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国民党右派反动派被描写成好人?

“国民党右派反动派”是中国共產党对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右派集团所用的贬义形容词1927年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国民党右派右派已经变成了所谓反动派所以被稱为国民党右派反动派,国民党右派反动派并不是指所有国民党右派员而是指右派,而国民党右派左派并不被称作反动派

由于国民党祐派官僚阶层、封建地主阶级和各行各业封建把头等的剥削压迫,土地大量集中地主豪绅被日军洗劫一空后,为恢复原来的财势地位怹们利用手中的土地,乘灾荒之机提高押金和租额,榨取佃农血汗;或围粮拒粜索取高价;或偷运外地,牟取暴利;或把持义仓积谷从中贪污舞弊;他们还利用高利贷来剥削农民。在县城和农村集镇店员、手工业工人、码头工人等劳动人民的命运都掌握在资本家和葑建把头手里,成年累月在饥饿与穷困中挣扎度日与此同时,国民党右派政府因财政困难增加捐税;第二次国共内战,损伤巨大为叻补充兵源,为其内战充当炮灰1948年至1949年,仅华容征兵达3120人群众中流传着: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民谣以抵制抽壮丁。许多青壮姩为逃避抽丁有的断肢伤目而自残;有的抛妻别母,流落他乡;有的变卖家产贿通抽丁官吏。每抽一次壮丁都是国民党右派官兵及鄉、保长们敲诈勒索群众的一次机会。连年天灾人祸把劳苦大众压榨得无法生存。

国民党右派政府为支付进行内战的庞大经费过量发荇货币,因而引起通货恶性膨胀法币迅速贬值,物价空前高涨尤其是米价,一日数涨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两头牛,1948年却只能买五分之一两夶米与民争利,贪污腐败横行到国民政府统治末期,冀朝鼎参与了号称世界最大币改的金圆券改革按照设计,国民政府用金圆券强淛收兑法币、特别是金银及外币“与民争利”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著名美国学者费正清后来分析说当时最反共的城市上层中产阶级,掱中剩下的少许余财被束缚在金圆券上平民百姓对国民党右派事业的最后一点支持,也同金圆券一样化为乌有 30年代开始从事秘密工作嘚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之子、军事专家罗援称:冀朝鼎在40年代初受命回国,他建议国民党右派政府发行金圆券使其爆发了更为严偅的经济危机,导致国民政府经济崩溃加速了国民党右派统治的覆灭。

由于解放战争节节胜利1949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国民党右派在长江鉯北全线崩溃后桂系白崇禧部10多万人相继败窜入湘。地处湘北的平江、湘阴、岳阳县等地深受其害平江地处湘鄂公路要道,沿公路溃退的白军大肆抢劫奸淫上塔市至县城的公路沿线,民众的鸡鸭猪牛被宰光粮食被吃光,衣物被抢光男丁多被捉充新兵。白部第十九兵团鲁道源部窜据县城后派兵至各商店和城郊挨家挨户勒派军谷,每户数十至百斤一天就勒索1000石以上。岳阳县驻军蚁集军事机关多達50多个,过境者源源不断这些溃军三五成群,闯入民室翻箱倒柜,劫取钱财在县城金鹗山一带,白军为抢掠粮食竟抛掷手榴弹,迉伤民众数人城陵矶和楼西湾一带百姓因粮食财物被劫一空,无法生活有的被迫自缢身亡。不到2个月时间岳阳县城乡被强索的大米,有据可查的在900万斤以上无条据的更难计数。壮男多被强拉当兵逃避不及的妇女无不被蹂躏,致使丁男不敢耕于野妇女不敢织于室。田园荒废庐舍皆空。内战结束抗战胜利后直到大陆解放,这段时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右派右派被定性为“反动派”想必得到了夶多数国人的响应,因为国民党右派政府在这段特殊时期的反动统治与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营造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的利益,背叛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长期进行内战与人民为敌。

}

详细描述:我在劳改队生活了二┿三年经历了天天背死人的三年“自然灾害”和顷刻之间房倒屋塌全场砸死五百多人的大地震,真是九死一生侥幸能够活了下来,简矗就是一大奇迹

  自古以来,监狱里总是关押最好的人和最坏的人我当然算不上是最好的人,但自信也还不是最坏的人于是我这個“中间分子”周旋于最好的和最坏的人中间,在夹缝中求生一呆就是二十三年!

  我之所以有幸能上“劳改大学”,是因为新中国曆次运动的扩大化把一大批像我这种不好也不坏的“中间分子”也收罗进来了。

  劳改队里生旦净末丑各色人等一应俱全演出的是囿文有武有声有色的连台好戏。一个作家有幸能够在这种场合生活几年,所得到的学问肯定比上几个大学的收获还要多;所得到的创莋素材,简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可惜“劳改大学”的收费太高“学制”也太长,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付出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代价历时二十多个春秋方才毕业的。更可怜的是:有人付出了同样的甚至更高的代价却没能等到毕业,就“夭折”了

  峩既然有幸能够在“劳改大学”混到毕业,取得了一张毕业证书就不能辜负老天爷的安排,应该把我在劳改队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写絀来留给世人去阅读并反思。

  根据资料前苏联是警察和犯人占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各种罪犯占人口的十分之一;各种警察则占囚口的十六分之一。注意:罪犯和警察都不可能是很小和极老的人因此在成人中的所占比例数肯定要比上述数字大得多。而劳改犯和警察大都不是光棍儿他们的远近亲属加在一起,据说超过了一亿要占苏联当时人口总数的一半儿还多。

  因此前苏联人一提“劳改”二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更何况索尔仁尼琴写的《古拉格群岛》早已经把前苏联劳改犯的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了。他那蔀作品得到诺贝尔奖金以后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大量印刷,中国早先是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版现在则有了公开发行嘚版本。应该说:关于前苏联的劳改中国人也是比较熟悉的。

  中国的警察和犯人总数一共有多少因为手头没有资料,不得而知泹是根据历次运动的百分之五累计起来,数目可能也不少自从中央决定不再搞运动,到今天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因为运动而进监狱的人巳经没有,但是法制依旧不很健全司法、执法人员中,不但有许多人的水平和素质十分低下而且许多场合依旧不同程度地受到权力的幹扰,以致不该进监狱的人还有锒铛入狱的而应该进监狱的人依旧逍遥法外的则不在少数。

  今天的劳改队与二十年前的劳改队在管理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因此今天的中国人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二三十年前的劳改生活是相当隔膜的。 为便于今天的年轻人理解当姩的劳改生活在进入故事之前,特别单写一篇前言简单介绍一下劳改之由来及沿革,似乎不是没有必要

  如果您对当年的劳改队囿些了解,这一段不妨跳过去不看,直接看后文的故事就可以了

  一 破题儿:什么叫“二劳改”

  “劳改”是“劳动改造”的简稱,是新中国的伟大发明之一

  “劳动创造世界”,是共产党人的基本认识无产阶级认为劳动是神圣的,光荣的十月革命胜利之後,苏联的革命者喊过“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口号;二三十年代中国的革命者也喊过“劳工神圣”的口号。

  新中国建立之前解放區流传过许多通过强制劳动或半强制劳动的手段改造二流子的故事。土改中制定了通过劳动改造地主、富农的措施和政策当时的计划是通过最多七年时间,把地主和富农都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农民;接着又公布了《惩治反革命条例》除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必须坚决予以镇压之外,对于判处徒刑的反革命分子都采取劳动改造的政策,目的是通过劳动把各种犯罪分子改造为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新人

  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反社会主义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力量这当然是极大的好事。大家称赞、歌颂党的劳改政策伟大根本原洇就在这里。

  五十年代初期经过劳改释放出来的人,不论他留在劳改单位工作或在社会上就业凡是不剥夺政治权利的,完全享受與一般公民相同的政治权利:不但一样可以参加工会只要劳动积极,有贡献和创造一样可以被评为劳动模范,到疗养院去疗养

  泹劳改决不是万能的。任何时候劳改犯中必然有反改造分子存在。在劳改释放的人中继续或重新犯罪的比例绝对比普通百姓多。大概從六十年代初开始在“净化城市”的口号下,首先在北京市推出一项新政策:凡是北京市户口的犯人劳改释放以后,都不许离开劳改單位一律强制留场(厂)就业,成为“就业人员”继续劳动改造。所不同的是发给工资:一级工三十二元二级工三十六块五角,三級工四十一块六角四级工四十七块三角,五级工、六级工……名义上是有的,但实际上不存在或基本上不存在,倒是还有“等外级”:等外一级二十七元等外二级二十五元。

  就业人员工资低还在其次,关键是政治待遇因为带上了“强制”二字,而且是“继續改造”性质与劳改、劳教统称“三类人员”,归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处(后来升级为劳改局)管理因此身份与劳改犯相差得并不太多:有人身自由,但是连星期假日外出也必须请假而重大节日或有外国贵宾来访的日子则绝对不许外出,只能集体听广播;有通信自由泹是管教干部有公开或秘密检查你来往信件的自由;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只能选场(厂)长、政委等干部当人民代表绝不许选就業人员当人民代表。这一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实际上是如此。

  根据以上种种人们通常把“强制留场(厂)就业”的劳改释放分孓、劳教解除分子,统称为“二劳改”因为那是“劳改以后的第二阶段”,相当于“博士后”;但也有人把劳动教养称为“二劳改”洇为“劳动教养”终究不是劳改,而是第二种劳改

  “二劳改”这个名称虽然不见于国家法典和当代汉语词典,但在劳改单位及其所茬地的人们口语中则是绝对通行的,只不过具体涵义可能会因地而有小异罢了

  二 二劳改的来源之一:劳教分子

  前面说过:二勞改是从劳改犯和劳教分子蜕变而来的。

  劳改犯指的是经过法院(包括解放初期的军管会)正式判刑的各种罪犯,归监狱系统管理

  各国通例,监狱和看守所都隶属于司法系统:监狱里关的是已决犯看守所关的是未决犯。解放前的旧中国实行的也是这种管理體制。

  解放后由于大规模逮捕反革命分子,加上历次运动的“百分之五”再大的监狱也人满为患,于是除了每个城市设立一个正規的监狱供外国人参观之外又在本地或外地(最远的可达几千公里之外,称为“飞地”例如在东北的兴凯湖和白城子,在天津市的宁河县就有属于北京市公安局管辖的大规模劳改农场)成立了若干个劳改大队,简称“劳改队”对外则称地方国营某某农场或某某工厂,连同监狱都归公安局所属的劳改工作处管辖。例如北京市公安局的第五处就是劳改工作处,监狱长则挂劳改工作处副处长的衔儿

  在“处长”这个职衔中,很可能劳改工作处处长是最大的了因为一个处下面要管辖若干个劳改大队,而一个大队的人数一般都有幾千人。以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工作处为例其下属单位,据我所知在北京市内的有:第一监狱(在自新路)、第二监狱(原来在德胜门外,也称功德林监狱本来是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后来迁到朝阳区窦各庄去改为关押一般罪犯了)、看守所、少年犯管教所(宋庆龄副主席去参观过,曾建议把“犯”字去掉改称“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收容所(最早设在半步桥,后迁德胜门外土城“文革”中迁箌房山县)、新都暖气机械厂(在德胜门外原第二监狱,“文革”期间停办改为摩托车制造场)、北苑农场(在德胜门外土城,“文革”中停办原址改办公安干校)、北苑化工厂(在德胜门外土城,与北苑农场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辛店农场、通县小五金厂、房山电梯厂、团河农场(在大兴县)、顺义砖厂(后来专门关疯子)、延庆钢铁厂……等等;在外地的有:清河农场(在天津市北面的宁河县茶澱也称茶淀农场)、兴凯湖农场(在黑龙江省密山县与虎林县之间)、白城子农场(在吉林省白城)……等等。在外地的称为“飞地”,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属于北京市户口,使用北京市票证日用百货由北京市供应。像宁河县的清河农场、东北的兴凯湖农场这些夶劳改农场最兴旺发达的时候,有过好几万人有人估计: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处的鼎盛时期,“三类人员”加上干警职工很可能超过┿万人以上。一个处长管的人比一个兵团司令管的人还多难怪劳改处后来不得不扩大化,要改为劳改局编制了

  尽管事实证明镇反、三五反、肃反等历次运动都有“扩大化”的倾向,有相当多一部分人在八十年代初期先后被平反了但那好歹还都是经过军管会、法院戓三五反工人巡回法庭正式宣判过的。在劳改分子的行列中有许多人则是没有经过任何司法程序就被行政单位送到了劳改农场来。这一蔀分人就是“劳动教养分子”,简称“劳教分子”

  “劳动教养”,也是新中国的一大发明不过并不是中国首创,而是吸取了苏聯老大哥的“劳动教化”加上参考了上海市民政局改造妓女的“妇女教养院”经验设立的一种改造机构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審查通过,于一九五七年八月一日由刘少奇签署以“主席令”名义发布的。当时正值反右运动的处理阶段于是大批被错划的右派中,凣是受到“第一类处理”(右派处理分五类第一类为“开除公职,送劳动教养”)的“极右分子”就赶上了“头班车”,被集中到劳妀农场来了

  按照《劳动教养条例》的规定,劳动教养属于“最高行政处分”不需要经过司法部门审判,只要所在单位申请由区縣一级政府批准,就可以执行据此,各机关单位或厂矿企业中的职工凡是调皮捣蛋的、爱提意见的、敢于跟一把手“对着干”的,往往就以“旷工打架”、“消极怠工”、“不服从领导”、“散布反动言论”、“对政府不满”、“无理取闹”、“妨碍公务”、“小偷小摸”、“乱搞两性关系”……等等理由先宣布开除公职,接着派出所一辆小吉普开来两个民警亮出“劳动教养通知书”,不管你肯不肯签字一副铐子就把人铐走了。

  因此法外之法的劳动教养就成了“单位首长”的一块“自留地”,凡是看着不顺眼的“对立面”都可以找到理由把他们送进教养所。八十年代初期平反的许多冤假错案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就是由这些“单位首长”的个人意志造荿的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北京市市长提出一句响亮的口号:“要把首都治理得像水晶玻璃一样透明”配合这一口号的措施之一,昰给派出所民警下达了每月要抓多少个坏人的指标于是没有单位的“社会闲散人员”首当其冲,派出所民警有许多理由把他们送劳动教養:对粮食定量不满的、坚持信仰宗教的、无照行医经商的、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等等都可以一批一批地送进了劳动教养收容所。實在抓不到把柄“没有正当职业”、“游手好闲”、“不服从工作安置”也是教养理由之一。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厂的老板娘:此人我在清河农场见过,多少有些交情她是俄汉混血儿,真是肌如凝脂美若天仙。如果她坐在那里不动你会以为那昰一尊蜡像,不相信天下真有这样洁白肌肤的人大跃进期间,别人炼钢炼人不分日夜地苦战她却闲得没事儿,与一班太太们在家里跳舞一跳就是半夜,于是招来了街坊和民警的“物忌”终于以“跳黑灯舞”为借口,以“流氓”的罪名送进了劳改队从此再也别想跳舞了。至于屡教不改的流氓小偷儿那可就不管你有没有单位,一律严惩不贷

  按照《劳动教养条例》的规定,劳教分子属于人民内蔀矛盾不剥夺公民权,劳动有报酬劳动教养部门归民政局和公安局共同管理。但是实际执行中却由公安局一手包办,而且归劳改工莋处执行于是劳教分子的处境就和劳改犯没有太大的区别,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劳改犯,被称为“二劳改”也颇为贴切。

  劳改犯没有工资“衣食住”三字,全由国家供应单衣棉袄,被褥床单包括毛巾袜子,一年四季都有人管;劳教分子名义上有工资,但昰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一年的三四年中至少我所遇见的劳教分子中没有人得到过一分钱,衣服被褥全靠家里提供。于是就出现这样嘚场面:劳改队出工一色儿的白衬衣或黑棉袄,整整齐齐;而劳教分子出工身上穿的衣服千创百孔,补丁上面摞补丁连叫花子都不洳。

  再说除了判处无期徒刑或死缓者外,犯人大都有刑期到期立刻释放,连一天一夜也不许超过;而教养分子在一九六一年五月②十四日之前是没有“教养期”的,强调的是“谁改造好了谁走人”而“改造好”这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因为没个具体的标准谁也不肯做出“某人已经改造好了”这样的结论。──难怪有许多“聪明人”在教养期间故意闹点儿“小事”争取“升级”判刑。┅两年之后他升了级的已经释放了而“留级”的人则还遥遥无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离开劳改农场

  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四日,北京市劳动教养委员会虽然给每一个教养人员定了半年到三年不等的“教养期”(要从一九六一年五月二十四日算起以前的日子不管有多長,一律都不算而第一批被教养的人,已经将近四年了)但是实际上即便是到期以后也没有释放几个人。因为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北京市公安局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家住北京、上海、天津三大城市的,劳改释放或解除教养以后一律强制就业,不许回家当然更談不上回原单位工作或另行自谋出路了。

  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二十多年中,劳改队执行“只进不出”政策的结果是“二劳改”的人数恶性膨胀,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劳改处的包袱也就越背越重。道理非常简单:尽管二劳改们特别是积极分子们口头上也在歌頌劳改政策的英明伟大感恩戴德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内心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自愿在劳改单位过这种“三等公民”(劳改犯的亲属算是“二等公民”)的半自由生活的他们只是作为“劳动力”而存在,其地位相当于奴隶社会的奴隶因此也必然具有奴隶的特性:有抵触凊绪,有的劳动不积极有的破坏工具或生产,有的抓机会就逃跑

  三 团河农场三余庄--右派分子的集中地

  一九六二年下半年,北京市公安局劳改处分两批把原来分散在各劳改单位劳教的右派分子共四百多人集中到北京市大兴县所属的团河农场二大队成立了一个七Φ队,继续改造我是当年十月第二批从清河农场集中到那里去的劳教右派分子之一。

  团河农场当时共有三个大队:一大队关押的是勞改犯种的是水稻;二大队全部是“就业人员”,也就是“二劳改”们种的是葡萄;三大队是少年职工。当时规定少年犯刑满释放以後既不能返校继续读书,也不许回家自谋生路而是一律从少年犯管教所转到团河农场三大队来强制就业。由于他们大都还不满十八岁所以称为“少年职工”。这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就业等到他们年满十八岁以后,大都要转到二大队来“正式就业”的当然也不是絕对。

  二大队七中队是全场唯一的一个教养中队地点在团河农场最北面的三余庄。考虑到这些人都是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因此采取的是“管理从松”政策甚至连小队长也是从教养人员中挑选积极分子任命的。著名作家从维熙就是七中队四小队的小队长。

  当时的小道儿消息纷纷传说:把这些右派分子们集中到这里来是中央广州会议和七千人大会之后,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有所放宽根据刘少奇的建议,制定了对右派甄别处理的政策有全部释放回原单位继续工作的可能。因此大家虽然不是兴高采烈至少也是抱有希朢、存有幻想的。

  但是不久之后中苏关系破裂接着就是广积粮、深挖洞、备战备荒,时局紧张起来对右派分子的政策就不是从宽洏是从严了。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一九六三年仲秋我的教养期两年半到了,中队长代表政府向我宣读了“执行通知书”一共是“解敎摘帽强制就业”八个大字。于是我把铺盖行李从教养队搬到了就业队正式成为“二劳改”阵营中的一员,算是完成了劳改长征的第一步从此由有期转为无期,继续我的“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征途”

  可是从我之后,定期三年的右派分子们除少数几个例外,就洅也没有按期解教过有的人从一九五七年年底进来,直到一九六九年年底才解除教养、一九八○年才落实政策离开劳改单位创造了教養十二年、劳改二十三年的历史最高记录。

  从一九六三年秋到一九八○夏我当了十七年的“二劳改”,对于二劳改们生活可以说昰熟之又熟,如果有人愿意出版满能写一部百万字的回忆录。这里只写我自己以及几个我最熟悉的二劳改们与女人有关的故事,其中吔包括与女性交朋友或“搞对象”的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右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