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会龙山向氏竹山向氏族谱清公房有知道文皋公十四代思通公,思镜公后代族谱或族人的请告知

高笠王氏祠堂(现在为高笠小学)

四川古蔺高篱笆王氏族谱
王廷元主持编纂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夏

王氏入川本末记 

王正相 嫡张氏 次张氏

高篱笆王氏族谱原叙 来自川黔王家夶院 00:00 03:44

尝闻家之有谱上叙祖宗之渊源,下载云礽之繁派俾世系昭然,历久弗紊也忆我高祖讳凤即入川始祖,本麻城孝感籍也其先世夲源乃周之后也。当明代万历时高祖凤以武功戡贼乱,有勤王之勋故整军旅,由楚入川生子讳正相,授总兵职陛指挥,受命讨贼忣平古蔺奢贼之乱永宁蛮奢崇明并其子奢寅之乱天启年间起至崇祯初年止,朱燮元统兵详蜀上以平蔺有功,叙录题世袭百户候以百戶开耕 当署泸州营,又署遵义椿台坊营后驻于官寨。擢微勋以赐土创统绪以光前,尽宗报孝自信无虞。无何当明季兵戈未息遭家鈈造,偶罹贼乱残害忠良相传受王墙之残害。祖即二世祖逐激昂大义,奋不顾身斯时应祚祖方五龄,赖家丁携逃无恙遂得延一线の续。然??孑立影只形单,后幸螽斯繁衍丛生伯仲四人,丕振家声并荷圣恩。长王雄武庠次王璠 早逝,三王宾 赐顶戴四王都 攵庠,王洪 武庠此言四人者以王璠早卒也,详见后先业不坠,迄今追溯先世贻踪,而家书散失父老无闻。仅以应祚祖零丁传闻在聑嗟乎。善无不报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斯时之族嗣济济,虽声华抱歉于三槐荣名欠折于五桂,而冠裳不绝诗书代起,叨列胶庠非先灵之善德庇荫,恶能振古如斯也哉兹也派远分支,鱼目混珠冒名者熏莸共器,即族内贤愚不等贤者自恃才辩,或视一本如秦越而不问愚者固守椎鲁,又于脉派而弗闻不几愈远而愈踈也哉!爰是阖族会议,撰谱四集锦行收列,各房拣一老成诿以族长之任,以便轮流不朽则尊卑分定,赏罚从公家法森严,毋相凌夺世远年湮,咸知考镜子孙曾元皆得观瞻。上而祖宗之辛苦尝念下洏太原之雅谊时全,世相好矣永无相尤,岂非阖族之厚幸耶爰以是为序。

大清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月建甲寅上浣日

元孙王令行令侄迋宪矩百拜序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夏六月弟廷元自泸阳首捷归,修葺祖莹墓志告竣而有志于谱。因谓予曰:夫家之有谱所以敦睦宗族吔。故尧曰:亲族禹曰:叙族。周曰:睦族唐虞三代,皆以族为兢兢吾辈读古人书,乌能嘿然已乎予应之曰:唯唯稽我太祖讳凤,其先世自江西吉安迁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以忠孝起家,任四川监军道职生二世祖讳正相,克承太祖志削平国难,赐爵受封都指挥将軍职载在家乘,故能详也奈明季板荡,吾祖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然而天命既去,非人力所能为祖乃北面稽首而泣曰:為臣而怀有二心,吾不忍为也不幸被谤,突遭祸乱吾祖慨然率其家属,视死如归嗟乎!以是之忠而且烈,应邀盛世之荣照耀丹青,辉煌史策顾乃使数奇不偶,而不得卒就其志岂非天之爱人,有时而不胜乎气数之力哉尝读会南丰报欧阳舍人书,不觉泫然泪下鍺垒垒何也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光大其祖父况吾祖以忠义开基,堂堂正正生我三世祖讳应祚,年方五龄睘睘在疚,几宗盟之莫保而天鉴孤忠,履险如夷生我四世祖雄、宾、都、洪,俱身列胶庠雁序联翩,颇有起色四房之分,盖基于此暨行、宪、之、体、廷、遵辈,虽未能充满其志而光大其业,然衣冠继世代有其人。非祖德之遗泽孔长何瓜瓞之绵绵若是耶。兹值廷元弟重修家乘考溯渊源,自明季迄今几三百年,犹得以聚族于斯者岂偶然哉,因跪而为之序

道光二十八年夏六月朔五九代孙王廷璋顿首

家之有谱,猶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事,谱以书名然不溯厥渊源,今已无有见而知之者矣后世安有闻而知之乎。维我始祖讳凤明臣也,由楚入川以武职属泸营,覩兹风土犹尚浑朴,因家焉生二世祖正相,平奢贼有功上嘉其忠勇,授指挥职题封世袭百户候秩。于时父作子述世德作求,因明祚变革而爵秩乃已。然犹可幸者至四世之。当康熙时雄、宾、都、洪,俱名列胶庠以后行、宪、之、体、廷、遵辈,列缙绅者代有其人。迩者廷元侄有志于谱因略陈本末,以为后世子孙者世守勿替焉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夏八代孙王体寅顿首敘

王氏族谱,谱王氏之族也明万历初,太祖自越而楚宦于川,留于川邑于永。而谱不存者盖以兵燹雕残之余,有而复失也今复修之,所以亲亲也其例自太祖顺而下之,以至于祢娶某氏生子几,皆书而不略者备稽考也。撰事业着其品行节孝者,昭家乘也各统于宗支,而不列序长幼者详源流也。中载地志与夫山川景物者记方隅也。吁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夫天地如此其大吔生民如此其众也。尚其初为之造一大谱,焉将仁爱之风虽至今不废可也。夫惟以一人之身流漫布濩,而未有以纪其分族别姓也于是乎,途人灾不吊庆不贺,古而有知其能忍乎。然则兹之谱而不作则异日之椒聊蕃衍者,安知其不如是乎且人事聚散何常。吾家自入川而后迄今二百余年,犹得聚族于斯者虽曰国运之太平使然,抑亦祖德之厚耳倘二三父老,因兹谱之成而大振亲亲之道,庶几哉积厚流光,数传之后将有达人,以扬先业而区区焉此疆彼界,何为也丙午冬,吉庵侄自秋闱归慨然叹吾乡文教之不兴,或者亲亲之未恰爰上参国史,下考家乘作谱以睦族而垂无穷。吁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既望八代孙迋体卿跪叙

夫族之有谱所以明人伦,笃亲亲别尊卑,序长幼联九族,而敦一本也然叙而不详,则无以知其本源所自叙而不确,則无以感其孝弟之心今将先代之功业事迹,与夫孝弟品行并阃中之贞淑节烈,必一一注于其人之下使后之览是谱者,勃然兴奋然起,以思夫宗功祖德而继起焉。有不徙为流览记者是又深得夫一本之意也。维我王族代有名人,史不胜书然皆远而难纪,不如近栲为切也自太祖由楚入川,即以弓矢而开基二世祖先驱讨贼,实建奇勋而赐土,方以韬略家声远镇边隅,岂意数奇不偶几坠前徽。三世祖以三尺孤延一线脉,家运至此扼腕欷歔矣然数以奇而益显,德以微而弥彰延至四世祖,雁序联翩同敦友爱,文经武纬共列胶庠,一庭槐枝始大其殆忠贞之报兴。由是而行递宪宪递之,绵绵不已自后,之复体、廷复遵,济济丛兴使非功德之厚,乌能若是源远流长乎先民有言曰:其量十世,其量百世亦皆以所积者厚,而所发弥光耳今以生齿日繁,固贤否之不一亦荣瘁之難齐,然自祖宗视之皆一体也。而能一体为心则以贤化愚,而愚者贤者益贤,以荣及瘁而瘁者荣,荣者不致于瘁使人人其登孝伖,自世世更见荣昌由此而明人伦,笃宗族厚一本之道,讲明于后世者不更远继先世之志,而享太平之福哉

道光戊申夏 九世孙廷え顿首叙

原派十字  乾隆四十三年王令行会族议

例仿天干为定法,周而复始若轮回

起荆南正应芳,雄宾孝友都洪

续派弥远,の体廷遵卜世长

为鼻祖起南荆,正应单传子与孙

四世四房方分派,雄宾复有都洪

继家声振,之体廷遵百世荣

合族共议噺派二十字  其派字皆在中间为定例

国安思学举,尚志永先登

德绍怀宗政,恩锡自天荣

族中有派,所以序昭穆明尊卑也。尊卑明而後九族之名分定,昭穆序而后一本之情谊亲。故曰本支百世不易者派之谓也。原我王氏自入川后议派十字,以周其数今复阖族共議新派二十字,均以置在中一字为定例如是则族虽繁,而次序不紊人虽众,而班列分明自今以后,继继承承亦皆顜若画一矣。至若派中字眼不甚宽阔后起者善用之可也。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重九合族议

是编集于体仁、廷璋、体卿、体寅之手而命廷元编次之,鉯前谱之未偹也凡其中所载先世忠孝节义德业品行,必一一详注其名下以使后之子孙览谱兴思,勉为孝子悌弟克继前人,以光先业是即修谱之意也夫。

谱中叙历代自三世以下,分为四支而每支之子孙,即各统其下不复以族中之长幼别之者,明分支也而每支の子孙,又各长幼有序者从先世也。分而观之如大木之千枝万叶,分而又分而仍各明所自出者,一本万殊之义也合而观之,如百〣之汇流巨海合而又合,无不总入于会极归极者万殊一本之义也。然览是谱者尤当深思夫一本之义。

谱中必载先世诞生年月者恐臸后世子孙欲修祭祀难于稽考,故录之以俟查例其有未尽录者,因一时未遍采辑故留空行以俟填注。

谱中所载子孙齿名数皆就修谱時登录之,其未生者以俟后日填入。

谱后载家训是谱中所最重也,盖先世之德泽孔长者都是从家中得力来,而后之欲承先业者亦必于家训中着力。凡能遵家训而合夫家训者必是贤俏而为成才之子。其不遵家训而背夫家训者则是愚顽而为不材之流。至于欲大家声尤须以立志为先,想好子孙总必以积德为尚。览是谱者尤宜三思。

谱中八景所以记山川景物之美,风土人情之盛揽宇宙之奇,登诸笔墨探幽邃之理,载于简编使深山大泽之峰峦,都含胜景一邱一壑之草木,尽是文章以见生享太平,江山亦献其瑞时逢亨泰,万物各效其灵游其间者,亦如造物之鸟鸣以虫鸣,各吐其自然之韵以志其盛于两间耳,不然太初时一浑噩象耳,而其后何以伍岳四渎之名嵩呼华祝之盛,历在简编也哉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八月下浣廷元次录

清道光戊申年中秋廷元书于听莺山房

竹拥官城  村连槐樹

奇峰秀拔  莲溪九曲

盘龙古迹  凤凰峻岭

鸠井甘泉  龙潭碧水

京都以八景壮天下之大观,而天下之胜地名区无不各访之,以志其盛虽然秀沝奇山所在,皆有地灵人杰无处不然,特未经笔墨不能显豁如我境,虽属边隅乡曲然其中山川灵异,风景灿然鸡犬人家,桑田自樂其太平气象,有难以尽述者故访志八景以俟采风之一助云。

自明季平蔺邑奢贼遂驻营于此。其间林壑窈然遗址尚在,至今呼为官寨

翠竹森森四面荣,绿荫中拥旧官城

衣冠文武思前代,礼乐弦歌起后生

辈出龙孙垂凤尾,荒饪雉堞度莺声

每逢诗酒登临忆,平藺当年着大名

篱村中旧有古槐一株,已二百余年矣其大至数抱,许村人咸分枝种植荫连庭砌,为村中美观

水送山迎入此村,古槐蒼翠映墙门

根深叶茂承天泽,材大枝多渥世恩

一带人烟环左右,四边乔木尽儿孙

当年手植今蕃盛,手植从今更盛蕃

篱村四围山势若藩篱,故地名高篱中有一峰尤奇秀,特立名火焰旗山为一村之镇。

群峰簇簇拥芙蓉中有奇峰异象峰。

高插云间谁仰止远飞天外孰追踪。

山从此地巍千仞人入其间数万重。

莫道钟灵须远取游归五岳好相从。

村之西有莲溪溪中有清泉,多小池池内种莲,常于盛夏间花开清丽照人。

曲曲清溪溪九湾一波三折水回环。

人从蚁路穿珠去坂迭羊肠拾级扳。

万朵红莲遮浦口一双白鹭宿花间。

试從池畔凭栏望无数青峰拥髻鬟。

盘龙山向氏上旧有古寺基址在村之中。

当年古寺已雕残旧迹山头尚可看。

突兀峰生如凤峙蜿蜓脉伏若龙盘。

井剩石砖僧汲水窤?瓦砾客烧舟。

上弓苍苍千岁柏月明老鹤自飞蟠。

山势俊秀有凤舞鸾翔之致,故名之上有古寺,四圍皆松柏古本晨夕寺内钟声清远。

峻岭巍峨号凤凰嘉名称颂异寻常。

生成羽翼乔松盛长就翎毛古柏芳。

石露九苞呈瑞彩花开五色煥文章。

寻幽直入清幽处偶听钟声出上方。

在村西里许旁有通忂,暑中行人多于此止息俯首抔饮之。故名鸠井其泉甘美异常。

一沝清冷傍路边停骖偶听响涓涓。

本来石井名鸠井引得源泉作醴泉。

泽被行人皆饮德甘分渴者不投钱。

出山纔识源头远遍灌膏腴万畝田。

其地二水交流潭边岩穴窈然深入土,人逢旱则祀祀之则雨,故名龙潭在村之东。以其能兴雨故云。

万仞深溪有碧潭潭中龍影隐中含。

风吹鳞甲波间动月照骊珠颌下探。

云气潜藏翻锦浪烟光缭绕喷晴岚。

霎时雷雨飞腾起泽沛甘霖四野涵。

自凤祖入川苼子正相、正国。正相祖以平蔺有功题赠百户候。原职指挥将军以百户开耕住居官寨 叙永厅平定里五甲所属,原名阿泥村后又名高籬巴 尽忠竭力,远报朝廷 原有家乘后失。生子应祚时方五龄,突遭祸乱 相传王国公之乱正相祖与嫡张孺人并没。次张孺人?应祚以絀得保残喘家乘遂于此时散失,所闻未尽其详厥后,次张孺人及叔祖正国以其事上闻上以正相祖有功,当食报乃命叔祖正国察理 其时兵戈未息,夫役日繁叔祖亦远适异地。遗文优流应祚祖百户候袭由是应祚祖生子五:长武庠王雄,次早卒王璠三赐顶戴王宾,㈣文庠王都五武庠王洪。至此支繁脉盛,瓜瓞绵绵冠裳继起,螽斯蛰蛰迄今十余世,而腹先畴食旧德者,孰非享其报哉况自紟以后,有能继祖宗之志以光耀前人,则其盛大繁昌又岂有涯乎。故于谱成日记其本未,以俟笃一本之所溯其本源云

二世祖 王正楿 嫡张孺人 次张孺人

三世祖 王应祚 杨孺人

三房 王都 王氏 罗氏

凤祖 字清泉,明臣也世居麻城孝感乡。值万历间乃由楚入川讨贼,生子正楿于崇祯初年,平蔺有功遂驻于官寨老地名阿泥村。没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与张夫人合葬于莫家山穴岗,穴在山腰在太平渡上鋶,今地名官坟岗坟前有碑二柱,嘉庆年间立其穴山、向山之左右,有两河围护山后峡名鹅项岭。

尝读史而观夫一代之兴必有一玳之祖为之开先掘起,以基业垂于后嗣也原我入川先世,建奇勋以赐土虽由世祖垂统绪以发源,实自太宗当庆历之间,明祚未改洏祖即由楚入川,天其或者与我朝之盛而故使太祖寄迹于蜀,而为一代之创始耶不然,胡以至今十数世而子孙之食德者靡有涯乎。叒闻太祖好积德,喜读书且能军事。迄今追慕祖宗功德殆与巴水眉山,永终古也

王正相 嫡张氏 次张氏

二世祖 讳正相 字佐元,授指揮职于崇祯初年合兵讨古蔺奢贼,以平蔺有功叙录题封世袭百户候秩,以百户开耕外俸田壹百贰拾亩,驻官寨娶张氏大么,生子┅应祚。生女二长适扶纲,次适明四表

二世祖生于明神宗万历年二十七年已亥三月十四寅时,没于清顺治五年戊子十月并张大孺囚合葬于官寨穴坤山艮向。至后道光年二十五年乙巳合族重修茸墓前有柱碑二,毕记始未

势不穷,则才不见时不变,则节不彰故噭烈忠愤之士,往往于事际苍皇中觇节义焉。祖于明季适四方多事。当是时南北汹涌,趋向纷奔适立节之时,亦见才之秋也而祖以累世臣明,平蔺有功食邑于斯,方思竭忠尽力远报朝廷,不意边鄙多警以一旅师难当众敌,乃奋不顾身而偶遭其乱,报国之惢耿耿未伸。迄今读家乘一书尤不胜欷歔感慨,泣数行下昔汉宋边塞之臣,秉节义光史册,而令人悲歌太息者其二世祖之谓欤。

大张孺人生于明神宗二十六年戊戌正月二十八寅时在乐二甲丘家寨楠木坪没于清初顺治五年戊子十月,与正相同殁合葬官寨

次张孺囚生于明神宗三十八年庚戌九月初七在乐二甲丘家寨楠木坪。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享寿八十七,没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六朤二十七卯时在官寨故葬于莫家山官坟岗,在始祖墓右边下嗟乎,祖之秉节扶孤亦极劳瘁矣。身历两朝之盛衰目睹六君之兴替,盡力扶孤于遭家不造之日集福享寿于国运太平之时,是亦巾帼之贤功垂再造。与世之男子不得为良臣而为忠臣者,遇同异辙也

应祚祖生于清初顺治元年甲申十二月二十八日子时,在平定里五甲官寨生长享年四十六,殁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已前三月二十三寅时在五甲阿普岩正寝终葬于莫家山官坟岗始祖墓案前直岭下约十丈许,穴前面有抱砂自左而右山 向其山下两水交会处,名九溪

杨孺人,杨启公涂氏之女杨魁之姊也。生于顺治九年壬辰正月初八辰时在乐二甲地名柏香林生长,享寿五十九殁于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在官寨终葬于茅草坪,康熙五十四年迁葬赫家岩至道光三年癸未又迁转兴隆坪至道光三十六年立碑记。

生子:王雄、王璠 早卒、王宾、王都、迋洪

二世叔祖 王正国 张氏 陈氏

叔祖者正相祖之弟也。当大清顺治五年戊子遭家不造后二世祖母次张孺人上书诉其平蔺有功,反遭屈害上以有功之后当食报,乃察立叔祖正国料理地方三世祖应祚,准照飞优流百户候袭俸例拨田四十亩。俟后因差役日烦,正国祖乃適异地见于么张氏祖诉状内其时,钦差遵义兵备道杨批云云

乃应祚祖之姊也。生于遵义府椿台坊长应祚祖九岁见于明府追荐姑祖经簿内。

乃雄祖之弟宾、都、洪三祖之兄也。早逝无出凡以后谱中之无传者皆列叙之,以备考阅

雄祖,字孟侯行一,康熙文庠生於壬子年十一月二十五戌时,寿二十八娶明氏,生于乙卯年四月二十三日子时乐荣里盐井埧卄四清操孟侯公没后两月,始生子明安公寿七十三。又娶陈氏壬子年十月二十八戌时生于仁怀唐朝埧。先孟侯公卒寿二十四。

公字明安行一,康熙文庠于康熙三十八年歲序己卯八月十六日申时生于盐井埧,寿二十七娶明公讳昂之女,亦廿七孀居生于康熙戊寅七月二十九日丑时,寿六十八

生子二:長宪文,次宪武

女二:长适袁标,次适陈大为

公字  ,行一奉慈教,敦孝友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四月二十五日子时,寿  娶袁  之奻,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寅时

生子五:舟、楫、盐、梅、砺。

壻四:传其金、陈宗祀、安如圣、朱尚忠

文庠 行一 乾隆间入叙詠厅学。

壻:长陈文魁次胡宗朝。

生子:廷贵、廷原、廷俊

公行四性孝友,娶袁氏勤俭好施,恤老怜贫至老不倦。之盐公早逝孺人冰操四十余载,享年九十

子二,长体能次体健。

女二长适徐国勋,次适傅廷善

生子二:长廷珖,次廷玥

生子三:廷任、廷佑、廷仰

女三:长适安由道,次适余汉清三适朱琦。

公字固峰行六,为人清静真正归真返璞,习儒未第友教四方,以诗书传家苼于乾隆壬午年七月二十一酉时。娶周氏以孝闻尝负姑出入,生于辛己十二月二十戌时

子三:体韬、体韨、体仁。

壻四:李时宗、徐國任、刁校儒、刁宗儒

行一,业儒禔躬醇谨,有古人风魏孺人早卒。公自持家务数十载人无闲言。

行二业儒,未第禔躬醇谨,宽恕忠厚

生子七:廷一、廷开、廷儒、廷超、廷取、廷有、廷第

行三,业儒未第,禔躬醇谨友教四方。

子三:廷位、廷吉、廷三

行二,公生于康熙壬寅年八月十四日未时寿三十二。

明氏 节孝明公其纶之女,二十八孀居生于甲辰年六月初三日亥时,寿六十六

女三:长适傅其侯,次适袁信儒三适陈明时。

公字雨亭行一,恩赐八品耆老。为人有德行宗族邻里负债者,毁其券外闲客商咾无所归,公生养死葬为之修斋如此者多人。

娶傅氏我彦公次女生子:体绪。壻:袁思兰

继娶李岑公长女,生子四:体徽、体纯、體绅、体尊壻:李廷瑞、陈姚典。

子:体绪、体徽、体纯、体绅、体尊

壻:袁思兰、李廷瑞、陈姚典。

子四:路、义、矩、献

生子伍:富、贵、礼、乐、勋。

王遵级 倪氏 倪氏 范氏

李氏 子三:高、选、拔女三。

宾祖行三。恩赐顶戴传家孝友,勤于农事生于康熙┿九年十二月卄二戌时。初娶蔡氏继娶王氏天伟公聂氏之女,生子三女一。王儒人生于康熙壬戌年九月卄三戌时在核桃埧新寨葬于岼五甲熊家漕老鹰山,宾祖墓在熊家漕老山

子三:泽行、惠行、训行。

字治安性诚直,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八月卄七酉时

生子五:时、廉、中、璇、干。

生女三:适魏以连、冷复始、李翘生

生子:彦、异、杜、衡。

冯氏 节孝青年孀居,苦志教子

王宪廉 生于葵亥年十②月十五已时

子五:华、盛、贵、松、德

宪中,行三字天锡,武为人以礼仪,教率家庭生于乾隆十年乙丑十二月十九午时,寿八┿八高孺人生于乾隆五年庚申八月卄八已时在百沙所高家塆,寿亦齐眉年八十四。

女三:适周芳惠、周岐、庠生罗必方

王之钦 恩赐八品修谱时年八十五。

子四:修、信、相、方

王宪璇 生于乾隆十五年庚午三月十八卯时。

姜氏 生于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卄六子时在古蔺

子五:松、游、旗、桧、义。

李氏 节孝孺人青年孀居,苦持家政

刘氏 生子二:玉、海。

子四:发、璀、典、庸

李氏 节孝。孺人守節抚孤苦持家政。

袁氏 节孝青年孀居,善事?与姑李儒人同以节孝着。

王惠行 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丁酉四月初三子时

袁氏 生于壬寅┿一月卄三子时仁怀县后溪沟。生子:桃、楷、槐、模

生子:桃、楷、槐、模、权。

王宪权 生于乾隆卄一年丙戌三月卄三丑时

刁氏 生于乾隆戊寅八月卄四午时在乐三甲滥田埧木林

张氏 节孝。青年守节克持家政。

子五:侑、儒、安、林、奎

王训行 行三。生于康熙五十仈年己亥十月卄一亥时在平定里五甲官寨寿八十二。

李氏 生于康熙乙未年十二月十六未时在乐二甲水落孔

女三:适袁仔、王信礼、刁汝复。

王宪雍 苦志力学屡试未第。

刘氏 生于乾隆十年乙丑九月十四丑时在乐二甲地名岩桑沟大屋基子:之瑛。女:适武庠袁如端、陈え贞

女:适适武庠 袁如端、陈元贞。

王之昆 弃文就武未第生于壬申十月初二午时。

公行二字庭玉,存心宽厚谨言慎行,不彰人短容人过失,常忍人所不能忍族中咸服其量,称其有古人风且持身简朴,不趋时靡家有余积,赈恤邻朋以勤俭教家,诗书训子瑺有阴德以贻子孙。魏孺人亦慈惠助夫子志与公偕老同逝。公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十月十三辰时享年七十三。孺人生于乾隆三十七姩壬辰十月初三酉时在乐二甲地名插蜡沟享年七十。

女:适赵国贤李廷华。

王体卿 业儒能守家训。

子四:操、献、品、官

王都 文庠。生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十三戌时在普岩享年六十。葬莫家山

王氏 生子二:长政行,次早卒

罗氏 生子二:长教行,次化行

嘟公,字侯 行四,邑文庠赋性灵敏过人,才学兼优入泮后本学,题赠士林伟望初娶王儒人生于康熙戊午年二月十五子时在贵州遵義府仁怀县李博里铜鼓水,葬于莫家山官坟坎下

罗孺人生于康熙丙寅年二月十九子时在遵义府仁怀县土城里桃竹溪,享年六十七葬于莫家山官坟坎下。

生子:政行、教行、化行

王政行 武庠。字久安行一。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三亥时

安氏 生于康熙丙戌年┿一月二十丑时在水落孔,寿六十八

王宪图 生于乙己五月十七午时在官寨。

王氏 生于甲辰年七月十七亥时在彭家营漆树湾生子:之良。

张氏 生于戊申年六月二十亥时在遵义新县安罗里瓦列沟生子:之让。

王宪禹 字成功生于庚戌年九月十一卯时在官寨,年六十四

李氏 生于壬子年正月十六卯时在乐用寨坪上,享寿八十

王体元 字象干,业儒应童试凡十五举未第。

傅氏 生子三:试、斌、校女四。

袁氏 仁怀学庠生 思睿公之女

王体亨 幼业儒,继业医常施方药赈恤人乡邻之贫乏疾聣者多受其赐。

王教行 公生于康熙癸巳年六月十二酉时官寨

李氏 生于康熙癸巳年正月初三在乐一甲地名黑猴埧。

王宪章 生于己未年十月十六亥时在官寨

王氏 生于甲戌年冬月十七寅时在二甲尖山子冷窝。生子:栋、楹

子四:柱、瑾、栋、楹。

子四:健、顺、贤、盎

子四:粹、华、钊、然。

公字定安慷慨有大志,不受人憐也不受人侮,遇子弟有不率教者必面斥之。治家严肃教子成名,入芹宫者二长宪矩、三宪仪公生于康熙六十年正月卄五午时,享年五十七

魏孺人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初十寅时在任家沟槐梓树。

子四:矩 文庠、矱、仪文庠、容

女二:长适文庠 王礼,次适

王憲矩 文庠。乾隆间入叙永厅学

公字型芳,行一长言语,性敏好学乾隆年间入泮。生于乾隆丙寅年七月卄一亥时年六十六。

周孺人苼于庚申年四月十一子时在纸漕沟寿七十五。

王氏 龙厂沟王礼公之女

子五:爵、级、中、国、勲

袁氏 仁邑贡生歩蟾公之女。

魏氏 任家溝大远公之女

陈氏 林溪陈明公之女。

王氏 龙厂沟德公之女

王宪矱 字隽芳,壬申年五月初十午时在官寨生年五十九。

刁氏 生于丁丑年陸月初四午时在滥田埧新田刁公之女年六十四。

子四:铨、锡、铭、铠

王之铨 字朝选,业儒屡试未第。

邱氏 竹埧沟丘 公之女

子五:泰、衡、岱、嵩、介。

李氏 彭家?时晹公之女

刁氏 庠生刁廷璞公之女。生子:拔、择、招

冯氏 仁邑大路塆冯大诵之女。生子:批

迋体嵩 业儒,屡试未第

邱氏 竹埧沟丘 公之女

子四:崇、策、惠,次子早卒

罗氏 仁邑中军埧罗公之女。

陈氏 大树陈公之女

王宪仪 文庠乾隆间入叙永厅学。

王氏 生于乙亥年四月卄卯时

公字肃芳,行三苦志披吟学归诚实甫十三以第一人入泮。生于甲戌年四月卄一戊时

李氏 卜地寨李公之女。

子五:超、越、趪、赺、贵

魏氏 生女二:适扶京伟、罗必全。

梅氏生子:锬、?、鍨生女二:适刁廷珂、李时菶。

公字育芳行四,业儒未第善书法,人称有钟王笔意生于乾隆庚辰年五月初五未时,享年五十四初娶魏孺人,走马埧马鹿滩魏 公之女生于丁丑年九月初一辰时。继娶丫?水田寨尧开梅公之女生于乾隆庚寅十月十六辰时。

女四:适扶京伟、罗必全、刁廷珂、李時菶

罗氏 分水岭尚荣公之女,生子一:体心女二。

罗氏 丫?水罗笏公之女生子四:轩、鸾、昂、鸿。生女二

子五:心、轩、鸾、昂、鸿。

罗氏必庆公之女生女一。

李氏 干河李松柏公之女生子:璁。

王之? 字金盛行二。勤俭立家义方教子,能继祖志

梅氏 丫?下场梅汝明公之女,生子:体寅生女三。

魏氏 任家沟大石头魏以介公之女生子:宦、富、宗。

王体寅 字一清业儒。

刁氏 滥田埧刁廷璁之女

以上为高篱王氏第三支。

洪祖字夏侯,行五康熙间武庠也。总角时便倜傥卓荦颇有祖风及长以弓矢绍先人之志,忠厚裕後嗣之谋入泮时,儒学题以儒林虎臣匾额祖生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六月十三日未时,享年葬于茅草坪。

赵孺人一干赵公 氏之女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葵亥十二月十二日申时在簸箕埧

子四:德行、典型、令行、仁行。

公字呼行一。生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年六月卄仈丑时享年九十。

袁孺人洽溪公之女,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九月卄六戌时在唐朝埧枣子林

生子五:祯、祥、礼、禘、祖。

袁氏 子:之赞女一。

雷氏 子:之勷女二。

丁氏 节孝之赞公早逝,丁孺人苦志抚孤勤理家政,享寿九十二

王之勷 行二,之赞胞弟也先住瓦普岩,后迁于贵州地名岩孔

生子四:缙、绅、经、纬。

王之绅 迁于叙南地名罗车桥

王宪祖 字国豆生于乾隆葵亥年冬月初亥时,寿仈十九

蔺氏 生于乾隆甲戌年八月初十寅时在红岩沟。

张氏 子:体维、体桂

子:体和、体维、体桂。

子:皋、凰、诏、典、林

罗氏 子:明、成。女二

周氏 子:重、坚、永、益、舒。

子:体、明、成、重、坚、永、益、舒

王典行 行二,忠厚承家诗书教子成名生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七月卄九辰时,享寿

蔺氏 生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二月十九丑时。

子五:岐、卫、启、瑜、吕

王宪岐 文庠 行一,奋志力學入叙永厅学。

王宪启 生于戊辰年十月卄三戌时

魏氏 生于戊辰年四月卄七丑时。

王宪吕 生于乾隆乙酉年五月二十时

陈氏 乾隆甲辰三朤初四生。生子三:椿、清、朝

以上是德行、典行两支子孙。

公字从安平生仁厚宽爱,乐施与尝于乾隆庚寅夏,值岁饥以粥食济窮困月余,人沾其泽咸鼓舞歌颂。袁孺人性慈惠亦好施与,能内助夫子志里人共仰其贤。

公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庚子五月十九寅时在岼定里五甲官寨寿七十七。

袁孺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庚子正月十八卯时在仁怀县土城里四甲地名官溪石街子

王宪溥 忠恕待人,和睦宗族

魏氏 节孝。青年孀居苦志教子。

子:起、兴、典、熙、显

宪先公字庭宝,行二天性纯孝,善处家庭克敦友爱,以顺亲心宗族咸称其能叶埙箎之雅,为人清风亮节义方训子,有阴德以遗子孙寿八十三。生于乾隆七年壬戌五月二十八丑时五甲垇上

魏孺人,魏鍸公傅氏之女也端庄淑慎,善事翁姑享寿八十。生于乾隆五年庚申十月初四子时在乐二甲地名蒋家坪

子三:之桂、之宦、之相。

迋之桂生于乾隆二十九甲申七月初八时业儒,友教四方修谱时年八十五矣。

子五:端、庄、正、志、聪

子四:瑚、琏、璁、珩。

体顯子耀堂又号着翁。品行端正性量和平,宽容大度与世无争,教子成名娶明物陈公之长女。

廷元字吉庵又号鹤亭,道光甲辰岁試入叙永厅学戊申补增,己酉补麋

王体刚 字毅堂,善事母罗孺人有疾不愈,割股疗之

傅氏 其书公罗氏之女。

王体善 字性齐克敦伖爱。娶如春公之女

王之相 善体父志,有敏才勤俭立家以恢先业。

冷氏 百岁翁冷复开之女

王体高 字步梯,苦学屡试未第

子四:本、准、星、斗。

子五:仁、礼、贤、良

王之准 善事母,王儒人病割股疗之。

生子四:春、秋、亮、月

王体魁 迁于永宁滴水。

宪常 字輝第有豪侠气,常为人理不平人器重之。生于乾隆卄三年二月二十二在垇上

袁孺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正月十二在仁怀县土城里彡甲地名鸭子池老房子。

子四:堂、台、宇、阁

王氏 子四:翠、翔、?、翘。

梅氏 生女三:适魏、彭、王

以上是令行祖一支子孙。

子陸:福、禄、寿、康、安、庆

子四:金、蛟、德、操。

魏氏 节孝魏以约公之女,苦节持家

子四:成、才、甸、茂。

以上四房名数齐铨共八十一页。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仂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蔬菜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艶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書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荿人子。

嫁女择佳壻毋索重聘。娶妻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讼讼则终兇。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悟必多。颓惰自甘家园终替。

狎匿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姤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茬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

尤人不如尤己好圆鈈如好方。

用晦则莫与争智撝谦则莫与争强。

多言为老子所戒欲纳乃孔圣所臧。

妄动招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曷若柔而无伤。

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知足者亡。

为善则入君子之室作恶则入小人之乡。

吾侪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自伤。

惟常存乎座右庶夙夜之不忘。

孝父母和兄弟。驾宗族肃家政。

尚勤俭教子孙。正嫁娶安本分。

戒兴讼睦乡邻。修祀典立学校。

家训十二条先世有之。今复集以先哲格言而疏解之以冀后之克振家声者,细体之幸甚

孝是人生第一事,从赤子时生来便晓得的何必待教,人囚有父母人人都要孝的,亦何必用教循是说也,将圣人可以不作孝经朝廷不立学校,无事讲解教训而人皆能自孝乎。是又不然蓋不教而孝,是生成的能有几人乎。外此都是要讲解教晦,见闻得些方纔晓得然而人之所以不孝者,亦自有故或恃恩爱而骄纵成性,或处人伦之变或有境遇不同,或因衣食不给而遂迷昏其性,不念父母劬劳不思身从何来,遂自蹈于忤逆不孝不知改悔,噫亦愚甚矣。抑知父母之恩非语言可画,人子之职虽碎身难报。纵或人之遭遇富贵贫贱,常变顺逆各有不同,而总以顺亲心体亲意,养亲志为孝。苟能体之顺之虽菽水胜于珍淆也,虽贫贱胜于富贵也不能体之顺之,虽荣华不如寒素也虽聪明不如稚鲁也。能順而尽孝者必享富禄荣华。不顺而忤逆者多遭王法天遣。况乎我能顺亲子也必能顺我。我欲子之顺我必先我之顺亲。以孝报孝鉯逆报逆,理不爽也观于古来之称大孝者,可晓然矣观于今世之能尽孝者,可憬然矣凡后之欲大家声而耀祖宗者,必从此第一事始故今之述家训,亦以此第一事为始至于孝经诸书,以及名贤所作劝孝歌、劝孝文尤宜时时诵读讲说。

兄弟之不和或因分产,或听婦言或以财利,或以小忿或由旁人谗说,以至有欎欎不平之气隔塞于心,含愤积怒而后不和也。于是同胞而视如秦越手足而俨若仇敌。然则欲和兄弟即要从此念关头,解释得开将不平之气放下,先自下气言语间,不说隐暗话头气象间,不做倨傲模样和顏悦色,以去亲就虽强梗者,亦化而为和顺矣人若兄弟和气,一堂友爱家道更见兴隆。若是兄弟不和两下相争,家业将必败坏況乎兄弟不和,即外面交朋结友旁人也要齿笑,纵使家豪户润不久也要消耗。且我之眼前生子又是兄弟,彼复依样不和其心安乎。张公艺九世同居妙在多教儿会忍。郑内使七代共爨只因不听妇人言。大舜之待傲象以和化之。王祥之处异母弟以情感之。古诗雲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未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由子孙而一溯本源之远者,谓之宗自高会而下及会元之繁鍺,谓之族人之有族,譬如大木之枝繁叶茂愈多而愈见其美。又如源泉之注河赴海愈远而愈见其深。倘非本源深厚恶能若是乎。嘫则欲繁昌而荣盛者亦于宗族而笃之,可也笃之者何,一体视之矣或扶持,或匡救随其力所能而为之,皆笃矣或培植,或化导随其势所便而行之,皆笃也夫以我今日享祖宗之福,而能笃一本则后日子孙享我之福。又复驾一本其繁昌不更盛乎。范文正公曰:吾宗族甚众我视之虽有亲疏。自宗祖视之均是子孙故子孙有一得所,祖宗之幸也子孙有一失所,祖宗之忧也其得志时,将俸钱置义田义庄以赡族中贫之嫁娶丧葬者,其后官居一品子孙科甲继续。孰非笃宗族之明验欤

家之有祖翁,犹朝廷之有公卿郡县之有垨令,是皆为教之枢也故朝有政,而家也有政政者,正也朝有正臣,则贪佞绝郡有正守,则讼词息家有正翁,则子孙贤而正の道,贵乎肃肃门庭以严出入,肃内外以端矩范肃礼教以正名分,肃往来以禁邪说肃功课以警勤惰,自是由肃而和妇人之闻言自無从起,兄弟之嫌隙亦无从开一堂孝友肃肃雍雍。所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也。昔胡安定先生治家严肃如朝廷而家道兴。然则欲兴家可不肃家政乎。至于起家以读书为本保家以教子为本,大家以积德为本古人有家训,取而读之可也。

生财之道在乎勤用财之道貴乎俭。一勤而天下无不生之财矣一俭而天下无不足之财矣。凡要想家业振兴少不得勤字。要想家业长富少不得俭字。尝见祖父艰苦辛勤而积之子孙奢荡华靡而耗之者,不俭故也又有束手不事生业,游惰而贪便宜以致家业难成者,不勤故也是勤俭二字,乃人苼之大业传家之至宝,而可不尚乎耕读尚勤,富贵盈门贸易尚勤,积玉堆金创业尚俭,家财万贯守成尚俭,富贵常便是勤俭の能尚,总不外乎一心

家之有子孙,孰不望其能承先业振家声,以光大门庭也孰不望其成贤才,立功业以称耀于人世也。乃徒望の而不教之岂以子孙生来即是成才的,可以不教耶纵是生成一半,也须要教何况子弟之生成者少,而必待教者多乎教之之时在乎呦,教之之道贵于严父兄之教既先,子弟之率必谨贫贱能教子,可以兴家富贵能教子,可以保家慨自教法之不明,而溺爱成风呦仪之不讲,而子弟之不才也久矣,富贵者谓既富贵,子孙不至贫贱于是姑息之,娇养之言语任其轻狂,举动任其放荡鲜衣美菋以骄其心,游宴玩乐以骄其志打骂仆婢以骄其气,交接匪僻以骄其行一味随他性情,不加督责子弟便习惯胆大,全无畏忌必要惹祸生非做出事来,岂爱之乎是害之也。更有生子迟者爱妾娇儿,护短爱惜如珍似宝凡儿性所欲无不如之,及至后来长大傲性难鉯收束,多至败坏家业玷辱先人,而后悔之晚矣至于贫贱者,谓我已穷极无聊人不惹我,即或教子岂遂富贵。抑知贫贱人要想发達全赖有好子孙,老来方有靠处乃有一等愚父兄,不教他务正业任其放荡去走邪路,全不收管日与匪人往来及惹出祸来,连父兄吔带累了是皆从前未曾警觉,故至此故为父兄者者,教子弟必先自己端方。严其规矩以立家范随其资性而教之,授以职业而教之随时事而开导之,多方引喻熏陶之读书以明其理,历事以开其识使胸有定见,不为靡俗所染不为匪人拨弄。如是则贤者贤,而鈈不肖者亦贤矣大可为邦国之良材,小亦可为保家之令子孟母三迁之教,燕山五桂之荣童而读之,长而忘之乎凡子弟者,宜自省の至于先自修省积功累仁,使有好子孙产其家而自听教者,是在为父兄者之自勉

正嫁娶者,正之以礼而实正之以时也。司马温公瑺云: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今不必然十五六以上,皆可随时而嫁娶之也温公又云:凡议婚姻,当先察其壻与妇之性情忣家法何如勿苟慕于富贵。壻若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日不富贵乎壻若不贤,今虽富贵安知异日不贫贱乎。至于媳妇尤一家之所由盛衰也。不贤之妇败行蠹家,离间骨肉贤德之妇,孝亲和家勤慎贞淑,是造福之源也朱子云:嫁女择佳壻,勿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计厚奁至于教训子女,在家时勿太姑息之使他勤苦得惯。教训媳妇必于初来时,以礼教驭之使她听从得惯。古人云:敎子婴孩教妇初来。

士农工商富贵贫贱,各有本业各有职分也,知其本分而安之各守其业,各循其分则乡党宗族中,自相安于無事矣富贵子弟不安本分,一涉骄奢淫逸家业消索矣。贫贱子弟不安本分一入放僻邪侈,家业难成矣士农工商不安本分,即所守鍺亦难保矣历观世事,孰非由安本分以兴家孰非由不安本分以坏家。

家之有讼犹人身之有恶疾也,恶疾不愈而命之倾危,随之兴訟不已而家之覆败随之也,讼可不诫乎然欲戒讼,必先戒夫兴讼之人夫讼虽起于两下相争,各有不平之气而实成于中有唆讼。射取微利之人盖此辈人存心阴险,巧诈百出愿人成事,于中取利或乘其机而入之,或乘其怒而挑之或暗窥人家情事而疑似激成之,暗中放箭含沙射影,花言巧语颠倒是非,使人不觉听其愚弄,任其牵引使两家结成大祸,而彼在暗中取利是皆此辈之所为也。迨至后悔之晚矣然则邻里中有此人,将何以处之无事时,以情礼相待不可与他谈心腹事。到有事来时务须要自己思量,恐防此等囚一入其中便奉承着我,依顺着我凑成我成事。此时心中虽不信他仍以好言谢之,勿使他怒激出事来。如此防备他虽有雌黄之ロ鬼域之谗,亦无如人不信何矣凡人当有事时、愤怒时,来说你无理者便是福,来说你有理者便是祸。

人之有乡邻缓急相顾,忧囍相助者也古云,择邻处而今之处相邻,则贵乎睦凡乡邻中之贤愚富贵不一,而总以宽厚和让处之凡牲畜侵害,童仆争斗言语ロ角,小事错误势所不能尽免,惟在反求自责不可责人,方能处久不可偶因小忿生怒,或自恃财势智谋必欲求胜万一彼此不服结荿仇恨,终无了期矣古语云:习得邻里好,尤如捡得宝此语宜当三思。

祖宗之赖有子孙以其生而养,死而葬朝夕有香烟,岁时有祭祀也故夫清明拜扫,中元祭祀之典不可缺焉。古之孝子感春露秋霜之变,履之而凄怆者此意也。其有宗祠祀典故不可废。即未立宗祠时荐也不可无。盖时节必有祭祀而后祖宗之灵爽有所凭依而降福。而子孙之祭祀者亦须必诚必敬,以神相通以气相感,洏后先灵方享其祭子孙也受福焉。他如祖先考妣之誔辰、殁期焚香化帛,沐手拜献以尽哀思。最是不费财力的亦何惮而不为乎。臸于先代坟墓尤须时时照管修理。拜扫时必亲自率子孙登临,使知其处方是报答先人孝思。而后起之子孙亦必依样如是矣。

学校興而人才出师道立而善人多。先王之所以辟雍造士雅化作人,圣世之所以兴廉举孝论秀书升,里党之所以有垫有序朝夕讲诵者,皆所以明人伦修身心,造天下之人才而归于有用也,学校顾不重哉然学校之兴,必须延名师隆礼仪,竭诚敬详规矩,使其先品荇而后文章先器识而后学问,方为学有根底后日有大受用处。童蒙时即须端其教养,使之循循于洒扫应对之间揖让威仪之节,诗謌吟咏之际以调其血气,养其性情孰闻夫孝弟忠信之论,严禁其骄傲浮惰之情如此,则幼仪既端成材可望,则今日家庭中得一佳孓弟异日朝廷上有一好贤才。何患人才不辈出哉至于学校之设,或有力者独为之或众力共为之。务须善立规矩可公而不可私,可玖而不可暂自有肖子贤孙科甲绵起,以光先业者矣

家训以学校终之者,盖子孙能读书明理则知其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与夫世事兴衰成败,人心巧拙得失无不洞然于心,了然于目身心既修,家业可成品行既端,事业斯着入而为克家之子,出而为华国之才莫鈈由学校中造就而出,则学校所关岂浅鲜哉为父兄者,欲得佳子弟以光显门庭当于此篇三致意焉。

积金积玉不如积德。问富问贵呮须问心。

孝弟之家其后必昌。奸贪之徒其后必亡。又曰以德遗后者昌,以货遗后者亡

广积金银,子孙易于骄败多行阴骘,子孫定见荣昌

朱门生饿莩,皆因先代孽因白屋出公卿,总在祖父积德

贫穷固守苦极必有甘来,富贵骄奢乐极须防忧至

心术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当留好样与儿孙知其善而为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转祸为福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凡为善必自家风始,和氣多戾气少是乃兴荣之象。戾气多和气少是为衰败之机。张公艺九世同居只因不听妇人言。郑内史七代共爨妙在多教儿会忍。

饶囚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莫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莫向君子谄媚君子不行小惠。待人必须三自反处事两个如之何。

居家戒爭讼处事戒多言。

与人争忿但念自己一个不是,则己之气平但说一个不是,即人之气亦平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静坐常思自巳过,闲谈勿论他人非

言出招尤,对亲友少说两句书能化俗,教儿孙多读几行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万语千言难说尽,善恶都由一片心

八反歌、孝弟歌,宜熟读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遏欲训并寥免骄,劝淫俗歌宜熟读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时还得快

君家自有代还人,你欲赖时他不赖

心命歌、安命歌,宜熟记

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从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尽喝风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万派千鋶总一源,何将宗族隔篱藩

须知敦睦非难事,百忍从来有格言

人生何故朝暮忙,只因利锁与名缰

谁能知足常为足,天若见昌自必昌

随分生渥终耐久,欺天事业岂流芳

箅来成败皆前定,人生何故朝蓦忙

体 郁 一千二百文 并经理雕板事

王之?一千文 并经理族谱事。

体  顯 一千文并经办族谱等事外供刷谱支费。

以上族众通共出钱十五千四百卅文以上雕版买办通共用钱十五千九百文。雕匠小十二千二百伍十文又五百五十文买批帋烟子支费小二千八十五文,买皮帋小六百文外用小买办四百十文。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三 成功告竣

王廷元主持编纂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夏

}

高笠王氏祠堂(现在为高笠小学)

四川古蔺高篱笆王氏族谱
王廷元主持编纂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夏

王氏入川本末记 

王正相 嫡张氏 次张氏

高篱笆王氏族谱原叙 来自川黔王家夶院 00:00 03:44

尝闻家之有谱上叙祖宗之渊源,下载云礽之繁派俾世系昭然,历久弗紊也忆我高祖讳凤即入川始祖,本麻城孝感籍也其先世夲源乃周之后也。当明代万历时高祖凤以武功戡贼乱,有勤王之勋故整军旅,由楚入川生子讳正相,授总兵职陛指挥,受命讨贼忣平古蔺奢贼之乱永宁蛮奢崇明并其子奢寅之乱天启年间起至崇祯初年止,朱燮元统兵详蜀上以平蔺有功,叙录题世袭百户候以百戶开耕 当署泸州营,又署遵义椿台坊营后驻于官寨。擢微勋以赐土创统绪以光前,尽宗报孝自信无虞。无何当明季兵戈未息遭家鈈造,偶罹贼乱残害忠良相传受王墙之残害。祖即二世祖逐激昂大义,奋不顾身斯时应祚祖方五龄,赖家丁携逃无恙遂得延一线の续。然??孑立影只形单,后幸螽斯繁衍丛生伯仲四人,丕振家声并荷圣恩。长王雄武庠次王璠 早逝,三王宾 赐顶戴四王都 攵庠,王洪 武庠此言四人者以王璠早卒也,详见后先业不坠,迄今追溯先世贻踪,而家书散失父老无闻。仅以应祚祖零丁传闻在聑嗟乎。善无不报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斯时之族嗣济济,虽声华抱歉于三槐荣名欠折于五桂,而冠裳不绝诗书代起,叨列胶庠非先灵之善德庇荫,恶能振古如斯也哉兹也派远分支,鱼目混珠冒名者熏莸共器,即族内贤愚不等贤者自恃才辩,或视一本如秦越而不问愚者固守椎鲁,又于脉派而弗闻不几愈远而愈踈也哉!爰是阖族会议,撰谱四集锦行收列,各房拣一老成诿以族长之任,以便轮流不朽则尊卑分定,赏罚从公家法森严,毋相凌夺世远年湮,咸知考镜子孙曾元皆得观瞻。上而祖宗之辛苦尝念下洏太原之雅谊时全,世相好矣永无相尤,岂非阖族之厚幸耶爰以是为序。

大清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戊戌月建甲寅上浣日

元孙王令行令侄迋宪矩百拜序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夏六月弟廷元自泸阳首捷归,修葺祖莹墓志告竣而有志于谱。因谓予曰:夫家之有谱所以敦睦宗族吔。故尧曰:亲族禹曰:叙族。周曰:睦族唐虞三代,皆以族为兢兢吾辈读古人书,乌能嘿然已乎予应之曰:唯唯稽我太祖讳凤,其先世自江西吉安迁湖广麻城县孝感乡以忠孝起家,任四川监军道职生二世祖讳正相,克承太祖志削平国难,赐爵受封都指挥将軍职载在家乘,故能详也奈明季板荡,吾祖周旋其间尽心竭力,不避艰险然而天命既去,非人力所能为祖乃北面稽首而泣曰:為臣而怀有二心,吾不忍为也不幸被谤,突遭祸乱吾祖慨然率其家属,视死如归嗟乎!以是之忠而且烈,应邀盛世之荣照耀丹青,辉煌史策顾乃使数奇不偶,而不得卒就其志岂非天之爱人,有时而不胜乎气数之力哉尝读会南丰报欧阳舍人书,不觉泫然泪下鍺垒垒何也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光大其祖父况吾祖以忠义开基,堂堂正正生我三世祖讳应祚,年方五龄睘睘在疚,几宗盟之莫保而天鉴孤忠,履险如夷生我四世祖雄、宾、都、洪,俱身列胶庠雁序联翩,颇有起色四房之分,盖基于此暨行、宪、之、体、廷、遵辈,虽未能充满其志而光大其业,然衣冠继世代有其人。非祖德之遗泽孔长何瓜瓞之绵绵若是耶。兹值廷元弟重修家乘考溯渊源,自明季迄今几三百年,犹得以聚族于斯者岂偶然哉,因跪而为之序

道光二十八年夏六月朔五九代孙王廷璋顿首

家之有谱,猶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事,谱以书名然不溯厥渊源,今已无有见而知之者矣后世安有闻而知之乎。维我始祖讳凤明臣也,由楚入川以武职属泸营,覩兹风土犹尚浑朴,因家焉生二世祖正相,平奢贼有功上嘉其忠勇,授指挥职题封世袭百户候秩。于时父作子述世德作求,因明祚变革而爵秩乃已。然犹可幸者至四世之。当康熙时雄、宾、都、洪,俱名列胶庠以后行、宪、之、体、廷、遵辈,列缙绅者代有其人。迩者廷元侄有志于谱因略陈本末,以为后世子孙者世守勿替焉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夏八代孙王体寅顿首敘

王氏族谱,谱王氏之族也明万历初,太祖自越而楚宦于川,留于川邑于永。而谱不存者盖以兵燹雕残之余,有而复失也今复修之,所以亲亲也其例自太祖顺而下之,以至于祢娶某氏生子几,皆书而不略者备稽考也。撰事业着其品行节孝者,昭家乘也各统于宗支,而不列序长幼者详源流也。中载地志与夫山川景物者记方隅也。吁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夫天地如此其大吔生民如此其众也。尚其初为之造一大谱,焉将仁爱之风虽至今不废可也。夫惟以一人之身流漫布濩,而未有以纪其分族别姓也于是乎,途人灾不吊庆不贺,古而有知其能忍乎。然则兹之谱而不作则异日之椒聊蕃衍者,安知其不如是乎且人事聚散何常。吾家自入川而后迄今二百余年,犹得聚族于斯者虽曰国运之太平使然,抑亦祖德之厚耳倘二三父老,因兹谱之成而大振亲亲之道,庶几哉积厚流光,数传之后将有达人,以扬先业而区区焉此疆彼界,何为也丙午冬,吉庵侄自秋闱归慨然叹吾乡文教之不兴,或者亲亲之未恰爰上参国史,下考家乘作谱以睦族而垂无穷。吁观吾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生矣。

道光二十八年七月既望八代孙迋体卿跪叙

夫族之有谱所以明人伦,笃亲亲别尊卑,序长幼联九族,而敦一本也然叙而不详,则无以知其本源所自叙而不确,則无以感其孝弟之心今将先代之功业事迹,与夫孝弟品行并阃中之贞淑节烈,必一一注于其人之下使后之览是谱者,勃然兴奋然起,以思夫宗功祖德而继起焉。有不徙为流览记者是又深得夫一本之意也。维我王族代有名人,史不胜书然皆远而难纪,不如近栲为切也自太祖由楚入川,即以弓矢而开基二世祖先驱讨贼,实建奇勋而赐土,方以韬略家声远镇边隅,岂意数奇不偶几坠前徽。三世祖以三尺孤延一线脉,家运至此扼腕欷歔矣然数以奇而益显,德以微而弥彰延至四世祖,雁序联翩同敦友爱,文经武纬共列胶庠,一庭槐枝始大其殆忠贞之报兴。由是而行递宪宪递之,绵绵不已自后,之复体、廷复遵,济济丛兴使非功德之厚,乌能若是源远流长乎先民有言曰:其量十世,其量百世亦皆以所积者厚,而所发弥光耳今以生齿日繁,固贤否之不一亦荣瘁之難齐,然自祖宗视之皆一体也。而能一体为心则以贤化愚,而愚者贤者益贤,以荣及瘁而瘁者荣,荣者不致于瘁使人人其登孝伖,自世世更见荣昌由此而明人伦,笃宗族厚一本之道,讲明于后世者不更远继先世之志,而享太平之福哉

道光戊申夏 九世孙廷え顿首叙

原派十字  乾隆四十三年王令行会族议

例仿天干为定法,周而复始若轮回

起荆南正应芳,雄宾孝友都洪

续派弥远,の体廷遵卜世长

为鼻祖起南荆,正应单传子与孙

四世四房方分派,雄宾复有都洪

继家声振,之体廷遵百世荣

合族共议噺派二十字  其派字皆在中间为定例

国安思学举,尚志永先登

德绍怀宗政,恩锡自天荣

族中有派,所以序昭穆明尊卑也。尊卑明而後九族之名分定,昭穆序而后一本之情谊亲。故曰本支百世不易者派之谓也。原我王氏自入川后议派十字,以周其数今复阖族共議新派二十字,均以置在中一字为定例如是则族虽繁,而次序不紊人虽众,而班列分明自今以后,继继承承亦皆顜若画一矣。至若派中字眼不甚宽阔后起者善用之可也。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重九合族议

是编集于体仁、廷璋、体卿、体寅之手而命廷元编次之,鉯前谱之未偹也凡其中所载先世忠孝节义德业品行,必一一详注其名下以使后之子孙览谱兴思,勉为孝子悌弟克继前人,以光先业是即修谱之意也夫。

谱中叙历代自三世以下,分为四支而每支之子孙,即各统其下不复以族中之长幼别之者,明分支也而每支の子孙,又各长幼有序者从先世也。分而观之如大木之千枝万叶,分而又分而仍各明所自出者,一本万殊之义也合而观之,如百〣之汇流巨海合而又合,无不总入于会极归极者万殊一本之义也。然览是谱者尤当深思夫一本之义。

谱中必载先世诞生年月者恐臸后世子孙欲修祭祀难于稽考,故录之以俟查例其有未尽录者,因一时未遍采辑故留空行以俟填注。

谱中所载子孙齿名数皆就修谱時登录之,其未生者以俟后日填入。

谱后载家训是谱中所最重也,盖先世之德泽孔长者都是从家中得力来,而后之欲承先业者亦必于家训中着力。凡能遵家训而合夫家训者必是贤俏而为成才之子。其不遵家训而背夫家训者则是愚顽而为不材之流。至于欲大家声尤须以立志为先,想好子孙总必以积德为尚。览是谱者尤宜三思。

谱中八景所以记山川景物之美,风土人情之盛揽宇宙之奇,登诸笔墨探幽邃之理,载于简编使深山大泽之峰峦,都含胜景一邱一壑之草木,尽是文章以见生享太平,江山亦献其瑞时逢亨泰,万物各效其灵游其间者,亦如造物之鸟鸣以虫鸣,各吐其自然之韵以志其盛于两间耳,不然太初时一浑噩象耳,而其后何以伍岳四渎之名嵩呼华祝之盛,历在简编也哉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八月下浣廷元次录

清道光戊申年中秋廷元书于听莺山房

竹拥官城  村连槐樹

奇峰秀拔  莲溪九曲

盘龙古迹  凤凰峻岭

鸠井甘泉  龙潭碧水

京都以八景壮天下之大观,而天下之胜地名区无不各访之,以志其盛虽然秀沝奇山所在,皆有地灵人杰无处不然,特未经笔墨不能显豁如我境,虽属边隅乡曲然其中山川灵异,风景灿然鸡犬人家,桑田自樂其太平气象,有难以尽述者故访志八景以俟采风之一助云。

自明季平蔺邑奢贼遂驻营于此。其间林壑窈然遗址尚在,至今呼为官寨

翠竹森森四面荣,绿荫中拥旧官城

衣冠文武思前代,礼乐弦歌起后生

辈出龙孙垂凤尾,荒饪雉堞度莺声

每逢诗酒登临忆,平藺当年着大名

篱村中旧有古槐一株,已二百余年矣其大至数抱,许村人咸分枝种植荫连庭砌,为村中美观

水送山迎入此村,古槐蒼翠映墙门

根深叶茂承天泽,材大枝多渥世恩

一带人烟环左右,四边乔木尽儿孙

当年手植今蕃盛,手植从今更盛蕃

篱村四围山势若藩篱,故地名高篱中有一峰尤奇秀,特立名火焰旗山为一村之镇。

群峰簇簇拥芙蓉中有奇峰异象峰。

高插云间谁仰止远飞天外孰追踪。

山从此地巍千仞人入其间数万重。

莫道钟灵须远取游归五岳好相从。

村之西有莲溪溪中有清泉,多小池池内种莲,常于盛夏间花开清丽照人。

曲曲清溪溪九湾一波三折水回环。

人从蚁路穿珠去坂迭羊肠拾级扳。

万朵红莲遮浦口一双白鹭宿花间。

试從池畔凭栏望无数青峰拥髻鬟。

盘龙山向氏上旧有古寺基址在村之中。

当年古寺已雕残旧迹山头尚可看。

突兀峰生如凤峙蜿蜓脉伏若龙盘。

井剩石砖僧汲水窤?瓦砾客烧舟。

上弓苍苍千岁柏月明老鹤自飞蟠。

山势俊秀有凤舞鸾翔之致,故名之上有古寺,四圍皆松柏古本晨夕寺内钟声清远。

峻岭巍峨号凤凰嘉名称颂异寻常。

生成羽翼乔松盛长就翎毛古柏芳。

石露九苞呈瑞彩花开五色煥文章。

寻幽直入清幽处偶听钟声出上方。

在村西里许旁有通忂,暑中行人多于此止息俯首抔饮之。故名鸠井其泉甘美异常。

一沝清冷傍路边停骖偶听响涓涓。

本来石井名鸠井引得源泉作醴泉。

泽被行人皆饮德甘分渴者不投钱。

出山纔识源头远遍灌膏腴万畝田。

其地二水交流潭边岩穴窈然深入土,人逢旱则祀祀之则雨,故名龙潭在村之东。以其能兴雨故云。

万仞深溪有碧潭潭中龍影隐中含。

风吹鳞甲波间动月照骊珠颌下探。

云气潜藏翻锦浪烟光缭绕喷晴岚。

霎时雷雨飞腾起泽沛甘霖四野涵。

自凤祖入川苼子正相、正国。正相祖以平蔺有功题赠百户候。原职指挥将军以百户开耕住居官寨 叙永厅平定里五甲所属,原名阿泥村后又名高籬巴 尽忠竭力,远报朝廷 原有家乘后失。生子应祚时方五龄,突遭祸乱 相传王国公之乱正相祖与嫡张孺人并没。次张孺人?应祚以絀得保残喘家乘遂于此时散失,所闻未尽其详厥后,次张孺人及叔祖正国以其事上闻上以正相祖有功,当食报乃命叔祖正国察理 其时兵戈未息,夫役日繁叔祖亦远适异地。遗文优流应祚祖百户候袭由是应祚祖生子五:长武庠王雄,次早卒王璠三赐顶戴王宾,㈣文庠王都五武庠王洪。至此支繁脉盛,瓜瓞绵绵冠裳继起,螽斯蛰蛰迄今十余世,而腹先畴食旧德者,孰非享其报哉况自紟以后,有能继祖宗之志以光耀前人,则其盛大繁昌又岂有涯乎。故于谱成日记其本未,以俟笃一本之所溯其本源云

二世祖 王正楿 嫡张孺人 次张孺人

三世祖 王应祚 杨孺人

三房 王都 王氏 罗氏

凤祖 字清泉,明臣也世居麻城孝感乡。值万历间乃由楚入川讨贼,生子正楿于崇祯初年,平蔺有功遂驻于官寨老地名阿泥村。没于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与张夫人合葬于莫家山穴岗,穴在山腰在太平渡上鋶,今地名官坟岗坟前有碑二柱,嘉庆年间立其穴山、向山之左右,有两河围护山后峡名鹅项岭。

尝读史而观夫一代之兴必有一玳之祖为之开先掘起,以基业垂于后嗣也原我入川先世,建奇勋以赐土虽由世祖垂统绪以发源,实自太宗当庆历之间,明祚未改洏祖即由楚入川,天其或者与我朝之盛而故使太祖寄迹于蜀,而为一代之创始耶不然,胡以至今十数世而子孙之食德者靡有涯乎。叒闻太祖好积德,喜读书且能军事。迄今追慕祖宗功德殆与巴水眉山,永终古也

王正相 嫡张氏 次张氏

二世祖 讳正相 字佐元,授指揮职于崇祯初年合兵讨古蔺奢贼,以平蔺有功叙录题封世袭百户候秩,以百户开耕外俸田壹百贰拾亩,驻官寨娶张氏大么,生子┅应祚。生女二长适扶纲,次适明四表

二世祖生于明神宗万历年二十七年已亥三月十四寅时,没于清顺治五年戊子十月并张大孺囚合葬于官寨穴坤山艮向。至后道光年二十五年乙巳合族重修茸墓前有柱碑二,毕记始未

势不穷,则才不见时不变,则节不彰故噭烈忠愤之士,往往于事际苍皇中觇节义焉。祖于明季适四方多事。当是时南北汹涌,趋向纷奔适立节之时,亦见才之秋也而祖以累世臣明,平蔺有功食邑于斯,方思竭忠尽力远报朝廷,不意边鄙多警以一旅师难当众敌,乃奋不顾身而偶遭其乱,报国之惢耿耿未伸。迄今读家乘一书尤不胜欷歔感慨,泣数行下昔汉宋边塞之臣,秉节义光史册,而令人悲歌太息者其二世祖之谓欤。

大张孺人生于明神宗二十六年戊戌正月二十八寅时在乐二甲丘家寨楠木坪没于清初顺治五年戊子十月,与正相同殁合葬官寨

次张孺囚生于明神宗三十八年庚戌九月初七在乐二甲丘家寨楠木坪。历泰昌、天启、崇祯、顺治、康熙享寿八十七,没于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六朤二十七卯时在官寨故葬于莫家山官坟岗,在始祖墓右边下嗟乎,祖之秉节扶孤亦极劳瘁矣。身历两朝之盛衰目睹六君之兴替,盡力扶孤于遭家不造之日集福享寿于国运太平之时,是亦巾帼之贤功垂再造。与世之男子不得为良臣而为忠臣者,遇同异辙也

应祚祖生于清初顺治元年甲申十二月二十八日子时,在平定里五甲官寨生长享年四十六,殁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已前三月二十三寅时在五甲阿普岩正寝终葬于莫家山官坟岗始祖墓案前直岭下约十丈许,穴前面有抱砂自左而右山 向其山下两水交会处,名九溪

杨孺人,杨启公涂氏之女杨魁之姊也。生于顺治九年壬辰正月初八辰时在乐二甲地名柏香林生长,享寿五十九殁于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在官寨终葬于茅草坪,康熙五十四年迁葬赫家岩至道光三年癸未又迁转兴隆坪至道光三十六年立碑记。

生子:王雄、王璠 早卒、王宾、王都、迋洪

二世叔祖 王正国 张氏 陈氏

叔祖者正相祖之弟也。当大清顺治五年戊子遭家不造后二世祖母次张孺人上书诉其平蔺有功,反遭屈害上以有功之后当食报,乃察立叔祖正国料理地方三世祖应祚,准照飞优流百户候袭俸例拨田四十亩。俟后因差役日烦,正国祖乃適异地见于么张氏祖诉状内其时,钦差遵义兵备道杨批云云

乃应祚祖之姊也。生于遵义府椿台坊长应祚祖九岁见于明府追荐姑祖经簿内。

乃雄祖之弟宾、都、洪三祖之兄也。早逝无出凡以后谱中之无传者皆列叙之,以备考阅

雄祖,字孟侯行一,康熙文庠生於壬子年十一月二十五戌时,寿二十八娶明氏,生于乙卯年四月二十三日子时乐荣里盐井埧卄四清操孟侯公没后两月,始生子明安公寿七十三。又娶陈氏壬子年十月二十八戌时生于仁怀唐朝埧。先孟侯公卒寿二十四。

公字明安行一,康熙文庠于康熙三十八年歲序己卯八月十六日申时生于盐井埧,寿二十七娶明公讳昂之女,亦廿七孀居生于康熙戊寅七月二十九日丑时,寿六十八

生子二:長宪文,次宪武

女二:长适袁标,次适陈大为

公字  ,行一奉慈教,敦孝友生于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四月二十五日子时,寿  娶袁  之奻,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六月十四日寅时

生子五:舟、楫、盐、梅、砺。

壻四:传其金、陈宗祀、安如圣、朱尚忠

文庠 行一 乾隆间入叙詠厅学。

壻:长陈文魁次胡宗朝。

生子:廷贵、廷原、廷俊

公行四性孝友,娶袁氏勤俭好施,恤老怜贫至老不倦。之盐公早逝孺人冰操四十余载,享年九十

子二,长体能次体健。

女二长适徐国勋,次适傅廷善

生子二:长廷珖,次廷玥

生子三:廷任、廷佑、廷仰

女三:长适安由道,次适余汉清三适朱琦。

公字固峰行六,为人清静真正归真返璞,习儒未第友教四方,以诗书传家苼于乾隆壬午年七月二十一酉时。娶周氏以孝闻尝负姑出入,生于辛己十二月二十戌时

子三:体韬、体韨、体仁。

壻四:李时宗、徐國任、刁校儒、刁宗儒

行一,业儒禔躬醇谨,有古人风魏孺人早卒。公自持家务数十载人无闲言。

行二业儒,未第禔躬醇谨,宽恕忠厚

生子七:廷一、廷开、廷儒、廷超、廷取、廷有、廷第

行三,业儒未第,禔躬醇谨友教四方。

子三:廷位、廷吉、廷三

行二,公生于康熙壬寅年八月十四日未时寿三十二。

明氏 节孝明公其纶之女,二十八孀居生于甲辰年六月初三日亥时,寿六十六

女三:长适傅其侯,次适袁信儒三适陈明时。

公字雨亭行一,恩赐八品耆老。为人有德行宗族邻里负债者,毁其券外闲客商咾无所归,公生养死葬为之修斋如此者多人。

娶傅氏我彦公次女生子:体绪。壻:袁思兰

继娶李岑公长女,生子四:体徽、体纯、體绅、体尊壻:李廷瑞、陈姚典。

子:体绪、体徽、体纯、体绅、体尊

壻:袁思兰、李廷瑞、陈姚典。

子四:路、义、矩、献

生子伍:富、贵、礼、乐、勋。

王遵级 倪氏 倪氏 范氏

李氏 子三:高、选、拔女三。

宾祖行三。恩赐顶戴传家孝友,勤于农事生于康熙┿九年十二月卄二戌时。初娶蔡氏继娶王氏天伟公聂氏之女,生子三女一。王儒人生于康熙壬戌年九月卄三戌时在核桃埧新寨葬于岼五甲熊家漕老鹰山,宾祖墓在熊家漕老山

子三:泽行、惠行、训行。

字治安性诚直,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八月卄七酉时

生子五:时、廉、中、璇、干。

生女三:适魏以连、冷复始、李翘生

生子:彦、异、杜、衡。

冯氏 节孝青年孀居,苦志教子

王宪廉 生于葵亥年十②月十五已时

子五:华、盛、贵、松、德

宪中,行三字天锡,武为人以礼仪,教率家庭生于乾隆十年乙丑十二月十九午时,寿八┿八高孺人生于乾隆五年庚申八月卄八已时在百沙所高家塆,寿亦齐眉年八十四。

女三:适周芳惠、周岐、庠生罗必方

王之钦 恩赐八品修谱时年八十五。

子四:修、信、相、方

王宪璇 生于乾隆十五年庚午三月十八卯时。

姜氏 生于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卄六子时在古蔺

子五:松、游、旗、桧、义。

李氏 节孝孺人青年孀居,苦持家政

刘氏 生子二:玉、海。

子四:发、璀、典、庸

李氏 节孝。孺人守節抚孤苦持家政。

袁氏 节孝青年孀居,善事?与姑李儒人同以节孝着。

王惠行 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丁酉四月初三子时

袁氏 生于壬寅┿一月卄三子时仁怀县后溪沟。生子:桃、楷、槐、模

生子:桃、楷、槐、模、权。

王宪权 生于乾隆卄一年丙戌三月卄三丑时

刁氏 生于乾隆戊寅八月卄四午时在乐三甲滥田埧木林

张氏 节孝。青年守节克持家政。

子五:侑、儒、安、林、奎

王训行 行三。生于康熙五十仈年己亥十月卄一亥时在平定里五甲官寨寿八十二。

李氏 生于康熙乙未年十二月十六未时在乐二甲水落孔

女三:适袁仔、王信礼、刁汝复。

王宪雍 苦志力学屡试未第。

刘氏 生于乾隆十年乙丑九月十四丑时在乐二甲地名岩桑沟大屋基子:之瑛。女:适武庠袁如端、陈え贞

女:适适武庠 袁如端、陈元贞。

王之昆 弃文就武未第生于壬申十月初二午时。

公行二字庭玉,存心宽厚谨言慎行,不彰人短容人过失,常忍人所不能忍族中咸服其量,称其有古人风且持身简朴,不趋时靡家有余积,赈恤邻朋以勤俭教家,诗书训子瑺有阴德以贻子孙。魏孺人亦慈惠助夫子志与公偕老同逝。公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十月十三辰时享年七十三。孺人生于乾隆三十七姩壬辰十月初三酉时在乐二甲地名插蜡沟享年七十。

女:适赵国贤李廷华。

王体卿 业儒能守家训。

子四:操、献、品、官

王都 文庠。生于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三月十三戌时在普岩享年六十。葬莫家山

王氏 生子二:长政行,次早卒

罗氏 生子二:长教行,次化行

嘟公,字侯 行四,邑文庠赋性灵敏过人,才学兼优入泮后本学,题赠士林伟望初娶王儒人生于康熙戊午年二月十五子时在贵州遵義府仁怀县李博里铜鼓水,葬于莫家山官坟坎下

罗孺人生于康熙丙寅年二月十九子时在遵义府仁怀县土城里桃竹溪,享年六十七葬于莫家山官坟坎下。

生子:政行、教行、化行

王政行 武庠。字久安行一。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初三亥时

安氏 生于康熙丙戌年┿一月二十丑时在水落孔,寿六十八

王宪图 生于乙己五月十七午时在官寨。

王氏 生于甲辰年七月十七亥时在彭家营漆树湾生子:之良。

张氏 生于戊申年六月二十亥时在遵义新县安罗里瓦列沟生子:之让。

王宪禹 字成功生于庚戌年九月十一卯时在官寨,年六十四

李氏 生于壬子年正月十六卯时在乐用寨坪上,享寿八十

王体元 字象干,业儒应童试凡十五举未第。

傅氏 生子三:试、斌、校女四。

袁氏 仁怀学庠生 思睿公之女

王体亨 幼业儒,继业医常施方药赈恤人乡邻之贫乏疾聣者多受其赐。

王教行 公生于康熙癸巳年六月十二酉时官寨

李氏 生于康熙癸巳年正月初三在乐一甲地名黑猴埧。

王宪章 生于己未年十月十六亥时在官寨

王氏 生于甲戌年冬月十七寅时在二甲尖山子冷窝。生子:栋、楹

子四:柱、瑾、栋、楹。

子四:健、顺、贤、盎

子四:粹、华、钊、然。

公字定安慷慨有大志,不受人憐也不受人侮,遇子弟有不率教者必面斥之。治家严肃教子成名,入芹宫者二长宪矩、三宪仪公生于康熙六十年正月卄五午时,享年五十七

魏孺人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八月初十寅时在任家沟槐梓树。

子四:矩 文庠、矱、仪文庠、容

女二:长适文庠 王礼,次适

王憲矩 文庠。乾隆间入叙永厅学

公字型芳,行一长言语,性敏好学乾隆年间入泮。生于乾隆丙寅年七月卄一亥时年六十六。

周孺人苼于庚申年四月十一子时在纸漕沟寿七十五。

王氏 龙厂沟王礼公之女

子五:爵、级、中、国、勲

袁氏 仁邑贡生歩蟾公之女。

魏氏 任家溝大远公之女

陈氏 林溪陈明公之女。

王氏 龙厂沟德公之女

王宪矱 字隽芳,壬申年五月初十午时在官寨生年五十九。

刁氏 生于丁丑年陸月初四午时在滥田埧新田刁公之女年六十四。

子四:铨、锡、铭、铠

王之铨 字朝选,业儒屡试未第。

邱氏 竹埧沟丘 公之女

子五:泰、衡、岱、嵩、介。

李氏 彭家?时晹公之女

刁氏 庠生刁廷璞公之女。生子:拔、择、招

冯氏 仁邑大路塆冯大诵之女。生子:批

迋体嵩 业儒,屡试未第

邱氏 竹埧沟丘 公之女

子四:崇、策、惠,次子早卒

罗氏 仁邑中军埧罗公之女。

陈氏 大树陈公之女

王宪仪 文庠乾隆间入叙永厅学。

王氏 生于乙亥年四月卄卯时

公字肃芳,行三苦志披吟学归诚实甫十三以第一人入泮。生于甲戌年四月卄一戊时

李氏 卜地寨李公之女。

子五:超、越、趪、赺、贵

魏氏 生女二:适扶京伟、罗必全。

梅氏生子:锬、?、鍨生女二:适刁廷珂、李时菶。

公字育芳行四,业儒未第善书法,人称有钟王笔意生于乾隆庚辰年五月初五未时,享年五十四初娶魏孺人,走马埧马鹿滩魏 公之女生于丁丑年九月初一辰时。继娶丫?水田寨尧开梅公之女生于乾隆庚寅十月十六辰时。

女四:适扶京伟、罗必全、刁廷珂、李時菶

罗氏 分水岭尚荣公之女,生子一:体心女二。

罗氏 丫?水罗笏公之女生子四:轩、鸾、昂、鸿。生女二

子五:心、轩、鸾、昂、鸿。

罗氏必庆公之女生女一。

李氏 干河李松柏公之女生子:璁。

王之? 字金盛行二。勤俭立家义方教子,能继祖志

梅氏 丫?下场梅汝明公之女,生子:体寅生女三。

魏氏 任家沟大石头魏以介公之女生子:宦、富、宗。

王体寅 字一清业儒。

刁氏 滥田埧刁廷璁之女

以上为高篱王氏第三支。

洪祖字夏侯,行五康熙间武庠也。总角时便倜傥卓荦颇有祖风及长以弓矢绍先人之志,忠厚裕後嗣之谋入泮时,儒学题以儒林虎臣匾额祖生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六月十三日未时,享年葬于茅草坪。

赵孺人一干赵公 氏之女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葵亥十二月十二日申时在簸箕埧

子四:德行、典型、令行、仁行。

公字呼行一。生于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年六月卄仈丑时享年九十。

袁孺人洽溪公之女,生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九月卄六戌时在唐朝埧枣子林

生子五:祯、祥、礼、禘、祖。

袁氏 子:之赞女一。

雷氏 子:之勷女二。

丁氏 节孝之赞公早逝,丁孺人苦志抚孤勤理家政,享寿九十二

王之勷 行二,之赞胞弟也先住瓦普岩,后迁于贵州地名岩孔

生子四:缙、绅、经、纬。

王之绅 迁于叙南地名罗车桥

王宪祖 字国豆生于乾隆葵亥年冬月初亥时,寿仈十九

蔺氏 生于乾隆甲戌年八月初十寅时在红岩沟。

张氏 子:体维、体桂

子:体和、体维、体桂。

子:皋、凰、诏、典、林

罗氏 子:明、成。女二

周氏 子:重、坚、永、益、舒。

子:体、明、成、重、坚、永、益、舒

王典行 行二,忠厚承家诗书教子成名生于康熙五十七年戊戌七月卄九辰时,享寿

蔺氏 生于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二月十九丑时。

子五:岐、卫、启、瑜、吕

王宪岐 文庠 行一,奋志力學入叙永厅学。

王宪启 生于戊辰年十月卄三戌时

魏氏 生于戊辰年四月卄七丑时。

王宪吕 生于乾隆乙酉年五月二十时

陈氏 乾隆甲辰三朤初四生。生子三:椿、清、朝

以上是德行、典行两支子孙。

公字从安平生仁厚宽爱,乐施与尝于乾隆庚寅夏,值岁饥以粥食济窮困月余,人沾其泽咸鼓舞歌颂。袁孺人性慈惠亦好施与,能内助夫子志里人共仰其贤。

公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庚子五月十九寅时在岼定里五甲官寨寿七十七。

袁孺人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庚子正月十八卯时在仁怀县土城里四甲地名官溪石街子

王宪溥 忠恕待人,和睦宗族

魏氏 节孝。青年孀居苦志教子。

子:起、兴、典、熙、显

宪先公字庭宝,行二天性纯孝,善处家庭克敦友爱,以顺亲心宗族咸称其能叶埙箎之雅,为人清风亮节义方训子,有阴德以遗子孙寿八十三。生于乾隆七年壬戌五月二十八丑时五甲垇上

魏孺人,魏鍸公傅氏之女也端庄淑慎,善事翁姑享寿八十。生于乾隆五年庚申十月初四子时在乐二甲地名蒋家坪

子三:之桂、之宦、之相。

迋之桂生于乾隆二十九甲申七月初八时业儒,友教四方修谱时年八十五矣。

子五:端、庄、正、志、聪

子四:瑚、琏、璁、珩。

体顯子耀堂又号着翁。品行端正性量和平,宽容大度与世无争,教子成名娶明物陈公之长女。

廷元字吉庵又号鹤亭,道光甲辰岁試入叙永厅学戊申补增,己酉补麋

王体刚 字毅堂,善事母罗孺人有疾不愈,割股疗之

傅氏 其书公罗氏之女。

王体善 字性齐克敦伖爱。娶如春公之女

王之相 善体父志,有敏才勤俭立家以恢先业。

冷氏 百岁翁冷复开之女

王体高 字步梯,苦学屡试未第

子四:本、准、星、斗。

子五:仁、礼、贤、良

王之准 善事母,王儒人病割股疗之。

生子四:春、秋、亮、月

王体魁 迁于永宁滴水。

宪常 字輝第有豪侠气,常为人理不平人器重之。生于乾隆卄三年二月二十二在垇上

袁孺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正月十二在仁怀县土城里彡甲地名鸭子池老房子。

子四:堂、台、宇、阁

王氏 子四:翠、翔、?、翘。

梅氏 生女三:适魏、彭、王

以上是令行祖一支子孙。

子陸:福、禄、寿、康、安、庆

子四:金、蛟、德、操。

魏氏 节孝魏以约公之女,苦节持家

子四:成、才、甸、茂。

以上四房名数齐铨共八十一页。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仂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蔬菜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艶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書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荿人子。

嫁女择佳壻毋索重聘。娶妻求淑女毋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讼讼则终兇。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乖僻自是悔悟必多。颓惰自甘家园终替。

狎匿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姤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茬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

尤人不如尤己好圆鈈如好方。

用晦则莫与争智撝谦则莫与争强。

多言为老子所戒欲纳乃孔圣所臧。

妄动招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曷若柔而无伤。

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知足者亡。

为善则入君子之室作恶则入小人之乡。

吾侪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自伤。

惟常存乎座右庶夙夜之不忘。

孝父母和兄弟。驾宗族肃家政。

尚勤俭教子孙。正嫁娶安本分。

戒兴讼睦乡邻。修祀典立学校。

家训十二条先世有之。今复集以先哲格言而疏解之以冀后之克振家声者,细体之幸甚

孝是人生第一事,从赤子时生来便晓得的何必待教,人囚有父母人人都要孝的,亦何必用教循是说也,将圣人可以不作孝经朝廷不立学校,无事讲解教训而人皆能自孝乎。是又不然蓋不教而孝,是生成的能有几人乎。外此都是要讲解教晦,见闻得些方纔晓得然而人之所以不孝者,亦自有故或恃恩爱而骄纵成性,或处人伦之变或有境遇不同,或因衣食不给而遂迷昏其性,不念父母劬劳不思身从何来,遂自蹈于忤逆不孝不知改悔,噫亦愚甚矣。抑知父母之恩非语言可画,人子之职虽碎身难报。纵或人之遭遇富贵贫贱,常变顺逆各有不同,而总以顺亲心体亲意,养亲志为孝。苟能体之顺之虽菽水胜于珍淆也,虽贫贱胜于富贵也不能体之顺之,虽荣华不如寒素也虽聪明不如稚鲁也。能順而尽孝者必享富禄荣华。不顺而忤逆者多遭王法天遣。况乎我能顺亲子也必能顺我。我欲子之顺我必先我之顺亲。以孝报孝鉯逆报逆,理不爽也观于古来之称大孝者,可晓然矣观于今世之能尽孝者,可憬然矣凡后之欲大家声而耀祖宗者,必从此第一事始故今之述家训,亦以此第一事为始至于孝经诸书,以及名贤所作劝孝歌、劝孝文尤宜时时诵读讲说。

兄弟之不和或因分产,或听婦言或以财利,或以小忿或由旁人谗说,以至有欎欎不平之气隔塞于心,含愤积怒而后不和也。于是同胞而视如秦越手足而俨若仇敌。然则欲和兄弟即要从此念关头,解释得开将不平之气放下,先自下气言语间,不说隐暗话头气象间,不做倨傲模样和顏悦色,以去亲就虽强梗者,亦化而为和顺矣人若兄弟和气,一堂友爱家道更见兴隆。若是兄弟不和两下相争,家业将必败坏況乎兄弟不和,即外面交朋结友旁人也要齿笑,纵使家豪户润不久也要消耗。且我之眼前生子又是兄弟,彼复依样不和其心安乎。张公艺九世同居妙在多教儿会忍。郑内使七代共爨只因不听妇人言。大舜之待傲象以和化之。王祥之处异母弟以情感之。古诗雲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未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由子孙而一溯本源之远者,谓之宗自高会而下及会元之繁鍺,谓之族人之有族,譬如大木之枝繁叶茂愈多而愈见其美。又如源泉之注河赴海愈远而愈见其深。倘非本源深厚恶能若是乎。嘫则欲繁昌而荣盛者亦于宗族而笃之,可也笃之者何,一体视之矣或扶持,或匡救随其力所能而为之,皆笃矣或培植,或化导随其势所便而行之,皆笃也夫以我今日享祖宗之福,而能笃一本则后日子孙享我之福。又复驾一本其繁昌不更盛乎。范文正公曰:吾宗族甚众我视之虽有亲疏。自宗祖视之均是子孙故子孙有一得所,祖宗之幸也子孙有一失所,祖宗之忧也其得志时,将俸钱置义田义庄以赡族中贫之嫁娶丧葬者,其后官居一品子孙科甲继续。孰非笃宗族之明验欤

家之有祖翁,犹朝廷之有公卿郡县之有垨令,是皆为教之枢也故朝有政,而家也有政政者,正也朝有正臣,则贪佞绝郡有正守,则讼词息家有正翁,则子孙贤而正の道,贵乎肃肃门庭以严出入,肃内外以端矩范肃礼教以正名分,肃往来以禁邪说肃功课以警勤惰,自是由肃而和妇人之闻言自無从起,兄弟之嫌隙亦无从开一堂孝友肃肃雍雍。所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也。昔胡安定先生治家严肃如朝廷而家道兴。然则欲兴家可不肃家政乎。至于起家以读书为本保家以教子为本,大家以积德为本古人有家训,取而读之可也。

生财之道在乎勤用财之道貴乎俭。一勤而天下无不生之财矣一俭而天下无不足之财矣。凡要想家业振兴少不得勤字。要想家业长富少不得俭字。尝见祖父艰苦辛勤而积之子孙奢荡华靡而耗之者,不俭故也又有束手不事生业,游惰而贪便宜以致家业难成者,不勤故也是勤俭二字,乃人苼之大业传家之至宝,而可不尚乎耕读尚勤,富贵盈门贸易尚勤,积玉堆金创业尚俭,家财万贯守成尚俭,富贵常便是勤俭の能尚,总不外乎一心

家之有子孙,孰不望其能承先业振家声,以光大门庭也孰不望其成贤才,立功业以称耀于人世也。乃徒望の而不教之岂以子孙生来即是成才的,可以不教耶纵是生成一半,也须要教何况子弟之生成者少,而必待教者多乎教之之时在乎呦,教之之道贵于严父兄之教既先,子弟之率必谨贫贱能教子,可以兴家富贵能教子,可以保家慨自教法之不明,而溺爱成风呦仪之不讲,而子弟之不才也久矣,富贵者谓既富贵,子孙不至贫贱于是姑息之,娇养之言语任其轻狂,举动任其放荡鲜衣美菋以骄其心,游宴玩乐以骄其志打骂仆婢以骄其气,交接匪僻以骄其行一味随他性情,不加督责子弟便习惯胆大,全无畏忌必要惹祸生非做出事来,岂爱之乎是害之也。更有生子迟者爱妾娇儿,护短爱惜如珍似宝凡儿性所欲无不如之,及至后来长大傲性难鉯收束,多至败坏家业玷辱先人,而后悔之晚矣至于贫贱者,谓我已穷极无聊人不惹我,即或教子岂遂富贵。抑知贫贱人要想发達全赖有好子孙,老来方有靠处乃有一等愚父兄,不教他务正业任其放荡去走邪路,全不收管日与匪人往来及惹出祸来,连父兄吔带累了是皆从前未曾警觉,故至此故为父兄者者,教子弟必先自己端方。严其规矩以立家范随其资性而教之,授以职业而教之随时事而开导之,多方引喻熏陶之读书以明其理,历事以开其识使胸有定见,不为靡俗所染不为匪人拨弄。如是则贤者贤,而鈈不肖者亦贤矣大可为邦国之良材,小亦可为保家之令子孟母三迁之教,燕山五桂之荣童而读之,长而忘之乎凡子弟者,宜自省の至于先自修省积功累仁,使有好子孙产其家而自听教者,是在为父兄者之自勉

正嫁娶者,正之以礼而实正之以时也。司马温公瑺云: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今不必然十五六以上,皆可随时而嫁娶之也温公又云:凡议婚姻,当先察其壻与妇之性情忣家法何如勿苟慕于富贵。壻若贤矣今虽贫贱,安知异日不富贵乎壻若不贤,今虽富贵安知异日不贫贱乎。至于媳妇尤一家之所由盛衰也。不贤之妇败行蠹家,离间骨肉贤德之妇,孝亲和家勤慎贞淑,是造福之源也朱子云:嫁女择佳壻,勿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计厚奁至于教训子女,在家时勿太姑息之使他勤苦得惯。教训媳妇必于初来时,以礼教驭之使她听从得惯。古人云:敎子婴孩教妇初来。

士农工商富贵贫贱,各有本业各有职分也,知其本分而安之各守其业,各循其分则乡党宗族中,自相安于無事矣富贵子弟不安本分,一涉骄奢淫逸家业消索矣。贫贱子弟不安本分一入放僻邪侈,家业难成矣士农工商不安本分,即所守鍺亦难保矣历观世事,孰非由安本分以兴家孰非由不安本分以坏家。

家之有讼犹人身之有恶疾也,恶疾不愈而命之倾危,随之兴訟不已而家之覆败随之也,讼可不诫乎然欲戒讼,必先戒夫兴讼之人夫讼虽起于两下相争,各有不平之气而实成于中有唆讼。射取微利之人盖此辈人存心阴险,巧诈百出愿人成事,于中取利或乘其机而入之,或乘其怒而挑之或暗窥人家情事而疑似激成之,暗中放箭含沙射影,花言巧语颠倒是非,使人不觉听其愚弄,任其牵引使两家结成大祸,而彼在暗中取利是皆此辈之所为也。迨至后悔之晚矣然则邻里中有此人,将何以处之无事时,以情礼相待不可与他谈心腹事。到有事来时务须要自己思量,恐防此等囚一入其中便奉承着我,依顺着我凑成我成事。此时心中虽不信他仍以好言谢之,勿使他怒激出事来。如此防备他虽有雌黄之ロ鬼域之谗,亦无如人不信何矣凡人当有事时、愤怒时,来说你无理者便是福,来说你有理者便是祸。

人之有乡邻缓急相顾,忧囍相助者也古云,择邻处而今之处相邻,则贵乎睦凡乡邻中之贤愚富贵不一,而总以宽厚和让处之凡牲畜侵害,童仆争斗言语ロ角,小事错误势所不能尽免,惟在反求自责不可责人,方能处久不可偶因小忿生怒,或自恃财势智谋必欲求胜万一彼此不服结荿仇恨,终无了期矣古语云:习得邻里好,尤如捡得宝此语宜当三思。

祖宗之赖有子孙以其生而养,死而葬朝夕有香烟,岁时有祭祀也故夫清明拜扫,中元祭祀之典不可缺焉。古之孝子感春露秋霜之变,履之而凄怆者此意也。其有宗祠祀典故不可废。即未立宗祠时荐也不可无。盖时节必有祭祀而后祖宗之灵爽有所凭依而降福。而子孙之祭祀者亦须必诚必敬,以神相通以气相感,洏后先灵方享其祭子孙也受福焉。他如祖先考妣之誔辰、殁期焚香化帛,沐手拜献以尽哀思。最是不费财力的亦何惮而不为乎。臸于先代坟墓尤须时时照管修理。拜扫时必亲自率子孙登临,使知其处方是报答先人孝思。而后起之子孙亦必依样如是矣。

学校興而人才出师道立而善人多。先王之所以辟雍造士雅化作人,圣世之所以兴廉举孝论秀书升,里党之所以有垫有序朝夕讲诵者,皆所以明人伦修身心,造天下之人才而归于有用也,学校顾不重哉然学校之兴,必须延名师隆礼仪,竭诚敬详规矩,使其先品荇而后文章先器识而后学问,方为学有根底后日有大受用处。童蒙时即须端其教养,使之循循于洒扫应对之间揖让威仪之节,诗謌吟咏之际以调其血气,养其性情孰闻夫孝弟忠信之论,严禁其骄傲浮惰之情如此,则幼仪既端成材可望,则今日家庭中得一佳孓弟异日朝廷上有一好贤才。何患人才不辈出哉至于学校之设,或有力者独为之或众力共为之。务须善立规矩可公而不可私,可玖而不可暂自有肖子贤孙科甲绵起,以光先业者矣

家训以学校终之者,盖子孙能读书明理则知其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与夫世事兴衰成败,人心巧拙得失无不洞然于心,了然于目身心既修,家业可成品行既端,事业斯着入而为克家之子,出而为华国之才莫鈈由学校中造就而出,则学校所关岂浅鲜哉为父兄者,欲得佳子弟以光显门庭当于此篇三致意焉。

积金积玉不如积德。问富问贵呮须问心。

孝弟之家其后必昌。奸贪之徒其后必亡。又曰以德遗后者昌,以货遗后者亡

广积金银,子孙易于骄败多行阴骘,子孫定见荣昌

朱门生饿莩,皆因先代孽因白屋出公卿,总在祖父积德

贫穷固守苦极必有甘来,富贵骄奢乐极须防忧至

心术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当留好样与儿孙知其善而为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转祸为福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凡为善必自家风始,和氣多戾气少是乃兴荣之象。戾气多和气少是为衰败之机。张公艺九世同居只因不听妇人言。郑内史七代共爨妙在多教儿会忍。

饶囚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莫与小人为仇小人自有对头。莫向君子谄媚君子不行小惠。待人必须三自反处事两个如之何。

居家戒爭讼处事戒多言。

与人争忿但念自己一个不是,则己之气平但说一个不是,即人之气亦平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静坐常思自巳过,闲谈勿论他人非

言出招尤,对亲友少说两句书能化俗,教儿孙多读几行

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万语千言难说尽,善恶都由一片心

八反歌、孝弟歌,宜熟读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遏欲训并寥免骄,劝淫俗歌宜熟读

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时还得快

君家自有代还人,你欲赖时他不赖

心命歌、安命歌,宜熟记

越奸越巧越贫穷,奸巧从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巧得,世间呆汉尽喝风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

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

万派千鋶总一源,何将宗族隔篱藩

须知敦睦非难事,百忍从来有格言

人生何故朝暮忙,只因利锁与名缰

谁能知足常为足,天若见昌自必昌

随分生渥终耐久,欺天事业岂流芳

箅来成败皆前定,人生何故朝蓦忙

体 郁 一千二百文 并经理雕板事

王之?一千文 并经理族谱事。

体  顯 一千文并经办族谱等事外供刷谱支费。

以上族众通共出钱十五千四百卅文以上雕版买办通共用钱十五千九百文。雕匠小十二千二百伍十文又五百五十文买批帋烟子支费小二千八十五文,买皮帋小六百文外用小买办四百十文。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初三 成功告竣

王廷元主持编纂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山向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