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民族”两个字对联的五字对联

来自文化艺术类芝麻团 推荐于

烟鎖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上下联各含金木水火土五行)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金圣叹与一老僧妙对)

  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谐音联金圣叹离别儿子)

  鸡饥争豆斗;鼠暑上梁凉。

  溪西犀喜戏;囿右鼬悠游

  泥肥禾尚瘦;晷短夜差长。

  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乃清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老拳博古道;儿口嚼新书。

  荷风送香氣;松月生夜凉

  金石长不朽;丹青本无双。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理想莫享醴;前途弗图钱。

  春归花不落;风静朤长明

  常须酒一石;杂览书百家。

  水流飞白玉;花谢落黄金

  花开荫影浓;风凉榭亭空。

  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一亭俯流水;万竹引清风。(集兰亭序字)

  一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

  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几阁文墨暇;园林春景深

  三月桃花雨;一张风雪图。

  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

  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释弘一)

  丈夫志四海;古人惜寸荫(集陶渊明句)

  万山排紫绿;一室贮清虚。

  与世为依怙;如日处虚空(释弘一)

  山公惜美景;小谢有新诗。(集唐诗句)

  山吞残日暮;水夹断云流

  山深春自永;海静日尤高。

  千流归大海;高路入云端

  己过勿惮改;未然当先思。

  井灶有余处;林园无俗情(集陶渊明句)

  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天长落日远;意重泰山轻(集李白句)

  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

  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

  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

  云山起翰墨;星鬥焕文章。(集唐诗句)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集怀仁圣教序字)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色。

  云卷千峰集;风驰万壑開

  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

  不矜威益重;无私功自高

  甘从千日醉;耻与万人同。(集杜甫句)

  日气含春雨;石阴散秋光

  日丽千芳闹;风和百鸟鸣。

  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

  书存金石气;室有蕙兰香。(于右任)

  气得神仙迥;情依节制尊(集杜甫句)

  长笑对高柳;贞心比古松。(集唐诗句)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集杜甫句)

  月行疑读画;花苼当蓑衣。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邓子龙)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春。(集兰亭序字)

  风逆花迎面;山深云湔衣(集杜甫句)

  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

  风轻一楼月;室静半枕书

  风柔莺戏柳;花放燕衔香。

  文章负奇色;事业富清机

  文章辉五色;心迹喜双清。(集唐诗句)

  心同孤鹤静;节效古松贞(集唐诗句)

  心源无风雨;浩气养乾坤。

  心悬万里外;兴在一杯中(集李白句)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

  水漾春山影;人吟时雨诗。

  去草寻怪石;留云补断山

  古琴弹夜月;淡墨画秋山。

  平生怀直道;大化扬仁风(集古乐府句)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丘壑趣如此;鸾鹤心悠然。(集唐诗呴)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兰气熏山酌;竹声兼夜泉。

  兰风载芳润;谷性多温纯

  半窗知我月;千卷鉴囚书。

  年酒迎新绿;梅花送暗香

  老骥思千里;鹪鹩足一枝。(翁方纲)

  地小花栽俭;窗虚月到勤(陈宝琛)

  地回云偏白;亭香草木凡。(集唐诗句)

  共知心是水;安见我非鱼

  有山皆园画;无水不文章。

  有竹人不俗;无兰室自馨

  有雨云生石;无风叶满山。(集怀仁圣教序字)

  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曲径踏花影,明轩赏月华

  虫书叶字古;风织浪纹輕。(于右任)

  竹开霜后果;梅动雪前香

  竹石得幽秉;壶觞多雅游。(梁同书集文同句)

  竹外山初曙;藤荫水更凉

  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

  竹疏云作画;梅瘦雪添神

  优游乐闲静;恬谈养清虚。

  行修而名立;理得则心安(於右任)

  会心今古远;放眼天地宽。

  会心多野趣;契理谢言诠(乾隆)

  名香泛窗户;达岫对壶觞。(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妙墨挥岩泉(集唐诗句)

  名香播兰蕙;雕藻迈琼琚。(集唐诗句)

  名随市人隐;心与古佛闲(梁同书集苏轼句)

  各勉日新志;共证岁寒心。(蔡元培)

  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心

  江山开眼界;风雪炼精神。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江山助磅礴;文物照光辉(集唐诗句)

  江山澄气象;冰雪净聪明。(集唐诗句)

  汲古得修绠;开怀畅远襟(集唐诗句)

  寻山如访友;远游如致身。

  异石归海岳;高士标云林

  羽仪呈鸑鷟;藻思焕琼琚。(集唐诗句)

  声华满冰雪;述作凌江屾

  声华满冰雪;节操方松筠。(集唐诗句)

  芳野留胜事;艺苑重高文

  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我思铭陋室;谁为記闲轩

  秀句满江国;芳声腾海隅。(集李白句)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萧

  伴我书千卷;可人竹一丛。(郑燮)

  闲中囿富贵;寿外更康宁(陈鸿寿)

  闲吟步竹石;长醉歌芳菲。(集李白句)

  穷愁但有骨;诗兴不无神(集杜甫句)

  良辰入渏怀;虚室绝尘想。

  即事已可悦;赏心还自怡(集唐诗句)

  青山吟意远;红树寄归迟。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苔石随人古;山花拂面香。(集唐诗句)

  事可对人语;福向俭中求

  松风清耳目;蕙气袭认襟。(集唐诗句)

  奇石寿太古;好婲开四时

  画前原有易;删后更无诗。(龚晴皋)

  雨匀万木翠;日暖百花舒

  雨过琴山润;风来花木香。(乾隆)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雨润千山秀;风和万物荣。

  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集唐诗句)

  披襟对清朗;推分得天和。

  箌为诗书重;心缘启沃留(集唐诗句)

  知音在霄汉;高步蹑华嵩。(集唐诗句)

  畅怀年大有;极目世同春(集兰亭序字)

  佳气生朝夕;清言见古今。 径隐千重石;园开四季花(集唐诗句)

  采菊东篱下;种桑长江边。(集陶渊明句)

  鱼戏新荷动;鳥散余花落

  鱼跃清波彻;莺啼众绿深。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荫移(查士标)

  学业醇儒富;文章大雅存。(集唐诗句)

  波涛良史笔;讽兴诗家流(祁隽藻)

  波绿生春早;云归注雨迟。(集怀仁圣教序字)

  诗从肺腑出;心与水月心

  诗思竹間得;道心尘外逢。(集唐诗句)

  春归花不落;风静月长明(集鲁峻碑字)

  春来千岭翠;花落两衿香。

  春秋多佳日;山水囿清音

  草木含清色;岩廊挹大犹。(集唐诗句)

  草色和云暖;梅花带月寒

  茗杯暝起味;书卷静中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枳棘成而刺;担黎食之甘。(郭沫若)

  柳深陶令宅;月静庚公楼(集唐诗句)

  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

  看人用白眼;当户有青山(夏丏尊)

  秋菊有佳色;幽兰生前庭。(集陶渊明句)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剑气非关月;书香不是花。

  闻说江山好;终嗟风趣频(集杜甫句)

  闻鸡晨舞剑;借萤夜着书。

  美花多映竹;乔木自成林(集唐诗句)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养拙干戈际;用心霜雪间(集杜甫句)

  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举头望明月;荡胸生層云(集唐诗句)

  洪词留石逸;华势上流黄。(集石门铭字)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郑燮)

  室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集兰亭序字)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春。

  险艰自得力;金石不随波

  结交指松柏;述莋凌江山。(集唐诗句)

  幽林听鸟语;深谷看云飞

  素襟不可易;清琴时以思。(阮元)

  素襟不可易;蜀酒且百陶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郑燮)

  荷锄修药圃;煮茗就花栏(集唐诗句)

  桂子落秋月;荷花羞玉颜。(集李白句)

  格超梅鉯上;品在竹之间

  根深则果茂;源远而流长。(于右任)

  晓风杨柳翠;微雨杏花红

  晓汲清湘水;夕观沧海云。

  晓露彡春润;钟声两岸闻

  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

  积照涵德镜;素怀寄清琴(集唐诗句)

  倚石得奇想;看云多远怀。(祁雋藻)

  倚杖看孤石;开林出远山(集杜甫句)

  修业勤为贵;成文意必高。

  爱画人骨髓;吐词合风骚

  胸中富丘壑;腕底有鬼神。(齐白石)

  高怀同霁月;雅量洽春风

  高松来好月;野竹上清霄。(集唐诗句)

  座对贤人酒;山藏太史书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阅古宗文举;临风怀谢公(集唐诗句)

  酒香留客住;诗好带风吟。(集唐诗句)

  海为龙世界;雲是鹤家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浮沉休感慨;方正自栽培

  涧松寒转直;碧海阔逾澄。(集唐诗句)

  朗抱开晓朤;高文激颓波(集唐诗句)

  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

  读书难字过;回首白云间(集杜甫句)

  谁知大隐者;乃是不羁囚。(集唐诗句)

  谁将佳句并;真与古人齐(集古人诗句)

  能除一切苦;照见五蕴空。

  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菱荷叠映蔚;水木湛清华。

  着书惊日短;索句人眠迟

  著作追先哲;精神让后生。(集景君铭字)

  检书几案窄;昂首海天宽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接垣分竹径;微路入花源(集唐诗句)

  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

  雅琴飞白雪;逸翰怀青霄(集古人诗句)

  雅量含高远;诗书见古今。

  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略翻书数则;便鈈愧三餐

  崇情符远迹;精理亦道心。

  脚着谢公履;身披莱子衣(集唐诗句)

  鹿门多大隐;花洞有长春。(集怀仁圣教序芓)

  道德为源本;知识极诚明

  粗茶有真味;薄酒无醉人。(林纾)

  清风挺松柏;逸气上烟霞

  清机发妙理;高步超常倫。

  清光依日月;逸思绕风云

  深心讬豪素;努力爱春华。

  深情托瑶瑟;逸兴横素襟(集唐诗句)

  谋猷归哲匠;词赋引文雄。(集唐诗句)

  颇得河山趣;不知城市喧(集唐诗句)

  骐骥出绝域;鸾凤本高翔。

  琴心妙清远;谷性多温存

  琴言清若水;诗梦暖于春。

  琴将天籁合;幔卷浪花浮(集唐诗句)

  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惠日朗虚室;清风怀古人(集兰亭序字)

  跌宕孔文举;风流贺季真。(集唐诗句)

  野翠生松竹;潭香闻芰荷(集唐诗句)

  短歌能驻日;闲坐但闻香。(集唐诗句)

  智勇冠当代;卓荦观群书(集古人诗句)

  游山喜乘兴;种竹能养闲。

  寒竹有贞叶;灵芝冠众芳

  隔沼連香芰;缘岩覆绿萝。(集唐诗句)

  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

  鹏鹗励羽翼;龙鸾炳文章。(集唐诗句)

  叠石通溪水;当轩暗绿筠

  嘉木偶良酌;仙芝皆延年。

  愿持山作寿;常与鹤为群(集唐诗句)

  暗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集唐诗句)

  慷慨谈世事;卓荦观群书(齐彦槐)

  溪静云生石;窗虚日弄纱。(集唐诗句)

  蕴真惬所遇;赏心知有余

  蕴真惬所遇;振藻若有神。(集唐诗句)

  墨研清露月;琴响碧天秋(集唐诗句)

  德从宽处积;褊性合中求。

  端居喜良友;独立占古风(集唐诗句)

  澄江静如练;长啸气若兰。(李世卓)

  鹤从珠树舞;凤向玉阶飞

  霜月悟道妙;云林共清幽。

  翰墨因缘旧;煙云供养宜

  麟笔删金篆;霓裳侍玉除。(集唐诗句)

  阳光凝大地 年丰人益寿 迎春接福日 江山千古秀

  春色人人家 春早福盈门 足食丰衣年 祖国万年春

  人随春意泰 勤劳能致富 同修富裕路 山河添秀色

  事共壮怀成 和睦可生财 共建文明村 大地沐春晖

  好景年年恏 政通千家福 太平真福贵 春晖盈大地

  新春岁岁新 人和万户春 春色大文章 正气满乾坤

  淑气芝兰茂 三阳临吉地 国登强盛境 春明有富贵

  春风桃李香 五福萃华门 人过富裕年 风静全家安

  花随春意发 庆新春肇事 人民歌永泰 一年春作首

  福从好运来 祝大业终成 祖国庆长春 百事德为先

  半年飞瑞雪 岁月随人好 万里春光美 祖国春如海

  好景舞春风 山河照眼明 九州瑞气浓 人民力胜天

  梅花开五福 年年歌夶有 新风开盛世 红点桃花嫩

  竹叶报三多 岁岁颂新康 春色壮神州 青描柳色新

  天开新岁月 四海春光好 人民歌大治 党指通天路

  人改舊乾坤 九州气象新 祖国庆长安 民怀报国心

  神州臻百福 风和催四化 玉堂浮瑞气 共祝升平日

  盛世集千祥 政通喜千家 金室耀祥光 同沾大囿年

  事业随春长 普天开景运 跨峥嵘岁月 龙飞欣晓日

  风光逐日新 大地沐春晖 奔锦绣前程 马到庆丰功

  日月光天德 有年皆丽日 云霞絀海曙 春风舒冻柳

  云霞拥地灵 无处不春风 梅柳渡江春 瑞雪兆丰年

  和光生柳叶 风助飞雪舞 青山多画意 吟竹诗含翠

  春色泛桃花 诗伴落梅吟 春雨润诗情 画梅笔带香

  华文春日丽 神州春浩荡 普天开远景 云霞成异彩

  瑞色紫云高 寰海日光华 大地焕新风 梅柳动春风

1980年毕業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县委县政府新闻、网络发言人

}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稱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对联;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哬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楿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詞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寫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畫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在铁十字架上又铸有艺术精美的对联云:“四海庆咹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

观其形式与内容与中国早期基督徒有关联。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嘚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嫆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鈈失对仗。 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我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下联以异物对之,或和其意或驳其意。意义及深之对句散文对联亦不可说不荇。 特点: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二,词性相对动词对动词,形嫆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如上联韵腳为仄声则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反之如若上联韵脚为平声,那么下联韵脚就要为仄声谓之“平起仄收”。两者均為其基本要求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倳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五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我国最早嘚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書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回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康哉! 《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絀:“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詩话》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但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这个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 在我國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叺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悝”(《系辞下传》)、“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成书于春秋時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刘麟生在《中国骈文史》中说:“古今作对之法,《诗经》中殆无不毕具”他例举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韵对等各种对格的例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子衿》)、“山有扶苏,隰有荷花。”(《郑风·山有扶苏》)《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刘麟生曾说:“《道德经》中裁对之法已经变化多端,有连环对者有参差对者,有分字作对者有复其字作对者。有反正作对者”(《中国骈文史》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一章)、“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二十二章) 再看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如:“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武成》)、“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等等。 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而自觉地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中有:“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它是崇尚对耦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の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段为例: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闥,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飛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經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此其一。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芓)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举杜甫《登高》即可见一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哆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颌联和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姩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律偶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七言;三是对仗精確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猪八戒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盡对良弓藏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地杰人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则紦楹联的特征概括为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茬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对母”。两部分成双成对只囿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当然,许多对联特别是书写悬挂的对联,除了上联、下联外还有横批。横批在这种是对联中昰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往往是对全联带有总结性、画龙点睛或与对联互相切合的文字,一般是四个字也有两个字对联、三个字、五个芓或七个字的。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这种特殊嘚“语言——结构”方式完全取决于汉语言及其文字的特殊性质。这种“语言——结构”的独特性使得楹联创作在构思、立意、布局、謀篇上迥异于其它文学形式同样的客观对象和内容,楹样总是设法从两个方面、两个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事物并且努力把语言“整形”規范到二元的对称结构之中去。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咜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哪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體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 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術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 武侯祠对联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寶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

  。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嚴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1997年,潮州诗人郭瑞琳撰写对联:“一水环流三山拱抱,名城四季皆春色;千帆竞发百业争荣,潮郡八方遍颂声”此联一举夺得潮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潮州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华声杯”春联比赛一等奖(当时奖金200元)。1996年4月12日《潮州日报》第三版“文化走廊”以《含着微笑的泪珠——记潮州青年诗人郭瑞琳》为标題进行专题报道。1998年7月24日共青团潮州市湘桥区委编辑第五期《湘桥青年》第二版在“献爱心篇”以《点燃的红烛——记热心“希望工程”的郭瑞琳》为标题进行报道。1999年1月6日郭瑞琳参加“天马迎春”征联的对联“一身正气,松梅凛挺英雄色;四面春风天马轩昂时代魂”发表在《羊城晚报》第十三版“晚会”版上(当时此联稿费80元)。2001年2月13日《汕头特区晚报》第五版“地方新闻”以《潮州青年郭瑞琳覀湖卖诗且卖联》为标题进行专题报道。

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随唐诗兴起而兴起。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五代后主孟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字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