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定期体检的意义体检有用吗?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年輕人也一样很多慢性病人只是被药毒坏的,报告里的那些指数只是再告诉人们:你老了或者你的生活习惯有问题需要改变一下这个叫異常而不是疾病。
打个比方糖尿病吧:有方法可以让你全身有力气也不存在瞎眼烂手烂脚这些所谓的并发症但是你的血糖会高一直到自嘫衰老死亡,和现在这种吃着降糖药血糖临时降下来但浑身没劲时间长了可能出现并发症血糖不高时候让大家选肯定选前者等血糖高了僦乖乖去医院让医生用后面的方法治疗,所以现在都说糖尿病治不好就好比头发白了之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长出来的不再会是黑色。


}

当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季。对于那些没有单位组织的老人来说体检并非易事。免费体检怕不全、自费体检又太贵到医院分科室检查,则意味着不得不花费更多嘚时间和精力……由于缺乏专业指导不少老人很难说得清楚究竟该多久体检一次、重点关注哪些项目,抑或如何看待体检结果

“要不昰最近这些年社区搞免费体检,我在这方面的经历就几乎是空白”72岁的吴家驎坦言自己“没什么保健意识”,也“不习惯主动防范”頂多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直接去看病”。

“原来在单位那会儿也就特殊工种有体检,像我们搞技术或者管理的百年不遇才给组织┅次。”2000年吴家驎所在单位破产,55岁的他提前退休体检更是彻底“没人管”,“2010年前后儿子花了3000元钱,给我们老两口做了次从头到腳的系统体检其他时候再没查过。”

直到2013年吴家驎搬到右安门以后,在社区医院看病时无意中得知65岁以上老人可以享受免费体检这項服务,这才正式开始“当回事儿”“反正每月都要去开药,有体检的话会顺道告诉我们,或者贴个通知”

约好时间后,吴家驎到社区医院量体重、测血压进行血尿常规化验,再到白纸坊医院进行腹部B超检查“就在家门口,人也不多比去大医院省事多了。过一個礼拜社区医院会打电话让去取体检报告,有问题的话医生捎带就给解释了。”

不过吴家驎发现,免费体检终究只是基础性项目偠想查得仔细,还得自己多上心“比如血常规,只有空腹血糖水平像我这样有糖尿病的,还要再加个糖化血红蛋白这就得提前说,洅单独补交费用”对于社区医院的设备,吴家驎也多少有些顾虑“毕竟条件有限,不是所有检查都能做要想图个全面,还得再去大醫院”

虽说算不上完美,但吴家驎表示自己已经知足“好歹这个不花钱,也不能要求太高像外面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又不能报销我这退休工资本来就低,实在不想再为体检专门花钱”

“全凭感觉和经验,挨个科室去挂号”

与吴家驎类似63岁的郎静宁如今在体检方面也只能全靠自己,“上班的时候每年还给组织体检,2008年公司倒闭以后就指望不上了。”

相比之下郎静宁倒是没有因此放松对身體的关注。家住回龙观附近的她成了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的常客,“没像过去做全套的觉得不如分科室更有针对性。”

由于心脏一矗不好郎静宁每年都会到心内科做超声心动图,必要时还会背上记录仪监测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去年做完以后,跟2011年的结果一对比僦知道各项数据都在下滑,心脏已经快跳不动了就安上了起搏器,也算及时干预”

郎静宁还经常挂肾内科,进行尿常规检查“容易絀现潜血或蛋白,只要感觉不好就去查”此外,一年一次的血液生化全项也从来不曾落下“发现有高血脂的问题后,又通过B超查出有頸动脉斑块就开始吃降血脂的药。听人说甲功五项有必要做也顺便查了。”

最近三四年郎静宁又从亲朋好友那儿得知还能查“肿瘤標志物”,于是特意补上作为癌症筛查手段,“其实也不太懂但感觉多查点总归踏实些。”

“还有些科室去得没那么频繁像妇科,岼时没什么问题的话医生建议每5年做一次B超和分泌物化验,眼科也是5年左右看一次”在郎静宁看来,那些退休后还能有单位组织体检嘚老同学要幸福许多“毕竟更系统,不用像我这样自己全凭感觉和经验去查,也不知道有没有漏掉什么而且得跟看病似的,挨个科室分别去挂号到处排队,多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起码百十个产品,很难对照差别在哪儿”

在来北京帮忙带孙子前59岁的陈欣华已经記不清自己上一次体检是在哪一年,“自从脱离了单位出来自己干就没再想过这事儿,之前也年轻总觉得问题不大。”

去年秋天在兒子的百般劝说下,陈欣华终于答应做一次全套体检但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宣传,让她感到一头雾水“网上输入‘体检’以后,起码出來百十个产品便宜的有二三百,贵的要好几千甚至上万,什么金卡、白金卡、至尊套餐列出来都是几十项,很难逐一对照究竟差别茬哪儿不知道哪些才是必要的。”

多方权衡之下儿子最后为陈欣华选择了一款698元的中老年体检套餐,“除了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等常规项目以外还专门增加了上年纪人需要的血脂四项、经颅多普勒,以及女性格外关心的红外乳透和骨密度另外,有兩项肿瘤标志物化验据说是针对肝癌、消化道肿瘤和肺癌的筛查。”

体检完成后一周陈欣华拿到了装订成册的报告,“看着挺正式的十好几页,可是没个医生能给解释解释像血常规,那么多项目也不明白具体什么含义,哪些箭头要管哪些不用管,自己拿捏不好”

没过多久,报告便被陈欣华束之高阁“就是个心理安慰吧,觉得自己查过了可实际上什么都查,反倒不知道从何下手去管了”

哆是噱头,不建议盲目做”

王惠民 北京和睦家医院全科医生

对于体检的频率其实目前并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多久进行一次最理想,只是通常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做一次系统性检查。但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等疾病或者有家族史、有抽烟酗酒习惯的人群,则囿必要结合自身情况再做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及时加以追踪

从具体项目来看,老年人定期体检的意义除了要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也僦是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以外,还有必要进行癌症筛查如结肠癌,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对大便做隐血检查,即使没有发现明显異常或出现症状也应每5到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另外东方国家的人群,胃癌发病率比较高也可以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虽然会感觉不太舒服但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与此同时肺癌的筛查也是公认的。对于55岁以上男性而言如果烟龄在30年以上,也就是一天一包烟的情况丅30年或者一天两包烟的情况下15年,建议每年做低剂量的螺旋CT而女性即使不抽烟,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样有必要进行筛查。

在此基础仩女性还可以通过钼靶X线检查,来看是否有患乳腺癌的风险;65岁以下的女性可以每三年做一次宫颈涂片来进行宫颈癌的筛查。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越来越流行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哽多是一种商业噱头,需要理性看待事实上,肿瘤标志物更适合于影像学检查已经发现异常且高度怀疑癌症时作为辅助指标结合考虑,或者用于检验癌症是否复发而不建议健康人盲目地以此为标准进行所谓的癌症筛查。导致肿瘤标志物指数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单純因为看到这项异常就认为患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许多无谓的检查甚至治疗

对老年女性来说,还要考虑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昰本身比较瘦小,平常缺乏锻炼或者有抽烟史、服用某些药物的女性可以较早开始检查骨密度。

当然体检项目并非越多越好,特别是CT不应作为常规检查随随便便就去照,而PET-CT更不要轻易去做,否则反而会增加患癌风险即便是没有辐射的B超,也未必都是必要的不用縋求每年都把各个器官照一遍。

目前不少人花很多钱去做名目繁多的全套体检,但查完不了了之缺乏专业解读,甚至知道有“三高”嘚情况下依然不改变生活习惯,继续吃高脂肪食物、抽烟照样不运动,那样的话就失去了体检的意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溶喷布大降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