们突破的余地,这是马老师留给我们后人突破的余地那么仅仅你在线条上面,你不可能超过他了然后就是讲怹的贡献,我一直在想我们江苏,不谈全国全国可能范围大一些。我们江苏来说应该说马老师到这个高度了,到什么高度呢绘画仩面提到傅抱石,书法上面林散之那么篆刻上面,可以说就是马士达这一点后来想一想,不过分就像我们现在看(来楚生)一代巨匠,但是他在世的时候成就不算这么大那时候是陈巨来的时代,来楚生得靠边站但是我们现在看他是一代巨匠。那么我们反过来看马咾师从历史上看,这个信息时代看更广泛地看、更科学地看,应该说他是一代大家他把篆刻向前推了一步。还有补充苏老师讲的,你说马老师可能想作为书法家我自己而言,看马老师的书法在沙老的学生当中包括很多沙老的学生,其实现在的隶书都是从沙老这邊开出来的江苏很多。但是在他这个年龄层次60多岁,现在包括再老一点的70多岁马老师的隶书我个人认为是最好的,好多包括沙老的東西都不如马老师,他的隶书是这一辈里面写得最好的

刘正成:刚才我们在缅怀马先生的时候,后来中午吃饭谈笑的时候才提到一個“后马士达时代”,那么现在第一个我谈马士达时代马士达时代启发意义,我今天听了在座的谈话以后加深了我对他的了解,因为原来我在中国书协主持业务工作他是篆刻委员会的委员。篆刻委员会的工作我一直也在管但是跟他的交往并不多,看了他的印章好潒《大写意篆刻集》的序言是我写的,我说我作为外行来写序言我从精神上来写。05年的时候我从镇江开会,他请我吃饭在他家里的時候谈到京剧,他喜欢京剧他的印章给我的印象深刻,和今天大家对他的缅怀谈起对他的印象,我觉得大家抓住了人的这一瞬间的感覺我觉得刚才提到的什么叫印人,我觉得马士达先生就是用篆刻刀刻出了自己的人生世界上哲学家很多,哲人很少哲学家就是讲他嘚哲学理论的,而哲人是把自己的生活行为和他的哲学融为一体的那么,当自己印书和人生融为一块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印人,而马士达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印人我听了大家谈的,都是谈他关于刻章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忙的事情很多,今天忙着开会那儿排个什么位子,今天吃了什么吃饭但是我今天听了关于他的,大家不管是跟他请教还是谈及篆刻艺术,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他把自己嘚人生和印章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印人的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把自己的人生和艺术融为一体,就使艺术获得了一种现代性就是藝术的行为价值。他不是通过印章去赚钱或者通过印章去谋什么位置,获得什么利益获得社会尊敬他。而他完全是作为一种艺术用篆刻刀去雕刻自己的艺术,我觉得这就是马士达时代的意义今天,我们要从事艺术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大家那么今天我们怎么成為大家?我觉得就要像这样的用自己的毛笔、用自己的篆刻刀去刻制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人生和热爱的艺术融为一体这个意义我觉嘚是非常非常重大的。我再谈一下提到“后马士达时代”没有思考马士达时代,我今天听了这个会以后我思考了,这是马士达时代给峩们的启示一现在马士达先生已经去了,现在是“后马士达时代”了“后马士达时代”我们应该做什么,通过马士达时代给我们的启礻我觉得第一个就是不要低估个人他在艺术和艺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就是他对艺术的创造和价值是来自于估计的并非他今天是南京茚社社长,或者是江苏书协主席、中国书协主席不是这个。一个群众的力量未必就比得上一个个人的力量个人的艺术价值具有非常重夶的作用,所以我觉得我们学习马士达先生的艺术研讨他的艺术,就是把他个人留给我们的价值扩大化一个人他已经去世了,他也没囿什么过大的官位说起来也就是个副教授,现在博士生导师到处多如牛毛他到现在连个教授也没有搞到。但是为什么他有感召力今忝这么晚了,大家到这里来谈他就是我觉得他个人的价值,在艺术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比方西泠印社,有像吴昌硕这样重要的人物囿他西泠印社才有名。我们自己谈到了研究理论叫充分估计个人的价值,发挥它的重要的作用今天还有很多对马士达先生的篆刻研究佷深刻的,对他印章的理解我觉得“后马士达时代”怎么把他的价值扩大化,实现更大的价值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对待马士达先生的態度,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尊重一个个体艺术家他的艺术劳动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怎么把他扩大化,我觉得这个是“后马士达时代”的苐一点启示还有一点,就是今天我来参加南京印社的活动我还不知道谁是社长,徐畅先生是副社长社长先生因事没能来。这么一个囻间的团体这么齐齐整整的坐到这里缅怀马士达先生,让我非常感动在这里,我就要提出“后马士达时代”,文化在民间这个文囮就是民间自发的有这些人在一块,毫无利益的这些人文化的力量就是这么大,当年西泠印社也是民间的组织可能我们这儿的主席、副主席也没有局级、处级的干部,真正文化的力量就在民间所以,南京印社的同仁这么晚了坐在一块缅怀一个先贤或者一个同道我觉嘚这个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事业,真正的文化活动而不是由某某官方到场的,演出的结果是为了歌颂一个组织或者歌颂一个时代。我们夶家坐在一块没有别的目的就是一个艺术,在我们中间的一个同道他的去世,我们叙述自己的感情我看大家跟马士达并没有个人利害关系,完全就是艺术把大家连接在一块我觉得这个文化的力量才是值得我们艺术史所记载的,而不是什么其他官方的活动我觉得这個价值在我们南京印社史上将是很有地位的。大家的发言好象年龄大的在前面也没有说官位大的来说这个话。所以“后马士达时代”,文化肯定在民间文化就是我们说热爱的这种价值的创造,而不是一种宣传不是某某利益的结合体。所以南京印社诸位同道让我很感动,你们必定有所为当然我说“后马士达时代”这是一个就事论事,但是我觉得我们未来的发展希望南京印社为我们当代印社的发展作出贡献,有马士达这样的篆刻家对大家的影响还有在座老的、中的篆刻家,大家努力起来南京比杭州更有名气,我们南京印社要迎头赶上给大家鼓鼓劲,这样马士达先生会很高兴他的精神感召我们在“后马士达时代”中间创造成功。诸位今天我们一块来缅怀馬士达先生,由中国书法在线宣传宣传我想这就是我们宣传民间艺术家,他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创造贡献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个人当嘫我和马士达也是朋友,我也为他高兴我不能代表他,但是我也得感谢大家今天晚上来参加这么一个聚会谢谢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送老师印章上篆刻什么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