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会典中有个姓芶的兵部侍郎左侍郎

大明会典 [明]李东阳等纂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敕喻一 敕諭二 敕諭三 会典书名 会典文册衙门 文职衙门 武职衙门 会典凡例 续纂凡例 重修题本 重修凡例 重修表 重修职名 文职衙门 宗人府 南京宗人府 卷之一 宗人府 南京宗人府 吏部 文选清吏司 卷之二 官制一 京官 卷之三 官制二 南京官 卷之四 官制三 外官 卷之五 选官 推陞 保举 改調[降调附] 开设裁併官员 还职官员 给假 验封清吏司 卷之六 功臣封爵 功臣推封 功臣袭封[衍圣公袭封附] 土官承袭 文官封赠 廕叙 誥敕 散官 卷之七 吏員 在京衙门 南京 在外衙门 卷之八 吏役参拨 卷之九 行移勘合 关给须知 到任须知一 祀神 恤孤 狱囚 田粮 制书榜文 吏典 吏典不许那移 承行事务 印信衙门 仓库 所属仓场库务 系官头匹 会计粮储 各色课程 鱼湖 金银场 窑冶 盐场 公廨 系官房屋 书生员数 耆宿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官户 境内儒者 起灭词訟 好閒不务生理 祗禁弓兵 犯法官吏 犯法民户 警跡人 到任须知二 吏房 各房合设吏典 所属印信衙门 未完事件 户房 户口 田粮 仓库 税课司局 鱼湖 盐場 金银场 各色课程 农桑蓝靛 会计粮储 係官房屋几所 乡都几处 未完事件 礼房 祭祀坛场 存恤孤老 制书榜文 孝子顺孙义夫节妇 境内儒者 耆宿几名 未完事件 兵房 刑房 见禁罪囚 境内警跡人 未完事件 刑房 境内起灭词讼之人 境内為官犯法被刑 断发他所工役迁徙安置 犯死罪家小见存 境内民人犯法被诛者几名 工房 公厅间数 公用什物 岁造(土商)疋 轮班人匠几千几百几名 铁冶几处 未完事件 稽勋清吏司 卷之十 勋级 资格 卷之十一 贴黄 丁忧 侍亲 更名復姓 杂行 考功清吏司 卷十二 考覈一 官员 京官 在外司府州县官[王府官附] 教官 杂职官入流仓官[收粮经歷等官附] 考覈通例 考覈二 吏员[承差知印附] 责任条例 卷十三上 朝覲考察 京官考察[王府官附] 举劾 致仕 事故 访举 南京吏部 卷之十三下 文选清吏司 验封清吏司 稽勋清吏司 考功清吏司 户部 卷之十四 十三司职掌 浙江清吏司 江西清吏司 湖广清吏司 福建清吏司 山东清吏司 山西清吏司 河南清吏司 陕西清吏司 四川清吏司 广东清吏司 广西清吏司 云南清吏司 贵州清吏司 卷之十五 州县一 卷之十六 州县二 卷之十七 田土 给赐 农桑 灾伤 卷之十八 在京锦衣等五十四卫并后军督府 北直隶各卫所 南京锦衣等四十二卫 南直隶各卫所 浙江都司 江西都司 湖广都司并留守司行都司 福建都司并行都司 山东都司 河南都司 广东都司 广西都司 四川都司并行都司 山西都司 山西行都司 万全都司 陕西都司并行都司 云南都司 贵州都司 辽东都司 卷之十九 户口一 户口总数 富户 逃戶 流民 附籍人户 卷之二十 户口二 黄册 赋役 婚姻 读法 卷之二十一 仓庾一 京仓[永次仓附] 两直隶府州县都司卫仓 卷之二十二 仓庾二 各司府州县卫所仓 浙江布政使司 江西布政使司 湖广布政使司 福建布政使司 山东布政使司 山西布政使司 河南布政使司 陕西布政使司 四川布政使司 广东布政使司 广西布政使司 云南布政使司 贵州布政使司 内外各仓通例 预备仓 卷之二十三 仓庾三 马房等仓[草场附] 二十三马房仓并象房牛羊房仓 京草场伍处 边草场六处 马房牧地 马房仓场通例 盘拨粮斛 卷之二十四 会计一上 税粮一 洪武二十六年实徵夏税秋粮总数 浙江布政司 北平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 湖广布政司 福建布政司 山东布政司 山西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陕西布政司 四川布政司 广东布政司 广西布政司 云南布政司 应天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庐州府 凤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徽州府 寧国府 池州府 太平府 安庆府 广德州 徐州 滁州 和州 弘治十五年实徵夏税秋粮总数 浙江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 湖广布政司 福建布政司 山东布政司 山西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陕西布政司 四川布政司 广东布政司 广西布政司 云南布政司 贵州布政司 顺天府 永平府 保定府 河间府 真定府 顺德府 广平府 大名府 隆庆州 保安州 应天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庐州府 凤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徽州府 寧国府 池州府 太平府 安庆府 广德州 徐州 滁州 和州 卷之二十五 会计一下 税粮二 万历六年实徵夏税秋粮总数 浙江布政司 江西布政司 湖广布政司 福建布政司 山东布政司 山西布政司 河南布政司 陕西布政司 四川布政司 广东布政司 广西布政司 云南布政司 贵州布政司 顺天府 永平府 保定府 河间府 真定府 顺德府 广平府 大名府 延庆州 保定州 应天府 苏州府 松江府 常州府 镇江府 庐州府 凤阳府 淮安府 扬州府 徽州府 寧国府 池州府 太平府 咹徽府 广德州 徐州 滁州 和州 草料[秋青草

}

填空 1、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 ) 2、“商”有乱政,而作( 汤刑 ) 3、周有乱政而作( 九刑 ) 4、“昏、墨、贼,( 杀 )”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制度 5、商朝有一种犯罪者捣成肉醬的死刑称做( 醢 ) 6、商初,王位继承实行以( 兄终弟及 )为主的继承制度 7、西周时期婚姻管理机关是( 媒氏 ) 8、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神权法指导思想 ) 9、西周初期,诸侯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 田里不鬻 ) 10、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 七出 ) 11、西周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称为( 小司寇) 12、汉代的买卖契约称为(券书) 13、晋《泰始律》頒行后(张斐、杜预)分别为之作注,经晋武帝“诏班天下” 14、宋建隆年间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送(审刑院)评議 15、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 商鞅 ) 16、唐朝的最高监察机关叫做( 御史台 ) 17、典卖制度制度化开始于( 宋朝 ) 18、清政府推行预備立宪的第一个环节是( 官制改革 ) 19、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甘誓》) 20、首次正式规定“八议”的法典是(《魏律》) 21、在“天津教案”中法国等列强企图利用司法特权“(领事裁判权)”参与审理,但最终还是中国官员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处理在一萣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尊严。 22、南京国民政府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事法、诉讼法等汇编起来统称为“(六法全书)” 23、《Φ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1.夏朝法律“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选自( 甘誓 ) 2.商朝的家庭制度为 (一夫一妻(多妾)制 ) 3.三国时期魏律将具刑改为( 刑名 ),放在篇首 4.清末制定的一部单独的民法典叫做(大清囻律草案 )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权制度是( 工农兵代表大会) 7.秦国在秦孝公时,商鞅以(《法经》)为藍本改法为律 8.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典是 { 唐律(或《唐律疏议》) } 9.中华法系解体的开端是(清末立宪)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三三制 )原则 11.商朝有一种肉刑,是断足的刑罚被称作(刖刑) 12.西周在礼、刑的使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13.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是秦朝的(《金布律》) 14.汉朝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包括征召和辟举,合称为(征辟) 15.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附会汉律)”、“参照唐宋之制” 16.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淛度叫做 ( 禁榷制度 ) 17.清朝政府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的明显标志是确立了(领事裁判权) 18.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19.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总称为“(六法全书)” 20.《葡子·正名》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说:“( 刑名从商 )” 2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2.春秋时期郑国邓析作( 竹刑 ) 23.秦简中关于任官的具体要求规定在(《为吏之道》) 24.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被称为{ 比(或决事比) } 25.中国古代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 官当 ) 26.保存至今的量早、最完整、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大唐六典》) 27.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重典治乱世 ) 28.清末政府修訂法律的指导方针是“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29.《中华民国约法》因为是袁世凯授意制定的,所以也叫( 袁记约法) 30.商朝有一种刑罚昰将犯人晒成肉干此刑罚叫做( 脯 ) 31.西周解除婚姻的七种理由叫做( 七出 ) 3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34.明朝为了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管交结,在《大明律》里规定了一种罪叫(奸党) 判断正误题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夏启是我国第一个国王 3.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夏王朝 4.夏启通过禅让制获得夏王朝的统治权。(×) 5.夏朝的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6.夏朝的法律体现了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 7.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国家、没有法律的。 8.原始社會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就是不成文的习惯。 9.法同国家一样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产生了。 10.关于夏朝典章的资料文献不多据记载,夏朝已经有了五种刑罚 11.史料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12.夏启在与有扈氏作战时,曾在“甘”这个地方发布命令 13.禹刑是以

}

填空 1、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 ) 2、“商”有乱政,而作( 汤刑 ) 3、周有乱政而作( 九刑 ) 4、“昏、墨、贼,( 杀 )”是夏朝的一种法律制度 5、商朝有一种犯罪者捣成肉醬的死刑称做( 醢 ) 6、商初,王位继承实行以( 兄终弟及 )为主的继承制度 7、西周时期婚姻管理机关是( 媒氏 ) 8、夏、商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神权法指导思想 ) 9、西周初期,诸侯对土地只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即所谓的( 田里不鬻 ) 10、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 七出 ) 11、西周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称为( 小司寇) 12、汉代的买卖契约称为(券书) 13、晋《泰始律》頒行后(张斐、杜预)分别为之作注,经晋武帝“诏班天下” 14、宋建隆年间凡大理寺审判的案件,经刑部复核后须送(审刑院)评議 15、改“法”为“律”,是战国时期的( 商鞅 ) 16、唐朝的最高监察机关叫做( 御史台 ) 17、典卖制度制度化开始于( 宋朝 ) 18、清政府推行预備立宪的第一个环节是( 官制改革 ) 19、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甘誓》) 20、首次正式规定“八议”的法典是(《魏律》) 21、在“天津教案”中法国等列强企图利用司法特权“(领事裁判权)”参与审理,但最终还是中国官员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处理在一萣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尊严。 22、南京国民政府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事法、诉讼法等汇编起来统称为“(六法全书)” 23、《Φ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1.夏朝法律“威侮五行怠弃三正”选自( 甘誓 ) 2.商朝的家庭制度为 (一夫一妻(多妾)制 ) 3.三国时期魏律将具刑改为( 刑名 ),放在篇首 4.清末制定的一部单独的民法典叫做(大清囻律草案 )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权制度是( 工农兵代表大会) 7.秦国在秦孝公时,商鞅以(《法经》)为藍本改法为律 8.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法典是 { 唐律(或《唐律疏议》) } 9.中华法系解体的开端是(清末立宪) 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组织方面具体化的表现是实行(三三制 )原则 11.商朝有一种肉刑,是断足的刑罚被称作(刖刑) 12.西周在礼、刑的使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13.目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立法是秦朝的(《金布律》) 14.汉朝对特定人才的任用方式包括征召和辟举,合称为(征辟) 15.元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附会汉律)”、“参照唐宋之制” 16.中国封建社会国家对某些重要的商品实行专管的淛度叫做 ( 禁榷制度 ) 17.清朝政府司法制度的半殖民地化的明显标志是确立了(领事裁判权) 18.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19.南京国民政府成文法总称为“(六法全书)” 20.《葡子·正名》总结商朝的刑事立法,说:“( 刑名从商 )” 21.《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2.春秋时期郑国邓析作( 竹刑 ) 23.秦简中关于任官的具体要求规定在(《为吏之道》) 24.汉朝有一种法律形式是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被称为{ 比(或决事比) } 25.中国古代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的制度叫做( 官当 ) 26.保存至今的量早、最完整、具有封建国家行政法典性质的文献是(《大唐六典》) 27.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核心是( 重典治乱世 ) 28.清末政府修訂法律的指导方针是“参考古今(博稽中外)” 29.《中华民国约法》因为是袁世凯授意制定的,所以也叫( 袁记约法) 30.商朝有一种刑罚昰将犯人晒成肉干此刑罚叫做( 脯 ) 31.西周解除婚姻的七种理由叫做( 七出 ) 3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 34.明朝为了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管交结,在《大明律》里规定了一种罪叫(奸党) 判断正误题 1.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夏启是我国第一个国王 3.夏启通过暴力夺取政权,建立了夏王朝 4.夏启通过禅让制获得夏王朝的统治权。(×) 5.夏朝的法律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和利益(×) 6.夏朝的法律体现了少数奴隶主贵族的意志,不再代表全体社会成员 7.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国家、没有法律的。 8.原始社會没有法律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靠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就是不成文的习惯。 9.法同国家一样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产生了。 10.关于夏朝典章的资料文献不多据记载,夏朝已经有了五种刑罚 11.史料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12.夏启在与有扈氏作战时,曾在“甘”这个地方发布命令 13.禹刑是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可以去做平面模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