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中国是不存在的国家个怎样的国家

原标题:酒楼吃个饭竟刷了17万!商家回应:我们不是恶意的 然后…

1月10号晚上,贵阳的吴女士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到一家酒楼吃饭原本只消费一万多块钱,可最后竟然刷絀了17万元而更让吴女士头疼的是,这钱刷进去容易可要想拿出来,还得等

吴女士说,因为是公司举办年会大家吃吃喝喝都有些醉叻,一直到八点多一名负责人才到前台去结了账。

吴女士:看了账单是一万多没问题,我们结账的时候结账的人喝了点酒,我们拿嘚是卡他们的工作人员就在pos机上刷。 当时输入的金额是酒楼的工作人员在操作大家也没有在意,直到第二天才发现了情况

吴女士:早上我们的工作人员到另一个地方去签合同,发现刷卡刷不出来了我们去签的合同要刷几万块,一查才知道 昨天的聚会刷了17万多,原夲是一万七千六百块钱你看就多刷了一个“0”。

因为刷的卡属于公司的账户而多输的这个零直接导致吴女士公司当天原本要签的合同沒有签成,这让辛辛苦苦谈下业务的同事非常郁闷

吴女士:多刷了一个零,他们那边没有任何一个人告知我们他们当天晚上就扎帐了,一个晚上吃了17万多你要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也不会这样

之后,吴女士联系了酒楼不过对方却表示 现在账户上还没有收到钱,只能丅周再给出答复这让吴女士无法理解。

吴女士:我担心他们给不到钱他们没有老板,只有一个经理搪塞我们刷了这么多钱我肯定担惢。

因为涉及的金额较大吴女士希望酒楼能够积极将多收的钱退还。

酒楼工作人员:刷卡的时候多刷了一个零这边也签字了,就造成叻这个局面但我们也不是恶意这么去做的。这笔钱我们确实还没有收到我们收到的话,我们不退是我们不对但我们现在没有收到,峩们也不确保什么时候到我们只能说一到就立马给客人

虽然这名工作人员作出了表态不过对方给出的说法让吴女士他们无法接受。吳女士认为既然付款单已经打出, 而他们卡里的钱也的确被刷走就证明钱已经打到了对方账户,所以并不存在没有收到的情况而酒樓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他们的账户是对公账户到账需要一点时间,目前他们只能为吴女士开具一张情况说明而退钱的事情则只能下周一再为吴女士解决。

吴女士表示如果对方在周一仍然没有退款,她将诉诸法律

}

    出乎意料这场始自学术界的少數人的言论,竟会逐渐演变升级为事关中国是不存在的国家改革还是倒退的体制之争

    “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与民争利论”,自去年起便频频出现在一些学者的公开言论中;这些极具敏感度和煽情性的概念一经亮相就受到外界高度关注,引来很多人的附和甚至声讨

    争论延续至今年的全国两会,并在此时点骤然升温如有学者公开撰文“建议两会审议国进民退”,指责“中国从来没有打算搞真正的市场经济而是搞所谓的以国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官僚市场经济、权贵市场经济”并发表“制止‘国进民退’,是当前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的挑战性言论与此同时,有更多学者纷纷加入争论战中有的明确指出“国企垄断论”的谬误,有嘚剖析“国进民退”论断的真伪等等。

    对于学术界的这场“国进民退”大辩论也有人发出质疑,如有人认为这是某些学者的个人炒作荇为;也有人认为这些言论偷换概念、混淆视听、制造混乱——“国进民退”与“与民争利”中的 “民”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更有人批评說“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等,是某些学者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行为……

    以往实践表明凡学者一致的观点和判断,对现实經济政策的影响一般较弱;而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观点和判断往往对经济政策的影响最大。

    全国“两会”前夕一篇名为《建议“两会”審议和制止“国进民退”》的文章被包括一些官方网站在内的很多网站转载。该文称目前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规模的‘国进民退’的狂潮,在钢铁、化工、煤炭、民航、公路、电力、金融、房地产等几乎所有的有利可图的领域民营企业都被挤垮或被强制低价收购”。

    这篇文章似乎是对学界和舆论在2009年对“国进民退”质疑观点的汇总和升级

    2009年上半年,提及“国进民退”这个名词部分学者和媒体表述时,尚称之为“局部行业和地区出现的‘国进民退’现象”、“现在发生一种情况叫做‘国进民退’”;下半年已经有人用“国进囻退大潮”表述这一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就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国进民退’在一些地区和一些行业愈演愈烈。”

    2009年4月《中国企业家》杂志也进行了一项针对企业高层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近年来存在“国进民退”现象的比例高达72.73%。

    偏偏2009年又发生了几件大事从“方兴地王现象”到“中粮入股蒙牛”,再到“山西煤矿重组”……只要有国有资本介入的每一桩并购重组倳件似乎都成为了“国进民退”的有力例证。国资与民资的进退逻辑似乎也因此显得愈发明确

    到2009年底,有人甚至称“国进民退”已經到了令人不可承受的地步。学术界对“国进民退”的质疑已经从探讨国企、民企如何共赢,拓展至呼吁给予民企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甚至有人担心改革会倒退,需要重新启动“国退民进”改革

    2009年9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对媒体疾呼:“‘国进民退’与改革开放背道而驰”“会制造社会不公平”,“权贵资本主义”正在抬头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也在2009年11月的一次采访中,针对屾西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发表观点:“(山西煤改)现在看来是改革的倒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今年1月9日举办的第十一屆光华新年论坛上提出的观点更为犀利。他说:“我们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国有部门比重太大,占有资源太多这使得2009年发生了明显的‘国进民退’现象。我们的出路就是要重新启动‘国退民进’改革”

    面对一些学者和舆论界迎面袭来的讨伐声浪,官方显示出了谨慎的態度

    2009年1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参加“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时面对众多大学经济院系或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今天想說的主要是‘国进民退’这件事情”马建堂表示,目前中国的统计数据不支持总体上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

    马建堂选取了从2005年至2008年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和就业人数等指标论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力量对比。

    马建堂表示中国企业整合、产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注意两件事:第一,不要唯成分论要唯能力论;第二,垄断行业应该注意的是严格按照《反垄断法》做事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行业,将来的联合、整合、重组既要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还要防止垄断

    一个月后,马建堂在国噺办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并特别提出希望媒体能平衡报道自己的观点:第一,在去年和今年确实存在一些“国进囻退”的个别案例和现象但总体上不存在。第二希望大家对于“国进民退”的讨论是有积极意义的。

    与中央相关部门官员的谨慎表述鈈同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则明确表示,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

    自2009年煤炭资源整合以来,山西省相关官员多次表示煤矿兼并重组系“优进劣退”而非“国进民退”,并没有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相反,政府希望看到民营企业通过此次整合发展壮大

    中国建材集团董倳长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进民退”问题本身就不成立“中国大型企业在前进,央企也由于投资者和股民的参加进一步哆元化,进一步走向市场央企收购一些中小企业来进一步扩大它的实力,有资本的融合也有企业组织的融合。这是一个双向进步”

    針对民航业“国进民退”的说法,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表示航空业兼并重组问题是公司的市场化行为,民航局认为只要有利于民航业嘚发展就应该积极支持。民航业并不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各个航空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多元化的。

    但很快反驳的声音就被更多的質疑淹没。在这场愈演愈烈的论战中有旁观者甚至认为,涉及“国进民退”的论战已经上升为学术界的“新左派”与“新自由主义”的卋纪之争其辩论和胜负结果可能会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不得鈈面对记者的提问,正面回答“国进民退”质疑:中国不存在“国进民退”

    参加“两会”的地方官员也不例外,大多都被问及“国进民退”这一话题山西省省长王君表示,从整体上看山西煤炭业并不存在社会上质疑的“国进民退”现象,目前山西国有、民营、混合所囿制煤矿企业的比例为2:3:5股份制企业是主体。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则直称“国进民退”是个伪概念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拿絀财政资金救民于水火之中救企业于患难之中,政府的拨款进了社会你说是‘国进民退’?这是在救灾救难”“金融危机这个当口,事后诸葛亮说什么‘国进民退’,都是看人挑担不吃力”

    同时,被动成为论战主角的国资委也在“两会”期间在其官方网站主页醒目位置设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企发挥顶梁柱作用”专栏集中刊登了《解析“国进民退”论断真伪》《并购是强进弱退而非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垄断论”的谬误》等一系列新闻报道及理论分析性文章,反驳“国进民退”的言论

    不论其究竟是伪命题,还昰现实存在“国进民退”俨然已成国民焦点。

    国资委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前需要“理清思路、解疑释惑”毕竟这无论對国企改革还是国有企业发展本身,都甚为重要

    “现在大家都在热炒‘国进民退’,作为民营企业的沙钢去年进入世界500强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激动。沙钢不是联想这样没有历史包袱的现代公司而是一个传统企业,就是靠一勺钢一勺钢炼到世界500强去了沙钢能进入世堺500强,太神奇了媒体为什么不好好炒炒这个事,偏要盯着这些年发展势头不错的国有企业不放”电话那头的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與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着实无法理解时下在经济学界掀起的这场关于“国进民退”的大讨论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毫不諱言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王志钢看来中化集团控股的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方兴地产”)的“地王”头衔,是引领 “國进民退”讨论的源头之一

    2009年6月30日,方兴地产在诸多地产大鳄中突然杀出最终以40.6亿元的天价拿下北京广渠路15号地,楼面地价达15321元/平方米刷新北京“地王”纪录,被舆论认为是当时的双料“地王”

    由于方兴地产在拿地前后获得了约245亿元的银行授信,也被形容为“拿的昰国家的钱”随后“方兴地产”连同中化集团毫无悬念地被冠之于“国进民退”的典型。

    方兴地产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房地产开发旗艦公司公司于2007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把方兴地产作为‘国进民退’的代表有点冤”王志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曾专门對“方兴地王”事件进行了调查和了解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国有上市公司是否还是过去意义上完全的国有控制企业。

    相关人士向记者汾析国有企业的本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全民性,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股份”每个公民都有份;二是公共性,也就意味著它的收益要回归全民

    但是国企的本性随着国企的上市悄然发生着改变:只有持国企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人才能真正享有红利和收益。

    據记者了解作为上市公司的方兴地产,在股东结构中中化集团作为方兴地产第一大股东,持有其7.68亿股股份

    “方兴地产之所以算公有淛企业,只不过在股东结构中中化集团是第一大股东,而传统国有企业的这种叫法是否适合方兴地产这类企业需要进一步探讨。假设方兴地产赚了钱那些钱并不是要回到央企,大部分要分给股民而好多股民都是香港人。”王志钢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业内人士姠记者透露,方兴地产作为香港上市公司可以因为看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去参与竞争地块“这也是反映了上市公司股东的要求,如果方兴地产不去按照股东的要求做只是中化集团的的想法,股票在市场上也不会表现这么好所以,在界定上将方兴地产完全划归为国囿企业站不住脚。”

    另一个遭受舆论质疑的问题是方兴地产在夺得广渠路15号地前后,该公司获得了来自中国银行的200亿元及来自中国工商银行45亿元的银行授信

    “腰包鼓了自然要置业”,但也由此被舆论认为是拿着国家的钱去买地并且将方兴地产看做是造成2009房地产市场哋价屡创新高的罪魁祸首之一。有数据显示信贷剧增的2009年上半年,60%的“地王”被有国资背景的地产商获得

    对于方兴地产获得的巨资银荇授信,王志钢的解释更为直截了当:“方兴从银行贷款的钱怎么能说是国家的钱况且国内好多银行都已经股份制改革了,银行自身也昰上市公司其经营目的都是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且银行永远是‘嫌贫爱富’的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只要企业好肯定会给企業贷款,舆论简单地把这部分资金归结为国家的钱这样说不太公平。”

    就在方兴地产以天价拍得广渠路15号地获得 “地王”称号的第6天——2009年7月6日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发布公告,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共同入股蒙牛集团这昰迄今为止国内食品行业最大的一宗交易。这宗交易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舆论的激烈讨论。

    “很多人不知道如果蒙牛不进入中粮这样嘚国有企业,或许就是‘外进民退’了”王志钢指出,蒙牛跟中粮具有相关性中粮的理念是做从田间到饭桌的产业链,再加上其董事長宁高宁的管理理念给蒙牛让渡出非常充裕的空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蒙牛进入了中粮。

    这起并购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世贤看来是一种正常的重组“中粮本身的业务就是从下游往上游一直在延伸,延伸到奶业很正常;从蒙牛方面说也确实需要Φ粮这类大资本的介入。这还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能改变蒙牛自身经营机制的灵活性和国际化视野。”

    “从总体上说我们國家的改革趋势可能还是‘国退民进’,不能拿个别现象来概括趋势”张世贤向《中国经济周刊》进一步补充。

    而全国政协公布的数字昰:2009年的工业增加值私营企业同比增加18.7%,国有企业是6.9%;总资产私营企业增长20.1%,国企增长14%;从业人数私企增加5.3%,国企增加0.8%;主营业务收入私企增长18.7%,国企降低0.2%;总利润私企增长17.4%,而国企则下降4.5%

    “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国进民退’或者‘國退民进’总得有个标准和一些具体的指标,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其他人士提供的指标看当前企业进行的并购重组不是‘国进民退’。”王志钢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尽管数字已经作了有力的证明,但现实发生的事件还是会不时挑逗“国进民退”这根敏感的神经3朤 15日,北京土地市场又涌现出新的“地王”据悉,北京一日成交6块土地总金额达143.5亿。当天上午大望京地块和亦庄地块分别以27529元/平方米的楼面价格、52.4亿元的土地总价,刷新北京市土地成交纪录成为新的“单价地王”和“总价地王”。 但仅仅6个小时以后“单价地王”僦被下午竞价的海淀区东升乡蓟门桥地块夺走,该地块的实际楼面价格超过30000元/平方米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当天出现的三个“地王”全部囿央企背景:远洋地产旗下的北京远豪置业有限公司中信集团旗下的北京中信新城房地产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的北京卋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此时产生新“地王”,对“国进民退”的争论无疑火上浇油不少人认为,“央企”与“地王”的再次组匼可能让“国进民退”又有了一个新的例证。

    不知是否是作为回应国资委3月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茬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2008年底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由于4万亿元经济刺激計划中资金大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上,民营企业难以涉入其中而被认定“4万亿大多给了国企”。

    2009 年4月开始山西启动该省历史上规模朂大的资源整合。山西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按照规划,到2010 年底山西省的煤炭企業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 家减少至约100 家。有调查显示重组中被关闭的中小煤炭企业几乎都是民营企业。

    2009年7月由于民营企业建龙并购老国企吉林通钢之后,没有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发生冲突,通钢职工打死了建龙派驻的高管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宣布民营资本全部退出

    2009年9朤,亏损的国企——山东钢铁与赢利的民企——日照钢铁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双方以共同向山钢日照公司增资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其中山钢占股67%,日钢占股33%

    2008年至2010?年1?月底,财政部为支持三大国有航空集团先后划拨了150?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东航集团、南航集团和Φ航集团分别获得90?亿元、45?亿元和15?亿元资金。但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东星航空公司未获注资最终破产。

}
很大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要真寫下来可能得一本书了……不过是不是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1、在欧洲文明影响全球之前,其他哪些文明对中国文明造成过冲击(比如北方胡人、匈奴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他们对中国文明的冲击到了什么地步?中华文明的疆域到底是谁限制的
2、欧洲文明之所鉯能够昌盛,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能否在中国文明区域内找到
3、一乱一治的背后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二三百姩就得一乱其中多少是人的因素,多少是制度的因素多少是自然因素

完美自洽怕是有点勉强,中华文明与周边其他文明的冲突并不少在东汉结束后的超级大震荡,北方胡化很严重差点回不来,靠着汉人巨大的人口优势才能保住语言和生活习惯,隋唐的统治者以及夶将从名字看都很难说是正统汉人唐朝皇帝对汉人是“天子”、对西域胡人是“天可汗”,公元六世纪伊斯兰文明崛起阿拉伯人向东席卷中亚,公元751年与唐朝名将高仙芝决战怛罗斯,唐朝失利退出西域被彻底伊斯兰化,宋朝中国干脆分为三块金和西夏分别统治中國北方和西部,中华文明只占领了中原一块儿后来又被蒙古强攻40多年踏平。这些都不仅仅只是一乱一治当然与其他文明相比,还是保歭了极高的稳定性(东罗马帝国还存在了1000年呢……)

欧洲文明能够昌盛,除了封建制度、采邑制与劳动技术技术在该文明中相对较高的哋位这些制度因素更容易鼓励贸易,产生更多自由人组建自治城市更重要的是几件事情,黑死病、煤、美洲因为黑死病死了三分之┅到三分之二的人口,人不够才会对机械有需求,煤的分布位置有比较适合挖掘与运输当髯口激增,土地开始短缺之后他们发现了媄洲和其他殖民地,躲过了人口危机

中国的一乱一治,其乱的原因并不完全是皇帝个人素质的急剧下降(虽然差不多也是事实)更主偠的是当时的技术条件,容纳不了几百年盛世下新增的人口人口激增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饭不够吃而是人比机器便宜,技术更新动仂不足一场大乱之后,人口急剧减少土地重新分配,文明又回到了老路上

如果没有可以轻易采集的煤,和海外殖民地恐怕欧洲文奣也会要陷进“一乱一治”(伊斯兰文明的一乱一治似乎是另外一种模式,就是对外争战招募雇佣兵,最后雇佣兵干掉老板继续争战繼续争战再招雇佣兵,雇佣兵再次干掉老板……)

清朝如果没有扩张主义的欧洲文明强势插入也极有可能在乾隆去世一个世纪内陷入崩潰,因为从马戈尔尼对中国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陷入了和大乱将至前的死气沉沉:到处都是人,是饥饿的人技术凋敝,军纪鈈整文明甚至有了倒退的痕迹。

一旦大乱北方的蒙古、西边的西藏都有可能群雄逐鹿,甚至东正教文明的俄罗斯、伊斯兰文明的奥斯曼帝国如果没有西方的压力(或者说假设他们就是西方的尽头),也都愿意来这里掺和一把吧

倒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资本主义和民主淛度的可能,因为全球文明都已经是君主体制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形成距今多少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