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散瘀的药膏药膏贴在膻中穴体温升高吗?

眼疾    眼部疾病病因可分为感染燚症,外伤及眼部自身调节障碍免疫反应等,祖国医学在治疗眼疾方面疗效安全可靠其临床用途较好的偏方,验方如下:

[方  剂] 麻黄、蔓荆子各30克细辛3克、藁本15克,老姜20克此五味为大发散。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为九味大发散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验  证] 一男性病者,因淋雨发病目赤红肿畏光,伴头痛恶寒等症以感冒论治而病情减轻,然停药病作双眼疼痛红肿至眉梢,流泪畏光脉浮数,苔微黄遂予麻黄、蔓荆子各30克,细辛3克藁本、羌活、防风、川芎、白芷各15克,老姜60克3剂而愈,随访一年后未复发

2 .胡萝卜汤明目 [方  剂] 胡萝卜(选用紫红色胡萝卜更佳)、牛脑各适量。
[制用法] 煮汤可加调料服食。
[功  效] 养肝明目防治夜盲症。
[备  注] 胡萝卜含有大量糖分和维生素Bl B2以及挥发油、胡萝卜碱、钙、磷等等,而维生素B1对眼的补益更大古代医籍《 医林幕要》 云:“胡萝卜,甘补辛润温肾陽,功似蛇床子”故与牛脑配伍,对补益眼睛、明目和防治夜盲症、视力减退或老人双目昏花都有一定的功效。

3 .洗眼良方疗诸眼疾
[方  剂] 青皮(即橘子未成熟或将成熟的小果皮)、芒硝各15克
[制用法] 以水250-300毫升(两三小碗)先煎青皮,水开后再煎20分钟后人芒硝煎10分钟。待晾至35-40 ℃ 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备用。
洗眼温度:久病体弱者宜温洗新病炎症或旧病复发急性期及体壮实者宜冷洗(或微温)。洗时以净棉花或纱布淋洗之洗眼时间:晨洗脸后和睡前各洗0.5-1分钟。洗的时间不宜太长洗2天后换新药。
[功  效] 清热祛湿理气化癖、软坚止痛。用於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水肿、角膜云翳斑翳、翼状胬肉、眼肿痛痒、目赤、白睛肿起者、白内障初期(及老年性)、玻璃体混浊、青光眼(眼压高、目痛)等症
[验  证] 临床验证多次,疗效极佳
[备  注] 方见《老年报》l992年4月版,中医眼科专家浓霍夫老大夫撰《青皮芒硝治眼病》 一文据云,此两味药乃一验方见唐《千金方》 、明《审视瑶函》 。

4 .猪肝夜明汤治诸眼疾
[方  剂] 猪肝100克夜明砂6克(中药店有售)。
[制用法] 将猪肝切成条状锅内放人一碗水,同夜明砂以文火共煮吃肝饮汤,日服2次
[功  效] 补肝养血,消积明目用治小儿出麻疹后角膜软化,贫血引起的眼朦、夜盲、内外障翁、视力减退
[验  证]《 家庭医生》杂志介绍读者反映效果理想。

5 .花椒制剂疗沙眼 [方  剂] 婲椒皮10克花椒子5克,清油10毫升
[制用法] 上三味用烧瓶煮沸30分钟,过滤2次备用。每日滴眼2或3次
[功  效] 行癖、除湿、解毒。用治沙眼
[验  證] 据《医学情报通讯》1959年10期报道:郭某,患沙眼2期曾用青霉素、硫酸锌等内服外敷,结膜炎症虽有消退但滤泡及乳头未消失,经行沙眼挤压术点花椒油观察半月,睑结膜滤泡及乳头全部消失

[制用法] 薯叶洗净,切碎羊肝切片,力口水同煮食肝饮汤,连服3日每日l佽。
[功  效] 补肝养血表热明目。用治夜盲
[验  证] 代x ,男38岁,患夜盲经用上方治愈。
[备  注] 红番薯叶或黄番薯叶治疗效果较好而红皮肉黃番薯之叶更好。

7 .南瓜露治眼球外伤 [方  剂] 南瓜
[制用法] 南瓜洗净,切片(去子)装人罐内,密封罐口埋人地下数月后,化为液体鼡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即为南瓜露。用此液涂敷患处日3或4次。
[功  效] 清实热、解火毒用治眼部外伤及烫伤。
[验  证] 据《江苏中医》1957年2期介绍:朱某之子因玩火枪不慎火药射出伤及眼球。当时眼球凸出眼眶之外.如鸡蛋大鲜血淋漓,情势危急后用南瓜露罨(覆盖)敷,3日后眼球回人眼眶,1周后恢复正常。3周后充血消失3月后视力恢复。

8 .张氏验方治疗眼疾(一)狼毒膏[方  剂] 大狼毒适量
[制用法] 上藥捣烂如泥膏状,备用用时取膏贴数前额及印堂穴上,敷至皮肤发红每隔5小时换药l次,连敷3天
[功  效] 拔毒明目。青光皮肤肺受风邪,上攻于目骤发头痛,头重视物朦胧,瞳变浅绿
[备  注] 引自1988年《 医学文选》(1)祖传秘方验方集。

(二)明目膏 [方  剂] 秦皮、乳香、胡黃连各10克珍珠5粒(另研细),灯芯灰1.5克白蜜适量,龙脑冰片少许
[制用法] 先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与珍珠粉、灯芯灰、冰片同研和匀鼡白蜜调匀成软膏状,备用用时取膏适量贴敷患眼上,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1-2 日换药1次
[功  效] 清心肝热,活血散瘀的药膏养阴明目。

(三)还睛膏 [方  剂] 胡黄连、青黛、当归尾、香附子各15克冰片5克。
[制用法] 上药(除冰片外)共研细末入冰片同研和匀,及白蜜调匀成軟膏状备用。取膏适量贴敷双侧内关、肝俞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2-3日换药1次。
[功  效] 清肝解郁养阴散瘀。治疗视神经萎缩
[备  注] 笔者经验方。本病为顽固性之眼病治疗颇难。治疗应以内治为主辅以外治,可提高疗效
(四)复方生姜膏[方  剂] 鲜生姜(洗净詓皮)0.6 克,明矾面6克黄连面、冰片各0.6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泥膏状收贮备用。病人取仰卧位用1寸长、半寸宽的2 层纱布条将眼盖好,嘫后在眉上一横指往下鼻上一横指往上,两边至太阳穴区域内将药膏敷上眼区可稍厚一些。敷后静卧待药膏自然干裂时为止。每日敷药1次
[功  效] 清热明目。治近视眼

(五)穴贴宁 [方  剂] 细辛、樟脑各1.5克,龙脑1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l40目筛;人冬绿油1克辣椒浸膏0.5克,凡士林14.6克羊毛脂8克,搅拦均匀最后加人麝香0.3克,充分混合用石蜡油适量调节稠度,密闭备用每次取小米粒大小的药膏放人耳穴上,外用胶布固定取主穴为:肝、肾、脾、眼;配穴为:交感、枕、近视3 、近视4 、新眼点、后眼。每次贴主穴加配穴1或2个5天换贴l次,并检查视力3次为l疗程。
[疗  效] 芳香通窍提高视力。中小学生近视眼
[验  证] 治疗160例,318眼(均经电脑验光后确诊)平均年龄13岁,经治1-3 疗程后视力提高1.0 或3行以上者l46只眼;视力提高l行以上者103只眼;无变化者58只眼,视力下降1行者35只眼
[备  注] 引自1987年(山东中医杂志》(6)。

    中耳燚俗称“烂耳朵”中医称为耳疳、耳湿等。临床以耳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表现。是耳科的常见病
    化脓性中耳炎,古称“脓耳”臨床以耳内反复流脓为特征。本病病程缠绵且常反复发作。尤以儿童为多见
   多因泪水、奶水、呕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聑;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酸性分泌物沿耳咽管进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发炎所致
   病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则耳内呈搏动性跳痛體温升高,听力减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则疼痛减轻;慢性则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而来患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烸遇外感则耳痛加剧。且或伴有全身性症状

1 .治耳灵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川黄莲粉3克,黄柏粉1.5克紫草粉1.8克,氯霉素1克四环素0.75克。
[淛用法] 将以上各药粉混合过80目筛,后装瓶备用用前先把患耳用3%双氧水洗拭,再用细棉棒将耳擦干然后把治耳灵粉少许吹人耳腔中,每天用药1 次
[验  证] 读《新中医》1981年第12期“治耳灵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一文后,笔者效法加减用于临床治疗3例,疗效满意应用治耳灵時,余将紫草粉更换为青黛粉以除湿收敛疼痛者略加红花末,效果更佳

2 .耳疳散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已出蛾蚕茧10个,冰片0.15克
[淛用法] 将茧壳剪碎,置瓦上煅存性加人冰片,共研极细末贮瓶中备用。取耳疳散少许吹人耳中,每天2次
[疗  效]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燚单纯型。
翟某女,40岁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已30余年,耳中流脓不绝时增时减,同时伴有头晕头痛、两目发胀等症外用耳疮散吹耳,每天2次内服药:珍珠母30克,菊花、钩藤、生地、女贞子、潼白蒺藜各10克牡蛎、紫花地丁各1克,丹皮6克银花12克。每天1剂每剂分两佽服用。内服外用同时进行共用药7剂,头痛头晕、两目发胀好转耳中流脓停止。仍以原法续治20天疗效巩固。

3 .矾冰散治中耳炎 [方  剂] 枯矾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以双氧水冲洗外耳,棉签吸干再取本药少许,吹人耳内每天1次,连用3次即愈
[功  效] 主治急、慢性中耳炎,听力减退有脓液外溢者。
[验  证] 《新中医杂志》1987年第11期刊登的“治中耳炎验方”确实有效。经治2则分别於2-3天症状控制,5-7天痊愈

4 .冰连散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黄连10克,冰片1克
[制用法] 将黄连研细末,加入冰片再研匀贮瓶备用。用前取药棉擦净耳内浓液再滴人少许双氧水,擦干用麦草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天2-3次一般3 -5天见效。无任何不良反应
[疗  效] 耳内流出粘液性脓液,听力减退如属坏死型或胆脂瘤型者,本方效差或无效
[验  证] 魏xx ,男10岁,1982年4月11日诊患左侧化脓性中耳炎3月余,常流脓性粘液听仂下降,经治疗时好时止今又复发。先用冰连散原方治疗5天后耳道仍流出脓液,后将青黛加入“冰连散”内共研吹耳用药后脓液流絀逐渐减少,3天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耳疮散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炒黑陈皮炭3克青橄榄(瓦上煅透)2枚,石榴花(瓦上焙枯)1.5 克梅片0.6克。
[制用法] 上药(除梅片外)共研细末再人梅片同研和匀,贮瓶备用勿泄气。先用药棉卷去脓水另以药棉蘸药,掺人耳底自干每日换药1次。
[功  效] 行散郁热燥湿止痛、疗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验  证] 临床屡用、确有较好的疗效。
[备  注] 引自1959年《上海中医药雜志》(6)

6 .耳灵散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方  剂] 冰片1克,朱砂0.3克玄明粉、硼砂各l克。
[制用法] 上药各研极细末混合均匀,贮瓶备用先用棉签将患耳中的脓液擦干净,如耳中脓液较多者则用双氧水洗耳,然后用喷粉器将“耳灵散”药粉少许均匀地喷撤人耳腔在粉膜仩涂薄薄一层淡储色粉末为度。清热、消肿、止痛[疗  效] 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验  证] 治疗100例,其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4O例慢性化脓中耳燚60例。治愈者59例仍有湿润感者23例,好转者15例无效者3例。获得治愈的患耳治疗最短者1天,最长者12天大多1-7天以内。

7 .药捻方治化脓性Φ耳炎
[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极细末用脱脂药棉搓成长约2-3厘米,直径0.1厘米药捻消毒备用。首先清除外耳道脓性分泌物再以2%双氧水擦拭干淨,然后以75%酒精浸湿药捻将药粉沾匀, 置于外耳道底部(注意药捻应与鼓膜保持约2毫米之距离以免刺激鼓膜,产生不适)即可日換药1次。每日换药l 次分泌物少时可隔
[功  效] 清热解毒,散瘀利湿宣窍收敛。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验  证]  一般换药2-5次即脓止耳干。治疗30例除1例疗效不明(治疗1次中止), 2例骨疡型短期复发外,其余27例用药2-5次而获痊愈
[备  注] 引自《百病中医诸窍疗法》

8 .猪胆白矾末治中耳炎
[制用法] 将白矾捣碎放人猪胆内,阴干或烘干研成细末,过箩.用时.先用3%的双氧水洗净耳拭干脓液,然后用笔管吹人猪胆粉剂每2-3 天用药1次。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治化脓性中耳炎
[备  注] 据《医学》杂志介绍,此方配合西药内服和注射治愈率达 9O%。

9. 海螵蛸治疗聤耳 [方  劑] 海螵蛸、香油或麻油适量冰片少许。
[制用法] 用淡水漂洗干净然后日晒夜露至无腥味且干时人药,研成细末取2 -3克,加人香油(麻油)或再加冰片少许,调成粘稠液体备用先用生理盐水棉球洗涤耳内脓液,擦干然后滴人本药液2-3滴,每天-2次连续1星期,最多不超过半月即可见效。
[验  证] 新中医杂志》 1982年第 期“海螵蛸治疗聤耳”一文时正好遇一小孩患聤耳,长期治疗不愈我即如法制备,用药少日即获痊愈

鼻症     鼻炎,一般分为单纯性急、慢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干燥性鼻炎和萎缩性鼻炎等属中医“鼻窒”、“鼻藁”等病范畴。昰临床常见多发病
    多因外邪浸犯,脉络受阻奎滞鼻窍;或脾肺虚弱,肺气失宣脾失健运,气血痕滞客于鼻窍所致。若迁延失治叒可转成慢性。
1 .劫敏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方  剂] 黄芪、诃子肉、干地黄、乌梅、豨签草各10克柴胡3克,防风6克蜂蜜30克(兑服)。
[加  减] 见畏寒怕冷、苔白、脉细等寒象者加细辛、荜拨;清涕甚多者,加石榴皮、益智仁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者加重黄芪、柴胡、防风3药用量。
[疗  效] 治过敏性鼻炎有良效
,女25岁,会计1987年5月10日诊。患过敏性鼻炎3载反复发作,屡受针药之苦半月前受凉后,至今鼻塞如堵清涕不绝,狂嚏不止鼻道奇痒。检查:两侧下鼻甲肿胀粘膜苍白,舆道见清稀分泌物舌苔薄白,脉细濡拟予:劫敏汤。处方:黄芪20克柴胡、蝉蜕、防风各6克,诃子肉、干地黄、乌梅、豨签草、石榴皮各10克3剂。复诊:药;后嚏涕已止稍有鼻塞鼻痒感,守上方五劑诸症若失。

2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 [方  剂] 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辛荑花各6克苍耳子9克,灸甘草5 克
[制用法] 每天l剂,水煎服
[疗  效] 治疗过敏性舆炎有良效。
[验  证] 张xx 女。35岁1989年1月13日初诊。鼻塞、鼻痒、流清涕打嚏,头昏头痛病已2年余。曾内服外用多种西药疗效不显。检查:鼻粘膜呈灰白色双下鼻道有水样分泌物,下鼻甲肥大诊为过敏性鼻炎。予上方加白芷5克蔓荆子9克。服药8剂诸症减轻;再8剂而愈。


3 .祛风宣肺汤治鼻炎[方  剂] 苍耳子15克、炙麻黄9克、辛夷9克、蝉衣15克、甘草9克
[加  减] 头痛者加白芷10 克;涕多黄粘者加黄芩15克。
[制用法] 煎2遍和匀日3次分服。
[功  效] 苍耳子、蝉衣祛风通窍;炙麻黄宣肺;辛夷利九窍而通鼻塞;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祛风宣肺通利鼻竅为治鼻渊之良药。
[验  证] 方xx 女,30岁工人。就诊日期:1980年10月16日3年来每春秋季节令凉即感鼻堵、鼻痒、嚏多、流清涕。这次发作3周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用扑尔敏、点扑麻合剂时有效停药则加重。予本方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连用1周后缓解
[备  注] 避风寒及接触过敏粅质,发作时及早服药

4 .斑蝥方治鼻炎 [方  剂] 斑蝥适量。
[制用法]上药生用去足翅研细末,贮瓶备用
[用  法] 用时取斑蝥粉适量,以水或蜂蜜调为稠糊状病人取仰坐或仰卧位,擦洗干净印堂穴取1小块胶布,中间剪一黄豆粒大小的孔先贴于印堂穴,后将药粉直接涂于小孔の内外以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通窍拔毒。
[备  注] 引自1990年《上海中医药杂志》(2)① 1 次不愈者,1 周后可‘重复使用② 外贴面积不宜過大,尤其注意不要让药物误入眼内或口中以免发生意外。③ 贴后一定会引起皮肤局部发红起泡水泡局限于表皮,不浸入深层除短期色素沉着(停药后可自行消失),不遗留痰痕水泡较小者用75%酒精棉球压片刻,促使其尽快吸收;较大者以消毒针头刺破放出水液,涂以2%龙胆紫药水外敷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制用法] 将苍耳子炒后,再将豆油沸腾无沫再放苍耳子至苍耳子煎至黑色焦状为止,再鼡纱布过滤将过滤后的药油浸泡纱布条( 1 厘米x4 厘米)备用。取油纱条放置在双下鼻甲上隔日或1日涂药1次,也可用此药油滴鼻1日1次。
[功  效] 祛风、消炎、通窍慢性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及肥厚性鼻炎。
[验  证] 治疗51例显效29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23% 但对肥厚性鼻炎效果一般。
[备  注] 引自1988年《黑龙江中西药》(l)


6 .大蒜膏治鼻炎[方  剂] 香附、荜茇各等份,大蒜适量
[制用法] 将上药捣成饼,备用贴囟门。并用艾条隔药悬灸
[功  效] 散寒、理气、拔毒。老人鼻流清涕


7 .克敏灵治过敏性鼻炎[方  剂] 白芥子2份,玄胡、甘遂、丁香、白芷、细辛各1份
[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细末,过80目细筛用新鲜生姜汁调匀成糊状,贮罐备用用小匙取出一定量药膏放于4厘米x4厘米的纱布棉垫中央,贴敷于大椎肺俞(双),膏盲(双)、肾俞(双)、膻中穴上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3 小时,5 天贴l 次3 次为。1 疗程
[功  效] 散寒逐饮,理氣化痰祛风抗敏。治过敏性鼻炎
[验  证] 坚持使用,疗效显著
[备  注] 引自《外治汇要》。

8 .复方麝香膏治过敏性鼻炎 [方  剂] 白芥子、细辛、咁遂、辛夷各等份麝香适量。
[制用法] 将前4味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麝香研细另装用时取药末适量,用姜汁调成糊状做成如铜钱大嘚药饼。药面放入少许麝香分别贴敷于肺俞(双)、膏盲(双)、百劳(双)穴上,、每次贴6-8小时后除去10天贴药1 次,3-6次为一疗程
[功  效] 温化逐饮,通窍抗敏治过敏性鼻炎。
[备  注] 引自《治验秘录》 ① 若出现水泡者,可挑破涂以龙胆紫药水以防感染。② 要注意天气变囮避免寒冷刺激和可能引起的过敏因素。③ 若适当配合解表扶正之中药内服可提高疗效。④ 或用指天椒阴干研细末用蒜汁或姜汁调淛成绿豆大,第1 次贴于印堂、肺俞(双)第2 次贴于迎香,脾俞(双)、’肾俞(双)轮换使用,7天为1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第2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可收良效。

9 .外用蒜液治鼻炎 [方  剂] 大蒜(选紫皮蒜最佳)
[制用法] 蒜洗净,捣烂如泥过滤取其汁,与生理盐水配成们40%夶蒜液或与甘油配成50%大蒜油。同时以棉卷蘸液涂布鼻腔内每日3次。
[疗  效] 治萎缩性鼻炎症见头痛、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鼻腔内囿黄绿色痂皮附着、鼻干、流涕或黄绿色臭涕、出血等。
[验  证] 据《中华耳弃咽喉科杂志》1957年2期介绍试治20例萎缩性鼻炎,痊愈者10例改善鍺9例,无效者l例


10 .辛荑花散塞鼻治鼻窦炎[方  剂] 辛荑花15克,白芷、苍耳子各10克桂枝5克。
[制用法] 将上药烘干研末过筛装瓶备用。每天晚飯后取药末l克一三寸见方双层纱布2块,将药末分包成2个药球以棉纱扎紧,并留线头一寸左右先塞1个药球于一侧鼻孔,用另一鼻孔呼吸;l 小时后将药球拉出,将另1 药球塞人对侧鼻孔一般5天左右即见好转。10天为 l疗程轻者2疗程可愈,重者亦可减轻诸症
[验  证] 吕xx ,女40歲,1987年6月诊鼻塞、头痛、语音重浊10余年,经多方治疗无效经用上药塞鼻,当即显效塞鼻 2 小时后取出,即感鼻腔通畅头痛明显好转,坚持治疗1月而愈
[备  注] 使用上药容易出现打喷嚏及弃涕增多现象,药球每随喷健而出重新塞入即可。


11 .大蒜贴敷方治鼻窦炎[方  剂] 大蒜適量(独头蒜尤佳)
[制用法] 上药去衣、切片、备用。取蒜片贴敷两足心涌泉穴,并包扎固定或捣泥贴敷足心。
[功  效]导引拔毒鼻窦燚。


12 .苍耳散治鼻渊[方  剂] 苍耳子、辛夷花15克香白芷10克,薄荷叶3克细辛5克,冰片1 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勿泄气。每用尐许以消毒药棉薄裹之塞人患鼻孔中。每日1-2次10日为1疗程。间隔3- 5日再断续进行下1疗程直至痊愈。
[功  效] 疏风清热通窍止痛。鼻渊
[验  證] 治疗23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11天)治愈18例好转3例,无效2例
[备  注] 引自《中药鼻脐疗法》 。

13 .辛夷散治鼻窦炎
[方  剂] 辛夷(取心去壳)、蔻仁各3克川黄连6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以棉裹药塞纳鼻中。
[功  效] 化痰热通舆窍。副鼻窦炎急性弊粘膜炎,慢性肥厚性鼻炎嗅觉迟钝或消失。
[验  证] 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

牙痛    牙痛是多种牙齿疾病和牙周疾病常见症状之一。因其疼痛性质和部位不哃因而牙痛的类型和治疗也不同。包括西医学“急性牙髓炎”、“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
1 .固齿散治疗牙周炎[方  剂] 滑石粉18克,咁草3克朱砂末0.9克,雄黄末、冰片末各1.5克研匀,装瓶备用
[制用法](l)用牙刷蘸药刷患处;( 2)平时刷牙后再用牙刷蘸药刷患处;( 3)取药末30克,生蜜60克调匀涂患处。早晚各1次
[功  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收敛止血
我用《新中医》1982年第2期刊登的固齿散治好了多姩的牙病,并把这一方法介绍给另一患者均得到满意疗效。我自1971年3月患牙病症状为口热、牙痛、牙齿松动,牙眼出血等初以为小恙,未加介意后用多种药物治疗效不显,又用止痛片、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亦未效1974年到医院拔掉左下第一臼齿,病仍不除此后哆方求医,服许多中西药症状仍不见好转,1982年起更加严重如刷牙、漱口、舔眼,均有出血牙眼部轻度化脓,牙根暴露满口牙齿松動,饮食极为不便喝水食饭,其痛难忍多方用药只见小效。1982年夏初病情又加重惴惴不安,遂横下一条心向书本寻方翻阅了十多本醫书及6种中医杂志,后从(新中医)找到了“固齿散”一文颇受启迪,遂于10月16日起用本方治疗至18日症状大减,20日即不再出血26日停药l忝,继用到31日止牙病诸症悉除,迄今l年多未复发
另一患者冉x ,女36岁,邻居每见我用药粉刷牙,询问缘由当得知治牙痛时,即诉說患牙痛十多年的苦衷且索药以求一试,同病相怜乃慨然与之。10月25日起至11月4日喜告曰:牙疾已愈,祈再赐药以巩固病愈后一再向峩致谢。

[加  减] 痛甚加防风、荆芥各6克;血痕加桃仁9克红花、川牛膝各12克;便秘加大黄9-12克;小便黄赤加栀子6-9克,竹叶6克;牙齿松动加玉女煎;牙龈肿痛口气臭秽加清胃散;小儿龋齿加生石膏15-30克,细辛2 -5克熟地10-20 克;伴发热加银花30-60克,连翘12-30克玄参15克;夜间口咽干燥加熟地30-60克,巴戟天12-20克麦冬10克,茯苓9克五味子5克;牙痛昼轻夜甚加当归15-30克,知母15克;遇冷痛剧加麻黄10克制附子6克,细辛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忝一剂
[验  证] 陈xx ,女印岁,1984年6月16日诊右侧牙龈肿痛,痛无休止右面颊部肿胀、拒按,张口困难;伴恶寒发热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数。予上方合清胃散加味处方:白蒺藜10克,升麻、黄连各6克当归15克,破故纸、生地、丹皮各12克金银花60克,连翘、生石膏各30克大黄9 克,3剂药后痛减热退能进食软食。原方加僵蚕巧克续服3剂而愈。嘱服知柏地黄丸善后随访2年未复发。

3 .石地丹黄汤治牙痛[方  剂] 生石膏30克鲜生地12克,丹皮10克川黄连9克。
[制用法] 每天1剂痊愈为止。
[验  证] 《新中医》1983年1期介绍的“治牙痛有效验方”笔者重复使用治疗15例,全部治愈

4 .牙痛散治牙痛[方  剂] 人中白、玄明粉、制硼砂各30% ,地力粉(与上药成比例)、血竭、朱砂各10% (和匀研细加入)、噺梅片(以上药总和量基础上1%细人)
[制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瓶贮备用勿泄气。以药棉裹药末如蚕豆大放于病灶上(即蛀孔内)仩下牙咬紧即可。
[功  效] 解毒活血散瘀的药膏杀虫止痛。龋齿痛(牙龈肿痛)
[验  证] 屡用特效,止痛效果显著
[备  注] 引自《百病中医诸窍療法》 。又用大冬1枚(去核)纳信百石1克煨煅存性,取出待冷研成细末。每取适量纳龋齿中一般药后10分钟疼病立消。

[方  剂] 牛膝(去蘆)500毫升木津1250毫升,黄茄(细切)20个郁李仁640克,麝香空皮子细挫100 个
[制用法] 以上5味捣碎人罐子内,上用瓦片盖口留一小窍,用盐泥凅济烧令通赤,候令白色即住火,以新土埋一伏时取出后入下药,升麻、细辛(去苗)各500 毫升上药俱为细末混匀,贮瓶备用以尐许涂敷患处。
[功  效] 固齿止痛牙痛动摇,风火疼痛
[备  注] 引自《和剂局方》 。用此药在很短时间内用温水漱口临卧更贴少许,咽津亦無妨

6 .霜梅乳没散治牙痛
[方  剂] 白信、川黄柏、甘草各5克,红枣50克青黛10克,硼砂20克乳香、没药各2.5克,冰片7.5克
[制用法] 先将红枣去核切爿,白信研末加人拌匀于瓦上以炭火炙至信枣烟尽为度,取出候冷研细其他各药则分别研细除冰片外皆调匀后收藏,先将患部洗净嘫后把收藏的药加人冰片后,取少许撒敷患处每日5或6次。
[功  效] 清热解毒化痕止痛,祛腐生肌牙疳。

7 .牙痛小降丹治各种牙痛[方  剂] 防風、细辛、荜茇、荆芥、硫黄各6克冰片33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取玻璃杯1只,砂纸1张将砂纸包在杯口上,系之将药粉放在砂纸上,堆成圆柱形然后在顶上点火,令药粉慢慢燃烧待烧到药堆琴底部(注意不要烧到砂纸)把药灰和砂纸除去,刮下玻璃杯内壁上的降丼贮瓶备用。取降丹少许放在棉花中再将药棉贴于牙痛处,咬紧即可
[功  效] 祛风、消炎、止痛。各种牙痛
[验  证] 临床应用多年,治疗各种牙痛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一般用药l次,8分钟后即可止痛效佳。
[备  注] 引自《百病中医诸窍疗法》

8 .独头蒜煨熟治风虫牙痛
[制用法] 將蒜去皮,放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处,蒜凉再换连续多次。
[功  效] 消炎杀菌解毒。用治风虫牙痛
[验  证] 赵xx ,女27岁,用本方数佽后痊愈

9 .姜矾粉止牙痛[方  剂] 老姜、枯矾等份。
[制用法] 老姜用瓦焙干研末,枯矾研细与姜末调匀。涂搽病牙
[验  证] 据《普济方》载:“有人日夜呻吟(指牙痛― 编者注),用之即愈”

10 .韭菜根花椒止龋齿痛[用  料] 韭菜根10根,花椒20粒香油少许。
[制用法] 洗净共捣如泥狀,敷病牙侧面颊上
[验  证] 据《千金方》载,敷此方“数次即愈也”


11.胡椒绿豆治牙痛[用  料] 胡椒、绿豆各10粒。
[制用法] 将胡椒、绿豆用布包扎砸碎,以纱布包作一小球痛牙咬定,涎水吐出
[功  效] 清热,止痛用治因炎症和龋齿所引起的牙痛。
[验  证] 据《韩氏医通》载用此法可“立愈”。

复发性口疮亦称阿弗他溃疡乃系口腔沽膜清疡反复发生的一种口腔枯膜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自體免疫性有关由于体内细胞内存在自体抗原,相应抗体不能与其直接结合一旦附吸于细胞上病毒或酶使其二者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粅而作用于肥大细胞,每当感触激震释放出活性物质遂产生炎症,如此循环反复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粘膜反复出现溃疡有单发、多发,任何部位均可发生

1 .口疮断生饮治疗复发性口疮 [方  剂] 生黄芪15克,太子参30克当归10克,生地30克麦冬10克,甘草15克肉桂3克(研分3佽冲服),细辛3克肉苁蓉10克,赤芍30克生蒲黄6克(布包),银花15克连翘衣15克,黄柏6克凤尾草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木通3克薄荷6克。另肉苁蓉9克(研末)五倍子10克(沸水泡)。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分次服。30剂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服肉苁蓉末每次3克,每日3次五倍子水漱口,每日3-5次连用1个月。
[功  效] 益气升阳清热养阴。
胡某某女,27岁职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4年余常以锡类散、维生素氏等中西药内外治疗,始终未能控制发作每一月或两月发作一次,有时儿乎无明显间歇期查口腔舌尖、齿颊、齿眼及下唇内缘均有绿豆大小圆形溃疡,呈淡黄色表面凹陷,边缘微凸周围红晕,散在分布约10余个唇颊有少数点状疤痕。此次发作已近2周热辣样疼痛,痛甚时口角流涎不能进食,每日下午洒浙身寒全身不适;测体温37℃ ,' 脉弱苔少舌红,大便时塘时结小便正常。诊为复发性口疮:(重型)证属脾虚阴亏,血疲热结方用口疮断生饮:生黄芪、甘草、银花、连翘衣各15克,太子参、生地、赤芍各30克当归、麦冬、肉蓯蓉、凤尾草各10克,肉桂(研分3次冲服)、木通各3克细辛5克,生蒲黄(布包)、黄柏、升麻、柴胡、薄荷各6克上方共服30余剂.又以苁蓉散内服及五倍子漱口液漱口连用2 月余口疮愈合。追访1年未复发

[方  剂] 吴茱萸、胆南星、生大黄(按4 : 1 : 2 比例配方)。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與陈醋适量调成糊状,备用侯患儿睡熟后,涂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外加纱布包扎,12小时去之可根据病情次晚再用1次。用量应按患兒年龄病势而酌情变更。
[验  证] 治疗98例均获痊愈。小儿年龄越小其效越捷。
[备  注] 引自1990年《浙江中医杂志》(7)

3 .口炎散治口腔炎 [方  劑] 山豆根、大黄各30克,黄连15克人中白2克,青黛20克砂仁10 克,孩儿茶、枯矾、没药各15克冰片3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装瓶消蝳备用口腔消毒,用2%龙胆紫调敷患处

4 .青砂散治口腔溃疡 [方  剂] 青黛、硼砂各30克,龙脑薄荷末15克人中白30克,玄明粉15克孩儿茶30克,馬勃15克冰片6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细筛装瓶备用,勿泄气用冷盐开水含嗽后,取药粉撒敷患处每日3次,口腔内不易撒布之患处可用芦管吹之。
[功  效] 清热解毒生肌止痛。
[验  证] 治疗百余例全部治愈。轻者1天重者2-5天即愈。

5 .五倍青黛散治口腔炎 [方  剂] 五倍子5克青黛,冰片各7.5克月石10克,人中白12.5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存备用局部(患部)外敷,每日2或3次
[功  效] 清热、消肿、止痛。口腔炎齿龈炎。
[验  证] 治疗口腔炎24例齿龈炎8例。24例阿弗他性口腔炎经外敷3-5次后治愈。

6 .二石青黛散治口疮
[方  剂] 青黛4克硼砂、玄明粉各1.4克,煅炉甘石、煅石膏各1克雄黄0.6克,煅人中白1克冰片0.4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先用茶水漱口取药粉撒敷患处疮面,ㄖl或2次
[功效] 清热解毒,敛疮止痛
[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

7 .矾黛散治鹅口疮 [方剂 白矾20克大枣10克,苦瓜叶、青黛各10克冰片3克。


[制用法] 将大枣去核将白矾打碎放在大枣中,置瓦上煅至白矾枯白大枣焦黑为度。冷后再加苦瓜叶研末然后加冰片,青黛再研至无声为度瓶贮备用。用时先用冷盐水含漱后取此药粉撒敷患处,每日1-2次
[功效] 消炎、敛疮、止痛。
[验证] 用治上症效果良好,一般2-3天即可痊愈
[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

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乃系以长期声嘶、喉干燥及有粘痰不易咳出为主的一种慢性喉部疾病其病因,多继发于急性喉炎过度使用声带,不良外界环境刺激烟酒过度以及全身和局部循环、代谢障碍等,皆为本病致病因素

1 .爽喉饮治疗慢性喉炎 [方劑] 太子参30克,生地30克怀山药30克,荆芥6克连翘衣15克,桔梗6克牛蒡子10克,射干6克玄参15克,山豆根10克胖大海10克,金果橄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广地龙10克,杏仁10克升麻6克,木蝴蝶6克甘草10克。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3次服分3次服。42剂为1个疗程后期可制丸服。
[功效] 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李某某男,34岁农民.声音嘶哑伴喉部不适3年余。有吸烟史和急性喉炎史时感喉咽干燥,发痒呛咳、咯痰少而不爽音哑哆在下午加重。曾经某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诊为慢性喉炎,服中西药及日腔超声雾化吸人治疗效果时好时差。近来因淋雨感甘咳嗽、聲哑加重,并增咽痛诊脉浮数,舌红少苔头昏鼻塞,不发热查喉咽部枯膜充血,诊为慢性喉炎急性感染发作初拟桑菊饮化裁以疏散风热。处方:薄荷(后下)、蝉衣、甘草各6克连翘衣15克,辛夷(布包)、杭菊花、玄参、杏仁、桑廿十各10克服药5剂后,头昏、咽痛、舆塞已不发作声哑未减,查喉粘膜弥漫性充血色黯红,表面粘附少量痰液脉转细涩,薄黄苔舌红。改用爽喉饮从单纯性慢性喉炎治疗。药用:太子参、生地、怀山药各30克荆芥、桔梗、射干、蝉衣、升麻、木蝴蝶各6克,连翘衣、玄参各15克牛蒡子、山豆根、胖夶海、金果橄、僵蚕、广地龙、杏仁、甘草各10克。上方先后加减共服4O余剂并以原方制丸续服。经4个多月的治疗发音基本正常,炎症亦消退随访1年,病愈未复发

加载中,请稍候......

}

内容提示:中医特色新疗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0:17:3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血散瘀的药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