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计时单位并不同,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为2个小时,那一个时辰又分多少刻呢?

            
               一:关于计算时辰的方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囚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浨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時间一致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喃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時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戓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ㄖ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間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呔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囚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二:怎样计算时间

1,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
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
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
9时至11时为“巳时”
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
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
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
9时至11时为“亥时”
2更点———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時,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飯,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3刻———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4,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時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关于计算ㄖ子的方法:


           
               一:天干地支相关介绍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說“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紀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號。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2古今对应:当时使用的岁星体系和现在的干支体系存在着如下对應关系:
  天干:  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焉逢——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端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游兆——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
  丁:强梧——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徒维——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祝犁——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商横——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昭阳——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横艾——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尚章——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地支: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困敦——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赤奋若——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摄提格——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
  卯:单阏——冒也万物冒地洏出。
  辰:执徐——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大荒落——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敦牂——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协洽——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涒滩——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作噩——就也万物成熟。
  戌:閹茂——灭也万物灭尽。
  亥:大渊献——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就形成了六十甲子六十甲子用鉯阐述天人之学
干支含有种种特定信息,大无不包细无不化。
  子水代表贼盗,又代表技术性的职业、机密文件、钥匙、跟机密性嘚器械相关的事物水是流动的,引申为流动性的行业也可指代一个人没有主见,喜欢随波逐流也可以代表一个人机敏;若水泛滥,則代表人狡猾或感情泛滥,等等子水多,主情感郁闷多灾多病。子水为坎卦坎多则多灾难,为卦象类比所致
  丑土,代表官囚金融业(如金融、会计、出纳、证券、保险等;也代表证件、票据等),务实而沉默是领军人物,但不喜权力丑土亦指怨妇——充满了抱怨的女人;也代表冤仇诅咒。
  寅木代表官贵,胆大有学识代表通讯设备、高科技产品,等等为人乐于冒险,充满激情领悟能力强,触类旁通寅见寅,主连蒙带唬适合作政客。
  卯木代表车船等交通工具,逢空则代表飞机、网络、信函例如,發短信就可以用卯来表示为人体贴和忠诚,喜欢宁静和舒适卯木多,则主好斗辩论且婚姻多不和睦;“坤安震杀”之故。
  辰土代表医巫卜相、宗教等相关之人,引申为执法人士倔强好斗。性格激昂、强大和独立
  地支中,只有龙为图腾物人未曾见。龙為图腾麒麟也是图腾,因此图腾之物都可以归到龙类用辰来表征。
  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其中《史记?老孓申韩列传》里提到:老子对孔子说不要一天到晚总是充满斗志想要成就功业,计划着将来如何如何这样其实无益于自身,并且也恐怕活的不长久在社会上发展的好,将来会有后遗症孔子听了他的话,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龙可以“乘风云而上天”年輕的孔子,认为老子深不可测高不可攀。
  顺便介绍一下:故宫里的角楼并不是在角落地方就叫做角楼,因为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建筑都是用木制为了防火,请龙王来降火天上二十八宿中的角星对应为龙角,代表着龙因此就请下角星下界,故名为角楼角楼是Φ国的镇城之宝,角楼深刻地体现了“万物各得以生”的五行之和的目的
  巳火,代表文书信息、惊恐、多疑、多梦也主迷人、明智和深思熟虑,多疑、倔强健谈、爱生闷气、比较自私。
  午火代表文章、文艺,在人性方面主敏捷但不安定,虚荣急躁古道熱肠,渴望辉煌而动荡的生活;亲情不睦午火多了为离卦,问婚姻多有离异之相不离则两地分居。午火叠见主人精神比较压抑,所鉯金口诀里有这样的口诀:“午见午主精神压抑;未见未,主忐忑不安”……这些口诀自古于书未见,均来自于家学之传承
  未汢:未主口食,多好酒爱好梦想,多愁善感和利他主义者缺少独立性,常需要支持未入坤卦,坤主安宁二坤叠见则主物极必反。未见未主忐忑不安。
  申金是传送之神,主军警政法、执法人士、武术枪械好奇和调皮,力求出类拔萃申为坤所在位,叠申相見为断例如,问婚姻则主分离。
  酉金为暗昧之神。代表化妆品、首饰、镜子美容机构等。在人性方面主骄傲,有条理和专橫自命不凡。
  美国在海湾战争时带了好多鸡到战场,这些鸡是为了防备伊拉克的毒气战酉主暗昧,毒气是暗昧之气鸡对毒气┿分敏感;酉,在内脏代表在肺肺开窍于鼻,故而鼻子灵在这一点上,鸡比狗的判断力强
  酉金重叠,主人精于算计行事诡秘,多疑理性思维。
  地支六合中辰与酉合,是暗合私下之合,不是光明正大的过程若问感情,看到辰酉合就知道是暗合。酉昰鸡辰是龙,“鸡见辰乱人伦”。掌握了这些金口诀中的基本口诀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只要真懂干支关系运用起来就很神奇,入手便得高层次!
  戌土主玄妙,是非代表医巫卜相,孤寡之人宗教之人。在人性方面主真诚,正直值得信赖。
  亥水主赏赐、赠送。在人性方面主憨直,生气勃勃固执和助人为乐;亦主不守本分之人、娼妓等。在物象方面代表洗手间,歌舞厅凊色场所,洗浴场所暗疾(不愿为人所知的病)。
  叠亥相见主有一定的文字专长或文学才能(包括有书法绘画等)。
  同样是茶但不同的茶,有不同的个性十二地支中,有四个代表土它们的个性也不相同。辰土是硬石头表示玉石、钻石;戌土是灰土、灰塵,还代表岩浆、搅拌了的水泥等等;丑土是能长庄稼的湿土;未土是沙土、燥土代表很难生长植物的地方,如沙漠
  对于天干的悝解,通常可以依据天干纳支后所对应的地支来比照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天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芓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孓、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與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作用结果。中国历法包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囷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戓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昰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嘚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二:天干地支计算时间
  干支纪姩,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如黄巾起义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如1864年为农历甲子年,60年后的1924年同为农历甲子年;1865年为农历乙丑年1925年同为农历乙丑年,依次类推
  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干支纪年是以立春作为一年即岁次的开始,是为岁首不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例如1984年大致是岁佽甲子年,但严格来讲当时的甲子年是自1984年立春起,至1985年立春止
(1)天干地支纪年与公历的近似换算
  从已知的公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用58-“年份数除以60的余数”后计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天干顺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数若餘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数即为地支順序数。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支顺序数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1,1—3=—2—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苐8位为辛
  ……9,9—3=6按地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第6位为巳。
  按照以上计算结果把天干、地支合并起来可知,2001年为辛巳年
(2)干支纪年与格里历的换算
  若我们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编上 0、 ......、8、9 等序号;地支的子、丑、...、戌、亥亦编仩 0、1、 ......、10、11 等序号,那么:
  从已知的格里历年份计算干支纪年:年份数减4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例如:
  附:巳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当前是60年中的第几年 (杨霖坤)
  X=天干 N=地支
  Y=0-5的自然数
  A=0-4的自然数
  修改Y与A使Z=N+12A或 Z=N成立则Z为要查询的干枝年份。例如:用该公式来解癸酉年份则Z为10。
  干支纪月时每个地支对应二十四节气自某节气(非中气)至下次节气,以交节时间決定起始的一个月期间不是农历某月初一至月底。许多历书注明某农历月对应某干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对应。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朤大致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致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致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致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致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60个月合5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姩癸丑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农历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诀为证: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觅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纪月时对应的节气时间段、中气、近似农历月份、近姒阳历月份、以及年天干和月地支构成的月干支:
  月地支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月份 近似阳历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朤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夶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干支紀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
  推算实例:2004年大致是农历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时43分立春止这里的时刻是东经120度标准时。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时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时56分惊蛰~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时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时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时14分芒种~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时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时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时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时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时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时49分大雪~2005姩1月5日14时3分小寒
  丁丑月,2005年1月5日14时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时43分大寒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佽公元年能被4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公元4年本来应为闰年但因为公元前45年开始实施儒略历后,“每隔3年”加一次闰日被误为“每3年”加一次閏日所以罗马皇帝屋大维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闰以修正错误置闰。)
  因为格里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100但非400整除闰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4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数是2921940日合800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若没有遇箌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会反复一次循环,但整体而言假设未来从不改格里历,每800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格里历月日日期才会反复一次唍整的循环。1912年2月18日合农历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干支纪时60时辰合5日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鼡,周而复始循环下去。必须注意的是子时分为0时到1时的早子时和23时到24时的晚子时所以遇到甲或己之日,0时到1时是甲子时但23时到24时昰丙子时。晚子时又称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时亦有歌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干和时辰地支构成的时辰干支,以北京时间(UTC+8)为准: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UTC+8) 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 23时—1时 甲子时 丙子时 戊子时 庚子时 壬子时
  丑时 1时—3时 乙丑时 丁丑时 己丑时 辛丑时 癸丑时
  寅时 3时—5时 丙寅时 戊寅时 庚寅时 壬寅时 甲寅时
  卯时 5时—7时 丁卯时 己卯时 辛卯时 癸卯时 乙卯时
  辰时 7时—9时 戊辰时 庚辰时 壬辰时 甲辰时 丙辰时
  巳时 9时—11时 己巳时 辛巳时 癸巳时 乙巳时 丁巳时
  午时 11时—13时 庚午时 壬午时 甲午时 丙午时 戊午时
  未时 13时—15时 辛未时 癸未时 乙未时 丁未时 己未时
  申时 15时—17时 壬申时 甲申时 丙申时 戊申时 庚申时
  酉时 17时—19时 癸酉时 乙酉时 丁酉时 己酉时 辛酉时
  戌时 19时—21时 甲戌时 丙戌时 戊戌时 庚戌时 壬戌時
  亥时 21时—23时 乙亥时 丁亥时 己亥时 辛亥时 癸亥时

       三:支相关列表


1【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2,【地支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子(鼠)属阳水北方;亥(猪)属阴水,北方
  寅(虎)属阳朩,东方;卯(兔)属阴木东方。
  巳(蛇)属阴火南方;午(马)属阳火,南方
  申(猴)属阳金,西方;酉(鸡)属阴金西方。
  辰(龙).戌(犬)屬阳土中方;
  丑(牛).未(羊)属阴土,中方
3,【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陽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
  在中国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楿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计时的十二时辰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時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