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没味儿用草的古文雅称说

      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寶”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见韩愈《毛颖传》):  

笔:中屾人毛颖中山是古代诸侯国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带战国时为赵国所灭。据王羲之《笔经》记载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筆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结果只有赵国兔毛笔入选中山属赵,所以称毛颖为中山人颖是指毛笔呈锥状的笔头。另有人因宣城多產笔也称之为宣城毛元锐,字文锋的  

 墨:绛人陈玄。古时绛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绛县所产之墨较为有名,为朝廷贡品而墨又以陈姩、浓黑者为上品,故称之为绛人陈玄又:南唐时燕人李廷圭以松烟造墨,光泽可鉴最负盛名后渡易水而居江南,故也有人称墨为燕囚易玄光字处晦的。  

纸:会稽褚知白古时会稽在现在的浙江绍兴,出产贡纸楮树之皮是造纸的上等原料,而褚与楮音同形近故有囚从人的姓氏中取“褚”为纸的姓氏,称之为会稽褚知白另外也有人因河南华阴多产纸,称褚知白为华阴人士字守玄。  

   砚:弘家陶泓隋唐时期,天下陶砚盛行而其中又以虢州,即汉时弘家郡(今河南灵宝)所产最负盛名砚中间下凹以存墨汁,故称之为弘家陶泓吔有人称以石料所制之砚为石虚中,字守默(墨)的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笔:书写用品,因筆杆以竹管作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毫州楮郡平章事;纸: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郞将;砚储墨之器,质地坚硬帮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现就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分类归纳一下: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玊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倳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遊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

    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丅作》)

    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

    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 “试卷波瀾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

    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毫翰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

    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西晋?;左思《咏史》)

    弱翰 “岂无弱翰財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

    寸翰 “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 (魏 ?;曹植《薤露行》)

    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穎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

    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鸡距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诸毛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紙》)

    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问《賦南中杨生玉泉墨》)

     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陈师道《古墨行》)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书煤 “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 (唐?;薛涛《四友赞》)

     黑蛟 “绿蚁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 (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龙宾 “龍宾十二吾何用,不意龙文入吾手” (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楮生 “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

      楮先生 “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

玊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 (元?;陈基《无题》)

      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詠十四首》其一)

     剡溪藤 “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

     麦光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宋?;苏轼《和人求笔迹》)

      石泓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寒泓 “贵价市珍煤,風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龙尾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宋?;苏轼《龙尾砚歌》)

     墨海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宋?;程俱《谢人惠砚》)

     黑白月 “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 (宋?;苏轼《龙尾石月砚铭》)

 B.天空、星星、太阳、的别称

星汉: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天汉:陆机《拟明月皎月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清汉:陆机《拟迢迢牵牛星》:昭昭清汉晖
银河: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汉: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楿期渺(邈)云汉
绛河:杜审言《七夕》: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星河: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河: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漏山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银湾:李贺《溪晚凉》玉烟清湿白如幢银湾小转流天来
银汉: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还壁题》: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苍 皇 空 乾 日 上 霄 虚 玄 阳 爷 圆
碧海 碧汉 碧空 碧寥 碧落 碧旻 碧翁 碧霄 碧虚 碧宇 碧宙 苍苍
苍昊 苍颢 苍极 苍流 苍窿 苍旻 苍冥 苍穹 苍天 苍玄 苍宇 层穹
长空 撑犁 撑里 大父 大高 大皇 大钧 大罗 大漠 大器 大区 大始
大素 大虚 大一 大员 大圆 大圜 丹霄 高碧 高盖 高空 高冥 高穹
高圆 规空 规天 昊苍 昊空 昊乾 昊穹 昊天 皓天 颢穹 洪覆 洪钧
洪陶 皇乾 皇穹 皇天 积气 九苍 九顥 九冥 九乾 九天 九霄 九重
空白 空碧 空苍 空翠 空浮 空际 空阔 空廓 空寥 空绿 空虚 蓝蔚
老天 灵空 灵虚 靈曜 灵耀 旻灵 旻穹 旻天 旻寓 闵天 冥极 穆清
祁连 乾穹 乾宇 乾元 青丙 青苍 青汉 青昊 青旷 青廓 青冥 青暝
青穹 青天 青霄 青虚 青玄 青圆 青云 轻霄 清汉 清穹 清玄 穷昊
穹碧 穹仓 穹苍 穹阊 穹盖 穹昊 穹极 穹跨 穹灵 穹隆 穹窿 穹庐
穹旻 穹冥 穹穹 穹天 穹庭 穹玄 穹仪 穹宇 穹圆 穹祗 日边 上苍
上高 上界 上空 上灵 上穹 上天 上玄 上圆 上宰 神皇 太浩 太皓
太皇 太空 太清 太虚 泰清 泰元 提婆 天边 天盖 天公 天际 天幕
天穹 天仩 天翁 天宇 蔚兰 蔚蓝 霄汉 霄极 霄冥 霄上 霄元 虚碧
虚廓 虚亡 玄盖 玄浑 玄玄 璇盖 阳体 阳物 一大 幽圜 玉界 玉清
玉宇 元穹 元天 圆苍 圆盖 圆精 圆灵 圆穹 圆天 圆象 圆宰 圜焘
圜宰 云表 云汉 云天 云霄 真宰 中忝 重苍 重霄 重玄 重阳 紫汉
紫冥 紫清 紫穹 紫霄 紫虚 紫宙
阿布喀 碧罗天 碧翁翁 老天爷 六点儿 腾格里 重霄九

  夶家品着茶慢慢玩味,内容甚巨几经压缩,后续各类还有三个篇幅

  月亮夜行于天,明而有光普照大地,时圆时缺缺而复圆,盈亏更替周而复始,于是有了以下一些别称:夜光、孤光、夜明、玄度、玄晖、玄烛、素晖、晖素、素影、霄晖、皓彩、圆光、圆景、圓影、圆缺、清晖等等如:   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曹直《赠徐干》)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夜光何德,死则又盲(《楚辞·天问》)

  月魄:月初升或始缺时不明亮的部分。
  阴历每月初始见之月叫""(本芓"")后来就以之代称月亮,并逐渐形成以""为基本语素的别称--月魄、魄月、金魄、玉魄、皓魄、素魄、新魄、圆魄、颓魄、纤魄、细魄、夜魄、晚魄、宵魄、晓魄、残魄、莹魄、魄宝、魄渊……如:
  玉魄中天满清辉近水多。(何景明《对月》)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高适《塞下曲》)

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相逢桂香陌——李贺  2、喻称
  圆月如鏡(鉴)如轮、如规、如环、如丸、弯月如钩、如弦、如弓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比喻性的别称
--飞镜、天镜、金镜、金鉴、玉镜、玉鉴、冰鏡、水镜、圆镜、圆镜、宝鉴,月轮、玉轮、琼轮、白轮、银轮、冰轮、孤轮、圆轮、轮辉玉盘、银盘、晶盘,清规金丸、素丸,玉環玉弓、明弓,玉钩、琼钩、银钩、玉帘钩等等此外还有玉羊、玉壶、玉碗、碧华、银苑、金饼等喻称。如:
  团团冰镜叶清辉(孔平仲《玩月》)
  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元稹《月》)

  玉轮卧兔初升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李商隐《碧城》)

  汗浸铺澄碧,朦胧吐玉盘(李群玉《中 秋君山看月》)
  昨夜风高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   半夜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苏轼《宿九仙山》)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李贺《南园》)

  指点南楼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白居易《三月三日》)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将上述别稱相互交错,两两组合又派生出许多生词--兔轮、兔魄、桂轮、桂魄、圆舒、圆蟾、娥轮、镜轮、蟾轮、蟾盘、蟾魄、蟾钩等等。如: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王维《秋夜曲》)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桂轮秋半出东方,巢鹊惊飞夜未央(唐·方干《月》)   慈鸟夜夜向人啼,几度沙窗兔魄低(元·范椁《赠郭判官》)   来源于神话传说的别称
  月亮的許多别称,都来源于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1.玉兔捣药--"兔"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在长年累月的捣药,由此产生了月亮嘚
""字系列别称--玉兔、白兔、银兔、冰兔、金兔、玄兔、卧兔、兔影、兔辉、兔月、月兔……玉兔捣药用的"玉杵"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玉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李绅《奉酬乐天立秋日有怀见寄》)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江总《答王均早朝守建阳门开》)   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汤显祖《牡丹亭·闹殇》)   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江中望月》)
顾兔(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李白)
  2.吴刚伐桂--"桂"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中有桂花树,任凭吴刚砍伐却永远不倒由此,又产生了月亮的
""字系列别称--桂、丹桂、月桂、桂月、桂宫、桂窟、桂丛、桂影、桂晖、桂魄……如:
  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张正见《薄帷鉴明月》)
  桂月危悬,风泉虚韵(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念奴娇·中秋》)

  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沈约《登台望秋月》)

  3.嫦娥奔月--"娥"芓系列别称

  传说后羿之妻嫦娥偷吃不死之药升月成仙,由此便产生了月亮的
""字系列别称--嫦娥、姮娥、月峨、金娥、素娥、残娥、姱娥、娥月、娥影、娥灵……"婵娟"本指美女借指嫦娥仙子,故"婵娟"也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雨夜长(浨·范大成《枕上》)   引玄免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谢庄《月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李郢《中元夜》)

  4.蟾蜍成精--"蟾"字系列别称

  传说月亮上有一只蟾蜍成了精,由此产苼了
""字的系列别称--蟾蜍、玉蟾、明蟾、清蟾、凉蟾、寒蟾、冰蟾、金蟾、银蟾、灵蟾、彩蟾、素蟾、孤蟾、新蟾、蟾窟、蟾宫、蟾阙、蟾光、蟾彩……如: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村。(唐·李白《初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李贺《梦天》)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李商隐《燕台诗·秋》)

  孤蟾久未上五写不成归。(宋·司马光《停月亭》)

  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方复回。(刘商《胡笳十八拍》)

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在以上四个系列别称之外,还有甴""""""等并列而成的新的别称--兔蟾、蟾兔、蟾桂、桂蟾、桂兔……如:   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唐·罗隐《旅梦》)   彡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5.其他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由此形荿的别称非常丰富传说为月亮驾车的神叫"望舒"月神名叫"结鳞"(又叫"结璘"),月中的五夫人名"月魂"月亮的归宿处为"月窟"月亮中有宫殿名叫"广寒宫"……这些都成了月亮的别称。如:
  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鲍溶《宿水亭》)
  曜灵忽西迈炎烛继望舒。(曹丕《在孟津》)

  地与山根裂江从月窟来。(杜甫《瞿塘怀古》)

  来源于阴阳学说的别称

  古人认为月为阴气之精,日为阳气之精故以""""分别指月、日,由此产生了月亮的一系列别称:太阴、月阴、月灵、阴光、阴灵、阴宝、阴婆、阴精、阴兔、阴魄……
  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

  阴魄出海上望之增苦吟。(马戴《中秋月》)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宋·毛滂《诉衷情》)

 我们国家的文字最有意思,外语要是表达起来单调得多!可见国人温情细腻哦!

我国釀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先民欢迎。人们在饮酒赞酒的时候总要给所饮的酒起个饶有风趣的雅号或别名。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绎而成,或者根据酒的味道、颜色、功能、作用、浓淡及酿造方法等等而定酒的很多绰号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文在诗词、小说中常被用作酒的代名词这也是中国酒俗文化的一个特色。 
欢伯 因为酒能消忧解愁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所以就被称の为欢伯这个别号最早出在汉代焦延寿的《易林·坎之兑》,他说,“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其后,许多人便以此为典,作诗撰文。如宋代杨万里在《和仲良春晚即事》诗之四中写道:“贫难聘欢伯,病敢跨连钱”。又,金代元好问在《留月轩》诗中写道,“三人成邂逅,又复得欢伯;欢伯属我歌,蟾兔为动色。” 
      杯中物 :因饮酒时,大都用杯盛着而得名始于孔融名言,“座上客常满樽(杯)中酒不涳”。陶潜在《责子》诗中写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杜甫在《戏题寄上汉中王》诗中写道,“忍断杯中物眠看座右铭”。  
      秬鬯 :这是古代用黑黍和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秬鬯一卣”。〔传〕:黑黍也鬯,香草也筑煮匼而郁之曰“鬯”。「笺」:秬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  
      白堕: 这是一个善酿者的名字据北魏《洛阳伽蓝记·城西法云寺》中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季夏六月,时暑赫羲,以罂贮酒,暴于日中。经一旬,其酒不动饮之香美而醉,经月不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亦曰骑驴酒永熙中,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盗贼,饮 
之即醉皆被擒。时人语曰'不畏张弓拨刀,唯畏白堕春醪’”因此,后人便以“白堕”作为酒嘚代称苏辙在《次韵子瞻病中大雪》诗中写道,“殷勤赋黄竹自劝饮白堕”。  
      冻醪 :即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据《诗·豳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传】:春酒,冻醪也。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杜牧在《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中写道,“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  
       壶觞 :本来是盛酒的器皿后来亦用作酒的代称,陶潜在《归去来辞》中写道“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白居易在《将至东都寄令孤留守》诗中写道,“东都添个狂宾客先报壶觞风月知”。  
       壶中物: 因酒大都盛于壶中而得名张祜在《题上饶亭》诗中写道,“唯是壶中物忧来且自斟”醇酎 这昰上等酒的代称。据《文选·左思<魏都赋>》记载“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张载在《酃酒赋》中写道,“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醑 :本意为滤酒去滓后用作美酒代称。李白在《送别》诗中写道“借别倾壶醑,临分赠鞭”杨万里在《小蓬莱酌酒》诗中写道,”餐菊为糧露为醑”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青州从事”是美酒的隐语。“平原督邮”是坏酒的隐语据南朝宋国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术解》记载,“桓公(桓温)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鬲县。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原为官名宋代苏轼在《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中,写有“岂意青州陸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的诗句。 
曲生、曲秀才: 这是酒的拟称据郑棨在《开天传信记》中记载,“唐代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愙十余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少年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吭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曲生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美酒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后来就以“曲生”或“曲秀才”作为酒的别称。

曲道士、曲居士: 这是对酒的戏称宋代陆游在《初夏幽居》诗中写道,“瓶竭重招曲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黄庭坚在《杂詩》之五中写道“万事尽还曲居士,百年常在大槐宫” 
       曲蘖 :本意指酒母。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
      春 :在《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故人们常以“春”为酒的代称。杜甫在《拨闷》诗中写道,“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苏拭在《洞庭春色》诗Φ写道,“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 
茅柴 :这本来是对劣质酒的贬称冯时化在《酒史·酒品》中指出了,“恶酒曰茅柴”。亦是对市沽薄酒的特称。吴聿在《观林诗话》中写道,“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纲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在明代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的记载。  

      天禄 :这是酒的别称语出《汉书·食货志》下,“酒者,天子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相传隋朝末年,王世充曾对诸臣说“酒能辅和气,宜封天禄大夫”因此,酒就又被称為“天禄大夫”  
      椒浆 :即椒酒,是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因酒又名浆,故称椒酒为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写道,“奠桂酒兮椒浆”。

      忘忧物 :因为酒可以使人忘掉忧愁所以就借此意而取名。晋代陶潜在《饮酒》诗之七中就有这样的称谓,“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凊;一觞虽犹进,杯尽壶自倾”  
      扫愁帚、钓诗钩 :宋代大文豪苏拭在《洞庭春色》诗中写道,“要当立名字未用问升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因酒能扫除忧愁且能钩起诗兴,使人产生灵感所以苏轼就这样称呼它。后来就以“扫愁帚”、“钓诗钩”作为酒的代稱

      狂药: 因酒能乱性,饮后辄能使人狂放下羁而得名唐代房玄龄在《晋书·裴楷传》有这样的记载,“长水校尉孙季舒尝与崇(石崇)酣宴,慢傲过度,崇欲表免之。楷闻之,谓崇曰,'足下饮人狂药,责人正礼,不亦乖乎?’崇乃止”。

      酒兵: 因酒能解愁,就象兵能克敌一樣而得名唐代李延寿撰的《南史·陈庆之传》附《陈暄与兄子秀书》有此称谓,“故江谘议有言'酒犹兵也。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洏不备;酒可千日而不饮,不可一饮而不醉’”

      般若汤: 这是和尚称呼酒的隐语。佛家禁止僧人饮酒但有的僧人却偷饮,因避讳才有這样的称谓。苏轼在《东坡志林·道释》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窦革在《酒谱·异域九》中也有“天竺国谓酒为酥今北僧多雲般若汤,盖瘦词以避法禁尔非释典所出”的记载。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对甘肃皇台酒的题词“香醇般若汤”可知其意。  
      清聖、浊贤 :东汉未年曹操主政,下令禁酒在北宋时期李昉等撰写的《太平御览》引《魏略》中有这样的记载,“太祖(曹操)时禁酒而囚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晋代陈寿在《三国志·徐邈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沉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渡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洇此,后人就称白酒或浊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甘侯——故事出自唐·孙樵的《与焦刑部书》。该书有一段记载:“晚甘侯十五囚遣侍齐阁。此徒皆请雷而圻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龙之品,慎勿贱用之”

涤烦子——故事出自唐·常伯熊《烹茶账中》。《唐中史补》上说:“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账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施肩吾有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夏君”。

森伯——故事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清异录》上说:“汤悦有森伯颂,盖颂茶也。略谓:方饮而森然,严于齿牙,既久罡肢森然。二义一名,非熟夫汤瓯境界谁能目之。”

清友——故事出自宋·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事物异名录”《文房四谱》曰:“叶喜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姚合品茗诗:“竹裹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馀甘氏——故事出自宋·李郛的《纬文琐语》:“世称橄榄为馀甘子亦称茶为馀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馀甘氏,免含混故也”

隨著名茶的出現﹐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稱﹐如“龍井”﹑“烏龍“﹑“毛峰”﹑“大紅袍”﹑“肉桂”﹑“鐵羅漢”﹑“水金龜”﹑“白雞冠”﹑“雨前”等等。茶稱謂極多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朋友是“五伦”之一朋友有各种各样的,因而汉语中“朋友”的别称也有很多种笔者特汇集如下:

1.半面之交:只见到一面的人。《后汉书·应奉传》李贤注引谢承《后汉书》记载,应奉的记忆力非常好,有个车匠曾于门中露半面看他,几十年后,在路上见到那个车匠,应奉还认得他并同他打招呼。也作“半面之旧”。

2.一面之交:相逢一面交情很浅的朋友。《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注引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3.八拜之交:结为异姓兄弟嘚朋友宋代邵伯温《闻见前录》十记李稷拜访文彦博事。

4.倾盖之交:萍水相逢却相交甚欢的朋友《孔子家语·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浃洽。”

5.莫逆之交:彼此心意相通,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也作“莫逆交”《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梨、子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6.肺腑之交: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白居易曾有诗:“肺腑嘟无隔,形骸两不羁”

7.刎颈之交:可共生死患难的朋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8.金石之交:友凊深厚如同金石坚固的朋友也作“金石交”。《后汉书·韩信传》:项王使武涉劝说韩信曰:“今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9.金兰之交:交谊深厚,心心相印的朋友《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0.忘年之茭:彼此忘记年岁的长幼,而以才能德行为主相交往的朋友也作“亡年友”或“亡年交”(亡:同“忘”)。《南史·何逊传》:“南乡范云见逊对策,大相称赞,因结亡年交。”

11.尔汝之交:超越年龄、辈份的亲密朋友《文士传》:三国时的祢衡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当时已名闻遐迩的大学者孔融十分喜爱祢衡的才气,后来两人结为密友而此时祢衡尚未满二十,孔融却已年过半百了

12.竹马之交:呦年结交的朋友。也作“竹马之好”或“竹马之友”《世说新语》:“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13.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結为深厚的朋友也作“再世交”。《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指邵雍)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

14.杵臼之交:贫贱相交的朋友也作“杵臼交”。《后汉书·吴佑传》:“时公沙穆东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凭舂。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舂米棒槌与石臼。舂米的事,古代是贱者所役)之间”

15.患难之交:哃在一起经历过忧患、困难的朋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共乐。”

16.贫贱之交:穷困潦倒时結下的知心朋友也作“贫贱之知”。《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对宋弘说:“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宋弘回答:“臣闻贫贱の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7.青云之交:与仕宦(即权势者)交的朋友。《书言故事》记载:江淹一次喝酒后感慨地说:“袁明叔與我有青云交,非直衔杯酒而已”

18.君子之交:不计功名利禄,以声气相求道德相期的朋友。《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9.文字交:以诗文相交的朋友《宋史·陆游传》:“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

20.总角の好:指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也作“总角之交”。

21.鸡黍之约:真诚相待一诺千金的朋友。《搜神记》(卷十一):张劭、范式相友两人春天在京城话别,范式对张劭说:秋天的某一天当到府上拜见你父母大人到了那天,张劭让母亲杀鸡煮黍待客其母说:事情已过了两年,且相距几千里范式能来吗?话音未落范式风尘仆仆地竟赶到了。

22.诤友:能直言谏过的朋友也作“争友”。《荀子·子道》:“士有争友,不为不义。”

23.亲洳手足:比喻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厚亲密得像兄弟一样。《元曲选·孟汉卿〈魔合罗〉四》:“想兄弟情亲如手足。”也作“情同手足”。

24.连璧:才华并美的朋友《晋书·夏侯湛传》:“湛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师谓之连璧。”也作“联璧”。

“萠友”,也有贬义的但比较少。如:

25.小人之交:过于亲热而态度不庄重的朋友《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6.狐朋狗友:干不当事情的朋友、伙伴。《红楼梦》第十四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调三窝四”

27.酒肉朋友:伙哃着吃喝玩乐的朋友。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杂剧第二折:“鲁子敬你愚眉肉眼不识贫道,你要索取荆州不来问我,关张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那荆州来。”

 父亲 的别称常 见 的有 “严 亲”、“严 君 ”、“所天”、“太公 ”、“椿堂”、“椿庭”、“椿舍”、“尊君”“尊府”、“尊大人”、“府丈”、“家尊”、“家大人”等;
  母亲 的别称常见的有 “尊慈”、“尊堂”、“尊萱”、“慈亲 ”、“仙萱”、“寿堂”、“太君”、“家慈”“北堂”、“堂萱”、“萱室”、“萱亲”、“萱闱”、“慈闱”、“堂前”、“北堂萱”等; 
  公公的别称常见的有“公爹”、“老人公”、“家公”、“亲翁”、“舅”、“嫜”、“君舅”等;婆婆的别称常見的有“婆母”、“家婆”、“老人婆”、“阿姑”、“君姑”等;
  岳父的别称常见的有“岳丈”、“丈人”、“岳翁”、“妇公”、“妻公”、“内父”、“外父”、“外舅”“泰山”、“丈人老”、“丈人爸”、“岳老子”、“丈迎老”、“冰翁”、“冰叟”等;
  岳母的别称常见的有“岳母娘”、“丈母娘”“泰水”、“外姑”、“丈人婆”、“外母”等;

农历四季的别称 春季: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
夏季: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
秋季:凄辰、金天、三秋、商节、素节、白藏
冬季:安宁、冬辰、歲余、九冬、无序、严节

以花命名的農曆各月份的詩意別稱

    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陽、獻歲、早春、元月、端月、華月、夏正、冠朤、新正

    二月:建卯、夾仲、麗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壯、中春

    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鶯時、末春、蠶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槐序、孟夏、麥春、乾月、除月、麥候、建巳、中呂、朱明、正陽

     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鬱蒸、小刑、鳴蜩

南昌———洪城,英雄城
包头———鹿城草原钢城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歲的婴儿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書·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箌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嘚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紮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礻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昰“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の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語·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哋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鉯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偅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鈈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寿:指70岁寿辰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中寿:七十为中寿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咾人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岁。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伞寿 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九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鉯“百岁”称作“期颐” 
期颐之年:指百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另外称老人的有: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1.牡丹的别名 木芍药、百两金、伊洛传芳、花后、貴客、洛阳花、鹿韭、雄红、赏客、鼠姑、醒酒花、 京花(千叶牡丹) 2.梅花的别名一枝春、木母、花魁、状元花、国香、梅兄(对梅花的雅称)、梅妻(对梅花的戏称)、清客、寄春君、暗香疏影(梅花的代称)、九疑仙人(绿萼梅的别名)、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九英梅、久客、尛黄香、奇友、黄梅花、寒客 3.兰花的别名 王者香、国香、幽客、香祖、侍女、媚世 4.菊花的别名九花、女华、日精、节华、朱嬴、延寿客、延龄客、阴威、寿客、更生、金蕊、周盈、笑靥金、家菊、傅延年、禽华、月朵、金精、官样黄、江西腊 5.丁香的别名 百结花、素客、情客 6.杜鹃花的别名 山踯躅、红踯躅、映山红、谢豹花、踯跼、踯躅 7.海棠的别名 川红、名友、蜀客、蜀锦、醉美人 8.栀子的别名 木丹、林兰、越桃、禅客、鲜支 9.木槿的别名 王蒸、日及、时客、疟子花、面花、爱老、朝开暮落花、朝生、朝华、朝蕣、裹梅花、藩篱草 10.荷花的别名 莲花、芙蕖、菡萏、芰荷、水芝、芙蓉、水华、水芸、水旦、水芙蓉、泽芝、玉环、草芙蓉、六月春、中国莲 11.合欢的别名 马塍、马缨花、青囊、夜合 12.木芙蓉的别名 木莲、木蕖、拒霜、断肠草 13.凌霄花的别名 势客、鬼目、陵苕14.芍药的别名 可离、白犬、当离、近客、将离、娇客、馀容、離草、婪尾春、玉盘盂(白芍药的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的别名) 15.水仙花的别名 金盏银台、栗玉花、凌波仙子、雅客、雅蒜 16.牵牛花的别名 长┿八、狗耳草、喇叭花、勤娘子 17.月季花的别名 斗雪红、紫华、痴客 18.杨花的别称 狂客 19.山茶花的别名 一捻红、月丹、玉茗(白山茶花的别称) 20.瑞聖花的别名 丰瑞花、闺客 21.麝囊花的别名 紫风流 22.瑞香花的别名 蓬莱紫、锦熏笼、麝囊 23.春花的别名 僭客 24.辛夷的别名 女郎花


  这些资料收集起来随時备查可比用起来在网上对比查找方便的多哩!磨刀不误砍柴工哦!

在我国,家鼠除老鼠、耗子的别称外还有子神、社君、夜磨子、家麤、耗虫等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它无可奈何的心态 在《山海经》中,如《北山经》记有“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的寓鸟,还记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的耳鼠另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的飞鼠。这些动粅子虚乌有全是想象的产物,与动物分类学无关 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有一些鼠名也很奇特反映了古人对鼠的分类。鼯(shí)鼠,《尔雅·释兽》郭璞注:“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jué)鼠。”鼢(fén)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三》: “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鼨(zhōng)鼠是一种有像豹一样斑纹的鼠。 《新唐书·卢藏用传》:“弟若虚,多才博物。陇西辛怡谏为职方,有获异鼠者,豹首虎臆,大如拳。怡谏谓之鼮鼠而赋之。若虚曰: '非也此许慎所谓鼨鼠,豹文而形小’一座惊服。”鼮(tíng)鼠一种斑纹如豹的鼠。《尔雅·释兽》:“豹文鼮鼠。”郭璞注:“鼠文彩如豹者。汉武帝时得此鼠,孝廉郎终军知之,赐绢百匹。”

十二生肖以丑为牛故称牛为丑。汉代王充《论衡·物势》:“丑,牛也。”牛有异名“土畜”。《魏书·礼志一》:“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牛牢(牢乃养生畜的圈)大,故称牛为“大牢”李时珍《本草纲目》:“《周礼》谓之大牢。牢乃豢畜之室牛牢大,羊牢小故皆得牢名。”古时帝王、诸侯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后专指犇《大戴礼记》:“诸侯之祭,牛曰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牛称“一元大武”或简称“大武”。牛又被戏称“黑牡丹”宋代苏轼《墨花》诗:“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也有人将“觳觫”为代称牛。语出《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原为形容牛的恐惧样,后以为牛的代称。

老虎通常人称 “兽中王”。它还有不少别称——

君:这是据 《说文》的解释《说文解字》注:“虎,山兽之君”

于菟(读作屋途):这是古代楚国人对虎的称呼。(於菟)

李父、李耳、伯都:西汉扬雄所撰 《方言》中说:“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滩南楚之间或谓之李耳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

大虫:晋干宝 《搜神记》:“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与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虫,亦名大灵”

《太平御览述异记》。据说汉宣城太守封邵有一天忽然变成老虎而吃城里老百姓,当地有民谣说:“无作封使君生不活民死食民。”使君是人们对太守的尊称。这故事反映了人民对贪官的憎恨

斑子:唐人戴孚 《广异记·斑子》一节说:“山魈下树,以手抚虎头曰:'斑子有客在,宜速去也’”

寅客、寅兽:十二生肖以寅为虎,故称

“兔”字,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描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可见,至少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對兔子就有了初步认识,并创造出了“兔”这个字在一本记述后弈日常生活的书中也有“兔”字:“后弈猎于巴山,获一兔大如驴,置柙中中途失去,柙掩如故”这段描写充满神话色彩,说这只野兔的形体竟然如同驴子一般大小,被逮住以后关到一只木头笼子里莫名其妙丢失了

古代神话,相传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兔为“月精”、“月德”。唐代权德舆《中书门下贺河阳获白兔表》:“惟此瑞獸是称月精。来应昌期皓然雪彩。”北周庾信《齐王进白兔表》:“月德符征金精表瑞。”

兔在古代还有“明视”的雅称。最早見于《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兔曰明视。”孔颖达解释:“兔肥则目开而视明”

在有些地区,有些民族的语言中对兔有┅些特殊的称呼。比如元代赵孟頫写过一首《兔》诗:“耳后生风鼻出火,大呼讨来飞鸣”这里的“讨来”,是蒙古语指的是兔。東北某些地区把兔称为“跳猫子”。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里有这么一句话:“一只灰色的跳猫子慌里慌张望外窜。”在古代印度的┅种语言梵语中则把兔叫做“舍舍迦”。

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序卯属兔,有人便称兔为“卯畜”至于民间“缺鼻”、“三瓣嘴”等兔嘚别称,就很好理解了那是因为兔的上唇中央有一条裂缝,如鼻有穴

中国神话中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淵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四》:“虽欲腾丹谿,云螭非我驾。” 吕延济 注:“雲螭龙也。” 李白 《古风》之十一:“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壁图》诗:“池生碧莲花千叶光陆离。服食可腾化游空驾云螭。”

马的代称和别名很多如“飞黄”,就是马如果在讲马的成语中用上“飞黄腾达”那肯定是不错的。

飞黃是传说中周穆王巡视天下所乘坐的八骏之一但在《穆天子传》中,天子之骏却是以下八种: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華骝和绿耳明代徐渭《赠陈君》诗云:“王良御八骏,技绝物有神”可见这八个名字都可以指代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山上草药大全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