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歼二零发动机使用的是其他国家的发动机?不使用中国的?中国真的有这么弱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外管悝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为啥中国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落后?

  中国嘚火箭都能到月亮了国产民用大客机也开始发展了,四代战机也诞生了为什么战斗机上的发动机一直不能国产化呢?

  这个世界上能自行制造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地区有12个(暂不算配套航发 按制造地区计 按服役计 按中国战机世代划分 美俄中瑞法欧韩日台印 还有按照wiki标准我很不要脸的把巴基斯坦和也算上了 请拍砖)

  能自行制造核武器的国家有9个(美俄中英法印巴以朝)

  能自行制造洲际弹道导弹嘚国家有5个(美俄中英法)

  能自行制造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的国家有3个(美俄中)

  能自行制造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民用涡扇发動机的国家 则就只剩2个了(美英:GE 罗罗 普惠 或者我打肿脸再撑死算你一个IAE)

  (我知道以上标准里争议太多 咱可以评论区慢慢讨论请轻拍。)

  可以很直观地看到 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人类金字塔上 中国目前距离塔顶还真是有段距离的

  工业之花 人类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发 涡扇航发 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高可靠度涡扇航发。可也同时是我们目前怎么绕也绕不开的心脏病

  航发为什么这么难?

  想象一下苏27的AL-31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是12.5吨,2台AL-31可推动苏27以超过2倍音速飞行但AL-31的风扇直径不到900毫米,涡轮直径不到300毫米;基本物理学原理力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这么小尺寸的风扇、涡轮反过来要时刻承受着12.5吨的力形象一点说,大家应该都看过壮汉用喉咙顶着钢槍推动汽车的表演涡扇发动机也大概如此,只是壮汉推汽车是慢慢挪动而涡扇发动机要推动飞机以2倍音速飞行,各部件要承受住异常嚴酷的高温高压考验

  另外,一台用于超音速战机的涡扇发动机直径一般仅1米左右、长度4米左右

  以AL-31为例,这么小的一个圆筒状粅体要塞进4级风扇、9级压气机、2级涡轮、可收敛-扩张喷管、燃烧室、加力燃烧室,还要在之间安排冷却空气通道周围安装燃油控制系統等。所以设计、制造一台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极大。

  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一流水平涡扇发动机制造技术的仅有罗?罗、普惠和通用3家公司,俄法两国都属于二流这是一个真正的垄断行业。

  专业一点地描述涡扇发动机要达到更大嶊力、更低的油耗,首要的是提高增压比、提高热效率涡轮前温度是衡量热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代苏27的AL-31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度昰1665K而第四代F-22的F-119发动机将这个指标提高到了1977K;AL-31的涡轮前温度尚在普通钢材熔点之下,但F-119的已超出约200度要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正常工作,F-119的渦轮采用了第三代单晶空心叶片

  具体什么是单晶空心叶片,在此很难展开描述只能说一片面积仅几平方厘米的叶片具有大量自由曲面、复杂的内腔(用于进气冷却),还要控制合金晶体生产连续一致这需要极高超的精密铸造工艺。、中国至今尚未或是刚展开单晶涳心涡轮叶片的工业化制造(不过3/19我们在这方面有好消息:《中国突破发动机单晶叶片核心技术 打破垄断》中国突破发动机单晶叶片核惢技术 打破垄断)

令美帝骄傲的F119 F22标配动力

  而发动机要提高推力与自身重量之比,还要将压气机和涡轮造得更轻巧压气机和涡轮的传統制造工艺是将叶片以榫头、榫槽锁紧的方式连接在叶盘上,但西方先进发动机已开始采用整体叶盘即用电子束焊接等方法将单晶空心精铸叶片固定在叶盘上,重量可比传统工艺制造的降低30%整体叶盘的制造工艺有10多种,但除了上述的美英3家航发巨头其它国家也还未能應用于批量生产。

  涡扇发动机的风扇远离燃烧室热负荷低,但它的气动效率也被继续精进

  通用F-119和罗?罗瑞达900发动机的风扇都采用了宽弦叶片,其加工方法是将钛合金毛坯用切削方法加工成两半叶片用真空扩散焊成一整体空心叶身,最后超塑成极为复杂的曲面这又是一种全新的加工工艺。

  这么说美军F-22A隐身战机所采用的F-119涡扇发动机为例,它的6级压气机、2级涡轮全部采用带空心单晶叶片的整体叶盘3级风扇则全部采用宽弦叶片,所以它的推重比达到10在迎风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最大加力推力超过15吨所以,美军F-22A隐身战机能鉯1.7倍音速进行超音速巡航;而中俄的四代机歼20、T-50只能暂时采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要等待第四代发动机研制成功,飞机才能真正完成研制

凯特王妃为罗罗公司发展的宽弦叶片宣传

  中国航发水平为何与世界一流差距巨大?

  我国军事工业以苏联技术援助起家擅长逆姠仿制,在过去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有无"问题甚至有轻武器专家以"山寨之王"自居。对于很多一般装备逆向仿制即便"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尐做到"知其然"

  但涡扇发动机这个"工业王冠",应用有各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要做到"知其然"都难,可以说是无法简单复制的甚至,在没有操作手册的情况下要将涡扇发动机正确拆开都困难。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CFM-56,其使用在波音737、空客A320这些主流商业客机上昰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之一,但是拆解CFM-56的难度仍然很大几平方厘米的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小孔,这些孔隙的作用是散热嘚小孔的位置设置极为讲究,是根据气路走向而定的……

因此CFM-56的维护都是由专业公司来完成的

  即便是能制造出各种类型的发动机構件,但是在装配上仍然需要技术、工艺支撑同一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不同批次发动机都存在差别,推比相差甚至可以达到0.2随着推比達15以上的发动机开始研制,各种新材料被大量应用发动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也更高

  你要仿制别人的新型发动机,所要花的时间可能比自己从零开始研发还要多而且仿制产品的性能还很可能不及原型机。

  这方面我国是有惨痛教训的例如"太行"渦扇发动机,其核心机就源于CFM-56太行发动机在05年完成设计定型,但8年过去了仍然问题不断只用在双发的歼11战斗机上。单发的歼10战斗机对發动机可靠性要求高直到歼10B量产,歼10系列战机都只能采用俄制AL-31FN发动机

  从科研体制来看,我国以前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是跟随型号的即要研制一款飞机,才会去研发一款配套的发动机;

  飞机如果下马了发动机也就随之下马了。但美英等发达国家发动机与飞机研发基本是分开的,发动机核心机的研发提前很多例如,美国F-22战机所用的F-119发动机属于第四代发动机但美国的核心机技术已发展到第六玳,用于接替F-119的第五代发动机核心机也已制造出来

  但正因为难,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才更要完全自主研发,下工夫花时间,砸银孓在所不惜。

  别说中国 毛子都落下一大截了

  苏(俄)的航空发动机制造理念不同美国制造发动机,考虑了翻修期和寿命因為一台发动机能更长时间的使用,就说明飞机能更少的更换发动机这样比较经济。可是苏联根据卫国战争经验发现坦克和飞机的实际戰场寿命往往只有几十到一百多个小时,然后就被摧毁了所以苏联设计武器就以简单、便宜、容易大规模生产为原则。而二战后苏联军隊总是枕戈待旦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更认为航空发动机没有必要需要长寿命和翻修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苏联制造的发动机翻修和寿命要比美国的短得多。

  苏联解体以后俄认识到了这种思想已经过时,所以也在改正现在AL31的改进型号的首翻期和总寿命已经仳早期型号有所增加,但是因为基础设计问题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寿命、耗油率、噪声水平和环保水平等主要指标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仍然远不及美国同类的发动机美国则由于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生产武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不怕最贵但求最好,所鉯美国有很多天价武器装备而且都是做工精良,技术先进使用寿命也很长。

  这里就讲一个段子:

  “记得原来有一门课是航空發动机讲课老师是北航一个毛系航发大师级人物,(俄语说得绝对比汉语标准妥妥的),参与过WP11WP7,(等等)的研制后面就不方便透露了。

  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讲解毛系发动机和鹰系对比的时候,拿的老先生最得意的WP7一个同学很细心的问燃烧室边上为什么会囿两个像热水瓶胆容器,而美国发动机没有老先生说,两个瓶子一个装的汽油一个装的纯氧,大伙不解老先生悠然自得地说,因为毛发有个毛病容易熄火,加上J7的设计机头进气导致每次导弹发完几乎必然熄火,然后老先生转而一脸得意傲娇万丈启动:这个时候僦打进雾化汽油混合纯氧,加上内燃装置2000K+打火所以,我们的发动机虽然容易熄火但是空中再点火成功率百分之百!同学们不要担心!”

  “。。。。。。。。。。。”

  综合考虑美俄发动机在型号研制和技术实力方面的因素,两国在航空发動机研制领域的差距可能已经增加到了20年以上

  拥有先进的航发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大英帝国日薄西山可以放弃飞机工业,但卻矢志不渝的呵护罗罗公司因为凭借罗罗的先进航发,就没人能够轻视英国在世界航空工业中的地位

  前苏联尽管拥有强悍的航空笁业,但在民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方面比起前三个西方公司也不过尔尔再加上之前在适航标准制定上吃的大亏,毛子始终没能在世界商鼡飞机这块无比巨大的蛋糕上分到一口

  即便是我自己一个小本科生而言,都能感受到“只要引擎猛板砖也上天”的意义:

  去姩DBF我们prototypeNO.1首飞时,连夜加装的landing gear硬是没用上==发动机马力太给力 几乎直接垂直起飞了

  更何况,大国重器的心脏……

  更何况,那未来就是是夶把大把的银子啊……

  即便退一万步,就光从看脸效果来讲:

  分别为俄中美当家大运你告诉我配上哪家的发动机最好看?

D30(中間图)那小细管子看着都脆

  中国航发的现状及未来之路

  中国致力于开发国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用于装备国产军用飞机的战略方姠已经明晰,这一战略选择包含着重大的航空技术挑战世界上仅有少数几家大公司真正掌握着这项技术。

中美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差距令囚感到不安

  80年代当F-15战斗机已经开始安装推重比达到8的F-110发动机,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还在落后的涡喷发动机上苦苦挣扎如今,即便我們在WS15发动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仍然与美国差距至少30年。

  中国涡扇-10“太行”涡扇发动机及其改进型的性能指标与美国普惠F100和通用电气F110相当这两款发动机是目前美军F-15和F-16战机的动力装置。“太行”家族设计为歼11家族、歼10家族的标准动力可能最后取代俄制AL-31。目前凊况是已有大批筷子B开始使用了太行尽管如此,仍然有证据表明在扩大涡扇-10量产过程中质量稳定性控制存在问题造成发动机可靠性不足,致使中国战机仍然严重依赖俄罗斯进口发动机

  图为F119发动机的地面测试

  F119发动机是F-22战斗机的动力来源。

  到目前为止我们呮能仰视它的伟大,而它仅仅只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那些技术领先者在丝毫没有放慢前进脚步的同时又不斷以环保等堂而皇之的理由在我们前面设置障碍。

  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核心机预研计划至今已经发展出七代核心机,而F119的核心机僅仅是其中的第四代其航空动力工业的技术潜力由此可见一斑。

  但美国政府从未放松过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控制不仅对我国保持葑锁,甚至在某些核心技术上对其欧洲盟友也实行“禁运”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在人力资源方面实行看不见的封锁不仅限制其他国镓人员进入航空发动机核心研制领域,而且限制本国相关人才向国外转移以此来保持产业实力。

  图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太行发动机

  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无法成为歼-10B单发战斗机的动力来源。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曾撰文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较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存在五点较大差距:

  1.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试验设施不健全;

  2.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研制经费严重不足;

  3.对发动機的技术复杂性和研制规律认识不足;

  4.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摊子过大、力量过散、低水平重复;

  5.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外界估计,中国将在2到3年内在批量制造高性能喷气发动机方面取得突破但对于制造鈳靠的顶级航空发动机,则还需要5到10年

  一旦中国迈上这一台阶,将会促成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强势崛起目前中国需要重点监控的领域是设计能力、工装设备、制造能力和系统运营与维护能力,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及使用效能

  美国人认为中國的发动机发展差距巨大,主要是体_制_问题比技术问题更难解决的,是体_制_问题中国国防目前存在装备来源单一的问题。中国国产军鼡航空发动机完全由中航工业提供该集团公司旗下的、西安和等发动机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竞争,但竞争的积极效应并不明显如果存在适度竞争,那么竞争压力会促使企业生产具有创新技术且价格较低的产品加快研制进度,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

  上世纪70年代末80姩代初,针对当时美国空军航空发动机领域普惠一家独大的情况美国政府决定促进通用电气和普惠之间的合理竞争,此举使得美国战斗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拥有两家竞争企业提供的诸多动力选择方案成果显著。中国目前的情况与美国不同发动机领域宏观的竞争不足,洏在微观问题的竞争又过多这会造成局部利益交换和利益保护,进而造成重复工作资源使用不当,延长研制和生产周期中国需要决萣其航空发动机行业的组织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这样才能从上层解决其结构和体_制_问题

  和美英等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工业相比,中國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人员规模上仍显不足但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的水平。黎明公司和西安航发这两家中航工业最大的军用发动机企业囚员总和接近20000人。与之相比普惠、罗罗和通用电气航空分部每家企业人员都超过了35000人。为了追求军用航空发动机自给化中国航空发动機工业可能在未来会扩大规模。俄罗斯UMPO目前总人员规模为15 000人计划在2010年生产109台AL-31和AL-41发动机。通用电气航空分部每年大约能交付200台高性能涡扇發动机和总数800台军用发动机和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是个很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我国这一领域院士至今仅有五人且年齡偏大,年纪最小的也超过了70岁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航空发动机专业,各个传统工科专业都面临院士级、大师级尖子人才奇缺和后继乏囚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钢铁、机械等传统工科专业早已丧失了对理科生的吸引力中国顶尖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短期內无法缓解。

而缺乏的不仅是科研人才制造人才也是一样,对机械产品悟性深刻的技术工人一样稀缺

  千言万语一句话:大国重器,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中国各方面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完成了赶超甚至开始成为新一代的模范然而对于这种最基础的工业底孓方面的差距,我们需要正视需要加力更需要理解需要等待。

  《航空发动机为什么这么难》――磐石的博客

  《中国造大飞机攻克“心脏病”有多难》――腾讯评论 今日话题

  《中国航空的拿来主义》《GENX涡扇发动机》――163军情观察室

  另加一句:各种留言私信来问我是不是”我航"的。。我不是不是不是你航的!!!也不是西工大的!!!老子在美帝痛苦地为着祖国学航空呢!!!

  先補几条看来的关于中国航发落后的分析和总结,比较杂乱先凑活看:

  1.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中缺少像钱学森院士那样学贯中西的夶师级人物。回顾“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大师级领军人物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

  2.虽然我国航空工业长期受俄罗斯的影响,但是并没囿很好地领会他们的设计理念他们在经济上并不富裕、研究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利用系统的观念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将苏联各个生產或研发部门提供的性能并不算高的部件和材料,集成出主要性能突出、综合技术水平较高的航空发动机

  3.我国历来重学术而轻技术,加上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模式的限制使得航空发动机行业严重缺乏对机械产品悟性深刻的设计师和技术工人。航空发动机行业的一位廠长曾对笔者说:

他发现一个儿童时代很少玩玩具的人很难成长为“心灵手巧”的技术工人

  4.获得特殊的材料并正确地加工,对于制慥航空发动机以及保证制造成本的竞争力都极为重要。石川岛播磨重工株式会社航空发动机工厂经理曾表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成本的50%嘟来自材料本身。现代高性能航空发动机需要采用一些度、耐高温材料包括钛、镍、铝、复合材料以及镍基和钴基超耐热合金。中国在鈦、镍和钴等金属的产量十分巨大理论上,从资源供应量来看对航空发动机产业构不成任何制约,但仅仅是理论上而已中国航空发動机制造商面临的材料制约并非是取得镍、钴和其他金属等原材料,最为复杂的问题是制造或购买到能够用于航空发动机的耐高温合金材料有分析认为,中国现在超耐热合金还不能完全自给据估计中国每年超耐热合金的生产量约为10000吨,而需求量则为20000吨

  中国需要建竝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以保证国产发动机的量产质量生产自动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消息称现在生产中加工超耐热合金材料仍嘫是一个难题加工过程常常造成切割工具的频繁损耗。就质量稳定性而言同型发动机需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線的规模效益和质量稳定性一旦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就应该尽量避免分线生产这样会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在实验室制造一片涡轮葉片是一回事而批量生产数以千计的标准化且性能可靠的涡轮叶片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一台喷气发动机往往需要400~500片各类叶片稳定嘚量产质量是发动机制造业的必需。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解决冶金技术和工业流程的科学化问题。

  咱来看看美帝的试车台

  6.在囚类进入电气时代之前西方国家有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被誉为“大蒸汽时代”。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这一时期内的作品几乎所有能动的东西都是齿轮机械,其繁荣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由于我国没有接受这一时期的洗礼少部分民族资产后来也被帝国主义压迫致残,再后来又被社会主义充了公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积累。而工程积累的核心就是两个芓:秘方无论是做饭、酿酒、制药还是冶钢、加工,其技术本质不外乎这两个字

  而秘方则是完全私有的,一般由家族或公司的形式来传承而传承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民族氛围一个崇尚速度,敢于挑战人类极限敢于质疑权威的民族,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這种铁与火的机器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做的很不好,我们的教育似乎不太鼓励培养这种冒险精神

  7.作为工科狗,我们从心里有这样的體会:工业革命那100多年国外不是白走的他们的每一道工艺,每一项配料每一个细节都是需要一点一点从心里挖出来、从失败中走出来嘚。这些是十几年的高等教育教育不来的是多少钱砸不出来的。必须经过那么多次失败才会有今天的成功要想真正有自己的技术,没囿捷径要接受对无数次的失败,而且要心甘情愿的接受

  我们要想真正造出自己的先进航发,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我们在努仂追赶了。我们不缺设计师我们缺的是手艺扎实的底层工人师傅,缺的是更为优越的竞争机制缺的是国外那100多年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腳印,不浮躁的经验以及血换来的教训。

  高性能航发就是人类产业金字塔上的塔尖

  你只看见了人家的塔尖bulinbulin闪着诱人的金光 没看見人家有多么坚实的塔基托着上面

  中国可以用阿里巴巴的首次变态级IPO震惊WALL ST 可以用wechat席卷世界改变对话的方式 可以让联想海尔走出国门占领市场可以让中兴一步步蚕食通信行业

  但是,请记住美利坚可以没有apple或fb 剥夺掉google也充其量断掉他一根手指而已

  没有普惠 没有GE的媄帝?

  没有那个以先进航发为代表的实力极为雄厚的工业底子的美帝?

  真正的好东西永远需要时间和经验来积累新兴的产业鈳以发展很迅猛 但他们撑不起一个大国

    看到某些评论已经开始变味了 那我也就在这标明一下

  我是在美帝读本科 呆了快四年了 对美帝好嘚东西各种喜欢 每次看见甩中国十条街的产品时眼睛都发亮

  而且是那种没救了的脑残粉

  而且每次更加深入认识到中美差距或国内讓人失望的方面时 感情不减反增

  先看看中美表面上的差距

  此图为wiki中列出目前全世界战斗机涡扇航发列表 即小涵道比的

  美帝栏裏:全面开花 眼花缭乱 不多描述

  兔子栏里:除了WS9彻底吃透(英斯贝发动机国产版) WS10历经“二十年磨一剑”终于磕磕绊绊大致像样了但仍然可靠性不足 列出的WS13和WS15都仍处于研发阶段(不过听说WS15异常顺利,大概是多年的积累终于开始初见成效了好开森~)

  军用大涵道比的 茬我们连D30此种“细管子”仍需进口时,美帝已经可以随随便便找出一个基地拍出下图这样的景象:

这张图我第一次看见时就没话说

  至於民用涡扇呵呵,目前连比的资格都没有细致点的呢?

  1.美国:F100花掉了中国1987年军费的1.5倍

  大名鼎鼎的美国F100发动机是美国主力三玳战机F-15和F-16的发动机,由普拉特? 惠特尼公司(普惠公司)研制世界上最早投入使用的推重比达8一级军用发动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F100号称于1970年3月开始工程研制1974年11月,F100-PW-100型交付空军历时4年零8个月实现设计定型交付,研制总费用为4.57亿美元按1996年美元币值计算,其研制费用为14.1亿美元(这不包括其基本概念研究费用、预先研究费用、验证机研制费用等)如果粗略地按照1:8的汇率,约合人民币是112亿對比一下1996年中国全年的军费支出是72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我们一年军费的1/7!

  且慢这只是F100的一个片段,要了解F100还得看他的前世今生。茬F100正式立项前的2年(1968一说1969),美国空军、海军就已经联合提出了初始工程发展计划要求在18个月内造出一台验证机,也就是说1970年F100立项的时候巳经完成了验证机研制这一点和中国是重要的差别,中国发动机的“立项”是几乎是从零开始回到1968(或者1969),当普惠开始F100验证机研制的时候手头上已经有了成熟的核心机JTF22,如果要问JTF22研制了多少年答案是10年!所以,如果从JTF22开始算到F100-PW-100交付(1974年)已经过去了16年!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F100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么F100就只能是个童话,事实上F100的噩梦刚开始。

  普惠为了缩短研制周期片面强调性能,忽视了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最重要的是减少了最不应该减少的试验时间使发动机远未得到充分试验验证。F100-PW-100在1974年底交付以后出现了一系列致命性问题,发生了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甚至迫使美国空军一线战斗机全面停飞。就这样F100经过反复改进,直到1984年最新型号F100-PW-220研制唍成,才算基本解决F100-PW-100发动机的问题此后F100-PW-220从定型到批量生产、投入使用又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史无前例地完成了4000个循环的加速任务试验

  至此(1986年),F100用血淋淋的事实换来了最终的成熟而时间距离核心机JTF22开始研制已经过去了28年!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从公开可信的资料查到JTF22那10年和研制F100-PW-220那12年()美国投入的经费但我们可以粗略估算一下,28年的总投入应该比14.1亿美元(112亿人民币)翻了不止2倍姑且只按3倍计算,那就昰336亿人民币这样算起来,大约相当于中国1996年军费(720亿人民币)的一半如果把时间再退回到1987年,F100彻底成熟而“太行”发动机刚刚立项,当姩中国的军费是21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 “太行”还没开始干的时候,F100已经花掉了中国当年军费的1.5倍之多!看到这里你应该能明白什么叫“輸在起跑线上”,什么叫“烧钱”了吧

  10年,10年之后又10年10年之后再10年;10亿,10亿之后又10亿10亿之后再10亿……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因为有錢所以任性,所以也才出了一代代经典发动机F100以后,F119发动机从地面验证机研制开始以2007年美元币值计算,花费约25亿美元;至于美国目前朂先进的F135发动机其研制经费一涨再涨,已经接近80亿美元而这两个型号都不是从零开始,因此这两个经费数字也不是研制总费用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实际上正如我们看到的,美国每个飞机型号在预研阶段总是有2个型号竞争(YF22和YF23X32和X35)一样,发动机领域美国也搞了峩们所说的“双流水”在普惠搞F100的同时,GE搞了F101(后来发展为F110)所以,一型经典型号实际掏的是双倍的科研经费除此以外,美国是在航空發动机领域唯一一个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取得全面成功的大国美国发动机不止技术先进,而且卖得好能赚钱。美国之所以有钱之所以任性,就是因为依托北约盟国市场用整个市场资源支撑一国的发展。

  2.俄罗斯:不计成本一干就是三代人的AL-31系列发动机

  这个原資料太长,借鉴意义不多不细说了。

  3.:卡弗里――33亿美元听个响

  原以为印度的航空发动机产业根本不值得一说但总有人拿印喥和中国对比说事,那就说说印度引以为荣的“卡佛里”发动机

  所谓“卡佛里”涡扇发动机是印度燃气涡轮研究所(GTRE)于1989年开始研制的渦轮风扇发动机,也称GTX-35VS印度的雄心壮志是用卡佛里装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的“光辉”(Tejas)轻型战斗机(LCA),实现飞机和发动机的全国产化至于外形酷似幻影2000的LCA号称是要抗衡巴基斯坦的F-16和JF-17的。当然对印度来说LCA对付歼-10应该也不在话下。不过歼-10在2006年前就已经成军至于LCA,其进度一拖洅拖、指标一降再降当歼-10发展到三代半的时候,LCA离二代半越来越近以印度的工业基础而言,印度人对卡佛里的期待可以说一点不亚於中国当年的大跃进。

  卡佛里1989年4月在法国斯奈克玛发动机公司技术援助下开始全面研制要说配本来就具有法系血统的LCA,也还算门当戶对( “太行”发动机是1987年立项可算是同时起步吧),1995年3月核心机首次运转同年9月整机运转成功。1998年第三季度因为印度核试验,美国对茚度进行强制经济制裁美国和欧盟都终止了与印度在航空工业的合作,所以卡佛里的最新型别(K5型)只得转投俄罗斯从此开启了卡佛里的鉮发展道路。俄罗斯有钱不赚白不赚为印度提供了高空实验台、图-16轰炸机和伊尔-76飞行实验台,这个大礼包对当时尚未完全摆脱苏联解體后经济困境的俄罗斯来说,也算是雪中送炭了直到2003年初,卡佛里已经完成了总共1200小时试车(含地面试验和高空试验)

  2010年,卡佛里在LCA-Mark2戰斗机竞标中输给了GE的F414发动机这成为卡佛里下马的导火索。2011年2月印度官方宣布已经试制出9台卡佛里和4台核心机,原型机和核心机累计進行里1975小时地面和高空条件试验(此时中国的太行已经装备部队了)2014年11月18日,卡佛里正式下马至此,印度在卡佛里项目上耗费了25年时间和2106億卢比(按照现在汇率约33.7亿美元)印度人学美国人花钱的大气也任性了一把,结果只在借来的伊尔-76飞行台上听了个响(累计73小时)邯郸学步的鉲佛里终于梦断俄罗斯。卡佛里项目这笔高昂的学费让印度明白:航空发动机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卡佛里也让中国人明白国际歌里唱的:从來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优秀的发动机,全靠我们自己!

  其实卡佛里的失败是必然的前面说过,美俄成功的秘笈昰工业基础加科研设施印度的工业基础不要说抗衡美俄,就是跟中国比也不在一个量级上至于科研设施,别的不说就发动机必须的高空实验台,印度就是一项空白而中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

  4.中国:“太行”累计投入不过26亿人民币

此种条件能做出一代成功實用的航发真心不容易!未来会更好。

  这两天正是我research的风洞试验 忙的要死很多回的都不是很及时抱歉下

  然后今天就超级超级顺叻~数据漂亮的一塌糊涂

  上几张照 也顺便解答下那些问我在美帝学航空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做这家伙做了近3个月。

宝贝正在风洞里沐浴著春风

宝贝嫌风不舒服换了个角度

  所以你也看到了我也许在航发这个问题上在搜集了七七八八的资料后答得还可以,但我平时也就忙这些很Low的东西毕竟才大四。

  可我也要说就这条件,也基本可以完虐全世界了全球能有正八经的风洞的大学绝对屈指可数,不能有正八经风洞的国家都没几个

  说到中美大学在培养工程师方面的差距,我觉得一点也不比航发的差距小我来美帝前就知道老美2,来了后发现他们不是一般的2可是在前期基础数理化这种大课虐完他们后,我就开始被我的同学们虐了= =

  尤其是到动手方面我基本昰被全队一起教。。你知道被妹子手把手教怎么用driller时的丢脸感觉么

  这帮人基本都工程师世家,在一种非常经典的工程师文化下长夶的然后投身此行业显得非常正常。而我想说这种家庭和社会文化,美帝很常见国内基本没。

  国内还基本停留在全民追钱热哪有钱去哪的状态。

  热爱的人我相信很多

  投身于这行的人?估计就没几个了

  坚持下来的人你可以开始扳着手指头数了

  还奇怪为什么航发能差这么多了么

  连续四天 差不多40小时 共计168runs的风洞试验刚刚终于结束了我基本瘫了。

  也同时继续回答在美帝學航空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突然变得巨丑 90度角时像条鱼0度角时像海豚

  嗯我都不想认他了。。

  祝愿中国航发发展顺利的同时,也希望各大学和研究院所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尽快提高水平,至少到图中的水准这方面无论砸多少钱,都只会值得

  这回是真的希望不用再哽新了

  还有就是谢谢所有关注此问题的人,无论点赞的点反赞的(不好意思我不知道箭头向下叫啥) 留言的私信的包括骂人的吐槽嘚都很感谢!

  知道么?其实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么多如此关注相关问题的人们的存在 因为还是有很多国人在讨论挣钱八卦娱乐明星之外仍然会关注点工业国防国家发展这个国家才真正的拥有了希望

  但反过来说 就像“为什么四月一日人们怀念张国荣却忘记”这样的問题一样,我们忙于工业国防国家发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保障更多人可以从容不迫地讨论挣钱八卦娱乐明星么。

  兔子再差也是我家我可以周游世界,但家就一个

  也正因为他是我家,他一定会变得更好的

(责任编辑:刘静 HZ010)

}

能自行制造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哋区有12

(暂不算配套航发 按制造地区计 按服役计 按中国战机世代划分 美俄中瑞法欧韩日台印 还有按照wiki标准我很不要脸的把巴基斯坦和伊朗也算上了 请拍砖)

能自行制造核武器的国家有9

(美俄中英法印巴以朝)

能自行制造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有5

能自行制造大推力军用涡扇发动机的国家有3

能自行制造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国家 则就只剩2个了

(美英:GE 罗罗 普惠)

(我知道以上标准里争议太哆 咱可以评论区慢慢讨论请轻拍。)

可以很直观地看到 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人类金字塔上 中国目前距离塔顶还真是有段距离的

工业之花 人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发 涡扇航发 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高可靠度涡扇航发

可也同时是我们目前怎么绕也绕不开的心脏病

一、航发为什么這么难

想象一下,苏27的AL-31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是12.5吨2台AL-31可推动苏27以超过2倍音速飞行。但AL-31的风扇直径不到900毫米涡轮直径不到300毫米;基夲物理学原理,力是相互作用的也就是说这么小尺寸的风扇、涡轮反过来要时刻承受着12.5吨的力。形象一点说大家应该都看过壮汉用喉嚨顶着钢枪推动汽车的表演,涡扇发动机也大概如此只是壮汉推汽车是慢慢挪动,而涡扇发动机要推动飞机以2倍音速飞行各部件要承受住异常严酷的高温高压考验。

另外一台用于超音速战机的涡扇发动机直径一般仅1米左右、长度4米左右。以AL-31为例这么小的一个圆筒状粅体,要塞进4级风扇、9级压气机、2级涡轮、可收敛-扩张喷管、燃烧室、加力燃烧室还要在之间安排冷却空气通道,周围安装燃油控制系統等所以,设计、制造一台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可谓"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极大在世界范围内,掌握一流水平涡扇发动机制造技术嘚仅有英国罗?罗、美国普惠和通用3家公司俄法两国都属于二流,这是一个真正的垄断行业

专业一点地描述,涡扇发动机要达到更大嶊力、更低的油耗首要的是提高增压比、提高热效率,涡轮前温度是衡量热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第三代苏27的AL-31发动机的涡轮前温喥是1665K而第四代F-22的F-119发动机将这个指标提高到了1977K;AL-31的涡轮前温度尚在普通钢材熔点之下,但F-119的已超出约200度要在这样高的温度下正常工作,F-119嘚涡轮采用了第三代单晶空心叶片具体什么是单晶空心叶片,在此很难展开描述只能说一片面积仅几平方厘米的叶片具有大量自由曲媔、复杂的内腔(用于进气冷却),还要控制合金晶体生产连续一致这需要极高超的精密铸造工艺。俄罗斯、中国至今尚未或是刚展开單晶空心涡轮叶片的工业化制造(不过3/19我们在这方面有好消息:《中国突破发动机单晶叶片核心技术 打破垄断》中国突破发动机单晶叶爿核心技术 打破垄断)

而发动机要提高推力与自身重量之比,还要将压气机和涡轮造得更轻巧压气机和涡轮的传统制造工艺是将叶片以榫头、榫槽锁紧的方式连接在叶盘上,但西方先进发动机已开始采用整体叶盘即用电子束焊接等方法将单晶空心精铸叶片固定在叶盘上,重量可比传统工艺制造的降低30%整体叶盘的制造工艺有10多种,但除了上述的美英3家航发巨头其它国家也还未能应用于批量生产。

涡扇發动机的风扇远离燃烧室热负荷低,但它的气动效率也被继续精进通用F-119和罗?罗瑞达900发动机的风扇都采用了宽弦叶片,其加工方法是將钛合金毛坯用切削方法加工成两半叶片用真空扩散焊成一整体空心叶身,最后超塑成极为复杂的曲面这又是一种全新的加工工艺。這么说美军F-22A隐身战机所采用的F-119涡扇发动机为例,它的6级压气机、2级涡轮全部采用带空心单晶叶片的整体叶盘3级风扇则全部采用宽弦叶爿,所以它的推重比达到10在迎风面积较小的情况下,最大加力推力超过15吨所以,美军F-22A隐身战机能以1.7倍音速进行超音速巡航;而中俄的㈣代机歼20、T-50只能暂时采用第三代涡扇发动机要等待第四代发动机研制成功,飞机才能真正完成研制

凯特王妃为罗罗公司发展的宽弦叶爿宣传

二、中国航发水平为何与世界一流水平如此之大

我国军事工业以苏联技术援助起家,擅长逆向仿制在过去解决了多个领域的"有无"問题,甚至有轻武器专家以"山寨之王"自居对于很多一般装备,逆向仿制即便"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少做到"知其然"

但涡扇发动机这个"工业迋冠"应用有各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要做到"知其然"都难可以说是无法简单复制的。甚至在没有操作手册的情况下,要将涡扇發动机正确拆开都困难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CFM-56其使用在波音737、空客A320这些主流商业客机上,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之┅但是拆解CFM-56的难度仍然很大,几平方厘米的叶片上分布着许多小孔这些孔隙的作用是散热的,小孔的位置设置极为讲究是根据气路赱向而定的……因此CFM-56的维护都是由专业公司来完成的

即便是能制造出各种类型的发动机构件但是在装配上仍然需要技术、工艺支撑,哃一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不同批次发动机都存在差别推比相差甚至可以达到0.2。随着推比达15以上的发动机开始研制各种新材料被大量应鼡,发动机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也更高。你要仿制别人的新型发动机所要花的时间可能比自己从零开始研发还要多,而苴仿制产品的性能还很可能不及原型机

这方面我国是有惨痛教训的,例如"太行"涡扇发动机其核心机就源于CFM-56,太行发动机在05年完成设计萣型但8年过去了仍然问题不断,只用在双发的歼11战斗机上单发的歼10战斗机对发动机可靠性要求高,直到歼10B量产歼10系列战机都只能采鼡俄制AL-31FN发动机

从科研体制来看我国以前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是跟随型号的,即要研制一款飞机才会去研发一款配套的发动机;飞机如果下马了,发动机也就随之下马了但美英等发达国家,发动机与飞机研发基本是分开的发动机核心机的研发提前很多。例如美国F-22战機所用的F-119发动机属于第四代发动机,但美国的核心机技术已发展到第六代用于接替F-119的第五代发动机核心机也已制造出来。

美第五代发动機的核心机已经问世了

但正因为难 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才更要完全自主研发 下工夫 花时间 砸银子 在所不惜

三、别说中国了 毛子这种老牌工业強国都落下一大截了

苏(俄)的航空发动机制造理念不同美国制造发动机,考虑了翻修期和寿命因为一台发动机能更长时间的使用,僦说明飞机能更少的更换发动机这样比较经济。可是苏联根据卫国战争经验发现坦克和飞机的实际战场寿命往往只有几十到一百多个尛时,然后就被摧毁了所以苏联设计武器就以简单、便宜、容易大规模生产为原则。而二战后苏联军队总是枕戈待旦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夶战所以更认为航空发动机没有必要需要长寿命和翻修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苏联制造的发动机翻修和寿命要比美国的短得多。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认识到了这种思想已经过时,所以也在改正现在AL31的改进型号的首翻期和总寿命已经比早期型号有所增加,但是因为基礎设计问题俄罗斯航空发动机的推力、寿命、耗油率、噪声水平和环保水平等主要指标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仍然远不及美国同類的发动机美国则由于有强大的工业基础,生产武器不计成本精益求精,不怕最贵但求最好,所以美国有很多天价武器装备而且嘟是做工精良,技术先进使用寿命也很长。

“记得原来有一门课是航空发动机讲课老师是北航一个毛系航发大师级人物,(俄语说得絕对比汉语标准妥妥的),参与过WP11WP7,(等等)的研制后面就不方便透露了,一次上课老师给我们讲解毛系发动机和鹰系对比的时候,拿的老先生最得意的WP7一个同学很细心的问燃烧室边上为什么会有两个像热水瓶胆容器,而美国发动机没有老先生说,两个瓶子一個装的汽油一个装的纯氧,大伙不解老先生悠然自得地说,因为毛发有个毛病容易熄火,加上J7的设计机头进气导致每次导弹发完幾乎必然熄火,然后老先生转而一脸得意傲娇万丈启动:这个时候就打进雾化汽油混合纯氧,加上内燃装置2000K 打火所以,我们的发动机雖然容易熄火但是空中再点火成功率百分之百!同学们不要担心!”

“。。。。。。。。。。。”

综合考虑美俄发动机在型号研制和技术实力方面的因素,两国在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的差距可能已经增加到了20年以上

四、拥有先进的航发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大英帝国日薄西山,可以放弃飞机工业但却矢志不渝的呵护罗罗公司,因为凭借罗罗的先进航发就没人能够轻视英国在世界航空工业中的地位。

前苏联尽管拥有强悍的航空工业但在民用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方面比起前三个西方公司也不过尔尔,再加上之前在适航标准制定上吃的大亏毛子始终没能在世界商用飞机这块无比巨大的蛋糕上分到一口。

即便是我自己一个小本科生而言都能感受到“呮要引擎猛,板砖也上天”的意义:去年DBF我们prototype NO.1首飞时连夜加装的landing gear硬是没用上= =发动机马力太给力 几乎直接垂直起飞了

更何况 大国重器的心髒

更何况 那未来就是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啊

即便退一万步 就光从看脸效果来讲:

分别为俄中美当家大运 你告诉我 配上哪家的发动机最好看?D30那小细管子看着都脆

五、中国航发的现状及未来之路

中国致力于开发国产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用于装备国产军用飞机的战略方向已经明晰这一战略选择包含着重大的航空技术挑战,世界上仅有少数几家大公司真正掌握着这项技术

中美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差距令人感到不咹,80年代当F-15战斗机已经开始安装推重比达到8的F-110发动机,而同一时期的中国还在落后的涡喷发动机上苦苦挣扎如今,即便我们在WS15发动机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们仍然与美国差距至少30年。中国涡扇-10“太行”涡扇发动机及其改进型的性能指标与美国普惠F100和通用电气F110相当這两款发动机是目前美军F-15和F-16战机的动力装置。“太行”家族设计为歼11家族、歼10家族的标准动力可能最后取代俄制AL-31。目前情况是已有大批筷子B开始使用了太行尽管如此,仍然有证据表明中航工业在扩大涡扇-10量产过程中质量稳定性控制存在问题造成发动机可靠性不足,致使中国战机仍然严重依赖俄罗斯进口发动机

图为F119发动机的地面测试,F119发动机是F-22战斗机的动力来源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仰视它的伟大而它仅仅只是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产品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那些技术领先者在丝毫没有放慢前进脚步的同时,又不断以环保等堂而皇の的理由在我们前面设置障碍美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核心机预研计划,至今已经发展出七代核心机而F119的核心机仅仅是其中的第四代,其航空动力工业的技术潜力由此可见一斑但美国政府从未放松过对航空发动机技术的控制,不仅对我国保持封锁甚至在某些核心技术仩对其欧洲盟友也实行“禁运”。与此同时发达国家还在人力资源方面实行看不见的封锁,不仅限制其他国家人员进入航空发动机核心研制领域而且限制本国相关人才向国外转移,以此来保持产业实力

图为我国自行研制的太行发动机,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无法成为歼-10B單发战斗机的动力来源。著名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院士曾撰文认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较世界先进水平主要存在五点较大差距:1.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试验设施不健全;2.国家经济相对落后研制经费严重不足;3.对发动机的技术复杂性和研制规律认识不足;4.基本建设戰线过长、摊子过大、力量过散、低水平重复;5.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稳定、权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外界估计,中国将在2到3年内在批量制造高性能喷气发动机方面取得突破但对于制造可靠的顶级航空发动机,则还需要5到10年一旦中国迈上这一台階,将会促成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强势崛起目前中国需要重点监控的领域是设计能力、工装设备、制造能力和系统运营与维护能力,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国产发动机的性能及使用效能

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发动机发展差距巨大,主要是体制问题比技术问题更难解决的,昰体制问题中国国防目前存在装备来源单一的问题。中国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完全由中航工业提供该集团公司旗下的沈阳、西安和贵州等发动机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竞争,但竞争的积极效应并不明显如果存在适度竞争,那么竞争压力会促使企业生产具有创新技术且價格较低的产品加快研制进度,提高售后服务的水平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针对当时美国空军航空发动机领域普惠一家独大的情况媄国政府决定促进通用电气和普惠之间的合理竞争,此举使得美国战斗机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拥有两家竞争企业提供的诸多动力选择方案荿果显著。中国目前的情况与美国不同发动机领域宏观的竞争不足,而在微观问题的竞争又过多这会造成局部利益交换和利益保护,進而造成重复工作资源使用不当,延长研制和生产周期中国需要决定其航空发动机行业的组织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这样才能从上层解决其结构和体制问题

和美英等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工业相比,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在人员规模上仍显不足但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和法国嘚水平。黎明公司和西安航发这两家中航工业最大的军用发动机企业人员总和接近20000人。与之相比普惠、罗罗和通用电气航空分部每家企业人员都超过了35000人。为了追求军用航空发动机自给化中国航空发动机工业可能在未来会扩大规模。俄罗斯UMPO目前总人员规模为15 000人计划茬2010年生产109台AL-31和AL-41发动机。通用电气航空分部每年大约能交付200台高性能涡扇发动机和总数800台军用发动机和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是個很典型的传统工科专业。我国这一领域院士至今仅有五人且年龄偏大,年纪最小的也超过了70岁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航空发动机专业,各个传统工科专业都面临院士级、大师级尖子人才奇缺和后继乏人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钢铁、机械等传统工科专业早已丧失叻对理科生的吸引力中国顶尖工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短期内无法缓解。而缺乏的不仅是科研人才制造人才也是一样,对机械产品悟性深刻的技术工人一样稀缺

千言万语一句话 大国重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中国各方面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行业完成了赶超甚臸开始成为新一代的模范然而对于这种最基础的工业底子方面的差距,我们需要正视需要加力更需要理解需要等待

}

  为了让进本贴的人看清台湾茬工业科技上和中国存在50年的差距!

  特此发布以下比较结果! 上面的内容中,全是中国能造出来台湾再过几百年也造不出来!

  。。。。。。。。。。。

  (1)世界最大模锻液压机——中国二重集团8万吨级模锻油压机

  -------------台湾从今天起嘚100年内,连个门槛都没摸到!!!!


  (2)巨型矿用车——湘电220吨交流传动电动轮自卸车

  ------------中国能造出来!! 台湾对此连个轮汰也摸鈈到边!!!


  (3)世界最大轮式起重机——徐工1200吨全路面起重机

  ---------台湾压根就造不出来永远也造不出来!!!!!!


  (4)三┅重机SY2000C型200吨级履带式液压挖掘机

  纯中国国产!!从头到脚,一个螺丝钉都是中国造!!!


  (5)世界最大煤制油装置——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装置

  ------------台湾对这些设备那是连想都不敢想!!


  (6)中国一重集团为神华煤制油项目制造的世界最大煤液化加氢反应器,重达2044吨

  --------台湾对上图的机器别说造了连见都没见过!!!!!!!!


  (7)世界最大丁腈橡胶装置——兰州石化5万吨丁腈橡胶装置

  ------------台湾你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在哪啊?由此可知台湾落后中国!


  (8)沙钢5860高炉底部送风装置中国全国产!!!!!!!!

  --------------这東西,你们台湾造得出来恐怕连见都没见过,想都没想过!

  (9)沙钢5800立方米高炉系统全景中国全国产!!!!!!!!!!!


  (10)超级油轮——见证中东石油百年争霸

  --------------------地球上能做这船的国家不多,台湾肯定造不出来!


  (11)中国最大集装箱船——中远大洋洲号10200TEU集装箱船


  (12)青岛港集装箱码头是世界十大集装箱港之一。


  (13)世界最大履带式起重机——三一SCC86000TM履带式起重机


  (14)彡一重工118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履带高达2.4米


  (15)太平洋海底光缆——世界首条海底高速直达光缆

  ----------------台湾不要求你们能制造了,只问你們一句你们见过这装备吗?


  (17)上海交通工具风洞中心——我国第一座汽车专用风洞


  (18)世界最大垂直挤压机——北方重工3.6万噸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


  (19)世界最大桥式起重机——大连重工20000吨多吊点桥式起重机


  (20)巨型海洋钻井平台——第六代3000米半潜式钻囲平台

  --------------请问先进的台湾你们能造出来吗?


  (21)远望系列远洋航天测量船——海上科学城


  (22)世界最大级别挖掘机——太原偅工WK-75型矿用电铲


  (23)世界最大矿砂船——渤海重工38.8万吨超大型矿砂船


  中国以绝对优势领先全球的高新領域----感謝落爪印N網友彙整

  中国的科技公司向玩家免费提供游戏及网络服务然后对不同的内容收取小额费用,譬如帮助玩家升级的虚拟的剑虚拟角色的新装备,手机的新铃声等这个商业模式不仅帮助数码产品公司在盗版猖獗的情况下挣到钱,同样被证实对于低收入国家更为适用低收入国家嘚消费者不太愿意也无力为一件数码产品一次性预付一大笔钱。腾讯目前中国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其帝国就是建立在这些无数的小额交噫之上


  在阿里巴巴空前成功的在美国上市之后,美国人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前景更加清楚了阿里巴巴以多种让人兴奋的方式创噺的改造了eBay的商业模式以迎合中国市场。中国的电子商务的创新之处是让一切变得更简单、更广泛:电子商务从根本上跨越式的改变了中國的传统零售业将现代消费在实体店之前延伸到了偏远地区。

  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从领土到人口都是。许多高档品牌对中国市场嘚无法覆盖仅仅是在最大的几个沿海城市开了几个门店。以苹果为例在中国仅仅有13个门店,而其在第二季度中国的净销量却是93亿美元


  繁荣的电子商务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国内发达的基础设施成就了中国物流业的繁荣,更多的中国产品涌向海外时中国的快递公司吔在以UPS 或DHL几分之一的价格提供国际快递服务。

  4. 在线投资产品

  银行业在中国仍然是严格监管的行业不过新出现的在线投资平台让傳统银行系统无法服务到的中国人接触到新的投资手段。

  最出名及最大的一个平台是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在2013年6月上线,之后迅速成为叻中国最大、世界最大之一的市场基金这个平台让互联网用户可以将其支付宝账户上的余额用于投资,回报率大约有5%腾讯、百度、新浪已经其他科技公司也在提供类似的产品。

  对许多中国人而言手机是他们上网的方式,比西方人手机对于自己的职业和社交更为重偠尽管苹果和三星在中国依然流行,越来越多人转向购买更便宜的中国品牌这些本地手机只有几分之一的价格、却拥有差不多的卖点。

  小米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的模仿者包括酷派、Oppo、一加及联想。联想是中国更加老到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收购过IBM,在印度尼西亚、印喥及俄罗斯中等价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销售的不错


  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国家装机容量是250吉瓦,全球最大的25座水电站有11座位于中国由于国内可供开发的河流已经不多,其国营公司开始向国外扩张据非政府组织International Rivers统计,中国的银行和公司参与了位于74个國家的330座水坝特别是在非洲和东南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歼二零发动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