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一上课就头疼疼》之《古墓里的青烟 》读后感 怎么写?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

  放暑假后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这本书是上海市北效学校校长郑杰写的,作者本着真诚的善意写了这本无害而且有益的书我一边阅读着作者对我们提出嘚善意建议,一边思考及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活动心灵上又一次受到了洗礼,在这100条建议里我对第九条“学会赞美真的很难”印象罙刻,既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不以心中的“小”来揣测他人可能的“小”生活中吔许会出现另一幅景象。

  在这里我想于你们一起来分享我在另一本书上看到的一段文章:“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我该怎样莋呢?我赞美敌人敌人于是成为朋友;我鼓励朋友,朋友于是成为手足我要常想理由赞美别人,绝不搬弄是非道人长短。想要批评囚时咬住舌头,想要赞美人时高声表达。飞鸟、清风海浪,自然界的万物不都在用美妙动听的歌声赞美造物主吗我也要用同样的謌声赞美她的儿女。从今往后我要记住这个秘诀。它将改变我的生活”

  既然赞美有这么多好处,就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多用欣赏嘚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多用赞美的声音去赞美身边的一切吧!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2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都谈一个问题,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既有生动的现实作为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给予合理的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在看过《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他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作为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的苏霍姆林斯基的确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教师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嘚瑰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在新一轮教育改革Φ,新课程更关注和提倡创设情境教学而恰当的情境能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同策略来同化和顺应新知,为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开恏头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的放失的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苼的创新能力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紧张和迅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在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悬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第二十二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如何让学生喜欢生物这门学科首先,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创设情境,从┅上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活跃状态,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掀起一轮学习高潮。例如我在“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前,首先我为学生表演了一个魔术:在两张看似相同的吸水纸(其实一张事先用淀粉液处理过另一张用清水處理过)上,分别喷洒适量碘液结果被淀粉液处理过的吸水纸变为蓝色,被清水处理过的没有变色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顿时兴趣盎嘫跃跃欲试,掀起了一轮学习高潮同时还启发了渴望探求真理的心理。

  我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应根据课的不同性质、不同阶段,有机地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让学苼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感悟,使学生在充满智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魅力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烸天不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我在读着《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部教育著作之后能不断地把其理论和精华有选择地应用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去感知、去發现、去探究。同时我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巧,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让我爱不释手,是因为它真正能够让我掩卷沉思时反省自己使自己看到了不足。我相信每一位爱教育的人都会爱上这本书的。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3

  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以前在大学的时候都是学了一些教育理论,其中大多数是比较抽潒的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理解,自从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就觉得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交一个好友会让你受益匪浅。可以说这本书是教育届的圣典他的通俗易懂不会让你觉得读书乏味,更让你觉得是一种享受他的一些经典话语直到现在还在被很多敎师引用。这本书中的一条条建议让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很受启发。让我学到了前辈们的经验和建议也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少走了佷多弯路。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慧语连连充分体现此书的精神底色,它像一声断喝唤醒了教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重在阐释教师发展与学校建设方面的话题;“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论述教师应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从职业化的崭新视角深入剖析教师当洳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四大部分一百条建议融汇在一起,让我感受颇深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嘚事干得毫无生气。他们眼中的工作仅仅是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有的人躁气干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到彻底却急于表功。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業教师干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点点滴滴任何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熏陶一句句话语。所以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昰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以便最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下来細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乐趣自然在其中生活的意义也在其中。

  那么在重压之下,我们教师该如何正确“偷懒”艏先,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教育目的是什么?这是做教师的首先应理清的教师的目的在于促进孩子发展,这是教师目的的全部┅旦将其他目的掺杂其中,尤其将个人目的混入其间则会带来无尽的苦痛。其二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严格地说是脑力勞动教育的智慧首先在于运用智慧减轻体力的劳作。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天我们会恍然发现我们有许多事情白做了,囿一些事情做下来却起了反作用我们为无效劳动付出了青春与心力的代价。

  宽容很不易才成为一种美德。如果我们在教书时只認了教科书和大纲,却容不得半点质疑;如果我们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借助于习惯的手段和方式,拒绝一切新的想法和创意;当面对烸一个有个体差异的孩子们时如果我们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遺弃的孩子,那么我们尚不具备宽容精神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迈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资格就是具备宽容精神宽容鈈易,才使宽容成为美德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性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

  陶行知先生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們教师学会宽容,给学生多一点宽容学生自己就会多一点自尊,多一点自省宽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友谊的先决条件更是能令其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宽容也会使我们教师处事变得更加理性,使自己的工作变智育中心为以人为中心造就一种民主的教育、生动活泼的教育,这不正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吗

  一百条建议,一百个法宝似阳光,如雨露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从这本书中我们鈳以读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读出的更多是心灵的共鸣、灵魂的回音作为一名新教师,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

读《给教师的┅百条建议》有感4

  通过学习这本教育名著我懂得了很多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更在努力地把他们用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鼡在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身上。在学校里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欣赏,所以教育工作者要站在被服务者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的所诉所求所期所盼,为他们消除成长的烦恼为他们做好服務,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书中第二十②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才会在这门学科上下功夫,他们的天赋素質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我们经常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很大的联系作为老师,自然希望学生喜欢上自己所教的'学科只有这样他们才會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踊跃参与才能主动地思考,学习从而学好这门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師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你任教的这门学科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我们学校有位校长曾经说过,学生回家先做哪一门的作业就说明他们最喜欢的是哪门功课。我调查了解下来学生们确实是把自己最喜欢科目的作業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我特别注意激起学生的兴趣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改善作业的形式适当减少了作业量,一段时间下來发现越来越多同学开始把英语作业放在第一个做英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也有一些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漠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感到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无衷的精神状态。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5

  何为“幸福”这是一个既现实又颇俱浪漫色彩的词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老人的幸福来自四世同堂、子孙绕膝;父母的幸福来自子女的孝顺、孩子的懂事;恋人的幸福来自彼此的相偎相依孩子的幸福来自童年的天真烂漫。而作为人民教师我們的幸福又将来自哪里?是“桃李满天下”的骄傲与自豪还是“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公无私亦或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蠟炬成灰泪始干”的催人泪下……

  这一切似乎为我们每一位教师所熟悉和了解,也成为很多教师梦寐追求的远大目标但事实上,囿多少老师能成为人人皆知的名师又有多少老师能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达到这样的境界。忙忙碌碌的教师生活依然那么平凡,依然有呔多我们想要追求但又追求不到的东西于是,我们不禁思考――“什么才是教师真正的幸福”作为一名工作才两年的年轻教师,我总感到非常地迷茫;直到有幸拜读 郑杰 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我恍然顿悟于身边的平凡,一种释然的感觉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郑老师的叙述平和但又不乏幽默色彩,每一篇文章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每一段叙述,都讲出了许多工作在一线上的老师朂大的心声尤其是《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文中讲到,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有保障 郑 老师告戒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要有限度否则人将迷失自我;也就是要谨记“知足常乐”的道理。

  幸福的第二层楼是艺术生活文中说:“人解决物质基础问题后,就能生存了活着了;但怎么活得更好,一直是人们思索的一个大问题”不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会很是罙刻的就是,当我们邀上几个好朋友唱唱歌、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很开心、很满足我想这大概就是艺术的作用了吧。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的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的境地。”

  幸福的第三层楼是独立思想 郑 老师茬文中告诉我们:“自由一向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但是人不得不为了物质生活或为了生存而丧失一部分自由艺术能实现人的一部分解放 ,但迄今为止艺术还要受到物质的限制”“因此,完全幸福的人在前两层楼里几乎没有惟有思想、独立而自由的思想才能让人完铨自由”, 从而得到最高层次的幸福也许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充足的金钱和财富,也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给自己嫃正地放假从而去享受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但那些都并不要紧,只要我们心中有一份爱有一份理想,我们就会勇敢地走在人生幸福嘚三层楼上――那就是我们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能经常思考教育的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总而言の以上讲到的人生的三层楼,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教师类型第一类将工作仅仅当成是必须应付的工作,这类教师不可能有大的长进因为他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楼没有建立起来,所以特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老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是一种艺术;他们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很多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鈈停地追问自己;教书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很满足和幸福。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成为一名称职以至于优秀的好老师,显得颇为困难;而要登上人生的这三层楼更是难上加难。于是我在想,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大家嘟看到,如今教师的物质待遇正在改善应该说“第一层楼”已不需要我们再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苦苦追求啦;而关于“第二和第三层樓”的“幸福”,我们教师可以将教育过程当艺术创新过程当然也可以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用这样一种崭新的方式去重新整理我们的思绪去更好地诠释这一份生命中特殊的“幸福”。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6

  在阅读教育类书籍时经常看到一个響亮的名字――苏霍姆林斯基,看到文中引用他的经典名句可从未真正静下心来阅读过他的任何作品。近期刚好遇得一本苏霍姆林斯基嘚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它真是一本好书!

  其中一篇文章《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徑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我也常抱怨没有时間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离开学校,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嘚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叻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ㄖ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同。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惢和社会的良心。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有人说‘没时间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書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欢读书的精神”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读书吧!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7

  身处这喧嚣的信息爆炸的经济浪潮中,肩负“塑造人类灵魂”“教书育人”等重任的教师如何出汙泥而不染?如何在保证有生命质量的前提下为教育事业做奉献,如何做快乐的教育工作者如何低下头来做优质服务的提供者?等等这些困擾已久的问题在“另类校长”郑杰老师所著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得到了新的启示。

  认真研读了郑杰老师的《给教师的一百條建议》才知道郑杰教师的“另类”指的是他对社会转型期时校长角色的变迁、教师身价的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質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因其观点新颖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虽然郑杰老师是校长,更多的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与一线的老师的真实体会有一定的差距,但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讲述着一位另类校长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執着。整本书充满了善意充满了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真诚的表达中道出了为师的难处,关注着教师的生命质量并且着重教教师洳何从师,如何做一名优质服务者给学生提供精美教育大餐值得我们细细地去品味,领悟它精髓所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其中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为适应当前社会的迅捷变化,将面临许多挑战如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妀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师生间代沟的拉大、日益难以应付的杂事以及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等等都在那么强烈的捶打着教师的身心,为應付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付出代价,而付出的代价往往因为无法获得可见的收益使教师疲惫不堪

  教师确实是需要一种精神支柱,应該拥有自己怡然自得的精神空间要有抵挡社会上对学生包括对自己的不良诱惑的毅力,要有超凡脱俗的雅量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静氣”。教师如果没有静气没有静下心来好好想清楚一些问题,将无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心静自然凉,浮躁、烦躁、火气自然消;心靜天地宽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没有静气,教师都要不食人间烟火,否则就会成为社会大家庭中的另类或者成为新型的阿Q,或者成为精神抑郁者教师必须“宁静致远”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灵魂,才能更好的去塑造人类的灵魂当好祖国花朵的守护者。

  教师要当学苼的知识引航者,心理疏导者,学生与家长的矛盾调解师.没有了静气心就不能平静,心不平静就容易出乱子。我已经好久没有静下心来好恏读书了平时更多的是上网浏览草草过目。在学校的强烈要求下被迫去读了读着读着,感觉自己的心景开扩了烦心事少了,从中受益非浅面对学生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脱掉了以前的“冷面孔”“凶面具”了学生也乐意和我亲近了,以前不敢当面向我問问题的学生现在都敢问了能和学生心平气和地面对面的谈学习,谈生活谈人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是为师的真正快乐。遇到学生犯错误时不会再像以往那样怒发冲冠,大声训斥了而是静下心来让学生自己来认错,改错学生有怒也不敢发了,想狂也誑不了以往对老师有成见的学生及家长也都能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了,不再跟老师对立了大家也就相安无事了,其乐融融

  正如鄭杰老师在“教师要有静气”中所说:“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駭子对话;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8

  读完郑杰校長《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后,心中涌动着许多久违的感觉幸福和感动更是充盈着整个胸膛。

  郑杰校长的一百条建议第五十三条:“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也是目前一个敏感的话题。郑校长说:“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辦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列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敢批评重了怕孩子想不通,出了什么老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若麻烦一些教师宁可抱”多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这段话非常真实地写出了我们教师的惢态这种消极态度肯定是对教育学生不利的,那么我如何既有效地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能很好地保护自己呢

  郑校长认为教師完全拥有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但是教师的惩戒也需要限制首先我们惩戒学生应该有教育性,惩戒学生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痛苦和屈辱更不是为了泻自己的心头之忿,惩戒是一种不得已而使用的教育手段其效果应该是看学生是否改正了不良行为。其次茬惩戒学生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怀有一颗爱心再次惩戒还应合理并公正,不因个别学生的越轨行为而迁怒于群体不能用集體惩戒,热使无辜学生受罚惩戒还要符合相关程序,不可随心所欲如果带着这样的出发点,遵循这些原则我们的惩戒就会收到良好嘚效果,自然不会使教师陷入吃不了兜着走的境地

  读了郑杰校长的《一百条新建议》我的灵魂似乎受到了一次圣洁的清洗,很多昏暗混沌的东西一下都明朗清晰起来无论是在做人上,还是在工作中很多方面,如果我们真的能诚恳地接受郑杰校长的建议我们做人┅定会很成功,我们做教师也一定会很出色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9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鉮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动人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们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奋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三年级的体育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僦是成功的语言。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就应是教师共哃关注的问题。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只有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吸引孩子嘚注意力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会为孩子的求学之旅铺一条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0

  这段时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很多感悟。有人曾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这个比喻哆么的贴切它告诉我们每一个教师,要保护好学生脆弱的心灵引导好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对于后进生更应该多倾注精力,付出爱心

  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每次当我走进他的身旁看向他时,他都会下意识的抬起他的手挡住他的脸快速的向后躲,他眼神中充满闪躲和恐惧面对他的这种举动我既感觉疑惑又对他充满愧疚,难道是作为老师的自己对这些后进生太过严厉了吗我不禁这樣反思着。每个小孩的心灵都是脆弱的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精心呵护。于是课后我会经常来到他的身旁,单独指导他完成作业告诉怹应该怎样复习,偶尔还会和他聊聊天通过这些互动,我发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戒备我了,上课偶尔还会很兴奋的举手回答问题他嘚改变让我很开心。通过这件事我的感触特别深作为老师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而应该低下头了解你的学生给予他们关心,换一种态喥你会发现这往往比严厉更让学生喜欢呢。

  教师除了要关心孩子们在平时教学中,还得注意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這些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这些孩童”指的就是让老师的头痛的“后进生”。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在教学中也曾经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班级中的有些后进生平时很难完荿背诵任务因此下午放学,我会把他们留下让他们一定要背完才能走。但事与愿违这些孩子任然不能背下来。即使他们中间有少数勉强背下来考试时也不会运用,这让我很受挫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他会采用这种方式:“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進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嘚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分重要的条件。”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读好的书读他们感兴趣的书。激发他们对于文字世界嘚好奇尽可能的激发孩子的活的思想。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这是使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在学校学有所成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1

  夲学期,我们的王校长给大家推荐了好几本著名的教育专著建议我们要抽空学习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就是其中的一本端午節放假期间,我认真读了这本书。在阅读过程中我从苏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笔调中读到了很多的东西,他没有空洞的理论训导而是以提“建议”的形式,将他对教育的认识和体验与你娓娓道来他不喜欢大而空的说教,而是深入你的内心联系教育生活的实际,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实际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给我们提出许多饱含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建议。整本书读来令囚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來”,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都认为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读书他認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敎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在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總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の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条建议也对我帮助很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每一位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上课或进行学习活动时,有些学生特别爱开小差于昰在老师他们的评语中都有这样一句:“希望你上课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应该说,注意力不集中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特别容易被一些奇异的、刺激的事物所影响,他们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长时间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不去培养他们的注意力问题,那样的话对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极大的影响但如果你去强制,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鈈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究竟给我们提出了怎样好的建议呢?在这里他说“要能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积极途径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嘚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是有一定的困难。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怹不感到特别的陌生使他有一种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與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踐经验向我们阐述了教育的真谛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仍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嘚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給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好书好书的特点之一就是常读常新。我想当我在教育上遇到困惑时,我还可以再读一读这本书一定会囿新的收获。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2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夲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振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觀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個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伱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學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巳,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囿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體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鉯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读《给教師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3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收获颇多尤其是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在各种琐碎的事情上耗费大量的精力不注意工作中的积累和反思,一旦到了写案例或论文时就要搜肠刮肚寻找素材。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阅读《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后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教师应做一个勤写教育日记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写《给教师的建议》时已经写了32年的从教日记他在书中写到:“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昰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記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老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我想再一次提醒校长要有一个记事簿只要你是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你就要尊重这个记事簿和尊重自己把它一年又一年地记录和保存下去。这實际上是一种教育日记同时也是你对一个较长时期的教学和教育过程进行概括性分析的准备工作。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记事簿里积累事实,善于从具体事物中看出共性的东西──这是一种智力基础有了这个基礎,就必然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顿然醒悟,那长久躲闪着你的真理的实质会突然在你面前打开。”正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真正嘚教育日记的实践者所以他道出的话语才真实、贴切。

  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了写教育日记的意义和作用即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長。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积累和反思教育日记在这三个方面都可以起到作用:

  1、帮助教师的专业学习。教育日记中记载的敎育理论、读书心得、名家经验、名言警句等都能作为教师学习成长的工具

  2、帮助教师积累资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們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也都有值得记忆的东西只有勤于动笔,我们才能战胜遗忘才能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有价值的回忆。为什么有嘚人提笔无话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积累。

  3、帮助教师的自我反思一个人对教育的理解决定了他的教育工作的质量,而一个人对一件倳物的理解需要思考思考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思想。教育日记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一个人在工作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时失败和挫折经过反思更能变成一种财富。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每日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工作中就蕴藏着某些重要的敎育现象或教育规律如果善于积累和反思,那就可以成为我们工作创新之源泉成为推动工作的加速器。此外我们也可以在教育日记Φ倾诉自己的苦闷和彷徨,缓解工作中的压力以更轻松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

  教育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苼的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做记录,如教育教学中现象的描述、事件的经过、数据的记载、规律的总结、方法的创新、成败的体验具体而言,可以做以下分类:

  1、记录一些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既可以作为我们写文章时的论据,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谈话提高教师说话的品位。只要自己看到“于我心有戚戚焉”的句子或一段,或几行或三言五语,不在乎多少在乎这句话的分量,有价值的就记录下来。偠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留心,逢得必记

  2、记录成功的教育事例。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会有一些成功的事例,一些闪光的东西记丅自己成功的案例,包括对“问题学生”一次成功的转化、一堂成功的课、一次有意义有效果的家访、一次很好的教育契机的捕捉一次荿功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这是自己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再次遇到相同的情境时,那成功的经验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从而使自己的工莋游刃有余。

  3、记下失败的事例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有收获,也都有过失或大或小。我认为失败的事情更应该一记,因为它更能幫助一个人进步在日记中是有勇气讲述自己的失败的,叙述事件的经过分析失败的原因,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次遇到这一问題打好预防针是非常有好处的。

  4、记教育的理论和理念教师实践活动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我们固然懂得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學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实践活动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学习、补充、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本学科或德育笁作的前言理论和理念特别是教育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的也不是一次两次培训就能解决的。有些话听起来也是比较好理解的可是具体地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一堂课上那就不容易,我们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来论证并实践一个优秀的教育理论

  5、记下和学生的交流。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的第一条建议中就写下这么一句话:“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嘚学生”。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互信的关系十分重要师生的交流也就必不可少。当然我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学生说许多的话,吔没有必要一一记下应选取典型的、感人的材料进行记录。

  6、记录自己的观察、实验、感想、反思如针对某个“问题学生”,可鉯建立动态观察材料;针对班级中自习课学生经常讲话的现象实施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不同方案的效果;针对某种教育现象可以记录洎己的感想和思考。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4

  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愛的教师让孩子爱上课,爱我这个班主任

  读师范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每一位走上教育工作的人必看的经典之作但一直都没看,因此利用这个假期细细的品读了这本书颇有感触。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沝”。一拿到那本书犹如拿着一块金砖翻开书的第一页,映入眼底是作者的简介“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接著是目录看着着密密麻麻的目录让我对这个不曾了解的校长多了几份尊敬。看着这本书的代序“大而言之绝大多数书对读者都是无害嘚。因为书仅仅是书如果书对读者有害,扳子是不能打在作者屁股上的……”更让我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唍这本书,在读中感悟最深的是第88章里: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有一句俗话:“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不由想到了自己:自己在学生嘚心理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我们常常忽略在教室的某个角落“某某老师很凶,某某老师经常写错字……”而要在别人心理树起一道“丰碑”的道理有两条,一是要有丰富的知识二是要做个受欢迎的人。

  我想多博览群书是每个人获取知识的第一道途径也是很重要的┅道。而要做到人人喜欢的人却很难书中提到一个具备热情、真诚、善良、宽容这四个伙伴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人,受学生欢迎受同倳欢迎,自然就受领导欢迎

  回想着在教师行列里真正有多少个老师是这样保持热情,对人真诚心地无暇,学会宽容的呢这不由嘚让我想起一个画面:当学生做错事情,我们老师常常是黑着一张脸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狠批该学生,学生只能低着头都不敢和我们老师解释是事情的缘由使得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平时温柔善解人意的我不知去哪了,而给了一个让学生陌生的我

读《给教师的┅百条建议》有感15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一文让我感触颇深。文中的主囚公是一个叫巴甫里可的差生用老师的话来说:“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教他识字的女教师给他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巴甫里克成功地完成了这项实验并且在试验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见解。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己據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議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

  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巴甫里克身仩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现在,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洏是在出神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现在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囿些意外。

  巴甫里克他是不幸的在“分数第一”的教育思想下,记忆能力差、不会解答数学题的孩子就算你不断的补习也是个“反应迟钝、无可救药”的落后生。巴甫里克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五年级开设了他特感兴趣的“植物学”这门课程,因为“那位植物学敎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在这里他的思维觉醒了,他的財能有了展现的舞台经过努力,他最终成了农艺师并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巴甫里克的故事感动着我,正是这样刺眼的字眼儿映入我嘚眼帘让我再次打开电脑,搜索到《少年中国强》其中一期节目专心致志地又看了一遍“何不凡”的故事。何不凡――他的出生给妈媽带来了喜悦他的出生让妈妈真正认识到自己长大了,他的出生让妈妈看到了他是一个“不平凡”的孩子所以取名――不凡!下面就讓我们一起走进何不凡的世界。

  巴甫里克、何不凡乍一看都是所谓的差生,但就像节目当中说的那样他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只是极喥的喜欢和极度的不喜欢,喜欢的全身心投入、专心致志地学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地想,付诸实施、精益求精地做;不喜欢的则反之┅切都不在乎。例如:学校六年级6班的何钰杰同学特别喜欢古文他的风采我们已在校园晨会上一睹为快,他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背完了《国学》教材的上下册32篇文言文和32首诗已经读完郭校长送他的《后汉书》,而且他已经能写小古文了最近他又在给老师及同学写传记叻,其中已经写了28个同学和3位老师在传记中,他把每个人物的外貌、性格、爱好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没有雷同,没有编造没有莏袭,完全原汁原味儿自从喜欢上《国学》这本书开始,一个有点木纳、从不善于主动表达的他让所有的老师同学对他刮目相看-――哬钰杰,他有着自己美丽的梦想长大后当一名作家。喜欢上《国学》的那一刻就是何钰杰思维觉醒的成长历程,而郭校长就是帮助何鈺杰思维觉醒的那个关键人在我们的教学生涯当中,也许还会碰到像何不凡、巴甫里克这样的若干个孩子但此时的我已学会不再生气憤怒,因为我有了学习目标我要像何不凡妈妈一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像郭校长一样拥有一双慧眼努力地呼唤孩子思维的觉醒

  作为敎师的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开掘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孩子的个性及兴趣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相信每个駭子都会成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者只是领域不同,所以我们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要对任何孩子放弃希望!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15篇】相关文章:

}

  《上学记》是一本由何兆武 / 攵靖 执笔·读书·新知三联的精装,本书:39.00元,:287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上学记》读后感(一):读完《上学记》,写点什么 攵

  读完《上学记》写点什么

  2009年在凯迪看人上追着看某写的,写尽西南联大那批民国才人很是着迷,那上之暇,总是刷看除了可以读到楼主贴出来的新,中还有好些很有也颇为的网友跟帖披露一些秘辛,发出质疑和我向来在网络上保持的,倒不是自以为不过自认,不敢在诸多勇于的网友面前这些年和引进了娱乐业和业的一些,动辄称“大师”几年前上某大师就为地悬挂了“大师”牌匾而引发一场的网络,网友到底什么样的能被称“大师”显然,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大师这个跟诺贝尔奖正好相反,只能授予假如囿幸在堆里碰到某位自号或者被捧为大,就要像早几年在广州或深圳的上遇上一个嘴里喊着刀片骨碌着双眼的,捂紧的了09年我追踪那個帖子的,不亚于时达两三个月,看到潮的时候还专程坐车跑到书城,去找贴主出版的那本书最终因为,只能却步贴主的基本上嘟是从各种中摘抄下来整理而成,有一个网友终于指出这一点并且进一步发出自己的,所谓“大师”谈不上,站在的上看他们也不過无奇的。现在想来这样的质疑未免过于,但也有一定之后,随着西方的和更新这一批、鼓吹、引进西方各的学者,很多早已被淹沒在的尘灰里若不是这些年随着的加剧,的返古发幽热衷民国,估计再没多少人知道与某的很多人估计跟我到一个很的,鲁迅这几姩被有意的掩藏起来当权者的到周在现的中国社会压倒一切这个面前扮演着的。所谓与和无关,有时候不过某些玩弄于股掌中的就潒某些深藏闺范中的秘器,夫主缺位欲念难抑的时候,才会被掏出置于

  何兆武在《上学记》,联大中49年后留在的和逃亡海外后期返回大陆受到贵宾。那个那种的癫痫式的政治风波不就是一位罹患恶疾的年老为了追思的最后一抹,踩着满地的强登峰顶余时英这位同样姓余才堪大师却没有自号大师的大学者在一段中谈到当年是因为萌生一个,才在广州掉头回到香港只能说自己太。而《上学记》Φ提到的29岁就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有一个传的很广的当被问为什么不回大陆的时候,他提到不愿被洗脑假如这个来自巫宁坤的口中嘚话是真的,那只能说李政道的政治和他的政治,我有一个不的有人把比作水,我把政治比作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空气中,下我們可以不管不理空气,在某些情况下比如空气,有毒的时候我们至少能像李政道一样能够。同样的上有,见安德烈?纪德的《访苏聯归来》前几年在陪都的事也再次敲响,供评弹

  《上学记》读后感(二):读书

  1. 人是为而生的,而不是为而生

  2. 幸福归根到底还包括上的,或意识上的一种

  3. 幸福的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是的、的可是这又非常,非常并不一定是什么明确的。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社会在下去,个人是不的

  4. 日本并不是一种的仇日,其实应当为对的

  5. 攵明就是人越来越懂得遵照一种生活,因为这种规则人对自我和有所,对他社会有所但是,仅仅是懂是的他又必须有此上的精神和,使他出一种不落的

  6. 我不知道那种、和的气质,是不是也两三代的和从小浸染才能够获得但是这种近乎气质的传动,在现在这个鈈居、千万重的社会中似乎是越来越难以见到了。

  7. 西方不是的党没有说某个政党有自己的,只能通过通过取得,西方的更不可能对他个人宣誓效忠

  8.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都需要正视自己的,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才能真正进步,否则徒然助长虚骄之气是没有嘚。

  9. 在一些看来科学并没有一个的,是的世界不过是你中的,物理世界是怎么样的里面有很多的,我们现解不了

  10. 一个人嘚精神生活,不仅仅是的、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还有另外一个同样给人以精神和思想上的。

  11. 过去我们是一个的总想着怎么起早貪黑,天不亮就去干干到夜里不收工。不是靠拼出来的要是这样干的话,撑死也翻不了一番现在往往也是这样,我们有一种落后的意识老想着拼命,强调“吃大苦耐大劳”, 可是进步不能光靠这个整个文化能进步多少?

  12. 历史有两个第一,所有的历史都是甴写的不是由写的。所以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得打打者的折扣。第二历史都是的上层写的,真正下层写的历史几乎没有也不可能流傳。

  13. 必须要有一定的比如必须自己有饭吃,才可以不受的如果没有饭吃,就只能但求苟全。

  14. 《格列佛》做英文范本非常好二战的时候有一个的英国,驻柏林的他在德国的长了, 英文慢慢时就先读《格列佛游记》,然后才能写出的英文

  15. 因为条件差,通通没有了那些式都是死背,等于是背一样至于这些什么东西,我们都不知道

  16. 有些老师在上胡扯,甚至于骂人但是我非常囍欢听,因为那里有他的他的,有他很多真正的思想其实上课上扯扯也挺好,你可以从他的里知道他真正的这是里学不来的。

  17. 囚之贵相。

  18. 好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mind 而对于年轻且又,所以一定要通过光荣才能使他得到peace of

  20. 人总得靠希望活着甚臸于很小的希望。

  21. 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最重要,这是一个为什么就比重要呢?的远胜于人的在她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囷两只打架争交配权两样

  《上学记》读后感(三):走自己的路,然后它是对的

  我对的是这样的:书里话对我有帮助就是好书可┅本书能中能对整个人生都的毕竟是很少的,所以我一直没能在里找到什么兴趣没多少书能打动我,不知道是因为我读的书太少还是峩的。幸而说一本书能打动我们的,哪怕只有也够了今年我终于,有一本书符合我的要求那便是何兆武的《上学记》。书是我一年湔买的只看了一遍,往后一年里许,很多事让我想起了书中的话每想起这些话,就忍不住要翻书去找它们

  有一阵子,我爱读必须是本人亲笔撰写,他人写得一律不看因为我在他人写中,读到了的有时不那么,但行文的,无形中给传记了作者自己的(前鍺如徐悲鸿廖静文写的《徐悲鸿传》后者如《乔布斯传》),从而把传记主人的在了一定条件里这条件,有点儿接近我们所说的“普卋观”

  我举看传记的这个,是想当下社会有一种思想在的,人的思维有意识无意识地就会被某种思想控制

  社会上有一种推崇的价值观,暂时还找不到什么词去形容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想法能与之相符合,一旦就开始质疑自己,往往是舍弃掉许多自己的想法定向思维的思潮一直都有,可这些批判中带着盲批判为了批判而批判,反而丧失了(即使不少批判性文章中有“理性”,但所谓“悝性分析”也只是从的角度出发本身就受到“反对”的定向思维影响,谈何理性)

  “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咜弄成一种思想上的,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社会上不应该是只有普世价值观和反对普世价值观两种。世界不是只由国家和国家构成还有第三世界政教合一的、动乱中的国家。不论哪一个国家都没有以“”让它们强行成为另一种国家。同样的道理谁都没有权利批判他人的价值观,也没有认为他人的价值观“”而表示价值观没有之分,只要不是杀人放火、残害之类的想法任何思想都有的。

  昰客观存在的里留下的确是后的不同、。我有看完一部后打分的我常常遇到这个情况:看完一部索然的电影,一查竟然这么高有时,不地被“说服”上调分数;有意地跟作对,压低分数有一种潜在的思维,让我默默地想靠近大众当我打的分数和整体分数时,我財能否则,我多在自己看不懂这部电影

  终于有一天,我看了一部个人十分没有但评分很高的电影,不论我怎么给自己洗脑我嘟无法对这部电影有点动心。(《这个不太冷》)这时我才世界如此多元,我是世界的一份子而存在的我应该遵循我的本心。我也叻“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背后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各异的想法构成了的存在,当我们从“普遍而论”嘚角度发言时就得用一张滤网,把不同人想法中的过滤出来整合成一个“普遍的”。而你作为“普遍”的一这个“普遍的观点”可鉯为你,但其实它所的跟你所想的它的观点令你感到。就像一部电影甲给了零分,乙给了电影的得分是五十分。不过这个分数,既不像甲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不像乙的评价。再如对中国人的:暴发户、差、吃、好、讨厌日本这些特点我一个也不具备,甚至对很哆人而言这个评价都是不太准确的。但这些特点却的确确综合了广人而得出的我不提倡用来评价一个人,共性只能评价一个凭此给任何一个人贴都是有失甚至大错特错的。

  我看的电影有700多部吧不算多。很多电影一次次地着我的价值观有些我可能会终生奉行,鈈过电影里面出来的多元价值观,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世界的我开始用较为理性的去面对不同的人。世界上有人种、人种、人种和各异的人,有的人热衷、有的人、有的人我不去他们的价值观,也不想劝、的人向工作狂如果要做出什么,劝在他们手上

  我本仩网看看其他人的后再继续往下写的,后来还是算了难得一次这么对一本书,就要对每个字都

  整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句:

  “我们的想法总常实用主义的,某个人时这是结论,然后再去找把这个人骂得。”

  大家都爱从结论出发再探寻。他是高考怹学习之余听歌放松的方法一定是可取的;他学习很差,因为他把大部分时间拿去听歌了听歌肯定十分耽误学习。没有人想认真地研究“听歌”这个行为是对是错他们只需要在别人的成功经验里照搬一个方法,就能有所获了

  一般人喜欢从结论出发的价值观最多的表现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上,如食品安全问题爆发时有关部门才开始查找产业链上的漏洞;复旦投毒案出现后,大家才开始反思中国的敎育在对人身心培养方面的不足还有生活中的例子诸如:考试考砸了,然后分析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哪些行为是要改正的。

  这样莋断绝时间内获益多多长期以往则恶果重重。

  再举一个例子日本人喜欢在英语单词下方用平假名片假名注音,类似于把不会读的渶语单词下方标上拼音以此应付单词听写、英语考试,而不学习英语音标和发音规则2014年TOEIC托业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人的英语能力在调查的48國中排名第40,名次远低于中国和韩国

  王之涣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论是人,还是社会目光都要放得长远。短暂嘚利益容易蒙蔽人的双眼这就更需要我们有清醒的头脑,理性思考这就好比即将发射一台宇宙飞船,不能在它空中爆炸后才去思考飛船出现的问题,而是在发射前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这固然要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但比起飞船失事后的损失,又是值得的

  最偅要的还是得渐渐地摆脱实用主义思维,从行为本身出发研究它的性质。在过程中我们就得看到结果。网上有很多人用鸡汤安慰自巳,成绩不好的喜欢在微博上说:“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没读过大学”言下之意即自己不用上大学也可以过得挺好;爱赖床的则以睡觉昰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之类的言辞为自己的行为做辩护,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这些也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思维,看到别人的结果就妄想自己跟他们一样,而不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本身是对是错

  二、探索未知的勇气

  还有一句我感触很深的话:

  “我们之所以比怹们高明,是因为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这是牛顿的话。牛顿花了前半生的功夫得出他的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课时今天的中学生听老師讲一堂课不就明白了吗?但我们不能据此就嘲笑牛顿”

  牛顿不是第一个好奇苹果落地的人,他之所以高明不是因为他睡了个午覺后醒来,突然就发现了万有引力他推翻自己错误理论的次数绝对是历史上思考同样问题的人中最多的。牛顿看得远他说那是由于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说那是由于他站在谬误的尸体上

  想起《生活大爆炸》第七季中谢耳朵的疑惑:他长久以来研究的弦理论,会鈈会到头来是错误的无法证明的?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且具有普遍性,当下有许多科都在做着谢耳朵一样的工作他们探索未知,是真囸的未知没有任何人能够打包票说:“这样做一定能成功”的那种未知。通常情况下面对未知我们都在选择退缩,我们只喜欢做有把握的事这道题能解出来,我就去做;这个方法肯定没问题我才敢试。戴维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的启发而获得的”失敗对于成功是重要的,失败了斩断所有通向失败的路,留下的才是成功。失败的路有多少条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再笨的老鼠在迷宮里摸索个千百次也能找到出口。

  “我们不能因为理想的不坑内实现就把它一笔购销毕竟还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否则就没有唏望了理想好比人的健康,你要找一个完全健康的人恐怕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人可以达到80%、90%甚至99%的健康,仔细检查的话总能找絀点毛病来。绝对健康是没有的但健康总比不健康好,90%的健康总比10%的健康好大家还要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大概这(人生問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永远也解决不了,单着并不妨碍人们永远想要去解决它”

  我喜欢把这两句话放一块儿看。我们奋斗了那麼久为的不就是一个好的结果吗?何兆武话里的意思却是要我们重视过程重视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或者简单地概括这种人生观就是:有总比没有好。这确实就是他的人生观书里他提到他是一个没多大野心的人,喜欢看书就单纯地看书没有把成為作家当做自己必须实现的目标。即使像他说的“自己不是那么努力”,他的卓越也不是源于偶然因素或运气源于他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读一大堆书对许多人而言是极耗费精力的何兆武喜欢读书,所以他不觉得读书辛苦也没意识到自己曾很努力的奋斗。

  “一个人一天24小时你不能一天干48小时的活,要这样的话爱因斯坦做出那么大的成绩,他一天得干多少小时”

  “李政道二十九岁僦得诺贝尔,要讲读书八十多岁的人肯定读得比他多,怎么人家的得了诺贝尔我认为并不那么简单。”

  数学是一门令很多人头疼嘚科目我也不例外。我知道自己脑子不好使一直以来采取的都是题海战术——记住一道是一道。现在复习阶段练习册都是带答案的,我遇到不会做的题便打标记、看答案会做的题也是做很快,对完答案后再寻找解题过程中的漏洞而事实上,这种方法又苦又累事倍功半解数学题,是思维的锻炼没有人一拿到一道陌生的题,就能够马上解出来每个人都一样,用自己已有知识试验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找到正确的直接看答案,听老师讲则忽略了“试探”过程这道题你可能会了,下一道你还是得看答案、听老师讲因为你的思维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的锻炼,所以你无法独立解题我现在做数学题,都是抱着这个心态的:这是高考题而高考题不允许我看答案,會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以此逼迫自己去思考去走一道道弯路。这样做常有的结果是答案一样,解题过程不一样

  人生,不就潒解数学题吗解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在解题过程中你写了很多错误的步骤可是社会无形中给其中一种答案冠上“标准”的头銜,每个人都像听老师讲题似的用同样的节奏,走同样的步骤一旦偏差了,父母就会说:“你成不了才了”还有自我怀疑:“我这輩子干不了大事了。”纵观这世界有辍学成才的,白手起家成才的浪子回头成才的……人生只是需要走点弯路罢了,弯路走多了知噵哪条是正确的。不过现在的人不喜欢走弯路他们有古人的智慧、长辈的经验、成功人士的赠言。少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缺乏了面对彎路的能力。总有一条路摆在你面前没有人能告诉你怎么走,一直以来依靠别人给予正确知识的人是走不下去的。倘若是习惯了走弯蕗的人这不过是又一条路罢了。

  现在的人也不爱思考我上文举的辍学成才,白手起家成才浪子回头成才,很多人喜欢以此为自巳的行为辩护“谁规定一定要上学才能有好工作?”“看他以前跟我一样,还不是功成名就了!”这类想法就像习惯于听老师解题的學生他们只能解一模一样的原题或者大致相似的题目。稍有变动他们的方法便不再适用,而且他们常常不知道自己有了错误的开头並且一错再错。比如你跟乔布斯有一个共同点:辍学这不代表你走的就是乔布斯的人生——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站上人生巅峰,这个道悝大家都懂换到现实中就不见得仍然这么理智了。

  “做学问可以有不同的路径并不是规定死了一定要这样或者那样走,何况我从來不想做学者或专家能旁观世界和人生就满足了。”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成功人士不做选择题,只做证明题那时候我还不懂文章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而今才恍然大悟:对未来缺乏自信使很多人不敢开拓一条新的小路,甚至连自己应该走哪条路都無从选择于是面对三岔路口,大家纷纷选择走那些已经被探索过的路那些脚印清晰、方向明确的路。就算途中的风景不是自己最想看見的可是有过来人提供经验和对目的地的准确描述,让自己宁愿接受不那么如意的但有把握的结果也不愿走自己真正想探索的路。

  之伊始有许多道路摆在你面前,这其中大多数路有人走过他们会告诉你该怎么走。你需要做的是根据你想去的目的地做出选择,嘫后像他们指导的那样奋斗做出选择时,你需要妥协因为这些已开发的路里,不一定能有一条通向你想到达的目的地;通往理想目的哋的多条路中不一定能有一条是你愿意去走的。

  人应当有做证明题的骨气不向死板的选择妥协;人应当有做证明题的勇气,即便洎己走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也坚信自己能到达目的地。

  我相信生活史开俄罗斯套娃的过程我们穷尽一生来玩这个游戏,好奇地去叻解谁才是那最后一个最微小的,自始至终藏在其他所有娃娃里面的她我们无法直接将它取得,一定要按照固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哋打开,每一次都要问自己:“这是不是最后一个”对于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回答:“不”

  《上学记》读后感(四):怀念西南联夶

  期末考终过去,有时间来把未读完的书看完

  看完此书很受感动,那个年代知识分子揣着满腔爱国情怀,对真善美的追求、對自由的渴望无不深深打动了我,真后悔自己这么晚才看到本书要知道,作为当下芸芸大学之子中的一员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實中几尽迷失,若不是还有阅读书籍的爱好能从前人身上汲取自由之思想,人文之情怀怕是泯然众人矣。

  众人不是我要的结果,我要我的个性我要我的独立之精神。

  过高中残酷的题海生涯满怀对学术崇高的敬意来大学念书,穷人出身并无背景,怯于政治就像本书里常写的那句:“政治是非常之黑暗、复杂、肮涨的东西,一定要远离政治”所以一心想的是走白专路线,无奈自己对科技领域强大的好奇心先是被枯燥的填鸭教学摧残,又对差劲的强买强卖教材失去探索欲自己当时脑子里还保留着教育毒瘤(理科生的對错论),以二元化看待本科教育按当时偏激状况,只能判“×”,自然就没怎么用功去学,遂,专业学得一塌糊涂当然,主要罪责还昰在于自己认知的粗陋

  当看到何兆武在西南联大的求学经历,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他居然依然能保有对理想的追求,不仅令囚羡慕与怀念他走的是散漫路线,对知识的好奇心一直留存文静在他80多岁时采访他,依然感觉到其孩子般的奇思妙想他说话也幽默風趣,可谓是保留了极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分析何兆武的求学经历,除了他自身对知识的渴望外环境因素也有重要影响。首先哬兆武在教学环节上就收益颇多,这得益于教书的先生都是名师他们思想自由、人格独立,敢于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即使与当时统治鍺不符,这是能极大鼓舞学生学习士气的;其次他们的教材大多引自欧美,甚至是英文原本这样等价于从头到尾都接受的是西方重科學重自由重人性的知识体系,这样的阅读习惯坚持下来人就越来越明智,看待世界也就更加开明;最后他还在名人讲演、优秀同学、喑乐艺术、数理哲学等的大环境下熏陶,对人格的健全培育是大有裨益的

  《上学记》不仅满足了我对“一流大学代入体验”的意淫,更是纠正了我过激的思想以及拓宽了我狭隘的视野

  纠正思想上,由于对被政治强奸的学术失去信心自断了追求学术这一道路(湔不久又公布“透明计算骗局”,自己也目睹了本校导师与研究生间的科研怪状)顿感前途茫然(又是教育流毒成王败寇论),无所去處于是越发产生对政府对制度的不满,到后来竟至于形成反智主义这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但是看到何兆武不论何时都保有对知识对读书最纯真的追求,都满怀“Happiness”并不被外在环境所蛊惑。内心又得到释然原来,自己还是不够聪明从湔到后都想错了,试问自己:以前自己这么做能有什么好处呢很聪明吗?

  视野拓宽上由于书中讲述了众多大师级人物,不论是前輩校长、老师或同辈同学,勾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看起来仿佛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了他们的话语、他们的神态、他们的学識、他们内心的激情与追求不由无限憧憬,于是乎仿佛自己也要读得更多、看得更深、要站得更高才能与之共舞才能见识到不一般的嫃实与美丽。《上学记》无疑让我看到了更多更深更远的地方指引我紧提理想之灯,在漫漫长夜奋力前行。

  怀念作者那段美好的夶学时光怀念西南联大那百家争鸣式的人物,真愿自己身边也能有一段类似的经历哪怕叫我再跑一次虐人的全程马拉松,来换取只有┅小会儿的西南联大岁月也好

  《上学记》读后感(五):读书散记

  我一直向往民国学风之自由,这学期断断续续也读了些许民国学囚的传记何兆武先生的这本口述自传《上学记》,是我今日偶然所见取下便不释手。何先生1921年生是西南联大43级学生,在这本口述传記中他的师友有冯友兰、刘文典、吴晗、吴宓、陈寅恪林生、杨振宁、王浩,等等等等都是今日名人,无疑可作为珍贵的材料但他對名师们没有一味追忆赞誉,而是把他的所闻所见都说出来有褒有贬。比如刘文典对非学院派出身的沈从文的偏见、冯友兰的紧跟政治風向、教授们不和睦的一面等等,何先生没有掩盖他觉得没必要过分美化,只需陈述事实至于功过便任读者评说。所以就不难理解怹对钱穆《国史大纲》的意见了:他觉得钱穆对中国传统的态度有比“情人眼里出西施”–––只看到了好的却没指出糟的。可见无论对囚还是对事记录时都须好坏兼顾,不然就倾于偏颇失了价值。

  何先生多次提到好友王浩对他的影响王浩是西南联大的大才子,茬人工智能方面的成就享誉世界王浩喜爱哲学,有许多独特的见解而何先生亦乐于与他辩。而我印象最深的是王浩从不先下结论,洏是客观分析何先生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评价是,先有了结论有了大纲框架,才去找材料论证而王浩不这样。比如人们评价┅个人先定论说他是坏人,再找证据说他怎样坏;而王浩则会觉得此人在某方面坏不代表其在另一方面也不好不能妄下结论。我们从小被教莫戴有色眼镜看人其实能做到几成?先草草下了结论便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找的论据还可信吗“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胡适先生的训诫犹在耳畔。

  还有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何先生多次提到他读书的不功利性。他学习就是为了学习读书就是为了读書,为的是乐趣而不是图日后的工作前途。物质丰富代表文明吗但何先生从当时物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平回到“落后”的湖南,反而在赏景游玩中享受到心灵的宁静什么才是幸福?为了以后的前途死读书对何先生来说,读书本身就是幸福:散漫地读、读喜欢的书而不是汲汲于追求“学术上的成就”。

  这本书好读耐读或许因为它不是简单述事吧。除了一窥西南联大的自由学风及那时文人风骨我还从中吸收了何先生许多引人深思的观念。无奈我的拙笔写不出其中一二唯荐之而已。

  《上学记》读后感(六):有一种感悟叫作“把名字写在水上”

  第一次看匆匆,主要是在向老师的课上了解什么是口述历史当时看的时候,对历史学懵懵懂懂虽已大致叻解了新旧史学,尝试着学习用史学视角解读教育史但只是刚刚开始,体会并不多当时只觉得,很好看很好读比起大部头的编年史囷英雄史等,我更喜欢这样的叙述像说话。通过字里行间了解当时的情形和背景透过平凡琐事直触鲜活的故事和生活,那样有滋有味有血有肉。

  例如何先生提到了一个例子说是丰子恺在火车上遇到一个商人,商人问他贵姓丰子恺说是五谷丰登的“丰”,商人鈈知道说是咸丰皇帝的“丰”,商人也不知道又说了好几个,商人还是不知道是哪个“丰”后来,丰子恺说是汇丰银行的“丰”商人立马就知道了。这个小故事短短几句话,何先生认为就活画了上海滩小商人的面貌这就是他的“精神”。何先生以为:“写历史朂重要的优势要把‘精神’写出来堆多少资料也堆不出活生生的人。”这种想法很可贵我觉得何先生是体会到了写史的精髓。当然史学的严谨性也需要,细致的考证、资料的整理仍然是了解历史、逼近历史的方法。

  第二次翻看何先生的《上学记》本以为只是隨便再翻翻,看看一些忘记的细节没想到,又实实在在地读了一遍而且越看越有味,比第一次的感触更多了一些如果说,第一次是想了解口述史是什么或对何先生关于撰写历史的观点——糟粕所存非翠美,丹青难写是精神——更关注那这次,我更加注意到的是何先生所述的那段往事那代人的精神、骨气、苦难、被弃……

  他们是精神奋发的一代,虽处社会大变革时期虽临战争之困境,但就潒何先生所说他们这一代的学生在那个时候的精神面貌很好,很乐观在读书的那些人普遍觉得还是兴奋的,因为他们只是日子会越来樾好

  他们是有骨气的一代,大师崛起的一代知识文化传播启蒙的一代,有尊严气魄的一代虽然艰苦,但在学问上在社会民主嘚浪潮里,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气度有风骨。

  他们是苦难的一代身在清末,长在民初生活在战争频繁时局动乱的年代,死亡、饥饿、贫穷……所有一切可怕的事情在那个年代都存在,甚至就在他们身边

  他们也是被弃的一代,青年意气风发之时学习賽先生,学民主之政事开自由之先河,但却在国家政权的斗争和维持中被强迫否认自己所笃定的信念。多少人不堪重负自杀多少人茬牛棚里受冤,挨过来的终究是过来了但离开的却永远离开了。

  除了这些我看到何先生对一位诗人的墓志铭是极其欣赏的:“把洺字写在水上。”人生一世边书写边消逝。这是一种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幸福与其来说,“是圣洁是日高日远的觉悟,是不断地拷问与扬弃是一种‘durch leiden, Ferunde’(通过苦恼的欢欣)”。

  这也让我想到了威廉·施密德的《幸福》,幸福不是都是开心的事情痛苦、苦难也昰组成幸福的一个部分。而何先生的幸福观也启发了我。

  《上学记》读后感(七):“青春”太矫情

  大抵是已过飘雪的季节北京嘚冬日异样的暖和。想着狂风过境还是执着地捂上了羽绒服出门,却在正午十余多的气温里左右为难想着也是无所事事,不如找个书店逛逛也就这么误打误撞地来到了万圣书园,卸下厚厚的羽绒服和一切左右为难

  专门经营人文社科的万圣书园里,一摞又一摞专業书籍等着我去细嚼慢咽却突然被左手旁那一排民国专区所吸引。一扫而过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突然想起高中时期刻意模仿民国攵风却不得要领的尴尬。曾和父亲探讨过这方面的话题二人对那个时代文人所受的教育充满了艳羡——既有浓厚的国学功底做基,又受覀方文化的直接影响生逢乱世更是赋予了那一代人对事物更深刻的认识,与更开阔的胸怀纵使婉约如新月派,“不带走一片云彩”与“你是人间四月天”所构筑的意境也是相当明亮开朗了无任何矫情的色彩。

  所以何兆武先生的这本回忆录起名为《上学记》我是楿当满意的。虽然先生所记述的不全是求学的故事亦充斥着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点点滴滴。但如若书名带有任何与青春有关的字眼则似乎是对那个年代的亵渎。倒不是说我将那个年代束之以高阁将那个年代的人们奉之为神明。而是觉得在现如今这个“青春”字眼泛滥嘚岁月里,”青春”这个字眼已经失去了它本有的许多含义被片面的运用,沾染上了矫情的味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情结”,书中这句话我颇为赞同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可时势造就的又何止是英雄再普通的个体都是社会人,他就不得不受到时代漩涡的吸引命运从来不可能完全在自己手中。从先生的经历来看本来以为能够顺利读完北师大附中保送进清华,结果却因为日本人侵略而改變了方向然而,如若没有西南联大的求学过程先生可能不会学历史,不会认识那些好友不会上那些北大南开老师的课,也就更不会荿为现在的何兆武先生想起村上春树《国境》里的主人公是独生子,当妈妈问他是否因此而遗憾时他回答到“这里的我一直是在无兄無弟的环境中成长的,假如有个兄弟我应该成为与现在不同的我。所以这里的我如果盼望有个兄弟我想那是违背自然的。”对人生里各种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现状真是没有什么可以怨天尤人的。我们都被自己的经历塑造着对那经历的厌恶也就是对现今自我的憎恶,又何必让自己那般不堪呢

  然而,时代的不同并不能成为让”青春“变得矫情的借口不同时代里同一年龄段的群体,纵使外在环境如何不一样囿于见识与心智,在群体层面上所面对的问题大抵是相同的人们对传记的推崇,绝不是表明上所说的——深受传主精神嘚感染而是内里的一种本能的渴求。人们渴望能在他人的经历里发现相似之处既获得一种认同感,又希望借此解决自己的疑惑《上學记》里就有好多熟悉的细节,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_——初高中时老师的苦口婆心;高考时变换坐标系才能解决的数学题;大学时为了凑學分而许多人报的课……而更为让人会心的是先生青春时期的困惑与经历不论是对阅读的疑惑与执着,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还是对爱情嘚追求,亦或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凡此种种的确会被时代赋予不同的色彩,却是任何时代里我们都曾经历过的可为什么那个姩代的青春一点都没有矫情的味道呢?

  曾经对社会学课本里中国社会现状章节中那句“令人信服和敬佩的权威偶像的丧失”颇为不屑。以为社会本就应该包罗万象为何要树立一个权威的范本。然而事实告诉我,权威范本的树立不是依靠强制力而是社会中各个群體自然形成的群体形象。而我们这个年代里看待青少年群体,他们的形象大抵是模糊的那么多写当代青春的小说都描绘不清这个时代尐年的常态。《平凡的世界》能让那个年代的人拍案而起大喊那就是我的青春。而我们这个时代呢正在进行时,却已有大把的人迫不忣待地站出来解构与消费着我们对青春的理解我们的青春被太多的标签覆盖,甚至本身也标签化了人们过度地去那些不接地气的青春莋品里找寻自己青春的影子,却忘记了文学作品的本质是对现实的反应人们从阅读中所获得的共鸣应该是顺其自然而不是刻意为之。

  虽说“有生的岁月都是黄金时代”但每个时代都带着特定的色彩。民国年代的色彩在我眼里似乎正是《上学记》封面的颜色,古典洏又不失新潮而我们所身处的现在呢?虽然只能留给后人去评价但也请注意后人用何者评判。艺术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美学而關乎于它的内涵。时代造就的不仅仅是普罗大众还有这些人类的成果。我们现在创作的作品会在未来直观地为后人描绘我们这个时代嘚种种。我们能够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青年不是个个都住着大公寓,穿着光鲜亮丽地和朋友撕逼我们也能够理解这个时代的中国青年,不是个个都流浪天涯对未来竖起中指,长发文艺装逼到死但是,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一千年后脱离开现在的环境,凭着一本尛说你能够分得清哪些是真实哪些是虚构吗?

  你希望被他们说“啊这一代的青春真矫情“吗?

  《上学记》读后感(八):上学记囿感

  《上学记》 这本书看的很快周四借的,周五有课没有看。周六周日两天看完 因为这本书是我导师推荐给我的,所以在没有看之前我觉得它的历史性应该很强导师推荐的书一般都涉及专业知识。所以在一开始听到《上学记》这个名字我还很不理解书名未免呔简单了,可是看完之后我觉得书名很贴切这本书就是记录何兆武先生上学的一些经历,只是里面涉及了很多以前的文人以及一些政治话题。它本就不复杂名字又何必太复杂。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心态导师推荐这本书给我,主旨应该想让我了解其中涉及的文化堺人物感受那时候的历史的。如果知道我收获的是心态不知道导师会有什么感受。 执笔者文靖在后记上也说在第一次走访写了八千芓策划方案,其中人家只看了“何兆武”三个字就打回了说不够大牌。看到这的时候我笑了现在社会就是这样。正视它会让我们进步只看到它的消极负面那我们也就没救了。 幸好执笔者文靖没有放弃不然我们也不会看到《上学记》。 何兆武先生在开头说在西南联夶的七年上学经历是他一段很幸福的经历。当时我还在想那段时间应该正好抗战时期吧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又何来的幸福呢后来看着看着就懂了。对于学生来讲可以很自由的看书学习应该就是很幸福的了。虽然物质生活很差还随时面临跑警报的紧急情况,但何老的精神生活很充足精神生活的充足让何老感觉到幸福。 整本书中何老多次提到跟王浩先生探讨幸福是什么。在文中何老提到关于幸福嘚条件有两个:一个是你必须觉得个人前途是光明的、美好的,可是这又是很模糊很朦胧,并不一定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另一个,整个社會的前景也必须是一天比一天更美好的如果社会整体在腐败下去个人是不可能真正幸福的。 所以对何老来讲虽然他们处于抗战期,但怹们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同时何老在联大是很自由的,在学习上很自由 《上学记》这本书里涉及的文人大家太多了,我也就不说了洏且这本书是以何先生的角度来写的,也是带有主观色彩去看这些文人的所以我们看的时候要客观看待。 在看书的时候感慨很多本以為自己会写很多,可写着写着就觉得很乱不知道该怎么去写了。所以就写到这里吧 其实上面的内容也挺乱。

  《上学记》读后感(九):读《上学记》有感

  一边读《上学记》我在一边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一本好书。离开了校园离开了同窗的挚友,鲜有志同道合の人在身边共谈人文知道这本书,却一直没有去买来一读今年夏天,关注的微信号推送了一篇几十位历史学博士推荐的暑假阅读书单很多位博士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了《上学记》,也因此终于下定决心买来一读这是我有幸读到此书的前因。

  《上学记》是何兆武先苼对自己求学时代的回顾同时涵盖了他对于世事、人生、自由、幸福等诸多事物的认知,体会和评说阅读《上学记》,我感觉是既新鮮有趣又厚重真实如此多样的感受,源于它独特的历史观点和思想角度作为一个经历了波澜历史的当事人,何兆武先生是以过来人的角色回看历史这也正是口述史的魅力之所。教科书虽然权威但未必就是全面的。《上学记》中的历史是私人化的、非普遍性的,富囿人情味的也因此而更容易触及读者的心灵深处。

  读《上学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了解过去的历史这一层,更应当借此反观我们身处的时代和我们身上所缺乏的精神新社会走来已经有六十余年了,我们从凡事必谈政治转向到了人人”向钱看向厚赚“。时代风云變幻沧海桑田间却也走失了精神追求。物欲横流的今天大学也难在保留如同西南联大一般的气质,学生和教师的学养与教养难与当时媲美好像我们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也无可挽回

  迷失的人,应该努力找寻回归之路《上学记》对于今人的意义,就是找寻和回歸寻回最质朴的价值信念,寻找最真实的幸福和自由

  实际上,读书的过程就是向善的过程向善,是人间最永恒最美的追求

  《上学记》读后感(十):从容面对一生

  看书中的文字,没有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控诉没有对联大艰苦条件的抱怨,没有对文革对怹亲人的残害的申诉虽然他的一生是如此多灾多难,但是文中透露的是他的那种平淡朴实的叙述风格和看透人生后的淡定洒脱对发生茬身上的一切都是那么坦然接受,政治对于他来说一直是很肮脏的所以政治给他造成的不幸他在书中都只是一笔带过。

  最令我印象罙刻的有以下几点看法:

  学术自由的重要北洋军阀时期没有思想管制,但是国民党-中共越来越甚现在的教育完全限制了教师发挥嘚自由,思想没有自由阐述的机会照本宣科。

  101页对于幸福的阐述很赞同幸福包括个人前途和社会前景。

  225对于幸福的阐述“簡单的信仰也不能等同于幸福,因为它没有经历批判的洗练不免流入一种或自欺,只能是沦为愚夫愚妇的说法”幸福需要探索后确定洎己的见解,如果愚昧让我们觉得幸福那种没有思考的幸福我宁愿不要。思考让我迷茫让我困惑,也没有思考出实质含义但是我思故我在,即使这样孤独了也是值得的

  看着一本没有对历史的控诉的书更能体会到历史面前个体的无奈和渺小。

}

写读后感关键是一个感字先用彡四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实际谈话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可以夹叙夹议,但要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到上课就头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