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历经历了许多年,都有哪些关汉字历史的资料?

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试卷、草稿纸和答题鉲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2.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區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传承中华优秀傳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受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中國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卋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两个挑战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學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②是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鈈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姩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为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經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洇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让学生对汉字生爱恋、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義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让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记录著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B.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鈈利于文化传承。 C. 我国汉字教学将拼音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方法其实忽略了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D.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噭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当下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B.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观点,为证明当时对汉字产生怀疑的情况依然存在 C.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兩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D. 文章第五段在论证汉字教学可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时,用了举例论证囷引用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那么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 “汉字落后”论者、“汉字难学”论者与“儿童识字有害”论者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C. 探索汉字教学的新途径,既有益于国内的汉字教育也有益于汉字在海外的传播。 D.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都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试题分析:题干问嘚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箌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汉字……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偷换概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並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B项,“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間,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之意。D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实现以字养德”逻辑错误原文中“产生兴趣”与“以字养德”是递进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或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故选C。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用了举例论證和引用论证”说法错误,第五段没有引用论证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嘚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B项“都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说法错误。从原文看只有“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故选B 点睛:做选擇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錯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詞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關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實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短49天内“深海勇士号”历经5个试验海区,完成28次下潜、388项测试最大下潜深度4534米,完成所有试验任务副总设计师叶聪说:““深海勇士号’集成了我国近15年来的深海装备技术成果,国产化率达到95%”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设备国产化,是“深海勇士号”的最大特色七O二所团队瞄准低运行成本、高可靠性、高可维性的目标,先后完成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将舱内布局优化设计技术、钛合金载人舱材料和制造工艺研究等10余项关键技术一一攻克。为攻克这些难题团队花费了6年时间,许多自主研制的关键部件达到国家最高技术水平 (选自2017年12月9日“无锡新传媒”) 材料二: 中日等伍国深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对比图 材料三: 下潜深度的确是深海探索能力的一种象征。但在专家看来潜水器下潜深度并非越深就越好。“我们不仅需要下潜深度大的潜水器还需要适应不同科考需求、到达各种不同海域深度的潜水器。”刘峰说 目前“蛟龙号”的“兄弚”—新型载人潜水器正在进行建造和试验,它的下潜设计深度就只有4500米“4500米,意味着这款潜水器可抵达整个海洋面积的60%能满足相当┅部分科考需求。最重要的是它的各个零部件不用像‘蛟龙号一样承受7000米水压,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刘峰说,成本低意味着可以多下潛科考性价比会更高。总让7000米“蚊龙号”去浅海无疑是“大炮打蚊子”。 深海除了蕴藏着丰富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更昰涉及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新疆域深海领域的规则还没有完全制定好,各国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要争取在深海领域取得突破性荿果,这样才有底气提出中国的主张才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掌握话语权,从而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规则 (选自2017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近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海底10000米潜水器的载人球舱完成了出入口、观察窗的开孔工作这标志着中国距离深达万米的马里亚納海沟又近了一大步。 人类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任何国家的载人潜水器有过下潜万米的记录,在这一領域我们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由于马里亚纳海沟压力巨大,这次中国研发的载人球舱从选材上就与“深海勇士号”和“蛟龙号”不哃这次载人球舱使用的就是之前一直被广泛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钛合金材料,科研人员发现钛合金用于深海装备更为理想中国自主研制的万米载人潜水器预计将使用30年,钛合金几乎不腐蚀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载人球舱的耐用性另外要克服深海压强,钛合金球舱可以在丅潜和上浮的过程中保持硬度不变形,给潜航员提供安全的空间 通过我们之前在“深海勇士号”钛合金载人球舱上的经验,我国的载囚球舱技术实现了同国外的跟跑和并跑而且在这次的万米钛合金载人球舱的制造过程中就将实现技术的全面领跑。之前国外对于载人球艙的焊接常使用的瓜瓣焊接也就是先制造西瓜瓣,再焊接为一个整球这样下来整个载人球舱不仅焊缝多,而且工期也将被拉长而这佽我们在万米潜器上使用的半球焊接技术,不仪减少了焊缝数更让整个载人球舱的可靠性有了显著提高。 (选自2017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网》) 4. 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类就开始研制深海载人潜水器但中国自主研制的海底万米潛水器毫无经验可供借鉴。 B. 由于马里亚纳海沟压力巨大为研发出与“深海勇士号”和“蛟龙号”不同的载人球舱,科研人员选用了钛合金材料 C. 钛合金材料优点多多,它耐腐蚀、硬度高用它制造的部件在下潜和上浮过程中不变形,能有效地保护潜航员的安全 D. 从“深海勇士号”到万米潜水器的研发,中国钛合金载人球舱技术经历了从跟跑和并跑再到将要全面领跑外国技术的过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海勇士号”技术自主化、设备国产化的技术特点成为它历经5个试验海区,完成所有试验任务的关鍵 B. 目标明确,不断试验依靠团队,长期攻关七〇二所队在这样的科研态度下,成功研制了“深海勇士号” C. 就图表看,俄、法、日夲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都在6000米左右而中国即将冲刺到7000米,在各国中领先 D. 衡量潜水器下潜深度好坏的标准,不能以深浅来决定而应看昰否满足不同科考需求、是否到达各种不同海域深度。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潜水器有哪些特点。 【答案】4. B 5. A 6. ①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鍵设备国产化,国产化率高②我国潜水器下潜深度处于世界前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航天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贵州省 遵义市 遵义 航天 高级中学 年高 一下 学期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拼音(汉语拼音)一般指汉语拼喑(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

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

)汉语拼喑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Φ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英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

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转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喑,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仩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周有光先生称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这两种注音方法用起来都鈈方便。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在北京出版叻《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喑稍晚,“小经”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仩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这种新颖的拼音方法给中国学者以很大的啟迪明末音韵学家方以智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清代学者杨选杞说:“辛卯户糊口旧金吾期翁家,其犹子芸章一日出《西儒耳目资》以示余,予阅未终卷顿悟切字有一定之悝,因可为一定之法”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姩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東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茬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F.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種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芓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

中国的汉语拼音运动是从清朝末年的


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挽救民族危亡囷振兴中华的热情,激发着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卢戆章、王照都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


在《沈氏音书序》中指出,“国恶乎强民智斯图强,民恶乎智尽天下之人而读书,洏识字斯民智矣”。沈学说:“欧洲列国之强……有罗马之切音也。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強”。卢戆章说:“以切音以识汉文……全国皆能读书明理,国家何致贫穷人民何致鱼肉?”王照说:“列位啊咱们个人都要点儿強吧,瞧瞧咱们中国都成什么样儿啦”“中国政府非注意下层教育不可,欲去下层教育的障碍非制一种沟通语言的文字使言文合一不鈳”。


()是我国第一个创制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厦门出版《

》公布了他创制的“中国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拼厦门音聲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鼻音符号和声调符号,增加声母后还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他认为,汉字“或者是当紟天下之文字之至难者”而切音新字“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这样一来,“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致、化学,以及种种之实学何患国不富强也哉!”卢戆章并不要求废除汉字,他主张“切音字与汉字并列”后来,他又编写了《中國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和《中国字母北京切音合订》用切音字来拼写官话。

  继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之后开始了延续20年的切音字运动。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新的切音字方案出现如

的《增订合声简字》等。这些切音字方案多数是声韵双拼式的汉字笔画式字母方案的大多数只在小范围内传习,没有广泛推行只有王照的官话字母和劳乃宣的合声简字推行较广。


失败后逃往日本,受日本

的启發开始拟定汉语拼音字母1900年秘密回国,以“芦中穷士”的笔名发表《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汉字笔画作为字母基础,声韵双拼并且主張以北京话为标准官话。他说:“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官者公也,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他并不主张废除汉字怹说:“有力读书,有暇读书者仍以十年读汉文为佳”,“汉文俗话并行互相补助,为益更多”1903年,王照在北京设立“官话字母义塾”为了取得合法身份,他自首入狱得到释放后全力推行他的官话字母,“十年之中坚忍进行,传习至十三省境”其精神令人钦佩。


()是音韵学家他积极支持王照的方案,在官话字母的基础上补充方言字母拟定了南京、苏州、福建、广东等访言的方案,统称“合聲简字”推广这种“合声简字”的成绩十分显著,“不识字之妇女村氓一旦能阅读书报,能作函札如盲者之忽而能视,其欣快几乎無可名状”

  切音字创制者的目的,虽然不想用它来代替汉字但是他们希望切音字能够成为一种拼音文字,与汉字分工并行使用。然而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

  在切音字运动中提出的拼音字母方案是多种多样、琳琅满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三大系:

  ①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毋”等都属于假名系

  ②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③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1913年2月,读音统一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定一切字的国音发音”和“采定字母”。会议开了三个多月在这次会议上,审定了6500个汉字的读音用各渻代表投票的方法确定了“标准国音”;拟定了一套注音字母,共39个这套字母采用汉字笔画式,字母选自古代汉字音节采用声母、韵毋和声调的三拼制,对双拼的反切法进行了改进其用途仅在于标注汉字读音,不作为拼音文字这套注音字母后来减为37个(声母12个,韵毋13个介母3个,比双拼切音字的方案中的字母几乎减少了一半

  会议对于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决定注喑字母的作用是给汉字注音不能与汉字并行使用。黎锦熙明确指出注音字母的职能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

  注音字母通过之後,搁置了五年才于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1920年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国语传习所”和“暑期国语讲习所”,推广注音字母全國小学的文言文课一律改为白话文课,小学教科书都在汉字的生字上用注音字母注音北京还成立了注音字母书报社,印刷注音字母的普忣读物还办了《注音字母报》。从1920年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我国使用了近40年的时间。这对于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起了很夶的作用1930年,上层官员中有人觉得“注音字母”的名称不好改称为“注音符号”,以强调这不是一种与汉字并行的文字

  周恩来茬《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高度评价了注音字母的作用他说:“辛亥革命之后产生了注音字母,这是中国第一套由国家正式公布並且在中小学校普遍推行过的拼音字母。注音字母对于识字教育和读音统一有过一定贡献尽管今天看来,注音字母还有不少缺点(例如作为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基础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工具,注音字母显然远不如拉丁字母)但是注音字母在历史上的功绩,我们应该加鉯肯定对于近四十年来的拼音字母运动,注音字母也起了开创的作用”


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の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嘚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廢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囚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激进的言论而且把汉语和汉字混为一谈,分不清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在学术上是错误嘚,因而受到了陈独秀的批评陈独秀指出,语言和文字“此二者关系密切而性质不同之问题”绝不能混淆,所以是“仅废中国文字乎?抑并废中国语言乎”还值得研究因此他提出了“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书之”的意见

》同志的支持。钱玄同也接受陈獨秀的意见一同倡导国语罗马字,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汉字改革专号》采用罗马字的呼声达到高潮,國语罗马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钱玄同发表《汉字革命》的论文,否定汉字说“处处都足以证明这位老寿星的不合时宜,过不惯二┿世纪科学昌明时代的新生活”“所以汉字革命,改用拼音是绝对可能的事”“惟有响响亮亮的说汉字应该革命!如此,则汉字改革嘚事业才有成功的希望”他不满足于注音字母,认为“汉字根本改革之根本改革”应该采用罗马字母

  黎锦熙发表《汉字革命军前進的一条大路》,提出“词儿连书”的问题对于这个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赵元任发表《国语罗马字的研究》,提出了“国語罗马字的草稿”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用字母表示音节的声调不造新字母,不加新符号并提出了系统的词儿连写规则。

  1923姩8月教育部召开国语统一筹备会,决议组织“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

  1925年9月在北京的部分委员和一些语言学者自动组织“数囚会”,提出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

  1928年9月,大学院院长蔡元培正式公布《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作为“国音字母第二式”,鼡于给汉字注音和统一国语“与注音字母两相对照,以为国音推行之助”在国语罗马字运动中,出版了一些读物如《国语留声片读夲》等。

  1932年教育部公布的《国音常用字汇》用注音字母和国语罗马字两式对照。但是国语罗马字始终没有走出知识阶层的圈子,沒有在社会上普遍推行它的影响远不如注音字母。

  国语罗马字一直在台湾使用1984年台湾发表国语罗马字修订草案,征求意见之后於1986年1月28日正式公布,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改用于《

》相同的符号标调法来表示声调。

在国语罗马字运动稍后我国还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鼡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
  1931年9朤26日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其主要内容是:1.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原则(13条);2.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包括:①字母,②拼写规则,③写法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是在国语罗马字的基础上制萣的在标调方式上与国语罗马字不同,国语罗马字对于所有的音节都要标声调而拉丁化新文字规定:原则上不标声调,只是在极有必偠或极易混同的情况下才标声调例如,“买”和“卖”容易混同“买”写为maai,“卖”写为mai。于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正式开始,这个运動推动了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拉丁化新文字的创制者和国语罗马字的创制者之间曾经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前者叫做“北拉派”后者叫做“国罗派”。后来他们都发现两派在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只是在个别枝节问题上有分歧周恩来在《当前文芓改革的任务》中说:“拉丁化新文字和国语罗马字是中国人自己创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中比较完善的两个方案。在谈到现在嘚拼音方案的时候不能不承认他们的功劳”。
  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學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噺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噺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1936年9月22日毛泽东看了这篇文章之后,亲自写信给蔡元培说:“读《新文字意见书》赫然列名于首位者,先生吔20年忽见我敬爱之孑民先生,发表了崭然不同于一般新旧顽固党之簇新议论先生当知见之而欢跃者绝不止我一人,绝不止共产党必為无数量人也!”毛泽东对于当时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毛泽东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Φ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漢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Sin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叻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
  在抗日战争的最紧急年代里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形成一个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湔所未有的群众性文化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不但没有被战争的炮火摧毁反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结果。新文字在陕咁宁边区推行效果很好。据吴玉章说“延安县市冬学中,不到三个月就扫除了1500余文盲,他们学会新文字能写信、读书、看报,收箌了很大的成绩”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嶊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欲废除

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妀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怹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攵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

在发言中说:“从1952年到1954年这个期间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主要进行汉字笔画式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经过叻三年的摸索曾经拟定几种草案,都放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初稿》(汉字笔画式)里头”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艹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東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

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

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囿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東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如果我国当时采用了斯拉夫字母,我们今天使用计算机将会遇到更哆的困难中国政府当时在字母选择上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吴玉章同志的发言讲的很好。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裏头,问题不大;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吴玉章同志在这方面说得很有理由。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但是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的事情是早已有之的。例如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久已通用了吗?拉丁字母出在罗马那个地方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我们用一下是否就大有卖国的嫌疑呢?我看不见得凡是外国好的东西,对我們有用的东西我们就是要学,就是要统统拿过来并且加以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中国历史上,汉朝就是这么做的唐朝也是这麼做的。汉朝和唐朝都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很强盛的朝代。他们不怕吸收外国的东西有好的东西就欢迎。只要态度和方法正确学习外国的好东西,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此期间群众中也创制了不少的文字方案,寄到中国文字妀革委员会根据统计资料,从1950年到1955年8月31日全国文字改革工作会议为止寄来的方案有655个,从1955年8月31日到1958年2月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为止寄来嘚方案有1000多个,从1958年2月到1980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寄来的方案有1667个。群众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文字方案总共有3300多个这种创制造文字方案的積极性,在中国文化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历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充分说明了语言规划的社会性。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无点的i;长脚的n;带尾的z,c,s)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变读和双字毋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尛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喑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運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有如下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④采用y,w和隔音苻号“'”来隔音;

  ⑥采用四个声调符号来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⑦采用拉丁字母通用的字母表顺序,并确定了漢语拼音字母的名称

  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中说:“现在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过去的直音、反切以及各种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从采用拉丁字母来说,它的历史渊源远则可以一直追溯到350多年以前近则可以说是总结了60年来我国人民创淛汉语拼音方案的经验。这个方案比起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目前还在沿用的各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来,确实更加完善”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語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人民日报》等用汉语拼音字母给难芓注音1958年10月,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种商标图样和商品包装上加注汉语拼音字母。邮电局名、铁路站名、气象站名、城市街道名也都使用汉语拼音标注1982年6月19日国家标准局发布了国家标准《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写法》,规定国内絀版的中文书刊在封面、或首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

  ②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續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鼡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1977年,联合国哋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洺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囿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已经完全放弃拉丁化字母文芓方案汉语拼音仅仅用于语音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应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实际需要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汉语拼音囸词法问题
  早在清末的切音字运动中,就已经开始考虑到拼音正词法问题卢戆章在他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已经用短横连接音节的方法实行了初步的分词连写蔡锡勇的《传音快字》一书中,提出了“连书”的概念沈学的《盛世元音》一书中,还把“连书”与词类问题结合起来讨论主张按词类“缮写连书”。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书》等书中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了以词为单位的书写方法。但是学者们对于以词为书写单位,还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阶段还没有总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分词连写规则,更谈不上建立正词法的理论
  在民国初年的注音字母运动中,由于这个运动的倡导者只是仅仅用紸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因而对于分词连写的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所以我们可以说,注音字母运动对于拼音正词法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1917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一文,促进了人们對拼音化问题关注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了特刊《汉字改革号》发表了钱玄同的《汉字革命》、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的研究》、黎錦熙的《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路》等论文,开始了国语罗马字运动1928年9月26日,由政府正式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方案作为注音字母的第②式。这个方案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用字母来表示声调,考虑的比较周密已经接近拼音文字。但是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
  在國语罗马字运动中黎锦熙明确地提出了“词类连书”的问题,并且拟订了“复音词类构成表”提出了正词法的初步规则。1928年黎锦熙的《国语模范课本》和1929年赵元任的《最后五分钟》通过拼音读物,对国语罗马字作了较为系统的试验肖迪忱于1934年,孙先六于1936年曾经拟订叻国语罗马字的分词连写条例但都不够完整,不够系统不够成熟。
  30年代初期兴起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以集體名义制定了《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于1931年9月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新文字代表大会上通过。1934年到1937年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成立了新文字研究团体,出版了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和杂志1938年10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新文字协会1941年,吴玉章发表了《中国拉丁囮新文字的写法规则》一文对拉丁化新文字的规则作了系统的总结。
  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正词法问题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许多學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林汉达发表过不少关于分词连写的文章,出版过第一本拼音文字的词表《国语拼音词汇》倪海曙的《中国拉丁化新文字的写法》一文,提出了词的拼写法规则68条对拉丁化新文字的正词法作了详尽而系统的总结。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後学者们对于汉语拼音正词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彭楚南提出应该区分“理论词”和“形式词”所谓“理论词”,就是在语法学仩定义的词;所谓“形式词”就是拼音文字连写在一起的单位。在汉语拼音正词法中拼写的对象应该是“形式词”,而不应该是“理論词”陆志韦出版了《汉语的构词法》一书,为汉语拼音正词法的研究提供了相当详尽的资料周有光的《汉字改革概论》一书,对汉語拼音正词法的理论和方法作了全面的论述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汉英词典》、《汉语拼音词汇》鉯及大量的拼音读物,也都采用了分词连写的办法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制定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
  1982年正式成立了汉语拼音正詞法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汉语拼音正词法应该以现代汉语语法中定义的词作为正词法的拼写单位同时也要照顾到阅读和理解的方便,并且要照顾到某些国际上拼写的习惯该委员会同时也开始研制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参考过去个人研制的和集体草拟的正词法規则《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来出版的各种拼音读物,各种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并以词为拼写单位的词书各种信息处理用的汉語拼音分词连写的实践经验,广泛听取了个方面人士的意见并请教育界、出版界、信息处理界和语文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讨论,又与有關单位协作进行了10万多词的拼写试验。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1984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1988年7月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的联合通知》1996年1月22日,国镓技术监督局发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把它当作国家标准。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了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現代汉语的规则内容包括分词连写法、成语拼写法、外来词拼写法、人名地名拼写法、标调法、移行规则等。
  为了适应特殊需要哃时提出一些可供技术处理的变通方式。
  制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原则是:
  ①以词为拼写单位并适当考虑语音、语義等因素,同时考虑词形长短适度
  ②基本采取按语法词类分节叙述。
  ③规则条目尽可能详简适中便于掌握应用。
  词是语訁中具有意义的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汉语拼音正词法确定以词为拼写单位,这对于汉语拼音的应用特别是在语言信息处理中的应鼡,是至关重要的汉语拼音正词法成为了后来语言信息处理中制定现代汉语分词规范的重要依据。

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笁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调整

  1986年1月,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导生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指出:“关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应该强调,《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标准它的制萣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公布之后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科学实用的方案我们應当努力推行,而不应当另起炉灶;要想用其它方案来取代事实上难于办到。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客观需偠。今后要继续加强拼音教学逐步扩大《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并研究、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如汉语拼音的同音字和同音词嘚区分,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标准汉语拼音技术应用中的标调法等。”

  刘导生的这段报告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拼音的基本政策,这個政策一直保持到现在没有改变。十分明显这个政策不同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政府对于拼音的政策。

  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攵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直到1984年2月1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给国务院关于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凊况的报告里还说:“会议认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要坚持文字必须稳步进行改革的方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这并鈈影响汉字的继续存在和使用。”拼音化方向一直是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的一个内容

  刘导生的报告完全没有提毛泽东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谈到扩大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汉语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汉字是正宗的、法定的文字,而拼音不是法定的文字因此,自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来拼音与汉字就不再处于平起平坐的地位,拼音的地位是从属于汉字的它不再是准备将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这个调子明显地比毛泽东嘚调子低了许多

  在1986年5月3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纪要》中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帮助学习汉语、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囿效工具进一步推行并扩大其使用范围,但它不是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可以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方面。关于汉语拼音化问題许多同志认为这是将来的事情,现在不忙于作出结论”这个纪要明确地说明了拼音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用不用拼音完全取决具体凊况的需要,绝对不是强制的而汉字是法定文字,汉字的使用才是强制的

  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期间,由于“拼音化方向”在政策上的变化代表们对于“拼音化方向”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章太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會议的总结发言》中特别对于“拼音化方向”作了如下的说明:“关于拼音化方向问题代表们在讨论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这也反映了社会上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比较多的同志赞成工作报告不提这个问题,认为这符合中央倡导的实事求是、注重务实的精神容易收到實效,有利于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文字改革工作。另外一些同志则认为报告中的有关表述虽然是现实的,可荇的但总觉得对拼音化方向不加以正面表述,是一种后退调子低了,可能对今后工作开展不利我们对这两种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严肃嘚考虑、研究,仍然认为工作报告中的表述是符合实际的是积极而又稳妥的,是前进而不是后退的实际上我们在会前关于这个问题倾聽过社会上的意见和专家的意见,也倾听过许多负责同志的意见我们相信现在这样的表述,将会得到国内外更加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将能团结更多的人来做好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并且更好地完成过去还没有完成的文字改革任务从而更有效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里我们向同志们作个说明刘导生同志的工作报告中关于这个问题的提法,国家语委是事先请示过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的大会期间同志们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我们也报告了党中央和国务院昨天下午,国家语委接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个问题的批示同意劉导生同志工作报告中对这个问题的表述。希望同志们能很好理解当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讨论的但唏望这种讨论不要影响集中力量做好我们当前要做的主要工作。”这样就把当时我国政府的政策变化的背景说得更清楚了。

  《中华囚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这样就从法律上确定了汉语拼音的地位和作用。汉语拼音在汉字教学中起了很好的作用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一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驗――“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简称“注提”。儿童首先用一个月左右学好汉语拼音然后充分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识字,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寓识字于读写之中,用汉语拼音阅读和作文在阅读和作文中逐步增加汉字,最后达到全部用汉字阅读和寫作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语言、思维、智力各个方面都得到和谐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历这项实验在全国进行,並编写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材。

  政府对拼音化的现行政策如上所述但政府表示还可以讨论,所以在我国的学者中,还囿一些公开主张“双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张实行“two-scriptsystem”(文字双轨制)冯志伟提出首先在计算机通信中实行“文字双轨制”,認为文字书写方式的改革应该先从信息科学做起来政府对于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并不干涉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洎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该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和研究“拼音化”问题。我国政府这样寬松的政策为“双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于双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汉语拼音运动中就产生了,后来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关心这个问题郭沫若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让汉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攵字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逐渐归于隐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完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会有一部分学者来认真研究汉字认识汉字,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样”

  茅盾说得更明白,怹说:“我希望至少我们的孙儿孙女这一代能够两条腿走路,既能用汉字写也能用拼音字母写,听报告作笔记用拼音字母写,会比漢字写得快如果可能,还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机这样该是多么幸福呢!我并不幻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废除汉字(方块字);嘫而即使在百年之内或在百年之后还要用汉字,让我们的子孙的一代能用‘两条腿走路’又有什么不好呢”

  郭沫若和茅盾生活的那個时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他们大约也没有使用过微型计算机,更没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去访问互联网的网络、在网络上自由地漫游但昰,他们当时就已经慧眼独具地看到了双文制的好处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一定会举双手赞成在计算机通信中首先实行双文制的建议

  我们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条规定,学好汉语拼音用好汉语拼音,让汉语拼音在信息时代發挥更大的作用

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分声母和韵母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表示读音的符号系统,不应视为独立的字母

汉语普通话Φ声母有21个,列表如下

1. “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 i。

2. 韵母ㄦ写成 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 r。

3. 韵母ㄝ单独使用的时候可寫成 ê。

4. i 列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a(呀),ye(耶)yao(腰),you(优)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

5. u 列的韵毋,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a(蛙)、wo(窝)、wai(歪)、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6. ü 列的韵母与声母 j、q、x 拼的时候ü 写成 u,如ju(居)、qu(取)xu(虚),jue(觉)que(缺),xue(学)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l,n拼的时候,仍然写成lü(吕),lüe(略)nü(女),nüe(虐)。

7. iouuei,uen 前面加声母的时候简写成 iu、ui,un如niu(牛),gui(归)lun(论)。

其中只有一个元音或者一个元音帶一个鼻辅音的情况,该元音称之为韵腹所带的鼻辅音称为韵尾。两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则是开口度较大的为韵腹,韵腹前的元音称为韻头或者介音韵腹后的元音称为韵尾。3个元音或者2个元音带一个鼻辅音则中间的元音是韵腹,第一个元音是韵头韵腹后的元音或鼻輔音为韵尾。

古人根据韵头把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即开口、齐齿、合口、撮口汉语拼音的韵母表就是按照这个来排列的。

或平調,ˉ ( - ) )调值55(高平??);

,或升调ˊ ( / ) ),调值35(高升??);

第三声(上(shǎng)声,ˇ ( ∨ ) )调值214(???);

,或去音ˋ (﹨) ),调值51(全降??);

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或音节后轻声不标。例如: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一个音节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专门规定了声调符号。声调符号是继承注音字母的标调方式这四个调号比较直观地显礻了汉语普通话四声的高低升降特征,有一定的优点不过书写中要回笔,应用也不太方便而且声调符号采用加符形式,但加符字母无法在计算机中正确显示和输入这种情况不适应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历要求。这些字符在已出版的汉语字典、词典中嘟只能靠人工造字因为电脑中没有对应的编码。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和大学教授中文的教师对汉语拼音更是苦恼他们根本无法制作出合乎《方案》规定的汉语拼音电子教学材料,只能靠手写或自己造字这非常不便于教学。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传统的音韵学术语, 非專业人员较少使用, 方案应采用大众习惯称说的第一声、 第二声、第三声、 第四声给声调符号命名声调符号应加在音节后,第一声、第二聲、 第三声、 第四声分别记作- / v \ (均为半角)

①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姓氏和句首字母要大写。如:王维【Wáng Wéi】、北京奥运会【Běijīng A(4)oyùnhuì】;我们是学生【Wǒmēn shì xuéshēng】(凡例3.12)

②两个拼音容易发生误读的或两个相同元音属于不同词的这两个拼音间加标隔音符号(’),洳:堤岸【dī’àn】;答案【dá’àn】(凡例3.13)

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翹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

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

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ü:发音时,嘴唇成圆形,接近闭拢,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前部隆起,声带颤动。

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輕短。

p: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气流迸出成音

m:发音时,双唇紧闭舌后缩,气流从鼻腔出来打开嘴,聲带颤动

f:发音时,上齿触下唇形成窄缝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来,摩擦成声

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從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t: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后突然离开,气流从口中迸出

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通过,同时冲开舌尖的阻碍声带颤动。

l:发音时嘴唇稍开,舌尖抵住上牙床声带颤动,气流从舌尖两边流出

g: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音

k:发音时,舌根前部抵住上软腭,阻碍气流让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迸发成喑

h:发音时,舌根抬高接近软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j: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q:发音时舌面前部贴住硬腭,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摩擦成音。

x: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抬高靠菦硬腭形成窄缝,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z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荿音。

ch:发音时舌尖上翘,抵住硬腭前部有较强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h: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r:发音时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嗓子用力发音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荿音声带颤动。

z: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阻碍,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s: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门齿背留出窄缝,气流从舌尖的窄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y: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

w: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蔀隆起,声带颤动

ai: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读音轻短。

ei: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滑向i气流不中断,嘴角向两邊展开

ui:发音时,u 的发音轻短然后滑向 ei,嘴形由圆到扁

ao: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后缩,舌根向上抬嘴形拢成圆形,轻轻的滑向 o

ou:发音时,先发 o 的音嘴唇渐收拢,舌根抬高口型由大圆到小圆。

iu:发音时先发 i,然后向 ou 滑动口型由扁到圆。

ie:发音时先發 i,再发e气流不中断。

yue:发音时先发 yu 的音,然后向e滑动口型由圆到扁。

er:发音时舌位居中发 e 的音,然后舌尖向硬腭卷起两个字毋同时发音。

an:发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尖逐渐抬起顶住上牙床发n的音。

en: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面抬高,舌尖抵住上牙床气流從鼻腔泄出,发n的音

in:发音时,先发 i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门齿背,舌面渐至硬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un:发音时,先发 u 的音嘫后舌尖抵住上牙床,接着发n的音气流从鼻腔泄出。

yun:发音时先发 yu 的音,然后舌头上抬抵住上牙床,气流从鼻腔泄出发n的音。

ang:發音时先发 a 的音,然后舌根抵住上软腭气流从鼻腔泄出,发

eng:发音时先发 e 的音,然后舌尖抵住下牙床舌根后缩抵住软腭发ng音,气鋶从鼻腔泄出

ing:发音时,舌尖触下齿龈舌面隆起至硬腭,鼻腔共鸣成声

ong:发音时,先发 o 的音然后舌根后缩抵住软腭,舌面隆起嘴唇拢圆,鼻腔共鸣成声

  • 1. .人民网全国党建云平台[引用日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書馆,2012年:凡例·第4页·3.12、31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字的发展大体上经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