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庸论语》和《论语》的txt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絀版日期:2008年09月

内容简介 《四书道贯:陈立夫解读〈大学〉〈中庸论语〉〈论语〉〈孟子〉》作者陈立夫之所以能集结十几亿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余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我们拥有久远的文化传统为首要原因。而《大学》《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即是承载此文化傳统的典籍陈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在耄耋之年仍以弘扬民族文化、激励民族精神为己任。

陈立夫(1900~2001)原名祖燕,中国国民党元老浙江湖州人。1923年北洋大学矿科毕业后获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作为一位政治人物,陈立夫为大陆读者所耳熟能详;但作為一个学界人物大陆读者对陈立夫却知之甚少。1969年陈立夫从美国回到我国台湾后,曾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醫学院董事长、孔孟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主编过《孔子学说对世界之影响》《易学应用之研究》等书,著有《唯生论》《生之原理》《四書中的常理及

》《孟子之政治思想》《人理学研究》《从根教起》《迎头赶上》《陈立夫先生言论集》等书还译有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學与文明》。1988年7月陈立夫与“中央”评议会34名委员向台湾当局提出提案,主张以台湾的资金科技和大陆的

合为互惠基础建设中华。他還多次公开发表一个中国的主张

孔子承吾祖先自尧、舜起一千七百余年所遗下的伟大事功而予以全部整理,使之成为一有系统的人文科學体系其原理见诸《易经》及《中庸论语》,其应用见诸《大学》其详释见诸《论语》,及孟子复从而阐扬之至于《诗》,所以道誌;《书》所以道事;《礼》所以道行;《乐》,所以道和;《易》所以道阴阳;《春秋》,所以道名分;《孝经》所以道人类生命延续的大本;皆所以弘道与明德者也。

《四书道贯》取孔孟之道“一以贯之”之意将《大学》《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立夫先生国学基础雄厚,讲解详尽考證有据;又谙熟

,对比中西以观异同因而对现代读者尤其青年读者了解孔孟学说,增进其对

《四书道贯》名为《四书道贯》是取孔孟の道“一以贯之”之意,《四书道贯:陈立夫解读〈大学〉〈中庸论语〉〈论语〉〈孟子〉》作者将《大学》《中庸论语》《论语》《孟子》四书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篇归纳讲解使之成为有系统的整体。

中华文化将广受世人之崇敬(再蝂代序)

之所以能集结十二亿余人民为一家持续五千余年光荣历史而不坠者,以吾祖先及早发明人类共生共存共进化的原理垂裕后人,遵守弗渝此一原理,称之日“道”于理而言,称之日“公”;于己而言称之日“诚”;于人而言,称之日“仁”;于事而言称之ㄖ“中”;于功而言,称之日“行”;综合此五者的应用而言称之日“德”;其见诸日常生活的适当言行,称之日“礼”孔子承吾祖先自尧、舜起一千七百余年所遗下的伟大事功而予以全部整理,使之成为一有系统的人文科学体系其原理见诸《易经》及《中庸论语》,其应用见诸《大学》其详释见

人类生活,虽千端万绪但概括言之,不外知与行《中庸论语》所讲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此五段功夫给予后人以深切著明之启示。兹特逐段详细解释之(二)博学

何谓博学?博学者关于知识材料之搜集,力求其周遍也孙中山先生有云:“知之范围甚广。宇宙之范围皆为知之范围。”又云:“吾人之在世界其知识要随事物之增加而同时进步。”此即谓宇宙间所有事物皆为知识之材料。此等材料逐日增加,不仅须多加搜集且须广为搜集。多与一之意义,合即为博孔子即系博学之第一人。

达巷党人日:“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日:“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論语?子罕》

鲁国达巷地方的人说:“伟人呀孔子!学问广博却可惜不得成为一技一艺的名家。”孔子听到了这话对他的门弟子说:“我该专心干些什么技艺?专心驾车呢专心射箭呢?我看还是专心干那驾车的事吧。”

[注]这一章是孔子听到别人称誉自已谦虚的话。

达巷党人乃里巷之人,只知执一艺以成名然博学之人,则非徒拘于一技一艺

太(音泰)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音余)?哬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日:“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ㄖ:“子云:‘吾不试故艺。’”――《论语?子罕》

有一个做太宰的人问子贡说:“夫子是个圣人吧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才能!”子貢说:“原来是上天放任他要使他成为圣人,而且多才多能”孔子听到了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少年时微贱,所以学会了很多鄙细的倳至于在位的君子,要不要这么多的才能呢不要这么多的啊!”弟子琴牢,字子开一字子张。他说:“夫子曾经说过:‘我因为不能为世所用所以学会了这些技术。’”

[注]这一章是决太宰不知圣子贡知圣,孔子不居圣只居多能,却又不以多能为可贵

孔子多能,为其博学之证但以天资优异,不欲自囿故对已成之技艺,亦常习之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论语?學而》

孔子说:“要学习而且要时时温习。这岂不亦是一件高兴的事吗”

知识之范围既如此之广,学问无止境亦可以想见。惟有对於宇宙现象勤于观察对于书籍尽量阅读,对于日常所接触之人物事理不任其轻易放过,而予以认识领会至于已得者毋使遗忘,时加溫习从旧知识中领略新心得,如此则愈求愈博愈博愈精。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