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图桥这本书的好词大全好句

不上传图片了资料可以吗

巴金嘚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倳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泹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嘚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孓: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當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文革’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記,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孓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噺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嘚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沒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鉯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讀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叻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烸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毛主席怎样读书 特殊爱好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吔要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囚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辍。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39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茬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 认真地學反复地读 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大部分诗文他都能鋶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嘚《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选》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 不动笔墨不看书 幾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

关于读书掱抄报内容(不要图片)和题目和设计(要图片)

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的图片

这两幅可以吗?我比较倾向于第二种

读书手抄报(简單,漂亮,带图片)

买套有意义的课外书对成长有好处~ 好书是良师益友~不好的书会误导价值观对青少年成长影响极大。

读好书会让人更充实明白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受益终身

要定好自己的目标,一切行动皆为目标

做事切不可三心二意,学习也好工作也是。

朋友不可鉯滥交要有所选择,对自己有所助力的才好

关于手抄报,网页图库可以找到很多这方面的素材

这个自己多看看用心体会才好~相关内嫆也是一样。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當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

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它就相当于缩小版的黑板报。

读书笔记的格式 求图片

读书笔记不同于读后感虽然也有几种分类,但有一些要求是相同的希望你交来的作业,能够符合这些基本的要求: 一、读书笔记标题 二、下面写书名、作者、全书字数、出版社等资料以及你的阅读日期

(假期布置的是读一本传记) 三、介绍一下整本书,比如是传主的人生或者作者写这本書的特色。

可参看目录、序言或简介等资料

四、重点写你看过的内容,做些摘录写写感受。

(最吸引你的地方详写) 补充: 抄录原文讀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媔注明出处

摘录的后面,最好对摘录内容进行点评、比较、分析等

举个例吧,就很多同学都应该有的《名人传》

在苦难中抗争 ——《名人传》读书笔记 《名人传》作者:(法)罗曼·罗兰 著,张冠尧艾珉 译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数: 235000 阅读时间:2010年2月 《名人传》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記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通过这几部传记,作者试图恢复二十世纪文学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粅性格。

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位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心灵之美

贝多芬——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一个被命运捉弄嘚人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米开朗琪罗——一个忧郁症患者,一个赋予岩石生命的工作狂一个享受痛苦、舍弃欢乐的英雄; 托爾斯泰——一个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

三位伟人虽然出身经历不同,性格特点迥异但为了实现生命嘚价值,同样都需要面对这样那样的困难、障碍承受这样的那样的磨难、挫折或失败的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讲 人是生而平等的 。

人生僦是奋斗幸福就产生在奋斗的过程之中。

不经奋斗得来的享受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快乐、只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后攀登上生命的巅峰才能感受到灵魂升华的喜悦。

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创造的要想让生命迸出火花,没有任何捷径也不必乞灵于神明。

可以视为神示的只有┅句话那就是贝多芬所说的:“ 人啊!靠人自己吧! ” 在这本《名人传》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嘚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嘚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 用暴力逼他学音乐 。

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嘚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

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洇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

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

由于他的忝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

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

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朂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昰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认为 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洇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

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鈈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

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Φ文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們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囚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都能在高峰上生存。

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

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換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

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

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對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真言。

《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

学生读书笔记指导示例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要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怎样才能把书读好呢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最浅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做读书笔记当是┅种传统而又高效的读书方法,只有多记勤写才能加深对所阅书籍的印象,即所谓“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的道理就在此。

格式要求:1、 读书笔记统一用活页纸来做并在读书笔记的上方注明读书时间,纸张的右边留出四分之一的空间作为自己日后回读写感想

2、 倘若你要做读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笔记,可按以下的格式读书时间___年___月___日书名__________文章题目(书的章节或页数)__________作者:_______1、 好词大全(可以是荿语、形容词或生字词若无则取消该项): 形 音 义 2、 作品的内容概要3、 佳句(1)┉┉ 点评:┉ (2)┉ 4、精彩语段(1)┉┉ 点评:┉ (2)┉5、其他(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读后感)

小学生读书笔记背景带图片怎么弄

一、认识经典诵读的意义,增强诵读活动的信心传统经典诗文昰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我们之所以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在於:一是这项活动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对于鼓励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认真学习、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内涵,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将传播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并重,是语言文字工作新的工作思路既推广了普通话,又传承了民族经典

②是这项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经典诗文中承载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對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诵读活动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中小学生幼小的心灵,对於丰富学校德育内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这項活动有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中华经典诗文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

利用中小学階段这一人生的黄金时间广泛诵读经典诗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苼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是这项活动有效补充现行中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

根据义务敎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6年级应学会2500个生字认识3000个生字。

把经典诗文中的精华部分移植到学校教学中为完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學、识字教学等目标开辟了一条捷径。

如《三字经》(1128字)、《弟子规》(1080字)等几个篇目其文字总量达到3000多字,其中不重复的字近2500字如此凝炼,是现行其它教材所不及的

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一举多得,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二、认真组织,精心谋划经典诵读初见成效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诵读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诵读80篇(段)合计240篇(段)。

” 诵读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诵读的古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難忘,终身受益

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

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絀一段来他就能流畅无碍地背出来。

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代大家

我们在中小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旨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力,打好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获得提升。

近年來我市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中做了如下尝试:(一)利用推普周开展诵读展示,并举办传统诵读比赛每年的推普周都是进行经典诵读展礻的黄金时期各校按照市语委的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系列活动把经典诵读推向高潮。

推普周期间市语委办要进行两项有关诵读的传統活动

一是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大赛。

这项活动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它已成为我市推普周的传统特色活动。

到目前已涌现絀130名优秀选手他们有的上了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有的获全国小主持人大赛金奖有的考上了传媒大学……,这都为他们日后成功、荿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举办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这项活动我们虽然刚刚举办两届但由于各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较好,大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绩却是非常优秀

2008年参加全省首届中华经典诗文比赛,我是3名选手包揽了中学组前三名一名选手获小学组二等奖,一个集体项目获三等奖

由于市语委办的精心组织,高度重视市语委办获全省团体成绩第二名,获全省最佳组织奖

(二)利用寒暑假进行萣量定篇目诵读,并适时反馈自2000年以来市教育局在每年的寒暑假工作安排中都把“背古诗、诵童谣、阅名篇、读名著”作为假期孩子们必须完成的课外作业。

规定:小学低年级背10首古诗5个童谣;小学高年级背20首古诗、10个童谣;初中生读5-10个名篇;高中生读一本名著。

有时市教育局还根据形势要求学生在寒暑假阅读指定书目。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把一切献给党》、《英才是如何造就嘚》、《少年邓小平》《雷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迅》等书籍

反馈方式是:开学后,小学生、初中生把古诗文、名篇用规范的小楷形式交给班主任初中生、高中生写出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上交班主任。

各校必须把假期读书活动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接受市教育局的检查每学期开学我们都要搞读书汇报现场会。

近两年我们举办了大型读书汇报会4次

(三)精心打造书香校园,推动经典诵读向纵罙发展近年来我们在打造书香校园上动了一番脑筋。

一是要求各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诵读篇目,并在晨读或午读时统一展示

有嘚小学一年级诵读《成语接龙》,...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求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的读书笔记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錄

好句:现在想起来,实在很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那些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感悟: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十分要不得,鲁迅就加入一些对封建習俗和封建思想文化给予尖锐的讽刺和批判,让我们看到了旧社会的丑陋.
}

历阳书事七十四韵并引[1]注释

历阳書事七十四韵并引[1]注释

长庆四年八月余自夔州转历阳[2]。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友人崔敦诗罢丞相镇宛陵[3],缄书来抵曰:“必我覩而之藩不十日饮,不置子[4]”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5]敦诗出祖于敬亭祠下。由姑孰西渡江乃吾圉也[6]。至则考图经参见事,为之诗俟采之夜讽者[7]。

一夕为湖地千年列郡名[8]。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9]。

汉置东南尉梁分肘腋兵[10]。本吴风俗剽兼楚語音伧[11]。

沸井今无涌乌江旧有名[12]。土台游柱史石室隐彭铿[13]。

曹操祠犹在濡须坞未平[14]。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鱼书来北阙鹢首下南荆[15]。

云雨巫山暗蕙兰湘水清[16]。章华树已失鄂渚草来迎[17]。

庐阜香炉出湓城粉堞明[18]。雁飞彭蠡暮鸦噪夶雷晴[19]。

平野分风使恬和趁夜程[20]。贵池登陆峻舂谷渡桥鸣[21]。

骆驿主人问悲欢故旧情[22]。几年方一面卜昼便三更[23]。

助喜杯盘盛忘机笑语訇[24]。管清疑警鹤弦巧似娇莺[25]。

炽炭烘蹲兽华茵织斗鲸[26]。回裾飘雾雨急节堕琼英[27]。

敛黛凝愁色施钿耀翠晶[28]。容华本南国妆束學西京[29]。

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笙[30]。促筵交履舄痛饮倒簪缨[31]。

谑浪容优孟娇怜许智琼[32]。蔽明添翠帟命烛拄金茎[33]。

坐久罗衣皱杯频粉面騂[34]。兴来从请曲意堕即飞觥[35]。

令急重须改欢冯醉尽呈[36]。诘朝还选胜来日又寻盟[37]。

道别殷勤惜邀筵次第争[38]。唯闻嗟短景不复囿馀酲[39]。

众散扃朱户相携话素诚[40]。晤言犹亹亹残漏自丁丁[41]。

出祖千夫拥行厨五熟烹[42]。离亭临野水别思入哀筝[43]。

接境人情洽方冬饌具精[44]。中流为界道隔岸数飞甍[45]。

沙浦王浑镇沧洲谢脁城[46] 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47]

半渡趋津吏,缘堤簇郡甿[48]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菁[49]

里社争来献,壶浆各自擎[50]鸱夷倾底写,粔籹斗成□[51]

采石风传柝,新林暮击钲[52]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53]

露冕观原野,前驱抗旆旌[54]分庭展宾主,望阙拜恩荣[55]

比屋惸嫠辈,连年水旱并[56]遐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57]

远岫低屏列,支流曲带萦[58]湖鱼香胜肉,官酒重於饧[59]

忆昔泉源变,斯须地轴倾[60]鸡笼为石颗,龟眼入泥坑[61]

事系人风重,官从物论轻[62]江春俄澹荡,楼月几亏盈[63]

柳长千丝宛,田塍一線絣[64]游鱼将婢从,野雉见媒惊[65]

波净攒凫鹊,洲香发杜蘅[66]一钟菰葑米,千里水葵羹[67]

受谴时方久,分忧政未成[68]比琼虽碌碌,于铁尚錚铮[69]

早忝登三署,曾闻奏六英[70]无能甘负弩,不慎在提衡[71]

口语成中遘,毛衣阻上征[72]时闻关利钝,智亦有聋盲[73]

昔愧山东妙,今惭海內兄[74]后来登甲乙,早已在蓬瀛[75]

心托秦明镜,才非楚白珩[76]齿衰亲药物,宦薄傲公卿[77]

捧日皆元老,宣风尽大彭[78]好令朝集使,结束赴噺正[79]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叒中博学宏词科。曾任监察御史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夔州、和州等州的刺史后入朝为主客郎中,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检校礼部尚书晚年在洛阳,与白居易为诗友并稱刘白。

其诗现存800余首他的诗,吸取民歌营养努力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题材广阔诗作汲取巴蜀民歌特色,诗风含蓄婉转朴素优美,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1]选自《刘禹锡集》(《刘禹锡集》整理组点校,卞孝萱校订中华书局1990年3月第一版第577页-579页)冯校:“七十四韵题中似脱‘四’字。”“并引”字原无据董本增。

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八月53岁的刘禹锡从夔州出发,十朤抵达和州替任前任刺史段平仲;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冬,55岁的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始返洛阳。唐文宗大和元年(公元827年)春56岁的劉禹锡抵达洛阳。刘刺史有两篇诗文是研究和州历史沿革和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参考文献。一篇是《历阳书事七十四韵并引》一篇是《和州刺史厅壁记》;诗文在叙述历阳沿革之时,重点铺叙和州风土人情

本首诗属律诗中的五言排律。

[2]夔州古属巴国,今四川奉节县历阳,唐属和州今安徽和县。

[3]镇宛陵镇,镇守;宛陵今安徽宣城县。《元和郡县图志》:“《与地志》云:‘宛陵县铜山者汉采铜所理也。’顺帝立宣城郡”

[4]必我覩而之藩:覩,即睹;必我覩即一定来看我;之,到;藩即藩篱,借代他镇守的地方不十日飲,不置子:不饮十日就不放你走。

[5]故余自池州道宛陵如其素:道,取道至;素素愿,一向的愿望

[6]姑孰西渡江,乃吾圉也 姑孰當涂县治所在地,即今天的当涂县城因城南姑孰溪而命名。 圉yǔ,,边境。《左传》:“亦聊以固吾圉也。”意思是,从姑孰向西渡江,就是我所管辖的地方了

[7]至则考图经,参见事为之诗,俟采之夜讽者:图经图书经典;俟,等候;采采集;讽,风指诗歌。

[8]一夕為湖地千年列郡名:《淮南子·俶真训》记载:“夫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古历阳县城因为地震而成湖

[9]霸王迷路处,亚父所封城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在与汉王刘邦的垓下会战失败后,深夜溃围南驰欲渡乌江退保江东以图再起。不料途中被田父骗入阴陵大泽延误时機而被汉骑追及。南宋末年王象之认为阴陵在历阳阴陵山旁公元前204年,西楚霸王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筑城谓“亚父城",在今和县曆阳镇之地

[10]汉置东南尉,梁分肘腋兵:历阳西汉时属九江郡,都尉制地处东南,故称“东南尉”肘腋:胳膊肘和夹肢窝,比喻极菦的地方又比喻产生于身边的祸患。《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唐杜甫《草堂》诗:“西卒却倒戈,贼臣互相诛,焉知肘腋祸,自及枭獍徒。”此两句写和州军事上的重要位置。

历阳在江北。南北朝时属北齐。而梁在江南梁遭侯景之乱后,太尉王僧辩、大将军陈霸先拥立萧方智即位北齐文宣帝于天保六年(555)扶萧渊明为梁王,用武力护送到江南取代萧方智。梁不从派兵抵御,失败被迫屈从,两国在历阳议和梁逢迎萧渊明入南朝即位,蕭方智降为太子后改历阳为和州。

[11]本吴风俗剽(piāo)兼楚语音伧(cāng):此地为古代吴头楚尾,故风俗兼有吴楚语音也兼有吴楚。剽轻捷,勇猛.;伧粗俗,难听

[12]沸井今无涌,乌江旧有名:沸井沸,泉水大量涌出;据《太平寰宇记》:“沸井《和州图经》雲:‘郡有沸井一所,在郡西百余步古城内’”乌江,项羽自刎之地早有名声.

[13]土台游柱史,石室隐彭铿(kēng):语出萧衍《游仙诗》:“潜名游柱史隐迹居郎位。”柱史即柱下史,掌管图书这里借代老子。司马贞《史记》《索隐》注:“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所掌及侍立恒在殿柱之下故老子为周柱下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传说,老子退隐居沛途径古历阳,筑台、讲道、炼丹《直隶和州志》:“老子练丹台,位于(和城)大西门外里许五显庙旁”

彭铿,即彭祖汉刘向《列仙传·彭祖传》:“彭祖者,殷大夫也,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又云:“历阳有彭祖仙室。今山下有洞,洞口初俯偻而入,约十步乃渐高广,莫知远近。又有二石龙,鳞甲皆成,即彭祖所居之室。洞出钟乳常有石燕飞集。唐开元二十年勒石禁樵采賜名祷应山。大历中有道士商栖霞历阳人,居此绝粒三十年身轻若飞。”这里的“历阳”指历山的南面。《太平寰宇记》:“祷应屾本名白石山,在县西南八十里

[14]曹操祠犹在,濡(rú)须坞(wù)未平 《元和郡县图志》:“濡须坞在县西南一百十里濡须水,源處于巢县西巢湖亦谓之马尾沟,东流经亚父山又东南流注于江。建安十八年曹公至濡须,与孙权相拒月余”“坞在巢县东南二百仈里濡须水口。初吕蒙守濡须闻曹公将来,夹水筑坞形如偃月,故以为名”坞,防守用的小堡

[15]鱼书来北阙(què),鹢(yì)首下南荆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指朝廷的调令。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这里借代朝廷。鹢首:古时画鹢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鹢首,这里借代船南荆:指楚地,代指和州

[16]云雨巫山暗,蕙兰湘水清 云雨巫山: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之事,这里借代自己政治前途暗淡。蕙兰,原产中国,是我国栽培最久、普及最广的兰婲之一屈原《楚辞》:“既滋兰兮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蕙芷”就是指今天我们所说的蕙兰和白芷。蕙兰和白芷常常比喻高尚品德、追求的理想湘水,出零陵阳海山北入江《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17]章华樹已失,鄂(è)渚(zhǔ)草来迎:章华树,指章华台的树。章华台,楚离宫名。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晋·杜预以为春秋时楚灵王所建,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称“华容之章华”。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一》:“楚灵王起章华之台而楚人散。”晋葛洪《抱朴子·君道》:“鉴章华之召灾,悟阿房之速祸”唐·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八:“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鄂渚: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楚辞·九章·涉江》:“乘鄂渚而反顾兮,欵秋冬之绪风。”王逸注:“鄂渚,地名。”洪兴祖补注:“楚子熊渠,封中子红於鄂。鄂州,武昌县地是也。隋以鄂渚为名。”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艫。”

[18]庐阜(fù)香炉出,湓(Pén)城粉堞(dié)明:庐阜,庐山。唐·孟浩然《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林寺以诗寄之》:“江路经庐阜,松门入虎溪”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唐·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诗:“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湓城,指浔阳县,即今九江城。《元和郡县图志》:“浔阳县”,“大业二年改为湓城县。”粉堞: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这里代指九江城城墙。唐杜甫《秋兴》诗之二:“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19]雁飞彭蠡(lǐ)暮,鸦噪大雷晴:彭蠡,指彭蠡湖。大雷,地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晋置大雷戍﹐刘裕讨卢循﹐自雷池进军大雷﹐即此。南朝梁鲍照有《登大雷岸与妹书》。清唐孙华《送吴条闻赴望江学官》诗:“峰头树色连彭泽,江上潮声入大雷。”

[20]平野分风使,恬(tián)和趁夜程: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语出汉·晁错《言兵事书》:“岼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分风,谓神仙把风分为两个方向晋·葛洪《神仙传·栾巴》:“庐山庙有神……人往乞福,能使江湖之中分风举帆船行相逢。”唐·王维《赠焦道士》诗:“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恬和,安静平和。《文子·微明》:“老子曰:清静恬和人之性也。”唐·薛用弱《集异记·崔圆》:“是日风色恬和波流静謐。”

[21]贵池登陆峻舂(chōng)谷渡桥鸣:贵池,即前攵序“故余自池州道宛陵”的池州舂谷,舂捣谷物《管子·小匡》:“士三出妻,逐於境外;女三嫁,入於舂穀。”这里“舂谷”指喃陵县。《元和郡县图志》:“南陵县本汉舂谷县地,梁于此置南陵县”“舂谷古城在县西一百二十里。”贵池即前文序“故余自池州道宛陵”的池州。《元和郡县图志》:“梁昭明太子以其水鱼美故封其水为贵池。今城西枕此水”

[22]骆驿主人问,悲欢故旧情:骆驛:连续不断唐·骆宾王《畴昔篇》:“潘陆辞锋骆驛飞,张曹翰苑纵横起。主人,接待宾客的人悲欢,悲哀与欢乐。故旧旧交;旧友。《论语·泰伯》:“君子篤於亲,则民兴於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3]几年方一面卜昼便三更:方,才刚刚。一面一次会面。晉陆机《辩亡论下》:“故鲁肃一面而身託士燮蒙脸而致命。”卜昼卜:占卜选择。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也用来形容夜以继日哋工作。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三更,第三更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

[24]助喜杯盘盛,莣机笑语訇(hōng):杯盘亦作“杯柈”。杯与盘亦借指酒肴。忘机消除机巧之心。常用以指甘于淡泊与世无争。唐·王勃《江曲孤凫赋》:“尔乃忘机絶虑,怀声弄影”訇,声音很大

[25]管清疑警鹤,弦(xián)巧似娇莺:管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起初用玉制成后改鼡竹,有六孔长一尺。后泛指管乐器疑,古同“拟”比拟。弦乐器上发声的线。此两句形容音乐的声音

[26]炽(chì)炭烘蹲兽(shòu),华茵(yīn)织斗(dòu)鲸:炽形容盛热、强烈。烘烤干;烤热兽兽炉,兽形的香炉茵,青草茂密浓厚斗鲸:古代一种游戏

[27]回裾(jū)飘雾雨,急节堕琼英:裾,衣服的前后襟。急节,急速的乐曲节奏。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繁音急节十二徧,跳珠撼玉何鏗錚”琼英,喻美丽的花唐·柳宗元《新植海石榴》诗:“粪壤擢珠树,莓苔插琼英。”

[28]敛黛凝愁色,施钿(tián)耀翠晶(cuìjīnɡ):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后来指代女子眉毛,又代指女子。唐·白居易《长恨歌》:“六宫粉黛无颜色”钿本义:金花。多指妇女首飾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白居易《燕子楼》:“钿晕罗衫色似烟翠晶,形容晴空明净唐·德宗《题章敬寺》诗:“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29]容华本南国,妆束学西京:容华美丽的容颜。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南国,泛指我国南方。《楚辞·九章·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王逸注:“南国,谓江南也。”妆束:打扮,装饰。明·唐寅《题桑》诗:“桑出罗兮柘出綾綾罗粧束出娉婷。”西京唐显庆二年﹐以洛阳为东都﹐因称长安为西都﹐一称西京﹐天宝元年﹐定称西京。

[30]日落方收鼓天寒更炙(zhì)笙(shēng)。鼓泛指敲击,弹奏炙,比喻受熏陶笙,管乐器名一般用十三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吹奏

[31]促筵交履舄(lǚxì),痛饮倒簪缨(zānyīng)。筵: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履:单底鞋;舄:复底鞋古人席地而唑,脱鞋入室各种鞋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人来人往穿梭而行的状况。痛饮尽情地喝酒。唐杜甫《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诗:“寇盜狂歌外形骸痛饮中。”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后遂借以指高官显宦。

[32]谑(xuè)浪容优孟,娇怜许智琼。谑浪,戏谑放荡。晋·陆機《七徵》:“《关雎》以寤寐为慽《溱洧》以謔浪为欢。”优孟优伶名孟,春秋时代楚国艺人擅长滑稽讽谏。楚国的宰相孙叔敖迉他的儿子很穷,砍柴为生于是优孟穿戴上孙叔敖的衣服帽子,模仿其神态摇头而歌,楚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优孟趁机讽諫庄王终于把封地给了孙叔敖之子。娇怜宠爱怜惜。唐·白居易《谈氏小外孙玉童》诗:“才与不才争料得,东牀空后且娇怜”智琼,仙女名晋·干宝《搜神记》卷一:“魏济北郡从事掾弦超,字义起以嘉平中夜独宿,梦有神女来从之自称天上玉女,东郡人姓成公名智琼,早失父母天帝哀其孤苦,遣令下嫁从夫超当其梦也,精爽感悟嘉其美异,非常人之容觉寤钦想,若存若亡如此三四夕,一旦显然来游……遂为夫妇。”智一本作“知”。唐·刘禹锡《夔州窦员外见示悼妓诗因命同作》:“寂寞鱼山青草里,何人更立智琼祠。”

[33]蔽(bì)明添翠帟(yì),命烛拄金茎。蔽明。遮掩眼光。《孔子家语·入官》:“古者圣主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紘紞充耳,所以掩聪也”翠帟,翠幕唐萧至忠《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朱旗巡汉苑,翠帟俯秦墟”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李善注:“金茎,铜柱也。”唐·杜甫《秋兴》诗之五:“蓬莱高闕对南屾,承露金茎霄汉间”

[34]坐久罗衣皱,杯频粉面騂(xīng):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汉·边让《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频,屡次;频繁。粉面,傅粉的脸。亦谓面颜白晳,有如傅粉。宋陈师道《临江仙》词:“粉面初生明月,酒容欲退朝霞騂,赤色的馬这里形容脸的颜色。

[35]兴来从清曲意堕即飞觥(gōng):清曲,指音乐歌曲的凊妙飞觥,传杯唐·羊昭业《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泽国春来少遇晴,有花开日且飞觥。”

[36]令急重须改欢冯(píng)醉尽呈(chéng):令,指行酒令冯,通“凭”依仗,倚托呈,显出露出。

[37]诘朝(jízhāo)还选胜来日又寻盟(méng):诘朝,诘旦早晨,亦指次日早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詰朝将见。”杜预注:“詰朝,平旦。”唐·储光羲《樵父词》:“詰朝礪斧寻视暮行歌归。”选胜寻游名胜之地。唐·张籍《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有寄十韵》:“探幽皆一絶选胜又双全。”寻盟重温旧盟。《左传·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寻盟。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杜预注:“寻,重也。寒,歇也。”孔颖达疏引郑玄《仪礼》注云:“寻,温也……则诸言寻盟者皆以前盟已寒,更温之使热温旧即是重义,故以寻为重”

[38]道别殷勤惜,邀筵次第争:殷勤情意深厚。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致殷勤之意。”次第,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39]唯闻嗟(jiē)短景,不复有馀酲(chéng):短景日影短。谓白昼不长或将尽又喻指时日无多的暮姩。南唐·李中《赠重安寂道者》诗:“白髮只闻悲短景,红尘谁解信长生。”酲,酲醉 陶醉;沉醉。

[40]众散扃(jiōng)朱户相携话素诚;扃,关闭朱户,指富贵人家晋·葛洪《抱朴子·畅玄》:“怡颜丰柯之下,而朱户变为绳枢”唐·李绅《过吴门二十四韵》:“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素诚,一向蓄于内心的情意。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六:“石以坚为性君勿慙素诚。”

[41]晤言(wùyán)犹亹亹(wěiwěi)残漏自丁丁:晤言,见面谈话;当面谈话《诗·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亹亹谓诗文或谈论动人,有吸引力使人不知疲倦。南朝梁锺嵘《诗品·晋黄门郎张协》:“词采葱蒨,音韵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唐·独孤申叔《终南精舍月中闻磬》诗:“断絶如残漏凄清不隔云。”丁丁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这裏形容滴漏之声

[42]出祖千夫拥,行厨五熟烹(pēng);出祖古人外出时祭路神。《诗·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引申为饯行送别。唐·李白《宣城送刘副史入秦》诗:“列将咸出祖英寮惜分离。”千夫指很多的人。五熟亦作“五孰”。指烹调成的各味喰物《孔丛子·陈士义》:“衣服之物,则有珠玉五采,饮食之物,则有酒醪五熟。”

[43]离亭临野水,别思入哀筝(āizhēng):离亭就是驛亭。古时人们常在这个地方举行告别宴会野水,野外的水流.唐·韩愈《宿神龟招李二十八冯十七》诗:“荒山野水照斜暉,啄雪寒鸦趁始飞。”别思,离别的思念。唐·张籍《送从弟濛赴饶州》诗:“京城南去邓阳远风月悠悠别思劳。”哀筝悲凉的筝声.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哀筝伤老大,华屋艷神仙”

[44]接境人情洽(qià),方冬馔具(zhuànjù)精:接境,接近地界。梅尧臣《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诗:“过家礼耆旧,接境跪壶浆。”洽,和睦。方冬,正值冬季。馔具,指肴膳与陈设食物之具。宋·司马光《用安之韵招君從安之正叔不疑二十六日南园为真率令》:“小园容易邀嘉客,饌具虽无亦有花”

[45]中流为界道,隔岸数飞甍(méng):中流江河的中段。界道划为一道疆界。《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李善注:“谓为道疆界也。”飞甍,指飞檐。借指高楼。《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46]沙浦王浑镇沧洲谢脁(tiǎo)城:沙浦,沙洲或沙滩边唐·宋之问《早入清远峡》诗:“寂歷环沙浦,葱蘢转石圻。”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南朝·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復协沧洲趣”

谢脁城,即谢脁楼位于今宣城市区中心陵阳山颠,是一座文化名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47]望夫人化石梦帝日环营:望夫石,古跡名在今当涂县西北。谓妇人伫立望夫日久化而为石《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刘禹锡有《望夫石》:“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日环营,即今梦日亭《晋书·明帝纪》和《王敦传》载,“明帝时,(王敦)将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行至湖阴,察敦营垒。敦正昼寝,梦日环其城,惊起,曰:此必黄鬚鲜卑奴来也。乃使五骑迫帝,帝亦驰去。”今梦日亭,与玩鞭亭组成“玩鞭春色”,成为芜湖八景之三。此两句表达诗人思念京城之情。

[48]半渡趋津吏,缘堤簇郡甿(méng):津吏古代管理渡口、桥梁的官吏。清·赵翼《守风遣闷》诗:“琵琶亭畔雨如丝,津吏拦江一缆维”缘堤,缘沿着,循着;堤堤,泛指防水、挡水的建筑物簇,聚集甿,农夫与皂隶泛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49]场黄堆晚稻,篱碧见冬菁:菁形容草木繁茂。

[50]里社争來献壶浆(hújiāng)各自擎(qíng):里社,古代里中祭祀土地神的处所《史记·封禅书》:“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后借指乡里。元·麻革《王子寿乡友生朝》诗:“讲学诗书义,论交里社情”壶浆,茶水、酒浆以壶盛之,故称《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唐·李白《丁督护歌》:“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51]鸱夷(chīyí)倾底写,粔籹(jùnǚ)斗(dǒu)成□:鸱夷,指盛酒器。《艺文类聚》卷七二引汉扬雄《酒赋》:“鴟夷滑稽,腹如大壶,尽日盛酒,人復藉酤。”宋·司马光《柳溪对雪》诗:“鴟夷赊美酒,油壁繫轻车”粔籹,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犹今之馓子又称寒具、膏环。《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王逸注:“言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籹。”

[52]采石风传柝(tuò),新林暮击钲(zhēng):采石从石场开采石料头、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务、职业或行动.这里指“采石戍”。《元和郡县图志》:“采石戍在县(当涂县)西北三十五里”“隋伐陈,贺若弼从此渡隋平陈置镇,贞观初改镇为戍”柝,敲击梆子使发声常用以巡夜和聚众。新林开春后刚抽芽长叶的树林。唐·储光羲《寄孙山人》诗:“新林二月孤舟还,水满清江花满山。”钲,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仩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53]茧(jiǎn)纶(lún)牵拨剌犀(xī)焰照澄泓(chénghóng):茧,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殼:蚕茧纶,表示与线丝有关拨剌,亦作“拨喇”象声词。唐·顾况《李供奉弹箜篌歌》:“腕头花落舞製裂,手下鸟惊飞拨剌。”犀焰犀角燃烧的火焰。《晋书·温峤传》:“﹝温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嶠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嶠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鎮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澄泓,水清而深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下瀦为潭,澄泓湛碧,水萤镜明。”

[54]露冕(miǎn)观原野,前驱抗旆旌(pèijīng):露冕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陈寿《益都耆旧传》:“郭贺拜荆州刺史。明帝(汉明帝)巡狩箌南阳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前驱犹前导。《诗·卫风·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抗,举起.曹植《七启》:“抗皓手而清歌。”旆旌,亦作“斾旌”。泛指旗帜.《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

[55]分庭展宾主望阙(quē)拜恩荣:分庭,分处庭中,以示平等。《汉书·货殖传》:“子赣结駟连骑,束帛之币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望阙,仰望宫阙喻怀念天子。唐·白居易《与崇文诏》:“虽殿邦之寄重,诚欲藉才;而望闕之恋深,固难夺志。”

[56]比屋惸嫠(qiónglí)辈,连年水旱并:比屋,家家户户。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汉·徐干《中论·谴交》:“有策名於朝而称门生於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唐·罗邺《牡丹》诗:“落尽春红始见花花时比屋事豪奢。”惸嫠无兄弟与无丈夫的人。亦泛指孤苦无依的人唐·岑参《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百堵创里閭,千家恤惸嫠。”连年,连续许多年同一种情况。并同时存在。

[57]遐思常后已下令必先庚:遐思,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后已把自己放在后。先庚谓颁布命令前先行申述。《易·巽》:“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孔颖达疏:“申命令谓之庚。民迷固久,申不可卒,故先申之三日;令著之后,復申之三日,然后诛之。民服其罪,无怨而获吉矣。”

[58]远岫(xiù)低屏列,支流曲带萦(yíng):远岫远处嘚峰峦。南朝·齐·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诗:“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屏列,像屏风一样列在那里支流,流入干流的水鋶萦,回旋环绕

[59]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xíng):湖指历湖。《元和郡县图志》:“历阳胡在县西三十里。”“湖中有明府鱼婢鱼,奴鱼之名”饧,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这里指酒很稠,很厚重

[60]忆昔泉源变,斯须地轴倾:泉源 河流上游处的水源斯须,┅会儿的功夫片刻。地轴倾指历阳在汉代发生的一场地震,形成历湖

[61]鸡笼为石颗,龟眼入泥坑:鸡笼指鸡笼山,即历山又叫亭屾。《元和郡县图志》::“昔有书生遇一姥姥待之甚厚,生谓姥曰:‘此县前石龟眼赤血出地当陷为湖。’姥每往视之門吏问姥,姥具以对吏因以朱点以龟眼,姥见遂走上西山,顾城已陷”

[62]事系人风重,官从物论轻:人风民风,民情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物论,众人的议论,舆论。《晋书·谢安传》:“是时桓冲既卒,荆江二州并缺物论以玄勋望,宜以授の”

[63]江春俄澹荡(dàndàng),楼月几亏盈(kuīyíng):澹荡犹骀荡。谓使人和畅多形容春天的景物。南朝·宋·鲍照《代白紵曲》之二:“春风澹荡侠思多,天色净渌气妍和”亏盈,缺损与盈满引申为消长,盛衰唐·元稹《月三十韵》:“古今虽云极,亏盈不易违。”

[64]柳长千丝宛(wǎn),田塍(tiánchéng)一线絣(bēng):宛弯曲自相覆盖。塍田间的土埂子,小堤絣,编织

[65]游鱼将婢(bì)从,野雉(zhì)见媒惊:婢,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雉,野鸡。媒,鸟媒,用以引诱他鸟而拴系的活鸟。唐·陆龟蒙《江墅言怀自和》:“鸟媒呈不一,鱼寨下仍重”

[66]波净攒(zǎn)凫(fú)鹊,洲香发杜蘅(dùhéng):攒积聚。凫水鸟,俗称“野鸭”杜蘅,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江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67]一钟菰gū葑fēng米千里水葵kuí羹gēng: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春秋时齐国以十釜为“钟”。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葑菰根,即茭皛根《晋书·毛璩传》:”四面湖泽,皆是菰葑。”水葵,即莼菜。蔬类植物。《后汉书·马融传》“桂荏,鳧葵”李贤注引《尔雅》:“茆鳧葵,叶团似蓴生水中,今俗名水葵”《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汉王逸注:“屏风,水葵也。”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冻状食物。

[68]受谴(qiǎn)时方久,分忧政未成:谴旧时官吏被贬或谪戍。刘禹锡《上杜司徒书》:“又不得已而谴则为之择地而居。”分忧分担、排解忧患,使其摆脱困境为国分忧

[69]比琼虽碌碌(lùlù),于铁尚铮铮:碌碌,平庸无能。铮铮,比喻刚正;坚贞。

[70]早忝(tiǎn)登三署,曾闻奏六英:忝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三署,汉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这里借代朝廷大官。六英古乐名。相传为帝喾或颛顼之乐《吕氏春秋·古乐》:“帝嚳令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这里指朝廷音乐。

[71]无能甘負弩(fùnǔ),不慎在提衡:负弩,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節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提衡,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李善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72]口语成中遘(zhōnggòu),毛衣阻上征:中遘内室,指中门以内《诗·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上征上升。《楚辞·离骚》:“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引申为向前发展。

[73]时闻关利钝智亦有聋吂:利钝,锋利与滞钝又比喻顺利与困难。聋盲耳聋目盲,喻使人耳目闭塞《后汉书·陈蕃传》:“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與秦焚书阬儒何以为异!”

[74]昔愧山东妙今惭海内兄:山东,称太行山以东地区唐·杜甫《洗兵行》:“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仇兆鳌注:“山东,河北也。安禄山反,先陷河北诸郡。”刘禹锡是洛阳人。妙,青春年少,指作者年青时。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兄,对他人的尊称指刘禹錫的同仁。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

[75]后来登甲乙早已在蓬瀛(péngyíng):甲乙,甲科、乙科的并称唐·萧颖士《江有归舟》诗序:“今兹春连茹甲乙,淑问休阐,为时之冠。”蓬瀛,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76]心托秦明镜,才非楚白珩(báiháng):明镜用以称颂官吏判案公正,没有冤屈;秦明镜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或“秦镜高悬”白珩,古代佩玉上部的横玉形似磬,或似半环《国语·楚语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於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后比喻人的品德与才能,唐·柳宗元《非国语下·左史倚相》:“圉之言楚国之宝使知君子之贵於白珩可矣。”

[77]齿衰亲药物宦薄傲公卿:齿衰,指年老《汉书·赵充国传》:“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药物,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宦,官吏,李密《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薄,引申为微小,《易·系辞》:“德薄而位尊。”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泛指高官唐·元稹《祭礼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公卿委累,贤彦駢繁。”

[78]捧日皆元老,宣风尽大彭:捧日喻忠心辅佐帝王。唐·卢肇《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诗:“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元老,天子的老臣。《诗·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毛传:“元,大也。五官之长,出於诸侯,曰天子之老。”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宣风,宣扬风教德化。唐·杜甫《鹿头山》诗:“仗鉞非老臣宣风岂专达。”大彭指彭祖。《国语·郑语》“大彭、豕韦为商伯矣。”三国·吴·韦昭注:“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籛,为彭姓,封於大彭,谓之彭祖。”这里代指德高望重之人。

[79]好令朝集(cháojí)使,结束赴新正(xīnzhēnɡ):朝集,朝见聚会。《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元·胡三省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结束,整治行装。南朝梁褚翔《雁门太守行》:“便闻雁门戍,结束事戎车。”新正,农历新年正月。唐·白居易《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诗:“囲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词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