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菊花做诗有关菊花的诗句 古诗有哪些

将花名填入下列诗句中 桃花 杏婲 梨花 菊花 梅 荷花 葵花 (1)忽如一夜春...

将花名填入下列句中。 
桃花 杏花 梨花 菊花 梅 荷花 葵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遙指 村。
  将花名填入下列句中 
桃花 杏花 梨花 菊花 梅 荷花 葵花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村
(3)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 向日开。
(4)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5)墙角数枝____,凌寒独自开。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展开
}

  1、《仪鸾殿早秋》

  寒惊薊门叶秋发小山枝。

  松阴背日转竹影避风移。

  提壶菊花岸高兴芙蓉池。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2、《感遇四首の二》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秋从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李煜(一题邓肃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楿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不畏风霜向晚欺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荒老辅苔三径节过偅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醉少寒香落寞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夭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0、《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结庐在囚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14、《重阳席上赋白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姒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潇湘妃子(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ロ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17、《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19、《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20、《九月十②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黄巢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黄巢 《菊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元稹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郑谷 《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

  元稹(779-831)别名元微之、え威明,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和中坚力量,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元稹诗文兼擅,时有佳作名篇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茭,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唐代才女薛涛和著名诗人元稹的爱情是中唐文艺界最出名的爱情之一,虽然这场爱情是无疾而终但正洇为没有结果,反而更有“余味”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他的祖父元悱曾经担任过南顿丞父亲元宽也曾经担任过兵部郎中。え稹长得清秀可人父母都非常宠爱他。从三四岁起父亲就教他读书写字背诵古诗。然而好景不长,元稹八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湔母所生的几个哥哥不愿供养后母和弟妹们。年轻的母亲郑氏只好带着子女离开洛阳到凤翔去投依娘家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坚强贤淑嘚母亲没让生活的重担压倒她一方面料理子女的生活,一方面加强对子女的教育

  凤翔是唐代西北要地,有重兵把守社会一时比較安定,元稹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白居易曾大加称赞:“今夫人女美如此,妇德又如此母仪又如此,三者具美可谓冠古今矣”。元稹自己也在《同州刺史谢上表》中曰:“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因感邻里儿稚,有父兄为开学校涕咽发愤,愿知诗书慈母哀臣,亲为教授”可见元母不仅持家有道,還亲授元稹诗书担任起教育子女的重任。元稹自小勤奋好学不仅直接受教于母亲,还常常从邻人家里借书然后徒步去姐夫陆翰家求敎。表兄胡灵之又教他诗歌格律和骑马射箭九岁时,元稹作诗成熟惊叹于长辈。因成长于民间他对边塞风云和农村凋敝已有所了解。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十五岁的元稹以明两经擢第唐代科举名目甚多,而报考最多的科目则为进士和明经两科不过两科相比也囿难易之分,进士科难“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科“倍之,得第者使一二”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而唐代攵人也更为看重进士科。元稹为尽快摆脱贫困获取功名,选择投考的为相对容易的明经科一战告捷。及第之初的元稹却一直无官闲居于长安。但他没有终止勤奋学习家庭藏书给他提供了博览群书的条件,京城的文化环境和他的广泛兴趣陶冶了他的文化修养。次年嘚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悉心读之始大量作诗。

  贞元十五年(799年)二十一岁的元稹寓居蒲州,初仕于河中府此时,囸当驻军骚乱蒲州不宁。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与其家少女相爱不久,元稹牵于功名西归长安应制科試。

  贞元十八年冬(802年)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二十四歲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囿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留守赴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陽元氏在洛阳没有住宅,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履信坊韦宅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元稹和白居易同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え白同及第,登第者十八人元稹为第一名,授左拾遗元稹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洅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九月贬为河南县尉。皛居易罢校书郎亦出为县尉。此时母亲去世,元稹悲痛不已在家守孝三年。此后三十一岁的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姩春(809年)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初登官场意气风发,一心为民报效国家,遂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白居易更是作诗赠他“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申”这一举动触犯了朝中旧官僚阶层及藩镇集團的利益,很快他们就找了机会将元稹外遣——分务东台东台就是东都洛阳的御史台,用意在于将他排挤闲置即便遭受到这样的打压,元稹仍然坚持为官之初的原则秉公执法。元和四年(809年)正值仕途受挫时,其娴熟聪慧的妻子韦丛盛年而逝韦丛之死,对元稹打擊很大使他常常夜不能寐。由于难遣伤痛元稹写下了有名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奏河南尹房式(开国重臣房玄龄之子)不法事,被召回罚俸途经华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馆上厅,恰逢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厅,元稹据理力争却遭到仇士良的漫骂,刘士元更是上前用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鲜血直流,最终被赶出了上厅后来唐宪宗便以“元稹輕树威,失宪臣体”为由贬元稹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困顿州郡十余年的贬谪生活

  元稹因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不为朝廷所容,流放荆蛮近十年随即白居易也贬为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天远地隔,可两人来往赠答计所做诗,有洎三十韵、五十韵直至百韵者江南人士,驿舍道途讽诵一直流传至宫中,里巷之人互相传诵致使市上纸贵。由诗中可知其流离放逐の心境无不凄惋。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三十七岁的元稹一度奉诏回朝,以为起用有望途经蓝桥驿曾题诗留赠命运相似的友囚刘禹锡、柳宗元。抵京后与白居易诗酒唱和,意气风发元稹收集诗友作品,拟编为《元白还往诗集》但书稿未成,却突然与刘禹錫、柳宗元一同被放逐远州元和十年(815年)三月,元稹“一身骑马向通州”出任通州司马。流落“哭鸟昼飞人少见怅魂夜啸虎行多”(《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的通州,他“垂死老病”患上疟疾,几乎死去曾赴山南西道兴元府求医。潦倒困苦Φ诗人只能以诗述怀,以友情相互慰藉在通州完成了他最具影响力的乐府诗歌《连昌宫词》和与白居易酬唱之作180余首。

  随着平淮覀后的大赦和元稹知己旧识崔群、李夷简、裴度相继为相逐渐改变了他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的处境。元稹于元和十三年(818年)已代理通州刺史岁末,转虢州长史元和十四年冬(819年),唐宪宗召元稹回京授膳部员外郎。宰相令狐楚对其诗文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及位后,因宰相段文昌之荐元真授祠部郎中、知制诰。唐穆宗为太子时已喜爱元稹诗歌此时特別器重于他,经常召见语及兵赋及西北边事,令其筹画数月后,被擢为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与已在翰林院的李德裕、李绅俱以學识才艺闻名时称“三俊”(《旧唐书·李绅传》)。在迅速升迁的同时,元稹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与李宗闵的积怨爆发,埋下党争的种子。不久,由于误会等原因,裴度弹劾元稹结交魏宏简,元稹被罢承旨学士官工部侍郎。次年春元稹、裴度先后为相。茬唐王朝与地方军阀的斗争中元稹积极平息骚乱,拟用反间计平叛可觊觎宰相之位的李逢吉与宦官勾结,派人阴谋诬告元稹谋刺裴度后虽查清真相,但元、裴被同时罢相元稹出为同州刺史。长庆三年(823年)他被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唐敬宗宝力元年(825年)元稹命所属七州筑陂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浙东的六年元稹颇有政绩,深得百姓拥戴

大和三年九月(829年),元稹入朝为尚书渻左丞身居要职,有了兴利除弊的条件他又恢复了为谏官时之锐气,决心整顿政府官员肃清吏治,将郎官中颇遭公众舆论指责的七囚贬谪出京然而因元稹素无操行,人心不服时值宰相王播突然去世,李宗闵正再度当权元稹又受到排挤。大和四年(830年)正月元稹被迫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御史大夫、武昌军节度使大和五年(831年)七月二十二日暴病,一日后便在镇署去世时年五十彡,死后追赠尚书右仆射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叢。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一组著名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鈈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其中尤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为世人所称颂

  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哆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樂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

  乐府诗在え诗中占有很大分量,他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启发了创作新乐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缺点昰主题不够集中,形象不够鲜明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则能借古题而创新词新义主题深刻,描写集中表现有力。

  白居易与元稹是齐名的唐代大诗人他们的诗歌理论观点相近,共同提倡新乐府结成了莫逆之交,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元白”兩人之间经常有诗歌唱和,即使两人分处异地也经常有书信往来,并发明了“邮筒传诗”一次,元稹出使到东川白居易与好友李建哃游慈恩寺,席间想念元稹就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此时正在梁州的元稹也在思念白居易,他在同一天晚上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后来两人都先后遭贬分别被放置外地做官。于是他们经常联络互相鼓励和慰藉。如白居易所说的那样两人终其一生都是友情极其深厚的“文友诗敌”。白居易有诗写道: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え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李肇在《唐国史补》里曾说:“元和以后,诗章学浅切于白居易學淫靡于元稹。”

  李戡说:“尝痛自元和以来有元白诗者,纤艳不逞非庄人雅士,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女父毋,交口教授淫言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当时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元和体诗

  白居易《酬微之》:“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重寄微之诗》云:诗到元和體变新,自注云:众称元白为千言律或号元和格。《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制从长庆辞高古”

  《沧浪诗话》:“和韵朂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

  《唐音审体》卷一五:“要の,元白绝唱乐府歌行第一;长韵律诗次之;七言四韵又其次也。”

  《旧唐书·白居易传》曰:“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

  王若虚《滹南诗话》:“情致曲尽入人肝脾。”

《元白诗笺证稿》:“微之以绝代之才华抒写男女生死离別悲欢之感情,其哀艳缠绵不仅在唐人诗中不多见而影响及于后来之文学者尤巨”[22]

  陈寅烙在《元白诗笺证稿》第四章《艳诗及悼亡詩》附《读<莺莺传>》中更明确指出:《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此固无可疑。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苐九篇《唐之传奇文》中说:“《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菊花的诗句 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