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重生日本的系统流小说小说,无系统,攻略想赚钱的女老师,曾用名王石骗老师,有一个小姨,求书名

原标题:“农科城”陕西杨凌为“一带一路”贡献中国农业智慧

  新华社西安10月3日电  题:“农科城”陕西杨凌为“一带一路”贡献中国农业智慧

  “在杨凌我学习叻旱地养分管理的课程,这与我的本职工作非常契合我期待今后能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可以把中国旱作农业的先进技术介绍到我们國家”即将启程回国之际,来自埃及一家研究机构的学者米·易卜拉欣兴奋地说。

  作为科技部主办的2019年发展中国家水土保持与旱作農业技术培训班的学员易卜拉欣近日结束了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为期20天的培训。在华期间他和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泰国、斯里蘭卡等国的24名同学一道,学习了中国水土流失治理、植被恢复等方面的课程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區,有中国“农科城”美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教优势杨凌积极参与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贡献着来自中国的农业智慧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外办副主任马静说,近年来杨凌累计承办国家援外培训项目110期,培训了100多个国家的2600余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内容涵盖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农业经济管理等十余个主题。

  一批产自中国的优质农作物也因“一带一路”倡议而走出国门在西农大农学院教授张正茂的手机里,一张张丰收的照片记录着中國种子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生根成长的故事。近年来西农大先后与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北哈州立大学,吉尔吉斯斯坦相关企业等合作建设了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共同研究探索粮食优质高产的科学路径。

  “比如我们在比什凯克建设的中吉现代农业示范园種植了7个苹果新优品种、42个玉米新品种和2个大麦品种。目前大麦每公顷产量达4吨是当地产量的2倍,受到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欢迎”张正茂说,依托这些示范园中外专家共同开展作物育种、示范推广、人才培养等工作已成常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日益升溫越来越多外国学生把目光投向中国,成为现代丝路上的农业交流使者23岁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吴双正在西农大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學位。每天在实验室中做实验课余时间学习太极拳和茶艺,她把生活安排得紧张而充实

  在吴双看来,是“一带一路”倡议将她和Φ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拿到了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有机会来中国学习深造中国西北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的气候条件相似,西农大在旱地作物育种方面的技术领先我渴望学有所成。”

  西农大国际学院副院长王玉环说近年来,西农大先后招收培养全球44個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千余人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生源占45%。而由西农大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有来自14个国家的76家成员单位,成为共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人文交流的有益平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日本的系统流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