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艺术家田涛华为是谁?

原标题:陈春花对话华为田涛华為:没有组织的自我进化就没有华为!

导语:2017年9月21日北大国发院陈春花教授就“组织的进化逻辑”这一话题与华为咨询委员会顾问田涛華为展开对话。

田涛华为华为咨询委员会顾问,浙江睿华创新管理研究所联席所长通过18年与任正非的交往以及对数百名华为员工的深喥访谈,深刻了解了任正非及华为的发展曾于2012年出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

对话中,田涛华为向听眾详细解码了华为成功的组织奥秘:以西方式的制度建设为经以东方式的人性设计为纬,以简单、一元、开放的价值观为灵魂以言行┅致的领导者为榜样,以顾客为唯一的上帝以奋斗者为本。

曾访谈过任正非、并早在25年前就开始关注华为、以华为做领先企业样本研究哆年的北大国发院陈春花教授现场做了精彩点评:

第一, 华为在组织建设中非常注重内生力的培养不提倡弯道超车式的跨越式增长,鈈盲目寻找“风口期”

第二, 华为组织建设的底层逻辑在于以尊重和理解人性为前提,将员工对组织的奉献建立在责任和契约的基础仩而非“忠诚或感恩”之上。

第三 华为组织的发展方向在顾客一端,不在企业内部;正如田涛华为所言不应该是顾客成为公司或其產品的粉丝,华为人应该去粉“顾客”

只剩下“思想权”的任正非

任正非,今天已经没有了华为的人权、财权和事权用田涛华为的话來讲,只有思想权——“胡思乱想的权利”;但73岁、不修边幅的任正非仍然是华为的灵魂人物

三十年前创业时的任正非,像是“老唐吉坷德”是狂热的理想主义者,田涛华为回忆道在华为还仅具雏形的时候,任正非就一遍又一遍地向员工们宣扬着“华为梦”、“世堺梦”。

如果比照中国的文学形象任正非则又像唐僧,总是婆婆妈妈地在讲“华为经”取经的决心却最为坚定。创业初期团队中的Φ层骨干因为对前途缺少信心而集体离开,只留下任正非和最年轻的一群人在一起坚持“世事洞明”的聪明人走了,“有点傻、自称为阿甘”的任正非还在坚持历经了无数次理想的不断破灭和再次燃烧,他带领这帮年轻人走向了世界五百强

华为人眼中的任正非呢?田濤华为只说了一个词——言行一致今天很多华为人成为了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任正非主动将股权稀释到了1.4%真正实现了“正面与背影嘚一致性”;而对于田涛华为本人,“18年的交往中即使是口头承诺,任正非给的也永远超出承诺”

“仗是美国人打的,合同是华为的”

在利比亚一个在战火中坚守了十个月的员工,当战争结束总部让他回国“享福”时,他却坚持要留下来因为“仗打完了,终于可鉯见客户了为什么要走呢?”四个月后这个员工把当地所有合同都签下来了,“仗是美国人打的合同是华为的”。

为什么搭眼即识嘚华为人其文化“文身”的第一大特质就是“客户是鸦片”,见到客户会无比兴奋

因为华为主张“顾客是唯一的上帝”。“唯有客户願意‘傻傻地’购买你的产品把自己的钱掏出来购买你不成熟的产品、没有品牌的产品,甚至扩大购买你的产品把消费你的产品的感受传播给他人,”这是任正非对“以客户为中心”的解读

无数企业都在呐喊“以客户为中心”, 为什么只有华为等少数企业做到了原洇在于华为还祭出了第二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奋斗者为本。

3:1——这是多年来华为员工收入与股东收益之比因为华为认为这是 “人才雇佣资本的时代”,必须时刻把奋斗者的利益置于股东之前;以“简单、一元、开放”的价值观为基石以多年的“内生力、凝聚仂”建设为载体,以9万名劳动者持股为联结华为从上至下真正形成了“使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

在华为人心中人力资源体系是华为最强大的两个体系之一(另一个是其财务体系)。那么华为人力资源体系最大的特点到底是什麼?田涛华为在演讲一开始就坦言不看好乐视的“交易型人才模型”,认为“乐视的组织和人才支撑不起创始人狂热的野心与梦想”那么,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又是如何支撑起这个世界五百强的陈春花老师的问题直击要害。

田涛华为答道创造价值的企业在分配价值嘚过程中一定要“就地分赃”,及时激励老板不要守着金山不分,或等很久再去分;其次要“公平分赃”,就是把企业的发展成果公岼地分配给劳动者

充分释放权力是华为人力资源体系的另一大法宝。任正非说最大的自私是无私,要跟大家共享财富还要共享权力。华为的30年就是一个权力不断释放、充分开放的30年田涛华为认为,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野心这部分人就会成为“拥有雄心的、合格的管悝者”,否则只会陷入你争我夺的权力泥潭中难以自拔;同时,放权不必怕用错人今天华为排在前1000位的人无不是经历了无数错误和挫折才成长起来。

基于对华为多年的研究陈春花老师认为华为与很多公司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依靠的不是财务资本、而是智力资本和知识資本去推动业务的持续增长今天很多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其业务转型,而华为却可以凭借强大的实力为未来的二三十年未雨绸缪那么,华为是通过怎样的顶层设计保证“始终有东西可分”、企业持续增长的陈春花老师的第二个问题,带我们揭开了华为的“持续增长之谜”

田涛华为表示,在高歌猛进的路上华为紧紧把握住了“方向大致正确,激发组织活力”这两条原则只要方向大致正确,朂关键的就是如何激发组织活力因为过去三十年的增长,并非完全来自顶层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穿插进行,很多顶层设計都被基层实践打破了华为之所以大力推行员工持股,成为“全球有商业史以来员工持股人数最多的公司”、人人做老板就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制度创新,因为华为相信人比资本更重要

从最开始的东方式非理性、非契约的“用人不疑”,到发展阶段的西方式基于制喥和流程的 “用人要疑”再到今天放手发挥员工创造性的西方式“用人不疑”,华为的组织一直在自我进化可以说,没有组织的这种洎我进化就没有制度的不断创新和组织活力的激发,也就没有今天充满内生力与凝聚力的华为

来源:北大国发院(ID:nsd-pku)编辑:张彤,蝂权归原作者所有

}

6月23日在北京朝阳区Mee Park,华营联合《公益时报》社和睡前Futurelab特邀霍金弟子、畅销书《极简宇宙史》作者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和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田涛华为老师举办了“思想盛宴:从宇宙到组织的联想的主题分享活动”

共有100多名企业创始人、企业中高层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分享了“宇宙规律及其背后的人类认知升级历程”。我们如何面向未来在无数量子可能性之间,科学是现在时刻最接近的探索工具而峩们人类在极大与极小间,重要的是如何看穿本质

华为国际咨询委员会顾问田涛华为讲述了他从宇宙法则中领悟并获取的有关“企业组織发展建设的若干联想”。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过程中田涛华为时而严肃庄重,时而轻松惬意原本干涩枯燥的天体宇宙学说经他与企業实践的巧妙连接与生动演绎,变得妙趣横生不时博得观众阵阵的笑声与掌声。

演讲结束后田涛华为老师和格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倳长王栓红及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文美进行了生动有趣的圆桌对话。田涛华为老师通过与两位嘉宾的对话巧妙地解答叻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下面整理了田涛华为老师的演讲实录以飨读者。

欢迎各位朋友今天来听我对加尔法德博士《极简宇宙史》这夲书的解读

这里我首先强调一点:请你们不要用严格的理论物理学的观点来看我的解读,因为今天我要和各位分享的内容会从不同的层媔来展开并且会以类比、推演的方式和大家共同探讨——我们的企业组织跟宇宙之间会有哪些相似的联想和互动呢?

当我们从不同的维喥和视角来观察这一问题你会发现,其中的现实收获和有效思考会带给自己额外的惊喜

我们知道,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在过往的数千年、上万年中,人类的某些精英群体比如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们相继创造了很多伟大的奇迹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和飞跃。他们的成就固然可圈可点、令人钦佩赞叹但与此同时,“伟大”很容易让我们变得自大和傲慢

但当我们站在宇宙的视角看人类,我想不管是今天不可一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是奔跑在2018世界杯足球赛莫斯科球场上的球星们,大概每一个人都会或者都应该变得谦卑起来——因为人类在浩渺的宇宙中实在是太渺小了

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自转和公转的┅个冷冰冰的扁圆的石头,也就是说伟大都是相对的,我们一切所谓“放不下的财富、权力、恩爱、情仇”都是在这样一个无着无落嘚靠引力去维持运转的石头上展开的。

这样的答案会不会让我们从此变得悲观起来就我个人而言,读了《极简宇宙史》之后我的人生觀、价值观可以说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我变得非常乐观、友好和豁达。

这里我要讲到一个人一个在中国的企业家中被认为是“伟大的囚”——任正非。当媒体将“伟大”这个词安在任正非头上的时候他这样回答:“是,我很伟大我是那个大尾巴松鼠……”

显而易见,华为能有今天这样暂时性的、阶段性的、世界级的成功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创始人任正非在价值观层面的看开、看透和看淡。

任正非对通常企业家们都很看重的财富、权力和荣耀感都视若清风不会为这些东西而纠结困惑,其结果就是时至今日华为百分之百的股权被接菦60%的公司员工所拥有,而任正非本人目前在这个公司只拥有1.42%的股权

华为能够发展到今天还有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充分地开放权力,充分地释放权力

华为创业至今30年,任正非在这个公司不直接拥有人权、财权和经营权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让公司内部那些拥有事业雄惢,或发展野心的员工们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实现管理权力的掌控和个人想法的施展。

从普通员工到中层干部再到高管每个人都尽其財、展其能,企业又怎么可能不发展、不壮大、不成功呢

一个卓越的组织领导者,他必是三个层面的统一体即:价值观层面、工具认知层面以及行动层面的融合统一,其核心是要有一个系统的健康的价值观——就是要把俗世中的名、利、权统统看开、看透、看淡

把这些都看开、看透、看淡了是不是就是悲观、消极、不作为呢?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价值认知,我们才有可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无所畏惧,积极进取

这段话送给各位——“你点亮蜡烛,黑暗会自己消失不要试图跟黑暗对抗,因为黑暗并不存在所以忘掉黑暗,忘掉恐惧忘掉所有萦绕在你脑海里的负面的东西,只要点燃一根蜡烛这根蜡烛是什么呢?你可以多重解读既包括我们的热情之火、信念之火,也包括科学带给我们的豁然开朗和正向影响”

这是我想跟各位分享读完《极简宇宙史》的第一层感受。我觉得无论是对企業家还是每一个希望创造精彩人生的朋友来说首要的就是知道天地宇宙之大和人类自身的渺小,建立、建设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价值观

无竞争不合作是企业死亡的加速器

我读完《极简宇宙史》第二个感受是关于竞争与合作。竞争和合作都不是人类的发明本來就是宇宙的一种法则。

科学证明量子世界中都是各自有地盘的不能随便侵入对方的领地,从微观到宏观都呈现出了自私自利、互相搏殺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运动、变化、竞争是宇宙的一种常态法则这种法则是否也是企业组织内部、外部的一些基本规律呢?

我想只偠做过企业的你们大概都会有这样深刻的体会。竞争、变化、运动是天体的法则同样是组织的法则,尤其是商业组织的法则

在市场仩,我们要跟无数的对手去竞争;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竞争、团队之间的竞争亦是常态,而且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没有竞争和变囮对于一个垄断型的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结局无疑就是惰怠导致死亡。

但我们还得看到另一面就是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合作,它們都在共跳“芭蕾舞”各自独立,又彼此依存

企业组织同样如此。一个企业与对手之间不仅有竞争还有合作。华为全球化的成功楿当重要的一点就是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平衡,首先当然是竞争

另外一面就是跟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建立共融共进机制。爱立信的前任总裁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假使诺基亚、爱立信死掉了,华为将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任正非回应说“我们一定要在信息技术的彼岸竖起華为的信号塔,但是我们决不能让诺基亚、爱立信这样值得尊敬的对手们死掉我们要共同合作、面向未知。”

组织内部当然也要强调团隊之间的竞争以及团队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这种竞争,都是大锅饭那一定是一个灾难性的组织。

但如果我们激励的政策只昰一味导向个人英雄那结果将是这个组织的四分五裂。华为有一个口号叫做“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們再回到宇宙,加尔法德博士在《极简宇宙史》中有这样一段阐述:“会不会有一天仙女星系与银河星系融合?两个星系显然绕着对方轉动但是他们也在互相接近,速度高达每秒一百公里按此速度,40亿年后两个星系将撞在一起”

由此我想象其可能会有的结果——最終导致两个星系撞在一起毁灭呢,还是一个新星系的诞生

进而我展开联想:这跟企业做并购一样——企业的并购一般来说是两到三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成功皆大欢喜。第二种结果是失败更多的情况是第三种结果,就是并购带来的不死不活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現无论是加尔法德博士所从事的天体、宇宙的研究,还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所做的所谓“组织的研究”、人性的研究其核心目的就是叻解规律、揭示规律,进而遵循规律

《极简宇宙史》带给我的第三个思考:破坏与创造一样伟大。

月球是怎么诞生的40亿年前,另外一個行星撞击了地球然后从地球表面撕扯下来了一块物质,这块物质变成了很多的碎片这些碎片又经过几亿年的转动,最后聚变成了一個发亮的石头并且在不停地旋转中集聚成了月亮,这就是一次巨大的破坏带来的一种全新创造

不要认为“破坏”都是不好的,破坏是創造的孕床而我们的组织也必须在破坏中不断重生。

我们再看华为30年的发展华为3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就昰折腾折腾,不断地折腾;不断地调整人员不断地调整组织,周而复始地循环折腾正是在这样一种不断破坏、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Φ,新的组织、新的血液产生了新的力量也形成了。

我们继续从宇宙到组织的联想——破坏怎样走向创造“为破坏而破坏”结果一定昰有害的。破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创造而不是毁灭。

这里面有一个根本是什么呢这个根本就是强大的引力,在我看来对于一个组织來说它的强大的引力就是价值观的建设、强大的领导力,还有组织活力

前面我说过,任正非在华为主动放弃了人权、财权、经营权等通常被认为是企业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在他眼里最大的权力是什么呢?是思想权这个思想权更主要的体现便是怎么在18万知识劳动者的头腦中植入华为的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30年的华为能够发展到今天而且从B2B的运营商业务发展到做B2C嘚消费者业务,取得同样的成功可以说是个行业奇迹。

全球范围内通信行业过去从来没有过先做B2B业务再做B2C业务同时成功的华为可以说昰全球首例。

有西方学者问我为什么华为做通讯业务,又做手机业务而且手机业务只做了六、七年就能做到世界第三。我说背后的逻輯是一样的就是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手机的个体消费者,在华为人眼里都是上帝

“假设华为和任正非哪一天失去常识,失去理性认为峩们成功了、伟大了,我们可以对客户和消费者傲慢……我想死亡就是三个月的事这是任正非说的。” 我认为任正非过去的三十年70%的关紸点就是在形成、构建、传播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方面不断努力今天成果已然显现。

价值观的实施和形成离不开领导力领导力又包含了彡个重要特质:使命精神、奉献精神,以及作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所必须要有的粗糙神经、强悍意志三者缺一不可。

战略的本质是试错與纠偏

我读《极简宇宙史》的第四个体会是“不确定性是大自然最深刻的本性”

《极简宇宙史》这本书一开始呈现给读者的是时空穿越箌50亿年后的假设画面,一个行星在熊熊燃烧这个火球就是我们的地球。紧接着另外一个画面出现了太阳大爆炸对外辐射出了巨大的热量。

这是一种叫做“基于太阳内部氢原子的储存量做的关于太阳寿命和我们所赖以生存地球命运的测算”

其实不光自然科学对未来有一個基于计算的线性判断,社会科学、管理学界也有“战略设计”这二者背景都是基于一种模糊的、不确定性的、偶然性的大背景。

正因洳此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试错的冒险,常常要取决于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故而,我们正在做的关于未知的判断大多是具有冒险性甚至靠不住的。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呢战略的本质是试错与自我批判、自我纠偏、自我修正。什么叫做一流的战略家不是你对未知精確的判断,而是某个组织朝前运行的时候该组织本身尤其是驾驶组织战车的人,他的那种不断的修正不断的纠偏,以及使大致的方向鈈会走偏的能力

有人曾开玩笑说,华为在前二十年关于产品方向的确定几乎从来没有对过但为什么每一个阶段产品转型的时候,华为嘟能够踏上节拍并且超越竞争对手呢?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组织强大的活力在活力之上试错和纠偏的能力。

那么卓越战略家的特質又是什么呢

容忍错误,鼓励犯错——这是首要的;第二是乐观主义;第三既要重视经验,也要警惕经验

人类就像海洋里的鱼,在湔行的过程中“运气”的确很重要但它是无法被依赖的。

小而强的企业生命力更长久

《极简宇宙史》带给我的第五个思考:永生之道或鍺基业常青之道

关于“永生之道”,《极简宇宙史》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答案是:要想永生你就要把自己变成光。光有两大特性:第一昰极快的速度第二是不带任何的质量。因为在光速时间停止了时间停止了你就永远不会衰老。但是我们试想:个人能做到吗组织能莋到吗?

《极简宇宙史》告诉我们永生的第二个法则:恒星的生命法则是体积越大、寿命越短;体积越小、寿命越长

所以我们对很多中尛企业的期待是什么呢?不要想着做大要把它做成小而强,德国、瑞士、日本有很多世界级的小企业,它们的市场在全球都是在一個细分领域长期耕耘几十年,上百年市场占有率高达60%-70%,甚至更多

同时它们活的很健康,而且普遍比大企业长寿因为它的管理难度比夶企业小很多。

拿什么去抵抗和战胜“组织黑洞”

最后要分享的是《极简宇宙史》带给我的第六点启发:天体黑洞与“组织黑洞”

银河系的中心是个黑洞,体积非常小引力非常强大,所以造成时空的扭曲也是最大的星系里的所有恒星都要围绕着黑洞去旋转。这的确有點悲剧意味就像我们人类的组织在根本上是围绕着人性中的欲望而运行的一样,形形色色的个体欲望也许就是人类精神的黑洞

我们的組织的黑洞是什么呢?我在《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华为》这本书中写道:组织的黑洞是三个方面——腐败、山头与惰怠

华为当年创业的時候是21000人民币,一穷二白任正非就搞了一个虚拟的制度设计,叫做“发展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早期有这样的制度设计前提是个人囿强大的饥饿感,组织也有强大的饥饿感我们才会去拼搏奋斗,因为我们要摆脱饥饿的命运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仩跟十几亿中国人对物质精神的饥饿感有直接的关系

四十年的欲望激发和释放带来了繁华与壮大,繁华与壮大又滋生了腐化和自大;权仂的释放带来的是发展但是权力异化带来的是大大小小的山头;饥饿感被释放和满足的同时又带来了个体和群体的懈怠。

这个问题对华為来说也是尖锐的挑战如何抵抗和战胜组织黑洞呢?那就是自我批判、勇于变革和组织创新

我们说恒星会死亡、组织会死亡。当恒星迉亡时便把种子抛向了太空;任正非也非常清楚地认知到华为总有一天会死去,但值得欣慰的是华为已经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组织体系

洳果外部强大的打击让华为明天死掉,它也许会变成一个“八爪鱼”18万人可能分解成几千人一个公司的多个组织,但是他们当中依然蕴含着同样的华为价值观和华为基因这就像一个巨星爆炸后又诞生许多新的恒星。

总之我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时代发展到今天,中國的企业家群体应该有一种价值觉醒,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一批企业家们不要继续在财富和权力的“泥坑”里来回打转了,把权仂更多地释放给追随者多一点时间仰望苍茫星空,多一点精力构建企业灵魂

将来某一天,当你死去、你的企业死去当人们还能从你囷你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文化体系及管理体系中有所启发和收获,学到一些有价值有分量的东西这才是是充满荣光的历史轨迹。

我的不系统、不连贯的可能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破绽百出的感想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田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