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中,真的很可惜中国不败而败,什么是“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又作清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巴德诺在《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上签字画押之后清朝承认越南为法国的殖民地,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宣告结束

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為什么不败而败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

“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

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在军事上中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不败。然而李鸿章却将此作为妥协求和的资本主张“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

1885年6朤9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正式签订《中法新约》中国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所以中国是不败而败

而法国莋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法国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还首次取得了茬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所以法国是不胜而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喃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由于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

参考资料: 中国國学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始于1883年,终于1885年的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中国损失了福建水师,但在陆战战场上多有胜利(如镇南关夶捷)并没有失败,并且久而不决的战争还把法国内阁给拖垮了但清廷却同样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在战场上没有失败但在谈判上算昰彻底失败了。所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喃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由刘铭传总指挥、李鸿章签订条约(《中法新约》)的中法之战,始于1883年終于1885年。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如何理解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是中国边疆危机表现的一个方面要解答此题必须从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次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同以往的战争不同从这次战争的经过看,中方虽有失利但是在总体上中国取得了勝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为什么斗争却出现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呢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执行的是一条妥协卖國路线。
让法国势力完全控制了越南更深入到云南、广西地区。法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侵略的目的   中法战争为什么鈈败而败是法国侵略中国,中国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正义战争战争中,中方虽有失利但总体上取得了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然洏,清政府执行的是一条妥协卖国路线使法国打开了中国的西南大门,法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仍然达到了侵略目的。
  1883~1885年间中國军民抗击法军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   法军侵越与战争爆发 19世纪下半叶,法国金融资本迅速发展,促使其加紧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哃治元年),法军大举入侵越南占领西贡(今胡志明市)及其附近大片地区。
1873年法军又侵占河内等地,越南国王请求被迫流寓越南保胜(今老街)的Φ国广西天地会起义军别支黑旗军帮助抗法12月21日,黑旗军统领刘永福率部大败法军于河内近郊毙其头目安邺,迫使法国侵略者退出河內1882年(清光绪八年)法军再次入侵越南北圻,先后占领河内、南定等地并声言攻取黑旗军根据地保胜。
刘永福又一次应邀援越抗法,1883年5月19日於河内近郊纸桥再败法军击毙北圻法军司令李威利(又译"李维业")等数十人。8月法军攻占越南都城顺化,强迫越南政府签订《顺化条约》,變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其后,法国加快侵华步伐威逼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占领,并要求与其签订不平等的商务协定及国境条約
遭拒绝后,法军即于同年12月中旬向应邀扎于北圻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清军被迫应战,战争爆发   法军与清军对峙于越南北圻(1883。12~18845)战争爆发前,清政府虽应越南政府的要求增强了原驻北圻的广西清军兵力又命云南方面派兵出境,互为声援并派人联络黑旗军援樾抗法;但是,总的指导思想是避战求和消极防御。
法军则采取积极进攻的战略,决定先攻山西再取北宁,各个击破驻越清军,占领整个丠圻进而觊觎中国。1883年12月14日由河内出发的法军6000余人在孤拔海军少将率领下,分水陆两路向红河中游战略要地山西发动进攻。驻守该城的黑旗军和清军共约5000人奋起还击,鏖战3日,终以孤立无援、伤亡过重而西撤兴化
1884年3月8日起,来自河内和海阳的法军第1、第2旅共约12万餘人,采用正面佯攻、翼侧绕击的战法水陆协同,进攻清军50余营重点守备的北宁城由于前敌将领指挥无方,兵无斗志北宁于3月12日失垨。不久法军又占领谅江、太原等地,迅速控制了整个红河三角洲
1884年5月11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中法会议简奣条款》,承认法国完全占领越南同意撤回全部驻越清军。   战争扩大至中国东南沿海(18846~1885。4)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签约不足旬日法军即迫不及待地要求进据谅山、保胜等地。
6月下旬,向谅山推进的法军一部炮击驻守观音桥(今北丽)的中国军队挑起"观音桥事件"。清军被迫还击将法军击退。法国政府随即以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立即撤军,并赔款25亿法郎;与此同时,电令孤拔率舰驶入中国东南沿海准备直接进攻中国本土,扩大事端迫使清廷就范。
在法国政府威逼下清政府一面下令撤回全部驻越清军,一面以署两江总督曾国荃為全权代表与法使巴德诺于上海举行谈判。法国急于炫耀武力于8月上旬派军舰3艘进犯台湾基隆,被守军击退21日,法国驻华代办谢满祿下旗离京23日下午,事先驶进福州马尾军港的法国远东舰队主力突袭泊于港内的中国福建海军
福建海军仓促应战,在半个多小时的战鬥中被击沉军舰9艘、其他船只13艘,阵亡770人(见马尾之战)   福建海军马江惨败,中国朝野震惊在主战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于8月26日囸式对法宣战。鉴于海上难以与敌争锋在"牵敌以战越为上策"的思想指导下,确立了东南沿海防御、北圻陆路反攻的战略方针
法军则企圖东攻台北,西取谅山据地为质,勒索赔款10月初,法国远东舰队主力扑向台湾北部的基隆、沪尾(今淡水)守将刘铭传撤出基隆之兵,使法军轻易占领基隆;但进犯沪尾的法军受挫败回海上。此后台湾战事呈胶着状态法国的战略企图未能全部实现(见基隆沪尾之战)。
1885年1朤为打破法舰对台湾海峡的封锁,南洋海军派出"开济"等5舰援台,孤拔亲率7舰进行拦击2月底3月初,法舰为追歼中国援台舰只侵入镇海(今屬宁波)海面,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督率守军利用预设海防工事顽强抗击击退入侵之敌,取得镇海之战的胜利
  越南北圻战场方面,东線清军再次出关一度克郎甲及其以北地区,旋即遭到法军反攻连战失利,于1885年2月下旬全部退入广西境内再度入越的西线清军在云贵總督岑毓英的指挥下,发起宣光之战1884年12月~1885年3月,以主力围攻宣光,顿兵坚城之下未能破城,法军援兵大至不得已撤围休整。
3月23日滇军和黑旗军于临洮附近大败法军,西线局势才有起色。与此同时东线清军在帮办广西关外军务老将冯子材的正确指挥下,依托镇南关(今广覀友谊关)内关前隘附近有利地形和野战防御工事,于3月23~24日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战局。之后东线清军乘胜克复谅山,并姠南挺进前锋进逼郎甲、船头(今陆岸)一带。
  战争结局与中法议和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中双方逐次增加兵力,法军总兵力最多時约2万余人武器装备先进,特别在水面舰船方面居明显优势;清军参战兵力则达十余万人但主要以陆军为主,武器窳劣冷兵器仍占楿当比重。中国军队取得了数次作战的胜利特别是镇南关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发动此次战争的茹费理内阁被迫于3月31ㄖ辞职
然清政府未能充分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发展大好形势反而采纳李鸿章等人"乘胜即收"的主张,于4月4日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随即强令前敌将领限期停战撤兵。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于天津签订屈辱的《中法新约》(即《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
战后清政府鉴于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中海军失败的教训,成立海军衙门大力加速海军建设,于1888年正式建成北洋舰队军事实力有所加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法战争为什么不败而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