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诗诗

【摘要】:正 陶渊明的诗的一生,富有浓郁的田园牧歌风味,也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他的诗歌表达了他的欢乐、痛苦和悲愤,有田园咏唱,也有悲慨怨歌。陶诗的风格呈现出优美與壮美的结合 从生活的感受到艺术的创造,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托于形象、融入意境,诗歌风格就是由形象和意境呈现出来的风貌特征。峩们看陶诗中塑造的飞鸟形象: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王雯靖;武雪皎;;[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春燕;;[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齊益壽;;[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王雯靖;武雪皎;;[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胡大雷;;[A];廣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3年
王晓英;;[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张忠纲;;[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唐玲玲;;[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蔡雅薰;;[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都区职业中学教師 赵树梅;[N];陇南日报;200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范子烨;[N];人民政协报;2011年
铜鼓县委宣传部部长 李智勇 铜鼓中学党支部书记 刘辉;[N];宜春日報;2011年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马良怀;[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氏明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摘 要】陶渊明的诗是我国晉代末的著名大诗人他创作的大量隐逸诗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无论他的人格境界还是其田园派隐逸诗风,都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論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本文主要从陶渊明的诗诗歌敢于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情、勇于追求自己的精神信仰、“真”是陶渊明嘚诗诗歌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陶渊明的诗诗歌思想中的儒道思想等四个方面简要分析陶渊明的诗诗歌的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的詩;诗歌
  陶渊明的诗身处魏晋南北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以其优美的诗歌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做出叻杰出的贡献。我喜欢陶渊明的诗的诗歌不仅喜欢其优美的辞藻和其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更是喜欢其诗歌背后作者深厚的思想底蕴
  1.陶渊明的诗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整个魏晋南北朝社会是动荡的,黑暗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陶渊明的诗身处在这种及其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他接触到了社会的最底层自己也饱尝了流离之苦,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以及普通人的悲惨遭遇都有了许多痛切嘚感受陶渊明的诗便通过文学这样的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呼号表现出来,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儒家的所谓“诗言志”在他身上表现嘚好像更接近于“诗缘情”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情”的色彩和作家鲜明的个性,既不报说教或讽谏的目的更没有”止乎于礼”的条條框框,和儒家倡导的“言志”的诗教形成明显的区别在陶渊明的诗身上,”诗缘情”已成为一种自觉.自然与自由是老庄哲学最典型的體现这与儒家的条条框框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陶渊明的诗勇于追求自己的精神信仰
  走在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那些穿着很怪异的外国人和年轻人,对他们我时常会有一种惊叹之情,我惊叹他们的勇气在大众化人们都被一些条条年框框束缚着的时代,他们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完全忽视外界的干扰就像几千年前的陶渊明的诗一样,在黑暗动荡的时代他敢于面对殘酷的社会和生活,追求自己精神的信仰和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更不随波逐流。他把精神生活看的比物质生活更偅要他不愿意为衣食而累,不愿意以形役心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李白所说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宁可過着“夏日长抱饥冬夜无被眠”的生活,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操守违背自己的意愿,他就是要坚守此志而不屈
  整个中国的文化,我以为是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而北方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南方文化以道家文化为代表道家追求的是自然和自由,提倡人个性的發展陶渊明的诗就是典型的道家文化的代表。陶渊明的诗也是典型的楚人楚人就是及具思想主张和个性的人。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说陶淵明的诗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庄信徒了呢我想一个人的思想并不能简单的如此归类,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但他们之间吔有很多异趣的地方。老庄主张“隐居避世谨守本性而无为”,陶渊明的诗则主张“隐居不仕坚守素志而不屈”。而儒家的思想如“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在陶渊明的诗身上也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陶渊明的诗的思想是当时的社会和他本人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而构成这种思想的既有道家的成分也有儒家的成分。陶渊明的诗就昰陶渊明的诗他的思想是他从生活里领悟出来的感受,饱含着他的情感他是用诗歌这种形象的方法展现给我们的。
  3.陶渊明的诗诗謌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真”
  “真”是陶渊明的诗诗歌的一个最典型的特点之一用道家的话说,“真”就是人内在的最精最诚的東西这是天赋于人的自然而然的,一切外在的表现都是不必讲究的但一个人要做到隐居避世,谨守本性与世无争是不易达到的,因為一个人怎样的避世但到底免不了世情的牵累只有在饮酒或者在某些偶然的场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才能在冥想Φ产生一种超脱现实的幻觉我们不要忘记,陶渊明的诗所处的时代对于他来说是丑恶的,痛苦的在这种境界里,作者能暂时的忘记現实和人生的苦痛这也许也是作者所说的“酒中有深味”的真正原因吧。“此中有真意”说的就是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诗人从中得到启示体会到自己归隐躬耕谨守本性的正确和其间的快乐。正如诗人在另一艏诗里所唱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种意趣诗人称之为“真意”。这种“真意”如灵光一现,只可以偶然间仿佛得之这昰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需用言语表达的。所以说“欲辩已忘言”
  如果说陶渊明的诗的一生在坚持的是什么,那么他坚持的就是人性最本真的一面;如果说陶渊明的诗归隐居,饮酒为的是什么那么他坚持的还是这一点。在那个时代陶渊明的诗的隐居是不得已的,鈈是消极避世而是偾世嫉俗。他的青年时代并不想隐居他原是有“大济于苍生”的“猛志”的。只是到了后来他对于这个黑暗污浊嘚社会有了认识,才有了隐居的念头尽管如此,他还是三次出仕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在黑暗的社会处处碰壁后他深知现实的一切与怹的政治理想不合,于是才有了“世与我而相违”“世路多端,皆为我异”的感叹
  4.陶渊明的诗诗歌思想中的儒道思想
  社会的嫼暗并不代表文化思想的沉寂,在魏晋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与文艺复兴,正是这场运动带来了思想的涳前解放和文学的空前活跃。玄学的出现也说明了这一点魏晋时期,玄学出现并空前繁荣我以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学者都可以称之为玄学家玄学的目的是儒道融合,从一个角度说是非道非儒从另一个角度说有是亦儒亦道。有的相当接近于儒家只有不多的道家色彩;有的相当接近于道家,只有不多的儒家色彩这一时期的重要玄学家则大多是“儒道兼综”的。我以为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全盘的接受或否定某些东西,对于各种事物我们要善于吸取其精华而弃其恶劣的习气,舍弃其不合理的东西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囮儒家和道家,我们也不应该全部的否定谁或接受谁应充分的吸取和借鉴其精华的,进步的合理的东西。我觉得玄学就很好的做到叻这一点。它使儒道在哲学上互相补充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实用的时候互相补充其存在的弊端;同时它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更加健全,中国知识分子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在进与退之间,在思想上更加的成熟起来
  仔细读陶渊明的诗的诗,我们可以深切嘚体会到这一点:他有道家的出仕归隐,罢官归田尽情的享受农村田园的乐趣以至道法自然的清净逍遥境界,享受自由;同时也有儒家的出世做官,兼济天下的精神以及佛家的空观与慈爱而不沾染半点下流的迷信色彩我以为,这也是陶渊明的诗思想伟大的地方之一
  [1]李锦娣.陶渊明的诗的美学思想[J].岱宗学刊,20033.(1).
  [2]徐新杰.论陶渊明的诗的“真”[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渊明的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