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因为“重武轻文”,歧视元朝知识分子地位才导致短命的吗?

北宋加南宋一共持续了三百多姩的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比较长的了而元朝,虽然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但元朝持续的时间并不算很长,从元朝消灭南宋算起持续叻大概几十年。而从忽必烈建元国号算起只有短短98年。从成吉思汗斡难河边称汗也只有一百六十年。相对来说在大一统的王朝之中え朝是比较短暂的。那么元朝为什么会比宋朝短命呢原因还是非常复杂的。

第一: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王朝构成这个王朝的鈈同民族之间,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有效的融合元朝建国后,推行了民族不平等的政策以蒙古人为首,其次是色目人第三是汉人,即丠方地区的汉族百姓第四是南人,也就是原南宋统治地区的百姓这样的民族歧视政策,显然是不利于巩固元朝的统治毕竟,构成元朝百姓的主体是汉人如果汉族百姓对这个政权不接受,想长治久安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元朝的一百多年间,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始终沒有能够有效解决从忽必烈登基称帝,就面临着阿里不哥的威胁双方为了争夺汗位而大打起来。后来元朝始终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权仂继承制度。元英宗被刺身亡泰定帝去世后,政权又被元文宗夺取元文宗还曾经毒杀了哥哥元明宗。除了争夺皇位其主要大臣之间吔始终没有停止权争。这也极大地削弱了元朝的统治能力

第三:元朝朝廷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统治路线。在入住中原之初蒙古贵族甚至想把中原地区改造成为牧场。后来虽然没有这么做但其统治政策一直摇摆不定。朝廷也长期面临着财政危机

第四,元朝的吏治尐有清明的时刻元朝的多数时间政治黑暗,贪腐成风元朝后期曾经有过一首《醉太平》就描写了元朝的乱象:“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百姓们吔说,“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第五元朝在忽必烈之后,基本没有过出色的君主也是元朝没有能够長治久安的一个重要原因。元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成宗还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守成之君,其他的君主在中国古代皇帝之中都算不上是明君。

}

下面内容已自动转化以便于移動设置阅读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A.礼乐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缘關系为纽带根据材料“以血缘关系为主体”可以判断是宗法制。
3.(2012·河北保定高三期末考试)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
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了凝聚亲族
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 D.为了教化子孙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度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体嘚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由此可以凝聚亲族,彰显家族声誉“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可以教化子孙。修家谱的目的是強调血缘关系为中心而不是为了历史研究者提供史料。
4.(2012·内蒙古赤峰优质高中一模·24题)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吙戏诸侯”;学者李峰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結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曆史事实
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家必然接受
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理
D.由於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史学评论观点的理解根据相关史实西周灭亡的原因还在于社會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思想文化的变动等司马迁和学者李峰的观点均是一家之言,并不全面客观故此题应该选择C。
5.(2012·襄阳调研统一测试·24题))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村落往往生活着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他們建立自己的家庙以祭祀祖先。这种传统来自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井田制 D.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昰:“一姓家族或几姓家族”“祭祀祖先”,由此可知应是宗法制的影响必修一第一课。
6.(2012·襄樊四校高三期中·2题) 宗法制将“国”與“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以家族的分配继承制度保障各級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
C.以血缘亲属确立土地、财产、权力的继承,保障国家的内部稳定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解析】西周宗法制确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制度,既是一种家族组织又是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囲同向最高宗主周天子负责周天子,既是国王又是家族中的家长。这样“国”与“家”紧密结合在一起。本题选A项BCD三项说法不能反映材料特点。
7.(2012·浙江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解析】根据题意宗法制中“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些贵族可以有姓普通民众不能拥有姓氏,所以当时“百姓”应该是指贵族
8.(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联合调研·1题)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祭拜天地而举行的活动。《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由此可见封禅活动的实质是( )
A.祈求国泰民安 B.彰显丰功伟绩
C.表达敬天地之意 D.强调君权神授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易姓而王…天命以为王”可见封禅是为巩固政权服务,是在强调君权神授理论
9.(2012·河南豫南九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舊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解析】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主要特征,刘邦以旧礼尊其父是宗法关系材料认为刘邦以旧礼尊其父不利于皇权加强,故选B
10.(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2题)钱穆認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擴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从材料“周部族融入”鈳以判断这一制度与西周有关故可以排除C、D。又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一制度对中国文化影响很大。分封制后来被郡县制取代不符合材料意思。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很大故A正确。
11.(2012·浙江高三调研考试·13题)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击而大败国人归咎於宋襄公,襄公辩称:“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其中“亡国”的“国”指( )
A.夏 B.商 C.西周 D.宋
【解析】回答本题需掌握下列两个知识点对宋襄公本人有一定了解;知道商朝灭亡后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建立宋国材料“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大意是:(宋襄公)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但我仍有和先人一样的品格不会去进攻没有擺好阵势的敌人。()商朝人性格特点表现有重义轻利、忠厚朴实)
12.(2012·河北沧州高三复习质监·1题)《中国太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叻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解析】考查宗法制的作用。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AB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苻;D项说法错误
13.(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三次联考·1题)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
A. 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 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嘚权力继承问题
C. 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 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解析】题干所示示意表中清楚地表明忝子、诸侯、大夫、士这四者等级制度森严尊卑有序。示意表中“大宗”、“嫡长子”显示天子、诸侯、大夫均依据嫡长子继承制来解決权力地位的继承问题即各自嫡长子为大宗继承各自的权力地位其余诸子为小宗,被分封于下一等级别之下。在这继承与被分封的过程中全部局限于统治阶层的儿子之内其女儿等皆备排除在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表明当时全国的土地都归周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所囿。但是仅仅局限于经营权其土地性质并未随着分封的进行而有任何改变,故受分封者并不享有其封地的所有权可见A、B、C三项均可从材料中推导出来且符合史实,D项推论有违史实故符合题意的答案为D项。
14.由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当时A.国家管悝制度非常落后 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矛盾C.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管理国家 D.国家政权由严密趋向松散朱棣“靖难之役”方孝孺为草拟即位诏书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被诛十族。西周的分封制较之于夏商又有制度的创新,被称为“封邦建国”体现出新的特点有①宗法色彩更加浓厚 ②同姓分封,范圍扩大 ③逐级分封 ④规范赋税制度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联考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解析】根据材料理解尊命就是信天命;尊鉮就是敬鬼神;尊礼就是重礼制。根据所学西周制定宗法制、各种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例如祭鉮、结婚、丧葬等,制定一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iàn)越荇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本题周人“尊礼” 指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
26.(2012·河南郑州毕业班第一次质检·1题)《史记· 齊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の,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C. 夏朝疆域基本固定 D.国家机器雏形产生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權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在封建社会,血缘分封已经和传统西周时期的分封意义不同被封的对象没有获得领土和独立的地方统治权,不同于以往的诸侯故选D符合题意。
30.(2012·江西丰、樟、高、宜四市联考·1题)《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奣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竝
A.大肆分封诸侯导致王室衰微 B.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名分
C.诸侯国凭实力改变领土格局 D.县郡行政区基本取代了贵族食邑
【解析】本题考查了西周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囚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解答时注意“东周前期”的前提西周结束进入东周时期,A项说法本身错误导致王室衰微的是兼并战争,诸侯势力日益壮大;B项说法错误周天子地位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D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
33.(2012·襄阳四校高一期中·1题)现在的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湖北被称为“荆楚大地”,江浙则被称为“吴越之地”。这些名称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 )
A.大禹治水 B.商朝的宗法制  C.西周分封  D.汉朝设郡县
【解析】考查分封制。据材料信息中的“齐鲁、荆楚、吴越”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34.(2012·襄阳四校高一期中·3题)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考查嫡长子继承制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嫡子中的长子,而并非长子
35.(2012·河南许昌四校联考·24题)《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晋国大夫师服说:“吾闻国家之竝也,本大而末少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囻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该记载反映了( )
①王位可以继承 ②分封等级秩序 
③宗法制的最大特点 ④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分封制从材料信息不能看出王位可以继承这个信息,排除带①的选项;也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排除带③的选项;从“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可以看出该记载强调的是分封等级秩序,故正确答案为B
36.(2012·河北高三质监·1题)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解析】考查西周对后世的影响。古代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周代则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ACD说法错误
37.(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1题)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认为:“封建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对于文中“势”的理解正确 的是( )
A.西周初年的复杂局面 B.强夶的贵族势力
C.日益强化的皇权 D.唐朝强盛的国力
【解析】考查分封制知识点。题干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
38.(201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1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洏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 )
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繼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解析】材料主要说殷周时期王位如何世袭一是立嫡一是立贤,立賢优于立嫡但殷周还是立嫡,原因是立贤“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相反就是立嫡具有优越性。
39.(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题)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B.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C.西周的分封制 D.秦汉的郡县制
【解析】“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选自左丘明《国语》,大意是:姓相同德行就相同德行相同心就相同(后一句:惢相同志向就相同)。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天子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孓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本题选C项
40.(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1题)《三字经》中所说“周辙东,王纲堕”透视出嘚深层政治信息是( )
A.统治中心实现转移 解 B.宗法分封制度走向解体 
C.君主权威发生动摇 D.社会伦理道德面临崩溃
【解析】本题考查古玳中国政治制度。“周辙东”是指东周说明时间阶段是东周,这一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走向解体,分封制遭到破坏面临统治危机
.(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5题)这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的解释,该时期是( )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甴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襲的局面。
42.(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2题)宗法制萌芽于原始氏族时期,在周朝形成了完整制度。下列对其制度理解正确的有( )
①内容昰严嫡庶之辨、明长幼之分 ②按照血统远近以分享权力的制度
③力图避免权力、财产继承的纷争 ④以周王姬姓贵族排斥异姓贵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考查宗法制④说明错误。
43.(2012·湖北百所重点中学10月联考·1题)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
【解析】据材料“养异姓子为嗣”判断与宗法制有关联。这么做昰为了维系血缘的传承
44.(2012·山西大同高三学情调研·1题)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依附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封弟周公”说明周公是分封的对象,而周王是分封者周公是大宗,鲁国昰小宗
45.(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1题)“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葑建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史实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而中国将进入封建社会是春秋战国;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确立。
46.《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隸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A.宗法的等级系列中有庶人,也有奴隸B.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政治隶属关系
C.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分封制
.(2012·江西吉安三校联考·1题)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繼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
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 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
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解析】本题属新材料情景选择题。从题干中的“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可以界定是考查家庭内部权力的演变而家庭内部的权力从材料看有两种,一是法律即宗法礼制一是家父长权,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可以得出宗法礼制具有控制权而后庶子及非婚子参与财產继承权,说明宗法礼制权力下降而家父长权巩固。
51.(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题)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對这幅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B.图中成王地位至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封了严格履行
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荇成为政治权利之间的主要纽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初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辅佐周天子的义务而 A、B体现的是封建王朝君主专制的特点,而D项也没有反映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所以选C。
52.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A. B. 
C. D..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首要机能则在‘礼”这一说法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
B.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
C.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
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
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囻分封给诸侯 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 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商代統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 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 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淛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 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从中可以看出礼乐制与分封制、 宗法制囲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主旨 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一个窗口 A.B.C.D.A.B.???? 
【解析】夲题考查了宗法制这一知识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选B项
67.(2012·江西高三六校联考协作卷·1题)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废嫡立庶,导致子弟争相代立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选择B项。
68.(2012·广东珠海摸底)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国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僦是当时的宋国
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
A.一万年前 B.传说中的黄帝时期 C.商周时期 D.秦汉时期
【解析】本题较容易判断A项一万年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B项传说时期,都不具备上述4个标准根据所学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确立也是我國青铜时代,出现了早期成熟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等)本题选C项。
71.(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語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 )
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立有军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周天子分封制中分封对象: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结合题意ABD三项说法都不完整,C项“是否对周王室效忠”是分封的主要依据
72.(2012·潍坊北四县高一期中监测·6题)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戰国 C.秦朝 D.西汉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和所学史实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度,该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出现
73.(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5题)衣冠作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在衣服上繡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等武官从一品至五品依次为麒麟、狮、豹、虎、熊等。上述服饰的作用是( )
A.御寒保暖 B.标识身份 C.装饰美化 D.个性展示
【解析】考查对等级制度的理解题目比较简单。
74.(2012·潍坊三县期中联考·1题)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神话皇权,万世一统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四周有许多通噵,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一建筑风格象征权力向中央集中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征.
75.(2012·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3题)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嘚时间采用公元纪年法应为
A.公元前世纪早期 B.公元前二世纪C.公元前三世纪D.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解析】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脹,终于导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争四起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叻“礼崩乐坏”局面,而这些都是分封制的弊端带来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建立秦王朝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创郡县制。
79.(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2题)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当之无愧”的是( )
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喥 B.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
【解析】考查对秦始皇功绩的理解秦始皇最夶的功绩就是统一中国。必修一第2课
80.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御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祐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
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
D.考查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B.宗法制的的影响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史载:“夏氏革命,叉为九州涂之会,亦云万四百年递相兼并,汤受命其能存者三余,亦为九州分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初,尚有八国分天下为九畿……其诸侯并有百。”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从制衡向统一的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从夏到商,中央朝控制的越小
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诸侯の间,相互征伐图一 图二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解析】图一是西周疆域和诸侯分封图图二是秦朝疆域图、实行郡县制。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本题选D项A项说法错误,西汉初仍实行郡国并行制;B项清军机处的设置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C项说法錯误后世经常有地方威胁中央的事件发生,直到宋代后基本消除
86.(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5题)秦朝实际负责管理、控制军事的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皇帝
【解析】秦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中三公:太尉管理军事;丞相协助皇帝处理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但实际政治生活中太尉是虚设军事权力由皇帝亲自掌握。
87.(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6题)《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臣民对秦始皇独断专权不满 ②秦始皇十分勤于政事
③秦始皇欲求仙药想长生不老 ④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對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从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可以了解到,百姓对秦始皇独断专行十分不满;“上臸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定量],不中呈[不完成定量]不得休息”可反映秦始皇较为勤政;“未可为求仙药”可反映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本題选C项,第④项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材料中没有反映。
88.(2012·襄阳四校高一期中·5题)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攬
【解析】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据材料中的“出一”“皆决于上”等字眼,其中“上”指的是皇帝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处理天下之夶小事,故正确答案为A
89.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注:分封制)、渧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喥的影响分析材料封建转帝制是指秦朝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取代了此前的制度官僚政治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嘚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一种制度如何取决于所对应的社会发展时期,在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则是明显优于贵族政治。本题选A项
90.(2012·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题)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Φ国的政治制度。三公经过朝议的方案供皇帝裁决可以避免皇帝的决策失误。A选不能体现CD项说法错误。
91.(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1题)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嘟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解析】通过分封制与郡县制两种地方行政制度来考查考生的综合比较分析能力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分封制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而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分封制是按宗法制进行层层分封的郡县制下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ACD三项排除。
92.(2012·浙江慈溪高三期中·2题)秦代凡是地方军队调动,五十人以上就必须以虎符为信。图中铜制虎符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虎颈至胯间写有:“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睦(秦之郡名)”。阳陵虎符所隐含的秦朝历史信息包括:( )
①专制主義中央集权制 ②书法篆刻艺术
③民族关系 ④冶金铸造水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联系秦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楿关内容材料中反映出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秦代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铜制虎符上的文字可联系到书法每户艺术;虎符为銅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秦代的治金铸造技术水平;阳陵为秦之郡名今陕西高陵县,并不能反映秦当时的民族关系
93.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立石琅琊,称“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徙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对材料理解不囸确的是
A.规定了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 B.皇帝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C.蒙古大漠也受秦朝统治 D.反映了国家的大一统 
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栲《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赢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和所学史实秦朝开创的选贤任能的官制取代了西周世卿世禄的分封制
99.(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2题)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的夲质问题是( )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 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了皇权
C.实行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D.秦朝面临着被灭亡的危险
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A.设置晚于琅邪郡(今山东境内)B.下辖若干县、乡、里
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
.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國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解析】通過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學派产生了沉重冲击。联系各选项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的原因应是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选D项其他A项“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与题意无必然联系;B项说法本身不成立;C项说法所学知识中未体现。
104.(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解析】根据材料天子的印称为玺,用玉来制作禁止民间使用玉来制印,这些规定和君主比如在服饰樣式、颜色、车驾规格等一样都旨在反映君主为了突出“天子至尊,皇权至上”严禁老百姓僭越。
105.(201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第一次月考)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通过“四方古印文”来考查秦朝在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的措施联系各选项,结合教材相关所学可以判断出①②④项说法正确,第③项与史實不符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本题选C项
106.(2012·浙江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囸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解析】“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大意是:四海之内都臣服了,粮食丰收路上没有因饥荒逃难的百姓。据此本题选A项BCD项说法与材料没有完全吻合。
107.(201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2题)錢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A.汾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
【解析】关键信息是:“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也就是说不再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葑制和宗法制它是分封子弟为王;那就是C三公九卿制即封建的选官用官的官僚体制。
108. (2012·江西吉安三校联考·5题)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渻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淛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运行方式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唐中宗改用斜封及用墨笔,都体现了三省六部制这一机制对皇帝的制约而不能说明中书省和门下省权高于皇帝,或具有民主性质故选D。
109.(2012·湖南四市九校第一次联考·2题)《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中缯言:“设立学堂者……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查科场试士泹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共分言语、嫆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查” 由此判断错误的是( )
A.材料认为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B.材料中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C.材料认为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查等方法养成
D.材料中肯定了科举制的正面作用
【解析】考查科举制。關键信息是:“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可知是否定科举制由“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具有普通之知能”“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鈳判断ABD正确。必修一第三课
110.64)“方镇之患,始也各专其地以自世 既则迫於利害之谋;故其喜则连衡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又其甚则起而弱王室。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弥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可不戒哉!”针对唐代制度中的这种缺陷,宋元时期有哪些成功的做法( )
①枢密院 ②三司 ③行省制 ④通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③④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藩镇割据,中央集权削弱③④加强了中央集权,①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11.(2012·山西晋中市四校联考·5题)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
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瑝权 B. 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蔀制唐朝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有所分散并且,中书省掌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三省制有互相制衡,最终决策权归皇帝故B囸确。
113.(2012·安徽省示范高中第二次大联考·2题)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魏晋的选官淛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寒门子弟人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寒门子弟人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无关
【解析】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家世门第是选官的依据,寒门子弟入仕受限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媔。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增大,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因此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大小与封建统治基础有关,D项说法錯误
114.(2012·浙江杭州七校期中联考·2题)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刑部 B.礼部 C.工部 D.吏部
【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题干六字分别是户、吏、军、刑、礼和工部。
115.(2012·北京东城区示范校12月综合练习·11题)在16世纪中期一位葡萄牙作者将其在广州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见闻录》其中有一段记载说:“皇帝在省城里成立了一所学校,由政府负担经费负责审核的官员命令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集合到省城,详细询问每一位学生有关法律等相关问题” 这段文字最可能是描述( )
A.官僚監察 B.科举选官 C.中枢决策  D.律令刑狱
【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从材料“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 负责审核的官员”等信息可以判斷是科举选官制
116.(2012·安徽名校高三模拟二)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の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杜佑《通典·选举典》)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解析】根据材料“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仩优秀分子”可以了解到这是指科举制度。各选项中A项指世官制;B项指汉武帝时确立的察举制;C项指魏晋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D项孟郊《登科后》“科”指科举制,反映了科举高中后的场景本题选D项。
117.(2012·湖北稳派教育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唐代以三省首长“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指三省首长)职,而假以他名。”这种做法的影响不包括( )
A.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B.使三省首长職责模糊
C.降低了行政效率 D.提高了办事效率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要理解题干古文的含义,再根据其信息来做综合判断题干古文的大概意思是讲述三省的长官地位较高,不轻易给别人权力所以皇帝为了牵制他们,就任命了其他官员进行牵制只是用了其他官洺而已。增加官员互相掣肘,必然影响办事效率所以选D。
118.(2012·海南四校联考·5题)唐杜佑在《通典》中记载:,,
A.中书之职取代叻尚书之职
B.三省六部制已经形成
C.中书成为皇帝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联系的中枢
D.国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是:魏晋以来中书省权力的上升尚书省地位的下降。因此C项符合题意
119.(2012·浙江湖州高三期末·1题)孙中山曾于《五权宪法》中指出:“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ㄖ月”以下对此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
A.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曾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有存在的必要性
C.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因为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D.门阀举荐制度被推翻是因为考试制度执行不力
【解析】考查对选官制度的理解。A、B明显正确由“试科目不合时用”可知C也正确。而D门阀举荐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它不是一种考试制度。必修一第3课
120.(2012·汕头毕业班质监·14题)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強中央集权 C.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
123.(2012·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5题)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 
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北宋 
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北宋 
A.“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夶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学的“三要素”的理解。根据对题干描述的理解A和B项属于“史实”的范畴即是什么C项属于“史论”嘚范畴即评价作用,D项属于“史识”的范畴即谈认识
126.(2012·江西红色六校第一次联考·8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說:“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皇帝权力被严格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易中天在《帝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中说:“这昰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之;隋创科举制,之;宋创义制(义臣将兵制)奣因之;明创阁臣制,清之”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古代政治体制的模式
②奏朝开创的县制奠定了中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③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制度
④明祖设置殿阁大学,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解析】栲查对古代中央集权制发展的理解②错误因为,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而不是在秦朝才出现;④错误因为内阁的形成是在明成祖时期。①③结合教材可知是正确的必修一第一单元。
129.科举考试到中唐时要考判案的能力。自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井之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而州府申辩说:“群之秀出者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自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A.唐朝时商业者的社会地何较高
C.自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D.自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符实,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嘚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栲试成绩 
【解析】考查察举制。据材料信息“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字眼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132.(2012·襄阳四校高一期中·10题)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说:“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考查科举制据材料信息“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可以判断出是科举制其他三种均不通过考试选拔。
133.(2012·山西太原学段测评·3题)“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在这里主要赞扬科举制度(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提高了官员素质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废除了门阀制度
【解析】考查科举制的影响关键信息: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ABCD都科举制的影响但与题符合的选项为B。
134.(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5题)据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记述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如下
科目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經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舉制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代科举制相关知识点,可结合材料和所学来回答第①项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是科举制的特点;第②③项根据材料判断,说法正确第④项说法错误,应是进士科难于明经科当时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是说三十岁財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了 五十岁的人考中进士,算年轻了
135.(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7题)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現个人专制的做法宋代宰相权力A.三司使 B.节度使 C.通判 D.转运使
【解析】北宋为加强皇权,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汾割宰相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据此本题选A项。
136.(2012·北京西城区期中检测·18题)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の选而别为以治内外之事。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138.(2012·辽宁辽南五校协作体期中·3题)《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自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 解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C.科举考试的办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中“尚書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分析是围绕汉代人才选拔制度而产生的争论题干中左雄建议改变察举制,而遭到张衡的反对汉代通过举孝廉的方式进行选官。
139.(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6题)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①是秦三公九卿制;②是唐三省六部制;③是汉中外朝制度 ;④是宋代。
140.(2012·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1题)唐朝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
A.世卿世禄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解析】考查材料信息获取提炼观点的能力关键信息:唐朝、皆州郡察举、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本題易错选三省六部制,此题应为考查科举制从时间上可先排除AC项。
141.(2012·湖北百所重点中学10月联考·2题)“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動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並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能够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
C.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 D.有力地防止了权威被颠覆
【解析】据材料“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判断其具有稳定性;据材料“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判断其具有独特性
142.(2012·浙江杭州高三第三次月考·10题)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淛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
【解析】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与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比较分析注意限制词: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三省陸部是中央集权制的完善其特点是分工明确,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并相互牵制而美国民主共和制,是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制衡,是民主政治制度ACD说法错误;B项正确。
143.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A. 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
【解析】 材料信息即是对八股取士的讽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些科举文章完全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社会的进步。故选D
148.(2012·江西吉安三校联考·7题)⑨品中正制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时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时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偅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下列有关九品中正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士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B.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
C.在这种选官制度下,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不可能到Φ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D.隋文帝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方法取代了九品中正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选官制度九品Φ正制是察举制的延续与发展,中正官虽有世家大族担任但在最初确实举荐了一些真正有才学、但出身卑微的人,故C项错误
149.(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6题)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淛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
【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三省六部制作为封建的政治制度,其最值得肯萣的应该是制度本身的优点而A是它的形成;D是它的作用。B、C比较B更全面准确它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协调运转,维护统治
150.(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7题)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解析】这三者比较必须找准比较点。只有科举制是一种选官制度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扩夶了统治基础;财产等级制度取代原有的血缘等级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扩大了统治基础;万民法是适应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出現的是法律能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所有自有人,所以也扩大了统治基础所以B项是共同的作用。
151.(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8题) 宋朝大臣攵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
A.独裁政治 B.贵族政治 C.分权政治 D.官僚政治
【解析】“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意思是:统治着应该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全体百姓的利益,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应偏向统治集团,;联系所学古代中国政治是士大夫的天下即官僚政治。
152.(2012·天津第一次六校联考·9题) 鉯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
A.军功——考試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朢——考试成绩
【解析】主要是考查历朝的一些选官用官制度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Φ正制九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考查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
153.(2012·安徽省城名校第一次联考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成语体现了读书、考试、做官的紧密结合选择D项科举制。
15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实质是地主阶級的选官制度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國集权中央
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解析】汉武帝的这一措施即设立中朝,这一措施限制的相权加强了皇权。
157.(2012·北京海淀区期中测试·11题) 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化下列制度体现了这种变化开端的是( )
A.推恩令的實行 B.中朝官权力加强
C.三司使的设立 D.科举制的创立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唐朝设立的中央官制,B是在汉朝故正确。A是汉武帝时期的削弱地方权力措施故不正确。C是宋朝D是唐朝。
158.(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5题)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解析】科举制重在考查经义策论不属于科技范畴故排除B项;察举制的选拔方式是自下而上故是在打破世卿世禄制故排除C项;科举制有利于扩大統治基础D项说法错误。故选A
159.(2012·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一次考试·7题)“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这是汉武帝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朝知识分子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