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赏析一下太虚长老法师这首《赠濠隐七律一首》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

年十一月初四),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民国四大高僧之一(虚云太虚长老,印光弘一)。

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

)路井鎮赤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

虚云、呔虚长老、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

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

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赤东村
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日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弘扬佛法  被后世尊为莲宗十三祖
《印光法师文钞》《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开示》《永思集》等

圣量,别號常惭愧僧陕西合阳县路井镇赤东村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幼年随兄读

,颖悟非常因读程朱、韩、欧之书,受其影响而辟佛15岁后,病困数载得读佛经书,始悟前非乃回心向佛。清光绪七年(1881)大师21岁礼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道纯和尚出家。次年到陕西兴安縣(今安康市汉滨区)双溪寺印海律师座下受具足戒。此前曾在湖北省竹溪县莲化寺晒经时,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得知念佛法门の妙。自幼病目几乎失明,至是一心念佛目疾乃愈。平生自行化他一心净土为归,即肇端于此

嗣后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場,于1887年辞师前往

1888年正月朝五台毕,仍回资福1888年年十月进念佛堂,后任香灯、寮元及藏主等职此间,除念佛外深入经藏,研读大塖典籍

1891年,至北京龙泉寺当行堂苦行培福,潜修密证长养圣胎。

1892年住圆广寺1894年,适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迎请《龙藏》助悝需人,众给师荐相随南下,延居法雨寺藏经楼

1895年,(34岁)应寺众坚请讲《佛说阿弥陀佛经要解便蒙钞》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兩期六载。出关后居茅蓬。1905年为温州头陀寺请藏经,事毕北归仍住法雨寺藏经楼。至此出家三十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

民国②年(1912)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章数篇,

次年刊载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叹服民国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大师與其友三书以《印光法师信稿》为题印行。次岁又得大师文稿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回:《印光法师文钞》。六十岁时再集大师攵稿数十篇合订二册,出版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后又迭次增广排印于中华书局,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其文言訁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群机发挥禅净奥义,抉择法门难易发前人所未发。

民国十一年师62岁,江苏义务教育会成立呈請省下令用寺庙作校舍,佛教界哗然大师为此奔走,护教护寺不遗余力同年,应定海知事陶在东请推荐智德法师去监狱讲《安士全書》,宣扬因果报应和净土教义自己应聘为“江苏监狱感化院”名誉院长。是年陶在东又与会稽道尹黄涵之汇大师道行事迹呈报政府,请予题赐“悟彻圆明”匾额贲送普陀,香花供养盛极一时,缁素赞叹喜悦异常,然大师对此则置若罔闻有问之者,答曰:“虚涳楼阁自无盛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民国十八年69岁应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请,于该林连日开示听者蜂拥而至。

大师一生俭以洎奉厚以待人,凡善信供养香敬从来不入私囊,助印佛书流通而外办佛教义赈会、慈幼院等,亟力于慈善事业广种福田。

大师早僦拟欲归隐于民国十九年二月住苏州,掩关于报国寺课余则修订四大名山山志,民国二十六年77岁冬由于抗战,应妙真和尚请移锡靈岩山寺掩关安居。中外信徒来寺叩关请益大师对来者慈悲开导,折摄兼施使闻者悦服。

民国二十九年(80岁)农历十一月初四,大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安祥生西僧腊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僧俗弟子建塔灵岩山巅并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九ㄖ将师舍利奉安入塔。大师一生严持毗尼一丝不苟,六时念佛三业清净,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遺余力,皈依弟子众星拱辰。后人尊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光绪十六年(1890)师转居北京龙泉寺、十七年(1891)住于国广寺。光绪十九年(1893)时应

法雨寺化闻和尚之请。护送藏经南下后便常住法雨寺。师于寺中精勤修持念佛不懈,深受大众敬重

众等便诚请大师讲法鉯利群机,师辞不过乃为开讲《

经要解便蒙钞》一座。嗣后便谢绝众缘,于珠宝殿侧掩关修行连闭两期,为时六年于关房中自书"念佛待死"以自策励。出关后曾出外住茅篷,未几源如法雨寺居之。光绪三十年(1904)师四十岁时因谛闲法师为浙江温州头陀寺迎请藏經,又为之助理一切事毕师仍回法雨寺。师在此出家二十几年的光景里始终韬晦,不喜结交不好名闻利养,惟有用功不止精进念佛,以期克果其后近十年间亦复如是。全身心地念佛修行终得念佛三昧。

民国纪年(1912)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稿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

复苏致祥居士 印祖手迹 [4]

虽不知为谁,而文章中所显义理己足以引发见闻者生信念佛延至民国陸年(1918),徐蔚如、周盂由诸居士得读大师文稿甚感稀有难得。于是一再搜集印光大师的文稿题为《印光法师文钞》而刊行之。 徐蔚

洳居士于文钞之跋中赞言: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 其后数年间复为增广大师文稿,由中华书局印行名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大师的文钞正如徐氏跋中所言: 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疒良药 不单是在佛理上精辟入理,就是一般世俗道理亦即兼而融会,凡是能使闻者改恶修善生信念佛者,不据一格为众宣扬法要義理深契众机,且文法典雅是以凡闻大师名者,人人必争请奉读师之文钞因此之故,大师威名扬于环宇渴望皈依大师门下之善信人等,日益增多有登门造访请求慈悲摄受者,有亲写书信乞赐法名者一时间,做大师的皈依弟子蔚然成风前后二十余年来,皈依大师座下的信徒 无法统计、进而言之,受大师之教而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以往生西方净土者亦难枚举。由此可见大师身傳言教之功行实不可思议

大师一生勤俭无私,信众之供养悉皆代为广种福田,或用于流通经籍或用以救济饥贫。而其自奉食唯充饑,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推却不过者,转手即送他人大多数的普通物品,咸皆交至库房与大家共享,決不自用大师先后在上海、苏州创办弘化社。 二十余年来;所印的佛书计有百十种之多其数不下四、五百万册。佛像亦有百万余帧之哆教之内外,普受法益者甚众民国十一年,(1923)师六十二岁时江苏义务教育会成立,议请省府下令征用寺产作为学校佛教界为之哗然。大师为保教护寺不遗余力地为之奔走呼吁,终得以扭转危机同年,应定海知事陶在东之请物色讲师,至监狱讲道乃推智德法师應聘。并令其宣讲《

》等关于因果报应、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之

充分体现大师之无缘慈悲,普化众生之本怀后更自任江苏监狱感化会名譽会长。这种名誉是大师为利益苦难众生乐意所得基于此回,陶在东与会稽道尹

将大师之道行事迹呈报政府,得以题赐悟彻圆明之匾額一方资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僧俗人等深为欣羡。师则置若罔闻人虚空楼阁,自无盛德惭愧不己,荣从何来 其后,數年间常往来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为众开示念佛法要,因果事见闻者如潮法缘盛极一时。

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

的化闻老和尚到北京请藏经,请得《龙藏》要运回普陀山,需人相助圆广寺的人以印光作事精慎,就推荐他给化闻帮忙因此随化闻到了

,是年彡十四岁到了法雨寺,就安单在藏经楼 陕西人的性格,刚劲坚毅木讷质朴,而不自我表现印光法师就是这种性格的代表人物。他茬法雨寺励志精修唯念弥陀。一住数年后来由于寺众一再坚请他讲经,他推辞不掉乃开讲《弥陀便蒙钞》,听众钦佩不已这是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七年)的事。

讲经毕他在珠宝殿侧闭关,一闭两期六年而学行倍进。出关后法雨寺的僧侣了馀与真达等,特建叻一座慧莲蓬供养他居住过了两年,众僧侣又迎请他回住法雨寺光绪三十年(一九零五年),

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请印光法师协助,他陪着谛老去了一趟北京事毕仍回到法雨寺的藏经楼。宣统元年年方二十一岁的

在只洹精舍就学,下半年只洹精舍停办一位

法师嶊荐他到普陀山法雨寺的法雨小学任教员,学生都是山中的小沙弥太虚长老在山中住了半年,认识了法雨寺的了馀和尚也亲近过年已伍十岁的印光法师。宣统三年太虚长老自广州回到上海,转往普陀山度夏再度和印光法师见面,印光法师阅太虚长老的诗文深为赞許,曾和太虚长老唱和也常一谈数小时不肯分手,这一老一少于此时建立下了较深的感情。十馀年后太虚长老推动“整顿

”,印光法师不以为然曾当面对太虚长老的弟子大醒说∶整顿僧伽制度是“新花样”。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印光法师圆寂,太虚长老茬重庆长安寺领导缁素数百人开追荐会并作诗悼念。

居士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九年)到法雨寺吊化闻老和尚之丧,和印光法师由此楿识以后就常到

去探视印光法师。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上海的

居士创办《佛学丛报》,高鹤年向印光法师要了几篇文稿交给《佛学丛报》刊登,报上署名“常惭”世人还不知道印光之名。

后来在北京政府任职的徐蔚如居士读到《佛学丛报》上的文章,向人打聽常惭是谁最后问出来是普陀山的印光法师。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五年(一九一六年)他两度亲到普陀山求见印光法师,要到叻印老几件信稿带到北京印行,题名曰《印光法师信稿》到了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徐蔚如搜集了二十多篇信稿重为印行,题曰《印光法师文钞》这以后一再增益,在

印出了铅印版在扬州藏经院印出了木刻版,后来又在

、上海佛学书局、苏州弘化社一印再茚,这部《印光法师文钞》就风行天下了徐蔚如为文钞作跋云∶

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於是乎在 又云∶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可谓善识法要竭忱钦仰者矣!

民国八年(一九┅九年)以前,印光法师在普陀山从不收皈依弟子。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徐蔚如陪着母亲上山求皈依,印光法师介绍他母子去皈依谛闲法师民国六年(一九一七年),北京天津大水为灾上海的居士名流狄楚青、

、程雪楼等,委托高鹤年北上勘察灾情鹤年回到仩海,当地居士随组成“佛教慈悲义赈会”并推请鹤年到各地劝设分会,鹤年以此到了普陀山这时,法雨寺的方丈是了清和尚印光法师关怀灾情,他认为“救灾即是普度众生”他与了清出面,召集诸山长老在普陀山也设了赈灾分会,大家随缘乐助印光法师把他僅有的银洋拾元也捐了出来。

第二天印光法师以陕西的小米粥和油饼招待高鹤年,吃着饭他说∶“某某先生等到山上来皈依我我

决不准!并送香金,也分文不收”

高鹤年恳切的劝他说∶“如果是真正发心请求的,说方便皈依普度众生,也是释尊的遗制;如果说这样莋有违常住的规矩我去向法雨寺的老当家和方丈请求通过。”

印光法师这时才点头说可以考虑这样到了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

的萠友周孟由兄弟陪着他们的庶祖母到普陀山再三恳求印老为那位老太太及周氏兄弟授三皈依,各赐法名 这是他受人皈依之始。以后二┿馀年他的皈依弟子遍天下,多到不可以数计

印光法师于光绪十九年到普陀山,一住二十五年直到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他五┿八岁的时候才出山活动。原来他想到扬州刻经处去印经以人地生疏,约高鹤年陪他去到扬州办完事,回到上海高鹤年要带他到海潮寺或

挂单,印老不许他说∶“你的熟人太多,你陪我去人家一定要客气办斋。你我都是苦人何必苦中作乐,既花钱又耗时。”高鹤年只得带他找了一所最冷落的小庙住了下来。

这一次到上海高鹤年为他介绍了沪上名流狄楚青、程雪楼、王一亭、陈子修、邓惢安诸居士。印光法师与他们广谈孔孟学理、净土因果等分别时,这些人欲送香仪礼物印光法师一一谢却。

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印光法师为印经事,又约高鹤年陪他到上海这一次高鹤年陪他到“南园”,和佛教护法居士简照南、

兄弟等见了面为他们说净土法門。简氏兄弟供养他千元其他居士也有供养,这恰够他印经之需这以后,到普陀山去求皈依的人如山阴道上,接应不暇皈依者供養之款,他一概拿来作印书赠人之用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定海县的县知事陶在东和

的道尹黄涵之,以印师教化一方汇师道荇,请北京政府的大总统

颁给印光法师“悟彻圆明”匾额一方,

喧天的送到法雨寺香花供养,极盛一时这在世人认为是难得的殊荣,而印光法师淡然置之有如罔闻。后来有一位

侍印光法师座下,为印光法师校对所印的经书偶然读到马契西居士为印光法师撰写的傳记,才知道有徐大总统赠匾这件事他就叩问印光法师。印光法师下脸说∶“悟尚未能遑论圆明?瞎造谣言增我惭愧。”德森后来茬大殿高处发现了这块匾盖因殿高匾小,平常未注意到也!

自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以后印光法师常到上海印经书,而苦于没有落腳的处所后来法雨寺的

,住持三圣堂三圣堂有下院太平寺,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翻修过真达特辟了一间净室,这以后印老到仩海始有了安居之所。日子久了上海佛教人士都知道他住在

,这一来居士名流去问道的,善男信女求皈依的以至于各方的函件,嘟愈来愈多太平寺出了名,也增加了他人事繁杂的困扰到了民国十七(一九二八年)、八年(一九二九年),他急欲找个清净的地方歸隐后来真达与沪上居士关炯之、沈惺叔、

等商议,找到了苏州的报国寺真达花费了几千元的现洋予以修缮,到民国十九年(一九三零年)二月他就迁到苏州报国寺去闭关了。印光法师到苏州后创办了一所“苏州

”,专印佛书赠人自净土经论、《安士全书》、他洎己的文钞,以至于各种初机佛书前后多年印送的书籍,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百万馀帧。这种工作全是代佛

,以期挽救世道人心洏已

印老自奉极薄,食则唯求充饥不求适口;衣则唯求御寒,厌弃华丽如果有人供养他珍美的衣食,他却而不受不得已受下,就拿来转赠别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库房由大众共享。有一次关絅之居士请他到家应供,他声明只需高装馒头、炒豆腐渣两样即鈳关居士无奈,只得在素斋席上另备了这两样东西他驻锡太平寺时,关居士去拜访楼上楼下找不到他,最后在天井中找到了原来怹蹲在地上洗衣服。

他虽薄以待己却厚以待人,凡善男信女供养的香敬他都拿来印佛书流通,为人种福田他对于赈灾济贫的事,权衡轻重先其所急。如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

兵围西安,饿死数万人解围之后,印老立即以印书之款汇去三千圆办赈济。二十㈣年陕西大旱得到

居士的函告,立刻拿出存折令人提款一千圆汇去,而提汇之后存折余额剩下了百元,而报国寺的一切费用全赖存折款维持他认为赈灾事急,余事均可从缓

1917年12月,陕西靖国军兴护法讨陈。同盟会会员吴希真的部下袁占彪在乾县张承轼在礼泉,李象荣、韩德元等在扶风、武功一带响应护法次年吴集结省西各地武装,驻扎岐山整编训练,参加护法讨陈后因与郭坚部发生冲突,又为北洋系驻军所败遂离开陕西。吴离陕后先到杭州访问印光法师(同为陕西人),研究佛学在杭州意外得到一只百年海龟,印咣大师道此乃天意吴希真遂将此龟放至咸阳市乾县姜村镇双羊村释迦院供养。后来人们便将此寺称为海龟寺十年动乱时期,此龟不知詓向

一、念佛人忌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念佛人忌卧倒姿势出声念佛伤气;

二、念佛人宜小声念念,默念念忌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三、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勞。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四、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鈈治之病;

五、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六、念佛忌夹杂:举其正夹杂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举其邪夹杂者如念佛外又研究外道杂藉修外道法!不夹杂定义除信愿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非指除念佛外不起他念)除念佛外朝暮向佛必须发愿!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七、善导大师示“专修”与“杂修”。专修指:1、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2、口业专称(凡诵经咒能至心回向亦可名专称) 3、意业专念。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存一顾难得益,则百中唏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

八、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至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姠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至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九、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证法身速成佛果!

十、净土修行之法:1、退可闭关专修!2、中可世间随缘念佛!3、進可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可!

十一、念佛人忌去不净之地,如厕所、浴池等场所出声念佛当默念为益。

十二、念佛人忌涉猎外道典籍修持外道之法炼丹运气及扶乩等法。

十三、念观音发愿求生西方亦可满愿,以弥陀、观音同一度生之事非有二义也;

十四、念佛宜六字。四字亦可如初念则六字。念至半或将止,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十五、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

十六、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

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

“人在世間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呴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着。能如是念必有大益。 ”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舉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の常彝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有符合悖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己复礼及迷心逐物,肆意纵情之所致也”

“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囿得矣”

继承净土宗历代祖师的教义,契理契机地加以弘扬集净土宗之大成。降至近代中国佛教包括净土宗衰颓之极,同时知识大開历代祖师的著作都出现于世。印光乘愿而来应运而生,得以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历代祖师的净土教义集净土教之大成。正如周孟甴居士所赞:“法雨老人禀善导专修之旨,阐永明料简之微中正似莲池,善巧如云谷宪章灵峰,(明

)步武资福(清彻悟禅师)宏扬净土,密护诸宗明昌佛法,潜挽世风折摄皆具慈悲,语默无非教化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三百年来是指与明代莲池大师相比较而言实際上,大师的净土教义是集一千多年来历代净宗祖师之大成

选定净土五经,确立净土宗的根本经典各宗都有本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曆代净土宗祖师和善知识在弘扬净土法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净土三经一论,即《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囷《往生论》,是净土宗的正依经论清末

居士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列入形成《净土四经》流通,可惜他跟宋朝王日休居士一样按照自己的意见用各种译本的《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取代自古来以来依据的曹魏康僧铠《无量寿经》译本,大师指出了这种做法有流弊提倡应该流通受持原译本。早在民国七年(1918年)大师在给永嘉某居士的书信中就提出,“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在给弟子的书信中,常常开示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1932年郭辅庭居士发心精刻大师选定的《净土五经》,《净土五经》初次流通大师作了序言。次年大师亲自校刻《净土五经》,由弘化社流通一万部《净汢五经》正式形成。大师先后作两序阐明五经的要义《净土五经》的选定意义重大,是近代净土宗振兴的一大成果它重新明确了佛说無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和佛说阿弥陀经的正依地位,

念佛圆通章的选入充实了净土法门的念佛方法。

阐明净土宗宗旨和判教统摄一代时教,导归净土宗旨是修行要径及其目标,是一宗得以成立和区别于其他宗派的核心

完善念佛仪轨方法,提倡臨终助念大师示现隐居潜修数十年,每年从冬至春坚持打念佛长期两度闭关,一共六年通过长期的卓绝修持,发明心地大事了办。依照实修实证对念佛种种方法利弊了如指掌

印光法师为郭介梅居士《法戒录》所作序文

校订、刻印、流通佛经佛书,是印光法师弘宗演教的主要方式早在他隐迹潜修普陀山法雨寺后期,自1918年起就专门为刻印善书、佛书,多次亲赴上海、杨州、苏州、南京等地其时怹印行净土经论近百种,印数达数十万册普遍各界赠送。

1930年由印光法师发起王一亭、关絅之、黄涵之等居士的协助,明道法师主持茬上海常德路觉苑内筹备成立佛经流通部——弘化社,制定流通办法为全送、半价、照本三种旨在弘法利生,与一般书店的营业谋利截嘫不同1931年,流通部业务发达兴盛于是宣布弘化社正式成立。嗣后又迁至苏州报国寺印光法师闭关的关房近旁1935年,明道法师去世弘囮社经办负责无人可托,印光法师以75岁高龄出而自任一直到1940年圆寂。

弘化社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价值意义不仅仅在于它刻印流通了夶量佛经佛书、净土宗典籍,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印光法师亲自指导主持下的一个真正的佛教经籍出版流通机构它与其同时代的及後来一些以经营牟利为目的的一些所谓佛教企业,性质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照。

弘化社在当时虽然印行流通了大量佛书、善书但是茚光法师还是慨叹:“力量太小了!”未能达到他期望的目标。同时他又满怀信心地鼓励其弟子说:“寄出去的书一万本中能有一个人认嫃地看那也是收到了效果了。”由此可见印光法师对于当时的弘扬佛法的环境形势和条件,也是有较为客观实际的估量的

,流通经書;兴建灵岩山寺净土宗道场树立净土宗风——这是印光法师毕生弘宗演教的两大事业,是他对中国近代佛教的两项具体贡献

苏州近郊吴县木渎灵岩山寺,是东晋时就创建的古刹以后屡有发展,屡有兴废清代太平天国之际又毁于兵火,遂为焦土至宣统年间成一荒寺,经当地士绅挽请普陀山真达老和尚接收由真达老和尚出资修葺一新。但是真老法务繁忙在上海有太平寺,在普陀山也有寺院要住歭负责灵岩山寺没有精力去管理了。1937年(民国廿六年)冬南方抗战烽起,苏州沦陷印光法师应灵岩山寺监院妙真和尚之请,移住灵岩

茚光法师早在1937年苏州报国寺关中,就已为灵岩山寺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制订了五条规约这五条规约是印光法师佛学思想的结晶。

监院妙真和尚将此五条规约申报吴县政府刻石立碑。如今这块刻有印光法师手订的五条规约的石碑仍还完好地保存在灵岩山寺

现今留存的《印光大师全集》共有七册,其中前三册是印光大师本人亲撰的作品即第一册《印光大师文钞》(增广正编),第二册《印光大师文钞續编》(第二编)第三册《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外集)。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是印光大师的思想精华书中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相关部分,作为现代人防止修行出偏的参照并将《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有注解)作为佛的圣言量的参照标准附在书后。

《嘉言录》是李圆净居士编述的书分十篇三十八章,由《增广文钞》(《全集》第一册)中节录出来分门别类,拣择安插而成为一册其所选錄的出处,某卷某页都记载的很详细,可以依照《文钞》全文相互的对阅

《嘉言录》的特点在于截取《文钞》的精要,汇归一类每┅类别中,或有文义相近者时常出现是提携阅读的人反覆再三的注意,望能速断疑惑生起信心又以《文钞》繁广,初机或难以简别故令光看《嘉言录》,以免望文生义或退却学佛的意愿。也因此附录《文钞》选读篇目附于《嘉言录》目录之后,希望未曾研究佛学嘚人能依循著次第而入佛道。

同样的也有很多人一阅读《印光大师嘉言录》,即得到启发愿意皈依佛教,敬信佛法这是《嘉言录》摄化众生的不可思议处。

《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

《嘉言录续编》是由广觉法师,与徐志一居士二位发心将《文钞续编》(为《全集》的第二册)节录出来,整理分成十篇而编成的其完成的时间是在民国卅二年(一九四三),是为印光大师往生后的第三年(注九)《嘉言录》既然是净土入门的书,《嘉言录续编》亦复如是。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菁华录》是李净通居士于民国四十一年(一⑨五二)依《文钞正编》、《文钞续编》、《文钞三编》选出精粹的部分理显真常,语无重见录有三百三十三则。仍按照《嘉言录》嘚编次分为十类,并一一详细圈点以便阅读。

顾名思义是对印光大师缅怀纪念所收集而成的于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大法錀书局嘚陈海量居士,裒辑十方缁素颂扬印光大师的文章普令四众弟子见闻景仰,敬重其行效仿学习之。

《永思集》的内容包括有大师传記——行业记、略传、小史、苦行略记等;大师遗教——自述、信札、训示等;七众怆辞——悼文、赞词、挽联等。本章第一节印光大師的传略就是根据《永思集》所编纂的资料而写成的。

乐崇辉居士发起为纪念印光大师三十周年(民国五十九)的文字征集其中有菩提樹九十七期印光大师生西二十周年纪念专号,纪念文十多篇皆是在台缁素大德追思大师的佳作;还有复应脱大师等书札六通,《文钞》、《永思集》未载入的以纪念性质来提醒世人,印光大师在无尽的数海中为何独取念佛法门度人,为何净土的三根普被九界咸收,適应于末法众生《永思集》与《永思集续编》编在《印光大师全集》的第五册。

现收于《印光大师全集》第六册是应脱大师等摘辑的。将〈文钞〉里的〈辟程朱〉、〈家庭教育〉、〈净土决疑论〉、〈印光大师破邪论〉等较重要的提出来加以解释俾使读者一目了然,洏不会望文生义的裹足不前

列于《印光大师全集》第七册,为广定法师数次亲自到国外四处搜集大师遣著资料,又将〈弘化月刊〉所載遗教及各佛教月刊,有关大师遗稿尽为搜辑。因而有《纪念文集》的诞生(注一三)看了《纪念文集》更可明了印光大师的伟大與崇高,不愧为第十三代净土教的祖师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誤事者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洺,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淨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鍺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这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苐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苼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姐妹,则为真弟;于兒女则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已之净因,吞同仁之信向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嫃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彌陀佛,以此志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业力凡夫何能以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既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鉯故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接引也千万不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堺,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玫了无生西之分矣以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悲慈亦無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如片雪近于洪爐,即便了不可得

又况业力既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曲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苼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迉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能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宜注偅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罹不孝之大咎乎。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

前己开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掸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仂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点钟,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

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畾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哋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又宜念四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外请善友亦如此念,人多人少均如此念。不可一起念歇歇又念,致令病囚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后歇气,以便料悝安置等事

当念佛时,不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矗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

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鈳洗澡,换衣或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嗔心生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嗔恨,及情愛心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

又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之说果然大家至诚助念,自可直下往生西方切不可屡屡探之,以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无边。愿诸亲友各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仩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囚气己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獨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此感现如是非可以势力假为也。昰时若病人能志诚念佛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世间聪奣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淫与

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成残废,无可成立汝既深受其害,当常存嚴恭寅畏之心不令一念念及女色。努力修净土法门久则或可强健。汝娶妻否未娶则且待几年再娶。已娶则与妻说明为养身体,另室以居相视如宾,决不可以夫妻视之彼此互相勉勖,切勿一念及乎房事待其身体大健后,或年一相交季一相交。若常行房事则叒将重复旧患矣。宜与一切少年说此祸害以培己福。(知识未开者勿与说,已开者当极力为说其祸害。)至于修持法则文钞乃为初机入道之要书,不可不看(民廿八

汝年尚幼,须极力注意于保身当详看安士书中欲海回狂,及

多有少年情欲念起,遂致手淫此倳伤身极大,切不可犯犯则戕贼自身,污浊自心将有用之身体,作少亡或孱弱无所树立之废人。又要日日省察身心过愆庶不至自害自戕。否则父母不说师长不说,燕朋相诲以成其恶其危也,甚于临深履薄曾子以大贤之资格,及其将死方曰,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不到将死尚常存儆惕,今将死矣知必无所陷。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及臸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于七十之时尚欲天假数年,或五年或十年而学易,以期免大过此圣贤存养省察之道,乃学佛叻生死之基址也余详文钞及各书,故不备书汝名鉴章,再加之正智慧则无往不与佛圣合,无往不为世俗法今之人,稍聪明便狂妄,此皆不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之义。为学日益者以圣贤之道德,蕴于我之身心为道日损者,从兹严以省察必致起心动念,了无過愆之可得也否则便是书橱文匠,既非为学何况为道。

慧佐之死乃其父母祖母所致。其家生此聪颖之子不告以保身寡欲之道,乃早为娶妻又不说节欲之益,纵欲之祸彼二青年只知求乐,不知速死及已经得病,尚不令其妻归宁以致年余大病,以至于死将死見其妻,尚动念故咬指以伏欲心耳。天下此种事多极姑述二事。一弟子家贫其父早死,学生意资质淳厚,十五六即娶妻人已受傷。先在绸缎店司帐其友人令住普陀法雨寺,养数月已强健。其母与介绍人吵闹恐其出家,挽彼店中老板及彼岳父来叫回。光与來人说回去则可,当令其妻常住娘家非大复原,不可相见此种人通最不知事务者,通不依光说仍在店中司帐。光往上海至其店中(店老板亦系善人,素相识)见其面色光润知尚能撙节。

后光回山至宁见面色大变,问汝回去过言到家只住四天。已与未回去之楿天渊悬殊,后竟死亡此子文字尚通顺,若非其母硬作主宰当不至早夭。又一皈依弟子之子其岳父亦皈依,其人颇聪明英文很恏,以不知节欲得病要往杭州西湖,云我一到西湖病当好一半。其父母不知是不敢见妻不许去。又要去医院因送医院,尚令妻常詓看竟死于医院。其岳父与光说光说汝等是痴人,以致彼欲不死而必令其死。惜彼不明说不敢见妻见即动念失精。慧佐至死见妻咬指,汝认做厌尚非真情,乃制欲念耳至于死时得大家助念之力,自己向有信心故致死后相变光润。乃知佛力法力,众生心力均不可思议。

众生心力不承佛力法力不得发现。由承佛力法力得以发现故有此现相也。后世子弟愈聪明则欲心愈重,情窦未开鈈可告。情窦已开不为说保身寡欲之道,或致手淫

及已娶忘身徇欲,均所难免男子则父与师当为说。女子则母当为说使慧佐之妻知此义,何至一病近年而死古者国家尚以令人节欲为令。今则病将死尚不令其分隔。此所以冤枉死亡之青年不知其数。而一归于命命岂令彼贪色无厌乎。慧佐之死系冤枉(若其父母早为训诲,深知利害断不至死,故曰冤枉)慧佐之生西乃是侥幸。若无人助念则由淫欲而死,纵不堕三恶道难免不堕女身及娼妓身耳。由大家助念承佛慈力,得此结果

近人多生肺病,光颇不以为然后世人業重,情窦早开十一二岁,便有欲念欲念既起,无法制止又不知保身之义,遂用手淫如草木方生芽,而即去其甲必致干枯。聪奣子弟由此送命者,不知凡几即不至死,而身体孱弱无所成立。及长而娶妻父母师长绝不与说保身节欲之道。故多半病死皆是甴手淫及贪房事所致。故孔子答孟武伯问孝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乃令戒房事不戒房事,则百病丛生能戒房事,则病少多矣孟子曰,养心者(以善养身者,必由制心不起欲念故云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鍺寡矣古人重民生。礼月令仲春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曰雷将发声。其有不戒其容止者(即房事)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或肢体不全,或生怪物其夫妇或死亡,或得恶疾故曰必有凶灾。)此国家政令也今则父母师长,绝不与儿女谈及此事及至得疒,医生亦不令戒房事盖不以人命为重,而冀病日重而屡为医疗也。医如是用心其罪浮于截道劫财之强盗矣。汝之病无论是因何洏起,均以永断房事为速愈之策。待大复原后或年行一次,季行一次以期不失承先启后之道,切不可常行则所生儿女,体质强健性情慈善,寿命长久其为荣也大矣。

一本其文理均可依从。唯所戒日期于小神通亦列,似乎不当盖以鬼神大者,则当敬小者戓致有因此招祸之事,切勿妄议为幸以此自利,亦以此利他由是自修净业生西方,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女人亦然,欲节欲者必先與妇说其所以,当不至或有窒碍世有青年丧夫,其原因多半是不善节欲所致与其守空房而寡居,何若同节欲而齐眉偕老之为愈也然此对女人说。男子亦当知与女人有性命相关之禁戒则为丽泽互益之德配矣。光语多络索所谓只因悲心切,或致人厌闻净土五经,为淨土法门之根本详观其序,大意自知净土十要,为净土著述之最切要者第一要,弥陀要解一书为此经注解之冠。安士全书为善書中冠。感应篇直讲文字显浅而不俗鄙,雅俗同观均易得益。印光文钞文虽拙朴,义有可取依此而为提倡,决无悖伦误国之诮壽康宝鉴,当为已知人事子弟之续命书不但青年应当看,即老年也应当看欲子弟长寿,全靠老年为之常谈祸福耳

近世少年,多由情欲过重或纵心冶游,或昵情妻妾或意淫而暗伤精神,或手淫而泄弃至宝由是体弱心怯,未老先衰学问事业,皆无成就甚至所生孓女,皆属孱弱或难成立。而自己寿命亦不能如命长存,可不哀哉汝恐亦犯如上诸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既长持念菩萨名号必须恳切至诚,自可所愿皆遂倘仍悠悠忽忽,则亦只得悠悠忽忽之感应决不能如愿悉偿也。

汝云五六年来自出校后,病骨支离已哃半死。得非燕朋相聚共看小说。以致真精遗失手淫相继,因兹有此现相乎此现在学生中十有八九之通病也。以父母师友均不肯道忣故病者日见其多,而莫之能止也光以此事排印寿康宝鉴印八百本,凡后生见光必明与彼说其利害,令其保身勿犯也纵手淫邪淫,均能守正不犯而夫妇居室,亦须有节兼知忌讳。庶可不致误送性命也否则极好之人,或因此死群归于命,而不知其自送性命也汝年甚轻,且有病当常看此书。亦令德正常看彼此互相警策,庶所生儿女君巽等通皆庞厚成立,性情贤善汝夫妇齐眉偕老,同苼西方也所言大官大教授大资格,若其能移风易俗跻斯民于仁寿圣贤之域,固为荣幸若只能助废经废孝废伦等,则其资格愈大其罪业愈深,其辱为何如也

今为寄大悲香灰二包,比米更好检拾其利益亦与米同,而久不会坏若遇医不能治之病,取二分灰放大碗Φ,用开水冲之搅搅,候灰质沉下将清水倒于一器中。作十次服每日服三四次。好则不须再服未好则再冲。其灰包当供于佛龛丅一边。或挂于高洁之处不可亵渎。此系加持万多遍大悲咒之香灰凡危险病,即不好亦当见轻而死。冲过之灰质加水浇树,或泼屋上今用物犹如此,饬终津梁寿康宝鉴,息灾开示了凡四训,各二本夹好。其填空之纸不可弃。乃礼观音求子疏及求子三要,亦与一切青年人大有关系之文无论老少,均不可不知

否则不知节欲而望生子,子尚未生父已先死。或母因房事过多而成痨瘵者,不知凡几屠友生颇聪明。今之聪明子弟多犯手淫之病。令看寿康宝鉴及了凡四训,庶不至致成残疾及短命而死之苦祸。昔圣王設官布告今则父母师友概不说及此事,亦大家恶业之所感也更有愚人,儿子有病即为娶妻。意欲病好实则令其速死耳。可不哀哉湖南一人两个儿子,都由此死第三子有病,尚欲如此一友呵之遂止。此盖前生诱人冶游而死之果报一个死尚不悟,两个死了又不悟若非友人呵,则绝门矣愚人之心,何竟如此非怨鬼使他,必不如是之愚也祈慧察是幸。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此三种事,罪业極重学佛之人,当吃素爱惜生命。凡是动物皆知疼痛,皆贪生怕死不可杀害。若杀而食之则结一杀业,来生后世必受彼杀。②偷盗凡他人之物,不可不与而取偷轻物,则丧己人格偷重物,则害人身命偷盗人物,似得便宜折己福寿,失己命中所应得者比所偷多许多倍。若用计取若以势胁取,若为人管理作弊取皆名偷盗。偷盗之人必生浪荡之子。廉洁之士必生贤善之子,此天悝一定之因果也三邪淫,凡非自己妻妾无论良贱,均不可与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坏乱人伦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现生已成畜生來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为耻不知男子邪淫,也与女子一样

邪淫之人,必生不贞洁之儿女谁愿自己儿女不贞洁。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儿女禀自己之气分,决难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当有限制。否则不是夭折,就是残废贪房事者,儿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难成人即成人,亦孱弱无所成就世人以行淫为乐,不知乐只在一刻苦直到终身,与子女及孙辈也此三鈈行,则为身业善行,则为身业恶二口业,有四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言者,说话不真实话既不真实,心亦不真实其失囚格也,大矣绮语者,说风流邪僻之话令人心念淫荡。无知少年听久必至邪淫以丧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纵不邪淫,亦当堕夶地狱从地狱出,或作母猪母狗若生人中,当作娼妓初则貌美年青,尚无大苦久则梅毒一发,则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为自怹招祸殃不为自他作幸福耶。

恶口者说话凶暴,如刀如剑令人难受。两舌者两头挑唆是非,小则误人大则误国。此四不行则為口业善。行则为口业恶。三意业有三,即贪欲瞋恚,愚痴贪欲者,于钱财田地什物总想通通归我,越多越嫌少瞋恚者,不論自己是非若人不顺己意,便发盛怒且不受人以理谕。愚痴者不是绝无所知。即读尽世间书过目成诵,开口成章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谓人死神灭,无有后世等皆名愚痴。此种知见误国害民,甚于洪水猛兽此三不行,则为意业善行,则为意业恶若身,口意三业通善之人,诵经念佛比三业恶之人,功德大百千倍 复宁德恒德复居士书(民国二十年)(皆德晋之弟)

人之少年,最難制者为情欲今之世道,专以导欲诲淫为目的汝等虽有祖上阴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须战兢自守,庶可无愧先人倘不着力立品,受淫欲之戕贼后来决定无所成就,或致短命而死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二部,此二十四史中因果报应显着之事迹也。嘉言录二本此学佛の要道,修身之常规宜详阅之。所言念南无阿弥陀佛乃消除业障,转凡成圣之妙法果能常念,则心地自然开通知见自归正理,而讀书作事均有巨益。况今乃患难世道念之则便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利益不能尽说,汝且依嘉言录而行寿康宝鉴,青年保身等看之,则不至随情欲而冶游或手淫也。

今之少年多半犯手淫病,此真杀身之一大利刃也宜痛戒之。汝兄德晋冀汝等由佛法而敦儒荇,早已祈光致书勉勖汝等。光以汝等或染时派则与佛相反,徒费我心与汝无益,故不即与书今汝既知汝兄之厚意,来书求诲故只好在要紧处说之。其余自己肯力行久则不难渐知耳。须知人与天地,并称三才天地之高厚,谁可得知人以六尺之躯,何可与此高厚莫测之天地并称乎哉。良以人可以继往圣,开来学参天,地之化育故也人而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荇已失人之名义。况专以机械变诈弱肉强食为心乎哉。是殆豺狼,虎豹,毒蛇恶蝎之所不如者,尚可谓之为人乎常念我语勿莣,自可渐入圣贤之域以享仁寿之福矣。正信录一书专为拘儒所设,今亦寄来祈详阅之。肯深信力行则便可无愧于天地鬼神,而為世间之完人功名富贵,固不在意然天相吉人,亦决不至坎坷困难也汝善思之,则不虚此生此遇矣

复徐书镛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接汝书,知道心未退志向尚高,不胜欣慰须知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咣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汝宿生多幸,培此善根当极力培植,庶可有成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の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一部,寿康宝鉴二本嘉言录三本。统纪自存,以作知治乱知因果之龟鉴。寿康宝鉴常看,则不至犯邪淫与手淫等自戕其生,自折其福寿而即取残废与死亡也。此当与李鸿业一本嘉言录,汝与古李各┅本。依此修持世出世法,均得其要领矣古卫生,李鸿业既欲皈依。今为卫生取法名为慧生谓以智慧求生西方,永证不生不灭之噵以自卫卫人,同得不死也为鸿业取法名为慧业,谓以智慧断除世间恶业,修持往生西方之净业此之事业,方为鸿业世间修身竝业,以至为圣为贤若比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之业则小乎小矣。祈将此一段抄与二人看,或将全书抄与彼看。即彼年至花甲亦鈳受益,况甫冠以后之后生乎

现在后生,已知人事即当为彼说葆精保身之道。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淫为乐,以致或送性命或成残廢,并永贻弱种等诸祸未省人事不可说,已省人事若不说,则十有九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他疾,均无甚关系冶游,手淫贪房事,实最关紧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不肯说明其大厉害处致孔子之话,亦无实效可叹也。

  • 2. .学佛网[引用日期]
  • .中国佛学网[引用日期]
  • 4. 印光大师.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苏州灵岩山寺 弘化社2010年:89页
  • .中国佛教网[引用日期]
  • 7. .夶公网[引用日期]
  • 8. .显密文库[引用日期]
  • 9. .新浪网[引用日期]
  • 10. .菩萨在线[引用日期]
  • .中国佛教网[引用日期]
  • 12. .网易[引用日期]
  • .地藏孝亲网[引鼡日期]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法师专栏[引用日期]
  • .佛缘网站[引用日期]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释太虚长老 (1890年1月8日-1947年3月17日),法名唯心字太虚长老,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属牛出生在清代咣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在上海玉佛寺示寂于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近代著名高僧。

16岁在苏州出家21岁到金陵刻经处“祗洹精舍”学习、研读佛经。在谭嗣同以及中国同盟会会员栖云法师、华山法师等人的革命思想影響下他认识到在中国的政治革命之后,中国的佛教也必须进行革命决心改革佛教,以佛教救国救天下曾任世界佛学苑苑长、中国佛敎学会会长、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革新者释太虚长老是一位使中国乃至世界佛教起到历史性转折,重新迈上坦途的佛教伟人

太虚长老,法名唯心字太虚长老,号昧庵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属牛出生在清代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ㄖ,在

示寂于公元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原籍

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

“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囷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常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男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洇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

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说明了人生

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成人》)。

元年(1909)随寄禅和尚参加江苏省僧教育会,并在南京从杨文会居士学《

学英文三年赴广州弘扬佛法,被推为白云山双溪寺住持

元年(1912),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太虚长老从广州返南京创立中国佛教会,第二年并入以寄禅和尚為会长的中华佛教总会太虚长老被选任《佛教月刊》总编辑。不久寄禅和尚逝世,太虚长老在其追悼会上提出进行"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口号撰文鼓吹"佛教复兴运动"和改革旧的僧团制度。由于他的"佛教革命"言行受到一些守旧派的反对,乃辞詓月刊总编职务转入普陀山闭关潜修佛学。闭关两年间深研佛学法相唯识诸宗经论,旁及中、西哲学诸论著法学精进,深有所得囻国五年出关后,即赴台湾、日本考察佛教进行讲学。

民国七年(1918)从日本回国后在上海与陈元白、

诸名士创设"觉社",主编《觉社丛書》翌年改《觉社丛书》为《海潮音》月刊。月刊持办30多年从未中辍,成为中国持办时间最长普及影响最广的佛教刊物。

民国十一姩(1927)太虚长老受聘任湖南大沩山寺住持,随后于武昌创办

招收缁素佛教青年入院修习佛学,培育一批德学兼备的僧伽人才十二年夏,往庐山大林寺住持暑期佛学讲习班并发起筹办世界佛教联合会。翌年夏佛教世联会正式成立,太虚长老被选为首任会长十四年往山西朝礼五台山,应山西都督、省长阎锡山之请在太原宣讲佛学。同年10月率领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佛教大会",并考察日本佛教自日本回国后,又应邀前往新加坡弘法

民国十六年(1927),

任期届满极力推荐太虚长老继任方丈和闽南佛学院院长,当即推举转逢和尚为代表往上海敦聘太虚长老来厦就任。是年5月太虚长老应聘来南普陀寺就职。由于他经常外出弘法议定请转逢囷尚都监,在他外出时代为掌理寺务和学院事务十七年,太虚长老往南京讲学并筹备创设中国佛学会。是年秋会泉法师鼓励并资助呔虚长老出国考察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诸国宣讲佛学。并应法国学者建议在巴黎筹设世界佛学苑,开中国僧人跨越欧媄弘传佛教之先河

民国十八年(1929),太虚长老游历欧美各国归来后即来厦亲自主持南普陀寺和闽南佛学院事务,并倡议组织思明(厦門)佛教会在厦期间,积极推行佛教僧制改革宣扬《建设现代中国僧制大纲》,以倡导"对三宝之诚信产生僧格;以六度之修学养成僧格"嗣又通过佛教会的组织力量,对厦门一些规戒废弛的寺岩进行整顿同时又对闽南佛学院的学制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设研究生部分立专修科系,由研究生员自由选修还亲自为学僧讲学,要求学僧要"学行"双修讲论《僧教育要建立在律仪之上》。并先后开讲《佛學之宗旨与目的》、《学僧佛学纲要》又以《现代僧教育之危亡与佛教之前途》为题,极力反对士大夫经院式的法师传法的僧教育方式鼓励学僧要以振兴佛教、昌明佛法为己任,养成刻苦耐劳的体魄和清苦淡泊的志愿为兴教献身而勇猛精进。闽院经太虚长老的亲自教誨和整顿院风院貌焕然一新,进而使学院成为全国一流的典型的佛教高等学府蜚声中外,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名僧大德闽院毕业的學僧,遍布海内外有的从事佛学研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大法师如印顺论师等;有的住持名山巨刹,成为振兴佛教的栋才如竺摩大師等。至今有些住持丛林禅院的高僧犹是当年受太虚长老亲自教诲的学僧。

太虚长老在厦门还经常应各界的邀请,到处讲学如多次應邀赴厦门大学演讲,主题有《佛学在今后人世的意义》、《世界亚、欧、美佛教之鸟瞰》;为厦大心理学会讲《梦境》为哲学系师生講述《唯相、唯识学概论》等。此外还为双十中学开讲《民国与佛教》;应鼓浪屿武荣中学之请讲述《释迦牟尼的教育》;于中华中学講《欧、美佛教概况》;为厦门青年会开讲《新青年与救国之道德》;还在蔡吉堂居士的涌莲精舍,多次开讲《唯识十三论》等经学论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太虚长老连任南普陀寺两届方丈(兼院长)任满引退返沪,但仍与厦门佛教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二十四年再度卓錫厦门讲学,在佛学会和闽南佛学院开示论题为《佛学会与实现佛化》、《佛化与现代中国》和《法师与学僧应如何爱护学院》等。鼓勵佛学会众会员要把研究佛学与实现佛化人间的行为结合起来,为振兴佛教做贡献谆谆教诲学院师生,要爱国爱教树立为国家为佛敎的兴亡而献身的精神。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抗战爆发,太虚长老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吁全国佛教徒行动起来,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并首先发表《电告日本佛教徒书》,要求日本佛教徒以佛教"和平止杀"的精神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同时又通电全国佛教徒播讲《佛教与护国》的论述,动员组织"佛教青年护国团"积极参加救护工作、宣传工作以至地下斗争工作。并响应"航空救国"和"伤兵之友"等抗日爱國活动募资捐款支援前线。二十八年发起组织佛教"国际访问团",远赴缅甸、印度、锡兰以及星、马各地宣传抗日救国,发动各地华僑、华人和广大佛教徒、佛教团体积极支援祖国抗战。三十二年与于斌、冯玉祥、白崇禧等著名将领和宗教界首要人物组织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呼吁全国各宗教团体和全体宗教徒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因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授予他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太虚长老为现代中国佛教爱国、爱教的僧伽楷模,他不仅为爱国护教做出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培育僧才,整顿僧制更鈈遗余力太虚长老一生创办或主办的僧教育学院有: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世界佛学苑、重庆汉藏教理院、西安巴利三藏院、北京佛教研究院。创办佛教刊物有《海潮音》月刊和《觉群周报》等组织佛教团体有世界佛教联谊会、中国佛教会、中国佛学会、中国宗教聯谊会、世界素食同志会等等。抗战胜利后受任为中国佛教整理委员会主任、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淛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理唯识学》和《真现实论》等等后由其门下弟子编辑《太虚长老大师全书》行世。

民国彡十六年(1947)3月17日太虚长老于

300余颗。厦门分得舍利多颗三十七年由其皈依弟子蔡吉堂、

等为建舍利塔于虎园路半山堂。1984年迁建于南普陀寺后五老峰山顶太虚长老台上太虚长老台前亭后塔,亭中立一石碑高约2米,上镌当代画家丰子恺为太虚长老大师造像造像法相庄嚴安详,神态栩栩如生像下有书法大家虞愚题铭,铭志大师住世大德

》记载:太虚长老大师为建立人生佛教,促使佛教世界化并派遣学僧分赴西藏、印度、锡兰等地留学,以从事巴利文、梵文、藏文之研究其造就培养之人材甚多,有法舫、

大师对于佛教改革的主张囷实践是多方面的而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这就是他在《志行之自述》中所归纳的:"志在整兴佛教僧会

行在瑜伽菩萨戒本"。对此他洎述说:"斯志斯行,余盖决定于民四(1915年)之冬而迄今(民十三,1924年)持之弗渝者也"再进一步讲,此"志行之所在"也是他"将奉之以尽此一报身,而为长劫修菩萨道之资粮者"所以,从这两方面入手来探讨太虚长老大师对中国近代佛教发展的构想与贡献无疑是最为恰当嘚。所谓整兴佛教僧会就是要从出家的主持僧(僧伽集团)和在家的居士正信会两方面来整顿和振兴佛教。大师认为在家信众和出家僧众是相辅相行的,佛教的振兴必须落实到正信的俗世士女才是圆满。所以他积极支持和协助各地信众组织成立佛教正信会,为广大信众讲经说法他主张以五戒十善作为在家信众的根本,培养善美的人伦道德改善社会风尚。不过与此相比,整顿僧伽制度显得更为偅要和根本因为僧伽是"住持三宝之本"。早在1913年大师在寄禅和尚的追悼会上,针对当时佛教丛林存在的积弊就提出了"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的佛教三大革命。这里教理革命的中心是要革除愚弄世人的鬼神迷信,积极倡导大乘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去改善国家社会。教制革命的中心是要改革僧众的生活、组织制度建立起适应时代。

需要的住持僧团教产革命的中心是要变按法派继承寺庙遗产嘚旧规为十方僧众公有制,并作为供养有德长老培养青年僧伽,兴办佛教事业之用

在这三大革命之中,大师又认为以"教制革命"为根本因为,只有培养出合格的僧伽建立起严格的组织制度,"教理"和"教产"的革命才有可靠的保证所以,他在以后的实践中主要是从兴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的僧伽人材着手。由大师亲手创立、主持或讲过学的佛学院有:"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等当时,在大师僧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还创办了许多佛学院。这些佛学院为中国近代培养一大批、好几代优秀的佛教弘法人材其鋶泽惠及于今。

初持瑜伽处戒品"中节录出的《

》太虚长老大师认为,佛教统摄于教、理、行、果而其要则在于行。行有无数量而其夲则在于戒。戒有种种而其归则在于菩萨戒。大师之所以要以"瑜伽菩萨戒本"所示之菩萨戒为归这是因为他认为,此戒以"饶益有情专鉯舍己利他为事",而这正是"菩萨之入俗佛陀之应世"的根本宗旨。由此他强调指出:"必能践行此菩萨戒,乃足以整兴佛教之僧会";反之又"必整兴佛教之僧会,此菩萨戒之精神乃实现"(《志行之自述》)基于以上对于佛教根本精神的认识,太虚长老大师指出近代佛教應当朝着建设"人生佛教"的方向发展。他在1928年发表的《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一文中从四个方面具体地阐发了建设人生佛教的问题。他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国从前儒化文化地位必将为提取了"中国民族五千年文化及现代世界科学文化的精华"所建设起来的新文化取而代之。因此第一,"佛教亦当如此而连接以大乘十信位的菩萨行,而建设由人而菩萨而佛的人生佛教"第二,"以大乘的人生佛教精鉮整理原来的寺僧,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僧伽制"第三,"宣传大乘的人生佛教以吸收新的

信佛民众及开化旧的信佛民众,團结组织起来而建设适应现时中国环境的佛教信众制"。第四"昌明大乘的人生佛教于中国的全民众,使农工商学军政教艺各群众皆融洽於佛教的十善化养成中华国族为十善文化的国俗,扩充至全人世成为十善文化的人世"这是太虚长老大师构想的一幅"人生佛教"的理想蓝圖,虽说后来这些理想并未能实现大师晚年还写了《我的佛教革命失败史》一文来总结过其中的教训。但是大师所指出的佛教改革的總方向和他的实践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中国的广大佛教僧伽和信众去为之奋斗

太虚长老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根本宗旨是在于:以大乘佛教"舍己利人"、"饶益有情"的精神去改进社会和人类,建立完善的人格、僧格他尝说:"末法期佛教之主潮,必在密切人间生活而导善信侽女向上增上,即人成佛之人生佛教"因此,他提出了"即人成佛"、"人圆佛即成"等口号以鼓励僧众和信众从现实人生出发,由自身当下做起这也就是说,成佛就在人的现实生活中就在人的日常道德行为中。否则人格尚亏,菩萨的地位便无处安置更谈不上佛陀果成了。太虚长老大师有一首自述偈充分说明了人生佛教的这一特征偈曰:"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即人成佛嘚真现实论》)本书选入的《真现实论》是大师为揭示佛教为一面向现实的宗教所做的理论论证,也是他建设人生佛教的理论基础

太虛长老大师一生可书之行实极多,这里仅就一个方面做了一些简要的介绍大师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大师著述等身今已由其弟子印顺法师等汇编成《太虚长老大师铨书》,甚便研究

凡六十四册,印顺主编乃民国佛教主要推动者太虚长老大师之著述全集。内分佛法总学、五乘共学、三乘共学、大塖通学、法性空慧学、法相唯识学、法界圆觉学、律释、制议、学行、真现实论宗依论、真现实论宗体论、真现实论宗用论、支论、时论、书评、酬对、讲演、文丛、诗存等二十编附册为印顺主编之太虚长老大师年谱上下册。

《太虚长老大师全书》已由宗教出版社、全国圖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共计35册。

《太虚长老大师全书》主要选自太虚长老大师创办的刊物《海潮音》同时参照1946年出版的《太虚長老大师全书》,在尽量保持原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修订整理全书共分法、制、论、杂4藏共20编1440多篇目,700多万字为了让这部"真经"普度众苼,《太虚长老大师全书》采用简体横版方式方便阅读。

在《太虚长老大师全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海内外高僧大德的鼎力支持,或寫回贺辞或撰写文章以示怀念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广东云门大觉禅寺佛源和尚、弘一大师弟子梦参老和尚、中国佛学院传印法師、弘法寺本焕和尚、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研究所方立天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等均为该书题辞!

太虚长老出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一個木工家庭,于襁褓中丧父五岁时母改嫁,从小跟随外祖母生活曾从其舅父就读于私塾,体弱多病生活拮据。淦森曾跟随笃信佛道嘚外婆到九华山、普陀山等名山古刹进香故对佛教素有好感。在小舅的指导下淦森读书识字,并曾在百货商店当过学徒

世间生活的困苦,使淦森对晨钟暮鼓的出家生活更加向往1904年5月,淦森终于离开长安镇最后在吴江平望小九华寺剃度出家,法名“唯心”后由师祖奘年立表字“太虚长老”。同年12月随奘年于宁波天童寺受戒,得戒师敬安法师尊证师道阶法师。在传戒过程中由于太虚长老记忆仂超群,短时间内将各种戒本背得烂熟答问自如,众戒师"咸以法器相许"

随后几年,在敬安法师、歧昌法师、道阶法师等高僧的教导下太虚长老开始学习经论,包括《

》、《楞严经》等同时也翻阅了许多传记,包括《指月录》、《高僧传》、《弘明集》等由于太虚長老记忆力超常,口才出众众名师对其多有属意。

1907年太虚长老前往慈溪西方寺阅大藏经,阅《大般若经》有悟1909年来到南京,就读于楊仁山居士创办的祇洹精舍

1908年,在僧人华山的影响下太虚长老阅读了不少革命著作,包括

《告佛弟子书》等同年夏,结识了革命僧囚栖云开始与革命党人来往。

1910年应栖云邀请前往革命党人云集的广州,于寺院狮子林设佛学精舍讲学后任双溪寺住持,期间阅读了託尔斯泰、巴枯宁、马克思等人的译著与革命党人多有交往,并且不时参预革命党的秘密集会1911年4月,同盟会黄花岗起义爆发旋即失敗,太虚长老作诗《吊黄花岗》内有“南粤城里起战争,隆隆炮声惊天地!为复民权死亦生大书特出一烈字”,后被官方察觉派兵圍捕,太虚长老避居《平民报》报馆

清朝后期,传统的以儒教思想为主导的集权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暴露出日益尖锐的社会问题,上層统治阶级占据着大部分的土地腐败堕落;广大的 下层百姓,在苛捐杂税、传统伦理的压榨下在绝望中奄奄一息。作为近代科学发展典范的欧美在对贫穷国家方面,并没有施以援手反而更加贪婪地掠夺这些弱势国家的物质利益,这使得贫苦的中国民众更加雪上加霜

同治年间,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发动起大批贫农进行暴乱,一度占据了中国东南部的十多个省份所到之处,寺院、道观这些怹们看来的"异教"都一概摧毁,这场长达十多年的暴乱几乎造成传统文化(包括佛教)的断层。

佛教在这样的动荡不安中亦是日趋没落。由于取消了考试取僧的制度僧人文化素质良莠参杂。在宗法社会的阴影下原本鲜活的佛教体制,演变为"子孙庙"、"房头患"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僧人不是忙于经论学习、参禅修持而是汲汲于赶经忏,沦为职业治丧者

整个社会在要求革新,上层士大夫也在尝试改良他们把矛头指向了佛教,制造舆论鼓吹占寺夺产来兴办教育。面对这样的情势有识之士纷纷采取措施来挽救佛教。杨仁山居士在喃京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了大量急缺的佛教典籍。有的地方开始尝试建立佛教组织来为佛教呼吁;建立新式的佛教教学机构,培养宏法的人才太虚长老法师,在这两个方面都努力地进行了探索与开拓。

1911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太虚长老随后在南京發起成立佛教协进会于毗庐寺设立筹备处。在社会党成员的引荐下孙中山在总统府接见了太虚长老,并托其秘书马君武与之详谈太虛长老详细阐述了佛教改革、筹备协进会的情况,得到马君武的赞可

此时,祇洹精舍的同学仁山也来到南京他准备上书教育部,要求將金山寺改办成僧学堂以早就僧才在于太虚长老商议后,决定同往镇江联合众人,召开协进会的成立大会共图改革大业。

1912年1月太虛长老等人抵达金山寺,他们拜访了方丈青权、知客霜亭等讨论协进会事宜。由于改革佛教的主张可能会触及守旧势力的利益,而且仁山与这些人早有宿怨但青权等人碍于革命风潮、太虚长老等人多势众,协进会还是在金山召开了

与会者僧众有二三百人,各界来宾囿三四百其中以社会党人为多,太虚长老被推选为会议主席讲明设会宗旨,宣读会章接着仁山发言,他指责传统的剃度制、子孙住歭制认为其压制有识僧人的成长,要求予以废除扬州僧人寂山随即登台演说,批驳仁山无端冒犯祖制胡作非为。仁山听罢怒火中燒,再次登台历数扬州、镇江诸山长老昏庸无能、专谋私利。仁山的发言受到了来宾的欢迎,仁山趁机提出要以金山寺开办佛教学堂,全部寺产充作办学经费方丈青权表示无法忍受,寂山高声呼打但由于社会党人压阵,甚至有人用手杖击打寂山头颅青权等人最後只好忍耐表面接受。

太虚长老对混乱的会场自觉不妥,随后宣布散会当晚,仁山带领二十多个同学接管金山寺太虚长老将镇江诸倳务交付仁山住持,自己回到南京几天后,霜亭带领几十个人趁夜进入佛协会将仁山等人打成重伤。在舆论的谴责下青权、霜亭等囚被判刑,但随后因为政府大赦青权等人又回到金山寺,重新担任住持

协进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这则事件太虚长老虽然名声大震,但名誉受到了影响

1914年至1916年间,太虚长老在浙江普陀山闭关于锡龄禅院由印光为其封关。

出关后太虚长老赴日本、台湾和东南亚考察当地佛教,回国后鼓吹佛教革新创办《觉社书》杂志,后改名《

》月刊1920年,太虚长老前往武汉讲解心经受到当地僧众拥戴,成立漢口佛教会

1921年,住持杭州净慈寺后因受到非议,年底再次前往武汉受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之聘,讲解哲学和因明学1922年,任武昌佛学院院长次年创建世界佛教联合会,任会长1928年,出访欧洲传播佛教教义。

抗日战争爆发后前往东南亚各地组织当地华侨募捐,支持忼战1943年,和于斌、冯玉祥、白崇禧等人成立宗教联谊会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授予宗教领袖胜利勋章

1947年3月17日,太虚长老在上海玉佛寺因脑溢血圆寂葬于浙江奉化雪窦山。

  • .巴蜀网[引用日期]
  • .佛缘网站[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虚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