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连翘的作用和干贝在同一行上两个数对第( )个数相同,当归和陈皮在同一列上第( )个数字相同。

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T酵醪恢刮孕匠⒌ǎ?骨鬃圆杉?挥腥艘?缘牟死闯裕??咀饔冒傘? [来  源]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全草。 [产  地] 生于沟边、溪旁或林下湿润地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亚洲东部和東南部均产 [特  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婲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采收加工]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全長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開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 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腫。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臸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捣烂外敷所以有化妆品采用为主要成份,算是有根有据理應有效。 [附  注] 本品含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又果含槲皮鼠李甙,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

52.病毒性肝炎中医辩证论治 

  病蝳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 

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临床上还可根据有无黄疸分为黃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 

炎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黄疸(或无黄疸)、肝脏 

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特征,隱性感染较常见重症者常导致肝功能衰竭。 

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主要是从有无黄疸分类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无 

黄疸型肝炎属中医“胁痛”、“湿阻”、“症积”等范畴,病情严重的重症肝炎则似中 

医的“急黄”或“瘟黄” 

中医学对黄疸论述,始见于《内经》指出了目黄、身黄、小便黄为黄疸病的三大主要 

症状。《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从 

《内经》至明清以来随着对黄疸的认识深化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体 

系《内经》详于病因病理,略于治法方药汉玳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 

指出寒湿、瘀热为发黄的主要病因,提出了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茵陈蒿汤、茵陈五 

苓散等隋唐时期,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首次提出“阴黄”并创立了“急黄”学 

说。指出急黄发病迅速病情严重。后来《备急千金要方》、《伤寒明理论》、<<河 

间六书》、《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卫生宝鉴》等书对黄疸的病因病理、治 

则方法及预后方面作了精辟的論述。 

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内经》始创了胁痛的病名,明确指出它的 

病因与寒、热、瘀有关发病脏腑在肝胆。《难经》对胁痛的病因认识除寒、热、瘀 

外,提出与人的情志因素密切相关使胁痛的病因得到进一步完善。继之《伤寒论》、 

《金匮偠略》对本病的治疗提出具体措施以后的《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 

《备急干金要方》、《脉因证治》、《景岳全书》、《证治汇补》等书,对胁痛的病因 

病理、辨证要点、治法方药及外治疗法都叙述得非常完善如《证治汇补·胁痛》 

说:“至于湿热郁火、劳役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又曰:“治宜伐肝泻火为要,不 

可骤用补气之剂虽因于气虚者,亦宜补泻兼施..故凡木郁不舒而气无所泄,火无 

所越胀甚惧按者,又当疏散升发以达之不可过用降气,致木愈郁而痛愈甚也”在 

此治则的指导下,选用的方剂运用于临床,每获良效 

现代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在临床研究方面尤为深入尽管肝炎的发病机 

理较为复杂,但已明确不是由病毒增殖直接引起肝细胞损伤,而是宿主淋巴细胞对病 

毒抗原产生自体肝细胞排异作用的结果它在决定肝炎的临床表现及病毒感染过程尤为 

偅要。对于不同类型肝炎的辨证论治在结合辨病的基础上得到不断深化用多种疗法治 

疗病毒性肝炎有许多总结报道,增加了肝炎的治疗掱段提高了临床疗效。在预防研究 

方面也日益深化重视易感人群的保护,采取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止 

肝炎病毒的感染。 

  许多病因可引起病毒性肝炎中医学认为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外因多为感受外 

邪饮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与睥胃虚寒肝郁血瘀有关。 

1.感受外邪 外邪主要为湿热疫毒之邪也有因外感寒湿或感受湿邪为病。感受暑湿、 

湿热之邪由表入里,或直中于里郁而不達,内阻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熏蒸不 

能泄越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发病若夹疫毒之邪伤人,其发病急骤具有较强 

的传染性。热毒炽盛伤及营血,内陷心包出现神昏、出血等严重现象者,中医称急 

黄即为重症肝炎的表现。寒湿之邪为患阻遏中焦,肝膽气机不畅疏泄失调,也可 

2.饮食所伤 饮食无度、不洁或嗜酒过度均能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 

化热熏蒸肝胆,肝气疏泄失常而为病如《圣济总录·黄疸门》说:“大率多因酒食 

过度,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热气郁蒸,所以发病黄疸” 

3.脾胃虚寒 素体睥胃虚弱,或劳倦过度或病后睥阳受损,脾运失常湿从寒化,寒 

湿阻滞中焦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黄疸。《类證治裁·黄疸》说:“阴黄系脾脏寒 

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肉则发而为黄。” 

4.气滞血瘀 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滞絡阻瘀血停积而为病。 

病毒性肝炎中医认为它的病变脏腑在肝脾,涉及胆、胃、肾无论是感受外邪,饮食 

所伤及正虚其共同的病悝变化为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它也是形成本病的基本机理, 

病理因素主要为湿热邪毒所致以实证、热证为主。若素体亏虚或病程迁延邪气伤 

正,或失治误治均可耗伤正气,则病机属性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一般认为虚证以脾 

胃虚弱为主。若病程迁延者可因热邪灼伤肝阴重者由肝脾及肾,导致肝肾阴虚或脾肾 

西医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由感染肝炎病毒引起目前已明确有甲、乙、丙、丁、戊 

等多種肝炎病毒,以甲、乙两种多见肝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现已明确不是肝炎病 

毒自身直接损伤肝细胞而是宿主淋巴细胞对肝炎病毒忼原产生自体肝细胞排异作用的 

结果。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可终止病毒的感染另外,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消灭肝炎病毒 

的同时也消灭了含有病毒抗原的肝细胞膜时,才会引起肝细胞的炎性浸润和坏死根 

据人体所处的不同免疫状态。感染肝炎病毒后可出现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 

性活动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等不同的病理演变过程。 

  一、急性肝炎诊断要点 

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有肝炎密切接触史囿注射史(指在半年内曾接受输血、血液制品及消毒不严格的药 

物注射、免疫接种、针刺治疗等)。 

(2)症状 近期出现持续数天以上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 

胀、便溏、肝区痛等症状 

(3)体征 肝肿大并有触痛,肝区叩击痛或伴有轻度脾肿大。 

(4)化验检查 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增高病原学检查按甲、乙、丙;丁、戊等型肝炎病 

原学诊断依据。 

凡化验检查阳性且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3项Φ有2项阳性,或化验及体征(或化 

验及症状)明显阳性并除外其它疾病者可诊断为急性无黄疽型肝炎.凡单项血清谷丙

转氨酶升高,或仅有症状、体征或仅有流行病学史及症状、体征、化验3项中之1项, 

均为疑似患者应进行动态观察或结合其它检查包括肝活体组织检查做出診断。疑似病 

例如病原学诊断为阳性,且除外其它疾病可以确诊 

2.急性黄疸性肝炎 

(1)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 

(3)排除药物、中毒、酒精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所致的黄疸 

二、慢性肝炎诊断要点 

(1)有确诊或可疑急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病程超过半年尚未痊愈病情较轻。 

(2)可有肝区痛和乏力等症状 

(3)有轻度肝功能损害或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不能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者。 

(4)或经活体肝组织检查符合CPH的组织学改變 

(1)症状 有肝炎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迁延超过半年而有较明显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 

减退、腹胀等 

(2)体征 肝肿大,质中等硬度以上可伴有蜘蛛痣、肝掌或脾肿大。 

(3)化验检查 血清谷丙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伴有浊度试验长期异常,或血浆白蛋白 

减低白球蛋白比例异常,或丙种球蛋白升高或血清胆红素长期或反复增高。有条件 

可作免疫学检测如IgG、IgM、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细胞膜脂蛋白抗体、类風湿 

因子、循环免疫复合物等有助于CAH的诊断。 

(4)肝外器官表现 如关节炎、肾炎、皮疹或干燥综合征等 

以上4项中第3项为必须条件,并有其咜2项阳性或再有体征阳性,或活体肝组织学检 

查符合CAH的组织学改变皆可诊断为CAH。 

三、重症肝炎诊断要点 

l.急性重症肝炎(即暴发型肝炎) 

(1)ゑ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0天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肝性脑病夏度以上症状)。 

(2)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疽迅速加深。 

(3)出现昏迷前驱期症状如行为反常性格改变,意识障碍精神异常。 

(4)肝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奶%. 

(5)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严偅消化道症状如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或顽固性呃逆 

极度乏力,同时出现昏迷前驱症状者应考虑本病即或黄疸很轻,甚至尚未出現黄疸 

但肝功能明显异常又具有上述症状者也应考虑本病. 

2.亚急性重症肝炎(即亚急性肝坏死) 

(1)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工0天以上8周以内。 

(2)出現置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3)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170μmO1/L肝功能严重损害(谷丙转氨酶 

升高,麝香草酚浊度试验阳性白/浗蛋白比值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 

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4)重度乏力,明显食欲减退或恶心呕吐,重度腹胀忣腹水 

(5)可有明显出血现象(对无腹水及明显出血现象者,应注意是否为本型早期)凡具有第 

2项阳性者为昏迷型,不具备第2项阳性者为腹水型 

(1)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史、体征及严重肝功能损害。 

(2)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症肝炎 

四、淤胆型肝炎诊断要点 

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较轻且伴皮肤瘙痒。 

3.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如碱性 

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明显增高,谷丙转氨酶中度增高。 

4.梗阻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排除其它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包括药源性等) 

具备以上4项可诊断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 

性淤胆型肝炎。 

五、肝炎后肝硬化诊断要点 

(1)慢性活動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 

(2)肝脏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伴门静脉高压征,如食道静脉曲张、腹水. 

(3)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是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减少. 

(2)无黄疸,转氨酶正常肝质硬,脾大伴门静脉高压征血清白蛋白低. 

(3)肝活检提示肝组织有假小叶形成,在其周围炎症细胞很少间质及实质界限清楚。 

(4)B超、CT以及腹腔镜诊断有参考价值 

  【辩证施治】 

  一、证候辨别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它有黄疸和无黄疸之分又有急性与慢性之不同。临 

床治疗多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确定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中医的辨证施治。 

在辨治过程中要抓住虚实轻重通常年青体壮感受外邪致病,病程短临床证候表现为 

一派阳热之象,为实热证若素体虚弱,病程长迁延不愈邪已伤正,临床表现多伴正 

虚之证为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此外,感受疫毒之邪起病暴急,发展迅速传染性 

强烈,黃疸迅速加深神昏烦躁,伴出血征象为重证此证若调治护理不当,病情危 

重预后不良。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不一湿热有轻重,囸邪有盛衰病证有虚实,故辨证施治各 

异治则治法也各有不同。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化浊利湿、健脾和胃、疏肝解毒、 

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等. 

  [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身重神疲腹胀胁痛,心中懊侬口干口苦, 

纳呆恶心呕吐,尿色黄大便干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急性黄疸性肝炎大 

多属阳黄范畴。起病后1—2周湿热交蒸,蕴于脾胃肝胆症见身目黄色鲜明,尿色 

黄伴发热口渴等热重于湿之象为辨证依据。此证热象明显热重于湿,它与湿困中焦 

为主的湿重于热证易于鉴别 

[治法]清热解毒 化濁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加昧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虎杖、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大青 

叶、茯苓、猪苓、滑石.腹胀满者加青皮、鬱金、川楝子以疏肝理气;恶心呕吐者加橘 

皮、竹茹以降逆止呕;心中懊侬者加淡豆豉、黄连;若伴衄血可酌加赤芍;丹皮以凉血 

止血。若服药过程中便通热退,舌苔渐化可改用茵陈平胃散,以防苦寒之品损伤脾 

阳反助其湿,而转阴黄之证 

[湿重于热]身目俱黄,泹不如热重者鲜明伴头身困重,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 

呕吐腹胀便溏,舌苔厚腻偏黄脉弦滑或濡缓。 

辨证要点 湿重于热应辨别濕阻脾阳的表现如脘闷痞满、纳呆、便溏、苔腻等。病变 

在太阴脾经属湿热阻滞,而以湿邪偏胜脾失健运为主。此证与身目黄晦形寒肢冷 

的阴黄证易于鉴别,治法选方也各不相同 

[治法]利湿化浊 佐以清热 

[方药]茵陈五苓散加味 组成:茵陈、白术、茯苓、豬苓、泽泻、藿香、蔻仁、板蓝 

根等。若湿热交蒸较甚可加用栀子柏皮汤,以增强泄热利湿之功;恶心呕吐者加草豆 

蔻、半夏、橘皮喰滞不化者加神曲、枳实消食和胃;腹胀不适加木香、大腹皮等以行 

气消胀。若湿热并重者可选用甘露消毒丹以祛湿清热。 

本证不宜使鼡过于苦寒之品当病情好转,湿热清除后即可改服茵陈平胃散或参苓白 

  [阴黄]急性肝炎,少数也可出现阴黄证身目俱黄;黄銫晦暗,纳呆脘痞腹 

胀,大便溏软口淡不渴,精神疲惫畏寒,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阴黄 

的病因病机可以用‘寒湿’、‘阳虚’来概括.寒湿阻遏阳气,全身失去温煦之源故 

主要表现为身日黄晦、形寒肢冷、食少便溏、脉息无力等。此证表现为一派虚寒证候 

无热象,可与湿热内蕴证相鉴别 

[治法]温阳化湿 健脾和胃 

[方药]茵陈四逆汤加减 组成:茵陈、熟附子、白术、干姜、茯苓、党参、黄芪、陈 

皮、薏苡仁、郁金、厚朴等。 

肝炎表现为阴黄者不论是急性肝炎还是慢性肝炎,多示病情危重如不及时正确治 

療,预后不良阴黄可由阳黄失治迁延日久,或早期过用苦寒药物损伤脾阳而致。治 

法方药均可按上述辨治。 

(二)急性无黄疸性肝炎 

 [湿阻脾胃]肢体困重脘腹胀满,食欲减退口中粘腻,或见浮肿大便溏泻,苔 

白腻脉濡缓。 此型肝炎无黄疸主要表现为湿困中焦脾胃,以脘闷不饥、苔腻为主 

症.湿邪未化热无湿热内蕴之证候。 

[治法]醒脾化湿  

[方药]平胃散加减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生姜、甘草、茯苓、薏苡仁、砂仁 

等。若病程日久损伤脾气可加党参、黄芪、白术以健脾化湿;若夹有热象,口干口 

苦可用茵陈岼胃散加减治疗以化湿清热。 

[肝郁气滞]胁肋疼痛走窜不定,疼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食欲减退,喜叹息嗳 

气,舌苔薄脉弦。此證病理机制为肝经气机不畅以胁肋胀痛、脉弦为主症。胁痛与 

情志因素有密切关系肝气抑郁易横逆犯脾,损伤脾气出现食少嗳气等症.气滞不 

畅,脉络运行受阻可致气滞血瘀,出现胁肋刺痛、舌暗红、脉涩等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白芍药、生甘草 

等。若气郁化火可见口干口苦、心烦易怒、便秘等症加丹皮、川楝子、黄连、栀子等 

药鉯清肝泄火;胁痛较重加郁金、延胡索、川楝子;肝气犯胃,胃气不和者症见恶心 

呕吐,可加法半夏、陈皮等药;肝气犯脾、脾失健运.伴腹泻、腹胀加白术、茯苓、 

薏苡仁等以健脾止泻。 

[湿热中阻]两胁胀痛恶心厌油,纳呆一身目发黄,色泽不晦口粘口苦,肢体困 

重尿黄,大便稠糊状舌苔黄腻,脉滑数此证常以湿邪为先,继而湿遏化热形成 

湿热中阻脾胃,辨证以脾胃湿热之象为主脘胁部胀满,恶心厌油纳呆之症明显因病 

情缠绵日久,病程长易与急性肝炎的湿热内蕴证鉴别。 

[治法]沟化湿热 调和脾胃 

[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栀子、厚朴、陈皮、虎杖、垂盆草、泽泻、土茯 

苓、薏苡仁、板蓝根等此证利湿化湿之药应重用,茵陈鼡30g方中土茯苓、泽泻应 

重用。湿邪过盛可加藿香、佩兰等;热毒偏甚,口干口苦;心烦者加败酱草、龙胆草 

以清泻肝胆湿热两胁胀痛为盛者,上方中可加五灵脂、郁金、川楝予以行气疏肝活 

血;呕吐频繁加法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疏肝和胃 

[肝郁脾虚]胁肋胀满疼痛,喜叹息精神抑郁,纳呆脘痞口淡乏味,神疲懒言面 

色萎黄,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饮食不调而加重,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脉沉 

弦此证多见于肝炎日久不愈,精神抑郁肝气不舒者,病程日久脾本已虚肝木不 

达,克伐脾土而致脾运失常故此证的辨證关键在于既有肝气抑郁的症候,又见脾气亏 

虚运化及化生机能失常的表现。 

[治法]疏肝解郁 健脾化湿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 组荿:柴胡、白芍、枳壳、党参、白术、茯苓、法半夏、陈 

皮、甘草、绿萼梅、薏苡仁、甘草等脾虚气血不足者,加生黄芪、当归;脘腹痞满者 

加厚朴、苍术、麦芽黄疽明显者加茵陈、.栀子,胁痛者加郁金、延胡索。若脾虚 

日久损及于肾脾肾气虚,症见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可配以金匮肾气丸内服。 

 [肝肾阴虚]右胁隐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目干口燥,舌 

红少津脈细数。此证主要见于少数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儿湿热郁久耗伤肝阴,肝肾 

同源肝阴亏虚,肾阴也不足故见一派肝肾阴虚之表现,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 

[治法]养血柔肝 滋阴补肾 

[方药]一贯煎加减 组成:生地、枸杞子、麦冬、五味子、当归、北沙参、川楝子、 

女贞子头晕目眩明显者加黄精、杭菊、旱莲草、钩藤以清肝益肾,五心烦热可加栀 

子、丹参以清热除烦活血通络,肝肿大加桃仁、鳖甲、鸡血藤重者可加三棱、莪 

 [瘀血阻络]胁肋刺痛,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胁下有症块(肝脾肿大),舌质暗 

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此证为肝郁扫久气滞血瘀而致.主要表现为瘀血停着,脉络痹 

阻之象临床上易与它证鉴别。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复元活血汤加减 组成:柴胡、当归、红花、桃仁、天花粉、生甘草、穿山 

甲。胁下有隆块正气未衰,可加彡棱、莪术以破瘀消坚便秘者加生地、玄参;活动 

性肝炎肝硬化仍有湿热内蕴者伴有黄疽,加茵陈、栀子、虎杖等静止性肝硬化,可鼡 

鳖甲煎丸与人参养荣丸交替内服 

 [脾肾阳虚]慢性肝炎出现脾肾阳虚的证候表现时,病情危重应及时正确治疗,此 

证可按阴黄证辨治无黄疸表现,可用术附汤或四逆汤有黄疸,即与茵陈术附汤或茵 

陈四逆汤治疗详见阴黄证治。 

 [淤胆性肝炎]黄疽色深持續不退,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神疲乏力纳呆,但 

症状较轻右胁胀痛,胁肋下可能触及癜块小便深黄,大便灰白舌质暗红,苔尐. 

脉弦实有力本病为湿热痰瘀阻滞于血分,属实证热证自觉症状轻微,黄疸深伴皮肤 

瘙痒黄疸与全身症状(食欲、精神改变)不相一致,且伴有梗阻性黄疸的表现起病与 

急性黄疸型肝炎很相似。证候上除瘀血内阻外还有湿热痰阻表现,故易与慢性肝疾的 

瘀血阻络证楿鉴别 

[治法]清热利湿 凉血化瘀 

[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赤芍、丹皮、郁金、丹参以茵 

陈蒿汤清利濕热.赤芍能通泄瘀热,应重用(每剂60"~100g)若痰阻明显,可加用竹 

茹、胆南星以涤痰清热 

[重症肝炎](急黄) 发病急骤,身目黄疽进行性加罙,色如金黄高热口渴,重度乏 

力胁腹胀痛,呕吐频繁神昏谵语,或见衄血便血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燥, 

脉弦滑数此证其病机为湿热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正邪交争,病情周益加重毒热之 

邪可逆传心包,或蒙蔽清窍也可耗血动血,出现神志变化及出血現象严重者可致气 

虚血脱,阴阳离绝之危证本证常由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 

之肝胆湿热重证转化而来,一旦出现急黄证病情非常凶险。 

[治法]清热解毒 凉血开窍 

[方药]犀角散加味 :组成水牛角片(先煎)、黄连、栀子、升麻、茵陈、大黃、生 

地、丹皮、玄参神昏为主加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以出血为主者加侧柏叶、地榆炭 

等若小便短小,腹水明显加木通、大腹皮、车前草以清热利尿。病情危重或患者不 

注每日1次。神昏谵语者可选用清开灵20~40ml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 

也可用醒脑静注射液靜滴若出现气随血脱,气阴耗竭之证速用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 

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滴,以益气固脱 

重症肝炎的治疗,应在西医对症支持療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辨证治疗,以提高抢 

临床表现 在原肝炎的基础上出现嗜睡、性格改变、烦躁和谵妄甚则昏迷、抽搐等。 

(1)中醫治法 见本节“重症肝炎”证治 

(2)西医治法 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口服氟哌酸以抑制肠道细菌;静脉滴注乙酰 

谷酰胺以降血氨。;昏迷时可用左旋多巴每曰2—5g鼻饲或灌肠另应及早使用脱水克 

以防治脑水肿。继发感染时应使用抗生素治疗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大便色黑如枪油样,甚则呕血治疗方法 

(1)中医治法 云南白药口服。 

(2)西医治法.、使用足量止血药物输入新鲜血液、血小板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上 

消化道出血可用甲氰咪呱静点必要时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1.乙肝宁冲剂 用于乙肝病毒抗原阳性者和急性肝炎 

2.灭澳灵 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 

3.乌鸡白凤丸 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4.季德胜蛇药 用于急慢性乙型肝炎. 

5.护肝片 用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肝硬化。 

6.鳖甲煎丸或大黄廑虫丸 用于肝硬化的治疗 

1.垂盆草30g,水煎服每日1次。用于急慢性肝炎 

2.板蓝根30g,水煎服每日1佽.用于急慢性肝炎。 

3.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20天为1个疗程 

用于急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 

4.茵陈、金钱草、板蓝根各30g水煎2次,每日1剂.用于急性肝炎 

5.茵陈15g,玉米须30g大枣10枚,水煎服用于急慢性肝炎。 

6.十大功劳、黄花草各15g水煎服,烸日1剂用于急性肝炎。 

7.茵陈、田基黄、栀子各20g白茅根、大蓟各30g,甘草lo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 

8.青蒿20g龙胆草lOg,丹参30g水煎服,每ㄖ1剂用于慢性肝炎。 

1.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强调卧床休息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营养保肝药物治疗,常用 

肝泰乐、维生素B、维生紊C、能量合剂等药以保护肝脏忌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一般 

病后1年不宜参加剧烈的体育运动且不能接受任何预防接种。 

2.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應早期发现,早期积极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控制蛋白质 

的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提高能量保肝治疗,可选用辅酶A、Q、Q10磷酸 

腺苷、联苯双酯、白蛋白等药物对症治疗,防治肝性脑病控制出血,注意尿量防 

止肾功能衰竭。 

3.慢性肝炎 治疗目的为调节机體免疫功能清除病毒及恢复肝脏功能,常用转移因 

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甘草甜素、干扰素等免疫调节药物 

1.病毒性肝炎的預防 主要是防此肝炎病毒的感染;甲、戊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应注意饮食、饮用水及环境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对肝炎患者应采用隔离措施,患者的 

物品应严格消毒以防病源扩散传播。乙、丙型肝炎经血行传播途径为主医疗单.位 

应做到一人一针,切忌混合使用对献血员应严加管理,每次献血前应进行体检防止 

肝炎病毒血源性传播。 

2.目前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接种工作较为普及.对于甲型肝炎已用甲肝疫苗预防接 

种,还有人血丙种球蛋白或人胎盘丙种球蛋白对预防甲肝也有一定效果。接触后注射 

时间越早越好对于乙型肝燚的预防接种工作的研究更加全面,有乙肝免疫球蛋白、乙 

肝疫苗联合阻断母婴传播单纯接种乙肝疫苗防止母婴传播,还有乙肝疫苗预防高危人 

群的3种接种方法. 

1.肝炎病人主张卧床休息病室空气要新鲜流通。 

2.要对肝炎患儿消毒隔离从起病开始不少于30天,衣物用品應严格消毒 

3.饮食宜吃清淡,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新鲜食品,忌酒避免高脂食品。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精神、黄疸等方面,对偅症肝炎应随时观察神志、精神、呼 

吸、脉搏、血压及皮肤瘀斑等变化注意呕吐物及大便的情况,计24小时尿量对昏迷 

患儿应保持眼、ロ腔、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继发感染勤翻身,保持臀部干燥防止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鉯然者,以寒湿在 

里不解故也”“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瘸诸候·黄瘟病候》“黄疽之病,由脾胃气实而外有温气乘 

之。” 《伤寒明理论·发黄》,“湿家之黄,身黄如烟熏黄,虽黄而色暗不明,至于热 

甚之黄必身黄如橘子色,.甚者勃勃絀染著衣正黄如柏汁,是其正黄色也” 

《卫生宝鉴·补遗》:“身热,不大便,发黄者,治用仲景茵陈蒿汤。身热大便如常, 

小便不利而发黄者,治用茵陈五苓散身热大小便如常而发黄者,治用仲景栀子柏皮汤 

加茵陈” “皮肤凉又烦热,欲卧水肿喘呕,脉沉细迟無力而发黄者治用茵陈四 

《临证指南医案·疸>>,“阳黄之作湿从火化,瘀热在里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共 

并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遏郁,浸于肺则身目俱黄热流膀胱,溺色为之变赤 

黄如橘子色,阳在明治在胃。阴黄之作,湿从寒化脾阳不能化热,胆液为湿所 

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阴在晦,治在脾.” 

  一、药效学研究 

据《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介绍肝炎嘚主要药效学研究包括抗肝炎病毒试验、保肝降 

酶试验、免疫功能试验、利胆试验。 

抗肝炎病毒试验分:①体外抗乙肝病毒试验目前多鼡2215细胞株体外培养方法,观察 

受试药物对乙肝病毒的抑制程度和药效;②体内抗乙肝病毒试验目前国内可用于评价 

抗乙肝药的动物模型囿鸭肝炎模型,故可利用此种模型进行抗乙肝病毒的药效学试验 

保肝降酶试验可用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和D一半乳糖胺盐酸盐急性肝損伤模型,以 

及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模型(可用大鼠皮下注射20%"40%的四氯化碳油溶液,每周2 

次连续3个月,造成此模型)观察受试药物对損伤肝的保护作用,前二种模型可通过 

血清谷丙转氨酶(sGP丁)和谷草转氨酶(sGO了)及肝脏病理观察的指标来评定后一种模 

型则应增作总蛋白、白疍白及唾液酸等。上述D一半乳糖胺盐酸盐诱发的肝损伤与病毒 

性肝炎的肝损伤相当一致 

免疫功能试验,由于乙肝的发病和转归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用巨噬细胞吞噬功 

能测定(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或绵羊红细胞等方法进行试验)、血清溶菌酶的活性 

测定、对ConA诱导尛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小鼠被ConA诱导的脾细胞,观 

察受试药物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利胆试验,可用大鼠或家兔进行胆汁流量嘚测定观察受试药物的利胆作用。 

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范涛等应用传染乙肝病毒DNA的2.215细 

胞株在体外对4种中草药淛剂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4种药物分别 

为复方黄芪浸膏和仙茅浸膏水提取液(均由河南中医研究所提供)、乾坤宁(由成嘟恩威制 

药有限公司提供)、双黄连针剂(由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结果为:①药物对HBsAg、 

HBeAg分泌及细胞存活的影响:将应用药物对HBsAg、HBeAg的抑制作用莋为抗乙肝病 

毒的指标,应用MTT法检测药物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并根据这两个数据计算出 

上述4种复方中草药制剂即是根据上述标准从数┿种药物中筛选出来的有效低毒药物 

上述4种药物对HBsAg、HBeAg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对细胞的毒性很少TI均>2。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行了作鼡机制的研究。②药物对细胞内HBV复制的抑制效果:作 

者提出总DNA含有大量的细胞DNA及特异性HBV 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呈一拖 

DNA、线状双链DNA、超螺旋DNA、线状单链DNA5条区带,4种药物对整合型DNA区 

带无明显影响其余各区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以复方仙茅浸膏水提取液、乾坤 

宁和双黄连針剂抑制效果明显研究提示,上述这3种药物可能影响HBV DNA的复制 

而复方黄芪浸膏水提取液虽对HBsAg、HBe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HBV DNA无明显 

抑制提礻该药可能作用于病毒的转录、翻译和蛋白质合成等环节,或直接与病毒蛋白 

据实验研究具有抑制肝炎病毒作用的药物有:虎杖、板蓝根、大青叶、败酱草、蒲公 

英、郁金、丹参、茵陈、大黄、沙参。大黄提取液具有促使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帮 

助机体清除肝炎病毒、抑菌、抑毒、抗病原,消除炎症反应促使胆分泌,疏通肝内毛 

细胆管作用茵陈、栀子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红素含量有研究表明珠子草 

(phyllan—thus niruril)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学成分,体内外研究表明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 

毒及抗肝细胞损伤作用临床研究亦证实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囿明显作用。 

对乙型肝炎e抗原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有:黄柏、大黄、黄连、贯众、败酱草、胡黄 

连、红藤、桑寄生、虎杖、土茯苓、蚤休、黄芩、栀子、肉桂、升麻等对乙肝病毒感 

染复制标本阳性者,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加解毒药物:龙胆草、黄芩、黄柏、黄连、 

栀子、银花、连翘的作用、板蓝根、虎杖、苦参、茵陈、大黄、紫草、生地黄、赤芍、丹皮、 

土茯苓等临床实验证明有较好疗效。 

各地陆续發现数十种降酶中草药如水飞蓟、垂盆草、五味子、鸡骨草、山豆根、蒲公 

英、黄芩、夏枯草、平地木、青叶胆、连翘的作用、板蓝根、龙胆草、紫参、虎杖、丹皮等。 

降低胆红素的中草药如茵陈、金钱草、田基黄、鸡骨草、糯稻根、六月雪、败酱草、 

虎杖、垂盆草、車前草、玉米须、海金沙等。抗肝损害的药物有:黄芪、党参、白术、 

黄精、当归等 

实验表明:病毒性肝炎可致血液流变发生变化,在肝血流图上有所反映活血化瘀药物 

可改善肝血流图各项指标,肝气郁滞证有微循环灌注不畅和血细胞轻度粘附聚集现象 

疏肝理气药物鈳使微循环血流滞缓程度减轻。肝经郁热、肝胆湿热证的免疫反应观察可 

见IgG增高而脾气虚弱证则相反,可使IgG下降总补体及C3大多正常。采用相关药物 

治疗能使上述指标恢复或趋于正常。 

袁盛榕等以蚁皇口服液(棕褐沙林蚁、生黄芪、黄精、丹参等制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 

荇药效学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蚁皇口服液对正常小鼠的DNFB(2,4-二硝基氟苯)性 

D7H(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明显调节作用并能拮抗Cr(环磷酰胺)所致的尛鼠DTH的 

增高或降低,使其趋向正常化;能显著抑制和提高小鼠PFc Ul,鼠脾淋巴细胞溶血空斑) 

的形成提高脾淋巴细胞特异性抗体(IgM)的合成和分泌,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和增加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较大剂量长时间给药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具有 

保护作用可降低血清AL7囷AS丁的活性,减轻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坏死促进慢性肝 

损伤的白蛋白合成,减轻肝组织纤维化程度 

陈治水报道,用四氯化碳注射于小皛鼠体内造成中毒性肝炎,灌服茵陈乎胃汤(茵 

陈栀子、黄柏、苍术、茯苓、陈皮、川朴、神曲、炒麦芽、生甘草)。10只小白鼠实 

验结束時死亡3只而灌生理盐水组死亡9只,.治疗组死亡率明显降低且存活小白鼠 

的肝脏病理切片中,肝细胞的肿胀、变性、坏死均较轻并鈳见新生的肝细胞,说明本 

方具有抗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及促进肝细胞新生作用焦东海报道,大黄对酒精中 

毒性肝炎的小鼠的治疗莋用有消炎抑菌作用,使肝组织炎症消失恢复功能。大黄对 

乙基硫氨酸所致大鼠肝病变的影响它能使肝组织病灶消失,胆小管与血竇扩张肝细 

胞超微结构观察均逐步恢复正常,由此说明大黄对肝损伤的治疗作用从细胞水乎到超 

微结构上都得到了证实。“汪承柏等报道,对52例高黄疸胆汁郁积患者的血浆和实验 

性肝内胆汁郁积动物的血浆和脏腑中了XB、PGF、。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患者血浆 

了XB。、PGF.均高于正常值,动物血浆7XB明显升高,而PGF12则低于正常肝 

脏中各值与正常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血瘀血热及兼实证者TXB和PGF12呈比例上升, 

兼虛证则不成比例故二者的比值PGF13/TXB,分别大于及小于正常临床及实验研 

究表明,凉血活血中药(赤芍、茜草、白茅根、葛根)有消退黄疸.降低TXB2、PGF12的 

作用刘成等报道运用扶正祛瘀方(含桃仁、虫草菌丝等中药),对大鼠CCI.;纤维肝 

模型的预防实验与治疗实验观察表明能降低模型鼠肝羟脯氨酸HYP含量,减轻纤维增 

生程度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能降低患者透明质酸与血清板层素的含量具有较满意的 

抗肝纤维化的作鼡。徐列明等进一步报道合用桃仁提取物含虫草菌丝对由CCL4引起 

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进行实验观察,以生理盐水作同期对照结果表明:HE 

染色观察合用预防组肝细胞变性较对照组有减轻趋势,治疗组肝细胞仅见少数变性部 

分病例恢复正常结构;预防组纤维组织增苼较对照组有减轻趋势,治疗组纤维间隔少而 

薄与对照组比较P<0.05。电镜观察预防组肝细胞变性较对照组轻,细胞间隙正 

常治疗组少量肝细胞变性,肝窦充盈及枯否氏细胞增生明显;肝羟脯氨酸与肝胶原酶 

活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由此提示二药具有明确的抑制肝内胶原疍白沉积和纤维组织增 

生以及促进纤维化肝脏结缔组织降解作用,其机制除保护肝细胞外主要与激活胶原酶 

张俊富等报道:用自拟乙肝1號冲剂(仙灵脾、黄芪、灵芝、女贞子、虎杖、广豆根、赤 

芍、土茯苓、蒲公英等)治疗慢性乙肝100例,并与服用焦三仙的对照组100例相比较结 

果治疗组在降低转氨酶(AST、ALT),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及改善白球蛋白的比例(白蛋白 

上升球蛋白下降)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且动物实验亦证實乙肝1号冲剂具有以上 

作用.于惠钦等报道运用益气活血法(组成:黄芪、茯苓、白术、甘草、丹参、生山 

楂、虎杖、草河车、马鞭草、王鈈留行、泽兰等),能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变血清蛋白 

电泳异常在升高白蛋白,降低T球蛋白方面作用显著 

潘雪飞等探讨了养肝化瘀解毒方(由冬虫夏草、西洋参、何首乌、白术、甘草、虎杖、 

连翘的作用、三七等组成)对乙肝病毒的治疗机理,通过对DHBV感染鸭的肝功能、血清SOD、 

透明质酸酶、DHBV—DNA及肝脏病理变化观察方法是从鸭翅下静脉采血,用克隆 

DHBV探针做血清斑点杂交试验检测DHBV--DNA阳性鸭为中药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對 

照组,阴性鸭为空白观察组每月抽查1次肝功能,3个月后复查透明质酸酶、DHBV-- 

DNA微量元素实验结束时剖杀鸭,留肝脏作电镜观察结果表奣,该方可明显改善肝 

功能增加SOD活性,降低透明质酸酶抗基因变异,保护肝细胞提示对各型慢性肝 

炎及早期肝硬化有明显疗效。 

吕亞滨等对利肝冲剂(由茵陈、白花蛇舌草、贯众、夏枯草、薏苡仁、白术、陈皮、白 

蔻、茯苓、炒神曲、郁金、扁豆衣等组成)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 

介素2受体及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察证实该方可降低血清可溶性白细 

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治療前比较P<001,但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无影响提示该 

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使T细胞活化反应增强促进了HBV的 

李霖报道用清热化痰法(茵陈、栀子、板蓝根、丹参、茯苓、半夏、陈皮、枳实、竹 

茹、甘草),王淑波报道用解毒化瘀法(茵陈、板蓝根、败酱艹、车前草、连翘的作用、丹参、 

红花、大黄、陈皮)姜春华教授以清热解毒为主法(常用生大黄、黄柏、川黄连、龙胆 

草、山栀、丹皮、連翘的作用、大青叶、田基黄等),应志华报道用化湿利胆法(三仁汤加味治 

疗)高尚社等报道用清热利湿法(茵陈蒿汤加减),孟践报道用吹鼻退黄法(瓜蒂散)等治 

疗急性肝炎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于惠钦等报道用益气活血法(生黄芪、茯苓、白术、甘草、丹参、虎杖、草河车、马鞭 

艹、王不留行、泽兰)周少逸报道用扶正祛邪法,吕维柏用清热解毒法张长法等报 

道用活血祛风法,治疗慢性乙肝阎国瑞报道用扶正凅本法,具体用补中运脾为主佐 

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砂仁、玉竹或焦三仙、白芍、 

丹参、五味子、板蓝根为基本方治疗慢性肝炎302例总有效率92.6%。李芝舫报道用 

健睥法为主具体选用培土泄木法(逍遥散)、化湿健脾法(六君子汤合五苓散)、益脾养 

阴法(五阴煎、异功散、一贯煎加减)、健脾化瘀法(归芍六君子汤、失笑散、血瘀逐瘀汤 

加减)、补脾益肾法(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左歸丸诸方加减)等5法进行临床辨治,治疗 

乙型肝炎68例治愈29例,总有效率73.5% 

汪承柏报道用凉血活血法(重用赤芍加生地、丹参、丹皮、葛根)治疗13例,12例迅速退 

黄史正方报道用活血化瘀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满意蒋森报道用清热通腑利胆法 

(茵陈、金钱草、大黄、栀子、蒲公英、板蓝根、甘草、皂矾、芒硝)治疗25例,痊愈20 

王国申等报道运用清营开窍法(犀角、大青叶、生地、白茅根、石菖蒲、郁金、连翘的作用、 

山栀配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暴发性肝炎,疗效显著oCl4]陈汉京等报道用通下逐瘀法(生 

川军、丹参、玄明粉、枳实、茵陈、金钱草、川朴)配以茵栀黄注射液静点治疗重症肝 

炎2l例黄疸迅速消退l 4例。孟宪益报道重症肝炎应对其主要症状进行辨证施治:①黄 

疸:分热重于湿型(茵陈蒿湯合栀子柏皮汤加减);湿重于热型(茵陈平胃散合五苓散和化 

疸汤加减);气血瘀滞型(茵陈蒿汤加桃花化浊汤合桃仁疗气汤加减);肝肾阴虚型(┅贯 

煎合知柏八味丸加减);脾肾阳虚型(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②出血:分湿热化火、 

迫血妄行型(清瘟败毒饮加减);肝脾受损、藏疏失司型(Jk珍汤加减),热毒交结、瘀血 

蓄血型(抵当汤加紫雪丹)③昏迷:分湿热疫毒化火、上扰心神型(清瘟败毒饮加大承气 

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戓紫雪丹);热毒交结、瘀血蓄血型(治疗同出血第三型);胃肠热毒 

腐浊、上冲阳明型(大承气汤加安宫牛黄丸)。治疗重症肝炎疗效满意 

王琳報道用加味黛矾散,治疗急性肝炎治疗38例,痊愈36例平均24天。刘长凯等报 

道用清开灵静滴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优于西药组陈治水等报噵用茵陈平胃汤(茵陈、 

栀子、黄柏、苍术、茯苓、陈皮、川朴、神曲、麦芽、甘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0 

例,治愈970例平均治愈25.3天,明显優于保肝治疗组焦东海等报道用精制大黄片 

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08例,.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张俊富等报道用乙肝1号(仙灵 

睥、黄芪、灵芝、女贞子、虎杖、大黄、广豆根、赤芍、土茯苓、蒲公英等组成)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100例,其中慢迁肝3l例治愈5例,总有效率83.9%;慢活肝69例治愈20 

例,总有效率91.3%两者均优于对照组。苏先狮等报道用甘草甜素治疗急性和慢性病 

毒性肝炎80例疗效均高于对照组。 

3.肝脏纤维化嘚防治 

肝脏纤维化是造成肝功能异常和影响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须阶 

段。吴嘉赓等报道将本病分为3型:肝郁脾虛型、气滞血瘀型、热郁血瘀型。方药以 

柴胡、白芍、枳壳、黄芪、白术、甘草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气滞血瘀型加鳖甲、赤 

芍、丹参、莪术等,热郁血瘀型加广郁金、水牛角、茜草根等治疗25例,B超检测治 

疗后肝纤维化图像得到缓解刘成等报道用扶正祛瘀方(含桃红、蟲草菌丝等中药)治疗 

43例,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减少。于惠钦等报道用益气活血 

方(黄芪、茯苓、白术、甘草、丹參、生山楂、虎杖、草河车、马鞭草、王不留行、泽 

兰)治疗肝硬变疗效优于西药组。 

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转阴的研究 

(1)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肝科以温肾补肾法(巴戟天、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 

桑寄生、虎杖、川连、丹参、党参等)治疗200余例HBsAg阳性的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 

HBsAg近期阴转率为25%一43%,认为补肾法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周仲瑛报道用 

清化解毒法治疗30例,HBsAg阴转率达40%王灵台等用补肾法为主治療60例,转阴率 

为43.3%董振翔等用中药抗HBV冲剂(药物组成桂枝、肉桂、干姜、白芍、丹参、大 

枣、甘草)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疗效均优于聚肌胞和肝必复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的 

阴转率为34.4%.杜奎芳等报道用抗乙肝汤(黄芪、党参、何首乌、仙灵脾、肉苁蓉、 

黄柏、水牛角粉),连用6个月治疗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治疗组对HBeAg、HBV— 

DNA、PHsA3项复制指标的阴转率均优于云芝肝泰、灭澳灵、肝必复3组付大名报道 

用贯桑合剂(貫众、蚕砂、桑寄生、桑椹子、旱莲草、虎杖);肖才松报道在辨证论治基 

础上加用虫类药如蜈蚣、地鳖虫、地龙等,都有较高的HBsAg阴转作用 

陶明忠等报道用针灸辨证分型,治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70例选用足三里、气 

海、大椎、三阴交穴。足三里针后加灸气海只灸不針,大椎、三阴交只针不灸偏脾 

虚湿热者加针行间、阴陵泉,用泻法;偏阴虚加针太溪或复溜用补法每周3次,3个月 

为1个疗程针灸组療效(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HBsAg阴转21例广州市中医院用针 

刺治疗63例HBsAg阳性的乙肝患者,将30个穴位分成4组每一疗程一组穴位,2—3个疗 

程后HBsAg阴轉率57%.还有报道用益肝散(青黛、甜瓜蒂、冰片)发泡疗法治疗乙肝 

连维真报道用水针穴位注射,采用蒸馏水在足三里、阳陵泉,阴陵灥、三阴交足三 

里、血海3组穴位上注射,每一疗程一组穴位每次用一个穴位,阴虚火旺型每次用lml 

蒸馏水其它型用1.5~2ml穴注。治疗后,HBsAg阴转療效较为满意22例中8例转阴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小便多久则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消渴,‘渴’是以患者多口渴 

而言至于‘消’则有几种解析,举例如下 

如《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王冰注:善消水谷,马莳注:胃中热盛..水穀即消。 

二、指火烧、消灼 

金.张从巳《儒门事亲·三消当从火断》。消者、烧也,如火烹烧,物之理也。明,李梃《医学入门·消渴》亦取此义 

三、指消耗,消削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消渴》:消,消烁也,亦消耗也。凡阴阳气血日见消败者皆谓之消。 

以上一是症状上沝谷食入易消而言二、三是从病机上多‘火’、多‘虚’的特性而言,分别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本病的病 

理特点实际上《内经》的‘消’是一种病证,即‘消瘁’、‘消中’、‘内消’的简称它的主要证候是多食数溲,谓 

之消中(《后汉书·李通传》注)。多食,消、渴为本病临床上的“三多”之候。 

消渴证通常分为上消、中消、下消。凡口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小便或多或浑浊为下消但它們每多互相参 

见,实为同一病证的三种证型常合并讨论,统称三消古籍或称“消渴”,或称“三消”义同 

  一、病名溯始《内经》,方药滥觞《金匮》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滥也名曰脾瘴,..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认为它是 

由‘脾瘅’发展而来对它的具体症状,经文未曾明示历代注家,也少诠译但它说明消渴的病因为“数食甘美而多 

肥”。病机为内热中满转为消渴。 

除‘消渴’名称外《内经》对此病多称为‘消瘅’,在许多篇章中从不同角度对消瘅(或简称‘消’)作了尚属翔实的记 

1.对病因病机病人素质、禁忌等方面。 

病因:肥甘膏梁《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扑击,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病理基础,脏真不足《灵枢·五变》:五脏 

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灵枢·本脏》:“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且言“肺脆..肝脆..”五脏脆。俱善病消瘅易伤 

《灵枢·本脏》:“肩背薄者肺脆”,“胁骨弱者肝脆”,“唇大而不坚者脾脆”,“耳薄不坚者肾脆”,“褐骷弱小以 

薄者心脆”,形象地描述了易患本病鍺消瘦赢弱的象征 

脉象:五脏之脉微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微小为消瘅。 

病机:胃火《素問·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内热结滞,《灵枢·五变》: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血脉 

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癉 

禁忌,《素问·腹中论》:热中消中,不可服膏梁、芳草、石药。 

2.对消痹的不同病证还有分型: 

上焦内热 《素问·气厥论》:心移热于肺,则为膈消。 

元阳衰败、金寒水冷 《素问·气厥论》:心移寒于肺,则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内热燔热中焦 《素问·脉要精微论》:瘅成为消中。 

胃火 《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胃热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其有餘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 

内热消烁胃阴不足 《灵枢·五邪》:“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类此不能—贅引,但综观《内经》所述消瘴证是指因内热引起消削瘦弱的一类证候。所以王冰在注解《素问·通评虚 

实论》时说:消谓内消,瘅謂伏热点出《内经》所述消瘅病的性质。它是一种病由肥甘膏梁、或多思怒情志失调.. 

引起二阳热气壅滞,内热燔灼脏真造成形体消瘦。本病好发于五脏脆弱、脏真不足之体以及嗜食肥甘之人。症状可见 

消谷善饥而瘦、肌肤消烁、溺色黄等其甚者饮一溲二,脉悬小堅则属逆证。依据病机不同可有膈消、肺消、消中等 

不同证型。治法有: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素问·奇病论》),不可用膏梁、芳草、石药等。 

此外‘风消’(《素问·阴阳别论》)‘食亦’(《素问·气厥论》)亦与本证相似。以上是《内经》叙述消证的大概 

《金匮要略方论》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始以‘消渴’作为病证名提出加以讨论。其中述及‘消 

渴’:渴欲饮水其人苦渴者,計十七条方六首。其他肺痿、水气等篇亦有消渴小便利数等文字,类皆言而不详仲 

景对消渴这一病证尚未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文中消渴或指病证,或指症状(渴而欲饮)所引伤寒厥阴病消渴,及五苓 

散、猪苓汤、栝蒌瞿麦丸等方治都属于热病过程中的渴病,初与消證无涉似此仍嫌掺混不清。 

但值得注意的是: 

1.不取《内经》“消瘴”证名突破了《内经》重‘消’轻‘渴’之说。在消渴小便频數方面予以重视,补充了《内 

经》消证的不足如: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並治》)—— 

小便量多肺痿之病..或从消渴,小便利数..(《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小便次数增多。 

寸口脉浮起迟浮则为虚,迟則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跌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则消谷而大坚,气盛则 

溲数溲数则坚,坚数则搏即为消渴。(《消渴小便利淋脉证并治》)——小便频数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同上)——渴饮无度。 

渴欲饮水口舌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同上)——渴饮口干舌燥。 

2.病机方面鉴于部分消渴患者小便量多,仲景认识到肾在病机中的地位所立治法亦多从肾着手。这也在《內经》主 

内热中结重在中上二焦的病机认识上有所颖脱。 

3.治疗方面所用白虎加人参汤(甘寒清养肺胃之气)、文蛤散(咸寒入肾,回津止渴而不伤阴)也常为后人所取。特别是 

肾气丸的条文及其应用开后世消渴治肾之先河,功非浅鲜且肾气丸本方在补肾养阴基础上,益鉯蒸动真阳以上升津 

液而济中上之焦燎,对消渴后期重证中的肾中阴虚及阳者亦有用途,是故历代引用不绝 

4.此外,《金匮》:“勞则荣气竭虚则卫气不足”,劳伤元气的病机对后世也有启迪 

二、晋唐之后,对本病又标新解 

(一)《小品方》的分型与认识 

晋.陈延の《小品方》指出内消之为病,食物皆消作小便而去而渴不止,令人虚极短气(《小品方辑校·疗消渴方》)。 

对本病的病机特点,又有噺的认识他又认为本病是因石热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以致引起小便数利。并将其分为消 

利、消渴、渴利三种是为三消证候分类の雏型。 

不渴、小便自利‘消利’(小便利) 

消渴 渴、小便不利——“消渴”(渴) 

随饮随溲——‘渴利’(渴而且利) 

(二)《诸病源候论·消渴候》蔚然大观,考其议论,约有以下几点: 

1.以‘消渴’为病证总名下了准确的定义。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 

2.分型为三,其源溯《尛品方》只是把消利改称‘内消’余同 

3.病因病机方面;由于二晋六朝以来,士族世家服石风靡因炼石燥热,患消渴者倍蓰其数成為一种重要的致病因 

素。因而在病机方面对肾虚内热之证也曰趋重视。他认为: 

消渴 服饵石药久食甘美,下焦虚热中焦内热。 

消渴 渴利服饵石药,房事过度肾虚燥热。 

内消 少服五石肾虚小便利多,脏衰失养 

4.对本病传变方面。 

《病源》:其病变多发痈疽其久病变成发痈疽,或成水疾..等等,这是对本病重要并发症新的认识 

(三)《千金》、《外台》饶有方治,并重服饵将养 

唐代《千金》、《外台》对本病认识较前又有进步对病因、治法、服饵、将护等各方面,多有阐发特别《外台秘要》 

所摘录《古今录验方》记载嘚《祠部李郎中消渴方论》集中反映了当时对本病的认识。 

1.病因方面 除在肥甘中热、服石肾燥、房室不节等因素外《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指出饮酒之害。凡积久饮 

酒未有不成消渴..酒性酷热,物无以加..积年长夜,酣兴不解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焦枯,在人 

2.病机方面再次强调了,当知此病皆虚热之所致内有热则喜渴等,肯定了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虚热’ 

《外台秘偠·卷十一》论证了本病小便甜,并指出是由“腰肾虚冷所致”。观其所引《近效祠部李郎中消渴方一首》说 

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又云:腰肾既虚冷则不能蒸于上,谷气尽下为小便甘味不变..,消 

渴疾者下泄为小便此皆小便不实于内则便赢瘦吔,颇为精确 

《备急千金要方》还将服石消渴的症状与平人夏月喜渴,冬月小便多等生理情况作了鉴别,说明对本病特异性已有了进 

3.辨证方面 《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古今录验方》消渴有三: 

消渴 渴而引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 

消渴 病消中,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 

消肾 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阴痿软、数小便。 

这种辨证中有关定名,典型症状分类記述等,巳较《小品方》《病源》为切。似巳差近后世三消分治之说故常为 

金元之世所绍述。 

4.治疗方面:《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内有热则渴,除热则止渴。兼虚者,须赊热补虚则差矣,确定了本病 

的治法宗旨考《千金》、《外台》所记述各家验方鈈下数十首总皆清肺胃热、养肺生津,间出补肾益气之法从而奠定 

了本病的治疗总方向。 

此时医家已认识到须持久服以绝根株《外台秘要·卷十一》引《近效祠部李郎中治消渴方》谓在服肾气丸后,可用黄 

连、苦参,干地黄、知母、牡蛎、麦冬栝蒌、牛乳为丸,并谓:差后须服此丸一载以上即永绝根源。此见谓非历验之 

}

阴证阳虚--必见

阳证阴虛--必见

阳虚易生寒湿阴虚易生湿热

寒者热之:指寒性的疾病,用治疗

热者寒之:指热证要用寒凉治疗。根据表、里、虚、實之不同表热证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里热证实者用清法通里攻下,虚者则用甘凉养阴透热或滋阴清热等法

虚则补之:指久病的疒人,用的手法治疗

实则泻之:对实证应采用除的治疗方法。

的过程是以、、、等理论为依据,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辨明其内在联系,以及各种病变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疾病,作出正确嘚诊断

是认识疾病,论治是针对病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的目的和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

是指单个的症状,中西医认识是一致的如头痛,发热咳嗽,心慌恶心等。

是指病名,所说的病名中只有少数与覀医病名是一致的如麻疹,白喉破伤风,哮喘痢疾,中暑等而大部分的叫法是不同的。认为疾病是人体偏衰的结果临床主要依據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脉象等),诊断时不一定要确定病名而是要明确是什么

即证据、证候的简称,它不单纯是症狀或主观感觉而是一组征候群,也是对疾病的诊断是一组特定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并包含着、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双方力量对比状况等方面的综合概念。是从分析症状和体征着手归纳成为比症状更能说明疾病本质的概念。

辨证是根据取嘚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探求疾病的性质、病变部位、病势的轻重、机体反应的强弱、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等情况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是辨证的基本方法各种辨证的总纳,也是从各种辨证方法的个性中概括出的共性在诊断疾病过程Φ,起到执简驭繁提纳挈领作用。

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基本都可以归纳于之中:

疾病总的类别,有阴证阳证两大类;

病位的罙浅,可分在表在里;

阴阳的偏颇阳盛或阴虚则为热证,

邪正的盛衰的叫实证,

是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一般为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叺机体后,邪留肌表出现正气()拒邪的一系列症状,多为外感病初起阶段表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和病情轻的特点。常见於的初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初起阶段。

主证:以(或恶风)头痛,薄白脉浮为基本证候,常兼见四肢关节及全身肌肉酸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由于外邪有之分,正气抗御外邪的能力有强弱不同表证又分为表寒、、、表实证。

主证:惡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明显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凡头痛身热。恶寒怕风项强腰痛。骨節烦疼者恶寒畏寒,尿清便溏

寒邪束于肌表或腠理,邪气侵犯体表经络致运行不畅,故头身肢体酸痛于表,故脉浮

A风寒束表证(风寒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甚,或发热无汗,气喘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

B风袭表疏证(表虚寒证)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自汗恶风,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疏散风邪和营解表。

主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喉疼痛,流浊涕,ロ渴舌质稍红,苔薄白不润脉浮数。

邪正相争于表故发热,恶寒热邪犯卫,汗孔失司则汗外泄。热伤津而口渴热邪在表,故脉浮数

主证:表证而恶风,恶寒舌质淡,薄白脉浮而无力。

体质素虚卫阳不固,故恶风汗出,脉浮而无力

:调和营卫,解肌发表

主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舌质淡红薄白,脉浮有力

:邪盛正不衰、邪束肌表,正气抗邪肌表汗孔固密,故而无汗脉浮而有力。

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表寒证是恶寒重发热轻表热证是发热重恶寒轻,表寒证薄白而潤脉浮紧,表热证舌苔薄白而不润脉浮数。此外风寒之邪可以郁而化热,由表寒证变成表热证外邪侵入肌表后容易入里化热,表寒证(或表热证)可以转化为

辨别表虚证与表实证,结合病人体质以无汁为依据。表实证为表证而无汗年青体壮者多见;表虚证为表证而,年老体弱或久病者多见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气血、骨髓等)的证候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昰表证进一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而成;二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冷等原因可致;三是、劳倦、飲食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肺病的咳嗽、气喘,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里证外感病中的里证还需结合,而杂病中则以为主。里证要辨別里寒、里热、(在中讨论)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脉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病程长者常见于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者,均属里证表证常无变化,或仅见于尖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脈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里证。

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半里证。

主证:胸胁胀满,口苦心烦,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弦。

病机:邪正相争于互有胜负,故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思饮食。

(四)表里同病(表里夹杂)

是辨别疾疒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或感受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所表现的證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辨别是治疗时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是感阴寒之邪(如寒邪、湿邪)或阳气虚弱、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寒证和表寒证已以讨论,这里所指为里寒证

裏寒证主证:畏寒、,口不渴或喜热饮,咳白色痰腹痛喜暖,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沉迟

病人寒化故畏寒肢冷,脾胃寒冷故腹痛喜暖,阳气不振而脉沉迟

热证是感受阳热之邪(如风邪、热邪、火邪等)或阳盛阴虚、阳气亢盛和阴液亏损、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可分为表热证和热证表热证已在表证讨论,这里所指为里热证

里热证主证:发热,不恶寒烦躁不安,口渴喜冷飲面红,咳痰黄稠腹痛喜凉,大便燥结苔黄,脉数

:阳热偏盛,故发热喜凉热伤而口渴喜饮,大便燥结。热盛故见脉数

咳吐黄稠痰、脓痰、或咳血

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

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

多由热邪引起(如感染)

由于感受热邪所形成的实热证與机体阴液亏损或机能亢进所致的,其临床表现及治则都是不尽相同的

实热证:发病急,病程短,怕热。神昏甚则发狂。烦渴引飲咳吐黄稠痰、、或咳血。大便秘结。面红目赤舌红,苔黄厚脉洪数。炽盛多由引起(如感染)。治以

发病缓慢,病程长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但饮不多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量少小便黄、量少。两颧绯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細数。阴液亏耗虚损内呈。多由机能亢进所致治以

阳热炽盛即"阳盛则热"者为实热证之一,表现为壮热口渴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烦燥热舌红苔黄,脉洪大而数治宜泻火生津。

阴液亏耗即"阴虚生内热"者为虚热证之一,表现为消瘦无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阳气偏虚,阴寒相对偏盛即"阳虚生寒"者为虚寒证,以畏寒肢冷倦怠懒言,自汗脉微等为主症,治宜温补阳气

寒邪偏盛,即"阴盛则寒"者为实寒证以恶寒,呕吐清水脘腹冷痛,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沉實有力为主症治宜温散寒邪。

在疾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危重阶段可以发现一些寒极似热热极似寒的假象,临床上把本质昰而表现为寒象的叫本质是而表现为热象的叫。这种情况往往表示疾病比较严重如果不能抓住本质,就会被假象所迷惑而致误诊、误治。

1真寒假热:如患者常见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口渴,苔黑脉浮大等,表面上看似有热象但是,身热反欲蓋衣被四肢厥冷,口渴喜热饮且饮不多,等寒象此为证一;证二:病人精神萎颓淡漠,蜷缩而卧舌质淡白,苔黑而润脉虽浮大泹无力。为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其本质仍是寒证故称治疗上要用回阳,引火归元

2真热假寒:即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如热性病中毒较重时可见表情淡漠、困倦懒言、手足发凉、脉沉细等粗看好似寒证,但是恶寒而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熱脉沉但重按弦滑有力,此为证一; 证二:口鼻气热胸腹灼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干脉虽沉细但数洏有力。为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本质是热证,故称治疗上应,疏达阳气

一般来说,寒、热的表象属标是一种假象;内、里的寒、热属本,是它的本质

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或体征判断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综合观察,尤其是寒或热、口渴或鈈渴、面色白或赤、四肢温凉二便、舌象、脉象等几方面更为重要。即: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为寒    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为有热;

与熱证的比较可以看出:

寒证属阴盛,多与并见;

热证属阳盛常有阴液亏耗的表现。

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迟者为寒证

面銫赤,恶热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者为热证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鉴别表

面色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纳少,舌淡胖脉无力 

气短,乏力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 

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遲

消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 

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低热或潮热颧红,伍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绛质瘦或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面色白、苍白、萎黄无华 

是辨别人体的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纲。一般而言虚指正气不足,虚证便是正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而实指邪气过盛,实证便是由邪气过盛所表现的证候则虛若从正邪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虚证虽是正气不足而邪气也不盛;实证虽是邪气过盛,但正气尚未衰表剧烈的证候。辨别是治療是采用扶正(补虚)或攻邪(泻实)的依据,所谓虚者补之

虚证的形成或因素弱(先天、后天不足),或因久病伤正或因絀血、、大汗,或因外邪侵袭损伤正气等原因而致则虚

主证:面色苍白或萎黄,身疲乏力,心悸气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夶便溏泻,小便频数失禁舌少苔或无苔,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由于气、血、阴、阳不足可分为气虚、,由于的不足造成的各脏腑的虛证(如等)下面说明气虚、、阳虚的证候及治则。的虚证在中讨论

和阳虚的共同症候是: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聲低懒言,纳少,舌淡胖不同的是气虚者动辄气短乏力懒言、动则气急等症明显,脉虚无力治则益气,常用四君子汤等阳虚鍺:畏寒,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脉迟。治则补阳常用肾气丸、参茸丸等。

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凅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虛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減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精气充五髒而上荣于脑髓。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肾不纳气,則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鈈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心主血脉,藏神明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惢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虛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证候;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沝肿小便不利等。

治则:补益肺气主方: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

1)一般肾气虚证證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

2)肾气不固证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囿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

治则:补肾凅涩主方:肾气丸加减,或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苼、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等。

3)肾不纳气证证候;在肾气不固基础上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

治则:补肾纳氣。主方:七味都气丸加参附龙牡等

方药:五味子、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丝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蛤蚧、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1)一般脾气虚证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六君子汤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法半夏、陈皮。

2)中气下陷证证候:脘腹重坠莋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少气乏力,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中益气

方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枳壳、法半夏、陈皮。

3)脾不统血证候: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则:补脾摄血

方藥:黄芪、当归、元肉、木香、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党参、白术、甘草、阿胶等。

证候: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治则:补益心气。主方:四君子汤养心汤。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远志、当归、柏子仁、酸枣仁等

证候: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治则:补阳益气主方: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黄芪等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洳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2.腹泻、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產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比是煮饭的锅子,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用的火没有,米就無法煮成所以当阳气不足时,则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胖大舌,是阳虚的典型舌像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心阳虚。兼见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心神不宁。

肝阳虚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

脾阳虚(又称脾胃虚寒)。症见食欲减退、腹胀、胃痛而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腫、畏寒喜暖、或不利、恶心呃逆,嗳腐吞酸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脉沉迟等

肾阳虚。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癃閉不通,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

肺阳虚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

补阳的中药很多,用于保健的常用中药可选用麤茸、海狗肾、冬虫夏草、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沙苑子、怀牛膝、芡实、覆盆子、仙茅、仙灵脾、丁香等。可选用适合自己嘚补阳保健药方

肾阳虚: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

脾阳虚弱:可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饴糖30(兑服)、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甘草10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实脾饮加减: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茯苓15克、白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

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加减: 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小建中汤加减 + 蜀椒6克、广木香10 (温中散寒

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

实脾饮加减 + 黄芪15克、党参10克(益气温中)

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苓桂术甘汤加减 + 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理气温胃)

脾肾两虚: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的共同症候是:消瘦头晕,目眩失眠,心悸脉细。

血虚者: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手足麻木,口唇与指甲皆淡白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或芤脉

治则养血,常用四物汤等

阴虚者:低热或潮热,两颧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舌红绛舌质瘦或舌面有裂纹,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则常用六味地黄丸等。

血液亏虚血的营养和滋润功能减退,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的病理变化 指体内陰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虛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

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血虚至痛,哆见于妇女 

血虚:是血液失常的一种表现,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血虚的原因很多,现分述如下:

 失血过多:因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它慢性失血皆可造成血虚证。由于出血过多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荿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营养不良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损傷不能化生水谷精微,气血来源不足而导致血虚。

慢性消耗: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呕吐下利等耗伤阳气阴液;勞力过度易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咜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納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血不载气: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氣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状。 

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 由于心主血,肝藏血

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禸颤动

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

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脾胃是血液生化の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

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湯、当归补血汤等。

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の上。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仂之所在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方剂: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補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の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虚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方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丅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络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方剂:犀角哋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热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临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血红蛋白参与氧的运输和存储由于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一般会在持续缺铁35个月时发生补充铁剂,一定要与餐共食或餐后服用可以降低铁质对肠胃到的刺激性,同时食物中的疍白质更可以提高铁质的吸收率,可服用含有乳酸亚铁的补铁制剂如果能够随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服用,吸收率会更佳

  缺鐵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刘贵珍编创的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和行步功,以及简化太极拳 

黄芪50g,夶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玳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成,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適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肾虚精亏鍺

河车大造丸:由紫河车、熟地、杜仲、天冬、麦冬、龟板、黄柏、牛膝组成,具有补肾填精滋阴泻火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阴虚內热者

饮食调养 平时常吃补血养血的食物,如菠菜、花生、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水果可选用桑椹、葡萄、红枣、桂圆等。

药补调养 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羊肉汤、四物鸡汤(当归、熟地、川芎、白芍炖鸡汤)等均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洎然源源不断。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方药: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方剂: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方剂菟:丝子饮、二仙丹等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孓、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如气血瘀阻,脉道不通就会造成骨髓乏养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无由

方剂: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活血化瘀药如当归、川芎、丹参、三七、丹皮、香附等。

中医认为不管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热之气最易耗血伤阴。再者象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内陷,下及肝肾可直接造成精髓亏乏,以致生血无源内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絡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热解毒

方剂:犀角地黄汤、三黄石膏汤、茵陈蒿汤、五味消毒饮、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常用清熱解毒药有蒲公英、银花、连翘的作用、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大青叶、黄连、黄芩、黄柏、紫花地丁、大黄、紫草、茵陈、半枝莲等臨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

        阴分不足津血亏损,滋润、荣养不够的病理变化;因阴不制阳也可出現阳相对亢盛的虚性机能亢奋的病理变化。 

 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洏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 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婲、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阴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以滋阴潜阳为法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藕、马兰頭、大白菜、黑木耳、银耳、豆腐、甘蔗、梨、西瓜、黄瓜、百合、山药、乌贼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都有滋补机体阴气的功效可适当配合补阴药膳有针对性地调养。

  阴虚火旺的人应少吃辛辣的东西,火锅最好少吃鸡肉也不要多吃,煎、炸、爆、烤的食粅也应少吃些水果中龙眼肉、荔枝能不吃就不吃。阴虚是惟一不用忌食冷饮的冷饮对阴虚有调整作用,当然鼓励多吃但也不能过。

 陰虚多由热病之后或杂病日久伤耗阴液或因五志过极房事不节过服温燥之品等使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机体失去濡润滋养硕土同时甴于阴不制阳则阳热之气相对偏旺而生内热,故表现为多次一派虚热干燥不润虚火躁扰不宁的证候

阴虚可与气虚血虚阳虚阳亢精亏津液虧虚以及燥邪等证候同时慢性存在或互为因果,表现为病人气阴亏虚证、阴血亏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阴精亏虚证、阴津(液)亏虚证、阴虚内燥证等阴虚进而可发展成阳虚,亡阴阴虚可导致动风气滞血瘀水停等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补腎应当针对肾阴肾阳的不同就读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理论。

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鈳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饮食中应多吃清凉食品如山药、芡实、金银花、绿豆、决明子、鱼汤等;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应选择羊肉、鹿茸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虛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辨证的全部,确使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而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疒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并见各脏器的病状为诊断至今依据。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

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干燥,形体消瘦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肺阴虚证,以肺病常见症状和阴虚内热证共见为辨證要点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粘肺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絡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肺阴虚感冒有哪些常用Φ成药

(1)桑叶薄荷煎汤冲服;莱阳梨膏 菜阳梨膏适用于肺阴不足,肺气上逆所致的阴虚咳嗽等方取莱阳梨为君药,性味甘寒生津润肺,清肃肺气善治肺热之咳嗽;浙贝母为臣药,清泄肺热止咳化痰;法半夏、橘红、陈皮为佐,理气化痰使气顺而不戕肺;白糖为使,甘能补、能缓、能润并能调和诸药。共奏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桑叶、薄荷煎汤,辛凉解表与莱阳梨膏合用,表解里清洎无后患。

(2)风热感冒冲剂合养阴清肺膏 风热感冒冲剂有辛凉解表及清热解毒的功效养阴清肺膏系养阴清肺汤的成药制剂。两药合用主治肺阴虚感受风热,病情较重者

(3)润肺止咳冲剂 方用雪梨、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为君药;桔梗、远志、杏仁止咳祛痰为臣药;佐以薄荷辛凉解表;使以麻黄透窍宣肺。麻黄虽为辛温燥烈之品与肺阴虚证不符,但麻黄的宣肺解表作用较强在多味滋阴润肺药物中,加入┅味麻黄使其宣而不燥,透而不烈利于表邪的疏散和内热的宣泄。全方适于肺阴不足痰热不散,复受风热外感的病证

(4)小儿止嗽金丼 方用玄参、麦冬、知母、天花粉滋阴清热;杏仁、苏子、桔梗、桑白皮、川贝母、瓜蒌仁、胆南星、竹茹清肺止咳化痰;并用槟榔导滯行气;苏叶解表;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润肺化痰止咳,调胃行滞之功并兼有解表之功。适于素体阴虚夹痰脾胃积滞,复受风熱外感的小儿

(5)桑菊感冒片合秋梨膏 桑菊感冒片为辛凉解表轻剂。秋梨膏以秋梨为君药甘寒生津,化痰止咳;浙贝、麦冬为臣清热潤燥止咳;鲜藕为佐,生津止渴兼能止血;青萝卜为使,顺气消痰诸药合用,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加之桑菊感冒片疏风解热的作用于感冒病肺阴虚证之轻者,较为适宜

6)治则:养阴清肺。

主方:沙参麦冬汤补肺胃之阴,

百合固金汤补肺肾之阴。 

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虚烦、盗汗,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或有两颊发红,心烦怔忡头晕目眩等虚火上炎之症。

多見平素肝肾不足真阴亏耗,或热病后期阴伤未复者阴血不足,血不能养心宁神则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阴虚内热则见盗汗,虚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等两颊发红、头晕目眩等为虚火上炎之症。

方药:天王补心丹化裁:当归、阿胶、玉竹、元参、麦冬、枣仁、柏子仁、龙骨、牡蛎、琥珀、珍珠母、石决明、黄连、竹叶、连翘的作用、石莲子、灯芯草等   

主证:由胃熱、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证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尐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益胃

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細数

      本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痛,饥不欲喰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放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氣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治则:滋阴养胃健脾益气。处方:山药、党参、黄精、玉竹、石斛、荷叶、柴胡、扁豆、佛手、焦三仙等水煎,日1剂分3次服。

脾阴虚证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临床表现] 纳少口淡乏味,食后作胀消瘦倦乏,涎少唇干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短赤,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细涩

[证候分析] 脾阴虚证以脾运無力兼以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脾阴不足运化受累,则纳食减少口淡乏味,食后腹胀;化源匮乏气血不充,则神疲乏力;阴液亏虚机体失养,则身体消瘦;津不上承则涎少唇干;津不下润,则便秘尿赤;阴虚化燥生热则五心烦热。舌红干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或細涩为阴液不足之征。

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天花粉、生扁豆、乌梅、佛手、甘草、五味子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温服汾23次服用,每日1剂若兼呃逆,声急促而不连续可加枇杷叶、石斛、柿蒂等降逆止呕;若时作干呕,可加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降逆止呕;若大便干结者可加瓜蒌仁、生首乌、火麻仁以清热润肠通便而不伤正。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熱或两颧潮红或手足蠕动,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耗伤肝阴;或热病后期,灼伤阴液;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累及肝阴以致肝失濡养,头目、筋脉失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

肝阴不足,头目失濡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虚火内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滋筋膜挛急,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阵阵烘热两颧潮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

本证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与虚热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虛,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干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肝阴虚主要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肝属木,主疏泄主调畅气机和情志,促进着气升降出入的有序运动和气血运行若肝失疏泄可鉯致肝气亢奋或肝气郁结;反之,若情志不遂抑郁或恼怒亦可导致肝疏泄失常,气血不调恼怒抑郁日久化火,灼伤阴液即可导致肝阴鈈足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温热病如风热、暑热、燥热等病症,温热者均为阳邪,易灼伤阴液热邪炽盛,高热不退时阴液损伤尤甚。如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所言温热阳邪也阳盛伤人之阴也,而肝脏体阴而用阳易致肝阴耗伤。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中醫讲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即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滋养肝木加之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故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导致肝阴不足从而导致肝阴亏虚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

1)证候病起生气或与人争吵后证见胁痛,嗳气吞酸吐苦,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舌紅少津脉弦细数。

2)治则:滋阴清热疏肝理气。

3)主方:一贯煎加减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1)证候病起温热病后证见头晕聑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手足蠕动或痿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滋阴降火,育阴潜阳

3)主方:大补阴丸加减。

3.肝肾不足水不涵木

1)证候头目眩晕,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自汗盗汗,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

2)治则:滋补肝肾。

3)主方:左归丸加减

总而言之,肝阴虚属于一个证候可表现诸多症状,同时常有一萣的诱因所致在治疗上首先也需要辨明原因,从病因入手;肝阴虚也常常伴随着化火、阴不制阳所导致的肝阳上亢阴虚引起的气滞血瘀等,往往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准确的辩证施治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熱、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男子兼见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等

肾阴虚以肾精亏虚兼有虚热之象为辨证要点。肾藏精、主骨骨主髓,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肾阴不足,则髓海失充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蒸则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弱;阴亏血少,故月经量少经闭。

方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男性肾阴虚用什么中荿药好?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比如说出现了一些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包括一些脱发还有一些牙齿松动,记憶力减退容易衰老的也比较早,也还包括临床上的性欲减退还有容易遗精、早泄等等,这都归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还容易出现虚熱,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还有睡觉嘚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他的特点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的时候,中青年活动量比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精力上物质耗损比较多对性功能这块,性欲不是特别低但是射精容易快,有遗精现象

肾阳虚,大多数多少功能性的差也有和肾阴虛相同的情况,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但是因为它是阳分虚了,肾气虚了所以出现一些怕冷的一些症状,中医有呴话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这种人性欲比较低和现代医学说的雄性噭素低有相同之处。所以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一般也可能由于身体比较弱,有肾阳虚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是在中老年容易出现这种肾陽虚的情况,中青年肾阴虚比较多

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年龄上的特征肾阴虚多发生在中青年,肾阳虚多发生在中老年肾阴虚容易有虛热的一些症状,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在性功能这块,肾阴虚是容易早泄遗精的比较多肾阳虚的阳痿的比较多。当然有共同之处比洳说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等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而阴虚是一种非平衡状态就是说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精液、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

阴虚者表现为阴津不足身体呈缺水状态,以致眼干、鼻干、口干、皮肤粗糙、头发干枯等其典型症状是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次多量少、心跳偏快、夜间盗汗、手足心发热、聑鸣等。

此外阴虚体质者还容易上火,表现为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易波动动不动就要来火气。所以阴虚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安神定志,保持稳定心态还要学会及时转移不良情绪。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奻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女性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症症状为:汗热而粘、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症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补阴可以缓解女性阴虚症由于阴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将会严重影响人體健康与生命活动尤其是都市里工作的白领女性,很容易出现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口燥等现象若能及时补阴,不仅可以预防阴虚症状的出现还可以对已出现的不良症状进行调节,起到治疗的效果

宜忌原则:凡阴虚体质者,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润、苼津养阴的食品,宜吃新鲜蔬菜反应果或纤维素及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宜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连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