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军能对付体量是自己十分之一,但装备技术和战术进步一代的敌人吗

  依照西方“公开宣称的评价標准”1949年的印度完全就是“成功国家”最佳候选人;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这个贫穷落后独裁专政崇尚暴力的野蛮国度完全就是“失败國家”的不二之选。如果站在1949年讨论中印之间的“龙象之争”绝大多数“理智”的观察者都不会认为中国将会胜出吧?

  由于当时复雜严峻的国际形势(冷战、台海对峙、朝鲜战争)中国走上了接受苏联援助,迅速工业化之路(苏联当年也是走的迅速工业化之路只昰冷战之前,大家都忙着打仗而冷战之后,苏联和西方处于不同的经济体系所以未对西方经济体系造成冲击),这也是当时中国的唯┅选择

  在1953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作为中国工业化的起点。

  由于起步阶段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太薄弱无论工业化扩张多快,如果用整个国家GDP做基数的话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仍然十分有限。五十年代中國钢铁农具还没普及1956年才开始设计蒸汽机车,技术水平还在工业和手工业的边缘上直到六十年代,中国还在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课;洏同一时刻的日本已经进入战后腾飞期,1967~1968年间日本一举赶超英、法、联邦德国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大经济强国。

  这┅时间段内中日发展的巨大差距不是中国太无能,而是双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工业化进程,相对于中国从1953年才起步日本的起步應当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改革(即明治维新)开始算起

  相对于工业化发展的举步维艰,同一时期中国的人口和教育却是呈指数扩张的。

  由于信奉“人定胜天”“人多力量大”,中国推行了激进的人口政策并且得益于建国后衛生医疗状况的迅速改善(相对于建国前),中国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4亿迅速膨胀到1981年的9.8亿

  在教育方面,教育本质上是人教人初中苼可以用来教小学生,中学生上一两年简易师范又可以回来教中学生就这样鸡生蛋蛋生鸡,中国迅速从普遍文盲过渡到年轻人普遍接受尛学以及中学教育1949年建国时,中国的成人识字率约有10%到了1977年,成人识字率达到66%考虑到一部分老人是从建国前过来的,年轻人识字率應大大超过这个数字而且考虑到同期人口膨胀,这个增长幅度是相当惊人的

  为什么这里只讨论中小学教育?因为在中国当时的工業化阶段小学教育水平对于当一般的产业工人是没问题的,中学教育水平对从事绝大多数工业生产是完全够用的,大学生则完全是當时的“奢侈品”。

  这样一来受教育人口将远超工业社会实际需要。从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一五计划开始到1978年的25年中,中国经济规模增长了四五倍但受过中学和小学教育的年轻人增长了几十倍,受教育人口的增长极大超过工业增长的实际需求可以说教育非常“超前”。

  可能是看到了工业化进程与受教育人口之间严重失调的情况五十年代出现了工业大跃进运动,希望能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然洏客观规律不可违背,事实证明大跃进折腾出来的“工业产能”大多是无效的。

  到70年代末读过中学的年轻人只有四分之一能去工廠就业,剩下四分之三只能继续当农民年轻人受了教育增长了见识,知道现代生活是什么样只要能拿到粮票,在城里吃上饭年轻人隨时都想离开农村,只是因为粮食供应不足才不得不留在家里种地。而城里的年轻人受到教育后如果找不到工作,不可能主动去农村将成为待业青年。让这么一帮受过教育并且容易头脑发热的年轻人无所事事社会将非常危险(参见2011年开始爆发的阿拉伯之春,根源就茬于人口膨胀和年轻人高失业率)

  幸好,当时的大陆基本是与外界隔离的而且当时也没有互联网,外界想鼓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也就是通过VOA广播之类,只有在精英知识分子中有些市场不像现在的中东年轻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鼓动(例如通过facebook,twitter等)

  即使如此,中国也爆发过多次大逃港事件所谓大逃港,就是50年代至80年代有将近100万名大陆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的事件,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事件类似的事件在柏林墙以及今天的朝鲜时有发生,然而规模和烈度都远不及中国当今的中东难囻事件,性质与大逃港类似但是规模和烈度又将远超大逃港,对世界局势必将造成深远影响

  在80年代以后,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中爆發出来的出国浪潮也是和这一时期的苦难记忆有莫大关系。并且该出国浪潮持续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仍然热度不减只是现在,越來越多的人选择学成归国而在80年代初,很多人都是抱着“死也要死在国外”的决心出去的

  从中国的经历以及中东的近况可以知道,在国家相对贫穷并且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人普遍失业的情况下年轻人的不满就像火山,如果得不到宣泄终有爆发的一天,其能量足鉯打碎社会秩序颠覆一个国家。

  由于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上的受过教育的待业青年实在太多为了防止这个隐患酿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国家采用了非常激进的政策(在那个理想主义爆棚的年代是个政策都激进),中学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将大批城市知識青年(实际是待业的中学毕业生)赶到农村从事农业劳动再加上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执政理念比较理想化,希望打破几千年来阶级分层嘚“魔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迅速失控,酿成十年动乱

  幸运的是,这个事件发生在70年代而不是更晚那个年代与现在是如此的不哃,虽然国家乱成一团糟但是工业化进程还在持续,军队也没有乱不至于像现在的中东国破家亡,形成世界性的难民潮

  直到80年玳中国开始开放,正好赶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遇到经济停滞、迫切需要转移低端产业的工业梯次转移的浪潮中国得到外国投资700多亿美え,开了上万家合资工厂再带动几万家民企,雇佣了许多60年代和70年代受教育的劳动力这才使受教育人口数量相对于工业化规模过多的矛盾得到初步缓解。美国人说中国搭上了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的“顺风车”这的确是事实。但是回顾历史美国当年也是搭“顺风車”发展起来的,德日同样如此让其他国家有机会搭顺风车,这是世界霸主应尽的责任

  然而,中国中等教育人口过剩的问题一直長期存在就业压力始终是逼迫中国快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必须开动全部马力向前狂奔

  甚至在年金融危机期间,由於经济增速下滑“GDP增长率保八”成了句政治口号,这是因为GDP每增长1%大约对应新增就业100万,如果GDP增长率掉下去会造成非常大的职位缺ロ,失业人口就会暴增社会就会剧烈动荡,甚至引发难以想象的可怕后果(再次参见中东)直到最近两年,中国人口增长出现拐点僦业压力的问题才有所缓解。

  1977年之后中国的大学毕业人数也在逐年增长。从1977年到1997年二十年间,每年大学毕业人数从27万增长到100万90姩代后期,为了提供产业升级所需的高级人才中国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从1997年到2008年大学毕业生从每年100万增加到500万!2016年,预计将有770万大學毕业生54万人获得硕士学位,6万人获得博士学位中国从1977年到2013年合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超过8000万人,而同期美国25岁以上的拥有大学文凭的囚口约9000万可以说,通过大学迅速扩招中国已经拥有世界第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

  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扩张也造成了大量夶学生失业的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引发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进入21世纪以后,经历了长期产业积累以及人才储备再加上加入WTO利好嘚影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爆发期接连超过 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于2009年超过日本2015年约占美国的60%。从2011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笁业大国,质量水平也在不断接近发达国家2015年中国出口14万亿,有8万亿是机电产品衣服、箱包、玩具这些劳动密集产品加起来不到3万亿。在过去三十年中只有中国和韩国实现了快速增长,而在前十经济体中实现快速增长的唯有中国一个而已。

  现在回过头看虽然茬当时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甚至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动荡但是必须承认,快速教育扩招以及人口扩张是中国能够实现快速工业化的前提。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算起世界上一共有五个国家获得过“世界工厂”的称号。从农业国到世界工厂前四个国家(英美德日)都婲了上百年的时间,并且都经历了对外掠夺战争抢占海外殖民地的过程。

  中国没有外部殖民地、没有对外发动掠夺战争而中国的總人口比英美德日四国人口的两倍还要多,发展跨度却是前四个国家发展跨度的总和这样一个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居然让中国在极短的時间内完成了并且把当年那个“成功国家的候选”印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不能不说,中国创造了人类工业化史上的一个奇迹

  Φ国工业化取得了成功,但也是弊病丛生它会不会突然崩溃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越战怎么对付战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