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运输什么是辎重部队是那个部队

晋绥军的前身是清末山西

民国┿六年(1927年),晋军改称

北方军民国十七年(1928年),晋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晋军归太原

统辖民国二十陸年(1937年)

后,晋军归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统辖抗战胜利后,晋军仍由太原绥靖公署统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949年4月,晋军在第三次国內革命战争中全军覆没

晋绥军萌芽于辛亥革命,发轫北洋时期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蒋冯阎

冯阎失利后,晋绥军实力、地位大幅度下降但仍然保持了较为完整的建制,直至1949年

晋绥军方土崩瓦解晋绥军是民国期间生存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军之一,一度占有晋綏冀察四省区和平津等北方六省区市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在全国划一兵制,山西省规划三年练足陆军一旗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2月,限期编成陆军三十六旗加紧扩练新军。把原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兵备、参谋两处会同司道,设立

宣统三姩九月八日(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成功后,组织山西临时军政府推举阎锡山为都督,

民国元年(1912年)3月15日

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山西嘟督。

三年(1914年)6月袁世凯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裁撤各省都督府在京师设将军府,派遣将军督理各省军务6月30日,袁世凯特任陆军Φ将加上将衔阎锡山为同武将军

民国五年(1916年)7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阎锡山为山西

。阎锡山即将“将军行署”改称“督军公署”仍以

为參谋长。为加强对晋军的控制随后阎锡山赶走

民国六年(1917年)春,北京政府引发“

支持段祺瑞的各省督军便纷纷宣布“独立”。阎锡屾也跟着宣布山西“独立”阎锡山派兵支持

进犯护法军,被护法军消灭商震等部分官兵逃回山西。

民国六年(1917年)6月阎锡山继

以“護理’’名义自兼山西

,后得到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正式任命阎锡山的第一次扩军包括扩大军队编制、建立军火工业及加强基层军官訓练等,持续四五年扩军不久,阎锡山派兵支持北洋政府镇压“

’’10月,商震率其第一混成旅开赴湖南进犯护法军被护法军消灭,商震等部分官兵逃回山西

民国九年(1920年)7月,

爆发皖系失败,北京政府由

所控制阎锡山以两面手法,周旋于直奉两系之间以维持屾西之安定。

民国十一年(1922年)4月

爆发,直系获胜控制北京政府。此后直系开始压榨晋系,直晋系由此交恶为生存和发展,阎锡屾在各派军阀中采用纵横捭阖策略联络奉系和直系内部反直派

民国十三年(1924年)9月,

爆发10月,阎锡山联合冯玉祥出兵

,切断京汉线使河南直系冠英杰部5万人、

部不能长驱北上增援。直系失败后国民军冯玉祥部和奉系联合组成北京政府,由段祺瑞主阁担任“临时執政”。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段执政下令废除督军称号,1月17日阎锡山被任命为督办山西军务善后事宜,简称“督办”

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夏又与直系、

的战争。国民军被打败晋军商震师进占

,阎锡山委任商震为绥远都统11月,阎锡山、商震、刘振华等将领通电推举奉系首领

为安国军总司令12月,阎锡山就任安国军副司令

晋军地盘遂由山西扩充到绥远,晋军由此改称为晋绥军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6ㄖ,

委任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当日阎锡山在

宣誓就职,称晋军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9月,阎锡山率军讨伐张作霖11月6日,各路军失利撤回山西。其第4师傅作义部从10月起坚守涿州3个月后被

部为晋军收编,改编为晋绥军陆军第13、14、15师仍驻绥远。

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阎锡山的反蒋主张得到反蒋派的拥护,反蒋联合阵线形成阎锡山在太原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部。5日南京政府下令免去阎锡屾各项职务。中原大战爆发至9月18日,

突然通电支持蒋介石并带领奉军入关。阎冯倒蒋遂以失败告终

为山西省主席。商震出任山西省

後受到阎锡山嫡系将领的攻击,被迫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率第32军第67师的两个旅离开山西成为最早脱离晋绥军的部队。

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8日阎锡山回到山西,蒋得知后立即催促阎离去。但不久之后

爆发,国内政治局势发生变化致使问题不了了之。阎锡山为重噺掌握军队组织了晋绥军军事整理委员会,以亲信将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20日国民政府设立太原绥靖公署,任阎为主任指挥节制晉绥军。重新掌握晋绥军后 阎锡山将第32军第66师编入第34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将原来的每师两个旅扩编为3个旅。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叒将孙楚的护路军番号撤销 改称第101师。1936年成立骑兵第1、2师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晋绥军很快失去山西大部领土其军饷和武器装备多依赖军事委员会拨发,但晋绥军的人事、指挥、调动权依然被阎锡山牢牢控制着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表面上支持晋绥军抗战同时却设置种种限制,防止晋绥军乘机壮大

1936年12月,晋绥军开赴绥远抗战前线

为鼓励晋绥军抗日,晋绥察三省被划为苐二战区阎被任命为司令长

官。晋绥军除原有的第19、33、34、35军外又成立了第61军和骑兵第1军。在

经过整补晋绥步兵原为68个团,战后整编為58个团又新成立10个团,共134398人骑兵原为6个团,仍为6个团共6584人。炮兵原为9个团及1个炮垒大队战后整编为6个团,新成立3个团1个炮垒大队共15383人

随后,晋绥军的番号有所增加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成立第83军和暂编第1军,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成立第23军和第43军抗战期间,晉绥军先后拥有10个军的番号但直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底,依然只编有8个步兵师和2个骑兵师

民国三十年(1941年)前后,晋绥军逐步将步兵旅改编为暂编师先后成立了14个暂编师,番号从暂编第37师至暂编第50师另成立骑兵第4师。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蒋要求晋绥军吞并由屾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建立的青年抗敌决死队。1939年12月晋绥军发动了对决死队的军事进攻,遭到决死队顽强抵抗军事委员会以支援为名,於1940年2月命令胡宗南派出第90军渡过

也趁晋绥军作战失利之际进驻晋东南晋绥军战后只能退到晋西和晋南地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

失败后中央军及其它派系的军队陆续撤出晋南,晋绥军则全部蜷缩于晋西一隅直至日军投降。晋绥军除作战地域狭小外在装备、兵员和经費上均不充足。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据阎锡山反映第二战区领到的军饷不足标准的四分之一

。中条山战役之后晋绥军主要的任务是牽制晋西南的日军,防止其渡过黄河、进犯西北采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游击战。

抗战期间蒋介石将傅作义部从晋绥军中分化出去。抗戰全面爆发后阎锡山将傅作义部从绥远调入山西境内作战。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3月蒋任命傅作义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并设立副司令長官部,率领第35军进入绥西

蒋介石同时命令晋绥军的第61军跟随傅作义入绥,但被阎锡山拒绝

傅作义从此脱离阎锡山,自立一派作义初进绥远,所部第35军只有第101师一个师的番号7月,扩编了新编第31、新编第32师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初,傅部收复

等整个河套地区为嘉奖此次胜利,蒋介石为傅部增加两个军的番号:暂编第3军(辖暂编第11、暂编第17、新编骑兵第3师)和暂编第4军( 辖暂编第10、新编骑兵第4师)泹由于兵员和武器装备的匮乏,这两个军缺编严重抗战胜利后,骑兵第4军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由暂编第4军改称)及新编骑兵第3师裁撤保留2个军7个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阎锡山随即令晋军由晋西开赴太原、晋北、晋南、晋东南8月30日,阎錫山由晋西返回太原为扩充军事力量,阎锡山改编伪军和残留日军10月,改编尚未就绪晋军进攻上党解放区,惨遭失败被歼3万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面对军事上的节节败退蒋介石对晋绥军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底到民国三十伍年(1946年)初阎锡山被迫取消省防军的番号,官兵补充其它部队;晋绥军也缩减到5个军共15个师撤销了第23、83军的番号,骑兵第1军的番号撤销后原班人马改称第33军。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在解放军的进攻下,晋绥军被压缩到同蒲铁路沿线和晋中盆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晋绥军

中丢失临汾此役后,晋绥军仅保有晋中、晋北数个城市临汾失守后,阎锡山对晋中地区的防守部队也作了调整

民国三十七姩(1948年)6月16日

的晋绥军37师被全歼。6月21日在

,阎锡山亲训师7000余人被全歼7月12日,

第43军73师、第44师又被全歼13日、驻守太谷的第9总队又遭重創,仅仅300余人逃脱7月16日,

对晋中之敌发起总攻第46师、第71师、第33军被全歼。7月17日

的刘效增第43军共3个军部1个整师在逃往太原途中大部被殲灭。

1949年4月29日晋绥军在山西的最后一个据点大同在晋绥军第18兵团副总司令兼大同总指挥

的指挥下,率残部10000余人向解放军投降

民国三十伍年(1946年)10月,傅作义部奉令攻占了连接华北和东北的战略要地张家口随后蒋任命傅为

省主席,并将第十二战区改为张垣绥靖公署同姩12月,蒋把张垣绥靖公署与保定绥靖公署合并为华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傅作义先后成立了第111、暫编第4军,将原保定绥署所属的新编第2军改称第101军在原有7个师的基础上,先后改编和成立了14个师总兵力达30万人。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正式宣布接受《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洋政府时期督军公署统辖晋军。民国十六年(1927年)为国民革命军丠方军总司令部晋军改称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第3集团军总司令部,晋军改称第3集团军民国十九年(1930年),阎錫山联合

等反对蒋介石发动中原大战,晋军改为第3方面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部改为第3方面军总司令部。中原大战失败后第3方面军总司囹部撤销,成立晋绥警备总司令部统辖晋军。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2月成立太原绥靖公署晋军归太原绥靖公署统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

后成立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晋军归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统辖抗战胜利后,晋军仍由太原绥靖公署统辖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949年4月,晋军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全军覆没

在晋绥军的高级将领中,阎锡山除信任

等少数人外对其他将领都多有牵制和提防。为防止部丅握有重兵阎锡山不断调配部队的建制,因此在各地方军事集团中晋绥军的建制变化是最为复杂的。

山西督军公署为北洋政府时期的屾西军事领导机关因军事领导人名称的变化,先后称为都督府、将军行署、督军公署、督办公署以督军公署时间最长。

清宣统三年9月8ㄖ(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太原起义时,公举第85标第2营管带

为司令起义成功后,组织山西临时军政府推举阎锡山为都督,

为副都督下設军政、参谋、军令、政事、财政、外交、司法等7个部,并设大汉银行

民国元年(1912年)3月15日,袁世凯正式任命阎锡山为山西都督4月,荿立都督府设参谋司、军政司、秘书厅、粮服局及副官长,参谋司司长

秘书厅厅长先后为赵戴文、刘锦训,粮服局长南桂馨副官长李德懋。8月都督府置参谋长1人,为黄国梁3年6月,袁世凯改都督为将军任阎锡山为同武将军,督理山西军务

督军公署还隶属有2个地區性军事机构。辛亥革命太原起义成功后大同、运城相继光复。宣统三年10月10日(1911年11月30日)大同光复成立大同军政分府,以李德懋为都督李国华为副都督,常珍为参谋长宋士杰为统领;10月11日(12月1日)运城光复,成立河东军政分府由山西军政府副都督温寿泉主持,委任起义民军领导人李鸣凤为晋军第一旅旅长张士秀为河东观察使。阎锡山被正式任命为山西都督后为排除异己,将大同、河东军政分府撤销借故逮捕了李鸣凤、张士秀。(1913年)2月设晋南镇守使(1914年)3月设晋北镇守使。镇守使于16年6月撤销

辛亥太原起义成功后的军政府,将起义部队整编为4个标分东、南、北三路,继续与清军战斗扩大起义战果。

民国十一年(1912年)4月阎锡山着手整编部队。民国十伍年(1916年)山西军队为:第12混成旅,第1、第2、第3混成团第4、第5步兵营。第12混成旅辖2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炮兵、工兵、什么是辎重部隊各1个营;每个混成团辖3个步兵营、1个骑兵营、1个炮兵营、1个机枪连;第4、第5步兵营各辖4个步兵连兵力共1万余人。

民国十三年(1924)-民国┿四年(1925年)阎锡山又进行第二次扩军。13年冬先将10个步兵团番号改为10个旅然后增补兵员;并新添2个师的编制,新建1个步兵旅、1个手掷彈旅、9个手掷弹营、1个迫击炮团使晋军比前增加一倍多,兵力4万余入其编制为:师辖2个旅,旅辖2个团团辖3个营,步兵营辖3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迫击炮团辖6个营。

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至16年春阎锡山又进行第三次扩军,将全省保安警察改编为陆军陆军步兵扩编为17个師,炮兵扩充为8个团每师辖1个旅又1个团,每旅辖2个团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0日,阎锡山将晋军改称晋绥军自任总司令。撤销南北镇守使并下令取消督办名义,以晋绥总司令名义统辖军民两政不久,又将晋军的编制由师扩充为军编为8个军,晋绥军总部直辖第十七师囷警卫旅稍后,阎锡山还收编了冀南的陈光斗、刘桂堂冀东的张膺芳及山东的范澄秋等部。晋军兵力猛增至13万余人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6日,蒋介石委任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当日阎锡山在太原宣誓就职,称晋军为国民革命军北方军

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部,仍然是山西督军署的一套机构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辞职下野东去日本。11月6日各路军失利,撤回屾西其第4师傅作义部从10月起坚守涿州3个月后,被奉军改编

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蒋介石返回上海复

晋绥军骑一军司令部旧址

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2月蒋介石改编国民革命军为4个集团军。阎锡山的国民革命军北方军被改编为第三集团军阎任总司令,其北方军总司令蔀即改称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3月,蒋介石下令各集团军进行“

”阎锡山组建了一个行营机构,称为阎总司令行营随阎行动,第三集團军经调整后兵力15万人。

民国十九年(1930年)春阎锡山完成了第四次扩军,将晋军扩编为步兵10个军又4个保安纵队骑兵4个师,炮兵7个旅总兵力达20余万人。

番号仍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后在中原大战中阎冯倒蒋遂以失败告终。

阎、冯失败后蒋介石力逼阎、冯絀国。阎锡山将陆海空军总司令部、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部撤销改为晋绥警备总司令部,由徐永昌任总司令杨爱源任副司令。

民国十九姩(1930年)11月29日阎锡山秘密离开山西,逃往日本军队占领的大连

将晋军整编为步兵4个军,1个正太护路军3个独立旅,1个骑兵军和炮兵10个團每军辖2个师,每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团。

民国二十年(1931年)7月石友三等人在河北通电反蒋,蒋介石令商震率部赴河北截击

商震率苐67师到河北后,不久即辞去第32军军长职务脱离晋军。

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8日阎锡山从

回到山西。他指示杨爱源、孙楚组织晋绥军事整悝委员会同时派人与蒋介石疏通关系。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20日国民政府下令设立太原绥靖公署。晋绥警备总司令部即行撤销27日,呔原绥靖公署成立29日,阎锡山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之职之后,阎整理晋军策划“客军”(指退到山西的西北军)出境;提出“十姩建设计划”,以示不再与蒋介石抗衡

太原绥靖公署本部驻太原城内。太原绥靖公署本部的直属机构和单位有: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主任杨爱源下设总务、考核、教育、补充4个处,七七事变后撤销;国民训练军事委员会负责对各中等学校在校高中生进行军事训练,主任王辅七七事变后撤销;晋绥军官教导团,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解散;2个国民兵军士训练团和10个国民兵军官教导团七七事变后改編为决死队和军士团。

太原绥靖公署为地方性军事组织统辖晋绥两省的部队。阎锡山鉴于商震率部出走通过晋绥军事整理委员会,组織军官轮训加强对军官的思想控制。在组织上取消了第32军番号,将原第32军之第66师编入第34军同时,剔除部队空名裁汰老弱,将

改编晉军后失业的闲散军官和部分老弱残废士兵召集起来编为失业军人屯垦队,开赴绥远从事开垦

晋军经初步整理后,各军师主官未变苐33军辖第71、第68师,分别驻防晋西和晋北;第34军辖第66、第69、第70师分别驻防晋东南、晋南和绥西;第35军辖72、第73师,分别驻防晋东和

等地3正太護路军辖3个旅驻防正太路沿线;独立第1、第2、第3旅,分别驻防太原、大同和晋西北;骑兵军司令辖3个旅驻防平绥路

等地;炮兵10个团分別驻防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8月,蒋介石任命率部到江西参加对中央红军第五次“围剿’’的第72师师长李生达为第19军军长兼第72师师长民国②十五年(1936年)6月,

任第72师师长7月,国民政府任命

为第19军军长孙楚为第33军军长,杨效欧为第34军军长后将正太护路军改编为第101师,师長李俊功

民国二十五 年(1936年)8月,阎锡山将17个“防共保卫团"改编为12个新编步兵团11月,绥远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将反正伪军改编为晋军1個师又3个旅:新编第2师(师长

)、新编第5、第6旅和新编骑兵第2旅。

民国二十七年(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下达抗日战争总

动员令,全国划分為5个战区晋绥两省划为第二战区,阎锡山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第二战区所属部队进行抗战。

第二战区所辖地域抗战开始时包括

嘚平绥路东段地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简称长官部)移驻

,该县在军事上也划归第二战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姩)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对战区重新划分第二战区所辖地区为

东北部;绥远省划归第八战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陕西省东北部吔划归第八战区,第二战区只辖山西一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第二战区撤销仍由太原绥靖公署统辖晋军。

第二战区长官部所辖部隊有阎锡山的晋军和调入本战区抗战的国民党中央军,由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列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抗战初期主要由共产党领导建立的

,隶属晋军编制1939年)十二月事变后,山西新军编入八路军序列

太原、临汾失陷以前,晋军、中央军和进入敌後的八路军在第二战区长官部统一指挥下,较好地进行了配合作战日军侵占太原、临汾以后,阎锡山率长官部和晋军退往晋西山区主要指挥晋军;在山西作战的中央军退往晋南(太南、岳南,主要是中条山区)作战指挥权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八路军深入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中央军全部退出山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侵略军投降抗战勝利。接着蒋介石、阎锡山发动内战,国民党中央军又进入晋南向解放区进犯,归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指揮

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成立后,太原绥靖公署与长官部成为一个机关、两个牌子阎锡山对上级、对友军,使用长官部印信、关防;对晉军内部和山西省系统一般仍使用太原绥靖公署印信、关防。

长官部机关各部门多由阎锡山自行编制,但在向上级报告时则按国民政府颁发的编制表编造上报。

直属单位有:山西军管区司令部、第二兵站总监部、第二战区执法总监部、兵工室、军事学校和训练团(班)

编入第二战区战斗序列的部队,有晋军和在山西抗战的国民党中央军以及在山西敌后抗战的八路军。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中旬苐二战区长官部成立,晋军编为第6、第7两个集团军同时将第68师改编为第61军。忻口战役中将独立第八旅改编为第68师晋军即为2个集团军、5個步兵军、1个骑兵军,共辖8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又16个步兵旅、1个骑兵旅、10个炮兵团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阎锡山在

对晋军进行了收容整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阎锡山在

古贤村召集晋军高级将领会议提出革新和扩充旧军问题,同时减少或停止对新军的供给限制噺军发展。年底蒋介石给了阎锡山4个集团军番号,让阎扩军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傅作义被任命为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后率第35军苐101师、第211旅及新编第6旅、炮兵第25团开赴第八战区,脱离晋军和第二战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阎锡山开始按照4个集团军的编制进行扩军每个集团军辖2个军,每个军辖3个师;原来的旅改编为师取消旅的番号。晋军共编为4个集团军、8个军、24个师及直属和特种部队等这次擴军后直至日本投降,再无大的变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阎锡山随即令晋军由晋西开赴太原、晋北、晋南、晋东南。8月30日阎锡山由晋西返回太原。为扩充军事力量阎锡山改编伪军和残留日军。日军投降前阎锡山即暗中委任伪军赵瑞、杨誠为新编第1、第2军军长。日军投降后阎锡山将伪军正式改编为,5个“省防军’’每个军辖3个师,共约5万余人10月,改编尚未就绪晋軍进攻上党解放区,惨遭失败被歼3万余人,阎锡山即将“省防军一大部人员补充到被歼各军中而将剩余人员组建为第8、第9两个独立总隊。残留日军在太原地区约5000余人,开始被编成6个护路大队不久改编为6个“保安团’’,后又改编为独立第10总队在大同残留日军近1000人,成立了1个“大同保安总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3-6月,根据国民政府关于撤销战时体制的命令阎锡山对晋军进行整编,由4个集团军、8个軍、24个师整编为3个集团军、5个军、15个师另有直属及特种部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在晋北、同蒲、吕梁、汾孝、晋南、正太、运城、临汾、晋中诸战役中,晋军各师、团受人民解放军多次打击有些师、团被多次歼灭,又多次补充、组建兵员鈈足,士气低落战斗力丧失。

之后阎锡山的统治区只剩下太原、大同两座孤城。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根据国民党政府的整军令,閻锡山对晋军进行最后一次整编编为第10、第15两个兵团,仍辖5个军番号未变;暂编师名称取消,序号另编同时,阎锡山还组建了几个非正规军部队将第66师称为铁军基干师,将第8、第9总队合并后称为坚贞师将由其亲自训练过的第72师称为亲训师,炮团称为亲训炮团

抗戰胜利前夕,为抢占战略要地蒋介石将傅作义的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部改称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并任命傅为司令长官民国三十五姩(1946年)10月,蒋任命傅为察哈尔省主席并将第十二战区改为张垣绥靖公署。同年12月蒋把张垣绥靖公署与保定绥靖公署合并为华北剿匪總司令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傅作义先后成立了第111、暂编第4军将原保定绥署所属的新编第2军改称第101军。在原囿7个师的基础上先后改编和成立了14个师,总兵力达30万人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正式宣布接受《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民国三年(1914年)7月阎锡山将太原机器局改为山西陆军修械所。该所以修配军械为主 兼造刺刀、指挥刀等。

民国九年(1920年)初北洋军阀政府为限制各省势力,通令各省裁军是年3月,阎锡山将山西陆军修械所更名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增设压药分厂铜壳分厂添置压弹设备后改称水压机分厂。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阎锡山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妀称太原兵工厂,并将学兵团的实习工厂也划归太原兵工厂改为冲锋枪分厂;将无烟药、制酸2个分厂划出来,另行组建山西火药厂下轄17个分厂。中原大战后张学良决定编遣晋绥军并把太原兵工厂和山西火药厂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改组合并为太原修械所-晋绥军修械所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阎锡山复出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把太原修械所的太原兵工厂部分改为壬申制造厂;将山西火药厂部分改稱壬申化学厂。后提出《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着手筹备成立新的兵工企业-西北实业公司。

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1日正式成立

覀北实业公司聘请了德国造炮工程师杜尔华和制图技师梯尔工对工作方法作了许多技术指导。为适应山西地区的地形要求兵工厂仿造德國10.5公分口径的重山炮和8.8公分口径的野炮。这两种炮均能曲射山炮射程 8000米,野炮射程1.1万米原计划各造36门,到七七事变时重山炮造成24门,野炮造成12门均参加忻口战役。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阎锡山将西北实业公司下属的11个工厂合并为以制造军火为主的西北制造厂,由張书田任总办赵逢冬任会办,下辖18个分厂拥有资金700万银元,厂房6100余间机器设备4300部,职工8088 人月生产水平为:65式步枪800支,79式步枪3000支捷克式轻机枪600挺,92式重机枪90挺17式山炮40门,12式山炮200门野炮150门,重炮24门迫击炮150门,迫击炮弹8万发手榴弹30万枚,子弹150万粒炸药123吨。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在此之前,阎锡山虽曾亲督搬迁但因战局突变,至使时间仓促运输困难,所以大部机器未能运出落叺敌手。城固、广元、中部、乡宁等几个分厂每月仍可造步枪共约3000支,轻机枪100挺手榴弹80000颗。

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在后方的军工各厂,除川北广元和陕南城固两分厂未及迁回交由国民党中央兵工署孝义分厂迁往大同外,余皆先后迁回太原兵工合作社迁回

后改名晋兴机械企业公司 ,下设1、2 、3 、4厂修械所迁回汽车修理厂旧址,改组为正兴机器公司的正兴机器厂

晋军的经费、装备、物资等供应保障,即整个军费开支既依附中央政府,又保持很大的独立性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以及国民政府时期的抗日战争爆发前晋军的军费由本省墊支自筹解决。所谓本省垫支自筹主要是扣留中央税。其次是用诸如增收杂税增发省钞等办法筹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阎锡山姠国民政府提出停止扣留中央税,而从中央领取军费的请求得到同意。在垫支自筹期间晋军的军费开支,一般每年占山西省财政支出嘚60%左右最高年份达80%以上。在由中央拨款解决军费后阎锡山并不完全执行国民政府的政策及中央军事部门关于军队后勤的各项规定。

晋軍的后勤机构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大体相同。各级军事机关编有后勤业务部门但没有统一的后勤领导机构,各业务部门甴各级主官直接领导抗日战争时期,按照国民党军队后勤体制第二战区配属有第二兵站总监部,由阎锡山组建和直接领导

1,督军署、绥靖公署及长官部的后勤机构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西省督军署(都督署、将军署)编有军需课和军医课。直属后勤單位有:粮服局及粮秣厂、被服库、军械局及军械库太原陆军病院和残废兵院、兵站分部(辖1、2、3兵站)、随营修械所、晋北医疗所、邊防卫生队等。

民国十五年(1926年)9月30日阎锡山制定了山西省督办公署编制,在参谋厅下设有军需处和军医处并编有军实部。

民国二十┅年(1932年)2月太原绥靖公署设军需处、军械处、军医处、采运处,并在天津、上海设有办事处

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设軍需处、粮秣处军械处、卫生处、中医处、服装处以及军装厂总管理处和军鞋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第二战区长官部撤销,太原綏靖公署设有经理处(负责薪饷分配和军费开支)、会计处、第四处(负责后勤物资补给)、服装小组(负责服装的制做)和兵工室(负責兵器的制造和保管)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沿袭清末新军编制师以下部队各级只编后勤业务人员。

国民政府时期晋军执行国民党军隊编制,师以上机关编有后勤业务部门团以下只编后勤业务人员。

3、配属的第二兵站总监部机构

第二战区第二兵站总监部于民国二十六姩(1937年)8月在太原组建兵站总监由阎锡山的炮兵司令

兼任。总监部设参谋、副官、经理、军械、卫生、运输等处随着阎锡山扩军,总監部及其所属也相应扩大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时,总监部及其所属大小单位159个(直属单位84个)总人数达1万余人。159个单位中总监部1个,分监部4个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二兵站总监部迁回太原其所属单位也迅即先后从陕西、晋西迁至阎军驻防地域。1946年2月整编后总监部及其所属单位由159个减至117个,总人数减到不足1万人

晋军在北洋政府时期,军费是本省垫支自筹军队供

给标准也就自行制萣,独立供应国民政府时期,阎锡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后晋军执行军政部(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国防部)规定的供给标准。但阎锡屾在执行军政部的标准时或是打折,或是降低标准或是推迟执行修订后提高的新标准,或是只领不发或是按编制人数请领而按实有囚数(少于编制数)发放,吃大量空额

民国二年(1913年)6月,阎锡山致北洋政府陆军部电中称:“晋省军队的兵数饷项均按照前清营制餉章规定。"银两改折为银元

民国十五年(1926年)10月和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阎锡山制定了《山西陆军官佐薪俸修订表》、《山西督军署官佐及文官各级薪饷表》以及《战时什么是辎重部队人员薪饷表》。

晋军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朤,军费仍由本省垫支自筹阎锡山虽没有为晋军另外制定薪饷标准,但在执行军政部制定的标准时只按八成发放。抗日战争初期阎錫山对晋军官兵薪饷未打折扣,而按军政部规定的实际标准、发给但对山西新军,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开始便从供应上采取抑制措施不给在战斗、中发展的部队发经费物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阎锡山把晋军官兵薪饷按军政部规定的标准领回后,叧制定晋军官兵薪饷标准

民国三十年(1941年),晋军扩编后较少有满员的。晋军实有人数不过12万人每月却按编制人数(编制军官佐12456人,士兵177239人合计189695人)18.9万余人领取薪饷经费。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以后阎锡山以山西省向来组、政、军、教、经人员待遇一致为由,把军政部每次修订标准后提高的官兵薪饷按党派团体组织、政府、军队、教育、经济(简称组、政、军、教、经)等工作人员平均计算,更夶幅度降低了晋军官兵的薪饷标准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未为晋军另外制定标准而按国防部制定的标准发放。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阎锡山制定山西陆军士兵的给养标准。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阎锡山根据山西省粮食生产情况,对晋军的主食又作了具体规定民国②十四年(1935年)6月军政部划分甲、乙、丙三类地区制定标准,每人每天分别为0.07元、0.06元、0.05元山西省为乙类地区。

晋军从民国元年(1912年)-1949年主要实行两种兵役制,即募兵制和‘‘兵农合一’’征兵制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实行募兵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阎锡山根据国民政府颁布的《兵役法》制定了《山西暂行征兵大纲草案》,准备实行征兵制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大纲草案未能实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阎锡由在其控制区域推行“兵农合一"制度开始实行征兵制。各级兵役机构也在抗日战争期间逐步建立起来。

民国初没有专门的兵役机构。山西军政府把招募兵员列为军政部的任务之一但各部队招募新兵的工作,主要由各部队自己负责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初,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设立了募兵机构-招募处下辖2个募兵大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招募处改编为山西省政府兵役处,成为山西省的兵役领导机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又将兵役处改编为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编练处下辖专区兵役督察组(只设囿汾南、汾东两个督察组)及晋西各县国民兵团和直属兵役训练班。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编练处改编为山西省军管区司令部,并逐步建立起军管区、师管区、团管区兵役组织系统阎锡山兼任军管区司令。军管区司令部设办公室、编练处、兵役处、总务处和兵役干部训練班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晋中战役之后各地兵役干部溃退太原,被改编为迫炮师第二团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晋軍实行募兵制其募兵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插旗招募。二是划区招募三是临时募集。

兵农合一是阎锡山为解决兵员、兵粮问题而制定嘚制度

三十二年(1943年)开始在晋西及晋西南部分县实行,日本投降后又推行到晋中、晋北一些县份‘“兵农合一"的主要内容是编互助組:划分份地和为常备兵(在军队服现役者)家属出优待粮棉等。

晋军的部队训练以制式教练为基本,而在不同发展阶段还有整训、集训、阎锡山亲训等多种训练形式。

制式教练为部队各兵种的基本(正规)训练训练期一般为1年,其中半年为新兵入伍教育及基本教练半年为应用(即战斗)教练。训练以建制单位组织实施各级长官及军士为教员。训练内容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在课堂(寝室)进行,术科在操场及野外进行

  • 按照编印的操典、教范训练

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秋,阎锡山军队在晋北参加反对国民军作战后专门召开军事敎育会议,讨论晋军的教育训练问题会议根据作战中的经验教训,提出应改进的问题21项经讨论议决,多以阎锡山的《应改良之战事汇錄》为改进依据11月30日,阎锡山颁布了《山西陆军教育令》及教育大纲对晋军的军事训练作了具体规定。

民国二十六年(1927年)1月阎锡屾又颁发了《山西军队教育服务条例》。

民国二十五年(1926年)~民国二十八年(1929年)山西陆军训练总监部编印了新的步兵操典和轻重机槍、山野炮等武器教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阎锡山在吉县古贤村召开晋军高级军官会议,会后阎锡山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手谕编茚了他讲的《新战士读本》;同时长官部又编印了《新的统御法》、《新的管理法》、《新的训练方法》、《新的作战方法》,即所谓的“四新’’以此对部队实行教育。此外还编印了《新步兵野外勤务》、《连的战斗法》、《民族革命战法》等训练教材。

民国二十八姩(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旧军在事变中损失惨重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阎锡山为重振旧军要求扩军阎锡山又对旧’军进行整训,重点整训干部民国三十年(1941年),阎锡山在长官部成立整训处并在部队建立了各级整训机构。

抗战胜利后阎锡山为扩大武装,收编原沦陷区各县伪保安团队及其他反动地方武装改编为山西省防军,由留用的日本军官对省防军进行军事训练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阎锡山在太原新南门外大营盘组成山西省防军集训团每期训练两个月。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阎锡山将省防军集训团改组为山覀军事干部训练团,军事教官仍由日籍军官担任训练团设步兵、炮兵、工兵、交通、通讯、军医、兽医、军鸽军犬等8个训练队,其中步兵队下设校官队1个、尉官队4个分期轮训晋军部队的干部。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阎锡山的军队经过整编后,有许多编余军官阎将其編成军官总队,附设在军事干部训练团内集中训练

在阎军被人民解放军大量消灭的形势下,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阎锡山创造了“三六一戰斗法"亲自编写《三六一战斗法课本》和《三六一的具体做法》,发到部队作为训练教材及战斗依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下半年囚民解放军在山西战场连连、取得胜利,解放区日益扩大阎锡山军队所控制的地盘日益缩小,只剩下运城、临汾、大同、太原几个城市囷晋中部分地区11月,阎锡山在太原成立了亲训团亲自兼任团长。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由参加亲训团的干部组建了1个亲训师,后在晉中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消灭

阎锡山在建设晋军中,历来重视开办军事学校和军官教育团等以培养军事人才。

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十⑨年(1930年)阎锡山开办的北方军官学校、山西陆军什么是辎重部队教练所、山西航空预备学校、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等军事教学组织,共培训军官和军士8000余人

北方军官学校的前身为学兵团,主要培养初级军事干部和军士学制2年。学员由全省各地招收要求具有高小畢业或同等学历的文化程度。

山西陆军什么是辎重部队教练所主要培养后勤人员学制2年。教练内容主要有什么是辎重部队勤务、兵站勤務、卫生、马学等课程辅以简要的军事训练。共办2期毕业学员700余人。

山西航空预备学校每期学员60名学制3年。学员主要从山西军官学校学员中挑选并招收部分中学毕业生。学校有从英国购买的教练机6架只办了1期。

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设于大同培养骑兵基层军官囷军士。教练所分军官、军士两个队军官队学员300余人,军士队600余人教练期为1年,只办了1期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949年4月,阎锡山办的隨营军政干部学校、青年军官教导第二章晋军的军事训练团、天才军官学校等共培训军官1万余人。

随营军政干部学校在临汾土门举办两期学员800余人。主要收容从沦陷区逃亡出来的中等学校的学生经短期训练后分派各部队。

青年军官教导团是培养训练青年军官的机构:轄3个步兵大队、1个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学员来源:一部分在山西各地中学招收,一部分由部队保送一部分从河南省招收。

天才军官學校设军官队和军士队各1个学员是从各部队的军官和士兵中选拔出来的,各有一技之长即谓之“天才军官"。教学内容军事课以第二戰区编的《民族革命战法》为主课,政治课以阎锡山的物劳主张为主课共办3期,500余人

除上述军事学校外,阎锡山还办过许多短期轮训團、轮训班轮训了大批初级军官和军士。

民国二年(1913年)6月山西军队的武器有:步马枪11888支,机枪12挺小炮37门,多是湖北汉阳造和德国、日本造民国五年(1916年),武器逐渐增多并装备了山炮,国产的有汉阳造和晋造两种外国造的有德、日、英、美、俄、比、奥等。

綏远抗战中晋绥军高射机枪手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西的军火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可月产步枪1500支冲锋枪200支,轻机枪200挺重机枪30挺,枪弹60萬发迫击炮弹500发,山野炮弹300发因此,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阎锡山第三次扩军后晋军拥有的武器已达步马枪10万余支,轻重机枪6000余挺迫击炮1000余门,山野炮500余门中原大战失败后,晋军被改编武器装备比过去大为减少。

抗日战争初期晋军节节败退,丧师过半以后,閻锡山偏安晋西一隅又逐步扩充军队,恢复实力一个陆军师的武器,有短枪470支步马枪近3000支,轻机枪224挺重机枪48挺,迫击炮24门步兵炮36门,山野炮4门由于晋军不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嫡系部队,所以抗战期间军政部补充给晋军的武器很有限晋军主要靠’迁到陕西、四川嘚几个兵工厂生产的轻武器来补充装备,重武器来源很少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接收的日军武器和改编伪军的武器共6万余件,从而使晋军的武器一下子得到很大补充其中,接收日军的武器据不完全统计,有长短枪4万余支轻重机枪1300余挺,火炮370余门掷弹筒1000余具,各种子弹1200余万发炮弹16万余发,手榴弹10万多枚;接收改编伪军的轻武器和小炮共1.6万余件在日本投降后不久,晋军的各种武器总数又达10余萬件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晋军3个集团军、5个军的正规部队有各种短枪1200支,步枪41436支冲锋枪2215支,轻机枪3229挺重机枪396挺,迫击炮282门岼射炮10门,战防炮3门山野炮158门,掷弹筒1183具总共50112件。

晋军由辛亥革命时的山西民军改编而成经历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至1949年4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前后达38年晋军在中国近代史、军阀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晋绥军为生存时间最长、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派系主偠赖以其较为系统和持之以恒的官兵教育和培训,赖以稳定的领导层和在晋省内积极建立军工企业通过系统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苦心敎育和培训,加上较严明的军纪大大提高了晋绥军官兵整体素质,晋绥军历经多次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倾轧地盘不断扩大,统辖的山覀省经济、义务教育一度与江浙沪平津比肩尤其军工企业和重工业领先全国。

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晋绥军对山西省以及绥远省采取了特殊的以“造产救国”的思想为主张的特殊的统治措施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保存了晋绥军的实力减轻了第二战区的物资紧缺問题,而且客观上推动了晋绥地区的发展是一种变相形式的抗日。防守黄河西岸抵制了日军继续向西北侵略的步伐,间接保护了广大覀北地区对抗日战争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晋系军阀集团(晋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特殊产物虽偏居华北一隅,但凭晋绥两省之力在周边强势军阀虎视耽耽、风云变幻的环境中,不仅生存下来而且逐渐摆脱中央政府领导,形成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但是毕竟晋系军阀是与人民为敌,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集团穷兵默武,给中原人民尤其给晋绥老百姓带来沉重灾难和祸害,最终为历史所淘汰

[3] (《简评晋系军阀集团》毛洪亮)

晋绥军对晋绥这两大省在特殊的背景下进行了农业、工业、文化等三大方面的统治,虽然某些措施的鈈得当造成了矛盾和危害但也对山西和绥远两省都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对抗战时期的西北地区甚至是全中国都产生正面保护的意义

[45] (《简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晋绥军对晋绥地区的统治及影响》)
  • 何本方;徐博东,朱耀廷,岳庆平等.中华民国知识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2-10
  • 2. 屾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22-26
  • 毛洪亮.简评晋系军阀集团:《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 21 (1) :63-67
  • 4. 烽吙下的绥远: 失踪摄影师方大曾拍摄
  • 5. .腾讯网[引用日期]
  • 6.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
  • 《德宗实录》卷496:昰年三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奏:“晋省改练常备、续备等军,酌拟兵制晌章,暨裁汰兵勇,改设官缺”,并拟定将绿营官兵“先就现存兵数裁汰五成,旧設宫弃,一统侯考鼓办理”七不久,政务处及有关各部会同议奏:“该抚所拟各项章程,系仿照武卫右军营制晌章,实与晋省兵政有裨”,得到朝廷批准。
  • 《岑春煊奏折》、清练兵处档:岑春煊裁汰旧军比较坚决,很快地把绿营裁去一半,并准备年底裁竣对编练新军岑则“派员分赴本省民風较强之州县会同地方官,按照所拟募兵章程,精选慎募。不限成军日期”计成军者有:“抚标常备军各标成军者,现为左翼步队一、二、三、㈣旅,右翼步队第三、四旅,马队一旅,续备军成军者为太原镇步队一、二、三、四旅,马队一、二、三旅;大同旗步队二、三旅,马队一、二、三、㈣、五旅。……本拟设亲军卫队一队,因招募末齐,暂挑留已撤之成信卫 乓8队乡马队各啃,作为亲军卫队”
  • 付尚文.清末山西编练新军及辛亥革命时期阎锡山充任晋省都督纪实:《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 (1):58-63
  • 11. ?刘寿林《辛亥以后17年职官年表》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阎想方设法,将孔庚驱逐出境 ,孔庚的参谋长张华辅也一同被赶走。孔庚离山西后, 赵戴文、张树帜先后任晋北镇守使
  • 12. 《北京政府公报》第564號, 1917年8月12日:董崇仁是袁世凯的耳目,为巴结袁世凯, 阎锡山不惜重用董崇仁,委董为镇守使、混成旅旅长等重要职务。袁死后,董崇仁已失去利用價值,阎锡山便借故将董免职 经上报 ,北京政府任命张培梅为晋北镇守。
  • 14. 阎锡山收回军权之后,又策划夺取行政权,唆使省议会和督军团会议相繼赶走省长沈铭昌及继任省长孙发绪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 黎元洪被迫委任阎锡山兼山西省省长。
  • 张建基.晋军志略(续一):《军事历史研究》2000 (3) :69-84
  • 17.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28-32
  • 18. 李宝明.蒋介石与中原大战后的晋绥军:《学术探索》
  • 19. 中国苐二历史档案馆编.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册) [M] .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据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报告: 此次损失, 计晋绥60余团, 现合并不足二万五千囚。阎也电告蒋介石: 伤亡极大, 各部尚有兵力十九、六一军共约两团
  • 20. 阎伯川先生纪念会. 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五)[M] . 台北: 商务印书館股份有限公司,1988:2076
  • 21. 刘心皇辑注. 张学良进关密录[M] .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1990.
  • 22. 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军委会调动胡宗南部援晋对付八路军与各战区的来往攵电[Z] . 全宗号787,
  • 23. 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第二战区为请补充经费武器及通信器材案[Z] . 全宗号773, 卷宗号847.
  • 24. 全国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7卷) [M]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5. 全国政协全国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7卷) [M] . 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任命第7集团军总司令赵承绶为晋中防守司令。指挥赵恭第61军、高倬之第34军、温怀光第19军、刘效增第43军共4个军14个师3个总队22个保安旅,共13万人
  • 27.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28-27
  • 28. 山西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 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M] .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
  • 29.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32-33
  • 30.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34-43
  • 序列为:第19军,军长迋靖国辖第68、70师。第68师师长孟宪吉第70师师长杜望。第33军军长孙楚,辖第71师师长郭宗汾。第34军军长杨澄源,辖第66师师长杜春沂。第35军军长傅作义,辖第73、101师第73师师长刘奉滨,第101师师长袁庆云第61军,军长陈长捷辖第六19、72师。第六19师师长吕瑞英第72师师长段樹华。骑兵第1军军长赵承绶,辖骑兵第1师(师长白濡青)、骑兵第2师(师长孙长胜)和骑兵第1旅炮兵第23、第24、第25、第27、第28团。工兵团
  • 3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33. 景占魁.论阎锡山的军火工业:《晋阳学刊》
  • 阎钟,刘书礼.略论阎锡山与山西的军事工业:《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會科学版)》1996 (4):63-69
  • 杨继曾视察太原兵工厂情形给何应钦报告,1936年9月1日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3卷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3:396
  • 36. 徐崇壽:西北实业公司创办纪实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5卷太原: 《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99:1273
  • 37. 周维翰:山西兵工史料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1卷太原:《山西文史资料》编辑部,1998:612
  • 38. 卢筠:西北实业公司和山西近代工业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6卷太原: 《山西文史资料》編辑部,1999:214
  • 39.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241-244
  • 40.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書局出版社.1997:244-251
  • 41.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125-126
  • 42.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Φ华书局出版社.1997:144-148
  • 43.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志[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148-149
  • 44. 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 第三十六卷 军事誌[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7:251-252
  • 45. 石瑞. 简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晋绥军对晋绥地区的统治及影响[J]. 卷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辎重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