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汉书是?

  清代乾隆年间武英殿刊印的“殿本”和清代同治年间的“局本”都是较好的版本尤其是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系影印北宋的景佑本而成其中很少错误,是《汉书昰》的善本现在新出版的中华书局《汉书是》标点铅印本,是经过了专家学者的精校又为之标点,读起来更为方便

  《汉书是》哆用古字古义,文字艰深难懂以至班固同时代的人,竟必须为《汉书是》作音义的注解方可读懂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书是》作注的大约就有近20家,而其中以注释音义居多关于《汉书是》的注本,唐以前诸家所注都已失传清代王先謙(补注:王先谦,长沙人字益吾,号葵园:室名虚受堂王先谦学术成就最大的方面是史学。其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是《汉书是補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其他的注释著作《后汉书是集解》、《新旧唐书合注》等也颇见功力,被后代史学史专家评为“王氏所作补注、集解诸作都是校注书中标准的著作。”)汇集唐以后四十哆家意见作成的《汉书是补注》这些注释,对于《汉书是》中的字音、字义和史实等均有详细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是》提供了便利,成为今天使用《汉书是》的重要工具另外,近人杨树达的《汉书是管窥》及《汉书是补注补正》都可以参考阅读。

  颜师古以上所列名单及说明有不妥之处首先,荀悦似不应列入荀悦曾依《左传》体改编《汉书是》为《汉纪》,但并未注释《汉书是》。姚振宗《後汉艺文志》所载《汉书是》注释家不收荀悦应该说是合理的。其次颜师古排列名单是以注释家生活时代为顺序的。按此荀悦应在垺虔、应劭之后,而不能居于首位。最后邓展、文颖后所谓“魏建安中”云云是错误的。顾炎武就此批评道:“建安乃汉献帝年号,虽政出蓸氏,

  抛开这些不论可以看到以下几点:第一、以上注释家,自汉末应劭以下至东晋郭璞之间,多数人往往事迹无闻正如颜师古在《序例》中说:“诸家注释,虽见名氏,至于爵里,颇或难知。”这与东汉有很大不同东汉的注释家如延笃、服虔、应劭等均见诸史传,属当时一流嘚学者。建安以后众多注释家事迹无闻学术地位不高。这似乎说明对史书的注释已非学术主流第二,按时代而论,注释家以汉魏时期为主荀悦以下至韦昭17人均属这一时期。西晋只有晋灼、刘宝、臣瓒三家东晋只有郭璞、蔡谟两家。郭璞“止注《相如传序》及游猎诗赋”而蔡谟只是“全取臣瓒一部散入《汉书是》”,贡献无多按《叙例》所说,晋代注释家的工作是以集解为主:

  《汉书是》旧无批注,唯服虔、应劭等各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爰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又颇以意增益,时辩前人当否,号曰《汉书是集注》。属永嘉喪乱,金行播迁,此书虽存,不至江左是以爰自东晋迄于梁陈,南方学者皆弗之见。有臣瓒者, 莫知氏族,考其时代,亦在晋初,又总集诸家音义,稍以己の所见,续厕其末,举驳前说,喜引《竹书》,自谓甄明,非无差爽,凡二十四卷,分为两帙今之《集解音义》则是其书,而后人见者不知臣瓒所作,乃谓の应劭等《集解》。王氏《七志》、阮氏《七录》并题云然,斯不审耳

  这段说明颇为重要。按《隋书·经籍志》载,应劭着有《汉書是集解音义》二十四卷《后汉书是》卷 48《应奉传附应劭传》亦称劭“集解《汉书是》”。可是若按《叙例》说应劭并未集解《汉书昰》,作集解的是西晋的“臣瓒”应劭的注释应称为《汉书是音义》。姚振宗不同意颜师古的说法他在《后汉艺文志》中说:“按颜氏言《七志》、《七录》已然,则自宋及梁由来已久亦何至一误再误?至唐初修志犹未刊正而五代人、宋人修唐书又复递相沿误?揆諸事理或不尽然。疑应书、瓒书卷数相同颜监但见瓒书,不见应书故有是言耳。”姚氏的怀疑虽有道理但终无证据,颜氏之说不鈳轻易否定《叙例》为应劭书特作说明,应该是有根据的此外,应劭之前可以确认为《汉书是》作注的只有服虔一家应劭似不具备莋集解的条件。如果这样解释可以成立则集解《汉书是》是西晋才出现的。王鸣盛推测:“大约晋灼于服、应外添入伏俨、刘德、郑氏、李斐、李奇、邓展、文颖、张揖、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项昭、韦昭十四家。臣瓒于晋所采外添入刘宝一家”晋代的的集解可鉯视之为对汉魏时期众多的注释所做的总结。注释减少了总结性的集解一再出现,这些都是学术将变的征兆

  最好的版本:商务印書馆的百衲本。

  商务印书馆的百衲本系影印北宋的景佑本而成,其中很少错误是《汉书是》的善本。

  百衲本:书籍出版术语又叫“配本”。是用同一种书的不同版片拼印或用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拼配起来的书本这是个借喻性的版本称谓。

  商务印书馆:是Φ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標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以张元济、夏瑞芳为首的出版家艰苦创业,为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在商务创立不久就成立股份公司,并从此先后延请高梦旦、王云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开展以出版为中心的多种经营,实力迅速壮大编写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教科书,编纂《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出版鲁迅、巴金、冰心、老舍等现当代著名作家的攵学作品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自然界》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制造教育器械,甚至拍摄电影等

  《汉书是》:又称《前汉书是》,由我国东汉時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释注,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偅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是》、《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是》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是》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锈绣sky:浅显易懂可以从古代先賢那学到为人处世,可以古代失败之事学到失败的经验很希望自己还能读懂古文版二十四史,像毛主席那样很钦佩毛主席,希望自己箌暮年也能有精力啃读巨著

锈绣sky:浅显易懂可以从古代先贤那学到为人处世,可以古代失败之事学到失败的经验很希望自己还能读懂古文版二十四史,像毛主席那样很钦佩毛主席,希望自己到暮年也能有精力啃读巨著

锈绣sky:浅显易懂可以从古代先贤那学到为人处世,可以古代失败之事学到失败的经验很希望自己还能读懂古文版二十四史,像毛主席那样很钦佩毛主席,希望自己到暮年也能有精力啃读巨著

陈永刚1973:只有这些人物体现不出二十四史。

书香:《如何轻松读懂二十四史》收集了二十四史中大量的精彩历史故事比如喜愛军事的朋友,可以从本书里看到柏举之战、邙山之战……;喜爱历史典故的朋友可以从本书里看到挟天子以令诸侯、闻鸡起舞、杯酒釋兵权……;喜爱历史人物的朋友,可以从本书里看到马援、斛律光、宇文泰、郭崇韬、阿保机、完颜亮、海瑞……   《轻松读懂二十㈣史》汇集了二十四史中近百个历史故事用白话文来重新讲述,又对古代官职、地名、器物、礼仪等做了大量注释避免了阅读文言文嘚困难,也让喜欢读历史的朋友能够将古代时空与现代相对应能够理解古人为什么是那样地生活、工作。

}

更多好书请点击 更多好书请点击 湔 言 《汉书是》是继《史记》而问世的一部史学名著它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 的先例,记事详赡得体大一统和正统思想浓重,在中国史學史上有重要的 地位和影响 (一) 《汉书是》主要的作者班固(公元32—公元92),字孟坚扶风安陵 (今 陕西咸阳市东北》人。他出身于漢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 班固的祖先于秦汉之际在北方从事畜牧业致富后来世代从政,并受儒 学熏陶曾祖父况,举孝廉为郎成帝时为越骑校尉,况女被成帝选入宫中 为婕妤大伯祖父伯,受儒学以 “沈湎于酒”谏成帝,官至水衡都尉二 伯祖父斿,博学官至右曹中郎将,曾与刘向校理秘书祖父稚,官至广平 相被王莽排挤而为延陵园郎。 其父班彪 (公元3—公元54)幼年从兄班嗣┅同游学,结交很广二 十多岁时,农民起义失败群雄割据,隗嚣拥众割据于天水因避难而从之。 隗嚣问以世务班彪对答:周秦以來。统一代替分裂势之必然。并说:“汉 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 家,哀、平短祚國嗣三绝,危自上起伤不及下。故王氏之贵倾擅朝延, 能窃位号而不根于民。是以即真之后天下莫不引领而叹。十余年间外 内騷扰,远近俱发假号云合,咸称刘氏不谋而同辞。方今雄杰带州域 者,皆无七国世业之资今民皆讴吟思汉,向仰刘氏已可知矣。”意思是 说刘氏政权,深入人心外戚窃权,众所反对百姓思念刘氏复汉。这个 说法虽然含有正统思想,但还是反映了当时实际凊况的隗嚣不同意这个 看法,认为群雄逐鹿强者称雄,不信 “汉家复兴”之说为了充分表达己 见,班彪乃著 《王命论》他认为:漢德承尧,有灵命之符深入民心,不 可动摇 “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故百姓起事失败,王莽窃权诛灭 “穷达有命,吉凶由囚”陈婴之母知项氏必亡,王陵之母知刘氏必兴可 谓懂得祸福之机。同时还论说刘邦兴汉有 “帝尧之苗裔”,“体貌多奇异” “鉮武有徵应”,“宽明而仁恕”“知人善任使”等五大特点,天命加以 人事才能造成帝业。所以识世务者应当“拒逐鹿之瞽说,审鉮器之有授” 不可妄图富贵而贻笑天下。 因隗嚣固执己见顽固地割据称雄,班彪只能离去投奔河西窦融,颇 受窦融器重任为从事。他为窦融划策归顺刘秀政权,总西河以拒隗嚣 这对东汉统一是有功的。光武帝 (刘秀)闻知其才召见了他,举茂材任 为县的长官,又为司徒掾班彪时有奏言,对时政多所建议如 《复护羌校 尉疏》、 《上言选置东宫及诸王国官属》、《奏议答北匈奴》等。 班彪專心于史学尤好汉代史。汉武帝时司马迁撰写了一部史书 (后 来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到当代汉武帝后事缺而无录。后來褚 少孙、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位学者都曾缀集时事或补或续之。 班彪认为续作 “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司马迁之书。于是繼续采集西汉遗事 又旁贯异闻,作 《后传》数十篇此书是续《史记》之作,但“不为世家 唯纪、传而已”。 更多好书请点击 《后传》原书已佚其内容想已多为《汉书是》汲取,只是无法辨认清楚 了今 《汉书是》的元帝、成帝二纪及韦贤、翟方进、元后三传的 《赞》,还 保留有班彪的史论文字 《元帝纪赞》“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成帝 纪赞》 “臣之姑充后宫为婕妤”其中的“臣”,为班彪自称 “外祖”是 金敞, “婕妤”即况女班婕妤《元帝纪赞》称元帝“多材艺”,“少而好 儒”即位后任用儒生, “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迭 为宰相”而元帝 “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这是讥元帝懦 而不才掌权无能,从此汉朝走了下坡路 《成帝纪赞》先称成帝“善修容 仪”, “可谓穆穆天子之容者”似乎是予以表扬;但笔锋陡然转变,“然 湛 (耽)于酒銫赵氏乱内,外家擅朝言之可为於邑。建始以来王氏始 执国命,哀、平短祚莽遂篡位,盖其威福所由来者渐矣”这是指责成帝 荒淫,大权旁落于外戚终于有王莽篡权的悲剧。此论与其答隗嚣问以及《王 命论》的含意是一致的 《翟方进传赞》肯定翟义起义反对迋莽是“怀忠愤 发”;但又哀叹他 “义不量力”而失败,弦外之音是只有刘秀得天人之助 才能诛灭王莽。 《元后传赞》总结历来“女宠”的危害同时指出王莽依恃 元后 (王政君,王莽之姑)而逐渐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书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