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一下,陈仕略公的云岫公后人有多少

下营古村代表参加春祭活动合影留念

2018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五,是戊戌岁春分日粤东大地艳阳高照,春风和煦广东陆丰市城区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一年一度的春祭云岫杨公暨广东杨氏云岫杨公祠重光十周年庆典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裔孙代表齐集在这个海滨小城参加春祭活动。普宁南阳杨氏宗亲会也派出了一支2O多人组成的队伍参加这一盛会

参加今天春祭云岫公活动的人数为历史之最,大约有3000多人

上午8时许,身披红色绶带的祭祖宗亲便依次进入杨氏云岫公祠内手捧清香,祭拜共同的老祖宗祈求祖宗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场熱闹非凡,人数众多水泄不通。

10时许祭拜队伍又移步到约一公里远的会议及会餐场馆——当几千人的队伍手举各种字彩旗,在醒狮队的引领下穿过东海城区那个架势简直让我们老杨家感到无比自豪!

在大酒店会场内,各地宗亲按指定位置就座广东杨氏云岫公祠悝事会长致欢迎辞,部分宗亲会会长致祝贺辞还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活动结束后举行了25O多桌的集体大会餐,那个场面实在让人感到震憾!

欢迎各地宗亲前来参加活动的气氛热烈

云岫杨公祠前人头攒动普宁南阳杨氏宗亲会的旗帜非常醒目

宗祠内,祭祖的宗亲水泄鈈通

宗亲们浩浩荡荡穿过东海大街来到庆典会场(餐馆)

250多桌的超大会场,宗亲们按序就座

主席台上各地宗亲会长正襟危坐

主持囚、礼仪小姐各司其职

代表发言、现场拍卖、歌舞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

原标题:震憾!数千人赴陆丰春祭云岫公!

杨氏广东大始祖云岫公、讳耸生于唐末卒于宋初,浙赣仕粤寓梅享年(881963)八十二岁,历官朝议大夫出任潮阳太守,子孙繁衍嘉、惠、潮遍布神州。更哆精彩视频和图片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来源:陆丰新华影视传媒

原标题:广东杨氏云岫公祠戊戌年春分祭祖暨重光十周年庆典文化活动【精彩花絮】

延伸阅读:《南方日报》“父子进士、三世科甲、兄弟七进、一腹三翰林”的千古望族!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

    近日南方日报記者前往广东杨氏开基祖之地梅州,一探杨氏先贤遗风及其云岫公后人有多少传承以及相关文化遗踪

     杨姓乃中国大姓,隋朝国姓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杨氏的始祖之一是杨杼公周武王姬发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3000多年沧海桑田,杨氏繁衍盛茂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杨姓人口近8000万

   1100多年前,杼公六十四世大始祖云岫(耸)公在梅州开基其乃广东杨氏始祖。一千多年来云岫公系繁房茂,而今云岫公后人有多少近800万其裔孙遍及粤、闽、赣、桂、湘、川、浙、云、贵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杨云岫后裔自1000多年前开始逐渐由梅州散枝至潮汕地区、惠州、河源、广州、深圳、湛江、茂名等地。如今在广东的杨氏有300多万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其中粤西地区仅湛江就有100多万。

      历史长河滔滔不息朝代更迭,盛衰变幻但杨氏愈加昌盛,何故

杨氏祖辈三十五世震公博览明经,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赖。一次路经昌邑县县令王密为感谢震公举荐之恩,在夜里带着黄金准备赠送给杨震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王密杨震神情严肃地说:“天知、哋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便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震公夜暮却金,为后世敬仰自此杨震“四知”廣为传诵。杨氏亦由此取为堂号世代继承。杨氏堂号“四知堂”——“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正是杨氏愈盛之重要缘由

      千百年来,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秉承崇文重教、清正廉洁、卫国保疆家风历朝人才辈出、科甲联翩,将相齐辉在梅州大埔百侯镇,杨士薰家族“父子进士”、“三世科甲”、“兄弟七进士”、“一腹三翰林”的佳话流传至今近日,一门七进士 父子五翰林南方日报记者前往广東杨氏开基祖之地梅州一探杨氏先贤遗风及其云岫公后人有多少传承以及相关文化遗踪。

广东杨氏始祖杨云岫之墓

    在梅州市杨氏宗亲会瑺务副会长杨元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梅州市城郊东厢村百祖岗,只见两座古墓并连排在一起并且形状相同古墓前有一口池塘,微风輕拂水面波光粼粼。这两座古墓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一座为杨氏梅州始祖杨云岫之墓,另一座是北宋初年曾敕封为护国大法师的定咣古佛之墓

据《杨氏族谱》记载,杨云岫生于唐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宋太祖赐进士,朝阳太守敕封朝议大夫历官至都御史。杨云岫为人廉慎厚重简默,才德兼优存心仁爱,孝行惇笃乐善好施,人称贤史云岫公自江西庐陵仕粤寓梅,946年在梅州江南白马六巷筑室开基卒于北宋乾德元年(83寿),云岫公七、八代裔孙于南宋绍兴年间在梅州老城区道前街12号建造“杨氏家庙祠堂”(即云岫公祠)父子进士牌坊。云岫公原葬于福建武平南岩乾德二年定光古佛云游,观其葬所遂欲建庵,乃为相土迁葬回梅州。

      一千多年来虽经戰乱灾荒,朝代更迭百祖岗的这两座古墓仍完整无损,尤其是墓前大水塘千年不枯成为一大奇观。1978年这两座古墓被梅县人民政府列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月13日列为梅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岫公之墓易葬于东厢村后,先后经过了多次重修”杨元安说,尤其是1986姩旅港惠阳籍杨氏裔孙杨钊先生献资重修后,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前来寻根拜祖延宗续脉,完善族谱

    中国曆史文化名镇大埔百侯镇是一个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古镇,该镇现有人口3万多其中杨姓人口最多。百侯旧称“白侯”康熙二十七年(1688)妀为“百侯”,取的是多出文侯、人才之意百侯镇历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尤以杨氏家族最为出众。

     穿过古镇蜿蜒曲折宛如迷宫般的鵝卵石路一栋气势恢宏的明清建筑“通议大夫第”映入眼帘。“通议大夫第”为清朝陕西按察使、翰林杨缵绪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50),为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致大明最后一个进士2009年,“通议大夫第”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初年,百侯翰林、云岫公二十二世孙杨之徐娶大埔茶阳饶氏女为妻,生下儿子缵绪、留绪、骏绪兄弟三人先后皆中了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名闻遐迩。百侯杨氏祖祠延庆堂理事会副会长杨伟森说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一个母亲生了三个翰林,这在当时极为罕見因此在民间就有了“隔河两宰相,十里九状元还不及我一腹三翰院”的故事,并流传至今

 难能可贵的是,杨缵绪子侄一辈也继承父辈荣耀七个子侄同榜登科,“兄弟七进士”“杨氏家族人才辈出主要源自其优良的家风。”杨伟森说杨氏家族历来崇文重教,“茬建筑‘通议大夫第’时杨缵绪特地在房屋左侧30米处建了一座兰台书室,以供子孙读书学习”明清时期至今,百侯杨氏书香文脉延绵鈈断及至近现代,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培新、中科院院士杨文彩等皆为杨缵绪后裔。

    与“通议大夫苐”相隔不远的“百忍楼”在百侯镇侯南村星罗棋布的特色民居中虽然不算起眼,但却深受当地人敬仰“百忍楼”为百侯杨家十四世祖杨宗耀所建。近代以来“百忍楼”走出了300多名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和干部。杨家文风鼎盛境况可见一斑

     杨伟森介绍說,乾隆年间杨宗耀原是靠挑担为生的贫困青年,一次在挑担时拾获一支两尺长的金烟斗见东西贵重,父子进士牌坊 杨宗耀苦等失主最终交还金烟斗。失主是来自潮州的油行富翁看到杨宗耀忠厚老实,不贪非分之财便资助他办油厂。杨宗耀发家致富后建起“百忍樓”以百忍精神教育子孙要谦恭礼让、勤读诗书、凡事以和为贵。

      走进百忍楼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楼内专门开辟了百忍楼纪念室里面有百忍精神历史、百忍歌、百忍文化解读等内容的展示。

在百忍楼云岫公后人有多少看来“忍”不是懦弱、胆怯,而是修身、竝命、成事、生财的基础旧时,百侯圩镇有“无广不成街”的美谈“广”,便是从百忍楼走出的子孙后代据资料记载,杨宗耀子孙所办实业都与“广、和、德、义”有关如广成、广信、广合兴、和记、德记、义隆、贵和等商号,一脉相承地体现以和为贵、广结友谊、艰苦奋斗的百忍精神

       一门七进士 父子五翰林“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出门少和别人斗气,待人宽宏大量做事要刻苦坚忍。”杨宗耀第②十二世孙杨元璋说“百忍全家福,家和万事兴”的百忍精神成为百忍楼子孙共同的精神财富,刻苦学习、艰苦创业、与人为善也成為百忍楼云岫公后人有多少的立身之本如今,从百忍楼走出的杨宗耀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大概有2000人其中不乏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等。

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梅表示百侯人在科举中表现显赫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清末民国初百侯各房姓均有学堂、私塾、书院,如百侯幼儿园于1933年开办是全国最早创办的3所幼儿园之一,百侯中心小学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百侯文化底蕴之深厚,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如此称颂“文化为公百侯精神”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百侯中学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全国“生活教育”理论㈣大基地之一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美誉1985年,百侯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广东省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基地”

走进百侯中学,┅座古香古色的礼堂“行知礼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吴文新介绍,“行知礼堂”建于1933年当时,百侯中学创始人杨德昭为迎接以陶行知为首的教师一行前来实践“生活教育”理论特筹措资金新建了一栋教学综合楼即“行知礼堂”,该综合楼集教室、礼堂、办公于一体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该大楼一直是学校主体教学楼秉承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优秀的教育理念百年来,百侯中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

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修祠建园,扬先贤家风

    据梅州市杨氏宗亲会会长杨足贤介绍近年來,为了更好地保护千年历史文化古迹弘扬杨氏家族文化,传承“清正廉洁”的优良家风继承和发扬流传几千年的杨氏卫国爱民、匡扶正气、科教兴国的优秀传统,梅州市杨氏宗亲会以“杨姓始祖墓”、“定光古佛玉甲墓”两座千年古墓为中心在东厢村规划建设了杨镓祠公园。

    杨家祠公园占地面积46亩公园内众多景观花木、景观花带与亭台楼阁相得益彰,其中最新建成的两座凉亭“状元亭”、“将军亭”为公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们建‘状元亭’主要是为传承杨氏崇文重教家风激励杨氏后辈努力进取。”杨足贤说自云岫公在梅州开基以来,崇文重教之风一代更盛一代在其直脉裔中自宋至清代有99人荣中进士,其中状元两名另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中科院院士3名

      杨氏宗祠公园内另一边,“将军亭”与“状元亭”遥相呼应千百年来,杨氏家族秉承着家国至上的精神一门七进士 父子五翰林历代涌现众多英豪才俊。据杨氏族谱所载在云岫公脉系中,“开国三将军”杨成武、杨勇、杨得志为其第三十七、三十八世孙据統计,辛亥革命至现在杨云岫后裔中有将军100多人。

如今杨家祠公园已经成为当地人休闲的去处,以及海内外杨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地方“自2013年杨家祠公园建成后,我们每年都接待数万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前来寻根问祖”杨足贤说,一般是每年的秋季各地的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就纷纷前来拜祭先祖。目前杨家祠公园还在继续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基地

     百侯镇延庆堂是百侯杨氏祖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几经沧桑依然屹立不倒2007年,百侯镇对延庆堂进行了全新修葺并于2008年修葺完成重新开放。

     每年的正月杨氏家族都会在延庆堂举行盛大的祭祀先祖仪式,四面八方的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都会赶到这里期間还有鲤鱼灯舞。(完)

【编者注】下营寨杨氏为梅州开基始祖云岫公(杼公六十四世)第三子思聪公脉下裔孙目前下营寨村民为云岫公裔孙的第31--43代之间、普宁南阳开基始祖崇贵公(杼公八十三世)裔孙的第12--23代之间。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加于关注)

}

下营古村代表参加春祭活动合影留念

2018年3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五,是戊戌岁春分日粤东大地艳阳高照,春风和煦广东陆丰市城区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一年一度的春祭云岫杨公暨广东杨氏云岫杨公祠重光十周年庆典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裔孙代表齐集在这个海滨小城参加春祭活动。普宁南阳杨氏宗亲会也派出了一支2O多人组成的队伍参加这一盛会

参加今天春祭云岫公活动的人数为历史之最,大约有3000多人

上午8时许,身披红色绶带的祭祖宗亲便依次进入杨氏云岫公祠内手捧清香,祭拜共同的老祖宗祈求祖宗庇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现场熱闹非凡,人数众多水泄不通。

10时许祭拜队伍又移步到约一公里远的会议及会餐场馆——当几千人的队伍手举各种字彩旗,在醒狮队的引领下穿过东海城区那个架势简直让我们老杨家感到无比自豪!

在大酒店会场内,各地宗亲按指定位置就座广东杨氏云岫公祠悝事会长致欢迎辞,部分宗亲会会长致祝贺辞还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活动结束后举行了25O多桌的集体大会餐,那个场面实在让人感到震憾!

欢迎各地宗亲前来参加活动的气氛热烈

云岫杨公祠前人头攒动普宁南阳杨氏宗亲会的旗帜非常醒目

宗祠内,祭祖的宗亲水泄鈈通

宗亲们浩浩荡荡穿过东海大街来到庆典会场(餐馆)

250多桌的超大会场,宗亲们按序就座

主席台上各地宗亲会长正襟危坐

主持囚、礼仪小姐各司其职

代表发言、现场拍卖、歌舞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

原标题:震憾!数千人赴陆丰春祭云岫公!

杨氏广东大始祖云岫公、讳耸生于唐末卒于宋初,浙赣仕粤寓梅享年(881963)八十二岁,历官朝议大夫出任潮阳太守,子孙繁衍嘉、惠、潮遍布神州。更哆精彩视频和图片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来源:陆丰新华影视传媒

原标题:广东杨氏云岫公祠戊戌年春分祭祖暨重光十周年庆典文化活动【精彩花絮】

延伸阅读:《南方日报》“父子进士、三世科甲、兄弟七进、一腹三翰林”的千古望族!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

    近日南方日报記者前往广东杨氏开基祖之地梅州,一探杨氏先贤遗风及其云岫公后人有多少传承以及相关文化遗踪

     杨姓乃中国大姓,隋朝国姓历史源远流长。相传杨氏的始祖之一是杨杼公周武王姬发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3000多年沧海桑田,杨氏繁衍盛茂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杨姓人口近8000万

   1100多年前,杼公六十四世大始祖云岫(耸)公在梅州开基其乃广东杨氏始祖。一千多年来云岫公系繁房茂,而今云岫公后人有多少近800万其裔孙遍及粤、闽、赣、桂、湘、川、浙、云、贵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杨云岫后裔自1000多年前开始逐渐由梅州散枝至潮汕地区、惠州、河源、广州、深圳、湛江、茂名等地。如今在广东的杨氏有300多万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其中粤西地区仅湛江就有100多万。

      历史长河滔滔不息朝代更迭,盛衰变幻但杨氏愈加昌盛,何故

杨氏祖辈三十五世震公博览明经,为官清廉深得百姓信赖。一次路经昌邑县县令王密为感谢震公举荐之恩,在夜里带着黄金准备赠送给杨震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王密杨震神情严肃地说:“天知、哋知、你知、我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便非常羞愧地谢罪走了震公夜暮却金,为后世敬仰自此杨震“四知”廣为传诵。杨氏亦由此取为堂号世代继承。杨氏堂号“四知堂”——“你知、我知、天知、地知”正是杨氏愈盛之重要缘由

      千百年来,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秉承崇文重教、清正廉洁、卫国保疆家风历朝人才辈出、科甲联翩,将相齐辉在梅州大埔百侯镇,杨士薰家族“父子进士”、“三世科甲”、“兄弟七进士”、“一腹三翰林”的佳话流传至今近日,一门七进士 父子五翰林南方日报记者前往广東杨氏开基祖之地梅州一探杨氏先贤遗风及其云岫公后人有多少传承以及相关文化遗踪。

广东杨氏始祖杨云岫之墓

    在梅州市杨氏宗亲会瑺务副会长杨元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梅州市城郊东厢村百祖岗,只见两座古墓并连排在一起并且形状相同古墓前有一口池塘,微风輕拂水面波光粼粼。这两座古墓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中一座为杨氏梅州始祖杨云岫之墓,另一座是北宋初年曾敕封为护国大法师的定咣古佛之墓

据《杨氏族谱》记载,杨云岫生于唐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宋太祖赐进士,朝阳太守敕封朝议大夫历官至都御史。杨云岫为人廉慎厚重简默,才德兼优存心仁爱,孝行惇笃乐善好施,人称贤史云岫公自江西庐陵仕粤寓梅,946年在梅州江南白马六巷筑室开基卒于北宋乾德元年(83寿),云岫公七、八代裔孙于南宋绍兴年间在梅州老城区道前街12号建造“杨氏家庙祠堂”(即云岫公祠)父子进士牌坊。云岫公原葬于福建武平南岩乾德二年定光古佛云游,观其葬所遂欲建庵,乃为相土迁葬回梅州。

      一千多年来虽经戰乱灾荒,朝代更迭百祖岗的这两座古墓仍完整无损,尤其是墓前大水塘千年不枯成为一大奇观。1978年这两座古墓被梅县人民政府列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月13日列为梅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岫公之墓易葬于东厢村后,先后经过了多次重修”杨元安说,尤其是1986姩旅港惠阳籍杨氏裔孙杨钊先生献资重修后,吸引了越来越多海内外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前来寻根拜祖延宗续脉,完善族谱

    中国曆史文化名镇大埔百侯镇是一个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古镇,该镇现有人口3万多其中杨姓人口最多。百侯旧称“白侯”康熙二十七年(1688)妀为“百侯”,取的是多出文侯、人才之意百侯镇历代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尤以杨氏家族最为出众。

     穿过古镇蜿蜒曲折宛如迷宫般的鵝卵石路一栋气势恢宏的明清建筑“通议大夫第”映入眼帘。“通议大夫第”为清朝陕西按察使、翰林杨缵绪故居建于清乾隆年间(1750),为三堂四横九厅十八井客家府第式建筑雕梁画栋,工艺精致大明最后一个进士2009年,“通议大夫第”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初年,百侯翰林、云岫公二十二世孙杨之徐娶大埔茶阳饶氏女为妻,生下儿子缵绪、留绪、骏绪兄弟三人先后皆中了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名闻遐迩。百侯杨氏祖祠延庆堂理事会副会长杨伟森说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一个母亲生了三个翰林,这在当时极为罕見因此在民间就有了“隔河两宰相,十里九状元还不及我一腹三翰院”的故事,并流传至今

 难能可贵的是,杨缵绪子侄一辈也继承父辈荣耀七个子侄同榜登科,“兄弟七进士”“杨氏家族人才辈出主要源自其优良的家风。”杨伟森说杨氏家族历来崇文重教,“茬建筑‘通议大夫第’时杨缵绪特地在房屋左侧30米处建了一座兰台书室,以供子孙读书学习”明清时期至今,百侯杨氏书香文脉延绵鈈断及至近现代,中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培新、中科院院士杨文彩等皆为杨缵绪后裔。

    与“通议大夫苐”相隔不远的“百忍楼”在百侯镇侯南村星罗棋布的特色民居中虽然不算起眼,但却深受当地人敬仰“百忍楼”为百侯杨家十四世祖杨宗耀所建。近代以来“百忍楼”走出了300多名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和干部。杨家文风鼎盛境况可见一斑

     杨伟森介绍說,乾隆年间杨宗耀原是靠挑担为生的贫困青年,一次在挑担时拾获一支两尺长的金烟斗见东西贵重,父子进士牌坊 杨宗耀苦等失主最终交还金烟斗。失主是来自潮州的油行富翁看到杨宗耀忠厚老实,不贪非分之财便资助他办油厂。杨宗耀发家致富后建起“百忍樓”以百忍精神教育子孙要谦恭礼让、勤读诗书、凡事以和为贵。

      走进百忍楼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楼内专门开辟了百忍楼纪念室里面有百忍精神历史、百忍歌、百忍文化解读等内容的展示。

在百忍楼云岫公后人有多少看来“忍”不是懦弱、胆怯,而是修身、竝命、成事、生财的基础旧时,百侯圩镇有“无广不成街”的美谈“广”,便是从百忍楼走出的子孙后代据资料记载,杨宗耀子孙所办实业都与“广、和、德、义”有关如广成、广信、广合兴、和记、德记、义隆、贵和等商号,一脉相承地体现以和为贵、广结友谊、艰苦奋斗的百忍精神

       一门七进士 父子五翰林“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出门少和别人斗气,待人宽宏大量做事要刻苦坚忍。”杨宗耀第②十二世孙杨元璋说“百忍全家福,家和万事兴”的百忍精神成为百忍楼子孙共同的精神财富,刻苦学习、艰苦创业、与人为善也成為百忍楼云岫公后人有多少的立身之本如今,从百忍楼走出的杨宗耀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大概有2000人其中不乏将军、院士、教授、工程师、企业家等。

大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梅表示百侯人在科举中表现显赫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清末民国初百侯各房姓均有学堂、私塾、书院,如百侯幼儿园于1933年开办是全国最早创办的3所幼儿园之一,百侯中心小学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由此可见百侯文化底蕴之深厚,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如此称颂“文化为公百侯精神”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百侯中学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全国“生活教育”理论㈣大基地之一有“北有晓庄,南有百侯”的美誉1985年,百侯中学被省教育厅列为“广东省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基地”

走进百侯中学,┅座古香古色的礼堂“行知礼堂”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据吴文新介绍,“行知礼堂”建于1933年当时,百侯中学创始人杨德昭为迎接以陶行知为首的教师一行前来实践“生活教育”理论特筹措资金新建了一栋教学综合楼即“行知礼堂”,该综合楼集教室、礼堂、办公于一体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初,该大楼一直是学校主体教学楼秉承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优秀的教育理念百年来,百侯中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设人才

一门三进士父子两探花修祠建园,扬先贤家风

    据梅州市杨氏宗亲会会长杨足贤介绍近年來,为了更好地保护千年历史文化古迹弘扬杨氏家族文化,传承“清正廉洁”的优良家风继承和发扬流传几千年的杨氏卫国爱民、匡扶正气、科教兴国的优秀传统,梅州市杨氏宗亲会以“杨姓始祖墓”、“定光古佛玉甲墓”两座千年古墓为中心在东厢村规划建设了杨镓祠公园。

    杨家祠公园占地面积46亩公园内众多景观花木、景观花带与亭台楼阁相得益彰,其中最新建成的两座凉亭“状元亭”、“将军亭”为公园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我们建‘状元亭’主要是为传承杨氏崇文重教家风激励杨氏后辈努力进取。”杨足贤说自云岫公在梅州开基以来,崇文重教之风一代更盛一代在其直脉裔中自宋至清代有99人荣中进士,其中状元两名另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中科院院士3名

      杨氏宗祠公园内另一边,“将军亭”与“状元亭”遥相呼应千百年来,杨氏家族秉承着家国至上的精神一门七进士 父子五翰林历代涌现众多英豪才俊。据杨氏族谱所载在云岫公脉系中,“开国三将军”杨成武、杨勇、杨得志为其第三十七、三十八世孙据統计,辛亥革命至现在杨云岫后裔中有将军100多人。

如今杨家祠公园已经成为当地人休闲的去处,以及海内外杨氏后裔寻根谒祖的地方“自2013年杨家祠公园建成后,我们每年都接待数万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前来寻根问祖”杨足贤说,一般是每年的秋季各地的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就纷纷前来拜祭先祖。目前杨家祠公园还在继续完善相关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廉政教育基地

     百侯镇延庆堂是百侯杨氏祖祠,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几经沧桑依然屹立不倒2007年,百侯镇对延庆堂进行了全新修葺并于2008年修葺完成重新开放。

     每年的正月杨氏家族都会在延庆堂举行盛大的祭祀先祖仪式,四面八方的杨氏云岫公后人有多少都会赶到这里期間还有鲤鱼灯舞。(完)

【编者注】下营寨杨氏为梅州开基始祖云岫公(杼公六十四世)第三子思聪公脉下裔孙目前下营寨村民为云岫公裔孙的第31--43代之间、普宁南阳开基始祖崇贵公(杼公八十三世)裔孙的第12--23代之间。

(更多精彩请长按二维码加于关注)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