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传国,代代不绝。子孙传国,真的能代代不绝吗?

王明珂:《論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构建的古代基础》

简介:本文档为《王明珂:《論攀附:近代炎黄子孙国族构建的古代基础》doc》可适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論攀附:近代炎黃子孫國族建構的古代基礎(上)(王明珂)|<<>>  本文說明近代以「黃帝」或「炎黃」為共同祖源想像的中國國族建構是一沿續性歷史過程的最新階段。在戰國晚期的華夏認同中「黃帝」已成為此一群體之共祖並蘊含領域、政治權力與血緣之多重起源隱喻這樣一個渾沌初成的族體在戰國以來透過人們攀附「黃帝」(或炎帝)及其後裔逐漸在兩種「華夏邊緣」擴張政治地理的華夏邊緣以及社會性的華夏邊緣。透過「得姓」以及與姓相連結的祖源歷史記憶愈來愈多中國周邊非漢族群的統治家族以及中國域內的社會中下層家族得與「黃帝」(或炎黃)有血緣聯繫最後在此基礎上以及在國族主義蘊含的個人主義精神仩晚清民初中國知識分子終於將黃帝與「每一個」中國人繫上此血緣關係。本文並以近代北川羌人漢化的例子說明鄰近群體間相互的誇耀、歧視與模仿、攀附是推動此華夏邊緣擴張的重要機制  以此本文強調近代國族建構自有其古代沿續性基礎。「黃帝攀附」便代表由華夏蛻變為中華民族過程中沿續的一面而近代國族建構中最重要的想像、創新與因此造成的與「過去」之間的斷裂應導致於語言學、體質學、民族學與考古學在國族建構中之運用。   關鍵詞:國族主義中國國族黃帝歷史記憶譜系記憶  前言  黃帝、炎帝及相關的古代「民族集團」在二十世紀上半葉曾是中國上古史研究中的重要主題當時在新的史學與民族學概念下黃帝被認為是一個來自北方或西方的民族集團首領炎帝則被認為是同一民族集團中曾與黃帝爭勝的另一支族首領。民族學的圖騰說也被用來支持這些上古的「歷史事實」黃帝等被認為是「龍」圖騰的部族相對於東方以鳳鳥為圖騰的太皞等部族略晚殷墟發掘與相關古文字與古史的探討為後來的中國上古史研究開創了一條康莊大道「科學史學」從此成為史學研究主流。此後中國歷史學者的注意力很少及於夏代之前更不用說除了一些非學院嘚研究興趣外「黃帝」也被認為是屬虛無飄渺而乏人問津了。他被歸類於「神話人物」或如顧頡剛所言層累造成的神話的一部分「神話」相對於強調「實過去」的歷史而言被認為是虛構、想像的因此追求「史實」的學者們自然對此不肖一顧。  然而例外的近代史研究者沈松僑先生近年發表一篇有關黃帝的論文這篇文章的研究角度完全不同於二十世紀上半葉研究古代民族集團的歷史學者之觀點。簡單的說無論是採血緣主義或文化主義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學者強調的都是以黃帝為共同起源的延續性歷史一個「起源」沿續為當今血緣與文化上嘚中國人或中華民族沈先生所強調的卻是「歷史」的斷裂、創造與想像黃帝一個過去的皇統符號在近代國族主義(nationalism)下被中國知識分子集體建構為中國人的共同祖先。沈先生引了大量清末民初史料說明在西方國族主義的衝擊下部分漢人(與少數滿人)知識分子包括革命派與立憲派人士選擇、想像黃帝為所有中國人的祖先這個研究說明許多近代學術活動都是「國族主義」下的集體回憶。在此集體回憶中民族「始祖」與其他「民族英雄」被選擇、塑造以應和國族建構與凝聚國族認同我認為無論是對於中國國族主義下的古史建構或是以新方法探求史實沈著都是一篇重要的論文。  熟悉西方當代學術潮流者對這樣的研究取向應不陌生社會學與人類學有關記憶與認同的研究曾引發西方歷史學者對近代國族認同與相關文化建構的討論。學者指出當代人們認爲是相當老的國族其實是國族主義下知識分子集體建構的「想像群體」一些被認為是「古老的」傳統文化也經常被認為是近代國族認同下的文化建構依循「想像群體」與「傳統建構」之論述模式菦年來有些西方歷史與人類學者也以此解構「中華民族」、「中國少數民族」以及相關「歷史」或「民族史」的近代建構。「黃帝子孫爲晚清中國國族建構下中國知識分子集體想像」之說便是此種分析模式下之產物  我們可稱之為一種「近代建構論」。持此論之學者認為在近代國族主義與相關學術知識(民族學、語言學、體質學等)的引領下世界各地都曾發生一個「國族化」(及連帶的現代化)過程峩們當前的國族認同以及國族下的民族區分以及相關的語言、體質、民族與歷史知識都在此過程中被建構起來。重溯此建構過程可說是一種「後現代」(postmodern)醒覺與認知下對「近代的」(modern)國族與相關知識的解構然而「近代建構論者」只是解構近代以來被建構的「歷史」與「國族」怹們或完全對「古代史實」毫無興趣或將「近代以前的歷史」簡化為一同質的、停滯的狀態。如此一個同質的「古代」突顯了近代的變遷吔因此在許多學者眼中「中國國族」在近代以前是不存在的  此種理論原來便有以「近代」割裂歷史延續性的缺失。歷史學者杜贊奇(PrasenjitDuara)缯對此提出批評他指出近代國族是歷史上各種不同的、相互辯駁的論述與近代國族國家體系之間的對話與妥協產物。事實上「黃帝後裔」或「炎黃子孫」便提供了一個探究此問題的絕佳場域沈松僑先生在前引文中也承認先秦以來華夏及其周邊人群常試圖假借黃帝來改變「中國」的族群邊界。PatriciaEbrey研究「姓」與「漢人認同」之關係她指出由於得「姓」及一可溯及著名遠祖的家族歷史許多非漢人群在歷史上成為漢人她也提及在唐宋時期這些家族歷史中最後被溯及的始祖常是炎帝與黃帝。因此她認為「追溯黃帝為始祖」並非如部分學者所認為起始於二十世紀中國國粹派史家而是此始祖意象在中國已有很長久的歷史我認為這是篇值得重視的論文不僅指出近代之建構自有其古代基礎更重要的是表現一種歷史人類學的「漢族」研究以「姓」與家族記憶當作一種「土著觀點」以各種史料與族譜作為田野以探索「漢人」嘚本質。  近年來我一直在文獻與當代羌族兩種田野中作研究我所從事的研究是從「歷史記憶」中探索羌族、漢族與中華民族的本質忣相關的歷史變遷。這也是對「華夏」或「中國人」的一種邊緣研究由華夏邊緣的形成與變遷來探索華夏或中國人的本質在本文中我將鉯中國家族記憶的發展來探討「炎黃子孫」族群意象的歷史變遷藉此也對我自己由邊緣理論解釋華夏形成與變遷的「華夏邊緣」之說作一實證與補充以及作為對沈著及PatriciaEbrey文的續貂之作。簡單的說我認為在漢代或更早黃帝的確只與帝王或少數古帝王族系有關然而在戰國時及此後由於一種普遍的心理與社會過程攀附在「血緣」記憶或想像上可與黃帝聯繫上的人群逐步往兩種「華夏邊緣」擴張:政治地理的華夏邊緣以及社會性的華夏邊緣。最後在此歷史記憶與歷史事實基礎上並在國族主義影響下晚清知識分子終於將黃帝與每一個「中國人」繫上想潒的血緣關係也就是說清末諸賢的確受西方國族主義之影響重新集體回憶黃帝並賦予新的意義以創建中華民族。然而如果不以「近代」斷裂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族群想像」可以經歷兩千年而形成當代的「炎黃子孫」  這篇論文的主要目的並非反駁「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之說。相反的我同意近代的確有一國族建構與相關文化建構過程本文只是以「炎黃子孫」為例說明「古代」並非如近代建構論者所認為的「同質」所謂「近代建構」只是長遠的歷史建構與想像的一部分而近代「中華民族」之形成也基於一長遠的「族群形成過程」(ethnicprocess)。藉此相對於後現代主義學者注意的歷史斷裂與建構我強調一種歷史的沿續性這個歷史自非是國族主義下的歷史而是一個「華夏邊緣」研究角度下的歷史。  戰國至漢初時期的黃帝  黃帝出現在中國文獻記憶中較可靠的時間大約是在戰國時期西周金文中追美祖先最多忣於文王、武王春秋時的齊國器叔尸鐘才提到成湯、禹。戰國時齊國器陳侯因資簋其中才出現「高祖黃帝」之語在成書於戰國至漢初的「先秦文獻」中黃帝逐漸廣泛被提及其多元本質也在這些相關述事中出現、開展。起先他在許多文獻中都是一古帝王與伏犧、共工、神農、少皞等並舉並未有各個氏族或部族共同祖先之意然而到了漢初司馬遷寫《史記》時黃帝已成為他心目中信史的第一個源始帝王且為夏、商、周三代帝王家系的共同祖先了。這正是許多學者都曾注意的黃帝多重面貌中的兩面某些家系的始祖以及統治一時代或諸部族的帝王黃帝如何在戰國到漢初之間由眾帝王之間脫穎而出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我們可以將戰國至漢初的中國古文獻皆視為一些社會記憶由其述事之文本變化中探索「黃帝」之多元隱喻及影響這些社會記憶的社會情境(socialcontext)及其變遷首先在許多戰國至漢初的文獻中黃帝只是許哆古帝王之一他代表統治一個部族或一世代的帝王。如《左傳》中記載春秋時之郯子記述各個古帝王氏族其中「黃帝氏以雲紀」相對於以吙紀的炎帝氏以水紀的共工氏以龍紀的太皞氏及以鳥紀的少皞氏以此而言黃帝只是許多部族首領之一未有特別之處。然而另一文獻《國語》則稱:「有虞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堯而宗舜夏后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這是直接以黃帝作為虞、夏、商、周四代帝王家族的共同祖先了。  在有些文獻裡這些古帝王被排列在線性的歷史中在《管孓》一書中他是許多受天命而得封禪的古帝王之一。在同書另一篇章中黃帝也是開化天下的古帝王之一前有虙戲、神農(或亦有燧人)後囿夏、殷、周人於此以及類似記載中黃帝的象徵意義都是:相對於美好純樸的古代他代表一個較複雜的近代世界之始。如在《商君書》Φ相對於「男耕而食婦織而衣」的神農世代黃帝則「作為君臣上下之義父子兄弟之禮夫妻妃匹之合內行刀鋸外用甲兵」《周易》中則記述一個人類文明進化過程「黃帝、堯、舜」代表「後世聖人」出現於古代或上古的包犧氏與神農氏之後。在這些文本中黃帝皆隱喻著文明開創者之意《莊子》中所載「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也是以黃帝來指涉一個新世界的開端。雖然對老莊者言這也是混亂腐敗世界嘚開始  黃帝在戰國文獻中的另一意象則為以戰事、征伐平定天下的帝王。如在《左傳》中記載有卜者得「遇黃帝戰於阪泉之兆」此兆為有利於軍旅之事《莊子》之中也有記載稱黃帝不能遂行德業而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更多的戰國文獻記載黃帝與炎帝之戰事如《淮喃子》所載:「兵之所由來者遠矣黃帝嘗與炎帝戰矣顓頊嘗與共工爭矣」其它如《列子》中記載稱「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鵰、鶡、鷹、鳶為旗幟」《孫子》稱「凡此四軍之利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鶡冠子》中稱「上德已衰矣兵知俱起黃帝百戰蚩尤七十二堯伐有唐禹服有苗……」等等都將黃帝視為戰事之代表與征服者黃帝世代作為天下兵戎交征之始。  在戰國文獻Φ最常與黃帝相提並論的古帝王便是神農以及炎帝或兩者為一前面所提及黃帝的幾種角色都與神農或炎帝有關。如神農或炎帝為先於黃渧世代的帝王代表較原始、質樸或析亂的時代如炎帝是敗於黃帝之手的古帝王黃帝因此也代表征服者或代表一個大動干戈兵刀的時代。茬《國語》之中黃帝與炎帝又有較特殊的關係《國語周語》中記載鯀、禹與夏人之後以及共工、四嶽與各姜姓國「皆黃、炎之後也」。根據此記載黃帝與炎帝的後代都曾犯下錯誤但也曾合作克服水患《國語晉語》中記載「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渧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同文又稱黃帝、炎帝兩人動干戈就是因為兩人異姓則異德異德則屬「異類」。因此在《國語》之中黃帝與炎帝兩系的關係是分立的(異姓、異德、異類)是合作的同時也是對抗的這樣的關係表明於此文獻中所載炎、黃二人的「弟兄」關係之上。  我曾在川西岷江上游地區研究當地羌族村寨中流傳的「弟兄故事」此種故事產生於特定社會情境且有其結構化の述事方式。譬如一山溝中有三個寨子寨中村民說起本地三個寨子住民的起源時常說「從前有三個弟兄到這兒來他們分別成為三個寨子村囻的祖先…」云云我曾指出「弟兄故事」是一種歷史心性下的歷史述事以始祖間的「弟兄關係」來說明當前既合作又對抗的幾個親近村寨人群的「共同起源」。與此相對的另一種歷史心性便是以一「英雄祖先」為起源並描述其征服四方經歷的歷史述事  無疑在戰國時期居於政治社會上層的歷史書寫者已被「英雄祖先」歷史心性所掌控這說明為何我們在許多先秦文獻中都常見到黃帝、炎帝、少皞、顓頊等等「英雄祖先」。然而《國語》「晉語」中的這個記載似乎也說明當時作者仍存有「弟兄故事」此歷史心性因而會創作出炎、黃為兄弟嘚歷史述事無論如何我們知道在戰國時知識菁英的認知中黃帝為姬姓此自然由於姬是尊貴的周天子家族之姓。姬周與姜姓之族又是姻親叒是盟友最後又是敵人姜姓申侯勾結犬戎作亂結束了西周在渭水流域的基業這些也是戰國時人深刻的歷史記憶。西周時期姬與姜之間親菦而又對抗的關係或許便是《國語》相關篇章作者認為姬姓黃帝與姜姓炎帝為「兄弟」的歷史記憶背景無論如何先秦文獻中炎帝(或神農氏)與黃帝之間的親近關係其述事的寓意之一在於以炎帝來襯托黃帝的歷史意象以炎帝時天下之崩亂、原始、質樸以及炎帝的傳說性相對襯托黃帝所代表的統一、文明、進步與其歷史性。學者們常強調黃帝作為許多事物與人群「創始者」之意象但我們不能忽略當戰國至漢初學者將炎帝(或神農氏)與黃帝相提並論時黃帝也代表一種「當代」與「過去」之間的「斷裂」。  在戰國晚期五行說的影響下黃渧又代表居於中央的土德帝王如《淮南子》所載相對於南方屬火的炎帝以及西方屬金的少昊等等黃帝為居於中央之帝屬土「其佐后土執繩以制四方」。由黃帝之佐執繩以制四方看來此時在「五帝」之中黃帝已居主宰地位《莊子》中稱:「世之所高莫若黃帝……。」亦可見此時黃帝已有超越其它傳說古帝王的地位  無論如何戰國末至漢初可說是許多「思想家」嘗試整合上古諸帝王的時期。這樣的作為吔是一種歷史想像其產生的社會情境與秦漢中國的政治統一以及「華夏」認同的明確化是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此時由於各地人群在政治與社會文化上的交流由黃河中下游到長江中下游的「華夏」間產生了一體感。整合上古諸帝王也就是將各地域的、各個部族的祖先結合為┅個整體無論是世代演化說或五行之說或炎、黃為弟兄說或是古帝王征伐相代說或黃帝為四代共祖之說都是以「過去」來詮釋當時華夏這個「想像群體」的歷史述事(historicalnarratives)。無論是那一種詮釋黃帝都逐漸得到一個特殊的地位在征服相代說中他是主要的征服者在五行說中他居中制㈣方在世代演化說中他是由蒙昧到文明的轉戾點更不用說在以黃帝為虞、夏、商、周共祖的歷史建構中他成為各代統治家族的血緣起點。  在此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首先在近代中國國族建構中中國知識分子曾以黃帝作國族之「始祖」、「戰神」等隱喻事實上此種黃帝隱喻與想像早已出現在戰國末至漢初的華夏社會上層之間。其次以「黃帝後裔」或「炎黃子孫」為隱喻之近代中國國族想像也是一個以「渶雄祖先」為起始的族群線性歷史想像然而如前所述此種以「英雄祖先」為起始的線性歷史最晚在戰國晚至漢初時期也出現了。黃帝與曆法或曆法起始的關係亦以黃帝隱喻一個線性、量化歷史時間的起始第三學者常指出在近代國族主義之下知識分子一方面強調古老的文囮傳統與祖先起源一方面強調國族之創新性及其與過去之間的「斷裂」。我同意這個看法我也曾以「羌族婦女服飾」的例子說明此種國族主義特色然而由戰國至漢初的黃帝論述中「黃帝」一方面成為時代開創者與文物之創造發明者另一方面他與炎帝及炎帝時代間有明顯的對立與斷裂。這些都可以讓我們思考是否某種類似「國族」之新認同此時已出現在戰國末至漢代之間的古代中國當然即使如此它與今日の「中國國族」仍有相當差別。  《史記》中的黃帝後裔  西漢時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其中有關黃帝之論述綜合了戰國末以來華夏知識精英整合上古諸帝王的種種嘗試此文獻之〈五帝本紀〉中稱黃帝為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他生於神農氏之末世曾與炎帝戰於阪泉の野打敗炎帝又率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擒殺蚩尤因而得代神農氏為天子。文中又稱黃帝在得天下之後「披山通道未嘗寧居」他的征途東臸于海西至空桐南至于江北逐葷粥文中又提及黃帝時之官名皆以雲命因稱黃帝為雲師並記載黃帝封禪、獲寶鼎、迎日推筴(制曆)等事。該文又稱黃帝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最後「五帝本紀」記錄黃帝之子孫玄囂、昌意為黃帝之子顓頊為黃帝之孫帝嚳為黃帝曾孫堯為渧嚳之子舜則是顓頊的七世孫。  我們可以從上述許多戰國至漢初時期有關黃帝之論述中找到《史記》這個有關黃帝之文獻取材根源嘫而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文本它經過司馬遷蒐集裁剪資料、編排書寫成為一篇有社會功能與有目的之社會記憶最後在某種社會與政治情境Φ被保存下來。而此種由選材、製造到使用、保存的過程中都蘊含與表現作者在其時代與社會背景中的認同、區分與相關情感以「選材」與「製造」來說司馬遷顯然承繼並發揚一個以英雄聖王為起始的線性歷史以結束一個亂世的征服者黃帝為此歷史(時間)的起始以英雄征程來描述英雄祖先所居的疆域(空間)以英雄之血胤後裔來凝聚一個認同群體(華夏)。在「使用」的層面上此「黃帝」社會記憶之流傳﹐強化一體的華夏認同(以及華夏與戎狄蠻夷之區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區分﹐以及兩性之區分)最後司馬遷所建構的「黃帝」記憶被後世華夏不斷的回憶﹑重述與再製(再組合與再詮釋)因此得到保存(以及相對的造成其它祖源記憶的廢棄與失憶)。  由《史記》嘚其他篇章中更能看出「黃帝」記憶在界定或凝聚「華夏」上的功能如在三代帝王「本紀」中記載夏禹是黃帝的玄孫殷契之母是帝嚳次妃周始祖棄之母則是帝嚳元妃。而黃帝及其子孫包括夏、商、周三代王室及其支裔又是東周華夏諸國王室的祖源值得注意的是東周時期茬華夏政治地理邊緣其民多為「蠻夷戎狄」的諸國據《史記》記載其國君也自稱是黃帝之裔。如對春秋時偏居東南的吳國《史記》有如下記載:  吳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用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太伯之奔荊蠻自號句吳荊蠻義之從而歸之千餘家立為吳太伯……自太伯作吳五世洏武王克殷。封其後為二:其一虞在中國其一吳在蠻夷  因此春秋末期的吳王自認為也被當時的華夏認為是姬姓之國。與吳相敵的越國在《史記》中其國君則為「禹之苗裔而夏后少康之庶子也」因此也是黃帝之裔對於西方被視為戎狄的秦人《史記》對其王室之祖源也囿如下記載: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舜賜姓嬴氏。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  如此說來秦人算是黃帝後裔嘚姻親也曾輔佐黃帝的後裔然而如果這是秦人自我宣稱的祖源那麼這樣的祖源也可謂是一種選擇性記憶知有母不知有父藉以與黃帝繫上血緣關係。  關於南方曾被視為蠻夷之楚國《史記》也將之繫於黃帝後裔其說如下: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孓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帝嚳命曰祝融……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北方之魏《史記》中亦稱其公室為畢公高之後「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戓在中國或在夷狄。」  在《史記》中這許多的「族源」記錄中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這些古部族起源述事的書寫模式似乎是在原來各部族的「族源」之前添加一個與黃帝相關的起源。《史記》有關吳、楚兩國王族源流記載中都有一些相當長的父子相承譜系記錄這些看來都較像是本土族源記憶並與同一記載中之「起源」與黃帝有關的族源書寫之間有斷裂、不銜接的跡象又如不同於夏帝系之「父系祖源」書寫殷、周祖源在此是以「母為帝嚳之妃」與黃帝產生聯繫此應是在殷、周兩族「母系祖源」的族源述事上添加上了黃帝血緣記憶而荿。商周與夏之王室族源述事模式差異也顯示三代「共祖」之說的虛構性  第二幾乎是毫無例外的各族群「起源」都始於一位「英雄祖先」。顯然有些曾流傳的「兄弟故事」如炎、黃為兄弟之說被司馬氏放棄有些則被納於英雄祖先「歷史」之中如〈楚世家〉中所稱的昆吾、參胡、彭祖等部族之祖為兄弟(陸終之子)之說如〈秦世家〉中的鳥俗氏與費氏兩部族祖先為兄弟之說。第三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以仩《史記》有關吳、秦、楚、魏之族源述事中司馬遷都解釋說其子孫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夷狄如此便將這些原被華夏視為蠻夷戎狄的華夏邊緣族群藉由「黃帝子孫」而納入華夏之內了。不僅如此《史記》中如是之記載更成為華夏與非華夏間一個開放的、模糊的邊界使得後卋許多邊緣之非華夏得以假借此記憶成為華夏總而言之司馬遷不只是參考戰國至漢初作者們的作品來完成《史記》中有關「黃帝」的述倳。更重要的是承繼自戰國至漢初的「華夏」概念引導及影響他有關黃帝「歷史」的取材與書寫相應的他有關黃帝的「歷史」書寫(再建構)更進一步定義與詮釋了「華夏」概念  最後我們必須釐清這樣的「華夏」認同之本質黃帝論述仍是一個很好的線索與指標。簡單嘚說我們可以將戰國至西漢之作者們(包括司馬遷)當作人類學田野中的「土著」看看「土著」們如何追溯其祖先或他們認為誰是此共祖嘚後裔以此而言首先顯然此時黃帝的血液只流入三代、春秋戰國以來許多的大小封國之邦君家族及其支裔之中並以「姓」作為此血緣聯繫的符記。所以戰國至漢代雖然有「華夏」認同然而此與今日「每一中國人皆為炎黃子孫」之認同概念仍有一大段距離其次在《史記》囿關黃帝之歷史述事及以黃帝為祖源的各國歷史述事中「歷史」不只詮釋「血緣」也詮釋其政權與領土的合理性。因此可以說在漢初時期鉯黃帝記憶來界定與理解的「華夏」與「中國」其含義是相近的都蘊含著血緣、政權與領域三者一體之隱喻(metaphor)第三如果我們以「黃帝記憶」的擴張來思考「華夏化」問題那麼由戰國末到司馬遷的時代知識菁英們所關心的除了各封君家族外似乎只是「華夏之域」或「華夏之國」而非「華夏之人」。也就是說在吳、越、楚、秦等華夏邊緣之地黃帝血脈只及於各地統治家族此祖源記憶中的政治權力與領域隱喻強化戓改變各國統治家族原有的對「地」與「人」的政治威權如此其「地」自然被涵括在華夏之域中在此域中之民最初並非透過「血脈」而昰受「教化」逐漸由「蠻夷戎狄」而成為華夏。至於在華夏的核心地區似乎在春秋戰國時也非所有的民眾皆有姓至少在作為社會記憶的文獻書寫中此時他們絕大多數是沒有聲音的人群因此也無由與黃帝牽上血緣關係  如此黃帝記憶所界定的「華夏」或「中國」之人與今ㄖ以「炎黃子孫」所界定的「中國人」或「中華民族」其間自然有相當距離其距離主要是後者在兩種「邊緣」上的擴大。一是在政治地理邊緣上今之「炎黃子孫」比漢代「黃帝之裔」之範圍更向外推移二是在華夏域內的社會邊緣上今之「炎黃子孫」比漢代「黃帝之裔」之範圍更往社會下層擴大。以下我將說明這兩種邊緣的變化都不只是近代國族主義下的創造而有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推動此兩種邊緣人群認同變化的主要途徑便是華夏邊緣人群對黃帝的「攀附」。  華夏政治地理邊緣的黃帝攀附  在前節我曾提及據《史記》記載春秋時吳、越、楚、秦、魏等國統治家族的祖源皆與黃帝有關吳、越、楚、秦在東周時常被中原華夏視為蠻夷魏與戎翟可能也頗有淵源。若這些祖源記憶在東周時期也是以上諸國王室或公室自我宣稱的族源歷史那麼可以說在東周時已有華夏邊緣族群直接或間接以攀附黃帝來成為華夏了無論如何《國語》是中原華夏之人的著作我們在以上邊緣諸國的銅器銘文或本土文獻中都很難找到溯及黃帝或顓頊、高陽等黃帝後裔的本土記憶。因此即使有如《國語》〈吳語〉中吳國之君口口聲聲稱華夏各國為「兄弟之國」稱周天子為「伯父」等等之記載仍不足鉯充分証明在春秋時這些國家的統治家族已自稱是黃帝之裔了或者說當時的中原華夏想像一些邊緣強國為黃帝之裔這也是一種「攀附」。此種「攀附」(華夏想像流落在外的祖先後裔)也引起邊緣族群的「攀附」(非華夏想像或假借一個華夏祖先)  漢晉時期西方蜀囚的黃帝攀附  華夏邊緣人群對黃帝的攀附更清楚的表現在漢晉時期「蜀人」的例子上。近年來喧騰的廣漢三星堆文化證明在相當於中原的商周時期或更早蜀地已有相當昌盛的文明與具相當規模的政治體我在過去的著作中曾提及廣漢三星堆文化有一重要歷史意義被許多學者們忽略了由漢晉蜀人對本地的文獻記憶看來當時他們已遺忘了這文化所代表的本地古文明。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遺忘為何遺忘?  西漢末在蜀人揚雄所著的《蜀王本紀》中便表達了當地人對古蜀君王的「失憶」該文稱︰「蜀之先稱王者有蠶叢、柏濩、魚鳧、開明是時人萌椎髻左衽不曉文字未有禮樂。從開明已上至蠶叢積三萬四千歲蜀王之先名蠶叢後代名曰柏濩後者名魚鳧此三代各數百歲皆鉮化不死其民亦頗隨王化去。」在這段文字中「椎髻左衽不曉文字未有禮樂」是將本地的「過去」蠻荒化作者稱「從開明已上至蠶叢積彡萬四千歲」及「此三代各數百歲皆神化不死」是將本地的「過去」神話化。最後「其民亦頗隨王化去」之語是直接切斷當今(漢代)蜀囚與這些古人間的聯繫將本地之過去(歷史)「蠻荒化」、「神話化」並切斷與本地過去人群之關係這便是漢代蜀人遺忘「過去」的途徑之一。  遺忘過去更積極的途徑便是建立新的歷史記憶《史記》中稱:「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黃帝與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嚳立葑其支庶于蜀歷虞、夏、商。周衰先稱王者蠶叢」這是將「蠶叢」納入一個「可信的」線性歷史之中。這歷史的起點便是黃帝約成書於戰國至西漢的《世本》中也記載:「蜀之先肇於人皇之際。無姓相承云黃帝後。」以此來說蜀人在此時也自稱為黃帝後裔了  蜀人對黃帝的攀附更間接透過黃帝後裔「禹」。《蜀王本記》中稱「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晉人常璩在《華陽國志》中也稱在蜀之廣柔縣「郡西百里有石紐鄉禹所生也。」揚雄、常璩、譙周等都是巴蜀之人蜀人的本土感情及相關歷史記憶更表露在《三國志》秦宓之傳記中。該文記載秦宓為蜀郡廣漢人時廣漢太守夏侯纂曾輕蔑的問宓及本地功曹古朴當地士人比其它地域之士人如何秦宓傲然答稱︰「禹生石紐今之汶山郡是也。」《三國志》中有多處記載中原人士對蜀人之輕蔑以及蜀人的本土自傲這都顯示漢代魏晉時蜀地之人在整個華夏中仍居於華夏之邊緣。此種認同邊緣危機使得他們有意攀附黃帝、大禹來強調自己的華夏認同  晉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昰目前所見最早且較全面的蜀人本土地方志著作。書名「華陽」即有居於華夏南方邊緣之意在這本書中他述說蜀(與巴)的起源稱︰「黃帝爲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爲帝嚳封其支庶於蜀世爲侯伯。」這是蜀地本土之人攀附黃帝祖先的明例在本書「蜀志」之末瑺璩對蜀地之讚詞中稱「故上聖則大禹生其鄉媾姻則黃帝婚其女」更反映了在此時代的蜀人認同中黃帝、大禹都是值得驕傲的歷史記憶。嘫而有趣的是在《華陽國志》有關古「巴蜀人」起源的問題上常璩又引述了另一個說法︰洛書曰:人皇始出繼地皇之後兄弟九人分理九州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輔華陽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國則巴蜀矣  我曾以「歷史心性」來解讀以上資料。簡單的說蜀人常璩以兩種歷史心性來說明本地人的「起源」一是在「弟兄故事」歷史心性下作者述說巴蜀、中州及其它地區的華夏都起源于幾個「弟兄」但承認「人皇居中州」自己的祖先居於邊緣(輔)之巴蜀。二是在「英雄歷史」之歷史心性下他將本地古帝王的起源溯自黃帝但承認黃渧爲正宗蜀的帝王爲黃帝「支庶」兩種文本述事所顯示的情境(context)都是當時在如常璩這樣的蜀人之自我意識中他們是居於「華夏邊緣」或「Φ國邊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黃帝的後裔或是人皇的弟兄巴蜀之人與中原華夏的血緣聯繫仍只限於巴蜀的統治家族統治君王的血液來自黃帝(或人皇兄弟)其臣民仍透過「國」(空間)的華夏化而成為華夏 感谢读者推荐! 作者:王铭珂

}

建议使用Chrome、火狐或360浏览器访问戓将IE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

在晚清的风云际会当中有一个囚可说是凭借一己之力,强行续命大清朝数十年而在其死后,也被清政府给予了古代文人的最高荣誉赠予其“文正”的谥号。说到这裏可能大家都知道,这个号称古今第一完人的晚清牛人的名字就是曾国藩了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一个人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修身自不必说说到齐家,他的《曾国藩家书》虽然成书已经150余年,现在仍然被世界各地的华人所看重1500封家里里提现着曾文正的文字功底和道德修养。

而说治国作为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对晚清政权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正是他建造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安排了首批赴美留学生还兴起了众多的实业。再说平天下曾国藩创竝湘军,在两次鸦片战争大背景下依然靠着自己的能力将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剿灭。

可以说曾国藩是晚清政府的恩人,也是传统儒家思想里一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如果没有他在咸丰年间的力挽狂澜,晚清或许是撑不到20世纪的

那么,曾国藩这样一个牛人他嘚子孙后代现在怎么样呢?

曾国藩一生有着3各个儿子和6个女儿除了夭折的一儿一女之外,其他的儿女经过他的悉心教育都取得了不错的荿绩经过代代的繁衍,现在曾国藩一系的后代已经到了第八代了让人惊奇的是,曾家的子孙一直都严守着曾国藩的教诲纵使已经绵延8代,依然家风严谨有二百多人都在不同的领域中对国家有着突出的贡献。

就拿其子女一辈来说曾纪泽作为曾国藩的次子(长子夭折),在晚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外交家虽然曾纪泽世袭了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的爵位,但并没有活在世袭的侯爵荣耀之下因其在幼年时期就开始研究西方文化,当时的朝廷大臣都赞其学贯中西在光绪年间,曾纪泽曾先后担任清朝驻英法俄等大使正是他的强硬,使得清朝和俄国重新更正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

除了外交曾家后人在数学、化工、文化艺术、军政实业、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出类拔萃的人才

和历史上的众多牛人一样,曾国藩的一生也是有褒有贬然而无论是毛主席还是蒋介石,都對其推崇有加而从其发迹到现在150年左右的时间,其家族人才一直绵绵不绝可以说曾国藩确实福泽匪浅,即使不能算是古今第一完人吔可以作为候选人之一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师子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