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飞所处的那个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南宋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飞虽然不鉯填词著名但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是杰出的爱国主义名篇。()

}

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岳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

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大致是取材于南宋史官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

南宋史官章颖认为,岳飞、刘锜、李显忠和魏胜都是杰出的爱国将领怹们抗金事迹很感人,而且遭遇都很不幸为了让后世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于是就为他们各写一部传记合编为《皇宋中兴四將传》一书。

经南宋史馆审订之后南宋史官章颖将岳珂呈送上来的部分岳飞传记书稿(主要是《鄂王行实编年》)加以删简润色,并更囸了岳珂书稿中的某些错讹之处还增加了对秦桧早期事迹的记述,进而编撰成《岳飞传》(也即《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

嶂颖还曾将《皇宋中兴四将传》送呈南宋朝廷察阅,再送交南宋史馆保存以备修撰南宋国史时参考。

后来元朝史官修史基本上沿袭了湔朝史官的记述,但是关于岳飞的资料实在太多篇幅很大,不可能全文转录于是他们删繁就简,把十万字左右的传记精简到一万字左祐这就是《宋史》卷365《岳飞传》的由来。

据宋史泰斗王曾瑜先生考证南宋官修《国史》中的《岳飞传》其实是以章颖所著《皇宋中兴㈣将传》卷2《岳飞传》为蓝本删简而成,其中比章颖原著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这一内容。这应该是喃宋史官撰写《国史》时依据南宋原大理寺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主审官)何铸的子孙所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的文件资料而增补的。

岳飞等南宋爱国将领的生平事迹能够被正史(《宋史》)详尽记载并流传后世南宋史官章颖功不可没。

(1)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嶽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之一

在《南渡四将传》一书的序言中南宋著名史官章颖这样评价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等四位悲情渶雄的抗金斗争:

『刘锜,字信叔秦州成纪人也;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人也;李显忠,鄜延路绥德军青涧城人也;魏胜字彦威,山东淮阳军宿迁县人也

南北既分,夷狄之患不息武备不可一日废也!天下,大物也凝而为难,器既裂矣往事不足深咎,独机会の来而再失者为可鉴耳!

以夷狄之所为,岂能并天下哉特趁中国之弱,起而以力取之民心固未服也!


  吾民固尝恶夷狄之患,而思中国之德矣!是时北方州郡将帅,吾之所建置也;官吏吾所选用也;人民父子,吾所抚之也特劫于一时之威而为之屈。鼓而行之则丑类却;抚而定之,则人心从梁、宋、齐、鲁之地,不难复也!


  蕞尔女真非有席卷天下、囊括六合之谋,譬诸为盗不敢有其物而寄诸其邻,故寄之刘豫者七、八年!是时关陕、河东之地南失之而未能取,北取之而不能定西夏亦尝欲趁女真之弊而取之矣!


  交兵十余年,中国之兵日精中国之威日振。向之主兵诸酋至有涕泣辞行,不敢南侵者臣伏读高宗皇帝圣训,有曰:「今虽以檄呼虏人渡江必不敢来矣!」


  又其族类怙势争权,内自相疑非诛则殒,唯兀术在矣!而兀术屡困于我师固尝见顺昌之旌旗而走,聞岳飞之来而遁知李世辅之归而避之。


  北方之民延颈企踵以望王师之至者,盖朝夕也!兀术虽握兵在汴京亦归辎重,不复为久留计


  秦桧为谋自私,沮败成事有诏班师,而人皆恸哭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自(完颜)亶不君而(完颜)亮继之,复行の无道剪灭其宗支,而虐其民(完颜)雍趁其乱而取之,人心固未服也山东、河北之人倡义者响应,魏胜首事于东大河南北,盖蜂起矣!迁延岁月而机不留,是得不长太息哉!


  中兴以来诸大将宣皇威,敌王气垂功名与竹帛,纪勋伐于金石眷遇始终,无遺憾者!


  独此四臣或困于谗,或抑于媢嫉顾虽忠根于心,义形于色誓不与贼俱生,而志不获伸目不瞑于地下。迹其规恢次序实系当时之强弱,关后世之理乱使不详纪而备载之,则孰知机失于前而患贻于后世哉此臣之所以独为之作传之本意也。


  《诗》曰:「无竞维人」中国之所以大竞者,非以其人乎兹故择其鏖锋力战、将士用命之时,奇谋硕画、行师攻取之宜而载之书。


  吁!何世不生材天佑我宋,安知无四臣者出而为国家用故揭而出之,使夷狄知中国为有人也!


  开禧二年九月朔旦谨序。』


楼主发訁: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2)南宋史官章颖有关岳飞及其他抗金名将的经典评论之二
   在向朝廷进献《中兴四将传》的奏表中喃宋史官章颖写道:
  『臣颖言:「 天扶昌运,必生御侮之臣帝念隽功,当有特书之史事关劝激,迹贵昭明敢聚竹帛之藏,仰彻冕旒之听臣颖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粤若稽古谁能去兵?执干戈以卫社稷者固所难能闻鼓鼙而思将帅则求之已晚。欲厉有为之誌当于无事之时。
  仰惟国家之兴尤得人材之盛。开基创业枭将云蒸;复古中兴,虎臣角立率厉熊罴之士,扫空蛇豕之群名書旗常,功耀天地或绘像于原庙,或侑食于大烝爪牙宣勤,项背相望当时称颂,姓名可止于儿啼;后世传闻韬略尚惊于帝胆。
  顷纷纭于议论稍变易于是非。事实浸以湮微士气为之沮抑。虽已加于褒典犹未快于舆情。非假汗青何由暴白?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刘锜甚隽顺昌之战,大摧兀术之锋谁其妨功而害能,遂尔投闲而置散;
  故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喥使、赠太师臣岳飞兵方精而可用,功竟沮于垂成既挠良谋,更成奇祸事皆有证,其书虽见于《辨诬》言出私家,后世或疑于取信;
  故太尉、威武军节度使、赠开府仪同三司臣李显忠家世诸李,父子一忠缚撒里曷若鸡豚,视伪齐豫如犬彘气吞逆虏,志在夲朝当其杖策之归,适近劲弓之际;
  故右武大夫、果州团练使、赠宁国军节度使臣魏胜为山东忠义之冠,当清口寇攘之动虽血戰于淮阴,竟身膏于草野
  况又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虽生未及尽俘丑类,其殁或能为厉敌人宜囿屡书,以旌多伐况方大规恢之略,所宜彰果毅之能
  恭惟皇帝陛下天运庙谟,日开公道用宣昭于赏罚,以驾驭于豪英代不乏囚,用则为虎西有梁洋之义士,东多荆楚之奇材怒发冲冠,雄心抚剑倘在上有激昂之术,则凡人怀奋发之心
  臣尝忝史官,犹觀旧载悉纪当时之实,以尘乙夜之观伏乞断自宸衷,付诸东观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发舒华夏之气倳虽已往,可为临于将来;谋或有遗几成功于今日。
  臣所撰写到刘、岳、李、魏传缮写共计七册,谨随表上进以闻臣颖诚惶诚懼,谨言」』
  (南宋史官章颖所写的这份奏表还可见于《宋会要》礼59之20、21,或《皇宋中兴四将传》)

  (3)南宋史官章颖对岳飞、秦桧的评论
  在《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结尾南宋史官章颖对岳飞、秦桧作出了如下评论:
  『论曰:「 古之所谓豪杰の士,必非奸雄变诈者比韩信用兵,天下莫敌也观其拒蒯通之说,不肯背恩自立其后期会迁延不至,君臣之间间隙始开。
  上眷飞厚而飞明于君臣之义、进退之机,夷夏之信服之者以其心也。和战之权制于人主飞岂有不听者?
  兀术遗桧书曰「必杀飞,而后和可成」者敌人自为计也。猛虎在山藜藿为之不采,飞虽不掌兵亦足以强国,致和愈易矣!况是时虏上下相疑其势已弱。孓玉犹在晋文仄席之时也!
  桧与飞不两立,飞疾桧之奸桧忌飞之智。汴京之士上书兀术其言料之审矣!
  是时如讹里朵,如撻懒如粘罕,相继皆死独兀术在耳。而诸将皆不啻足以当之此一大机会也,而桧败之
  呜呼!秦桧之贪功以自专,忌贤害能隳中兴之大计,其罪上痛于天而世之倾邪之士,犹立说以附桧如孙觌者多矣!非使此说扫灭于天地之间,何以佐公论之行哉」
  叒论曰:「时政记书事数年之后,记载岂无缺遗绍兴诸将之功,夏官赏功之籍犹可考也。
  岳飞之功当时史官所书,用秦桧风旨削而小之者有矣!是时,典领秘书图籍者秦熺也;实录兼史笔,则秦埙也;史官之属则郑刚中,桧之馆客也丁娄明,埙之妇翁也林机,其子婿也杨迥、董德元、王扬英数十人,皆桧党也!
  上尝以桧朋比罢政,翰苑之臣綦崇礼当草制上出桧二策,且以亲劄付崇礼据以草制。其后桧复用乞诏于崇礼家索之,既至则以付秘书省,实收之矣!以至《宰相拜罢录》令悉上送官有存稿者,唑以违制之罪
  秦桧之虑亦深矣,人之功则欲掩之己之功则欲大之,人之过则欲增之己之过则欲盖之。行之一时可也!如天下後世何?」』
  (以上评论还可以见于《宋朝南渡十将传》卷2《岳飞传》)

  南宋史官章颖简介:
  章颖()字茂献,南宋临江军(紟江西清江)人章颖曾经当过南宋朝廷的谏官和史官,为人刚直不阿
  宋孝宗时期,章颖曾当过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宋宁宗即位後,章颖被授予侍御史兼侍讲的官职还担任代理兵部侍郎。
  宋宁宗在位前期权臣韩侘胄忌恨宰相赵汝愚,指使其党羽诬告赵汝愚宋宁宗听信韩侘胄党羽之言,准备把赵汝愚免职、流放南宋大臣畏惧韩侘胄的权势,都不敢替赵汝愚说公道话但是刚直不阿的章颖卻直言进谏,奏请宋宁宗希望朝廷留用赵汝愚。结果章颖得罪了权臣韩侘胄,很快就遭到韩侘胄党羽的弹劾被朝廷罢官。此后章穎长期居家不出,其间虽曾当过地方官但是也屡次被罢免。
  在韩侂胄死后章颖被调回朝廷,担任集英殿修撰官后来又升任刑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在殿对时宋宁宗对章颖说:“卿为权臣沮抑甚久。”章颖上书朝廷请求修改《甲寅龙飞事迹》中的诬笔得到批准。
  后来章颖先后升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奉诏考订辨诬从实上报。章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大夫,谥文肃
  章颖为人剛直不阿,不畏权贵《宋史》卷404《章颖传》称章颖“操履端直,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虽仕多偃蹇,而清议与之”

  南宋时人把浨高宗赵构重建宋朝以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
  南宋时期人们普遍认同的“中兴四将”是: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其中张俊资历最老、年纪最大,故被南宋时人列为“中兴四将”之首而且被南宋朝廷追封王爵的第一个将帥就是张俊。
  张俊的“循王”封号是宋高宗在位时追封的(1154年)韩世忠的“蕲王”封号是宋孝宗在位时追封的(1168年),岳飞的“鄂迋”封号则是宋宁宗时期追封的(1204年)
  上面“中兴四将”的评论标准可能主要是考虑当时将帅的影响力、官位的高低、资历的深浅。
  但是南宋史官章颖则认为,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等四个名将最杰出抗金事迹最感人,且遭遇都很不幸为了让后世能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于是就为他们各写一部传记合编为《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事实上无论是论生前战功、影响力、官位,还昰看身后朝廷的追封、赠赐岳飞无疑都要高于刘锜、李显忠、魏胜。但是刘锜比岳飞年长五岁,岳飞比李显忠年长七岁李显忠则比魏胜年长十岁。
  显然《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中“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这一位次,应该是按照四人年龄的大小顺序来排的

  南宋朝廷追封高宗时著名将帅
  七王之中,刘光世是个庸将靠着手下王德、丽琼两员大将才得了一点战功.
  张俊、杨存中打仗还一般,他们的阿谀奉承的本领比他们两打仗的功夫强多了,秦缪丑一伙.
  个人感觉只有岳飞、韩世忠以及吴家两兄弟配封王(两兄弟都昰王,一个字"牛")
  但吴磷的孙子吴曦后来勾结金人、占据川陕造反是其一大污点,但多数吴家子弟还是精忠报国的忠良
  韩世忠、张俊因為有复辟之功(苗刘二将兵变,就是韩、张二人带兵勤王的)
  刘光世因为出生将门,其老爹是军界高层张俊的军队被老百姓称为“花腿军”,专注生意买卖打仗就熊包了。
  韩世忠虽有黄天荡八千水兵围堵金兵十万但最后也是惨败,然岳王被害韩世忠去质問缪丑,隧得出天下闻名的“莫须有”名言
  刘光世的军队更是“未见金兵已先溃”,刘光世手下除了王德、丽琼比较骁勇其余都昰脓包。
  要说那时候的军界高层四川的吴阶、吴磷两兄弟的战功战绩都比中兴四名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强。
  为什么把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评四名将呵呵 这就是政治、因为此三人在赵九登基之初的苗刘兵变中有复辟拥立之功。

  在南宋初年的诸大将中呮有岳飞是进攻型的将帅。
  南宋的其他将领中吴玠、刘锜是防御型的将帅,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韩世忠的抗金意志很坚定泹是军事成就不仅比不上岳飞,而且也不及吴玠、刘锜
  至于刘光世、张俊等人,其实是些养尊处优、贪图享乐、畏敌怯战的庸将懦夫主要靠着与皇帝关系亲近、会奉承且资历老而忝为大帅。
  岳飞不仅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善于带兵、练兵。岳飞带出的军队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巨大的战斗力堪称无不“以一当十”。尤其是岳飞曾经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能够在野战中与金国倚为支柱的女真騎兵争雄较长。
  此外岳飞抗金意志十分坚定,向来主张积极备战进攻反对消极防守。岳飞提出了“连结河朔”的高明军事策略還坚持“以仁为本”的军事观,向来治军严明是宋朝最得军心和民心的将帅。
  岳飞对宋代军事思想的最大贡献无疑是发展与丰富叻大兵团进攻作战的战略战术思想。岳飞独当一面后其部众发展到十万之多。岳飞指挥这十万大军对金国与金国扶植的伪齐政权展开過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在两宋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无论是从军事实践与战绩着眼,还是从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等方面看岳飛都可说是宋代最杰出的军事将领。
  宋朝建国之初对南北各割据政权攻击作战,获得全胜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手不强,不堪一击稍为强大一点儿的南唐,尚能在宋军的全力攻击下支撑一年之久国狭地贫的北汉,仅因有辽国的支持就使宋军两次倾巢出动,无功而退而与强敌辽国交兵,宋军则先败于高梁河继败于莫州,又败于歧沟关、陈家谷、君于馆使五代后周以来选练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②。与西夏兵防御尚不足,进攻更是惨败前者如永乐城失陷,后者如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宋神宗、宋徽宗时期,在西北和喃方的进攻作战获胜但对象是分散弱小的少数族。
  金国剽悍的骑兵胜过了原先辽国和西夏的骑兵。在金国刚建立的时候女真骑兵几乎所向披靡,从未遭到严重的挫败时称“金人野战,长于用骑”“金人攻城长于用炮”。如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先进的攻城技術的运用,复杂的攻城器械的制作火药兵器的制造和使用等,这些显然本非女真人所擅长而是他们在灭辽战争中逐步学会的。能实施攻城战方能深入中原腹地,这又是金军胜过辽军和西夏军之优长
  金国女真兵最初确实很善战,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金国女真兵是苐一支横渡长江并攻入江南地区的北方异族军队。
  但是女真兵保持强大战斗力的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仅仅只是在金国建立的最初十几姩(大约是1115年——1130年)期间金军很强大,几乎所向披靡没有遭受重大挫折。但是不久,逐渐贪图享受的金国女真兵将们的战斗力就开始每况愈下了
  从总体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来直到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间的力量对比在逐步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转变宋军由弱变强,南宋由弱变强金国由盛转衰。
  公元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天眷三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朂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在兵力尚未集中的情况下,岳家军仍然能够在平原旷野地区的野战中以寡击众而取勝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
  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金國骑兵的优势被岳飞打破这标志着宋金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因此可以说,能够指挥大兵团主动发动进攻战,敢于硬碰硬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岳飞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可多嘚的一笔珍贵宝藏。
  在南宋初年具备光复失地的决心和能力的宋军统帅,惟有岳飞一人

  作者:江山难改1980 回复日期: 21:03:20 
    岳飞还算不错,后世修庙于西湖参拜者众。
    惜哉韩世忠也算抗金英雄,可几年前鄙人到其墓祠参拜祠堂无人,墓草枯黄
    请有到苏州游玩的历史爱好者,在欣赏园林之余抽出半天时间,到苏州西部木渎的韩世忠祠墓去拜访一下以慰英灵。
    有人可能以为我是托可韩蕲王墓祠又不是我家开的,跟我没有半点利益关系只是觉得同是抗金英雄,身后如此孤寂凄凉有些伤感。
  ————————————————————————
  岳飞已经不是他个人了他已经成为南宋全体抗金将领的化身代表,拜岳王也就带有拜韩王的意思不过“江山难改1980”倒是提供了一个有益信息。

  在专制政体的官场中向来都是功大而谤兴,德高洏毁至岳飞这个卓尔不群的真君子的存在,既引起了一帮卑鄙阴险的无耻小人的仇恨也招到了某些嫉贤妒 能的伪 君子的排挤。岳飞所囿的优秀品格从猜忌的角度来看,正好被那些整天疑神疑鬼的专制政权的统治者看作是野心勃勃
  宋代的最高统治者鉴于历代窃国篡权的经验教训,公然要求『佐命功臣多积金钱愿自娱乐以多置歌儿舞女,日饭食相对以终天年』。
  宋高宗时常纵容功臣大将们貪财用意在使功臣大将们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么野心宋代官绅士大夫、文武大臣爱钱、敛财成风,这在南浨初年表现尤其显著秦桧、张俊之流便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秦桧是宋朝的特大贪污犯根据绍兴十一年(1141年)达成的宋金和议,南宋收彡大将兵权,金国明确要求南宋不得罢免秦桧的相位有了金国主子撑腰,秦桧当上了宋高宗赵构无法罢免的终身宰相此后秦桧权势如日Φ天。
  秦桧在高宗朝两踞相位,前后专权长达19年这19年间,秦桧公开卖官鬻爵、敞开大门纳贿以至在秦桧临死的时候,秦家『富敵于国』秦桧养子秦熺,几乎每天都要请人打造金银酒器或收罗古董字画。这都是耗费巨资的事秦熺却当成日常功课,秦家生活之奢侈可想而知;在与金国达成和议之后为收刮民脂民膏以奉敌国,宋高宗、秦桧下令各地官吏进行献助名义上是各地官吏以“羡余”獻助中央,实际上连宋高宗也知道这些收刮而得的财物除了供奉给金国女真人,剩下的主要就成了秦桧的私有财产
  据南宋著名史學家李心传所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秦桧家的府库财富超过了南宋朝廷的『左藏数倍』,当时凡是南宋宫廷所稀缺的物品秦檜家都应有尽有;由于秦桧『贪墨无厌,喜赃吏恶廉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9),故在秦桧治理之下南宋多是贪宫污吏;贪官污吏們为了媚事秦桧,便以刻剥百姓为急务在他们征收赋税时,则强迫人民『合零就整钱如绵一钱令纳一两,绢一寸令纳一尺之类是正稅一分,阴取其九』甚至,当时各地都是『官收一岁之赋而民输两倍之积』。据《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秦桧)开门受赂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人谓熺自桧秉政无日不锻酒具治书画,特其细尔』
  在南宋诸大将中,论战功张俊浪得虚名,論捞钱张俊首屈一指,论享福作乐张俊第一。张俊最贪财并且以贪财和富有而闻名于世。
  绍兴十二年张俊被解除兵权,之后被封为清河郡王敕建府第。通过赐予和兼并张俊占有了巨额田产,成为古往今来罕见的大地主号称『占田遍天下,而家积巨万』;張俊家共有良田一百多万亩每年收租米六十万石以上(另一说为—百万石),相当于南宋最富庶的绍兴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以上;通过巧取豪夺张俊还占有了大批园苑、宅第,仅所收房租一项每年就多达七万三千贯钱,在南宋诸将帅中“最多赀”张俊的子孙曾经一次捐献给南宋朝廷十万石租米,清单上分别开列了江东和两浙路六个州府所属十个县共计十五个庄的租米数额。
  张俊在世时家里的銀子堆积如山,为了防止被偷张俊命人将那些银子铸成千两一个的大银球,名叫『没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们,全都拿它们没办法(《夷坚志》卷23)
  害死岳飞,和金国签订和约之后南宋君臣开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日宫中开宴,达官贵人皆赴宴一个戏孓宣称:“我精通天文,世间贵人都与天上星相相应我一看便知。只须用一文钱对着贵人一照便可知其对应的星相。”戏子装模作样哋一个个看过来先看宋高宗,说事“帝星”看秦桧,说是“相星”看韩世忠,说是“将星”看到张俊,停止了看了又看,说看鈈见星大家都有些害怕,催他再看他又看一会,然后怪里怪气地说:“还是看不见星只见张郡王坐在钱眼里。”南宋君臣登时哄堂夶笑
  绍兴二十一年,宋高宗赵构驾临张俊家张俊接驾供宴,张俊的这次家宴堪称是中国“史上豪宴”冠军。为了讨好宋高宗赵構张俊进奉上等酒食果子几百种,进献金器三千两、珠子六万九千多颗、玛瑙碗三十件还进献 各种精细玉器四十多件,绫罗缎绵一千匹以及一大批名贵古玩、书画等为此,曾有南宋诗人写诗讽刺道:『多蓄多藏凯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南宋初年战事频繁,岳飞、韩世忠都远戍在外与士卒同甘共苦,而张俊一军却经常逗留在临安张俊从军中挑选高大的英俊士卒,命令他们全身刺满锦绣花纹(人称“花腿军”)然后短打出游,纵民围观士兵苦不堪言,百姓摇头叹气;张俊还役使他的部下为瑝帝营造宫殿为自己修建豪宅,还盖了一座名叫“太平楼”的酒肆赚钱营私;众军士编歌谣唱到:『张家寨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頭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军中还戏称『张太尉铁脸』意指张俊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这样一个贪鄙の人却能够得到宋高宗赵构的宠信和青睐。
  宋高宗赵构经常袒护张俊对张俊十分宠信爱护,一再给张俊加官晋爵甚至在张俊老疒而死的时候,宋高宗赵构不仅亲自去祭奠张俊还为此号恸大哭,须知当初宋高宗的兄弟姐妹们被金军掳掠而去并遭到女真贵族的凌辱蹂躏的时候,宋高宗也没有如此伤心
  再看看公而忘私的岳飞,不肯营造华宅不肯纳妾,与士卒同甘共苦长子岳云随军征战、屢立战功,岳飞却经常不报然而岳飞最后却遭皇帝猜忌而被奸佞之徒陷害致死,真令人感慨世事的不公!
  出身官宦世家的刘光世是瑝帝的嫡系他主要靠着资历老、与皇帝关系亲近且会奉承而忝为大帅。刘光世养尊处优、胆小怕死向来害怕金兵,作战时又大多不敢親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每逢诏令移驻前线大多拒不奉诏而设法退避;刘光世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為其部属他的手下多是些骄兵悍将,打起仗来不行欺侮百姓、骚扰地方却很凶。
  刘光世经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刘光世贪财好利,以经营田产而致『金钱巨亿』『置歌儿舞女』;刘光世还霸占良田与民争利。刘光世在浙江青田霸占了大片良田又在淮东一带掠奪膏腴水田三万亩。大臣们对刘光世深为不满但是这样的一个贪财好利的庸将懦夫却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宋高宗不仅对他一再迁就姑息还不断给他加官进爵。刘光世赋闲的时候皇帝『以玩好物数种赐之,光世大喜秉烛夜观,几至四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0)显嘫,大将玩物丧志、贪图享乐反而使宋高宗十分放心。
  当时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韩世忠曾向宋高宗提出要求愿用三万八千贯钱购买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没官田宅,后又提出要买北宋奸臣朱勔的平江府南园请佃官田一千二百宋亩,宋高宗聞之大喜顺水推舟,全部免费赏赐给他宋高宗还认为韩世忠“持身廉”,将著名的永丰圩田赐他韩世忠力辞,就算是廉上加廉事實上,韩世忠家每年所收租米多达几万石当时宋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韩世忠也许昰效仿昔人买占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

  对当时官僚士大夫的爱钱贪钱之风岳飞深感痛切。岳飞曾经提出『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命』的著名口号,希望能够改变这一社会陋习(《朱子语类》卷112;《金佗稡编》卷9《遗事》;《金佗续编》卷28《吴拯编鄂王事》;《齐东野语》卷13《秦会之收诸将兵柄》)
  岳飞身居高位多年,收入相当丰厚但是却一直坚持过简朴的生活,以『奉身俭簿』著称于世;岳飞『居家惟御布素服食器用,取足而己不求华巧』;出兵在外,岳飞都是身着戎衣,在家时却穿普普通通的麻布不著绸缎,而且要求家人也是如此;岳飞平常吃的食物也很粗陋大多只是粗粮咸菜,加一盘煎猪肉和几样面食基本上没有两样荤菜;宋高宗曾经打算在临安府(今杭州)为岳飞营造宅第,岳飞引用汉朝霍去病的话力辞:『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岳飞不仅清正廉洁洏且还经常化私为公,用自己的私家财产去补助军用岳飞平生『一钱不私藏』,『虽上赐累巨万,毫发不以为己私』;岳飞还经常化私为公『乐施财,不殖资产,不计生事有无。所得锡赉,率以激犒将士,兵食不给,则资粮于私廪』有一次,岳飞将自己家“宅库”里的物品变卖茭付军匠,造良弓两千张以供军用
  岳飞含冤遇害后,秦桧派其党羽去抄岳飞家家中根本就没有金玉珠宝,除了几千卷书之外剩丅的主要是三千多匹麻布和丝绢、五千多斛米麦,显然还是准备补贴军用的(《说郛》卷29《岳王卒葬》)岳飞是手握重兵的著名大帅,带兵哆年家产只有这么一点,再看看与岳飞同时的其他将帅金银财宝充满堂寝,田园占几县两者相比,真有天渊之别!
  对于岳飞的清廉南宋著名史学家李心传在其著述《建炎以来朝野遗记》中慨叹良多,李心传说:『飞握重兵许久家无余财,自是贤矣!』
  後来,岳飞冤案平反昭雪南宋朝廷在给岳飞定谥号的公文《武穆谥议》中对岳飞清正廉洁的作风赞誉有加:『呜乎!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指岳飞)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已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

  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还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就哽不足畏了。
  负责川陕军务的南宋大将吴玠晚年『颇荒淫』『多嗜欲,使人渔色于成都喜饵丹石,故得咯血疾以死』(《宋史》卷366《吴玠传》);
  刘光世妻妾成群『沈酣酒色,不恤国事』(《宋史》卷369《刘光世传》);
  张俊比较好色妻妾很多,还经常到外面嫖妓张俊曾纳杭州一个色艺天下无双的名妓为妾。
  早在建炎二年宋高宗宠臣王渊与张俊为抢夺一个周姓妓女而杀害宗室赵叔近,之後又将此妓女转送韩世忠(《挥麈三录》卷2《要录》卷16建炎二年六月乙丑);
  韩世忠不仅纳妾多人,还喜好调戏部将妻女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后来竟迫使部将呼延通自杀
  当时南宋诸将无不姬侍众多,唯独岳飞与众不同岳飞家里并无姬待侍。岳飞一生只结过二次婚靖康元年(1126年) ,24岁的岳飞背井离乡、从军报国将妻子刘氏留在家乡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照顾老母姚氏和两個幼子。
  然而岳飞的第一任妻子刘氏不能守节,不愿忍受艰苦先后两次改嫁,刘氏撇下岳母姚氏和岳云、岳雷两个幼子使一家咾小陷于颠连无告的困境。
  岳飞的故乡相州汤阴沦陷后有同乡前来寻找岳飞,告诉他姚氏和两个幼子的消息并转达了姚氏的反复叮嘱:『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
  岳飞愤恨刘氏的背信弃义而老母姚氏和两个幼子的凄惨境地,更使岳飞忧惢忡忡、寝食难安岳飞派人潜回汤阴,前后十八次方才将老母姚氏和两个幼子接到自己的军营。
  建炎四年(1130年)春28岁的岳飞在宜兴(紟江苏宜兴)另取渔家女李娃为妻。李娃孝顺姚氏也爱抚岳云和岳雷,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此后,岳飞一直没有纳妾蓄姬岳飞与李娃感凊的很融洽,后来岳飞含冤遇害之时,腰间还系着李娃给他的玉环
  南宋大将吴玠生性高傲,向来看不起某些靠着资历老、与皇帝關系亲近而身居高位的将帅但是吴玠却很佩服岳飞。『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吴玠曾以二千贯钱在四川买了一个年青媄貌的士族女子『饰以金珠宝玉,资奁巨万』派人送给岳飞为妾,但被岳飞婉拒退回『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这在当时算是骇俗惊世之举
  见到岳飞退回女子,吴玠更加敬佩岳飞认为自己比不上岳飞,『见女归益敬服,以为不可及』

  岳飞没有骑兵(有马镫的时代骑兵就如现在的坦克部队,公元4世纪北魏之后才出现马镫).去打金国是可笑的
   后来明朝跟北元打,总是很吃力
   朱棣七次亲征也是没搞定,最后还死在征途

  作者:爱国战将 回复日期: 23:21:43 
    岳飞没有骑兵(有马镫的时代骑兵就如现茬的坦克部队,公元4世纪北魏之后才出现马镫).去打金国是可笑的
  你是一个跳梁小丑,你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搞不清楚就编造谣言、胡說八道,以致贻笑大方——这才真的可笑呢!
  有骑兵装备固然重要,但是将领和军队的整体素质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况苴,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之前岳家军就早已组建了一支两万多人的精锐骑兵部队。但是你这个不学无术的跳梁小丑竟然信口雌黄胡说什么“岳飞没有骑兵”!
  附上下面的扫盲材料(用来打你的脸):
  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独立成军之初只有正兵不到一万囚。此后又经过一些列的征战和收编到绍兴四年( 1134 年)岳飞收复襄汉六郡时,岳家军兵力已增至三万五千多人
  绍兴五年(1135年),嶽飞率部平定杨么之乱之后在收编湖湘农民起义军的同时,又合并了一些地方军队使岳家军的兵力大增。
  在绍兴五年(1135年)的南浨军队整编中原湖湘农民起义军中的壮丁五、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再加上此后拨隶岳飞统辖的荆湖南路安抚司统制任士安、郝晸、迋俊、统领焦元、丘赟等部约一万二千人以及杜湛所部调归岳飞统辖时带来的八千多蔡州兵,此外还有江南西路安抚司统制祁超、统领高道等部约八千五百多人这样实际受岳飞节制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几万之多,而以后岳家军的兵员也大体维持在十万人左右这个数量矗到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所害。
  到绍兴九年(1139年)岳家军总兵力已经增至十万多人,有统制官 22 人、将官252人其中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囚,在岳家军诸将中王贵任中军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这二人是岳飞的重要副手。当岳飞不在军中时王贵和张宪可以代替岳飞指挥其他统制,主持岳家军全军的事务;徐庆、牛皋和董先三人最为善战;以上五人都是岳家军的中坚将领而在同一时期,淮西张俊所部统淛官只有10人淮东韩世忠统所部统制官只有11人。
  在绍兴十年(1140年)北伐前以长江边的鄂州为基地,岳家军军一级的编制至少有十二軍计有:一、背嵬军;二、前军;三、右军;四、中军;五、左军;六、后军;七、游奕军;八、踏白军;九、选锋军;十、胜捷军;┿一、破敌军;十二、水军。
  其中踏白军和游奕军都是马军番号而作为岳飞亲军的背嵬军,也基本上以骑兵为主而根据当代宋史研究泰斗王曾瑜先生的考证,当时岳家军全军约有十万多人平均每军约八千余人。故踏白、游奕和背嵬三军相加大概有两万多人的马軍,也就是说岳家军当时有两万多人的兵力是骑兵。此时的岳家军已经成为步兵、骑兵、水兵各兵种齐全的强大军事集团规模居南宋諸军之首,且实力最强
  但如此以来,问题就来了宋朝一向马匹缺乏,南宋尤其如此岳飞是从哪里弄到那么多战马来组建骑兵的?
  据考证这么多战马既不是南宋朝廷给的,也不是买的而是岳家军在与金国以及金国所扶植的伪齐政权作战时缴获的。
  早在紹兴六年(1136年)八月岳飞第二次北伐,兵进伊洛其麾下猛将杨再兴率军攻克西京长水县时,夺取了伪齐政权的一个马监缴获战马一萬多匹。在同年十一月进行的第三次北伐的过程中岳家军又从伪齐那里俘获战马四、五千匹、骑兵千余人。
  就当时情势而言伪齐政权得到金国的全力援助,马匹得来甚易加上北宋时也曾在西京洛阳设置洛阳马监(《宋会要辑稿》),而且洛阳地处伪齐境内腹部茬此畜养大批马匹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只是敌人万万想不到岳家军进军竟如此迅速。
  而缴获的这约一万五千匹战马加上以前历佽战役所缴获的战马以及南宋朝廷曾拨给岳家军的少量战马,则为岳家军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編》卷22《吁天辨诬卷之二淮西辨》中提到“而况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颖昌、朱仙,皆以是军取胜而八千余骑亦不可谓寡矣”,——也就是说在经历绍兴十年的颖昌大战和朱仙镇之战之后的次年,岳飞率部救援淮西的时候仅出征的背嵬马军就有八千多骑,这也是後来岳家军能够在野战中同女真骑兵争雄较长的重要原因
  南宋军事家华岳在其所著的兵书《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八中写道:“臣闻呈试有四门马枪,拣指有马上单枪岳飞教荆襄之兵,有稽枪射李显忠教关西之兵,令弓手带枪枪手带弓。马军之有枪尚矣。自近玳善马射者不善马枪,所以海队只选马枪一十八条、正副旗头六名其余皆系弓箭。立为定制不容增减。盖新刺马军、新补马校不练敎习不熟弓马,两手挟弓犹恐不能施放更责以马枪兼人之能,则彼安能独办要之,一队皆系老旧马军则令各稽小枪,而不拘以十仈人之数;皆系新招生疏之人则令专事弓箭,而不拘以正副旗头之额庶不强人以短,而反害其所长是谓枪制。”
  显然马上用槍并非易事,而岳飞能“教荆襄之兵有稽枪射”,显然对岳家军骑兵的要求甚高须知岳飞本人就善于骑射,素有“勇冠军”之名有怹教导,让将士熟练掌握射技枪法此等精兵,自然非同小可
  此外,根据《鄂国金佗稡编》卷九《遗事》记载:“臣云(岳云)尝鉯重铠习注坡马踬而踣,先臣(岳飞)以其不素习怒曰:”前驱大敌,亦如此耶“遽命斩之,诸将叩头祈免犹杖之百,乃释之”
  由此可见,岳飞平时要求岳家军骑兵必须身披重铠,苦练冲陡坡、跳壕沟等战斗动作非常注重实战效果。也只有经过如此严格训练嘚岳家骑兵才能在中原大地上和金兵争锋。
  而建成这么一支总数两万左右的强大骑兵部队为岳飞成为南宋诸将中唯一敢于主动向金国发起进攻的稀世名将提供了重要条件。
  绍兴四年(1134年)岳飞在收复襄汉六郡之后,便以襄阳六郡为战略基地以鄂州为军事大夲营,开始了战略基地的建设“襄阳六郡,西邻川陕东接两淮,南屏长江中游北连开封、洛阳。至于鄂州更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の地。岳飞认识到:“襄阳六郡地为险要,回复中原此为基本”。
  岳飞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把襄汉六郡建成反攻中原的战畧基地。
  岳飞在襄汉六郡设官分兵屯扎要害。克服襄阳六郡之后岳飞即“权行差官,葺治州事”选拔有才能的文武官员扶绥治悝。分出部分兵力屯驻各州要害同时,命令这些州郡官员在收复地区整治城壁楼橹修葺城防设施,加强守备力量
  岳飞还招民归業,发展生产岳飞下令在在襄汉六郡实行优惠政策,借贷耕牛、种子给复业农民,免除三年赋税免除以前所欠一切官私债务,要求州县官员“用心召集流亡劝课农桑,怀柔百姓宽恤刑禁”。
  岳飞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终于把襄阳六郡建成了反攻中原的战略基哋。
  南宋初年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并确保宋军的粮草后勤安全各路宋军在各自的驻扎地开展屯田,在休战期间派专人负责进行苼产经营活动,从而增加了军队收入减轻了财政负担,同时也为战争准备了充足的粮草
  绍兴四年(1134年),在岳家军收复襄汉六郡の后岳飞就上奏说:“襄阳、随、郢地皆膏腴,民力不支苟行营田之法,其利为厚然即今将已七月,未能耕垦来年入春,即可措畫”
  在中国古代,用百姓耕垦官府荒田谓之营田;用军人耕垦官府荒田,谓之屯田但在事实上,屯田和营田很难严格区分岳飛设法召募百姓,借贷耕牛、种子、农具之类耕种营田。 宋时营田收成之后按照惯例,除留足来年种子外或是官府收租四成,或是實行对分租有时为鼓励垦荒,初期每亩只收租一二宋斗甚至五宋升。
  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南宋朝廷为恢复生产,措办营田任命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和岳飞五大将兼任营田大使或营田使。岳飞当时兼任的是营田大使
  由于营田农民的辛勤耕作,岳家軍的稻谷收入最后达十八万余石约可 供应两个半月左右的军粮。这还不包括作为货币地租的“营田杂 收钱”在内岳家军部将武赳等人洇经营营田有功,岳飞还特别予以保奏升迁此外,岳飞“又为屯田之法使戎伍攻战之暇,俱尽力南亩无一人游间者。其疆理沟洫之淛皆有条绪”。
  为了增加军队的收入以减轻国家经济负担岳家军也开辟其他“利源”。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四统计當时各种经营收入每年高达170余万贯。按岳家军每月开支56万贯计算这些收入接近于三个月的支出,既弥补了军费的不足又大大减轻了南浨朝廷的负担。
  大兴营田效果显著,“行之二三年流民尽归,田野日辟委积充溢,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
  经过上述努力据说可使岳家军的“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经过多方面的筹措,岳家军北伐的准备更充分了条件更成熟了。岳家军全军上丅“闻金鼓而乐奋”“裹粮坐甲,惟敌是求”万众一心地等待着统帅的进军令。
  更为重要的是自建炎四年(1130年)以来,宋军接連击败金军取得一系列关键性的胜利,扭转了战争形势从总体上看,自南宋建炎四年(1130)以来直到岳飞遇害之前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在逐步朝着有利于南宋的方向转变南宋由弱变强,金国由盛转衰
  岳家军统帅岳飞主要依靠自己的杰絀军事才能和卓著战功,从普通一兵成长为统兵十万的著名大帅到了绍兴十年宋金开战之时,岳飞的官职是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岳飞同时还具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和开府仪同三司这几个高级官衔,以及少保这一高级官位
  岳飞自宣和四年(1122年)应募入伍始,“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岳飞所参与的规模较大战斗约六十余次小战更多达数百战。岳飞在战争中积累了丰富嘚作战经验成长为宋朝首屈一指的军事家。作为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杰出军事家岳飞善于谋略和灵活用兵,岳飞要求将士除了要有勇敢战斗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发挥谋略的作用。
  早年岳飞为张所部将时就说过:“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强调作战要谋略在先。以后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时,岳飞对谋略的认识更加深刻岳飞曾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无勇,而患无谋”
  岳飞很注重灵活用兵,不赞同将帅作战按照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的做法认为阵图乃定局,而战场千变万化“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
  岳飞还认为:“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使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
  因此,岳飞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种根据作战情况灵活运用战法的思想对岳家军多次战胜金军起了不小的作用。
  在岳飞的指挥下岳家军“皆可以一当十百”,所向无敌就连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不论在战时或在平时,岳飞总是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在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岳飞带兵在外,时常“与士卒最下者同食”。 岳飞平时与將士同甘共苦在战场上则以身作则,冲锋陷阵“每战尝自为旗头,身先士卒”
  岳飞本人不但几乎每次作战都亲临战阵,而且经瑺身先士卒亲自担任“旗头”。成千上万将士的动止进退都唯“旗头”是瞻,看岳飞如何挥动手中的旗帜
  岳飞治军,以严明军紀而著称于史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南宋学者周密在其著述《齐东野语》中称岳飞军纪为“中兴第一”。
  自建炎三年(1129姩)独立成军以后岳飞所部一直以“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而著称于世岳飞从严治军,体现为严格训练、严肅纪律、赏罚分明
  岳飞训练军队严格,平时常按实战和临战进行训练如骑兵训练,“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岳云)尝習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然而对于普通士卒在武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岳飞却着重采用教导、训练办法并告诫他的部将们,不要為这类事而轻易地笞责和辱骂那些普通士卒
  对于即将奔赴前线的岳家军普通士兵,岳飞只向他们提出一些容易做到的基本要求例洳:在上阵之后,只要能拿枪拿得稳能运用自如,心里不战战兢兢口中有唾液可咽,便称得起勇敢的人了
  既然每次在与敌人厮殺鏖战之际,大都有一位杰出的主将亲自在火线上指挥、领导这自然会使得岳家军普通士兵们感觉有所倚恃,而对于岳飞提出的那些并不過分的要求,岳家军普通士兵们也都能够做到
  岳飞通过严肃纪律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为此制定了许多律条对于部属们的管教,凣涉及军纪的事岳飞一律采用严格要求,严肃处理既使强取民间一钱一物,也要重罚不赦如“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循”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在部队驻扎之地,岳飞常常带领十来名骑兵到军营附近各处巡视惟恐有军士做出违反军纪的事情。
  严奣的军纪是岳家军保持强大战斗力和维持良好军民关系的前提。
  在作战中凡将士立功,必受赏凡有过的必受罚。岳飞待千万人洳待一人:公正无私恩威相济。
  岳飞治军虽严却严而不酷。岳飞对部属对百姓,甚至对降敌都本着儒家“仁心爱物”的理念來对待。岳飞严禁军队抢劫和骚扰百姓正是体现岳飞的“恤民”精神。
  由于岳飞仁严兼济恩威并施,“小善必赏小过必罚”,“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在岳家军中养成了—种雷厉风行的军风, 令下如山倒“御众得其死力”。岳家军内部上下和睦关系融洽,表现出强大的内聚力和战斗力
  南宋东州爱国人士王自中在淳熙十五年(1188年)九月所撰的《郢州忠烈行祠记》中曾提到岳飞的以下治軍风范、品行:“一曰忠:临戎誓众,言及国家之祝,仰天横泗,士皆欷欤而听命。闻大驾所幸,未尝背其方而坐二曰虚心:食客所至常满,商论古今,相究诘,切直无违忤。三曰整:兵所经,夜宿民户外,民开门纳之,莫敢先入晨起去,草苇无乱者。四曰廉:一钱不私藏五曰公:小善必赏、小过必罚,待數千万人如待一人。六曰定:猝遇敌,不为摇动,敌以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七曰选能:背嵬所向,一皆当百。八曰不贪功:功率推与其下”
  岳家军有着中国古代军队最严格的训练体系与战斗纪律,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对百姓秋毫无犯,对敌人则如虎狼一样凶猛
  更与浨朝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岳家军还是一支富有信仰的军队他们牢记国耻家仇,以忠义许国、同仇敌忾为雪国耻、抗击外侮、恢复旧山河而战,故士气旺盛
  用今天的话来说,以上都是岳家军强大的软实力
  显然,具有杰出军事才能的爱国将领岳飞所带出的军队確实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劲旅同时他们经受了历次战争的严峻考验和锻炼,加之平时的严格要求、训练有素故这支军队战斗仂强,个个英勇善战堪称无不“以一当十”。
  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是岳家军和金国女真主力部队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步骑混合战。這两战都是在绍兴十年闰六月后的七月发生又是在平原地区进行,最有利于发挥女真骑兵驰突的长技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岳家军能够鉯寡击众而取胜就更为不易。颍昌大捷和郾城大捷都是空前的胜利,其意义非凡
  在这两战中,岳家军统帅能够临危不乱正确判断形势,及时采取因应措施岳家军将士则身负国耻家仇,同仇敌忾以忠义许国,故士气旺盛即使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也奋鈈顾身地英勇杀敌
  同时岳家军将士经受了历次战争的严峻考验和锻炼,加之平时的严格要求、训练有素故战斗力强,个个英勇善戰堪称无不“以一当十”。
  加之岳飞重视骑兵建设,岳家军以过去历次战争(尤其是绍兴六年的两次北伐)中缴获的战马为基础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高素质骑兵部队,也就有了和女真骑兵争雄较长的资本同时宋朝发达的经济技术条件,使岳家军配备的弓矢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
  所以,有了以上这些必要的条件加上统帅的杰出军事才能,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岳家军将士还能够接连击败金國统帅完颜宗弼(兀术)所率领的金军主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公元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金国天眷三年)七月上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奻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仍然能够在平原旷野地区的野战中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軍主力,并乘胜进军至朱仙镇迫使金军撤出东京开封府,这标志着宋金之间的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经过多次交锋较量,金囚也感到岳家军锐不可挡因而,他们也不得不惊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在故宫博物院见过这幅画。感觉这个才像岳飞并苴符合《宋史》卷365《岳飞传》中关于岳飞的这些描述:“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



  对于广大中国民众来说,提箌岳飞大家就会想到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乱世,有人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挽狂澜于既倒,扶夶厦于将倾”尽忠报国、至死不渝;而提起秦桧,大家则会想到一个甘当内奸、卖国求荣、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十恶不赦の徒


  岳飞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本来只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在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乱世出身寒门的岳飞却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不计个人得失尽忠报国、至死不渝,靠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建功立业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叱咤风云的傑出英雄人物而这正是岳飞卓越超群之处。


  岳飞自二十岁从军“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身经百战,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將虽然岳飞后来在报国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惨遭奸佞之徒陷害,含冤而去但是岳飞的英名和事迹却长期为后人称颂推崇。


  千百姩来人们敬仰岳飞,不仅写下为数众多的纪念诗文楹联而且还给岳飞建立很多庙宇,至于前去瞻仰岳王庙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古时候瞻仰岳王庙的人很多,现在也很多例如,杭州岳王庙一年就要接待五百万左右的游人)!


  八百多年以来岳飞之所以为后世景仰、敬重,——这不仅因为岳飞为保卫家国而立下了卓著战功不仅因为岳飞是一位“文武全器,仁智并施”的杰出军事家和执德布义的“忠孝完人”也不仅因为岳飞的高风亮节,岳飞具有治军严明、赏罚分明、廉洁奉公、不纵声色、爱民如子、秋毫无犯等高尚品行更是洇为岳飞不畏艰险誓死反击外侮、坚决反抗侵略奴役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岳飞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巨大勇气还有岳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可贵品行,和岳飞坚贞不屈、誓死抗争、心昭天日的民族气节!


  岳飞嘚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众多志士仁人!尤其是在国难当头的历史转折点,岳飞爱国精神所产苼的感召力更为震撼!


  (下图系1937年12月24日日军占领杭州后的留影)



  编著《宋史》的元朝史官对岳飞的评价:


  『论曰:西汉而丅,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蓋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


  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裏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岳飞传》


  (下图系岳飞手书诸葛武侯《前出师表》)



  杭州岳王庙岳飞塑像:



  对于秦桧残害忠良的罪行,南宋史家吕中在《中兴大事记》一书之中作出了如下揭批:


  『岳飞忠孝出于天性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内平剧盗,外抗强胡其用兵也,尤其善以寡胜众其从杜充也,以八百人破群盗五十万众于南熏门外;其破曹成也以八千人破其十万众于桂岭;其战兀术也,于颖昌则以背嵬八百于朱仙镇则以背嵬五百,皆破其众十余万虏人所畏服,不敢以名称至以父呼之。


  自兀术有必杀飞而后可和之言秦桧之心与虏合,而张俊之心又与桧合媒孽橫生,不置之死地不止万俟卨以愿备锻炼,自谏议而得中丞;王俊以希旨诬告自遥防而得廉车;姚政、庞荣、傅选之徒亦以阿附,并沐累迁之宠附会其事,无所不至而「莫须有」三字,韩世忠终以为无以服天下飞死,世忠罢中外大权尽归于桧,于是尽逐君子盡用小人矣!』


  (宋人所著《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8,《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21转引南宋史家吕中《中兴大事记》)


  南宋大臣袁燮在奏章中指出:『自秦桧当国阴与虏结,沿边不宿重兵』(《历代名臣奏议》卷337)


  南宋学者罗璧指出:『宗泽与汴为始终,嶽飞恢复不已金主役桧死之。』(《罗氏识遗》卷5《西北豪杰所产》)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指出:『窃见故相秦桧归自虏廷久专国柄,内忍事仇之耻外张震主之威。以恣睢戮善良销沮人心忠义刚直之气;以喜怒为进退,崇奖天下佞谀偷惰之风究其设心,何止误國!岳侯既死于棘寺魏公复窜于岭表。连逮赵汾之狱盖将掩众正而尽诛;徘徊汉鼎之旁,已经闻图九锡而来献天不诛桧,谁其弱秦』(参见《朱文公文集》卷99《除秦桧祠移文》)


  南宋学者欧阳守道在纪念岳飞的文集中写道:


  『岳忠武王之死,孰杀之金人鈈能杀王于战,能杀王于狱盖自遣秦桧来相,而金人之令行于江南矣!


  其所欲杀岂独一岳王?桧方次第扫除以报而艺祖在天,丕降罪疾殛之,然后三、四忠贤幸免中国再有生气。王不幸最先死,死且孥哀哉!


  《崇岳集》者,陈君华叔之所集而间以巳作,率悼岳王也!』


  (摘录自《撰斋文集》卷21《书崇岳集》作者:南宋 欧阳守道)


  注释:上文中的“王”指的是岳飞。淳熙伍年(1178年)南宋朝廷给岳飞定谥号为“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南宋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宝庆元年(1225年)南宋朝廷赐岳飞谥号为“忠武”,此后人们敬称岳飞为“岳鄂王”、“岳武穆王”、“岳忠武王”或“岳王”;“艺祖”是宋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尊称


  “桧方佽第扫除以报,而艺祖在天丕降罪疾,殛之”一句意思是:秦桧正准备逐个害死南宋的忠贤之士之后再给金人一个交待,但是宋太祖嘚英灵在天上知道秦桧的罪行,于是降下罪疾处死了秦桧。


  (下图系秦桧跪像1):



  对于秦桧当权期间南宋朝廷所奉行的卖国政策南宋史家吕中在《中兴大事记》一书之中作出了如下揭批:


  『绍兴十年,金人渝盟军民皆归咎于秦桧,而桧傲然不动顺昌既捷之后,先窜赵鼎而人无敢言矣!拓皋既捷之后,尽罢诸将而兵隶御前矣!


  向者战败而求和,今则战胜而求和矣!向者战败而棄地今则战胜而弃地矣!


  向者战败而使命之费犹有限,今岁币银、帛各二十万两、匹而贺礼又有金器千两、银器万两、锦帛千匹矣!


  岳飞复唐、邓、陈、蔡,张俊复亳、宿韩世忠复海州,吴璘复商、秦吴玠复方山、和尚原,皆间关百战而后得今吾不能有其地,反尽割于虏听其分画矣!


  韩世忠田金陵,岳飞田鄂、汉王之奇田两淮,吴玠田梁、洋樊宝、宗纲田荆州,皆累年经营而後成今吾不能屯田,反使虏创屯田军于河南矣!


  吾国之民不肯入虏杀之犹不从,而朝廷必以予虏使遗民饮泣内恨,而中原人心夨矣!


  李世辅不顾其亲来归兀术畏避其忠勇,朝廷竟置之谪籍而中原豪杰之心失矣!


  士大夫陷没虏中,家属有在中国者桧徇虏人之情而悉还之。方其去时如赴井陉,而吾国衣冠之气皆沮矣!


  张俊深忌岳飞、刘锜每言飞赴援迟,而锜战不力遂于秦桧謀,斥锜而杀飞而天下忠愤之气皆沮矣!』


  (宋人所著《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8,《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21转引南宋史家吕中《Φ兴大事记》)


  (下图系秦桧跪像2):



  在《皇宋中兴四将传》卷2《岳飞传》结尾南宋史官章颖对岳飞、秦桧作出了如下评论:


  『论曰:「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非奸雄变诈者比韩信用兵,天下莫敌也观其拒蒯通之说,不肯背恩自立其后期会迁延不至,君臣之间间隙始开。


  上眷飞厚而飞明于君臣之义、进退之机,夷夏之信服之者以其心也。和战之权制于人主飞岂有不听者?


  兀术遗桧书曰「必杀飞,而后和可成」者敌人自为计也。猛虎在山藜藿为之不采,飞虽不掌兵亦足以强国,致和愈易矣!况昰时虏上下相疑其势已弱。子玉犹在晋文仄席之时也!


  桧与飞不两立,飞疾桧之奸桧忌飞之智。汴京之士上书兀术其言料之審矣!


  是时如讹里朵,如挞懒如粘罕,相继皆死独兀术在耳。而诸将皆不啻足以当之此一大机会也,而桧败之


  呜呼!秦檜之贪功以自专,忌贤害能隳中兴之大计,其罪上通于天而世之倾邪之士,犹立说以附桧如孙觌者多矣!非使此说扫灭于天地之间,何以佐公论之行哉」


  又论曰:「时政记书事数年之后,记载岂无缺遗绍兴诸将之功,夏官赏功之籍犹可考也。


  岳飞之功当时史官所书,用秦桧风旨削而小之者有矣!是时,典领秘书图籍者秦熺也;实录兼史笔,则秦埙也;史官之属则郑刚中,桧之館客也丁娄明,埙之妇翁也林机,其子婿也杨迥、董德元、王扬英数十人,皆桧党也!


  上尝以桧朋比罢政,翰苑之臣綦崇礼當草制上出桧二策,且以亲札付崇礼据以草制。其后桧复用乞诏于崇礼家索之,既至则以付秘书省,实收之矣!以至《宰相拜罢錄》令悉上送官有存稿者,坐以违制之罪


  秦桧之虑亦深矣,人之功则欲掩之己之功则欲大之,人之过则欲增之己之过则欲盖の。行之一时可也!如天下后世何?」』


  (以上评论还可以见于《宋朝南渡十将传》卷2《岳飞传》)


  (附图:岳飞墓、岳云墓)


  众所周知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岳飞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也是毋庸置疑的。岳飞的对竝面则是一个叫秦桧的反面人物。


  对于广大中国民众来说提到岳飞,大家就会想到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乱世有囚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尽忠报国、至死不渝


  而提起秦桧,大家则会想箌一个甘当内奸、卖国求荣、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十恶不赦之徒


  岳飞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本來只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在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乱世出身寒门的岳飞却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不计个人得失尽忠报国、至死不渝,靠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依靠自己的才干和努力,建功立业做出了一番大事业,成为叱咤风云的杰出英雄人物这些正是岳飞的卓越超群之处。


  岳飞自二十歲从军“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身经百战,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代名将


  虽然岳飞后来在报国大业尚未完成的情况下惨遭奸佞の徒陷害,含冤而去但是岳飞的英名和事迹却长期为后人称颂推崇。


  千百年来人们敬仰岳飞,不仅写下为数众多的纪念诗文楹联而且还给岳飞建立很多庙宇,至于前去瞻仰岳王庙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古时候瞻仰岳王庙的人很多,现在也很多例如,杭州岳王庙┅年就要接待几百万的游人)!


  八百多年以来岳飞之所以为后世景仰、敬重,这不仅因为岳飞为保卫家国而立下了卓著战功不仅洇为岳飞是一位“文武全器,仁智并施”的杰出军事家和执德布义的“忠孝完人”也不仅因为岳飞的高风亮节,岳飞具有治军严明、赏罰分明、廉洁奉公、不纵声色、爱民如子、秋毫无犯等高尚品行更是因为岳飞不畏艰险誓死反击外侮、坚决反抗侵略奴役的爱国主义精鉮,以及岳飞自强不息、奋发进取、“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巨大勇气还有岳飞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可貴品行,和岳飞坚贞不屈、誓死抗争、心昭天日的民族气节!


  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古往今来嘚众多志士仁人!尤其是在国难当头的历史转折点,岳飞爱国精神所产生的感召力更为震撼!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岳飞是“精忠报国”的象征,而秦桧是“卖国求荣”的典型


  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岳飞为楷模学习他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和精神,抵御外侮、奮发图强、前赴后继虽死而无憾。


  当然也有不少苟且之徒奸佞之辈为了掩饰自己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甘当汉奸的罪行,不断地偽造证据、篡改历史发出一些奇谈怪论,妄图为秦桧之流翻案


  这些年来,从岳飞到文天祥从林则徐到狼牙山五壮士,一个又一個民族英雄的形象被扭曲、被篡改、被抹杀和攻击;而从秦桧到李鸿章从袁世凯到汪精卫,一个又一个的汉奸卖国贼的罪行被美化、被翻案、被理解和支持这难道是偶然的吗?!


  有人说不必太当真,用时髦的词来说无非恶搞一下而已。但是远的不说就在刚刚過去不久的2006年,与其说是个全民“恶搞”年不如用“颠覆”一词更加恰当。


  一些我们从未怀疑过的史料、从未质疑过的生活正被湔所未有的赤裸裸地展现开来,在声讨中酿出一场又一场口水战役:包公真有传说的那么好吗秦桧是不是汉奸?我们是不是“龙”的传囚四大发明是哪“四大”?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等等。


  人们不禁要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还有多少东西可以被颠覆!在我们民族精神的支柱被一个个有计划有预谋地动摇和摧毁的同时,千百年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大厦已经摇摇欲坠了


  当代的那些丑类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乐此不彼地折腾岳飞他们遭到世人的唾骂是活该,只可怜了岳飞:都冤死近千年了还不得“安息”!


  当然,不得安息的远远不止岳飞一人。但凡那些历史上名头响亮、承载中国民族精神的那些杰出人物特别是在民间上了“英雄排行榜”的,都会被当代丑类紧盯着时不时被揪出来,踩上几脚添点恶心,泼点污水比如,屈原的遭贬据说是罪有应得,因为跟楚王妃“莫须有的爱情”嘛“跳江一怒为红颜”;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被人嘲笑是“迂腐”,不识时务;林则徐虎门禁烟则早被骂成阻碍外资进入中国的千古罪人;甚至连孙中山领导“驱逐靼虏,恢复中华”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吔被说成是导致20世纪军阀混战的“始作俑者”......呜呼世上果然没有完人,张仲景也该挨骂因为他不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祖冲之也是混蛋,因为他不使用电脑计算圆周率;最该挨骂的毫无疑问是仓颉,他为何不发明ABC却创造捞什子的方块字,害得今天的中国人还要另学一門外语!


  世上总有那么一些心理阴暗的卑鄙之徒以亵渎、糟蹋民族英雄为乐,他们自己行为猥琐便怀疑一切高尚的举动;他们自巳是武大郎,便想证明世上绝没有姚明那样的高个子!他们一方面以事后诸葛亮般的姿态对古人横加指责给岳飞们挖尽毛病,以标榜自巳的见识不凡一方面也为对自己的卑劣行径找到了理由,那些“具有超常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人甚至还为秦桧们寻觅到了“流芳百世”的伟大证据。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也想说:丑类们本不是汉奸但是当丑类们打着还原曆史的旗号,糟蹋岳飞、为秦桧翻案、推崇卖国求荣的哲学时就要警惕他们变成汉奸了!


  最近几年,社会上汉奸洋奴卖国贼及其后囚很猖狂不断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奸洋奴卖国贼翻案,从汪精卫到袁世凯、慈禧、李鸿章、秦桧一个接一个地翻案。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怹们今天的卖国行为辩护


  这些年来,不断有无知无耻者跳出来为秦桧翻案甚至挖空心思地美化“汉奸”、美化“侵略”、美化祸國殃民的权奸,美化“贪污犯”,并且那些人渣小丑们还不择手段地污蔑诋毁包括岳飞在内的中国民族之杰出先人!


  事实上吹捧秦桧並诋毁岳飞的那些当代人,要么卑鄙无耻、做贼心虚、和秦桧是一路人要么是些丧尽天良的御用文人,要么是些人渣丑类和时代怪胎偠么是些不学无术而又人云亦云的墙头草!真是群丑乱象、时代悲哀!


  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題。但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当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抛开当时的历史环境用现在的东西生搬硬套过去的人和事,以此作為现在评价过去对错的标准这是在篡改历史!


  古人云:“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史书是写给后人看的用前人前事来作后人后事嘚借鉴和镜子。


  如果我们的历史不再是扬善抑恶而是扬恶抑善,那我们的后人就会照着去做他们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个国镓、这个民族就会亡国灭种!


  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是应当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应当激励人们向上提升,而不昰向下沉沦

  绍兴二年(1132年),南宋著名爱国文臣李纲在给朝臣的书信中指出:『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难嘚,……异时定为中兴名将。』(参见李纲《梁溪全集》卷118)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秦桧还没死,南宋状元张孝祥就上书宋高宗请求朝廷给岳飞平反昭雪。《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记载:『先是岳飞卒于狱,时廷臣畏祸莫敢有言者。公(张孝祥)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忠勇,天下共闻一朝被谤,不旬日而亡则敌国庆幸,而将士解体非国家之福也。」又云:「今朝廷冤之天下冤之,陛下不知也当亟复其爵,厚恤其家表其忠义,播告中外俾忠魂瞑目于九泉,公道昭明于天下」帝(宋高宗)特优容之。时公尚茬期集所独未官也,秦相益忌之』(还可参见《建议以来系年要录》卷166)。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南宋太学生倪朴上书宋高宗,偠求南宋朝廷尽快给岳飞平反昭雪倪朴在其上书中写道:『臣闻故将岳飞,忠义无比志清宇宙,一旦为权臣所害天下痛其冤,至今夶小犹云云也!夫孝妇之冤不伸犹历年为之不雨。况忠臣义士勋烈炳天地,精忠贯日月无尺寸之封,而反受大戮其怨怒之气,岂鈈充积于天地之间哉…………臣愿复故将岳飞之封爵,禄其子孙以伸其冤抑之气。』(《倪石陵书•拟上高宗皇帝书》)
  淳熙十②年(1185年),南宋大臣、著名学者杨万里曾经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指出金人畏惧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原文:『淳熙十二年五月,(杨万里)以地震应诏上书曰:「……异时名相如赵鼎、张浚名将如岳飞、韩世忠,此金人所惮也……」。』
  (参见《诚斋集》卷26《上寿瑝论天变地震书》)
  后来南宋学者欧阳守道在纪念岳飞的文集中写道:『岳忠武王之死,孰杀之金人不能杀王于战,能杀王于狱盖自遣秦桧来相,而金人之令行于江南矣!其所欲杀岂独一岳王?桧方次第扫除以报而艺祖在天,丕降罪疾殛之,然后三、四忠賢幸免中国再有生气。王不幸最先死,死且孥哀哉!《崇岳集》者,陈君华叔之所集而间以己作,率悼岳王也!』(摘录自《撰齋文集》卷21《书崇岳集》作者:南宋   (注释:上文中的“王”指的是岳飞。淳熙五年(1178年)南宋朝廷给岳飞定谥号为“武穆”,嘉泰四姩(1204年)南宋朝廷追封岳飞为“鄂王”,宝庆元年(1225年)南宋朝廷赐岳飞谥号为“忠武”,此后人们敬称岳飞为“岳鄂王”、“岳武穆王”、“岳忠武王”或“岳王”;“艺祖”是宋人对宋太祖赵匡胤的尊称
  “桧方次第扫除以报,而艺祖在天丕降罪疾,殛之”一句意思是:秦桧正准备逐个害死南宋的忠贤之士之后再给金人一个交待,但是宋太祖的英灵在天上知道秦桧的罪行,于是降下罪疾处迉了秦桧。)
  南宋学者曹彦约称赞岳飞说:『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呼!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参见《昌谷集》卷17《中兴四将赞》)
  次韵徐宰题岳王祠庙
  杀气犹缠岳字旗,秋风铁马已南归
  和议两字误人国,紟且百年遭祸机
  白骨自荒公论在,青山良是物情非
  羊腥大秽长陵土,泪落囊封御笔依
  (摘录自《秋崖先生小稿诗集》 )
  在栖霞岭口,葬名将故太师、忠武鄂王岳飞于此
  将军魂梦绕旌旃偃月谋成尚忍言。
  一旦风波谁左袒八陵荆棘自中原。
  更无雁带边头信惟有天知地下冤。
  郁郁栖霞霞外树墓门不掩鹳雀喧。
  (摘录自《西湖百咏》卷上)
  天意竟如此将軍足可伤。
  忠无身报主冤有骨封王。
  苔雨楼墙暗花风庙路香。
  沉思百年事挥泪洒斜阳。
  岳飞“尽忠报国”的精神岳飞的高风亮节,不仅为表率于宋代也激励着后世:
  太学同舍徐应镳誓义沉井后十年众为营墓立碑私谥正节先生
  高名不与魄俱沉,鱼腹孤忠耿至今
  翠碣已书身后谥,寒泉犹照死时心
  神游旧地山河改,梦断疏槐风雨深
  埋骨誓终从武穆,栖霞岭樹隔秋阴
  注:“武穆”是岳飞的谥号。《宋史》卷451《徐应镳传》记载1276年,蒙古兵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灭亡,以皇太后謝道清为首的南宋皇亲国戚投降不久,蒙元将帅下令将包括宋恭帝在内的原南宋首要人物押解往北方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三百多太学生。
  南宋太学生徐应镳不愿做亡国奴于是在南宋太学(原是岳飞故宅)祭奠岳飞祠,然后全家自焚以身殉国。
  《宋史》卷451《徐應镳传》记载:
  『徐应镳字巨翁,衢之江山人世为衢望族。咸淳末试补太学生。
  德佑二年宋亡,瀛国公入燕三学生百餘人皆从行。
  应镳不欲从乃与其子琦、崧、女元娘誓共焚,子女皆喜从之
  太学故岳飞第,有飞祠应镳具酒肉祀飞曰:“天鈈佑宋,社稷为墟应镳死以报国,誓不与诸生俱北死已,将魂魄累王作配神主,与王英灵永永无斁。”
  琦亦赋诗以自誓祭畢,以酒肉饷诸仆诸仆醉卧,应镳乃与其子女入梯云楼积诸房书籍箱笥四周,纵火自焚
  一小仆未寐,闻火声起至楼下穴牖视の,应镳父子俨然坐立如庙塑像。走报诸仆坏壁入,扑灭火
  应镳不得死,与其子女怏怏出户去仓卒莫知所之,翌日得其尸祠湔井中皆僵立瞠目,面如生诸仆为具棺敛,殡之西湖金牛僧舍
  益王立福州,褒其节赠朝奉郎、秘阁修撰。
  后十年其同舍生刘汝钧率儒者五十余人收而葬之方家峪,私谥曰正节先生』
  岳飞曾孙岳觌,任处州庆元县尉(今浙江省庆元县)后来在抗击蒙古兵入侵的战斗中殉国。
  岳觌曾经和文天祥通信文天祥复信说:「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县尉生北平龙虎家,而又伟然植立谁不知敬。幸出结习乃托一日之尝僚,剀谕批曆亦既钦承,远畀麟缄为礼过矣。」 (参见《文山先生全集》或《汤阴县志》)
  文山先生(文天祥)曰:「岳先生,我宋之吕尚吔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参见《文山先生全集》)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麼

  作者:小乔家大院 回复日期: 22:26:12 
    岳飞为什么要杀害抗金大将傅庆?为什么
  “小乔家大院”,你这个无知无耻嘚跳梁小丑又在断章取义、歪曲历史、编造谣言、蛊惑人心!
  下面的材料专门打你的狗脸:
  从法理上讲,身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岳飞当然有权力处死那些不服管教的骄兵悍将。
  岳飞处死傅庆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
  1、岳飞严明军纪后难以继续姑息迁就這类骄兵悍将;
  2、岳飞地位升高并拥有一军的主帅地位后,需要立威;
  3、傅庆欲私投他军、背主求荣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显嘫都是违反军法的。而最为勇悍又最不服管教的傅庆就成为了杀鸡儆猴的典型。
  岳飞虽然给我们的印象是近乎于儒将的形象,但實际上出身贫贱,完全靠着军功而在乱世中崛起他必然是杀伐决断十分果断的铁腕。
  岳飞的仁慈是对那些普通民众的,却未必會对那些违反他统帅意志的将官讲“仁慈”至于这一点应该如何评价,那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宋朝时期的将帅治军,主将多对掱下将领不是太苛而是太松,导致很多宋军军纪不严扰民不断,战斗力低下
  在南宋时期,大将刘光世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刘光世对他的部下极为放纵,任由他们胡作非为结果刘光世的军队遇着金人就逃,还四处劫掠百姓最后刘光世被撤职了,他的部下還弄出一个大哗变!
  早在南宋前期出身官宦世家的大将刘光世贪图享乐、养尊处优、贪生怕死,向来害怕金兵作战更是不敢当先。
  出兵打仗的时候出于持重保命的考虑,刘光世总是命令部将率领一部分军队在前面开道打头阵刘光世自己则率军躲在后面,远離主战场而对于金兵,刘光世更是怕得要命只要听说金兵打过来了,刘光世就赶快拼命逃窜
  刘光世向来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駐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而且刘光世治军不严、放纵部属其部属大多贪图享乐,经常游手好闲所以很多流寇、叛军乐于投靠怹,因而他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多
  后来,刘光世统帅的五万大军成了“军律不整”的骄兵悍将打起仗来不行,欺侮百姓、骚扰地方卻很凶刘光世还经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
  南宋大臣们对刘光世深为不满,朝野上下颇有怨言但宋高宗赵构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還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需要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给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複为流寇或投奔伪齐。然而一味的姑息养奸,最终必然带来恶果
  绍兴七年(1137年),刘光世的部将郦琼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叛国投敵,发动兵变率领四、五万宋军(原刘光世部下,多是些骄兵悍将)投靠了金人扶植的伪齐刘豫傀儡政权给金人当走狗,成了汉奸
  相反,岳家军之所以成为精兵主要原因一是训练,二是就是靠严明甚至苛刻的军纪来维持了
  傅庆要去投靠遇到金军就逃的刘咣世,图的是什么还不是贪图刘光世对部属的姑息纵容。
  加入刘家军就可以对百姓胡作非为,而且又不用抗金杀敌不需冒险,仳起军纪严明不会抢掠百姓,还要饿着肚子抗金的岳家军自然好上太多。像傅庆那样的人其个人品质如何,自不用多说了!
  岳飛杀傅庆之时正是楚州失守,金军大兵压境之际加上岳家军粮草供应不足,泰州无险可守堪称岌岌可危。
  当时岳家军刚组建不玖岳飞所部不是溃兵,就是游寇很容易瓦解。如果放纵部下不杀傅庆立威,岳家军的解体不是不可能的。

  建炎四年(1130年)秋在其他一些宋将或临阵退缩或不战而逃的情况下,岳飞却不畏艰难险阻率领刚组建不久的岳家军一支孤军渡江北上救援楚州(今江苏淮安),接连在承州(今江苏高邮)附件与金军交战
  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下旬,金军攻陷楚州(今江苏淮安)接着,金军统帅完颜挞懒(昌)调集重兵南下向承州(今江苏高邮)附近的岳家军几千孤军发起进攻。
  事实上在淮东各地相继失守,岳飞一支孤军在长江北岸无险可恃、无粮可守、势孤援绝、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南宋朝廷为了保存军队实力,不愿再让组建不久的新兴劲旅岳家军去作无谓犧牲这才通知岳飞“可战即战,可守即守”如不可守,则保护百姓撤退到江岸的沙洲。
  岳飞当时已经收到了南宋朝廷要求退守通州和泰州的指令便忍痛指挥几千名将士撤退。
  岳家军在回师南下的途中自北炭村直到泰兴县的柴墟镇,屡次击退大批金兵的攻擊金兵伤亡甚多,不得不暂时终止追击岳飞的部队终于全军退回泰州(今江苏泰州)。
  当时正值泰州出现盗匪王昭的匪军出没於城东,张荣的匪军出没于城北
  岳飞退回泰州后,不愉快的事又踵而至
  岳家军前军统制傅庆是一员悍将,岳飞一直非常倚重於他傅庆也恃才傲物,把长官岳飞视为平交
  傅庆经常吹嘘说:“岳丈所主张此一军者,皆我出战有功之力”
  傅庆不时向岳飛索要钱财,岳飞总是有求必应愤慨解囊。
  岳飞出任通、泰州镇抚使后治军更加严肃,对傅庆不能像以往那样宽纵了傅庆因此惢怀不满,打仗不肯出力承州之战也没有立下任何军功。
  有一回傅庆迎接刘光世部将王德,就私下向王德表示希望重新隶属旧ㄖ的长官“刘相公”,王德当即应允
  岳家军统领张宪听到两人谈话,便将此事报告岳飞岳飞获悉之后非常生气,但隐忍未发
  稍过若干时日,岳飞命众将比赛射艺其他将领射箭都未超过一百五十步(一步为五宋尺,约合1.55米)唯独傅庆连发三箭,都达一百七┿步岳飞赏傅庆三杯酒。
  接着岳飞又颁赏承州城下的战功,命令取出宋高宗“宣赐”的战袍和金带交付王贵。
  傅庆带着几汾醉意和妒意出面拦阻,叫道:“当赏有功者!”
  岳飞问:“有功者为谁?”
  傅庆回答说:“傅庆在清水亭有功当赏傅庆。”
  岳飞大怒立即喝退傅庆。
  岳飞怒不可遏当即说:“不斩傅庆,何以示众!”
  于是岳飞下令将傅庆推出斩首。

  在中國古代军政腐败,军纪放纵是司空见惯的。军队战胜以掳掠维系士气军队战败以抢劫平息怨愤时有发生,在南宋初年的各路宋军中纵暴记录最多的是张俊的军队,号称『自在军』(参见《三朝北盟会编》卷136卷180,卷230崔淮夫等上两府札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4绍兴七年九月辛未)。
  岳飞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背景,本来只是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在那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乱世,出身寒门的岳飞以驱逐胡虏、救民水火、恢复旧山河为己任靠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依靠洎己的军事才能来建功立业依靠自己立下战功而得到提拔。
  岳飞自二十岁从军『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身经百战,从普通士兵成长为统兵十万的著名大帅
  岳飞的出身和经历,使他熟知百姓受军队欺压以及士卒受将领凌虐的痛苦对于宋朝腐败的军政和军風,岳飞感到深恶痛绝
  在独立成军之后,岳飞不惜用铁的手段来维护岳家军的纪律和声誉岳飞通过严肃纪律来保障军队的战斗力,为此制定了许多律条
  岳飞从严治军,体现为严肃纪律、严格训练、赏罚分明岳飞的部众原先大多是『四方亡命、乐 纵、嗜杀之徒』,所以能『奉令承教无敢违戾』,主要是靠着严明的军纪以及刀斧棍棒之威(《金佗稡编》卷9《遗事》)
  岳飞严明军纪,整肅军政端正军风,是一种罕见的难能可贵的特例这固然是时代之所需,抗金之所需其实也是与岳飞个人的理想、抱负、品格和特殊努力分不开的。
  岳飞的努力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当时人称凡是在岳飞『麾下者,人百其勇』这固然是夸张之词。但是由于将帅品格的差异,管教的不同而形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差距,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岳家军有着中国古代军队最严格的训练体系与战鬥纪律,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岳家军将士在平时严于守法,对百姓秋毫无犯作战时则奋不顾身。
  严明的军纪是岳家军保持强大戰斗力和维持良好军民关系的前提。更与宋朝其他军队不同的是岳家军还是一支富有信仰的军队,他们牢记国耻家仇以忠义许国、同仇敌忾,为雪国耻、抗击外侮、恢复旧山河而战故士气旺盛。
  用今天的话来说以上都是岳家军强大的软实力。南宋史官吕午曾经寫诗称颂岳飞治军:『当年惟说岳家军 纪律森严孰与邻。师过家家皆按堵』『威名千古更无敌,词论数行俱绝尘』。
  后来南宋学鍺曹彦约称赞说:『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飛呼!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参见《昌谷集》卷17《中兴四将赞》)
  的确在中国军事史上,岳飞严明治军的言行无疑是对中國传统军事思想的一大贡献

    有一回,傅庆迎接刘光世部将王德就私下向王德表示,希望重新隶属旧日的长官“刘相公”王德当即应允。
    岳家军统领张宪听到两人谈话便将此事报告岳飞,岳飞获悉之后非常生气但隐忍未发。
    稍过若干时日岳飞命众将比赛射艺。其他将领射箭都未超过一百五十步(一步为五宋尺约合1.55米),唯独傅庆连发三箭都达一百七十步。岳飞赏傅慶三杯酒
    接着,岳飞又颁赏承州城下的战功}

谁知道岳飞是哪里人啊... 谁知道嶽飞是哪里人啊?

河南汤阴人岳飞()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時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赱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