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割水射流装置割缝装置是如何在矿上运行的

1) 将钻杆放入钻机前端连接上割縫钻头,确保割缝钻头与钻杆之间连接到位(螺纹全部上紧每一根钻杆在连接前,用清水冲洗内部确保无颗粒杂质,以防堵塞喷嘴)

2) 在钻杆的后方连接好分水器(水辫)(螺纹全部上紧)。

4) 当完成钻进任务以后开始准备退钻割缝作业。

5) 由钻机操作手操作钻机开始退鑽杆并进行钻割水射流装置割缝水射流装置切割煤体(割缝过程中,可以选择钻杆转动和不转动退钻时要求转动钻杆)。

6) 关闭分水器(水辫)与高压胶管连接处球阀启动乳化液泵,将乳化液泵的压力调到30MPa稳定1min,观察管路连接是否良好不得有渗漏现象。

7) 关闭乳化液泵打开分水器(水辫)与高压胶管连接处球阀;重新启动乳化液泵,调节液压控制装置将压力稳定在3-7MPa。

8) 开启钻机转动钻杆(不进行退钻)直到钻孔口有水流出(大约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根据钻孔深度、煤层性质不同而有区别)

9) 调节钻割水射流装置割缝上液压控制装置上的液压控制装置,进行退钻割缝每一根钻杆割缝时间为5min,每根钻杆首次割缝时压力应不大于15MPa保证煤岩渣顺利的从钻孔流出来以后,逐步调节液压控制装置压力直至以后压力控制在20~30MPa之间。

10) 当完成一根钻杆的退钻作业后为了增大割缝效果,可以再次钻进本根钻杆進行重复割缝。

11) 准备卸钻杆时先将液压控制装置压力降到0MPa后,关闭分水器(水辫)与高压胶管连接处球阀

13) 重新将分水器(水辫)与钻杆连接好,打开分水器(水辫)与高压胶管连接处球阀(重复上面7至12步骤)

14) 直到钻割水射流装置割缝的割缝钻头距离孔口5m位置停止割缝,关闭高压泵退出剩余钻杆,完成一个钻孔的作业

}

【摘要】:基于高压水射流装置割缝层内卸压增透技术,运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模拟了高压水射流装置割缝后不同割缝宽度条件下煤体位移、应力的变化,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割縫煤体受扰动影响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平煤集团十三矿进行了现场的试验和应用,并对割缝钻孔和普通钻孔进行了单孔抽采流量考察ANSYS模拟研究表明,割缝宽度不同造成周围煤体位移和应力显著变化,割缝宽度增大煤体受扰动影响范围增大,加大了煤体裂隙扩展,提高了割缝煤体的卸压效果;经现场试验和应用,煤体进行高压水射流装置割缝后,割缝钻孔起始瓦斯抽采量是普通钻孔的2.5倍,且在考察时间内割缝孔的抽采流量远大于普通孔,提高了瓦斯抽采效率。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张永利;于欢;马玉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窦晓玲;孙圣义;郑莉;;[J];现玳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年03期
王春花;修俊涛;高展谊;王敏;陈言美;;[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信年;;[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三届全國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刘耀平 通讯员 王扬 杨跃彬;[N];中国煤炭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庫
徐芃城;[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年
周连春;[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

【摘要】:论述了水射流装置切割(含磨料水射流装置)技术的实施原理、系统组成、水射流装置结构、材料去除机理及主要切割参数和切割效能,介绍了其特点和应用范围針对国内外水射流装置技术现状,指明了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和研究势态。


钟树良;李振泉;柏平;黄交虎;;[J];四川兵工学报;2006年03期
蔺焕章,朱派龙,周欣,謝建正;[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1期
朱派龙,戚长政,羊健;[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05期
刘浪,杨春敏,韩东太,郭楚文;[J];煤矿机械;2003年04期
龚烈航,陆国胜,张晓鑫,王敬涛;[J];润滑与密葑;2003年01期
陈君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费建国;[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赵永赞,高凤阳,王春雷,赵民;[J];常熟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李长河,蔡光起,李琦,刘枫;[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庄静伟;王强;史亮;杜峰峰;;[J];木材加工机械;2007年04期
宫平,王炤亮,李华,邹积洋;[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2年06期
蔺焕章,朱派龙,周欣,谢建正;[J];电加工与模具;2001年01期
朱派龙,周锦进,范晓光,刘翠华;[J];电加工与模具;1997年06期
卢义玉,李晓红,雷向阳,廖勇;[J];矿山机械;2002年08期
赵永赞,赵民,王军;[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02年03期
赵永赞,吴玉厚,富大伟,赵民,王海波;[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射流装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