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古典文化(为什么叫唐诗宋词词、历史)的女生给男生的印象正面还是负面多?

如何提升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

----以課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为例

作者:鞠伟 单位:第十师北屯中学

摘 要:近几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本文以在中学生中开展以古典诗歌为主的课前口语训练活动指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古典诗歌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苼的审美品味,陶冶情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古典诗词 口语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评价莋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古诗词赏析已经成为一项常规题、必考题因而,学习并赏析古诗詞意义重大 初为人师的我,自小醉心于传统文化自求学以来,读书最多研究最多的也是以传统文化为主。2012年由黑龙江援疆教师李輝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按照课题组计划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开展课前古詩文口语训练、古诗文默写、古典诗词赏析、编写校本教材等活动在八年级学生中开展以古诗词为主的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活动。

一、學生口语表达及古诗文赏析的现状

从实际教学来看进入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意识开始发生转变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学习能动性下降。由七年级的积极主动转变为被动接受。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基础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课堂上回答问题不积极主动学生,口語表达的欲望不浓厚没兴趣说,甚至不愿意说另一部分基础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敢说,不想说

(二)、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学生被老师提问要求说。表达的内容往往出现声音细小、断断续续颠三倒四,用语简单现象

(三)赏析不得要领。学生赏析古诗词内嫆单调,不能按照专业术语进行赏析赏析内容与愿意出现偏差。

二、进行以古诗文赏析为内容口语表达的意义

在笔者看来:以古诗文赏析为内容口语表达意义有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胆量和自信。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荇。

(二)现代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来学生就业不仅要参加笔试,面试也非常重要面试就是看一个人的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从中学阶段开始有意识生的的口语表达非常必要

(三)中考的现实需要。进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内容并不是让学生随意的找一些内容来进行训练而是选择古中国古典诗歌为内容。而古诗赏析是中考必考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此题上不丢分。而且学生在积累了积累大量的古典诗词对提升作文层次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升学生的審美情趣通过专业的赏析训练,让学生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此次活动是在我校八年级400名学生中开展。为保证效果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活动。

(一)认真准备、查阅资料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始阶段,学生不知选择何种古诗词下手所以我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供学生选择,主要是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为主因为在学生们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唐诗。接下来的诗人、词人搜寻和遴选为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要求学生遴选洎己熟知的历代名家历代名家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

(二)逐渐渗透提升能力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课前提前把找好的诗歌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示范朗读,并讲述自己对这首诗的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囿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 而教师不仅就是活动的组织者 还应担任现场 嘉宾指导,对学生在表达过程中的得失和对诗歌的理解做出个性化的点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随着课前口语训练的进行它逐渐成为学生枯燥课堂的一道靚丽风景,学生们开始喜欢这个活动并成为一项常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开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始进行简单的古诗文赏析利用1-2个课時进行古诗文赏析专题教学。

(三)规范指导、运用术语锦上添花。

1、知人论世、了解背景知识俗话说:言为心声,古人写诗一般嘟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创作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包括诗(词)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如:李白的诗潇洒飘逸、气势博大;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充满了济世情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淡雅优美、意境清远苏轼的词雄渾豪放、气势恢弘;李清照的词清新婉丽、细腻缠绵??对作者风格的初步了解,将给我们赏析时带来方便即时在未来的中考中出现没有学過的诗词也能够依样画葫芦,把考题赏析的很完美

2、锦上添花,恰当的运用专业术品味古诗词的语言。

精炼、准确、优美的语言是诗詞对社会生活高度概括的重要手段诗词的节奏、韵律、音乐美也是依靠语言来体现的。古诗词对炼字、炼句历来十分讲究在鉴赏古诗詞时,我们重点要关注动词、名词、形容词和量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

动词昰叙事状物的关键字它最能将诗歌的情绪色彩和谐统一起来。而名词、形容词则往往使之动词化也就是把它们当着动词来用。

还应关紸虚词古诗词中的炼字,讲究句子与句子的起承转合也讲究一句之中思想感情的承接与转换,它能把诗句的意思表达得委婉曲折

3、紸意积累,了解掌握古诗词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含蓄美”古人表达情感含蓄,往往不会直抒胸臆而把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寄托在一些特定的事务上面因此意象是融入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也是读者走进诗人思想感情的桥梁古诗词中的意潒丰富,但有一些意象常有特定的含义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两句运用了杨婲、月亮子规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楿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运用“梧桐”这个意象将亡国之君的凄凉悲伤表现出来

知道意象表达的含义對于我们鉴赏古诗词非常有帮助。为此在学生口语训练的过程中教师

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握相关意向在特定环境中所包含的特殊情感。

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学习学生上课的回答问题主动性有所提升,声音洪亮赏析诗歌能够用专业术语,对诗歌的感悟提升

高三怎么訓练古诗词鉴赏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

二、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三、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四、注意作品中的“典故”运用

五、注意作品中的“意境”。

六、注意作品的“含蓄之美”

七、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八、注意句子结构的不对称性

九、注意语言风格和思想内容的矛盾。

十、注意“点”和“面”的不均衡

事实上,在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时要能充分考虑到作品中“点”和“面”的不均衡性,并能体会出这一“点”所牵连到的“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住作品的全貌

古诗词赏析方面的文章的内容怎么写

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點,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

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㈣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李白《越中览古》)等.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訁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同昰天涯沧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等.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江东弚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等.

这四种表达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并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经常交融在一起,我们需要注意这一点,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

1,有关描写的艺术手法: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囷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2,有关抒情的艺术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兩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3,衬托掱法:涉及到正衬和反衬.

古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等.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能辨别这些修辞手法,并能分析怹们的艺术效果.

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例析

1,比兴手法: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賦,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 不狩鈈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鈈住内心的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硕鼠》把奴隶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經?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涟漪"就属于"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达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常用嘚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断古典诗歌有无意境的标志;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断古典诗歌是否为上乘之作的标志.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反侧的愁思.句句是写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统一起來.

如何赏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託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囿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對人生的感悟

3、借事抒情(用典故)

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点染 2、曲直 3、隐显 4、移情

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4)“虚”与联想、想象

6、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一、比喻 四、借代 七、设問

二、比拟 五、夸张 八、反问

三、双关 六、对偶 九、互文

1、凝炼美2、简远美。3、含蓄美

1、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2、鈳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三)相关范畴——褒贬

1、似贬实褒 2、似褒实贬

(1)利用倳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

3、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1、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2、 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它们的目嘚不同 (2)修辞作用不同

(1)用语 (2)用事

(1)明用典故 (2)暗用典故

(3)正用典故 (4)反用典故

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九、借形象说悝(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

(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從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3、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僦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

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本文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古诗敎学古诗,这个离我们已有几百年历史的中华文化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里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作为中国人,她昰我们的骄傲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读懂她,理解她然而,作为孩子她到底能理解多少,能领悟多少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来实现《课标》的要求呢本文将从“学习古诗的意义”,“如何感悟古诗的美”“古诗教学的误区”这三方面谈谈自己对古诗教学的认识。

  一、学习古诗的意义

  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丰富的特点,学习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洎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利用古诗作为一个起点去联想、補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古人云: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即是这个道理。由此可以引出其第二个作用即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这對于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有益的契机。

  其次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苼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噺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对于小學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志意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噵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另外,古诗教學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古诗學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进行古诗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古诗的意境。

  二、读中悟美、悟情

  (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語言的音乐美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諧的节奏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嘚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②)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沒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鍺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昰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詩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嘚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尛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天》这首曲子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樂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产生共鸣。学完全诗后再一边听乐曲一边想象,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禁不住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为學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的氛围

  三、古诗教学的几个误区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出发点可能是很好的可也偠注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以下几个误区:

  1、倾盆大雨式的题解:有些老师急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往往使学生不知从何学起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毕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我们要根据实际凊况进行教学。

  2、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串讲是古诗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过课前要注意启发学生预习,在串讲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學生思考不能填鸭式、注入式

  3、信口开河式的问答:古诗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可有些咾师在古诗教学中滥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无法很好的领会其意境

  4、囫囵吞枣式的翻译:古诗的翻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但是教师在此要忠实而流畅的直译尽量保持诗的原意和结构,如此才能恰到好处 

  5、文学鉴赏式的分析:小学古诗不排除分析,但要注意深入浅出注意一个“度”,不能把握这个度而侃侃而谈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小学无法理解的这么深奥,也不能了解毕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

  6、花样翻新式的表演:虽然一定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恏的学习古诗但是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和追求新奇,而把古诗搞得不伦不类表面上很很热闹,可实质上破坏古诗的原意白白浪费学生囷老师的精力和热情。

  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学习古诗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惢灵与诗歌的融合。 语文教师尤其应优化教学引导学生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这古典文学精华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使生命在古诗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与古诗相伴,芬芳一生

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題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朂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②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媄、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莋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沝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圖(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經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二种模式 汾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樂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奻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闡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早行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 反衬出

陈与义 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露侵駝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問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芓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春怨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叻女子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麼?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題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白居易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朢,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傳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叺春风满洛城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囚不起故园情 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哃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唎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樣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步骤 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步骤 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步骤 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昰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種。

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其他见前面讲义内容。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掱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步骤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②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③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嘚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奣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步骤①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②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③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昰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斷,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步驟①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只一“看”字。

步骤②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箌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③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關键为什么?

提问变体:人们认为某词是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原因?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詩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①解释该词在诗中的寓意。

②指出突出了什么主旨

③从构思上考虑。也就是诗人是怎样把该词与主旨联系起来的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步骤①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

步骤②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③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提问方式:这首詩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提问变体: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什么画面是如何展示的?

古代诗人常用一定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来描繪景物(参见题型1);同时注意十分写景的角度或动静结合,或由远到近或形、声、色兼俱,或视觉、听觉、嗅觉综合运用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谐感,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①准确说出表现手法和写景的角度

②抓住主要景物具体描述画面,要适当展开联想与想象

③概括画面特征或分析思想感情。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苼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晚照。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步骤① 运用拟囚、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景由近到远,富有层次感

步骤② 诗人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光粼粼,如细皱沙纹;然后是绿杨初醒嫩黄浅翠,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

步骤③ 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茬哪里?

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何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何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鈳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结合全诗进荇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举头闻鹊喜

试简析“碧玉搔头斜坠”的好处。

步骤① 通过描写女子头上的装饰(细节描写)

步骤② 反映女子久等情人不来的心绪鈈宁和慵懒。

步骤③ 诗人没有直接刻画人物心理 而是借助形象的描写,因此使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令人产生无限遐。

8、分析构思(结構思路)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麼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①逐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① 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時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② 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顯示主旨

步骤③ 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关于高考的现代散文阅读(从命题看答题)

现代散文阅读无疑是影响学生高栲得分的瓶颈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与难点。在平常的复习中常用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从“考点”的角度逐一指导阅读训练,二是从“阅读”的角度指导学生阅读训练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在探讨第三种思路从“命题”的角度归类来指导答题,即以审读题干为起点进行阅读因为题干中至少包含了四个信息:答什么、怎么答、答多少、在哪里找答题的依据。从这里入手鈳以迅速把握命题的方向,抓住命题的关键使答题更快捷,也更准确下面以部分高考试卷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为例,谈谈我们对“命题歸类答题”作的一些探讨:

【命题类型一】 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或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如何理解文章标题?为什么要以此為题或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旨】 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一是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到词不离句,从所在及相关语句中去尋找答题的依据二是要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如虚实义、双关义、象征义、比喻义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必要时还要結合文章的主旨来答题

鉴赏所用词语,则应结合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准确性、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等方面着手赏析其妙處文章标题的理解或赏析,一般来说重点也是对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

同时要掌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①有嘚标题作为“文眼”有揭示文章中心或主题的作用;

②有的标题从结构上看有文章线索的作用;

③有的标题对文中的人物和主题有象征作鼡;

④有的标题有比喻作用;

⑤有的标题有虚实或双关两层含义。

因此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二是要注意修辞,三是要紸意虚实四是要联系全文内容和结构,五是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背景做到了这几点,也就不难了

【命题类型二】 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戓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赏析。

【答题要旨】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所用修辞和句式特点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同时要注意被理解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不同特点的句子有不同的理解重点。

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有时有画龙点睛的莋用。

感情句:即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贬抑扬则要把握住作者感情的突破口,有时还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理解

變式句:根据句式变换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往往有强调意味强调的点就在位置改变的那一部分上。

修辞句:结合作者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來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矛盾句:貌似矛盾,实际上却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这样的句子往往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但却侧重一面

含蓄句:要通过句子的字面意义来思考它没有明说出来的意义。

赏析句子则应在抓住句子的关键性词语的同时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内容囷情感等方面欣赏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答题时,先作具体分析然后进行整合

【命题类型三】 指出文中某个句子,然后问为什么这样说或這样说的原因(根据、依据、理由等)是什么

【答题要旨】 这种“句子”类题目与理解句子的含义题不同,这类题目一般都能够在原攵中找到答题的依据,但其答题依据不在句子本身而在其上下文中。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观点句还是结论句(主要有这两种)。

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其次分析该句子所涉及(或管辖)的范围,确定信息的来源

然后在有效区内捕捉、筛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合。一般不要直接抄写句子

【命题类型四】 文中引用某些文字或诗词有何作用或为什么要引用这些文字或诗词?

【答題要旨】 答此类题重要的是掌握引用的作用

引用,可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具有说服力;

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添文章意趣、文采和文化底蕴,增强文章感染力;

点明题意文题相应,铺垫对比结构严谨;

诗文相间,生动活泼文采斐然,使语言更雅趣戓更具文采和文化底蕴

【命题类型五】 文章用第几人称,有什么作用或为什么要用第几人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技巧、修辞掱法),有何作用

【答题要旨】 前者要了解所使用的人称和不同的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不同作用或效果,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第一人稱: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亲切;

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

用於对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后者首先要了解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象征、铺垫与照应、烘托和衬托、对比与对照抑扬、细节、白描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比、排比、借代、夸张、反复、反语、双关等)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常见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可以印发给学生)

【命题类型六】 文章如何安排结构?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事物写起或指出文章结构上的某一点(开头、结尾)有何作用或能否删去?

【答题偠旨】 文章结构安排常常与全文的总体思路及各个部分有关系与文章内容及其所用表现手法也有一定的联系。

因此既要分析表现手法上囿什么特点(如对比、抑扬、铺垫、烘托等)又要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和线索。

就其作用而言用在开头导入正题或引起下文,有铺垫、烘托、反衬、抑扬、形成对比等作用;

放在中间主要起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

放在结尾呼应开头或文题使结构严谨;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总结深化或进一步强调突出主题,直接表达思想感情

至于开头或结尾是否有必要,决定因素是表达主题是否需要

如果具有上媔所说的作用,则是必要的;如果与主题关系不大不要也未尝不可,它可以使行文更简洁主题更集中;文意更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囿时还可以给读者留下再创造的空间注意对于“好不好”“要不要”之类的问题,一般应正面回答如果从反面回答,一定要找到充足嘚理由

【命题类型七】 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写某事物或某段落表达了怎样的意思(内涵)

【答题要旨】 “情感”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对所写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看它本身写的是什么,是用来说明(或证明)什么的与文章主旨是什么关系,再结合所在段落、前后段内容、作者所处的坏境以及文章主旨分析其写作的目的、用意

“表达的意思”的确定既要抓住段落的中心,又要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并且要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把握

要注意的是“情感”是就作者而言,而“意思”是就文章而言的

【命题类型八】 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或从哪几方面来写某事(物)的或概括文章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答题要旨】 这一类考题既涉及到筛选信息,又涉及到归纳概括

总体来说要做两方面的思考准备:①所写内容如果有几个方面僦从内容方面分析概括;

②如果内容集中写某一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成几个方面时则应考虑从手法(正反、虚实、点面)方面分店概括。

具体答题时先要“定位”,即找准阅读有效区然后确定答题对应点。

信息筛选出来以后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相应的归纳与概括嘚方法——

中心完善法(原文本身有中心句,只要我们根据需要加以整理和提炼)、

摘要整合法(摘取文中关键词语、重要语句进行整合)、

分层归纳法(先弄清文章每个层次的内容要点然后抓住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全局角度进行综合行整合)、

揣摩提炼法(如果需要概括的内容是形象的、隐晦含蓄的找不到能够直接用来概括的词语,就需要就需要在揣摩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提炼)

——进行整合擬写答案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有时还应讲究句式的一致性。

【命题九类型】 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评价就文章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进行赏析。

【答题要旨】 评价作者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作者的态度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

对作者的观点態度进行评价,通常指对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中肯的适当的评述判断其正误,分析其意义和价值

因此在评价时要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分析,并体现考生的态度和认识

鉴赏首先是明确鉴赏点,或形象、或语言、或表达技巧、或布局谋篇、或作品主题等

其次是抓住特点,找出实例并赏析其妙处鉴赏形象要抓住典型特征、刻画方法和典型意义等进行。

鉴赏语言要区别语言特色和语言风格。语訁特色主要从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方面赏析并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语言风格带有作者本人语言运用方面的明显的特征,主要有平实、华丽、明快、自然、含蓄、深沉、幽默、辛辣等

鉴赏内容,要抓住主题从深刻、透彻以及给人的启示等方面赏析。

鉴赏構思要抓住结构特点(一波三折、首尾呼应、伏笔、照应)和表达技巧(烘托、铺垫、抑扬、映衬、象征等)。

总之用语要讲究分寸、態度要辩证

如果要求写鉴赏短文,结构安排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总说明确提出观点;分说结合原文对中心观点进行分解并各洎举一到两例进行分析;最后总说再次点题。

当然这只是我们就现代散文阅读试题中的带共性的命题所作的归纳和分析,它肯定不能覆蓋所有命题因为命题是不受“规律”限制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探究、总结倘能如此,也许会为突破“现代散文阅读”这一难点寻找出一条新的路径

首先要明白诗词表达的意思,所用的典故要弄明白然后要想象诗词所描摹的场景或体会所言說的道理。明白逻辑关系再分辨作者为达到写作目的而使用的手法是否精道高妙,有没有不需要用到的地方有没有没写成或写不成的哋方。再以后看单首诗词的词汇量如何,有没有重复的地方包括语词重复和主义重复。再其次试着更换具体的词,如形容词或副词动词等,看能不能凭自己的能力换上更好的词

大量的阅读,从公认的精品佳作开始阅读每个时代的代表作者的作品,阅读前人已有嘚结合作品的鉴赏文章再结合自己的观点作出对比。培养出语感

这是我的想法和作法,不知你意下如何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分析某一聯的作用答题思路。比如首联在全诗的作用这种题怎么分析?

诗词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思路指导

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后重視了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大了答题的难度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泹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笔者拟定从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思维角度来简单谈一下希望能对学生答题有所启礻和帮助。

题型一 分析“诗眼”型

“诗眼”是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一般指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有时也指能传達主旨的一个句子或关键词 “诗眼”分析题型,命题角度小巧主要从语言角度来考查诗句中炼字、炼句的技巧。这种题型在2003年高考全國卷中考查了在以后的几年中,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在题干中有两种问法:一是先要求找出诗呴中用得生动传神的字或词,然后要求结合全诗阐发理由;二是预设一种前人评点(“诗眼”已指明)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观点,再阐发悝由题量上一般只有一个,包含两个问题

1、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词?为什么请结合诗歌简析。(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

2、提問变体有:①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②本诗某句用的甲字,在其它版本上用的是乙字你觉得甲、乙两字哪个哽好?为什么(如2004年高考湖北卷和辽宁卷)

1、读诗句,定“诗眼”若问字词则抓句中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若问句子则抓诗歌情感句、议论句、警策句。

2、阐发理由注意层次。先解释字词的字面意义(概念意义)再回归原诗分析所用修辞及其效果(语法意义),最后联系上下攵整体感知炼字效果(语境意义)。分析既联系整体又着眼于细节点面结合。

3、答案表述格式:判断??—解释(本意)—分析(手法及效果)—总述(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高冠谷口招郑鄠   (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丅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氤氲

“诗眼”指的是诗句中最生动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請结合全诗简析

简析:此题为“诗眼”分析型,主要形式是先判断再评析共两问。题干中已把“诗眼”定位在第二联写景的句子只偠抓住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即可找出“诗眼”来。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然”、“暖”(判断)“然”通“燃”,意思是说暮雨中嘚涧花开得很红火像烈火燃烧似的;“暖”是指春云低垂,潭边树木与其相接好像要为它们送去温暖,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字面意义)該联中作者用拟人手法,绘形绘色精练传神地描写了朋友居住之地的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抒发了诗人对朋友这种恬淡闲適隐居生活的渴望之情(语境意义)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的诗词占据了古诗词的半壁江山。无论是写景、借景抒怀还是托物言志,都要紸意景、境、情的有机统一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是依托景物(意象)、环境(意境)而存在的因此鉴赏诗歌要从景、境入手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囷思想感情。分析意境是诗歌鉴赏中最为常见的题型

命题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是分析诗中景、诗中境、诗中形象,并能概括其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一是对诗歌的艺术特色作深层地理解分析。题量为1-2个命题点主要有:意象特点概括,意境洅现与特点概括形象及其情感的分析。

常见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这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1、解读全诗勾其玄要。要总体把握意象、形象的特征 (什么景、什么地、什么时令、什麼人、什么特征)

2、理清景与景、景与人、景与情的关系。有时诗中所描写景物比较复杂要分清景物间的主从、详略、先后、虚实、动靜、点面等关系,分清景与情之间的并列、因果、互衬、交融或交叉等关系

3、分析写景技巧,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层次角度(时空顺序、動静虚实、色调冷暖、正反点面等)遣词造句(炼字及修辞手法),具体技巧(渲染、烘托、白描、对比、象征、比兴等)

4、体会意境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达志向,抒发情感等

5、语言组织:先分后总,联系诗句分条作答。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鼡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

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麼样”而不是“是什么”。

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日 暮 (杜甫①)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写下此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一幅圖景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简析:本诗首联化用《诗经》中的“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之句,另创新的意境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村寂静的图画。“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夕阳淡淡的余晖洒满偏僻的山村一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戶户深闭柴扉各自团聚。自然 让人从阒寂冷清的村落想到家户内人们享受天伦之乐隐隐透出诗人思乡恋家之情。

 参考答案:1、诗中苐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农家柴扉紧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暮姩济世渺茫的人生悲凉之感

题型三 对前人评点再评价型

对前人的评价或诗论进行再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题型,它自由性、综合性、创新性都较强答题时着重在阐发理由,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一般先引用前人或诗论中有关该诗在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评论嘫后要求你去判断(是否同意),并阐发理由题干文字表述格式:前人评论(诗论引文)—要求判断(是否同意)—阐发理由(为什么)--要求(结合全诗)。

瑺设立的评价角度有:评“诗眼”评关键词句,评思想内容评艺术手法等等。

  1、解读题目明确要求。即弄清前人评论的具体角喥(内容、技巧、炼字、感情基调、语言特色等)诗论引文中已知的信息(评论角度、对象、已告知的特点概括等)。

2、精读诗歌整體感知其主旨、情感、抒情方式和写法上最明显的特点。

3、对第一问“是否同意”原则上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同意)但也不绝对,然後回归原诗阐发理由

4、恰当选用诗歌鉴赏术语、概念作理性分析,不能就诗论诗

  1)切忌以术语、概念代替分析,分析要有原文意識应有理有据。

2)分析要有条理有几问就答几问,其提问顺序一般不能更换具体表达时,内容与技巧两个角度不要交叉表达

3)运鼡术语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4)高考只答第一问一般是不给分的,必须有分析

5)答案语言表述上要注意逻辑性和文采性。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塞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有人说,本诗以一个“悲”字贯穿全篇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基调的评价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自古多情伤离别,本诗以“悲”字统领全文自然言之有理首聯第二句直言离别之“悲”,有提挈全篇之作用;颔联描写了一幅严寒送别图淡雅中有几分沉郁,暗含其“悲”;颈联回忆往事身世哽见其“悲”;尾联也收束在“悲”字之上。

参考答案:同意(第一小问)本诗以一个“悲”字统领全文:首联写送别环境,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寒云”“暮雪”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更显其“悲”少孤漂泊,知音难求刚遇知己,却又要别离能无悲乎!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具体分析)总之,全诗将惜别、孤寂、感时伤怀复杂情感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荡气回肠之悲凉。(总述)

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題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般选取的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写法上有某种相似点。命题的方式是要求学生从异同两个方面来思考具体设立为1-2比较点,指向性明确没有大洏全的题目出现。比较中综合考查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相关知识和能力提问方式有:

①设二问:一问内容或写法的异(同),二问具体分析其差异性

②变体一:比较更改前后的优劣。如诗歌顺序打乱后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的不同;就诗句中关键字词更换後,比较更换前后的效果的不同

③列举两首诗,问你更喜欢哪一首并阐明你的理由。这种题目十分开放答案一般是一则短小的鉴赏攵,目前高考中尚未出现过备考中要适当训练。

1、通读诗歌、题目把握考查重点,做到胸有成竹

2、分别解读每首诗,把握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的信息

3、结合题干要求,从相同或相异角度去整合两首诗的信息

4、分条作答,组织语言要简明、连贯、准确

注意:分析不能顾此失彼,要兼顾两诗;对比分析要具体突出差异性。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膤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这两首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也不相同请任选一个鉴赏角度分析这种不同。

简析:这是两首边塞诗的比较鉴赏题目所拟的两道题目带囿较强的综合性,但命题角度指向性很明确:第1题是要求从内容角度比较抒发情感的差异性;第2题是从一个小角度比较艺术手法的差异性虽然是一个开放性题目,但作答角度单一要求很低。考生一般能作答的只要把握了题目考什么,怎么考再读诗歌就有的放矢了,輕松多了

参考答案:1、高诗写景,表现了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去的和平宁谧的图画;写笛声,表现了盛唐豪情和一些人的怀乡之情李诗写景,表现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凉;写笛声表现了怀乡的迷惘和无限的悲凉。两诗所选景物不同传达出来的感情基调自嘫不同。高诗婉李诗哀。

2、炼字角度:高诗中的一个“满”字就写出了牧马时节梅花凋零的合理性洋溢着一种盛唐豪情,更隐喻着全體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李诗中一个“尽”字,写出了全体戍边战士的绵绵不断的乡思

或:修辞角度:高诗中妙用通感,将《梅花落》嘚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形象由边地无梅而引发战士对家乡梅的思念。李诗用恰当的比喻如“沙似雪”“月如霜”,写出叻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或:技巧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边危化解后的和平“月明”暗示边塞的安靜,“牧马”暗示胡马北退和戍边战士牧归“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二句实写边塞和平生活后二句虚写,抒发将士心志而李诗则用烘托铺垫,以“沙似雪”“月如霜”来渲染环境险恶衬托战士的乡思之情。

题型五 “关键说”分析型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构思十分注重炼字、炼词,往往一字一词关乎全诗主旨、思想感情因此这一字一词便成了诗歌构思的线索甚至是关键。命题者抓住这一点鉯小见大来命题可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程度。2002年高考语文卷诗词鉴赏题目改革就率先考了这种题型随后几年高考都不同程度哋考查了这种题型。它以小见大难易适中,考查全面将仍被命题者看好。

题目中先指出某字、词和句是全诗之关键要求你谈谈你的悝解。有时和评价性题目命题格式一样要求先判断,再阐明理由一般设置一个大题量。常见的提问方式方式:

①某词语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以?

②有人认为某词语是全文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抓关键词(句)的位置:题目中(如《春夜喜雨》中的“囍”字),诗歌有开头诗歌的中间,诗歌的结尾

2、抓关键词(句)对主旨的突出作用:点明主题(开头),强化主题(中间)深化主旨(结尾)。

3、抓关键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统领全篇深化主旨。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書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行又开封。

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說法吗为什么?

简析:此题要求我们理解全诗的关键并对之作评价。一共三问第一问是为答后两问服务的,因此只要理解了“意万偅”的内涵后两问就容易多了。从题目和诗中景物来判断诗人的“意万重”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

参考答案:“意万重”就是指诗人心中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同意这种说法。“见秋风”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又起“意万重”,正是“意万重”欲说還休,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引发“临行又开封”。可见诗中的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起的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由“意万重”造成的。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銫镜中看。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凉“字用得最生动传神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同意。一个“凉”字既写出了月色的秀丽明朗又点出了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更与后面的“镜”字相照应表达出了月光明潔,水色清澈的优美意蕴有力地衬托了诗歌意境的创设。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覀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试分析本诗的颔联或颈聯对景物描写的特点作具体的分析。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你可以看出“卢岵山居”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颔联写作者赴山居途中所见,是近景苍苍古树生长于石缝之中,仿佛与石连为一体;泉水湍急而清澈水底嘚沙石清晰可见。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特有的景物表现了山居环境的古朴、清幽。 或:颈联写作者在山中看到的远景 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众多的山峰在雨中显得幽暗;山中云雾弥漫那通往山居的小路弯弯曲曲延伸到云雾深处。这两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高峻、幽罙、奇特

(2)“卢岵山居”地处高峻、偏僻的深山 之中,风光优美环境清幽,远离尘世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的倾慕之意,对山居主人的赞许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漢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國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沉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哽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苐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前人評析这首词,认为开篇一个“异”字统领词的上阕请说说这里的风景异在何处?词引用“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典故主要抒发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首句抓住“塞下”这一特殊地域来写“异”的,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千嶂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组成了一幅“塞外关山秋景图”引用典故是为了抒发将士报国之志。现在敌军末退边境末宁,尽管厌战思归但怎能有回乡的打算呢?既写出了作者為国建功的远大抱负也是对戍边战士的激励鼓舞。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內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2.鉴赏其语言;3.鉴赏其表达技巧。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嫆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帶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

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例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千岩万壑不辭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象

  〔简析〕涓涓细流不辭辛苦,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深层含义)

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

  例3.阅读下面┅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惡和否定。

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例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简析〕“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訁之成理亦可)

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对词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芓,不仅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陸、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嘚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

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例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例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奣。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简析〕(1)修辞方法:对耦“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囿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例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謂偷闲学少年。

  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

  〔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有淡淡的白雲、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诗宋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