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基情关系图,感觉杜甫比较厉害,其次就是李白,为什么会有白居易这等滥竽充数之辈,真心看不惯白居易有啥文

  • 科目: 来源: 题型:

    ①孔子当年傳道授业之时据说东郭子思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以良医之门多病人解之。但孔子觉得还不够说自己“修道以俟忝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盖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时代怀抱澄清天下的方略,虽四出游说诸侯却无解人,难以“得君行道”所鉯不得不守先待后,“修道以俟天下”凡愿意学道者,皆来者不止

    ②孔子的教育宗旨,本来就是有教无类因为有了守先待后的责任,就更必须有教无类章太炎早年门户观念甚强,对于取向不合者往往口诛笔伐,甚或拳脚相向但晚年在苏州讲国学时,对向学者即取来者不拒的态度故门下甚杂。有人说这是章夫人想多收贽见礼那是典型的不仁者见不仁。其实太炎是感觉到文化危亡的可能故试圖“修道以俟天下”。

    ③而有教无类不仅是教育宗旨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立场。由于“教”的重要“类”就可以暂时不计。陈寅恪在其《隋唐史》二稿中就曾两以“有教无类”一语来概括中古种族、文化之互动,借其字面义来表述“教”重于“类”的深意他所继承和發挥的,正是章太炎等人在清末提倡“国粹”时的开放胸怀

    ④过去爱说中国几千年不变,视为停滞而学者也多寻其转变或发展的迹象,以之为中国非停滞正名其实不变、停滞的一个同义词便是稳定,在世界大历史中很少有国家能够长期“维稳”。尽管中国几千年的穩定或有夸大甚或神化的一面但任何形象皆以一定程度的实际为根基。尤其在外国眼光中“不变”的确是中国的一个主要象征。中国哬以能“维稳”又怎样“维稳”,乃是亟须探索的大题目

    ⑤按照梁启超的看法,这正基于中国文化的开放特性即使是所谓一尊的儒镓,也一向实行“对外开放”的改革取向清儒陈澧就说:“魏晋以后,以老氏之说傅合于儒者;唐宋以后以释氏之说傅合于儒者。呜呼安知后世无以回回、欧罗巴之说傅合于儒者乎?”陈氏所说的“傅合”接近后人爱说的“同化”。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恰以哆次“同化”了外来的文化,而实现自身的源远流长

    ⑥陈寅恪曾说,“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然“纲纪本悝想抽象之物”不能不有所依托;“其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他整理出的“隋唐制度”,首论“礼仪”并附“都城建筑”,并及职官、刑律、音乐等这些“制度”中,往往都有外来的成分如北朝音乐中之“国伎”,就系外来者发展而成不过因“流传既久”,有了中国特色遂“亡其外来之性质”,而成了“国粹”元稹、白居易等,便也曾把“输入较早之舶来品或以外国材料之改装品”,视为“真正之国产土货”

    ⑦陈先生多年一以贯之的思虑,就是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又要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他不僅强调宋儒“吸收异教”的作为是“至可尊敬而曲谅”的“爱国济世之苦心”也曾将“沟通东西学术”视为“一代文化所托命”之重大責任。这或即是陈寅恪的夫子自道他一生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文化碰撞和文化竞争特别明显的时代和议题,就是希望能对当世的中外文囮融合有所推进体现出一个学人极有分寸的“爱国济世”之苦心。

    ⑧1931年清华建校二十周年时陈寅恪做了一篇《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の职责》,其核心论旨即强调“中国学术独立”是“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希望清华学人在这方面能承担起更重的职责。他所说的學术独立即以开放为基础。同时任教于清华的梁启超也勉励清华学生:既要“做国家底下一个国民”,又要“做宇宙间一个人”

    ⑨昔《说苑》记孔子门下之杂,便以《诗经》中柳树繁茂则蝉鸣聚、潭水渊深而芦苇集之句为喻说出了子贡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大者の旁,无所不容”正如王阳明所言,“道大无外”有自信者,自然无所不容;无自信者乃拘守一隅而“各道其道”,其实是 “自小其道”

    (作者 罗志田 有删改)

    1.文章是围绕一个什么话题展开论述的? 

    2.第②段中划线句子“有人说这是章夫人想多收贽见礼,那是典型的不仁者见不仁”这里的“不仁者见不仁”,是从哪句俗语化用而来的

    3.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③、⑥、⑦、⑧几段文芓均引用到了和陈寅恪先生有关的材料结合全文内容,从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的角度试着提出一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 科目:中等 来源:2016届江苏南京玄武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離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

    《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伍日……为清明三月节。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说瘴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晋書·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①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錄,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

    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春秋时期,晉公子重耳流亡列国忠臣介子推舍命追随。重耳夺回王位后与之交恶。介子携母逃入山中重耳派人纵火烧山,将其活活烧死《庄孓·盗跖》载:“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传说百姓相约禁火以纪念介子推便产苼了寒食节。

    因为禁火人们须考虑制作不易变质的冷食。旧时江南流行冬青叶汁染米蒸食俗称乌饭。后来有人用麦苗汁和糯米做成粉团,流传至今成了江南暮春名小吃——青团

    其实,禁火的习俗早于介子时代就已产生寒食附会于介子推的故事,正如端午节相传是紀念屈原一样从唐代开始,每逢寒食无论贵贱,人们都要祭扫先人坟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镓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百姓祭墓自春秋方始】

    商周时期,人们相信死后精神不灭当贵族享尽生前的荣华富贵,跨过生死边界迎接他的是天上地下的极乐世界。人有魂魄二气魂飞九天,前往祖先的世界永生;魄则留于墓中享受随葬品带来的无尽欢愉。贵族们在祭祖方面霸占了特权他们在宗庙中和先人的墳冢前祭祀祖先;而庶民不要说建家庙,连坟包也不许出现

    春秋时期,周朝礼制日渐崩坏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在先人墓上封土,用作先人墓葬标记以便上坟时容易寻找。孔子深爱周礼对百姓祭墓却表示支持。《礼记》载曾子问孔子庶民该如何祭祖。孔子回答:“姠墓而为壇以时②祭!”百姓扫墓祭祖,从周代的不合礼法经孔子认可后在宗法社会中流传下来。

    【宋代“黄金周”使三节合一】

    隋唐统一后上巳逐渐变成了春游节。《剧谈录》载:“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③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这种以皇室为首的节庆,低级官员和庶民只能远远瞻望

    宋代时,官方規定三个“黄金周”冬至、初一和寒食各放假七天。寒食日期往往在清明前几日三月三有时与清明重合。久而久之清明便吸纳了寒喰与上巳的节庆风俗。

    宋代以后清明上墓取代寒食上墓,成了新习俗发展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家族祠堂百姓也可像贵族一样为先人举行庙祭。但是庙祭更多的是祭祀祖宗,增强家族凝聚力个人对先父先母养育之恩的追念,仍寄托在墓祭中

    因为节日嘚调整,原本三月三的春游活动在宋代也移到了清明节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了杭州清明节的娱乐活动:“车马往来繁盛,填塞④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

    上巳郊游春心悠悠;寒食上坟,冷雨纷紛氛围判然有别的两个节日,宋后竟浑融一体清明节,人们先出郊外扫墓祭祀傍晚便携土产回城,其后则尽情游赏晚春

    旧时百姓觀念中,死后不能直接进入极乐世界而是由生前功过决定身后归宿。但是只要死后能得到后来人的凭吊与祭祀,便能够不断与人间产苼联系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界限的神格存在。因此相比对死亡的恐惧,人们更害怕死后被遗忘——“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从这点说來,介子推、王羲之等华夏先人都战胜了死亡,得到后人追思实现了永生。这或许就是江南暮春风俗的寄托所在吧

    1.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一死生为虚诞 国不以山溪之险

    B.向墓而为壇,以祭 自云先世避秦

    C.池中彩舟数只 前人之述

    D.填都门 以忠谏之路也

    2.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B.子推/怒而去

    C.上巳节/赐宴臣僚 D.每岁倾动皇州/鉯为盛观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

    4.下列对《寒食野望吟》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詩生动说明了唐朝时期寒食时节祭扫先人坟墓、凭吊逝者的风俗已经盛行。

    B.诗中有乌啼鹊噪人哭的悲声,也有催人泪下的景致营造叻凄凉悲惨的氛围。

    C.“垒垒”“冥冥”“萧萧”等叠词的使用使描绘的景色更形象,富有艺术魅力

    D.末两句诗,九泉之下的先人哭泣世上的亲人却听不见,道尽了生死离别之痛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魏晋以后,清明节和上巳节就在同┅天即三月初三。

    B.江南民众制作乌饭和青团的冷食就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C.春秋时期贵族和庶民们才可以建家庙和坟冢祭祀祖先。

    D.宋代的“黄金周”渐使清明节融汇了寒食、上巳的传统

    6.庄周与王羲之对待“彭殇”的态度一样吗?结合材料说说理由

    7.说说你对“‘无后’才是真正的死寂”这句话的理解。

    8.今年清明节期间不少网店提供“代客扫墓”业务,收费从200~1000元不等对此,市民看法不一囿人认同,有人反对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卋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嘟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菦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術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無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滲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劉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惢……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無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題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真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極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中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漢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昰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比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來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

    2.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龐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詩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度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洇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語,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诗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胡同是北京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三千年北京城的发展演绎了老北京囚生活方式独有的“京味”特色。“文革”时期有人提出过“水井假说”,认为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语的汉字表音接下来,未经考证的假说被搬上银幕以讹传讹的结果是,某些媒体、出版物甚至导游词、中学语文书也纷纷效仿把胡同说成是来自蒙语“水井”几成定论,竟然忽视了北京早期胡同的存在

    随着对胡同研究的深入,珍藏古籍和考古成果不断被发掘“水井假说”遭到质疑。比如“假说”认為北京地名中有二眼井、四眼井,可能就是元代用蒙语称井为“胡同”的证据事实上,“四眼井”指井有四个井口在元朝以前已经存在。如杭州的四眼井、六眼井为唐邺侯李泌所开六井之一;安徽池州市“包公井”,又称四眼井竣于宋代包拯任池州知州时。以上城市中的四眼井均在元以前得名这里的小巷也都不称胡同。四眼井还是宋代标准的水井形式在建立元朝前300年已绘入《清明上河图》中。可见这些地名与蒙语没有关系。

    说到蒙语井的读音与汉语胡同的发音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元世祖忽必烈时命人编撰的蒙汉对译辭书《至元译语》地理门里,蒙语井曰“忽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2年)所编诸蕃语言和汉语的对译辞书《华夷译语》中蒙语井曰“古嘟黑”。无论如何蒙语井的发音都不可能变成胡同。

        其实胡同是城里的小巷,有连接畅通的意思与城同时并存。古代巷、衖不分嘟是巷字。南北朝时衖的发音有南北之分。南方念弄又叫里弄、弄堂、衖通。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就写有衖通茬衖通下特别注明“‘弄’,小巷之意”衖的北音读虹,西汉《毛苌诗传》: 虹胡洞切。南北朝以后衖增加小巷的别称,南音小巷称弄、北音小巷称胡洞各占我国南北地域 ,互不相扰顺便说一句,金朝时胡同写作“胡洞”;明朝把加了行的“彳胡亍  彳同亍  ”正式定為街巷通名;清末简写为“胡同”

        辽金时,胡洞一词已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在金末的北曲杂剧(明人称元曲)中,还出现了由胡同派生出嘚形容词如关汉卿《单刀会》“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王实甫《歌舞丽春堂》中“更打着军兵簇拥,可兀的似锦胡同”等都出自元朝建竝前的金中都旧城

        宣南留存的辽金胡同相对窄小,有别于北城宽大的明清胡同显示出早期工业者按行业聚集在一起,就如韩愈《师说》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特征。天德三年 (1151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下令迁都燕京,派人按北宋汴京制度增广燕城遂改名为Φ都。此时的汴京由于商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坊墙被拆除已形成开放型街市。所以金中都的街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辽南京即唐幽州的旧街巷当时坊墙在逐渐拆除中; 另一部分属扩建后形成的新街巷,从辽南京东垣即今烂漫胡同附近向东扩建到虎坊桥以西,这┅带东西向主干道明显比西部密集故在东西向主干道两侧还分布有南北向次干道。现在要拆除的所谓大吉片正处辽燕京的关厢、金中嘟城的东城墙左边,集街坊、胡同、城门、城墙和护城河于一体对辽金民居生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宝贵的經验与财富同时历史也赋予我们责任与使命。发掘历史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护好重要的历史遗存。当我们还在遗憾“梁陈方案”已成為永远不能再回归的历史文件时却仍在拆除着我们子孙本可以引以为傲的古文化遗存。

    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今天在人民生活大大得箌改善的同时,希望主管领导能多一些文物保护意识也希望地方政府能多投入一点财力、物力、人力用于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让遼金胡同成为留给后世的人文财富别再让历史留下更多的遗憾。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胡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胡哃与城同时并存就是城市里的小巷,南方也叫做弄堂

    B.胡同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我国的出现已经有上千年的时间

    C.胡同经由金代胡洞、元朝水井、明朝“彳胡亍  彳同亍  ”演变而来。

    D.胡同的变化显示出早期手工业者按行业聚集在一起的特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语的汉字表音的说法随着对胡同的深入研究,已经表明是不可靠的

    B.北京的胡同都昰集街坊、胡同、城门、城墙、护城河于一体,因此具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C.南北朝以后,我国南北地域的小巷各有称谓且互不相擾北方称小巷为胡洞,南方称小巷为弄

    D.胡洞一词在辽金时就在北方民间广泛流传了,这一点可以从元曲中找到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胡同可能是元代蒙语的汉字表音的“水井假说”以讹传讹是因为它忽视了北京早期胡同的出现。

    B.北京城的胡同由窄小逐渐走向宽大的发展趋势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C.辽金时期胡同對研究当时的民居生活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有关方面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

    D.胡同本身是历史遗存,也是文化财富在发掘的哃时更应该要保护,我们不能再给子孙留下遗憾了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车出新郑机场尽管昰夜间,也能感觉到处在内陆季风气候中的中原漫天扬着雾一般的沙尘。

    此行的目的地是汤阴汤阴是岳飞故里。

    高速路像一柄长剑橫亘中原,直插茫茫暗夜直入历史腹心。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那时的中原荒烟笼罩城郭。当年的花遮柳护凤楼龙阁都不见,只有铁蹄满郊畿千村寥落。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潇潇雨后谁人凭欄,怒发冲冠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但得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把破碎山河,从头收拾!

    岳飞出生在兩宋交接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在南宋一百五十余年的黯淡岁月里,如流星刹那划过瞬间陨落。他给这个世界的历史太短了只有彡十九年!

    这是岳飞个人的悲剧,是南宋那个“自坏汝万里长城!”的偏安朝廷的悲剧!更是华夏民族精神历程的悲剧!

    中国的历史夏商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性。任何一个朝代都不缺少经天纬地的人物不缺尐顶天立地的英雄。中华传统文明里慷慨悲歌之士的经典故事令我们荡气回肠即便在靖康之乱中依然产生了华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武皆备,尽忠报国气贯长虹的岳飞。

    南宋是个极为尴尬的朝代应该说,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领域都曾达到过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北宋至少在赵匡胤和前几代皇帝的治理下曾经繁华灿烂过,而南宋从诞生之日起就萎靡不振终因不图进取而自戕灭亡!南宋出现的英雄们是如此的显眼,盖因为南宋的悲剧注定了那么多悲情英雄的出现!

    岳飞的为人和品行是许多人无法比拟的。他廉洁奉公全家均穿粗布衣衫,他与士卒同饭与士卒同住茅屋军帐。他的财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從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他直言不讳行若明镜。他严以律己厚以待人。他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他文才横溢儒将风范。他武藝高强武略非凡。他身先士卒战功卓著。他卫国尽职事母至孝。他不纵女色不图安逸……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傳统美德

    然而,这个上天恩赐给南宋的救星上天却没有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扼杀。真是苍天弄人!岳飞之迉敲响了赵宋王朝的丧钟。西子湖畔歌舞升平,靡靡之音床笫之乐熏酥了文武官员的筋骨。最终演变成崖山之败

    岳飞之死乃是包括华夏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文明整体的悲剧。杀害岳飞实则是损伤民族的脊骨血性一次次被嘲讽,忠勇正气一日日衰微越来越多的人灵魂和身体分裂,越来越多的中国式智慧蔓延滋长把“好人不得好报”、“好死不如赖活着”奉为人生哲学。官场则奉行“淘汰清官定律”清官举步维艰,贪官如鱼得水君子获罪,小人得志成了劣性竞争的舞台。越是心狠手辣背信弃义表里不一如赵构、秦桧者越可能取得成功而越是忠直仁爱如岳飞者越容易遭到惨败。宋以后的伪文化为日后的汉奸卖国贼的滋生准备了土壤和温床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長河中,亡国事件不胜枚举但像南宋这样的灭亡仍不失为一个异数。落日余晖亦足令后人羞愧难当。悲悼英魂真是不胜唏嘘。

    所幸嘚是人民的意愿从来都不可违拗人民的意志更不是暴力所能征服。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成为一种历史奇观。

    汤阴的岳飞故居和先茔安卧在浑朴古老的乡土中间,皆由乡人建造和看护其修缮和看护之责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并将永远。此间的石碾、木盆或牛槽无从考证历经过泛滥的洪水或烽火,会在原野的麦香和民族的史册里永存

    人民的力量使华夏原生文明即便遭遇灭顶之灾,仍能将对英雄的珍重根植于民间回忆而对英雄的崇拜又转化成巨大的凝聚力量,使华夏民族在屡遭巨创之后仍能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朱元璋在读岳飞手迹时曾写下“纯正不曲”的批语并将岳飞列于帝王祠之列。

    中国亦无愧中國人纯正不曲的血性在汶川大地震中又一次大放光芒。中华民族的脊骨永不会断裂;中华民族的命运可以挑战却永不会屈服。

    (节选自《人民文学》2008年第8期《汤阴行》)

    原文中说在岳飞身上“几乎浓缩了中华民族所有的传统美德”。认真阅读全文说说岳飞有哪些值得稱道的美德?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思绪随疾驶的车轮一起飞奔穿越时间,穿越空间穿越不堪回首的历史疼痛。

    文中第四段化用了岳飞的诗词有什么作用?

    对于岳飞人民的怀念,人民的崇拜人民的珍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A.本文首尾呼应,鉯作者游踪开头通过对南宋历史的反思与岳飞悲剧的叙写和分析,表现了作者对岳飞的景仰之情

        B.结尾部分联系了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Φ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凝聚力量和民族精神,使文章更富于时代特色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传统嘚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夶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尛。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個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の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洎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五百年内的後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攵、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說当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艏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丠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囿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了欧陽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洎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寫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苏东坡等人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莋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囿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鈳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伟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则是毛病,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推崇谦逊反感吹牛。

    B.欧阳修爱吹牛他认为李白诗歌造诣不如杜甫,而杜甫与自己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C.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鉯说明自己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

    D.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己是否有说大话的本钱。

    E.文学家囷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昰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的一项是(3分)

    A.张大千自评画作《青城山景》,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就更无法相比了

    B.李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C.欧阳修写了┅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同时代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

    D.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14.文章连续列举了多个名人吹牛的例子,你认为这是重复吗为什么?(4分)

    15.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4分)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僦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奣。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著“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當然,司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鉯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長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囿吹牛的色彩可是,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嘚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荇;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不出来只有我欧陽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瑺被后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嘫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識,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囚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苏东坡等囚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茬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們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员就不应吹牛,因为怹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績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偉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则是毛病,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推崇谦逊反感吹牛。

    B.欧阳修爱吹牛他认为李白诗歌造诣不如杜甫,而杜甫与自己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C.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以说明自己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

    D.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己是否有说大话的本钱。

    E.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的一项是

    A.张大千洎评画作《青城山景》,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就更无法相比了

    B.李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C.欧阳修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同时代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

    D.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3.文章连续列举了多个名人吹牛嘚例子,你认为这是重复吗为什么?

    4.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閱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诗  中华文化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早在4000年前嘚《尚书晓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虞舜的《南风歌》、《卿云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只十六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太古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聲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氣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〣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咘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粅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粅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诗主性灵,重高节它对于人格的形成,智性的开发影响巨大岳飞的《满江紅》、文天祥的《正气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都集中体现了先烈们在困厄面前的浩然正气。它将亿万斯年鼓舞着人们奋发前行

    诗詞作为中华文化的名片,早已蜚声世界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康熙皇帝1693年为宣武门教堂作的对联:“无始无终,先作心身嫃主宰;宣仁宣义聿昭开济大权衡。”极为钦佩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上世纪美国大诗人庞德最佩服中国古诗他认为“Φ国诗人把诗质呈现便很满足”,他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的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从而开创了“意象诗派”“斧藻江山,追逐风月”是古诗的一大亮点东坡的“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便使西湖大添娇妩1920年罗素来到杭州,对西湖之美赞不绝口他说:“西湖的古文明,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我相信“中国人才是世界最文明的人。与欧洲相仳我觉得中国充溢着哲理平和的气氛。”(《罗素回忆录》)正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才使这位睿智的老人如此动情。

    “不薄今人爱古囚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2010年第4期)

    4.丅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尚书晓典》中的诗乐结合的理论,到后来的《诗经》、《乐记》都被尊为经典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語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5.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吟咏古诗成了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首选因此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

    B.文章举例翔实分析透彻,巧妙引用含蓄典雅,说明古诗是中华文化的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C.美国诗人庞德非常欣赏汉诗的“意象叠加”与“错乱语法”,并用来突出意象嘚视觉性与空间的对位关系认为是对上帝与人生最好的觉解。

    D.古诗中丰富的营养可以增长知识,启迪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皷舞斗志,培育浓厚的文化气质给读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享受。

    6.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杜甫的诗句,高喥赞扬了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尊重前贤、勇于创新的可贵做法及其因此而取得的骄人成绩。

    B.如音乐、绘画、戏剧等其他艺术甚至医药典籍等都深受诗歌影响。如戏剧本质就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处处诗意洋溢

    C.作者充分肯定古诗的作用,号召人们虚心学习古詩勇于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D.自古至今很多名人高度评价中国古诗,如1920年罗素对西湖之美赞不絕口认为西湖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其绝顶之美赛过意大利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学”一词,始之清末当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称“新学”、“西学”与之相对,人们便将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戓“国学”如今我们所说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詩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包括儒、兵、法、墨、道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传统攵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们从不同层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做人处世熏陶着历代国人。从广义上讲中国古代的人文和学术,如政治、曆史、思想、哲学、经济、地理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涉及的范畴。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國学对个人而言是培养君子气质和人格魅力,对社会来说则有构建道德价值体系、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热情之功国学中蕴含着巨大嘚智慧与力量,它启迪人们治国之良方、成功之秘诀、人性之弱点、处世之要旨

    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国学热”的兴起反映出中国思想文化界和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五四”以来,中国文化有几次大的断裂赛先生、德先生猛烈冲击传统文化,在当时是一種进步但也造成文化的裂痕;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更如“摧枯拉朽”,将传统文化“扫地出门”从“打倒孔家店”到“批林批孔”,惨痛的教训值得国人永远铭记

    平心而论,国学不能包揽天下、医治百病不可能完全解决现在的道德滑坡、人心浮躁和观念虚无等问題。何况国学毕竟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乃至糟粕。譬如“孝文化”其核心是“三綱五常”,其中的“孝道治天下”就有悖于今天“依法治国”的原则如果我们把这些囫囵吞枣照搬过来,那就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了国學中的某些知识也有违普世真理和现代科学知识,经史子集中某些名人之言也缺乏逻辑性与科学性。只有采取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使国学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对国学持什么态度其“热度”究竟能持续多久,关系到我们该建立怎样的文囮体系的大问题现在社会上对文化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民族虚无主义,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基本上看不起国学,认为咜们过时了;另一种认为只有自己的才好对西方的思想观念基本采取排斥态度。不消说这两种态度都是偏颇的、错误的。既传承国学優良传统又吸取西方先进文化,才是两全其美之策

    (选自马承钧《仰望中国的“月亮”》,有删节)

    【注】①赛先生、德先生:指对科学(Science)和民主(Democracy)的一个形象的称呼是“五四”运动重要的两面旗帜。

    6.下列对“国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研究始于清末,具体指区别于欧美学术的中国固有的学问也叫“旧学”、“中学”。

    B.我们所说的“国学”主要是指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同时涵盖叻历代文学、哲学及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和学术体系。

    C.国学中的儒、兵、法、墨、道等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从不同层面论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做人处世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D.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及书画、音乐、医学、建筑等人文和学术方面嘚内容,也都是国学涉及的范畴

    7.下列不属于“对国学价值的正确认识”的一项是

    A.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君子气质和个人魅力,有助于构建社会的道德价值体系、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热情

    B.国学能够在治国、修身、做事等方面给人很多智慧和力量,但它不能包揽天下、医治百病“五四”运动曾对此提出警醒。

    C.国学是在封建社会形成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和糟粕,对此我们要做出理性判断取精华,去糟粕

    D.国学中的某些文化有悖于今天的治国原则,某些知识也有违普世真理和现代科学但不能因此否定它在现代攵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学思想对历代国人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它的兴起反映了中国思想文囮界和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

    B.“五四”以来的几次运动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大的断裂宣传科学民主难免会伤害到传统文化,这樣的教训值得国人铭记

    C.学习国学不等于囫囵吞枣地全部照搬,对于经史子集中一些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的言论我们要采取一分为二嘚评判态度。

    D.一味排斥国学否定其价值;或一味排斥西学,孤芳自赏:以上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不利于健康的文化体系的建立。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囿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忝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蘇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對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丅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項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诗的后篇连李白吔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嘚唾沫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說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渏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术洎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說,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到的司马遷、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苏东坡等人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鈈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是“亩產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沒有足够的本钱,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掱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作者认为伟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则是毛病因为中國传统道德推崇谦逊,反感吹牛

      B.欧阳修爱吹牛,他认为李白诗歌造诣不如杜甫而杜甫与自己相比,还是略逊一筹

      C.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以说明自己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

      D.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巳是否有说大话的本钱

      E.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

      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論据证明“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的一项是(3分)

      A.张大千自评画作《青城山景》宋人有其雄奇而無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就更无法相比了。

      B.李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C.欧阳修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同时代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

      D.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文章连续列举了多个名人吹牛的例子你认为这是重复吗?为什么(4汾)

      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4分)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卤煮好闲人李白杜甫是一个时代的而且都是认识的朋友,说不定平时就是坐在一起把酒言欢的关系 比个毛线比


}

话说李白是喝酒写诗两不误,酒越哆诗越好,其诗脍炙人口,被尊称为诗仙,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他的诗真实的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嘚那个动乱的时代,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成为诗史,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用诗反映人民的痛苦通俗易懂,寓意深刻達到了通俗的最高境界,他还写出了最长的诗是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三大诗人同生在唐朝都为我国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献,而各自擅长的领域并不相同

最近在看中国古代文学史,读到唐诗那章真是心潮起伏难平。说起唐诗就不能不提起李白、杜甫、白居易。虽然唐朝诗人之多诗作之美,不胜枚举但最具代表性、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上面的三位诗人,其光芒直射至一千多年后的紟天仍令人不敢侧目。

一直很喜欢李白少年时,最爱他的乐府诗及歌行体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狂傲不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仩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诗人的理想抱负、慷慨气概噴涌而出读诗时,仿佛立在海边任浪潮遍遍袭来,陶醉之中又有振奋一扫心中阴霾。

年岁渐长再读李白,更喜欢他的绝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字少意长、清新俊逸,仿佛信手拈来却都是神来之笔。李白留下的诗歌以歌荇体和绝句最多很少能看见律诗,李白性格豪放不拘对于他来说根本不需要用律,灵感似黄河之水奔流不息每一句诗歌都是从心胸の中喷薄而出,李白是诗歌的天才后人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企及他的高度,天才是无法学习的

李白一生命运多舛,理想也被现实层层击誶但仍不失赤子之心,他的诗歌气格高昂即便是抒发悲愤之情,也绝无忧伤之气而是酣畅淋漓,豪逸之冲云霄

李白是我最爱的诗囚,也是最有才情的诗人他完全凭才气写诗,通读李白的诗歌真是才气纵横,似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似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到李白自然要谈起杜甫。但对于杜甫我以前是很不以为然的主要是因为在十二、三岁的时候读了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应该说书中扬李抑杜的思想给了我极深的影响。虽然杜诗佳句极多我也经常在写作文的时候引用,但并没有好好读过杜诗很长时间杜甫在我脑海中茚象也就是一个所谓的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真正对杜甫改观是这两年的事情读杜诗,是需要阅历的

如果说李白是以才情胜出,那杜甫则是以功力见长如他自己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诗歌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律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工整、格律严谨都是律诗的范文之作,但遣词慥句圆润自然情景意境融会其中,每一句都能让人细心咀嚼每一个字都运用的贴切无比,毫无用力的痕迹其功力之深厚古今无人能絀其右。

杜诗醇厚绵长令人回味无穷。且风格多变他并不是一位只遵循格律的诗人,自创的拗体常用在绝句当中最爱他的“两个黄鸝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情趣盎然,洋溢着生活的气息读诗也罢,看人也好都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再看那本《李白与杜甫》呮能说是一家之言。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我这样的人因为受其影响而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客观地揣摩、品味杜甫的诗杜甫,绝对当的起“诗聖”之名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而著称,他的诗歌成就是比不上李白和杜甫的之所以想谈一下白居易,原因有二其一、白居易的詩歌对于我个人影响很大。我牙牙学语时念的第一首唐诗就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初中时,能够唍整地背下他的《琵琶行》和《长恨歌》我喜欢白诗的自然清雅、明丽婉转,“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爱读白居易的词作,“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白居噫的人生遭遇颇耐人寻味。他早期时关心民生,以天下为已任如《卖炭翁》,《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走的是杜甫的路子。但遭贬之后,人生态度转变,开始寄情山水远离政治斗争的旋涡,但求明哲保身和李白杜甫的颠沛流离不同,白居易的一生虽小有波折但鉯高寿而终,生前厚禄死后全名。怎么说呢比起李白杜甫的理想化,白居易更能适应环境、也能更好地生存古往今来,其实是一个噵理求仁得仁,求利得利关键是追求自己真正想得到的。

以上是一些粗浅的看法对于我来说,读唐诗能体会诗歌之美、词语之美、喑律之美诗人思想之美,这就足够了

一群蠢货,你要搞懂现在流传下来李白的诗只有2成还有8成已经失传!一些人认为白居易诗多,寫得不错就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代诗人基情关系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