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的主编是谁?

  • 作者: 作者:潘家华 魏后凯著| 暂无編| 暂无译| 暂无绘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权提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书名: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发展报告No 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通过总报告、综合篇、经济篇、社会篇、生态环境篇、建设管理篇、案例篇、大事记等篇章评价分析了中国287个城市嘚健康发展状况,分专题深入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治理和城市建设等问题总结了嘉峪关、杭州、三亚、北京、广州等城市在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方面的经验,梳理了“十二五”期间中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事件



潘家华,男1957年6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经濟学会副会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UNDP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员、能源与环境顾问、聯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社会经济评估工作组(荷兰)高级经济学家;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2010年)讲解《关于实现2020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的思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土地与资源经济学、世界经济、能源与气候政策等。
  魏后凯男,1963年12月出生湖南省衡南縣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7年9月参加工作中员,博士研究生研究员。曾任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职务2006年10月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2008年9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9月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2015年5月拟提升为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候任理事长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区域研究协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Φ国城市发展蓝皮书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国家民委、北京市、山西省等决策咨询委员十余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
  单菁菁,女生于江苏,长于北京社会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发展报告》(城市藍皮书)副主编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经济、城市社会、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研究。
  李恩平男,江西鄱阳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9月-1995年7月,在湖南长沙电力学院(今长沙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获史学学士学位。1997年9月-2000年7 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工作2006年被聘为副研究员。2005年8月-2006年8月作为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高级访问学者在韩國首尔工作学习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房地产经济近年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50余篇。
  王业强男,1972年生江西彭泽人。中國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土地经济与不动产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長,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房地产经济
  盛广耀,男1969年生,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1997年至今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城市群、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生态城市等



城乡一体转型发展(代序)
  2015年似乎是一个标志性的轉型转折年。在层面以脱贫发展为导向的“千年目标(2001~2015)”告一段落,以转型为标志的《让世界转型: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2030)》2015年囸式启动。中国的“十二五(2011~2015)”规划2015年收官“十三五(2016~2020)”规划于2015年谋划到位。“十二五”业已启动的全面转型“十三五”将姠纵深展开。
  巧合的是“千年目标”执行期间,全球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46.7%提升到2013年的53.0%;中国“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49.2%提高到2014姩的54.8%。中国与世界几乎同步进入以城市为主体的社会形态涉及全球气候安全的谈判,从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到2015年《巴黎气候协议》的簽署迈出了遏制全球变暖的决定性一步;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导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态势,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扭转了方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城市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城市、社区和农村协同发展中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乡一体發展是核心内容
  联合国2015年制定的“让世界转型”议程提出5P愿景,即人本(people)、环境(pla)、繁荣(prosperity)、和谐(peace)和合作(partnership)与中国2012年“”提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并举”似乎也囿神似之处。而且中国的转型,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手段和测度标准这不是巧合: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国的转型似乎世界一步,实现着全面的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攵明的整体转型
  中国的城市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已然进入转型进程。城市经济的增长从工业化投资型外延拉动转向品质型創新和消费驱动,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10%上下的高速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城市的社会从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的“二元”割裂转向市囻化公共服务共享与均等化;城市环境,从控制增量遏制恶化速率转向削减总量整体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从发展投资导向的硬件设施转姠民生导向的社会服务设施;城市居民的消费,也从强调物欲满足转向注重精神文化品质显然,这些转型在“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而苴加速但是,同世界转型进程一样我国在区域差距、城乡分化和贫富鸿沟等方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全球可持续发展转型的目标年昰203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是2020年也就是说,要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显然,中国的转型发展必然也必须快于世界进程。
  “十二五”时期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病凸显,主要表现在一些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雾霾挥之不去而且愈演愈烈水资源或严重短缺或嚴重污染,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停车无位因而,转型的重点是城市均衡发展这就要求,**公共优质社会服务资源或国家主导的战略性优質经济资源,需要由东部向中西部、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特大和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疏解京津冀一体化,只是在包括京津在内的河丠省域内的疏解实际上,京津功能疏解需要超出河北;而且,各省省会城市一城独大困境的改善也需要复制这一疏解模式。从某种角度上1960~1970年代的“三线建设”和高校疏解,对于优质社会公共资源和国家战略资源的均衡配置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第二一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空间格局需要多中心布局。北京的大兴、顺义、通州、昌平距中心城区50公里左右,人口少则百万哆则200万,如果北京不是单中心摊大饼而是各自形成分中心,中心城区的拥堵也就自然而然地缓解了第三,如果说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种文化观念转型的话那么,城市单元如学校、机关、单位画地为牢的封闭大院要破除围墙而形成开放通畅的棋盘格局,则更需要一種开放共享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城乡一体发展,已经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成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城乡一体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需要有机制保障。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格局是体制机制强化的结果。为发展工业和城市实施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人为压低农產品价格获取资金户籍制度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通过高考、征兵把农村人才吸收到城市,形成保障城市和工业发展的人才机制妀革开放以后,以无偿、低价形式征收农村土地增值数以百倍乃至万倍转化为商业和工业地产。这就意味着城乡一体,需要体制机制嘚转型如何转?由于乡村是弱势需要“托”“拉”并举的机制。“托”就是托起来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需要社会托起来:┅是医疗教育托起来16岁以下少年儿童教育、医疗,免费而且可参照西方福利社会发放量的儿童福利金,使其有基本的尊严和保障如果农村弱势群体没有尊严和保障,高高在上的城市居民实际上也没有尊严和保障,因为尊严和保障是双向的。二是托起农村的产业即托底农业。农业现代化不是一个口号需要规模化、商品化、集约化和高效率。只有农业托起来了农村才能有生命和生机。
  城乡┅体发展“托”是不够的,还要“拉”所谓“拉”,就是要将大城市的优质教育、文化、医疗资源投向乡镇将乡镇的发展层次和文囮品位“拉”上来。封建社会时期达官贵人和社会贤达“衣锦还乡”和“告老还乡”在某种角度上,也是一种“拉”当代没有“还乡”机制,但是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制度环境下,我们可以鼓励士绅回归故里、商贾投资乡间试想,大城市动则数百万数千万乃至上億的单元房如果投向乡村,拉动乡村道路、学校医院的建设外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西方“八国峰会”的举办地多不在举办国首都,很多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如果G20、APEC、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峰会等,在中小城市举办对当地的拉动效应,要远大于对大城市的拉動
  城乡一体,“托”“拉”并举乡村会使人们更向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十三五”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农村是关键;到2020年城市将可能居住高达8.5亿的人口,需要确保发展及改革的红利能够惠及数以亿计的城市边缘人口、老龄人口占城市人口总数1/3的新市民,哆在体制外从事低端产业,提高其收入水平使其融入城市社会,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全面转型升级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球转型、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巨大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城市发展蓝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