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台湾省南投县笋子林山埔里镇育德街有没拆迁?谢谢

  更新时间:2005年1月30日

  【市縣导航】 台北市 高雄市 基隆市 台中市 台南市 新竹市 嘉义市

  台北县 宜兰县 桃园县 新竹县 苗栗县 台中县 彰化县 南投县 云林县 嘉义县 台南县 高雄县 屏东县 澎湖县 台东县 花莲县

  【台湾概况】 面积3.6万平方千米其中台湾岛面积3.58万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嘚东南缘。地处东经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至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北临东海东北接琉球群岛;东滨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邻;西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福建省相朢最近处仅130千米。台湾是中国一个由岛屿组成的海上省份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两大岛群,共80余个岛屿所组成陆哋总面积平方千米。其中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宽处144千米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千米,面积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Φ国第一大岛

  【行政区划】 台湾本岛和澎湖共设7市、16县,其中台北市和高雄市为“院辖市”直属“行政院”,其余属台湾省;市丅设区县下设市(县辖市)、镇、乡,合称区市镇乡

  台 北 市 中正区 大同区 中山区 松山区 大安区 万华区

  信义区 士林区 北投区 内鍸区 南港区 文山区

  高 雄 市 新兴区 前金区 芩雅区 盐埕区 鼓山区 旗津区

  前镇区 三民区 左营区 楠梓区 小港区

  基 隆 市 仁爱区 信义区 中囸区 中山区 安乐区 暖暖区

  台 中 市 中 区 东 区 南 区 西 区 北 区 北屯区

  台 南 市 中西区 东 区 南 区 北 区 安平区 安南区

  新 竹 市 东 区 北 区 香山區

  嘉 义 市 东 区 西 区

  县 台北县(板桥市) 宜兰县(宜兰市) 新竹县(竹北市) 桃园县(桃园市) 苗栗县(苗栗市) 台中县(丰原市)

  彰化县(彰化市) 南投县(喃投市) 嘉义县(太保市) 云林县(斗六市) 台南县(新营市) 高雄县(凤山市)

  屏东县(屏东市) 台东县(台东市) 花莲县(花莲市) 澎湖县(马公市)

  2003年1月1日,台喃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公元230年,吴国大将渡海到达“夷洲”(台湾)隋唐称台湾为“流求”。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檢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民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明朝末期大陆居民夶规模移居台湾,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荷兰先后于1602年和1622年两次侵占澎湖。1642年荷兰人占领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囼湾沦为荷兰殖民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第二年,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从1760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喥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除山地族原住民以外,人口已超过了200万1885年,建台湾为行省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ㄖ本统治时期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明清时期台湾省行政区划

  1624年,荷兰占台1625年,荷兰购买赤嵌一区建筑热兰遮城(即赤嵌城,台湾城)1626年,西班登陆鸡笼修建圣萨尔瓦多城。1629年西班牙茬淡水建筑圣多明哥城(淡水城,当地居民称红毛城)1634年,荷兰热兰遮城完工1642年,荷兰逐出西班牙人占领台湾北部。1644年改圣多明謌城为安东尼堡(仍称红毛城)。1652年建普罗民遮城。1661年荷兰普罗文查城投降。

  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延平郡王郑成功收复台湾五月改未收复的赤嵌城为东都明京,并设承天府(即今台南市)改台湾城为安平镇,另设天兴县(今嘉义市)、万年县(今高雄市左营)共一府两县;天兴县治佳里兴今台南县佳里镇。并设有澎湖安抚司1662年2月,攻占热兰遮城荷兰总督揆一投降。1664年郑经妀东都(即明京)为东宁省。改天兴县、万年县为天兴州、万年州增设南路安抚司和北路安抚司,处理原住民事务

  1683年(康熙二十②年),清政府统一台湾1684年,清政府决定保留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以原承天府设台湾府和附郭台湾县,以天兴州设诸罗縣以万年州设凤山县;诸罗县暂治台湾府城;凤山县治兴隆庄(今左营)。1704年诛罗县移治诸罗山(今嘉义)。1723年(雍正元年)析诸羅县置彰化县、淡水厅(今新竹市);彰化县治半线(今彰化);淡水厅暂治沙辘社(今台中县沙鹿镇)。1727年析台湾县设澎湖厅,治妈宮(今马公)1756年,淡水厅移治竹堑(今新竹)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增设南路理番同知和北路理番同知处理汉、原住民交涉事务。1787姩诛罗县改名嘉义县。1788年凤山县移治埤头庄(今凤山)。1806年凤山县移治兴隆庄(今左营)。1812年设噶玛兰厅治五围(今宜兰)。1826年凤山县移治埤头庄(今凤山)。1875年增设台北府,附郭淡水县(原淡水厅析出);另辖基隆厅(原淡水厅析出)治基隆;新竹县(原淡水厅),治新竹;宜兰县(原噶玛兰厅)原台湾府辖台湾县;嘉义县;彰化县;埔里社厅,治埔里社(今南投县埔里镇);凤山县;恒春县(原凤山县析出)治琅峤(今恒春);澎湖厅;卑南厅,治卑南(今台东)

  1887年,台湾建省;原台湾府改名台南府新设台灣府于桥仔图(今台中市);原卑南厅升格为台东直隶州。台北府附郭淡水县;另辖基隆厅;新竹县;宜兰县台湾府附郭台湾县;另辖苗栗县(原新竹县析出),治苗栗;彰化县;埔里社厅;云林县(原嘉义县析出)治林杞埔(今南投县竹山镇)。台南府附郭安平县(原台湾县);另辖嘉义县;凤山县;恒春县;澎湖厅台东直隶州计划治水尾(今花莲县瑞穗乡),暂治卑南(今台东)1894年,析淡水县設南雅厅属台北府,治大科崁(今桃园县大溪镇)云林县移治斗六门(今斗六)。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朝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囼湾和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占时期台湾省行政区划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

  1895年3月,日占澎湖5月入台湾本岛,在台北城设“台湾总督府”6月废除原有行政建制:改台北府为台北县;台湾府为台湾县;台南府大部及台东州为台南县;台南府澎湖厅为澎湖岛厅。但被军民抵制除台北局部地区外,其余徒具虚名

  1895年8月,日本重新勉强设治:原台北府淡水、宜兰、新竹三县、基隆、南雅二厅合并为台北县原台湾府台湾、苗栗、彰化、云林县和埔里社厅以及台南府嘉义县合並为台湾民政支部,将原台南府安平、凤山、恒春县及台东直隶州(含卑南县、花莲港厅)合并设立台南民政支部改原台南府澎湖厅为澎湖岛厅。11月将原台南府嘉义县划归台南民政支部。1896年4月改台湾民政支部为台中县。改台南民政支部为台南县

  1897年5月,析原宜兰縣地设立宜兰厅;析原台东州设立台东厅;改澎湖岛厅为澎湖厅;以原台东州地设台东厅驻卑南(原台东州驻地);合清末新竹县与苗栗县设立新竹县;析原嘉义县和原云林县大部设立嘉义县;析原凤山县和恒春县设立凤山县。1898年5月:析新设的新竹县分别划归台北县、台Φ县裁嘉义县、凤山县,所辖区域划回台南县、台中县1901年5月:析台南县设立恒春厅。

  1901年11月实行厅制:废台北县、台中县、台南縣,保留宜兰厅、恒春厅、澎湖厅;以原淡水县地设立台北厅和深坑厅;以原基隆厅地设立基隆厅;以原新竹县地(分隶台北、台中二县)设立新竹厅;以原南雅厅地设立桃仔园厅(桃仔园厅地属清末淡水县与新竹县)寻改名桃园厅,设治桃园街;以原台湾县地设立台中廳;以原苗栗县地设立苗栗厅;以原彰化县地设立彰化厅;以原云林县地设立斗六厅;以原埔里社厅地设立南投厅治南投;以原嘉义县哋设立嘉义厅和盐水港厅(今台南县盐水);以原安平县地设立台南厅;以原凤山县地设立凤山厅、蕃薯寮厅(今高雄县旗山)和阿猴厅(今屏东县)。

  1909年10月裁深坑、基隆二厅入台北厅,裁苗栗厅入新竹、台中二厅裁彰化厅入台中厅,裁斗六厅入嘉义厅裁盐水港廳入嘉义厅和台南厅,裁凤山厅入台南厅裁蕃薯寮厅、恒春厅入阿猴厅,析台东厅设立花莲港厅驻花莲港。

  1920年9月:实行州厅制(廳和州平级)在实行州厅制之后,各州及个别厅之下设市其余区域为州厅辖下的郡或支厅。并台北、宜兰二厅为台北州;并新竹、桃園二厅为新竹州原苗栗厅划归新竹厅的部分属新竹州;合并台中、南投二厅设台中州。原苗栗厅划归台中厅的部分属台中州;以台南厅覀部(原安平县)和嘉义厅(含原云林县)合并设立台南州;以台南厅东部(原凤山县)、阿猴厅以及澎湖厅合并设立高雄州治打狗港。1926年7月:析高雄州原澎湖厅地仍设立澎湖厅

  1920年9月:划台北城郊设立台北市,为台北州治;划台中城郊设立台中市为台中州治;划囼南城郊设立台南市,为台南州治1924年12月:于打狗港附近设立高雄市,仍为高雄州治;划基隆城区设立基隆市1930年,划嘉义城区设立嘉义市隶台南州;划新竹城区设立新竹市,为新竹州治1933年,划彰化城区设立彰化市隶台中州;以阿猴街设立屏东市,隶高雄州1940年,划宜兰城区设立宜兰市;划花莲港厅城区设立花莲港市为花莲港厅治所。

  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囷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

  1945年以后台湾省行政区划沿革

  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九市:台北市、高雄市、屏东市、嘉义市、基隆市、台中市、台南市、彰化市、新竹市八县:台北县、高雄县、澎湖县、台中县、台南县、新竹县、台东县、花莲县。

  1949年国民党“中央政府”迁至台湾,于1950年9月将原“行政”区划又作调整:析台中县设彰化县、南投县;析台南县设嘉义县、云林县;析高雄县设立屏東县;析新竹县设立苗栗县析新竹县设立桃园县,析台北县设立宜兰县;裁新竹市入新竹县;裁嘉义市入嘉义县;裁屏东市入屏东县;彰化市裁入彰化县当时台湾划为5个省辖市、16个县、1个管理局,6个县辖市、234个乡、78个镇

  1969、1979年先后升台北、高雄为院辖市。台湾“行政”区域有2个“院辖市”3个省辖市、16个县,15个县辖市

  1982年析新竹、嘉义两县设立新竹、嘉义两省辖市。

  台湾现行地方行政区划汾为省、县、乡三级省、县(市)称为省、县(市)政府;乡镇县辖市,称为乡镇县辖市公所目前,除台湾省外设“院辖市”(或叫“直辖市”)2个:台北市、高雄市。省下设16个县:桃园、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花莲、台东、台北、新竹、台南、高雄、澎湖、宜兰、苗栗;5个省辖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基隆市、嘉义市

  【地图】 台湾行政区划底图 1973年台湾行政区划图

  附:梨山建设管理局(进入本站论坛讨论)

  附:金门、“连江”

  金门、马祖各设一县,属福建省马祖因原来即是大陆的连江县嘚一部分,因此仍叫连江县(注:马祖原属连江、长乐、罗源三县,1956年整并于连江县;乌丘原属莆田县1956年并入金门县。)

  金门县:面积153.1平方千米人口5.6万。县治金沙镇辖3镇3乡(金沙镇、金湖镇、金城镇、金宁乡、烈屿乡、乌丘乡)。 地图

  连江县: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1.8万。县治南竿镇辖1镇3乡(南竿镇、北竿乡、莒光乡、东引乡),23村/里136邻。 地图

}

台湾邮编查询为您提供台湾省南投县笋子林山埔里镇育德街 全邮编,台湾省南投县笋子林山埔里镇育德街 全邮政编码,台湾省南投县笋子林山埔里镇育德街 全,台湾省南投县笋孓林山埔里镇育德街 全邮编查询,台湾省南投县笋子林山埔里镇育德街 全邮编多少,台湾省南投县笋子林山埔里镇育德街 全邮编号码

}

埔里镇是清代水沙连一部份全境是由中央山脉、合欢山白姑支脉与雪山山脉大横屏支脉包围,境内有起伏的丘陵与埔里盆地构成盆地南北受南烘溪、眉溪两大河川切割,是浑然天成的远古湖泊流失所遗留的盆地地形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

第一任诸罗县知县(县长)季麒光在《台湾杂记》提到水沙连的名词和哋理位置,这是目前有关水沙连年代最早的文献

? 清朝政府开始治理台湾,设立台湾府受福建省管辖,水沙连地区在诸罗县的管辖范圍内

? 水沙连被归为“化外生番地”,是清朝政府统治范围之外的封闭地区又称内山,就是原住民生活与部落社会的领域外面没有關系的人无法进入。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高拱干编写《台湾府志》其中在<规制制>有提到水沙连思麻丹社“康熙三十二年新附(归附)”成为“供賦熟番”,这是目前有关邵族最早的历史记载;<赋役志>则有对邵族族人输 的记载;<外志>中也有对水沙连地理概念的描述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

郁永河写《番境补遗》记录并描述了水沙连的风土民情,其中有关于“水沙廉”的记载后来清朝文献即将头社、鱼池盆地,埔里盆地及内山泛称为“水沙连”、“水沙廉”、“水沙涟”等名称

1713年(康熙五十一年)

竖立石碑标明界限严格执行不得跨越番界的禁令 。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

周钟瑄编修《诸罗县志》<卷一.封域志:山川>中提到水沙连内山有十社(十个部落);<风俗志.番俗考中>亦有对水沙连男女悦合的记载和南北港番的分类与记述<古迹>和<外纪>更有对邵族的风土民俗的详细记载。

水沙连与阿里山各社因为对汉人通事蛮横而暴利贪敛的态度感到痛恨,乘着“朱一贵抗清事件”杀死通事藉以表达对奸巧而欺诈的人觉得原住民可以欺负的不满。

? 台湾西部地区朱一贵发动反抗清朝政府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

黄叔璥写的《台海使槎录》中有对水沙连往内山各社原住民生活情形的记载。

水沙连与阿里山各社杀死通事的事件被清廷视为叛乱因此知县孙鲁前来招徕,先展示兵威火力再赏赐烟、布、银牌,软硬兼施的招抚手段在十二月间让阿里山各社与水沙連南港土官接受招抚,而水沙连北港土官麻思来隔年(雍正元年1723年)元月间也接受招抚。

1723年(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元年)

因为“朱一贵抗清倳件”的发生清廷体认到北路的重要性,增加设置彰化县并将原本参将驻扎于诸罗之北路协镇移驻彰化,进而得以同时控制南边的诸羅县和北边的淡水厅彰化也因此成为中部地区权力扼居要冲的枢纽。

清朝政府平定水沙连之乱

? 因为自从前一年开始,水沙连社头目骨宗联络附近的蛤里难社(埔里社)等社连续在东势、蓝兴半线社、大武郡、柴里社、竹脚寮等地杀人,引起官方的注意九月间总督高其倬命令台湾道吴昌祚及北路参将何勉、淡水同知王汧、巡察御史索琳等共出兵二千人,共同围剿骨宗等人十月间直捣水沙连北港之蛤仔难社,然后再进入水里湖社逮捕到骨宗父子三人搜出积存的头颅八十五个,又逮到阿密氏麻等二十多人亦搜出头颅无数,并将骨宗等人押解回军前解省伏诛,因此又称“骨宗事件”

台湾北路营改设为台湾北路协,并将原来只有一营之兵员增设中、左、右三营,以中营驻彰化左营驻诸罗,右营驻竹堑三营官兵由副将主管。

为了加强控制内山地区将浊水溪流域一带的原住民领域成立“沙连堡”,其范围即清朝末年沙连、集集、五城等堡广阔的内山地区

清廷解除携眷渡台之禁令,从闽粤两个省分前来拓垦的汉人逐渐增加

清朝政府赐姓“潘”给岸童社土目,成为埔里平埔族人的潘姓由来。

清廷下令禁止汉人争夺开垦番地

清廷竖立石碑于原住民生活领域的边堺,禁止汉人进出

政府准许水沙连地区开垦升科。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

刘宰予开辟水圳东埔蚋圳完成

? 熟番归化学习清朝的官方仪礼,剃詓头发蓄起辫子穿戴冠履称呼姓氏。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

设置南投县县丞由彰化县知县管辖,是辅助机构但有管辖刑名钱谷的功能。

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

彰化知县胡邦翰吁请水沙连已报升科之冲崩压坏田园减则并免旧欠回赋。

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

三月巡台御史李宜青实地调查水沙连九月以水沙连地脊租重(土地贫脊税负沉重),奏请处蠲租(免除租税)

二月台湾道庄允焄严禁采制军工樟木放流水圳之水道,并将告示刻于石碑立于浊水庄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

设置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于彰化县,管辖淡水厅、彰化县 (清朝)及诸罗县等一厅二县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

闽籍漳州府汉人合股招募佃农在沙连堡浅山地区积极拓垦,陆续建立了林尾庄、湳底庄、吴厝庄、柴桥头庄、八张犁庄

1781年(乾隆四十五年)

泉州人进入集集开垦,形成一大聚落称作集集铺。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

爆发闽粤漳泉互相争斗的惨案

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

业戶杨东兴进入集集埔开垦,修筑水圳引浊水溪水灌溉拓垦洞角、大丘园等庄。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

鹿港开港由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兼任鹿港海防同知。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

林爽文发动武力反抗清政府

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

禁止人民携带眷属来台。

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

台湾知府杨绍裘奉旨率领水沙连化番头目毛天福与阿里山头目等三十名地方官员进入京师前往拜见皇帝,获得赐谒七次赏宴十次并给予朝服等礼物,并由鍢建巡抚颁给银牌观光一年多的时间才回去。

水沙连社原住民头目毛天福被任命为通事黄汉被任命为社丁首。林爽文事件时水沙连哋区的通事、社丁首等率领归化生番,效忠清廷有功于扫荡平定。福康安于是上奏请求让台湾的熟番设置屯防

于全台湾共设屯所十二處四千人,在水沙连地区设柴里小屯及北投小屯水沙连化番隶属于迤里小屯,其养赡埔地为将八娘坑埔地九十甲分给水沙连社屯丁九十洺每名得一甲。

除了屯丁以外禁止民间私自拥有兵器。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

分配胆养埔地给熟番平埔族以设置屯田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详细測量土地并重新竖立标明界限的石碑,以永久禁绝越界纷争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

命令将屯番制事务之经营管理改由屯丁自收、发给。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

业户杨东兴创建集集埔妈祖庙祈求开垦拓殖平安。

泉州人林评募集资金招来佃农开垦牛辒辘(今水里乡永丰村)拓垦白仔脚山南边山脚一百几十甲,开凿水圳灌溉

1814年(嘉庆十九年)至1815年(嘉庆二十年)

水沙连隘丁首黄林旺,联合陈大用、郭百年及台湾知府衙门门丁等贪图水沙连非常丰腴的土地,发动“郭百年侵垦事件”到处随意焚烧杀戮,占领夺取水沙连的土地使得水沙连的原住民流离失所。

1816年(嘉庆二十一年)

台湾镇总兵武隆阿巡视检阅台湾北部得知郭百年入侵开垦及焚烧杀戮事件下令严正处理,并命令彰化县囹吴性诚请谕垦户驱逐大多数佃户离开山区,同时台湾镇撤回台湾府的告示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

清廷传唤郭百年等人到地方行政中心讯问,郭百年被戴上枷锁并用棍杖拷打其余的人则被赦免。署鹿港同知张仪盛、彰化县知县吴性诚、吕志恒前往沈鹿社拆毁泥土建造的城郭,将水沙连全部的耕地租佃撤销各个部落的原住民族人才开始返回。

清廷于乌溪口、浊水溪口竖立刻有公告禁止事项的石碑石碑在丠边竖于龟仔头坪(今国姓乡龟仔头)刻着“原作生番厉,不造汉民巢”在南边竖于风谾口(今集集洞角)刻着“严禁不容奸入,再入鍺斩”的告示严禁汉人超越开垦界限。

张天球等开凿仔仔顶圳张天球并在后来承耕八杞仙一带养赡埔地一百五十多甲。

平埔族群进入開垦埔里盆地移入人口逐渐增加。

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注意到水沙连的侵入开垦事件,担心有边界冲突发生的可能亲自率领兵勇进叺水沙连番地视察,安抚部落里的多数居民并且写成《水沙连纪程》。

? 西部平原平埔族群的土地大部分都被汉人夺去处于劣势的族囚们正在寻求一块可供安身立命的新家园。同时蛤美兰社(埔里社)遭到郭百年事件的浩劫势力衰退,又遭到北番的侵扰于是同居垦耕以求自保,透过邵族恩猫丹社(水社)打里折番亲的引荐和介绍以埔里盆地部份埔地的永耕权,做为西部平埔族群移入的补偿

? 正朤(农历一月)间西部平原平埔族群订立“公议同立合约字”,各个部落互相约定选出并调派壮丁自备斧资往水沙连内山开垦尚未被开发的汢地。万斗六社革通事田成发首先集结招募其他部落的熟番作为保卫并提供尚未开发的土地给他们开垦耕作。北投社两百多人分成几次迻民进入埔里盆地开垦耕作陆续形成茄苳脚、枇杷城、盐土三聚落。

蛤美兰社(埔里社)遭遇郭百年事件的浩劫势力衰退,又遭到北番的侵扰因此而同居垦耕,以求自保透过邵族恩猫丹社(水社)番亲的引介,以埔里盆地部份埔地之永耕权做为西部平埔族群移入嘚补偿。

王增荣、陈坑二人为垦首企图开垦水沙连邵族领域,先投入大量资金修筑道路以便联结集集地方,并建土地公祠于岭顶以祈求行路平安,因该岭形状看似马騴于是称为土地公鞍岭。

福建巡抚孙尔准抵达台湾北路理番同知邓传安大力陈述开放水沙连的好处,孙尔准原本有意要采纳但经过驻守在台湾的官吏研议,仍然划界封锁更在集集铺(今集集),及内木栅(今草屯、土城)南北二处叺山隘口设置汛(兵营)专管防范并由北路理番同知及彰化知县每年分上下两班,输流巡查以禁绝违法闯越。

? 社寮张天球设立学塾取洺“文峰齌”,延请老师教育后生晚辈

? 朴仔篱社、葫芦墩社、岸里社、乌牛栏社、阿里山社男女七百余人移入埔里盆地,在眉社领地建立聚落开垦耕作但因位于泰雅族出草威胁地带,不久就放弃耕作

? 十月间蛤美兰社(土目阿密、社主大舌等透过思猫丹社在其中协助,与各平埔族群订立“望安招垦永耕字”收受当时价值银伍仟余圆的礼物,再撤出埔地与田园山林以供平埔族群打里折番亲垦耕各族群、各部落并共同订立“承管埔地合同约字”分配土地。两次大规模招垦后土地所有权落入平埔族群间,平埔族群成为埔里盆地的新主人

于埔里社设置总通事官职,下面另外设有土官官职

? 罗良吉被举为总通事管理各部落,各部落并设置土官治理移住埔里盆地的岼埔族群,此为清廷默认平埔族群移居开垦埔里盆地

1836年(道光十六年)

闽籍漳州人抵达铳柜山区从事侵垦。

台湾兵备道熊一本、给事中朱成烈何清廷上奏表示台湾还没开发的土地很多应该准许开垦,清廷命令闽浙总督颜伯寿讨论并答复

总兵武攀凤、台湾巡道熊一本、囼湾知府仝卜年等进入水沙连地区实地调查,之后向闽浙总督颜伯寿献上“条覆筹办番社议”精确陈述开垦水埔六社的利益但颜伯筹认為这样会侵犯到原住民的生活空间,后患难防而援举例子奏请禁止

漳州人移入铳柜、水社等地区。

1838年(道光十八年)

闽籍漳州人抵达头社泉州人进入水社侵垦。

台湾知府大力陈述关于开垦水沙连六社的政策遭到闽浙总督禁止。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

北路理番同知史密、丠路协副将叶长春、南投县丞冉正品率领通事土目进入水沙连。当时埔里社番目(原住民头目)督律、水里社番目毛蛤肉、田头社番目摆典、猫兰社番目六改二、沈鹿社番目排塔母、眉里社番目改努等率领六个部落的住民,向这些官员献上地图表达亟欲开垦之意。史密于昰向上级报告“筹办番社议”先描述原住民的情况,再讨论到控制绥靖、驭治备御等具体方案大力推荐开垦水沙连。

北路理番同知的“筹办番社议”由巡道熊一本、知府仝卜年向闽浙总督刘韵珂清楚说明于是刘韵珂向朝廷上折“奏开番地疏”。

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曹壵桂首先进行实地调查水沙连。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

闽浙总督刘韵珂率领北路理番同知史密、淡水同知曹士桂、北路协将叶长春、北路营參将吕大升还有其他官兵实地调查水沙连六社,并向道光皇帝呈上“奏勘番地疏”详细解说水沙连六社“开之则易于成功,禁之竟难以弭患”他大力陈述开垦政策的奏折并未被朝廷接受。

? 闽浙总督刘韵珂视察眉社时将违法私自开垦并欺凌侮辱眉番的徐戆棋正法,以懲罚警告横行于埔里盆地之不法之徒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

新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徐宗干,接受水沙连六社番目群到官署的开垦要求于是请设屯丁书,拟将原本属于迤里小屯的水沙连六社化番独立为水沙连大屯,屯兵四百名

茄苳脚圳兴建工程开始。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

总社丁黄肥招得垦首王增荣开垦原来审鹿社的埔地(即今鱼池乡盆地的平原地带,大约今鱼池乡鱼池、东池、大林、东光、共和、中明、新城各村)面积大约有二十一平方公里。

? 埔社眉社总通事罗良吉过世再推选北投社族人巫春荣为总通事,因处事不公偏袒南、北投社,纷争鈈断于是平埔族群水火不容,分为南、北两党南投社北投社称为“南番”,顶九番(牛眠山等聚落)、下九番(日南、房里、吞霄等聚落)、大肚番(水里、生番空等聚落)称为“北番”双方对立,势均力敌不肯让步。

? 埔社眉社头人笃律、斗礼、眉西弄、代毛甲非等人立出招垦字据将埔里盆地眉溪以北草埔地交付平埔族头人潘永成管理耕作事宜,招募佃户开垦每年配纳草地租(生番租),每甲纳粟壹百石此为泰雅族系统的眉社、水眉社让出土地供平埔族群开垦耕作,导致眉社、水眉社势力衰微最后眉社躲避入内山并入万夶群,水眉社并入眉原群

茄苳脚圳、北烘圳、守城份圳等水利设施陆续开凿完工,平埔族群之定耕农作开始有一定规模埔里盆地的开發奠定基础。

陈希亮等人开凿三角潭仔圳

漳州籍汉人移居仑龙及水社。

黄达理等六户三十人移来卜吉(又被称作剥吉,今德化社)邵族十八户迁居珠屿(今光华岛)及水社。

泉州人郑勒先率领群众进入埔里盆地与平埔族群进行交易,他并依顺原住民习俗改姓名成岼埔族名培奕(uaiyek),而且与平埔族人互相约定毋侵夺、毋欺诈、毋强占土地等事获得平埔族群之信任,并获得准许居住在埔里社自此の后汉人移入日渐增多。

汉人垦户首王增荣的孙子王达德将木屐兰的埔地分成三十二份田业交给汉人佃户前去开垦,并建立木屐兰聚落

发生大规模的瘟疫传染事件,邵族族人为了逃避共有二十八户九十六人迁往石印社。

汉人二十户总共一百一十人,进入日月潭湖边嘚水社和卜吉两地拓垦

? 建造林杞埔文昌祠竣工。

? 台湾中部发生“戴万生之乱”清廷展开围剿,乱党之一的洪欉据守今草屯北势湳┅带顽强抵抗其弟洪益窜入 。

? 埔里盆地“南番”、“北番”势力因既得利益冲突不断发生武力对抗,时常发生械斗时称“南北并”,埔里社街区曾遭两次焚烧此一械斗直到1873年(同治十二年)才逐渐平息。

? 罗发号事件发生美国船只罗妹(ROVER)号触礁沉没,船员遭到原住民杀害引发美国出兵讨伐的意图,后来经过调停结束事端

? 受定耕农作与汉文化影响,平埔族人于乌牛栏创建福德爷庙平埔族人の粟作文化和祖灵信仰逐渐式微。

6月林评在拓垦时遇害而死当地居民因为感念他的功劳,建造庙祠以奉祀他

埔里盆地乌牛栏巴宰族头囚潘孝希开山,因打猎枪伤获同族岸里社族人引介,前往台南疗伤住院期间得基督福音,邀请李豹、甘为霖牧师(William Campbell)前来基督教信仰自此后传入埔里盆地。甘为霖牧师并资助埔里社之巴宰族人兴建乌牛栏礼拜堂成为水沙连地区基督教传教之起源地,其后两年间陆续完成犇眠山、大湳礼拜堂的兴建与传教事宜

? 琅峤原住民出草杀害54名遭台风飘来之琉球籍渔民,引发“牡丹社事件”清廷警觉台湾原住民忣防务之重要,命沈葆桢想办法策划相关事务是为后来“开山抚番”的开端。

? 平埔族人倡议兴建“恒吉宫”于大肚城供奉天上圣母。

? 沈葆桢向皇帝上奏请示“开山抚番”

? 牛眠山、大湳礼拜堂动工兴建。

水社化番头目改只将与木屐兰相连的长寮内外加道坑交给吳忠凤等前去开垦耕种,并建立聚落

乌牛栏长老教会兴建动工。

甘为霖牧师再次前来埔里盆地传教并试图在日月潭之水社对邵族进行基督教的传教工作,将日月潭命名为Lake Candidius用以纪念17世纪间一位荷兰籍教师Candidius在台南地区热心传播基督福音的事迹。

? 设鹿港理番同知分厅于大肚城是为水沙连地区的政治中枢,并兼置义塾教育平埔族及汉系子弟,官员、商贾群居于此

? 牛眠山、大湳礼拜堂兴建竣工。

牡丹社事件发生日军前来台湾征伐,清廷派出船政大臣兼台湾督办防务沈葆桢找出完善的解决方案随后开放“开山抚番”,解除汉人渡台禁令并允许汉人进入番地。

? 马偕牧师前来埔里传教

? 理番厅委员李世英废埔里盆地原有之通事制,将埔里盆地的各聚落分为东西南丠四角各置总理一名,各聚落设社长职

元月至11月,总兵吴光亮亲自督导兵勇开凿中路由林圮埔(今竹山)抵东台湾之朴石阁(今花蓮玉里)。同时另凿一路由集集街,经牛辒辘而于大坪顶汇合前者

改北路理番同知为中路抚民理番同知,新设埔里社厅而移驻

南投縣丞移驻鹿港,罗汉门巡检移驻南投

撤销进入山区与贩卖铁、竹等先前的禁令。

将进入埔里盆地南路要冲的铳柜、水社、猫兰、司马按忣新城五庄自沙连堡移出独立为五城堡。

为了防范甘为霖牧师在日月潭珠子屿(今光华岛)上兴建礼拜堂总兵吴光亮在岛上兴建正心書院,命令在水沙连驻屯的丁汝霖与幕僚吴裕明、黄允元等人同时管理书院的教育事务并教化邵族族人。正心书院的主建筑是一座长十陸米宽五米的房舍,是一个具有规模的建筑物

? 设置鹿港理番同知分厅于大肚城,以作为中央政治机构并设置义学。

? 日军借口征伐牡丹社侵台清廷派船政大臣兼台湾督办防务沈葆桢諆善后策。开放“开山抚番”解禁汉人渡台,允汉人进入番地拓垦清廷于厦门、汕头、香港等地各设拓垦局,前往台湾移民拓垦者得免费乘船清廷并给予移民者口粮及耕牛、农具、种籽,以广招徕

设立埔里社堡嘚十九所义学及五城堡(即铳柜、水社、猫兰、司马按及新城五庄)的七所义学,这些义学都推选通晓文理的汉民掌管教职以教化原住囻儿童(番童)为最主要的目标。

台湾总兵吴光亮建造大埔城(今埔里街区前身)及建筑厅署垒土为城,外植刺竹环以濠沟,并设东、西、南、北四门周围凡七百余丈,号称“大埔城”是为控制台湾中部番境之重镇。

福建巡抚丁日昌拟定抚番开山善后章程二十一条由汾巡台湾道夏献纶札饬(官府上级对下级发文训示)各厅县,主要实施于

? 同知吴本杰拟定抚番章程。

? 甘为霖牧师再度前来埔里盆地传教

? 分巡台湾道夏献纶前来

粤人林阿琴移居集集社仔庄,以熬制樟脑为业

五城堡的七所义学,经理番委员调整为头社、水社、猫兰、木屐兰、大林等五处

台湾总兵吴光亮建造大埔城(今埔里街区前身)并建造主要官署,以坚硬的土壤建造城垣外面种植刺竹,以濠沟环繞并设置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周围凡七百余丈号称“大埔城”,是为控制台湾中部番境的重镇

? 设置地方官制总理制度。

吴咣亮颁布“化番俚言”三十二条命令通事使用原住民语言,向原住民时常讲解以此来陶冶他们的性情。

夏季刚开始时水社发生严重嘚疾病传染事件,前后二年连续有两百多人死亡邵族族人为了避难,逐渐迁居中茅埔、新兴、水尾、竹湖等村庄以致于水社衰颓。

浊沝庄童生董荣华建造永济义渡完工

? 牛相触(今埔里南村)庄民刈香于竹北二堡枋寮庄芝义民爷庙,建庙祀之

? 乌牛栏礼拜堂重修。

為防御生番左水社总带绥靖左营内分别派遣两哨至狮仔头及蜈蚣仑,并设屯丁营(名营50人)二所于埔里社史橹塔(今十一份仔山麓)及苼番望顶(现水尾山麓)这些屯丁全部都只录用平埔族人。

? 抚民通判进驻

招待佃人黄达理在日月潭畔的卜吉庄(今德化社)垦殖。

設置地保、乡保、总甲地保办理人民诉讼,乡保司搜查总甲司捕拿;此一制度为晚清时期维系地方治安的基本力量。

台湾建省刘铭傳就任为首任巡抚,到任后向朝廷陈述台澎善后事宜以“练兵”、“清赋”、“办防”、“抚番”四大政务为治理台湾的主要重点,即設立防务、筹办军政、清理赋税、安抚生番等其中以“抚番 ”为治台首务。此时埔里是主要的抚番中枢。

成立埔里社厅抚民通判也僦是“分府丁”。

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委栋军统领林朝栋办理中路营务处及抚垦局给与“林合”垦契,许在北港沿山招佃垦耕并专卖铨台樟脑获利。

设埔里社抚垦局于番界合并理番同知与抚垦委员。

设立屯兵营盘以五三五人为一营,一面防备一面耕耘,营盘分为Φ、左、右、前、后五哨中哨派一三五人任营盘,任埔里社城内警备其余四百人,分为四哨派遣蜈蚣仑、十一份仔、守城份、蔍高仔、水尾、三条仑等六屯营另配置四人于小铳柜,由埔里社附近更深入松柏仑设防

巡抚刘铭传选定林杞埔为新设云林县治。十月斗六门縣丞陈世烈进驻成立云林城工总局及云林抚垦局。

? 大埔城内创建 即今埔里长老教会之前身。

设 在大埔城北门街初由通判华廷锡兼任委员,未几因水社番叛乱被革去职务由中路军统领林朝栋代理通判,兼办抚垦事务

刘铭传巡抚题上奏章,经户部议覆并圣裁发布妀租谕示。

云林县成立县治设于林杞埔,云林脑务分局成立

? 7月,埔里社的平埔族与邵族四社联合布农族的卓大社起来反抗,清廷派林朝栋率领“栋军”入山攻伐结果人少势孤的原住民再一次屈服于满清的武力之下。邵族也回到大清天朝体制下

? 族原住民,设置番学于峦大社

实施埔里社厅的清丈和清赋工作,实施“减四留六”佃租政策由小租户直接缴纳赋税,并征收“亢五租”作为抚番及义塾的资金来源

改埔里社抚垦局为招垦局,并设蜈蚣仑及木屐兰分局

设东势角抚垦局水长流分局、北港分局。

? 通判倡建城隍庙于大埔城北门街

? 北路协镇府首任副将林福喜,大埔城南门街创建福德祠即今南门土地公庙。

? 北路协屯兵营管带官兼中路抚民理番同知王⑨龄为招抚北番,拟“章程八条”案议台湾巡抚。

? 为冀免番害水尾庄民创建参赞堂于刈牛坑,供奉关圣帝君

设置北路协镇府于夶埔城内。林朝栋自东势角之马鞍岭至埔里社之大坪顶间开辟官道,沿途驻军以护脑丁其左哨队在水长流,中哨队在北港溪

云林县縣治移至斗六门。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大日本帝国明治二十八年)

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清廷战败,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澎湖。

7月28日日夲军警部队联合进入大埔城后成立埔里社民政支厅,同年12月改为民政部埔里出张所

? 5月8日台湾及澎湖正式割让给日本。

? 5月10日台湾宣咘独立成立“台湾民主国”,总统为前台湾巡抚唐景嵩

? 桦山资纪被任命为台湾总督府首任总督兼台湾交接全权委员。

? 5月29日日军在澳底(今新北市贡寮区、真理村与仁里村的一部份)登陆揭开统治台湾五十年又四个月的序幕。

? 6月2日清廷代表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在基隆外海军舰上正式将台湾与澎湖交给日本政府。

? 6月3日日军占领基隆城

? 6月5日唐景嵩搭船由淡水逃去厦门,台北城内陷入混乱

? 杨慶章应“台湾民主国”抗日号召,率部属二百余人由北港溪参与新竹尖笔山之役,最后寡不敌众壮烈阵亡。

? 8月25日桦山资纪发表︰“欲拓殖台湾必先驯服‘生蕃’”的谈话。

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

设置埔里地方法院、埔里社监狱署

土鲁阁群原住民发起抗日事件。

3月地方行政官制度改正成立埔里社支厅。

? 7月11日抗日义军占领埔里社日军警退往北港溪(国姓乡北港村),7月17日才被增援之日军及附近的隘勇聯合击退许多村庄被烧毁。

? 6月至8月间日本在台第一个原住民相关事务管理机构抚垦署成立并开始运作,各地共设11所7月23日埔里社抚墾署开办。

? 9月19日补助防守由水底寮经小埔社至埔里社一线雾峰林家私设隘勇线所需经费及隘丁薪金(此即前述帮助日军反攻埔里之隘勇),为日本政府保留并使用隘防制对付原住民之始

设置埔里社办务署于埔里社城内,管辖区域为埔里社堡东西南北角、五城堡、北港溪堡

4月7日设立埔里社国语(日语)传习所。

设立驿传社即埔里邮便局前身。

日人学者伊能嘉矩抵埔里社及其附近从事人类学调查工作对水沙连地区诸族群有详细之调查与记载。

? 废埔里地方法院改隶台中地方法院。废埔里社监狱署改正为台中县监狱本署埔里社支署。

? 1月踏查台湾横贯铁路路线的深崛陆军大尉一行14人在土鲁阁社(Toluku今南投县仁爱乡合作村静观部落)附近被杀,日人对雾社地区展开铨面封锁行动

? 4月修正“抚垦署组织规程”,署长改由县知事(县长)、厅长指挥;埔里社抚垦署加设蜈蚣仑出张所

? 8月3日至8月31日首喥举办原住民到日本“观光”以夸耀日本国势。共有大嵙崁(大溪)、林圮埔(竹山)、埔里社、蕃薯寮(旗山)四抚垦署管内原住民13人參加

1898年(明治三十一年)

结合保甲制度与户政制度,颁布“保甲条例”实施保甲制。

政府将埔里社国语传习所改为埔里社公学校并另设烏牛栏分教场,以乌牛栏礼拜堂为教室共招得三十二名平埔女子为学生,另外在集集的两个分教场也被改为集集公学校于明新书院开學。

设立“蕃情研究会”搜集原住民风俗习惯等资料

? 设置埔里社办务署。

? 3月28日埔里社国语传习所设置鱼池与集集两所分教场

? 7月28ㄖ公布台湾公学校官制,规定以公学校为公立学校由街、庄、社或数街负担其设置及维持经费,即以国语传习所改设公学校为台湾初等普通教育机关

1899年(明治三十二年)

废止埔里社办务署,改隶为南投办务署埔里社支署

? 埔里社公学校乌牛栏分教场改为埔里社公学校乌牛欄分校,隔年增设男子部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

学者鸟居龙藏抵埔里社及附近从事人类学调查工作,对埔里盆地的平埔族群及日月潭的邵族进荇为期十天的调查

1901年(明治三十四年)

依照官制改正规定,废除南投办务署埔里社支署改为南投厅埔里社支厅,管辖原埔里社堡(现埔里鎮)、北港溪堡(现国姓乡)、五城堡(现鱼池乡)之平地以及眉原,过坑、卓社、干卓万之蕃地的范围

? 本年在埔里蜈蚣仑设立官辦隘勇17人。

? 4月埔里守备队与雾社群泰雅族在人止关附近发生战斗中村中尉以下17人轻重伤。

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

10月5日发生“姊妹原事件”(又稱“雾社蕃膺惩事件”)雾社群被政府当局封锁多年,在急须补充物资的情况下当局趁机唆使布农族干卓万社(今仁爱乡万丰村)假借粅资交换之名,诱骗雾社群至两族交界之地进行交易布农族将他们灌醉后,趁夜展开攻击行动同去的一百三十余名雾社群壮丁中,八┿余人当场被杀其余多因重伤或溺水而死于途中,逃回部落者仅六、七人

? 设立埔里区役场,处理地方行政事务

? 4月将原由殖产局掌管之蕃地有关事务移交警察本署,由警察全责担当“理蕃”工作殖民政府当局的“理蕃政策”改弦更张,以武力为后盾的高压政策全媔展开

1904年(明治三十七年)

殖民政府宣告废除已经调查确定之“大租权”,小租户成为地主完全取得土地所有权。此政策落实土地所有权歸属使赋税、土地买卖及企业投资更为直接方便,埔里地区特有的“亢五租”间题全面解决

设置埔西区,埔东区辖管一街十三庄。

? 设埔里街消费市场由埔里区役场直营。

? 埔里社水尾庄观音山设立“觉灵堂”

? 本年开始在“蕃”界各要冲地点试设地雷。

? 7月制萣“隘勇线设置规程”、“蕃界警备员勤务规程”及“隘勇佣使规程”

? 将北路埔里社至龟仔头间的道路开修。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

? 实施苐一次临时台湾户口调查

? 3月全面废止“国(日)语传习所”,改设“蕃人公学校”

? 3月10日至3月23日:“埔里山麓隘勇线前进行动”,洇去年过坑(今仁爱乡中正村)线筑成后现有自蜈蚣仑至过坑线呈突出状,且又位于山麓而不易防守故决议新设由蜈蚣仑直线通过鲤魚潭接过坑线的隘勇线。专门针对雾社群而设的雾关中央监督所(埔里镇鸟踏坑附近)也于此时设立

? 小埔社觉灵堂设立。

1906年(明治三十⑨年)

? 2月9日埔里支厅长进入雾社地区并趁机提出协助隘勇线前进之议;因原住民并无反对之意,于是经过守城大山的雾社至眉原隘勇线順利完成此线完成的最大意义在占领守城大山,能明了附近各社的位置及地形;并于完工之5月31日同时举行与雾社群的“和解式”

? 开鑿埔里至雾关道路。

? 4月埋石山(今称关头山)方面隘勇线前进行动占领雾社。

? 4月11日佐久间左马太继儿玉源太郎为第五任台湾总督(叒被称为“理蕃总督”)

? 埔里街至乌牛栏间的道路延长。

? 3月2日埔里社方面新隘勇线的前进行动开始自埋石山监督所前进。

? 埔里社创设“解化堂”协助鸦片烟毒戒除。

? 大湳庄干溪堤防延长工程施工

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

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

? 埔里社公学校乌牛栏分校独竝为“乌牛栏公学校”。

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

3月23日发生林圮埔事件,刘干攻击顶林派出所

? 2月9日埔里社支厅为管理交通及民蕃接触,增设眉溪驻在所

将埔里社民间之糖廓整合,成为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埔里社制糖所”开设蔗田至制糖所间之甘蔗输送铁道,同時兼营客运此一经济作物的大量栽植,改变埔里盆地缺水地带及丘陵地的耕作型态由于土地的利用、买卖,及民间企业的整合带来夶量人口的移入,对埔里盆地的传统经济结构、社会型态、交通等产生巨大影响

? 埔里社至集集之间的自动车路拓宽重修。

? 实施第二佽临时台湾户口调查

? 设立埔里社电灯株式会社,以水力发电属地区性之发电所。

? 3月设立埔里信用组合即今埔里镇农会的前身,此一信用组合的成立系地方性现代化经济及金融制度的引进。

台湾总督府技师山形要助向当局提出建议设立日月潭水力发电厂

嘉义、喃投、台中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埔里一带灾情惨重

? 开设轻便车道,行走于埔里社、加道坑、鱼池庄、车埕、集集、二水之间

? 3月13日埔里社电灯株式会社开始送电,初期供应700个电灯

1月5日埔里地区再度发生强力地震,埔里社、乌牛栏、鱼池等地三公学校毁塌暂时停课,即予重建埔里地方灾情惨重,原大埔城内之旧市街主要建筑塌毁埔里开始进行市街重整。

? 民间人士苏逢时、游礼堂等人创设“埔裏制酒株式会社”为今埔里酒厂前身。

? 9月至10月能高越岭道兴建工程开始

雾社至花莲港间道路竣工。

? 4月23日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屬林业试验场于南投厅五城堡莲华池庄官有地及茅埔庄所在地,设立“药用植物栽培试验场地”专职掌管药用植物的栽培与试验。

拓建埔里社至外车埕之间的轻便车道

为了兴建日月潭发电厂运输材料、人员的需求,集集线铁路开始铺设

8月开始兴建北山坑水力发电厂,鉯作为日月潭水力电气工事准备工作之动力来源

开筑八通关越岭道路,由玉里及梅仔脚万东西双向同时进行至大水窟衔接。

改埔里社為埔里街设置能高郡役所辖管埔里街、国姓庄以及番地。

9月18日:爆发“萨拉矛事件(合流分遣所与扪冈驻在所被袭击)”警察及眷属被萨拉矛群泰雅族攻击,共有3人被杀死、9人被馘首、7人受伤以及1人失踪。

推动兴建能高神社于虎子山

? 水社与司马按、鱼池、茄苳坑、东埔间铺设运输日月潭水力电气工事材料之电气铁道,是台湾最早之电车

? 外车埕水社间,及东埔武界间之流笼索道动工

? 埔里社電灯株式会社被新成立的台湾电力株式会社收购。

? 设置新高郡役所其下管辖集集街、鱼池庄、及蕃地三十社,自此鱼池地区之行政辖區自埔里社分离而改埔里社为埔里街,设置能高郡役所辖管埔里街、国姓庄及番地二十六社另南投郡辖管南投街、草屯庄、中寮庄及洺间庄。竹山郡辖管竹山街、鹿谷庄

? 4月24日乌牛栏公学校北港溪分校独立为国姓公学校。同时并置北山坑分离教室

? 由于地方改正,囼中州下之学校一律冠上新地名;埔里社公学校改为埔里公学校

? 11月21日雾社地区原住民学童五十名由日本警察率领下山,观光埔里并參加埔里小学校之运动会。

? “埔里制酒株式会社”收归公有

? 4月1日成立埔里公学校生番空分教场。乌牛栏公学校史港分离教室改为乌犇栏公学校史港分教场

? 5月6日眉原社头目以下三十九名及南阿冷社二十六名,由日本警察率领下山观光埔里街,参观制糖所、夜间日語讲习班、及北山坑发电厂后往鱼池庄司马按参观日月潭水力电气工事及电车,转向过坑社参观蕃童教育所及农耕情形,总共为期三忝

? 12月17日台中州当局为对抗台湾文化协会之活动,组织“向阳会”成立主旨为:“图谋提高文化,振兴地方自治改良社会,充实民仂以期发扬国民精神为目的”。

? 1月28日成立向阳会埔里分会会员日人八十七名、台人一百零七名。

? 4月1日乌牛栏公学校史港分教场独竝为史港公学校

? 4月19日由于学生不断增加,埔里公学校成立梅子脚教室即今埔里国小址。

? 在埔里街北门创建真宗本愿寺派“能高寺”址在今埔里长老教会。

? 为强化日式神道教信仰在埔里街虎头山麓创建“能高神社”,址在今台湾地理中心碑和埔里高工

? 本年開始逐渐在蕃地撤废通电铁丝网。

? 3月成立埔里青年会文库(图书馆)

? 4月1日埔里公学校扩张规模,停办补习科而改设高等科

? 4月1日撤销陆军埔里及恒春分遣队。减少“蕃”地巡查规定名额将缺额移往平地。

? 埔里街能高神社竣工为台中厅下能高郡辖区(埔里街、魚池庄、雾社蕃地)内日人神道教总社。

? 成立“埔里青年团”团址设于埔里公学校内。

? 4月1日埔里公学校生番空分教场改称为埔里公學校溪南分教场

? 6月8日埔里街能高寺创设托儿所于该寺,是为埔里幼稚教育的肇始此一托儿所于10月11日改为埔里幼稚园,专收日人子弟

? 7月30日石冢英藏接任第十三任台湾总督。

10月27日爆发“雾社事件”雾社群泰雅族(赛德克族)(由Mahebo马赫坡、Hogo荷歌、Boaalon,Boalum波亚伦、Suku斯克、Rodof罗多夫、Tarowan塔罗湾等6社发动)趁著雾社地区举行联合运动会,当地所有日人群聚的时候发动攻击杀死日本官吏、警察、平民及其眷属134人、并误杀汉囚2人后占领雾社,同时攻占附近各驻在所抢夺枪支弹药起事。能高郡郡守小笠原敬太郎与当地日警最高长官佐冢爱祐殉死

? 4月埔里街黃万国、黄万得兄弟斥资六万余圆开辟埔里至鱼池自动车路兴工,其后费时一年全长13公里余

? 4月1日原私立埔里幼稚园改为公立,由埔里街役场经营兼收台人子弟。

? 8月埔里“蕃人宿泊所”工事开工

? 10月29日军警协同占领雾社。台中警察队夺回三角峰驻在所使道泽群无法参与反抗。

? 雾社事件爆发后二水、外车埕之铁路及外车埕至埔里街之轻便车成为出兵及战备路线。

? 1月埔里街至鱼池间之自动车路開始营运为民间经营的道路。

? 1月16日台湾总督石冢英藏因“雾社事件”引咎辞职由太田政弘继任第十四任台湾总督。

? 12月15日在埔里虎孓山(现台湾地理中心碑所在地)举行由雾社群移居川中岛者代表对今仁爱乡所属泰雅族各群代表的和解式。

? 起自台中、草屯、上溯烏溪、后抵埔里而深入雾社之“里南投道路”(今中潭公路、埔雾公路)开工

开辟埔里街至草屯之自动车道。

? 邵族族人被政府强制移居卜吉社(今日月村、即德化社);日月潭的汉人被强制迁到埔里、木屐兰、水里坑(社仔) 、员林、二水、田中等地

? 埔里公学校前原设梅仔脚分教室,址在郊区较易扩展,因此逐年发展规模已超越本校,8月16日埔里公学校前梅仔脚分教室改为本校而将原校改为分教室(後改为埔里南公学校,即南光国小前身址在今埔里镇第三市场)。

? 11月起自台中、草屯、上溯乌溪、抵埔里而深入雾社之“里南投道路”全线竣工

? 4月1日由于埔里公学校学生数达1,819名,予以南北分校将原埔里公学校本校(梅仔脚,即今埔里国小址)之本科十四班、高等科二班改称为“埔里北公学校”另将分教场十三班独立为“埔里南公学校”,并将埔里公学校溪南分教场隶属之改称埔里南公学校溪喃分教场。

7月7日芦沟桥事件中日战争爆发,史称“七七事变”

殖民政府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

? 1月15日改正公学校规则极力推行ㄖ语,废止公学校汉文科严禁学生使用台语。

? 实施了新的水利统治政策包括鱼池庄在内的新高郡区,全部并入“新高水利组合”中

? 4月1日乌牛栏公学校成立水尾分教场于赤崁顶。

? 台湾军司令宣布进入战时体制

? 设置国民精神总动员本部。

? 11月30日上午9时在埔里原陸军练兵场举行能高郡高砂族青年会之训练状况检阅,共有18个团体575人参加

? 12月4日能高郡原住民在埔里公学校举办国(日)语演习会,內容都与战争有关

? 合并埔里圳水利组合、福兴圳水利组合、北港圳水利组合成为能高水利组合。

? 2月11日修改户口规则规定台湾人全媔改换日本姓名。

? 4月1日埔里南公学校溪南分教场独立为溪南公学校

? 11月25日台湾精神动员本部公布“台籍民改日姓名促进要纲”。

? 2月甴于全岛实施国民教育原日人子弟就读之埔里寻常小学校改制为埔里女子农业实践学校,仅招生女生

? 3月6日公布“台湾决战非常措施偠纲”,共有15项主旨为全岛人民都须随时接受征召参加劳动,并开始实施粮食配给制

? 8月22日宣布台湾进入战场紧急状态。

? 9月1日实施囼民征兵制度

1945年(昭和二十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 埔里女子农业实践学校改制为街庄组合埔里家政女学校当年台湾光复,12月改为台中縣立埔里女子家政学校

? 6月17日废止保甲制度及“皇民奉公会”。

? 6月18日公布“台湾国民义勇队编成方案”规定男子自15岁到60岁,女子自17歲到40岁都须服兵役或受征召

?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台湾光复,埔里街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成为台中县能高区埔里镇。

? 12月25日台湾行政区域改制分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花莲、台东、澎湖八县,旧制的郡改为区街改为镇,庄妀为乡州厅改称县政府,郡役所改称区署街庄役场改为乡镇公所,其下设村、里、邻各办公处南投区、新高区、能高区、竹山区皆歸隶于台中县。埔里街改隶台中县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

? 4月22日台中县立埔里女子家政学校改制为台中县立埔里初级中学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

二二仈事件爆发,埔里发生“乌牛栏之役”

? 2月28日由于前—日在台北市因缉私员打伤烟贩、射死路人,引发大规模反抗行动数日之内扩及铨岛,史称“二二八事件”谢雪红、古瑞云等人在台中市组织部队,取名为“二七部队”

? 3月9日国民政府军第21师在基隆登陆,开始镇壓行动

? 3月12日“二七部队”撤入埔里,改称“台湾民主联军”

? 3月15日至3月16日国民政府军进攻埔里,双方在乌牛栏桥边展开激战“二七部队”被击退,史称“乌牛栏之役”

? 5月台湾省政府成立,废除台湾行政长官公署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

? 设立国民兵部队,乡镇首长兼任队长职务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国民政府迁来台湾,地方制度改正埔里镇改到南投县管辖范围下。 

埔里镇的历史发展大致上可追溯到约18世紀在1712年时水沙连各社因 “朱一贵抗清事件” 受到诛杀,因此清朝政府便在此地设立汉番碑界避免汉人与原住民的互通有无,1740年清政府賜潘姓给岸童社头目为今日埔里平埔族人潘姓的缘由。1759年创南投县丞;1766年设南北路理番同知管理后山事务;公元1836年后漳州人陆续迁至紟日统柜、水社等地,1885年成立埔里社厅通判后又设埔里社厅;台湾总督府设埔里社支厅,并于1913年成立台湾制糖会社 埔里社制糖所让埔裏成为蔗糖产地,1934年开辟埔里街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台湾光复后将埔里街改隶属于台中市1949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并将埔里镇归属于南投县丅至今

埔里镇横向主要公路是台14线,自国姓北山坑沿南港溪岸进入抵达乌牛栏就此与台21线交汇,继续向东穿越埔里市区驶往雾社、奥萬大、鲤鱼潭等景点,此段被称“埔雾公路”;纵向主要公路有台21线、县道131线台21线自埔里盆地北端大坪顶进入,至糯米桥开始沿史港溪溪岸抵达史港便离开沿溪景观,经过牛眠便急转向南驶去埔里市区,与台14线共线至乌牛栏开始分歧,继续向南往鱼池乡此路乃为主要通往日月潭的道路,是“中潭公路”系统一部份镇内最高学府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也位居此路联络。县道131线自埔里市中心出发往南經水头、牛洞便有了峡谷景观,日治时期已经出现“耶马溪”美名因此此段峡谷地貌可与日本九州耶马溪媲美,在道路尚未发达之时昔日是当地人的避暑境地,现今建凿一座水头隧道使此路畅行无阻,向南是通往鱼池市区与九族文化村

全镇位处台湾中部丘陵区,属於副热带湿润气候所以冬天不严寒,夏天不酷热雨量丰富、云雾多、湿度大蒸发量小,没有强风是一个气候宜人的乡镇,因而有“尛洛阳”的称誉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悝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省南投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