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是为何没有把火药技术和火药武器研制和运用方面大力改进和创新?

学术界已经确证火药是在中国發明的,蒙古人首次接触火药是在攻打金朝时

在《武经总要》于1044年成书时,火药武器已经投入使用了

早在10世纪时,火药武器(炸弹的┅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投入使用了因为火药本身发明于?9?世纪。

在宋代火药的制造方法一直是一个严防死守的秘密,但到12卋纪像火枪(最初是一根发射火焰的竹筒,后来被绑在长矛上)这样的火药武器在宋朝的武器库中便已十分常见了

12世纪时出现了火箭,但是由于准确度很差而效果有限不论是燃烧型还是爆炸型的火药,都是威慑性的武器而蒙古人找到了发挥火药优势的方法。

尽管火藥的传播与蒙古的崛起和蒙古治世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我们并不清楚蒙古人自身是否对传播火药做出了贡献。有些历史学家宣称蒙古人使鼡了火药武器即抛石机所抛掷的炸弹,用于中东战场(可能也用于东欧战场)不幸的是,没有确切的文献或考古证据能够证实这一点鉴于蒙古人几乎没有遇到过他们不喜欢的武器,我们可以肯定如果他们找到了安全运输火药的方法,便会将火药带到他们在中国以外嘚武器库中

不过这仍然只是推测。杰克威泽弗德提到了蒙古人使用火药认为火药的使用十分普遍,但他没有给出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依克提达尔罕(Iqtidar Khan)深信蒙古人在西征时使用过火药武器,并引用了波斯文史料中的数条记载但他也承认,这些记载中的武器既可以翻譯为火药武器也可以翻译为一种更为传统的武器,比如燃油依克提达尔罕还指出,火药传入印度是蒙古人的功劳因为德里苏丹国在1290姩已经使用火药了。这个观点似是而非因为有证据表明,中亚在13世纪下半叶已经使用火药了至少是用作烟花。

许多推测都来自这一事實即13世纪50年代旭烈兀征伐中东时有1000名中国技师随军。但这并不能充分证明蒙古人在攻打阿剌木忒或者巴格达时使用了火药弹。

在中国鉯外(甚至在中国)需要火药武器吗在中国,火药武器是现成的但它们有效吗?也许吧不过,它们并没能阻挡蒙古人征服汉地的脚步在对付土筑堡垒方面,霹雳弹当然比牵引式抛石机发射的石头更有效

正如前文所述,配重式抛石机在中国出现以后此前坚不可摧嘚城市都陷落了——而这种情况在拥有火药武器的条件下也没有发生。在中国以外配重式抛石机取代了牵引式抛石机,可以发射更重的炮弹更为迅速地摧毁城墙。合列卜的防御工事在抛石机集中投弹?5?天后便被破坏了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蒙古征服东亚的战争中鈳燃性火器也发挥了作用。而蒙古人一到中东就获得了燃油他们控制了木干平原,距离油田很近那里自古代以来便有石油涌出地面。當然可燃性火器是易于制造的,但燃油是除“希腊火”之外最有效的武器而后者的制法在几个世纪前便已失传。综上所述古人未必需要火药武器来攻打防御工事。他们就地取材制造炮弹和攻城器械,即使将邻近地区的石头全部移走也并未导致他们无材可用。

众所周知蒙古帝国是火药知识的首要传播者,或者是通过在战争中使用而直接传播或者只是因为大多数重要贸易路线都从帝国疆域中穿過。欧洲不太可能直接从蒙古人那里获得关于火药的知识但我们知道,欧洲直到蒙古入侵之后才出现火药很可能是穿行蒙古帝国的商囚们,也许甚至就是马可波罗一家将火药的制法带回了欧洲。当然这最终让欧洲在1500年以后成为世界的主宰。

1266年罗杰·培根(Roger Bacon,1220—1292)茬《大著作》一书中记载了一种火药的制法

众所周知,培根与曾到蒙古旅行的方济各会士鲁布鲁克相识尽管《鲁布鲁克东行纪》中并未提及火药,但他是否有可能发现了这一“秘密”或者他的同伴中有人将火药带回了欧洲呢?我们不禁推测柏朗嘉宾是一名间谍,因為他的使命中含有间谍成分他应该被解雇,因为他没有将火药写进报告中而他的工作包括提出如何与蒙古人作战的建议,他显然愿意莋任何事来遏止蒙古的威胁只要他有火药的制法,他一定会毫不犹疑地交给某个能用到它的人而这个人不太可能是方济各会士培根。叧一方面鲁布鲁克去蒙古主要是为了传教。也许他在一个领域失败了而在另一个领域却成功了。

无论如何火药武器在一些地区逐渐普及,但是与草原地带接壤的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在与草原游牧民族接壤的国家,火药武器的发展较为落后直到它们的首要军事目標转向定居国家以后,火器技术才有了进步

《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

梅天穆(Timothy May),美国北乔治亚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蒙古帝国史及军事史的世界级权威学者,除了《蒙古战争艺术》《蒙古的文化与习俗》等声名显赫的研究专著外《世界历史上的蒙古征服》亦可謂近年来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的重量级新作。

作者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后浪天猫旗舰店,提前过双11

全店85折每200减100,无上限!

}

明帝国曾经拥有的火炮技术到了滿清时期已成为可悲的衰落

文明人对付野蛮人就得用火器不过明朝的火器还不够成熟,蛮族冲锋是用死兵战术火器齐射后死兵倒下了,后面还有轻骑在阵前500米只有一分钟不到的时间进行射击,就算有轮换射击也不能保证不短兵相接那时候单单只凭借火器——枪械(銃)或短炮(佛郎机),是不能达到完全压制骑兵的作用西方对于这个问题只有等到机枪出现以后才完全解决,拿破仑时代轻骑兵也是偅要的机动力量

而当时明朝解决这个问题是用“车阵”,用百辆战车组成车阵每辆战车配多门火炮,轮番射击而不是仅用铳来射击,而明朝的火炮填充速度是当时最快的因为是后填装而且定量,十分方便加上霰弹和开花弹,蛮族这种原始的进攻十分吃力一个多兵种协同的炮兵阵地若训练有素,指挥得当正面很不容易被攻克,但是容易被迂回所以要有车阵配合,围成圆形阵地就难于攻破了

鉯上战术是俞大猷创造炮车后的成果,他设计制造的炮车上有大型佛郎机一门小型佛郎机两门,他曾指挥百辆炮车步骑3500人,在安银堡夶败数万鞑靼骑兵京营从此有兵车的配置。

“当战时车环于外,马步援兵贯之于内而营外复连以拒马,枪锋刃向外不必挑濠而濠の险在我,不用依城而城之势在营况以火器更番举放,杀手三叠出追则步骑递用,而出奇无穷且战且前,而虏自不支矣”

事后俞夶猷写信向他的挚友戚继光报告:"近日兵车三千,当虏数万大挫其锋。边方之人谓百十年来无有堂堂正正若此一胜。"

可见车阵破骑兵確实卓有成效这种战法的形成主要还是归功于明朝吸收了佛郎机的技术以后,进行了创新和改造明朝主要装备的火器——佛郎机是一種后填装的火炮,因为运用的是金属外壳的后膛(有点象老式的开水瓶有手提把手),射击的时候临时安装在火炮的后端发射一次后換一个后膛。因为是定量装药所以不会炸膛,而蛮族用的铁炮才容易炸膛因为装药不定量。

明朝是对佛郎机大炮十分重视的进口的尐,多为仿制且仿制的火炮各种规格齐全,从千余斤的多用途重型(要塞、野战、战舰)火炮“无敌大将军”到百余斤的大“佛郎机”再到几十斤的“小佛郎机”,可驮在马上点放完全是一种古代的自行火炮,连士卒手中都有几斤重“万胜佛郎机铳”(配九个子铳)而骑兵配备这种子铳更是显现出威力,其精锐的骑兵每人配备六个以上的子铳冲锋的时候火器轮番齐射,简直就是战场上的轻装甲师

明长城出土的各型佛郎机数量很大,是军队火器的主力明朝军队.佛郎机型火炮口径小,以发射霰弹为主射速快,近距离杀伤力极大杀伤面积广,是守城的利器其中“无敌大将军”炮可“每个子炮内有500铅弹,散布可达20余丈”而开花弹则由红夷炮来发射,后金头子奴儿哈赤就是死于这种武器

佛郎机相当于一种短炮,而红夷炮是一种长炮《明史》中记载:“其后(指输入佛郎机炮以后),大西洋船至复得巨炮,曰红夷长二丈余,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数十里”这种火炮显然是一种射程比较远的长身火炮,即长炮“长二丈余”(6.6米),“重者至三千斤”(1.5吨)不过“能洞裂石城”非常值得推敲,因为用1815年以后英国海军的24磅炮来做比较24磅炮在100米距离上发射实心炮弹也仅能穿透5英尺厚的橡木,这点穿甲能力和“能洞裂石城”的“比喻”完全是两个概念当然无论哪一种炮轰击城墙吔能打个洞、弹丸钻入城墙也能弄个裂缝出来。

红夷炮作为一种射程远的长炮其炮管的后座多为固定,而且是前部填装火药和炮弹开炮时需要先从炮口放进火药包和固着物,接着用推杆把火药包和固着物推到炮管底部然后才放入炮弹,并将其与火药包紧密相连一切僦绪以后,从炮管后部上方的一个小孔把火药包刺破然后把引线插入火药包,瞄准之后点燃火药的爆炸力把炮弹发射出去,此后开第②炮的时候需要用水浇灭炮膛低部的火星,用干布擦干再重复装药填弹的过程,射击速度非常慢若去对付骑兵冲锋,估计放一炮以後人家就已经到跟前了

而佛郎机比红夷炮射速快多了,一般配三个后膛前三炮若训练有素应在20秒以内发射完毕,有霰弹、开花弹杀傷力很大,若是一大两小的配合更难攻破,射速奇快当年郑成功用佛郎机攻打荷兰人的热兰遮城,2500发炮弹的火力集中射击打得拥有长炮(红夷炮)的荷兰人立马举白旗投降以这样的火力对付只能用“死兵冲锋”的蛮族,那简直是屠杀所以后金头子奴儿哈赤就死在了寧远,跟着他一起报销的还有1.7万蛮族

但是佛郎机也有缺点,那就是后膛和炮管之间的缝隙有公差难于克服故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鈈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所以引进了红夷炮以后,明军的火炮体系就比较成熟了

陆战中防守运用火器已经是司空见惯,而在明朝火器嘚运用中进攻也是一大用处,“遵永大捷”中明朝配备了三眼流枪和五眼流枪,以及“马上佛郎机”的精锐骑兵在野战中仅以数千の众就大败皇太极数万精锐骑兵,从宁远驰援北京的辽东铁骑只有9千人因为携带重装备(炮车)而滞后了5千人,赶到北京城下的先期仅囿4千人几万蛮族精锐骑兵为什么打到黄昏都没有吃掉人家?人家后续部队赶到火炮齐射,把几万蛮族打得落花流水此战也是火器野戰胜蛮力的例证之一。

万历年间发生在朝鲜碧蹄馆的遭遇战就很说明问题,2000人的辽东铁骑轻易就消灭了与其遭遇的2000多同样从事前哨侦察嘚日本精锐尖兵之后被丰臣秀吉手下最精锐的小西行长第一军35000人围攻,明军防御时则又体现出了车阵的威力当时血战一天阵地仍然很鞏固,李如松亲自带领近卫1000余人和最近的一支1000余人的军队来驰援,日军望风而退整个战役日本军队损兵达7000人。

这些都是当年俞大猷创慥炮车成果的延续——百辆炮车步骑3500人,在安银堡大败数万鞑靼骑兵可以看出,当时火器胜蛮力已经初见成效赵士祯在《神器谱舫虜车锐议》中写道:“一经用车用锐,虏人不得恃其勇敢虏马不得态其驰聘,弓矢无所施其劲疾刀甲无所用其坚利,是虏人长技尽为我所掩我则因而出中国之长技以制之”。

后来明朝军队之所以在对付后金骑兵的时候有困难,不是因为没有办法对付而是因为大多数軍队战术和装备结合差,是训练和指挥的问题

明朝在火器上颇有优势,而蛮族在冷兵器上有过人的本领要不怎么叫蛮族?

由于明朝军隊缺乏训练别说多兵种配合形成战阵,就连手中的火器都很难发挥出效力有时反而成为累赘,牺牲了机动性多又放弃了刀剑和弓马訓练的明军,在“生死500米”的距离上经常是“火器齐射”甚至没有体现出远在永历年间的布阵原则:“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前锋要疏,后队要密锋疏则达,阵密则固”战斗开始后,“首以铳摧其锋继以骑冲其坚”。这一作战原则是朱棣鉴于永乐八年(1410)率军親征漠北大败阿鲁台一战后总结的经验。

缺乏训练和指挥不佳的军队往往由于没有多兵种的紧密配合和保护,没有体现出战术战法结果才会往往败给速度见长的后金骑兵。但后金骑兵一遇上训练有素的明朝军队立刻就上演八国联军对其屠杀的一幕,后金几度攻宁远未果都是一样的下场在“遵永大捷”时在北京城下也享受了同样的待遇,可惜明朝军队这种精锐并不多有的还被汉奸用来帮助蛮族……

洏更可恨的是,不少汉奸叛逃到蛮族一边携带了明朝的火炮技术和大量新式火炮,孔、耿二人就是因为带过去了火炮技术而后被封异姓迋火炮技术的流失更是加剧了阵前500米的问题,因为步兵火器以及车阵火力密集射击必然要密集队型一旦对方有了比枪械和短炮(佛郎機)射程距离远的长炮(红夷炮),密集队型反而吃亏而且明朝军队由于火炮配备多,所以机动能力差尤其在遇到突袭的时候破袭能仂不足,这就给骑射见长的蛮族有机可乘

另外,明朝末期那场从万历年间一直持续到崇祯末年的长达70余年的旱灾以及旱灾引发的北方忣京畿地区的严重瘟疫也是影响明朝军队战斗力和明朝国力的重要原因,否则李自成不会那么容易就进了北京城这种天灾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在明朝末期陆战中佛郎机(短炮)比红夷炮(长炮)射速快,但射程不够是一种近防武器,但海战的时候作为短炮的佛郎机其实比红夷炮更有优势。对比一下1637年英国建成的“海上君王”号战舰和同时期郑成功的三桅炮船我们会发现,短炮其实是一种非常鈈错的火炮

郑成功“三桅炮船”属于大型福船其“树三桅,主桅高4丈船长20丈,舱五层船面设楼高如城,可容300人”并配红夷炮8门,芉斤佛郎机40门

英国的“海上君王”号是1636年1月开始设计,1月16日在伍利奇船厂建造1637年10月下水,主设计师佩特本想该舰只需装备90门大炮但查理一世却硬要把炮数增加到104门(共重153吨),使之成为当时最大的战舰重1683吨,在低甲板及主甲板上架30门炮在上甲板上架26门炮。在首楼仩有12门炮半甲板上有14个炮门,还有10门船首炮及若干尾炮……

不算这个若干尾炮一共才92门炮若都是1.5吨的12磅炮,也得138吨剩下那个若干尾炮可能是6磅炮,因为英国海军的24磅炮为2吨32磅炮为2.5吨,剩下12门炮只有15吨的重量连12磅炮都不如。

郑成功三桅炮船的“千斤佛郎机”是一种偅炮郑成功曾根据在泉洲获得了一门明朝嘉靖年间(1521年—1567年)制造的“发熕”仿制了许多重炮,其“重千斤弹重二十四斤,远至四五裏”从重量来看是“千斤佛郎机”无疑,英国火炮都是以弹丸的磅数来划分的因为这是炮战中威力的显现,而郑成功的“千斤佛郎机”弹丸重24斤0.9072斤=1磅,24斤=26.45磅可见郑成功的这种火炮比英国的24磅炮还要厉害。

而英国海军的24磅炮在100米距离上发射实心炮弹也能穿透5英尺厚的橡木若仅有若干12磅炮的“海上君王”号,怎么和拥有40门26磅炮的船只对抗再说还有8门红夷炮~!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重量在2吨以仩和32磅炮差不多,比“千斤佛郎机”还要强“海上君王”号只有12磅炮怎么打?又怎么应付

英军军规严格规定,不能远于400码开炮(365.76米)所以两舰对决的时候是近战,别想躲便宜12磅炮对26磅炮,100米外人家能打穿5英尺橡木你行吗?你若行人家就在150米外用8门红夷炮轰你……

不仅如此,明朝后期的海战战术战法也极为先进郑成功获得“龙熕炮”后专门设计了一种炮船安置此炮,这种炮船后被称为“龙熕船”在这种船上,前后各安置一门龙熕炮海战时运用郑氏水师独步海疆的“五五制”战舰队形和指挥系统,即利用“五点梅花阵法”將对方“线形队列”分成几段形成局部围攻以后,用轻巧的快船架设重炮进行艉射(Raking Fire)此战法比英国海军称霸全球的“纳尔逊战法”(Nelson touch)早出现了一百多年……

可等到了1793年,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此时距离郑和宝船出海已近400年(1405年-1433年),距离万历年间明军500艘舰艇歼灭日本海军450艘战船于露梁海战195年距离明朝水师五度击败荷兰海上马车夫确立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154年,中国航海已经衰落到被人看不起并加以耻笑的地步了……

当时英国使团“惊奇的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他们甴此得出的判断是“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马嘎尔尼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中国人首次看见欧洲的船只,至今已经有250年了他们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过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的沿用他们无知祖先的笨拙方法,由于世界仩没有一个国家能比中国更需要航海技术因而中国人这种惰性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以上引自《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佩雷菲特

通过英国使臣的叙述可见明帝国曾经作为海上军事和贸易强国的辉煌与荣耀已经被这群野蛮、愚昧的满清鞑虏糟蹋成什么样子了~!而鈳叹的是那时候英国海军称霸全球的“纳尔逊战法”(Nelson touch)还没有出现……

若中华文明未遭受蛮族的入侵,凭借成熟的海战战术、强大的贸噫能力(西方评价中国为一个银泵)、雄厚的工业基础(铁产量已是万吨之国)、地理知识丰富(《舆地山海全图》、《舆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缠度图》以及利玛窦在中国所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西学研究深入(明末是翻译西方著作的高潮共有七千种西方图书进入中国),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华文明将极有可能率先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说到这里有些偏题其实即便资本主义发展不理想,泹火器的发展到明朝达到鼎盛时期明末的兵书如《兵录》、《神器谱》、《武备志》、《西法神机》、《火攻挚要》、《筹海图编》、《军器图说》、《火龙神器阵法》等更是详细地记录了明军装备火器的制法、图谱以及火器部队的编制和战法,蛮族统治者在初期也饱尝這种先进武器的好处不仅在中原及南方地区先进的火器是清军的利器,在对新疆这些一样具备骑射优势又有火枪的对手之征讨中一样昰因为有了先进的火炮而让清军有了优势,获得了胜利击噶尔丹一役,即是用火炮摧毁了噶尔丹的骆驼阵可为什么后来就衰落得到了無知的程度呢?说到底还是蛮族统治者因为害怕火器的厉害一味对火器技术进行保密,生产进行压制并限制军队使用,对火器发展不思进取导致了大倒退。

满清时期倒退的不仅仅是科技文化,还有军事科技首先造炮技术出现了惊人的倒退,且不说明朝火炮如何“嘉庆四年(1799)曾改造一百六十门明朝的“神机炮”,并改名为“得胜炮”惟经试放后发现其射程竟然还不如旧炮。”(《黄一农:红夷大炮与明清战争》) 若说明朝火炮“不行”那满清岂不是连明朝都不如了?

清朝对红夷大炮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技术革新只是一味加大重量,以求增加射程火炮的制造工艺远远落后于西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虎门要塞的大炮重八千斤,射程却不及英舰舰炮第二次鸦爿战争后,江阴要塞竟然装备了万斤铁炮“耀威大将军”这些炮看似威武,实际上射程还不如明朝进口的那些红夷大炮另外,加之开婲弹的失传造成与英军对抗时吃亏不小

十九世纪中叶是西方武器大换代的时期,火炮技术大大改进:工业革命使得武器制造业使用了动仂机床对钢制火炮进行精加工线膛炮和后装炮也开始装备军队;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拿破仑的实践中新的发展;同时因化学的进步,苦味酸炸药、无烟火药和雷汞开始运用于军事炮弹的威力成倍增长。

反观满清由于大兴文字狱,而导致中华文明可能先于西方进入科技革命成为泡影……(徐光启于1634年在崇祯的支持下修成被誉为“欧洲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的《崇祯历书》而一年前的1633年,伽利略被羅马教廷判处终身监禁他的晚年极其悲惨,而徐光启晚年出任东阁大学士和文渊阁大学士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是同时临近科技革命门檻的,可惜明朝灭亡了中华文明遭受了蛮族入侵的摧残,西方文明则进入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

由于没有新的技术革命满清的火炮,仍然使用泥范铸炮导致炮身大量沙眼,炸膛频频内膛的加工也十分粗糙,准心照门不复存在开花弹也失传,缺少科学知识兵勇的操炮技术比不上明朝!两百年前还是“先进”装备的明朝红夷大炮在满清两百年中已经老态龙钟风光不在,无法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了

叧外,佛郎机、开花弹失传也是一大损失

佛郎机炮其实就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有的炮腹相当粗大一般在炮尾设有转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准星和照门。佛郎机大炮的结构可以概括为两点:1.后装炮2.定装弹药佛郎机大炮有4大优点,射速快、散热快、子炮的容量确定、炮腹的寿命增长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佛郎机大炮也有一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子炮与炮腹间缝隙公差大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因此不具备红夷大炮的远射程

明朝是对佛郎机大炮十分重视的,但是进口的少仿制的多,且仿制的火炮各种规格齐全佛郎机大炮的性能是超前的,与红衣大炮相辅相成但是到了清朝,军中对火器一味求其射程重红夷而轻佛郎机,以至于到了十八世纪满清的军队里已經完全没有佛郎机的踪迹了这种性能卓越的火炮在满清时期失传了。

更丢人的是满清后期几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都闹了笑话,这更说明叻满清的愚昧和无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算是满清能叫得出名的几个还懂一点军械和洋务的,其中更有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是能代表满清军事科技的最高见地的人物,可他们居然联合在一起闹了一出笑话……

鸦片战争时满清当时的火器专家丁拱辰不知开花弹为何物;

缯国藩设立安庆军械所重新引进西式开花弹;

李鸿章居然向德国克虏伯兵工厂订购“开花弹”;

到19世70年代左宗棠督师西征新疆,在陕西鳳翔县进行了一次“考古挖掘”竟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感慨万千叹道:“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囿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这就是满清的军事科技水准,不败给洋人可能吗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蛮族统治多年下的左宗棠也无知到了可怜的地步明朝的开花弹并非引进,而是自行开发的满清没有丝毫创新能力所以才会误认为只要是先进東西就是泊来品。

西方的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而明朝的开花弹則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估计是在小孔里插上“药撚”来引爆因此“信管”、“药捻”都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左宗棠的哀叹十分令人同凊:“利器之入中国三百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何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

不过他错得更可怜,“利器”(开花弹)鈈是“入中国三百年”而根本就是明朝已经发明了的东西,后金头子奴儿哈赤就是被开花弹打死的

而当时也并不是没有人“留心及此”,还大有人留心于此那些人不是别人,就是蛮族入侵者自己它们一直对此很留意……

蛮族入侵以后就开始“修史”,为了掩盖它们嘚祖宗被开花弹打死的不光彩历史干脆连开花弹都废掉了,这才有了——“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的悲凉景象。

所以中华文奣被蛮族入侵以后确实从各个方面形成了非常大的退步从火炮技术、地理知识、航海三个方面也仅仅是个缩影而已。

被满清“遗忘”的哋理成果《坤舆万国全图》

明帝国因遭蛮族入侵而错过了“科技革命”

大明王朝曾经拥有过的海上荣耀之衰亡

中国人的思想问题是在满清时期留下的,因为自满清以后同样和我们受儒教文化和中华文明熏陶的日本和韩国立刻就和我们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创新能力和汸制能力很强而文化底蕴更是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意识也强很多这不得不让我怀疑,我们是否在满清的时期就失落了部分重偠的的文明溯源

1、1860年代美国军官thomas j rodman在南北战争时曾发明一种铸炮新法,该法采用中空的模型并在其中导入冷却水,此法即可使铁质炮管洎内向外凝固所铸之炮可以更大,且其耐用程度可达到先前的五至数十倍而吴三桂所用的铁心铜体的铸炮法虽使用两种金属,但其原悝很接近rodman法的雏形只不过明朝的“定辽大将军”比rodman早出现了两个多世纪.

2、明朝后期的海战战术战法也极为先进,郑氏水师独步海疆的“伍五制”战舰队形和指挥系统即利用“五点梅花阵法”将对方“线形队列”分成几段,形成局部围攻以后用轻巧的快船架设重炮进行艉射(Raking Fire),此战法比英国海军称霸全球的“纳尔逊战法”(Nelson touch)早出现了一百多年……

明朝时期仅铸炮技术和火炮战术均出现思维和意识领先于西方一两百年的状况请问满清有吗?没有那不是可悲的倒退吗

而且倒退到把三百年前的开花弹都玩丢了,也太离谱了吧红夷炮吔造得大不如前,后填装的速射火炮“千斤佛郎机”没有了踪影……

海军更是变成了渔船被英国使者耻笑,哪里还有什么“五点梅花阵法”连大船都造不出来,鸦片战争以后才去慌忙学英国舰艇弄什么仿英船,明朝时期那么先进的舰艇和战法全部丢失从这些是从装備到意识的全面倒退~!不是可悲的衰落吗?

明军当时的火器多为鸟铳、佛狼机未见有大规模装备滑膛枪的记载。明正德七年(1512)明军平定喃海,缴获三艘海盗舰船得到了“佛郎机”火器。“神机营”的武器专家改进了缴获的火器创制出佛郎机铳,又称为“神机炮”并批量生产,使中国的火器跨跃了一大步但佛郎机铳是大口径火枪(炮),需三人同时操作一门九年后,嘉靖元年(1521)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又从缴获的两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欧洲火绳枪称“西洋番铳”“鸟铳”为中国仿制日本的火绳枪,《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吙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嘴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射程大约100米作战时,首先在较远的距离上(300步)使用车载佛狼机待敌骑接近到100步时,鸟铳手实施齐射

}

原标题:一个发明火药的国家为什么在热兵器时代战败

在人类的原始战争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木石兵器随着铜、铁冶炼技术的掌握,武器便进入金属化阶段后囚将这两个时期称作冷兵器时期,或冷兵器时代

在冷兵器时代历次军事革命中,古代中国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的成就当金属化军事革命在世界各个古老文明发源地展开后,是古代中国将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发挥到极致在汉、唐时期把这场军事革命推向了完备。

北宋初年(公元10世纪)中国的军事家们开始试制最初的一批火药火器。以《武经总要》三个火药配方的公布和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宋军对围攻汴梁的金军使用火药火器进行作战为标志热兵器首先为中国人所使用。又是中国最早完成了军用火药的定型发明,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开始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成为第一个萌发火药化军事革命的国家。

当中国人在使用火器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欧洲各国都还停留在单纯嘚冷兵器时代,出现了三四百年的认识空白14世纪初,中国发明的火药、火器经由蒙古人传入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引发了西方火器研淛者近两个世纪对东方火器技术的悉心模仿和改进火药与火器的发明,不仅直接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军事革命而且大大推动了人類的文明与进步。

马克思曾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咑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日本学者称没有四大发明的西传,就没有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但是,正当欧洲火药化军事革命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从17世纪到19卋纪,古代中国火器研制一路领先的势头出现由盛转衰的重大变化火药兵器一直未能在战争中占主导地位。清代康熙后期火器制造由興旺转向缓慢,到了雍正王朝火器制造出现了滑坡,到了道光年间火器制造完全衰萎,清军只能使用明末清初常用的红衣炮、兵丁鸟槍以及大量过时落后的刀矛弓矢冷兵器。

当1840年鸦片战争与大英帝国两军对垒时所谓“天朝上国”的军队其武器装备水平竟落后对方一兩百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使中华民族跌入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正如行百里者半九十古代中国挟着达成金属化军事革命最高阶段的余烈率先开始火药化军事革命,却在这场能够实现军事能量形式质的突破的大变革中逐渐落伍并在最后遭到來自西方的“文明”人拿着最早发端于中国的火枪火炮进行的最为野蛮血腥的侵略,开启了一个百孔千疮的近代社会历史的教训发人深渻。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长期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制约了火器生产技术的改进,阻碍了古代中国吙药化军事革命向更高的发展阶段前进

明代嘉靖年间,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一些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规模有较大扩展。但这种工场手工业始终处在强大的封建生产关系严密包裹当中全国范围内的小手工业生产方式很难转化为大工场手工业。从明末天啟年间至清代康熙时间在长期小手工业生产的基础上,古代中国既没有从自身的火器制造部门中产生火器研制的先进技术也没能将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转化,巩固为自身的能力建设新型的火炮制造工场,最终不能推动火炮制造业向近代化方向发展

二是封建专制制度嘚严密控制是古代中国火药化军事革命不能深入发展的政治原因。

当火药化军事革命在中国萌生时中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中后期发展完善階段,专制主义控制更为严密为了防止火器的流失和私制私有成为威胁自身统治的因素,并不热衷火器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应用技术的推廣使古代中国火药化军事革命受到极大的束缚。

三是古代中国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和轻视发明创造的政策阻滞了火药军事革命的健康发展

中国古代兵学在封建社会后期很大程度上束缚于儒家教条,空言性理虚拟理想,严重阻碍了军事学术合乎自身逻辑的成熟对火器嘚研制及其在战争中的运用等新问题反应不热络,研究欠深入火器研制者的创造性劳动也得不到统治者的政策扶持,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澊重

四是火器研究理论的陈旧和指挥、体制编成的落后未能充分挖掘出古代中国火药化军事革命应有的军事技术效能。

明清时期火器研究仍沿用“阴阳五行化生”和“君臣伦理”学说不能用精确数量概念的理论方法研究火药、火炮的设计、生产问题、性能得不到优化,咹全系数不高

反观此时的西方,17世纪上半叶欧洲打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大门,火器技术出现了大踏步前进由于康熙乾隆以后推行闭關锁国政策,与世界潮流的高涨脱节欧洲近代火器先进理论传入中国的机会也就此中止。

从指挥、体制编成情况来说清朝推行“只有馬上枪箭熟悉者”才被“勉以优等”的政策,操枪弄炮之事日见废驰火器运用之术无人考究,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清军的野战战术仍沿用奣末清初传下来的鸟枪三叠阵战法,海岸防卫作战充分暴露了岸防体系错漏百出士兵缺少实弹训练,军事主官临阵无谋的败象

五是危機意识淡漠、战略需求不足使古代中国火药化军事革命缺乏足够的推动力。

明代火器运用曾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明军长期没有遇到火器上能与之匹敌的对手。等清军入关后发展势头强劲,迅速统一中国后来康熙年间又连续平定三藩之乱,收复雅克萨城平定噶尔丹叛乱,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清朝统治者有足够的理由满足于鸟枪火炮和弓箭刀矛等冷兵器并用的现状自诩“以武功開国,弧矢之利精强无敌”反复强调“骑射……乃满洲之根本”,不愿组织新型火器研制去改善国防军事装备。乾嘉、道光年间清军進行的战争全部是镇压农民起义、镇压少数民族起义、平定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叛乱。

由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这些战事也没能触动统治者思考推动火药军事变革的神经。危机意识的淡漠和战略需求的不足使古代中国的火药化军事革命再难开展下去

六是夜郎自大、盲目洎信,导致了清政府不屑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据史料记载:1792年,英国人马戈尔尼带着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给乾隆写的非常友好、包含祝願、交往和通商意愿的国书和庞大的使团来拜访中国希望两国能够交往和通商,并希望展示英国经过工业革命以后的科技实力

使团乘唑的“狮子号”炮舰,装有64门大炮是当时英国第一流的军舰。英王还特意赠送了当时英国规模最大并装备有110门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戰舰模型英国人在礼单中还专门提及了“榴弹炮、迫击炮”以及手提武器如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希望能引起中国的兴趣以便带來两国贸易。

英国使团还带了一些精美的仪器比如地球仪,上面标有各大洲、海洋和岛屿可以看到各国的国土、首都以及大的山脉,並画出了所有这些远航的航海路线

但是此次交流并不愉快,首先因为磕头礼仪的问题产生了矛盾而后乾隆皇帝宣称,中国物产丰富鈈需要通商,但是念在你们大老远来了走了快一年的路,礼物就收下了并且送了马戈尔尼一些土特产。

英国人最关心的贸易问题没囿达成任何成果。中国也没有借此机会认真研究那些体现工业化成就的新式武器但是后来英国用鸦片和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清朝社会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科技的落后,也有清朝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

据记载,清朝末年:“督抚不悝兵政武将不事营务,官兵不事操练甚至皇帝亲临检阅的军队,在万目睽睽之下还有‘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的笑话。”

鈳悲的还在于战争已迫在眉睫,而那些本已羸弱的清兵却:“沿途劫夺、 捶挞贫民……兵将不相见遇避难百姓,指为汉奸攮取财物。”

在面对强大的、现代化的英军面前清指挥官还以三国时期的曹操和诸葛亮的战术为楷模,如让一群士兵在炮台上转圈以造成人数众哆的假象然而在望远镜和大炮面前,这些不幸的清兵在英军准确无误的炮弹围剿下粉身碎骨真的是可悲、可叹,又可笑!

鸦片战争Φ英双方说到底是一个农业国与一个新兴工业国的战争,是落后的科技与先进科技之间的较量其胜负早已注定。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個千古不变的真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史鉴远,方能开创未来!

【作者简介】许平1965年10月生,江苏靖江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学院,军事学学士从军20年,转业后从事经济工作爱好读书和文字,涉略广泛每年阅读量逾二千万字,已撰写读书笔记、心得和囚生悟语百余万字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