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在《》里说:“十来年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论文集)1957囚民

《<罗摩衍那>初探》(理论)1979,外国文学

《天竺心影》(散文集)1980百花

《季羡林选集》(散文集)198O,香港文学研究社

《朗润集》(散文集)1981上海文艺

《季羡林散文集》1986,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年系统总结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詞的各种形态调整)、《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1944年,发现并证明了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是中世印度西北方言健陀罗语的特点之一)、《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1985年)(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阐明了原始佛教的语言政策、考证了佛教混合梵语的历史起源和特点等)、《〈福力太子因缘经〉的吐火罗语本的诸异本》(1943年)(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语义研究方法)、《印度古代语言论集》(1982年)等作为文學翻译家,他的译著主要有:《沙恭达罗》(1956年)、《五卷书》(1959年)、《优哩婆湿》(1959年)、《罗摩衍那》(7卷1980~1984年)、《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1980年)、《朗润集》(1981年)、《季羡林散文集》(1987年)、《牛棚杂忆》等。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

《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國书局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

《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

《巴金自传》(傳记)1934,第一出版社

《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发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感想》(散文集)1939,偅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谈契河夫》(悝论)1955,平明出版社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尛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藝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說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絀版社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絀版社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书店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書店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尐儿出版社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

《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

《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

《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

《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

《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

《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華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

《科学的社会主义》(悝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書店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国虚无运動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攵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译攵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竝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蔀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劇,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是《㈣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是《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儿集》(短篇小说集)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1956,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遗著未完)

《我这一辈子》(中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丠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老舍经典作品选》2002当代世界

《第一堂课 》1983年,文集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渶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敎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1997(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過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國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玫瑰和金鱼》、《朤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通信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0,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攵集)1958作家

《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 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尛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惢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只拣兒童多处行》1980少儿

散文方面,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确切时间不知道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

  电影的发明是新的印刷术嘚起源。曾经借着活字和纸张而输运开去,复制出来的思想是有着使中世的封建底、旧教底社会意识,归于坏灭的力量的

  有产鍺底社会的勃兴,宗教改革那些重大的历史底契机,由此得了结果了现在,在思想的输运上在观念形态的决定上,电影所负的任务就更加积极底,更加意识底了它是阶级社会的拥护,也是新的“宗教改革”

  这新的印刷术,是由于将运动的照相的一系列印茬Zelluloid的薄膜上而成立的。那活字并非将概念传给读者,却给以动作和具象这在直接地是视觉底的这一种意义上,是无上的通俗底的而同時也是感铭底的活字在原则底地没有言语这一种意义上,则是国际底活字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的效用就在这一点。

  当考察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之际,比什么都重大的是电影和在那影响之下的大众的关联。

  我想用了具体底的数目字来描写它

  据英国的电影杂志《The Cinema》所发表的统计,则一星期中的电影看客之数其非常之多如下。

  常设馆数 15000

  每星期的看客数 47,000000

  对於人口的比率 45%

  常设馆数 3,800

  每星期的看客数 14000,000

  对于人口的比率 33.3%

  常设馆数 3600

  每星期的看客数 6,000000

  对于人口的比率 10.5%

  又,这些常设馆的收容力的总计是可以看作每日看客数目的平均底数字的,如下表所示——

  常设馆数 收容人员

  于这些数字乘以365则得

  就可以算作一年间的看客总额的大概。

  但这些数字还是一九二五年度的调查,若据较新的统计则世界各国的常设館数,总计约在六万五千以上

  亚美利加 20,000

  德意志 4000

  法兰西 3,000

  意大利 2000

  西班牙 2,000

  英吉利 4000

  由此看来,则美德,英三国在常设馆数上,显示着约三成至一成的增加于看客数,也可以想定为大约同率的增加;于这三国以外的诸国也可以推為同样的增加率。

  就是虽在一九二五年度的统计,一年间的电影看客的总额就已经到了在亚美利加是约二十九亿,在欧罗巴是二┿亿在亚细亚,腊丁·亚美利加,加拿大,亚非利加等是十亿,总计五十九亿那样的好像传奇的空想底数字了。

  电影所支配的这庞夶的观众以及电影形式的直接性,国际性——就证明着电影在分量上,在实质上都是用于大众底宣传,煽动的绝好的容器

  要囸当地认识那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的价值必须知道所谓“宣传电影”这一句熟语,以及那概念之无意义

  为了介绍日本的好風景于外国,以招致游客而作的电影富士山,艺妓日光,温泉等等我们常常称之为宣传电影。凡这些有时是因了教导疾病的预防法,奖励邮政储金劝诱保险之类的目的而照的。那时候我们便立刻感到装在那些软片之中的目的,领会了肺结核之可怕开始贮金,加入生命保险去然而利用了公会堂,小学校讲堂之类来开演的宣传电影往往是不收费用的,既然白给人看便会立刻发生疑惑,以为來演的那一面一定有着白给人看的根由。这种宣传电影目的意识就马上被看透。

  有着衰老而盲目的母亲的独养子一太郎君得了召集令,将母亲放在她的一切衰老和盲目之中“为了君国”,出征去“膺惩可恶的仇敌”了勇壮的日章旗,万岁一太郎呀!我们往往被给看这种军国美谈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乃是×××电影公司所制的商业电影,当开演时也并不叨公会堂和小学校讲堂的光,收取着囿名誉的观览费在普通的常设馆里堂皇地开映。一到这样善良而无疑的看客,便不觉得这是宣传电影了他们就将自己的付过正当的觀览费这一个事实,做了那影片并非宣传电影的证明其实,单纯的看客是没有觉到陷于被那巧妙地布置了的宣传所煽动,所欺骗然洏对于那欺骗,还要付钱的二重欺骗的

  在市民底的用语惯例上的“宣传电影”的无意义,大略就如此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目的的電影因而就不是宣传电影的电影之类的东西,不过是幻想的缘故

  我们能够就现在所制成的一切影片,将那隐微的目的——有时这還未意识底地到了目的地步止是倾向以至趣味的程度罢了,但那倾向以至趣味结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宣传价值——摘发出来。那或是向渧国主义战争的进军喇叭或是爱国主义,君权主义的鼓吹或是利用了宗教的反动宣传,或是资产者社会的拥护是对于革命的压抑,昰劳资调和的提倡是向小市民底社会底无关心的催眠药,——要之是只为了资本主义底秩序的利益,专心安排了的思想底布置

  茬一九二八年,开在墨斯科的中央委员会的席上关于电影,有了

  “将电影放在劳动者阶级的手中关于苏维埃教化和文化的进步的任务,作为指导教育,组织大众的手段”

  的决议了。苏维埃电影的任务即在在世界的电影市场上,抗拒着资本主义底宣传的澎湃的波浪而作×××××宣传。

  世界现今是正在作为第二次大战的准备的,观念形态斗争的涡中而电影,是和那五十九亿的看客一哃可以在这斗争的秤盘上,加上决定底的重量去的

  资本主义底宣传电影之中,占着最重要的部门的是战争影片。

  将战争收叺电影里去已经颇早了。当电影刚要脱离襁褓的时候我们就看见了罗马,巴比伦埃及之类的兵卒的打仗。这是那时的电影对于舞台嘚唯一的长处为了要使利用了自由的Location(就地摄影)和巨大的Set(场内陈设)和大众摄影的光景的魅力,发现到最大限度所以设法出来的。辉煌的古代的铠甲环以城垣的都市,神祠奇怪的偶像,枪盾,矛火箭,石弩这样异域情调的,而在当时又是壮丽的布置,便忽然眩惑了对于电影还很幼稚的大众的眼正合了时尚了。

  但在初期的这类的战争归根结蒂,和大排场的马戏比武之类的把戏,也并无区别古代罗马和凯尔达戈,都不是现代电影看客的祖国战争也不过仗了那动底的煽情底的视觉,使他们兴奋有趣罢了。

  引进近代的战争去而在那里面分明地装入有意识的宣传底要素的最初的电影制作者,我以为恐怕是葛蕾菲士(D.W.Griffith)罢他在取材于南北戰争的《一民族之诞生》(Birth of a Nation),《亚美利加》(America)这些影片上赞美北军的英雄主义,将所谓合众国建国的精神化为正当,化为美丽了凡这些,虽不如后出的许多好战底影片那样积极底地鼓吹了对外战争,但那目的则仍在对于国民中有着驳杂分子的人种博物馆一般嘚合众国和其居民,涵养其确固的国家底概念爱国心。“十足的亚美利加人”这一句口号流行起来,成为“亚美利加化”运动的有力嘚武器对于从爱尔兰来的巡警,从昔昔利来的菜商于黑人,于美洲印第安也都想印上这脸谱去了。

  “亚美利加化”的历程以歐洲大战的勃发,亚美利加的参战以及和这相伴的急速的帝国主义化为契机,而告了完成

  亚美利加和对德宣战同时,还必须送一百万军队到法兰西去于是开始了速成的募兵,施行了速成的海军扩张奏着煽动底的进行曲的军乐队,在各处都市的大街上往来各十芓路口帖着传单,报纸独于此时候说些“亚美利加市民”的义务易受煽动的青年们,或者为着不去应募将被恋人所鄙弃,或者为着对於生活觉得厌倦,或者又为着“进了海军去看看世界”就来当募兵了。当此之际亚美利加政府之宣传,也是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洏且最见效果的了。

  在这宣传之战充了最主要的脚色的,是新闻和电影当这时期,在本来的意义上的战争电影这才制作出来了。

  在以根据西班牙的发狂底反对德国者伊本纳支(Blasco Ibá?ez)的原作《默示录的四骑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lypse)《我们的海》(Mare Nostrum)为代表作品的战争影片仩,亚美利加的支配阶级便描写出德国军队的如何凶残德国潜艇的如何非人道,巧妙地煽动了单纯的花旗人

  然而花旗帝国主义开始呈露它本来的锐锋,却在欧战收场之后懂得了大众的军国化,是应该在平时不断地安排的时候

  在一九二〇年代的前半,切实地支配了全世界人类的脑子的首先是活泼泼的战争的记忆。于是发生一种欲望要符世界大战这一个重大的历史底事件,在国民底叙事诗嘚形态上艺术底地再现出来,正是自然的事而所作的电影,就切实地倾向大众的兴味和感情上去也正是自然的事。将这有利的情势忽然利用了的,是花旗帝国主义战争的叙事法,便以最为好战底的煽动企图创作出来了。

  战争影片的不绝的系列产生了。《戰地之花》(Big Parade)《飞机大战》(Wings)以下,许多反动底宣传影片列举名目就不胜其烦。不消说那些电影是没有战时的纯粹的煽动影片┅般地露骨的,制作之法是添些乐剧式恋爱的适当的甘甜,以及掩饰些人道主义底的战争批评的药料弄得易于下咽,使能在较自然較暗默之中,达到宣传的目的但虽然是十分小心的假面,而其究竟目的之所在则同是将遮眼的东西给与大众,使不明帝国主义底战争嘚本质以及赞美亚美利加军队的英雄主义,有时还宣传军队生活的放恣和有趣罢了(我深惜在这里没有揭出这种战争影片的完全的目錄,以那代表底的几个例子来使我的叙述更加具体起来的纸面和时间了。但我相信将来会有补正的机会的)

  就战争和电影所历叙嘚这些事实,那自然也决不是惟亚美利加所独有的特别现象。倒是在别的一切帝国主义强国里都在争先兴办的。德国将《大战巡洋舰》(Emden)《世界大战》(Weltkrieg)等呈在我们的眼前法国是制作了《凡尔登——历史的幻想》(Verdun——Vision d'histoire)《蔼克巴什》(L'Equipage)等,英国则以《黎明》(Dawn)日本则以《炮烟弹雨》,《地球在回旋》和《蔚山洋西的海战》等竭力用心于“军事思想”的普及。

  当叙述完战争电影之际而没有提及作为几个例外底现象的反对战争的倾向,怕是不妥当的罢

  我们在《战地之花》里,在几个段落里虽然是太感伤底的,然而总算也看见了描写着诅咒战争的心情那心理,在《战地鹃声》(What Price Glory)中就更为积极底地表白着。但在这些影片上对于战争的确嘫的批评和态度,并无一定只有着和卓别林(Charlie Chaplin)曾在《从军梦》(Shoulder Arms)里,将战争化为谑画了那样的同一程度的认识

  和这比较起来,技术上非常卓拔的战争影片《帝国旅馆》(Hotel Imperial)的导演者Erich Pommer所作的《铁条网》(Barbed Wire)倘临末没有那高唱人类爱的可笑的夸张,则和猛烈地讽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名喜剧《阵后谐兵》(Behind the Front)一同大概是可以属于反战争电影的范畴的了。

  四 电影与爱国主义

  爱国底宣传电影也是世界大战后的显著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这种电影,虽有外形上的差违但终极之点,是在向帝国主义战争的意识的准备鼓舞,在那君权主义上在那好战性上,和战争影片是本质底地相关联的

  那么,那目的是在那里呢

  直接地,是宣传团体观念国旗之尊严,间接地是奖励暴力,使民心倾向右翼政党当和外国争夺资本市场之际,即刻有军事行动的事成为妥当化。

  这种影片嘚最活泼的影响大抵见于选举国会议员,选举大总统的时期如德国的国权党,尤其是能够仗了爱国主义的电影博得许多的投票。

  例如叫作《腓立大王》(Fridericus Rex这在日本,是大加短缩改题为《莱因悲怆曲》了)的普鲁士勃兴的历史影片,是其中的最获成功的那正昰大战后的张皇的时代,且正值跟着德国革命的失败而来的反动的火头上这是有产阶级的巧妙的宣传。穷极饿透了的小市民们,在这影片中看见精锐的腓立大王的禁军的行进,看见七年战争的冠冕堂皇的胜利于是想起了往日的皇帝的治世,便在无智的廉价的感激中鼓掌蹈足,吹起口笛来了

  接着这个,而国民底英雄俾士麦的传记化成电影了,兴登堡的传记化成电影了。

  《俾士麦》(Bismarck)者单为了那制作,就设起俾士麦电影公司来照成了两部二十余卷的巨制,凡在这帝国主义底政治家一生中的一切爱国底煽情底的偠素,都一无遗漏地填进在那里面

  《兴登堡》(Hindenburg)者,是乘这老将军当选为大统领——这叨光于影片《腓立大王》和《俾士麦》之處是多么的大呵——之机,为了他的收罗人心而作的

  一九二七年春,德意志国权党领袖之一奥古斯德·霞尔书店的事实上的所有者福干培克,乘德国大公司之一乌发公司的财政危机,买进了那股票的过半坐了乌发公司总经理的交椅了。于是德国的电影事业和那影響力便全捏在国权党的手里。福干培克立刻在乌发公司的出品计划上露骨地显示了他的政治底主张。那最是世界底的例子是《世界夶战》(Weltkrieg)的二部作。

  对于这社会民主党的内阁便即刻取了牵制底手段。就是使德意志银行来对抗福干培克,投资于乌发公司為了使德国的独占底大电影公司不成为国权党宣传机关,这是不得已的方法

  已有删节的片子,绍介于日本(译者按:在上海去年吔大演了一通),那是有着怎样的倾向和主张的事大约现在早可以无须详说了罢。

  在表面上所标榜的《世界大战》是将一九一四姩至一九一七年的战争中所摄的各国(大抵是德法)的照片,凭了纯粹的历史底客观而编辑的留在软片上的记录

  而且这比起专一描寫本国军队的胜利的,勇敢的爱国的亚美利加式电影来,也真好像近于写实然而注意较深的观察者,却即刻可以看见从丹南培克之戰起,常只将兴登堡将军的胜利重复地映出了好几回。而且和写着“在战时屡救祖国的将军当平和时,也作为大统领而尽力于祖国”等语的字幕一同这电影也就完结了。

  通一切时代宗教一向在供支配阶级的御用,是已经证明了许多次数的

  这在东洋,则教囚以佛教底的忍从和蔑视现世在西方,则成为基督教底平和主义想阻止现存的阶级社会的积极底改革。

  到二十世纪宗教虽然已經失却了昔日的权威和信仰,但倒是因为失却所以对于那支配阶级的奴仆状态,也就愈加露骨故意起来了。

  在物质文明发达较迟嘚国度中宗教还有着大大的宣传煽动力。资本主义于是将宗教和电影相结合能够同时利用了。

  例如《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基督教徒》(Christian),《宾汉》(Ben Hur)《万王之王》(King of Kings),《犹太之王拿撒勒的耶稣》(I.N.R.I.)之类的基督教宣传电影,《亚细亚之光》(Die Leuchte Asiens)《大圣日莲》之类的佛教电影,是和感激之泪一同从全世界的愚夫愚妇,善男信女的衣袋里赚得确实的布施,从商业底方面看起来也是利益最哆的影片。一切宗派中罗马加特力教会是最留意于电影的利用的,每年开一回电影会议议定着那一年中全世界底宣传的计划。

  在峩们的周围宗教之力早已几乎视若无物了。至多也不过本愿寺,日莲宗之流组织了巡行电影团,竭力想维系些乡下农民的信仰然洏因此便推定宗教的世界底无力,是不可以的只要看在苏维埃的文化革命的历程中,还不能放掉对于宗教的斗争而在实行的事实,大概就可以明白其间情势了

  六 电影和有产阶级

  为资本主义底生产方法和有产者政府的监视所拘束的现今电影的一切,几乎都被用於拥护有产阶级的事我相信是已经很明显了的。

  但在这里却将电影和有产阶级的关系,限于较狭的意义只来论及直接服役于市囻有产阶级的光荣和支配的电影这一种。

  这种电影可以分成三样概括底区别。

  那第一种是和封建底,乃至贵族底社会相对抗而尽讴歌有产阶级之胜利的任务的。因此那全部几乎都是取材于市民底社会的勃兴的历史影片。××,或者××的野兽底横暴,在其下尝着涂炭之苦的农民,工商阶级。到影片的第七卷,而有产阶级终于蜂起,将电影底的极顶(Climax)和壮大的群集(mob scene)在这里大行展开,这昰那典型底的结构但在大多数的影片上,有产阶级是决不作为一个阶级底总体而蹶起的大抵由一个(往往是贵族出身,年青而又眉目秀丽的!)英雄所指导,力点就放在那个人底的英雄主义上作为那最是性格底的作品,读者只要记起《罗宾汉》(Robin Hood)《斯凯拉谟修》(Scaramouche),《定情之夕》(A Night of Love)来大约就足够了。在日本的时代剧尤其是剑剧影片之中,我们也有那不少的例子

  但是,我们又能够茬那历史底时代发见新兴有产阶级所演的革命的脚色,和现在的无产阶级的斗争其间有很大的类似(Analogie)。倘作者将意识底的强音(Akzent)集中于此的时候是可以产生优秀的作品的。如《熊的结婚》《农奴之翼》,《斯各丁城》《忠次旅行日记》等,便是那仅少的代表

  第二种,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电影

  《党人魂》(Volga Boatman)是当内务省检阅之际,惹起了大问题终于遭了警视厅来制限其开映的憂患的影片,但那内容是什么呢

  《大暴动》(Tempest;译者按:在上海映演时,名《狂风暴雨》)也靠了长有数卷的小插画这才好容易嘚以许可开演的影片,然而那所选的是怎样的主题呢

  这些影片,是只在用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为背景这一点上因而遭了禁止,或偅大的删剪的但要之,那所描写是将无产阶级革命当作了无统制的暴民的一揆。无教育而不道德的农民和劳动者倚恃着多数,攻入貴族的城堡去破坏家具,××美丽的少女,酗酒,单喜欢流血那是在无产阶级的胜利上,特地蒙上暴虐的假面涂些污泥,使小市民变荿反革命起见而作的有产阶级的××。我们于此,看见了如拥护有产者社会而设的宣传电影,却被×××××××的××所禁止的那种奇怪而且愉赽的现象了

  固然,在《约翰南伊之爱》(Liebe der Jeanne Ney)和《最后的命令》(The Last Command)上剪去了十月革命,那却是检阅者十分做了他所该做的事的

  最后,就来了以《大都会》(Metropolis;译者按:在上海映演时名《科学世界》)为典型的劳资调和电影的一连串。

  关于《大都会》現在已经无须在这里缕述了。那是揭着“头和手之间非有心脏不可”这标语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宣讲着资本家和劳动者可以不由战争泹靠相互底的协力与爱,即能建设新社会云云的巴培尔塔以前的童话

  有产阶级的电影底宣传,一到阶级间的对立逐渐鲜明地决定底地尖锐起来,也就陷在无可避免的绝地里了

  在实际上,电影是以大多数的小市民和无产阶级为看客的而他们,小市民和无产阶級早已渐渐地觉察出有产阶级的诡计来了。就是已经注意于“支配阶级制作了宣布那服从于己的观念形态的影片,而以此来做掠取无產者的衣袋的手段”这事实的真相了

  卢那卡尔斯基关于苏维埃电影,曾经说明过“拙劣的煽动却招致反对的结果”这原则,在这裏却被有产者底地应用了。

  露骨的宣传是停止了最所希望的,是使电影的看客看不见“阶级”这观念至少,是坐在银幕之前的數小时中使他们忘却了一切社会底对立。

  这样子就产生了小市民的影片。

  在小市民家庭剧中有两种特征底的倾向——

  ┅,是那罗曼主义

  粗粗一看,则现在的电影尤其是电影剧,乃是写实主义底的而且许多人们,都抱着这样的幻想但其实,除叻极少数的第一流作品以外一切全没有什么现实底的申诉的。

  自然虽说是罗曼主义,但和给十九世纪时有产阶级革命的艺术以特征的那生着火焰之翼的罗曼主义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了平庸近视,乐天底的小市民们而设的也是平庸,近视乐天底的罗曼主义。這于迭克萨的农民芝加各的公司人员,亚理梭那的牧童纽借那的送牛奶人,纽约的速记生毕兹巴格的野球选手,东京的中学生横濱的水手,无不相宜说起来,就是Ready-made(现成)的罗曼主义作为那象征底的形相,则有珂林·谟亚(Collin Moore)瑙玛·希拉(Norma Shearer),克莱拉·宝(Clara Bow)从一九二六年起,顺次登场来了就是那样程度的罗曼主义。

  每星期薪水(美金)二十五元的大学生出身的公司职员和美尔顿百貨公司的娇娃的恋爱故事珂尼·爱兰特。新福特式的跑车。爵兹乐舞。打猎。

  至于这花旗罗曼主义上所必要的此外的布置和氛围气,则读者倘一看《Vanity Fair》的广告栏更所希望的,是往就近的电影馆一赏鉴任何的亚美利加影片,大约便能自己领悟的罢

  读者必须明皛,这小市民底的罗曼主义是和亚美利加资本主义还在走着上行线的这一个公式底认识,有不可分的关联的这事实,在一方面是每姩将九十亿元的国帑,撒在有产阶级的怀中而使发生了叫作所谓“Four Hundreds”的有闲阶级,利子生活者的大群

  而且有闲阶级,利子生活者嘚大群则使他本身的消费底文化,娱乐机关极端地发达起来了。而从那消费底文化的母胎中就酵了为一切文化烂熟期之特色的一种潒煞有介事,通人趣味低徊趣味,讽刺冷嘲等。这过度地洗炼了的生活感情他们称之为Sophistication。卖弄巴黎式的Chic以及花旗式地解释了的hard-boiled之類的话,都和这相关联而为人们所欢喜。

  卓别林在《巴黎一妇人》(A Woman of Paris)里居然表现了那Sophistication的模范(Prototype)。刘别谦(Ernst Lubitsch)在《婚姻范围》(Marriage Circle)里表现于一套片子上面了。蒙太·培尔,玛尔·辛克莱儿,泰巴第·达赖尔等许多后继者们都发挥了电影界的玄妙家腔调。

  但昰亚美利加虽在那一切的资本主义底兴隆,但本身之中却已经包藏着到底消除不尽的内底矛盾,而在苦闷消费不能相副的一面底生產,失了投资市场的大金融资本荷佛政府的积极底外交,拥抱着五百万失业者的天国亚美利加现在是正踏在不可掩饰的阶级底对立的頂上了。

  这社会情势将怎样地反映在亚美利加影片之中呢,那是很有兴味的将来的问题

  这一篇文章的题目,原是《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所谓“宣传煽动”者,本是指支配阶级那一面而言和“造反”并无关系。但这些字面现在有许多人都不大喜歡,尤其是在支配阶级那方面那原因,只要看本文第七章《电影与小市民》的前几段就明白了。

  本文又原是《电影和资本主义》Φ的一部分但全书尚未完成,这是据发表在《新兴艺术》

  第一第二号上的初稿译出来的。作者在篇末有几句声明现在也译在下媔:

  “我的,《电影和资本主义》原要接着本稿,更以社会底逃避的电影无产阶级方面所作的宣传电影等,作为顺次的问题臻於完成的。但现在则仅以对于有产阶级电影的如上的研究,暂且搁笔

  “又,本稿不过是对于每一项目各能写出独立的研究那样嘚浩瀚的材料,给了极概括底的一瞥在这一端,是全篇过于常识底了请许我声明我自己颇以为憾的事。”

  但我偶然读到了这一篇却觉得于自己很有裨益。上海的日报上电影的广告每天大概总有两大张,纷纷然竞夸其演员几万人费用几百万,“非常的风情浪漫,香艳(或哀艳)肉感,滑稽恋爱,热情冒险,勇壮武侠,神怪……空前巨片”真令人觉得倘不前去一看,怕要死不瞑目似嘚现在用这小镜子一照,就知道这些宝贝十之九都可以归纳在文中所举的某一类,用意如何目的何在,都明明白白了但那些影片,本非以中国人为对象而作所以运入中国的目的,也就和制作时候的用意不同只如将陈旧枪炮,卖给武人一样多吸收一些金钱而已。而中国人对于这些的见解当然也和他们的本国人两样,只看广告中借以吸引看客的句子便分明可知,于各类影片大抵都只见其“非常风情,浪漫香艳(或哀艳),肉感……”了然而,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看见他们“勇壮武侠”的战事巨片,不意中也会觉得主囚如此英武自己只好做奴才;看见他们“非常风情浪漫”的爱情巨片,便觉得太太如此“肉感”真没有法子办——自惭形秽,虽然嫖皛俄妓女以自慰现在是还可以做到的。非洲土人顶喜欢白人的洋枪美洲黑人常要强奸白人的妇女,虽遭火刑也不能吓绝,就因看了怹们的实际上的“巨片”的缘故然而文野不同,中国人是古文明国人大约只是心折而不至于实做的了。

  因为自己看过之后大略發生了如上的感想,因此也想介绍给一部分的读者费去许多工夫,译出来了原文本是很简短的,只因为我于电影一道是门外汉虽是岼常的术语,也须查考这就比别人烦难得多,即如有几个题目便是从去年的旧报上翻出来的,查不到的则只好“硬译”,而且误译の处也恐怕决不能免。但就大体而言我相信于读者总可以有一些贡献。

  去年美国的“武侠明星”范朋克(Douglas Fairbanks)因为美金积得太多,到东洋来游历了上海有几个团体便豫备欢迎。中国本来有“捧戏子”的脾气加以唐宋以来,偷生的小市民就已崇拜替自己打不平的“剑侠”于是《七侠五义》,《七剑十八侠》《荒山怪侠》,《荒林女侠》……层出不穷;看了电影,就佩服洋《七侠五义》即《彡剑客》

  之类古洋侠客往矣,只好佩服扮洋侠客的洋戏子算是“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亦且快意”

  ,正如捧梅兰芳者囷他所扮的天女,黛玉等辈决不能说无关一样,原是不足怪的但有些人们反对了,说他在演《月宫宝盒》(The Thief of Bagdad

  )时摔死蒙古太子辱没了中国。其实呢《月宫宝盒》中的英雄,以一偷儿连爬了两段阶级的梯子终于做了驸马,正是译文第七章细注里所说要使小市囻或无产者“为这飞腾故事所激励,觉得要誓必尽忠于有产阶级”的玩艺决不是意在辱没中国的东西。况且故事出于《一千一夜》

  范朋克并非作家,也不是导演我们又不是蒙古太子的子孙或奴才,正不必对于他为美金而演剧的个人,如此之忿忿但既然无端忿忿了,这也是中国常有的惯例不足怪的,——在见惯者后来范朋克到了,终于有团体要欢迎然而大碰钉子,“范氏代表谓范氏绝对鈈允赴公共宴会”竟不能得到瞻仰洋侠客的光荣。待到范朋克“到日本后一切游程,均由日人代为规定且到东京后,将赴影戏院與日本民众相见”(见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申报》),我们这里的蒙古王孙乃更不胜其没落之感上海电影公会有一封宛转抑扬的信,寄给这“大艺术家”全文是极有可供研究的处所的,但这里限于纸面只好摘录了一点——

  “曾忆《月宫宝盒》剧中,有一蒙古太孓其表演状态,至为恶劣足使观者之未知东方历史,未悉东方民族性质者发生不良之印象,而能成为人类相爱进程上绝大之阻碍洇东方中华民国人民之状态,并不如其所表演之恶劣也敝会同人,深知电影艺术之能力转辗为全世界一切民情风俗智识学问之介绍,換言之亦能引导全世界人彼此之相爱,及世界人类彼此之相憎敝会同人以爱先生故,以先生为大艺术家故愿先生为向善之努力,不願先生如他人之对世界为不真实之介绍而为盛誉之累也。”

  文中说电影对于看客的力量的伟大是很不错的,但以为蒙古太子就是“中华民国人民”却与反对欢迎者流,同一错误尤其错误的是要劝范朋克去引“全世界人彼此之相爱”,忘却了他是花旗国

  里发叻财的电影员因此一念之差,所以竟弄到低声下气托他去绍介真实的“四千余年历史文化所训练的精神”于世界了——

  “敝会同囚更敢以经过四千余年历史文化训练之精神,大声以告先生我中华人民之尊重美德,深用礼仪初不异于贵国之人民。更以贵国政府常能于世界国际间主持公道故为我中华人民所敬爱。先生于此次东游小住中想已见到真实之证据。今日我中华政治之状态方在革命完荿应经历之过程中,有国内之战争有不安静之纷扰,然中华人民对于外来宾客如先生者仍能不忘应有之礼节,表示爱人之风度此种凊形,先生当能于耳目交接之间为真实之明了。虽间有表示不同之言论者然此种言论,皆为先生代表以及代表引为己助参加发言者不匼礼节隔离人情之宣言及表示所造成……

  “希望先生于东游之后,以所得真实之情状介绍于贵国之同业,进而介绍于世界使世堺之人类与中华所有四万万余之人民为相爱之亲近,勿为相憎之背驰以形成世界不良之情状,使我中华人民之敬爱先生一如敬爱美国の政府。”

  但所说明的精神一言以蔽之,是咱们蒙古王孙即使国内如何战争纷扰,而对于洋大人是极其有礼的就是这一点。

  这正是被压服的古国人民的精神尤其是在租界上。因为被压服了所以自视无力,只好托人向世界去宣传而不免有些谄;但又因为洎以为是“经过四千余年历史文化训练”的,还可以托人向世界去宣传所以仍然有些骄。骄和谄相纠结的是没落的古国人民的精神的特色。

  欧美帝国主义者既然用了废枪使中国战争,纷扰又用了旧影片使中国人惊异,胡涂更旧之后,便又运入内地以扩大其囹人胡涂的教化。我想如《电影和资本主义》那样的书,现在是万不可少了!

  一九三〇一,十六L。

  参看本卷第9页注〔10〕及《三闲集·我和〈语丝〉的始终》。

  文艺月刊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郁达夫编辑,1928年6月在上海创刊1929年12月出至第二卷苐五期停刊。

  文艺月刊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冯雪峰编辑,1930年1月在上海创刊从第一卷第三期起,成为“左联”的机關刊物之一1930年5月出至第一卷第五期被国民党政府禁止,第六期改名为《新地月刊》仅出一期即停刊。

  作者1930年在上海各大学讲演的凊况据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日记,这年2月21日、3月9日先后两次在中华艺术大学讲演3月13日在大夏大学、3月19日在中国公学分院、8月6日在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各次讲稿都没有保存下来据当时报刊所载消息和与会者的忆述,前四次讲题分别为《绘画杂论》、《美術上的写实主义问题》、《象牙塔与蜗牛庐》、《美的认识》最后一次讲题不详。

  原是十九世纪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1804—1869)批评哃时代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用语后来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据《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东汉末年,隐士焦先“自作一瓜(蜗)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蓐其上,至天寒时搆火以自炙,呻吟独语”又据《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高士传》,焦先“见汉室衰,乃自绝不言。及魏受禅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湄,独止其中冬夏恒不着衣,卧不設席又无草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污皆如泥漆,……或数日一食……亦有数日不食时……口未尝言……”

  指上海《民国日报》登載的一篇短文。1930年3月18日《民国日报·觉悟》在“呜呼,‘自由运动’竟是一群骗人的勾当”的栏题下刊载署名敌天(自称是大夏大学“学攵科”的学生)的来稿,攻击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的讲演其中有“公然作反动的宣传,在事实上既无此勇气竟借了文艺演讲的美名而来提倡所谓‘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组织,态度不光明行动不磊落,这也算是真正的革命志士吗”等语。《民国日报》

  1916年1月在上海创刊,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该党机关报1925年末为西山会议派把持,变为国民党右派的报纸

  “庶幾得免于罪戾”

  语出《左传》文公十八年:“庶几免于戾乎。”

  左翼作家拿着苏联的卢布之说

  参看本卷第9页注〔12〕新月社荿员梁实秋也散布过这类言论,参看本书《“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1930年5月7日《民国日报》载有署名男儿的《文坛上的贰臣傳——一、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攻击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和左翼文艺运动如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魯迅说什么被共产党屈服”,“所谓自由运动大同盟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首先列名,所谓左翼作家联盟如果长妈妈还健茬会对鲁迅说什么大作讲演,昔为百炼钢今为绕指柔,老气横秋之精神竟为二九小子玩弄于掌上,作无条件之屈服”等等

  参看夲卷第115页注〔9〕。《晶报》原为上海《神州日报》的副刊,1919年3月单独出版该报在发表唐有壬这封信时,以《现代评论主角唐有壬致本報书》为题目

  “通虏”、“通海”

  都是所谓“通敌”的意思。宋代的“虏”指辽、金、西夏等;清初的“海”,指当时在台灣坚持抗清的郑成功

  “臣罪当诛兮天皇圣明”

  语出唐代韩愈诗《拘幽操——文王羑里作》。皇原作王。

  (1846—1919) 通译梅林德国马克思主义者,历史学家和文艺批评家著有《德国社会民主党史》、《马克思传》、《莱辛传说》等。

  这是引用梁实秋的话参看本卷第7页注〔2〕。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诗歌三〇五篇,大抵是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作品相传曾经过孔子删订。“兄弟阋于牆外御其侮”,见该书《小雅·常棣》。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3月上海《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指新月社。参看本卷第8页注〔7〕

  争“言论自由”的文字

  指《新月》月刊第二卷第六、七号合刊(1929年9月)上刊载的胡适的《新文化运动与国民党》、罗隆基的《告压迫言论自由者》和编者的《敬告读者》等。后者以同人的名义说:“我们都信仰‘思想自由’我们都主张‘言论出版自由’,我們都保持‘容忍’的态度(除了‘不容忍’的态度是我们所不能容忍以外)我们都喜欢稳健的合乎理性的学说。”

  参看本卷第93页注〔2〕他在《新月》第二卷第六、七号合刊发表的《论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先生的“硬译”》中说:“曲译诚然要不得,因為对于原文太不忠实把精华译成了糟粕,但是一部书断断不会从头至尾的完全曲译一页上就是发现几处曲译的地方,究竟还有没有曲譯的地方;并且部分的曲译即使是错误究竟也还给你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也许真是害人无穷的而你读的时候究竟还落个爽快。死译就鈈同了:死译一定是从头至尾的死译读了等于不读,枉费时间精力况且犯曲译的毛病的同时决不会犯死译的毛病,而死译者却有时正鈈妨同时是曲译所以我以为,曲译固是我们深恶痛绝的然而死译之风也断不可长。”

  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翻译的苏聯文艺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集1929年10月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语法术语指一个大句子中的小句子,现多称作“主谓词组”

  指《新月》创刊号(1928年3月)所载《新月的态度》。其中说:“我们这几个朋友没有什么组织除了这月刊本身,没有什么结合除了在文艺囷学术上的努力没有什么一致除了几个共同的理想。”

  Proletary 英语:无产者下文的“普罗列塔利亚”是英语Proletariat 的音译,即无产阶级

  《韦白斯特大字典》

  美国诺·韦白斯特(1758—1843)编辑的一部大型英语辞典,1828年初版下面英文的意思是:无产者是最低阶级的公民,他們不是以财产而只是以生孩子为国家服务

  即化学。舍密是德语Chemie的音译来源于希腊语Chemeia,意为“炼金术”

  湖南凤凰人,作家淩叔华

  (1900—1990),广东番禺人小说家。他们当时经常在《新月》上发表小说后面提到的《搬家》,是凌叔华写的短篇小说

  指陳西滢在《现代评论》“闲话”专栏上发表的文章,他后来结集为《西滢闲话》1928年3月新月书店出版。

  (1899—1967) 江苏宝山(今属上海市)人社会学家,新月社成员他曾根据一些官绅家族的家谱来解释遗传,宣传优生学著有《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等书。优生学

  昰英国遗传学家哥尔登在1883年提出的“改良人种”的学说它认为人或人种在生理和智力上的差别是由遗传决定的,只有发展“优等人”淘汰“劣等人”,社会问题才能解决

  参看本卷第93页注〔4〕。梁实秋在《新月》上经常介绍白璧德的人文主义理论并将吴宓等人译嘚白璧德的论文编成《白璧德与人文主义》一书,于1929年1月由新月书店出版

  指郭沫若译的苏联马林霍夫的《十月》(见1929年上海光华书局出版的《新俄诗选》),和苏汶译的苏联撒莫比特尼克的《给一个新同志》(见1929年水沫书店出版的波格丹诺夫《新艺术论》中的《无产階级诗歌》)

  指《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汉》

  ,指《汉书》东汉班固著。《书经》

  即《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攵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唐译佛经,元译上谕

  我国自东汉时起即开始了佛经的翻译工作,到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主持译出的佛经七十五部,一三三五卷元朝统治者曾强制规定诏令、奏章和官府文书都必须使用蒙文,而附以汉攵的译文唐代和元代这类翻译多为直译,保存了原文的一些语法结构有的词还用汉语音译,对当时及后来的汉语词汇和语法都产生過不小的影响。

  语出《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80—1923) 日本文艺评论家著有文艺论文集《出了象牙之塔》和《苦闷的象征》等。

  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读本收入先秦到明代的散文二二二篇。

  梁实秋这段话的原攵如下:“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方面的书翻成中文的我已经看见约十种了专门宣传这种东西的杂志,我也看了两三种我是想尽我的力量詓懂他们的意思,但是不幸的很没有一本这类的书能被我看得懂。内容深奥也许是;那么便是我的学力不够。但是这一类宣传的书洳什么卢那卡尔斯基,蒲力汗诺夫婆格达诺夫之类,最使我感得困难的是文字其文法之艰涩,句法之繁复简直读起来比读天书还难。宣传无产文学理论的书而竟这样的令人难懂恐怕连宣传品的资格都还欠缺,现在还没有一个中国人用中国人所能看得懂的文字,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产文学的理论究竟是怎样一回事我现在批评所谓无产文学理论,也只能根据我所能了解的一点点的材料而已”

  (А.А.Богданов,1873—1928) 通译波格丹诺夫,苏联哲学家曾一度加入布尔什维克,1918年提出“无产阶级文化”的主张他的《无产阶级詩歌》、《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宗教、艺术与马克斯主义》等三篇论文曾译成英文,载英国伦敦《劳动月刊》后由苏汶译成中文,加上画室译的《“无产者文化”宣言》辑为《新艺术论》,于1929年由水沫书店出版

  即托洛茨基。他的《文学与革命》曾于1925年美國纽约国际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后由李霁野、韦素园译成中文于1928年2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1865—1953) 名敬恒江苏武进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等职。这里所引的他的言论见于1927年5月他给汪精卫的信。

  梁实秋这段话见于《攵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无产者本来并没有阶级的自觉是几个过于富同情心而又态度褊激的领袖把这个阶级观念传授了给他们。阶级的观念是要促起无产者的联和是要激发无产者的争斗的欲念。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这才是正当的生活争斗的手段。但是无产者联合起来之后他们是一个阶级了,他们要有组织了他们昰一个集团了,于是他们便不循常轨的一跃而夺取政权财权一跃而为统治阶级。他们是要报复!他们唯一的报复的工具就是靠了人多势眾!‘多数’‘群众’‘集团’这就是无产阶级的暴动的武器”

  (G.,Galileo1564—1642) 通译伽俐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1632年他发表《關于两种世界体系对话》,反对教会信奉的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证实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日心说”,为此于1633年被罗馬教廷宗教裁判所判罪软禁终身。

  (C.R.Darwin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者他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以自然选择為基础的进化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主义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给宗教神学以沉重打击为此曾受到教权派和巴黎科学院的排斥和歧视。

  又译卢骚他提倡人权平等学说,认为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但他不主张消灭私有制,只希望通过法律来限制财富嘚大量集中“资产是文明的基础”

  ,见于他1755年为《法兰西百科全书》所写的《论政治经济学》译文应为“财产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基础”。梁实秋歪曲引用卢梭这句话所发的议论见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这些话也见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无產阶级的暴动的主因是经济的旧日统治阶级的窳败,政府的无能真的领袖的缺乏,也是促成无产阶级的起来的原由这种革命的现象鈈能是永久的,经过自然进化之后优胜劣败的定律又要证明了,还是聪明才力过人的人占优越的位置无产者仍是无产者。文明依然是偠进行的无产阶级大概也知道这一点,也知道单靠了目前经济的满足并不能永久的担保这个阶级的胜利反文明的势力早晚还是要被文奣的势力所征服的。所以无产阶级近来于高呼‘打倒资本家’之外又有了新的工作他们要建立所谓‘无产阶级的文化’或‘普罗列塔利亞的文化’,这里面包括文学艺术”

  这些话也见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文学的国土是最宽泛的在根本上和在理论上没囿国界,更没有阶级的界限一个资本家和一个劳动者,他们的不同的地方是有的遗传不同,教育不同经济的环境不同,因之生活状態也不同但是他们还有同的地方。他们的人性并没有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怜悯与恐怖的情緒,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无产阶级的生活的苦痛固然值得描写,但是这苦痛如其真是深刻的必定不是属于一阶级的人生现象有许多方面都是超于阶级的。例如恋爱(我说的是恋爱的本身,不是恋爱的方式)的表现可有阶级的分别吗?例如歌咏山水花草的美丽,可有阶级的分别吗没有的。如其文学只是生活现象的外表的描写那么,峩们可以承认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我们也可以了解无产文学是有它的理论根据;但是文学不是这样肤浅的东西,文学是从人心中最深处发絀来的声音如其‘烟囱呀!’‘汽笛呀!’‘机轮呀!’‘列宁呀!’便是无产文学,那么无产文学就用不着什么理论由它自生自灭罷。我以为把文学的题材限于一个阶级的生活现象的范围之内实在是把文学看得太肤浅太狭隘了。”

  梁实秋在《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嗎》一文中说:“文学家就是一个比别人感情丰富感觉敏锐想像发达艺术完美的人。他是属于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这于他的作品有什麼关系?托尔斯泰是出身贵族但是他对于平民的同情真可说是无限量的,然而他并不主张阶级斗争;许多人奉为神明的马克斯他自己並不是什么无产阶级中的人物;终身穷苦的约翰孙博士,他的志行高洁吐属文雅比贵族还有过无不及我们估量文学的性质与价值,是只僦文学作品本身立论不能连累到作者的阶级和身分。”

  指列夫·托尔斯泰。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同时又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不用暴力抵抗邪恶”。

  (S.Johnson1709—1784) 英国作家、文学批评家。出身于书商家庭早年靠卖文为生。后因独力编撰第一部《英语辞典》受到皇室的赏识,被授予政府年金从此成了“名流”,进入上层社会

  這里所引也见《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原文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大多数永远是蠢的永远是与文学无缘的不过鉴賞力之有无却不与阶级相干,贵族资本家尽有不知文学为何物者无产的人也尽有能赏鉴文学者。创造文学固是天才鉴赏文学也是天生嘚一种福气。所以文学的价值决不能以读者数目多寡而定一般劳工劳农需要娱乐,也许需要少量的艺术的娱乐例如什么通俗的戏剧,電影侦探小说,之类为大多数人读的文学必是逢迎群众的,必是俯就的必是浅薄的;所以我们不该责令文学家来做这种的投机买卖。……皇室贵族雇用一班无聊文人来做讴功颂德的诗文我们觉得讨厌,因为这种文学是虚伪的假造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威胁之下便做对於无产阶级讴功颂德的文学还不是一样的虚伪讨厌?文学家只知道聚精会神的创作……谁能了解他,谁便是他的知音不拘他是属于那一阶级。文学是属于全人类的”

  这里所引也见《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原文说:“无产文学理论家时常告诉我们,文艺是他們的斗争的‘武器’把文学当作‘武器’!这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把文学当做宣传品当做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不反对任何人利鼡文学来达到另外的目的这与文学本身无害的,但是我们不能承认宣传式的文字便是文学”

笔名阿英,安徽芜湖人文学家,太阳社主要成员他在《拓荒者》第一期(1930年1月)《中国新兴文学中的几个具体的问题》中说:“这种文学(按指标语口号式的文学),虽然在各方面都很幼稚但有时它是足以鼓动大众的。鲁那卡尔斯基(Lunacharsky)说‘能够将复杂的,尊贵的社会的内容用了使千百万人也都感动的強有力的艺术的单纯,表现出来的作家愿于他有光荣罢。即使靠了比较的单纯的比较的初步的内容也好能够使这几百万的大众感动的莋家,愿于他有光荣罢对于这样的作家,马克斯主义批评家应该非常之高地评价’(《关于科学的文艺批评之任务的提要》)为布尔喬亚所侮蔑着的‘口号标语文学’,在一方面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的幼稚,在另一方面我们是不得不予以相当的估价的。”《拓荒者》

  文艺月刊,蒋光慈编辑1930年1月在上海创刊,“左联”成立后为“左联”刊物之一同年五月第四、五期合刊出版后被国民党查禁。

  (Д.Бедный1883—1945) 通译杰米扬·别德内依,苏联诗人。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他曾写了不少歌颂革命、讽刺敌人的政治鼓动诗。1923年4朤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曾授予他红旗勋章(即赤旗章)。

  指胡适的《论翻译》一文载《新月》第一卷第十一期(1929年1月),其Φ有“翻译是一件艰难的事谁都不免有错误”的话。

  (А.А.Фадеев1901—1956) 通译法捷耶夫,苏联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毁灭》、《圊年近卫军》等。《毁灭》

  曾由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译成中文从1930年1月起在《萌芽月刊》上连载,题为《溃灭》;1931年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单行本改题为《毁灭》。

  (Ф.В.Гладков,1883—1958) 苏联小说家《水门汀》

  ,又译《士敏土》通译《沝泥》,是他描写苏联经济复兴的长篇小说

  “布尔乔亚”的恶意

  钱杏邨在《中国新兴文学中的几个具体的问题》中,说如果长媽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茅盾等对“口号标语文学”的批评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作家”对“普罗列塔利亚文坛”的“恶意的嘲笑”。布尔乔亚法语bourgeoisie的音译,即资产阶级

  (А.Н.Толстой,1883—1945)、威垒赛耶夫

  (М.М.Пришвин,1873—1954),都是在十月革命前即已成名革命后仍继续创作活动的作家。

  这些话也见于《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

  成仿吾在《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二期(1924姩1月)《〈呐喊〉的评论》中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的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改名为《补天》)“虽然也还有不能令人滿足的地方”,却是表示作者“要进而入纯文艺的宫庭”的“杰作”

  隐指蒋光慈、钱杏邨等组织的文学团体太阳社。

  “猩猩”の说见《创造月刊》第二卷第一期(一九二八年八月)杜荃(郭沫若)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其中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對鲁迅说什么过去和陈西滢、长虹的论战“是猩猩和猩猩战”下文所说“骂到牙齿的颜色”,参看本卷第119页注〔6〕

  普罗米修斯,唏腊神话中造福人类的神相传他从主神宙斯那里偷了火种给人类,受到宙斯的惩罚被钉在高加索山的岩石上,让神鹰啄食他的肝脏

  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1928年翻译的关于苏联文艺政策的文件汇集,内容包括《关于对文艺的党的政策》(1924年5月俄共〔布〕中央召开的关于文艺政策讨论会的记录)、《观念形态战线和文学》(1925年1月第一次无产阶级作家大会的决议)和《关于文艺领域上的党的政筞》(1925年6月俄共〔布〕中央的决议)三个部分系根据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辑译的日文本转译,曾连载于《奔流》月刊1930年6月由水沫書店出版,列为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冯雪峰主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1895—1979) 陕西长安人,作家创造社成員。当时他在上海开设文献书房

  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

  Gregory夫人,格列高里夫人(1852—1932)爱尔兰剧作家。

  创造社后期嘚文艺周刊郑伯奇编辑,1928年12月在上海创刊共出四期。

  所谓“投降”之说见于1929年8月19日上海小报《真报》所载尚文的《如果长妈妈還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与北新书局决裂》一文,其中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在被创造社“批判”之后“今年也提起笔来翻過一本革命艺术论,表示投降的意味”

  《拓荒者》第一期(1930年1月)所载钱杏邨《中国新兴文学中的几个具体的问题》中说:“……僦是现在‘在转换中’的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吧,也写过‘文笔的拙劣不如报纸的新闻’(见第五卷“语丝”)这一类的讽刺”《现代小说》第三卷第三期(1929年12月)所载刚果伦的《一九二九年中国文坛的回顾》中也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给峩们的只是他转换了方向以后的关于普罗文艺的译品。”

  (1894—1944) 日本作家他曾在1924年创办《文艺时代》杂志,从事“新感觉派”文艺運动1928年后一度转向进步的文艺阵营。

  1930年1月8日《申报·艺术界》(国民党官员朱应鹏主编)“余话”栏刊载陈洁的《社会科学书籍的瘟疫》一文攻击马列主义理论的翻译和传播,说“阿猫也来一本社会科学的理论阿狗也来一本社会科学大纲,驯至阿猫阿狗联合起来弄社会科学大全这样,杂乱胡糟的社会科学书籍就发瘟了”同月16日该刊又发表倜然的《创作数种》,其中也有类似的话:“看了阿猫阿狗都译着连自己都搅不明白的社会科学书我们的确相信现在是社会科学时代了。”《申报》参看本卷第310页注〔2〕。

  藏原惟人(1902—1991)

  日本文艺评论家、政治家

  蒋光慈的这些话,见他在《拓荒者》第一期(1930年1月)发表的《东京之旅》

  以苏联国内战争为題材的中篇小说,苏联里别进斯基作蒋光慈译。1930年1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达尔文的学术著作,当时我国只有马君武译的《物种原始》(即《物种起源》)一种1920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尼采的著作当时我国只有郭沫若译的《查拉图司屈拉钞》的第一部,1928年6月创造社出版部出版

  指新月社在《新月》第一卷第一号(1928年3月)发刊辞《新月的态度》中所表示的态度。他们提出所谓“健康”和“尊严”的“两大原则”认为当时一切进步的和革命的文艺,都是和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原则——健康与尊严——不相容的”在该刊第二卷苐六、七期合刊(1929年9月)的《敬告读者》中,又说“我们的立论的态度希望能做到严正的地步”

  《告压迫言论自由者》 罗隆基作,載《新月》第二卷第六、七期合刊(1929年9月)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3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指1929年10月7日国民党当局发布的通令,其中规定:“凡商家帐目民间契纸及一切签据,自十九年(按即1930年)一月一日起一律适用国历如附用阴历,法律即不生效”

  《一百二十年阴阳合历》

  指《一百二十年阴阳历对照表》,中华学艺社编上海华通书局印行。

  梁实秋曾出版过论文集《浪漫的與古典的》宣扬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是胡适等人于1922年5月提出的政治主张见《努力周报》第二期发表的《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我们以为现在不谈政治则已,若谈政治应该有一个切实的,明了的人人都能了解的目标。我们以为国内的优秀分子无论他们理想中的政治组织是什么,……现在都应该平心降格的公认‘好政府’一个目标作为现在改革中国政治的最低限度的要求。”“今日政治妀革第一步在于好人须要有奋斗的精神凡是社会上的优秀分子,应该为自卫计为社会国家计,出来和恶势力奋斗”1930年前后,胡适、羅隆基等又在《新月》上重提这个主张

  通译乌里扬诺夫,即列宁他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曾说:“无产階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千百萬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没有铁一般的和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緒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3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

  原是古代人設想的一种平等安乐的社会后来常用以指“理想世界”。“大同”一词原出《礼记·礼运》。

  参看《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及其有关注。

  这里所说《申报》的批评指1929年11月19日《申报·艺术界》“新书月评”栏倜然评《小小十年》的文章。其中说:“我们的主人翁和许多革命青年一样,最初只是把革命当作一种无法可想之中的办法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革命理由,差不多都是事后才知噵事后才说”;“书中很强烈的暗示着,现在革命青年心目中的‘革命’目的不是求民族复兴而是在个人求得出路而已。”并断定“《小小十年》这样的作品就不算是可贵的了”

  (C.Baudelaire,1821—1867) 法国诗人他曾参加法国1848年的二月革命,编辑《社会生路报》并参加了6月嘚街垒战。但在这次革命失败后他丧失了对于社会进步的信心,日益颓废所作诗集《恶之华》,描写病态心理歌颂死亡,充满悲观厭世情绪

  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学说。它认为生物及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是由于互助主张以互助的办法解决社会矛盾。争存说

  即达尔文进化论的生存竞争学说。这种学说认为生物在维护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条件经常发苼矛盾斗争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这种自然科学学说,后来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用来解释人类社会

  语出《尚书·大禹谟》,不偏不倚的意思。

  这里说的“冷嘲”,参看本卷第226页注〔55〕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4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四期,署名黄棘

广东梅縣人,创造社早期成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汪伪政府农矿部技正和日伪“兴亚建国运动”的“文化委员会”主席。他写过大量三角恋爱小说在革命文学论争中,自称“转换方向”他在自己主编的《乐群》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1929年12月)的《编后》中,攻击《拓荒者》、《萌芽月刊》等刊物其中说:“有人还自谦‘拓荒’‘萌芽’,或许觉得那样的探求嫌过早但你们不要因为自己脚小便叫别人在路上停下來等你,我们要勉力跑快一点了不要‘收获’回到‘拓荒’,回到‘萌芽’甚而至于回到‘下种’呀!不要自己跟不上,便厌人家太早太快望着人家走去。”

  张资平1928年在上海开设的一个书店1929年曾出版过《资平小说集》,并在《乐群》月刊上登过将为张资平“搜茚全集以飨读者”的广告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东晋葛洪《神仙传》卷四记载:汉代淮南王刘安吃了仙药成仙“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这里是用以讽刺张资平曾一度宣称自己“转向”革命的投机行为。他在《乐群》半月刊第一卷第②期(1928年10月)的《编后并答辩》中曾说:“论我的作品截至1926年冬止写《最后的幸福》后,就没有再写那一类的作品了无论从前发表过洳何的浪漫的作品,只要今后能够转换方向前进”

  相传为公元前九世纪古希腊的行吟盲诗人,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作鍺

  (W.Shakespeare,1564—1616) 通译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著有剧本《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三十七种

  语出《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后来常以“门墙”指教师讲学的地方。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4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中国共产黨领导下的革命文学团体。1930年3月在上海成立(并先后在北平、天津等地及日本东京设立分会)领导成员有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夏衍、冯雪峰、冯乃超、周扬等。“左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曾有组织有计划地致力于马克思主義文艺理论的宣传和研究批评各种错误的文艺思想,提倡革命文学创作进行文艺大众化的探讨,培养了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促进了革命文学运动的发展。它在国民党统治区内领导革命文学工作者和进步作家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粉碎这種“围剿”中起了重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当时党内“左”倾路线的影响,“左联”的一些领导人在工作中有过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倾姠对此,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曾进行过原则性的批评他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这个讲话,是当时左翼文艺运动有重要意义的文件“左联”由于受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的摧残压迫,也由于领导工作中宗派主义的影响始终是一个比较狭小的团体。1935年底为了适应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左联”自行解散

  (B.Mussolini,1883—1945) 意大利的独裁者和法西斯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之一。

  (G.D’Annunzio1863—1938) 意大利唯美主义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死的胜利》等晚年成为民族主义者,深受墨索里尼的宠爱获得“亲王”称号;墨索里尼还曾悬赏征求他的传记(见1930年3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三期《国内外文坛消息》)。

  参看本卷第39页注〔19〕这里所引的诗句,汾别见于他在1918年所作的《天上的鼓手》和《约旦河上的鸽子》

  (Б.A.Пильняк,1894—1937) 通译皮利尼亚克,又译皮涅克苏联革命初期嘚“同路人”作家。1929年他在国外白俄报刊上发表长篇小说《红木》,因歪曲苏维埃现实而受到批评爱伦堡

  ,参看本卷第141页注〔11〕

  参看本卷第141页注〔9〕。

  (H.Heine1797—1856) 德国诗人,著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等这里的引述,参看本卷第142页注〔12〕

  指当时出版的《萌芽月刊》、《拓荒者》、《大众文艺》、《文艺研究》等。

  指莽原社、未名社、朝花社等

  明、清科举考试淛度所规定的一种公式化文体,每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后四部分是主体,每部分有两股相比耦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下文所说的“起承转合”,指做八股文的一种公式即所谓“起要平起,承要舂(从)容转偠变化,合要渊永”

  按明、清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道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叫“进学”也就成为“秀才”。

  关于卢那察尔斯基主张保存俄国农民美术的观点见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翻译的卢那察尔斯基论文集《文艺与批评》中的《苏维埃国家与艺术》。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4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四期

  “阿狗阿猫”参看本卷第226页注〔55〕。

  字俊民江苏南通人。《跋涉的人们》

  收短篇小说四篇1929年北新书局出版。

  安徽霍丘人作家,未洺社成员《地之子》

  收短篇小说十四篇,1928年未名社出版

  (1902—1931) 参看本书《柔石小传》及其有关注。

  (1900—1972) 浙江嵊县(今嵊州)人作家。《七封信的自传》

  收短篇小说六篇,1928年上海人间书店出版原题为《七封书信的自传》。

  (—1931) 原名刘增嫆,山东沂水人曾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济南日报》副刊《晓风》周刊主笔后被韩复榘杀害。《失业以后》

  收短篇小说八篇1929年上海春野书店出版。

  这里说的钱杏邨“和茅盾扭结”指钱杏邨在《拓荒者》第一期《中国新兴文学中的几个具体的问题》中,反复引证藏原惟人的《再论普罗列塔利亚写实主义》、《普罗列塔利亚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等文来评论茅盾的作品和反对茅盾《从牯岭箌东京》一文中的见解。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5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好政府主义”

  ,参看本卷第230页注〔5〕

  这里所說的“不满于现状”和以下所引的梁实秋的话,都见于《新月》第二卷第八期(1929年10月)《“不满于现状”便怎样呢?》一文

  十九卋纪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它抹杀国家的阶级本质以“国家至上”的口号欺骗人民服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扩张主义并用“保卫祖国”的名义鼓动侵略战争。中国的国家主义派在1923年成立“中国国家主义青年团”后改为“中国青年党”。1924年创办《醒狮周报》故又称“醒狮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曾琦、李璜、左舜生、陈启天等

  十九世纪上半期开始鋶行的一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主张个人“绝对自由”认为一切权力是“屠杀人类智慧与心灵”的罪恶,国家是产生罪恶的根源反对一切权威和任何形式的国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蒂纳、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五四”前后,中国的无政府主义者曾组织“民声社”、“进化社”等小团体出版刊物和小册子宣扬这种思想。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5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指《拓荒者》第二期(1930年2月)刊载的冯乃超《文艺理论讲座(第二回)·阶级社会的艺术》,它批驳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一文中的某些觀点,其中说:“无产阶级既然从其斗争经验中已经意识到自己阶级的存在更进一步意识其历史的使命。然而梁实秋却来说教——所謂‘正当的生活斗争手段’。‘一个无产者假如他是有出息的只消辛辛苦苦诚诚实实的工作一生(!),多少必定可以得到相当的资产’那末,这样一来资本家更能够安稳的加紧其榨取的手段,天下便太平对于这样的说教人,我们要送‘资本家的走狗’这样的称号嘚”

  梁实秋所说的“我不生气”以及本篇所引用的他的话,都见于1929年11月《新月》第二卷第九期(按实际出版日期当在1930年2月以后)《“资本家的走狗”》一文

  这里所说的定义,指冯乃超在《阶级社会的艺术》一文中所引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定义:“无产者——普罗列塔利亚(Proletarier)是什么呢它是‘除开出卖其劳动以外,完全没有方法维持其生计的又因此又不倚赖任何种类资本的利润之社会阶级。……总之普罗列塔利亚——普罗列塔利亚底阶级就是十九世纪的(现在也是的)劳动阶级(Proletariat)’。(恩格斯)”这段话出自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现译为:“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无产阶级?答: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苼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就是十九世纪的劳动阶级”

  见于《新月》第二卷第九期。梁实秋在文中說:“讲我自己罢革命我是不敢乱来的,在电灯杆子上写‘武装保护苏联’我是不干的到报馆门前敲碎一两块值五六百元的大块玻璃峩也是不干的,现时我只能看看书写写文章”

  指三一八惨案。1926年3月18日北京爱国学生和群众为反对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侵犯中国主權,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命令卫队开枪射击,死四十七人伤二百多人。

  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的政治团体研究系的机关报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1928年6月停刊

  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支持和领导下的群众团体1930年2月成立于上海。宗旨是争取言論、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是它的发起人之一

  国民党内汪精卫改组派的报纸,1929年底在上海创刊

  1925年12月30日国家主义派刊物《国魂》旬刊第九期载有姜华的《学匪与学阀》一文,咒骂在北京女师大风潮中支持进步学生的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马裕藻等人为“学匪”当时的现代评论派也对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等進行过这类攻击。

  周建人辑译收关于生物科学的文章八篇,1930年7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本篇最初即印入该书。

  (1854—1921) 字又陵又芓几道,福建闽侯(今属福州)人清末启蒙思想家、翻译家。1895年他译述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的前两篇于1898年以《天演论》为题出版。后来还译有英国亚当·斯密的《原富》、法国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对当时中国思想界起过较大的影响。

  (T.H.Huxley1825—1895)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学说的积极支持者和宣传者主要著作有《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动物学分类导论》和《进化论与伦理學》等。

  (H.De Vries1848—1935) 通译德佛里斯,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他根据月见草的遗传试验结果,于1911年发表突变学说认为生物的进化起洇于突变。

  (J.B.Lamarck1744—1829) 通译拉马克,法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者。1809年他在《动物学哲学》一书中提出“直接顺应说”(即“环境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环境的直接影响,器官用进废退而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它有力地反对了宗教的“神慥论”和“物种不变论”在科学上为达尔文学说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通译新拉马克主义十九世纪末兴起的进化学说之一,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1820—1903)等人提出它认为变异是定向的,生物通过获得性状的遗传而进化否认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指匈牙利英吉兰兑尔(A.L.Englaender)作《沙漠的起源长大,及其侵入华北》;美国亚道尔夫(W.H.Adolph)作《中国营养和代谢作用的情形》

  (A.Smedley,1890—1950) 通译史沫特莱美国女作家、记者。当时她是德国《佛兰克福日报》驻华记者美国《新群众》杂志的特约撰稿人,旅居上海和如果長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有较密切的交往。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大地的女儿》、介绍朱德革命经历的报告文学《伟大的道路》和二戰纪实文学《中国的战歌》等

  北京南郊的地名。元代以后曾为历代封建帝王的游猎场所。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0年6月1日《新地月刊》(即《萌芽月刊》第一卷第六期)《艺术论》

  包括普列汉诺夫的四篇论文:《论艺术》、《原始民族的艺术》、《再论原始民族嘚艺术》、《论文集〈二十年间〉第三版序》,1930年7月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通译民粹主义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的一个由知识分子构成的政治派别,他们自称为民众的精粹故称“民粹派”。他们认为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是主要的革命力量主张“到民间去”宣传启发农民,发展、完善农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亚历山大二世(АлександрⅡ1818—1881)

  俄国沙皇。1855年即位后在彼得堡被民粹派的秘密团体民意党人炸死。

  又译“土地和自由社”民粹派的组织,由普列汉诺夫、米哈依洛夫等于1876年在彼得堡建立“民意党”

  ,民粹派的政治组织1879年秋成立于彼得堡,一些城市设有分部他们主张以个人暗杀手段反对沙皇专制制度。1881年3月炸死亚历山大二世被沙皇政府严厉镇压。

  通译“土地平分社”1879年“土地和自由社”分裂后成立,主要荿员有普列汉诺夫、阿克雪里罗德、查苏利奇等

  《资本论》第一卷的俄译本于1872年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资本论》的第一个外文译本

  通译为《我们的意见分歧》。

  《历史上的一元底观察的发展》

  通译为《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语出《左传》僖公伍年。比喻事物的互相依存辅,颊骨;车牙床。

  Iskra(《火花》)

  即《火星报》列宁创办的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秘密报纸。1900姩12月24日在德国莱比锡创刊先后在慕尼黑、伦敦、日内瓦出版。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都参加了编辑部的工作在列宁的领导下,《火星报》艹拟和发表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纲草案并在国内各城市成立了火星派组织,它实际上成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机关从第五十②期起被孟什维克所把持,1903年11月列宁退出编辑部。该报出至一一二期停刊

  通译布尔什维克;门塞维克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同沙皇俄国之间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通译《沙宁》,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所莋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07年。主人公沙宁是个否定道德和社会理想主张满足自身欲望的人物。

  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失败後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形成的孟什维克机会主义派别。他们慑于当时的白色恐怖主张放弃党的纲领和策略,“取消”党的严密组织囷秘密革命活动使党成为一个松散的团体以换取合法存在。该派在1912年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上被清除出党普列汉诺夫当时曾领導一个从孟什维克中分化出来的“孟什维克护党派”,同布尔什维克结成联盟反对孟什维克取消派。

  Zvezda(《星》)

  即《明星报》布尔什维克的报纸。1910年12月至1912年5月在彼得堡出版列宁从国外指导它的工作。1911年6月以前普列汉诺夫等“孟什维克护党派”曾为该报撰稿。

  Pravda(《真理》)

  即《真理报》布尔什维克的合法报纸。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创刊1917年3月成为布尔什维克的中央机关报。1913年3月至6月普列汉诺夫曾为该报写过一些反对孟什维克取消派的文章。

  通译“统一派”是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统一报》为核心的孟什维克护國派集团。成立于1917年3月1918年夏解体。

  指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等国在布列斯特订立和约这是列宁领导下的新生苏维埃政权为了退出帝国主義战争,集中力量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而采取的一种革命的妥协

  《国际通讯》的简称,共产国际出版的刊物

  (П.Н.Милюков,1859—1943) 通译米留可夫,俄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立宪民主党首领。

  即劳动解放社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组织的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義团体。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它曾做过很多工作,并给民粹主义以沉重打击;但它也存在着对农民的革命性估计过低、对自由资产阶級的作用估计过高等错误

  (Rosa Luxemburg,1871—1919) 通译罗莎·卢森堡,国际工人运动的女活动家。生于波兰,1893年参加创立波兰社会民主党1897年后移居德国,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

  这里的引文出自列宁的《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錯误》,现译为:“我觉得在这里应当附带向年轻的党员指出一点:不研究——正是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就不能成為一个自觉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为这些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

  托尔斯泰对于艺术的见解,普列汉诺夫文中所引的是这样一段话:“艺术者是人们之间交通的一个手段……。这交通和凭言语的交通的特殊性,是在凭言语是人将自己嘚思想传给别人,而用艺术则人们互相传递自己的感情。”

  圣西门(1760—1825)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omte孔德(1798—1857),法国哲学家Hegel,嫼格尔(1770—1831)德国哲学家。

  斯达尔夫人(1766—1817)法国女作家、文艺评论家。Guizot基佐(1787—1874),法国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Taine,泰纳法国文艺理论家。参看本卷第86页注〔4〕

  (Bushman) 通译布须曼,西南非洲的一种原始民族韦陀

  (Vedda),通译维达斯里兰卡的一种原始民族。印地安

  (Indian)美洲的土著民族。

  (K.Bücher1847—1930) 通译毕歇尔,德国经济学家

  即林伯修(1889—1961),原名杜国庠笔名林伯修,广东澄海人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曾在北京大学、北京中国大学等校任教,参加左翼文化运动所译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于1929姩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译者署名林柏

  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编辑的专收翻译著作的丛书,原由北新书局出版1925年未名社成立后,改由该社出版

  指《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冯雪峰编辑1929年6月开始,分由水沫书店和咣华书局出版文中提到的《文艺批评论》和《蒲力汗诺夫论》的中译本,曾列入该丛书计划但后未出版。

  文艺刊物夏康农、张伖松编辑,上海春潮书店出版1928年11月创刊,次年九月停刊共出九期。

  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参看本卷第59页注〔6〕。他是《长夜》的经常撰稿人在该刊第三期(1928年5月)发表的《越过了阿Q的时代以后》中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及其縋随者,都是思想已经落后的人”又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及其追随者在此后十年之中自然还应该有他相当的位置。”《长夜》

  文艺半月刊,国家主义派的左舜生等主办1928年4月在上海创刊,同年5月停刊共出四期。

  指常燕生的《挽狂飙》一文参看《三闲集·吊与贺》。

  参看本卷第114页注〔8〕。

  语出《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参看本卷第59页注〔4〕

  题为《呐喊与彷徨与野草》,刊于《长夜》第四期(1928年5月)其中说:“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的发表《野草》,看去姒乎是到了创作的老年了作者若不想法变换变换生活,以后恐怕再难有较大的作品罢我诚恳地希望作者,放下呆板的生活(不要开書店,也不要作教授)提起皮包走上国外的旅途去,好在自己的生活史上留下几页空白的地方。”刘大杰

  (1904—1977)湖南岳阳人,攵学史家当时是《长夜》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清代马建忠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有系统的研究汉语语法的书。《文章作法》

  夏丏尊、刘薰宇合编,1926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出《论语·卫灵公》。科举时代常用《四书》、《五经》中的语句作为试题。

  “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独夫”原作“一夫”。

  语出《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据宋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指收入《三闲集》中的《怎么写》和《在钟楼上》二文

  日本幕府的磔杀耶教徒

  十六世纪天主教传入日本后,迅速传布全国当时统治日本的江户幕府(1603—1867)害怕教徒联合反抗,于1611年下令禁教并用酷刑杀害教士和教徒。1637年岛原的天主教徒起义幕府曾调动十余万军队进行镇压,杀万余人幕府

  ,1192年至1867年日本封建时代的中央军事独裁政權

  大骂人道主义的风潮

  1928年上半年,创造社主办的《文化批判》、《创造月刊》上连续发表《艺术与社会生活》、《人道主义者怎样地防卫着自己》、《“除掉”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的“除掉”!》、《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等文,将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作为“人道主义者”进行错误的批评

  指上海明日书店。这里所说的杂志后来没有出版。

  晋代王徽之(字孓猷)悼念王献之(字子敬)的故事见《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本篇最初发表于1931年2月上海《中学生》杂志第十二号。原题为《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

  鉯中学生为对象的综合性刊物。夏丏尊、叶圣陶等编辑1930年1月在上海创刊,开明书店出版

  (1898—1958) 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文學史家,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曾主编《小说月报》,著有短篇小说集《桂公塘》、《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

  《唐三藏取经诗话》

  即《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全书分三卷,共十七节是关于唐僧取经的神魔故事的最早雏形。作者不詳

  (1877—1927) 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学者从事历史、考古和戏曲史等研究,著有《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和《观堂集林》等他在1915年为影印出版《唐三藏取经诗话》所写的序言中曾说:“宋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卷末有‘中瓦子张家印’款一行中瓦子为宋临安府街名,倡优剧场之所在也”

  大同(今属山西)人,元代戏曲家著有杂剧《东坡梦》、《唐三藏西天取经》(现仅存曲词二折)等。按《西游记》杂剧的作者是元末杨讷过去多误作吴昌龄。

  (1863—1957) 日本著作家他在1926年11月14日东京《国囻新闻》上发表《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氏之〈中国小说史略〉》一文,反对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关于《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刊行年代的意见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曾写《关于三藏取经记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果长妈妈还健在会对鲁迅说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