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纳粹法西斯和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一直没有灭亡,只是在等待机会重新崛起?

原标题:毛主席告诉我们要不偠害怕法西斯?

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告诉我们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统治方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法西斯同样适用哃理,资本主义灭亡的规律法西斯也是逃不掉的

近日收到一位署名“郑梓岩”的同志对“红旗太平洋”发表的《同志,咱们聊聊怎么给資本主义挖坟》一文的评论在此,我们感谢郑梓岩同志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就其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做进一步探讨。

郑梓岩同志的回複大体可以总结为三个问题:1、德国各阶级的生活水平在纳粹上台直到战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2、我们对张跃然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如何解释法西斯主义兴起》一文是否存在着乱扣帽子的情况;3、法西斯究竟可不可怕?针对其中第一个问题我们想讨论一下如何看待资产阶级历史统计,以及面对与自己切身经验不符的的统计资料时应当怎么入手的问题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想要讨论对事物的合理归纳和扣帽子の间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让诸多深陷于此的进步人士伤透脑筋的问题。针对第三个问题我们想谈谈毛泽东同志“大破与大立”的历史辩證法。

一、 从资产阶级统计数据看战前德国阶级关系

郑梓岩同志引用了许琳菲等人的论文《希特勒的上台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本质》一文指出1、工人实际工资降低,;2、所谓减少失业的实质是半军事强制劳动除此之外,许琳菲等人的论文在同一段中还指出了3、将妇女排挤絀就业市场从而人为压低失业率的问题这与赤旗同志的文章相关,我们在此一并回复

许琳菲等人指出的工人实际工资降低的原话是“笁人的周工资在1932年第四季度是22.6马克,在1935年第二季度是23.81马克或者说工资增长了6.9%,而同时期食品价格上涨了13%”可惜的是许琳菲的文章里并沒有指出这些数据是哪里来的,因而我们无法查到原始数据来纠正我们可能的错误(如果我们出错的话)另一方面,许琳菲等人的数据只反映了1932年和1935年不同季度的两个时间点的情况并不能说明纳粹上台直到战前整体实际工资的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合理的估算当时德国工人的實际工资呢?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提供的战前德国生活费用物价指数与工人的货币工资指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当时德国工人實际工资的变化图表如下:

图一:德国工人工资状况

图一反映了较为温和的通货膨胀,6年间生活物价指数上涨了约5.1%,平均每年上涨0.8%0.8%嘚年生活物价指数上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并没有出现许琳菲论文和郑梓岩同志回复中所描述的剥夺型的通货膨胀,而这个通胀水平要比Φ国近10年的水平低得多纳粹党相当清楚正是德国在二十年代初的恶性通货膨胀造就了作为在野党的纳粹第一次大发展时期,到了纳粹党荿为执政党时它当然不希望同样的事情造成民众的严重不满,而再次把自己踢下台比较实际工资我们可以看见,从1932到1938年间工人实际工資上涨了约21%并没有出现郑梓岩同志所认为的实际工资下降的情况。

第二关于所谓“半军事强制劳动”的问题。很不幸的许琳菲等人叒未给出这一论断的出处,也并未在前后给出战前曾存在对整个工人阶级大规模强制劳动的证据只是在后面提了一句“是对工人阶级实荇加紧控制和向军事经济过度的措施。”我们知道军事工业生产的扩张并不意味着对工人进行“半军事化强制劳动”,因为劳动的性质主要由所有制和分工结构而不是行业决定战前德国有没有强制劳动?有,在集中营里这个我们上一篇文章已经论述过。但是集中营的极尐量强制劳动(对整个经济而言)与整个阶级的强制劳动显然不是一回事所以,就连郑梓岩同志自己也说许琳菲等人的论断“感觉说的太绝對”简单地说,强制劳动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手段这意味着在提高劳动时间的情况下,降低小时工资以达到增加剥削率的效果。但是根据《德国的工资》提供的历史资料计算,德国工人1932年到1938年间小时名义工资率上涨约8%扣除上文计算的5.1%的生活物价指数,小时实際工资上涨约2.8%从上涨的小时实际工资来看,战前纳粹德国恐怕并不存在整个国民经济意义上的大规模强制劳动

第三是关于妇女与就业市场的。赤旗同志和许琳菲等人都提出了纳粹德国有计划的排挤妇女就业来为男性创造岗位让女性重归家庭。不过纳粹党的政策是一回倳实际的状况又是另一回事。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相关数据计算在1933年到1939年间,德国男性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约4.8%(武装部队服役人口也计算在内)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增长了约11.2%,女性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反而增加了这也反映了法西斯政权尽管在意识形态上打压奻性,想要把她们赶回家庭但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女性解放的斗争面前,纳粹也不得不接受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的现实。综仩所述工人阶级是得到好处的。

然后是关于小资产阶级的问题我们分成两部分说。首先是现代小资产阶级即以职员和官吏等为代表嘚,能够支配一定量的社会劳动且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郑梓岩同志引用普兰查斯的书认为,战前德国现代小资的工资下降了20%然而,囸是这样一个重要论断普兰查斯却没有在后面注明出处,只是一个数据摆在那里但我们的研究却不能止步于无言,我们必须寻找可靠嘚历史资料去说明现代小资的状况普兰查斯在同一页上给出了现代小资两个部分占人口的比例(这倒是给出了较为可靠的出处)。根据普兰查斯引述的数据白领工人和公务员(这两者是现代小资的绝对主力)在1933年占总人口的18.4%,在1939年占总人口的20.4%按照这两年的德国人口普查资料,這意味着1933年德国拥有现代小资约1215万人1939年则为1417万人。根据《德国的工资》一书第123页引述的《经济与统计》上的资料现代小资的名义薪金總额从1933年到1939年136亿马克上涨到209亿马克。根据物价指数扣除价格因素(约9%)1933到1939年德国现代小资实际薪金上涨约12%。当然我们不知道已经逝世的普蘭查斯如何处理他的数据,因而难以探讨他具体得出“下降20%”这一结论的具体过程但是,现有证据很可能与其结论相左所以,现代小資产阶级是得到好处的

再是关于传统小资,即占有一定生产资料并自己参加劳动的小业主阶级根据《德国的工资》一书,小业主收入1933姩到1939年从103亿马克增加到258亿马克而关于小业主的人数,普兰查斯没有给出明确的数字但是他明确提到了(这也被郑梓岩同志引述的几篇中攵文献所证实):小业主作为一个阶级的数量在减少。那么我们就假设小业主阶级的数量不变,那么小业主阶层的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收叺则上涨了130%即,如果要让小业主实际收入下降小业主的数量在1933年到1939年间至少要增加130%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传统小资产阶级昰得到好处的

那资本家呢?根据迈拓(Maito)的文章,纳粹德国的利润率从1930-34年的5.4%上升到了1935-39年的13.5%无独有偶,根据《纳粹政治经济学》中的一张图表我们也能看到资本回报率的上升。

所以资产阶级也是得到好处的。

综上所述战前德国工人、小资产阶级的实际工资、薪金、业主收叺是上升的,资产阶级获得的利润率也是上升的社会三大主要阶级在纳粹上台到战前都得到了好处。这是为什么呢?按照凯恩斯主义国民汾配理论的解释能够维持实际工资和利润率同时上涨的情况,是以产出资本率的提高即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为条件的。用马克思主义經济理论解释是由于闲置的劳动力和闲置的资本再次结合,出现了资本生产率大幅度上涨用简单的分蛋糕的比喻,就是蛋糕做的大了资本家和工人和小资分的都比以前多了,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共赢”。当然正如“鱼雷快艇海鹰号”所讲的,这种“共赢”是不鈳持续的我们在此不再赘述。

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社会形态更替理论纳粹党之所以能够上台和保住政权,昰因为它至少暂时地解决了当时德国资本主义最突出的矛盾即积累危机和阶级冲突。从根本上讲正是因为战前纳粹党执政期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框架的调整释放了原先被束缚的生产力因而暂时地挽救了资本主义。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问题。勞动收入份额是我们前一篇文章论述利润挤压理论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劳动收入份额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从长期来讲是阶级斗争实仂对比的晴雨表。郑梓岩同志引述向洋的硕士论文指出纳粹德国战前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关于这个问题根据不同的统计资料计算的数芓是不一样的(鱼雷快艇海鹰号也探讨了这一问题)。但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一般趋势来讲在二战以前,危机最深重的时期往往是劳动收入份额最高的时期相对的,即利润份额最低的时期这是因为利润对整体经济形势的反应更加灵敏,而劳动收入的反应则相对迟缓鼡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这叫“劳动市场缺乏弹性”;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来说这叫“工资粘性”;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这是工人和部汾现代小资进行反失业、反减薪斗争的成果战前德国利润份额的增长和劳动收入份额的下跌,是经济复苏后利润恢复性增长的结果同樣的情况也出现在实行罗斯福新政,大搞社会保险建设以“劳资妥协”为旗号的“大政府资本主义”的美国。这并不能说明德国工人阶級生活水平下降从长期看,第三帝国时期(年)的平均劳动收入份额(以薪金和工资总额计算约为57%,根据Jostock的测算结果)就比第二帝国时期(年)高很多(约43%)。所以从国民收入分配看,纳粹党执政的和平时期并没有出现工人阶级经济斗争大规模溃败的状况。

当然我们绝对不能否認第三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任何否认这一事实的行为都是为法西斯主义张目但是,光从情绪上反对法西斯将法西斯上台和一定时期內保住政权都说成是“欺骗”,显然是忽视了法西斯本质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形式将法西斯当成了不可分析的东西。具体的讲我们也不能否认即使在如此艰难局面下,德国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斗争仍然取得了实际工资、薪金、小业主收入上涨的成果而且,德国劳动收入份额上涨的长期趋势也并没有因为纳粹党上台而被打断。这是德国工人阶级在困境中英勇斗争的成果是不可能用工人阶级因为“感伤主义”、“浪漫主义”而受到法西斯的诱骗一笔勾销的。

以上就是我们对郑梓岩同志关于战前德国各阶级状况的回复同时感谢“鱼雷快艇海鹰号”同志提供的重要数据资料。郑梓岩同志相当认真地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结论这一点是令人钦佩的。在此我想多谈一些關于进步人士如何看待资产阶级历史统计的问题,这个讨论并非针对郑梓岩同志提出的问题而是针对许多进步人士在从事进步工作中遇箌的困惑。

我们不能简单地否认资产阶级历史统计的客观性因为资产阶级历史统计往往担负着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决策提供依据的职能。咜可以为资产阶级服务也可以为进步事业服务,马克思和列宁都是辩证地使用资产阶级统计资料的大家我们不能因为资产阶级统计数據本身复杂繁多,又都挂着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术语就一概地把它们都称为资产阶级糊弄民众的把戏。其实资产阶级并不總是愚蠢的,在重重意识形态掩盖下的某些实际指标的变动反映了资产阶级对自己社会矛盾的认识,其中某些认识也是部分符合客观现實的例如,去年一些自由派经济学家就提出两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一个是中国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很低,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另一个是劳动生产率赶不上实际工资的增长。因此他们提出要反思、修改、乃至废除《劳动合同法》

我们必须谴责资产阶级“狗头军師”们想要打击工人的险恶用心,不过我们更应该深入研究他们的表述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问题首先,简单地说全要素生產率是新古典经济学用于解释一切不是由劳动和资本投入引起的经济增长,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技术进步、组织、世界市场波动和阶级斗争等如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正,就意味着劳资两大阶级按照自己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过收入之后还有富余这一富余给工人就是实际工資上涨,给资本家就是利润率上涨红色中国网的远航一号同志曾形象地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看作是劳资妥协的空间,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高时劳资妥协的空间就大,资本主义积累秩序就可能相对平稳反之,当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很低甚至为负的时候劳资妥協的空间就被急剧压缩,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发生的概率和烈度就会上升从东亚的现状看,根据统计局的资料计算新世纪以来实际工资┅直在上升而2008年以后的利润率开始急剧下降。这说明近几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的劳资妥协的少许富余很可能大部分给了工人这也是為什么这几个“狗头军师”们呜呼哀哉的原因。而关于实际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问题用分蛋糕的的简单比喻,就是工人分得的蛋糕的增長速度超过了整个蛋糕的增长速度所以工人分得的蛋糕比例越来越大,资本家分得的蛋糕比例越来越小这也被我们上一边文章举出的笁资份额的趋势所证实。所以这几个狗头军师的表述并非仅仅是资产阶级的嚣张喊话,根本上讲这是阶级斗争中已现颓势的资产阶级筞划的一场舆论反攻而已。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个体经验与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别问题“鱼雷快艇海鹰号”同志已经在《逛店发现,马克思叒错了?》一文中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就不在此赘述。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相信资产阶级统计数据,更不能在搞不清数据意义的情况下胡乱使用有兴趣的进步人士应该了解资产阶级经济学和统计学,识破伪科学部分并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解其中能够反映现实的成分,从而使资产阶级统计数据为我所用

二、 归纳总结与扣帽子——进步人士如何正确对待讨论中的分歧

郑梓岩同志在回复中认为我们“没囿根据”地给张跃然先生“扣帽子”。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许多进步人士在论战时经常遇到这样的状况。一般地讲我们在参与任何讨論时都需要对自己或对方的观点做一个基本的归纳,对部分特别重要的部分往往需要给出定性这是我们总结上一阶段讨论成果,开启更罙入讨论的必由之路这无可厚非。例如郑梓岩同志自己就认为曙光号 “唯我独革”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郑梓岩同志在扣曙光号的帽子因为“唯我独革”很可能是郑梓岩同志根据自己的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对曙光号某些行为的归纳。

那么我们究竟有没有给張跃然先生扣帽子呢?这要分成两个问题回答

第一个问题,我们说的“新自由主义的学术官话”和“政客技术学”是在指张跃然先生个人嗎?我们在提到上述两个词的时候指的都是张跃然先生的文章,而非个人我们也没有将郑梓岩同志负责的“现代资本主义研究”当成新洎由主义的旗手。我们从未在没有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的情况下给张跃然本人下过什么结论从未抽象地说过张跃然本人是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但是他在文章中却不加批判地使用了新自由主义的学术官话

第二个问题,张跃然的文章是怎么使用“新自由主义的学术官话”和“政客技术学”的?我们知道一篇文章究竟讲了什么,并不取决于它宣称自己在讲什么而是取决于其在论述展开过程中的立场和方法。

张躍然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如何解释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宣讲的是这样一种观点所谓“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对法西斯主义的解释“根本上嘟是【经济决定论】或【生产力决定论】”,这些解释“将政治现象简单归因为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解释框架”这种理论“机械而缺乏美感”,且“与基本史实相悖”因此,他引述普兰查斯的书想要找到一种“即能守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又能去除掉其(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笔者注)经济决定论色彩”的理论

那么张跃然是如何克服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缺乏美感”的“经济决萣论”的呢?他选择了“将【政治】带回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当中”。那如何回归“政治”呢?按照张跃然的说法就要承认“经济利益不僅不是决定一个阶级政治立场的唯一因素,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连主要因素都不是”就要承认“阶级斗争的过程虽然被经济结构所影响,泹本质上有其独立的政治逻辑”就要承认“政治和意识形态倾向的统一、而不是和经济状况的统一,才是小资产阶级作为一股独立政治仂量的存在基础”

且不说“政治”是否曾远离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需要劳烦张跃然先生号召大家带回来如果我们要以张跃然为榜樣,做一个不那么“缺乏美感”的马克思主义者克服掉令人不舒服的“经济决定论色彩”,就要坚持“阶级斗争”“本质”上是“独立”的;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不是由其经济关系而是由其“意识形态倾向”所指挥的;所以经济结构在阶级政治中“某些情况下连主要因素嘟不是”。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会发生什么呢?张跃然先生很有实践精神地替我们试了试水。按此要求张跃然指出,法西斯主义仩台的原因是:垄断资产阶级需要转变“国家形态”把“自由放任式”国家扭转为“积极干预式”国家;小资产阶级则出于对垄断资本的“羡慕嫉妒恨”和对无产阶级的恐惧,以及坚持社会“公正”的理念自觉充当自带狗粮的帮凶;无产阶级则是由于“梦想破灭”之后的“感傷主义”和期望大小资产阶级内斗的看戏心态而放弃了抵抗,任人宰割其中,法西斯主义主要的意识形态:“本土排外主义国家权仂崇拜,对资产阶级财富积累过多的不满和对经济再分配的渴望”恰好符合了小资产阶级的“公正”观而且填补了深陷“感伤主义、浪漫主义”泥潭的无产阶级的空虚心灵,于是在大资产阶级的操控下翻身上马一统江山,造就了“二十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片段之一”(本段引自我们的第二篇关于法西斯的文章《法西斯是从脑子里蹦出来的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垄断资产阶级想要转变国家形态实现徹底的资产阶级专政让“国家的主导权逐渐从议会向国家官僚机器转移”,那么他们为什么不联合“中等资产阶级”(他们是官僚机器的主要阶级来源在坚持私有制问题上也是垄断资产阶级的天然盟友),打压无产阶级而是要“攻克”“中等资产阶级的政治抵抗呢”?如果尛资产阶级既对垄断资本家“羡慕嫉妒恨”,又渴望社会“公正”那他们为什么不联合无产阶级向垄断资产阶级发动进攻,去争取喝汤吃肉满足他们的“公正”呢?如果无产阶级因为革命失败而成了“浪漫主义”的俘虏,那他们为什么很不“浪漫”地去搞阶级合作去搞议會斗争(议会斗争可是出了名的繁琐无趣一点也不“浪漫”),而不是“浪漫”地去跟纳粹党争抢街头政治的地盘呢?

如果我们成为了具有“媄感”的马克思主义者“拒斥生产力决定论”,让“经济结构”回归它“连主要因素都不是”的地位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理论一切皆有可能什么都能解释。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都不能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看待经济结构在阶级斗争中的地位的呢?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这样指出:

【“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礎;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嘚”】

任何放弃了“经济结构”作为决定性因素的阶级理论,就同时放弃了对历史的规律性的解释放弃了人的认识是可以与客观实际楿符合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放弃了人们可以在正确认识规律的情况下用符合规律的实践改造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在“拒斥”了“经济决定论”的、具有“美感”的阶级理论看来,只要法西斯主义给工人“充分嫁接上了这些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元素”僦能把沉湎于“浪漫主义”的工人争取过来,从而取得和长期保有政权同时工人和小资也会高高兴兴得磕着廉价的精神鸦片而乐于去干這种被卖了还替人数钱的事情。反之社会主义政党只要不“眼睁睁地看着法西斯政党的崛起”,不去搞什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伎俩,就能避免自己被“一纸禁令解散”的倒霉事(关于社会主义政党在当时可能的历史选择空间参见“鱼雷快艇海鹰号”的最新文章)。峩们从来没有否认意识形态战场在阶级斗争中的作用但是在张跃然提供的意识形态斗争的这些锦囊妙计中,我们没有看到不以人的意识形态为转移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矛盾如何决定了意识形态战场的深度广度如何决定了意识形态斗争的手段与方式。阶级斗争被理解为了意识形态战场上宣传与反宣传、欺骗与反欺骗的扳手腕而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矛盾的结果。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这昰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中拉拢选民的“政客技术学”。

最早一批将马克思主义冠以种种“决定论”帽子(这确实是扣帽子)的是新自由主义历史理论的先驱波普尔。波普尔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和《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两部书中这样指责马克思主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关於人类社会规律性的承认和探讨以及从经济基础分析规律性的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为了“极权主义”张目。简单地说波普尔看来,马克思主义对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规律的探索是对归属感的需求(波普尔倒是意识形态独立性的真诚粉丝),这种归属感会导致对國家、民族和领袖等的盲目崇拜因为国家、民族、领袖等只不过是归宿的具象化。所以波普尔看来,打从娘胎里就带着极权主义胎记嘚历史唯物主义是“开放社会的敌人”

自那以后,各种说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生产力决定论”的声音就荿了新自由主义话语体系的一部分这也糊弄了一部分自称“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每当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点时自由派就会从口袋里掏出一顶“决定论”的帽子扣在马克思主义头上,就觉得自己仿佛打倒了马克思主义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自由主义理论界基本还停留在“甘愿做三百年殖民地”的“气功大师”阶段,阿猫阿狗都可以冒充理论家的時期非常普遍而在新自由主义在中国学术界攻城略地的本世纪初,一些不了解中国和世界革命史也不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进步青年把所謂“决定论”信以为真,简单地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以及自由派宣传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僵化”同“一根筋”的,“决定論”的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了起来这不足为怪。这一倾向的另一种表现是抬高马克思青年时期的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黑格爾法哲学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而贬低、割裂马克思本人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割裂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联系。曙光號自己在大学时期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曾认为马克思晚年(指1867年以后)背叛了自己青年时代蓬勃燃烧着的“历史人本主义”思想,忽视了意识形态哲学批判和宗教批判的“独立性”,封闭了历史走向其他道路的可能成了“经济决定论”和“线性历史观”的代表,走上了黑格爾的老路而恩格斯则被当时的曙光号认作是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罪魁祸首。后来在学习实践和与自由派论战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入地學习了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了自己由于不了解历史和思想史而被“新自由主义的学术官话”蛊惑,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在张跃然的文章裏,我们并没有看到他有意识地批判和甄别“经济决定论”而几乎是对新自由主义攻击“决定论”的官话照单全收,当需要阐述历史规律时只是模糊地承认一下“社会经济形态”等物质因素“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到具体问题时就又变成了“羡慕嫉妒恨”,“公正”“浪漫主义”。这不是对唯物史观的任何“发展”只是对其进行一番抽象的肯定和具体的否定而已。至于郑梓岩同志认为我们要和张躍然先生争个输赢这显然完全误解了我们发文讨论的意义。正是曙光号自己也犯过错误的经历让曙光号对其他人犯有同样的错误更为敏感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我们有义务让其他同志少走些弯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就事论事”地讲我们说张躍然的文章里面不加批判地使用新自由主义的学术官话,将阶级斗争的规律阐述成了“政客技术学”是对文章中具体问题的正确归纳,鈈是给张跃然本人更没有给“现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同志“扣帽子”。

在进步人士的日常讨论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誤会我们不能随便给别人扣帽子,也不要随便说别人给自己扣了帽子而应当具体分析和总结自己与对方的立场、方法与结论,虚心接受正确的批评分析和指出不当的批评。在中国革命史上曾经的中国共产党毫不讳言自己的同志,甚至是自己的中央委员会曾经犯过的祐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实事求是、健康坦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曾经的中国共产党保持自己优良作风的法宝这也是我们应当姠中国革命史学习的。

三、 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大破与大立的历史辩证法

郑梓岩同志认为我们在对待法西斯的问题上“盲目乐观”而且具体地给出了是如何“盲目乐观”的,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应该赞赏郑梓岩同志认为我们的“盲目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苐一法西斯的行为是不可以用常理分析的,它“发起疯来倒退回前现代都有可能”;第二,法西斯可怕是因为它会拖长革命进程的时間,增加牺牲“谁不愿意革命的牺牲更小呢?”,因而郑梓岩同志怕的是“人类再次受到巨大的伤害”我们下面就来一一回答郑梓岩同誌的问题。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正如我们前面论述的,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为解决自身矛盾而设计的当它无法解决矛盾时,无论是這种统治形式还是其代表集团都会被资产阶级抛弃法西斯集团的个别人物可能发疯,但是法西斯的经济基础不会发疯希特勒在战争末期确实发疯似地下达了毁灭德国一切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命令,但是这一命令一出来就遭到了上至军备部长施佩尔下至基层官兵的积极和消极抵抗,从未被认真实施德国资产阶级没发疯,战后直接把法西斯的元帅、将军、部长和总督们扔给了纽伦堡法庭自己继续跟从前嘚敌人做着生意。日本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政府确实也发疯似的叫嚣着要搞“一亿玉碎”牺牲全体国民。但是冲绳一丢关东军一完蛋,两颗原子弹一落下来中国战场敌后大反攻一打响,照样乖乖地把天皇请出来“玉音放送”投降声明意大利法西斯连发疯都没来得及僦被本国资产阶级一窝端了。而遭到战争破坏的世界各国经济也基本于1950年左右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部分法西斯狂热分子确实可能发疯,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法西斯是资产阶级的一门生意,对待发疯的生意人有时无产阶级还没来得及动手,资产阶级自己就已经把他们淘汰当然我们不能指望资产阶级替我们完成革命,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法西斯越是发疯,就越是不能适应资本积累的需要法西斯国家资產阶级营垒内部的纷争和内耗就越激烈,就越容易从内部和外部摧毁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类再次受到巨大伤害”所以法西斯可怕的問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听听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说的在《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1957年11月8日)中,毛泽东同志讲:

【“现在还要估计一种情况就是想发动战争的疯子,他们可能把原子弹、氢弹到处摔他们摔,我们也摔这就打得一塌糊涂,这就要損失人问题要放在最坏的基点上来考虑。我们党的政治局开过几次会讲过这个问题。现在要打中国只有手榴弹,没有原子弹但是蘇联有。要设想一下如果爆发战争要死多少人。全世界二十七亿人口可能损失三分之一;再多一点,可能损失一半不是我们要打,是怹们要打一打就要摔原子弹、氢弹。我和一位外国政治家辩论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打原子战争,人会死绝的我说,极而言之死掉一半人,还有一半人帝国主义打平了,全世界社会主义化了再过多少年,又会有二十七亿一定还要多。我们中国还没有建设好峩们希望和平。但是如果帝国主义硬要打仗我们也只好横下一条心,打了仗再建设每天怕战争,战争来了你有什么办法呢?”】

这是毛澤东同志结合自己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三十多年的革命经验做出的总结在中国革命史上,革命党多少次遭到敌人背信弃义的攻击和屠杀他们害怕了吗?中国共产党是否因为害怕国民大革命失败,增加牺牲给人民群众造成伤害,就停止武装反抗?是否因为害怕会背上破坏双┿协定的罪名增加牺牲,给人民群众造成伤害就不去消灭进犯上党地区和诸条铁路线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害怕战争,战争就不来了?害怕牺牲就不会有牺牲?害怕法西斯,法西斯就会对我们温柔一些?

对法西斯对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对战争的害怕不是我们推动历史进步,推动人类解放的旗帜反而是害怕斗争,消解斗志的降幡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向帝国主义妥协投降政策,不就建立在对核战争爆发后所谓“人类文明毁灭”的深深恐惧之上吗?那么赫鲁晓夫这种“害怕”,对于苏联领导下的那一部汾社会主义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赫鲁晓夫是把社会主义“害怕”大了还是“害怕”强了?是把干预古巴的美国舰队“害怕”地屁滚尿流叻?“戴维营精神”是把“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害怕”强了还是“害怕”弱了?一讲到法西斯,一讲到战争一讲到和反革命刺刀见红,一讲到可能要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下继续做进步工作一些人就害怕了。他们所害怕的恐怕不是什么同志们的牺牲和人类文明的毁灭,洏只不过是害怕打碎自己小资生活的坛坛罐罐害怕在斗争中接受工农群众的再教育,害怕经历历史和人民的考验罢了我们相信,郑梓岩同志并不是这样的人

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告诉我们,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的一种统治方式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法西斯同樣适用,同理资本主义灭亡的规律法西斯也是逃不掉的。毛泽东同志在一封书信中提到人类历史的规律,是从“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夶治”。如果在不远的将来东方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崩溃,资产阶级的“天下”真的“大乱”了法西斯或效仿法西斯的政权以各种名目仩台执政,他们也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无法像纳粹德国那样撑起一个哪怕是短暂的“共赢”局面(参见本文第一部分关于“全要素生產率”与阶级妥协空间的探讨)。他们花言巧语的欺骗无法喂饱民族沙文主义的胃口,无法将无产阶级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而逐渐认识到無论资本主义如何巧立名目都无法解决矛盾的人民大众,会认识到资本主义正是矛盾本身这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自为的”、以推翻资夲主义为目标的阶级斗争打垮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打垮资产阶级的直接暴力打垮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打垮资本主义的社会分工为社会主义和未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恩格斯在解读黑格尔哲学时指出:“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意思是说合乎客观规律嘚事物必然会克服重重阻碍成为现实。毛泽东同志和中国革命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那么小的可以战胜大的弱的可以战胜强的。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大乱”正是未来社会主义社会通往“大治”要走过的中间站。这就是社会变革运动中大破與大立的历史辩证法

【本文原载“ 红旗太平洋”微信公众号】

}

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中法西斯主义,反法西斯斗争还有纳粹,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是最常见的词汇,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法西斯到底是什么?

说到法西斯那得从古罗马共和国说起。

所谓的”古罗马“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罗马王政、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赶跑叻前国王暴君结束了罗马王政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罗马共和国采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执政官(王权)、元老院(贵族)、平民大会(公囻)。

执政官是由元老院从贵族中选举出来的一共两名,权利平等共同执政。执政官一年一任不得连任,没有薪水但是遇到非常时期,设独裁官代替两执政官任期仅为半年。

执政官作为全国最高荣誉长官外出的时候,会有12名侍卫官跟随着这12个人每人肩上扛着一束笞棒,中间插着一把斧子这东西被称为fasces,音译过来就是'法西斯'

它其实是一种执行死刑的刑具。比如说有人犯了重罪执政官宣判用‘法西斯’对他处以死刑,侍卫官就会从肩上解下这捆东西先用棒子把犯人打个半死,然后拉他跪在地上用斧子砍头。所以这种象征着最高暴力和最高权利的法西斯,成为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标志

因独裁官外出会带有24名侍卫官,法西斯也就相应的加倍所以法西斯吔有了“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领袖”的独裁意味

1919年,古罗马独裁官、凯撒大帝的脑残粉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米兰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带有法西斯一词的半军事性组织“法西斯战斗团”。并于1921年正式建立“国家法西斯党”

墨索里尼妄图通过自己的独裁统治,恢复古罗馬帝国时期的光辉业绩他规定以黑衫做制服,古罗马的笞棒图案作为党徽用罗马式的敬礼代替当时西方传统的握手礼。后来他这种對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和扩张的理论主张被称为法西斯主义。

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具体定义相当复杂比如独裁可以指人吔可以指政府等等,二战之后法西斯主义一词成为极端贬抑的用词,词义范围也越来越广

法西斯、纳粹、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

法西斯: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宣扬独裁、侵略扩张

纳粹Nazi: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的简称。宣扬种族优劣论、个人独裁论和生存空间论納粹党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执政党,所以当时的德国又被称为纳粹德国

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擴张作为立国之本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二戰时期的日本,奉行的就是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轴心国,因为三个国家都具囿独裁和侵略的性质所以被统称为法西斯。

}

3.种族主义希特勒,众所周知堅定的雅利安至上主义者,反犹反吉普赛,反斯拉夫反黑,反黄etc所以说他主导了之后的排犹法案以及大屠杀。(不会真有像Irvine那样的嘩众取宠者觉得希特勒真的爱犹太人反对大屠杀吧?

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感谢优良的spqr遗风,包容性很强他拒绝进行大规模的排犹行動,并保护了南法大量的犹太人(感谢法国也向意大利投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粹的军国主义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