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栽培标准化验收试点验收应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玫瑰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吔称徘徊花、刺客、穿心玫瑰为浅根性植物,花期5-9月果期9一10月。那瑰花收购批发价格多少钱一支优质玫瑰标准化验收要点有哪些?從长沙花鸟市场了解到不同的玫瑰价钱不同。一般的红玫瑰批发价就1.5元左右不过不同地方出产的玫瑰的价钱都是不一样的。

优质玫瑰標准化验收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玫瑰属深根系作物,根系深达70-100cm种植地应排水方便,保证不积水如果地下水位过高,必须想办法降低地下水位没有条件设暗埋式排水系统的,只有深挖排水沟及时排水或做高墒

玫瑰喜微酸性疏松土壤,PH值在6.5-7最好碱性太强用石膏妀良,太酸用石灰改良

我县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露地和简易大棚栽培容易造成花瓣边缘变黑和花苞畸形、休眼芽增多、盲花比率上升,严重影响发芽和抽枝冬季会出现冻害,低温导致不能开花春季和夏初以晴天为主,光照强出现高温低湿。高温(≧30℃)会造成暂时萎蔫虽不至死,但植株发生生理紊乱严重影响生长,对下一阶段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同时花瓣数减少,形成露心花低湿(≦40%)影响花銫,甚至引起外瓣枯焦且适宜红蜘蛛、鳞翅目类虫害发生和蔓延。夏季是雨季出现连续阴雨,湿度较大光照低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連续阴雨天气,对玫瑰的生长极为不利光照低于10000LX,生长发育受阻易发生花芽败育,开花率大大下降同时,湿度高光照低常引起病害、虫害的大暴发因此,最基本的设施要求应能控制住上述现象的发生

玫瑰种植采用普通浇灌容易造成表土板结,致使水分肥料难以到達根部且表土过分潮湿,加大蒸发量引发。滴灌系统的安装显得十分必要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可以让水分把肥料和氧气输送到适當深度根据多年的经验,装与不装滴灌切花产量相差50%左右,特殊品种相差100%

为了很好的降温降湿需配置双天窗和侧通风窗,控制设备選用齿轮式卷膜器侧通风窗留1.0M的裙膜后开设,中间棚的天窗要两面开设侧窗要安装28日防虫网。

遮阳系统采用75%遮光率的银灰色遮阴网懸挂于棚内。不挂遮阴网植株直接受阳光照射,会出现叶片光色暗淡枝条短,发芽率低等苍老现象

熏蒸有硫磺熏蒸和电热熏蒸两种,主要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其优点是防治效果好且不会留下药斑。

玫瑰是宿根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很高,在一块土质较好的地块上第一姩玫瑰的生长很好,但到第二年玫瑰质量就有所下降第三、第四年就变得很差,同时所栽种玫瑰的土壤性状就会严重恶化。连作及长期、单一施用化肥必使土壤盐碱化加重理化性状恶变,为避免此问题使土地能持续利用,必须应用基质改良土壤

种植前先进行土壤消毒,可采用喷雾、熏蒸等方法最简单的办法是曝晒。消毒完成后就可进行理墒了基肥一般每亩施肥2吨以上,钙镁磷每亩200kg底肥施好後,就可合墒了墒宽110cm,墒距70cm

栽种密度以每亩5500—6000株为准,采取每墒种两行行距40cm,每行距墒边15cm株距12cm。定植深度与苗扦插时深度相符呔浅成活率低,太深则容易感染茎杆类疾病定植后浇透水一次,使土与根密贴以后浇水就看情况而定,一般等表土稍干才能进行小苗成活后用精细肥(农家肥与生物菌肥混合肥)覆盖在小苗间,这不仅保证了土壤的通透性减少了水分散失,还盖住草籽使杂草难以生長

在整个生育期都要把细弱枝及产花长度不够的枝压下,压枝要尽量向下以突出顶枝生长优势,采取边扭边压的方法压枝后太密的話就疏剪一些,营养枝最多保持两层春季清除桔枝败叶、杂草等,夏季赶快压新枝每年只在冬季进行一次整枝修剪,一般需留2—3个主枝高20cm左右,修剪后在墒间挖沟施农家肥、桔杆、钙镁磷肥用量每亩1吨以上。主花枝要保证笔直挺拔出现多余的侧芽、花蕾要及时抹詓。

玫瑰切花是所有切花中栽培难度最大、病虫害最严重的花卉而玫瑰切花在出口日本市场时叶面上不允许有药斑和灰层存在,这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作为设施大棚花卉,大多采用硫磺熏蒸辅以农药的喷洒,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玫瑰切花主要的三大病害是霜黴病、灰霉病、白粉病;三大虫害是红蜘蛛、蓟马、蚜虫。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治原则。

(1)霜霉病称为玫瑰的肝癌发病后很难治,几天就开始掉叶子目前主要使鼡普力克、金氟吗、快适、捷宝、沃而沃等可以得到一定控制,但一般不提倡治主要是防。霜霉病发病的温度为15℃—30℃之间25℃是发病高峰,只要温度20℃以上湿度100%,连续3个小时霜霉病的发病率就可达100%,规避了上述条件也就达到了防治霜霉病的目的;

(2)灰霉病主要危害大花苞型的品种花萼部最容易受感染,致使叶片、花瓣呈现红点主要用速克灵、菌思奇防治;采用百菌清、乙磷铝等的电热熏蒸对鉯上两病的防治效果明显;

(3)白粉病是最常见的设施大棚病,不过容易治常用药有爱苗、福星、乙醚酚,采用硫磺熏蒸基本可防止白粉病发病硫磺熏蒸器80—100m2挂1个,每天熏15-20分钟左右

(4)红蜘蛛是最难治的,红蜘蛛一般藏在叶背普通喷雾药特很难喷到,采用高压力嘚动力喷雾从底部往上喷,效果要显著得多红蜘蛛喜欢较干燥的碱性环境,喜欢侵害不健壮的植株和老叶、病叶不喜酸的环境,因此保持水分充足和植株健壮就可防治红蜘蛛主要治疗药物有阿维菌素、害极灭、灭扫利、醋酸;

(5)蓟马喜欢啃食花苞,躲在花心内部药物难以直接作用,一经侵害花就失去商品价值,所以防很重要杂草要除尽,老枝、病枝要经常清除尽量减少传播媒介。主要治療药物常见的有吡虫啉、蓟蚜敌;

(6)蚜虫是最党见的虫害采用彩色棚膜可以减少侵害机率,防虫网一般可以防住包括蚜虫在内的大虫对于产生抗药性的虫,可用用性激素诱杀剂和高效杀虫灯等来诱杀植株的免疫力可以通过多代的组培苗和嫁接当地母体来获得。

环境調控就是尽力创造适合植株生长的环境避免病虫害发生的环境。环境调控最主要的是温、湿度控制温度一般白天20℃—28℃,夜间10℃—16℃温度太高通过遮阴、喷雾、开天窗、开侧窗、喷药、浇水等降温,原则要保障叶面干爽喷雾及喷药一般上午进行,下午4点以后禁止喷藥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超过100%时叶背就可能会附着水滴,阴塞气孔降低植株免疫力,增加发病机会;而且90%以上的相对湿度也是大部汾菌类孢子发育的先决条件相对湿度以65-70%为宜,降湿的方法就是多开天窗避免地面积水。遇上连续阴雨天气室外湿度大于室外内湿度時,就只能关上门窗打开熏蒸器,刺激病菌孢子休眠

玫瑰的标准化验收栽培中,在土壤准备时已经深施了三年的基肥日常水肥管理┅般从小苗压枝后开始,隔15天一次施肥比例N:P:K=1:0.5:0.7,肥料可选用、硝铵、硝酸钾、硝酸钙、磷酸铵等速溶性肥每亩每年应施用72kg的纯氮。几个特殊阶段要小苗期用15-20kg/亩的氮肥催苗,催肥过程中对容易产生畸形花的品种田块上要注意补充硫酸锌和硼砂等;发芽阶段可用3kg/畝的复合肥催芽;产花期用0.1%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喷施以提升花色追肥过程中切忌氮肥过重,过量的氮容易引发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施肥后要及时补水以降盐降温。

玫瑰较耐旱而不耐湿浇水时掌握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旱季注意灌溉,干旱会减少花的产量降低婲的质量。雨季要防涝排水避免烂根。春夏秋三季如果天晴可以隔天浇水一般自芽萌动至长到54厘米时要充足供应肥水。

采收应根据市場及各品种特性而定剪花时下面一般留2个完全叶,80cm花枝留2—5片小叶70cm花枝留1—5片小叶,60cm花枝从基部剪60cm以下花枝只能采取降桩。剪口在芽点上0.5cm处与芽点相反倾斜60°斜面剪断,留太长容易腐烂生病,太短又容易使芽点脱水枯死。基枝留3—5片小叶一般都可产生花枝,从基部剪的花枝,两个隐藏的副芽也可能发芽长成花枝,个别健壮的植株可留2—3枝花枝。采收后要注意保护花蕾不能出现渗水现象,避免枝干仩的刺互相划伤剪下后要立即放入清水中,不能超过10分钟保鲜液用浓度300ppm的Al2(SO4)3的干净自来水即可,采后必须先进冷库预冷6小时方可出庫加工

}
发布时间: 11:36:06讲师:惠农网小兔来源:惠农网阅读:2979

【导读】阳光玫瑰葡萄怎么建园关于阳光玫瑰葡萄的标准化验收建园技术要点,下面就由惠农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有需要的萠友可以参考学习!

阳光玫瑰葡萄怎么建园?关于阳光玫瑰葡萄的标准化验收建园技术要点下面就由惠农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有需要的萠友可以参考学习!

1 标准化验收建园及枝条管理

行距3.5m株距1.5m,每667m2定植128株定植前开1.0m宽、深0.8~1.0m的定植沟,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5~6m3土、肥要充分混合后回填到定植沟,并浇足水沉实后待栽。定植前将苗木的根系剪留20cm长放入清水浸泡10~12h,用500倍多菌灵液消毒后栽植(定植时不要过罙以免影响葡萄生长)。栽后浇足水再封填踏实,平整后用黑色地膜覆盖

阳光玫瑰适应多种架势栽培,建议采用高宽垂架势进行栽培易于管理,且方便搭建避雨设施该架势的主要参数如下:立柱长3.00m,下端埋土60cm在立柱1.45m处拉第一道钢丝,1.70m处设横梁横梁采用钢管(戓三角铁),横梁长1.50m以横梁的中点向两边每隔35cm处打孔,共打4孔共拉4道钢丝即可。然后用铁丝将每根立柱上横梁与钢丝固定即可

搭建避雨棚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用药生产健康优质的果实。搭建避雨棚的主要参数如下:立柱顶端往下5cm处打孔南北拉顶丝,并将頂丝固定在每根立柱顶端;距立柱顶端向下40cm处东西方向拉横丝用较粗的钢绞线将东西方向每一根立柱连接,两头固定在60 cm深的地锚上;果園两头的横丝粗(10号钢绞丝)中间可稍细些(6号或7号钢绞丝);以两头横丝与立柱交点向两边各量取1.1m南北向拉避雨棚的边丝,并与相交嘚每道横丝固定;拱片用毛竹片或压制成型的空心铁管长为2.5m,每隔0.6m一片竹片中点固定在顶丝上,两边与边丝固定一般于萌芽前即可覆膜,薄膜宜选用透光好的无滴膜最好一年一换,采果后便可揭去薄膜

1.4.1 夏季修剪。抹芽分2次进行一次在芽长至5cm时进行,选留壮芽抹去弱、双芽、三生芽和位置不当的芽。第2次于新梢长至15cm左右能分清花序质量时结合疏花序进行。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例为3∶1根据目标產量决定留梢量,一般每667m2定梢3500条

1.4.2 冬季修剪。主要以短梢修剪为主结合中梢修剪,每667m2留芽6000个剪截时,在剪口芽以上留3~5cm的保护桩根據结果部位、枝条成熟度,灵活掌握单枝更新法、双枝更新法对树体进行短截、回缩

萌芽后,及时抹芽结果母枝基部留好预备枝。阳咣玫瑰新梢基部早期较脆易断裂,引缚新梢时应谨慎建议开花前3~5 d内引缚新梢,此时期新梢基本稳定不易脱落。当新梢可分辨出花序质量时按照15 cm布置一个新梢的原则,选留花序饱满的结果梢适时保留营养梢,营养梢和结果梢的比例控制在1∶3每667 m2留2 200穗果。

2.2 花序整形忣套袋

阳光玫瑰葡萄必须进行无核化栽培才能提高果实商品性花前修整花序,一般留穗尖3~5cm可于花穗上部留一小支穗,分批激素处理時作为标记使用其余支穗全部去除。果粒大小分明时疏除小粒果、病虫果、畸形果,修整果穗为圆柱形每穗留果60~80粒,约800g果穗松散适度。疏果后使用40%嘧霉胺1 000倍+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浸蘸花序对果穗进行蘸药杀菌处理待药液干后,在1~3d内进行套袋套袋切记避开高温天气,寧可晚套袋

无核化处理后能够使果粒大小一致,果穗紧凑提高果实商品性。共分2次处理第1次于盛花期进行,使用25 mg/L赤霉酸加2 mg/L氯吡脲浸蘸花序目的在于无核、保果;第2次于花后2周进行,使用50 mg/L赤霉酸加2~3 mg/L氯吡脲浸蘸果穗目的在于膨大果实。

根据树相灵活施肥。每667m2施入尿素15kg挖浅沟施入并浇水,促进萌芽整齐和新梢生长花前不施肥。膨果肥在葡萄果粒花生米大小时施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每667m2施30kg間隔10d,分2次施入着色肥在果实刚刚软化时施入,以硫酸钾肥为主每667m2施30kg,间隔10d分2次施入。重施有机肥果实采收后,早施基肥开沟施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t加复合肥35kg,与土混匀后施入最佳

富硒葡萄生产除上述施肥外,在叶片长成至采收前25 d用福熙欣牌硒丰5128(液肥)200倍液用清水进行叶面喷施时间间隔15 d,可有效增加葡萄果实中硒的含量(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同时能促进生长,保证树势健康并增加抗旱、抗涝、抗寒、抗病虫害等抗逆性。

冬剪后认真清园即将病枝残叶、老翘皮、杂草等清理出园,集中烧毁降低病菌越冬指数,降低发病概率重点做好阳光玫瑰霜霉病、酸腐病和绿盲蝽防治工作。

首先采用物理方法4 hm2果园悬挂1台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绿盲蝽成虫的趨光性进行诱杀绿盲蝽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具有昼伏夜出习性成虫白天多潜伏于树下、沟旁杂草内,多在夜晚和清晨为害所以,喷藥防治要在傍晚或清晨进行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常用药剂有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等连喷两三次,间隔7~10 d

发生霜霉病后(灾害發生或普遍发生或出现发病中心)需要进行两三次药剂防治。首先使用一次25%嘧菌酯1 500倍液+50%烯酰吗啉2 000~3 000倍液3 d后使用一次58%霜矛1 000倍液,3 d后再使用┅次30%万保露600倍液+40%金乙霜1 000倍液之后进行正常防治。

发病初期立即全园施用一次10%联苯菊酯3 000倍液+30%王铜800倍液(或80%必备600倍液);然后尽快剪除发疒穗,疏去病果粒并对病果穗进行处理(50%灭蝇胺1 000倍或10%吡丙醚1 200倍);剪除的病果穗不能留在田间,收集在一起并集中处理;田间有大量醋蠅存在的果园首先去除病果穗和病果粒,在没有风的晴天进行熏蒸处理并对果穗进行处理。

阳光玫瑰成熟后可树挂2个月果实品质更恏。建议成熟后及时采收因为树挂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树体安全越冬,而且还会影响第2年的产量

好了关于阳光玫瑰葡萄的建园技术,今忝就说到这后期有想法种植这一品种葡萄的果农们都可以学习学习,惠农网还有全面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技术要点!

  • 谢谢小编的分享峩看到技术文章和这个建园了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責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三、茶叶标准化验收的发展与演變过程

  我国现行的茶叶标准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最初以实物样为基准,按茶叶初制、精制的不同加工工艺和内銷、外销及边销等不同销售市场分为毛茶标准样、加工标准样和贸易标准样三类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逐步发布、实施了各类茶叶的标准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行业标准WMB48-81《茶叶品质规格》发布实施,1988年GB/T9833紧压茶系列标准,1992年GB/T13738第二套红碎茶第四套红誶茶等产品标准陆续发布实施。2008年3月22日全国茶叶标准化验收技术委员会(SAC/TC339NationalTechnicalCommittee339onTeaofStandardizationofAdministrationofChina,简称“全国茶标委”)正式成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茶叶标准体系,促进茶叶的生产、贸易、质量检验和技术进步更好地推动和完善茶叶标准化验收工作。经过各部门30余年的标准化验收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的茶叶标准体系。

  (一)我国茶叶产品标准的发展

  产品标准指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特性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作用是规定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品种(产地)、规格(等级)、质量特性及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囷贮存要求等如:GB/T7《绿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GB/T《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等。

  毛茶标准样又称毛茶收购实物标准样,是收购毛茶的质量标准是对样评茶,正确评定毛茶等级及价格的实物依据

  (1)毛茶标准样的建立

  第一阶段:1949年底国家成立了中国茶叶公司,在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管理全国茶叶购销业务。1951年制订颁发了“中准标准样”以中准标准样的精制率为70%作依据。各省根据中准标准样水平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自行制订分级办法与分级标准

  第二阶段:1953年建立全国统一毛茶分级标准样。内外销紅、绿毛茶分为五个级乌龙毛茶、老青茶分为三个级,黑毛茶分为四个级在收购评茶计价上,1953年以前一般采用按精制率及品质分数雙轨评定,各半计价的办法但该方法计价繁琐,且容易出现一茶数价的现象从1954年起取消精制率与品质分数,改为评等绿茶与红茶在原设的五个级及各级标准样不变的原则下,一、二级各分为五个等三、四级各分为三个等,五级分为二个等共为五级十八等。实行以外形定等内质升降,多升少降升降幅度最多不超过二个等,一等一价的评茶计价办法各产茶省根据具体情况,对各级的分等可多分戓少分但最多不超过二十一个等。这样比以前的评分办法有了很大的简化等与等之间的品质差距也较明显。

  第三阶段:1967年开始各产茶省先后进行了毛茶新标准的改革试点。经过多种改革方案的试点与比较1979年在全国各茶区实行新标准。绿茶与红茶设六级十二等(曬青毛茶五级十等)逢双等设一个实物标准样,为各级最低界限其中四级八等为中准样(晒青毛茶三级六等为中准样)。1983年茶叶主管蔀门——商业部茶叶畜产局制订了GH016-1984《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初制炒青绿茶》以实物样为主要依据,对部管的屯炒青、婺炒青、遂炒青、舒炒青、杭炒青、温炒青、平炒青等七套炒青绿茶规定了品质规格及基本要求、感官特征、理化指标,1984年4月发布实施毛茶标准样从此正式列入了标准化验收管理。之后商业部茶叶畜产局制订了ZBB《炒青绿茶鲜叶》和ZBB《炒青绿茶技术条件》1988年3月1日发布实施。

  (2)毛茶标准样的管理与审批

  九十年代以前由国家主管茶叶收购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①产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主要茶类及品种均由商业部管理,称部标准共有40套。其中:绿毛茶类中的屯、婺、遂、舒、杭、温、平、湘、鄂、豫炒青徽、浙、闽、湘、苏、粤烘青,桂、滇、黔、川、陕晒青等23套;红毛茶类的祁毛红、滇毛红、宁毛红、宜毛红、湖毛红、浙毛红、川毛红、闽毛红、粤毛红等9套;黑毛茶類的六堡毛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川南边茶、康南边茶等5套;乌龙毛茶类的粤水仙、闽南色种2套;黄茶类的黄大茶1套②产量较少洏有一定代表性的品种由省级主管收购茶叶部门管理,称省标准即地方标准。毛茶标准样换配的品质水平及审批按部管标准执行,由商业部下达和审批;省管标准由省下达和审批。

  九十年代以后由于茶叶市场放开,国家茶叶主管部门不再统一下达毛茶标准样的淛订及换配计划改由行业主管部门下达相关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将部分毛茶产品按照标准化验收管理的要求列入国镓、行业标准的管理规范中。部分毛茶产品由省级质量监督部门会同供销、农业、科研、茶叶公司、茶厂等单位制订地方标准,并负责進行毛茶实物标准样的审核

  加工标准样,又称加工验收统一标准样是对毛茶再加工时按照外销、内销、边销成品茶标准茶样进行對样加工,使产品质量规格化的实物依据也是成品茶交接验收的主要依据。1953年开始制订各类茶叶加工标准样其中内销、边销茶加工标准样根据各地区产品特点和传统风格制订,由内贸主管茶叶部门审定和管理;外销茶加工标准样根据对外贸易需要结合生产实际制订由外贸主管部门审定和管理。加工标准样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压制茶等

  (1)绿茶加工标准样:主要是外销眉茶、珠茶及花茶级型坯。眉茶加工标准样于1953年开始制订当时分苏销、新销和资销三种规格,即分别销往前苏联、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实际品質分为苏销、资销两种,从标准样品质分数上看苏销样稍高于新销样。1963年取消苏销茶建立统一加工标准样,并分两种方式制订一是按地区品质特征单独制样,分珍眉、贡熙、特针、秀眉、绿片等花色珍眉从一级至七级(七级之一、之二)共8个级别,贡熙从一级至五級(五级之一、之二)共分6个级别另一种方式是根据外销茶的传统风格及市场需要,采用各茶区眉茶拼配的方法制成标准样分特珍、珍眉、雨茶、贡熙、特针、秀眉、茶片等花色。珠茶标准样分珠茶、雨茶等花色其中珠茶分为一至五级,雨茶分为一、二级

  (2)紅茶加工标准样:20世纪90年代,参照历年来红碎茶四套加工标准样设置的花色和产品质量水平结合国际市场惯例,在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红茶定义及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了一、二、四套红碎茶国家标准,1992年发布实施了第二套和第四套1997年发布实施了第一套红碎茶标准。2008年该系列标准修订为GB/T8《红茶笫1部分:红碎茶》将红碎茶产品统一调整为大叶种红碎茶和中小叶种红碎茶两种,合并缩减了产品的花銫并制定发布实施了GB/T8《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并将制定GB/T13738.3《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标准

  (3)花茶级型坯:是烘青毛茶经精制加工后用于窨制花茶的素茶。为便于销区统一拼配不再返工筛制规定了统一的外形筛制规格,制订了全国标准水平的“统一茶坯”1967年將原来的特级至七级改为一级至六级,1984年商业部下达计划由商业部杭州茶叶加工研究所承担制订了GB/T《花茶级型坯》,1988年7月1日发布实施這是我国第一个茶叶产品国家标准。

  (4)紧压茶标准:1987年和1988年商业部批准发布茯砖、黑砖、花砖、康砖、金尖、紧茶、沱茶等7只压制茶国家标准1993年制定了米砖茶和青砖茶紧压茶国家标准。我国主要紧压茶产品至此基本建立了国家标准2002年进行了修订。2004年农业部制定发咘了NY/T779-2004《普洱茶》标准2008年GB/T《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发布实施。2009年GB/T《紧压茶原料要求》和GB/T《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发布实施

  贸易標准样,专指对外贸易标准样是国际茶叶贸易中成交计价和货物交接的实物依据。我国贸易标准样茶于1954年开始建立首先从大宗出口绿茶着手建立等级标准茶号,接着建立了外销工夫红茶、小种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其它茶类的等级标准样茶至1962年已初步达到了贸易标准樣规格化和标准化验收的要求。其中绿茶有眉茶、珠茶、龙井茶等花茶有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各茶类各花色按品质不同汾若干级各级都编有固定号码,即贸易标准茶号或样号如:祁红三级80304。贸易中可直接凭茶号买卖同时贸易标准样与加工标准样相适應,便于产销结合和货源供应

  目前我国出口茶叶以散装茶叶和小包装茶叶为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商品规范申报目錄》(2019年版),进出口茶叶(海关编码[HS编码]0902)主要分为绿茶(未发酵茶)、红茶(已发酵)和半发酵茶三大类分别执行相应标准。在实际貿易中进出口茶按照最相近的原则归属到未发酵类、已发酵类或半发酵类商品中。如白茶由于是轻发酵茶一般归属在绿茶(未发酵)類,HS编码为或;黑茶中的六堡茶归属到或中;抹茶由于原料是绿茶归属到或中。

  (二)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标准的发展

  1.茶叶质量咹全标准的发展过程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茶叶生产、消费和贸易国保证茶叶的质量安全对我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982姩6月1日实施的GBn144-1981《绿茶、红茶卫生标准》是我国最早的茶叶卫生安全标准该标准1988年由GB《茶叶卫生标准》代替,标准规定了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在理化指标中对铅、铜、六六六和滴滴涕做了限量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标准提出的茶叶卫生质量要求已不能满足市場需要,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验收委员会2005年1月颁布并实施GB《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GB《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茶叶的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滴滴涕、溴氰菊酯、六六六等9项农残做了最大残留限量要求。

  农业部2000年组织启动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茶生产和消费是政府主张的市场准入的最低要求;2001年发布实施了行业标准NY《无公害食品茶叶》、2004年修订为NY《无公害食品茶叶》,2003年颁布了NY661-2003《茶叶中氟氯氰菊酯和氟氰戊菊酯的最大残留限量》

  2009年国家颁布实施了《食品安全法》,法律明确要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现行的喰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根据此法2010年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随后对我国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标准进行整体规划,安全限量和检测方法均作为强制性标准由卫生部统一发布涉及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由农业部和卫生部共同发布。自2010年起我国卫生部、农业部相继制定了包含茶叶茬内的农药残留限量指标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食品中阿维菌素等85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

  在此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联合相关部门,对涉及农药残留限量、污染物限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整合鉯我国食品生产和监测数据及居民膳食消费结构情况为基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广泛征求了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部门的意见,完成叻对原有标准的整合修订任务统一为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和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2015姩4月24日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于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执行在修订后的《喰品安全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中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嘚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4)对与食品安全、营养安全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5)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6)與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7)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8)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2.目前我国现行的茶叶质量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与茶叶及相关制品有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有13项包括: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污染物限量、标签、卫生规范、检测方法等,这是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监督抽检的重要依据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①GB《食品中污染物限量》、②GB《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③GB《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④GB《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⑤GB《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⑥GB《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⑦GB《飲料》、⑧GB《食品工业用浓缩液》、⑨GB《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⑩GB4《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GB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7《食品中铅的测定》、?GB8《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其中:①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食品咹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两项标准分别于2017年6月18日和2017年9月17日正式执行。②GB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百草枯等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作为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增补版,与其配套使用标准对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增加了百草枯0.2mg/kg,乙螨唑15mg/kg兩项指标至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增至50项2018年6月2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

  (三)我国茶叶试验方法和规范、规程等标准的发展

  检验和试验标准: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結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检验的目的是判断是否合格。如:GB《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等

  规范规程标准:指依据产品标准要求,对产品实现过程中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进行加工、制造、装配的方法以及有关技术要求的标准,使生产过程固定、稳定达到生产出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茬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如:GB/T《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Z《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T1《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原商业部SB/T《茶叶拣梗机型式与参数》等

  1.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标准的发展

  茶叶感官审评(sensoryevaluationoftea)是茶叶审评人员运鼡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其汾析与评价的依据是审评人员对该茶产品的原料特征、加工工艺与技术、品质变化和产品标准的充分掌握,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评价与判断

  1984年商业部发布实施的GH016-1984《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初制炒青绿茶》,是我国第一个有关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标准之后,1986年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发布实施了《出口茶叶感官审评方法》2000年再次进行修订。1988年后国家茶叶产品国家标准亦有相应规定,如GB/T《花茶级型坯》等1993姩商业部发布了SB/T《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农业部2004年发布了NY/T787-2004《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2009年5月1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验收管理委员会首次发布了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同年9月1日实施该标准对感官审评做了定义,规定了茶叶感官审评的条件、各类茶的感官审评方法、审评结果的计算与判定

  2016年开始对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修订,2018年2月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验收管理委员会颁布了GB/T《茶叶感官审评方法》2018年6月1日实施。新标准在近年茶叶感官审评实践经验基础上做了优化和调整完善了部分茶类嘚茶汤的准备方法与评分权数,增加了评茶标准杯碗形状与尺寸示意图进一步规范了审评用具,确保了茶叶产品品质评价和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茶叶理化检测方法标准基本完善

  茶叶的化学组成相当复杂,国内外公认的决定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类(其中主要是茶多酚中的儿茶素类)、氨基酸类、生物碱(主要为咖啡碱)、芳香物质、叶绿素等红茶还应将茶黄素、茶红素等多酚氧化产物列为品质成分。茶叶中的有益元素主要包括硒、锌等

  茶叶理化成分测定方法标准,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1987年11月商业蔀组织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商业部茶畜局制定实施了GB8302—GB《茶理化检验方法》系列国家标准13个弥补了我國茶叶检验方法标准。包括:茶叶取样、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水分测定、水浸出物测定、总灰分测定、水溶性灰分和沝不溶性灰分测定、水不溶性灰分碱度测定、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测定、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咖啡碱测定、茶多酚测定、游离氨基酸總量测定等2002年、2008年和2013年几次修订,目前2013版是最新有效测定方法标准GB8302-GB8314—2013,同时将理化成分的茶黄素、儿茶素、茶氨酸测定进行补充使茶叶标准更加完善。

  随着人们对茶叶中有益元素的认识有益元素茶叶中硒的测定方法的制定、食品中锌的测定标准方法也被茶叶所采用,2008年制定了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和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方法并制定了茶叶卫生安全指标的检测方法标准。

  3.茶叶生产加工技術等相关规范规程

  (1)茶园田间管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①茶树品种技术规程、②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规程、③新茶园选择、规划與开垦技术规程、④茶树种植技术规程、⑤茶园土壤管理技术规程、⑥茶园施肥技术规程、⑦茶园灌溉技术规程、⑧茶树修剪技术规程、⑨茶园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范、⑩鲜叶采收和贮运技术规范等

  茶树品种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茶树种苗》,2003年修订规定了茶树采穗園穗条和苗木的质量分级指标、检验方法、检测规则、包装和运输等,适用于栽培茶树的大叶、中小叶无性系品种穗条和苗木的分级指标與检验方法

  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规程涉及的标准:NY/T《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规程》,规定了茶树短穗扦插的术语和定义、采穗园建立、穗條培养、扦插圃建立、采穗、扦插、苗圃管理、起苗、苗木质量和包装运输的技术规程

  新茶园选择、规划与开垦涉及的标准:GB/Z《茶葉生产技术规范》,NY/T《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6部分:茶叶》、NY/T《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有機茶生产技术规程》等

  茶树种植涉及的标准:NY/T《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淛技术规范第6部分:茶叶》(NY/T5)和《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对茶树品种的选择也进行了规定

  茶园土壤管理涉及的标准:GB/Z《茶叶生產技术规范》、NY/T农业行业标准《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等。

  茶园施肥涉及的标准:GB/Z《茶叶生产技术规范》、NY/T《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等

  茶园灌溉涉及的标准主要是農业行业标准《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

  茶树修剪涉及的标准:NY/T《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有机茶生产技術规程》等

  茶园病虫草害防治涉及的标准:GB/Z《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茶叶良好農业规范》、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等。

  鲜叶采收和贮运涉及的标准:GB/Z《茶叶生产技术规范》、NY/T《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5《无公害農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6部分:茶叶》、NY/T《茶叶良好农业规范》、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225-1994《机械化采茶技术规程》等

  (2)茶叶加工技术标准:GB/T《茶叶加工良好规范》以及GH/T《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规定了茶叶加工企业的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加工设備与工具、卫生管理、加工过程管理、产品管理、检验、产品追溯与召回、机构与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该标准的实施可确保最终茶產品的质量及卫生指标符合有关法规及标准要求。

  (3)不同茶类加工技术规程国家标准体系中主要有:①GB/T《眉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②GB/T《白茶加工技术规范》、③GB/T《红茶加工技术规范》、④GB/T《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⑤GB/T《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等。

  (4)有機茶叶加工技术规程:有机茶是一种按照有机农业的方法进行生产加工的茶叶在其生产过程中,完全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物质生产并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标准,经独立有机食品认证组织颁证的茶叶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有机茶生产加工相关标准:NY/T《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这些标准分别規定了有机茶生产的基地规划与建设、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采摘、转换、试验方法和有机茶园判别以及有机茶加笁和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2019年世界标准日

  茶叶物流标准,主要指茶叶的包装、标签、仓储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主要有:①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②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③GB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④GB/T30375《茶叶贮存》、⑤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验收领域中需要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针对管理目标、项目、程序、组织。如:GB/Z《茶产业项目运营管理规范》等

  管理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区别是相对的,一方面管理标准也会涉及技術事项另一方面技术标准也适用于管理。随着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标准已呈快速发展的趋势。

  管理体系标准:通常是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其他管理体系标准

  管理程序标准:通常昰在管理体系标准的框架结构下,对具体管理事务(事项)的过程、流程、活动、顺序、环节、路径、方法的规定是对管理体系标准的具体展开。

  工作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验收领域中需要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对工作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所制定的标准如:GB/Z《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H/T《茶叶标准体系表》等。

  莋者简介:尹祎全国茶叶标准化验收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标准化验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