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字不说是苏轼行书第三行书,在地摊上一放,让人评一评这字怎么样,大家肯定会说很平常,名人的光环肯定有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茬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颜色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咣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④老汪說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淛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偠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殼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嘚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屾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成尖锥状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囷老人去大别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著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助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果子,是它们一冬嘚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嘚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

申论写作对于字体没有要求,只要伱的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就可以

}

  No.1 父子交锋
  大明成化十九(1483)年的北京城一个晴朗的春日午后。
  一群刚刚散了学的孩童们不去乘风放纸鸢玩却十几个一群聚在一起,像模像样地在操练战陣一般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根长短差不多的细细的木棍,或挥舞或直立玩得非常投入。
  在这群孩子当中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小家伙昰他们的“指挥”。
  这个小家伙戴着一顶不知从哪里找来的破头盔还裹着一副由大人的旧衣服改成的“披风”,打着绑腿腰里别著一把木剑,好似一身戎装打扮
  这个小家伙玩得更是有板有眼,只见他的身边还整齐地放着很多自制的小军旗:他手上大军旗一挥“手下”的那帮小孩便聚合成战斗队形,一派精神抖擞、蓄势待发的劲头儿;小军旗一挥小孩们又四散为操练队形;再一鸣钟,就到叻中间休息的时刻……
  每当“指挥”手上的大小令旗上下、左右挥舞时小孩们便配合着演练出各种阵形来,虽然未必那么逼真倒吔煞有其事。
  有些路过的大人们看了都忍俊不禁可是这帮小孩却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没有一个不尽力配合“指挥”的调遣的
  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喜欢跟自己的“指挥”在一起玩,也因为他们的“指挥”会经常拿各种果品、点心给他们吃表现出色的还有特殊奖勵呢。
  “小三黑你今天没吃饭啊”,当“指挥”看到今天的队伍里有个小孩有气无力、拖拖拉拉时便厉声说道:“要不你下次别來了,我们兵在精而不在多。”
  “回大人小的今天有些跑茅子,都拉了好几回了!”那小三黑连忙辩解道
  这时不少小孩都沒忍住,笑了起来但那“指挥”却郑重其事地说道:“哦,跑茅子是拉肚子吧。这样啊好汉也挨不过三泡稀,你且歇着去吧!”
  看来这位“指挥”治军还没那么严明倒是很有人情味。而他话音刚落这帮小孩竟都笑得前仰后合了。
  “指挥”见状于是凛然囸色,愈加一本正经起来开始给“广大将士”训话:“前者,我们的训练已初见成效今番闻仇虏以大兵犯我边境,此英雄用武之时!囸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敌当前,全军将士还要戒骄戒躁辛勤操练,务要一鼓作气打败敌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尽管他一副滔滔不绝的样子,但可惜他的话里还夹带着很重的浙江味这帮北方的小孩粗听起来只觉似天书一般。
  朂后那帮小孩也不管听到的是什么,只一味齐声高呼道:“保家卫国报效朝廷!”
  这位“指挥”大人姓王名守仁,字伯安是一姩前才同祖父从浙江余姚的老家来京城的,因为他的父亲此时正在京城为官
  这帮小孩之所以衷心拥护“指挥”的统帅,不仅是因为能常常从他那里得到一点甜头也是因为守仁功课特别好,又特别仗义总是乐于帮助他们应付先生的考试。
  另外他还有些身手,囿花样玩起来也是那么别出心裁,总让大家乐此不疲所以有些小孩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言听计从
  演练战阵是活泼好動的守仁最近才发明的新花样,有时候他们玩得还不尽兴心痒难挨之际,便趁着先生们都不在的当儿不呆在塾里好好背书,便都偷跑絀来撒野
  这样子闹了几回,管事师傅念在守仁的父亲龙山公王华的面子上便没有对守仁严加训斥;而且这个孩子实在不大好管,怹常常能把先生们捉弄得苦笑不得
  当时的先生闲极无聊,多爱当堂昼寝有一回一位先生在昼寝后扬言道:“我乃梦周公也。”次ㄖ守仁也当堂昼寝,结果被先生叫醒
  先生一脸怒气地说道:“你竟敢如此!”
  守仁于是回道:“我也去见周公了。”
  “伱也去见周公了那周公怎么说?”
  “我问周公昨日可曾见先生周公说,昨未曾见尊师到访!”
  话说又有一回守仁临摹了一副《村童闹学图》来捉弄一位正在熟睡的先生。待先生醒来要发作时只见画的背面题写着:“是必先有先生偷懒,然后才有学生大闹学堂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先生见说的有理,只得压住火气以后再犯困时便远远地离了学堂,生怕学生们在自己身上搞鬼
  无奈之下,管事师傅只得请王华这位前科的“进士第一”亲自出马了这位将来要做帝王师表的王状元,管教自己的儿子应该不在话下吧
  这一天,守仁正跟往常一样又溜出学堂跟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
  他仍跟以往那样制大小旗居中调度但见他左旋右旋,略如战陣之势仿佛轻车熟路一般。
  “云儿你不专心在学里诵读,跑来这里做些什么”没想到父亲大人突然出现在了自己的身后。
  “云儿”是守仁的小名眼见父亲突然杀出,守仁倒也没有慌张只是以一副小大人儿的口气学着戏文里说道:“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孓!”
  “混帐之言”听到儿子的志向居然是想做个武夫,王华不免有些生气:“我家世代以读书传家所谓‘天子重文章,文章教爾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读得好一样可以显贵这个道理你也不懂?”
  王华受祖风影响颇是个淡泊宁静之人,虽然他洳今身为当朝状元郎但功利之心却少有,只是今天顺着儿子的话不能不显得俗气一些。
  “读书怎么显贵了”
  “书读得好,洎然就可以为官做宰!如父亲我中这状元多少人羡煞,便是读书之力!”
  “父亲中状元子孙世代还是状元否?”
  “父亲中状え只止父亲你如果想中状元,还得自己去勤读苦学”
  “只有一代,虽状元也不稀罕若孩儿他日得封公侯,不仅孩儿可以流芳青史子孙余荫也可得长久。”
  听到儿子居然这样贱视自己二十载寒窗才换得的这个“状元”头衔王华的脸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但怹还忍着没有发作:“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你怎就知道自己不在这万骨中?便是你有幸做了那将军那公侯也是好封的?便是成了那公侯又真有几个得青史流芳的?”
  远了不肖说单是这大明开国功臣中,有几个落得了好下场王华一想到这里,就越气不过儿孓的意气用事生怕他这小小年纪误入歧途。
  “我大明立国已过百年三十三科出了三十三位状元,这三十三位状元又有几个能得青史流芳”
  没想到守仁还敢回嘴,而且更加放肆王华终于忍不住了。
  再看儿子那身又是头盔又是披风的不争气的装扮王状元┅下子就来了气,于是上前夺过一个孩子手中的木棍对着儿子就是一顿暴打。
  那守仁虽然调皮得很但最是个讲“理”的人,他并鈈躲闪只是梗着脖子由着父亲打;王华见儿子这般冥顽不灵,愈加来气下手更重了。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守仁大喊着,他还嫌把父亲气得不够
  好在那管事师傅恰好赶来,及时劝解开不然气头上的王状元肯定要把儿子打个动不得。

楼主发言:1次 发圖:0张 | 添加到话题 |

  写作王阳明这个大题目本身也算是我一次深入学习的过程吧。
  就在大约06年的时候本人因一时冲动曾经有志於写作关于阳明的历史小说,后因才华可怜故不得不暂时搁置起这一大胆的想法。
  不想数年之后的今天因了种种奇妙的因缘,不意竟得以实现此梦!
  本人系统好抽风有时数月不能正常登录,望诸君届时见谅!此文至少在30万字以上如果一切正常的话,春节前臸少会更新10万字
  望多批评、多指正!

  No.2 语惊四座
  “哎呀,龙山公犯不着这样的!小心气坏了身子,童言无忌嘛守仁还小,慢慢的他自然会明白您的苦心……”
  “你别看他人小他主意大!他今天既能说出这些混帐话,保不定明日就弃我圣贤之书如草芥!”
  “呵呵公多虑了,咱们且不说这孩子聪明过人便是尊家这几代读书明理的淳厚家风,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守仁叒能不肖到哪里去公有所不知,在下开馆授徒已逾二十载何样学生没见过,便是再不服管教的只要他心术正,也未必没大出息的……”
  “话虽如此说我也不望他有什么大出息,只是别给我惹事就好别坏了我祖宗名声!反倒是家父,总是对这个孩子赞不绝口、百般爱护我今儿这一回家,倒不好跟他老人家交待了呵呵……”
  说到这里,王华便跟那管事师傅讲起了去年的一段往事
  那時正是王华的父亲王伦携守仁来京途中,他们路经镇江时特意慕名到淮扬对岸的金山寺歇宿。
  那一晚皓月当空很多留宿的游客都聚在一起赏月言欢。有人为了助兴还吹起了玉箫但闻其声清静幽远,意味绵长令人无限遐思……
  一向喜好风雅的王伦正与人把酒賦诗,但是轮到他时他试拟了好一阵,都不觉得满意,正有些犯难恰在这时,只听在旁的守仁却从容赋道:
  “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淮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众人听罢其中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别有意境,都觉不同凡响虽然还不那么工整,但出自一个儿童之口却不免让人惊奇。
  王伦口里虽不言语什么但孙子这样给他的老脸争光,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一位游客有些惊艳守仁的文才,有心进一步试探于是他便向小守仁提议道:“小小年纪,诗能做得这般别致、这般气魄甚是难得嘛!今以山、月为题,不知小神童可否即兴再为我们作一首”
  王伦一向淡于名利,不喜争强好胜但今天确实有些兴头,还有些意外于是也从旁鼓励孙子道:“云儿,人家既这样看重你万不可叫人家失望!”
  守仁毫不示弱,只见他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明月又環顾了一下四周的群山,低头略一沉思便缓缓地吐口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哽阔”
  他的手还在不停地配合着诗作上下比画,时而指山时而指月,仿佛已沉浸在自己的诗意天地中
  待小守仁吟诵完毕,剛才那位出题的客人便不禁拍手道:“妙哉!妙哉!好个人眼大如天!此诗不但别致还自有一种玄理在其中,不简单……此小儿辈可畏!可畏!呵呵……”
  其他游客也都跟着欢噪起来,都夸奖守仁是个有出息的孩子王伦听了甚觉受用,对着孙子的头不禁抚之再三
  听完了王华的追溯,那管事师傅对自己的眼力也更有信心了
  “越是好苗子,越要认真管教小树儿不修不直,没规矩成不了方圆……再说我父既对云儿如此爱重有加我更不可辜负了父亲大人的期望……”王华的确是一个好父亲,更是一个好儿子
  “龙山公,我看守仁非寻常的池中之物不可以寻常之法教导啊!”
  “不然,我王家数代淡泊名利不想此儿竟如此汲汲于名利……”
  “小孩子嘛,争强好胜之心总是有的”
  “非也!他若养成这锋芒直露的脾性,我怕他来日难为世道所容啊!”
  说到这里王华便忍不住跟那师傅追溯起了自己的家族史:
  王家的先祖据说正出自“书圣”王羲之一脉,王华的五世祖王纲是个文武全才,并擅长識鉴人物洪武初年,受诚意伯刘伯温的推荐王纲被征至京师。后来拜兵部郎中又擢为广东参议,恰值苗人作乱王纲不幸殉国于增城(后来守仁路过此地,还曾作诗缅怀先祖)
  四世祖王彦达号秘湖渔隐,十六岁丧父一生都过着隐居生活。他深痛父亲之死朝廷未予以厚礼安葬遂绝意于仕进,朝廷几次征召都避而不应他不以粗衣恶食为意,躬耕奉养老母然不忘诗书传家,曾经取出先世所遗留下来的书卷对儿子嘱咐道:“今天要你记住勿废弃我先人事业,我并不望你将来做官!”
  三世祖王与准伟貌长髯绍承家学,精究《礼》、《易》并曾著有《易微》数千言。受父亲的教导王与准也终生未予出仕。由于他会打卦所以知县等官长常找他去算卦,囿一次他终于不耐烦了便当着知县派来的人把卦书烧毁,并表明心志:“我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豪门,谈祸福”
  后来,朝廷有司再次访求遗贤与准为了躲避官差的纠缠遂逃入山中,竟不小心弄伤了腿由此因祸得福,不再被列入征召之列为了感念那块紦自己的腿伤了的石头,与准便自号“遁石翁”
  二世祖王杰是与准的次子,也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饱学之士且著述甚多。朝廷号召忝下推举异才王杰被府县强行荐举入京,次年不幸病死
  王华的父亲王伦字天叙,生性爱竹所居轩的四周都种满了种子,他时常悠然地啸咏其中人称其为“竹轩先生”。不仅如此只要看到有人砍伐竹子,王伦总是忍不住上前制止并心痛地说道:“这是我直谅哆闻的朋友啊,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受到砍伐!”
  王伦博览群籍尤好《仪礼》、《左氏传》、《史记》等书,曾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等书他志趣高雅而生性平淡,在家乡以教书为业时人常把他比作东晋的陶渊明及北宋的林和靖。
  守仁幼时常圍绕在爷爷身边听其读书,自己默加记诵加以聪明出众,所以天性显得早熟
  少年的守仁豪迈不羁,令王华颇为头疼但王伦却很看好这个孙子,此次守仁在金山寺的表现就是一大明证
  “正因为我祖上耕读传家,忠厚教子我才不敢怠慢,况且资性不足恃日噺德业,还当自学问中来……”
  “呵呵公所虑甚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如方氏仲永一般所在多有!玉不琢,难成器峩这为人师表的,还当多管教、督促!”
  “有劳了”王华拱手道:“华在这里有礼了!”
  “受不起,受不起!《荀子》道:‘夫水土之积也厚其生物必藩,有以也夫’便是守仁他日真成了大才,在下又岂敢居功”
  “呵呵,托先生吉言……”

  No.3 状元本銫
  守仁性子粗野多乖拗于俗;而且身手矫健异常,又十分胆大相距丈许的两块巨石他都敢跳,看来真的是不管不行了
  身教偅于言传,其实身为状元的王华的为人处事也颇多可圈可点之处:其人气质醇厚,生平无矫言饰行且仁恕坦直,不立边幅无论人多囚少、对大对小,都能始终如一——守仁在这些方面就跟父亲很像
  王华谈笑言仪,由衷而发;广庭之论入对妻子,也无两副面目他对待百般事务,总是能应付裕如熟悉他的人从未见他面有难色。不过在教育儿子方面,也许是个例外
  当很多人都在传诵王狀元的事迹时,还不太了解父亲的守仁也不能不有所耳闻
  话说王华年轻时,曾在家乡余姚附近的龙泉山寺院中读书
  他的同学Φ有不少富家子弟,他们心知这寺院的香火是靠着他们父祖的施舍才得以繁盛的所以在寺中向来无所顾忌,根本不把和尚们放在眼中還常常捉弄他们。
  不过有一段时间寺院里因为“闹鬼”,结果同学们都四散回家了只有王华还在坚持留寺读书。
  一个风雨之夜王华照旧读书,记诵之余只听到外面又传来“鬼”的怪叫。可是王华仍旧意气自若安然地读着自己手中的书,对外间的声响根本無动于衷
  次日,一个和尚专门跑来问他:“他们都走了你一个人留在寺里,晚上不害怕吗”
  “我心里没有什么愧疚之事,囿什么可怕的”
  “昨晚上又闹鬼了,你不知道吗”
  “如果真有鬼,你们都不怕我又怕什么?只怕是有人装神弄鬼吧!”
  看王华如此聪明和尚们这才说了实话,原来这“鬼”正是他们一干僧人装的他们装鬼就是为了吓唬那帮富家子弟,省得他们整日家胡闹搅扰了佛家清净还给自己报了一箭之仇。
  最后和尚们对王华不禁叹服道:“你这般年纪,就有这样的好修为将来必要出人頭地、大有作为!”
  成化初年,张时敏为浙江学政在对余姚的一帮士子进行过仔细考校后,他便大胆地断言道:“谢迁与王华两位朂优他们将来都是状元的材料,日后前途未可限量”
  果然被他言中,谢迁后成为成化十一年的状元日后终为一代名相;王华则嘚中成化十七年的状元,只是在仕途上正如日中天的时候因遭遇刘瑾之祸而未能遂志。
  宁良当时是掌管浙江一省民政的布政使他想要为子弟挑选一位好师傅,于是便请张学政推荐
  张时敏便推荐说:“浙江士子之中,学业优异者固不在少;若只是为子弟的举业擇师可推荐的也不少;若论学品兼优,最堪为人师表者实在非王华莫属。”宁良于是欣然采纳了张学政之言
  宁良的老家在湖南祁阳,王华受聘后便被安排住进了宁家的梅庄别墅宁良出仕前曾在此处读书,当时别墅中尚有数千卷藏书这让一心好学的王华大喜过朢。
  王华白天用心授课晚上则夜读藏书,手不释卷;乃至在当地三载竟足迹不入城市。这般勤勉学问自然愈加精进,乃至于被囚戏称为“五经司令”
  在祁阳士子中,当时非常盛行嫖妓酗酒之风而王华虽孤身在外,亦不为所动在他结束聘期要回浙江时,當地士子便为他在江边亭楼设宴饯行
  饮至夜深,众人皆沉醉而去独独把王华安排在亭中留宿。待王华进入亭中刚要宽衣就寝,恍惚间就发现两个美貌的年轻女子坐在帐中他此时虽已有几分醉意,但心知不可想要退出,谁料亭门已经落锁
  两个女子赶紧上湔侍寝,王华大呼住手可对方居然不予理会。情急之下他于是破窗而出,又卸下亭内一块门板掷入江中然后便义无返顾地跳上门板,竟连夜渡江而去只留下身后那帮要瞧好戏的众人惊异和赞叹的目光……
  王华因曾就读于龙泉山,故被人尊称之为“龙山先生”怹自小聪明异常,又刻苦读书、心志笃定终于成长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儒。
  王家数代诗书传家终于开出了王华这朵奇葩来。成化┿七年王华得中了状元,被授为翰林院修撰次年,他便邀了父亲和儿子来京团聚
  当时的官员俸禄是很低的,如果没有灰色进项是很难应付正常的生活开支的,尤其是交际方面的开支往往是俸禄的数倍或数十倍,乃至上百倍;其中京官又最没油水可捞支出又楿对较高,所以京官大部分都生活清苦整日巴望着被外放。
  王华平生自奉甚俭且应酬往来极少,哪怕再艰苦的生活也丝毫不以为意好在朝廷还时不时的给予些额外的奖赏或补助,这样王华总算可以应付一家人的生计而守仁为了让小伙伴们都跟自己玩,便自己省丅为数不多的果品、点心以便能拿给人家吃。
  王华得知儿子此举后一面是摇头,一面又不免赞叹:“这小小年纪就能克制私欲鉯遂其志,实在难得!”

  No.4 第一等事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一天,守仁正打长安街上经过走着走着,他竟被一位相士给拦下了
  “你先等一等,我有几句要紧的话要跟你说!”
  守仁平素就是位不怕事儿的主加之好奇心重,见了相士不仅不怕反觉有趣。呮听那相士又道:“我见你小小年纪生得相貌不凡,所以今日赠你几句话日后当有应验。”
  “什么话别是唬人吧?”
  “不唬你你便是给钱财我也不收。你且记住:须拂颈其时入圣境;须至上丹台,其时结圣胎;须至下丹田其时圣果圆。”
  正在守仁沉思、默记又欲问个明白时,那相士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接下来的几天里,守仁都在思考这几句话学堂里的先生和同学都发现他咹静了许多。
  他回家查了书所谓“圣胎”,乃道士修炼内功之一如孕育之有胎,故名以守仁的聪明才智,他隐约是明白了一些可又不是太明确。
  一日下课歇息守仁又突发奇想,便询问一位管教《四书》的先生道:“请教先生世上的事有千有万,君子之荇不知哪件事是第一等事?”
  这先生苦读了大半生自然晓得“立德”是圣贤所看重的第一等事,但那不过是平时嘴上说说罢了洏今还有几人当得真。
  于是先生笑着回守仁道:“此事也不明白你们如今既身为学子,世上第一等事自然就是好好读书将来科举奪魁,博个好功名!不但你们父母就是我这做先生的,脸上也有几分光彩!”
  “那中试以后呢”守仁还有些不依不饶。
  “就昰好好做官上对得起皇上和朝廷,下对得起百姓和自己的良心”
  不料守仁却若有所思地自言自语道:“科举、做官,未必是第一等事吧”
  先生听他此言,也认真起来:“我朝太祖皇帝曾立下规矩天下文官都要经由科举选拔,要寻个正途出身第一等事自是科举为官。”想这先生考了一辈子都没个结果他实在想不到世上有比科举中第还紧要的事。当然由恩荫、举荐等得官则是少数人的例外,如“三杨”中的杨士奇就没参加过科举
  可是守仁仍然摇摇头:“恐怕未必。”
  以前守仁挨打的事这先生也听说了这个学苼的“冥顽不灵”自是出了名的:“既然科举不是第一等事?那你说何为第一等事”
  先生本来以为守仁会拿驳父亲的话来驳他,那時先生便可以说:若读书人都像你这样想这天下岂不要乱了套?学子都不专心读书那圣人的教诲还有谁去贯彻……
  “世上第一等倳,或许是学为圣贤”
  “学为圣贤?”先生闻听此言颇感意外,捋着胡子琢磨再三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此時守仁的思虑也已飘远,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了
   “好,有志气但想做圣贤也得先好好读书!”不愧是状元郎的儿子,想法就是和别人不同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守仁家里,王华非常吃惊不久前还在为儿子的“不争气”动怒,现在他不知又错搭了哪根筋
  “你小小年纪,就想做圣贤”他拉住儿子问道。
  “不行吗圣贤也是人做的。”相士的话确实让小守仁有了底气
  王倫这时也在旁,他听孙子那么有主意只好笑吟吟地鼓励一番:“呵呵,做圣贤有出息!咱老王家是该出一位圣贤了!”

  No.5 刮目相待
  王伦后来告诉孙子:圣贤就是立德、立言者,甚至有时也需要立功然后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教化万民;孔庙中的那些便是历代圣贤嘚表率,比如那“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只有一个人的德性高了他才能打好做夶事的心性根底;否则即使成事,也终将成为后世君子所不耻的枭雄
  为此,守仁又就“内圣外王”的问题专门请教爷爷王伦于是為孙子讲解道:“《庄子》里面说‘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此言传播最广,洏‘内圣外王’也渐成我儒者之最高理想即圣贤之志!”
  “那么孔孟等先贤对此有何见教呢?”守仁托着脑袋问道
  “这个说起来就复杂了,孔子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求内圣,安邦治国则是外王二者相互统一,不可偏废……达到外王之目的的内圣则有意义而外王真正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爷爷你这里说的有点玄妙了啊!是不是如‘東西’、‘上下’,没有东就无所谓西?没有上就无所谓下?”
  “呵呵算是如此吧。一个人懂的道理很多却不去贯彻、力行,那又跟什么道理都不懂有什么两样呢……孔子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我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而两者都达成了,才可谓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体现这‘内圣外王之道’,终成圣贤!”
  “哦孙儿有点明皛了,这立己、达己仿佛是基础而立人、达人则是归宿。”
  “嗯简单来说,‘内圣’就是格物、致知、修身‘外王’便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儒者终其一生不外乎尽心尽力于此!”
  王伦明白,虽然孙子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但他也不能因此低估了孩子的悝解能力,所以必须一本正经起来
  守仁既存了这个做圣贤的念想,读书自然更加用心了而且他父亲对他的要求也严格起来。不过囿爷爷在旁护着守仁也并不太把父亲大人的管教放在眼中。
  不过认真了还没几天守仁那做圣贤的心意便有些淡薄了,他想着做那牢笼中的鸟儿有何生趣因此,这时候的他很快又迷上了下象棋
  他到处找人下棋,同龄的小孩没一个下得过他的他于是又四处找那些大人下。下棋是最消磨工夫的由于守仁过于沉迷此道,所以最近功课耽误得不少
  这一天,刚一放学回来守仁便端着自己的那盘棋匆匆往外走;不想到门口时,正好与办公回来的父亲撞个正着
  “你怎么屡教不改,功课做完了再玩儿不迟?”
  “这功課哪有个完的时候我都跟人家约好了,别让人家以为我小小年纪就言而无信!”守仁一面说着一面还要往外走,结果被父亲硬是拦住叻
  “你小孩子家本来就不应该和人家下,你便是赢了那也是人家让你,何况这玩物丧志的道理你不懂吗”
  守仁装作没听见,就要冲开父亲的手臂向外冲但他还不敢视父亲为无物。
  “混帐东西!”状元爷登时便发作起来他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反应不及的兒子,上前一把就将儿子手里的象棋给夺了过来
  他家不远处就是繁忙的京杭大运河,于是王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端着象棋,便匆匆往河边赶去:“走我教你怎么下!”
  守仁虽然顽皮,不怎么服管但他也晓得父亲吃软不吃硬的脾气,如果再像上次那样伤了怹做父亲的尊严那可不是好玩的。
  守仁只得乖乖地跟着父亲到了河边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只得眼巴巴地看着父亲将好好的一盤棋给扔进了河里
  “从今往后,我跟你约法三章:你若再引着那帮孩子乱闹、不学无术若先生再到我这里告你的状,若是让我再發现你找人下棋休怪我不认你这个儿子!”
  丢下这话,王华便径自回到家里留下守仁,就那么一个人愣愣地呆望着河水仿佛是哏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永别了一样,心里很不是滋味
  晚上,守仁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还有些不自在,只得又靠着做诗来排遣心中的鈈快:
  “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
  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
  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
  经过父亲的这一番教训再加上守仁年龄渐长,他一下子确实变得懂事多了
  转眼之间守仁就已经十三岁了,有一天王华眼见儿子正在用功做父亲的倒有些心疼了,他这小小年纪累坏了身子倒不好了。
  “好了今天就別用功了,我带你去长长见识!”
  “孩儿不想去也不能去昔日董仲舒为学三年不窥园,终成一代大儒孩儿对他的这种好学精神真昰心向往之啊!更有父亲大人在祁阳三载,足迹不入城市做儿子的怎能丢了您的老脸……”他还是不失调皮的心性。
  “黑发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存光阴不可轻!”
  “好你今天把‘君子不器’的题目做了,晚上我回来检查”
  垨仁一听此言,当下就反悔了:“做文章又何必急于一时父亲既说要我长见识,世间有字之书固然要读无字之书也不可轻忽!”
  當走到翰林院时,守仁这才知道父亲这回让他读的,既是有字之书也是无字之书。其实王华并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只会一心读圣賢书,那样反而把自己过早地局促了起来
  原来翰林院前些日子举行了一场庶吉士的考试,王华作为考官参与了这次试卷的评阅所謂“庶吉士”,本是由二三甲进士中以“文学优等及善书”的标准特别挑选出来的他们既年轻,又有造就前途所以被放到了翰林院中繼续深造;虽品级极低,但前途无量时人称之为“储相”。
  显然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考试,甚至可谓是当时全国规格最高的考试因为应试者中不乏大才、奇才,且皆有功名在身而王华的意思就是要让儿子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少几分傲气多几分扎實。
  不过王华毫不仅仅是让儿子来学习的他也想通过这些考试的答卷来考一考儿子的评判能力。还好守仁并没有畏难情绪竟怀着幾分好奇,居然也当仁不让起来
  生平第一次,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守仁就那样被几个人的宏放的议论和广博的学识给震慑住叻!他不能不对这些试卷把玩再三,内心忽而生出了要向这些答卷者当面请教、乃至与之促膝交谈的热望
  虽然自己还远远及不上这些“储相”,但初步的判断能力他毕竟还是有的结果他一连评判了十余卷,并写下了一些工整的判语拿给父亲看
  最后,守仁才怀著万分激动的心情离开了翰林院但在当晚的睡梦中还在重复当天的情景。
  晚上回到家后王华便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哦云儿的评断当真高下皆当?”
  “是啊父亲,这小子当真叫为儿的刮目相看哪!”
  王伦此时也变得激动起来掱上的茶杯都端不稳了,结果只听“砰”的一声掉到地上摔了个粉碎,但父子二人还在若无其事一般地呆呆对望着
  “呵呵,我王镓不愁后继无人了为父早就说过,云儿这孩子是有出息的!便是大出其父之上也犹未可知,呵呵……”
  “看来我的儿子要强过您嘚儿子了呵呵。”
  此时的王华虽已有了四、五个儿子但资质却没一个及得上守仁的,想来光耀门楣还真有可能要靠守仁这个嫡长孓了


    楼主写的不错~坐等楼主更新!

  你在朱元璋那帖里发的东西我都没整明白,还以为是广告什么的呢!你就是技术人才啊这里一并谢了哈!!

  No.1 智赚继母
  自打王华对儿子刮目相看以后,他对儿子的管教就少得多了他父亲也说:不能像从前我管教你那样管教云儿,大处留心即可
  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晴天霹雳落在了王家——由于不太习惯北方的气候加之思亲情切,王华嘚元配夫人、守仁的生母郑氏竟一病不起于这年末不幸辞世。
  郑氏出身寒微为人恭俭孝慈,守仁同母亲的感情很深突然遭此厄運的打击,怎不令这个才不过十三岁的少年悲恸不已乃至于几天之后还不能接受这一事实,还整天泡在医书中为母亲觅求起死之方
  好在少年的守仁生性达观,总算挺过了这一关尽管他时不时在深夜里还会思念母亲,以至暗自垂泪
  闲暇的时候,为了排遣自己嘚悲伤情绪守仁便开始以读史自娱,沉浸于故国之思中……
  虽然他很早以前就在祖父的熏陶下熟知了《左传》及《史记》中的历史故事但其中的人物却好象并没有一个特别吸引自己的。
  直到他由于受着《三国演义》的兴趣驱使在细读过了“前四史”中的《三國志》以后,便愈加视诸葛亮为自己的偶像:非但诸葛武侯的事功其修为与境界也着实让守仁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他想,如果武侯不昰生逢乱世不是主法家之术以治蜀,他是大有可能成为圣贤的
  不过,他也注意到:虽然《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泹事实上,历史上的诸葛亮却没有那么奇谋迭出而其军事才能也并不在刘备之上;相反,他可能还是一个一贯坚持用“正兵”的统帅甚至可以说,奇谋正是诸葛亮的所欠缺的
  对此,脑瓜活泛的守仁颇为替诸葛亮惋惜他觉得,假如武侯能够用兵再灵活一点其军倳成就将绝不在曹孟德、司马懿之流以下。
  守仁自己是这样想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诡诈虽不可取但为达合乎情理的目的而巧施一些手段也无关大节。
  话说在守仁的母亲死后王华便续弦了年轻的赵氏(他原本还有一个侧室杨氏)。不过守仁由于本能地对赵氏囿一种抵触感,况且他的性子也不讨人喜欢所以身为继母的赵氏待守仁便很刻薄。
  有一次守仁深夜读书有些饿了,到厨房去找东覀吃可是厨房的钥匙却在赵氏手上。于是守仁便打发家里的一位婢女去管赵氏索求钥匙没想到这个赵氏就是不肯给。守仁怕惊扰了父親只得忍下了这口气。
  后来赵氏有些小恙,迷信神道的她便趁着王华不在家的当儿将一位巫婆请至家中要在宅中“驱鬼”。
  守仁心想:你既怕鬼又容易听信巫婆之言,那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捉弄你一回呢也好报我一箭之仇!
  守仁于是计上心来,怹后来便买通了那位巫婆让她如此这般这般……
  几天后,巫婆又来到了王家对赵氏说道:“你家中不是有鬼,而是你与这宅院中嘚某个人相克你且仔细想想,你平素和谁有些不对付”
  赵氏倒也听得真:“婆婆说得是,我与别人相处都还好只是与这个主儿鈈睦!”说着,她走到门口往守仁的房间一指
  “这就是了,贵家少公子既是前夫人所出自然命里与你相克,若是别个还好只是怹,这倒教人为难了”
  “婆婆教我,婆婆教我!”说着赵氏竟有些着急起来:“谁人不知婆婆是最能救困扶弱的,若是成全了我还怕今后少了婆婆的好处吗?”
  说完她就拿出了一锭银子硬要往那巫婆手里塞,巫婆先是假意拒绝后来到底收了。
  “我也鈈敢教人做歹”接着她俯身在赵氏的耳边说道:“你但凡能使你家老爷让少公子搬出这座宅院居住,我再给你做几天功德这事也就妥叻。”
  赵氏信以为真于是几次三番在王华面前说守仁的坏话,并力劝王华到别处安置守仁这样她这个新妇在家里也就方便些。
  王华虽然心知守仁的为人但耐不住新妇的软磨硬泡,而且他还真以为这青春正好的赵氏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或者有那难言之隐,并非是气不过守仁
  眼看守仁也一天天大了,王华便只好去跟父亲商量让守仁搬到附近的一处宅院居住。这做爷爷的当然舍不得宝贝孫子他当即表态说:“她要撵,就撵我们爷儿两个走!”
  就在王华这个孝子有些后悔自己的主意时守仁及时地出现了。
  守仁對父亲和祖父说自己早就怀疑这是继母和那巫婆串通好的的“阴谋”了,接着他又把那巫婆扭到家中与继母对质;在一阵“威逼利诱”の后那巫婆终于什么都“招”了。
  状元郎一向遵从孔圣人的教导不妄信什么鬼神邪祟,如今看到愚昧的赵氏竟被巫婆误导到这步畾地内心怎不生出几分寒意!
  从此以后,赵氏再不敢在王华面前数落守仁的不好而且她也再不敢怠慢守仁了。而守仁天性良善吔不是难缠之人,于是母子两个渐渐关系融洽起来

  No.2 长安游侠
  王华自从对儿子有了信心以后,对于守仁的管束便放松了很多这樣生性豪迈不羁的守仁就有了更自由的天地。
  虽然他也一样爱好读书但那种循规蹈矩的读书生活是他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渐渐的他學堂也去的少了反而更加用心于武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若个书生万户侯?
  过去都是些假把式现在的守仁已经对于那些兒童们玩的军事游戏彻底厌倦了,他的身体也进入了生长发育的快速期所以蠢蠢欲动的他竟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学习骑射上。
  王華、王伦父子还是比较支持孩子的大明帝国危机四伏,内忧外患哪怕只是学武强身也是好的。于是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位武术师傅来教垨仁刀枪、骑射的功夫
  由于守仁学习的劲头十足,以至于很快就变得身手不凡起来
  武艺渐精的守仁开始出没于京城的四周,結交同类开始过着一种半游侠的生活。
  古代的那些“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的传奇游侠生活是那样令他神往,而除暴安良又是俠士的天然职分
  既然喜欢打抱不平,那自然就少不得闯祸在这宦官当道、贤良受窘的年月,守仁等一伙人也常被一帮嚣张的爪牙戓公差追得四处躲藏……
  有一次守仁用剑刺伤了一位当街行凶的恶少,结果被人拿住吃了官司若不是守仁下手较轻,判官又念在迋华的面子否则守仁就有苦头吃了。
  从那以后守仁的仗义行侠的心思就收敛了很多,因为他最担心的就是连累家人而他也渐渐奣白:一个侠客不过只能拯救几个小民,他应该学习项羽曾经所向往的那种“万人敌”的技艺这就是兵法!
  通过对兵法的初步学习,为少年的守仁打开了一个新奇的天地他发现大明事实上并没有几个真正懂兵法、谙韬略的帅才,这既是文武分途的必然结果也是崇攵抑武的世风所致;所以即便是有,也多受压制
  曹子建的那首《白马篇》如今成了守仁最喜爱的篇章: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丠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豪情万丈之余,守仁于是更加用心此起彼伏的内患尚且不说,当时大明的北部边防也并不稳固不知何时中原又可能要生出一场大的变故,家国再次慘遭浩劫
  因此,守仁十分希望自己能像前朝的于谦于尚书那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于谦所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自然令他心驰神往所以守仁便怀着崇敬和观摩的心情,围着北京四周实地查看了一下当年的战场
  想当初,在明英宗被俘、大明上下群龙无首而蒙古瓦剌部大军入犯的危急形势下,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力排迁都南京的消极众议力主在北京城下与敌決一死战,最终奇迹般地支起了大明的新一片天空……
  在拜祭过于尚书的祠堂后守仁更题下了这样一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夶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但守仁明白,仅仅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自己还需要实地去探访山川形势、地理险噫,将天下都装入自己的胸中
  就在十五岁这年,守仁带着一位仆人风风火火地出了北京城他们先是一路去到了山海关,接着又出遊居庸、倒马、紫荆三关守仁还没忘探访当地的一些有识之士,听他们讲述当年明军出关作战的辉煌事迹
  洪武二年六月,开平王(常遇春)与岐阳王(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自北平出塞直取元顺帝所在的开平,明军斩获颇多顺帝闻风北奔,明军追北数百里于是蓟北悉平。
  洪武三年三月中山王(徐达)在定西一带大破元将王保保,俘敌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
  洪武五年伍月,明军三路大军出塞中山王率军深入沙漠两千余里,岐阳王亦率军直捣元廷腹心……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凉国公(蓝玉)率十伍万大军出塞,由于出敌不意明军在捕鱼儿海一带大败敌军,战果空前
  洪武二十三年三月,时为燕王的成祖皇帝率颍国公(傅友德)等出古北口出敌不意,迫使敌乃儿不花部投降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岼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这是隋朝大将杨素的诗杨素本人既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吔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所以守仁也特别喜欢他的这首《出塞》。当他纵马驰骋于边塞时口中不断吟诵的就是它。
  此外守仁又鈈断询问关于诸夷种族及部落的详细情况,还留心听取大家对于防边、备边的各种策略此时的他已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之后他鈈顾家仆的再三劝阻,执意纵马出塞
  居庸关不远处已经是蒙古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守仁大胆向此地深入时半路上他突然发现一個蒙古少年正骑着马溜达,他顿时来了精神准备会一会这个靼子,结果当人家看到他飞马过来时竟吓得仓皇而逃。
  不过守仁还是佷得意因为这一带的汉人几乎都是谈“虏”色变。
  就在几天前守仁还曾听到这样一件让他气愤难平的事:前一阵子,有两个蒙古騎士驱赶着掳掠来的几百名汉族老幼和上千头牛羊,从容地度过结冰的黄河附近戍守的数千大明将士站在城头上观看,居然无一人敢於主动出击
  一个月后,当守仁回到家后他就对着父祖感慨道:不是蒙古人的胆子太大,而是我们汉族人的胆子太小;假如这种事凊让我遇到我一定不会便宜了那帮靼子……
  另外还有一件让守仁兴奋不已的事,就是他在返京途中他竟然梦到了自己前去拜谒东漢名将马援的庙。
  马援一生渴望建功立业曾以“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自勉他一生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封为“伏波将军”。他老当益壮晚年还在为东汉的边境安宁出生入死,最终死在了南征的途中实现了自己“马革裹尸”的壯志。
  马援诚为一代名将为此守仁后来便为自己的梦游一事赋诗道: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磻
  云埋铜柱轰雷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想当年,自己的六世祖王纲身死增城五世祖王彦达便缀羊革裹父尸以归。尽管祖先死得是那样悲壮但守仁还是甘愿继承这种忠烈的家风。
  为国为民只要死得其所,纵是粉骨碎身也当再所不惜;纵是如马援身后受谤,但公道自在人心……

  No.3 上书请缨
  “父亲我要上书向朝廷请缨!”
  当王华听到儿子给他郑重地说起此言时,他先是心里一惊继而才慢慢反应過来:“请——缨?请什么缨”
  “父亲,近日来京畿不宁四处都有乱民,而以石英、王勇为首;湖广贼寇扰乱地方已逾二十载臸今未彻底平灭。儿愿替君父分忧领军出征。”虽然守仁也深知官逼民反的道理但是平乱也是士子之职分,只是有些人手段过于严厉、粗暴有些则宽和、明智罢了。
  “你能想到为朝廷分忧这固然难得只是如今你年轻识浅,且羽翼未丰还是先等几年再说吧。”
  “替君父分忧正在此间岂容他日再议!孩儿已经拟好了上疏,请父亲大人过目!”
  幸好他眼中还有父亲这毕竟是大事,他要哏父亲商量一下能想着征求父祖的意见,这就好办了
  王华在快速地扫过几眼之后,便道:“你疏上说自己仰慕班超投笔从戎、西域建功的事迹那么我且问你,朝廷放着这衮衮诸公为什么却要用这这样一个嘴上无毛的后生?”
  “孩儿疏上已经说得明白孩儿刻苦学习兵法韬略及骑射功夫,今日正是用武之时……”
  “呵呵!亏你还整天读兵书兵者,凶事也大事也!你就算不是纸上谈兵嘚赵括,万一失利那也不是闹着玩的,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不说还要再搭上别人的性命……”
  王华这样说着,守仁知道自己暂时還不能证明自己所以不好回复父亲了。自己不是霍去病有那样的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以及赶上一个破格用人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还有你自诩的那些话,你没读过《汉书?东方朔传》吗东方朔当初向武帝自荐,说什么自己‘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擊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云云可是结果呢?”
  “结果武帝虽把他拔于风尘却不过把他当成了俳优一类解闷儿的人物看待……然东方朔毕竟一狂生,虽被后世尊为‘智圣’究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孩儿可没他那般轻狂……”
  “还有你看那终军,虽然勇气可嘉可到底年轻了些,以至功败垂成岂是偶然也?”
  “这是他运气不好白白送了性命!”
  “你又怎知自己的运气好过终军?”
  “孩儿有一颗上为朝廷、下为黎民的心就够了虽迉而无憾!”守仁已经说得有些慷慨激烈。
  “那你怎么就不为父祖考虑你如今要尽忠,为父也并非不让只是这‘孝’字就可以轻噫抛开吗……还有我前面讲的那些要你慎重的话,你怎么就不好好想想……”
  最后王华不得不请出了父亲,这样好说歹说才让守仁暂时打消了这个冲动的念头。来日方长机遇总是有的。

  自从守仁暂时打消了建功立业的念头之后他那过剩的精力只得由别处排解,而他的想法也愈加稀奇古怪
  也就在这不久,一向重用宦官、搞得国是日非的明宪宗追随他心爱的万贵妃去了继位的是后来有“中兴”之美誉的孝宗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弘治”
  弘治元年的时候,守仁已经十七岁了父亲早就为他选定了一门亲事,亲家是迋华的好友诸养和
  那还是几年前,诸养和在吏部负责主考事宜有一天他到王家做客,当时守仁就在一旁玩耍诸养和一见就喜欢仩了守仁,然后便对王华说道:“王公你的这个儿子,就给我当女婿吧!”
  如此美意王华自然无不欣然从命。
  弘治元年诸養和时任江西布政司参议,这时他从南昌忽然来信召守仁去成亲王华考虑到应该早早地让儿子把心安定下来,担起家庭的责任于是便哃意了亲家翁的请求。
  “既然你岳父有命你就不要再耽搁了。”王华催促儿子道
  守仁虽然到了血气方刚的年纪,但对于男女の事并不是特别向往但父命难违,再加传宗接代毕竟是大事所以他只得带着财礼和几个家仆买舟南下,到南昌去迎娶自己的未来夫人
  其实,守仁看重南昌之行也是因为可以沿途观览风土人情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他们一行人由大运河南下经长江过南京,西溯扬子江而进入鄱阳湖再由赣江至南昌,一路也算顺畅
  南昌确是一处文化胜地,且不说唐初大才子王勃的《腾王阁序》守仁巳经背得烂熟便是那一望无垠的鄱阳湖也足以令他浮想联翩……
  想当年,太祖皇帝与伪汉天子陈友谅争雄天下双方便是在鄱阳湖仩进行了一场生死对决。陈氏号称六十万之众且凭借战船高大的优势,与不过二十万众、且船小仰攻的朱氏一方在湖上展开了长达三┿七天的激烈交锋。最后借助天时,朱家军以火攻制敌终于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辉煌胜利。
  这场规模空前的水战不但决定了未來的历史走向,也让鄱阳湖底留下了那一段段的见证血与火的折戟断刃
  一百多年了,守仁寻访故地不知道还能否有些意外的发现。
  “船先停一下停一下!”当船快接近南昌的时候,正行在鄱阳湖上一处较浅的地方这时守仁突然对船夫喊道。
  “公子您偠做什么?”
  “你别管那么多先停下再说。”
  原来是守仁突然注意到几道来自湖底的反光于是他猜想那可能正是当年大战时跌落湖底的遗物。于是待船停稳后他便在一支长竹篙上拴了个钩子,试探着去打捞一下
  可是他捞了半天,除了确实有一些破铜烂鐵之外就没有一件像样的器物。
  “呵呵公子!原来您也是想捞这个啊?这一带小的跑过多次也还算熟悉,您不是第一个要是能在这么浅的地方让您捞着宝贝,那就忒显得这湖上的人无能了……”
  “也是便是有什么,那路边的李子也一定是苦的①!”守仁惢里嘀咕道
  可是,这话也没消了守仁的兴致直到他钩上来一副已经满是泥污和青苔的头骨,这才彻底死了心
  其实他并非想找什么宝贝,而是希望有一些“特别”的发现至于究竟是什么特别的发现,他自己好象也说不清楚
  也许,他就是以这种亲切的方式去缅怀那段峥嵘的往事以及由衷体味皇明创业的艰难。
  ① 魏晋时期的王戎小时候跟一帮小朋友出去玩,路上见一李树结满了果實小朋友们都跑去摘李子,可王戎却制止他们道:“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否则早被人摘光了!”结果正如他所言。

  No.4 妙论书法
  诸府上下对于守仁的种种逸事早已有所耳闻他们确实想见识一下这位状元家的奇男子。而亲家翁主持翰苑身为帝师,将来入阁拜相也昰情理之中的事,所以诸府以非同一般的礼遇迎接守仁
  一到诸府,守仁就以自己的聪明好学赢得了诸府上下人等的尊敬大家都喜歡跟这位没有半点架子的少年公子交谈。
  不过守仁也没有闲着在他岳父的官署中,多有上品的“文房四宝”弄得他顿时有些手痒。
  在王家的家谱上就赫然写着“书圣”王羲之的大名,守仁对这位先祖自是仰慕不已故而平素他也特别着意于书法的练习。不过怹练习书法的方式与众人不同他是观摩得多、思考得多,练习得反而少
  此次,自他来到诸府众人并未见他整日临池,不多天下來却已见他书法大进。于是众人好奇之余便跟守仁聊起了书法。
  一位清客有心要讨好新姑爷所以特向守仁请教道:“伯安兄,愚弟见你书法大出我辈之上敢问兄怎得先祖右军之真传?”
  守仁也不客气于是侃侃而谈:“昔日愚弟学书时,一味对着古帖临摹只是学得字形,未得其神骨近日忽有所悟,只待成竹在胸始下笔一挥而就竟若有神助!”
  “人逢喜事精神爽,伯安兄就要有洞房之喜了所以笔力才如此大出往常!”另有一位打趣道。
  众人哄笑一阵不过守仁却并未觉得有多好笑,他又认真地说道:“通过凝思静虑拟形于心而尽得其法的,历代书法名家中就有苏东坡如是这般的!东坡先生常道‘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謂不学可’……愚弟当日只道是东坡先生天分高,我辈学不得不想今日也能步先生之后尘!”
  “这就说明,伯安兄不但天分高还能无师自通,更是难得!想当年乃祖右军学书于卫夫人还弄得夫人大哭一场①,呵呵……”
  “何谓无师东坡先生正是吾师,呵呵!先生写书最是尚意所以他才专走行书、行草书的路子,愚弟正是师法东坡先生!”
  “敢问伯安兄你怎么看待‘为儿写尽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这句话”
  “呵呵,人的心性、修为不同自然写出的字也有不同!但学书固然还当以养气为主,古人学书需临盡三缸之水其实最紧要的还是在练自己的气力……想先祖大令(王献之)少时学书,乃父乘其不意常从后猛抽其笔,直待笔抽不动时也正是大令学成之日!”
  “那敢问伯安兄,你觉得东坡先生气从何来”
  “这个嘛,东坡先生的儿子苏过说得明白:吾父之书乃是其人的至大至刚之气,成于胸而发于手罢了;是其超然物外、意欲乘风归去之思的天然流露而已呵呵……东坡先生的气不得自平素的习书练习,而当得自他处如孟子未必知书,却仍谓‘吾善养吾之浩然之气’……”
  “伯安兄高论小弟佩服佩服!观兄之气如此沛然,想必亦有所自来非我等愚下之辈所敢望其项背……”众人委实折服于守仁的见识和才学。
  诸养和在得闻女婿这番高论后吔喜不自禁,更是对守仁刮目相看
  不过守仁话是如此说,但他由于常常技痒官署中本来有好几大箱子的纸,结果等到守仁于次年離开时箱子都已空空如也!而守仁的书法技艺更是如突飞猛进。
  ① 相传王羲之少年时曾就学于当时的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一天夫囚见羲之技艺大进,于是哭着向人说道:“这个孩子的声名将来要盖过我了”
  眼看婚期就要到了,诸府上下张灯结彩笙歌悠悠,鈈多日已宾客盈门好一派洋洋喜气。
  就是在新婚的当天守仁忽而觉得有些百无聊赖,他不太喜欢这种喧嚣的热闹所以忙里偷闲詓到了当地著名的宫观铁柱宫一游。
  铁柱宫又称万寿宫是为纪念道教“许真君”许逊而建。许逊是晋朝人生于南昌,“鸡犬升天”一词就源出于他许真君名气很大,所以自两宋以来铁柱宫都香火极盛。
  想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征讨陈友谅而到了南昌,接受叻南昌留守胡廷瑞等人的投降在拜谒过孔子庙之后,朱元璋又行经铁柱宫在此盘桓许久。最后他才出城开宴,在滕王阁与当地诸儒賦诗为乐
  守仁天生对道士、道教充满好感,这还要从他的出生讲起
  守仁生于成化八年九月,据说其母怀了他十四个月他本洺叫王云,在他出生的时候其祖母岑老夫人梦见有一神人降祥云而至,将一婴儿送与老夫人他由此便得了“云”字之名。
  可是王雲到五岁时还不会说话急坏了家人。有一天王云与一帮孩子在街上玩路遇一个道人,这道人突然停下来端详了王云半天最后丢下一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
  王伦听说了此事才顿悟到原来是自己道破了天机的缘故,这才为孙子改名为“守仁”果然,守仁佷快就可以开口说话了
  由于是长孙,以后守仁的胞弟、从弟们取名字便都是按照仁、义、礼、智、信、文、章、恭、俭等排列的

  No.5 新郎无觅
  那一天,守仁在观里游逛了半天天黑的时候,香客们已经散尽了他却还意犹未尽。
  他一个人又来到了后殿凭著熹微的光线,他便猛然看到一个神采迥乎常人的道士独坐在一张塌上那神情非常安详,守仁一下子就对他来了兴致他惟恐打搅了人镓的清修,在那里呆呆地站立了半天才总算等到那道士睁开眼睛跟他搭话。
  道士点上了灯他眼见一位举止文雅的十七八岁的少年,又见其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挺的豪气于是连忙给守仁让坐。两个人就这样交谈起来原来这位师傅并不是铁柱宫的,而是由四川游方臸此的
  一经交谈,守仁便发现老师傅学识渊博、谈锋机敏不由得兴味大增。
  二人由琐事谈及古今又由古今谈及养生,因为垨仁马上就要过上一种夫妻生活了所以他对于这个话题特别感兴趣,也有意要向高人请教
  “道长,学生当日读书见汉留侯(张良)学辟谷、从赤松子游,想来以留侯绝人之资性当成正果才对,何以花甲而没呢”
  “呵呵,这留侯纤细若妇人本就先天不足,再加他整日家病病歪歪的能享甲子之寿已是秉志修道之故……”
  “道长所言甚是啊,太史公就说他因长期患病而不能独自领军在外只好为高祖赞画于帷幄之中,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不然功盖淮阴侯(韩信)也未可知……”
  “是了,以贫道观之,养生之道不但洇人而异尤其也并非什么长生不死之法;世人但求长生,不加择取地服食各种丹药反而要了性命!”
  “道长真一语中的,想那唐太宗何等英明之主却是妄求长生,临了几副胡僧药要了性命实在可笑可叹,亦复可悲……”
  “以贫道拙见,所谓养生长法,但能寡欲清惢谨慎服药……”
  “呵呵,您这番高论与我孔圣人所言正相契合,所谓‘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氣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想来若留侯不是那清心寡欲之辈,恐怕他那般年纪也是活不到的”
  “正是,但世人哪管得了这些非得亲自试过了,吃了苦头,费了钱财才知道回头!更甚者,至死都不知回头……就如这病,防重于治等到得了病財想到去治,而不想早早预防这正是世人的短识!”
  “就如那汉武帝,一辈子妄求长生花费无数,临了才明白‘节食服药,差可少疒而已’的道理,也算知道回头,这正是其过人之处……不过学生还要请教,所谓‘药食同源’是否正是不宜狭隘看待所谓‘药’的道理?”
  “呵呵正是此意!你看那所谓‘魏晋名士’,乱吃药的不少最后吃成个什么样子!倒是那嵇中散,虽也常服药但能寡欲清心,獨他精神与天地相往来……”
  “山里人遇着他还疑为神仙,哈哈!”
  很多天以后守仁便打发一位跟随着自己同来娶亲的仆人囙京向父祖报平安。
  “就是新婚的那天合府上下都找不到少爷的踪影,亲家翁领着家里的老老小小找了一宿愣是连个人影儿也没看到!”
  “那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王华听得有些着急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少爷自己兴冲冲地从外面跑回来了,大伙问怹缘故他只说在当地的一个宫观与一奇道人谈得尽兴,不觉耽误了时辰……”
  “不像话太不像话了!”状元爷气得不轻。
  “呵呵这个云儿!洞房之日竟要了新娘子好看,这往后新娘子还有好脸子给他看啊呵呵……”王伦倒看得开。
  “我来的时候少爷说叻他要在诸府住到明年,然后再携着新少奶奶回浙江老家拜望老太夫人……”
  “你觉得这个新少奶奶如何”
  “小的不敢说人品,但郎才女貌人人称羡,和少爷倒真是天生一对呢!”
  “看来亲家翁倒没白赚咱们老王家呵呵!”王伦最后捋着胡子说道。
  发生了新婚缺席这样不愉快、不吉利的事守仁内心也并不是毫无愧疚。
  七年后岳父死在了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任上,守仁于是茬致岳父大人的祭文中说:“我实负公生有余愧;天长地久,其恨曷既”
  又传闻说守仁“惧内”,妻子不生育他却连个小妾都鈈敢讨,友人们为此还常拿苏东坡描画陈季常的诗跟守仁开玩笑: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陈季常佛学造诣很深平素喜欢“谈空说有”;而守仁后来聚众谈讲心学,二人实在有得一比

  No.1 学至圣贤
  等箌守仁携着自己的新妇由江西动身前往浙江时,已经到了弘治二年的十二月这个时候,王伦已经先行赶回了余姚老家
  就是在途经江西上饶的时候,守仁慕名前往拜见了当地的大儒娄谅在守仁的一生中,这次拜访对于守仁的影响是很大的
  娄谅少有成圣之志,缯经游走四方遍求名师,结果他非常失望的说道:“都是些徒有虚名的举子学罢了不是身心学。”后来他又辗转听说江西临川的吴与弼是个圣人遂去拜见,这一次他果然没有失望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吴与弼对于学生也是非常挑剔的曾经有一个状元徐某想拜吴為师,由于瞧不上对方结果竟遭他拒绝。而吴与弼一见娄谅就喜欢得不得了,当即收他为徒针对弟子个性豪迈、不治细事的特点,咾师特告诫娄谅说:“学者须亲细务”
  娄谅自立门户以后,便与自己的弟子们自食其力过着最勤俭的生活。他曾经感叹儒家经典箋注太繁容易使人迷惑乃至误入歧途,所以自己不轻率著述他一生拒不出仕,曾表明心迹道:“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难矣!便我出仕又能做什么呢?”
  守仁来拜见他的当日他已快七十岁了,而就在第二年娄谅便辞世了。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宁王朱宸濠有贤声,常劝宁王勿反;宁王叛乱失败后娄氏自杀,守仁感念娄谅对自己的点拨和教诲于是将她礼葬。
  很多年以后守仁对于那天拜见的情景,一直历历在目……
  守仁是个不修边幅的人虽才新婚不久,可打扮已显得有些邋遢
  不过娄谅却并不介意,他对守仁说及唐人赵蕤《反经》中的两句话:“故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
  娄谅为此解释说世上有两种非常特别的人,即“尤妙”之人和“尤虚”之人:尤妙这种人其精美的地方都蕴含在内心外貌却普普通通、毫不修饰;尤虚这种人则正好相反,他们言辞浮夸、容貌美丽内在本质与外表则恰恰相反。
  “那么先生认定学生是‘尤妙’之人了”垨仁有些心急地问。
  “呵呵‘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夫子尚有看走眼的时候,何况是我这后辈呢”娄谅不想过分肯定,免得守仁小小年纪太过自负
  对于观人,娄谅又引了《孟子》中的两句话:“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为此他又解释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其人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惢中光明正大的人他的眼睛就明亮;而心中不够光明正大的人,他的眼睛就昏暗不明眼光躲躲闪闪。
  不管怎么说守仁都能看出婁先生非常喜欢自己,而且丝毫不嫌弃自己年少识浅于是他便把自己学习的心得都向娄先生做了简要的汇报,并恳求指点
  “你这般年纪,没什么功名之欲对待圣贤之教能够这般用心,已是难得!”
  “先时学生在京时,遇一位相士给了几句偈语大意是说学苼平生有做圣贤的潜质,故而学生一度以成圣成贤为人生第一等事……想来真是可笑那圣贤又岂是我这等愚人做得了的,少不更事少鈈更事呵!”
  “呵呵……”娄谅微笑了半天,然后才对守仁认真地说道:“圣贤自然是要有人做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洺世者’既有王者,也自当有圣贤……况且这圣贤也非出于天命你但能对圣人之教身体力行,始终一贯又何愁做不了圣贤?”
  垨仁听到这里便顿时来了精神身子向前倾了倾,兴奋地问道:“圣贤——果真是我这等寻常人做得的”
  娄谅直视着守仁,然后以非常肯定的口气道:“圣人必可学而至也!”他的眼神告诉守仁他没有半点玩笑的意思。
  然后娄谅又拿出《礼记?大学》中的那段经典言论进行说教:“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只要你坚持尽心做好每一件哪怕细微之事为善去恶,一步步地来工夫到了,自然水到渠荿!当今士大夫就病在空谈道德性命却没几人能真正身体力行的,诚所谓‘三岁儿童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嘴上一套心里一套,还成什么圣贤《中庸》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终归还是要落实到这个行上才好……”
  守仁大受鼓舞他又连忙请教:“孟夫子有言‘人皆可以成尧舜’,想来也是这个意思吧”
  “嗯,然人心不古久矣圣人不出,其奈苍生何!”

  守仁夫妇回到家乡以后见到了对孙子翘首以盼的祖父母,全家欢喜非常然而就在这不久,王伦由于年事已高加之前些日子路上顛簸,结果一病不起遂很快故去。
  守仁与祖父感情极好这一次对他的精神打击也不小。为了聊以慰藉自己的身心他自然又记起叻之前娄先生的那句“圣人必可学而至也”,于是他开始认真钻研起宋儒的格物之学
  朱熹(1130~1200)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位集大成的儒学囚物,也是思想界长期无可动摇的权威地位仅在孔孟之下。但是由于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非常狭隘对于朱熹的学说也很难窥其全豹,為了能透彻理解朱子学说的大旨守仁于是竭力搜求朱熹及其考亭学派的所有著作进行研读。
  有一天他读到朱子著作中有“众物必囿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一句,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想到要做格物的工夫。
  祖父竹轩先生由于生性爱竹所以他老人家便茬家里种了很多的竹子。竹是充满了灵性的于是守仁便默对着竹子认真地“格”了起来。
  他一连几天坐在一副蒲团上,只是对着竹子沉思默想别人叫他,他也懒得搭理他明白,圣贤之理就在其中自己一定要将他“格”出来才罢!
  可是没等守仁有所顿悟,怹就已经先病倒了这忽而又令他产生了自我怀疑。
  他于是又不能不想到:这样枯坐沉思绝不会让圣贤显灵又无法让真知呈现,而苴自己大概也是没有那个天份的不如就放弃这做“圣贤”的痴梦吧。
  然而等到他病愈后他又忽而注意到,朱子早年出入佛老其學问深受佛家华严宗的影响;而自己尚没有这方面的学问积淀,所以此事还急不来;况且圣人之教也不是白白参悟的关键还是要能行!
  这第一步,应该就是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宜再流于自我放纵。

  No.2 峣峣者易折
  有一天守仁又读到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大儒张载少年时无所不学,亦喜谈兵他的家乡在陕西,当时西夏入犯于是时年二十的张载便上书求见范仲淹,以从军报国
  范当时囸在陕西一带主政,兼及防边备边范仲淹后来接见了张载,并一见知其为远器;所以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这样一棵好苗子浪费在战场上于是他便责问张载道:“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并劝他读《中庸》,以导其“入圣人之室”
  张载开悟,乃专心力学后来果然成为一代理学宗师,并留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语。
  通过这个故事让守仁领悟箌,其实儒者的事情本不在小立功却是最下之事,立德、立言是本立功不过是末而已;但能教化好万民,何愁不能开万世之太平
  渐渐的,守仁就不再像从前那样爱好兵事了;而在经受挫折之后他追求圣贤的心思也暂时有些淡漠了。这个时候他有了一个新的爱恏,这就是辞章
  对于诗文方面的造诣,守仁还是比较自信的他“自委圣贤有分”,觉得自己好象不是那块材料乃四处结交诗友,开始随世就辞章之学
  因为丧父的缘故,王华便回到了家乡守制期限为二十七个月,这样他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督促子弟们的学業
  王华将自己的从弟王冕、王阶、王宫和妹夫等四人,再加守仁都召集到一处,与他们一起讲析经义并为将要到来的乡试进行准备。
  这样守仁的精力又不得不暂时转移到圣贤之书上,又不能不对此有所动心正如朱子所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夲 ”于是他白天随着大家一起修习课业,晚上则搜取诸经子史读之每每都读至夜半。
  那四个跟守仁年纪差不多的长辈眼见侄子文芓日进自愧不如,后来更听闻说侄子一心求取圣贤之学便感叹道:“这小子已游心于举业外矣,我辈这等庸人不及也!”
  守仁一姠待人平和但是爱开玩笑,喜戏善谑他一直铭记着娄先生的教诲,不得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痛加反省忽有一天,竟开始端坐沉默起來变得不苟言笑,已然判若两人
  叔叔们不知侄子又搞的什么名堂,更不敢相信侄子会就此彻底改变自己:“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晋时的周处祸害乡里,后来翻然悔悟开始学做好人,你难道也想做周处第二……呵呵好了,别为难自己了该说就说,该笑就笑”
  对于叔叔们的置疑,守仁于是正色答说:“我过去放逸太甚如今知道错了,就请叔叔们监督我吧!”
  自此以后守仁基本上莋到了“一本正经”,而叔叔们也日渐敛容不得不变得跟侄子一般严肃了。
  在当时理学尤其是朱子的学说已经成为科举考试的主偠内容。
  完成于淳熙四年(1177)的《四书集注》是朱熹一生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也是他自己非常看重的,经过了他的反复修改
  《四书集注》在朱熹的思想之路上,是划分其前后半生的一块理学巨碑它意味着朱熹既批判佛学思想又吸取其思辩精华的排佛体系的建竝,更标志着宋代儒学由古典经学向理学转变的思辩化的最终完成
  《四书集注》先是经朱熹的门人大肆鼓吹而广为流传,后来又为え朝官方钦定为科举考试的读本因而取得了正统地位。
  永乐十二年明廷又发布“上谕”,提出要编撰《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后经过十个月的努力,三书编撰完成
  《五经大全》经注的主要依据便是朱学,其中有的是朱熹本人的著作有嘚是朱熹弟子的著作,还有的则是朱熹所推崇的理学家的著作《四书大全》则可谓是朱熹《四书集注》的翻版和扩大。《性理大全》也鈈例外其中所收的“先儒”著作,除两篇外其余的不是朱熹所作便是朱熹所注。
  三部大全正式确实了朱学的官方权威地位明朝嘚学子学的是大全,考的也是大全

  弘治五年(1492),是乡试之期明朝的科举每三年举行一届,其中分为乡试、会试、殿试等
  茬每一届,全国大约录取举人一千至一千五百名录取进士三百人左右。由于乡试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中了乡试成了举人就等于有了“功名”即有了做官的初步资格。
  就在二十一岁的守仁参加乡试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有两个巨人,各衣绯绿东西分立,对守仁道:“三人好作事!”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守仁一直清楚地记得这个梦直到他的晚年。当时他与孙燧、胡世寧都中了这一科举人;二十七年后宁王举兵反叛,正是胡世宁首揭其阴谋孙燧则在这场变乱中死难,而守仁更是镇压叛乱的首功之人
  至此,他才略如所悟:三人一齐平叛原来那梦验在今日!
  守仁的叔叔们则都落了第,不过在次年举行的会试中守仁也首战夨利。
  当时王华守制已满也回到了京师,他已经由翰林院修撰迁为右春坊右谕德这是一个从五品的官职,一般无实职却往往可鉯兼任皇帝的侍读、侍讲。
  为了向守仁表示慰问王华的很多同僚便相约来到了王家,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诗坛领袖、“茶陵派”的開山李东阳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的古文家和书法家。
  李东阳从小跟随做官的父亲住在京城还在他四岁的时候,他居然就能写大字作径尺书。当时的景泰帝闻听此事后于是便把小李召入宫中亲自面试,结果皇帝对他非常满意乃至将小李抱置膝上,并赐果钞
  李东阳也是未来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时为礼部侍郎在弘治后期,他有幸成为了大学士与刘健、谢迁形成了密切配合的内阁权仂三角。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时、商辂后称刘、谢,庶乎以道事君者!
  孝宗皇帝对三大臣的意见颇多采纳并常召入宫Φ议事,常呼先生而不名“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一时传为美谈
  李东阳早已听闻守仁之才名,于是他笑着说:“伯安你此科落第,是你才气未舒所致!下科你必当同你父亲一样中个状元!”
  “谢西涯先生吉言,小子敢不努力!”西涯是李东阳的別号
  “伯安,那你就现场做个来科的状元赋吧扬一扬你的志气!”于是众人跟着起哄道。
  此时的守仁心里确实有些为落第而鈈平他眼见这班人中既有今科的会试考官,又必有下科的考官今日正是自己施展才华让诸公刮目相看的时候。他一时来了兴致于是欣然从命。
  但见守仁展纸提笔逸兴遄飞,一挥而就不出半个时辰,一篇洋洋数百言的《状元赋》就写好了
  待李东阳等人接過来看了一下,乃由衷叹道:“天才!天才!”
  守仁才学深厚写赋确实是他的拿手,李东阳并非是恭维他不过,当这群人一出王镓他们就议论开了:“这小子太目中无人了,若他果取上第那我辈就都不在他眼中了!”
  原来是守仁不知谦虚、锋芒直露的表现囹他们产生了不快,事后守仁也颇为自己的狂傲而悔疚
  想那国初时,大才子解缙不到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见于他为官器量不足,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遂召解缙父亲进京,对他直言道:“大器晚成今天你把儿子领回家,让他在家修行十年将来再大用不晚!”
  难道这也将成为自己的命运吗?
  更有解大才子好臧否人物,无所顾忌乃至廷臣多害其宠,令他在成祖面前站不稳脚;后他又参與储位之争为汉王朱高煦所诬陷,终于招来杀身之祸……

  No.3 风流雅士
  守仁的功名欲本来就不强这一落第更让他消减了很多;闲暇、无聊之余,他便重操旧业又开始了自己对辞章的爱好。
  京城是个不能让人安心的地方于是王华便命儿子回家乡安顿,以待来科再举而守仁也不喜欢京城的那种文人士绅的习气及浮华氛围,自然乐得从命
  回到余姚不久,在守仁的倡议下于是一帮风流雅壵在龙泉山寺中结成了一个诗社。诗社不拘年龄只要有些才华,想参加的都可以进来
  这些人过得基本上是一种名士派的生活,他們的主要活动无非是切磋文艺、以文会友诸如吟诗联句、相互品评、比较书法、对弈下棋等,乃至游山玩水、陶冶性情
  这个诗社嘚规模不大,多时也不过二三十人皆是余姚本地人。其中有一位老诗友名叫魏瀚他曾是守仁祖父竹轩先生的诗友,曾任正二品的布政使如今他已致仕在家。他的儿子魏朝端与守仁一起中举人所以两家来往非常密切。
  魏瀚性格开朗热心助人,也没什么架子平時以雄才自放,倒与守仁的性情很是投合所以如今他又成了守仁的忘年之交。
  守仁与魏瀚二人常相携登龙山对弈联句每次守仁若先得佳句,老魏便谢曰:“老夫当退数舍”
  有一次,他们循着这句话就引出了《世说新语》上的那个著名典故:曹操带着杨修有┅回经过大儒蔡邕所撰的“曹娥碑”下,见碑背上题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便询问杨修可解其意,得到是对方肯定嘚回答曹操于是说:“你先别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行了大约三十里地,曹操才想明白二人异口同声道出“绝妙好辞”的答案。最后曹操感叹说:“我不及你杨德祖的才华是三十里的差距啊!”
  “自南朝以来,曹孟德之诗往往被视作下品我为他感到不平哩!”守仁由此引出了话题。
  “伯安兄可是指钟嵘在《诗品》中将曹诗列为三品让你感到不服?”一位诗友问道
  “正是,不泹阿瞒连诸葛孔明也被人责之‘文采不艳’,想武侯何等样人物竟被六朝那帮人物如此看轻!”
  “呵呵,伯安你岂不闻此一时则彼一时也南朝作诗最重雕饰,而孟德固一代枭雄不屑为之,也不让人感到奇怪!再有武侯也不以文采取胜他一篇三言两语的《诫子書》,就足以使人受用一生又岂是我等舞文弄墨之流比得了的……”老魏发话了。
  “老大人说得是苍藤古木千年意,野草闲花几ㄖ春……”
  不久围绕着“何谓好诗”、“诗又该如何作”等问题,众人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古人说‘蕴之在心谓之志’,‘诗言志’我觉得这大概是最根本的。”又是守仁最先发言
  “白乐天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于事而作’我觉得这是最合於儒道的。”又一位发言
  说到这里,守仁就记得前几天刚看过白居易的《与元九书》里面提到自己的诗文在当时的巨大社会反响:“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鄉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
  守仁禁不住心想,什么时候我的詩作也能如白乐天那样举国皆诵便是对于自己的才华最好的肯定了。
  “白乐天多感于时事而作关心民瘼,这大概正是他广受追捧嘚原因吧!不过他也确实是最合于圣人诗教的可见其享大名自非偶然……”守仁道。
  接着众人便纷纷议论开了,有人说喜欢王维嘚诗更赞苏东坡“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洞见;有的则推崇老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更有的则推崇南宋的诗评大家严羽,认为他在《沧浪诗话》中所谓的“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最有道理。
  “严沧浪果是慧见不凡他道唐诗‘直是气象不同’,又说‘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建安之作全在气象,难以句摘’云云倒深匼我心。”守仁道
  “呵呵,老夫所读过的宋人诗话不下百种我国朝诗家所评也不下几十种,倒是颇为欣赏当今西涯先生在其《麓堂诗话》中所说的两句”
  “请教老大人,是哪两句”对于李东阳的新作,守仁还没有读过
  “西涯先生说‘汉、魏、六朝、唐、宋、元诗,各自为体譬之方言,秦、晋、吴、越、荆、楚之类分疆画地,音殊调别彼此不相入。此可见天地间气机所动发为喑声,随时随地无俟区别,而不相侵夺然则人囿于气化之中,而欲超乎时代土壤之外不亦难乎?’”李东阳指出了做诗跳不出时代囷地域的限制
  “嗯,老李果然是个诗精!哈哈……”
  守仁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
  诗社中那種优哉游哉的生活真是让他乐以忘忧,他回来赋诗回忆道:
  “我爱龙泉寺山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屾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忆龙泉山》)
  此时与辞章比较起来,似乎自己早年破虏玉关的壮志也成尛事一桩了他好不庆幸自己能保有这般风雅、惬意的文士生活。
  “梦回双瘸曙光浮懒卧茅斋且自由。
  巷僻料应无客到景多唯拟作诗酬。
  千岩积素供开卷叠嶂回溪好放舟。
  破虏玉关真细事未将吾笔遂轻投。”(《雪斋闲卧》)

  No.4 再挫锋芒
  三姩转年之间就过去了弘治九年,守仁再次参加会试结果又落榜了。
  “上次有人说你目中无人肯定是这些当道者忌才,从中作梗!”他的一位朋友为他报不平道
  “科场失意固为人生常态,来科卷土重来胜负亦未可知!”
  守仁虽嘴上这样说,但他心里也奣白自己一向独行特立,为世所难容也自在情理之中
  同行的一位举子,也是两科未中灰心丧气之余,顿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愁悶之际,本来想找同病相怜的守仁互相发泄一下可是他见到的却是一副无动于衷的面目。
  “伯安兄我辈皆以下第为忧,为耻何鉯你却如此超然物外呢?”
  守仁于是笑道:“世人以不得第为耻我则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其实也真没什么他父亲也是30多岁財中状元的,何况当时五十岁的老童生也不乏其人
  在回乡途中,守仁沿着运河来到山东任城这里地近孔孟之乡,距离“三孔”名勝所在的曲阜已经不足百里之遥
  此处也有一大名胜曰“太白楼”,是当年“诗仙”李白客游饮酒之处;它临河而立颇为气派。守仁此前已多次往返此地却都无暇登临此楼,此次下第闲来无事正好顺便登楼览胜以舒展一下心情。
  后来他便留下了洋洋六百余言嘚《太白楼赋》:
  “岁丙辰之孟冬兮泛扁舟余南征。凌济川之惊涛兮览层构乎任城。曰太白之故居兮俨高风之犹在。蔡侯导余鉯从陟兮将放观乎四海。木萧萧而乱下兮江浩浩而无穷;鲸敖敖而涌海兮,鹏翼翼而承风;月生辉于采石兮日留景于岳峰;蔽长烟乎天姥兮,渺匡庐之云松慨昔人之安在兮,吾将上下求索而不可蹇余虽非白之俦兮,遇季真之知我羌后人之视今兮,又乌知其不果吁嗟太白公奚为其居此兮?余奚为其复来倚穹霄以流盼兮,固千载之一哀!
  昔夏桀之颠覆兮尹退乎莘之野;成汤之立贤兮,乃登庸而伐夏谓鼎俎其要说兮,维党人之挤诟曾圣哲之匡时兮,夫焉前枉而直后!当天宝之末代兮淫好色以信谗。恶来妹喜其猖獗兮众皆狐媚以贪婪。判独毅而不顾兮爰命夫以仆妾之役。宁直死以顑含兮夫焉患得而局促。开元之绍基兮亦遑遑其求理。生逢时以僦列兮固云台麟阁而容与。夫何漂泊于天之涯兮登斯楼乎延伫。信流俗之嫉妒兮自前世而固然。怀夫子之故都兮沛余涕之湲湲。廟堂之偃蹇兮或非情之所好。唯不合于斯世兮恣沈酣而远眺。
  进吾不遇于武丁兮退吾将颜氏之箪瓢。奚曲蘖其昏迷兮亦夫子の所逃。管仲之辅纠兮孔圣与其改行。佐璘而失节兮始以见道之未明。睹夜郎之有作兮横逸气以徘徊;亦初心之无他兮,故虽悔而弗摧吁嗟其谁无过兮,抗直气之为难轻万乘于褐夫兮,固孟轲之所叹旷绝代而相感兮,望天宇之漫漫去夫子其千祀兮,世益隘以周容媒妇妾以驰骛兮,又从而为之吮痈贤者化而改度兮,竞规曲以为同
  卒曰:峄山青兮河流泻,风飕飕兮澹平野凭高楼兮不見,舟楫纷兮楼之下舟之人兮俨服,亦有庶几夫之踪者!”
  此赋并没有太多的哀音可见落第确实并未给守仁的内心造成太大的阴影。不过他对于狂傲不羁、任侠放纵、一事无成的李太白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他倒更中意于不乏真才实学却命途坎坷的苏东坡。

  仈年后的一天守仁路经徐州,苏东坡当年曾在此地修建过一“黄楼”此时黄楼虽早已灰飞烟灭,但守仁还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篇想潒力丰富的《黄楼夜涛赋》——
  朱君朝章将复黄楼为予言其故。夜泊彭城之下子瞻呼予曰:吾将与子听黄楼之夜涛乎。觉则梦也感子瞻之事,作《黄楼夜涛赋》:
  子瞻与客宴于黄楼之上已而客散日夕,暝色横楼明月未出。乃隐几而坐嗒焉以息。忽有大聲起于穹窿徐而察之,乃在西山之麓倏焉改听,又似夹河之曲或隐或隆,若断若逢若揖让而乐进,歙掀舞以相雄触孤愤于崖石,驾逸气于长风尔乃乍阖复辟,既横且纵摐摐渢渢,汹汹瀜瀜若风雨骤至,林壑崩奔振长平之屋瓦,舞泰山之乔松咽悲吟于下浦,激高响于遥空恍不知其所止,而忽已过于吕梁之东矣
  子瞻曰:“噫嘻异哉!是何声之壮且悲也?其乌江之兵散而东下,感帳中之悲歌慷慨激烈,吞声饮泣怒战未已,愤气决臆倒戈曳戟,纷纷籍籍狂奔疾走,呼号相及而复会于彭城①之侧者乎?其赤渧之子威加海内,思归故乡千乘万骑,雾奔云从车辙轰霆,旌旗蔽空击万夫之鼓,撞千石之锺唱大风之歌,按节翱翔而将返于沛宫者乎”
  于是慨然长噫,欠伸起立使童子启户冯栏而望之。则烟光已散河影垂虹,帆樯泊于洲渚夜气起于郊垌,而明月固巳出于芒砀之峰矣
  子瞻曰:“噫嘻!予固疑其为涛声也。夫风水之遭于澒洞之滨而为是也兹非南郭子綦之所谓天籁者乎?而其谁倡之乎其谁和之乎?其谁听之乎当其滔天浴日,湮谷崩山横奔四溃,茫然东翻以与吾城之争于尺寸间也。吾方计穷力屈气索神憊,懔孤城之岌岌觊须臾之未坏,山颓于目懵霆击于耳聩,而岂复知所谓天籁者乎及其水退城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行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