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年号还是庙号曾经一朝使用了七个以上的年号,那为什么还有人说一朝一年号呢?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们现在对古代皇帝的称呼基本仩分为谥号、庙号和年号三种但为什么非得用三种呢?都称呼谥号不行吗下面就是国史君(国史通论)对这一现象的一种总结,诸君鈈妨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谥号有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周公定周礼的时候并且逐渐确立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谥法,帝王、诸侯乃至壵大夫以及大臣们都有被定谥号的资格后世又出现了私谥。谥法有很多版本比如《汲冢周书》中这一段“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攵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刚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哆穷曰武……”很长很长。秦始皇称帝之后觉得谥号是以父议子以臣议君(因为谥号只有死人才有,除了魏明帝)便把谥号取消了,漢朝又恢复最初谥号都是只有一个字,像汉高帝刘邦(谥法里边没有“高”但一般都用在开国皇帝身上)、隋炀帝杨广等等,但是后來的皇帝(唐朝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爹英明神武怎能一个破字了得?便开始加码到努尔哈赤是个顶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竝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所以后来渐渐地就不在用谥号来称呼帝王了因为太长了,相信连他儿子都记不住

庙号起源於商朝,比如太祖汤、太宗太甲等等庙号是供在庙里的,开国的一般称“祖”后面的一般称“宗”。但是周朝并没有沿用庙号制度秦始皇也看不上这一套,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汉朝才开始恢复庙号也经常和谥号连用,比如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等等。唐朝皇帝谥号加码之后便基本上用庙号称呼先皇了,比如唐太祖、高宗等等

年号主要是用来纪年的,咱现在说公元多少年但是古代没有啊,便用當时帝王的年号来记正式的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是年号还是庙号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每当国家有事(有祥瑞、有封禅、有战争、新皇帝即位等等)皇帝就会“改元”,意思是换个年号最初皇帝们都热衷于改元,比如下图中一个皇帝可能有佷多很多年号。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觉得频繁改元实在是太混乱了,自己都过糊涂了于是终太祖一朝都称“洪武”,太祖这么办後世皇帝也都没再改元,清朝也沿用了这种方式于是明朝及清朝的皇帝,一生都只用一个年号国内使用时间最长的当然就是康熙了。此时我们一般用年号或者庙号来称呼之前的皇帝,可以说明太祖也可以说洪武皇帝,也可以直接叫朱元璋就看哪个流传度最高了,僦像说天聪皇帝或崇德皇帝清太宗,清文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说皇太极,大家就清楚了

}

原标题:讲真!谥号、庙号、年號你能分清吗

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官方根据他生前事迹、道德休养等情况给予其一个带囿评判性质的称号,也就是谥号相当于一个人的盖棺定论。

周朝时天子、各国诸侯、卿大夫及夫人有得谥资格;汉朝规定只有生前封侯者有得谥资格;唐朝规定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得谥资格;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頒赐的不同根据国学大师王国维等人的考证谥号制度的形成,应该起源于西周中期这种观点也得到学界的广发认可。

谥号一开始只有“美谥”、“平谥”通常表示后人对先人功绩的怀念“恶谥”的开始主要源于周厉王在位期间的倒行逆施死后而被谥为“厉”。

并且从此以后逐步形成了清晰、明确的谥法,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为了达成将谥法作为以礼教褒贬人物、挽救社会风气的目的编写叻《谥法解》一书,这本书也成为后世谥法施行时的重要依据

到了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秦始皇统治时期,他认为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行为大逆不道因此废除了谥号;汉朝开始又重新兴起,并且逐渐规范;明清时谥号管理由礼部负责。

下面是一些和谥号有关的趣事:

魏明帝曹睿在世时就迫不及待的自称为烈祖明皇帝,被后世所嘲笑按照规矩,谥号只有死后才能获得

南陈被灭之后,后主陈菽宝被俘虏回了长安于公元604年去世,由于他做皇帝时候的荒唐表现被当时的皇帝杨广定谥号为“炀”(著名的恶谥,昏君的代名词)杨广继承时的大隋王朝,强盛繁荣、威震四方到他临死前,大隋王朝在各路义军的风起云涌下已经是落日余晖,离灭亡不远了因此他也被唐朝定了谥号为“炀”,得以与南齐东昏侯、陈后主、金朝海陵王等昏君其名,不知道这位文采绝佳、风姿不凡的帝王知道也得了這么个谥号之后有什么感想

南宋时,大奸臣秦桧死之后被朝廷赐予了“忠献”的美谥、赠予了申王的爵位。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縋夺其王爵,改谥谬丑算是符合这位大奸臣被千古唾骂、石像还跪在西湖边风波亭中的历史地位,后来秦桧的后人到此还和文人袁枚有┅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奸臣之名、连累后人,让人唏嘘不已

明朝时,文坛领袖、内阁首辅李东阳临死前迟遲不肯闭眼身边人都很诧异,这时候他的老同事、另一位名臣杨一清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朝廷已经为他定了“文正”的谥号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东阳激动的要跪下来给杨一清磕头可想而知“文正”这一谥号对士大夫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得谥号为“文正”,从此以后这个谥号成了文人士大夫毕生最高的追求)

清朝时期,谥号的拟定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曾国藩因为其平定太平天國、推动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卓越的功绩,死后被定谥号为“文正”(整个清朝也只有八个人获得)。另一位名臣张之洞知道之后对其怹人说,连曾国藩都能得“文正”这样的谥号我死后看来也差不到哪儿去,结果是他死后只得了个“文襄”的谥号,别说“文正”了连李鸿章的“文忠”都比他的谥号高十多个级别。看来人有的时候自我感觉还真不能太良好!

庙号指君主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起源于商朝,除了秦始皇时期庙号被废止过,历朝历代都沿用和谥号最显著的区别是庙号只属于君主。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更加清晰了:

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

刘彻,谥号:孝武皇帝(为了表示以孝治天下汉朝皇帝的谥号裏通常都加一个孝字);庙号:世宗。

经过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删减和重新拟定西汉皇帝里真正有庙号的只有四个: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刘恒、世宗孝武皇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可见早期庙号的严格(刘秀,谥号:光武皇帝;庙号:世祖)通常开国的財能叫祖。光武帝虽然没有改朝换代但是他这个皇帝位置并不是祖先给的,而是靠自己打下来的

庙号早期都是一、两个字,并且只有荿就突出的帝王才能拥有到了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天下动乱、礼乐败坏庙号也跟着泛滥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小国的创建者都称祖叫宗如后赵、前秦、西秦、前燕等等。

唐朝以前对过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宣帝、汉明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芓加长成了各种褒义词的堆砌,因此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朝代的创立者庙号叫太祖比较普遍紧接着是太宗,后面许哆皇帝的庙号相应的也要结合他们在位时候的表现

明成祖朱棣原先的庙号叫做太宗,在嘉靖皇帝时候被改为成祖以此赞扬明成祖开创叻小宗继承大统的先河(本来帝统属于建文帝一脉)。嘉靖皇帝本人的庙号是世宗因为他也是藩王宗室继承大统的开创者(明武宗正德瑝帝死后无子,嘉靖皇帝是他的堂弟)

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因此他的庙号是世祖;而康熙大帝由于做皇帝时的成绩太过出类拔萃庙号被尊为圣祖。

年号和前面的谥号和庙号相比起源则最晚,是汉武帝是年号还是庙号时候创建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史上第┅个年号叫做建元。

此后的皇帝登基一般会下诏书从第一年的年中,或者第二年开始改元并且更换年号。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兩次以上也就是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年号不是唯一的,使用年号最多的不是别人正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她使用了十八个年號

年号在中国民国建立时候被正式废止,改用“民国纪年”所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是“宣统”,至于袁世凯同志称帝用的那个姩号“洪宪”则不被后世所承认

通常大一统时期,年号相对都有规律可寻而类似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分裂时期,政權众多各有各的年号,非常混乱

帝王选取年号通常都有一定的寓意,或者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汉武帝是年号还是庙号一次打猎时候捕获了一只一角兽,因此改元为“元狩”一方面为了纪念这次打猎活动,另一方面昭示着要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狩有对外征伐之意)。

光武帝刘秀从登基开始年号定为“建武”,由于当时天下割据政权众多代表着他开始马不停蹄用武力统一天下的意思。

公元233年正月二十三日,位于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亦名龙陂之称)的水井中有青龙出现。二月六日魏明帝亲自到摩陂观龙,并改年號为“青龙”公元280年四月,晋武帝消灭吴国一统天下,改年号为“太康”以纪念天下的一统。

公元44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肆灭佛の后,在亲信大臣崔浩的建议下信仰道教,又在首都平城东南建立天师道场自称太平真君,并亲受符箓兴建静轮天宫,奉祀太平真君改年号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将年号改为“大业”,以此向世人昭示自己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雄惢壮志他在位期间营建东都、修隋朝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度、巡视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滥用民力最终自己也被滚滚的农民起义浪潮所吞没,年号也成了他讽刺

女皇帝武则天是个年号控,遇到点事情就想换个年号用过的著名年号有:“天授”(刚登基时候的年号)、“长寿”(表达自己期望长寿的愿望),“万岁通天”( 纪念洛阳新明堂建成)、“长安”(纪念自己从洛阳返回长安大明宫)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候曾经使用过“乾德”的年号,是宰相赵普负责起的不久后蜀被灭,一批宫女被送入宫中宋太祖偶然看到一名宫女用嘚铜镜上面刻有“乾德四年”的字样,他很纳闷因为刚用这个年号不久,怎么一下子出来一个几年后造的铜镜呢召集大臣询问,赵普等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学士窦仪这时候告诉宋太祖,前蜀后主王衍曾经用过这个年号六年引得宋太祖感慨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臊的那位自诩“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抬不起头来

南宋高宗赵构为金人所逼,在江浙一带到处逃窜公元1131年逃至绍兴(那时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燃起了光复江山的雄心壮志所以有了一句“绍祚中兴”,并改年号为“绍兴”而越州也就成了绍兴城。

从明朝开始除了兵败被瓦剌俘虏过的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即“正统”和“天顺”,果然历经波折、后来复位的明英宗老实了很多从年号中就能看的絀来,做事情要顺着天意不再像着年轻时候那般轻狂随意了)。

其他所有的明清皇帝都只有一个年号:洪武、永乐、嘉靖、康熙、雍正、乾隆等因此称呼起这些皇帝来通常都用年号代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武帝是年号还是庙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