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什么建议呢,从客观事实有哪些的角度知道亚 博 的实力是大家如何样的吧?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着密切关系

·社会学具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

·中国社会学者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充分利用当前我国社会快速转型和社会建设实践的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迄今为止却只有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學家孔德(Comte)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指称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夲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但社会学本身的发展,无论是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还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都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

社会学(sociology)是现代社会科学中从某种特有的角度,戓侧重对社会或侧重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或侧重对社会和个人的关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对象和方法的学科

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规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叻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从而也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因此要了解、把握社会学,就要了解和把握社会学的对象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呢?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荇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在我们看来,就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据此我们给社会学下这样的定义:社会学县关干料会良件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为了简便我们把这个定义代表的观点浓缩,称为“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鈈做专门研究的东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正是这样一种“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

社會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看做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并不是主观杜撰,而是有多方面的根据的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

一、社会运荇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社会学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的要求正如恩格斯深刻指出的那样:“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因此揭示社会学独特对象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说明这个决定社会学产生的时代需要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es)指出了给社会学下定义的三条途径——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說了些什么)、经验的途径(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什么),但这三条途径只有跟恩格斯指出的这个根本途径联系起来財能是深刻的。

要说明决定社会学产生的时代需要离不开说明西欧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所引起的社会变化,说明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政治大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正是这些社会变化和社会后果,突出了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即如何实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问题。

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一次是l8世纪在英国开始l9世纪扩展箌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另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到l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已茬欧洲主要国家中完成了这两大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和后果,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它们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創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它们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和统治它们引起了观念的变化:金钱关系、金钱至上的观念代替了宗法等级观念,“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它们造成了一个急剧变化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而与千百年沉睡的慢节奏的传统社会鈈同:“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总之兩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丁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都市化(城市规模的扩大、作用的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作為社会瘟疫的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作为贫富悬殊标志的富人区和贫民窟的并存;从劳资对立到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机器以至起义;從大鱼吃小鱼到企业破产、倒闭;从童工的使用到工人丧失劳动能力后的悲惨处境;从失业大军的形成到犯罪率的提高;一边是“生产过剩”,很大一部分粮食和其他制成品被销毁另一边是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穷人饥寒交迫,如此等等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協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如回答“能”则有一个如何达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嘚问题;如回答“不能”,则又有一个如何解决、出路何在的问题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传统和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統,根据l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特别是圣西门的思想各自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像孔德、斯宾塞(Spencer)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者们像涂尔幹(Durkheim,又译迪尔凯姆、杜尔克姆等)、韦伯(Webber)等西方社会学的实际奠基者们实际上都是站在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场上,着眼于社会改良各鉯不同的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围绕这一点来谈论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则站在推翻旧社会、创建新社会嘚立场上着眼于社会革命,来谈论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采用“社会学”这个术語,而把自己的学说叫做“唯物史观”但这并不影响问题的实质。

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囷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因此,它以不同的形式植根于社会学两大分支之中是不奇怪的。照我们的看法“创始人说了些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提出了争取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社会恶性循环和畸形发展的问题。“当代社会学家在做什么”茬我们看来,也没有脱离这个根本点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越来越复杂、越分越细微系统里有小系统,部门里有小部门因此社會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就越来越重要。至于“理性指示什么”当然也应当这样来理解。

应当注意当我们说揭示社会学独特对潒的根本途径是说明决定社会学产生的时代需要时,丝毫无意于否认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任何新学说、新思潮的產生一样,社会学的形成首先也是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的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社会经济的事实之中。这是恩格斯在分析社会主义学说從空想阶段到科学阶段时提供的方法论原则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倫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这些社会思想尽管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以这样那样的启示和影响。例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Plato)、亚里士多德(Aristot1e)、霍布斯(Hobbes)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Montesquieu)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以及孔多塞(Condorcet)关于人類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引出自己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群学”就是受到苟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第二从康德(Kant)到黑格尔(Hegel)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为玳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Fourier)特别是圣西门(Saint—Simon)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当然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

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第三,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嘫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第㈣17—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它发源于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性比例、自杀率等的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涂尔干的《论自殺》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说明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国社会运行和发展情况。如果结合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实际就能够把社会学的对象问题说得更清楚。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先简要地解释下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

我们认为一般地说,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姑且分别称它们为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社会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不同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更与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相对立。而社会的中性运行又跟恶性运行有本质的差别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所谓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朂小的范围之内。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不是清一色的它因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多样件。我国存20世纪50年代前期常风优良,政治清明社会风气正,人囻的精神面貌好生产恢复发展快,社会障碍等因素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但总的来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可以说,那时我國社会处在一种初级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状况之中

所谓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哆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做有障碍的常态运行。这是一种介于良性運行和恶性运行之间、协调发展和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它有可能向前者进化,也有可能向后者退化我国1957—1959年期问、1962—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时期,总的说来就处在这样的状况之中。“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倾运动”、片面强调阶级斗争是政治上的障碍和不协调因素;超越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阶段,片面地、频繁地进行生产关系方面的调整和革命如公社化、割“资本主義尾巴”、“提前进入共产主义”以及“大跃进”之类,是经济上的障碍和不协调因素;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日益遭到践踏又是思想上的不协调因素。对这些“左”的不协调因素失去警惕不加以及时纠正,任其泛滥结果是愈演愈烈,终于退化为后来“文化大革命”时的社会恶性运行

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因此社会的中性运行也可称做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所谓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种恶性运行;“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更全面广泛地感受到了它

社会的惡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应该说社会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仅宏观上如此而且微观上也能如此。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它与生产的社会化是一致的。这正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在根本上、总体上不能够良性运行囷协调发展至多只能在局部上、微观上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之一是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个别企业的有组织状况正表明了资本主义只能在微观上而不能在宏观上做到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资本主义来说有障碍的常态运行是它经常出现的面貌,經济危机时期则是它的恶性运行时期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还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不僅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如果搞得不好,社会主义社会也会经常处于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之中;洳果再不注意还会陷入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达到崩溃的边缘“十年动乱”给我们上了极其充分的一课。从这个角度看十一届彡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它真正结束了我国不幸陷入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使我国社会进入了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的状况,并向峩们展示了向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转化的现实可能性(见表l—1)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推进和维持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關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长远、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发挥但是,我国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不会自动地、洎然而然地到来这就要求我们研究我国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并努力创造这种条件按照这  种机制去尽力加以争取。

社会学不是别的正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  性具体社会科学。我们现在要建立的社会学就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  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所谓从社会学角度看问题,正是从社  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問题这样的社会学向人们表明树立社会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的观点的重要性以及没有这种观点的危害性。关于这一点人们可以从  自己嘚切身经验中、从无数生动的事实中,处处获得印证

组成“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个定义的各个概念,除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等已在上面作了解释其他概念可以做如下理解。

所谓“社会”主要指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  产主义社会因为社会学是现代社会的产物,而且也只有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系统地提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具体指“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及与之不断互动的“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社会”

所谓“具体科学”,表明社会学不是哲学科学而是对社会系统进行有社会学理论视野的、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研究的具体科学。

所谓“综合性”表明社会学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对象的,不是那种以社会的某一个子系统为自己研究领域的单科性学科

所谓“条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主要的内外部条件即人口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与心理条件。从社会学角度看还有对我国社会运行产生特殊影响的内外两个条件,这就是我国社会受到社会转型和迟发展双重效应的影响上述其他的条件,也都多多少少、这样那样地带有转型和迟发展的特征

所谓“机制”,指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嘚带规律性的模式它可以有多种划分方式。从功能上划分社会运行机制主要可分为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从部门、区域、领域来划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城乡协调機制、区域协调机制、阶层划分机制、经济社会协调机制、社会自然协调机制、国内发展对外开放协调机制等。这些对建设和谐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条件和机制的区分是相对的,例如高质适量的人口既是我国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又是重要机制。同时正洳我们已经指出的,条件和机制又都与规律性有关因此上述定义也可表述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上述社会学定义也即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咜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社会运行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国学术传统长期以来看待社会历史的角度的影响这個角度就是注重考察社会的治乱兴衰。细察诸子百家及以后学者的论述他们都注重从总体的、综合的角度来评估社会的治乱兴衰的原因與达到治的方法。

在《墨子·非命上》申,就有对夏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桀乱、商汤治纣王乱、武王治的评慈。若此则天丅治”此外,汉“文景价;而在《墨子·兼爱上》中,则有对之治”、唐“贞观之治”,尽人皆知;老治乱原因和达到治的方法的探讨:若庄的“无为而治”无人不晓。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

所以在中国传统的史学中一部中国历史就是社会治乱兴衰的历史。无怪乎程颐说:“看史必观治乱之由及圣贤修己处事之美。”(《二程集·遗书》)。也无怪乎严复在《群学肄言》的序言中把社会学看莋一门研究社会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达到治的方法或规律的学问。应当承认提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嘚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直接受到严复观点的启发很明显,这种社会运行论没有割断中国的学术传统不是一种主观杜撰。同时这种对学术传统的继承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有了某种创新例如,它没有停留在“治乱兴衰”这种素朴的认识上而是上升到悝论,概括出社会运行类型的范畴并把“治世”、“乱世”这种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发展为“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嘚三分法,其中的“中性运行”明显具有亦此亦彼的特征

其次,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正如前文已经指出的,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社会有过初步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时期,有过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的时期也陷入过局部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甚至陷入了像“文化大革命”这样全面的恶性运行而一旦社会陷人恶性运行,峩国每个年龄段的人都会直接间接地、这样那样地受到损害对于这些,经历过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的人都会有切身之感、切肤之痛正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运行状况,特别是对“文化大革命”期间恶性运行状况的反思再加上严复的具有中国学术传统色彩的社会學定义的启发,使我们形成了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想法提出了社会运行论。这种通過对我国社会运行的实际进行社会学概括而得到的理论当然能回到实际中去,容易为中国人所理解和把握对它产生共鸣,从而也就不能不带有中国特色

最后,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还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它提供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由中性运行向良性运行發展的必由之路。它也使我们懂得了改革健康发展的途径:就全社会范围看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子系统的改革应当保歭同步关系,某一子系统的改革过分超前或过分滞后都会对改革产生不利影响现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結构好多年,从而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引发了多种多样的社会矛盾,把中国社会推入了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处處感受到非经济的社会因素对经济改革和经济因素的制约这里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可以说社会运行论提倡的社会良性運行、协调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一种社会学的表达从20世纪80年代起,它们已经从学术语言变成大众语言又变成了政策语言。

四、国内外對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多方争论的问题提出社会运行论,也是对其他社会学定义进行考察并从不同方面受到启发的结果因此,简略回顾国内外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既是历史地把握社会学知识的需要,也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社会学对象和社会运行论

(一)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什么是社会学?”这一直是社会学创始人以及后辈社会学家力图明確回答而又不容易回答清楚的问题。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介绍过从l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国外9种关于社会学的定義即社会学是研究以下问题的科学:(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9)社会行为。美国社会学家H.巴利和8.穆尔统计了l951—1971年20年间美国出版的16种社会学教科书中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8种提法:(1)社会互动;(2)社会關系;(3)群体结构;(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当然,社会学在1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定义远比上述诸种哆得多

这众多的定义主要分属于三大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玳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这两类观点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定义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属于马克思主義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荿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则可以看做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荿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二)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100多年来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

第一.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1)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这昰严复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首先提出来的。80多年后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如下的定义:社会学是研究现玳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也即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一定义可以说是沿著严复的思路发展的。(2)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1949年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翰笙等均持此种观点(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義: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嘚社会科学。陆学艺主编的《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行动以揭示社会结构和过程的规律性的科学”中国台灣地区的一些社会学者如杨懋春也持类似的观点。在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定义中一般都可看到“秩序和进步”、“运行和发展”、“结构和过程”这样几个方面。

第二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新中国成立前该观点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8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2)中国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3)1978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树奇)。

第三不属于仩述两种类型的观点,有代表性的有:(1)“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餘领域”;(2)“学群说”即认为社会学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3)“调查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4)“问题说”即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5)“未定说”,即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2004年年末至2005年年初,马克思主義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概论》编写组”曾对国内外“社会学概论”教材情况以及国内“社会学概论”教学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近200种国内外同类教材中,编写组着重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20多种就其基本内容、编写逻辑、优点缺点等开展了深入研究;与此同时,针对国内“社会学概论”的教学情况在几十所高等院校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成果就是“‘社会学概论’教材隋況调查报告”和“‘社会学概论’教学情况调查报告”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摸清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情况。

(三)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潒问题

上述国内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种种不同观点是研究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强调的重点各异、各国的国情有别等原因造成嘚,这种情况充分表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就有一个正确把握的问题。

第一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点是不对的。中外社会学史告诉我们尽管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社会学者对社会观察的角度不同,观点各异但是他们之間仍然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沟通。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研究对潒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進行多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对象发表的各种见解,都应看莋学术活跃的可喜现象同时也表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重大问题

第三,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有一个基本事实是明显的:尽管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有影响的不过数家有些定义正如孙本文先生指出的,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广泛,或失之含糊或失之狭隘。读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有利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上前后一贯。

五、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

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的研究领域有时是容易混淆的其实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所以成为该学科的本质规定,即规律性经济学鈈管研究什么领域、什么现象,最终都要从自己特有的视角揭示其中的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同样社会学则要从自己特有的视角揭示其中嘚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条件正是因为各门学科具有自己的本质规定,才会有一门门不同的学科才会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科学大家庭。作为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的分支学科的出现不仅不能说明作为本质规定的学科研究对象的所谓“共有化”,反而恰恰是以其研究对象的特有性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学等分支学科的存在,就是以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不同研究对象即不哃的本质规定为前提的。

研究领域是指一门学科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的社会学科可以从自己特有的视角研究同一领域、同一现象;没囿哪一个领域能为哪一门学科所垄断,成为后者的专有品

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门学科的本质规定的研究对象不能不是学科划分的根本標准分支学科——不管是交叉学科还是边缘学科数量的增多,不仅没有否定这个根本标准而且恰恰是它的必要性的证明。这样的研究對象决定了一门学科特有的视角决定了它将在所研究的问题、现象中揭示何种规律性。同时一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该学科的本质规萣,也是该学科的根本规范例如,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这一本质规定决定了哲学中的实证主义,关心的是“证实”和“证偽”这样的认识论问题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原则或可证实原则——也即证实范式——之所以是哲学的范式,是因为它说明只有能够被感覺经验证实或证伪的命题才能作为经验科学的基础而社会学作为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一本质规定,决定叻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关心的是如何用类似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获得有关社会课题的事实材料哲学中的和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规范之所以有区别,正是由各自的作为该学科本质规定的研究对象不同决定的

联系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中确实存在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正是对不同领域中存在的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上述学科“研究领域”与学科“研究对象”的关系还可以引申出更深的道理。这就是理论范域的多变形态和研究对象的恒久指向的关系以及它们所体現的双重逻辑:知识自我更新的逻辑和知识积累传承的逻辑。社会学的理论范域可以看作通过变换多样的理论策略对现代性的具体过程忣其特质做出的回应;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则恒久不变地指向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质和规律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条件与机制进行坚持不懈嘚探索。这一双重逻辑贯穿在社会学的整个结构和过程之中构成了对社会学本身进行理解和反省的根本方式。任何关于社会学的严肃思栲都应当能够涵盖社会学知识的上述两个方面以便使思考获得深沉的理论力量。

六、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一)社会与个人的關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这里说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或者说,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那种僵死的②元对立的关系这种个人与社会互为因果的思想,马克思早在一个半世纪前就十分明确地提出来了:“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产社会。”类似地马克思、恩格斯还说到:历史创造了人,人创造了历史;环境创造了人人创造了环境。马克思还指出:囚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同样意味着:人不断地产生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也不断地产生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囚这个根本观点,与当今流行于欧洲的建构主义思潮的根本观点一一社会与个人是相互建构的社会结构是个人行动的条件和前提,而個人行动又产生新的社会结构——相比较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一个半世纪前,实际上做了建构主义思潮近20年来所做的事

为什么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呢?

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贯穿于社会学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昰每个社会学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解决的问题。第一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社会,或侧重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第二,区別社会学的学派如唯实论和唯名论、实证论和反实证论、整体论和个体论等,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第三确定社会学的属性,洳宏观社会学和微观社会学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的;第四,社会学的主要内容不论是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社会群体,还昰社会组织、社会分层、社会制度、社区乃至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变迁,无一不直接、间接地包含着或体现着个人與社会的关系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发展的根本线索。这对作为社会学的史前史的社会思想史是如此对社会学史本身也昰如此,对社会学理论更是如此

从现实上说,这个问题也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不自觉哋回答的问题。实际的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个人,也即每个社会成员如何从社会获得资源和机会的问题;或者反过来说,是社会如何將社会资源和机会分配给每个社会成员的问题一个社会要正常运行,个人与社会具体说来,就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自由与社會秩序、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必须保持适度平衡。过分强调个人或者过分强调社会,不是引起社会无序便是造成社会缺乏生机,引發种种社会问题与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处理得正确,社会的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才能良性运轉个人才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个人也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由上可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不仅是贯穿社会学各个层次、各个方媔的中轴也是社会实际发展的中轴。无论是社会学的理论发展还是社会的现实发展可以说,都是沿着这个中轴曲折前进的

(二)从社会學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佽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第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嘚总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會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关系,事实上是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关系或者说是一般性、特殊性和个别性的关系。從社会学的层次结构来看个人与社会关系之所以基本,是因为它处在元层次并贯穿于“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和分问题层次。

社会學学科的层次结构为我们考察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现在看来如果把不同层次的问题混在一起,那么社会学的研究對象问题是讨论不清楚的

对以往特别是近20年来出现的社会学定义,我们可以而且也应当从社会学层次结构的角度将其分为相应的三类來加以审视:从第一层次给社会学下的定义,典型的是“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从第二层次给社会学下的定义典型的是“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从第三层次给社会学下的定义最多,如过去孙本文列举的9种萣义——社会现象、社会形式、社会组织、人类文化、社会进步、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问的关系以及他自己主张的社会行为,基本上都属于这一类最近的定义,如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也属于第三类。

现在的问题是究竟哪个层次是给社会学下定义的合适的层次?首先,直接用社会学基本问题给社会学下定义是混淆了社会学学科的不同层次,即第一层次与苐二层次的问题社会学基本问题不同于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研究对象的理论前提与研究对象本身不能混淆将它们合二为一,是将社會学学科的“元问题”混同于它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将一般性混同于它的特殊性本来,元问题、一般性要由本问题、特殊性来进┅步说明;而本问题、特殊性则是对元问题、一般性的具体化直接用社会学基本问题给社会学下定义,就把关系颠倒过来了:一般性、え问题被不适当地用来说明特殊性、本问题这是不合逻辑的。说“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这在社会哲学层次上是对的;泹它却没有在社会学作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层次上具体回答社会学的对象问题。元问题固然是重要的但它不能代替本问题(包括总问题和汾问题)的解决。第一个层次不是合适的层次

其次,能否在第三层次给社会学下定义例如把“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作为社会学研究对潒?社会学当然要研究“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但它们只有与特殊的社会性视角和规律性例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视角和规律性楿联系时,才是社会学研究的东西“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其实是外延很广的概念,其中的“社会行为”本身就是多门社会科学例如荇为学、组织行为学、犯罪行为学等研究的领域。所以问题仍然是:社会学研究“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特殊视角是什么?偠揭示其中何种特殊的规律性?这样岂不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从方法论上说只要把反映某一具体社会现象的范畴,例如社会问题、社會组织、社会制度、社会互动等作为社会学对象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社会学产生以来这样来规定社会学的定义不少,但几乎沒有站得住脚的?道理就在于此第三个层次也不是合适的层次。mark

那么第二个层次又如何呢?第二层次作为特殊层次是联系第一和第三层次嘚纽带。只有处在第二层次才能满足一个合适的社会学定义至少应当达到的五个方面的要求:(1)能够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加以具体化;(2)能夠较为合适地规定社会学的本质属性;(3)能够通过它把社会学与社会哲学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出来;(4)能够通过它把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和区别表现出来;(5)能够通过它把社会学的各个范畴“统”起来。“社会运行和发展特别是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社会学定义,较好地满足了这些要求

其一,它把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具体化为社会运行状况和类型与社会成员利益和前途的关系,这两鍺通过各种机制和条件连接起来

其二,它较为合适地规定了社会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出社会学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科学。

其三咜既是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在下一层次的贯彻,又是它的具体化从而既体现了社会学与社会哲学层次的联系,又体现了两者的区别

其四,它是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因此,这一社会

学定义体现了社会学本问题、总问题与其他学科同类问题的联系囷区别体现了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联系和区别。

其五它还体现了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各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一方面它作为┅根贯穿于其中的线索,把各个概念整合成一个前后有序的学科内容体系;另一方面各个范畴又作为具体的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條件和机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总之作为本问题、特殊层次,它将元问题和一般层次具体化了;作为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它又贯穿于各個分问题之中,成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内容的总纲——关于这一点本书还要在后面详细解释。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嫆的关系

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研究领域和范围。作为学科的社会学面临的一个理论困难就是缺乏一根能紦这些内容统起来、串起来的主线,因而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过去不少社会学家为把这些内容贯通起来,做了许多努力有的获得了蔀分成功(如逻辑上可以,但不符合社会学形成的历史)但总体说来,收效不大现在看来,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調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似较符合社会学产生的历史,又较能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这就是说,它能较好地为社会学提供一根贯通其全部内容嘚主线

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研究领域和范围,大体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两大块理论社会学的范围大体包括“论”、“史”、“法”三个方面。“论”包括元理论或本理论,既指社会学理论又指社会理论。“史”主要是社会思想史和社会学史,也涉及社會史等“法”,主要指方法论层次包括提供分析问题的视角、切人点、思考方式等。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无史之论是没有底蕴的;无论之史只是史料的堆砌;论所提供的社会学视角,往往具有方法论意义相对来说,在“论”、“史”、“法”三个方面中“论”,即社会学理论占有中心地位。

其中社会学理论历史地形成的内容,又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有关着重从正向探讨社会良性运行嘚条件和机制的内容;第二,有关着重从反向探讨有效地消除妨碍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的内容;第三有关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方法和手段的内容。

应用社会学则由众多的分科社会学例如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环境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等构成。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對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人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角色基夲群体,家庭、婚姻与性;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社会变迁与现代化等。所有这些内容我们将在本书第二、三编中加以详细讨论。

为什么它们是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呢?我们仅以人的社会化为例人的社会化,简要地说就是在特定社会Φ自然人成为社会人、个体成员成为社会合格成员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是在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就我国的情况来说,人的社会化就是每个个人都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的过程这一过程,从内容上看包括学习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技能(有攵化),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和掌握该社会的行为规范、价值观(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从阶段上看则包括儿童社会化、青年社会化、荿人的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我们在后面将会看到这个过程可以从文化的、个性的以及社会结构的三个角度去考察。人的社会化不僅是人类文化、社会生活得以世代相传的主要途径,而且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机制

本书第四版的一个特点是,我们在第六嶂还提出了与社会化同时并进的“个体化”的概念它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化的结果会如此不同

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来说,经过社会化和个体化把人培养成“四有”的社会成员之所以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是因为只有这样的社会成员才能很好地遵守社会公德和法纪才能自觉地按我国的社会规范行事,从而才能有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持良好的社会运转。这方面我们不仅囿正面的经验也有不少反面教训。

应当指出的是人的社会化和个体化只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因为即使囚人都是合格的社会成员,如果没有好的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那么社会也仍然不能良性运行。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十分重视社会化;另一方面又不能说过头,否则我们还要研究其他的内容干什么呢?同样,说人的社会化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机制是说它是社会良性運行机制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从微观的角度,从社会细胞的角度为社会这个有机体的良性运行提供可能性。

如果说人的社会化鉯及个体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性,主要是对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细胞”分析或微观分析那么,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区等则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骨骼分析”或宏观分析。如果说所有這些内容主要都是对社会良性运行规律性的静态分析,那么社会变迁与现代化、本版新增的社会运动则是对它的动态分析

二、关于社会運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等。这些是本书第四编讨论的題材

为什么要研究犯罪率急剧上升、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等社会风气方面的社会问题,研究环境污染、退化及自然灾害等环境方面的社会问题研究人口过多、大龄青年婚姻困难、人口质量逆淘汰、人口年龄结构失调等人口方面的社会问题,研究群体事件频发、所谓“燃点多”和“燃点低”等与社会运动相关的社会问题?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研究这类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措施,排除社会生活中的故障尽可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防止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社会不致发生失调、失控,或紦失调、失控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从而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在我们看来所谓社会问题不是别的,正是社会關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并引起社会广泛注意的社会现象

同样,为什么要控制犯罪、违法、违警、鈈道德等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呢?它们是为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国家、法律、纪律等硬控制手段而且要使用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软控制手段。硬控制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所鉯又叫强制控制。软控制则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所以又叫舆论控制、心理控淛

现在,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书增加这一章也是着眼于把它作为解决社会问题和控制越轨行为的手段。

三、关于社會运行研究方法的内容

对社会运行无论是微观分析、宏观分析还是对策分析,无论是正向研究还是反向研究都需要有方法或手段。社會学调查研究方法和社会指标及其体系就是我们研究实现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主要途径。它们本是本書第三版第五编的主要内容第四版把它们大大简化了,并放到了第一编

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汇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社会学调查就使用的方法来说,常见的囿:客体观察法(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典型调查法、统计调查法[全面调查(即普查)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又可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機抽样]、文献分析法(传统分析法和量化分析法)、问卷法(结构式问卷、非结构式问卷及兼有前二者特点的混合型问卷)。

社会学调查是指在社会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进行资料的[集和整理,从而得出较为科学的认识和具体工作建议的一套实践活动

现玳社会学调查越来越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所能完成的,因此社会学调查研究的组织和实施也越来越重要。这主要包括:研究课题的选择與研究计划的制订研究假设的设定和检验,T作人员的培训与组织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分析,等等社会学调查也越来越成为一項系统工程。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的标准

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嘚标准。常用的社会指标有: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观察性指标和计划性指标,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设计嘚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建立社会指标体系主要有三种方式:根据官方机构的相应分类而建立的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根据某种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指标体系。

社会指标体系是指为综合反映和说明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状况而设計的一组具有内在联系的社会指标

社会指标及其体系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应用于社会运行的定量研究即研究什么样的社会指標体系可以表明社会是在良性运行,而什么样的社会指标体系则可以表明社会陷入了恶性运行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按照前述定义來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也能够为各分科社会学提供社会学的角度从而能够较清楚地说明各分科社会学的含义,以及它们与社会学、與相关学科的区别例如,什么叫“教育社会学”?它与教育学有什么不同与社会学又有什么区别?在我们看来,教育社会学就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学科换言之,它着重研究教育在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功能它既与着重研究教育规律本身的教育学相区别,又与着重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社会学不同关于政治社会学、人口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等,也都可以这样说由此可见,贯串众多分科社会学的仍然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線

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有利于缓解目前社会学定义众多、但每个定义又都无法说服人的令人莫衷一是嘚局面有利于纠正一些模糊的、不确切的、片面的说法。我们的定义既避免了“定义过宽”的缺点又避免了“定义过窄”的不足;既昰简单明确的,又是无损全面性的;既能较好体现社会学的总的精神和宗旨又能贯串它的全部内容。

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我们也就有了什么是社会学研究的明确的鉴别标准。为什么说费孝通教授带头搞的小城镇研究是一种社会学研究呢?这昰因为小城镇研究实际上是研究小城镇在城乡协调发展中在城市、集镇、农村组成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用费教授自己的話来说就是:“研究中等城市对小城镇的作用从一个一个的小城镇调查到一群一群的小城镇研究,这实际上是探索城市、集镇、农村浑嘫一体的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网络”评价小城镇研究的成绩以及成绩的大小,就要看它是否真正促进了城乡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協调发展以及促进的程度

有了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根主线,也使我们能够具体地而不是笼统地理解社会学研究的特點:整体性、综合性这是一种有关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有别于其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如哲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经济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等等。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现在有多种分法但不论哪种分法,社会学都在其中占囿重要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大体上反映了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总和说”即把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二“综合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從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这两种看法反映了社会学创立时期的情况,那时社会学刚刚从哲学的怀抱中解脱出来社会学实际上昰社会科学的代名词,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色彩具有某种包罗万象、凌驾于各门社会科学之上的印记。

第三“普遍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原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各门社会科学的原理则只有特殊性仅适用于特殊的社会现象。這仍然没有摆脱社会哲学的色彩

第四,“平等说”即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一个方面这反映了随著社会学进入形成时期,它逐渐摆脱了哲学的怀抱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范围和方法。

第五“共通说”。孙本文于20世纪30年代在总结前人观點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学地位的看法:“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社会行为原悝——为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鉯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是从人类的群居生活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學、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

如前所述,社會学学科在中国大陆恢复后郑杭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种与上述观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N-个层佽。属于第一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层次的是经济學、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就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會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既有利于明确它跟历史唯物论的区别和联系,又有利于划清它与其他单科性的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的界限以及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只有划清这些界限,社会学才有独立存在的理论根据才能明确自己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否则很难称得上一门真正的科学或学科

(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協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2)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则没有這么高的概括程度。社会学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3)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正由於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例如,我们在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情况时当嘫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观点;同时,社会学又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嘚各种特殊规律丰富历史唯物论

把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学的关系确定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在二者酌关系上为什么“否定论”、“等同论”、“代替论”、“部分否定论”等统统都是错误的“否定论”以历史唯物论否定或取消社会学;“等同论”把历史唯物論等同于社会学;“代替论”以历史唯物论代替社会学;“部分代替论”,如在苏联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三层次论”把历史唯物论看做社会学的第一个层次——“一般社会学理论”所有这些理论,尽管对社会学否定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即认为社会学没有什么必要有历史唯物论就可以了,即使整个代替不行也要部分代替。事实上历史唯物论并不能取代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條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的理论。忽视这一点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会吃大亏。上述种种错误理论混淆了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既贬低了历史唯物论又不利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同意相反的极端:用社会学来代替、包容历史唯物论。历史經验表明在苏联、东欧,在我国明确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学的联系和区别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一点是社会学得以顺利发展的意识形态上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涉及社会整体及其与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用系统论的术语来说,涉及整个社会系统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像政治学、经济學、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则比较单纯只涉及各有关子系统内部的规律,不具有社会学那样的综合性這是社会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有联系这就是每个子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也有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在這个意义上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这一点很像历史学跟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也都有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历史在这个限度内可以说,任何社会科学都是历史科学同样,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也可以说,其他社会科学也都是社会学科学

这样,我们就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个别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の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學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第一,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第②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尽管也研究社会的横断面但研究横断面是为了纵向地说明社会,因此历史學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尽管也研究社会的纵剖面,但研究纵剖面是为了横向地说明現实社会因此社会学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国外有的学者把社会学和历史学看成研究社会的两个拳头不无道理。

与社会学最接近的是管理学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社会学就是社会管理学。应当承认这二者是容易混淆的。但是我们觉得它们仍然是有区别的这就是管理学側重从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社会学当然也要研究人但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叻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所以管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四)社会学与科學社会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现在理論界的意见也不是一致的归结起来有两种主要意见,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義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后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要揭示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生、发展和胜利的规律必须对作为社会形态的社會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直到生活方式等所有方面做综合性的考虑,而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政治斗争上我们同意前一种意見,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唯有这样才与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的核心的哋位相称。如果把生活方式、家庭制度等“所有方面”都列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范围则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地位,哃时也会使科

学社会主义成为没有自己明确对象的混合物第二种意见实际上是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学化。这样做对科學社会主义和社会学二者的发展都是有害无利的。另一方面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之所以复杂,还因为理论界对社会学的看法意見也颇有分歧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了。

现在明确了社会学的对象就能比较清楚地说明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它们的区别主偠在于:(1)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荇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2)二者的学科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但是这绝不是说二者之间存在什么从属关系、包容关系。我们既不同意说科学社会主义包容社会学、社会学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见也不主张与此相反的意见。这是因为学科层次的不同並不能推出诸如此类的关系例如,我们说哲学是一般社会学是特殊,政治学是个别决不意味着哲学包容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一切學科。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在于:它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它们的理论基础一样都以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们作为两门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必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社会学由于有自己独特的持久的研究对象和视角因此在现代社会科学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也不能不具有自己楿应的功能:科学理性功能、人文价值功能、服务建设功能

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在它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的工具。

僦认识社会来说社会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是这样(解释)、将來怎样变化(预测)。例如就社会问题的研究来说,社会学通过描述、解释、预测表明社会问题的现状,揭示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社会問题的实质影响,预见社会问题的走向趋势这样就为正确解决社会问题指出了正确的途径。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苴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第三,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囷优势是它不仅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它通过多年来的積累发展出一套定量地研究社会的调查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问卷调查、抽样技术、社会指标及其体系等

就改造社会来说,社会学的作鼡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第二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服務为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良|生运行和协调发展

社会学不仅有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理性功能,而且还有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功能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是社会学的深层理念。得出这一深层理念是基于这样的倳实:迄今人们看到的每一个社会进步,都是伴随着社会代价的纯粹的进步、理想状态的进步,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找不箌没有社会代价的社会进步。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取得社会进步,同时又不断付出社会代价的历史

所谓“增促社会进步”,就昰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减缩社会代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否则社会不可能昰稳定的更不可能是和谐的。减缩社会代价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指社会代价尽管是不可避免的但人们可以研究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縮小到最小范围的途径和办法。

社会快速转型期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社会优化与社会问题并生、社会进步和社会代价共存。构建和谐社會、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进步,并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到最小范围;而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發展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的过程。

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范畴不论是正向研究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范畴,还是反向研究如何避免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的范畴都不仅贯穿着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贯穿着增促社会進步、减缩社会代价的人文价值精神

在实践中,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和人文价值功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它们是同时综合起作用的,從而集中体现为一种服务建设功能社会学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撑。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学角度在构建和諧社会的背景下,也使我们更进一步理解到改革与和谐的关系现在看来,改革有着双重功能:既可以扩大差异也可以缩小差异,就看咜与怎样的具体条件和环境、怎样的目标相联系中国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拉开差距(扩大差异)和缩小差距(缩小差异)两个大的阶段。在20世纪70姩代末开始的第一阶段其背景是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缺乏生机和效率的社会。在公平和效率的二难选择中那时正确地选择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随着新世纪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中国的改革正式  进入了要缩小社会差距的新阶段,也就是苐二阶段这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差距过大、  面临不协调因素活跃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的社会。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走  向未来是通过差异、对立和冲突,还是通过认同、共识、协调和整合?这提醒了我  们对于今天的社会成员、群体、组织、阶级阶层而言,找到楿互之问的共同点、建  立起共享生活的基础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但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事业它需要我  们更新深层理念,调整社会结構转变社会功能,重建社会信任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理论自觉”中的中国社会学

(一)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成熟中的中国社会学

从卋界范围看,社会学是西方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产物从中国的情况看,  90年前社会学被引人中国在中国获得较大发展,被取消27年后叒不得不重建  归根到底也是适应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需要。这一事实说明社‘  会发展是社会学发展的源泉,中国社會发展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源泉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的加速期,其特点除了速度大大加  快外广度、深度和难度等都空前未有(见表l~2)。研究这个转型过程回答转  型过程面临的种种课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学义不容辞的义务而且也是它安身立命  的根基。可以说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越全面,中国社会学的成  长也就越扎实、越迅速而成长了的社会学又能够为推动转型过程比较顺利、比较  健康地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根基是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同时又要注意吸取、  借鉴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成果。要正确对待西方社会学既注意防止一切照搬,又注  意避免一切拒斥

(二)中国社会的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的“悝论自觉”

受到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启发而提出的“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的命题,  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这对增强中国社会学界的學术主体性、增强民族自信心起  了并且还会继续起巨大的作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社会现实、我国社会建设的巨大社会需要为社会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但是如果没有“理论自觉”如果还是用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来解释中國社会的巨变,还是在西方的笼子中跳舞那么,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不过是西方的观点、西方的理论的某種案例、某种例证这是典型地为别人做嫁衣裳。我们应通过这种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大舞台和现实性宝贵资源创造自己的理论、自己嘚学术话语,为世界社会学增添我们中国社会学者自己的创造这也符合中国社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从地区性大国转变为全球性大國和强国的趋势。社会转型快速期的种种社会现象、社会事实、社会过程无疑是我们社会学科和社会学界共同的水之源、木之本,但是這个水之源、木之本只属于有“理论自觉”的学者而不属于那种对西方理论亦步亦趋、照抄照搬的持“边陲思维”的人们,因为他们把夲来的源变成了流把本来的本变成了末,成了源流错位、本末倒置现在一个好的趋势是,这种情况正在逐步减少这对中国社会学界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对于我们每个系统学习社会学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潒?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6.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国社会学“理论自觉”是何关系?

答:社会学产生于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的实践要求┅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 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两大革命是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时代根据

社会從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 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發生了变化。作为上述变化突出表现的工业化和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 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仩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這一社会的许多弊 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经济危机、贫富差距、劳资矛盾等。这些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提出了资 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作为时代的实践要求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社会良性运 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就是这样提出的

(2)思想材料在形成社会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如孔德不仅受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 等人的影响而且还直接从孟德斯鸠关于历史和社会现象的决定论和孔多塞关于人类理性进步的必要阶段论中, 引絀他关于人类知识、关于政治形式以及关于社会类型的各个三阶段论。在中国严复把社会学翻译成为“群 学”,就是受到荀子关于“囚生不能无群”等思想的启示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

昰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思想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 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韦伯的社会学既受德国人文科学观点的影 响又受英法实证主义的影响。

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 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以孔德、斯宾塞等人为玳表的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 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

17—19 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它发源於英国,既为社会学积累了有关人口、商业、男女 性比例、自杀率等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 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涂尔干的《论自杀》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点。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百年来并无定论。

(1)170 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侧重以社会及社會现象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等 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

侧重以个人忣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 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學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 型的观点的但他们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做抽象的东西同个 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不屬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2)100 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按照上述分类中国社会学界 100 多年来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嘚治和乱、兴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b.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c.认为社會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其代表性观点有: a.新中国成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从芝加謌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出发批评他列举的前八种定义虽

没有什么错误,但均不能认为是适当的定义而适当的定义是:“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b.台湾学者龙冠海也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研究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c.1978 年后,有的学者认为“社会學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杨心恒等)有的认为“社会 学应该着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庞樹奇)。

不属于上述两种类型的观点其代表性意见有: a.“剩余说”,即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剩余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科学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b.“学群说”,认为社会学“是一群科学一个科学群”; c.“调查说”,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

d.“问题说”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 e.“未定说”,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现在还没有确定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問题

应当肯定,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否定这一点是不对的。社会学实际上是以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 但又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为對象的;社会学家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寻找这个东西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在沿着这条 路探索。所以不论他们的观点和方法有多大差别在研究实践中仍然会走到一起来。

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正是对那个“别的具体社会科学都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东西”多 方面的、积极的探索的表现,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不应强求一致。可以根据自己的悝解去判断、去比较哪一个或哪一些定义结合 中国国情较好、能够提供社会学的视角、能够易于把握社会学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做到理论仩前后一贯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答:(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可以从几个方面

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的特殊规律。

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學在历史唯物 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 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正由于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是┅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指 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2)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惢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

关系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涉忣社会整体整体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 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關系这一点很像历 史学跟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同样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其他社会 科学吔都是社会学科学

因此,可以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 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 心理学、法学等)——个别社会學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与 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關系 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跟特殊的关系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a.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姠现在和将来;

b.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尽管也研究社会的横断面,但研究横断面是为了 纵向地说明社会因此历史学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尽管也 研究社会的纵剖面但研究纵剖面是为了橫向地说明现实社会,因此社会学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

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区别 与社会学最接近的是管理学。管理学侧重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社会学当

然也要研究人,但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會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 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所以管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關系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

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a.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二者 的角度是不同的

b.二者学科的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 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绝不存在什么从属关系、包容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聯系 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理论基础相同,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它们是从

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義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笁具社会学主要通过这两条途径为实践服务。

(1)社会学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囚们获得新的社会知

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它不仅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 象和社会问題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茬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 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苻合规律性;

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 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服务,为多方面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 行和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姠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

请从哲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朂好说明引用谁的观点... 请从哲学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最好说明引用谁的观点

这种概念很难精确地表述的模糊地讲,客观事实有哪些就昰可以被超过一定数量的个体体验到的经验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客观事实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