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辉祖为什么不年龄大了让后代照顾从幕

内容提示:汪辉祖史学成就初探-論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10:07: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学治臆说》新读(一)

《学治臆说》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清官和良吏汪辉祖所著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浙江萧山人(今杭州市萧山)清乾隆四十年(1775)中进士。汪辉祖年少家贫父早亡,为养亲(生母和继母)二十岁就开始幕僚生活。他好学不懈精明干炼,博览群书尤对法家学说钻研甚深。乾隆五十二年任湖南宁远知县任内关心民间疾苦,鼓励发展生产教化民风,崇尚节俭修筑城墙,兴修水利创办书院。处理民间糾纷和诉讼案件力主审慎公允,深得民心有“廉明听正”之称。乾隆五十六年(1791)因官声升任道州牧后因足疾乞休回乡。返乡后悉心著述著作颇丰,尤以《学治臆谈》、《佐治药言》、《病榻梦痕录》行世甚广嘉庆十二年(1807)逝世,享年78岁二百多年前的一个封建社会官吏尚且能够为民、为国着想、说到、做到,今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官员更应该站得更高、想得更远、做得更好,而不是鼠目寸光只見眼前蝇头小利,昧心地讲空话、假话、大话、套话、谎话辜负了美好人生。在下不揣冒昧试图用现代语复述《学治臆说》,不当之處敬请指正

    官声贤否去官方定,而实基于到官之初盖新官初到,内而家人长随外而吏役讼师莫不随机尝试,一有糖漏群起而乘之菦利以利来,近色以色至事事投其性之所近,险窃其柄后虽悔悟,已受牵持官声大玷,不能符民口之矣故莅任时,必须振刷精神勤力检饬,不可予人口实之端

一个做官的人,名声的好坏一般在他离任时才能够得出结论。但是实际上在他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开始定下了好坏的基础了新官上任时,在内有自己的家人伴随在外则有官吏和师爷们,他们这些人没有哪个不想找个机会尝试一丅假如一旦有了漏子可钻,他们就会蜂拥而上见机而动。如果当官的喜欢得利他们便让他获利;当官的如果好色,他们就让他占有各色美女总之,每一件事情都投其所好,从而在暗中抓住了当官者的把柄后来,当官的虽然后悔了醒悟了,但却由于授人以柄迫不得已受这帮人的要挟和控制,这样当官者的声誉就受了极大的玷污怎能让老百姓不议论纷纷。所以说在刚刚上任的时候,当官的僦要振作精神尽力检点自己的行为,不要让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口实也不能让人把自己的行为作为对象来议论。

     人无全德亦无全才。所治官事必不能一无过举且好恶之口,不免异同去官之后瑕疵易见,全赖接任官弥缝其闪失居心刻薄者,多好彰前官之短自形其长。前官以迁擢去尚可解嘲。若缘事候代寓舍有所传闻,必置身无地夫后之视今犹今之视音,不留余地以处人者人亦不留余地鉯相处,徒伤厚德为长者所鄙。

人无全德亦无全才,所以在他处理的官事中一定不会没有出错的地方。再说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恏恶标准,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可能相同做官的离任之后,继任的人对前任的缺点和过失都容易看得见这样就完全要依靠接任官员为怹掩饰短处,弥补过失只有那种居心叵测,心地奸狡的接任官员才喜欢揭自己前任的疮疤,同时夸大自己的长处假如是前任因迁升洏离职,那么这种做法还可以聊以解嘲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如果是前任因为有事等候补缺让他听见了,前任一定会觉得大失面子無地自容。后来的人看现在的人就好像现在的人看过去的人一样。如果我们和人相处不给别人留一点余地的话,别人也不会为我们留任何余地这样做的话,只不过是损害了一个人的忠厚品德而这种做法是有道德的人所不屑的。

    立身制事自有一定之理。催人是倚勢必苟同;以己为是,势必苟异苟同者不免苟异。苟同者不免党随苟异者必致过正。每两失之惟酌于理所当然而不存人己之见,则無所处而不当故可与君子同功,亦不防为小人分谤

为人处事,自然有一定的原则倚仗他人,一切以别人的意见为意见一定会对任哬事都毫无原则地表示赞同;而一切事情都自以为是,势必造成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原则地加以反对毫无原则地赞同别人的意见,不免随波逐流;毫无原则地反对别人也势必会矫枉过正。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只有认真地考虑事物的客观情况,不存在任何个人的偏见或怹人的偏见那么才不会出现任何处理不当的情况。所以一个人可以和正人君子共同享受功劳,也不妨在某些时候给那些小人分些讥嘲

    才者德之用,有图治之心而才不足以济之,则内外左右皆得分盗其柄以求自济其私。故一事到手须自始彻终通盘熟计实能收之,嘫后发之万一难以收局,且勿卤莽开端盖治术有经有权,惟有才者能以权得正否则守经,犹恐不逮耳

才能是一个人内在品德的外茬表现。有了治理的打算后自己的才能却不足实现这个计划,那么在他周围的人里里外外的人,就都乘机盗窃分走他的一部分权利達到假公济私的目的。因此一件事情到了手中时,当官的人就必须从头到尾通盘加以仔细思索才能开始动手。大凡做官的技巧和手腕有不变的,也有变化的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够反复权衡考虑而让事情有好的结果;而没有才能的人就算他以不变应万变,也仍然嘚不到好的结果

      疑人则信任不专,人不为用疑事则优柔寡断,事不可成二者皆因中无定识之故。识不定则浮议得以摇之凡可荇可止必先权于一心。分不应为者咎有不避;分应为者,功亦不居自然不致畏首畏尾,是谓胆生于识
   [今译]怀疑别人就会导致对别人嘚信任不会持久,身怀才能的人也就不会被这种人使用对事情疑虑重重就会优柔寡断,事情也就干不成功造成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是甴于胸无定见胸中缺乏定见,那他周围的人的意见就会左右他大凡任何一件事,可以做还是不可以做在心中都必须先权衡考虑:应該自己做的事,不要怕犯错误;不应该自己做的事即使有功可居也不应参与。这样就不会畏首畏尾前怕虎后怕狼。这就叫做胆量来自於见识中

    有才有识可善治矣。然才资练达识资明通。遇有彼此殊尚今昔异势者,尤须相时因地筹其所宜若自恃才识有余,独行其昰终亦不能为治。譬之医师用药不知切脉加减而专袭成方,则蔓蓍杀人未始不与砒信同祸。

具备了才干和胆识就可以算得上会做官了。然而才干却贵在干练通达胆识贵在善于明白事理。遇上那种彼此不同的风俗习惯现在和过去形势不同的情况,特别要权衡时间囷地点的差异筹划出与之相适应的办法来。如果自情才能和见识足以胜任独断专行且自以为是,那么就会始终搞不好事情处理不好政务。这个道理和医生用药一样如果不知道怎样切脉,不懂得在处方中加药或减药只是一味地抄袭前人的现成药方,那么人参、蓄草吔就会致人于死地这和用砒霜杀人没有不同。

      今人才识每每不苦前人前人所定章程总非率尔,不能深求其故任意更张,则计划未周必致隐贻后累。故旧制不可轻改
   [今译]现在的人,他们的才能和见识往往总是赶不上前人。前人所订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绝不是隨随便便,不加考虑的产物现在的人由于不能仔细地探求前人之所以订立这些规章制度的动机和原因,而随便地去对它加以更改或补充如此一来,就会因为计划不周密、详尽留下隐患,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前人已经制定好了的各种规章制度我们不能轻易地对它加鉯更改。

裁陋规美举也。然官中公事廉俸所入容有不敷支给之处。是以因俗制宜取赢应用忽予汰革,月前自获廉名连用无所出,勢复取给于民且有变本而加厉者,长贪风开讼寡害将滋甚板之陋规不能再复而公事棘手不自爱者因之百方扣别,奸定从而藉端善良转難乐业是谁之过软陋规之目,各处不同推吏役所供,万无受理他若平余津贴之类,可就各地方情形斟酌调剂去其太甚而已,不宜輕言革除至署篆之员,详革陋规是谓慷他人之慨心不可问,君子耻之
   [今译]裁除陈规陋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措施但是官署中的各种收入,或许有收入和支出推动平衡的情况所以,要针对不同的风俗习惯采取不同的施政措施。收取赢余部分应用而现在却突然对它加以淘汰革除,在眼前自然会获得一个廉洁的名声但是等到了没有任何收入可以开支的时候,势必会又从老百姓那里去搜刮这种情形の下,就会出现变本加厉的事情如此一来,助长了贪婪的风气打开了诉讼的口子,祸害比原先将会更大但对于那些极其可恶的陈规陋习,是不能再允许它们再存在了然而公事却也非常难办了。有些不自爱的人于是趁着这个机会,百般攻击;奸狡之徒也趁势混水摸魚找到籍口,而那些善良的老百姓却反受其害不能安居乐业。造成这种情势是谁的错呢?陈规陋习在各个地方是不相同的但是对於官吏的俸禄薪水,却不要动它其它像津贴之类,可以参照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斟酌而定。删除那些太不像话的陋规但自己却不要輕易说革除。至于某个官员全部革除陋规,这叫做慷他人之慨他的用心不言又明,"有修养两人是引以为戒的

      凡有陋现之处必多應酬。取之于民用之于官。谚所谓以公济公非实宦囊也久相沿,已成常便万不容于例外加增,断不可于例中扣减倘应出而各,象齒之焚不必专在贿矣。
   [今译]大凡陈规陋习多的地方送往迎来的应酬也一定很多。从老百姓身上取来却用在了官吏们的身上,民间谚語所说的"以公济私"正是这种情况。这些民脂民膏并不是用来喂饱这些当官的口袋的。各种陈习长久以来相互沿用已经成了一种常例囷习惯,因此万万不许在常例之外再增加额外的负担,也断不能在常例之中扣减假如应该拿出来的,就一定不要吝啬就像为了长牙齒却把身体给弄死了一样,不要特别吝啬钱财

      俗所指美缺,大率陋现较多之地岁例所入人人预筹分润。善人而善出惟才者能之。或不善于入而不能不出则转自绌矣。虑其细而入之不谨,过不旋履惧有祸而入之,稍慎又不足以应人之求故美缺尤不易为。自恏者万不宜误听怂恿垂涎营调。白香山诗云劝娱懂仆饱始知官职为他人。今之为美缺者饱僮仆而已,妻妾欺娱其名也实且贻子孙の累为。
[今译]一般人所说的好差事大多数是在各种陈规陋习较多的地方。每年所收入的每个人都眼巴巴地预先计划好了来分沾一点好處。能够善于搞好收入和支出这种事情只有有才能的人才能办得到这点。有的人不善于搞收入却又不能不支出这些收入,如此一来各种费用就入不敷出。能够考虑到费用不够却又偏偏不谨慎地对待处理收入那么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害怕祸患的后果在收入上稍微謹慎一些,却又无法应付别人的要求所以说人们眼中的好差事,却不容易于好洁身自好的人,千万不要听别人怂恿垂涎于眼前的各種有利的营生。白居易有首诗这样写道:"妻妾欢悦童仆饱始知官职为他人"。现在那些干美差、捞肥缺的人把自己的童仆养得白白胖胖嘚,而自己所拥有的所谓妻妾欢悦却是徒有虚名而已,其实质却是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学生的包袱罢了。
       [原文]余向客临安夜中闻雁,有"稻粱群鹜共霜露一身寒"之句,非有所感也主人正晴川讽咏数过,潸然泣下明年以终养去官,居美缺者可不常自敬乎
   [紟译]我先前曾经客居临安,半夜时听见雁的鸣叫之声有所感触,写下了"忙于填饱肚子的群雁啊却在风霜雨露中落得一身凄寒"的句子。這并不是有感而发主人王晴川先生把这两句暗暗诵吟了几遍,悄悄地流下了饱经风霜的泪水第二年,他就以供养父母作为藉口辞官归镓了那些正在干好差使的人,难道不应该常常以此提醒自己吗

      先儒有言,一命之士苟留心于爱物于物必有所济。身为牧令尤當时存此念。遇地方公事不得不资于民力若不严察吏役,或又从而假公济私扰累何堪,故欲资民力必先为民惜力,不惟挥怨亦可問心。
   [今译]先儒曾经这样说过:"一个人如果在珍惜物力上用点心,那么对物力必定会有所帮助的"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尤其应该每时烸刻都存在珍惜物力的想法假设碰上地方上有公事不得不向老百姓征集劳动力,如果不严格地监察官吏行为有的人又会趁机假公济私,老百姓对这些扰乱和摊派又怎能忍受呢因此,要想从老百姓那儿得到帮助就一定要先替老百姓珍惜民力。这不仅仅是消除怨恨不满嘚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自己问心无愧。

      地产土宜非有上官之利也。偶因取给之便奉上官、赠僚友,后造沿为故事甚至市以官价,重累部民毒流无既,如之何可为厉阶也故旧规所有,尚宜斟量裁减若所产之物素未著名,断不可轻用馈遗赔后人之害,祸同作俑
   [今译]地方上的土特产品,本来就不是上级官吏的利益但是偶然随便一点,孝敬上司馈赠同僚,后来就沿袭为例甚至到了用官价購买的程度。这样就大大加重了所辖区域内生民百姓的负担由此而产生的副作用也是没完没了的。如此行事怎么能够鼓励官吏们呢?所以如果是故老相传的习俗,还可斟酌适当地减少如果所出产的物品,一向都不出名就千万不能轻易地用来作馈赠礼物;如果这样莋了,就会给后代人留下祸根这跟第一个拿陶俑来作陪葬的人一样可恶之极。

      境当孔道酬酢殷繁;器用食物,闻有官价之名或取自铺户,或供自保役非摊派即垫赔,原非善政然陋习相仍,概予裁革转恐事多棘手,此宜量为节制可己则已,万勿任见小幕愙渔利家人,借端市索教民力不堪,激而上控
   [今译]当官者所管理的辖区,地处交通要道应酬就会特别繁多。使用的器具和所吃的食品偶然也就有了公家价格的名气。这些东西有的来自于铺户人家,有的是差役那儿供给总之,不是向老百姓摊派的就是自己垫赔进詓的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良好政风的表现可是由于陋习相沿已久,也就成了习惯如果统统地加以裁减革除,事情恐怕反而更为麻煩对于这种事,应适当地节制可以不搞就不要去触动,千万不要让它出现苗头要不然,幕客们从中渔利蒙骗百姓;而当官的家里嘚人又巧借各种理由在市场上勒索,从而导致老百姓没有能力应付激发他们向上控告自己,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藏富于民非专为民計也。水旱戎役非财不可长民者。保富有素遇需财之时,恳恻劝谕必能捐财给匾,虽吝于财者亦感奋从公,而事无不济矣且富囚者、贫人之所仰给也。邑有富户凡自食其力者,皆可藉以资生至富者贫,而贫者益无以为养有公事必多梗治之思。故保富是为治偠道
   [今译]把财富珍藏在老百姓的手中,并不是专门为老百姓考虑假如一碰上水灾、旱灾和战争年代,除了钱财的力量是不能够真正帮助老百姓的保证了富裕省份,遇到需要这些财富的时候诚恳动情地劝说大家,他们也一定能够捐献财物接济穷困的。即使是那些视財如命的守财奴们也会因为受了感动,而群起听从官家的号召捐献出自己所珍视的财产。这样一来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情了。况且富裕的人,是贫困的人赖以生存的对象地方上如果有省钱的人家,凡是自食其力的贫穷人都可以依靠他们而得以生存下去。如果等箌了有钱人都变得穷苦不堪的时候那些原来就十分贫穷的人,就变得更没有什么依靠了无法养活自己了。在这个时候如果刚好遇上什么公事要办,那办起来就会遇到许多无法逾越的障碍从而留下不少无法治理的祸来。因此保持自己辖区内的富裕,是治理好政务的主要途径和办法也是当官者的一个诀窍。

      官不洁已则境之无赖偕宫为孤注扰富人以逞其欲。官利其驱富办而讼可以生财也。阳治之而阴亮之至富人不能赴诉于官,不得不受无赖之侵凌而小人道长,官为民化矣夫!
   [今译]当官的人如果他自己本身就不廉洁奉公,那么在他所管辖治理的境内那些无赖之徒就自然而然地把那个当官的人,当作一笔极大的赌注去骚扰当地的有钱人家,以便从中获利而满足自己的私欲在当地当官的也从这种有利可图的侵扰中获得好处,而且通过打官司当官的也从中获得好处而发迹。所以他在表媔上是在治理杜绝这些事情,背地里却有意识地放纵这些事等到当地的殷实大富人家又不得不忍受这帮无赖之徒的侵扰和欺诈的时候,这实际上是等于让这些卑鄙无耻的小人气焰嚣张风长了恶人的威风,当官的反而成了老百姓的仇敌了!
  [原文]朝廷设官除暴安良囿司之分。怜暴是纵惟良是侮。负国负民天岂福之,故保富之道在严治诬扰,使无赖不敢藉端生事富人可以安分无事,而四境不治者末之有也
 [今译]朝廷设置官府,目的在于清除暴虐安扶善良的黎民百姓,这本来就是官府必须尽的义务放纵暴徒的行径,欺侮善良的平民百姓这种负国负民同时也是祸国殃民的罪恶行为,难道苍苍上天还会保佑地吗所以在我看来,保持富裕最有效方法就在于严厲征治那些奸恶之徒的诬告和侵扰使他们不致寻找任何袭。惹事生非有钱的人也就可以相安无事。如果这样做了都治理不好自己的辖區那却是从来没有过的。

  [原文]办赈勿图自利

  此不便言且不敢言。然亦不忍不言地方不幸而遇歉岁,自查灾以至报销屑屑需资,不留馀地费从何出?不便言不敢言者此也。但克减赈项以归私果被灾之户,必有待赈不得流为饿殍者。上负圣恩下伤民命,丧心造孽莫大于是。此吾所为不忍不言也
 [今译]这件事不大好说出口来,而且也不敢说但是在我良心上,又不忍心不说出口来茬某个地方,十分不幸地遇上了收成不好的年成从查明灾情、核实灾情到请求救灾款项,每一个层次和环节都需要费用这些过程中不能有私毫伸展的余地。钱从什么地方来不大好说,也不敢说的正是这个问题只是克扣赈灾项目中的款项,装到自己个人腰包中虽说富了自己,然而在成千上万受灾的灾民之中一定有正在眼巴巴等待救济而还没有得到救济的人,会因为贪官的私欲而成为那遍野饿死嘚人中的一缕冤魂。这样做上对不起皇上的恩情,下害死了无辜百姓的生命丧失人性,制造罪孽最多的正是这种人。这就是我不忍惢不说的事情
   [原文]昔济源卫公哲治牧郑州,尽出赈赢设楼流所,赡养仳离雁户全活无算。同时办赈之吏竞笑其迂然肥橐者多不善後,公独简在宸衷不数年,累迁至安徽巡抚陆工部尚书致仕尹中堂。
 [今译]从前济源卫公哲先生在郑州当州牧的时候,他拿出了所有嘚救灾款项赈济饥民为流离失所的人建造了住房,供养那些在灾难中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难民因此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因为卫公哲嘚措施而生存下来了的不计其数。和他同时办理这次赈灾活动的官吏们都竞相嘲笑卫公哲太迂腐,太不识时务了然而那些中饱私囊嘚官员们多数都没有得到好的下场,而只有所谓"迂腐"的卫公哲反而得到了提升没有过几年,卫公哲先生经过了多次提升后当了安徽巡撫,继而又升任工部尚书后来又到了中堂做高官。
   [原文]文端公继善总督两江时余尝见其办赈条告,末云:千末云倘不肖有司克赈肥家一有见闻断不能幸逃法纲。即本部堂稽察有所不到吾知天理难容,其子孙将求为饿殍而不可得痛哉言乎!读至此而不实力救荒,其尚有人心也哉!
 [今译]文端公继善在当两江总督时我亲眼目睹了他是怎样搞好赈灾工作的。他在告示最后一条的内容是:"倘若官府中有人克扣减少了赈济灾民的款项肥了私人的腰包,一旦被我耳闻目睹了决然逃不脱法律的制裁。即使本督察考察不周到没有被发现,但峩确信这种人天理难容,他的子子孙孙命运将极为悲惨就是想当一个饿死鬼也办不到!"他的这些话说得多么沉痛啊!如果有人读到这裏,却还不努力地赈济灾荒中的难民们这种人难道还有人性吗?

  余昔佐幕遇犯人有婚丧事,案非重大必属主人曲为矜恤,一全其吉一慰其凶。多议余迂阔比读辍耕录匠官仁慈一条,实获我心匠官者,杭州行金玉府副总管罗国器世荣也有匠人程限稽违案具,吏请引决罗曰:吾闻其新娶,取责之舅姑必以新妇不利,口舌之馀不测击焉姑置勿问。后或再犯重加惩治可也。此真仁人之言乾隆三十一二年间江苏有干吏张某治尚严厉,县试一童子怀挟旧文依法枷示,童之姻友环跽乞恩称某童婚甫一日访满月后补枷。张鈈允新妇闻信自经。急脱枷童子亦投水死,夫怀挟宜枷法也。执法非过独不间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平?满月补枷通情而不曲法何鈈可者,而必于此立威忍矣,后张调令南汇坐浮收漕粮拟绞勾决。盖即其治怀挨一事而其他惨刻可知。天道好还捷如桴鼓。故法囿一定而情别于端。准情有用法庶不干造物之和。
 [今译]我从前作幕僚遇上犯人有红白喜事的,而他们的案情又不是很重大的这种凊况就是我的主人也一定会曲意怜悯体恤的,因而我也就全部成全他们的喜事同情他们的不幸。有不少人都议论我迂腐不切实际直到峩后来在读到《辍耕录》中的"匠官仁慈"一条时,在我胸中终于获得了共鸣发现其观点与我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匠官是杭州的金王府的副總管罗国器罗世荣先生有一个匠人犯法后案子都已搞好了,官吏们请求判决这时罗世荣说:"我听说他刚刚娶了媳妇,若是责难他的话公婆必定认为新媳妇对儿子不吉利,争吵之余事情发展下去就说不清楚了。所以姑且放下暂时不问以后如果再犯,重重加以惩治就荇了"这真是一个仁慈的人说的话。乾隆三十一二年间江苏有个十分干练的官吏张某,这个人治理案子十分严厉在县城的时候,一个童生怀里挟带着他过去写的文章如果按照法律,这个考生应戴枷示众可是这个考生的各位亲戚朋友都来跑在地上求情,说这个人才结婚一天请求满一个月以后再补枷示众。张某不同意他那刚结婚的媳妇听说了这件事后,就上吊死了于是张某才命人把枷打开,随后這个考生也跳水自杀随他媳妇去九泉相会了。怀里挟带资料参考应该戴枷示众。这是法律执法人没有错误,但难道他唯独没有听说過:"法律设了死刑礼却要顺通人情"吗?满月后补带枷锁示众既顺应了人情也没有歪曲法律,为什么就不可以变通一下呢一定要这件倳上树立权威,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后来张某调到南汇去当县令犯了乱收港粮的罪行,按法也应该杀头我们从处理怀旧文章一事,大概就可以知道他的冷酷无情上天的正道喜欢回报他人,快得像报喜一样所以法律也有一定准则,而人情却千差万别在准许人情嘚前提下用法,就不会触犯造物主的仁慈和原则

  [原文]能反身则恕

  且身为法吏,果能时时畏法事事奉法乎?贪酷者无论即谨慎自持,终不能于廉俸之外一介不取如前所云陋现何者不干国法。特宿弊因仍民与官司法所不及,相率幸免耳官不能自闲于法,而必绳民以法能无愧欤故遇愚民犯法,但能反身自问自然归于平恕。法所不容姑脱者原不宜曲不宜曲法以长奸情尚可以从宽者,总不妨原情而略法
 [今译]再说那些自己身为执法官的人,又真的能够做到在任何时候都维护法律的尊严任何事情都遵循法律办事吗?贪婪而冷酷的人无论他多么谨慎自持,却终究不能做到在自己的薪水之外分毫不取像在前面说到的各种陈规陋习,其中哪一样又不是触犯了國家法律的只不过是多年的积习难以改变,老百姓和官府中人都习以为常了而法律却又没有触及到这些问题,侥幸地免于法律的制裁罷了况且任何官吏也不能把自己置身于法律之外,而只把老百姓绳之以法这样做能够问心无愧吗?所以碰上老百姓犯法只要能够反躬自问,那么就会在执法时宽恕犯法的百姓。法律不能容许的原本就不应该扭曲法律以助长奸情;如果可以从宽发落的,就不妨根据實际情况从宽处理

  [原文]宜求不干清议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当未遇时闻谈长吏害民之政,未尝不扼腕太息□乎得志,则昧殷鑒之谓当局者迷,古今同慨故幸而居官能回念扼腕之故,常求不干清议自无失政。
 [今译]判断是非善恶人人都有一个标准。在没有當官的时候听到别人谈起官吏残害百姓的各种事情,没有不气愤痛恨得捶胸顿足的而一旦戴上乌纱帽的时候,就忘记了早年曾多次告誡自己要引以为鉴的往事正是所谓"当局者迷"。这正是古往今来的人们共同感叹的深刻原因如果有幸而能在当官后回想到自己没有发迹の时的种种感慨,从而常常在工作中努力做到不去干涉老百姓对于官府的各种议论这样自然就可以在自己工作中,不会出现举措失当

  我朝立贤无方,用惟其才高门贵胄,世受国恩目染耳德,蚤娴吏治所虑生长华贵,止如富贵吾所自有当日凛象齿焚身之戒力求无替家声,至寒怆之士科第起家,视白首穷经者遭逢天坏岂可遽舍所学同于猾吏之为?若乃进以他途尤必自问可用于时而后求为時用,何致一登仕版即不自爱既为牧令,皆有廉有俸有自然之利,无论美缺即缺甚不堪,总股舌耕糊口尽心为之尚恐未能称职,囿孤民望如复民以生重负设官之义,鬼神鉴之矣昔孙西林先生含中官浙藩时,常禄之外不名一钱,或劝为子孙地曰吾未见红顶官兒孙至于行乞。如其行乞则祖宗之咎也。闻者至今诵之
 [今译]我们大清王朝使用贤人没有固定的标准,只要有一技之长就都加以重用那些王公贵族们,世世代代享受皇家恩泽加上耳濡目染,早就熟悉了当官所忧虑的各种事情他们呱呱坠地后,就处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只晓得富贵是我家本来就有的。刚当官时震摄于象齿之焚的家训,尽力使自己的言行不辱没门风至于贫穷的读书人,靠科举及第起镓把自己和那些读得头发都白了的读书人比较而感到幸运万分;哪里又能够马上放弃自己所学到的礼仪和良心,去和那些贪婪狡猾的官吏们一起同流合污呢如果在其他方面努力进取,自问还可以为时所用但为什么一到了登上仕途就开始不自爱了呢?既然已经当了父母官那就有了培养廉政的银子,有了薪水官俸另外还有一些自然可得到的利益,无论差使好坏即使是最差劲的,都比在乡下私塾中教幾个学生糊口要强得多努力去干还担心不能干好,怎么可以味着良心做黑心事呢不辜负老百姓的希望,因为百姓是把身家姓命托付给叻父母官如果昧了良心,连鬼神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从前孙子林先生在浙江做官时,在官薪之外他一分钱都没有。有人劝他为子孙買点地他说:"我没有看到过红项官儿的儿孙到了当乞丐的地步。如果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是他的祖宗的过错。"这几句话到现在人们都還在广为传诵。

  [原文]墨吏不必为

  吏不可墨固已。余则以为匪惟不可亦且不必。数十年前吏皆洁,谨拆狱以理间以贿胜,罙自讳匿自一二亏帑之吏,藉口弥补稍稍纳贿。讼者以贿为能官推贿径不开莫得而污之。偶一先检墨声四播。盖家人吏役皆甚乐官之不洁可缘以为奸。虽官非事事求贿而若辈必日:非贿不可假官之声势,实役之橐囊官已受其挟持,不能治其撞骗且官以墨著,讼者以多财为雄未尝行贿亦昌贿名。其行贿者又好虚张其数自诩。富豪假如费藏镪三百两必号于人口五百两。而此三百两者说合過付吏役家人在在分肥。官之所入不能及半而物议讹传多以虚数布闻上官之贤者,必被他事弹劾即意甚怜才,亦必予以愧厉之方其鈈贤者则取其半以办公,而所出之数已浮于所入之数不得不更求他贿,自补其匮而上官之风闻覆至。故贫必愈墨且愈贫阳谴在身陰祸及后。则何如洁已自守者临民不作,事上无尤乎
 [今译]当官不能够贪污行贿受贿,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则认为这样做不仅是不能够,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十多年前,当官的人都洁身自好小心谨慎地按理决定各类诉讼案件。诉讼人中虽偶尔也有通过行贿取胜的但怹们都极为保密,不敢声张自从一两个短缺银两的官儿借口弥补开支,稍微接收了一点贿赂后诉讼的人就都以行贿取胜作为自己的本倳夸耀。当官者只有不开纳贿的方便之门才不会有什么事能达污他在官的声誉。偶然一次受了贿被发觉那么受贿人的名声就四下传播開来。大概家里的人和身边的随从们都喜欢那种不廉洁的官儿因为他们能够趁机施展阴谋诡计,捞取好处虽然做官的也并不是每件事嘟收求贿赂,但他们一定会说:"不接受贿赂就不能够显示出官府的声威和力量也不能充实手下人的荷包。"当官的人一旦受到了行贿者的挾持就不能够惩治奸邪之辈的丑恶行为。再说如果一个当官的人以受贿出了名,那打官司的人必定会以财力雄厚而称霸即使他没有荇贴也打着行了贿的招牌。那些行贿送礼的人都喜欢夸大行贿的数目,并且因此而沾沾自喜富豪之家如果花了三百两银子的赔礼,必萣在别人面前吹牛说成五百两可是这到手的三百两银子,从双方说妥到付钱随从和家人们层层分肥,当官所得到的还没有一百可别囚在议论传播中却都是按虚数五百两算的。听说他的上级官吏贤明廉洁就一定要找点事情去弹劾他。上司就算很爱才也必定会拿出的數目超过了受贿所得到的钱的数目。于是他就不得不羊毛出在羊身上再去寻求一定要受贿,受贿的人会更加贫穷这样一些正义的谴责僦会加到他身上,而背后还有既没有对不起老百姓也会受到上司的嘉奖表扬

  清特治术之一端,非能事遂足也尝有洁己之吏,傲人鉯清为治务严,执法务峻雌黄在口人人侧目。一事偶失环聚而攻之。不原其过所由起辄曰廉吏不可为,夫岂廉之过裁盖清近于刻,刻于律己可也;刻以绳人不可也
 [今译]做官清正严明,只不过许多治理方法中的一种而已并不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以前曾有过不尐洁身自好的官吏把为官清正廉洁为本钱来炫耀。而这些人处理政务时一味严厉执行法律时一味严求。其所作所为人人都有口皆碑,人人都有目共睹然而当他们只要有一点失误的时候,大家都群起而攻之而这些自命廉洁的官员,也从不推究自己受到众人围攻的原洇动辄就说:"哎!清官当不得呀!"可是这哪里是为政清廉的过错呢!在他们心目中,大概清廉就是刻薄但对自己要求严厉是可以的,對别人要求过于刻薄就不可以了!

  [原文]假命案断不可蔓延

  应抵命案吏役尚知畏法。惟自尽践毙等事更易蔓延滋扰。盖百姓无知最惧催人命牵连,恐吓撞骗易于藉口全赖相验时力归简易。凡自尽人命除乌起威逼或有情罪出人,尚须覆鞫;其于口角轻生仅可當场断结不必押带进城,令有守候之累如死由路毙及失足落水则验报立案不待他求。有等鹘突问官妄向地主两邻根寻来历以辗转扯拉徒饱吏役之橐,造孽何有纪极哉
 [今译]应该抵命的杀人案件,官吏们还震慑于法律威严不敢胡作非为。而那些自杀身亡死在路旁等案子,却更容易扩大事端造成骚乱由于老百姓的无知,最害怕的就是牵涉进了人命案件中去而恐吓人、招摇撞骗的事容易找到藉口,這些事全靠验尸的人尽量把它弄得简明凡是自杀的人,除了由于挑衅、威逼或奸情需要重新审讯外,其它那些因为吵嘴口角而轻生自殺的就完全可以当场结案,不必要拘押相关人员进城使下级官吏增加看守的拖累。如果死者是倒在路上失足落水的,那就可以马上驗尸呈报立案了结,不必再做其他的事了但有那种糊涂的官,随便向当地地主、邻人刨根问底曲曲折折,东拉西扯只不过是填满叻办事人员的口袋,造下的罪孽可以说是到了极点!

  [原文]盗案宜防诬累

安良必先治盗而寄赃买赃之累又因治盗而起,凡诬扳窝伙猶可留心访察。至寄买赃物之处实为舆论之所不著。不惟黠于贼易挟嫌嫁祸且有捕役牢头择殷教柔因而为利者,即官为审释良民已受累不堪矣。浙中旧习获赃到官率供无主之案混认多赃,指某某寄顿某某价买。承行之吏据供吊赃佥差四出治赃无着落,终以游供唍结而役婪于秦,吏分其肥愿民被获贼之害,境内不受治盗之益余居乡时,深知此弊故佐主人治盗惟严究有主之贼而不起无主之贓。前于药言约略言之今录简易之法于在以备采录:
 [今译]安抚善良百姓一定要先惩治地方上的盗贼,而窝赃和购买赃物的牵连则又是因為治理盗案而产生的大凡乱指窝藏赃物的同伙,还可以留心侦察至于寄存赃物和购买赃物的地方,确实是道德和舆论都难以到达的地方不仅狡猾的盗贼要挟嫁祸他人,就是缉捕人员和牢头也想从中获得利益即使办事官员弄清楚了情况放了人,而善良无辜却因为受了拖累而难以忍受了江浙地方有一个旧习惯,小偷被抓到官府中时大都把供些无头公案,胡乱认人指赃物讲声言寄存在某某处,某某囚用什么价钱买的办案子的官员然后就据他的口供去寻找所谓赃物,派遣捕快人员四出活动等到找不到赃物时,便随便用些不沾边际嘚口供作结了在这个过程中,捕快们则中饱私囊办案官员则分享其中的好处,老百姓直接深受其害而辖区之内的人民却丝毫没有享受到抓贼的好处。我还没有当官的时候对这个情况就很了解了。所以在辅佐主人办理盗窃案时只严厉追究有主的赃物,对无主赃物则鈈予追究在我后面的书《佐治药言》中,我已经说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下面仅只谈些简明扼要的办法,以备办案人员选择参考
  [原文]寻常窝赃,止须饬地保谕吊谕内注明速将原赃交保禀解,不必到官如果被诬,许自行呈诉慎毋托放倭延致干差扰响。在嘉湖幕Φ行之民以为便未有不缴不诉者。

[今译]一般的窝赃案件只须发文告戒地保,文内注明迅速将原赃交官而不必人到官提取赃物的文件Φ要注明:“速将原赃物交给地保”字样,同时告诉他们不必到官府打官司如果是属于被诬陷的,要允许他们到官府来申诉特别要小惢的是不要借故捱时拖延,让差役捕快们扰乱乡里我曾在嘉湖幕府中时就这样做;老百姓都认为很简便,从未有过不把赃物交给地保的也从未有过想申诉没有申诉的事。
  [原文]案重赃多必须差吊者檄内注明止许吊脏不必带审。如未买米寄听本人吴诉毋许提人滋扰。庶捕役不敢肆横
   [今译]案件重大、赃物多的、需要派人前去提取的,在公文中应该注明:“只许提取赃物不得加以审问。”如果没有購买赃物窝藏赃物,就要完全听取被害人的申诉不准许提取人审问,制造事端骚扰百姓。这样缉捕办案人员就不敢肆意横行作恶了

  [原文]以被诬呈诉者,受词时即提犯质释俾免守候。或干词内批释不必令乎民与赃匪对簿以恤善良。
   [今译]由于被诬陷而提出申诉嘚人就要在接受诉状时,提取犯人释放所关押的人,让他们免除等待的麻烦或者就在诉状内批阅,加以释放没有必要让平民百姓哏盗贼在公堂上对质,这么做是为了怜惜善良的百姓
  [原文]无论为窝为伙买赃寄赃,有恤称与贼并不相识横被诬扳者其中必有教供の人,可令被诬者亲立调人之中先令贼犯指认如指办模糊立时逾归安业专治贼犯以诬良之罪。然此法须时时变通用之习以为常,则其囚状貌教供者亦能预先说知倘以识面为非诬,恐又成冤狱耳
 [今译]无论是窝家、同伙、买赃者,藏赃者只要有诉状声称自己与贼人并鈈相识,而凭空被诬陷的其中一定有教唆诬陷的人。如此就可以让被诬陷的人夹在人群中,先叫窃贼自己指人如果说得含糊不清,馬上就叫人放了被害者让他回去安居乐业,而专门处理盗贼诬陷良民的罪行可是这个办法要时时变通,灵活应用如果一成不变地使鼡,那么教唆的人就一定会预先告诉那个人的相貌可是如果仅仅把认不认识作为是不是诬陷的标准,恐怕又要造成冤案了
  [原文]至茚官事冗,小窃案件有不能不发佐贰代讯之势但听其查办,即不兔有需索之弊应今讯毕即送革供一切,传主传主希赃俱由亲核庶权鈈下移,民不受扰
 [今译]至于主要官员由于事情很多,小的盗窃案就不得不叫左右的人去代办了如果任随他们去查办,恐怕又难免要出現受贿的弊端这时就应该命令主办者审讯完毕后马上送上口供,传讯证人提取赃物等都应亲自审核。这样权力又不会下放老百姓也鈈会受到侵扰了。
  [原文]办重案诀窍

    办重案之法一人治一事,及一事止数人者权一而心暇,自可无误或同寅会,鞫事难专断,戓案关重大牵涉多人,稍不静细即滋冤抑遇此等事须理清端绪,分别重轻可以事为经者,以人纬之可以人为经者,以事纬之自為籍记,成算在胸方可有条不紊,不堕书吏术中其主音各别,须用通事者一语之讹毫厘千里尤宜慎之又慎。
 [今译]一个人办理一个案孓以及一件案子只牵涉到少数几个人的情形,权力既集中而精力也充沛自然不会出现偏差。假如有时候要同事和你一起审讯事情又昰一个人难以判断清楚的;有时候案件关系重大,牵涉的人也多一个不小心,就会产生冤案碰上了这种事,要先理出一个头绪来搞清审理的轻重主次。如果能够把事情的关键确定下来就可以找出主事的人;能够找出主事的人,就可以搞清楚这些人到底干了些什么事亲手把这些事枷虑录来,成竹在胸才能做得有条不紊不慌不忙,也就不会落入书记手录人员的诡计之中另外,各个地方的方言不一樣就要用翻译人员。如果搞错了一句话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对这些案要慎之又慎!

  [原文]办案宜有断制

  断制云者,非师心自用也案无大小,总有律例可援援引既定,则例很无干者皆无庸勾摄人少牵连案归简净矣。乡见貌为精慎之吏不知所裁,鉯极细事而累及邻证延曼不休。有因而破家酿命者曾为寒心,敢陈苦口
 [今译]我们所说的判案果断,并不是指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案件无论大小总是有法律条文和案例可以参考的。有了参考那么跟案件无关的人,就不用抓起来牵连的人少,案件就变得简洁明了我以前见过一些外表精明而谨慎的官吏,遇上棘手案子却不知该怎样下手而一些极小的事却拖累到邻居和证人,案子越办越复杂无休无止。有的人还为此而家破人亡闹出人命。我因此常感到痛心所以在这里又苦口婆心地劝诫。

  [原文]邻境重案不宜分畛域

  守汢之官治不越境,似也然遇邻境命盗重案,一有风闻即宜星火缉访稍分畛域,受之以需致犯得远窜,已失敬公之义其或假道境內,终且牵连被议,岂非自取之乎!
 [今译]各地的地方长官都从不越过边界去管别人的事,这也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但是碰上邊界附近发生了杀人、盗窃等大案,一旦听说了就应马上缉捕寻访。只要稍微分了地域就会给犯人提供可乘之机,使他们能逃得远远嘚这样就失去了尽忠公事的意义。而其中有的罪犯正是从自己辖区内逃走终究会被牵连议论,这难道不是咎由自取吗

  [原文]社义②仓之弊

  设积贮于民间,社义二仓尚已然行之不善,厥害靡穷官不与闻,则饱社长之橐官稍与闻,则恣吏役之好盖贷票之户,类多贫乏出借难缓,须臾还仓不无延宕,官为钩稽吏需规费,莞论之司终多赔累故届更替之期,畏事者多方规避牟利者,百計营求甚有因而亏那仅存虚籍者。此社长之害也其或勤捐之日,勉强书捐历时久远。力不能完官吏从而追呼,子孙因之受累此揭户之害也。此等良法固不宜因噎废食,究不容刻舟求剑欲使吏不操权,仓归实济全在因时制宜,因地立法旧有捐置者,务求社長得人为之设法调剂捐户。如果无力完缴亦不防据实详免。若本末捐设断不必慕好善虚名,创捐贻思
 [今译]把粮仓建立在民间,社囷义这两种仓库就是这样做的由于做得不太好,那祸害就是无究无尽的官方如果不参与,就填满了社长的腰包官方若略微参与这事,就会助长手下官吏的别有用心大凡借贷粮食的人家,大多数都是穷得要命的借了粮之后就不容易还。但过不了多久就要归还于是僦会拖延还粮。官吏们考核文书帐目需要各种费用,于是管理仓库的机构终究要折本所以到了该换人的时候,怕事的人就想方设法躲避;而想从中牟利的人则千方百计想从中得利。甚至还有因为亏空挪用的只剩下了虚空的帐目。这就是管理仓库的社长造成的祸患囿时在劝导人募捐的时候,勉强他人写上捐了多少多少由于一直保存了这个数目,年深月久捐献者已无力完成这个数目,官吏们便强迫他们捐出来捐献者的子孙后代都因此而受连累。这是捐粮者遭受的痛苦这种本来就是接济老百姓的好办法,固然不能够由于有弊端僦不使用了但终究不能生搬硬套。因为仓库里的粮食也确实接济了老百姓想使官吏不滥用职权,我们就得因时因地制订办法过去捐贈过的,一定要请社长调济捐赠户如果无力完清,也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免除如果本来就没有捐粮,也就不必因为要博得个乐善好施的恏名声而留下捐粮的后患。

  [原文]清理民欠之法

  花户欠赋是处有之,顾亦有吏役侵收冒为民欠者余署道州,因前两任皆在官粅故累年,民欠不得不收因创为呈式,令投谋之人于呈面注明本户每年应完条银若干,仓谷若干无欠则注全完。未完则注欠数除命盗外,寻常户婚田上钱债细事俱批今完欠,候鞫欠数清完即为听断。两造乐于结讼无不克输将,间有吏役代完侵蚀字据可凭,立予查追清款其无讼案者。完新赋时饬先完旧欠行之数月,欠完过半第此事必须实力亲猪。方有成效倚之幕宾书交,总归无济
 [今译]在花名册上,拖欠赋税的人家各个地方都有。有时也有官吏侵吞收成冒充为老百姓拖欠的情况。我在道州当官的时候由于前兩任都是在职时就去世了,因而老百姓有拖欠的赋税就不得不收回。于是采用了一种新的办法叫催款人在通知单上写明该产每年应完荿的各项银两数目,粮食斤数如果不欠的就注明全部交清。没有完的写明还欠多少除了杀人犯和盗贼以外,一般的人家田土钱两等各项细目,都要批上完或欠等到收完了所欠的数目,完清欠数后就给他注上"完清"二字双方都乐于了结这件事,没有不完成的偶尔有丅级官吏代为完清或侵吞的事,只要有证据马上就予以追查。在清理拖欠的过程中那些没有打官司的,完成新赋税时叫他们先完清舊帐。这样搞了几个月所拖欠的赋税完成了将近一半多。不过这些事情必须亲自追查过问;才有效果如果靠幕僚和师爷,到最后也无濟于事

  [原文]申明上下易隔之故

或问:何以谓之上下易隔?曰"理甚易明事则不能尽言也。为上官者类以公事为重,万不肯苛求于丅而左右结事之人,不遂其欲辄相与百方媒孽。昔吾浙有贤今素为大吏所器。会大吏行部过境左右沫求未厌,一切供储皆阴险为撤去晓起灯烛,夫马一无所备遂撄大吏之怒,摭他事劾去此隔于上之一端也。又有贤今勤于为治,织矩必亲赏罚必信。其吏役囿不得于司阍者遇限日未必德迟而出此其反也。又不即为转禀率令枉受逾限之谴。此隔于下之一端也被害者,据实面陈何尝不可竝徵其弊然若辈势同狼狈,所易之人肆毒尤甚。安能事事演禀频犯投鼠之忌,故帮下情终不可以上达曰易隔也。

有的人也许要问:“为什么上下级之间容易产生隔阂”我说:“这个道理很容易弄明白,事情却是不容易说清楚的”作为上司,大都很看重公事但万萬不要对下面的人提些苛刻的要求。但他左右办理的人员只要上司没有满足他的私欲,便会聚在一堆千方百计要给上司打点麻烦给他些颜色看。过去浙江有个好县令,一向被某个大人物器重刚好有一次这个大人物考核官吏业绩时,路过这个县令的辖区而这个县令沒能满足左右的人某种要求,他们就把给这个大人物准备的一切东西在暗中撤掉这个大人物早上起来点灯一看,见一匹马都没有准备於是这个大人物就很生气,找了件其他事把这个县令弹劾撤职了这就是上下级不容易沟通的一个例子。又有一个好县令勤于政务,事無大小必定亲自过问,赏罚必行他的下属中,有一个人和管杂务的人不和刚好遇上县令叫这个下属限期搞朱砂,即在当时都会难於在限期内办好。恰好这个下属又有事外出了结果这个下属受到了逾期不办的斥责。这是上下级不易沟通的又一个例子被害者如果都能把实际情况告诉上司,这些弊端又怎么会不马上得到革除呢!然而这些人狼狈为奸所涉及的人也更为恶毒。他们怎么可能把每件事都莣了告诉别人呢而受害人总是投鼠忌器,这样一来下情始终难以为上司了解到。这就是上下级之间容易产生隔阂的原因——小人当道

  吾友邵编修晋涵曾经言今之更治,三种人为之官拥虚名而已三种人者,幕宾书吏长随也诚哉,言乎官之为治,必不能离此三種人而此三种人者邪正相铝,求瑞人于幕宾已什不四五书吏间知守法,然视用之者以为转移至长随则罔知义理,惟利是图倚为腹惢,鲜不偾事而官声之砧,尤在司间呜呼,其弊非说所能馨也约之获恐稽察难周,纵之必致心股并肆由余官须自做之说而详绎之,其必有所自处乎
 [今译]我的朋友编修官邵晋涵曾这样说过:"现在官场事务,是三种人在主持做官的反而是个摆样子的虚架子。这三种囚就是幕客、书记、随从仆人"这话说得简直妙绝了!而做官的人在处理官务时,却也离不开这三种人当然这三种人中,正邪都有要想在幕客中找到瑞直正义的人,往往十个中找不出四五个来书记偶尔也懂一点法,但也要看用他的人是否正直善良他们的品格是随主囚而转移变化的。至于随从仆人之类就根本不知道正义事理是何物,只晓得贪图私利仗着他是当官的心腹人士,因此倚仗他们办事情难得没有把事情搞得乌七八糟的。然而对当官者声誉破坏性最大的还是那些看门人。哎!他们这几种人所产生的弊病绝不是三言两语僦说得清楚的想约束他们又恐怕考察问题不周全,放纵他们则必定会让他们更无法无天从我做官的经验来看,当官需要自己当把我仩面的说法,拿来仔细推究总结个条条出来,大概会从里面找到一些办法吧

给事左右之人,利在朦官舞弊最惧官之耳目四彻。凡余所云款接绅士勤见吏役,皆非左右所乐必有多其术以相扰制者,须将简号房不得阻宾及交役事应面禀之放开诚宣布,示贴大堂研囚人共见共闻,并于理事时随便言谕庶左右不敢弄权,耳目无虞壅弊

当官者身边的人,主要从蒙骗官长中徇私舞弊而获得各种好处洇而他们最惧怕的事,就是当官者的耳目虎视眈眈地在四周窥视。我所说的接待当地名流缙绅频频接见下级官吏,这两件事都不是当官者左右的人所喜欢的事他们一定会用不少办法,再从中加以阻挠应该命令传达室,让他们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挡来宾;而下级官吏的倳应该当面给当官的讲所以应该当着大家的面宣布这些办法,并把这些条款贴在经常出入的大堂上让每一个人都看得到;每一个人都聽得到;并且处理好事务后随时宣传这些条款。如此一来左右侍从之人,就不敢随意弄权胡作非为,而当官者自己的耳目也就不会被堵塞了

[原文]差遣吏役不可假手代笔

署中翰墨,不能不假手亲友至标吏办稿,签役行脾虽公事甚忙,必须次第手治若地处冲要,实囿势难兼顾之时不便留续以待。则难理词状即付值日书吏承办。应差班役可于核稿时填定姓名。总不可任亲友因忙代笔开寅缘贿詫之渐。

官府中的文件不能不请亲友帮忙。至于像派官差办理文件稿子派遣捕役抓人等一类事,即使公事很忙也必须有条有理地着掱办理。假如说在一个要镇当官确实没有时间把这些事同时兼顾,又不便把公文留着等以后处理那便可以草拟一份大概的公文稿子,馬上交给当天处理日常公务的官吏办理当天当差的人,可以在核定稿子时将姓名填在文件上这类事情总是不能够叫亲友帮忙,以克开那种凭关系向上爬的口子

  [原文]拒捕不宜轻信

  此条已具佐治药言。今复及之者幕不见役而念民故意,常平官未见民而信役,放气易激役不得逞志于民。辄貌为可怜之状或毁檄,或毁衣以民之顽横面陈于官,从而甚其辞焉谓其目无官法也,官未有不色然駭勃然怒者。官怒而役狡行民害生矣。大拒捕有罪人尽知之为监臬,为盗劫犯罪而求幸免脱,是以敢拒捕也若催赋传讯,民尚無罪何致拒捕、偏听而轻信之,一役得志群役转相效仿民之得自全者几何?当役禀时平心熟察。则装点之弊自然流露。姑将原檄存销而止以应办之事另缴改差、及其人到官事结告以拒捕罪名及所以不速办拒捕之故民知爱畏,即亦役不敢再前故技
 [今译]这一条在《佐治药言》中,我已经谈到了现在又提到这个问题,是基于下面的理由:由于幕僚们没有见到下级役吏心里却想着老百姓,所以内惢也就很平静;当官的没有见着百姓却相信下级役吏们的话,所以容易激动捕快差役们在老百姓面前没有捞到便宜,在上司面前就放意裝出一副可怜模样有的毁掉公文,有的扯烂自己的衣服从而把老百姓刁钻蛮横的表现,在上司面前活灵活现煞有介事地陈述出来进洏夸大其辞,无中生有地说老百姓如何的目无官长目无法律而当官长的人,在这个情形下就没有不面色不变,勃然大怒的当官的人發怒,再加上这些当差的人的狡猾奸诈那老百姓受苦受难就因此而起了。抗拒逮捕是有罪的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而拒捕只有在那些贩买私监的头领偷盗抢劫犯罪的人想侥幸脱逃时才会发生,只有他们这类亡命徒才敢于拒捕果于像催交赋税、官府传讯等事,老百姓们本来就没有犯罪又从哪里来的拒捕呢因此只听一面之辞,轻易相信结果自然是一个当差的人好计成功了,许许多多的当差者就会加以仿效那老百姓能够自我保全的又有几个呢?假如当差的在向你汇报情况时平心静气地仔细考察,那么差役们的装模作样的表演也僦自然会露出马脚来遇上这种情况,姑且把原来的公文注销只把要办的事另外派人去带人;等到人被带到官府后,等事情办好了再告诉这个人拒捕的罪名和不马上追究拒捕的原因。老百姓知道了后也就晓得自爱并畏惧法律,而差役们也就不敢重演故技了

  [原文]宜勿致民破家

  谚有之破家县令,非谓令之权若是其可畏也,谓民之家恋于今不可不念也。令虽不才必无忍于破民家者。然民间於金之家一受讼累,鲜不破败盖子金之产,岁息不过百有余金婚丧衣食,仅取足焉为以五六金为讼费,即不免称贷以生况所费鈈止五六金乎?况其家木皆于金乎受牒之时,能恳恳侧恻剀切化诲止一人讼,即保一人家其不能不讼者,速为激结使无大伤元气,犹可竭力补苴亦庶几无乔父母之称与?
 [今译]老百姓的谚语之中有句话叫"破家县令"这并不是说县令的权力让人害怕,而是说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操在县官手里不能不使老百姓有所顾虑。县官即使再无怜惜老百姓之心也决不会干让老百姓家破人亡的事情。就拿有千金之產的人家来说吧要是他一旦被打官司这样的事连累,很少有不破产亡家的就是这种千金之产的人家,一年的收入不过百来金除去诸洳办红白喜事,穿衣吃饭剩下的资产也不过仅仅够平时开销。如果说用五、六金作为诉讼的费用那么,他就要借钱才能够维持生活泹是,打官司用的费用哪里才五、六金呢哪里有家家都是有千金的财产呢?当官的只要刚刚上任就能够尽心尽力地去教育老百姓不要犯法。如果说是一个人犯了法那就要保住他家里的其他人。如果遇上不得不吃官司的人那就不要拖延,赶快把案子办完了事千万不偠让老百姓大伤元气。这样一来案子结束后,还能替老百姓想到补救家产的措施这样做官的人,也就对得起父母官的称号

  [原文]與上官言不宜径书

  是说也有所受之也。余性率直言无不尽。居乡、佐幕无不皆然将谒选人,故人赠别谓对上官,言须慎默余雖服膺,猝难自制凡遇上官询问公事,无不被款直陈幸叨信任,免于咎戾然有赏识最优之上官,一日询及家世遂缕述鸟私,备据素悃上官田:于有退志乎,又谨对曰:不敢冒昧他日力不能支,惟祈恩鉴矣甚蒙许可,并喧谕不宜恋残之故越一年余伤足告病。忽以前语致疑指为规避,再三验实甫获放还。益感故人之戒非身世不知。放对上官言不宜径尽机不密,则失身可不慎哉!
 [今译]峩这个说法,是从我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我这个人,为人老实巴交的只要我知道的,我一定要竹筒倒豆一说为快。我还没有当官的时候以及做别人的参谋充当智囊人物的时候,我都是这个毛病我要去拜见一个候补官员,我的老朋友送了我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昰说,对上司讲话只能话说三分,末可全掏一片心最好是沉默,一定要小心同上司应对当然我心里是佩服同意这种说法。但是一旦遇上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我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说句老实话我一旦遇上询问我公事方面的情况,我就完完全全原原本本的说出来圉而我的上司对我还一直很信任,因此我也就没有被上司责备怪罪。但是有一天,一个最欣赏我的顶头上司问到我家里的情况,我便把家里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说出来并且说出我自己的志向。我的上司便问道:"莫非你有退出官场的想法"我连忙答道:"哪里敢呢,斗胆囙答大人的话等过些年头,属下力不能支的时候请大人放属下回家。"又过了一年我的脚受了伤,我便告病还乡哪知上司忽然想到峩原来给他讲的那席话,于是便产生了怀疑指责我是逃避责任,对我的伤势再三检验才把我放行了。于是我更加对我老朋友的忠告深信不疑这个事实不是亲身有这样的经验的人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对上司说话一定不要全抛一片心。如果机密的事变成了公开的秘密那就会招锅上身。千万要谨慎!

  [原文]事未定勿向上官率陈

  率陈之故有二一则中无把握,姑舌上官意趣;一则好为夸张冀博士官稍誉。不知案情未定尚待研求,上官一主先人之言则更正不易。至驳诘之后难以声说势必护前迁就,所伤实多
 [今译]把还没干好嘚事向上司禀报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做不做这样的事自己心中也没有把握,于是说出来探探上司的口风第二点是喜欢表现自己夸大洎己的能耐,把还没干好的事说出来想得到上司的夸奖。这种人不知道在案情还没有定的时候许多情况还有待仔细调查研究,但上司卻以先入之言为主以后等案情大白于天,就不好更正了一旦自己否定了先前的说法,那就会造成现在的说法也难以维持的局面这样,为了维护前头的说法必然会迁就,受到伤害的人就会很多

  [原文]上官必不可欺

  天下无受欺者,矧在上官一言不实,为上官所疑动辄得咎,无一而可故遇事有难为及案多牵窒,宜积诚沥悃陈禀上官自获周行之示,若诳语支吾未有不获谴者。苍猾之名宦途大忌。
 [今译]当今世上没有人没有受过骗,但是如果在上司面前一句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必然被上司怀疑这样一来,便会动鈈动就犯错误会被认为是没有可取之处的人。所以碰上难办的事情,案件中牵连的人和事多的那就要诚心诚意的向上司报告,请上司批示上司自然会给你周密的详尽可行的指示。假设拿假话来搪塞蒙骗上司,这样的人没有不受到谴责的。"狡猾的苍头"这个名声是莋官人最忌讳的名称

  [原文]勿臧否上官寮友

  事有未惬于志者,上官不妨婉净寮友自可昌言。如果理明词达必荷听从。若不敢媔陈而退有藏否交友不可,况事上乎且传述之人,词气不无增减稍失其真,更益闻者之怒惟兴口戎,可畏也
 [今译]如果别人对事凊的看法同自己的想法有差距,那么在上司面上不妨委婉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据理力争在同事面前也可公开讲出自己的看法。如果自巳讲的有道理用词贴切,表达准确那上司一定会息准,同事也一定会听从你的想法如果不敢当面陈述,但却在下胡乱议论这种态喥即便是用在交友上都是要不得的,何况同上司相处的再一点就是,传述话的人他的用词,他讲的语气未必没有添油加醋的地方,偠是稍稍有失真的地方就会让听到的人更加愤怒。记住:只有人言与战乱是同样让人害怕的

  [原文]告下之语必须详细

  吏役乡氓,均无达识凡差道听断,不将所以然之故详细谕知必且倍于遵率,吏役则周折贻误乡氓则含混滋疑,均足累治
 [今译]当差的人与乡丅老百姓,都是见识浅薄的人凡是叫他们去办点什么事情,或者叫他们办理案件如果不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交待清楚,让他们清楚明白那就会使他们不知该怎么办。当差的就会因此误事老百姓就会糊里糊涂对当局不信任。以上的情况对于治理好一个地方都没好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朱砂用红布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