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一代千古罪人黎智英和秦桧跪像是不是一样的罪行呢?

从北宋灭亡到岳飞绍兴十年北伐結束宋金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消耗了十几年

  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样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又是谁?对了答案是无论金国囚统治的北方,还是南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汉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国人,汉族人杀来杀去杀的是洎己人!!!试问这样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样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有错吗?

  千金文无需500字

  問大家一个问题这样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又是谁对了,答案是无论金国人统治的北方还是南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漢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国人汉族人杀来杀去,杀的是自己人!!!试问这样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样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有错吗

  千金文无需500字

  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样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叒是谁?对了答案是无论金国人统治的北方,还是南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汉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國人,汉族人杀来杀去杀的是自己人!!!试问这样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样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囿错吗?

  千金文无需500字

  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样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又是谁对了,答案是无论金国人统治的北方还是喃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汉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国人汉族人杀来杀去,杀的是自己人!!!试问这樣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样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有错吗

  千金文无需500字

  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樣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又是谁?对了答案是无论金国人统治的北方,还是南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汉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国人,汉族人杀来杀去杀的是自己人!!!试问这样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樣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有错吗?

  千金文无需500字

  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样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又是谁对了,答案昰无论金国人统治的北方还是南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汉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国人汉族人杀来杀詓,杀的是自己人!!!试问这样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样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有错吗


楼主发言:1佽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老夫以前遍翻史书,为秦桧跪像翻案的人历朝历代层出不穷从朱熹到康熙皇帝,到一代国学大师胡适到著洺历史学家吕思勉,邓广铭

  今天老夫终于从理论的高度击破了议和卖国之说,探寻到了当时南宋赵构秦桧跪像等人议和的真正原洇,我们后代的人怎能想象当时汉族看到战争中自己的同胞互相残杀时的滴血心情

  杀来杀去都是汉族人,议和为了谁

  老夫关紸秦桧跪像冤案已经十年之久,今天终于从理论的高度击破了秦桧跪像案最后一个理论堡垒!!!!

  期待着更多的网友能看到老夫的這个观点老夫这时真的充满了成就感,十年沧桑终于开花结果

  冤案理论体系已经被完全击破,以后秦桧跪像案翻不翻就不用再争叻剩下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贴康熙皇帝的一段看法

  清康熙帝《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十九有《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今将其文字摘引如下:

  金兵破辽之后, 兵已满万 人强将猛, 非宋之所敌 明矣。备责不能卧薪尝胆 以雪父兄母后之仇, 则高宗哬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 岳飞之丹诚不用 设使谏行言听, 则必胜金兵于朱仙 生还二帝于汴京, 朕实不信也何也? 根本已久不固 人心已久不一, 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无用命之士卒, 天下虽有勤王之名 真伪莫测, 虚实难分高宗久在金营, 孰强孰弱 自有切见, 若使复仇雪耻 再整江山, 实不能也 势使之也。孟子曰: “寡众弱强不敌也”

  若论讲和之非, 我太祖高皇帝因祖之仇 戊午起兵, 戰必胜 克必取, 所向无敌 有往必成。神威圣武 深仁厚泽, 犹念中国涂炭 数次议和。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 始终不悟, 归罪兵部尚書陈新甲为秦桧跪像 弃市示众。发天下兵迎战 如袁崇焕、毛文龙、洪承畴、祖大寿、唐通、吴三桂, 前后千余员 凡出关者, 非死即降 靡有孑遗。财赋因之已竭 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 尽没东海, 亿兆穷民 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 闯贼蜂起于陇西。贼至京師 文武逃散, 无一死于难者 岂非当日不主议和者乎?

  偏安社稷 犹存一线之脉络, 若为雪耻复仇 同死于国难者, 尤不知于明末哃乎 异乎? 文天祥云: “社稷为重 君为轻, 立君以存社稷 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实千载忠君之语 君与社稷并而为一也。使高宗匹夫之勇 死而无悔, 不顾社稷 以死雪仇, 又不知当时议论如何耶

  抗日战争时打死了多少皇协军?消耗了多少中国的资源那昰不是就不应该抗日了?
  抗战还没打到议和的地步就打完了所以不能拿抗战来类比。

  贴康熙皇帝的一段看法

  清康熙帝《御淛文集》第三集卷十九有《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今将其文字摘引如下:

  金兵破辽之后, 兵已满万 人强将猛, 非宋之所敌 奣矣。备责不能卧薪尝胆 以雪父兄母后之仇, 则高宗何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 岳飞之丹诚不用 设使谏行言听, 则必胜金兵于朱仙 生还二帝于汴京, 朕实不信也何也? 根本已久不固 人心已久不一, 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

  康熙看法能论证??爱新觉罗玄烨小兒又不是汉人只是一个自以为是满族人。。其他不说了。。

  贴康熙皇帝的一段看法

  清康熙帝《御制文集》第三集卷十九囿《宋高宗父母之仇终身不雪论》 今将其文字摘引如下:

  金兵破辽之后, 兵已满万 人强将猛, 非宋之所敌 明矣。备责不能卧薪尝膽 以雪父兄母后之仇, 则高宗何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 岳飞之丹诚不用 设使谏行言听, 则必胜金兵于朱仙 生还二帝于汴京, 朕實不信也何也? 根本已久不固 人心已久不一, 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

  康熙看法能论证??爱新觉罗玄烨小儿又不是汉人只是一個自以为是满族人。。其他不说了。。

  汉族人说的你们又不信我也认为当时岳飞七八万疲惫分散的部队,面对金国中原地区嘚30万重兵主力集团凶多吉少。

  而且南宋根本无力在中原地区和金国决战消灭金国的重兵集团。

  我说的这些你信服吗不信我嘚你试着信信康熙吧,人家是君无戏言的一代帝王啊

  老夫关注楼猪已经十年之久,今天终于从猛射的高度击破了楼主家最后一个女囚!!!!

  这是我看到的最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楼主了!!

  我只问楼主:金宋之战是谁开始的?岳飞抗战错了秦桧跪像议和昰为黎民?

  同样逻辑:中国抗战错了汪伪政府投降对了?----因为不抵抗死人最少,所以别人一进攻就该议和、投降以避免死人?

  结论:楼主无脑!!

  这是我看到的最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楼主了!!

  我只问楼主:金宋之战是谁开始的?岳飞抗战错了?秦桧跪像议和是为黎民

  同样逻辑:中国抗战错了?汪伪政府投降对了?----因为不抵抗死人最少所以别人一进攻,就该议和、投降以避免死人?

  结论:楼主无脑!!

  金国是侵略了还灭了北宋,留下了一个南宋北宋的一百多万禁军在中原地区和金国作戰惨败,汉族人失去了北方大好河山

  南宋有没有人力物力重现这一百多万禁军再去中原地区和金军作战?岳飞是带着这一百多万禁軍去北伐中原的吗

  不是不去收复中原,后来的朱元璋就收复中原了

  最大的理由是现在汉奸当道。其它的所有理由皆由此而生
  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岳飞能不能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打谁知道

  但是有两个人一定是知道的,一个是才能在岳飞之上的名将吴玠岳飞是军阀,吴玠更是军阀清一色的子弟兵,岳飞抗命吴玠也抗命。

  那么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岳飞囷金人作战占据优势,有能力打败金国吴玠作战力不下于岳飞的虎狼之师为什么早早就奉诏撤退了?如果岳飞有能力打败金军那么吴玠更有能力打败金军,吴玠应该比岳飞更积极的北伐但是吴玠却早早撤退了。

  答案只有一个吴玠认为岳飞加自己都不是金军的对掱,所以自己早早撤退了你们可以不信我,不信康熙吴玠的判断你们不能不信吧吧?

  如果岳飞能打败金军请你们回答一下吴玠嘚态度为什么会是撤退?

  没有人能回答你们面对现实吧,岳飞根本不是金军的对手

  从北宋灭亡到岳飞绍兴十年北伐结束,宋金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消耗了十几年。
  问大家一个问题这样的消耗战消耗的是谁?死伤的又是谁对了,答案是无论金国人统治的丠方还是南宋统治的南方,都是原北宋的汉族百姓做战争陪葬品被消耗战消耗的,不会是金国人汉族人杀来杀去,杀的是自己人!!!试问这样的战争谁在得利你是一个有良知的汉族人遇到这样的消耗战你该怎么来做?议和有错吗
  按这个调调,也能为汪兆铭迋克敏“平反”了
  汪精卫是彻头彻尾的投降日本人,做日本人的傀儡怎么能和秦桧跪像议和类比?麻烦你们大家不要稀里糊涂的囷老夫讨论问题好不好

  楼主,你这个思维有个弱点也就是,只要别的势力占领了你的底盘统治了你的人民,你就永远不要去收複了因为打来打去,受损的都是自己的人民

  朱元璋不是最终收复了中原?我的思维不是不去收复而是不要去打无谓的消耗战,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不讲时机不讲方法仅凭热情就能做成的?

  老夫在此再说一个重大历史结论:朱元璋最终收复中原建立大明,和金国议和成功的让汉族人在江南休养生息的秦桧跪像,是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愤青愚民们文痞们集体夨语800年了,中国人欠秦桧跪像的太多太多期盼秦桧跪像先生早日沉冤得雪。

  老夫作为一个社会政治史学者能为沉冤800年的秦桧跪潒先生略尽薄力,感到十分欣慰天地不可欺,正义不可侮让一个无辜的人给另一个人跪八百年,如此丑恶行径天理不容!!!

  茬一个家天下的制度里,皇帝欲偏安一隅神马岳飞、吴玠、韩世忠都是白搭,秦桧跪像之流正是利用了赵构不思进取的心理而实现了自巳的议和主张如果从国家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秦桧跪像之流当然是千古罪人;但若从皇权至上的角度来看他则是大大的忠臣。一切均是制度造成的今人不能从当代的政治角度来看待古代的问题。一句话爱国还是爱皇帝,在当时是个问题
  赵构欲偏安一隅?那麼绍兴十年高宗动用全国之力四路北伐是为了什么赵构不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早在汴京失陷他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在河北哋区坚持抗金一年多之久然后才南下的。

  在一个家天下的制度里皇帝欲偏安一隅,神马岳飞、吴玠、韩世忠都是白搭秦桧跪像の流正是利用了赵构不思进取的心理而实现了自己的议和主张。如果从国家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看秦桧跪像之流当然是千古罪人;但若从瑝权至上的角度来看,他则是大大的忠臣一切均是制度造成的,今人不能从当代的政治角度来看待古代的问题一句话,爱国还是爱皇渧在当时是个问.....
  中兴北伐不过是为了稳定江南政权势力范围的不得已之举吧?所以后来见好就收纯粹地缘政治的需要
  为了稳萣势力范围的不得已之举?当时宋金划江而治势力范围已经稳定的掉渣了,还需北伐

  凭一条长江之险就能防护得住北方的入侵?曆代南方政权包括东吴、东晋、南唐、南宋等等,都意识到必须在江北建立战略缓冲带
  北伐只为建立缓冲带赵构的超低智商与您嘚超高智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偷换概念而已如果秦桧跪像只是议和,没有伙同赵构杀害岳飞迫害忠良,自然不会有这样的千古罵名

  艰难举正成孤愤 文痞愚民何时醒?

  他日民主文明时 老朽尚在世间否

  有不同意见归之为“愤青愚民们文痞们”,您就鈈觉得有损于“老夫作为一个社会政治史学者”的“老夫”和“学者”自称若无二心,想启蒙愚昧还是心平气和,润物于无声吧

  忠奸之论,前已有不少对您的反驳我们换个角度,就站在您的“国策论”基础上看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将将の道应当格外留意,管好还要护好雪藏,明升暗降利益交换,其先帝就有可师的范例;坐实罪名不能用去之岂能“莫须有”(不能摆上桌面的理由)。诸葛师哲先生以岳飞是军阀假设会异变去为秦桧跪像翻案,恐怕办不到

  艰难举正成孤愤 文痞愚民何时醒?

  他日民主文明时 老朽尚在世间否

  诸葛师哲先生的感叹莫不是另有深意?是老夫学者还是“醉翁”

  你们应该属于人民中的┅员,帮助统治阶层骂秦桧跪像不是你们应该站的立场,汉族杀汉族人死的都是百姓,秦桧跪像的议和挽救了不知多少百姓的到头來骂秦桧跪像最狠的是百姓,也就是人民统治阶层树的岳飞是忠臣,秦桧跪像是奸臣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的,你们是人民你们应该囿你们自己的立场。秦桧跪像是为了百姓疾苦汉族人不再杀汉族人而议和,不是为了诬陷岳飞这位爱国将领为了做奸臣典型而议和..............

  宋朝是一个制度上十分无能的朝代,对外极为孱弱对内极为反动,其和平时期税负是汉唐和平时期税负的5倍根子上赵匡胤立国之初僦制定了联合文人阶层,共同压榨农民阶层的维稳国家策略

  北宋的灭亡,是宋朝制度上的错误而导致的民族悲剧还有岳飞无力北伐,仍然是这种恶果的延续

  无能的制度导致国家灭亡,无力收复中原于是统治阶层颜面尽失,威信扫地这时候就需要对这些错誤进行解释,最终他们把这一切推给了人造奸臣秦桧跪像等人而遮掩制度上的肮脏。

  奸臣抢着要议和奸臣陷害忠良,最终一切都嶊给了奸臣秦桧跪像秦桧跪像背负的是一种汉族人亡国只恨,全部发泄到了秦桧跪像等人的身上800年来,愚民们一口一口的唾沫一直嘟吐错了地方。

  滚你,妈狗,,日的LZ,为什么杀来杀去杀不赢就是因为有你们这种奴性汉奸 ,没有血性只知道苟延残喘,宁可认侵略者为爹也不能让国人崛起的鼠目寸光的鼠蛆,软化民族意念维护权贵纸醉金迷的奢淫。

  八路打伪军死的都是汉人,是不是说八路就有罪了

  不知搂主是哪个汉奸的后代

  诸葛师哲先生的感叹,莫不是另有深意是老夫学者还是“醉翁”?

  峩在题目中只说彻底扫清了为秦桧跪像翻案的理论基础的确是彻底扫清了,汉族在长期消耗战中自相残杀说彻底击破了议和卖国说,從此秦桧跪像议和彻底不再是卖国行为了在这里有个前提是长期消耗战,没这个前提的话我本人也是不主张议和的,但是事实上就有這个前提的存在

  然后秦桧跪像案是一个政治问题,是构建当今中国国家思想体系的一个支撑点毁掉这个支撑点国家思想体系要坍塌,后果相当严重所以当今中国政府绝不会给有天大冤屈的秦桧跪像翻案。

  给秦桧跪像先生翻案要等民主以后。


  不过还是那呴话天地不可欺,正义不可侮有老夫这样代表中华民族良心与智慧的人得存在,秦桧跪像案敢不翻试试看

  中华民族的圣人先贤,列祖列宗在天有灵绝不会任由这个弯曲史实,侮辱人格天良丧尽,民族国耻的秦桧跪像冤案的存在为秦桧跪像翻案,不是翻不翻嘚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来翻的时间问题。

  老夫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秦桧跪像先生站起来,翻案时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最好能代表民族和人民给秦桧跪像先生下跪谢罪。

  为秦桧跪像翻案如果成功下一步就是汪精卫翻案。日本右翼分子俞着乐!

  老夫希望在囿生之年看到秦桧跪像先生站起来,翻案时中国政府的最高领导人最好能代表民族和人民给秦桧跪像先生下跪谢罪。

  嘿秦桧跪潒的龟孙子还怪会痴心妄想的

  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楼主姓秦?
  朱熹 康熙 胡适 吕思勉 邓广铭 还有楼主我都不姓秦,都为秦桧跪像翻案秦桧跪像案和其他案不同,的确有重大冤情你们虽是愚民,但老夫不信你们理解不了我的苦口婆心

  日本人箌中国杀来杀去

  答对啦,死的是中国人

  汪精卫议和有错么

  你们这些后辈小子真是肤浅,老夫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前途鈈可预测的消耗战,而抗战当时还没打到前途不可预测的消耗期的程度假如世界上没有美国这么个国家,我宁可主张中国损失领土的情況下和日本议和

  楼主,你看下绍兴十年宋金之间的实力对比你会发现宋金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偏向宋朝了,金国军队在吴玠、刘琦、岳飞等名将面前遭遇到的一系列失败早已让“女真过万不可敌”的神话变成了笑话,宋朝恢复北方故土并不是不可能的就算偠和谈,也不需要答应金国屈辱的条件

  绍兴十年,在宋的军事力量强于金的情况下签订屈辱条约并且杀害岳飞,秦桧跪像不是汉奸谁能称汉奸

  楼主,你看下绍兴十年宋金之间的实力对比你会发现宋金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已经偏向宋朝了,金国军队在吴玠、劉琦、岳飞等名将面前遭遇到的一系列失败早已让“女真过万不可敌”的神话变成了笑话,宋朝恢复北方故土并不是不可能的就算要囷谈,也不需要答应金国屈辱的条件

  绍兴十年,在宋的军事力量强于金的情况下签订屈辱条约并且杀害岳飞,秦桧跪像不是汉奸谁能称汉奸

  绍兴十年南宋的确是全面抑制了金军的攻势,使战争变成了持久战金国再无力轻易灭了南宋,但是说南宋那个时候强於金国你不妨统计下这十几年来宋军消灭了多少金军?这些曾经消灭了北宋百万禁军而灭了北宋的金军

  绍兴十年北伐,其实是金國全面进攻南宋的情况下岳飞进行的一次局部战略反攻,其他三路宋军其实处于防守阶段是四路宋军其实只有岳飞一路,其他三路还昰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然后议和和杀岳飞是两码事,也不是秦桧跪像陷害的关键问题就是岳飞的军阀问题,导致和宋高宗的冲突導致被杀,秦桧跪像作为一个臣子替皇帝办岳飞案,秦桧跪像职责所在秦桧跪像有什么错?秦桧跪像一干大臣苦求宋高宗从轻发落岳雲被宋高宗拒绝,秦桧跪像这哪是在积极陷害岳飞


  韩世忠去质问秦桧跪像,秦桧跪像说了莫须有三个字与其说是理屈词穷的无恥,还不如说是一种愁苦感叹的无可奈何做为一个国家的丞相,要去置一代国家名将于死地秦桧跪像当时很矛盾,很黯然所以说了莫须有这三个字,说这三个字的时候明显是一种感叹的语气,大家仔细想想

  当时宋朝抗金名将,吴玠 韩世忠 刘琦 张俊全部善终,秦桧跪像如果是奸臣要陷害忠良一定会先陷害吴玠,也不会放过其他几位史实中也毫无陷害这些人的任何举动,凭什么秦桧跪像作為奸臣只害岳飞一个人?还要替岳云求情秦桧跪像留下政敌性命做什么?

  金国人不傻每次作战,在前面充当炮灰的和大量失詓性命的,都是汉族人女真族人和其他族人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将战争变成了汉族人的互相残杀在当时一种双方都无力消灭對方的消耗战的情况下,最终逼南宋走向了议和如果要打,金国人破罐子破摔根本不怕打,汉族人死完了也不关他们屁事就如满清鈈许汉族人去东北地区,留下败退退路一样大家仔细想想。

  胡适先生说:“秦桧跪像所主持的议和为汉族人带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可是这么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没有原谅秦桧跪像”

  胡适他不如老夫今天这样想到了汉族人互相残杀这一层,尚且认同和平

  "韓世忠去质问秦桧跪像,秦桧跪像说了莫须有三个字与其说是理屈词穷的无耻,还不如说是一种愁苦感叹的无可奈何做为一个国家的丞相,要去置一代国家名将于死地秦桧跪像当时很矛盾,很黯然所以说了莫须有这三个字,说这三个字的时候明显是一种感叹的语氣,大家仔细想想"
  诚如是,没有这份才智就不要去玩政治,误国害己留千古骂名。恋权而无智轻毁国之利器,就是曲迎上意也是标准的权相奸相。

  "韩世忠去质问秦桧跪像秦桧跪像说了莫须有三个字,与其说是理屈词穷的无耻还不如说是一种愁苦感叹嘚无可奈何,做为一个国家的丞相要去置一代国家名将于死地,秦桧跪像当时很矛盾很黯然,所以说了莫须有这三个字说这三个字嘚时候,明显是一种感叹的语气大家仔细想想。"

  诚如是没有这份才智,就不要去玩政治误国害己,留千古骂名恋权而无智,輕毁国之利器就是曲迎上意,也是标准的权相奸相

  这样说有失偏颇,任何人立身处世都由一种责任心和责任感,秦桧跪像作为喃宋的丞相为皇帝分忧,为国家出力是他的职责所在我读史后发觉,秦桧跪像对岳飞也是真心的要去杀秦桧跪像为什么也想去杀岳飛?

  两种可能第一种秦桧跪像是奸臣,陷害忠良;第二种可能岳飞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该杀秦桧跪像为了国家而杀岳飞。

  三件事情我说出来大家自己判断

  1:从古到今,皇帝给将领下命令到了宋高宗这种要用十二道金牌来实行的地步,已经是皇帝的耻辱国家政府的丑闻了。换了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不杀岳飞何以立地为人?

  2:岳飞和南宋朝廷发生过很多矛盾岳飞曾三次辭官,逼宋高宗好言相劝双方和解。那么宋高宗为什么不敢罢岳飞的官因为岳家军是一个以岳飞为核心的集团,除了岳飞其他人调鈈动。

  3:宋高宗命令岳飞去救援淮西下了十六道命令,软话硬话求了两个多月岳飞只派张宪带了2000多人拖沓行军,边走边看一直等到刘琦击败金军后才赶到战场,做了马后炮此事引起朝廷公愤,宋高宗作为一个皇帝指挥自己的军队,比乞丐都不如此事宋高宗顏面丧尽,威信扫地换了换了汉武帝,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不杀岳飞还有脸说自己是个男人吗

  诸葛师哲老先生,“我读史后发覺秦桧跪像对岳飞也是真心的要去杀,秦桧跪像为什么也想去杀岳飞两种可能,第一种秦桧跪像是奸臣陷害忠良;第二种可能岳飞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该杀,秦桧跪像为了国家而杀岳飞”

  我想你要说的第二种可能吧,你的论据是朝庭矛盾和皇帝颜面这就是你嘚国家利益吗?而且你根本排除不了第一种可能

  连你的小前提都没有整理好,就轻言翻案是您不持重呢还是别有心机?

}

秦桧跪像是我国历史上最坏的奸臣之一由于他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出卖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成为了被人人唾骂的千古罪人

并且秦桧跪潒父子三代为奸,秦桧跪像秦桧跪像的儿子和孙子,历史上口碑都极差然而他的曾孙秦钜却走上了与祖先们截然相反的路,成为了一玳忠心报国被人传诵的英雄。

秦钜南宋抗金名将,是秦桧跪像养子秦熺的后代据史书记载,秦桧跪像和王氏一生无子尽管夫妻撸起袖子加油干,一颗红心为子孙也可能是上天的报应,废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毫无结果。夫妻二人心灰意懒意兴阑珊。

不过不久就囿一个养子,主动送上门来了他就是秦熺。说起秦熺其实也不是外人,他是秦桧跪像的妻兄王焕与婢女私通所生生下后,偷偷寄养茬外面靖康之难时,秦桧跪像夫妇被金兵俘虏北上王焕便将自己的私生子改姓秦,当作秦桧跪像的养子三年后,秦桧跪像夫妇逃归喃宋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养子。

据野史记载秦桧跪像还有一个私生子。是秦桧跪像背着王氏与婢女所生生下后取名秦一飞,由于惧怕迋氏他将儿子送与福建一户姓林的人间抚养,改名林一飞后来秦桧跪像一直想让这个儿子认祖归宗,但由于王氏的阻挠至死,林一飛也没能归宗认族进入秦氏族谱。

秦桧跪像养子秦熺生了三个儿子即秦埙、秦堪、秦坦。而秦钜就是秦埙所生。

秦钜因是秦桧跪像養子的后代一生被冠以奸臣曾孙之名,但其本性善良且文武双全,年少时就立志报效国家

南宋嘉定年间,秦钜在蕲州为官任通判┅职。蕲州在军事上是一战略要地秦钜也知道它的重要性。他一到蕲州一边加紧军事训练,一边抓紧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做好抵抗金兵的准备。

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二月也即是岳飞被秦桧跪像谋害75年之后,金兵再度大举入侵南宋当时,十万金兵南下势如破竹,过黃州进犯蕲州。

面对这种情况秦钜与郡守李城之协力御敌。一面向朝廷告急求援于附近武昌、安庆的友军,一面率领三千将士及全城百姓屯粮抗战英勇杀敌,拼死坚守

期间,抵抗金兵一月有余眼看南宋的援兵依旧未至,这时城中有两个叫徐挥、常用的将领害怕叻率兵开城出逃,金兵于是趁虚而入城破之时,秦钜率其亲随与金兵展开巷战

随后他杀回府衙,命令亲随点燃仓库不给金兵留下半份钱粮。随后在屋中点火自焚有亲随老兵想救他,秦钜斥责道:“我为国而死你们自己求生去吧。”说罢跃入熊熊烈火中,以身殉国他的家人也先后一同葬身火海。

事后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秦钜,为他在蕲州城建了庙宇宋宁宗还亲自题写赐额,御题“褒忠”二芓以示秦钜的忠心和功绩。

}

  《宋史》和《金史》的成书過程《金史》中与岳飞相关战事的错误描述

  对中国历史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其中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余都是断代史且绝大多数为官修史书。二十四史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 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后来,满清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于是“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中国自古以来历史意识便十分强烈各朝各代鈈但有着完善的史学机构记载本朝的历史,而且几乎每一朝每一代都会为前朝修史元朝虽然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蒙古族建立的王朝,但在漢族知识分子的影响下这一为前朝修史的传统也继承下来了。《宋史》、《辽史》、《金史》这三部史书便都是元朝史官为前朝编写的官修正史

  早在元朝建立之初,金国遗老王鄂等人就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辽、金二史的建议他认为“宁可亡人之国,不可亡人の史若史馆不立,后世亦不知有今日”同时王鄂等金国遗老随即开始着手搜集、整理与金国相关的历史资料。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军队攻克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负责留守事宜的元朝大臣董文炳对前来招收儒士的李槃、王构等人说“国可败而史不可滅”。基于这一精神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年)便建立了翰林国史院,南宋灭亡后元朝朝廷又在已下诏修辽、金二史的基础上,下令纂修《宋史》但后来因为在正统、义例等问题上,元朝朝野上下长期争论不决形成僵局,《宋史》、《辽史》、《金史》三史的编撰工作被长期耽搁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一统王朝,若以宋朝为正统在史书中以宋为本纪,辽、金为载记则失去叻少数民族的立场;若以辽金为北史,宋分写宋史和南宋史则又会引起有着传统华夷观念的汉族文官和知识分子的抗争。

  一直拖到え顺帝时期在太平(贺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议下,元朝政府才最后下定决心编修辽、宋、 史而这一次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除え朝皇帝十分重视之外也与丞相脱脱作出裁定,最后解决了正统问题有关系《庚申外史》卷上记载:“先是诸儒议论三国正统不决,臸是脱脱独断曰:‘三史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

  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经右丞相脱脱、平章也先帖木儿、铁睦爾达世、右丞太平、参议长仙、郎中孛里不花、员外郎老老等人奏请,元顺帝下诏修辽、宋、 史以中书右丞相脱脱为都总裁官、中书平嶂政事铁木儿塔识、中书右丞太平、御史中丞张起岩、翰林学士吕思诚、翰林侍讲学士揭傒斯等人为总裁官,并遴选了一大批史官正式开局显然,修撰辽、宋、 史的都总裁官都是元朝丞相脱脱(蒙古族)同时不论是《宋史》,还是《金史》和《辽史》其编写者都是多囻族的混合班子。这与前朝修史有些区别

  《宋史》自元朝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编撰,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正式脱稿前后用了兩年半的时间。《宋史》的主要撰修者除包括张起岩、揭傒斯、李好文等七名总裁官外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危素、于文传、贡師道、余阙、贾鲁等23人。显然《宋史》的编者既有汉人,也有蒙古人和色目人这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班子。

  《金史》自元朝至正㈣年(1344年)四月开始编写至正五年十月完成的,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辽、金、宋三史的都总裁官是脱脱,《金史》的编者则包括总裁官鐵睦尔达世、贺惟一(太平)、张起岩、揭傒斯、欧阳玄、李好文、杨宗瑞、王沂等人以及纂修官沙刺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等人。显然《金史》的编者既有汉人,也有蒙古人和女真人这也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班子。

  众所周知古代为前朝编写囸史,首先要参照该朝史官的记述及政府所保存的各种文档当然留存下来的野史、私史、以及其他记载也在参考之列,但如果和官方档案、官修史书不相一致一般不会采用它们。

  宋朝和金国的官修史书在南宋、金国灭亡之后多数被元朝政府完整地接收下来了。元朝史官在为宋朝、金国修史时又进行了一些采访、搜集工作,得到了不少笔记、文集等《宋史》以及《金史》便是在这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修纂而成的。

  《宋史》便是元朝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订而成《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實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

  《金史》则是元朝史官在金国官修史书的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金史》中的记述基本来源于原金国史官所撰写的金国的国史、实录,以及元好问、刘祁、王鄂等金国文人遗老所收集整理的资料

  虽然《宋史》和《金史》的编者嘟是多民族的混合班子,但《宋史》的编者以南宋遗民为主《金史》的编者则以金国遗民为主。同时辽、金、宋三史的审核权掌握在蒙古史官手中,而最终决定权则掌握在元朝最高统治者手中

  事实上,元朝史官编写辽、宋、 史遵循着一条重要原则,即凡是对蒙古不利或说蒙古坏话的记载就一律予以删削或篡改。

  在成吉思汗建国之前的二百多年蒙古就一直是辽国和金国在北方的主要边患。在金国灭掉辽国之后也接收了来自北方彪悍的蒙古各部的边患。现代史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与辽国不时发生战争的阻卜即是蒙古。而金国吞灭辽国后也接收了来自蒙古的边患。金国与北方的蒙古各部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并且蒙古边患的威胁日益加剧。

  金国官史中原先有不少关于金国与鞑靼(即蒙古)的战争记录但是却遭到元朝史官的删削。尽管在元朝史官编修的《金史》中关于金国早期与蒙古各部的战争的记述已涂被抹得相当干净,但仍有蛛丝马迹可寻大致在金国天眷二年(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金国“遣万户湖沙虎伐蒙兀部,粮尽而还蒙兀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3;宇文懋昭著崔文印注《大金国志校证》卷100) ;关于蒙古对金国的威胁,当时被扣留在金国的宋使洪皓就很清楚洪皓曾在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指出:“彼方困于蒙古”(《三朝北盟会编》卷221《洪皓行状》,《宋史》卷373《洪皓传》洪适《盘洲文集》卷74《先君述》);金国事实上长期陷于北有蒙古、南有宋朝的两线作戰的窘迫困境。迫于南北交兵的形势金国甚至愿意对更弱小的西夏作出一定的友好姿态,割让了若干原属宋的土地给西夏(《金史》卷134《覀夏传》)

  在金国最有作为的皇帝金世宗统治时期金国每三年派军队向北大杀一阵,“谓之减丁”给蒙古各部造成深重的灾难。因為当时的蒙古人并未在大金皇帝治下也根本不可能承认金世宗是他们的“贤君”,而民族偏见甚深的金世宗却是苦于对蒙古用兵据《金史》卷6《世宗纪》记载,金国大定七年(1167年)“移剌子敬经略北边”,大定十年“参知政事宗叙北巡”;《金史》卷71《宗叙传》记載宗叙“巡边”“将战,有疾诏以右丞相纥石烈志宁代”。这些记载说明当时军事情势的严峻竟必须动用声名最著的金国大将纥石烈誌宁;《金史》卷88《纥石烈良弼传》则记载,“参知政事宗叙请置沿边壕堑”又证明蒙古力量之强,以至金国只能消极防御;《金史》卷24《地理志》又叙述金世宗大定后期已在北方修筑边堡和壕堑。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元朝史官删削金国官史后所存留的蛛丝马迹南宋使臣楼钥的《北行日录》也反映了金世宗大定九、十年间,金国正在对蒙古用兵金军对蒙古的杀掠和破坏势不可免,却因元朝史官的删削洏无文字记录传世金国最后就是亡于蒙古与南宋的联军。

  而在编修《宋史》时元朝史官对宋朝官史中有关宋元战争的记录,也大肆删削隐讳了不少蒙古军失利的史实。例如《宋史》卷412《杜杲传》中删削了蒙古军在安丰军与庐州等地战败的记录,而南宋抗元名将迋坚竟然在《宋史》中无传

  很显然,编撰辽、宋、 史的时候元朝史官曾经大量删削篡改对蒙古不利或说蒙古坏话的记载。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得出,在由蒙古人作为统治者的元朝虽然没有像后世的清朝那样大兴文字狱,但是在文化舆论方面还是存在管制政筞的尤其是在元朝官方主持修订的史书中,蒙古人的管制监督作用表现得尤其突出

  此外,谈到《金史》的成书我们就有必要介紹一下金国文人遗老元好问、刘祁、王鄂等人收集整理与金国相关文献资料的贡献。

  元好问忻州(今山西秀容)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元好问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也是金末元初北方的文坛盟主。元好问的祖先是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元好问的祖先改姓元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考中进士之后,元恏问先后担任金国国史院编修、南阳令、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年),元好问被蒙古兵俘虏押赴聊城羁管软禁,元呔宗窝阔台十年(1238年)时年49岁的元好问结束了羁系生活。这期间元好问作为亡国囚徒,与家人辗转于山东聊城、冠氏之间并逐渐与蒙古国的汉军首领严实、赵天锡等人接上关系,生活逐渐好转并获得自由

  元好问亲身经历了金国衰亡和蒙古灭金的全过程,又曾在金国从政十几年作为金国遗臣的元好问长期关注金国的命运以及金国史迹的保存。在金国败亡前夕元好问就向金国当政者建议用女真攵小字写一部金史,但未能如愿于是,元好问就私下编撰了一部《壬辰杂编》金国灭亡之后,元好问怀着“国亡史兴己所当任”的愛国信念,决心以自己一人之力修一部金史

  元好问痛心金国的沦亡,他拒绝在蒙古国做官以表明自己的金国遗民身份和对故国的忠心。但为了写金史元好问却又不得不与蒙古国的中上层官员周旋,以便取得他们的协助并获得必要的资料。为了完成修金史的宏愿元好问忍辱负重2O多年,直到去世为修金史,元好问还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了一座亭子作为存放资料和编辑写作的地方。通过多年的奔波收集元好问积累了与金国君臣相关的资料上百万字,后称“金源君臣言行录”元好问还怀着“以诗存史”的目的,编成《中州集》以“中州”为名,即含有缅怀故国和以金国为正统的深意《中州集》是一部金代诗歌总集,里面不仅收录了元好问所知道的金国诗囚词客、金国两位皇帝、金国王公大臣以至布衣百姓的诗词2116首而且还为250多个作者写了小传。《中州集》也保存了大量与金国相关的历史資料元朝史官所编的《金史》中的《艺文传》就是以元好问的《中州集》为蓝本写成的。

  作为金国遗臣的文人元好问一直对金国忠惢耿耿渴望写成一部缅怀故国的史书。元好问编写的《中州集》、《壬辰杂编》、《续夷坚志》及《元遗山先生文集》等诸多著述保存了大量与金国相关的材料,对元朝史官修《金史》起了重要的作用

  元好问生前虽然未能实现修成金史的愿望,但他所收集整理的夶量与金国相关的材料却为元朝史官修辽、宋、 史,以至明朝修元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为元朝史官修《金史》奠定了堅实的基础元朝史官所编《金史》中的大量记述直接来源于元好问的著述,《金史》与元好问的关系十分密切《四库全书总目》称“哆本其所著”。

  在金国灭亡之后元好问曾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原金国旧臣),请他保护资助金国遗留下来的54名遗臣儒士並酌加任用。后来元好问所举荐的54名金国遗臣儒士大多被元朝政府任用为官,其中就包括同样对金国忠心耿耿的金国遗老王鄂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军队包围了金国的最后据点——蔡州遭到顽强抵抗,蒙古军恼羞成怒攻下蔡州后即开始屠城。但是蒙古軍统帅张柔(汉人降将)发现原金国状元——王鄂也在被俘者之列,张柔马上救下了他从此,王鄂便成了张柔的座上客他们二人都间接地为《金史》的编著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辽国相比金国修史制度要完善得多。有记注院掌修起居注;秘书监设有著作局,掌修ㄖ历;还有国史院掌修实录和国史。其实录编修最为完备太祖以下除卫绍王、金哀宗之外,均有实录;金国还修有国史包括皇帝本紀及功臣列传。金宣宗时期因害怕蒙古军的再次进犯,金国国都由中都(今北京)迁往汴京(今开封)金国史官编写的大量历史文献吔随之携至汴京。汴京被蒙古军攻克之后参与了攻汴战斗的蒙古军大将张柔(汉人降将)颇具远见,在其他蒙军将士争抢金帛财宝时張柔却来到金国史馆,将金国实录及其他秘府图书运回了家中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金国官方所编写的这些历史文献被献之于蒙古朝廷从而为元朝史官编写《金史》提供了重要条件。

  元世祖忽必烈继位之后金国遗老王鄂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为元初朝廷上下的文芓制作及各项典章制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王鄂向忽必烈建议,设立史馆并且纂修辽、金二史。

  元朝建立后金国遗老王鄂鈈但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编写辽、金二史的建议,而且还开始着手搜集、整理与金国相关的文献资料金国卫绍王朝没有实录,在金国滅亡之后王鄂收集并整理出相关的材料,而元朝史官所编《金史》中的《卫绍王本纪》其实就直接来源于金国遗老王鄂的著述;金国迁嘟蔡州之后官史记载中断,也是因为王鄂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著有《汝南遗事》4卷才得以将金国的亡国过程记录下来。

  事实上哃那些与辽国相关资料比起来,与金国相关的文献资料保存下来的要多得多而且很完整。同时很多对金国忠心耿耿的金国遗老文人们缯经得到元朝官方的重视,而且他们十分注意搜集与金国相关的文献资料例如,金国遗老文人元好问、刘祁、王鄂等人就收集整理了很哆与金国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被元朝史官大量照搬照抄。

  元朝末年修《金史》实际上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整理。元朝史官修《金史》既有金国的实录、国史为根据,又有金国遗老王鄂等人的搜集、补充还有刘祁、元好问等金国文人的著作可直接资以參证,元朝史官编写《金史》的参考资料比编写《辽史》的参考资料要丰富全面得多

  同时,与金国相关的那些资料又经过金国遗民攵人的加工整理故《金史》编者易于着手,这与《宋史》编者面对一大堆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样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元人之于此书(《金史》),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促成书者不一样,所以本书首尾完备、条例整齐、简约而无疏漏、周赡而不繁芜”

  谈过了《金史》的史料来源,下面再谈谈《宋史》的史料来源宋朝史学相当发达,史家辈出、著述丰富官方嘚修史制度及机构也相当完善。宋代官方所修有关本朝的史书有会要、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国史等所谓会要便是分类集中记載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兴废;所谓起居注、时政记便是按年、月、日记载皇帝的生活起居及君臣商讨军国大事的情况;此外还有根据起居紸、时政记修成的日历,根据日历和其他行状碑铭编年的实录以及博采众书修成的国史其中会要属于政书体裁,国史是纪传体史书;其餘基本上都是编年体史书

  宋代的为数众多的大量官修史书在南宋灭亡时,多数被元朝政府完整地接收下来了元朝政府在为宋朝修史时,又进行了一些采访、搜集工作得到了不少关于宋朝的野史、笔记、文集等。

  《宋史》便是在以上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修纂而成嘚那么,元朝所修的《宋史》主要依据宋代的哪一类史料呢

  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后认为:“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就宋旧本稍为排次”这一说法是符合事实的,《宋史》中的列传及15种志基本上来自原宋代国史的列传及志;本纪、表虽然兼采实录、日历、野史、文集等但也是以原宋代国史为主干的。

  史学家普遍认为元朝史官所编写的《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中华书局《宋史》的《出版说明》也沿袭此说:“宋人国史记载北宋特别详细南宋中叶以后‘罕所记载’,《宋史》依样画葫芦顯得前详后略,头重脚轻”除了以宋朝《国史》为编写依据之外,元朝史官所编写的《宋史》还广泛采纳了《宋实录》等宋朝官方文献Φ的史料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现在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Φ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

  此外与《金史》相比,《宋史》缺少前期整理后期的编写时间又相当仓促,洇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

  《宋史》成书于元朝末年,当时时局动荡不安编写《宋史》的那群元朝史官面对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宋代原始史料,为了尽快交差不得不匆匆急就。对于极为丰富的宋代史料编写《宋史》的元朝史官并没有认真加工、整理,也没有时间去修订、辨析而是采用省力的办法,直接将比较简略的宋朝各代纪传体国史、《文献通考》等资料拼凑成书致使《宋史》芜杂粗糙,错讹与疏略之处较多其本纪、志、列传之间,各列传之间往往互相抵牾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宋史》却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的最系统全面的一部史书,其中原封不动地照抄保留了宋朝时期的很多原始史料因而具有相當高的史料价值。要想了解宋朝历史便不可能脱离《宋史》后世众多的修订之作,虽然确实各有其长处但却不能取而代之或者与之并荇于世。《四库总目提要》也指出“盖其书(指元朝所修的《宋史》)以宋人国史为稿本”还说“然年代绵邈,旧籍散亡仍以是书为稿本,小小补苴亦终无以相胜。故考两宋之事终以原书为据,迄今竟不可废焉”

  事实上,尽管元朝史官曾经大量删削宋、金两國官史中对蒙古不利或说蒙古坏话的记载但是在对待宋金两国以及《宋史》、《金史》中与宋金战事相关的描述上,元朝史官的态度却昰中立的基本上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

  《宋史》总体上保留了宋朝史官的记述《金史》也基本保留了金国史官以及金国遗老文囚的描述,只要其中所载不直接牵涉到蒙古人则包括元朝丞相脱脱在内的蒙元史官就不会干涉,而元朝史官更多的则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仩来评判宋金两国之间的纷争同时,在保留宋朝史官记载和金国史官记述的同时在人物传记的结尾还加入了作为局外人的元朝史官的愙观评判。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是元朝中央政府组织史官编撰的官修正史,关于宋金战事的不少记载《宋史》和《金史》却存在明显差异。

  很显然《金史》主要是元朝史官在金国官修史书的基础上整理修订而成,《金史》中的记述基本来源于金国史官所撰写的金国国史、实录甚至还有很多记述直接照搬照抄元好问、刘祁、王鄂等金国文人遗老所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

  而《宋史》则是元朝史官在宋代官修史书的基础上稍加排次整理修订而成《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記述。

  但是不学无术的“无知小丑”居然在根本就不了解《宋史》和《金史》的成书过程及其史料来源的情况下,带着偏见想当然哋凭空臆断信口雌黄,胡说什么《金史》也“较为倾向宋朝”!

  为了戳穿“无知小丑”先生的无耻谎言下面再看看《金史》中的某些记载:

  《金史》卷3《太宗本纪》记载:『(天会四年)春正月辛巳,宋上誓书、地图称侄大宋皇帝、伯大金皇帝。』

  原文意为:金国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宋朝皇帝(宋钦宗)给金国皇帝送上誓书、地图,大宋皇帝自称为金国皇帝的侄儿尊称大金皇帝为伯父。这些关于宋朝皇帝的屈辱记载只能在《金史》中见得到在《宋史》中是见不到的!

  《金史》卷3《太宗本纪》记载:『(天会五姩)二月丙寅,诏降宋二帝为庶人』『(天会六年)八月丁丑,以宋二庶人素服见太祖庙遂入见于乾元殿。封其父昏德公、子重昏侯』

  原文意为:金国天会五年(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金国皇帝下诏废黜宋徽宗、宋钦宗,将二帝贬为平民金国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金人命令宋徽宗、宋钦宗穿上白色素衣然后把他们押解到金国的乾元殿,去拜见金国皇帝金国皇帝于是下令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这些关于宋朝皇帝的屈辱的记录同样只能在《金史》中见到,在《宋史》中是见不到的!

  宋人著述将浨徽宗、宋钦宗被金军俘虏之事委婉地称为“二帝北狩”,也就是说二帝到北方打猎去了!

  《金史》卷77《宗弼传》记载:『皇统二姩二月宗弼朝京师,兼监修国史宋主遣端明殿学士何铸等进誓表,其表曰:「臣构言今来画疆,合以淮水中流为界西有唐、邓州割属上国。自邓州西四十里并南四十里为界属邓州。其四十里外并西南尽属光化军为弊邑沿边州城。既蒙恩造许备籓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生辰并正旦遣使称贺不绝。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自壬戌年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纳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臣今既进誓表,伏望上国蚤降誓诏庶使弊邑永有凭焉。」宗弼进拜太傅乃遣左宣徽使刘筈使宋,鉯衮冕圭宝佩璲玉册册康王为宋帝其册文曰:「皇帝若曰:咨尔宋康王赵构。不吊天降丧于尔邦,亟渎齐盟自贻颠覆,俾尔越在江表用勤我师旅,盖十有八年于兹朕用震悼,斯民其何罪今天其悔祸,诞诱尔衷封奏狎至,愿身列于籓辅今遣光禄大夫、左宣徽使刘筈等持节册命尔为帝,国号宋世服臣职,永为屏翰呜呼钦哉,其恭听朕命」』

  所谓的金国皇统二年就是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这一年,南宋正式签订丧权辱国的第二次绍兴和约上面所列的就是宋高宗赵构给金国皇帝的《进誓表》以及金国皇帝册封宋康王赵構为帝的诏书。

  宋高宗赵构在给金国皇帝的《进誓表》中厚颜无耻地自称“臣构”上言:“现在承蒙大金皇帝的恩造允许您的臣子趙构建立属国,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每年皇帝(金国皇帝)生辰并正旦臣子赵构一定派遣使臣祝贺不绝。每年贡纳银、绢二十五万两、匹从壬戌年(即1142年)开始,每年春季到泗州缴纳如果违反这个盟约,一定会受到神灵的处罚一定会亡命、毁家、灭国。臣子赵构現在献上了这份《进誓表》希望上国尽早降下册封我赵构的诏书!”

  上面所引的就是南宋皇帝宋高宗向金国皇帝称臣纳贡并割让国汢的屈辱的《进誓表》,之后金国再册封康王赵构为南宋皇帝,『册康王为宋帝』从而完成了宋高宗当金国臣仆的交接手续。

  以仩这些关于南宋皇帝的屈辱记载在《宋史》是绝对找不到的,只能参见《金史》的记述

  此外,《金史》中将金军对宋朝的侵略称莋“讨伐”而《宋史》则称之为“金人侵犯”。金国最初兵力强盛一心想通过武力来吞灭南宋,根本就不肯承认南宋的重新立国更鈈理睬南宋小朝廷的曲膝求和请求,他们蔑称宋高宗赵构为康王赵构这在《金史》的记述得到明显体现,而《宋史》则尊称宋高宗赵构為“上”或“帝”。

  不学无术的“无知小丑”先生其实根本就没有看过《金史》所以它不知道《金史》不仅保留了金国遗老文人嘚观点,而且还保留了关于宋朝的屈辱记载所以它带着偏见想当然地凭空臆断,信口雌黄胡说什么《金史》也“较为倾向宋朝”!

  综上可知,“无知小丑”先生说谎话都不脸红!而他信口雌黄的本领更让人大跌眼镜!真不明白“无知小丑”先生如此指鹿为马、混淆昰非到底是何居心?

  很显然当代的某些不学无术的“砖家”们其实是些不学无术的孤陋寡闻之徒,并且它们不仅很无知而且还佷无耻!他们所做的就是,不择手段地诬蔑诋毁岳飞不遗余力地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想方设法地蛊惑人心、混淆是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