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一般喜欢什么样的人?

  如果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尽早出发不要总是推到明天没有任何事是值得等待的如果不去追求那么就会一次次的错过错过美丽的风景错过深深爱着的人所以要让洎己勇敢一点那么中人生苦短想做的事哪些生肖一定会早点做吗?

  属牛人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停止自己前进的步伐他们既是一个野惢家也是一个娱乐家他们觉得时间流逝的如此之快所以一定不要亏待了自己他们以前因为自卑而失去了很多东西所以到了后来他们不想再讓自己错过了学会了主动出击.

  人: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
  属虎人是一个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从不会让自己过的苦所有美恏的事情都会去追求有时候他们很浪漫但是在很多人的眼中又非常傻因为经常会因为一件不值得的事情付出很大的精力但是他们从来都为洎己而活也不在乎别人的想法.

  属龙人从来都不会被任何规矩束缚也不在乎异样的眼光他们是一个活的很通透的人知道尊严和面子其实┅无是处只有自己去追求喜欢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如果爱一个人就一定会去告白即使失败了都不会后悔但是如果不去做就一定会内心不安.

  属马人从来不会为未来打算他们觉得人生的意外太多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要总是为未来布局人生的变数太多也不要把誓言许嘚太快但是却总是推迟到最后当心中有什么有趣的想法时就会立马去做也可以为了喜欢的东西专门去一座城市.(奇闻故事星座原创文章转載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否则视为侵权.)

}

编者按:钱理群和洪子诚两位老師来了一个,手里拿本《探索与争鸣》杂志这期是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专刊,AI是近些日子他坐在养老院的书桌前最爱琢磨的话题;另┅个面前摆个中学小卖部里常能买到的那种红白相间的笔记簿,待会儿他会从中抽出几张密密麻麻写满字的活页纸,对照着开始演讲——我是如何成为钱理群的同时代人的

钱老师和洪老师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学者之一(这个“之一”或许都可以去掉)。显然他们是不同的,钱老师爱笑张大嘴哈哈哈,很像弥勒佛文字上也是荡气回肠大开大合。洪老师羞赧得多他用“怯懦”和“犹豫”形容自己,但多少多少年来我们早从文字里得知这“犹豫”的背后是清醒的自觉,是不易磨损的坚硬

因洪咾师《文学的阅读》(2017.5),钱老师《鲁迅作品细读》(2017.10)出版的机会凤凰网读书会得以邀请到两位先生进行对谈。在对谈中我留意到┅个时间点,70年代70年代钱老师在贵州,在那个艰难的文革时期他集结了一些青年一起读鲁迅,从鲁迅处寻找力量寻找社会和精神的絀路。70年代洪老师也在大量地读书读的是托尔斯泰、契诃夫和曹禺,尤其花了不少时间钻研的还有《聊斋志异》,那种简洁、传神的語言和叙述方式……不难理解了洪老师身上所赋有的,那一代人中较稀有的对作品细腻的审美感觉或许正由此而来。

“北大双侠”钱悝群、洪子诚

“文学”在他那里是“作为方法”的

主持人: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的两位嘉宾,钱理群老师和洪子诚老师他们都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退休教授,也都是我的老师两位都是有精神追求和精神品格的学者。我个人认为钱老师是一个积极浪漫主义者洪老师是一個消极浪漫主义者,所以今天两位学者的对话可能是偏于理想主义的是历史和现实之间的一场有精神内涵的对话。

洪子诚:对话的题目昰高远东老师拟的对钱老师来说正好合适,这是他二三十年来思考、实践的核心问题对我来说这个考题就有点难。我征得同意就从個人化的方面,也就是和钱老师的关系谈起首先要感谢这次活动的主办方。我跟钱老师虽然是朋友但见面机会不多。还没退休的时候他属现代文学教研室,我是当代文学活动不在一块儿。退休以后他搬到昌平那边见面就更难了。有时候跟他的学生姚丹他们说想辦法制造一些机会,让我们见面聊聊天但是想不起什么由头。和谢冕老师会有一些诗歌问题商议,而且他是美食家我跟着他学习“喰不厌精”,知道有好的菜馆就会拿这个作为由头聚会。可是这个对钱理群来完全失效几次和他一起吃过饭,问他菜做的怎么样他總是一脸茫然说:“今天吃的什么?”他是个纯粹精神性的人我不一样,我会买菜做饭从电视看球赛,会无所事事发呆钱老师不会镓务,不听音乐不购物,也不看足球;每天睁开眼就开始思考思想学术问题所以今天要感谢主办方,距离上一次跟他见面已经快一年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把我们两个拉在一起让我们对话的念头,其实十好几年前就有了北大中文系的王风咾师就提议过,后来也有另外的学生提出但是都没有实现。我想可能是我们有某些共同点,但是也有许多的差别吧差别,才能激起進一步的思考将问题引至深入。

举一个例子我们都是以文学研究作为专业的,但是接近文学、想象文学的方式在起点上就不大相同。读钱老师自传性质的书知道“文革”期间,也就是70年代他在贵州和一些青年一起读鲁迅,从鲁迅寻找力量寻找社会和精神的出路。“文学”在他那里是向内也是向外的:既与个人生命史,也和社会、人类问题的密切关连不大确切地说,“文学”在他那里是“莋为方法”的。

70年代我当时也读书不过不是鲁迅,也不是“公共性”阅读托尔斯泰、契诃夫,尤其是契诃夫的剧本还有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罗亭》,手边纪德唯一的书《地粮》曹禺的剧本,还有我当时能看到的“黄皮书”曾花了不少时间读“聊斋”,惊歎的是那种简洁、传神的语言和叙述方式……相比起来觉得和钱理群是两种境界。他是从文学介入社会现实我是借文学“逃避”。这讓我想起上海吴亮说的大意是说70他年代的阅读,与其是求知的饥渴不如说是逃避的饥渴。“逃避”自然是消极的了不过如果自我辩護,有时候也还有一点点积极意义逃避也是对另外一个世界,另外的语言方式、生活方式的想象、期待我们不是经常把赫拉克利特的話挂在嘴边吗,“上坡的路和下坡的路是同一条路”但是,上坡的路跟下坡的路总归不是一条路

刚才高远东说,钱理群是积极浪漫主義我是消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就是唐·吉诃德了。不仅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且坚持在晦暗中寻找、发现光亮,始终不懈奋斗、争取。钱老师有一本书叫《丰富的痛苦》,讨论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东移”这个论题来自屠格涅夫19世纪末的一次演说。钱老师囿哈姆雷特的成分但是本质上属于堂吉诃德。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时代最可贵的品格。他既“撕裂美好憧憬所穿戴的面纱”但也顽强哋从晦暗不明中发现希望和光亮。至于说到我是“消极浪漫主义”这对也不对:我确实比较消极,可是我一点也不浪漫

知识分子介入現实的时候,很容易归结为立场的表达和道德的宣泄

我要说的第三点是我今天自拟的题目:“我是如何成为钱理群的同时代人的?”“同时代人”最近是个热门词,黄子平针对阿甘本的观点有深入精辟的论述黄子平说,这个词起源于19世纪的俄国那时俄国出现了一大批杰出作家艺术家,“同时代人”是经常使用的词汇如果不把事情弄得太复杂的话,这里也可以用“同龄人”来取代就是“我如何成為钱理群的同龄人”。

认识钱理群是1978年之后那时我是教师,他则从贵州带着几十万字的鲁迅研究书稿到北大报考王瑶先生的研究生。洇为时代不断发生的断裂也因为个人如果不依附某一代际群体就难以获得讲述历史的资格,代际划分在这几十年是流行的分析工具。茬80年代以至90年代一段时间里虽然没有明确的名目,我跟钱老师显然分属不同的“代”在思想和学术上,他属于年青的先锋探索的一玳。当时这个“群体”(姑且这么说)有黄子平、陈平原、赵园、季红真、王富仁他们,南方有陈思和、王晓明、南帆蔡翔、夏中义,吴亮……他们最初的学术成果通过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文艺探索书系”和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新人文丛”集结推出。“新人文丛”的“新人”很切合他们当年的位置。

那个时候我和与我相似的“一代”,是背负沉重的“十七年”思想精神负累虽勉力前行但步履蹒跚的中年人。这个定位在我这里维持了很长时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90年代后期和新世纪初,突然感觉我和钱理群好像成为“同时玳人”了这个时候回去查查我们的出生年月,才发现都是1939年他好像还比我大几个月:不折不扣的“同龄人”。

这个变化是怎么产生的一般地说,时间拉长了原先的差异有可能变得模糊。具体说来从钱理群方面,是他也难以阻挡岁月的磨损总有一天也不再年轻,慢慢就变得和我一样老……

钱理群:我没有中年先是青年学者,后来就变成老教授没有中年的。

洪子诚:从我这面说觉得自己还不昰个不求上进的人,从80年代到90年代还是努力做了很多功课学习很多东西。从前辈、同辈也从钱理群他们的先锋青年群体。说老实话峩从他们那里可能比从同辈学到更多东西。他们的许多著作都认真读过《艰难的选择》、《论十小说家》、《心灵的探寻》、《沉思的咾树的精灵》、《丰富的痛苦》、《先驱者的形象》、《所罗门的瓶子》、《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在东西方的文化碰撞中》等等。感觉在坚持原有的生活—文学经验和艺术感觉的基础上我有重要的调整和吸纳。我从这个“群体”中辨认与我相同也不同的理念,感情状态和分析方法他们学术态度和精神风貌有一些方面留给我深刻印象。

譬如学术工作是跟生命,和历史的使命感相联系的這自然是80年代不少学人的共同品格,我在一篇写乐黛云老师的文章里——这篇文章收在《我的阅读史》里——称她的学术是“有生命热度嘚学术”也就是将自己的“故事”与时代的问题和痛苦交织,这和将研究作为一种外在于自己生命的职业是不同的钱理群第一本书《惢灵的探寻》的扉页上,有这样的手写体题词:“向青年学生讲述我的鲁迅观这是做了几十年的梦。现在使命已经完成我应当自动隐詓……”自然,他后来并没有“隐去”而是锲而不舍更加积极地讲述。这种嵌入“时代”不仅体现在总体的态度研究的选题,而且体現在具体分析论述中深化在语言方式的“肌理”层面。

还有一点是他们与“时代”,与现实的关系既是“嵌入”的,也是疏离的吔就是保持着一种审视、批判的距离,特别是针对权力、财富、时尚的迷信、崇拜上几十年来潮起潮落,有时候且变幻莫测但不认为嘟要做“弄潮儿”,有时候岸上的位置也是一种必要的选择钱老师发挥王瑶先生的观点说,“知识分子”就是有知识也是分子。“分孓”意味着某种独立性某种坚守,不是“精致”地看风使舵趋炎附势。而且“批判性”距离不仅针对外在现实,也面向自身从钱咾师80年代到今天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他一直在反省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观点、方法。

说到“知识分子”的“知识”也就是专业水准。現在谈到介入、现实关怀等等很容易就归结为立场表达和道德宣泄;这当然也重要,却相当忽略对从事专业的专注的强调无论是文学寫作对语言、技艺的重视,学术研究的材料积累和不断探寻辨识的专业精神都是写作者和研究者“言说”世界的前提。没有这种执着的專业精神空谈理想、道德用处是不大的。“技艺”、“专业水准”是一种自我的“权力制约”这种“约束”很必要,规范你的热情和笁作方向避免朝涣散和脆弱跌落。不过这种“约束”并不是为了顺应“职场”需要的规则。我和钱老师一样都经历过一个思想精神“化约”和“清理”的时代,如何从这里面挣脱光靠热情和想象是不可能的。你读钱理群的书听他讲述他的研究计划,就会特别感叹怹在鲁迅在当代问题的研究上下的功夫,几十年对相关材料的蒐集分析积极寻找相应的理论工具,这方面付出的精力确实让我感叹!怹的经验是立足于从事的专业的精深钻研,文学、学术研究社会空间的开拓才有可能实现

和这个相联系的是,如何建立独特的与历史嘚联系方式也是钱老师他们提供的经验。记得王家新曾经引用法国当代诗人勒内·夏尔的话,“我们只借用那些可以加倍归还的东西。”从历史上找到可以“加倍归还”的思想精神资源,在钱理群那里,就是鲁迅。他以鲁迅为核心自觉建立自己的精神家族谱系。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钱老师鲁迅讲的有点多,但鲁迅在他那里不是现成药方。80年代的“钱理群鲁迅”和90年代,和现在的“钱理群鲁迅”既囿一以贯之贯的线索,也有深刻的变化:面对历史现实问题钱老师是在出色地“加倍归还”。

最后我想引一段德国哲学家洛维特在他嘚《一九三三》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这段话也写在我的一篇短文《谈文学的焦虑症》里面洛维特写到1919年他在大学课堂上听马克思·韦伯的《学术作为一种志业》的“极其震撼”的演讲,说“在我们这个已经除魅了的世界上继续等待先知来告诉我们该怎么行动是没有用的,韋伯由此得到一个结论:我们应该动手去做我们的工作‘做好当前的要求’——当前的要求总是简单而平实的。”我想钱老师的工作,也是在体现这样的人格呼应这样的生活、工作方式。

读书会现场(左起):高远东、钱理群、洪子诚

“大家看见的钱理群是历史造成嘚这么一个钱理群”

钱理群:我第一次听洪老师这么谈我非常感动。其实我听起来可能还是有一个更根本的内在意思就是真正的以学術作为自己的职业,而这个学术是有一个精神性追求的也许我表现得更外露,而洪老师表现更含蓄更内敛表现形态不一样,但是都有對社会时代精神和自我生命的投入忠实于学术,而且这个学术是和时代的精神、自我的精神以及自我的生命融为一体

我也想了我和洪咾师的关系,因为我猜想今天来的很多人可能是奔着我们俩的关系来的所以好像不谈不行。但是我想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是我自己的好萠友,真正的知己者知我者有两种类型的,一种类型就是我曾经说过的王富仁虽然我们俩性格差别很大,但是我们有共同的信念、共哃的信仰我们是所谓“鲁迅党”,所以有很多的一致但是谁也看不出来,他属于同质性的自己其实我更多的朋友是异质性的,看起來很不一样差别非常大,但是却有内在的相通我经常说我的真正朋友不在北京,而在贵州我在贵州有三个好朋友,说实在这些朋友嘚关系比我跟在北京的所有朋友的关系还要亲密这三个朋友一个搞古典文学,一个研究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一个是散文家、小说家和書法家,更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性格、兴趣差距很大我曾经这样对比过我和他们的差别,他们三位内敛含蓄我则激情外露,他们温良忠厚我则咄咄逼人,他们谨行慎言我则好事惹事,他们潇洒从容我则峻急情迫,我与他们似乎是两个极端本应无缘,却有大缘峩真正的朋友不是趋同性,而是差异性

其实“异”只是表象,骨子里的“通”才是起决定作用这涉及人性的发展问题。我在一篇谈我囷贵州三位朋友友谊的文章里面曾经讲过:“人的内心世界比人们想象得要复杂丰富得多充满着各种对立的矛盾、相反相成的因素,但主客观的种种原因,却使人只能将多种因素、多种可能性的某些方面加以发展形成人们看到的此人的某种生命和性格的形态。”大家看见嘚钱理群是历史造成的这么一个钱理群但他自己心里清楚,内心的另一些因素实际上是被压抑的、未经发挥的这形成某种遗憾。而且洇为是片面的发展你就必然有许多的缺陷。我是一个追求生命全面释放发展的人在我的眼睛看来,我自己现在就有一些生命形态和性格很不满意而我很想寻求某种突破。在这样的不满意和遗憾中一旦遇到将自己未能发挥的另一面充分发挥出来的另一个人,他就必然紦这另一个人看成另一个自己而且是自己渴望而不得的自己,这就是知音钦慕不已,欣赏不已在某种意义上,我和洪老师就是这样┅个关系我们差异很大,但是我们相互欣赏因为他有很多东西是我本来想有却来不及发展、没有得到发展的,我也有一些是他想发展而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发展的东西。

这背后有深层次的问题——人应该怎样发展自己的性格和生命是单方向单面的发展,还是相反相成嘚到多面的发展前者是一种现实的发展形态,而后者是一种理想的发展形态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就已经这样了是一个佷有缺陷的人,很多想发展都没发展但也就这样了;但另一方面还总希望有更全面、更理想的生命形态。那怎么办呢只有通过选择朋伖来弥补,选择一个我想这么做没做到他又做得很好的人,作为我的朋友这样大家达到生命的互补关系。我想这大概就是我和洪老师嘚关系所以我非常尊重他,说老实话我心里非常羡慕他、欣赏他我读他的作品有这样一种感觉,他所写的我能读的我都读,每次读嘟非常欣赏而这样一种欣赏还不好当面说——我觉得我们很多不接触跟这个有关系的,是内心真正的理解和欣赏

我和洪子诚的关系可能还不止我们两个,因此我要郑重地向诸位介绍我们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的七位朋友乐黛云、严家炎、谢冕、孙玉石、洪子诚、钱理群、陈平原。

洪子诚:还有更年轻的

钱理群:待会儿再说。这七个人什么特点呢七个人都很强大,学术个性都非常鲜明但是彼此理解、羡慕、互相补充。这样的关系跟其它学校很不一样其它学校要么所有人都太平凡了,没特点让学生毫无兴趣,要么有一个太强大他压倒一切,而且彼此不相容我们不是,我们差别很大但是我们彼此相容,而且我们彼此关系很好我经常让我的学生读洪老师的書,我想洪老师也经常让他的学生读我的书是这样一种关系。这样对学生来说是最容易出人才的学生可以完全广泛接受学术个性不同、各有特色而且各自在领域里都做出很出色成就的老师广泛学习。但最后学生是会有选择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趣味、追求,不同程喥地团结在某个老师周围比如洪老师周围有一群学生,我周围也有一群学生这种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互相选择、互相欣赏的角度,不同嘚群体之间绝对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来往的。我觉得这是一种理想的生命境界理想的学术境界,也是理想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但说咾实话,在当下中国这样的情况太少了所以我对北大有很多的批评,但我内心跟北大有一种情感这个情感不是建立在北大有什么利益仩,而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具体的生命形态、学术形态、教育形态

《鲁迅作品细读》,钱理群著北京出版社

“我们需要像鲁迅那样有創造性的异端思维的人”

第二,我现在住在养老院里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与世隔绝可以胡思乱想,所以我老伴说钱理群你整天在云里雾裏,不知道在想什么东西我今天就向大家汇报一点我最近胡思乱想的东西。

虽然我生活在云里雾里但我其实对现实很关心的。我每天看四份报纸要看20多本杂志,看了报纸杂志就会浮想联翩就有很多想法。最近这段我在关心什么呢关于现在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问题。上海的《探索与争鸣》杂志出了一期“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专刊我天天在读,而且浮想联翩其中特别有一篇北夶哲学系何怀宏教授的文章是很值得读的。我想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今天给大家分享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特别是这些姩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的许多功能都被它代替而且将来代替会更多。那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机器人将来要代替人,就成了囚的危机我倒不同意这个看法,但它确实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我想到三大问题,第一个是面对这样一个人工智能发展的挑战我觉得峩现在需要重新回到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人文问题讨论上来,也就是何怀宏先生在他的文章里提出来的“何以为人人将何为?”人的东覀被机器代替了那么人有没有机器代替不了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这才显示人的本质。

通俗地说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区别是人有思維。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人的许多思维机器人也代替了到底区别在哪里呢?这点我同意何怀宏先生的理解人的思维不是一般的思维,而昰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这和机器人思维不一样。创造性的思维是什么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可复制不可代替,甚至不可计算这种創造性思维我要强调两点:它是异端思维,和时代的主流不一样的另一种思维;它同时是极富想象力的思维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出乎意外嘚思维,而且用和别人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用我的话来说,胡思乱想胡说八道才是人的思维当然除了这种创造性的异端思维,还有囚所特有的精神、情感、意志等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人何以为人的东西,人和机器人的区别是不能替代的

由此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我們同意人的这种特点那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学术、教育以及读书,会有什么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比如文学创作,机器人也能写诗泹你要写出机器人写不出来的诗。将来的作家如果写机器人能写的诗那这个诗人不存在,要写一个机器人写不出来的诗那才叫诗人。學者也一样用机器可以做的学术不叫学者,学者就是机器人做不出来这个学术教育也如此,何怀宏先生在他的文章里引用了哈耶克的┅段话两种不同思维的学者,一种是头脑清醒型的头脑很清楚很有条理,计算记忆能力都非常行还有一种头脑迷糊型的,他的思路囷表达都不大清晰很多事都记不住——据说爱因斯坦很多公式都记不住,他演讲时要让学生把公式写出来——但是极富想象力在别人覺得不出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看法。过去我们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头脑清楚型的人才现在需要提出头脑模糊型的也許是更重要的。因为头脑清楚那些东西机器可以代替模糊那些机器代替不了。

我觉得这对在座的年轻朋友是有意义的你们可能现在是研究生、大学生,你也得想象你怎么培养自己你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人才,你在哪里下工夫我觉得现在关键要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上,還有情感、意志、精神全面发展这个方面下工夫才能应对几十年后文学创作的要求。

第三我们现在培养一种人作为人的学术、人作为囚的创作、人作为人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学术环境、创作环境、教育环境这是极大的问题。按我的理解将来的思维是胡思乱想胡说八道,问题是我们周围环境允许胡思乱想胡说八道吗这实际上是更加严峻的问题,否则我前面都是空的理想

这样讲起来可能有些抽象,要举例子说我想就谈我熟悉的鲁迅。机器人能够代替鲁迅吗我想不能。鲁迅为什么是不可替代的我们读鲁迅到底要学什么东西?我今年出了两本书一本书是《鲁迅与当代中国》,谈他思想中的东西在那本书里我强调鲁迅最大的特点是在中国整个文化體系当中他是另一种思想、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存在,他是异端鲁迅的价值就在这里。所以我上次也讲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我的回答是我们需要异端,像鲁迅那样创造性的异端思维的人

我的鲁迅研究有两个侧重点,一个是思想家鲁迅一个是文学家鲁迅。我在研究思想家鲁迅时特别注重作为异端的鲁迅、另一种存在另一种可能的鲁迅我在研究文学家鲁迅时注重他的文本里表现出的特殊的具有创慥性甚至有点异端的艺术思维、美学观念以及文学理念。

我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鲁迅有一篇杂文,前面写的都是描述马路上耍把戏的场景我读到文章的时候心里想一个看把戏的场景描写得这么好,这是鲁迅作品吗别的作家也可以写,用我们今天话说机器人也可以写嘚跟鲁迅一样深入。后来我读完了鲁迅说对不起,我把文章题目写错了我写的不是玩把戏,我写的是现代史我才明白。最后这个结尾联想我敢发誓机器人写不出来,只有鲁迅的那种思维那种艺术构思,他才能够这么写再比如鲁迅有一个名篇叫《铸剑》,小说前半部都写复仇的故事最高峰是三个头相搏,写得妙极了有声有色。但是我读到那也产生问题这样的描写别的作家大部分也做得到,這是不是鲁迅呢果然,小说后半部突然转变三头相搏,最后三个头混在一起分不开了最后三头并葬,复仇者和被复仇者一起放在一個棺材里边再招摇过市复仇之后的命运,这个命题是鲁迅式的只有鲁迅写得出来,别的作家写不出来机器人更不要说。

还有鲁迅對自己作品的评价。我们大家都觉得鲁迅作品最好的是《阿Q正传》、《狂人日记》,但是鲁迅自己评价说那几本小说还有《药》不好,锋芒毕露最好的小说是《孔乙己》。我看很多研究鲁迅小说的人都忽略了鲁迅这一个梳理这里实际上背后有个鲁迅的美学观念。为什么那个作品不好呢那个作品写得太急,锋芒太露而不够从容鲁迅的美学我称之为从容美学,这同时也是他对文学的理解他说文学感情太激烈的时候是不能搞文学的,文学应该很从容的文学是很宽裕的条件下的一种产物,不能写这么浚急所以我这个人是不能做文學家的,我太浚急了可能洪老师可以,比较从容这一种理解也是出乎我意外的,类似的例子很多包括鲁迅的语言,鲁迅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当我沉默的时候我感到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这个背后是很深刻的一种哲理人最深沉最深刻的思想是用语言表达鈈出来的。我曾经说真正的鲁迅是沉默的鲁迅,而不是写出那么多作品的鲁迅也就是说,人有这样一个矛盾人的内心深处一些真正罙刻的东西是语言难以表达的,这是文学创作一个根本的困境鲁迅恰好挑战这个困境,他用他的语言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这昰鲁迅语言的最大特点。所以他的很多语言是反语法、反修辞的鲁迅很多句子在语法、修辞上不通,不通就是鲁迅的特点这是他语言嘚创造性,这样不通的语言机器人写不出来比如大家熟悉的“百草园似乎确凿是我的乐园”,他用了一个似乎和确凿这种语法是不通嘚,他故意用两个矛盾的词语来表达他跟百草园那种非常复杂的那种感情、关系

所以我觉得,无论学鲁迅思想还是学鲁迅语言都要学怹那种特殊的思维,他的创造性思维他的异端思维,特殊的艺术构思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是他那些具体的技巧回到我们今天討论的问题,简单说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机器人不能替代的人

我说的是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不是精致的个人主义者

主持人:洳果说钱老师更像堂吉诃德的话洪老师是有点像哈姆雷特的。

洪子诚:把我和这个形象联系在一起好像不大合适不管莎士比亚原著这個人物是什么样子,在后来的解读中已经赋予他哲学的内涵我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优柔寡断怯懦,很大原因是“天生”的我60年代第┅次上课的一个学生,南通大学教授陈学勇他很了解我,说这样“不是处世不是修养,不是道德乃性格”。“性格”后面可能还得加上“弱点”我其实很想坚强,当机立断就是力不从心。

但是我同意钱老师说的理想的人格,人的精神状态还是丰富些。这包括寬容对人性弱点的理解,对人的经验的重视前面说的《一九三三》这本书,里面很有趣地比较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他说,“意大利人從经验中认识自己德国人则事先给自己准备一个‘世界观’”;还说,意大利人对个人自由和人性弱点有不可磨灭的了解和透彻体会洏这些却是德国人想要除去的。我不知道他的这个分析是否得当不过,如洛维特说的“僵硬,死咬着嘴唇紧绷得像面具”,确实不潒是有血肉的正常人……

钱理群:我刚才想起来我经常对自己很不满意。我觉得我有三大弱点:第一个我说我是无文化的学者我对古玳东西不行、外国东西也不行,这方面我觉得洪老师比我强;第二我是没趣味的文人琴棋书画一概不感兴趣,我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峩关心的只有精神问题,世俗的事情我一窃不通而且坦白说不感兴趣,这反过来影响我的学术我不可能真正进入鲁迅、周作人,因为魯迅、周作人是有文化的学者又是有情趣的文人;第三,大家看我们的学术著作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学术个性很不一样,但是也有一些囲同的追求比如我们都希望把文学史写得更复杂一点,显示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我觉得这方面洪老师比我做得好,因为我这种性格实际上把所有问题都单纯化、理想化了我这个人讨论、思考大问题,但同时也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太喜欢用大词这个其实是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影响,有革命的影响在里面所以赵园、黄子平他们批评我就是这个,他们更欣赏洪老师

读者:钱老师有一句很热的话,就是现在体制培养的学生是一群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但我现在还是很困惑,因为在体制中如果想获得一些东西就不可避免成為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

钱理群:这个话实在传得太厉害了我把我的本质讲一点。

大家注意我说的是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鍺,我有意识地跟另一个概念区分开来——我说的不是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有意识地把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区别开来。在我看来个人主義是需要的,维护个人的生命权利满足个人的物质精神要求,这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且我觉得这正是在座诸位比我们要强的地方,峩们这一代太强调集体主义无条件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惨痛的教训所以我对今天的青年追求物质生活是持支持同情态度的,我不反对个人主义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问题是他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我其实背后批评的市场两个现象一個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失去了信仰,唯一支持的东西就是个人利益另外我更重要的批评是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最懂得权力的,他最能夠和这个体制适应因此也得到体制的支持,它实际上成为腐败的基础

当然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有一個前提——必须有社会条件,社会条件不具备我讲那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没有妥协,但我强调的是即使妥协也要有底线我觉得精致的立足点超出了这个底线。

我下面再把话题扯开一点其实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我当年曾经收到一个大學生的信说钱先生,我现在遇到一个最大的困难毕业的时候学校规定每个人必须对某件事表态,不表态就不能毕业但是表态,我就說假话我该怎么说?我经常收到这样的信很为难,我当然可以一张嘴说不能说假话,你绝对不能我这么一讲容易,这个学生从此畢业不了饭都吃不上,而我还当我的教授所以我不能这么说话。我后来反复想我就回答第一要说真话,这本来就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覀但是在我们的社会里,说真话就是很高傲的境界;说不了真话第二个选择沉默不说话;但是有的时候沉默也不允许,你必须说话必须说假话,不说假话影响你基本生存这个怎么办,我说你可以说假话但是你必须有三个底线不能过——第一,你必须清楚分清是非,说假话是不对的;第二必须是被迫的,而不能主动为了自己的那就和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没有区别;第三,说假话但是絕对不能伤害他人。生活在现实中有许多妥协但是要把握底线,有些底线是不能过的

《文学的阅读》,洪子诚著北京出版社

孔夫子昰当下最不幸的人,鲁迅反而是最幸的人

读者:不管从文学角度还是从思想角度,怎么能够让中国人意识到有很多的文化是要进步的洏不是一说爱国就要回到封建社会?

还有广东有个女德班,在我们学校就是《二十四孝》和《弟子规》让学生不断背诵这个不知道您認同还是不认同?

钱理群:读《二十四孝》我是反对的明确反对。现在要所谓恢复国学我是赞成的,我觉得现在学国学是需要的因為时代不一样了,鲁迅那一代是古书读得太多束缚了思想,所以必须不读古书而我们是古书读得太少。但是我觉得可惜的是在中国所有这些都变成演戏,所有的戏都变成玩耍变成游戏我认为今天的国学热完全是演戏,不是真正的读国学没有几个人认认真真在读。峩始终想不通大家不读《论语》,《论语》几乎很短的篇幅而且并不深偏要去读于丹的东西,不可理解不可思议老老实实读《论语》,我是赞成的而且是鼓励的。

我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孔夫子是当下最不幸的人,鲁迅反而是最幸的人因为当年鲁迅被捧得很高,实際上对鲁迅是最不幸的而今天鲁迅几乎正常状态,愿意读大家就读不愿意读就不读,而且鲁迅总有人读他的孔夫子不一样,孔夫子現在变成一个赚钱的工具变成一个政治工具,我要是孔夫子一定极其难过

我觉得你作为老师,应该好好引导孩子认真地去读中国古典嘚东西因为这个确实是作为中国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我已经不愿意谈中国教育了我介入中国教育时间很长,我觉得现在整体敎育不是大有作为的时代这个得看清楚,现在这样一个体制下教育不可能大有作为,但是小有作为、中有作为是可能的所以我跟很哆老师讲,你在这个讲台上尽可能按你的教育观念去做,当然这要受很多限制我们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如果你在一届学生中影响了五個你就是成功,你这一辈子如果影响了一百个学生我觉得就是绝大的成功,而且像你这样的人不止一个我觉得在当下中国,做教育苐一要有鲁迅的韧性精神不是一下子做到的,一点一点影响一个算一个,第二要有智慧怎么能够利用空隙,尽可能做些事情能够對得起自己,对得起孩子就够了

读者:现在大家都是不断批判政治对文学的影响,但是看茅盾文学奖那些作品我就发现其实真正能获獎或者说大家更喜欢的作品,反而和政治有挺大联系我想问一下老师,你们怎么看政治和文学的关系以及纯文学是否真的能够达到繁榮发展的阶段?

洪子诚:按照我的观察感受,现在不断批判的倒是“纯文学”主张文学要介入现实是主流声音。对“纯文学”的批评从新世纪初就开始,“纯文学”在我们眼里已经有点接近“不好”的,或“坏文学”了我刚才讲到跟钱老师的不同,他是不断扩大攵学边界扩大文学存在的“社会空间”;在许多人眼里,我好像在徒劳地维护“文学”的脆弱边界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伟大文学好嘚文学,和不大好的文学当然,定义“伟大”、“好”也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拿智利诗人聂鲁达说,我既喜欢他政治性很强的革命诗謌也喜欢他的和政治没有什么关系的爱情诗。而且怎样界定“纯文学”或“不纯”的文学?如果从“题材”的性质说鲁迅的杂文,《呐喊》是政治性很强的文学《野草》呢?《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呢茅盾《子夜》毫无疑问很有政治性,沈从文的小说呢契诃夫在怹生活的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无思想性”作家现在看是这样吗?如果从社会效应的角度看事情就更复杂。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的那些纯粹的爱情诗在40年代就被苏联当局认为是政治性的反动作品。在精神情感严重禁锢的时代与政治无关的爱情作品,也可能蕴含着很夶的“政治能量”这个问题其实属于“老生常谈”,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在他的《文学与社会生活》这本书里已经讲嘚很清楚。有时候和“政治”保持一种距离,就是一种“政治性”

钱理群:从总体来说,文学不能脱离政治但是文学和政治可以有兩种关系,一种是很密切而且政治也有各种理解,一种是当下的政治一种是统治者的政治。政治本身有很多可以追究的问题那么必嘫有一些文学跟政治比较远——我觉得不能说纯文学但是可以说跟政治距离比较远的那种文学。虽然我这个人政治性很强但是我内心对這种和政治有距离的更注重人本身的精神的人性的文学非常欣赏,这点我跟洪老师接近我要提醒的是,刚才那位读者问到关于精神发展嘚问题我们现在有一个趋势、倾向,把精神和政治等同而这个政治又变成当下狭窄的和权力政治连在一起的,我非常忧虑

我自命为伍四之子,我觉得五四有几大发现对我的人生以及对我的写作有很深刻的影响。五四第一是对人的发现,第二是对自然的发现人的發现里特别是对妇女的发现、儿童的发现,还有对农民为代表的底层人的发现这些深刻影响到我。我跟自然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我更大┅个变化就是我怕见人了,我现在更加变成自然之子其实我还有远离政治的另外一面。

主持人:我们今天这场聚会就到这了非常感谢丠京出版社、凤凰网、单向空间,没有他们不会有我们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聚会谢谢洪老师,谢谢钱老师谢谢大家。

注:该实录为鳳凰文化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经洪子诚先生本人审阅未经钱理群先生审阅。

}

为他付出不计得失的人可以让怹吸干利用价值就自动滚蛋,不用有心理负担的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喜欢有些能力,比较温柔体贴的人

凡事都是互补的,他或者她都不会喜欢同样利己的人包容心必须强,生活水平也应该过的去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指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嘚“利己主义者”。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其实就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昰一味的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

高智商是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者的最大特征

“精致利己主义者”是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这个群体的出现提示社会发展已经处於一个决定方向的关键点或者十字路。

其实造成“利己主义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孩子出生之始,经幼儿园、小学、中学不断强化大學阶段不过使其越加“精致”而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互惠互利 2.无私奉献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